环境管理与工程合集12篇

时间:2023-08-17 15:53:13

环境管理与工程

环境管理与工程篇1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踏入 21 世纪,中国正更稳健地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而党的十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进一步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即保护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1、 基于环境保护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特点

( 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顾名思义,其以项目为核心,其内涵是: 自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以使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在传统的意义上,一般而言,工程项目管理关注的对象只是项目本身,往往只考虑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用性,缺乏对建筑项目周围生态环境保护的考虑。而随着我国对可持续发展大观的深入贯彻,这更要求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者要取得工程技术和保护环境两者间的一个平衡点,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前沿技术理论知识,利用现有的技术尽最大的努力减小工程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维持生态平衡的稳定性,同时在工程技术合理提高的前提下更理智地开发自然资源,不能一味盲目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环境,最大限度地保证建筑工程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 2) 在项目管理方法上要多点开花,实现经济效益、工程项目与环境保护的三者协调统一。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本质是一个系统性的课题,涉及到生产技术、工程质量、经济目标等的各方各面,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我们应统筹分析上述多方

面的因素,并且制定相对应的管理方法,在实现经济效益目标的前提下,可综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即建筑工程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一致。

( 3) 需与时俱进,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恶高度协调一致。一般意义上的建筑工程管理目标是在实现质量目标、经济目标和效益目标等三个大目标,如今新增加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要求实现整个宏观区域和微观区域的环境质量目标,不假借工程建筑而对环境质量进行破坏,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最大限度的统一。

2、工程管理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分析

当前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环境影响因素包括: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和废料污染(包括废气、废水、废渣)、现场的油品化学品泄漏,管理现场发生的火灾、爆炸和能源浪费等等。本文空气、噪声、废料污染等几个方面进行识别和分析。

2.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源主要是工程施工中的粉尘,为了有效地改善工程施工中的作业环境,可以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洒水,以减少粉尘漂浮产生的大气污染,对于有粉尘物质的建筑材料进行装卸时最好是在空气较为湿润的仓库内进行,要加固建筑物外脚手架的封闭性,以防粉尘物资的泄漏。此外,还要明令禁止向建筑物室外乱扔建筑垃圾,所有的建筑垃圾必须装入垃圾袋,进行统一的外运。

2.2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是建筑管理过程中非常普遍的一种污染形式,其中包括管理机械作业、模板安装及拆除及清理作业等产生的噪声排放。噪声污染会对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非常大的污染,最主要是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进行施工时,将容易产生较大噪声的施工工作安排在白天进行,减低施工机械设备产生的噪音问题;如果出现特殊情况,必须在晚上施工,必须征得当地市政部门和环保部门的许可,同时在施工期间要合理降低音;施工前施工方应该就可能出现的噪音问题和周边的居民进行协商;施工期间,车辆进进出出要避免鸣笛,保证减速慢行。

2.3废料污染

2.3.1 目前工程废水是造成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其特点如下:工程废水排放量一般很大,造成污染的范围会很广泛;工程废水中污染物的种类繁多,根据污染物种类的不同,工程废水造成的污染还可以分为化学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废水中污染物质的毒性一般很强,危害大;被工程废水污染过的水体,很难恢复。

对工程废水进行治理,其主要的措施有过滤、沉淀、吸附、离心分离等。其中,过滤是通过滤网等将工程废水中体积较大的污染物质除去;沉淀是通过静止,使水体中一部分污染物下沉到水体底部,从而达到去除目的;吸附则是将活性炭

等具有吸附性质的物质投入水体中,对工程废水中的一部分污染物进行吸附;心则是一种通过高速转动去除污染物质的方法。综上所述,工程废水的物理治理措施,实质上是将污染物质从工程废水中分离出来,使工程废水中污染物质的浓度降低,达到治理的目的,该过程不会发生污染物质状态的改变。

2.3.2 工程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气体,这些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将会对人体、植物造成重大伤害,还会造成一系列的污染天气现象,如雾霾等。其特点是气体成分复杂、污染范围广、危害程度大。

工业废气的物理治理措施主要为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具

有广泛的应用,它内部具有很多发达的孔隙结构,可以对空气中的一些细小的微粒产生一定的吸附作用。但是由于活性炭吸附的饱和性,导致在吸附过程中活性炭需要被不停更换,成本比较高,所以活性炭吸附常被作为工业废气治理的第一道流程,在经过该工序之后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2.3.3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及有毒化学品及废渣、固体废弃物、废旧机械设备等在露天随地摆放,旧机械设备均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保养,造成严重的空气质量污染和旧设备资源的流失。

我们可以积极利用城市建筑垃圾调配市场、建筑主管部门协调和相关业务企业,将一些利用价值较低的或不容易分离利用的垃圾,如渣土、碎砖、处理后的下脚料,成分复杂的装潢垃圾等用于基坑填埋,道路垫层和其他回填。而对剩下的碎砖、混凝土、砂浆等用筛分、破碎、水洗等设备进行简单处理后成为不同粒径的再生砖、石、砂等推向市场,当然这些再生材料成分复杂,其中占比较大的砖骨料强度较低、易吸水吸湿,制约了它们的使用空间。

3、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其他环境保护措施

3.1 制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项目管理者首选需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来核实、确定工程现场周围环境的敏感点、环境保护目标和对应的环保法规及其它要求。此外,管理者负责人还需对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中,建筑管理的各阶段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与预测,找出影响环境的重大因素,并制定可行的环境保护工作方案,倘若在管理过程中,工程内容、环境保护要求等发生变化,则管理者要相应地调整施工环境保护方案。项目组可在管理现场设置环保负责人,负责日常的环境保护管理工。

3.2 积极倡导建立健全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令、法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应积极倡导健全完善好城市建筑管理中关于保护基础设施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令、法规。在相应法规条例的基础上,强调任何施工单位和人员都应遵守并积极践行。此外,还可以将环境保护的质量作为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工程质量的一部分进行监理考查,并与经济效益挂勾,与其它合同条件( 如保证建筑物本身的质量条款) 一样受合同法的约束,通过这大大约束施工单位在环保方面不良的行为。

4、 结束语

总之,我们要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我们要对相关人员加强教育、严格管理、倡导文明施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是可以并且能够得到良好的解决的。我们只有统筹全局,面向未来,才能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美好。

参考文献:

环境管理与工程篇2

引 言:当代社会,环境问题逐步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努力地进行着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其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就也为严峻。因此,在我国在环境日益受到污染的情况下人们已经渐渐开始意识到环境污染对可持续发展的危害性,从而树立其环境保护的意识,继而建立起环境工程管理。

1 环境工程概述

所谓的环境工程就是研究以及从事防治环境污染与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环境工程同生物学之中的医学、生态学之中的环境医学与环境卫生学,以及环境化学与环境物理学有关。因为环境工程处在初创阶段,学科的领域还在发展,但其核心是环境污染源的治理。而环境工程学是在人类同环境污染作斗争、保护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

迄今为止,人们对于环境工程的这门学科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环境工程学,其实就是研究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的方法与原理的学科,主要是研究对噪声、固体废物、废水、废气,以及对造成污染的放射性物质、热、电磁波等的防治技术;有人则是认为环境工程学除了研究污染防治技术外还应包括环境监测技术、环境工程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系统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2 环境工程管理现状及问题

2.1 重大环境因素的评估非常不充分

目前,对于重大环境因素的评估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评估指标不全面、未成系统的缺陷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样在制定大环境因素目标与指标时存在较大的困难和不足,项目实施过程中因为指标不够“坚挺”导致资金、方法、职责、机构、监控手段及相关程序文件方面无法配合实施细则,相应地配套措施也无法落实。

2.2 环境工程管理优秀人才缺乏

在我国,虽然公众环境意识有所提高,但公众对环境工程管理的认识仍然一知半解,即使各地出现了一些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但运行效果依然是个疑问。公众看法尚且如此,整个社会的认识也好不到哪里去,以各大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设置为例,环境工程管理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这对环境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十分不利,因此缺乏优秀人才是环境工程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2.3 环境工程管理体系的不完善

我国还未能够对重大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系统以及科学的评估,这就直接导致在后期制定大环境因素的目标及指标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继而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形成较多的软指标。没有完善的环境工程管理体系作为保证,就很难从资金、方法、职责、机构、监督检测手段及必要程序文件等方面同实施细则做有效配合,同时也无法落实配套相关措施,从而不能确保它的统一性。

2.4 缺乏合理的市场管理

在环境工程市场三个主体,即政府、客户、生产商中,作为宏观管理的执行者,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如何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其对环境工程管理的调整作用,则是当务之急。环境工程的市场管理从根本上讲是法制管理,即完善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加强市场监督。同时从微观上放开环境工程市场,利用市场的调节机制来调整客户与生产商之间的关系,从而逐步建立政府与社会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作用的市场管理体系。

2.5 环境工程管理缺乏监管

环境工程管理在建立与运行一个管理系统之中起着无法替代的关键作用,我们只有通过这个系统的高质量、高效率的运转,环境工程管理的有序性、规范性以及它的有效实施才可以得到保障。为此一定得组建相应的组织机构和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保障实现各项环境工作的制度化与规范化。然而我国没有完备的工程监理、招投标制度、验收制度,十分的容易引起工程质量纠纷和工程中个人腐败等问题。

3 加强环境工程管理的对策

3.1 完善环境工程管理体系

体系化是使环境工程管理工作纳入正常轨道的关键步骤,应通过落实以下措施加以完善:(1)所有涉及环境保护的宏观决策,都必须有环境保护部门参与,环境管理工作应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角落,在所有与环境相关的领域中都应体现环境意识。(2)在进行区域开发、重大经济技术决定、产业结构调整等重要决策之前,必须先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试点工作。(3)建立由党政领导、人大政协、环保部门共同参与的统一监管制度,完善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运行机制,集合全社会的力量管好环境工程建设。(4)建立环境工程多渠道投资机制,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通过排污收费制度的改革,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5)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问题举报、听证会等公众参与制度,鼓励公众、媒体的监督与批评,创造全社会都来关心、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3.2 高度重视环境人才培养,利用多种途径促进成才

提高环境工程管理水平,需要有优秀的人才。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不拘一格,应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成才。可以通过高等院校培养环境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也可以通过在职培训的方式提高在职人员理论水平;更鼓励职工教育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正规化方向发展,使在岗人员能够不断获得理论的补充和知识的更新。

3.3 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整合环境工程资源

在我国从事环境工程的企业数量并不少,仅广州市环保设计公司最少400家以上,竞争也挺激烈的,但水平却不怎么样,其主要原因是市场准入门槛低,以致鱼龙混珠。要改变这种不利局面,一是要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并加强监管,相关管理部门应制定管理规范制度;二是放开市场,现在各地仍遗留计划时代的影子,当地政府往往将工程任务交给当地公司;三是引入外资,提高环境工程的建设水平。

3.4 加强环境工程的有效管理。

完善环境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条例的制定,加强环境工程的有效管理,使各处的环境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利用,这样一来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相关条例及法规的明确化、人文化及具体化,可操作性也随之得到了强化。同时在环境工程市场中,政府要完善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建立具有权威性的市场管理机构和资质认证机构。政府的职能虽然并不直接作用于市场,但是通过间接的方法建立、完善市场,这样即可以避免以往政府直接参与环境工程管理而带来的许多弊端。

4 结束语

环境工程管理工作对我国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些年,国家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工作的力度,许多地方政府也已经认识到环境工程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理,就可能影响到经济建设,影响到人们的健康以及生活质量。虽然现阶段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没有一套很完整适用的管理办法,但是我们相信,通过政府的支持、科学的管理以及不断的努力,环境工程管理的最终目标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环境管理与工程篇3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1-0136-01

1 投资立项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大量实例证明,项目前期投资估算的偏差是造成环境工程投资效益低下以及“三超”现象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1]。在这一阶段,相关人员需确保编制投资估算的全面性、准确性与合理性,并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的收益与风险进行充分的估计。

1.1 秉持科学的态度与实事求是的原则

目前社会中存在这样一些负面事件,有些地方为了上项目,一味追求项目的可批性,故意通过减少工程量或降低工程质量及其标准达到降低可行性研究阶段估算的目的,这样的行为往往会导致项目的投资控制活动无法顺利进行。因此,相关人员在进行投资估算时需坚持科学的态度与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要做好项目的可行性工作,还需对拟建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和投资风险分析等工作加以重视。

1.2 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

项目法人责任制意味着项目法人需对建设项目的立项、建成投产、生产经营等一系列过程负责。此外还需按照专业分工的原则建立起项目投资控制机构,将环境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责任真正落到实处。

2 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同投资立项决策阶段一样,设计阶段的费用耗费仅为总投资额的1%甚至更低,但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却非常之大。相较于其他建筑设计,环境工程设计涉及更多环节更多内容,且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具有更大的难度。因此这一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需坚持科学规范的理念,同时还需兼顾技术处理、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这3个方面。

2.1 全面采用技术设计招投标

在设计阶段引进竞争机制有助于项目投资方更好地进行技术比较、经济分析与效果评价,设计方案竞标方式的采用以及价值工程原理的运用可达到设计方案优化的目的,进而有利于设计质量的提高。

2.2 积极推行限额设计

各专业设计需按所分配的投资限额进行,当然设计的前提是确保达到使用功能。针对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需得到严格的控制,以确保项目的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现阶段实行限额设计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方法是分解投资和控制工程量。

对造价管理人员的要求。造价管理人员需全程参与环境工程设计过程中的投资分析工作,并通过对设计产生能动的影响来确保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3 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实施阶段是环境工程实现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主要阶段,具体可分为招标管理、施工管理和结算管理这3个环节[2]。环境工程实施阶段节约投资的可能性较小,但浪费投资的可能性却很大,因此加强对这一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十分有必要。

3.1 招标管理

招标投标活动的规范性和招标方式的选择是招标管理过程中造价管理与控制。除应实行合理低价中标外,还需大力应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方式,以提升招投标活动的透明度、减少施工合同纠纷的发生率。

3.2 施工管理

在施工管理环节,相关人员不仅需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同时还需对工程造价的变化情况加以及时掌握。在施工所需材料方面,相关人员需密切关注材料市场的行情变化,严格控制材料用量并确保材料价格的合理性。在现场签证环节一定要严格审查并核实,严厉打击巧立名目、弄虚作假现象。施工阶段极有可能会遇到设计变更的问题,设计变更可能会造成项目费用的增加及工期的延长,因此需尽可能将设计变更控制造施工初期,某些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则需先算账后变更。τ谀承际跎虾侠淼纳杓票涓也需全面考虑,不仅需权衡比较变更后所产生的效益及现场变更可能会增加的费用,同时还需考虑有可能会引起的索赔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内容不明、没有详图或具体使用部位而仅仅只是增加材料用量的设计变更需坚决杜绝。在环境工程实施过程中,因工期而造成的工程索赔或价格调整的现象也层出不穷,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应积极寻求与缩短后的工期相对应的最低成本,即进行工期成本的优化。

3.3 竣工管理

在环境工程竣工环节,相关人员需做好工程竣工结算工作,具体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严格审核工程量。对于工程预算外的费用,造价审核人员需严格按照合同内容对其进行控制,一律核减未按照图纸要求完成的工作量或未按规定执行的施工签证的费用[3]。此外还需逐一审核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与现场签证,严格禁止出现多算或不按规则计算的现象。(2)审核项目单价。环境工程项目需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符,不得任意高套一些模棱两可的项目,也不得任意高估一些定额缺项的项目。(3)审核分项的正确性。审核人员需对工程项目的图纸内容、定额项目的划分以及定额项目所包含的内容加以充分地把握与了解,除不得重复列项外还需具有一定的说服力。(4)审核取费程序及其准确性。在审核项目取费程序及其准确性时,审核人员需对国家现行的有关经济政策及项目所在地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及各项费用所包含的内容加以充分地了解。费用审核完毕后,审核人员需编制出真实的竣工结算报告,对本次项目投资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超支部分进行经验总结,以为下次环境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4 结语

近些年,我国对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社会各界人士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环境工程往往是非赢利性的,建成后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现阶段环境工程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为国家与地方,但这些资金的投入难以满足城市建设庞大的资金需求。基于环境工程项目的这一特点,我们需加强对环境工程的造价管理,并最大限度提升环境项目的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环境管理与工程篇4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正文】

建筑工程施工造成环境污染和危害是较普遍的现象,它不仅影响施工现场及其周围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而且也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通过加强施工现场环境管理,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是完全能够消除或减轻施工现场的各种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实施现场管理是一个复合型管理场所,需要一定的现场管理、协调、防御经验的管理者,并建立起一个管理班子,为建设单位创造更高利润、有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加强团队精神和企业凝聚力。

1.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的组织措施

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的组织措施是施工组织设计或环境管理专项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具体组织与指导环保施工的文件,从而在组织上和管理上采取措施,消除或减轻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与危害。

建立施工现场全面的环境控制系统

建立全面的环境控制系统,设环境管理总指挥,技术和施工总负责,及时处理相关问题。环境管理总指挥是项目经理,对施工现场环境管理负全面责任。技术总负责是项目部总工程师,负责项目环境技术管理。施工总负责是项目生产副经理,负责项目环保施工管理。施工现场环境管理设6个防止污染组,施工班组长和分包单位现场负责人任副组长。

加强施工现场环境的综合治理

认真做好全体施工人员、驾驶员和临时外来辅助工等的自觉保护环境意识,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搭建工作平台,做好思想宣传教育。对现场污染不能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按要求报批连续施工时间并予以公布。经常周围居民、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等进行联系,认真对待来信来访,及时解决问题。

完善施工现场环境管理责任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各项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制度,将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做到责权分明,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岗位责任制 环境责任岗位主要有环境管理总指挥、技术总负责、施工总负责、环境管理员、防止污染组组长、施工班组长、分包单位现场负责人和责任区负责人等,并明确各级环境管理人员职责。

(2)环境检查制度 由环境管理总指挥组织的每季、月、旬进行定期检查;由施工和技术总负责组织的季节性、节假日检查和机电、消防等专项检查;由环境管理员和防止污染组组长组织的日常检查;由防止污染组组长和责任区负责人组织的班前检查;由班组或分包单位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

(3)环境教育制度 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教育、三类人员培训教育、民工学校教育、施工技术交底和班前活动等都要有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的内容。

(4)搞好施工现场环境管理措施方案编制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必须有施工现场环境管理措施,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工程项目应编制施工现场环境管理专项方案。

2.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的技术措施

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的技术措施是指导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具体行动的纲领。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环境污染隐患,如果预见不到或管理不善,环境将受到污染。

2.1 防止大气(粉尘、废气)污染及其造成的危害

(1)施工现场垃圾杂物要及时清理。清理多高层建筑物的施工垃圾时,采用定制带盖铁桶吊运或利用永久性垃圾道,严禁凌空随意抛撒。

(2)施工现场堆土,应合理选定位置进行存放堆土,并洒水覆膜封闭或表面临时固化或植草,防止扬尘污染。

(3)施工现场道路应硬化。采用焦渣、级配砂石、混凝土等作道路面层,有条件的可利用永久性道路,并指定专人定时洒水和清扫养护,防止道路扬尘。

(4)易飞扬材料入库密闭存放或覆盖存放。如水泥、白灰、珍珠岩等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入库存放。若室外临时露天存放时,必须下垫上盖,严密遮盖以防止扬尘。运输水泥等易飞扬的细颗粒粉状材料时,要采取遮盖措施,防止沿途遗洒、扬尘。卸货时,应采取措施,以减少扬尘。

(5)施工现场易扬尘处使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使一网两用,并定人定时清洗粉尘,防止施工过程扬尘或二次污染。

(6)车辆不外带泥沙和不洒污染物。在大门外1――3米处铺设一段l0 m 长的石子(定期过筛洗选)路自动清理车轮,或做一段混凝土下沉曲面的路面,用来冲洗车轮车身,或人工清扫车轮车身。装车时不应装得过满,行车时不应猛拐,不急刹车。场区内外定人定时清扫,做到车辆不外带泥沙、不洒污染物、不扬尘,消除或减轻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7)禁止施工现场焚烧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资。如焚烧沥青、包装箱袋和建筑垃圾等。

(8)尾气排放超标的车辆,应安装净化消声器,防止噪声和冒黑烟。

(9)施工现场炉灶采用消烟除尘型,烟尘排放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10)拆除旧有建筑物时,应适当洒水,并且在旧有建筑物周围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和草帘搭设屏障,防止扬尘。

2.2防止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危害

(1)施工现场设立专门的固体废弃物临时贮存场所,用砖砌成池,废弃物应分类存放,对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的废弃物必须单独贮存、设置安全防范措施且有醒目标识。对储存物应及时收集并处理,可回收的废弃物做到回收再利用。

(2)固体废弃物的运输应采取分类、密封、覆盖,避免泄露、散撒,并送到政府批准的单位或场所进行处理。

(3)施工现场应使用环保型的建筑材料、工器具、临时设施、灭火器和各种物质的包装箱袋等,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

(4)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减少或杜绝工程返工,避免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

(5)施工中及时回收使用落地灰和其他施工材料,做到工完料尽,以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

2.3 防止废水污染和危害

(1)施工现场搅拌站的污水、水磨石的污水等须经排水沟排放和沉淀池沉淀后再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或河流,污水未经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或河流。

(2)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作土方回填,避免污染水源。

(3)施工现场存放油料、化学溶剂等设有专门的库房,必须对库房地面和高250 mm 墙面进行防渗处理。

(4)施工现场临时厕所的化粪池应采取防渗漏措施,防止污染水体。

环境管理与工程篇5

中图分类号:B84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加强高校环境工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环境的恶化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已经成为重要的问题,与此同时,通过长时间的教学,我们发现,环境工程实验对于教学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环境工程实验室的水平,对于学科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所以在对环境工程专业进行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对高校环境工程实验室的管理,从而促进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建设

环境工程实验室建设要在结合日常实验教学的前提下,结合学科建设的要求,以科研为基础,顺应学科的发展方向。同时,实验室的建设更需顺应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要有所加强,才能促进实验室的发展。

2.1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培养

高校环境工程实验室水平的高低,除了看实验室自身的仪器设备和工作条件外,更需要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和业务水平进行考察。人才建设对于环境工程实验室来说属于软件的开发,而一般来说,对于环境工程实验室的技术和工作人员有两方面的工作要求:首先,要有一定的实验教学水平,其次,要有一定的科研水平,要在精通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掌握良好的实验技巧,熟练运用现代实验仪器,为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服务。

2.1.1 提高环境工程实验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

在高校教学改革的影响下,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也需要在人才方面进行强化。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过去的实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科的建设需求,因此,在实验室的建设过程当中,需要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建设一支高学历、高素质、有经验的工作人员队伍,通过其工作,来提升整个环境工程实验技术队伍的水平。但是我们发现,许多高校的环境工程实验室人才水平不高,尤其是在学历方面,实验室工作人员往往学历相对较低,学生的实验教学工作基本上由相应学科的教师课余担当。随着环境工程专业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校都加大了对环境工程实验室的投入,使实验室成为高校重要的科研基地。

2.1.2环境工程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强化自身的素质教育

随着高校扩招的进行,对于高校环境工程实验技术人员来说,有效保证教育质量,掌握最新的教学动态,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已成为其工作的基本要求。而随着学科的发展,各高校普遍加大了环境工程实验设备的投资力度,各项设备和仪器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因此,对于环境工程实验技术人员来说,原有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背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实验室的需求,因此,为了更好地参与到实验工作当中,工作人员必须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以便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学和相关的科研工作。

2.1.3转变观念,积极了解学科前沿发展信息,为搞好实验教学和科研攻关服务

对于环境工程专业来说,其专业知识处于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当中,因此,对于相关实验室工作人员来说,其知识构成不仅仅应该局限于自身的工作岗位,应转变观念,开阔视野,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了解最新的学科发展信息和发展动态,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围绕本专业的尖端知识,在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当中,做到有的放矢;与此同时,随着高校学科建设脚步的加紧,环境工程实验技术人员要转变原有的思想观念,尤其是自身素有的简单服务、被动准备的观念,积极思考本职工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主动服务,积极参与到各项科研工作中去。科研项目是高校环境工程实验室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各个高校需要从各个方面,更好地鼓励环境工程学科的实验技术人员加入到科研工作当中,并利用科研工作,有效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2实验室硬件的建设

作为一门先进的前沿性学科,环境工程学科对实验硬件有着一定的要求,实验室对于广大环境工程学科的师生来说,已经成为其专业培养和孕育科研成果的重要场所,因此,优良的硬件对于环境工程学科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高校自身来说,要加强对实验室经费的投入,要在保证经费投入的前提下,进行经费的合理分配。

一个环境工程实验室经费投入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该实验室建设水平的高低。高校应加大对环境工程实验室经费的投入,鼓励多渠道筹集资金,并将实验室投资占本专业总投资的比例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当中。除了满足日常学生的实验教学之外,环境工程实验室需要充分满足学科科研的需要。因此,对于实验设备的购买方面需要避免浪费,想方设法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尽可能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与本专业发展前沿相关的仪器设备上去,这样才能与本专业发展的趋势相适应,更好地为科研服务。而在建设上,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十分漫长而系统的过程,需要配合实验室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才能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更好的条件。

三、高校环境工程实验室的管理

3.1 制度建设的强调

制度建设是环境工程实验室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环境工程实验室必须建立一整套合理严谨、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只有在一定的制度框架下,环境工程实验室各项功能才能得以实现。具体来说,工作人员需要一定的制度依托,而对于不同高校来说,需要根据自身不同的需要,制定不同的制度,并使其成为实验技术人员日常工作行为的标准,在特定的制度约束下体现他们的最大价值;实验室内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维修等过程都必须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尤其是昂贵的大型设备和大型仪器,需要强调其操作规程,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在实际使用中做到有章可循。

3.2 技术人员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必须重视对本专业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与进修工作,要积极向环境工程实验技术人员提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接触本学科发展前沿,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3.3 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

高校将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环境工程实验室,便要求学生和老师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在相应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的指导下,还要设立相应的设备使用记录卡、维修记录卡等,从而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积极对外提供有偿服务,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仪器的使用率。

四、结语

总之,随着环境工程学科的不断发展进步,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功能也越来越齐全,同时环境工程实验室的管理也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环境工程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结合学校实际,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实验教学工作相结合,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质量,更好地发挥环境工程实验室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魏裕博,邵文安,胡斌.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模式改革的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09).

[2] 刘杰,付永胜,龚正君.西南交通大学环境工程实验室建设构想[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3(02).

环境管理与工程篇6

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设有: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矿山生态修复与环保以及工业废气净化理论与工艺技术四个研究方向。配备仪器室、准备间等功能区。但实验室仍存在不少安全问题。据台湾慈济大学实验室安全卫生教育训练教材介绍,实验室安全事故中由于火灾引起的事故比例仅为2%,而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比例却为98%[9-10]。A、安全管理制度缺失。

1)所有本科生、研究生和研究人员,不需经过任何的安全指导,就直接进入实验室工作。

2)进入实验室后,不穿实验服直接操作实验;甚至做微生物实验不配戴一次性手套。

3)在实验室内任意玩手机、接打电话等现象习以为常。

4)实验室基本看不到任何急救箱,对于某些突发事件,没有事故应急处理系统。B、化学试剂管理不严格。1)购买新试剂或者首次使用某试剂,不经过任何风险评估。

2)各种化学试剂没有根据其易燃性、易爆性、腐蚀性等进行分类贮存。

3)废试剂的处置不当。盛废试剂和样品的瓶子没有标签;甚至废酸、废碱、有毒有害的废试剂直接倒入下水道或卫生间,导致管道腐蚀、渗漏。C、实验设备管理不善。

1)各种实验室设备,比如高速离心机,不需经过任何培训,直接操作。

2)裸眼使用紫外灯。由于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很多学生甚至老师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直接使用紫外灯。

3)通风橱等工作场所长期作为储存空间。

2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

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是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因此安全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的头等大事。作为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安全得到了各高校的高度重视,江西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在实验室安全工作方面也做了不少探索。A、预防第一,从制度建设入手。健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在实验室安全方面,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需要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1)实验室安全入门培训是必须的。所有本科生、研究生和研究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尽快完成一次安全指导课程,并通过书面的安全测试。

2)进入实验室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安全镜、实验服、一次性手套穿戴好。3)在实验室内不能玩手机、接打电话。4)制定《可能发生意外情况的预案》,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即刻启动预案,采取正确有效的应对方法。B、制定化学试剂管理办法。

1)购买新试剂或者首次使用某试剂,必须经过风险评估,即使借用别人的试剂也必须经过评估,以确保使用者对该试剂性质的了解。

2)建立易燃、易爆、剧毒物品、致病微生物等物品的存放制度,购置易燃品、易爆品、剧、致病微生物专用存放柜和保险柜,各种化学试剂根据其易燃性、易爆性、腐蚀性、致病性等进行分类贮存。

3)合理存放废试剂。对所有盛废试剂和样品的容器,必须贴有标明时间、试剂名、使用者等信息的标签;对于废酸、废碱或有毒有害的废试剂需要单独存放,且严格按照要求用容器,并交由相关具备资质的机构进行处置。C、建立健全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实验用的仪器、设备等指定专门责任人,由其妥善保管使用说明书,并定期检查和校准仪器设备,保证使用正常运转;由其培训新人;记录仪器设备使用登记表、借用登记表及维护维修记录表。

2)操作任何设备之前,请检查是否把安全镜、实验服、一次性手套等个人防护设施穿戴好。3)通风橱不可用作储存空间,仅用来放置正在用的,或立即要用的设备或化学药品。

环境管理与工程篇7

1.面向市场经济的环境工程经济课程教学改革

2.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

3.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

4.广东博信达公司环境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研究

5.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6.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7.构建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8.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改革与实践

9.环境工程专业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

10.工程教育认证制度背景下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启示

11.特色环境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2.中国环境工程本科教育发展及人才需求分析

13.环境工程与可靠性工程的关系初探

14.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就业形势及其教学改革

15.SCI收录的环境工程期刊概况分析

16.低温微生物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17.环境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

18.环境适应性与环境工程

19.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面临的问题与改革措施

20.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21.基于挣值法的环境工程项目审计程序研究

22.武器装备环境适应性与环境工程

23.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就业形式和人才培养定位浅析

24.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5.环境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优化探讨

26.环境工程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7.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预防与控制

28.高素质环境工程本科人才的培养与成长问题探讨

29.环境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与探索

30.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31.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32.环境工程实验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33.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探讨——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

34.高等职业教育类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模式探析

35.职业资格制度与环境工程本科教学改革探讨

36.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现状比较分析

37.谈谈环境工程剪裁和环境试验剪裁

38.环境工程专业研究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9.环境工程水处理中对曝气设备的应用分析

40.环境工程与生态工程复合体系发展动态

41.以特色求创新 以科研促教学——江南大学环境工程本科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42.双极膜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与展望

43.卓越工程师教育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模式初探    

44.浅议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沈阳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例

45.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46.环境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与思考

47.以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体系探索

48.由环境工程项目看环境绩效审计

49.航天器环境工程回顾与展望

50.基于GIS的城市环境工程地质质量模糊评价——以陕西略阳城区为例

51.浅谈监理工程师的环境工程监理工作

52.BOT方式在环境工程运用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53.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54.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55.对高等农林院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56.动态膜技术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57.有机化学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58.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59.环境工程课程群及创新实验的建设

60.环境工程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61.环境工程硕士实验与实践环节的改革与实践

62.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63.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教学与改革

64.国外环境工程发展综述(上)

65.环境工程专业模型嵌入式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66.环境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特色培育探索

67.环境工程本科人才需求与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68.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教学体会与改革探讨

69.耐污染超滤膜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展望

70.环境工程水处理中对曝气设备的应用分析

71.优化实验教学,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

72.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研究型教学探讨

73.研究性教学理念在环境工程综合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74.磁性固定化技术在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75.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76.无机膜的制备及其在环境工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77.生态文明创新环境工程与科技的发展模式

78.环境工程中胞外聚合物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79.新形势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浅析

80.环境工程在卫星研制生产中的应用

81.装备环境工程技术及应用

82.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83.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4.以清洁生产为特色方向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85.环境工程剪裁技术探讨

86.加强环境适应性基础技术研究发挥环境工程对型号的保障作用

87.环境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实践

88.基于资源库的环境工程专业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89.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初探

90.应用型本科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91.面对“两师”制环境工程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

92.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调查与改革

93.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及课程体系建设

94.基于卓越计划的新型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95.论环境工程的现状及完善措施

96.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设想

97.基于功能模块的环境工程专业资源库的设计与开发

环境管理与工程篇8

城市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主要是以:对环境、资源以及发展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恰当、协调并解决城市建设活动中所产生的环境方面的问题、控制环境污染继续蔓延、实现城市建设的清洁化生产、防治环境污染的加剧而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几点为目标。基于此,以下就城建工程施工阶段环境管理的问题与措施进行分析。

一、城市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有些城市建设项目的管理者只注重经济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对环境的相关法制观念淡薄。对于那些本该认真的执行的“环评”以及“三同时”的相关制度不重视,甚至是不理不睬。因为城市建设项目的投资来源是十分广泛的,有关部门就很难在资金的相关渠道上面把关,施工单位没有批准就开始建设的现象大量的发生。即使是在城市建设项目的环保部门审批之后,“三同时”的执行也不十分理想,对城市建设项目投资的短期行为也十分明显,施工单位主要是单纯的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这就使得本来应该在前期工作而搞得“环评”没有做,或者是滞留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之后,甚至是在项目开工之后,才开始进行,这就错过了合理的选址以及“三同时”设计以及投资、审批的相关机会。

2、环保方面的投入和经济发展之间不适应。在过去的一段时期以内,我国在环保方面的投入比例长期都是偏低的,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相差很远。虽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进步,我国相关单位对环保工作也越来越重视,通过对行政以及法律等相关的手段保证了污染的防治资金可以很好的投入,但是,从环境污染的整体水平来说,对环保方面的投入还有很大的差距。现在我国的环境状况基本上是出于“污染的老账没有消除,新账又继续添加”的形式。而在国外,对于环保的投入通常都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到1.5%,但是我国仅仅在0.3%左右。

二、城市建设工程施工阶段产生的污染类型

近年来,我国提出并逐步的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环境保护以及管理的工作非常重视。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逐渐重视,相关的节能减排的政策也相继的颁布出来,与此同时,也加大环保意识的宣传,相关的环保工作也逐渐深入的开展,这有效的改善了我国的环境现状。但是,在城市建设工作开始施工的时候,仍然出现很多的污染现象,这些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建设施工中产生的水污染。城市建设工程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水污染主要是因为施工现场的相关施工人员所产生的生活污水以及对施工现场的地面冲洗时所产生的污水、因为降水而造成的地面流水以及流失的浆料流入到水体之后而造成的水污染。上述的这些水污染产生的影响都会给施工现场的水质产生很大的影响,水体中出现大量的悬浮物以及石油类、COD等相关污染物的浓度都会大量的增加,尤其是跨河流的实证桥梁的相关施工对水环境产生的污染更加的严重。

2、城市建设施工中的扬尘污染。城市建设工程的施工避免不了出现很多的扬尘,这些扬尘的出现也就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所谓城市建设施工中的扬尘,主要是指在城市建设施工现场因为各种施工活动、施工车辆的运行以及对地面的风蚀等等众多原因造成的各种各样的粉尘。这些粉尘主要包括:道路的扬尘、施工流程中的扬尘以及风蚀。这里所指的道路扬尘主要是指在城市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由于各种类型施工材料运输的车辆行驶的过程中而造成的扬尘,这种类型的扬尘在所有的扬尘中占据的比例是最大的。施工流程造成的扬尘主要是指城市建设施工中各种施工流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造成的扬尘。比如说:土方以及施工材料的装卸,城市建设施工现场的清理及平整,土方的回填以及对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筛选及拌合等都是产生地面扬尘的根源。而风蚀扬尘主要是指大量的容易扬尘的建筑施工材料露天堆放的时候或者是因为开挖造成的的地面在风的作用下而产生的扬尘。上述的这些常见城市建设施工中所产生的扬尘大部分都会对施工现场附近的居住区造成大气的污染,这在市区居民集中的区域施工的时候甚至是还会出现污染纠纷。

3、城市建设工程施工阶段产生的固体污染物。在城市建设项目施工的时候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指城市建设的建筑垃圾,如果是这些建筑垃圾随意堆放而不及时的将其清理出去,这样不仅会影响城市的环境,还会产生大量的扬尘以及水污染。这些固体废物如果没有及时的处理的话,就会腐蚀经过风吹之后,也会进入到空气当中,给周围的环境也带来了很大的污染。

三、加强城市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环境管理的措施

对城市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只有很好的查明出现环境污染的原因,才可以找出很好的解决方法,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加强城市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环境管理,主要措施如下:

1、施工中水污染的治理措施。在对城市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水污染的治理,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妥善的去处理那些泥浆水以及搅拌站的废水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没有经过处理不能排入到城市污水管网或者是河流当中去。其次,在施工现场的生活污水以及粪便等进行集中的处理,不能直接排入水体。

2、城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治理措施。对于施工现场所产生的扬尘的治理,要针对扬尘出现的原因,找出根本的解决方法,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种:(1)对于施工材料运输的道路要经常对其洒水养护,针对那些水泥、土方等粉质材料的运输车辆要加盖蓬布,最终很好的降低道路上面所产生的扬尘。(2)城市建设项目施工时所采用的分明材料在施工现场堆放的时候,也应该加盖蓬布,在进行施工活动的时候,要做到轻拿、轻放、轻装、轻歇,此外,还要尽量的采用现代化的施工设备,最终降低了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扬尘。(3)对已经开挖形成的的地面以及施工现场堆放的土方要用绿网对其进行覆盖,最终也降低了因为风蚀施工现场而产生的扬尘。

3、提高建设项目管理者的环境意识。作为城市建设想环保的管理者,他的环保意识直接对城市建设项目的环境情况产生影响。所以,要提高建设项目管理者的环保意识,要增强他的环境法制观念。相关的环保部门要通过相关条例、法规的颁布来加强环保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结束语

当前城市建设工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城市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城市建设工程会产生很多的污染物、噪声等等,这些废弃物的产生,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逐渐的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城市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环境管理进行探讨分析。

参考文献:

[1]张传言.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管理初探[J].;建筑工程,2012

[2]张杰.工程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现状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3

环境管理与工程篇9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近年来,社会经济呈现粗放式发展,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相对来说比较严重,在建筑工程企业中,建筑工程对施工技术与管理进行不断地改革与完善,以顺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1 新环境下建筑工程的概述

现阶段,建筑工程在技术与管理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近年来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却常常被报道。探究其原因,调查发现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项目中,存在着技术管理不严谨的现象,当小问题积累成大问题之后,量变引起质变造成建筑工程整个项目质量的不达标,因此,在进行工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项目的每一环节的施工技术管理都应该加强,发现问题时应该在第一时间进行解决,确保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如此一来,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才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并形成良好的建筑工程施工循环。与此同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应该进行系统化、程序化、信息化与现代化的优化升级,进而提高新环境下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措施与管理的水平。

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概述

2.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概念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其包括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到的所有施工技术。具体包括混凝土施工技术、深基坑支护技术等。这些技术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有着明显的专业性,只针对特定的工程施工进行应用。因此在对技术进行掌握的过程中,工程施工人员应对具体的工程项目进行深入的了解,以此强化对技术的应用质量。

2.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是促进建筑工程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我国建筑行业技术的水平来看其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对于建筑工程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技术的专业性难以保障。我国建筑行业大部分的施工技术在引入施工单位后一直保持的原有的状态,施工单位很少对其进行发展与完善。这主要是由于施工单位内部人员素质过低,而我国当前又没有专门的施工技术研究机构,因此使得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专业性难以保障,无法进行良好的发展。(2)技术条件不足。建筑工程技术中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支持,其中包括了充裕的资金,丰富的经验,先进的人才等。而就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而言,其中在技术条件的供应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难以满足施工技术的需要,因此导致我国建筑行业技术应用的落后。

2.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国建筑行业要想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提升,就要在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上下大工夫,通过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对工程施工质量以及工程施工效率等进行保障。鉴于此,在今后工作的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首先应在建筑工程内部营造出良好的技术氛围,鼓励工程施工人员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钻研与完善。同时,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还应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素质上的提升,让工作人员具有很好的技术能力。

3 新环境下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措施与管理分析

3.1 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监理

建筑工程中现场的监理是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与质量的关键。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对监理部门对工程主要部分的施工安全与质量的监察报告进行及时的了解,做好工程的监理工作。其主要监理内容具体包含:一是,管理部门应该对施工环节进行抽样调查,以达到建筑施工工艺符合工程的设计标准。二是,施工管理部门要对施工材料与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检查与监督、能否按照施工设计与进程完成施工的建设、施工的材料以及施工设备是否符合标准、施工人员的技术与能力能否胜任施工建设等进行检查;三是,提高工程施工队伍的质量观念,从法律的层面上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上的要求,要对施工程序的检查以及原材料的购买有详细的记录,在建筑施工中,对施工项目进行抽样调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建筑人员。

3.2 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措施的优化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对技术的管理方案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且系统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并且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进步,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了建筑功臣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工程建筑施工的技术管理内容主要包含建筑施工项目在施工全过程中的所有有关施工安全与质量的组织与活动的管理,技术管理主要是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各个因素进行管控,来达到降低或者消除因素中危险行为与危险状态的目的。建筑施工技术首要的问题就是建立一个优良的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在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开展之前,应该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从而促进技术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3 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的审查

建筑工程单位在对工程施工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建筑设计人员应该确保设计的方案满足建设单位的各项要求,工程设计应该科学合理,设计的意图应该恰当的融入到工程建筑周边的人文与地理环境中去,并且应该保障施工工艺的合理性、施工技术与投资造价的可行性、兼顾工程建筑结构可靠安全的经济性等工作。因为建筑设计中一系列的施工技术管理环节,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竣工之后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建筑工程在人文表现以及功能使用等多方面让人感到满意。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设计中,相关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不断的吸取工程设计师对工程设计的优秀理念,听取工程师在建筑工程施工细节以及整体中的建议,促进施工设计方案的优化升级。

3.4 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各方面的协调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施工人员对施工设计要求有疑问的现象,碰到此类情况,施工人员应该及时的向设计师进行咨询,及时对由疑问的设计进行沟通,明确工程建筑的设计要求,对自身的工程施工进行及时的调整。在组织施工时,应该对施工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并且应该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施工技术专业知识技能进行培训,督促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施工技术,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提高,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建筑工程企业储备人才,进而提高建筑工程人力资源结构的层次与水平。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环境下,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建筑工程行业也到了飞速的发展。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正在不断的进行优化与提高,但是,现阶段建筑工程对施工技术的管理还很欠缺。因此,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在进行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过程中,不仅仅要做好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监理、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措施的优化、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的审查、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各方面的协调等的工作,而且要紧跟时展的步伐,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不断地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策略进行改革与创新,从而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以及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张家明.超高层建筑土建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J]. 建筑施工 ,2011(10).

[2] 梁朝松.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J]. 技术与市场 ,2011(2).

[3] 董杰.浅析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与现状[J].价值工程,2011(4).

环境管理与工程篇10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从根本上促进了人们环保意识的发展,人们对城市居住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国目前正处在“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发展迅速时期,风景园林行业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机遇,作为园林工程设计规划的最后阶段,园林工程施工是整个城市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对于改善居住环境、美化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环境等工作都有着显著的作用。[1]如何提升园林工程建筑施工质量,对于园林施工企业而言是当前工作中需要切实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园林工程施工控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知识欠缺、管理工作不到位

园林工程施工作为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很多领域和学科,园林工程施工以及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以及专业知识,才能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达到相应的工作标准。园林风景工程作为现代城市就业人口较大的行业,很多施工人员大都是未经过培训的农民工,他们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缺少对生物学、植物学以及生态学等知识的了解,园林施工工作人员很难掌握的建筑施工知识。施工和管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是导致整个施工管理工作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二)工程参与单位缺乏沟通

风景园林工程作为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很容易受到施工天气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实际施工成本或者工期不断增加或者延长,让风景园林工程的实际施工与规划设计存在较大的差距。个别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要结合场地等其他因素对园林施工工程量、树种选择以及植物的栽培方式进行实际调整,这就需要施工单位要与设计、业主以及施工监理单位进行交流和沟通,从根本上避免业主的不科学的引导而与管理工作出现冲突,导致园林工程进度、质量以及成本受到影响。

(三)施工管理工作不完善,缺乏组织以及监督

有的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人员以及施工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从而导致实际施工过程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监督,导致园林工程施工人员出现偷工减料、不按照施工技术质量要求以及标准进行施工,从而给工程质量造成一定的威胁。[2]有的园林工程施工企业不能够在实际施工之前做好施工组织方面的计划,对与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的处理工作较为盲目,过度追求建筑工期以及进度要求,导致施工达不到相应的质量要求,出现严重的返工现象,在延误工期的同时,给施工企业和施工业主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强化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控制以及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

(一)做好园林工程施工前期的控制以及管理工作

在园林工程施工之前要对施工方案进行相应的审查工作,确定施工任务之后,要与设计单位进行系统的沟通,从而保证风景园林施工设计方案的功能、质量以及艺术性等都能够达到相应当前施工要求。还要对施工设计图纸进行审查和熟悉,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之前,要对设计图纸中的各种设计要求进行熟悉,从根本把握相应的设计意图,还要对施工现场条件基尼系那个确认,从而保证编制出科学可行的组织设计,给风景园林工程的实际施工提供一定的依据。在对施工图纸进行研究时,要保证对特殊施工工程的方法、施工接线、施工工期等工作进行确认。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是施工单位以及建筑单位对工程合同进行签订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竣工决算以及工程拨款工作的主依据,对于工程成本的考核、施工计划的安排等活动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所以,要结合施工工程施工现状做好工程图的预算工作。

园林工程项目的顺利施工还要做好相应的物资准备工作,包括对绿化材料、土建材料、制品以及构建材料、园林施工器械工具等。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是整个施工前期最后需要做好的工作。[3]对于综合型、大型的园林工程项目,其现场准备工作包括测量施工现场控制网,确定永久性的高程和坐标,按照施工平面设计图的相关要求,对施工控制网进行测量,设置相应的控制测量标桩。保证施工现场电通、水通、通信通、道路通,施工场地得到清理。还要按照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工作的相关要求,设置相应的消火栓,对施工设施进行建造,为后期施工过程做好准备工作,合理组织施工机械进入场地,做好相应的试运转以及保养工作。对于植物等施工材料不需要提前进入施工场地,进入到场地之后要选择好相应的养护方式以及种植地点,不可立即进行栽植。

(二)做好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现场的控制和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首先要保证施工工艺的质量满足相应的要求,并朝着规范化、标准化以及制度化的方向发展。还要对影响施工质量的人、机具、材料、环境以及方法进行控制和管理,保证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波动相关数据差值允许的范围内。对于风景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较为关键的环节要做好相应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设置一定的质量控制点,保证施工工序按照均匀操作以及施工质量要求顺利进行。对于技术复核以及设计变更的环节做好控制。[4]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任何重大问题,都要由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以及设计单位统一商讨决定,并有设计单位进行修改,将设计变更书签发给施工单位,保证所有的变更资料都要具有详实的文字记录,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归档。

(三)施工完成后的质量验收管理以及控制工作

1、做好交工验收的质量控制以及管理工作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上一阶段的施工工程质量将会对下一阶段工程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施工控制以及管理工作人员要对各个阶段的施工工序以及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要求施工班组实施监督前工序、保证本工序以及服务后工序的自建工作,对于达不到施工要求的工序不可转到下一阶段施工过程。

2、施工交付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

单项施工工程完成之后,一般都是由施工项目上级负责部门按照施工说明、设计图纸以及均公平那个验收的相关标准对工程施工质量的等级进行评定,并做好全面的鉴定工作。工程在进入验收交工阶段时,要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工程收尾以及清理工作,顺利通过交工验收环节,找出需要修补以及存在漏项项目的工程,并及时进行施工安排工作。

3、对园林工程技术管理要点进行掌握

首先要保证施工工程中所选定的植物规格、长势、形态以及品种、苗木质量控制工作都满足相应的风景工程施工要求;苗木种植技术控制工作主要包括植物修剪、土壤处理、苗木栽培、栽培技术、种植穴尺寸、养护管理等工作。[5]大灌木、乔木等植物在完成栽植工作之后还要设置相应的支撑。

结语: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控制以及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程,主要包括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期等三个环节,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工程变更以及偏差对于整个工程质量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只有做好相应的施工控制以及管理工作,才能够从根本上避免各种错误施工,提升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保证为城市发展以及城市建设工作提供更加优良的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1]梅小勇.浅析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控制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3)

[2]屈伟.浅谈施工控制管理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7)

环境管理与工程篇11

1.1 缺少对重要环境因素的科学、系统及全面的观测,使得重大环境因素的目标与指标的制定困难,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软指标比较多,而硬指标却比较少,使得在目标与指标的落实执行时,各个方面,包括机构、资金、职责、方法、监督检测手段及必需的程序文件等主观条件不能很好地与实施细则进行协调配合,落实配套,达成基本一致。

1.2 在这个棘手的问题上,缺少专业的优秀的技术人员,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又一个严峻的挑战。环境工程在我国还没有引起充分的认识和重视,并且它也还没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所深入去了解,所以从传统意义上讲,它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在全国各大院校中,境工程专业化的培养还极少,所以环境专业化方面的人才更是鳞次栉比。并且由于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不完善,也没有很好的岗位培训的机会提供给环境工程方面的在职人员。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都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有所妨碍。

1.3 没有大力加强宣传力度,间接地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1.4 对环境管理意识的缺乏,以及站网和实验室管理的自动化程度低。人们没有形成这方面的相关意识,是我们面对的挑战和危机,但同时,政府与社会并不高的监督力度,也成为了我们这一问题的刽子手。很多制度只是虚有其表,例如一票否决制度;环境保护工作一般化管理多,而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不够;本文由收集整理这些制度通常或是与我们的制度背道而驰,或是远远地脱离了我们生活的预定轨道,在实际的实施中,操作性也极差。

2 强化环境工程管理控制的措施

2.1 提高广泛的意识,充分调动资金储备。在现在这个与环境相关的工作还没有被我国人民深入地了解与认同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引导和促进改变观念,由小及大,以保证环境工程工作更好地、更高效地落实。与此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我们始终贯彻从实际出发,去了解、分析问题,于是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革建议,制定高标准、高质量的管理体制,让环境工程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更有效地保障人民的高层次的生活标准,以此得到相关管理层的高度认可和重视。

2.2 要注意充分地将管理体系与现行的环境综合治理中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模范企业结合,将这些城市或企业等的综合治理及其实施的定量考核的指标体系与考核办法作为模板和依据,为实现环境的综合治理寻求到方法和途径。

2.3 建立并完善环境工作相关法规和管理条例,通过如制定环境工程工作管理规定、试验工作管理规定和实验室(试验网站)管理规定等。实地考察,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处的环境资源,使条例法规人文化、明确化和具体化,并且可操作性强。同时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工作人员指定的具体计划,结合合理的策划,高效地精确地完成工作。当项目被有关部门批准后,一定要按照计划实施,且应由有关部门和人员在任务执行过程中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考核和评审。计划的相关信息,包括任务完成的情况,任务执行过程中得到的各种有用信息以及任务目前的状况对今后工作的影响等都要记录并输入有关的决策文件中,供环境管理部门和人员做为决策用的重要依据。

2.4 充分地将管理体系与具体的建设、规划和改造目标相结合。作为进行环境管理的基础依据,环境的建设、规划和改造目标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着实被赋予了名副其实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2.5 从国情出发,加强学生队伍的团队建设,大力培养本科生、研究生,加强各专业、各学科的相互融合,有针对性地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储备专业技术力量,以满足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积极开展环境工程培训,提高人员环境保护认识。让大家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就是这个问题的主人,鼓励职工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和正规化,我们可以通过奖惩条例更加提高职工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质。

2.6 尽一切努力去大力宣传一切信息,例如开设专门的网站宣传试验站网和实验室的工作、能力,在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的同时,扩大环境工程工作的影响力,推广先进成熟的经验和成果。

3 加强与完善环境工程管理体系的措施

3.1 要达到管理的真正目的,就要求管理体系要和现行组织机构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管理职能,假使达不到这样的要求的环境,那我们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来完善工作环境。

3.2 管理体系要和现行的环境综合治理中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模范企业结合,参照这些城市或企业等的综合治理及其实施的定量考核的指标体系与考核办法,为环境的整体治理找到有效的政策与措施。

3.3 在对现行的环保制度进行评估的同时,扩充环保体系的内容,将合理的要求及制度都充分地收入其中,征求民意,筛选意见。对于尚未完善以及不符合标准的制度予以完善和修改,并废除阻碍环保工作开展的制度。尽一切力量将管理体系和现行的环境管理制相结合。

3.4 实施资源的优化配制,将管理体系和工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相结合,有效制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严格管理高耗能及重污染的项目,将企业清洁生产的计划与对策纳入到环境管理体系中,并对其进行严格地督促与监督。

3.5 管理体系要和国家及地方环保的工作重点相结合,确保环境的治理能按计划进行。

环境管理与工程篇12

关键词: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081-02

0 引言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是指影响工作场所内的人们群众的健康安全的调价和因素,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目的

1.1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目的 职业检查安全管理的目的是在生产活动中,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的管理活动,经行对影响生产的具体因素的状态控制,使生产中的不安全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且不引发事故,以保证生产活动中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1.2 建设工程环境管理的目的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环境管理的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使社会的经济发展与人类的生存环境相协调。对于建设工程项目,环境保护主要是保护和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企业应当遵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和企业自身要求,采取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以及噪声、振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并且要注意对资源的节约和避免资源浪费。

2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特点

2.1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特点 依据建设工程产品的特性,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有以下特点。①复杂性。建设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涉及大量的露天作业,受到气候条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地理条件和地域资源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较大。②多变性。一方面是项目建设现场材料、设备和工具的流动性大;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进步,项目不断引人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这都加大了相应的管理难度。③协调性。项目建设涉及的工种甚多,包括大量的高空作业、地下作业、用电作业、爆破作业、施工机械、起重作业等较危险的工程,并且各工种经常需要交叉或平行作业。④持续性。项目建设一般具有建设周期长的特点,从设计、实施直至投产阶段,诸多工序环环相扣。前一道工序的隐患,可能在后续的工序中暴露,酿成安全事故。⑤经济性。产品的时代性、社会性与多样性决定环境管理的经济性。

2.2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要求

2.2.1 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 建设单位应按照有关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办理各种有关安全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审批手续。对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或安全预评价的建设工程项目,应组织或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安全预评价。

2.2.2 工程设计阶段 设计单位应按照有关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进行环境保护设施和安全设施的设计,防止应考虑不周而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或对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在进行工程设计时,设计单位应考虑施工安全和防护需要,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分和环节在设计文件中应进行注明,并对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提出指导意见。

2.2.3 工程施工阶段 建设单位在申请领用施工许可证时,应当提供建设工程有关安全生产施工措施的资料。

对于依法批准开工报告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自开工报告批准之日15日内,将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报送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对于应当拆除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拆除工程施工15日前,将拆除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证明,拟拆建筑物、构筑物及可能涉及毗邻建筑的说明,拆除施工组织方案,堆放、清除废弃物的措施的资料报送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2.2.4 项目验收试运行阶段 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向审批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对环保设施进行竣工验收。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收到申请环保设施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完成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生产和使用。

3 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①主要物料(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理化性能指标。②建设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危险、有害程度。③建设项目的安全条件。④主要技术、工艺或者方式和装置、设备、设施及其安全可靠性。⑤建设项目的重大危险源分析。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规定确定拟建项目的重大危险源。

4 职业安全卫生健康对策与措施

4.1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①选择先进、经济、节能、高效的安全技术、材料、工艺和设备,保证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②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有效监控,重大事故隐患得到有效治理。③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和手段,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装备水平和执法能力。④建立健全本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⑤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和操作规程。⑥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和设施,伴有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化学品生产装置和设施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建设项目设立(审批、核准、备案)前的安全审查,并获得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部门通过安全审查的文件。⑦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2 职业卫生健康对策与措施 ①建设项目的工作场所,应当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要求。②建立和完善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机制,配备必要的专业监督与检查装备。③研究、开发、推广先进的职业危害控制技术,采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等先进的管理方法,促进企业职业卫生状况的改善。④落实有关规章制度和职业危害防治与改善措施。⑤加强从业人员的劳动保护,有效防止职业危害。⑥强化对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腐蚀性物质等检测工作的监察。⑦可能产生职业并危害的建设项目需进行职业危害预评价,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做出评价,确定危害类别和职业病防护措施。⑧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5 结束语

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的问题越来越受关注。为了保障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健康安全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我们必须加强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