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审计管理合集12篇

时间:2023-08-28 09:23:59

供应商审计管理

供应商审计管理篇1

药品是特殊商品,关系到人的生命健康。随着近年来药品质量事件的出现,说明物料的管理尤其是供应商的管理在制药企业质量管理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制药企业来说,从一个合法合规、有能力有条件的供应商购进合格优质的物料是生产好药品的先决条件,抓好物料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0年版GMP第256条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物料供应商评估和批准的操作规程”。根据新版GMP的要求,笔者就物料供应商评估和批准必须遵循的程序进行讨论。

一、物料和物料供应商分级

新版GMP中强调了质量风险管理,供应商的管理也应当根据企业所生产的药品质量风险、物料性质、物料用量,以及物料对产品质量影响程度来综合考虑物料风险,将物料进行不同的分类,并按不同的分类对供应商进行不同的管理。比如可将生产用物料分为ABC三级物料。对药品质量及用药安全有重要影响的物料、对药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工艺辅助剂、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列为A级物料。A级物料的供应商要审查其资质和现场质量审计。对药品质量及用药安全有影响的物料和印字的不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列为B级物料。实际生产情况耗用量较大、直接入药、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B级物料新增时,通常要进行资质和现场质量审计。除此之外,只需审核资质即可。对药品质量没有影响的物料列为C级物料。C级物料的供应商只需审核资质即可。

二、物料供应商质量评估实施

(一)初始物料供应商或新增供应商的资质审计

资质审计通常被作为供应商质量评估的第一步,资质审计不合格的供应商提供的物料是坚决不能用。不同类型的供应商,资质证明性文件略有不同,我们需认真审查,挑选出合规且符合企业要求的供应商。资质审计符合要求后,应发起变更申请。

物料供应商资质证明文件至少应包括:供应商的资质证明性文件(营业执照、许可证、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注册批件等)、生产设备及检验设备清单、质量标准及供应商对该物料的检验报告、业务员委托书、质量保证协议。另外,药用原辅料生产单位必须提供《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GMP证书》及该物料生产批件或注册批件。药用原辅料经营单位必须提供《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等。从药品经营企业购进中药饮片的,除需提供上述资料外,还必须提供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的《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GMP证书》。直接接触药品的药用包装材料生产企业必须提供《药品包装用材料和容器注册证》,印刷包装材料生产企业需提供《印刷经营许可证》,印有条码的印刷包装材料生产企业需提供《商品条码印刷资格证书》。

审查注意事项:供应商提供的审计资料均需盖印企业原印章。资质证照需提供变更记录页,以便物料使用企业跟踪供应商变更信息。C供应商业务员委托书期限建议不超过一年,尽可能避免离职业务员仍代销原企业物料,对物料供应商和使用企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二)新增物料或物料供应商试用

对于新增物料供应商或原合格供应商新增供应物料,资料审计合格后均需进行小样检验和物料试用(新增A级物料供应商需要进行小批量试生产,并对试生产的药品进行相关的验证及稳定性考察)。物料试用应有记录,试用物料至少三批,试用批量通常少于正常采购量,可根据试用情况适当调整每次的试用批量。

(三)现场审计

现场审计,指企业质量管理部门指定具有相关的法规和专业知识,具有足够的质量评估和现场质量审计的实践经验的审计人员,亲临供应商生产现场(建议与供应商沟通,尽可能提供物料动态生产的全过程供使用企业审计。这样做会使一些供应商为降低成本、购买半成品进行深加工或不按生产工艺生产的行为无所遁形,从而使使用企业购买到不合规的物料风险降至最低)。通过对其人员机构、厂房设施和设备、物料管理、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实验室设备、仪器、文件管理等进行检查,以全面评估其质量保证系统。现场审计应当核实供应商资质证明文件(应查阅资质证明文件的原件)和检验报告真实性,核实是否具备检验条件。现场审计结束后应有审计记录(双方需在审计记录上签字确认,以免过后出现扯皮现象),审计小组应尽快提交现场审计结论及报告,对于质量审计中所发现的缺陷项目或改进建议,应书面通知供应商限期整改并提交书面的整改报告,作为评估其能否成为合格供应商的依据。

(四)质量评估

无论是资质审计还是现场审计的供应商,都应有质量评估情况汇总,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计《物料供应商质量评估审批表》,将审计情况报告质量负责人,以评估其能否成为合格供应商。质量评估内容包括:第一,供应商基础信息:供应商名称、地址、供应物料、资质证明、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质量标准、检验报告、物料样品的检验数据和报告等。第二,物料试用情况总结(小试产品的质量检验报告和稳定性考察报告)。第三,现场审计情况总结。第四,提出审计中发现的缺陷或改进建议,第五,供应商整改情况总结。第六,审计结论。第七,确定下次质量评估的时间。

三、物料供应商批准

能否成为企业合格的供应商,应报质量负责人进行审批。需做资质审计的初始物料供应商或新增供应商的批准应提交《物料供应商质量评估审批表》、供应商资质证明、整改报告、试用表、检验报告等报质量负责人审批。需做现场审计的初始物料供应商或新增供应商的审批应提交《物料供应商质量评估审批表》、供应商资质证明、现场审计报告、整改报告、试用表、小试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和稳定性考察报告、相关验证资料等报质量负责人审批。已确认合格资质的物料供应商定期审批应提交《物料供应商质量评估审批表》、供应商资质证明、整改报告、物料质量检验结果的回顾分析、质量投诉和不合格处理记录、现场审计报告等,报质量负责人审批。

四、合格供应商日常管理

对已确认合格资质的供应商仍需定期进行质量评估或现场审计,回顾分析物料质量检验结果、质量投诉和不合格处理记录。审计频次可根据物料级别、企业实际情况制订。如物料出现质量问题或生产条件、工艺、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等可能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发生重大改变时,应尽快安排相关的现场审计。对一直未能改进质量的供应商应暂停供货,落实其整改情况后方可同意继续供货。对供应商还需定期进行质量回顾。质量回顾内容包括供货质量、物料质量投诉、生产过程中造成的偏差、检验结果超标、不合格率、审计结果、供应商运输服务、到货情况、售后服务。并根据质量回顾情况制定下一年企业的合格供应商目录和供应商审计计划。

五、物料供应商质量档案管理

应对每家物料供应商建立质量档案,档案内容应当包括供应商的资质证明文件、质量协议、质量标准、样品检验数据和报告、供应商的检验报告、现场质量审计报告、产品稳定性考察报告、技术协议、定期的质量回顾分析报告等。质量档案应及时进行更新。

只要按照上述供应商评估和批准操作程序去做,必将不断提高供应商的生产、质量管理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制药企业生产出质量合格、疗效确切的药品提供物料上的保障。

供应商审计管理篇2

1 概述

进入21世纪以来,各类信息化软件的运用开始普遍,但仍然存在许多企业未运用信息化,或者是信息化程度较低。企业在采购过程中,是否有系统化的软件进行跟踪管理是确保企业采购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首先,在信息的共享方面,据调研,目前很多企业未能实现信息的多方共享,同时,企业的内部相关组织机构也不能够共享企业的信息,这使得每完成一项工作,都存在重复劳动,浪费人力和财力。其次,企业在采购的过程中,没有系统的软件进行过程跟踪,采购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手工记录跟踪信息上。作为企业的领导人员,由于采购事务涉及到很多环节,也不能及时了解到采购的具体推进情况,影响企业的整体资金运转。

综上所述,考虑到神东煤炭集团公司作为一家煤炭生产型企业,针对该公司目前在采购管理与供应商管理方面的现状,探讨如何利用信息化的方式来实现采购的自动寻源以及高效的供应商管理,开发出一套适合公司内部应用的采购信息化系统,实现神东煤炭公司的采购与供应商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2 需求分析

经过对神东集团公司物料采购部门的深入调研,其采购工作的实际流程可以描述为:首先,公司计划部门根据生产管理部门传递来的生产计划,结合当前库存情况,拟定采购计划,采购部门制定采购方案并上报给采购主管审批,在采购方案审批通过后,委托招标公司招标,根据中标结果创建合同,完成采购业务。

从以上流程可以看出如下问题,首先,尽管企业已有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但企业生产部门传递给采购部门的采购计划,都是通过纸质或电子报表的方式,这使得采购部门在制定采购方案时,需要消耗很多的时间;其次,采购方案要经过采购主管审批才能生效,这个审批过程并没有实现信息化操作,导致效率低下。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设计和开发采购寻源及供应商管理系统时,首先要集成企业的ERP管理系统,从该系统中自动获取采购计划信息以作为制定采购方案的依据;其次,要实现采购方案制定和审批的信息化处理;再次,针对供应商选择的问题,要研究自动推荐供应商的功能应用,节省采购人员挑选供应商的时间;最后,改变合同拟定通过手工完成的方式,实现采购结果自动回传、合同自动生成,在线提交审批,从而提高合同管理效率。

结合以上分析,采购寻源及供应商管理系统要实现的业务模块需要包括采购方案管理、采购寻源、订单及合同管理、供应商管理等。针对每个功能模块,可以进一步划分若干子业务,完整的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2.1 采购方案管理业务

采购分包创建是基于ERP系统提供的采购计划信息自动生成一个采购分包初稿,当采购分包生成后,采购员可以对采购分包进行采购方案创建操作,然后提交给采购部门主管审批,因此,采购方案管理包括三个子模块,分别是采购分包创建、采购方案创建、采购方案审批。

2.2 采购寻源业务

采购寻源是指在采购工作中寻找到合适的供应商,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首先要采购需求,然后根据各个供应商的报价、产品情况,从中选择最为合适的供应商。

2.3 合同管理业务

订单及合同管理要实现合同生成和审批、采购订单下达等基本操作。

2.4 供应商管理业务

供应商是目标系统的参与用户,其基本信息是由供应商在目标系统注册时产生和阿里巴巴同步时获取。为了使供应商信息更加完整,允许采购员对供应商信息进行补充操作。

3 系统设计

3.1 系统技术方案

目标系统在设计中采用的是三层架构模式,即在传统的二层基础上,独立出新的一层,即业务逻辑层,将整个应用划分成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具体的系统的技术架构设计如图2所示。

三层架构的应用,其优势在于实现了各业务的逻辑独立,就系统而言,能有效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就系统开发而言,易于大型软件开发项目的分工,提高开发效率。

采购寻源及供应商管理系统的开发技术采用当前流行的和技术,数据库平台选择SQL Server数据库,编程语言选择C#语言。

3.2 数据库的设计

在采购寻源及供应商管理系统中,涉及到的数据表主要有采购计划表、采购分包信息表、采购方案审批表、采购方案表、询价单信息表、合同信息表、合同样式表、合同样式定义表、合同审批信息表、采购订单表、物料信息表、供应商信息表。

在数据表设计阶段,要设计表的字段、字段类型和字段长度。受篇幅限制,只给出系统购方案信息表设计结果。如表1所示,该数据表用于存放采购分包基本信息,其中,采购分包编号为主键,对应采购计划为外键。

3.3 功能详细设计

3.3.1 采购方案管理

采购方案管理包含了采购分包创建、采购方案创建、采购方案审批、采购方案维护等子功能,其中,采购分包创建首先由系统根据采购计划,自动生成一个采购分包,然后由采购员对该分包进行完善,在确认创建后,再执行采购方案创建并提交审批操作。采购方案审批是由采购主管进行的,在审批时,需要给出具体的审批意见,“通过”或“不通过”,然后才能开展采购的后续流程。采购方案维护是指对采购方案进行修改、删除或查询操作。

采购分包创建数据是通过系统接口从企业现有的ERP系统中获得,存放在采购计划表。采购分包需要将相同性质的采购标的归为一类,其操作的数据对象是采购分包信息表。在执行采购分包创建时,从数据表提出数据进行运算,最终得出初步的采购分包,其流程如图3所示。

采购分包生成后,采购员可以内容进行修改,然后提交修改后的分包信息,这时表示层和业务逻辑层分别调用采购分包信息保存方法进行业务请求响应,最后,数据访问层完成分包信息插入操作,

并将操作结果返回至业务逻辑层,并进一步传给表示层,表示层根据操作结果值,分别向客户端用户提示相应信息。

当采购分包创建好后,紧接着即进入采购方案的创建和审批阶段,采购方案的审批工作通常是由采购主管来完成,采购主管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给予审批。

3.3.2 采购寻源

通过采购寻源,可以从众多供应商中找到最合适的供应商。该模块包含四个子模块,分别是询价单、询价撤消、供应商报价、采购推荐。由于采购寻源主要是基于IBS平台进行,在目标系统中不是常用模块,在此不做重点讨论。

3.3.3 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包括合同生成、合同审批、合同维护等。本节将重点探讨合同生成、合同审批这两个子功能的详细设计。

(1)合同生成提交

合同生成提交指的是生成采购合同,并提交至对应的采购主管部门。采购合同生成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是调用采购合同的模板,将合同模板展示在页面,即加载合同模块;其次,获取用户输入的合同信息,将这些信息插入到合同信息表中。合同模板加载执行的是数据读取操作,操作的数据对象是合同样式表和合同样式定义表。

(2)合同审批

合同审批针对的是企业的采购主管,当采购合同提交至采购主管后,采购主管登录系统即可查看到需要审批的采购合同。因此,合同审批在具体实现时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是绑定未审批的合同信息,然后针对未审批合同执行审批操作。

合同审批操作的数据对象是合同审批信息表,执行的是数据插入操作,因此,合同审批功能流程可以描述为:采购主管选择待审批的合同记录,表示层获取选择的合同记录编号,然后调用业务逻辑层方法响应该请求,业务逻辑层根据合同编号调用数据访问层方法完成数据检索操作,并将数据绑定显示。在采购主管给出具体审批意见后,表示层便调用审批意见录入方法,完成向合同审批信息表的数据插入操作,最终将审批意见反馈给采购员。

3.3.4 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管理主要实现对供应商基本信息的维护,在采购寻源及供应商管理系统中,供应商信息来源于两个途径,一是通过供应商直接注册而成;二是从1688平台同步供应商信息。

供应商注册业务的主体就是供应商自身,通过系统提供的注册页面完成基本信息注册操作,从程序实现角度看,供应商注册实质是向供应商信息表执行数据插入操作。

供应商在注册页面提交注册业务请求后,表示层便获取供应商注册信息,然后进行数据校验,在数据校验通过后,业务逻辑层调用数据层的供应商信息录入方法执行对供应商信息表的数据插入操作,最后,表示层通过数据操作返回值向供应商用户提示相应信息。

在目标系统中,供应商信息还可从1688平台通过同步而获取的,其实现原理是从1688平台的数据接口读取供应商信息,然后将其插入到本地数据库的供应商信息表中。

4 系统实现

4.1 采购方案管理

采购方案管理主要实现采购方案分包创建、采购方案创建和维护、审批等主要功能,采购方案创建的实现界面如图4所示。其中,采购方案编号为程序自动生成。整个采购方案包括采购方案基本信息、创建人信息、招标人信息三部分,在填写相关信息后,点击提交审批按钮,事件即可触发。

采购方案创建从应用程序实现的角度看,是向采购方案信息表执行数据插入操作。功能实现的表示层代码如下:

//响应业务请求事件

protected void CreatePurPlan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 … …//获取页面输入值

Model.plan thisPlan=new plan();

thisPlan.name = TB_planName.Text.ToString();

BLL.planBLL uB=new planBLL();

//调用业务逻辑层方法

if (uB.addPlan(thisPlan))

{

//根据数据库返回值向客户端输出业务操作结果

Response.Write(“true”);

}

else

{

Response.Write(“false”);

}

}

采购方案在提交之后,方案创建人可以查看采购方案的审批情况,在审批通过之前,采购方案处于不可修改状态。功能实现的界面如图5所示。

采购方案审批查看的实现主要依赖采购方案信息表的状态字段,在采购方案创建时,该状态值默认写入0。当采购员查看采购方案审批情况时,程序会读取该值,如果为0,则向用户提示,并置方案内容为不可编辑状态。

当采购员提交采购方案之后,采购主管可以在管理后台查看待审批的采购方案,并执行审批操作。从程序实现角度看,采购方案审批是向采购方案审批表执行数据插入操作。插入数据主要包括采购方案编号、审批人、审批结果、审批结果说明、审批时间等。其中,采购方案编号是从页面Session中获取,这是因为用户首先要选择待审批的采购方案,然后页面要跳转到审批界面。

4.2 采购寻源

采购方案审批通过后,采购员要针对采购内容,向IBS平台询价信息,这个过程就是创建询价单、询价单。创建询价单实质是向询价单信息表执行数据插入操作,由于实现过程与采购方案创建类似,在此不做介绍。

4.3 合同及订单管理

IBS在将采购结果回传后,系统会根据模板自动生成采购合同,为了便于打印,合同可以以word形式输出,同时为了方便提交审批,也可以在客户端显示合同内容。如果用word输出这时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实现程序对word文档的定义。实现的关键代码如下:

Word.InlineShape oShape;

object oClassType = “MSGraph.Chart.8”;

wrdRng = oDoc.Bookmarks.get_Item(ref oEndOfDoc).Range;

oShape = wrdRng.InlineShapes.AddOLEObject(ref oClassType, ref oMissing,

ref oMissing, ref oMissing, ref oMissing,

ref oMissing, ref oMissing, ref oMissing);

合同生成后,需要提交给采购主管审批,首先,合同信息显示在页面,同时,点击合同文本,可以下载之前自动生成的word文档。在合同信息确认后,点击提交审批,即可向采购主管提交合同信息,并等待审批结果。采购主管审批合同的实现界面如图6所示。当合同可以通过时,点击批准按钮,即可触发合同审批事件,完成合同审批操作。

4.4 供应商管理业务

在采购寻源及供应商管理系统中,供应商信息其中一个渠道是来源于1688平台,这些信息在注册时,存放在1688平台数据库,为了便于本系统进行管理,需要定期同步下载1688平台的供应商信息,为此,需要同步两个数据库的数据。实现的代码如下:

//创.建.链.接.服.务.器

exec sp_addlinkedserver ′ITSV′,′′,′SQLOLEDB′,′远程服务器名或ip地址′

exec sp_addlinkedsrvlogin ′ITSV′,′false′,null,′用户名′,′密码′

//查询

select*from openrowset(′SQLOLEDB′,′sql服务器名′;′用户名′;′密码′,数据库名.dbo.表名)

//生成本地表

select*into表from openrowset(′SQLOLEDB′,′sql服务器名′;′用户名′;′密码′,数据库名.dbo.表名)

//把本地表导入远程表

insert openrowset(′SQLOLEDB′,′sql服务器名′;′用户名′;′密码′,数据库名.dbo.表名)

select*from本地表

//更新本地表

updateb

set b列A=a列A

from openrowset(′SQLOLEDB′,′sql服务器名′;′用户名′;′密码′,数据库名.dbo.表名)as a inner join本地表 b

on acolumn1=bcolumn1

5 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的目的是验证目标系统在功能以及性能方面是否正确,在目标系统测试工作中,主要采用了两种测试方法,即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

白盒测试:白盒测试的重点是验证系统的所有内部逻辑结构是否正确,由于一般的用户对于系统的内部逻辑结构不熟悉,因此白盒测试应该由软件开发人员来完成。

黑盒测试:黑盒测试的重点是验证功能的输入输出接口,对于黑盒测试而言,由于不涉及到具体的逻辑结构,因而可以由普通的用户来进行测试,根据设计好的测试用例以及测试数据进行测试即可。

目标系统功能测试主要是以白盒与黑盒相结合的测试方法进行的,性能测试需要借助于LoadRunner自动化测试工具。测试结果均通过测试。

参考文献

[1]郭修甫.煤炭企业物资采购与配送策略[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2013:189-192.

[2]申宝玉.浅谈煤炭物资供应企业的采购管理[N].西部时报,2014-10-21.

[3]诸克军.企业物资采购与配送政策[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4,78-80.

[4]王晓东.采购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109-111.

供应商审计管理篇3

2012年发生的铬胶囊事件,使得政府相关药监部门及社会更加关注与药品质量相关的一系列环节,如原辅包材、生产、检验等。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用原辅材料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到2012年8月1日,SFDA的《加强药用辅料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中频频出现“审计”,并要求药品生产企业进行供应商审计。供应商就是提供药品生产企业物料的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其中就包括原辅包材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药品生产企业原辅包材审计实际上就是对提供药品生产企业原辅包材的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进行审计。

1.药品生产企业原辅包材审计定义

药品生产企业对原辅包材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审计,实质就是对原辅包材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的供应商资质进行审核。审计就是通过对所采购或拟采购药用原辅包材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有关质量保证体系真实性、正确性的审查,同时进行风险评估,以决定是否采购其产品的过程。

2.审计分类

2.1根据审计内容分类

审计因其内容不同,可分为现场审计和文件审计。

2.2根据审计主体分类

按照审计主体的不同,审计可分为主动审计和委托审计。

2.3根据审计性质分类

因审计性质不同,可分为首次审计、重新审计、整改审计、再次审计。

2.4根据审计状态分类

按照状态不同,审计可分为动态审计、静态审计、总体审计、批审计。

2.5根据审计对象分类

药品生产企业的原辅包材供应商可以是药用原辅包材生产企业,也可以是药用原辅包材经营企业。因此,审计对象可分为药用原辅包材生产企业审计和药用原辅包材经营企业审计。

3.药品生产企业审计机构及人员配置

为了确保审计行为的独立性、公正性、客观性以及审计结果的真实性,药品生产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或小组必须部门属性独立,不依附于其他部门或从属于任何部门,并直接受命于总经理。

审计成员除了应有扎实并丰富的专业知识,精通相关产品或物料质量管理体系外,还应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能严格恪守审计工作中相关的生产工艺等商业秘密,谨慎对待审计相关资料,审计后能出具客观、公正、真实的审计报告。

4.审计标准

审计标准直接影响审计结果及审计报告的效力。现今,国家没有出台审计相关标准或指南,审计机构或审计团体可依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原料药指南以及《国际辅料协会对于大宗药用辅料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审计指南》自行制定一套高标准审计指南。若药品生产企业对于药用原辅包材产品需具备特定或特殊要求,也可自行加入其审计指南。

5.审计规则

通常药品生产企业与药用原辅包材生产企业要先签订审计协议,明确审计范围、重点、对象,说明双方的权利、义务与相关责任;随后,药品生产企业要告知原辅包材生产企业(包括经营企业)审计要求、审计时间、需要提供的审计资料、需要配合审计的部门人员等;而后,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与被审计的相关部门人员之间会就审计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意见交流,以便客观、公正的认识问题本质;最后,审计人员会就实际审计情况得出相关结论,并出具真实、正确反映质量保证体系的审计报告,而药品生产企业就会根据审计报告而确定是否将其列为物料供应商。

6.法律关系

法律上,药品生产企业对其药用辅料供应商进行质量审计不仅仅是保证产品质量、交易安全,还是药品生产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药用辅料供应商质量审计就是药品生产企业为了避免因药用辅料质量问题导致所生产的药品质量问题而发生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风险管理措施,是对药品下游环节包括经营销售者、使用者负责,是行为人对相对人行为能力、责任能力的认定。

药品生产企业与药用辅料供应商之间的买卖行为属于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行为范畴,因此,要遵循民法平等、意思自治、公平、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

《侵权责任法》中的产品责任部分明确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1]。《产品质量法》对产品定义为: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2]。据此,含有药用辅料的药品就属于产品,但因药品制造过程中存在化学反应,可能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危险衍生物,而人体直接为受害中心,危险性则成倍增长。因此,药品属于一类特殊的产品。

就《侵权责任法》而言,只要药品存在缺陷、缺陷药品造成受害人损害的事实以及缺陷药品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就能认定药品缺陷导致侵权,通常是药品生产企业对外承担侵权责任。药品缺陷主要分为设计缺陷、制造缺陷、警示缺陷和营销缺陷,药品制造缺陷,是指药品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不合理危险。而药用辅料是直接组成药品的物料部分之一,对于药品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药品管理法》第11条规定,“生产药品所需的原料、辅料,必须符合药用要求[3]”。因此,药用辅料质量不合格导致的药品缺陷就属于制造缺陷,药品生产企业负有对药用辅料供应商质量审计责任,未能通过质量审计发现其质量问题,药品生产企业对外承担严格责任。然而,《侵权责任法》第八条、第十条分别规定: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二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其中一人或者数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能够确定具体侵权人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不能确定具体侵权人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1]。药品生产企业与药用辅料生产企业这两个责任主体之间存在基于共同危险或者共同故意、共同过失、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相结合的共同侵权的连带责任。

7.结语

健康,对于药品生产企业,应该严格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完善药品质量保证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就必须对原辅包材供应商进行审计,将药用原辅包材供应商纳入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范畴,并作为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延伸,将其作为一个子系统来进行有效监督管理,并通过对其的质量体系审计,确保原辅包材供应商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1号.2009.

供应商审计管理篇4

一、物资采购审计基本概念

(1)职权分离制度。企业的采购应当业务集中,避免多头采购或分散采购,以提高采购业务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堵塞管理漏洞。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办理采购业务的人员实行定期轮岗制,从源头上杜绝物资采购过程中的人情漏洞。

(2)采购请购制度。企业应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和审批程序。

(3)供应商评估制度。企业应建立供应商评估、准入、退出机制,确定合格供应商清单,与选定的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建立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对供应商提供物资或劳务的质量、价格、交货及时性、供货条件及其资信、经营状况等进行实时管理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供应商进行合理选择和调整。

(4)采购物资定价程序。企业应当根据市场情况和采购计划合理选择招标采购、谈判采购、询价采购等多种方式合理确定采购价格、采购数量、采购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市场变化、人为舞弊对企业采购价格的影响。

(5)采购验收办法。企业应当明确采购物资检验方式,安排人员对采购项目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等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证明,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应当按规定程序进行报告、调查处理。

(6)采购付款控制制度。企业应当加强采购付款的管理,完善付款流程,明确付款审核人的责任和权利,并加强发票、单据、记录的审查核对和已付款项、应付款项的跟进管理。

(7)退货索赔管理制度。企业应当对退货条件、退货手续、货物出库、退货货款收回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应在索赔期内及时办理索赔及相关记录,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二、物资采购审计内容与重点

(1)审查组织机构的健全性。重点关注:企业是否成立了采购项目决策机构和管理机构,明确决策、管理、执行、监督机构(部门)职能职责;是否存在管理流程缺陷;是否对采购项目不相容职务实行了分离。

(2)审查决策程序的规范性。重点关注:采购事项的提交与审议、民主决策与表决结果等程序的履行情况;决策过程是否有能够反映决策依据、决策程序和决策成果的书面文件作支撑。

(3)审查监督的有效性。重点关注:监察、审计、法规等部门是否纳入到业务管理流程之中;采购项目方面的审计意见和建议是否得到了整改落实;是否建立了相关记录。

(4)审查采购内控制度的全面性、系统性、合规性和可操作性。重点关注:公司内部控制是否涉及采购活动的各个方面,其内部监督和控制是否贯穿于采购活动的全过程;公司内部控制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否符合行业规章制度的规定;内控制度是否符合公司实际情况;业务流程控制点的设置和授权项目权限的确定是否考虑实际管理工作中的可行性,能否保证其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5)申购环节的过程审计。重点关注:物资采购业务是否符合预算审批程序;技术上有特殊要求的物资采购业务,是否经过技术、设备、质量和安全管理等专业部门确认;物资采购业务是否符合生产经营计划,是否按计划需求量结合实际库存情况审定采购数量,是否在资金预算总额内安排计划外的采购;采购计划审批及调整程序是否执行行业及企业管理规定。

(6)采购实施环节的过程审计。重点关注:是否通过资质认证方式对供应商进行评价、认证和管理;采购方式的确定与采购对象的金额及特性是否相适应,是否按照管理权限履行相关审批手续;各种采购方式的具体运作程序是否合规、合理,过程记录是否完整;价格确定过程是否合规,确定的价格是否合理。

(7)合同签订环节的过程审计。重点关注:签订合同的部门和人员是否得到授权;对方签约单位是否具备签约资格、供货资质、履约能力;合同文本是否经过法规部门审核,是否遵循前期立项、招标、谈判、比价的结果;是否符合采购方的经济利益,合同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条款是否明确;是否对物资采购项目、数量和质量、采购价款、包装要求、运输方式、履约期限、交货地点、验收标准、结算方式、履约保证金以及质量保证金等内容予以明确;与合同相关的过程记录和档案资料是否全面完整,是否真实可靠;合同重要条款的变更是否经过集体商议或审核。

(8)验收环节的过程审计。重点关注:是否按制度规定组成验收小组对采购项目按合同进行数量、质量、供货时间等综合验收;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是否向管理机构报告,同时由管理机构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

(9)付款结算环节的过程审计。重点关注:是否按合同约定的比例及条件支付货款,供货单位、合同单位、发票出具单位、收款单位名称是否“四统一”;在合同履行完成后,质量保证金未返还中标人之前,对合同实际履行过程进行审核检查,对发现问题发出整改通知书;物资采购业务规模或金额超过预算的,是否按规定程序履行手续;是否按“一项一卷”的制度规定,序时整理装订保管采购过程资料。

(10)供应商管理审计。重点关注:供应商管理是否实行企业内控的资质认证制,包括供应商资质认证、资质复核与进入退出机制;是否通过资质认证方式对供应商进行评价、认证和管理;对照采购管理制度,检查企业对供应商的确定是否制订统一的评定原则,确定供应商是否由相关部门参与;是否对供应商的企业资质、资金实力、信誉程度等进行全面考察;是否深入了解参与供应商竞争单位的情况;对供应商资质复核过程是否有相关痕迹化的资料作为依据,对供应商的进入退出是否由多个部门按照制定的评定原则集体评议确定。

三、进一步做好物资采购审计值得关注的三个问题

供应商审计管理篇5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036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0-01

1 企业供应商评价管理系统设计的背景分析

近几十年来,供应商的评价问题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e Resource Plan,MRPⅡ)、准时制(Just in Time,JIT)生产、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动态联盟、价值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先进管理思想及方式的出现,意味着企业间的竞争已转变为供应链的竞争甚至是整条价值链的竞争。供应商作为供应链中的结盟企业和上游企业,是核心企业进行采购活动的对象,直接关系着企业的采购成本和产品开发,供应商评价问题已为学术界和企业界所关注。如何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以降低采购成本,如何对一个供应商作出评价,如何建立供应商体系等问题,也成为了现代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

2 企业供应商评价管理系统概述

建立统一的供应商管理信息平台,在一个管理信息平台上实现供应商数据库管理;分层级、分权限、分类别管理,中间过程控制,供应商评审,统计查询等功能,特别是搭建动态量化的供应商评审体系平台,建立一个全面的供应商综合评审指标体系,建立供应商管理的“扶优汰劣”机制,大力培育和扶持主力及战略供应商。

3 企业供应商评价管理系统实现

3.1 供应商基础管理

第一,供应商基础信息管理,包括供应商名称、法人代表、纳税人标识(纳税编码)、开户银行账号、联系人姓名与联系电话等基础信息的管理。

第二,供应商基础信息变更,填写变更申请表内容,启动审批流程,审批通过后系统自动识别将其变更内容予以修正,变更前信息存档。

3.2 供应商状态变更

供应商状态包括意向供应商、备选供应商、试用供应商、合格供应商、淘汰供应商。同一家供应商提供不同物料时供应商状态可以是不同的,根据不同条件和情况供应商的状态是随时都会变化的。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3.2.1 系统自动发起的供应商状态变化

①供应商注册成功后自动成为意向供应商;②长期(一般一年及以上)未与公司发生业务关系的供应商自动成为意向供应商;

③意向供应商审批通过后自动成为备选供应商;④备选供应商参加招标并中标、或议价采购获得批准、或非竞争采购类合同获得批准,首次提品(物料)的供应商,自动成为试用供应商;⑤试用供应商通过年审自动成为合格供应商;⑥试用供应商或合格供应商评审不合格自动成为淘汰供应商。

3.2.2 需管理人员手动发起的供应商状态变化

①填写关闭申请表内容,启用淘汰审批流程使供应商成为淘汰供应商;②填写关闭申请表内容,启用审批流程将供应商加入黑名单,供应商成为淘汰供应商;③填写解禁申请表内容,启用审批流程将黑名单供应商予以解禁的,供应商成为合格供应商。

3.3 供应商绩效管理

从成本、质量、交货、服务、技术、资产与流程等各方面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不同物料类别设置不同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并且同一家供应商对应不同物料分别进行评价。在综合评价过程中,根据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加权处理。评价结果不再是具有具体含义的统计指标,而是以指数或分值表示参评单位“综合状况”的排序。实现评审过程和结果全记录。根据评审结果,整合供应商,淘汰低效者。

3.4 供应商关键点控制

3.4.1 采购范围变更控制

物料类别变更流程审核批准后,系统自动给予调整,从而对供应商的采购业务范围进行控制。

3.4.2 业务量控制

可根据供应商的等级(Ⅰ、Ⅱ、Ⅲ级)、供应商合作关系(战略、重要、普通)等不同评级或年度综合评价分值。在评标过程中,提示供应商的采购业务量、合同金额(总价)、评级信息等内容。

3.5 供应商年费管理

根据供应商状态以及供应商参与报价情况、供应商中标情况等信息计算供应商应交年费,并统计供应商年费交费情况,到期供应商交费提醒,有问题或原因的可申请延时交费。超过规定时间仍未交费的供应商关闭其相关的采购业务。

3.6 供应商综合查询及分析汇总

供应商清单查询:查询条件包括时间区间、合格、不合格、黑名单、备用,查询结果包含供应商编码、供应商名称、服务类型、物料编码(一、二、三级)、物料名称或项目名称、评审结果。

综合查询:关键字为归口部门、物料或服务项目,查询结果包括供应商编码、供应商名称、物料编码(服务项目)、所属区域(省份)、合作金额占比及供应占比等信息。

供应商审计管理篇6

二、网上招标采购平台建设

网上招标采购平台,改变了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招标管理模式,能够实现采购过程从招标立项到评标定标的全程管理与监控。企业可对众多供应商从价格、质量、交货、服务和技术等五个维度进行整体打分和综合评价,对供应商按照产品类别进行分类自动排名。招标工作应采取计划指导、统一协调、分类组织的管理模式,通过制定统一的年度招标计划,有序开展招标工作。为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科学管理体系,保证招标制度和程序得以落实。在招标工作具体操作上,企业应采用邀请招标方式进,在合格供方名录中选择投标单位。采购外包部门根据招标项目的特点和需要编制项目招标文件,确定具体的招标要求,通过网上招标系统进行提交。企业在进行招标文件编制时,应有严格的审批流程,多环节控制,确保每项招标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实行网上招标是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落实精细化管理要求,也是企业基础管理水平提升的具体体现。通过网上招标工作的实施,增加了招标工作的透明度和规范化,不仅能够保证招标制度和程序得以严格执行,预防腐败和遏制可能的人为违规因素干扰,节约了采购资金。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计算机系统的运行,使大量准确数据的统计更加便捷,为供应商综合绩效评价和信息共享提供了依据。

供应商审计管理篇7

A公司是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制造企业,具有多层级组织架构及多元化产业板块。由于采购需求大,占用资金多,公司在原材料、固定资产等实物采购方面,管理制度流程相对完善。而每年将近12亿元采购规模的服务采购业务,在管理方面相对薄弱,是否存在控制缺陷?采购成本是否合理?公司管理层专门指派内部审计部门,以运输服务采购为起点,开展绩效审计,推动服务采购管理提升。

一、问题导向型绩效审计实施过程和方法

(一)审计思路与目标

1.审计思路。围绕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和秩序建立,开展运输服务采购关键业务控制环节的绩效审计,针对审计发现问题,调研、分析问题动因及影响,制订适当可行的改进方案,提请决策委员会审议,明确管理职能,多方联动推动管理提升。2.审计目标。通过审查A公司的运输采购组织管理、制度流程建设执行、职能履行等,规范制度流程,明确组织职责,促进资源整合,扩大招标范围、提高招标比例,统一建立运输指导价格标准,建立服务供应商资源池和信息化共享平台。

(二)审计范围和方法

1.审计范围及重点。利用SAP系统,调取近三年公司运输业务发生明细,确定包括物流中心等5个资源中心、8个业务单元共计13个审计对象。并按照采购金额排序,进行ABC对象分类。经统计,A、B两类对象整体采购金额占到A公司运输采购总金额的98.98%。为此将审计重点确定为A、B两类对象,在满足审计全覆盖要求的同时,确保整体工作效率效果。2.主要方法。以问卷调查、数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及专题讨论等方法,对A公司发生运输采购业务的13家单位进行数据回归分析,对其中A、B类共10家单位开展现场调研,运用重点访谈、穿行测试、控制测试等内部控制审计方法,对运输采购业务及管理现状进行评价,归纳确认业务特点,确定有效的改进方案。

二、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A公司国内、国际运输管理现状

1.国内运输采购方面。一是服务涵盖范围广。包括产品销售发运、物料及半成品市内转运配送、售后配件发运、科研物料和设备发运、不合格品退货等。二是方式种类多。包括汽车运输(含专运与配载)、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快递运输等。三是货物承运风险大。存在运输费用中不含承运货物保险费问题,目前仅公司本部发运的产品由财务资产部统一购买产品险。2.国际运输采购方面。A公司的出口销售运输及进口采购运输,分别由海外事业部与物流中心海外采购部承担。海外采购发生的运输费用占国际运输费用的85%,主要供应商为国际货运公司,运输费用除运费外还包含清(报)关费、商检费、费及港口码头杂费等。一方面,海外事业部负责出口销售的运输业务采购,包括因出口引起的退运进口业务。特点是运输业务采购与国际贸易条款联系紧密,采用尺寸和重量的阶梯性报价,受国际货运市场季度性波动影响较大,并且运输供应商的区域性优势也对报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物流中心海外采购部主要负责A公司进口采购所产生的运输业务,包括因进口引起的出口运输。特点是涉及的运输环节和运输方式多样,对运输供应商的报关能力有较高要求。

(二)与公司外部运输市场对比情况

1.公路汽运方面。公路汽运又分整车专运与汽车配载。(1)整车专运。运价计算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照吨公里报价(现行市场价格标准为0.35-0.5元),一般来说运输距离越远吨公里值越小,反之距离越近则吨公里值越大,在实际操作中,很少按吨公里报价;另一种是采取包干价的方式计算。(2)汽车配载。一般以千克(kg)为计费重量单位,以元/(kg*km)为运价单位。一般来说,货物批量小、到站分散,多采用此种报价方式。目前,A公司各业务单元与运输供方的整车运输报价基本上采用第二种方式,汽车配载则按单次询价确定价格。2.铁路运输方面。铁路运输可实现批量运输,费用相对低廉、运输安全性高、运输网络较发达、受自然天气因素影响小。但铁路运输的短距离费用高,中转时间较长,需要进行配送。又因其承运工具管辖权的特殊性,属于铁路总公司独家定价,价格谈判空间有限。3.航空运输方面。航空运输的速度快,适合紧急的小批量货物,但运费较高,对货物有重量限制,网点有限,只适用机场周边城市。计算货物航空运费的重量有实际毛重(高密度货物)和体积重量(低密度货物,即轻泡货物)。非直达航运航空运价按照比例运价或分段相加进行计算。目前A公司引入两家供应商的只有物流中心,其他单位均只有一家航空运输供应商,采购定价类似独家定价。4.快递运输方面。其特点是网点分布广,运送速度较快,运输过程包括铁路、汽车、航空等运输工具,但对承运物品有体积及重量的要求,承运费用较高。除邮政速递外,其他快递均为民营企业,与A公司合作的主要是顺丰快递。

(三)存在问题

1.制度建设。公司层面缺少统一制度,业务层面除物流中心与XX1子公司外,其他单位均未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2.需求计划与预算。一是发运需求的计划性不强。由于客户发货需求多变导致营销发货计划不稳定,各单位的临时发运和紧急发运情况较多。二是缺少预算变动的考核制度。尽管各单位均对运输采购制定了年度预算,但在实际执行中,大部分单位经常会进行大幅调整,且预算编制缺少对运输采购需求特点及市场供应情况的分析与预测。3.供应商管理。一方面国内运输由于供应商数量众多,采购分散,各单位运输供应商信息未共享,难以获得规模采购效应。A公司各单位对运输服务供应商的准入资质、评价管理并不统一,对其资金实力要求整体较低,准入考核项目较少,控制承运风险的手段较弱;另一方面国际运输的供应商主要为国际货运公司,其资质要求较高,来源复杂,所以受贸易合同制约,公司采购议价话语权较弱。加之国际货运公司的清(报)关能力、政府关系等不可控因素,使得国际运输采购管理被动。4.合同管理与采购定价。各单位对合同管理没有统一要求。除快递运输中的现金业务外,其他方式采购均签订运输协议或运输合同。首先,运输采购所使用的合同模板不一,存在合同条款法律风险。其次,采购定价不严谨,基本都采用询比价、议价方式,各单位实际定价差异较大,如相同运输方式、相同线路采购价款不同;同一家供应商的价格折扣不同;同类运输业务结算票据不同等。5.费用结算。除现金付费情况外,大多数按月度或60天结算,根据公司《经济业务授权管理办法》规定,运输费用结算必须提供运输发票、收货证明,但部分单位没有在制度中明确,也没有在实际中执行。6.信息化建设。A公司物流中心针对自身业务管理需求开发了运输信息平台,该平台分为配送(见图1)、提货(见图2)、发运(见图3)三大业务模块,但是信息平台仅由通信信号事业部使用参与配送模块的部分信息流,其他部门未使用,利用率较低。

三、管理提升视角下的审计建议

1.明确归口管理部门,规范统一制度流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由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公司层面的运输服务采购制度或指导规范,明确各业务环节的职能职责;整合服务供应商、统一采购定价,实施集中采购。2.整合资源,推行“集中采购”管理模式。加强供应商源头控制,实施共享合格供应商;统一定价,制定内部运输价格指导目录;加强运输综合评价职能的实际应用。3.分解落实运输预算指标,强化预算控制职能。根据业务类型不同,分解落实业务单元的预算指标及降本目标。如物流中心国内运输采购将采用运输成本占比指标2.1‰作为控制目标,通过强化日常预算控制,有效控制高价运输方式的采购。4.建立运输服务采购信息化管理平台。以物流中心运输信息平台为基础,在本地范围内逐步实行推广,通过供应商资源共享,统一定价管理模式,合理统筹运输配送需求、规范运输服务采购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和效果。

四、问题导向型绩效审计成果及管理提升成效

通过审计,公司了4项管理制度、3类运输基准指导价目录、建立合格供应商资源池。通过审计跟踪,发现集中采购、资源共享、规模采购效益已初见成效。管理提升成效具体表现如下:一是组织职能方面。改变以往组织无序状态,不但在公司层面设立了归口管理部门(物流中心),而且各单元也确定了自身的归口管理部门并与公司对接,统一了公司运输采购管理组织体系。二是管理制度方面。公司了《国内运输服务采购管理办法》《国内运输服务采购定价实施细则》等制度,统一、明确了管理职责和业务流程,进一步规范了运输服务采购管理。三是集中采购方面。针对服务供应商数量众多,采购分散等问题,经过筛选,形成由19家合格供应商组成的资源池。利用集团采购优势,提高公司及所属各单位运输服务采购的优惠幅度,获得规模采购效益。四是定价管理方面。通过调研了解不同类型运输方式的定价模型,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快递运输采购方式的基准价目录。五是供应商管理方面。针对供应商承运风险控制较弱等问题,在公司《运输供应商管理实施细则》中明确12条新供应商准入标准,规定按季度对运输供应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价格进行综合评价,强化供应商管理。六是信息化建设方面。针对公司内部物流配送频繁、信息未共享、资源耗费大等问题,明确由专门部门牵头,搭建运输信息管理共享平台,以实现配送需求统筹、进度实时跟踪、付款结算全流程控制,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供应商审计管理篇8

外协供应商资源是公司重要的外部资源,供应商提供的服务也是公司产品整个供应链中很重要环节之一,供应商对成本、产品质量、技术及新产品导入时间等也产生着直接的影响,成本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最终产品的定价情况和整个供应链的最终获利情况。因此,建立和管理好外协供应商关系对公司的竞争力和盈利性竞争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实施对供应商的管理,弥合供应商能力与公司预期之间的缺口,增加对外协加工业务的控制能力,并且通过长期的、有信任有保证的外协加工合同来保证产品加工进度加工的要求。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Ellram(1990)提出企业在进行供应商评价时,要考虑成本、质量、交货期等一般的量化标准之外,还应考虑某些如管理相容性,目标一致性等所谓的软性指标。Patton(1996)则认为价格、质量、交期、销售支援、设备与技术、订货情形、以及财务状况等项因素都是供应商评价的要点。Weber(1996)等人则对DICKSON提出的23项供应商评价准则之后的相关研究文献做了一个统计分析,他们发现价格是讨论最多的一项准则,接下来依次是交货、质量、生产设施生产能力、地理位置、技术能力、管理和组织等,其他的因素则很少提及。Yahya和Kingsman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对位富有经验的采购精英和采购经理的调查,得到了包括质量、响应、交货、纪律性、财务、管理、技术能力以及设施等指标在内的供应商评价体系及相应的权重。

从国内的研究现状看,由华中理工大学管理学院CIMS供应链控制课题组的调查统计数据可知,目前我国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最主要的指标是产品质量,这与国际上重视质量的趋势是一致的;其次是价格,92.4%的企业考虑了这个标准;另有69.7%的企业考虑了交货期;批量柔性和品种多样性也是企业考虑的因素之一。周王旭平、陈傲(2004)则构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这一体系考虑到了影响企业与供应商长期合作的因素,并把信息技术和供应商信誉、发展能力、产品合格率等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

二、公司委外协作供应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合格供应商的入选门槛较低。一般都是各工程部/事业部提交材料即可成为公司的合格供应商,没有一个资格试用的过程。第二,初次合作供应商无合同限制。有些供应商初次合作就签订较大金额的合同,在供应商合作还未成熟、供货质量未趋于稳定的情况下,加工的产品质量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第三,供应商现场审核监管不到位,流于形式。以往对供应商的管理不够重视,没有真正取得实效。每年都有外协供应商的审核计划,在评价小组对供应商审核后提供评价报告,供应商是否整改、整改的情况如何没有监管与跟踪,未能实现审核的闭环。从2005年以来公司对供应商进行的现场审核,每次审核都会提供给供应商评价报告,但审核提出的很多问题依然存在。第四,供应商的定期评价缺乏定量化数据。对供应商的年度评价都是由各工程部/事业部根据供应商以往的供货情况,简单地用正常、良好等定性评价,缺乏供应商一年内合作的产品合格率、供货及时率等定量数据,使得供应商的评价不太科学。第五,工艺管理有待改善。公司委外加工产品的工艺,工艺评审与控制的过程不足,工艺还没有固定就已经加工了,中间过程经常更改,供应商对产品的加工就存在潜在的质量风险。第六,外协产品检验制度有待完善。对委外加工的产品,哪些产品或工序由工程部/事业部来检验,哪些产品或工序必须由质量部来复检,没有明确检验制度对其范围进行界定。对不能正常履行合同的供应商或出现质量问题的清退、索赔事宜,也没有形成具体的管理文件。

三、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的原则

公司的委外产品或工序,涉及面广,质量、价格、交货能力和交货期等多项因素要同时兼顾,同时在供应商评价时应该考虑的以下一些原则:第一,系统全面的原则。在供应链环境下,全面性是指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不但能够反映供应商企业的历史业绩和现况,而且还能够体现供应商的合作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第二,灵活可操作原则。指标体系的设立应该有足够的灵活性,使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运用。设立的指标要便于衡量,最好是能够量化,实践中无法收集衡量的不切实际的指标,其评价结果必然具有很大主观随意性。第三,科学实用性原则。指标体系要能科学地反映供应商的实际情况,既客观又要基于供应链的供应商评价体系及方法的研究实用。指标体系也要规模适中,如果指标体系过大、层次过多、指标过细将使评价的注意力不能体现整体而指标体系过小、指标过粗又不能反映供应商的实际水平。第四,可拓展性原则。由于各个产业和行业的企业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因此一些特殊的指标需要加入,这就要求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评价模型有扩展的空间。

四、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供应商现场审核指标体系的建立

南车戚墅堰所公司的供应商评价主要分为供应商的现场审核和年度定期评价,供应商的现场审核的主要目的是审核该公司承接南车戚墅堰所公司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能力和质量管理现状,在国内外学者在供应商评价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南车戚墅堰所公司的实际情况,将其对外协供应商的现场审核评价主要包括质量保证能力评价、生产能力评价、生产管理评价、安全环保评价、发展潜力评价五个方面。质量保证能力评价是衡量供应商是否有能力保证加工南车戚墅堰所公司产品在质量方面的管理与控制能力,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检验手段、检验执行度及采购控制四个方面,以便供应商能够稳定、及时地提供公司所需要的合格产品。生产能力评价主要是衡量供应商加工公司产品所必需的能力,包括技术力量、设备配置和人员配置。生产管理评价是衡量供应商生产现场对加工公司产品在管理上的水平,包括工艺文件的管理、工序管理控制、车间仓库管理三个方面。安全环保评价是检查供应商是否存在安全、环保方面的隐患,安全环保跟供应商有直接的关系,也跟承接的产品有很大的关系,一旦供应商由于安全环保方面的问题停工整改,就会对加工公司的产品造成直接的影响,主要包括现场环境绩效、现场安全管理两方面的评价。发展潜力评价是衡量供应商与公司共同发展的意愿、前景,包括设备购进、人员培训及改进提高三个方面。外协供应商现场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对供应商依据《委外供应商现场审核标准表》进行现场审核后,公司审核小组根据供应商现场审核的情况给供应商提供书面的《供方评价报告》。供应商在拿到现场审核报告后,两周内提供整改计划到公司制造部,供应商根据整改报告根据整改,整改完毕后,再由公司的评价小组进行跟踪整改的情况,以闭环确保整改到位。

(二)供应商定期评价体系的建立

定期评价是对供应商一段时间内的日常业绩、现场审核等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供货产品的合格率、价格、服务、交付期、沟通效果、供应商过程质量保证能力、审核及整改情况等。一般供应商的评价为每两年一次,重要合格供应商的评价每年一次。根据第一部分的国内外关于供应商评价体系的研究,结合公司供应商管理的现状,将供应商的综合评价由以下指标来衡量:供货的产品合格率、供货准时性、价格与服务、现场审核评价四个方面,因此,构建供应商综合评价模型:

Y=A1X1+(100+X2+X3+X4+X5)*A2

其中:Y为综合评价分数;A1为现场审核评价分数的权重;A2为供应商供货记录相应指标的权重;X1为现场评价的分数;X2为价格比率加(扣)分;X3为服务质量扣分;X4为产品合格率扣分;X5为交货准时性扣(加)分。

注:合格率每降一个百分点扣3分,准确率每降一个百分点扣2分;交货期每逾期一天扣2分,交货期每提前一天加1分;价格比率每个百分点扣5分,服务质量一次不满足扣2分;扣分为负,加分为正。

评价结果:Y>90,为优秀;Y≤90-80,为良好;Y≤80-70,为合格;Y

经过对供应商的综合评价,评价合格的继续保留合格供应商资格;综合评价有部分项目不合格时,供应商根据公司提供的《供方评价报告》进行整改,经审核通过后继续保持合格供应商资格,否则公司可以随时取消其供应商资格。

五、评价体系的实施

(一)委外协作供应商的现场审核

按照7月份制定的《2009年度外协供应商现场审核计划》,集中力量对供应商进行了现场审核,总计审核了39家单位,审核内容涉及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评价、生产能力评价、生产管理评价、环保安全评价、发展潜力评价等五个方面。从检查情况来看,各供应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检验记录不全、缺少对不合格品的评审、新产品的首检没有做到制度化、工艺文件或图纸经常出现非受控或者更改无签字、缺乏对设备的保养、生产现场存在安全隐患等多个方面。针对现场情况,公司对每个被检查单位编制了详细的供方评价报告,提出了整改要求和完成的时间限制。同时也为确保现场审核的效果,制造部及时组织对整改全过程的跟踪和整改效果的确认。在按计划进行供应商审核的同时,也对前期供应商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闭环,已经组织验收了39家审核的供应商现场整改情况,经确认,上述供应商对公司提出的整改要求响应积极,对所发现大小问题进行了认真整改,制造部还将进一步跟踪督促加强持续监管的有效性。

(二)到期供应商的定期评价

按照公司的要求,组织对到期的55家供应商日常业绩开展了定期评价,根据产品的质量、交货期等信息进一步综合评价,评价的结果基本以定量的数量反映了委外协作供应商供货期内的业绩情况。

六、结束语

委外协作加工在公司的产品生产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影响到后续工序的加工和整个产品最后的质量,随着公司的快递发展,委外协作也已经成为经费支出的大项,所有建立一个合理、科学且运行有效的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评价体系,使对供应商的管理跟上公司发展的节奏,确保委外加工供应商能够稳定、及时、合理地提供公司所需要的产品。

参考文献:

1、牛娇红,徐国华.供应链合作伙伴的评价方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

2、仲维清,侯强.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3).

3、王旭坪,陈傲.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商评价与优化[J].管理科学,2004(4).

4、詹姆斯・博萨特.供应商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4.

供应商审计管理篇9

1 煤炭企业采购与供应物流特点

(1)受自然因素影响。由于煤炭企业受水、火、瓦斯等自然因素影响,生产条件千变万化,所需物资品种较多,且原材料不构成产成品实体,与产成品之间没有严格的数量对应关系,物资需用量很难准确预测。

(2)物流线路长。煤炭企业的生产矿井往往建在远离交通干线和城镇的地方,采购所需的生产物资要经长距离的运输,并且可能需要采用多种运输工具。

2 大型煤炭集团企业采购与供应物流信息系统架构

(1)管理驾驶仓。为集团、分、子公司决策层及管理层提供实时查询,监控企业内部采购与供应物流动态情况,并对物资采购价格、储备结构、物资周转率、需求计划兑现率、吨煤材料费构成等根据集团、分、子公司口径进行分析,为决策层、管理层提供管理及决策依据。

(2)集团供应物流管理。对能够形成批量优势、价值量大的A类物资实行统一采购。各分、子公司需求计划汇总后,对统一采购实施招标采购,根据各分、子公司的到货验收情况由集团统一结算。

(3)分、子公司供应物流管理。对没有批量优势、价值较小以及生产急需的B类物资实行采购,由分、子自行结算。负责所有到库物资的验收、仓储、配送和现场使用管理。

3 煤炭企业采购与供应物流信息系统功能

3.1 分、子公司采购与供应物流管理

(1)供应商管理。根据供应商准入制度对供应商资格审核后,记录供应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法人、纳税号、规模、资信等级、供货品种、安标及3C认证等。分析供应商供货价格、质量、交货期及售后服务情况,评定供应商等级,并为实现供应商淘汰机制提供依据。

(2)计划管理。由生产区科根据生产需求按年度、月份提报物资需求计划,矿厂供应部门汇总、平衡、利库后提报矿厂物资需求计划。分公司供应部门对矿厂物资需求计划汇总、平衡、利库后形成分公司物资需求计划及B类物资采购计划。

(3)招标管理。根据B类物资采购计划生成标书,根据产品市场及供应商情况,可采取公告招标、邀请招标、网上洽谈等形式,使用Internet网络招标平台实施反拍卖招标。

(4)合同管理。依据招标评审及监审委员会确定的中标结果生成电子合同。对于生产急需等非招标物资,履行价格审核程序后方可生成电子合同。

(5)质量管理。由分公司依据合同约定及验收标准对到库物资进行质、数量验收,验收结果录入计算机系统,为供应商管理提供分析数据。

(6)入库管理。质、数量验收合格后,可对到库物资进行入库处理,入库时必须严格执行合同签订的数量及价格,对于需检斤、检尺物资可根据物资属性设置浮动系数。

(7)存货管理。定期出具库存盘点表,以供盘点使用;建立库存高低限储备预警机制。

(8)出库管理。根据两定一限(定额、定量、限额)进行出库管理,依据生产情况控制物资投入,确保完成吨煤材料消耗计划。

(9)配送管理。依据总、分仓库的储备结构、地理位置、生产单位的需求计划,计算出最佳配送计划,将物资由总、分仓库配送到生产单位。

(10)结算管理。完成入库处理业务后,由计算机系统生成相应的财务凭证,通过接口程序传递到财务系统进行财务处理。超市及代储代销物资需根据物资出库情况核算。

(11)查询分析。信息查询功能是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以检索数据库中现存的信息为主,为执行层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可以按照信息的粒度大小来实现,因此基于数据库的信息查询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信息需求。(12)系统维护。包括分、子公司组织机构、人员、业务权限、各项参数设置、审核流配置等。

3.2 集团采购与供应物流管理

(1)供应商管理。根据供应商准入制度对供应商资格审核后,记录供应商基本信息,依据供应商供货价格、质量、交货期及售后服务情况,执行供应商淘汰制度。

(2)计划管理。汇总分、子公司需求计划,形成A类物资采购计划。

(3)招标管理。根据A类物资采购计划,采取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的方式,使用Internet网络招标平台实施反拍卖招标。

(4)合同管理。依据招标评审及监审委员会确定的中标结果生成电子合同,按照物资需求计划的数量、需用时间,将合同分解各分、子公司。

(5)结算管理。依据分、子公司质、数量验收结果,与各分、子公司内部结算。依据分、子公司验收结果及合同约定与供应商结算。

(6)查询分析。为执行层提供所集团及分、子公司的各项信息。

(7)系统维护。包括集团组织机构、人员、业务权限、各项参数设置、审核流配置等。

3.3 管理驾驶仓

(1)供应商管理。掌握供应商综合情况,对供应商准入及淘汰进行决定性审核。

(2)计划管理。掌握集团及分、子公司物资需用计划情况,对采购计划进行决定性审核。

(3)招标管理。掌握招标全过程,对中标结果进行决定性审核。

(4)合同管理。掌握合同执行情况,对合同变更、中止及终止进行决定性审核。

(5)结算管理。掌握物资到货及付款情况,对承付货款进行决定性审核。

(6)综合查询。向决策层及管理层提供物资采购价格、储备结构、物资周转率、需求计划兑现率、吨煤材料费构成等查询分析。

4 实现技术

(1)通过客观地分析C/S、B/S的优劣,采用100%的B/S方式将造成系统响应速度慢、服务器开销大、通信带宽要求高、安全性差等问题。因此,可采用C/S、B/S结构相结合的系统结构。其中,集团、分、子公司采购与供应物流管理,处理数据量较大,更加注重流程管理,对信息安全性要求较高,需对权限进行多层次校验,采用C/S结构实现。管理驾驶仓处理数据量相对较小,更加注重信息检索,要求系统更新简单,维护简单灵活,易于操作。采用C/S结构实现。决策层及管理层可随时随地通过浏览器进行数据的查询和决策。

供应商审计管理篇10

 

1.引言相关资料数据表明,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70%以上的企业采购金额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都在50%~70%之间,对于大多数企业,降低采购总成本的1%,对利润增加的贡献在8%以上,因此控制好采购成本并使之不断下降,是一个企业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增加利润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物资采购管理的经验,简单探讨了本人对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的一些见解。

2. 建立完善的物资采购制度是做好采购成本控制的基础2.1.建立供应商选择和考评制度制定物资采购供应商管理办法,建立合格供应商评价和考核程序,明确合格供应商选择和确定的基本条件,对供应商准入资格进行审批和备案,建立供应商档案,做好供应商供货质量和履约情况的记录,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重点物资的供应商资格必须经过研发部门、质量部门、财务部门和物资采购部门联合考核确定,若有可能最好到供应商现场审核,保证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供应商入选。

2.2.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企业采购部门要对所有采购的物资建立价格档案,对每一批采购物料的报价,应首先与归档的原材料价格进行比较,分析价格差异的原因,如无特殊原因,采购价格原则上不能超出档案中的价格水平,否则要做出详细的说明。对于重点大额物资的价格,要建立成本分析和价格评价体系,由企业的相关部门组成价格评定小组,定期收集市场价格信息,分析评价现有价格水平,据此对归档的价格档案进行评价和更新。

2.3.建立物资采购审核审批制度为有效控制物资采购成本,对关系物资采购成本的重要环节建立审核审批制度,如合格供应商的评定由物资采购部门起草,研发部门和质量部门审核,主管领导审批;采购计划由物料计划员起草,生产计划部门审核,主管领导审批;采购价格由采购人员依据市场比价情况提出,第二采购人员和财务部门审核,主管领导审批。

2.4.建立物资采购效能监察和审计制度为了规范企业物资采购行为,加强对物资采购全过程的监督检查,杜绝不正当和违纪行为发生,促进物资采购健康、高效运行,在保证物资正常供应的同时有效降低采购成本,组建由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联合工作小组,对本单位物资采购工作履行指导、检查、协调和问题处理等职能,形成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相互协作的工作机制,发挥整个监督体系的整体功能,共同抓好监督工作。对采购业务定期开展审计和对大额物资采购活动实行效能监察,通过对物资采购计划的制订、采购渠道选择、价格确定、质检验收和货款支付等重点环节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情况进行审计,促进采购效能持续改进。

3. 控制采购成本的有效途径3.1.定期对物资商情进行分析,把握价格变动的有利采购时机在信息时代,谁掌握了准确的、最新的市场信息,谁就占有采购的主动权,谁就受益。采购单位应该充分利用市场信息平台建立企业采购资源信息库,从外部市场把握和内部管理监测两个角度进行信息收集,加大分析力度,把握市场价格趋势,提高采购工作的市场敏感度,准确把握有利采购机会,可有效节约采购资金。

3.2.大额物资采购集体评审决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好多企业对采购部门的投入是很有限的,因此想对所有采购项目都施行集体评审是很难实现的。为此,笔者对我所连续三年的采购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采购项目种类与采购资金基本呈现二八效应,即20%的采购项目占用80%的采购资金,80%的采购项目仅占20%的采购资金,根据分析结果,在采购管理过程中抓住重点,建立了大额物资采购集体评审的制度,对单项采购金额超过10万元的采购项目,组织由设计部门(或使用部门)、财务部门(或审计部门)、质量部门和物资部门至少三个部门联合组成的采购工作小组集体决定价格与供应商,运行结果表明,对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保证采购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和健康有序进行。

3.3.合理控制采购数量,减少呆滞物料的产生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为了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产品的品种越来越多,所涉及的物料品种也不断增加,小批量、多品种和进度急是采购部门面临的新问题。成本和进度之间有着一定的矛盾,为了保证进度,采购过程中往往会加大采购数量。大家都知道一个简单的公式,单价×数量=采购总金额,采购管理过程中设法降低采购价格是大家普遍关注的焦点,而对采购数量的控制往往容易被忽视,采购数量控制不合理将会导致大量呆滞物料的产生,因此,关注并加强采购计划的控制也是降低采购成本很重要的环节,采购计划做到“采购有依据,放量有原则”,就可以大大减少呆滞物料的产生。

3.4.选型标准化和早期供应商参与企业建立自己的采购产品标准化库,不同的设计师或不同的产品设计组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尽可能选用标准化库的物料,降低特殊或定制项目的数量,形成采购批量,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在产品设计初期,选择伙伴关系的供应商参与到新产品开发小组,通过供应商早期参与的方式,使新产品开发小组依据供应商提出的性能规格要求,尽早调整研发战略,借助供应商的专业知识来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

4.结束语要做好物资采购成本控制,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是规范采购行为的基石。同时通过定期对物资商情进行分析把握有利采购时机、大额物资采购相关部门集体评审、合理控制采购数量、设计选型标准化和早期供应商参与等具体方式的执行,可有效控制采购成本,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制造业物料管理实务》,傅武雄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

供应商审计管理篇11

由于受利益驱动和腐朽思想的侵蚀,少数经办人员在大宗物资采购过程中不能很好遵守规章制度.甚至有意或无意采取不正当手段以谋取私利.致使大宗物资采购过程中舍贱求贵、以次充好等现象屡禁不止,所有这些严重败坏了部队风气。给部队建设带来极坏的影响。为提高军事采购效益。纯洁部队风气,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在大宗物资采购审计中应重点审查制度、要素、方式、价格、合同和验收六个环节。 一、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进行有效管理的具体措施.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有效杜绝贪污浪费。在大宗物资采购审计工作中对内部控制制度应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审计:一是采购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一个完整的大宗物资采购管理制度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采购的决策制度、报价制度、采购制度、验收制度、付款制度、监督制度。采购部门要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从工作流程上建立相互制约机制。如轮岗制度、回避制度、综合考核制度以及开展社会监督。二是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贯彻执行。审查建立的各项制度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和落实:是否能定期对各项制度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及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二、供应商相关要素的选择性审计。在大宗物资采购中根据采购方式的不同,供货商可分为定点供货商和非定点供货商。在对供应商相关要素进行选择性审计中可以重点审计三个方面:一是供货商的资质评价程序是否规范,有无明确的供货商选择目标和评价标准,有无建立供货商选择评价小组.成员组成是否合理。二是供货商报审的资料是否完整、真实。供货商信息来源是否多元化,是否由不同的业务部门和人员推荐。三是供货商资料筛选、排序和审批是否流于形式。是否经集体决策进行供货商优选,有无故意排除潜在供应商的行为;是否根据供货商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采用实地考察、书面调查、样品检验或试用的方式确定供货商:有无过度依赖特定供货商.是否设立了备选供货商团队。 三、采购方式的选择审计。主要审查:~是采购信息的是否按有关规定在指定的刊物和媒体上公开。是否做到全面、准确,范围是否具有广泛性。二是是否按规定选择与采购项目相对应的采购方式,有无以变换采购方式故意逃避招标进行直接采购.或以各种理由对采购项目化整为零进行分包采购以逃避招标监督。三是采购部门是否按规定对已获得招标资料的投标人名称、数量及投标信息进行保密:对投标人的投标资料是否按规定由专人负责保管,收件人和保管人是否分离;有无胁迫或串通供应商提前透露投标信息以操控招标价格。 四、采购价格审计。价格审计是整个审计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其主要审查:一是预算价格来源渠道是否正规,是否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地更换价格信息,价格的核定是否全面、准确.是否包括采购物资的买价、运杂费、保险费、途中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大宗材料的市内运输费、采购资金利息和其他相关费用。二是标底价格是否合理。复验标底价格,对编制标底的工作底稿所载明的物资数量、价格、人工耗费、各项其他费用及税金等进行复核和验算。三是合同价格审计。主要审查申报价格是否合理和有效。即申报价格是否是市场公允价,有无高估虚报的问题。同时要对与物资价格相关的诸因素包括物资的质量、服务及采购费用以及供货方的资信状况等一并进行审计,综合考虑采购申报价格的合理性。 五、采购合同审计。采购合同审计是对采购合同的合法性、完整性和执行情况等进行的审计。 一是合法性的审查。审查供货商是否具有签约资格;草签的合同是否组织财务部门进行评审:合同的签定程序是否合规,是否根据组织授权要求报经有关领导审批。有无越权审批:合同是否使用了正规的合同版本;合同变更、解除或终止的理由是否充分。是否签署了书面变更协议并履行了审批手续。 二是完备性审查。合同标的、数量和质量、价格和结算方式、运输方式、履约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等是否有明确、具体的规定:签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否明确并具有对等性。 六、物资验收审计。物资验收主要由组织采购的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对所购物资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一是物资进货、入库、发放过程是否有严格的验收控制;是否签署有顺序编号的验收控制报告。二是供货商是否按照合同要求对采购物品的性能、参数、质量特性等技术指标进行供货.申购物资的发票、合格证、发运单等是否真实、齐全、完善。三是对经检验确认所购物资的数量和质量不符合合同要求的,是否及时通知采购部门和供应商,并负责要求供应商补足数量或等待处理。 通过对上述六个方面内容的审计监督.不仅能有效控制大宗物资采购的风险,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规范采购行为,提高有限经费的使用效率,而且也有利于纯洁内部关系,有效保护干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推动部队全面建设。

供应商审计管理篇12

0 引言:

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设计需要具备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设计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以及考虑利益和风险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提升供应商质量管理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为此,本文对供应商质量管理评价体系进行分析,提出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质量管理控制对策。

1. 基于供应链的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1.1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设计原则

在供应量环境下的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尊重一定的原则,才能够促进供应商产品质量的提升。第一,简洁和完备性原则。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中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在系统设计中,需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备的体系,去复杂化,将重点突出,保障质量管理体系的简洁性;第二,可操作性。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需要与实际情相符,确保在实际应用中,对供应商进行一定时间的培训之后,能够有效的提升供应商的工作效率;第三,注重成本,充分考虑利益和风险性。在建立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时,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可能会为企业所带来的风险,权衡成本与经济利益,将风险有效的降低[1]。

1.2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框架

基于供应链视域下的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框架主要包含六方面的内容,第一,供应商开发;第二,供应商绩效评价;第三,生产件批准;第四,实物质量检验;第五,供应商质量审核;第六,供应商质量改进。在该系统框架中,需要对以上内容进行逐一分析,并且针对实际的情况,进行不同层面的改革。

2. 基于供应链的供应商质量管理评价

2.1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质量评价信息系统

随着科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质量管理,需要在传统的供应商质量管理模式技术上进行创新。建立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质量管理评价信息系统,能够有效的将供应商质量评价效率提升。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供应商质量评价系统,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对未来企业质量信息系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2]。

在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质量管理评价信息系统主要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质量信息采集阶段;当企业中的产品交付到使用者手中,处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能够向使用者发送产品质量调查问卷。该问卷一方面能够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追踪,另一方面还能够对产品的质量意见进行收集。

第二,质量信息筛选阶段;不同需求的使用者会产生不同的质量反馈信息,当供应链汇中企业对使用者的质量信息问卷进行统计之后,将质量信息分解为“面向设计””面向采购”、“面向制造”、“面向配送”以及“面向销售”等模块,根据不同模块的实际需求,对质量信息进行筛选。

第三,质量评价信息共享;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将以上已经分类的信息发送到供应链质量信息管理系统中,实现质量评价信息在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共享。当信息贡献之后,企业能够针对评价报告中所反馈的信息进行产品质量的改进[3]。

2.2质量评价信息系统的实施方案

在以上供应商质量管理评价体系中,其信息系统建立的三个环节实施方案如下:第一阶段为用户层,需要供应链核心企业通过登录互联网,对网络端口中完成对不同信息的分类处理;第二阶段为Web服务器层,对质量评价进行存放,该环节的实施能够对不同质量评价对象进行处理,完成特定评价需求。例如能够 在面向中,针对产品的结构和功能设计,提出评价指导。同时Web中间层对用户需求做出影响,对反馈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评价。在第三阶段主要通过数据库服务器来对各层质量评价质量和质量资源数据进行存储[4]。

3. 基于供应链的供应商质量控制对策

3.1在生产件批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供应链环境下进行供应商质量控制,首先需要进行生产件批准,生产件批准简称为PPAP。PPAP的出现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有效的减少批量生产环节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在实际生产中,当有新的物料产品、技术更改、供应商生产地或者是更多的工艺变更时,供应商需要经过采购企业的生产件批准才能够有效的实现批量生产。该种方式的出现能够对采购企业的要求进行理解。PPAP在供应商质量管理控制中的实际应用过程的方法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输入:采购企业向供应上提供使用者的需求、产品图纸、物料检验规范、供应商提供样本等;

输出:物料产品的和生产过程中的审核报告、清单报告、首件样品检验报告等[5]。

3.2在实物质量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实物质量检验环节的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专业的质量检验工具,采取科学的质量检验方法,根据产品质量规范明细,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在采购企业中,在进行相应的生产活动之前,其第一个质量控制关口就是进货检验。进货检验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该项工作能够有效的避免质量差的产品进入到下一环节中。如果质量差的产品流入到下一个生产环节中,一方面会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会提升产品生产的运作成本。如果在下一环节中,产品被拒收之后将会影响大批量的合格产品的投入运行。这样的结果在供应链上运作效率比较低,因此,从源头上进行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控制非常必要。

常规的质量检验中,首先需要付供方出厂检验报告,提供采购件检验文件;其次,需要检验员按照检验的文件需求进行检验,根据检验员的判定来进行下一步处理;当检验员判定检验合格,产品能够入库,检验员填写检验报告以及合格证明书等资料。当检验员判定不合格时,产品不能入库,检验员需要填写不合格。

3.3供应商质量审核

供应商的质量审核主要分为产品审核、过程审核和体系审核。其中过程审核主要应用于零件生产的评价测定和过程开发,能够对产品零件各道工序的工艺质量以及过程是否能够使得企业满意进行分析,过程审核侧重的是加工工序关键参数,在过程审核中能够根据工作人员的技能、设备参数以及检验工具等进行详细评价。

结论:

综上所述,在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质量评价信息系统中,主要分为质量信息采集阶段、质量信息筛选阶段以及质量评价信息共享三个环节;为了提升供应商质量管理控制水平,本文提出了供应商质量控制对策,分别从生产件批准、实物质量检验控制、供应商质量审核等角度进行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郭永丽.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质量管理评价与控制[D].中南大学,2014.

[2]林娜.供应链环境下AG公司供应商管理项目的实施与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2010.

[3]张莉.供应链环境下的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

[4]黄明群.基于协同质量链的供应商质量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