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企业管理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2-05-06 01:49:19

汽车企业管理论文

汽车企业管理论文篇1

在每单元选择2~3个典型案例,根据各单元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所选择的2~3个典型案例涵盖了各单元的重点与难点,每个典型案例包含授课单元的概念、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等知识点。每个授课单元教师对案例情景事件进行描述,使学生了解企业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分析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通过互联网与实地调研收集大量的数据,分析问题所在,找出主要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选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二)教师对学生分析案例过程进行指导

学生分析案例时,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由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教师设置的问题应该结合本单元的知识点由浅入深,保证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开发。通过设置案例中的问题,对学生案例分析的过程进行指导,结合不同的单元,即企业的筹建与开业、人员资源与培训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管理、售后服务管理、企业文化等单元,提供适合的案例,设置相关的问题。

(三)小组讨论

学生经过分析后,将个人见解、意见、疑问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使小组对问题的见解更加的全面与深刻,不断地激发小组成员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开展班级交流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班级的交流活动,扩展小组的讨论,通过不断的交流,巩固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对遇到的问题形成共识观念。比如小组讨论中提到的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环节的案例,小组讨论后,形成一定范围内的共识,然后再扩展到班级,由班级成员再对人力资源管理环节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补充,并且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全班学生结合各小组的方案,进行讨论与交流,从而在较大范围内形成共识。

(五)教师对案例的总结与评价

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由教师进行小组的总结与评价,同时对案例分析所运用的知识点、重点及难点进行概括与总结,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汽车服务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改革的思考

汽车服务企业管理案例教学中缺乏适用的案例教材,缺乏基础的教学设施,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存在不能及时提供典型案例的问题,所以,为了保证案例教学法的顺利实施,还必须有典型的案例库和系统的案例分析模式。

(一)建立《汽车服务企业管理》课程典型案例库

为提高学生学习汽车服务企业管理案例分析的效果,建立典型案例库,比如在全面质量管理环节,质量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排列图法、因果分析法、直方图法等等,而不同的汽车服务企业的应用情况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多种渠道收集案例,完善汽车服务企业管理教学典型案例库。在案例库的建立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同时参与,鼓励学生收集相应的案例,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寻找好的切入点,建立典型案例库。

(二)形成汽车服务企业管理新案例分析模式

由于在一定的时间内,汽车服务企业总会有新的案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增加新的案例,形成对新案例分析模式,这样才能完善典型案例库。首先应选择案例,由教师布置较为开放的案例题目。接着整理案例资料,由学生搜集整理案例资料,然后进行案例小组讨论、分析、总结,教师在这个环节解答学生的疑问,充分调动整个班级学生的参与,并且由教师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把案例作为典型案例库中的案例。这样就形成了汽车服务企业新案例的分析模式,并且完善了典型案例库。

汽车企业管理论文篇2

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的物流配送业是高技术行业,是国际物流业公认的最复杂、最具专业性的领域,要求整个物流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必须十分顺畅、平滑。其中汽车整车物流是汽车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1.汽车整车物流受市场的影响较大,变化性强,不可控整车物流与汽车零配件、原材料物流不同。一般来说,零配件和原材料是根据汽车制造厂的生产计划安排物流,计划性相对较强,可以通过JIT方式或批量方式实现零库存或低库存。国内许多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已成功地解决了此问题。而汽车整车物流是根据各地销售商的订货要求安排的,市场需求的波动很大。由于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存在,使销售商的订单波动的幅度更大。因此,汽车制造厂为了保证市场供应必须保有大量库存。

2.汽车整车物流更强调“以顾客为中心”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给汽车消费带来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世界各大汽车公司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纷纷推出了“以顾客为中心”的项目计划,如通用汽车公司提出了“一切为订单而构筑”的项目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在顾客个性化的需求时间内将汽车造好,并交运到顾客手中。

3.汽车整车库存的管理难度较大汽车整车的体积、重量较大,储存空间占用大。每种车型的每一辆车都有自己的底盘号、发动机号,VIN码,并需要一一对应;整车按系列的不同在发车库中分区域停放;整车在同一库位只能放同一种车型,并且颜色要相同;整车管理流程繁多、复杂,包括调整、检验、倒车、新车准备、销售、借车、返修、退库、拆装箱等;整车出库按入库先后顺序实行先进先出的原则,汽车整车仓储管理的上述特点,使得汽车整车的仓储管理难度较大。

我国汽车物流的现状

从中国汽车物流目前的业务总量来说,物流规模已经相当可观,汽车物流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但如果从整个汽车物流行业运作的成熟程度来衡量的话,我们却认为,汽车物流服务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虽然,近年来汽车物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但大部分只是一些传统的运输服务,还远远达不到现代化汽车物流服务标准。我国汽车整车物流起步较晚,整体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1.对物流理念认识的整体水平不高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存在“重生产、轻物流”的思想观念,对生产领域以外的采购、运输、仓储、、包装、加工、配送等环节顾及甚少,因此在很长时期内,对物流的基本建设投资一直偏低,使企业物流发展速度和运行质量一直落后。真正对物流重视和研究是近几年开始的,而国际上对物流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早在1970年,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物流成本学的权威学者西泽修先生就提出了“第三利润源”之说,日本企业纷纷重视物流,增加对物流的投资和创新。200年,我国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流动资本年平均周转速度为1.2次,而日本制造业的年平均周转速度为15-18次,一些知名的跨国连锁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等资金平均周转速度为20-30次。我国的货运空载率高达60%,而仓储却是美国的5倍。工商企业为产品储存、运输支付的费用约占生产成本的30%-40%,而工商企业自有运输工具的空驶率为40%。受其客观环境的影响,汽车整车物流理念还未完全被企业真正接受。

2.整车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出现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等现象我国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发展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而与之相配套的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还没有跟上汽车的发展速度,造成了为汽车服务的各项物流设施尤其是整车物流设施严重缺乏,极大地影响了整车物流的运作效率。各汽车制造企业为了对顾客实现“零公里交货”的承诺,自建汽车运输网络和投资建设仓库、船舶、铁路专线、运输队伍,出现重复建设、运力资源浪费等现象。近两年汽车销售出现井喷式增长,刺激了汽车物流企业迅速崛起,但总体而言,规模有大有小,运力资源分散。部分地区还存在着汽车需求与汽车产销以及轿车运输能力不匹配的现象。有些地方汽车产销量大,但运力不足,有些地方汽车产销量小,但运力过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汽车企业管理论文篇3

二十一世纪,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融入世界的深度和对外开放的广度均得到了提高。我国与亚洲的韩国合作推行合资自主北京现代品牌汽车,与日本丰田公司进行紧密技术合作创新,研发的广州本田汽车,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与中国上海合作研发的上海大众品牌汽车,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国汽车领域的空白,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面临着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市场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面临着国家化竞争,激烈的竞争状况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

在汽车的维修过程中,大多数人都忽视了汽车的保养与维修对油耗的影响。但是,重视汽车的保养与维修工作不仅可以降低油耗,还可以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大量的具体数据已经证明了汽车的保养与维修对油耗的影响,希望引起广大使用者对车子保养与维修工作的重视。面对巨大的商机和多元化的中国售后需求市场。必须要采用多元化售后维修市场的运营模式。通过在渠道上提升竞争优势,今早与更大和更有潜力的大型零部件流通企业号连锁服务商建立战略伙伴的合作关系。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产销关系实现产销两旺的目的。面对机遇和挑战,本土的零配件企业应该在服务质量方面下足功夫,让自己的产品更加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更加“接地气”,形成与外国品牌相抗衡的市场规模。

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营销管理有效策略

1.重视品牌价值的打造

为了实现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的革新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能力水平的提高来增强汽车零部件的质量,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通过更加过硬的质量创造品牌效益。由于零部件产品与原装的整车零部件信息是不对称的,并且,汽车零部件的维修与使用涉及到人身安全,由于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往往具有较快的速度和较大的惯性,如果汽车零件在供货上出现一些问题,那么将会给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给汽车的行驶带来较大的财产性损失。汽车零配件市场是由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和服务品牌三驾马车同时拉动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车技术的日益进步,汽车已经成为的代步工具,而全球油价的上涨使汽车在燃油方面的消费越来越高,人们往往通过寻找各种办法来使汽车降低油耗。因此,挑战与机遇往往是并存的。对于我国零部件企业来说,企业必须紧紧跟上整车企业前进的步伐,寻求与国内的大型整车企业合作,通过给名优品牌的汽车提供配套服务来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通过专业化和大规模的市场消费格局,打造更好的销售效果。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展开自身的营销计划时,可以向用户宣传汽车保养的知识,吸引广大的车主对于汽车维修的重视。

2.通过完善的服务换取顾客信任

我国的本土汽车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国产汽车的点火系统生产工艺和维修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点火设备是汽油发动机重要的组成部分,点火系统的性能良好与否对发动机的功率、油耗和排气污染等影响很大。能够在火花塞两电极间产生电火花的全部设备称为发动机“点火系统”。庞大的汽车工业,需要众多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支持。中国的汽车市场持续蓬勃发展,将为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发展提供极好的发展机遇。除了整车制造推动了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零部件供应企业本身也应该需求管理模式的革新,重视员工对于整车知识的了解,更加及时的对用户答疑解惑。一般来说,汽车维修一般涉及到蓄电池、发电机、分电器、点火线圈和火花塞等组成部件。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满足客户的保养和维修需求,还要及时地对客户的各种疑难问题答疑解惑,让顾客对自己的爱车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通过坦诚交流换取顾客的信任。

汽车企业管理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154-02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建立在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上,结合汽车行业的自身特点、发展现状及规律,总结汽车维修企业管理的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学科,是管理理论与汽车维修知识的有机结合体,理论性非常强。面对汽车维修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学习该学科的理念和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但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更偏重和喜爱技能方面的学习,实际教学中容易对理论产生厌学、困学的心理,失去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为此,本文试对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做一思考,以促进工科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枯燥乏味的文科性质的理论知识,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具体而言,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抓住本质内容,明确汽车维修企业管理的概念

学习本课程之前,首先要理解企业管理的概念,让学生对企业管理有一个系统的认知。汽车维修企业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分支,它的基本管理理论脱离不了企业管理的范畴。想学习好汽车维修企业管理,首先就要让学生明确知道什么是企业,什么是企业管理,也就是企业与企业管理的概念。这样在理解了基本涵义之后,学生才能够进一步透彻地明确课程的学习内容。很多学生在学这门课程之前都认为汽车维修企业管理就是汽车维修车间的日常整顿与经营,其实这是很不全面的理解。汽车维修企业管理的内容远不止维修车间的范围,它囊括了维修制度、生产技术、质量检验、财务管理、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建设以及汽车维修行业管理等全方位的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各个部门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的管理。汽车维修企业管理不仅要管经营,还要管技术,它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根据汽车维修企业的点多、面广、规模小的行业特点,现代化的汽车维修企业只有把每个环节都抓好了、管好了,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掌握核心大纲

教学大纲可以说是整个教学的灵魂,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不可代替的指导作用。学生在吃透大纲的前提下,对知识结构逐步深化。对于工科生来说学习文科性质的企业管理,可能会有点吃力和理解不透而不愿去学,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多加一些具体的案例,组织学生参观周边有影响力的企业,结合人类劳动发展史,用讲故事的方式一步步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层层深入,把艰涩难懂的理论变成很顺畅、很自然的学生自己的经验总结。汽车专业的学生肯定对汽车维修车间最为熟悉,有比较独到和深刻的理解,所以一开始就以维修车间的管理来建立教学大纲,然后通过讲述企业的经营管理方法、企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文化建设等车间外的内容来填充这个大纲,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这样,知识内容重点明确,定位分明,学生既可以纠正本来狭隘的认识并建立新的全面认知,又可以把握学习目标和方向,并掌握到企业管理的全方位理论,而且还可以增加许多实践经验,从而做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三、实现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

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他们个性鲜明,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主见。所以,课堂上如果单纯靠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很多学生会把讲课当成“催眠曲”,学习效果肯定不好。为此,应让学生积极加入到“讲”的角色里来,做好教师和学生的互动。首先,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提问,让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再从中点拨、完善或修正,扭转错误观念,强化正确意识,丰富理论内容。其次,建立讨论组,进行组内和组间的讨论和争辩,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处于激昂饱满的学习情绪状态中。最后,鼓舞学生走向讲台,让学生备课后到讲台上体验当教师的感觉,使不同性格的学生都能够有勇气迈出质的一步,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可以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又练习和强化了普通话,一举多得。教师不再是课堂上唯一的主角,而是让学生感受到主人翁的地位,把学生带入一种无拘无束的轻松的学习境界之中,充分发掘学生的各方面潜质,这样比教师单纯的讲解效果要强得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深刻。

四、实现多媒体视频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汽车企业管理论文篇5

汽车作为一项重要的消费品,是一项消耗品。汽车的首要目的是代步,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逐渐被赋予更多的功能,用户对汽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是传统汽车销售部门和维护部门,并没有意识到人们对汽车越来越多的要求,汽车销售的核心还是在汽车性能,以及汽车结构的维护上。但是如果汽车服务企业的领导能够意识到消费者想法,就能使汽车服务工作做的更好。

1商务类管理课程的重要性

很多认为包含汽车参与汽车专业教学的学生也有一种固有思维,认为汽车企业的管理和其他工作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面,售后人员是难以成为汽车服务企业的管理人员的,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在汽车的管理中,很多高层管理都是科班出身,尤其是都是从售后上成长出来的,就以最常见的汽车服务企业—汽车4S店来说,4S店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依靠售后的收入,汽车售前的盈利在这个汽车的大环境下,已经越来越少。所以依靠售后盈利的情况下,汽车企业管理的核心就要像售后靠拢,一名从中职毕业的学生,一般有着两条发展路线,一种是从售后服务顾问起步,然后进阶为售后金领,之后在成长为汽车售后部总经理,最后成为店长,如果还能够继续发展就会不断的上升,直到成为区域等。可谓是前途无限,但是从售后金领开始就需要掌握商务管理的知识。中职学生的第二条道路,从维修技工开始,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最终成为车间主任等,这条发展道路较短,同时发展较慢,笔者推荐中职学生向第一条道路发展,这样必要的商务管理基础及其重要,所以中职教育就要做好学生的商务管理教育,培养学生向更高层次的方面发展。

2汽车商务管理的教学目标

商务管理的是汽车类专业的重要开设的重要课程,因为在汽车行业,学生们不能一直停留在维修技师的这个方面,始终要想管理层发展。汽车专业的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有汽车服务企业的运作流程,不同的企业运作方式也不同,其中汽车4S点汽车流程最为复杂,其次一些大型汽车修配企业的管理模式与4S相近,但是少了相应的销售汽车和汽车保险的环境。小型的汽车维修企业和汽车美容企业等,管理知识就很难有用?所以学生毕业后去越大、越正规的企业发展,管理学的用途的越大。汽车商务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汽车售后流程、汽车售前流程、汽车保险流程、汽车配件流程、汽车美容流程、汽车市场部的管理、汽车代销、汽车代维护、汽车鉴定、二手车业务等。汽车商务管理的内容很多。

3汽车商务管理课程及专业的存在的问题

中职院校的改革商务管理课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我国高校在汽车商务管理改革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盲区,需要高校一点的探索。我国中职院校普遍出现问题主要包括:第一,对市场不了解,观念落后。第二,商务管理课程定位不清晰。第三,中职院校重技术、轻管理。第四,管理类课程的比重小,没有当作必修课来重视。

3.1市场调查不及时,观念落后

造成对汽车商务管理课程的忽视的原因就是,现在的中职院校对汽车企业的了解不足,在中职院校搞教学的这些学者,空有理论知识,对汽车市场的发展状况并不了解,依靠自己的主观判断来教学,这样就对学生产生了错误的教学,有些教师虽然有着长时间的汽车行业经验,但是汽车企业发生剧变就是这几年的事,所以按照原来的汽车服务企业的思路来教学,思维早就不符合发展的趋势。高校的大量教师依旧认为汽车的销售才是汽车企业的盈利点,但是其实盈利早就转移到守护,对公司管理人员的选取,也从汽车的销售转移到售后的部分。所以高校作为汽车售后企业的一个重要人才培养平台,应该在培养守护人员时注意人才的管理方面素质的培养。

3.2专业定位不清晰

汽车商务管理专业应该属于文科而非工科,是管理类一门学科,严格上来讲应该划入管理系(学院)、商贸系(学院)等,目前,中职办此专业的院校,基本上都归交通系(学院)等管理。

3.3岗位能力培养方向侧重于技术而不是管理

这与专业归类和专业带头人有关,大多数专业带头人是工科出身的,他们自身对技术比较熟悉,自然在岗位能力培养过程中就倾向于技术。

3.4实践课程所占比重仍然偏小

一般院校实践课程占总课时50-60%,笔者认为实践课程占比在60-70%之间比较科学。第一学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为2∶3;第二、三学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为1∶4。这样的设计比较符合中职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也符合中职教育从经验到知识的学习过程,实践证明过多的理论教学对中职学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4汽车商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通道铺垫基础,总体设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从汽车后市场职业领域中,又要考虑到未来发展岗位需要,这就是职业教育的前瞻性问题,区别于一般岗位培训要求;第二阶段是工作过程分析,根据企业岗位职责或岗位说明书,列出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归纳总结出相应的行动领域,这个行动领域是相对稳定的、规范化的一项工作系统,是由工作任务、内容、对象、手段、结果等构成;第三阶段是教学过程分析,通过行动领域的任务要求和岗位能力的要求,归纳总结出相对应的学习领域。

5结语

中职学院的汽车专业,现在的发展较为落后,这主要就是因为缺乏对相应的商务管理专业的重视,我国的汽车行业的核心以及发生偏移,所以与时对应的学校的课程也应该重视汽车行业的发展,根据行业的变化塑造企业需要的人才。汽车商务管理课程不管对学生个人还是企业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学校能把这方面的教学做的出色,就能帮助实习企业和中职院校的双赢。所以这就要中职院校认识到自身在商务管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解决,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建立商务管理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马智锋.“汽车运输管理实务”课程开发与教学组织实施研究[J].电子制作,2014(21).

[2]史群安.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5(36).

汽车企业管理论文篇6

一、跨国并购

跨国并购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主要的形式,特别是1980s开始,并购一直是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主导。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开始对并购海外企业显示出极大的兴趣。和其他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相比,跨国并购有自身的优势:第一,并购海外现有企业,迅速现身海外市场;二,并购比绿地投资迅速,占领市场及时;三,可以比竞争对手首先抢占先机。在解释跨国并购现象中,产业组织理论给出了两个基本的动机解释:效率动机和战略动机。通过并购建立起来的协同效应可以使企业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从战略上看,并购可能改变市场结构,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

二、中国汽车企业近年来的跨国并购现状

入世中国的市场大门打开,使中国企业直接与国外的大跨国公司面对面竞争。竞争的残酷使中国企业意识到必须使自己变大变强,走出去寻找世界市场是避免激烈竞争和变强的一条路径。于是,中国企业开始进行跨国并购,最有名的莫过于联想2004年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

中国汽车市场近年来表现强劲,2009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的汽车产销大国。但是中国汽车具有自主品牌企业所生产的汽车数量只有30%到40%,中国汽车企业规模不够大等问题。中国汽车产业变大变强永远是中国政府和企业领导人的梦想。全球扩张是实现这一梦想的途径,而跨国并购见效快,成为当今很多中国汽车企业的选择。

三、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理论分析

1 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驱动因素

跨国并购的驱动力主要有经济全球化、产业联合、市场成熟和全球投资趋势。以下是分析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的主要原因。

(1)国内汽车产业竞争激烈。开放政策和入世,中国市场的大门向外国汽车企业敞开,世界上所有的大汽车制造商都以各种形式进入中国。外资具有技术优势、品牌优势、管理优势和规模优势,中国汽车企业难以企及。巨大的中国市场潜力是外资将中国市场作为战略的重中之重,对中国市场份额争夺日益激烈。

(2)中国汽车企业并购的目的主要是获得战略资产提升竞争力。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收购发达国家的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中国有近半的对外直接投资是通过并购形式进行的,主要的动机是获得战略资产。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中国汽车企业并购的大都是这些战略资产。

(3)中国政府支持。自从2002年“走出去”战略提出并实施,中国企业越来越积极进行对外投资。中国政府一直将汽车产业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希望它变大变强,带动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吸引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开拓国际市场。政府将对外直接投资看成是获得市场、技术和知识,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的路径。中国出台了一些政策支持汽车行业的发展。

2 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的障碍分析

(1)缺乏国际化经验。中国企业国际化时间不长,中国汽车企业很少象发达跨国公司在国内具备垄断优势,如专利技术、财务资本、管理经验等。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几乎没有经验,能力的缺乏很容易陷入新手障碍和外来障碍。缺乏在海外市场经营管理经验特别是跨文化管理经验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很难面对海外经营的复杂问题,上汽并购双龙的失败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2)并购整合困难。跨国并购将两个企业合在一起,最艰巨的任务是整合,整合产品、技术、生产等等都需要全面考虑。跨国并购失败率高主要原因在整合,戴姆勒并购克莱斯勒失败在整合,上汽失败在整合,联想仍在艰难整合。何况中国汽车企业缺乏跨国并购整合经验。

四、对中国汽车企业管理建议

跨国并购虽有其合理性,但是跨国并购比国内并购复杂得多。通过详细计划和执行,注重长期目标和关键问题,在并购前、并购中和并购后有计划有目的稳步进行,为成功并购打下基础。

并购前:中国汽车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前应当有清晰的战略目标,是为了获得产能、提升规模经济还是获得跨国经营的知识、还是技术或品牌?或兼而有之。目标一旦确定,在寻求和筛选海外目标企业上就有针对性。仔细评估风险,包括国家风险、法律风险等。并购过程中:并购前的充分准备为并购中谈判顺利进行提供了条件,在并购谈判中,核心问题要坚持,非核心问题可以让步,这就需要我们有清晰的目标。并购谈判为后期整合埋下因子。并购后:并购后才是真正的开始,详细的整合计划非常有必要提前准备。整合计划是在全面了解被并购的对象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并购后要尽快实施,及时整合。

五、结论

中国汽车企业面临跨国并购的外部机遇,跨国并购是获得战略资产的一种手段,中国汽车企业可以借助其发展、壮大、提升竞争优势,如果中国汽车企业在跨国并购整个过程中积极谋划、认真准备,不失为一个快速成长的途径。

参考文献:

[1]ping Deng.Why do Chinese firms tend to acquire strategic assets inintemational expansron?[J]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09/44(1):74-84.

[2]黄慧:从上汽―韩国双龙事件看我国对外投资――国内汽车业首个跨国并购案评析,上海商学院学报[J],2009/3:21-24.我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的理论分析研究/吴丽波

摘要:当中国一不太知名的民营企业四川腾中宣布收购通用汽车公司的悍马品牌时,全国为之震惊。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的目的是什么?具有怎样的理论上的合理性和现实的挑战性?本文通过对中国汽车近年来的跨国并购现状进行分析,理应理论来剖析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的原因,并分析它所面临的问题,供业界人士参考。

关键词:跨国并购;中国汽车企业;战略意图;战略资产;驱动因素

一、跨国并购

跨国并购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主要的形式,特别是1980s开始,并购一直是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主导。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开始对并购海外企业显示出极大的兴趣。和其他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相比,跨国并购有自身的优势:第一,并购海外现有企业,迅速现身海外市场;二,并购比绿地投资迅速,占领市场及时;三,可以比竞争对手首先抢占先机。在解释跨国并购现象中,产业组织理论给出了两个基本的动机解释:效率动机和战略动机。通过并购建立起来的协同效应可以使企业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从战略上看,并购可能改变市场结构,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

二、中国汽车企业近年来的跨国并购现状

入世中国的市场大门打开,使中国企业直接与国外的大跨国公司面对面竞争。竞争的残酷使中国企业意识到必须使自己变大变强,走出去寻找世界市场是避免激烈竞争和变强的一条路径。于是,中国企业开始进行跨国并购,最有名的莫过于联想2004年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

中国汽车市场近年来表现强劲,2009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的汽车产销大国。但是中国汽车具有自主品牌企业所生产的汽车数量只有30%到40%,中国汽车企业规模不够大等问题。中国汽车产业变大变强永远是中国政府和企业领导人的梦想。全球扩张是实现这一梦想的途径,而跨国并购见效快,成为当今很多中国汽车企业的选择。

三、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理论分析

1 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驱动因素

跨国并购的驱动力主要有经济全球化、产业联合、市场成熟和全球投资趋势。以下是分析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的主要原因。

(1)国内汽车产业竞争激烈。开放政策和入世,中国市场的大门向外国汽车企业敞开,世界上所有的大汽车制造商都以各种形式进入中国。外资具有技术优势、品牌优势、管理优势和规模优势,中国汽车企业难以企及。巨大的中国市场潜力是外资将中国市场作为战略的重中之重,对中国市场份额争夺日益激烈。

(2)中国汽车企业并购的目的主要是获得战略资产提升竞争力。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收购发达国家的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中国有近半的对外直接投资是通过并购形式进行的,主要的动机是获得战略资产。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中国汽车企业并购的大都是这些战略资产。

(3)中国政府支持。自从2002年“走出去”战略提出并实施,中国企业越来越积极进行对外投资。中国政府一直将汽车产业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希望它变大变强,带动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吸引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开拓国际市场。政府将对外直接投资看成是获得市场、技术和知识,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的路径。中国出台了一些政策支持汽车行业的发展。

2 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的障碍分析

(1)缺乏国际化经验。中国企业国际化时间不长,中国汽车企业很少象发达跨国公司在国内具备垄断优势,如专利技术、财务资本、管理经验等。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几乎没有经验,能力的缺乏很容易陷入新手障碍和外来障碍。缺乏在海外市场经营管理经验特别是跨文化管理经验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很难面对海外经营的复杂问题,上汽并购双龙的失败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2)并购整合困难。跨国并购将两个企业合在一起,最艰巨的任务是整合,整合产品、技术、生产等等都需要全面考虑。跨国并购失败率高主要原因在整合,戴姆勒并购克莱斯勒失败在整合,上汽失败在整合,联想仍在艰难整合。何况中国汽车企业缺乏跨国并购整合经验。

四、对中国汽车企业管理建议

跨国并购虽有其合理性,但是跨国并购比国内并购复杂得多。通过详细计划和执行,注重长期目标和关键问题,在并购前、并购中和并购后有计划有目的稳步进行,为成功并购打下基础。

并购前:中国汽车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前应当有清晰的战略目标,是为了获得产能、提升规模经济还是获得跨国经营的知识、还是技术或品牌?或兼而有之。目标一旦确定,在寻求和筛选海外目标企业上就有针对性。仔细评估风险,包括国家风险、法律风险等。并购过程中:并购前的充分准备为并购中谈判顺利进行提供了条件,在并购谈判中,核心问题要坚持,非核心问题可以让步,这就需要我们有清晰的目标。并购谈判为后期整合埋下因子。并购后:并购后才是真正的开始,详细的整合计划非常有必要提前准备。整合计划是在全面了解被并购的对象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并购后要尽快实施,及时整合。

五、结论

中国汽车企业面临跨国并购的外部机遇,跨国并购是获得战略资产的一种手段,中国汽车企业可以借助其发展、壮大、提升竞争优势,如果中国汽车企业在跨国并购整个过程中积极谋划、认真准备,不失为一个快速成长的途径。

汽车企业管理论文篇7

2汽车营销管理模式创新

在4P营销理论中,“4P”策略由产品、价格、渠道、宣传四种要素组成,由于四种要素的英文首字母都是“P”,因此将其称之为“4P”策略。该营销理论曾经在营销领域产生很大影响力,很多汽车企业在该营销理论的指导下顺利走过了大众化营销时代,可是尽管精准化、小众化、个性化营销时代已经到来,但该营销理论与“互联网+”理念相结合,仍然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在“互联网+”的时代条件下,营销人员面对的客户市场具有扁平化特征,通过准确计算客户成本,从而有效控制营销成本,由于准确了解客户心理,因此往往能取得更显著的营销效果。对顾客来说,利用新媒体技术以及畅通的舆论沟通机制将自己的反馈意见传递给汽车企业,帮助汽车企业进一步改进产品。显然,汽车企业利用“互联网+”,有效延伸了营销管理的目标。

2.1“互联网+”产品策略创新

“互联网+”与汽车营销管理的结合最先体现在理念的结合上。“互联网+”模式创新主要通过产品创新体现出来,互联网汽车就是模式创新的主要成果。当前,汽车行业变动很大,有些企业形成了新的“互联网+”理念,表现出飞快的发展速度。互联网汽车并不意味着互联网与汽车的简单结合,而是赋予汽车人工智能技术,帮助驾驶员做出正确的驾驶决策。互联网汽车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智能系统汽车。互联网公司将新型车载系统提供给汽车制造商,将汽车与互联网技术结合在一起,使电脑、手机等电子终端与汽车实现了良好的沟通。汽车搭载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后,驾驶员与汽车之间可以进行各种交互活动,从而更好地操控汽车,获得良好的驾驶体验。不少互联网公司认识到“互联网+”为汽车行业带来的巨大发展空间。传统汽车企业的优势日益减弱,甚至陷于被动发展状态。一些互联网公司与汽车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车载系统提供给汽车企业,可是谷歌、苹果等拥有雄厚实力的企业,由于自身具备先进的技术优势,掌握着雄厚的资金,因此直接参与到智能汽车的设计与生产领域。二是新能源汽车。能源危机为互联网汽车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特斯拉是新能源汽车的代表,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传统汽车企业。特斯拉电动车不仅创新了汽车营销理论,而且创新了供应链管理,国内很多企业受特斯拉电动车启发,开始重视创新,而比亚迪汽车则是其中的代表。比亚迪汽车的前身是一家笔记本电池生产企业,后来开始生产传统汽车、油电混合汽车,如今开始投身于电动汽车的研发与生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不再过于依赖国家提供的生产补贴,开始直接参与互联网汽车市场竞争。三是无人驾驶汽车。不仅如此,无人驾驶汽车近些年来发展很快,汽车与外部环境之间利用传感器网络进行交流,汽车行驶过程中一旦出现行人或障碍物,能够准确进行避让,而且还能辅助驾驶员安全操控汽车,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无人驾驶汽车真正实现了不需要驾驶员。

2.2“互联网+”价格策略创新

价格策略指的是以不同汽车产品的市场定位为依据,面向各消费群体而形成的不同价格。“互联网+”下的价格策略创新指的是利用互联网手段创新价格策略。不少汽车企业利用拍卖平台、销售平台以及交易平台来控制汽车价格,很多汽车企业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站,比较大的汽车销售网站有拍拍网、淘宝网、团购网以及瓜子二手车网等。汽车企业确定网上价格时要考虑汽车实际价格,线上价格与线下价格可能会因为服务、配置的不同而并不完全一致。汽车拍卖平台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汽车销售企业,主要通过竞价拍卖的方式实现汽车的销售。竞拍低价与汽车线下价格相联系,专业的评估师会对汽车产品进行股价。网上拍卖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拍卖资质,正确把握拍卖节奏。与汽车销售商或汽车企业相比,二手交易平台仅仅为营销者和消费者搭建一个沟通、交易的平台,因此二手车交易平台应该注意鉴定交易双方的资质和信息真实性,提高交易双方的诚信度。

3结论

随着“互联网+”的到来,汽车行业不仅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而且也不得不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汽车企业必须创新营销管理。“互联网+”营销以传统的4P理论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汽车营销管理创新主要通过价格、产品、渠道、促销等体现出来。汽车企业创新营销管理手段主要包括创新互联网汽车设计与生产、借助于多种营销平台确定汽车价格、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以及建立线上线下互动营销体系等。

参考文献

汽车企业管理论文篇8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急剧膨胀,学生就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已成为当今社会用人单位的首选条件。为了提升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及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必须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必须让学生亲身体验管理问题,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因此从实践性思维过程出发, 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管理技能以及设计开发能力,建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管理模式是汽车运营管理课程教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 1.生产汽车运营课程的特点

 《汽车运营管理》也叫“生产运作管理”,是管理科学的重要分支,是工商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会计专业、汽车运营管理专业、人力资源专业、物流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生产运作战略的制定,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管理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通过系统学习,最终让学生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实务,较全面地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生产系统的设计与分析工具,对生产与运作管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设计或改善方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2.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汽车运营管理”这门专业基础课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普遍认为枯燥、抽象、难学,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学习“汽车运营”课程的积极性不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不好,教学目标的实现大打折扣。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环节。使得实际教学同企业实际操作的结合存在很多脱节,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2.1 教育教学角度

 一方面目前的汽车运营管理基本上是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 这种授课方式仍是灌输式的,往往互动性差,学生只能机械的去接受,不能及时进行信息沟通。 即使增加了案例教学,也常常是就事论事的,就企业某一方面成功或失败的事例进行分析,仍然无法系统的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情境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许多高校教师是从学校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没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经历,本身缺乏实际运作经验,在授课过程中很难把生产汽车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计划控制、生产管理模式等与企业的实际运作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的探讨, 师生交流和互动性比较差,因而很难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 2.2 学生学角度

 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社会观察力,对管理问题独立思考不足。加之教材内容又多是理论介绍,既抽象又乏味,缺乏感性认识的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和现实的企业生产汽车运营体系结合起来,随之对学习失去兴趣;再者汽车运营管理课程教材的各章节之间内容孤立,并且质量管理、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章节与相关课程有重复。而汽车运营管理又是这些课程的后续课程,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

 2.3 课程设计角度

 汽车运营管理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实践环节是教学环节当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目前生产汽车运营管理课程设计侧重于理论和方法,对于实践环节设计比较缺乏。偏重理论的教学使得学生使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运用实践操作,没有实习场所印证其所学的理论,从而不能将其运用于企业的实际,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因此,学生毕业后对企业汽车运营的内容、过程依然模糊不清, 没有掌握企业真正需求的技能,导致学生走向社会时,面对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难以学以致用,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

 3.面向实践的汽车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模式

 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开拓创新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对于这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也无法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创造能力。针对汽车运营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分别从课堂教学、实践环节设计、教师培养三个层面进行探索。

 3.1 运用多种策略,促进课堂教学效果

 一是教材的选取要分层次,要有针对性。汽车运营管理课程的教材在种类、编排体例及课本内容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教师应以学生的“接受”程度为衡量标准,选择真正符合本地区、本学校学生层次和特点的教材。

 3.2 教学内容提炼和选择

 汽车运营管理课程是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通常包括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融入各个不同专业知识结构、能力解构,也就是说如何与前续课程和后续课程衔接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专业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专业和层次在授课内容上有所调整和侧重,比如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项目管理课程,在生产汽车运营管理课程相应章节讲解中就要适当简略;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供应链管理这一章节略讲或不讲。

 4.采用多种手段提高教师素质

 缺乏从事企业管理实践经验是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案例教学或案例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高《汽车运营管理》实践效果的关键是要有一支既熟悉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又懂实践的教师队伍。高校要达到实践教学目的,师资的培养模式极为重要,要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就要组织培训,使教师的自我学习与教学改革进程保持同步。一方面要根据自身的学术研究能力,积极开展和加强深层次的汽车运营管理理论研究,使理论研究领先于实践,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生产运作的实践能力,如组织教师深入到企业实践中进行专业对岗的挂职锻炼。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要让每位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去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在丰富实践经验的同时,运用自己丰富的理论知识给企业解决一些具体的生产汽车运营问题。或者组织到企业进行调研,每年至少要有两个月时间到企业做调查,或鼓励与企业进行横向课题的研究等途径,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汽车运营管理”课程是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其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明显的弊端。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为社会培养合格、急需的人才是高等教育办学发展的源动力,也是其最终发展目标。本文提出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设计、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教学模式的改进,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汽车企业管理论文篇9

一、与校企合作模式和高校汽车专业教学改革相关的几个概念分析

(一)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旨在通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场景,引导学生发挥超前思维,针对就业市场的要求,进行更加有真对性的学习。校企合作的模式是通过学校与企业联合的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和企业日常生产纳入到统一规范当中,一方面用学生在学习教学一线中的先进理念来指引工厂,进行卓有成效的生产改革,同时也将工厂日常生产当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以实践训练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学习时间就已经了解并掌握企业的相关运行模式和日常工作的方式,让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都对今后的职场生活有所准备。从本质上看,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校企双方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通过双方的交互合作,学生找到了实现自我的平台,并且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学生能够逐渐积累起自身的经验,挖掘和寻找到自身在知识构成上的短板,通过实践与书本学习的良性互动,最终达成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目的;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一方面那些不太具备劳动经验,没有学历的学生,在工厂上也能为工厂创造一些价值,但是他们在工厂当中的劳动具有就业实践的意味,因此企业所需要付出的人工成本相比于雇佣正式工人而言是相对低的,这在用工成本高企的今天,对于企业而言是十分有价值的。尽管对于企业而言,培训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并且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相关仪器,需要付出一定的培训成本,并且没有经验的学生在生产第一线有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也给企业的相关防范政策和措施提供了新的挑战,不过从宏观上而言,有统计数据表明,校企合作的方式确实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值得推广和使用。

(二)汽车专业

汽车专业,顾名思义,指的是与汽车的维修与制造有关的专业。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体系当中,汽车专业始于建国之初,最早是由苏联专家援建的拖拉机制造专业发展而来的,从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厂整装下线之后,我国的汽车制造行业开启了新的篇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我国汽车专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在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特别是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行业又迎来了发展的又一春天。从我国的现实情况上来看,当前汽车专业属于热门专业,由于有较好的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前景很多,在高考当中表现优异的优秀学子,在高考志愿报名当中选择了汽车专业。因此,当前我国各高校的汽车专业,几乎是全国在理科学生当中的优秀顶尖人才。这也给当前我国汽车行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和新的契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当前的市场和现实情况特别呼唤那些有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在汽车行业中脱颖而出,等优秀汽车人才的产生,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基于人才本身良好的知识禀赋和头脑禀赋,加上卓有成效的实践锻炼,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我国的汽车制造领域也将产生越来越多的汽车专业人才,为我国汽车行业的跳跃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汽车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革新教学理念,重视实践操作

相比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课学习汽车专业的教学和学习有着实践性强的特点,因为对于高校来说,当前,教学理念的革新和重视,实践操作是已经刻不容缓的一个现实要求了。在传统的高校教学当中,很多老师和学校的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学生的评价和衡量标准就是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学校往往将学生在考试当中所取得的分数作为评价学生本身能力的唯一标准,这就意味着,那些案头功夫比较强,能够适应高强度的考试节奏的学生往往会在大学的考试当中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在学校主导的评价系统当中就会占据非常有利的地位,不过事实上,由于汽车专业本身是一门实践性相对比较强的专业,学生如果一味强调文化课的学习,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就会使他们在实践操作层面有所偏废。这就会导致学生在经过漫长时间的学校学习之后,一旦进入到汽车行业中从事汽车制造和设计等相关工作,面对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情况就会显得束手无策,无法将已掌握的理论知识正确恰当地运用到实践操作当中,这一方面对于学生过往的学习和努力是一种辜负,同时对于企业而言也会增大用工成本,减低企业的运行效率,对企业而言也是一种损失。

(二)围绕校企合作,健全管理体系

为了促成高校的汽车专业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深入实践校企合作项目的深入推行,当前应该围绕校企合作,建立健全学校的管理体系。在这个过程当中,学校应该着眼于学生实践经验的提升,为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相关项目进入到企业当中来进行与汽车专业相关的实习活动,开辟应有的绿色通道要让学生在兼顾学校文化课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之上,有时间和精力来参与到校企合作项目当中。应该认识到,在校企合作的过程当中,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管理问题,学校以往的管理只是针对学生在学校范围之内的学习和生活展开的,往往相对僵化,对学生要求也比较高,但是在校企合作的过程当中,学生不可避免地需要深入到企业当中,与企业当中的员工领导乃至于整个社会都发生密切的联系,这就意味着学校在管理学生和进行学生的安全保护方面面对了更多的挑战。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校企合作学校需要健全管理体系,围绕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遇到的种种安全方面的障碍,设置相关的规范性要求,严格规范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当中本身的个人行为。并对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进行有力有效的保护。在管理过程当中,学校应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学生的行为管理,一手抓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入手来加强对学生的保护。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在进行企业实习的过程当中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同时,学校应该与企业达成协议,要让企业负责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个人安全,并向企业争取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相关待遇不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经济上的负担。

(三)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因材施教

汽车制造行业是一个兼具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行业,面对越来越激烈的汽车行业的市场竞争,学校需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因材施教,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的意义和价值,将学生的意义和价值放置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去考量,根据学生不同的资质和个人的意向,来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汽车专业能力。从汽车制造行业的本身来看,它是一个讲究相互配合的协同整体,汽车的每一个零部件和有机组成部分,都是一个相对完整和独立的个体,改革我国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态势,一方面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是需要我国高校的汽车专业不断地为汽车工业输入具有不同特长的汽车专业人才。为此我们倡导在进行校企合作的过程当中,学校应该与其协同合作,不断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汽车行业的整体发展助力增辉。

(四)兼顾理论与实践,强化校企合作流程

在面向校企合作项目的汽车专业教学改革进行的过程当中,应该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校企合作的流程。兼顾理论与实践,强化校企合作流程整个过程中,高校需要扮演主导性的角色。也就是说,高校需要在充分了解校企双方的个性化诉求的同时,针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行为,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有力的规划,力图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交错进行,来得到综合素质的成长。具体而言,学校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进行交错的安排,一方面为学生打好理论基础,让学生对于整个汽车制造行业有一个大体宏观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简单的学习和操作,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机械操作来了解机械的性能,了解整个企业的运行规律,接着学校要基于学生在校企合作进行过程当中的个性化需求来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让学生基于以往的实践经验,来进行更高层次的专业知识的学习。这种交互式的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时代对于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助力学生的长远发展。深入推行校企合作项目,在高校汽车教育工作当中的深入展开,一方面能够促进我国高等学校汽车教育专业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同时对于我国汽车工业的长远发展而言,也是大有裨益的。由此,相关企业和教学单位应该高度重视校企合作项目的深度实施,为该项目在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良性施用共同努力。

作者:刘星星 单位: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领治,陆建德.高校汽车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J].高校汽车专业教育,2014(23):56-57.

汽车企业管理论文篇10

0. 引言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与科技水平的不断飞速发展和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在是单纯的企业之间的竞争,而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所谓供应链是指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组织所形成的网络结构[1]。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进行企业活动的,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以及上游的所有关系企业,以及与下游用户及最终消费者所形成的链条网状结构,它是从企业供应出发,到最终的消费结束的整个过程。在汽车供应链上以汽车制造商为核心企业,涉及上游零部件供应商,下游汽车4S店以及最终的消费者。

1.汽车服务行业的库存管理现状

20世纪末期我国引进供应链理论,相对于国外企业来说在我国企业对供应链的应用相对比较晚,但供应链(Supply Chain)理论作为当今比较流行的管理理念,值得国内各企业研究和学习。在国内的汽车行业领域供应链理论得到普遍的认可与应用,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制造商在面对上游供应商企业通过库存信息要形成合理的采购订单,面对下游的4S店以及消费者要有准时保质高效的供货保证,这就需要汽车制造商对自身的库存做出保证。库存是连接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重要桥梁之一,在汽车制造行业的整个供应链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只对汽车制造商对4S店的汽车零部件供应环节中的库存做出分析。

所谓4S店是一个主要以汽车厂家连销式专项品牌经营为主体,以整车销售(Sale)、配件供应(Spare part)、维修服务和信息反馈的“四位一体”为特色的综合性汽车营销模式[2]。汽车制造商与4S店直接的供货连接是通过制造商的库存来联系的,所以汽车制造商的库存管理对于汽车销售的整条供应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库存能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提供汽车制造商与4S店的效率,增强整条供应链的竞争能力,从而实现供应链的效益最大化。因此库存的优化管理成为汽车制造商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我国现阶段汽车自主产品少,依托国外品牌的优势建立的汽车加工厂较多的现状,汽车制造商对其下游的4S店零部件供应环节中的库存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汽车零部件库存的管理信息系统落后。国内企业普遍存在信息系统落后的现象,与国企企业的信息系统的接轨程度差,如库存管理软件的应用技术在国内各企业的应用比较少见或者落后。

(2)库存控制的方法或者策略简单。国内企业从上层到下层所有管理者对库存控制的意识淡薄,库存管理的操作方法简单,企业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库存管理和控制机制,如:盘点周期无法正常实现、企业缺少库存管理章程。

(3)与4S店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我国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任程度低,汽车制造商与下游的4S店经营管理的沟通方式单一,信息更新不及时导致的缺货、少货,信息数据统计不准确,因此难以达到顾客的满意度。

(4)企业员工能力素质比较低。国内各企业吸收的员工能力素质存在相应问题,企业对于员工后期的教育培训做得不到位。

2.库存管理改善措施

在正确分析国内汽车制造商对4S店的零部件供应的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借助当今国际对库存管理所采取的管理方法,企业可以采取相关措施来实现库存管理优化。

(1)建立新的信息交流共享平台。信息流可以实现企业内的信息流通以及制造商与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的共享。在库存管理中好的信息平台可以对各个零部件的库存信息、流动状态做出详尽了解,便于库存管理人员对零件进发货处理。

(2)对员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学习与培训。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对员工进行教育与培训,能使员工更好的掌握企业库存管理方法的同时,发挥人员的创造性来实现更好更优的管理体制。

(3)应用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3]。对于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要做到及时更新,更新数据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真实性这样便于库存的盘点与整理,有利于汽车制造商对库存内零部件的整理,更有利于下游企业对自己订货做出判断。

(4)企业高层领导的参与。新信息系统的建立、员工的教育与培训、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等环节都需要企业内部领导者的参与和支持,在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参与下员工才会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库存管理过程上。领导者对下属员工有着直接的影响。

3.结论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世纪,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其个性化趋势不断加强。我国开放以来,国内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小康的基础上,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不断增加。汽车制造商在面对这个庞大的国内市场和巨大的消费需求的情况下,如何使自身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是企业当今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汽车制造商在汽车行业供应链上处于核心企业地位,上游与供应商有这联系,下游与4S店及其最终消费者产生关联。由于汽车本身的复杂性,整个供应链环节中制造商必须做好对自身的库存管理,采取先进的信息系统,不断对企业员工素质进行培养与再教育,与4S店共同搭建良好的信息共享平台,来实现对整个供应链零部件库存管理的优化,从而提高整个汽车供应链的竞争优势,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汽车企业管理论文篇11

4月16 日 (星期日)

上午(9:00--11:30)

下午(14:30--17:00)

上午

(9:00--11:30)

下午(14:30--17:00)

公 共 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2656

普通逻辑0002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教育学(一)00429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0219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线性代数02198

物理(工)00420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心理学0003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4183 大学语文04729

英语(一)00012

日语(一)00013

俄语(一)00014

英语(二) 00015

日语(二)00016

俄语(二)00017

高等数学(一)00020

高等数学(工专)00022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经济类

共同课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管理学原理00054

基础会计学00041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43 本科及独立本科段(8个专业) 公安管理

030401 警察伦理学00369 刑事证据学00370

刑法学00245 刑事侦查情报学00861

刑事诉讼法学00260 公安决策学00371

警察组织行为学00859 治安管理030407     刑事侦查情报学00861 公安决策学00371 工业工程(汽车精益管理方向)

082205 汽车精益物流技术12549 全面品质管理(TQM)12551 全面生产维修(TPM)12552

运筹学06603 现代企业管理方法07103 工商企业管理(汽车方向)020202B 企业创新管理学11575

丰田生产方式(TPS)专题研究05850 企业文化03297

汽车市场营销学01458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04005 创造学原理01459

质量管理与控制01464

管理信息系统(一)01076 物流管理学07799

生产与运作管理08281 企业现场管理020289 汽车装配技术01463

企业实用英语03722 汽车市场营销学01458

物流工程07298 质量管理与控制01464

创造学原理01459 财务成本管理04390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01461

企业应用文写作01457 汽车营销与售后技术服务081722 汽车经营管理学05856

汽车售后服务工程05867

汽车销售管理与技巧05863 商务沟通与谈判05857

汽车金融信贷与保险理赔05864

汽车市场调查与分析05862 汽车营销价值链05865

汽车性能与使用05858 汽车构造02576

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05860 汽车制造与装调技术080345 企业实用英语03722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结构与原理09209 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学09206

汽车车身电控系统结构与原理09210

焊接结构09216 汽车液压与气压传动09207

汽车装配与调整技术09211

金属表面处理技术09212 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05860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结构与原理09208

焊接方法及设备09214 汽车机械制造技术080349 企业实用英语03722

工业传感器与接口技术11827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11813

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设计(二)11830

变频器与现场总线技术11826

数控加工中心加工工艺与编程11817

汽车冷冲压技术11834 汽车CAD技术及应用09202

典型PLC应用技术(S7-300/400 PLC)11819

数控机床电气系统案例分析11820

汽车模具数控加工技术11833

典型工业机器人(KUKA/ABB)案例分析11829

汽车模具装调与维修11836 工业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本)11823

机械加工质量检测与控制11815

模具材料与表面处理技术11831

机电传动技术与控制11824

现代机床夹具设计11814

汽车机器人焊接工程09217

数控设备维修实训11822

汽车塑料成型技术11835 汽车制造工艺基础09204

电气系统测绘与设计11825

数控机床加工工艺及设备11816

汽车模具技术基础11832

机电设备维修实训11828

汽车零部件加工技术11821

汽车企业管理论文篇12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最令人瞩目的事实是区域市场经济正在趋于全球供应链一体化,而全球企业并购的风潮和新旧技术的更迭令人眼花缭乱。在商业活动的现象背后,对世界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是保障企业在战略、管理、文化、人才、信息、技术等多层面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企业并购与外包同属当今商业管理十大趋势,在这两大商业管理趋势的影响下,国际经济走向了划时代的一页,规模经济得到极大的提高。特别在汽车工业中,这两大趋势体现得更为明显,一次次的并购浪潮席卷着汽车工业世界,而物流的外包、财务会计的外包、人力资源管理的外包也在此行业中越演越烈。

一般情况下,人们把兼并(Merger)与收购(Acquisition)统称为并购(简称“M&A”),即指企业为获得目标企业的全部或部分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其结果是使目标企业法人地位消失或控制权改变。在汽车行业里,并购现象特别引人注目,强强联合、大企业并购小企业、小企业合并而谋求生存,被业界称作“第五次并购浪潮”已席卷整个汽车工业世界。汽车行业的并购重组始终贯穿其发展之中,对汽车企业并购的研究无论对行业的发展还是对企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并购发展,已经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重视,而大部分学者主要集中于对其动因、影响因素、整合策略、协同作用等方面分析,只有少部分学者将并购与外包联系起来,以外包理论分析研究并购现象的产生。

一、基于业务外包理论对汽车行业并购理论性分析

从理论上说,并购是业务或职能向内的转移,而外包是职能或业务的向外转移。从表面上看差别较大,但事实上它们却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在汽车行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下面将从它们的动因、作用以及合作方式三个方面分析两者当中的内在联系。

1、从并购与外包的动因角度分析

并购和业务外包的动因有很多,而其中紧密相关的动因有三个方面,而这三个共同的理论都表明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1)委托―理论。并购动因在委托―理论中的运用最为广泛,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释。他们认为,在过程中,鉴于存在着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成本问题。这种成本可概括为,所有者与人签订契约的成本、对人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成本、限定人执行最好或次好决策的成本、剥夺求偿损失等。企业并购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一个外部机制。由于企业并购的存在可以对管理层产生一种威胁,从而有助于约束管理层,产生经营管理的激励。

(2)交易成本理论。并购的交易成本理论,也称为内部化理论,它侧重于研究的是企业纵向并购的深层动因。这个理论是将消费者与厂商作为分析单位的传统方式转为把交易作为分析问题的起点。在市场发育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竞争不完全等几个假设前提下进行论证,认为市场操作的千变万化必然导致交易的完成会付出很高的交易费用。该理论的关键在于资产的特定性,即某一资产对市场的依赖程度。一般而言,资产的特定性越高,则市场交易的潜在费用越大,企业纵向并购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也是企业进行外包的动因和考虑因素之一。

(3)资产组合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企业通常利用多元化经营来分散风险,而混合并购提供了多元化经营的途径。该理论的假设前提是通过多元化降低的市场风险来弥补由此增加的管理成本和新的经营风险。企业会因市场的不确定性而实施外包战略,从而降低市场风险,以及经营和管理成本。

2、从并购与外包的作用角度分析

根据业务外包理论,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公司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业务外包理论有很多的现实性作用,其中,降低和控制经营成本、获得内部缺少资源、提高核心竞争力、获取世界一流先进技术、分担风险与成本、以较低的风险进入新的市场这六点最为重要。

汽车企业本身特点决定了如果开发一种新产品往往需要巨额的研究开发费用,而有的研制周期要长达几年时间。汽车企业若要占领一个新市场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营销费用,而汽车行业又是一个进入壁垒非常高的行业,风险性相当高。汽车行业往往利用并购重组使企业节约新产品的研发费用,缩短研发时间,从而绕过行业壁垒迅速的进入市场。并购重组为汽车企业解决的这一系列问题,也是业务外包的精髓所在。同时,在汽车行业里,不少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后,被并购公司保持其一定的独立管理权,产品与品牌也严格区分,这样除了使并购企业可以迅速扩展市场,完善其产品线,市场地位迅速提升外,还能保持自身核心竞争力。业务外包的根本就是崇尚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地位。

业务外包常常会使公司失去对一些产品或服务的控制,从而增加公司正常生产的不确定性,公司有可能丧失对外包的控制,进而影响到公司整个业务的发展;外包战略所造成的最重要的潜在风险是有关公司学习机会和核心能力培养机会的丧失问题。企业并购为其弥补了这一缺点,在汽车行业里,虽然并购重组后被并购公司保持一定独立性,但从股权性质来看,是属于并购公司的,因此不会失去对产品或服务的控制,也不会存在有关公司学习机会和核心能力培养机会的丧失问题。

3、从并购与外包的合作方式角度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讲,外包实际上是一种从外部获取优秀资源的方式。外包企业的合作方式主要分为合同关系、业务剥离、战略联盟、合作关系等四种。在汽车行业里,企业并购重组就是战略联盟与合作关系这两种外包方式的具体表现。

战略联盟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公司为实现相互匹配的战略目标而形成的一种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战略联盟中,共享信息或生产性资源,同时共担风险。促进信息共享以及对核心能力保护机制的设置将有助于降低战略联盟的外包风险。在汽车企业中,并购重组后形成战略联盟的例子很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雷诺-日产,戴姆勒-克莱斯勒。1999年雷诺出资54亿美金收购日产36.8%股份,成为日产最大股东,并派卡洛斯・戈恩出任日产CEO,从此日产被雷诺并购,还组成雷诺-日产战略联盟,共享生产、采购、技术等资源信息。

合作关系是合作双方之间最为紧密的合作类型。关系的建立不是通过公平的契约来组织,而是依靠企业间长期的、半正式关系的复杂联合体,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比战略联盟的合作形式更近一步。在汽车行业中,这样的合作关系比比皆是。如日本的汽车公司通常会与规模较小的供应商共同分担成本,且他们围绕母公司建立,汽车公司拥有供应商的控股权;其中最大规模的是丰田持有世界第二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电装集团超过30%的股权。

通过以上对并购与外包的动因、作用、合作方式三个角度的分析,不难看出,在汽车行业里,企业的并购现象,实际上是外包理论的一种应用形式。在业务外包理论的支持下,企业进行横向和纵向并购,既可以在分担风险的前提下完善其产品线、实现多元化、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地位,又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外包理论在汽车行业并购的实例分析

通过以上理论上的分析,可知汽车行业中的并购是外包理论的运用的观点,下面从汽车行业并购的实际案例出发,进一步分析两者的关系。

1、长安汽车集团并购江铃

2004年12月6日,长安汽车(000625)对江铃控股增资4.5亿,使其与江铃汽车(000550)的整合正式敲定。长安和江铃的合并是双方产品互补的推动。一方面,长安汽车母公司以微型客车为主,主要面向中小城市、农村,下属两个合资公司―长安福特以中高档轿车为主、长安铃木以经济型轿车为主,但商用车是其薄弱环节。长安汽车要想进入全国汽车龙头企业行列,就应发展商用车。通过与江铃的强强联合,顺利进入了商用车领域。另一方面,江铃汽车作为一家规模相对较小的商用车制造公司,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立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进入大汽车集团有利于今后的发展。江铃本身没有轿车项目,限制了产品推广和产品结构的扩展,与长安合资可以借助其轿车目录资源,丰富产品结构,进入轿车生产,使江铃集团汽车业务更全面。

长安对江铃的并购,使得长安汽车如愿进入商用车领域,增强其产品线,也降低了研发商用车所耗费的巨大成本。虽然长安汽车对江铃控股,但由于江铃汽车仍有其一定的独立性,这样长安汽车就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管理江铃,又享有其产品和技术,还可以集中精力发展其核心竞争力――长安福特。

2、丰田并购富士重工

除了长安集团并购江铃之外,还有不少例子说明了汽车行业中并购现象其实是外包理论的应用,而极具代表性的是丰田并购富士重工。2005年底,丰田取代通用成为富士重工的第一大股东。值得关注的是,丰田与富士重工宣称,双方的合作将主要集中在研发和制造环节,且尊重各自的管理决策权,严格区分丰田和斯巴鲁品牌,不会并网销售。

业内人士称这是一桩不简单的交易,其特别之处在于丰田与富士重工严格区分各自品牌,不会并网销售。这样一来,丰田既可以利用生产基地扩大产量,又可以借助富士重工的技术提升自身技术,最重要的一点是丰田在市场影响力方面得到极大的提高,产品线涉及乘用车和商用车,而由于富士重工拥有管理决策权,丰田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管理,反而可以利用富士重工的技术,集中力量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乘用车。

3、其他并购现象

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强,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已经走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些年我国汽车产业兼并重组事件不断发生,据《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报告》、第一财经日报等资料统计表明,2002年―2007年是我国整车企业并购的高发期,在五年多时间内,我国较大的汽车企业并购事件有十几起,几乎涉及了我国所有实力强大的整车企业,而且主动并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在于其乘用车即轿车方面。由于汽车工业中,企业排名高低主要是靠产销量来衡量,而企业排名对消费者信心和企业声誉等无形资产方面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大型的汽车企业难以舍弃商用车部分。若花大力气去研发商用车以及建立营销网络,不但会得不偿失,还会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1998年戴姆勒并购克莱斯勒后,汽车行业就牵起了一股并购热潮,企业并购使企业拥有更完善的产品线,实现多元化,降低进入新市场的成本与风险,使企业培养其核心竞争力,这一切都是业务外包理论的应用。

三、我国汽车行业并购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以上的理论和实际案例分析证明,汽车工业中业务外包与并购重组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许多汽车企业的并购实质上是外包理论的应用。业务外包的发展方向与趋势必然预示并影响着并购重组的发展。

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已经对业务外包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其观点,业务外包发展方向与趋势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外包将成为必然的趋势。外包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将达到另一个高度。二是业务外包的对象已经出现多元化,包括生产、物流、IT、人力和财务等,外包已经蔓延到整条供应链。三是外包将趋向于业务流程外包,有机地分解并整合供应链。托马斯・弗里德曼在《The World is flat》中多次提到业务流程外包在世界各地已经广泛使用并形成浪潮。根据外包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可以把我国汽车行业并购的发展趋势归纳为以下三点。

1、横向并购仍将继续且规模扩大

实力雄厚的汽车集团将再进一步完善其产品线来确保其市场地位和影响力,而完全自己研究制造是不明智的。根据外包理论,将一些核心业务外的产品由更专业的企业完成,汽车企业将继续选择横向并购一些中小企业来实现产品线的完整,这样就可以降低进入新市场的风险。横向并购将集中于大型企业并购一些中小企业,而且数量将逐步减少,规模将越来越大。在未来几年中,我国汽车产业的基本格局随着并购的发生将有很大变化,汽车行业还处于不稳定的发展时期。

2、纵向并购将得到发展

外包的应用涉及到整条供应链,而并购也将会在供应链的上下游得到发展。并购形式各有不同,如世界第二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电装集团,丰田是其大股东,控股33%,使其成为丰田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这也是丰田能够取代通用,取得汽车业统治权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未来纵向并购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并购方式多以持股形式,形成战略伙伴关系,从而谋求企业的进一步的稳定发展。

3、汽车下游产业将成为并购整合重点

当今世界业务外包的重要特点和趋势是业务流程外包(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BPO)的发展,业务流程外包要求企业将一些核心部分以外的业务外包给其他更专业的企业,将整个供应链分成若干部分,再将其有机整合。我国已经有不少汽车生产厂家将一些核心车型外的产品交给其并购的企业完成。大型核心生产厂家只需要掌握其销售体系,就能扩大产品线,增加市场影响力。特别是跨国汽车巨头已经大体完成在中国的战略布局,未来几年的整合重点将在营销体系、汽车信贷等产业链的下游企业。

四、结论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方式及汽车行业的并购现象,突显了企业并购与业务外包这两大商业管理趋势。理论与实践分析表明,并购和业务外包在汽车行业的发展中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目的是保持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根据业务外包的发展方向,把外包理论应用于汽车行业并购的研究分析,从而更好地把握我国汽车行业并购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为汽车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一些理论与实践上的借鉴。

无论业务外包还是并购重组,都会有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本文只对成功案例的作了分析,而未对失败的案例和失败的原因等方面作出研究。同时,本文的分析,更多是局限于我国的汽车行业,并未把国外汽车行业的并购现象纳入本文的讨论范围,这方面的分析研究将有利于把本文结论应用于更广的范围。

【参考文献】

[1] 蒋衔武、班丞、陆勇:企业并购过程中文化整合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2008(8).

[2] 李修东:企业并购及其冲突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7(11).

[3] 罗晓:我国企业并购模式的比较分析[J].特区经济,2007(7).

[4] 陈云华:并购VS新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5] 刘婕:当前跨国并购发展的趋势与对我国的启示[J].科学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5).

[6] 李振明:关于企业并购的理论性问题[J].航天工业管理,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