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网络宣传方法合集12篇

时间:2023-11-23 10:02:07

强化网络宣传方法

强化网络宣传方法篇1

中图分类号: D2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3)04-0115-03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 Culture

XUE Bing , SHA Bing

(The Tianjin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 Tianjin 300191, China)

Abstract: Network promotion and network culture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propaganda on the internet and network culture construction is beneficial to occupy the propaganda thought culture highland, disseminate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and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the public. At the same time, the network is a“double-edged sword”, accompanied b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network,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 culture, and also has some problems, therefore, we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strengthen the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 culture, publicize energetically, promote the socialist main melody, widely spread socialist advanced network culture, promote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Key words: network promotion; network culture; improvement; innovation

一、大力发展和繁荣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的重要意义

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是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新形态,它以虚拟网络为媒介,融合信息、计算机和管理技术,以数字传播为手段,涵盖人类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新型宣教方式和文化体系。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关系到有中国特色先进文化的广泛传播,关系到党对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宏观驾驭,关系到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兴衰成败。

(一)大力发展和繁荣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是占领宣传思想文化高地的保证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实现党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的重要保证。通过网络宣传可以传达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表达人民群众的各种合理诉求,让党时刻倾听人民群众的要求与呼声。与此同时,通过网络宣传可以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与途径,摒弃与现代网络社会不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旧有的和落后的方法与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力营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二)大力发展和繁荣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

万事万物都存在有利和不利的方面。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也是如此。网络在带给我们丰富的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夹杂着色情、暴力和腐朽等不良信息。特别是西方国家借机通过网络向社会大众灌输西方腐朽思想和错误思想,引诱和误导社会大众,动摇党的领导,阻碍人民群众对于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执著追求,冲击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定理想信念。因此,应大力发展和繁荣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定理想信念,用科学的、高尚的和正确的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驱逐和淹没腐朽落后的错误思想,让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

(三)大力发展和繁荣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

首先,加强网络宣传,建立干群沟通平台与机制,及时制止和惩处侵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行为,及时发现不稳定苗头,将各种不稳定因素消灭于萌芽状态,及时防止各类的发生。以互联网为媒介,通过网络宣传积极、健康和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其次,大力宣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针指导下,融合诸多文化多元一体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构建与新时期、新形势相适应的网络文化发展体系,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迈向新阶段。最后,我们还要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增强网络文化的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开发文化精品,构建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

二、当前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是随着网络的诞生而产生的,围绕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的规范和管理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它在观念、手段、方式等方面给我们现有的文化建设与网络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网络管理体制相对落后

我国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的管理体制相对于网络技术的更新而言仍然落后。从我国目前管理体制上看,互联网的内容管理所属国务院新闻办,网络文化管理所属文化部,网络安全管理所属公安部,通信和硬件设备管理所属信息产业部。这种多部门交叉管理的体制,容易产生管理上的冲突和扯皮。

(二)互联网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网络立法还处在初级阶段,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发展中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无法可依,有些立法模糊、界定不清,缺乏可操作性。如:对于博客的管理目前还没有相关立法,我国博客网站的管理主要参照互联网管理的方式。目前,我国有关互联网管理的法律主要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不能满足于当前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网络监管技术发展滞后

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的重要支撑架构是管理技术。而我国目前互联网的核心技术欠发达,仍然有待提高。虽然我国网络硬件和软件产业发展迅速,但跟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由于缺乏规范有效的监督和惩罚机制和措施,一些缺乏道德的人们为了自身利益随意虚假信息和垃圾广告,再加上部分网络没有严格的审查制度,使得非法信息充斥着整个互联网。

(四)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管理队伍水平不高

目前一些商业网站为提高点击率,纷纷在娱乐节目和社会新闻上大做文章,使得八卦新闻、虚假报道充斥在网络信息中。网络虚假信息的泛滥,需要“把关人”重新担当起监督的责任,通过对信息的把关来达到净化网络信息环境的目的。另外,我国网民的道德水平也有待提高。网络文化是大众共同创造出来的,也需要依靠全体网民去共同维护。

(五)网络文化道德的缺失

道德是文化建构的结果,文化的变迁必然会导致道德的变迁。网络中复杂的虚拟的社会关系使得社会文化的约束力减弱,社会道德责任降低。所以,近几年来网络负面效应和道德缺失问题在大众网络中不断凸显。

三、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改进创新的着力点

(一)创新机制体制,建立基于网络媒体统一的监管体系

自网络媒体开放之初,我国政府就积极介入互联网从市场规范到内容管控的不同层面的管理。为了实现既调控又发展的双重目的:一方面,政府管理部门组织并参与互联网理论架构和实践操作的研究探讨,定期组织人员考察发达国家的网络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与大型网站联手在实践中进行相关管理技术的研发。概括来说,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就网络立法管理、行政手段监督、技术手段控制、行业自律约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完善和创新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对于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的监管。

(二)实施网络实名制度进行依法管理

网络实名制的合理实施,对网民在群体狂欢中所反映的道德与责任缺失问题有着非常积极的预防作用。网络实名制度使网民在行使权利自由的同时,或多或少地处在道德与责任的约束之下,从而减少对自身的放纵和随意。特别是当前网络文化中混杂的种种有害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危害日益严重,我们必须重视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现阶段已有的涉及规范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善,应当通过对网络内容进行安全分类分级、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完善网络立法以及适时出台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司法解释,制定完善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管理实施细则的方法来提高管理和规制的可操作性,加强对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的规范和管理。

(三)积极发挥网络媒体在宣传先进文化方面的作用,加强党对思想文化的宏观控制力

网络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一方面,作为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网络媒体要积极做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推广,发挥舆论主渠道引领作用,积极引导人民群众认清国内、国际形势与事件,正确认识各种事件产生根源,防止片面理解和主观擅断;另一方面,网络宣传要发挥好桥梁纽带的作用,通过网络多种形式和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和各类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避免的发生。坚决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使得新时代的网络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凝聚群众真情,反映群众真意,切实有利于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和谐稳定,促进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的改革完善和发展创新。

(四)加强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管理队伍建设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而目前我国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最缺的就是人才。因此,加强网络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是加强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保障环节。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支网络管理队伍需要精心培育:一支优秀的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干部队伍、一支优秀的网络文化企业经营管理队伍、一支优秀的网络媒体记者队伍、一支优秀的网络评论员队伍、一支掌控和把握大局的网络意见领袖队伍。

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的发展完善和建设管理是一项非常庞大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全国上下齐心努力,需要全体网民密切配合。虽然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的发展完善和规范管理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模式,一切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在以后的工作中也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但是只要我们顺应网络化与信息化的时代潮流,把互联网作为传播先进文化、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阵地和新平台,始终坚持、把握有中国特色先进网络文化的大方向,就一定能够为我国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的发展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开辟新的领域。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正确把握网络运行规律并采取非强制手段,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的要求进行管理,把政府以及公共组织的意志转变为网民的自觉行动,努力营造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怀林.利用网络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的探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1).

[2]隋秀文.通过加强网络建设推进宣传教育的现代化[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2).

[3]万美容.网络环境中宣传思想工作的方法创新[J].学习月刊,2007,(12).

强化网络宣传方法篇2

中图分类号:TN911文献标识码: A

什么是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简单地说,就是执政党确保自己先进性地位的理论基石,必须是科学的和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来自实践,实践检验真理,“任何固守本本、漠视实践、超越或落后于实际生活的做法都不会得到成功。”在此基础上,能够使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保持一个高度的科学化水平,并能在网络信息时代中巧妙的利用网络信息完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对于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强大的推动力,同时也是保持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稳定发展,把握现实特点,把创新作为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用时代的眼光来审视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努力推进理论创新、观念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创新,在不断的发展、创新中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科学化和实效性,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

一、 加强理论工作创意策划,树立以人为本新理念

增强理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深入研究、认真回答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理论热点问题,切实形成宣传思想政治文化工作新机制。

一要在形成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上下功夫。宣传思想政治文化工作战线长、头绪多,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兼顾各方面的需求和利益,在统筹下有序推进、在兼顾中从容应对,争取工作效益最大化。要准确把握宏观大势、吃透中心工作,自觉服从、服务大局。要善于争取各方支持与合作,变“内循环”为“大循环”,变“小宣传”为“大宣传”,变“单兵作战”为“集团作战”。要善于抓重点带一般,强化精品意识、精细意识,努力实现点上突破、面上开花、整体推进。二要在形成求真务实的工作机制上下功夫。要坚持虚话实说,虚功实做。无论开展什么活动,从策划到实施都必须把落脚点放在最终效果上,注重具体、注重细节,在实干之中勤于思考,在忙碌之余善于总结。要努力改进工作和活动的运作方式,通过强化责任、量化指标、细化程序、跟踪督查等办法,变软任务为硬要求,使每项工作都具有务实性。三要在形成改革创新的工作机制上下功夫。要抓住增强活力、改善服务这个重点,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产业运作方式促进自身发展。要加强对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宏观指导,建立起网络管理的统一指挥、协调有力、运转顺畅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构。要加强重大新闻选题策划,搭建政府与媒体沟通互动平台,推动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和新闻舆论监督机制。要完善用人选人机制,形成按科学化要求考核宣传思想政治文化工作者的综合评价体系,引导其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努力成为会搞调研、会出主意、会写文章、会具体操作的工作者。同时,注意以各种方式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不断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的活力。

二、 与时俱进,统筹兼顾

提高网络信息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关键是与时俱进。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求宣传思想政治文化工作必须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把宣传思想政治文化工作有效地融入经济建设、社会管理、民主法制、生态文明等内容之中;要拓展工作对象,更加关注以困难群众为重点的弱势群体以及体制外群体,消除盲区,不留死角;要开辟工作新路径,在善待、善用、善管媒体的同时,更加重视新兴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的建设和管理,更好地用先进技术建设和传播先进文化,努力打造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新高地。而具体方法是统筹兼顾。宣传思想工作涉及面广、影响面大,是一项社会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要把宣传思想政治文化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部署推进,使各项工作有机衔接、协调一致、形成合力。要更好地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统筹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统筹城乡、区域文化发展,统筹对内宣传和对外宣传,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推动宣传思想政治文化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发展

当前网络文化还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发展,使网络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精神文化基地。实现这样的目标,关键是在引领中做到以人为本、探索创新、开放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发展,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通过引领网络文化健康发展,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文化生态,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就要求在宣传思想政治文化工作实践中学会用建设性的态度来解决网络文化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要通过更加坚决地打击网络违法行为,遏制网络文化发展中的不良倾向,有效保护网络空间公民的合法权益,使网络文化更好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发展,必须坚持开放包容的原则,科学分析和对待复杂多元的网络文化,在此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凝聚社会思想共识。坚持开放包容的原则,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承认并尊重网民认知的差异性和价值观的差异性。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人们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也千差万别,这必然会带来价值观的差异性。应该说,这种差异性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因此,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发展时应有开放包容的心态,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树立网络文化多样共生、和而不同的观念,科学分析不同网络文化背后不同社会阶层、社会群体的愿望和诉求,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引领,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发展,应做好主动引领工作,掌握网络文化发展的主动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深刻认识到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文化正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巨大影响,从而主动地“触网”,以引领网络文化发展为己任。同时,善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网络文化,不断探索引领途径、创新引领方式,增强其在网络上的感召力,使其转化为广大网民的自觉追求,让网络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发展,应充分利用网络文化多元性这一特点,深入研究不同网民的认知水平、道德状况、价值追求和思想觉悟,认真分析不同性质网络文化形成、发展、传播的规律以及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建立评析不同网络文化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和整合多元网络文化。对那些符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网络文化,应当肯定和提倡;对那些腐朽没落的网络文化,则应分析其形成的土壤和机理,坚决予以铲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发展,应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的互动性特点,多与网民交流互动,通过互动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引领风尚。要通过互动增强引领工作的实效性,需要做到既讲究科学性、理论性、导向性,又注重趣味性、生动性、针对性;既讲究教育人、感化人,又注重提升人、愉悦人。总之,应使引领工作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单向灌输走向多方互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文化中的吸引力、感染力。

四、强化管理,加强思想宣传市场管理水平

加快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理顺文化执法体制,解决多头执法、力量分散、执法水平不高的问题,不断提高文化市场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专项行动和“扫黄打非”专项斗争,净化荧屏声屏,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依法保护知识产权,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抓好重点网站建设,强化主阵地,壮大主力军;宣传、文化、工商、税务、公安、国安、电信等部门要协调配合,分工负责,形成合力,严格市场准入制度,依法规范传播秩序,努力把互联网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健康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对外宣传的新渠道。

五、适应网络传播新特点,在平等互动中显效应

和传统媒体不同,网络是一个双向乃至多向的交流平台。借助网络这个平台,人们不仅可以获取信息,而且可以信息。网络表达的开放性和民主性,使人们可以在交互式讨论和多对多传播中实现平等交流。网络传播的虚拟性,使网络成为不加编辑裁剪的发散性信息源。网络信息的海量化和网络生存的多样性,使人们行为的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同时,网上和网下的互动日趋频繁,对传统的宣传思想工作方式形成挑战。众多的信息来源渠道,不仅使公众获得了充分了解情况、独立进行思考和判断的必要条件,而且提升了公众的公共意识,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发育成熟。提高网络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弘扬科学精神,勇于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改变过去那种“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机械灌输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交流,在思想碰撞中实施有效引导。应积极利用网络传播新渠道,大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提高理论武装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增强运用网络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识,善于通过网络这个平台收集舆情、集中民意、引导舆论,推动网上民生问题的网下解决,在与网民沟通交流中构建党委、政府与网民的“连心桥”。

科学化同制度化、规范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提高网络时代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着力完善科学的工作制度。宣传思想战线要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模范,通过学习提高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的能力, 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克服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推进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的扁平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促进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宣传思想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熟悉现代网络传播技术手段、掌握宣传科学和宣传艺术的宣传思想工作者队伍。

参考文献

A.网络信息时代民族地区思想宣传工作科学化探究【J】. 蔺启东

B.关于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几点思考【J】.黄万林.

强化网络宣传方法篇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f Network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y Propaganda

WANG Chunli

(Party committee propaganda department, Putian University, Putian, Fujian 351100)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 of network transmission, the network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propaganda needs to adapt the new transmission way of network, takes full advantages of network transmission, seizes the position of network propaganda, acts as the disseminator of theme, and enhances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spiritual civilization. Meanwhile, the construction of propaganda team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lso needs to be improved.

Key words university; propaganda work; network culture

随着网络在高校的普及,大学生无疑成为了受网络文化影响最大的群体。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网络带来的新问题,高校宣传部门的宣传思想工作和力度应当跟上时展的步伐,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向广大学生广泛宣传党的声音和正面的思想舆论,争取通过网络把党的思想宣传工作推进到新的层次。因此,探讨网络传播特征,充分利用网络传播平台,积极不断地推进高校宣传工作,凸显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适应网络传播新方式,抢占网络宣传阵地

网络传播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带来了一场变革,其相对于传统的传播方式具有鲜明的特征:

(1)互动性和便捷性。网络信息传播突破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过程中单一性的局限,充分体现了实时、双向的信息资源传递模式,从而使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互动”交流。

(2)开放性和共享性。网络信息传播依托庞大的网络信息体系,具有信息量大、资源丰富、互动性强、覆盖面广、传递速度快等特点,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一个开放、共享的信息通道。

(3)双重性。网络传播既具有鲜明的积极作用,又具有不容忽视的消极效应。由于网络中不良信息的传播通常具有快速、隐蔽和诱惑等特征,青年学生往往容易受到误导,降低了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成为当前网络“愤青”的一部分,从而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因此,高校宣传部门作为校园信息文化的集散枢纽,必须充分适应网络信息传播的新途径,构建网络宣传教育工作的新平台,积极推进宣传工作网络文化建设,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作出反馈和解决,在新时期下不断推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2 充分利用网络传播途径,充当时代主旋律的传播者

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明确要求:我们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全面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使网络文化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因此,高校宣传工作应充分利用网络传播途径,充当时代主旋律的传播者。

(1)宣传工作网络文化应当及时、准确地宣传党中央的精神指示,充分反映学生的意愿,坚持以正面宣传和团结稳定为指导方针,广泛宣传集体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充分做好时事热点引导、典型宣传和舆论监督等工作。

(2)宣传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和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文化的内在关联,使两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稳步推进高校宣传工作网络文化建设,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 充分利用网络传播途径,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人的理想、信念及价值取向与文化基础是密切相关的,文化的健康发展,对人的思想和道德水平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前,高校的网络覆盖率普遍较高,作为校园宣传的重要平台,校园宣传工作的网络文化建设显然十分重要。高校宣传工作应当充分利用网络传播途径,建设一个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校园宣传文化环境,使广大在校学生从中接受熏陶,培养自身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1)在宣传工作网络文化中进行思想意识教育,宣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培养青年学生积极正确的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消除不良信息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通过网络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每一位青年学生传递。

(2)在宣传工作网络文化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使青年学生多接触民族的优秀文化内涵,培养青年学生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的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3)在宣传工作网络文化中积极开辟网络法规的教育栏目,引导青年学生自觉遵守相关的网络法规,正确选择和接受网络信息,规范网络互动行为。

4 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创新高校宣传工作网络文化建设

当前,为适应新时期高校网络宣传工作发展的需要,培养一批掌握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高校宣传工作者显得十分重要。这支宣传工作队伍的建设应当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提升其政治理论水平修养,使其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2)加强培训其对网络信息技术的驾驭能力,使其能够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网络的思想教育宣传生动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3)加强培养其应变能力,使其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此外,高校宣传工作的网络文化应该能够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赋予其层次较高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创新性,通过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手法,精心设计宣传教育内容,积极主动构建网上网下相互结合、校园内外相互协作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体系。

5 结语

网络信息技术延伸了高校宣传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高校宣传工作网络文化建设应充分适应网络传播新方式、充分利用网络传播途径,抢占网络宣传阵地,充当主旋律的传播者,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应与时俱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创新意识。稳步推进高校宣传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宣传文化氛围。

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JA11207)

参考文献

[1] 胡康远.论网络文化对高校宣传工作的影响与对策.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4).

[2] 张存凯,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1(2).

强化网络宣传方法篇4

一是网络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实现提供了较好的传播平台和载体形式,增强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想得到广泛传播,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并被受众所接受和认可,必须借助一定的传播平台和载体才能达到,而网络作为新兴媒体正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载体形式。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所具有的时效性、交互性等特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迅速、及时和跨地域性的传播成为可能。同时,网络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文化宣传和教育模式,出现了电子阅览室、网络会议、网上谈心等多种崭新的方式和手段,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和有效传播方面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网络以图片、视频、音乐等形象的方式鲜活地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使得抽象的理论变得更为生动,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

二是网络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入了时代因子,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网络文化的出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创新和发展。同时,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多元化等特点,促进了不同国家、民族文化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在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的进程中发展和丰富自己。

三是网络文化有助于人们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民主政治素质的提高。网络文化所具有的创新精神、平等意识、开放和竞争意识等日益融入到人们的意识之中,极大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民主平等意识,激发了人们参与社会活动和民主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增强了人们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理论的认同感,从而促使人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网络文化传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实现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网络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建设形成了一定冲击和影响。

阿尔温•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曾说:“世界已经离开了依靠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的人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这就使得网络文化带有一种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互联网上充斥的信息很多是经过意识形态过滤的,带有浓烈的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色彩。西方国家利用自己在网络上的优势,大肆宣扬和传播西方文化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从而形成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冲击。二是网络的开放性和多元化使得我国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受到了一定的消解和削弱。在网络空间,多种思潮涌动、多元价值观出现、多种信仰并存,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激荡、交融。致使人们原有的价值理念和道德标准受到严峻挑战,一些原本十分清楚的价值观又受到了质疑,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比以往更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深刻性。三是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如,1999年初,北京联合大学曾对五所高校的学生使用Inter-net的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调查问卷中对于“在网络交往中,应遵守诚实守信的社会公德”这一观点,有38.8%的人表示“现在做起来很难”,还有5.3%的人认为“没有必要”。有14.4%的人认为网络使用会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同时,也有15.3%的人认为网络的使用会降低社会的道德水平。还有46.6%的人表示“很难确定”。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对“是否有网络违规或违法行为”的,有12.5%的人承认曾经“获提他人的邮件”,9.8%的人曾经“查阅黄色图片或文字”,8.6%的人曾经“获得机密或他人的私人信息”,还有5.4%的人曾经“了不健康的信息”。

二、依托网络文化传播平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基本途径

网络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开放度高和交互性强的特点,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依托。

第一,在网络文化传播中促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实践路径,需要协调好网络传播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形成强大合力,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宣传与传播。有学者指出:“效果问题是整个传播活动的中心,这个问题贯穿于传播活动的全过程。设定效果的实现,需要传播者、受众的良性互动,需要相当质量的信息,需要畅通无阻的传播通道。所有这一切共同协调运作的结果,就是满意的传播效果的获得。”在网络社会,信息的传播过程是由传播者和受众通过网络媒介共同完成的。要达到网络信息传播的效果,必须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协调好信息的传播者、受众和网络管理三个重要环节。其中,传播者是传播过程中的信息采集者、制作者和传送者,传播者的自身素质和理论水平直接关系到传播内容的科学、正确与否。受众既是网络传播媒介影响的对象,对传播过程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大众传播的效果问题,是传播者和受传者都关心的一个大问题,因为效果是传播目的的最终体现。而这个体现者恰恰又是受传者,所以,研究大众传播的效果与研究受众关系极为密切。”受众的需求,受众对网络信息内容的选择性接触活动等,都会对网络传播的效果起着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一是必须不断提高传播者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从政治上对制作和传播的信息内容进行严格把关,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信息得以广泛传播。同时还要提高传播者自身的信誉度,这样才能在受众面前树立起自己的权威,使受众对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置信不疑。

二是要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思想教育、行业自律等手段,加强对网络传播的管理和控制,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切实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是加强对网络传播受众心理的分析和研究。受众对信息的接受不是简单的被动接受,而是主动的选择。而这种选择是通过受众心理发生作用的,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喜好,选择是否接受以及接受哪些信息。因此,要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效果,必须对受众的心理接受和需求状况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找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与网络传播的结合点。

第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网络传播阵地,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和错误思潮在网上传播,牢牢把握网上舆论引导主动权,营造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良好网络传播环境。曾指出: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正是基于网络传播对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过程中,要始终重视网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牢牢把握网上舆论引导主动权,使网络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前沿阵地,为人们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共同理想信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良好网络文化环境。为此,首先就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网络传播阵地,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网络传播体系。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传播特点与优势,利用网络技术手段,不断加强和完善各种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站建设,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尤其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的宣传力度,形成正面宣传优势,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从而引领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同时要不断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推动我国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加强高品位文化信息的传播,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推动网络文化发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其次,要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和错误思潮在网上传播。一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和控制,净化网络空间,杜绝有害信息和错误思潮在网上传播。二是利用网络优势,设置专门论坛,积极引导人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网上错误思潮进行分析,使人们能够透过社会思潮的表象看清其实质,明辨是非,洞察真伪,从而其提高理性、科学批判各类错误思潮的能力。

第三,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网络新闻宣传工作,积极探索网络领域思想和文化宣传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网络条件下,思想和文化宣传工作不管是在宣传的内容,还是在形式等方面均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相比传统的宣传工作而言,网络领域的思想和文化宣传具有便捷、及时的特点,能够迅速地将宣传的内容传达到受众,同时宣传的内容更加全面、具体和集中,在宣传的形式上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利用网络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点,可以在网上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增强网络文化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新时期必须切实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网络工作,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在网上进行广泛的宣传和传播。为此,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合。

一是将宣传的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内容与形式之间是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一定的内容必然以一定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而一定的形式也必然是一定内容的形式,“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传播的内容固然重要,但形式也非常重要,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传播中,应坚持内容和形式的双向结合。从传播的内容上来说,网络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从传播的形式上来看,利用网络以文字、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和手段来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可使它的宣传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和逼真性,从而使其达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效果。

二是将“堵”与“疏”相结合。解决思想认识问题重在交流疏导,这是由人的思想转化规律决定的。在宣传过程中,首先就要通过网络提供的便利条件,以大众化的语言对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同时也要及时对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反馈和分析,引导大众的思想和行为,疏导大众的情绪,避免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在进行正面宣传和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网络的控制和管理,杜绝不良信息和庸俗、低级、腐朽文化在网络上的传播和蔓延。

三是将网上宣传与网下宣传相结合。网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与传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与手段,但网络宣传只是现实生活中的宣传工作在网络上的延伸。因此,在运用网络载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与教育时,只有坚持网上和网下联动呼应,将网络宣传同其他渠传统新闻媒体的宣传以及其他渠道、方式的宣传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和教育的效果。四是将思想灌输与双向互动相结合。网络具有交互性的特点,这就使得信息的传播者与受众之间能够自由地进行互动、交流和沟通。通过网络,受众能够及时地将信息的接受情况向传播者进行反馈,并可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对于传播者来讲,能够使他根据信息的反馈情况进一步调整策略,更好地促进信息的传播。因此,在网络上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必须坚持思想灌输与双向互动相结合。

第四,培养一支既懂马克思主义理论、又能熟练掌握网络传播技术的高素质网络文化宣传人才队伍,确保网络文化传播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中。2004年9月,在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强调: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建设,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2007年1月,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要加快网络文化队伍建设,形成与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管理队伍、舆论引导队伍、技术研发队伍,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互联网知识,提高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努力开创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的新局面。的这些论述为新时期加强网络文化宣传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当前,确保网络文化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中,就要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化宣传单位领导班子建设,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业务素质高的干部选拔充实到重要岗位上。

强化网络宣传方法篇5

一、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区纪委监察机关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开展:在*区政府网站设立纪检监察网页,上传纪检监察相关信息;选送1名同志参加省纪委网络评论员业务培训,撰写反腐倡廉网络评论文章通过网络平台发表。20*年度,所撰写的6篇网络评论文章均被人民网强国论坛采用。

存在问题:在硬件设施方面,目前尚未建立开通专门的反腐倡廉网站,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仅仅是挂靠上级纪检监察机关以及同级政府部门开设的网站发表和上传一些反腐倡廉文章及相关信息。同时,机关内电脑设备存在人多机少的情况,可以上互联网的电脑更是供不应求,无法适应工作需要。

在软件环境方面,相应的人员队伍尚未配备和成立,而是由兼职人员担任,同时缺乏必要的网络计算机知识的培训提高,时间、精力、操作能力上处于疲于应对的被动状态,制约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对策和建议

网络宣传教育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宣传教育手段相比,具有传播范围广、交互性强、实时、灵活、成本低、具有强烈的感官性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做好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对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工作有强大的助推作用。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应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将网络与传统的宣传教育手段相结合,形成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强大态势。

第一,建立网络,构筑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新格局。各级领导应当重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人员以及经费上给予支持和保障,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廉政网络,将各类警示教育与典型腐败案件通过网络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把各种动态信息及时在党风廉政网站中,构筑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新平台。

第二,建章立制,保证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的规范运行。建立组织,强化管理,是确保网络反腐工作有序发展的关键环节。为做好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要进一步落实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机制,将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纳入其中,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规则,对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的组织协调、具体实施以及保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规范,做到网络有专人负责,网评有稳定队伍,内容及时更新,情况迅速反馈。

第三,创新机制,加强对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的管理。网络宣传教育是以受教育者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网站形式的艺术性,内容的严肃性、权威性,要从实际出发,吸引更多网民点击,不断扩大网络宣传教育的影响力和战斗力。首先,对于廉政宣传的各类稿件、资料、信息等,网站负责人应认真审核把关,确保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其次,要保证网站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要经常组织网站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从而使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强化网络宣传方法篇6

如何适应新的变化,研究新的情况,掌握新的方法,不断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发挥网络媒体对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是目前企业宣传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现实背景

(一)加强舆论宣传工作的需要。舆论引导一直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以互联网为技术支撑的博客、播客、微博等新媒体的普及和壮大,为网民信息、表达意见、展开讨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以多种方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过去以传统媒体为主导的格局,在舆论引导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推进企业跨越发展的需要。媒体具有快速传播信息的绝对优势,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借助这一优势,对外宣传企业良好形象,充分展示企业发展成果,树立过硬的品牌与口碑;对内统一思想认识、凝聚人心力量,引导员工爱企爱岗、干事创业,把全部精力聚焦到完成各项生产经营目标任务上来。因此,我们需要利用新媒体传播信息的快捷性、广大网民的广泛参与性和互动性特点,加大对企业的形象宣传,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三)改进信息传播方式的需要。随着各种新媒体出现,其已成为人们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给传播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在新媒体环境下, 原来以单向传播为主的信息传播方式逐渐被双向即时直接互动式传播方式所取代,使得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和社会协调变得越来越快捷和敏感。受众通过便捷多样的媒介,可以在世界的不同地方关注同一个现象和事件,不同的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递、交流与碰撞已成为基本存在方式。

二、基本做法

(一)加强组织建设,构建“大网管”工作格局。2010年,局党委宣传部成立了新闻网络管理科,局维稳办成立了网络舆情管理科,油田公安局成立了网络安全保卫支队。局党委还成立了网络管理领导小组,油田主要领导任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局机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宣传部负责人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构建起宣传部门牵头组织,职能部门全力配合,二级单位相关部门和人员各负其责、积极参与的网络管理运行体系。

(二)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网络宣传工作体系。探索建立了《江汉油田对外宣传工作管理办法》、《江汉油田网络舆情管理办法》、《江汉油田新闻宣传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江汉油田网宣员、网评员考核管理办法》等制度,为做好网络宣传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一是领导负责制。二是教育培训机制。三是舆情监控机制。四是应急处置机制。

(三)加强阵地建设,打造网络宣传新平台。为拓展油田对外新闻宣传的渠道,现已初步建成“中英内网”、“微博矩阵”和“微信矩阵”,形成油田、二级厂处、基层单位有效结合的立体框架。

(四)加强队伍建设,把握网上舆论引导主动权。放大正面舆论,消除负面舆论,掌握网络话语权,需要一支高素质的网络宣传员队伍。组建成了由网宣员、网评员、网管员、青年信息员为骨干的网军队伍。把外宣人员培训纳入油田干部年度培训计划,与专业培训同步规划、同步实施,通过办班培训、专家辅导、选送外培、实践锻炼等形式,提高队伍的政策法律水平和保密意识,增强网络宣传和舆论引导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三、工作成果

(一)为油田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2014年,紧紧围绕涪陵页岩气示范区建设,优化采访路线,精心准备采访素材,组织接待中央媒体、专业媒体、重庆当地媒体和社会监督员共100余人次,分批对涪陵页岩气示范区进行实地采访调研,制作完成“页岩气科普”专题系列微博稿7条。《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提前商业开发》进行了报道,央视《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朝闻天下》等播出8条次,央视财经频道《对话》――“页岩气引发的能源革命”进行了专题展播,《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推出了涪陵页岩气专版,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等多家网络媒体报道转载文章100余篇。

(二)有效促进了油田和谐稳定。加强油田网络宣传管理,有助于密切关注网上动态,及时捕捉网上热点及有关江汉油田的舆情动态,尽早发现可能引发群体性、突发性重大事件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不良信息,防止通过网络散布传播谣言和错误言论,防止网上不良信息泛滥传播和舆情失控,防止网上非法活动向网下发展,严密防范非法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防止网上突发事件发生,防止网上危害油田大局稳定的活动形成气候,提高油田网上发现、防范、研判、控制的能力。

(三)进一步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渠道。在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转型的过程中,油田针对自身特色和实际情况,积极利用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手机等载体,不断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一是实现信息及时联动。以官方微博、微信的形式,多层次、扁平化、平等性的方式与员工展开深入交流,准确传递上级政策和企业信息,广泛开展网络舆情收集,及时掌握员工思想动态。二是丰富企业文化载体。在传统的图片、文字和电视新闻之外,通过音频、flas、视频特效等新元素开创宣传新路径。三是利用平台服务员工。在新兴媒体的建立中,通过积极推送与员工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与信息,努力服务好员工,提升影响力,赢得了员工的好感与支持。

四、对策思考

网络环境和舆论环境的新形势新变化,需要企业宣传工作不断创新方法、拓展途径,积极探索和完善新媒体建设的措施办法,为油田跨越发展、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网宣工作组织领导。企业网宣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要求高,政策性强,只有统一领导、协调运作,才能有效组织和发动员工,保C网络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落实。要注重网宣话题的顶层设计,结合企业形势任务,对重大政策、重点工作、重要活动,需要向群众公开、解释说明的事项和问题,由油田网宣管理部门列出专门的话题和网宣方向,分阶段、有计划地开展网宣工作。

强化网络宣传方法篇7

现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舆情对检察工作的影响力日益加大,同时也是我们检察机关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加强检察机关的网络建设和网络宣传工作已经变得十分紧迫。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中央领导同志明确要求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我市检察机关立足实际,大力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宣传优势,为检察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围绕现实需求,强化组织领导和基础建设

全市两级院在开始着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之初,就把网络宣传平台建设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在实现人均一台电脑的基础上,先后开通了互联网门户网站,建成了局域网信息系统、互联网信息系统、检务公开信息系统、网络监控系统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应用“系统”,为开展网络宣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市院党组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网络宣传,市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湘衡多次专题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全市检察长座谈会、检察政治工作会议上均专题做出部署,在总体工作目标和工作业绩考评时进行重点检查,形成了全市两级院“一把手”负总责、分管政治工作的院领导负全责、宣传处(科)长和网络管理人员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2009年,我院又对门户网站进行了改版,栏目从原来的十一个增加到十四个,目前点击量接近五万人次。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网络宣传和建设工作已经渡过了发展的起始期,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和有序化发展的轨道,内外网建设也从领导关心到干警关注、从信息流转到深入交流,网络宣传的引领作用和导向功能日益显现,成为及时反映中央、高检院和省院重大部署和要求、准确报道全市两级院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全面展现全市检察队伍建设的新形象、新风貌的重要平台和窗口,成为服务大局、服务检察、服务民生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二、围绕主题活动,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上体现主阵地作用

市院党组始终把网络宣传作为重大主题教育和专项活动主阵地,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网络宣传对干警起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先后在局域网设置了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效能提升专题教育、“大学习、大讨论”、“改进执法作风,树立良好形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栏目,并在栏目中设立了若干个专题,刊发工作部署、领导讲话、活动情况和经验做法数百篇,有力地促进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两级院在门户网站设立了专栏,及时刊发简报信息、学习心得、调研文章,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推动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同时,注意加强与新华网、大河网、许昌新网、许昌信息港等主流网络媒体的沟通联系,及时组织新闻稿件,利用网络方便快捷、影响面大的特点,刊发主题活动情况,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受众面。实践证明,网络在宣传主题教育活动、强化思想教育、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能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围绕中心工作,在反映检察工作成效上体现主渠道作用

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检察改革和发展、服务基层检察院和基层检察干警、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是开展网络宣传的重点,也是网络宣传工作职责所在。

1、在门户网站上开设了“检察动态”。及时、准确地反映检察机关的重大活动、重大部署和重大事项,形成了上下贯通、协调一致的信息格局。

2、增加执法工作的透明度。全市两级院在门户网站上设立了院情简介、内设部门及职责权限,采取视频接访、案件查询、网上举报等新形式,让社会各界了解检察职能,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今年7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莅许视察,对我院的网上视频接访系统、案件信息查询系统等给予高度评价,称赞这种做法对解决当事人的诉求,化解社会矛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充分体现了我市检察机关在执法为民理念方面有新的提升。

3、积极搞好形象展示,扩大影响。利用网络对全市检察机关重大工作和重点工作的贯彻落实情况、形成的经验和工作成效进行集中宣传。我院涉检实现两个零上访后,相关新闻被国内多家知名网站转载,上级领导要求我们作为经验广为推广。以扩大我市检察院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四、围绕队伍建设,在宣传检察机关先进典型上体现主力军作用

我院在门户网站设立固定栏目“检察风采”,及时刊发全市受到表彰的集体和个人的先进事迹。同时,对受到高检、省院和省、市委表彰的重大典型,通过中央、省、市网络媒体予以重点宣传。2007年11月,市院副检察长翟铭的先进事迹在《检察日报》头版头题刊发后,人民网、正义网予以转载,市委毛万春书记批示,要求全市政法部门学习,市委政法委做出全市政法机关向翟铭同志学习的决定,为其成功入选“全国优秀反贪局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年以来,我市检察机关先进典型胡永伟的先进事迹在正义网、大河网、许昌新网刊发后,部级和省级媒体记者进行采访报道,许昌市委政法委号召全市政法干警向胡永伟同志学习。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围绕抗震救灾主题,我院以图片、消息、短评等不同体裁,连续在正义网、法制网、许昌新网发稿22篇,及时刊发全市检察干警自发捐款、交纳特殊党费和支援灾区检察机关的情况,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天灾无情,人间有爱”、“全国检察是一家”的爱心主题。

五、围绕强化管理,确保网络宣传工作健康开展

为保证网络安全运行,一方面我院经市编办批准,设立了信息化建设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信息化建设工作。注重技术层面上的风险规避,网站使用的服务器由我院投资购买,拥有完全自力,实现了网站的本地管理,购置了高性能防火墙等设备,定期进行更新杀毒,增强网站安全性。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因技术原因遭受外界攻击或侵入的现象。另一方面我院先后出台了《市院门户网站信息规定》、《信息输入标准》、《宣传工作绩效考评办法》,对门户网站的页面设置、审批程序、责任追究等做出规定,并将网络宣传纳入绩考,使网络宣传由“软管理”转化为“硬指标”,并及时通报,督促落实,保证了网络宣传的健康开展。

强化网络宣传方法篇8

为加强全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为组长,为成员的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的方针,发展与管理并重,努力建设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管理高效的网络平台,打造网络文化精品,活跃网络文化阵地;加强正面宣传、对外宣传力度;提高网络舆论引导和宏观控制能力,规范网络信息传播,优化网络文化环境,促使全乡网络文化健康有序发展,营造文明和谐的舆论环境。

三、工作目标

通过对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深入人心,使网络成为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的平台;使网络成为党委政府可以有效利用的重要宣传思想武器;使社会正气和体现时展、社会进步的精神得到弘扬,使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使全社会树立起坚定的爱国信念和高尚的思想情操。

四、方法措施

(一)大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1、加强部门单位行业网站建设。鼓励各部门和单位创造条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建立行业网站,确定专人管理,强化网络文化主阵地,壮大网络文化从业主力军队伍。行业网站要运用新技术,开拓新业务,增强吸引力,提高竞争力,扩大影响力。重点抓好新闻网站、文化科技、教育财政等行业网站建设和良好运行,各行业网站要开通论坛或留言栏,增强网站的交互性,完善在线服务功能体系,在法律限度内为用户及时准确提供与之密切相关和倍受关注的信息,改变服务性、针对性、实效性比较弱的状况,把网站办成为民、便民、利民的窗口,既让网站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又展示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各类文化科技教育网站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更好地传播科学知识和先进文化,为丰富网络文化的内容作出贡献。

2、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网络舆论媒体的强大传播力,加大网上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和典型宣传的力度,大力加强网上对外宣传,充分展示我乡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梦山风景区,突出我乡地域和交通特色,彰显我乡区位优势,打造魅力,提高知名度;各行各业要积极配合和参与宣传工作,坚持正面宣传,原则上不得在网站上负面新闻,不得做负面或类负面引导,要推动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网上主流舆论的形成;各本地网站要在技术上不断革新,增强网络技术传播优秀文化的能力;文化、教育和科技等行业类网站要充实和丰富网站的正面积极的内容,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各地域特色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传播源泉,着力推出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精品,大力弘扬体现时展和社会进步的思想文化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产品占领网络阵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新形势下良好舆论环境的政治需要。

(二)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

强化网络宣传方法篇9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在2015年两会上正式被纳入国家战略,跨时间、区域、行业的教育信息化服务正逐渐从根本上改变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育人理念、舆论生态和方法路径。互联网作为当前意识形态争论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应当成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建设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有助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干扰、集聚强大正能量,使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切实担负起强战略、铸灵魂、管方向重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要着力加强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手段创新宣传思想工作,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这为网络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明确了要求、提供了遵循。

1“互联网+”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呈现的新特征

1.1地域全覆盖、信息海量化

2015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学生占比最高,达到24.6%;从覆盖率看,互联网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应用推动下,师生透过视频、图像、文字、声音等多种格式获取全球化信息,借助播放、存储媒介的多样性,达到海量信息的共享。高校凭借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拓宽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渠道,为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1.2信息传播及时、互动性强

在新媒体环境下,宣传思想工作借助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地域与时间限制,以低成本、高速度的特征形成新的阵地空间,报纸、杂志、电视、广播、户外展架、POP等传统宣传媒介单向传播规则被突破。高校师生借助微博、微信、QQ、论坛、客户端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为信息“插上翅膀”,可以“足不出户”了解认知世界,传播信息内容。新媒体增强了传播者与接收者的互动性,这种双重身份角色使受众可以畅所欲言,及时反馈,宣泄情绪。主客体之间借助互联网平台,随时随地创建各种社群,组织群体性话题进行深度交流。国内外发生的任何重大突发事件,师生都能第一时间在网上看到报道,并将观点和意见反馈在网上。

1.3体现平等、个性、开放

(1)平等化。信息的传播者不再享有信息特权,与受众成为平等交流伙伴,学生用户不仅能平等地信息,还可以平等的开展讨论与争论。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平台,从这些网络新媒体中,学生可以自由表述思想观点,谈论关注的时事热点以及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等各方面问题。

(2)个性化。因为技术限制,传统媒体都是大众化,而新媒体却可以做到主题更细,面向个人。个人可以通过媒体定制专属个人的新闻,拥有自主选择学习的权利;而宣传思想工作可以根据学生状态、学习情况、学习结果进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指导。

(3)开放性。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在教育内容、方法、手段、主客体关系、教育资源等方面体现出更加开放的姿态,学生也从开放、共享、包容的全球化网络空间中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行自我教育。

2“互联网+”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的挑战

2.1危害集体安全,遮蔽事实真相

在网络身份虚拟和匿名背景下,追责力度不够,人人都是消息的传播者,网络谣言大肆泛滥,为境内外不法分子和敌对势力开展意识形态渗透提供新通道。网络黑客、网络骗子、木马病毒窃取盗用个人核心信息,以致集体或个人信息遭到更改、泄露。此外,大学生对社会接触较少,人生观、价值观亟待成熟,难以对网上信息进行有效判断,极易在不明真相情况下对其评论、传播,从而让事件得以“发酵”,“掩盖”事件真实性。

2.2网络舆论复杂,文化环境差

网络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也加剧了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信息源头与传播渠道急剧增多,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垃圾肆无忌惮地在网络上倾泄,为网络色情、低俗之风、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等不文明现象提供温床,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

2.3主流声音引导滞后

网络空间自由开放,不同思想会交织在一起,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主流声音一旦跟不上发展节奏,正面声音发出不及时,加上意识形态层面主动权弱化、主旋律的话语权不够,杂音、噪音就会掩盖主流声音,乱戴帽子和乱贴标签的舆论暴力行为、站队不站对的现象泛滥。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的宣传思想工作,不能等、靠、拖,而要抢夺阵地,占领舆论高地,弘扬主旋律,做好思想引领。

2.4宣传思想内容形式吸引力不强

互联网时代传统机械式、应付式的宣传思想教育早已不是青年学生关注的焦点和重点,网络语言在日常生活的潜移默化中影响高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1)一些高校仍然以机械方式宣传思想政治理论,内容空洞、说教味浓、精品缺乏;(2)新媒体宣传阵地利用不足,虽有官网、微博、微信等平台,仍然是老套文件式的灌输,缺少新时代的语言与吸引力、感染力;(3)宣传思想工作不“接地气”,没有深入了解学生身心需求,未以学生喜闻乐见话语方式融入宣传教育工作,重复化、简单化、形式化、空洞化现象占据主流。

2.5宣传思想队伍建设步伐落后

高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教育工作者以及辅导员队伍是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力军,但是该队伍的思想观念、业务水平无法与网络信息时代要求相适宜。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水平高的教师,网络技术水平偏低,如果单纯引进网络技术人员,又不精通理论政策、思想文化与宣传手段,或者两类人才均缺乏;另一方面,高校缺乏与时俱进的业务岗位培训,导致与社会发展节奏不同步。

3“互联网+”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思考

当前互联网作为涵盖人类社会各领域的基础平台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互联网+”时代为我们提出了挑战、也创造了机遇,如何利用网络平台拓展和延伸高校宣传思想空间与理念,注入新活力新能量,需要我们优化网络宣传平台,创新宣传理念、内容与方式。同志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创新。既要坚定政治立场,也要深刻把握时代环境的变化,创新方式方法,更接地气、更顺应时代、更有成效。

3.1理念创新

善用现代化的理念,提升理论引领水平。新时期校园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1)要立足全球视野,结合中国教育现实,用党的先进理念、先进文化以及全世界优秀精神成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炼出符合本校特色的现代文化精品,引领校园文化风尚。(2)科学把控信息公开与舆论管理,充分发挥校园“稳定器”作用,构筑以公共利益、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为目标,营造安全、积极向上、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舆论氛围。(3)占领舆论主阵地,构筑共建共享的宣传新平台将“宣传教育”转变为“有效服务”,“宣传思维”为“对话思维”,变被动教育为沟通,变管理为服务,变单向灌输为交流互动。

3.2技术创新

(1)筑牢宣传主阵地。充分利用学校微博、微信、QQ、官网等新媒体平台,大力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防护能力,建立网络语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在应对安全事件时,处置迅速、报告及时、有效防止事态扩大,完善安全防护、监测预警、灾难恢复、安全认证等功能,构建可信、可控、可查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防护环境。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互联网+”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不但要具备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还应具备一定的网络信息素养及计算机操作技能,能熟练掌握新媒体互动交流、网络建设和网页设计等技能,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学习来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全面掌握和运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释疑解惑,不断增强大学生正能量意识。

(3)优质资源共享。高校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应充分整合传统优势大学的育德理念,通过网络平台、APP等载体相互借鉴在信息化资源研发和平台研发方面的经验,推崇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共享,通过教育信息化推动宣传思想教育工作的整体发展。

(4)巧妙植入法。把主流思想、大众文化和正能量信息等先进思想巧妙融入他们的生活中;借用“话题性”事件,挖掘正能量信息,并进行正确引导,形成一种有别于传统灌输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

3.3机制创新

(1)完善先进典型激励机制。充分选用微博、微信、QQ群中出现的网络“思想和意见领袖”,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很容易受到这些“思想意见领袖”的影响。高校宣思工作者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领航者”,应该积极占领微博、微信、QQ群这一重要阵地,主动开微博发声正能量,以朋友的姿态与学生“互粉”,在微博内容上抓住重点、难点、热点,唱响宣传思想主旋律。

(2)建立健全网络管理与监督机制。净化高校网络宣传思想空间,需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应急预案,制定相应的监督机制以及处罚措施。形成有章可循、依章办事的规范运行秩序,进一步约束宣传思想工作者以及参与者、接受信息者操作行为。

3.4队伍创新

队伍建设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重品德、重能力、重服务的用人导向,探索建立各级各类分层次多形式教师培养体制、运用网络开展远程培训班,增强培训覆盖面、灵活性与时效性,实现教师培训常态化。缺什么、培训什么;什么有用,培训什么。要遵循信息网络规律,活学活用“网言网语”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着力提升网络运用能力。

互联网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宣传思想工作的活力和生命力需要不断适应形势的变化,将党的要求和社会、学校、家庭的需求有效对接,提供先进的,对路的精神文化产品。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充分发挥高校思想工作统一思想、引领方向、营造氛围、凝聚力量、鼓舞士气的作用,巩固发挥高校意识形态阵地,为促进高校改革创新、实现内涵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颜晓峰.探索宣传思想工作的手段创新[N].新华网,2013(9).

[2] 郭秀芝,瞿晓昭,宗继光.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网络阵地建设[J].政工研究动态,2008(15).

[3] 焦瑞强.网络虚拟社会公共安全管理与创新[J].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强化网络宣传方法篇10

2、存在的问题

2.1观念需转变。经验和权威是传统的高校党建宣传工作者独有的优势,因而工作也容易开展。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加之党员队伍的年轻化,这些方法随之失效。经调查,年轻人中网络已经逐步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互联网的全球化,使人的思想、行为、生活和工作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而宣传工作的观念转变亟待解决。

2.2网络建设与管理工作需加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日常工作普遍受益,然而,法制宣传滞后,管理思路死板,舆论管理沿袭,管理手段单一,依然严重制约着互联网功能的高校发挥。因此,大力加强网络建设与管理,开拓管理思路,增加管理手段将使高校党建工作游刃有余。

3、互联网时代高校党建宣传工作方法

3.1建立好党建宣传专题网站。专题网站建设是开展网络宣传教育的前提和保障。通过建立一批贴近党员的集思想性、知识性和目的性为一体的特色网站,从而广泛开设党建的宣传栏目,落实网上宣传教育平台,用寓教于乐的“渗透式”教育替代单纯的“灌输式”教育,从而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功能。通过整合校园网络资源,建立立体平台,更好地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倡导科学精神。

3.2建立互动式的交流平台,畅通交流渠道,通过信息和时时反馈,准确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解决党员困惑。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开展网上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以论坛、征文、网上答题等开展专题宣传报道。

强化网络宣传方法篇11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030-01

1 培养和提高互联网思维

1.1 互联网思维的涵义

互联网思维指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机会来指导、处理、创新生活和工作的思维方式。走进互联网时代,要求我们高校宣传工作者了解互联网的性能、特点及作用,深刻体会和认识互联网的现状、趋势和发展规律,有针对性的、系统的钻研互联网技术、知识、技能,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时代紧迫感,不断增强网络宣传意识,树立网络宣传观念,探索网络宣传规律,从而提高网络宣传水平。

1.2互联网思维的应用

高校是中国社会“网络化”发展的前沿。如何运用好互联网思维方式,准确把握新媒体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规律、新特点是运用好新媒体服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关键。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千家万户,网络表达的开放性和民主性,使人们可以在交互式讨论和多对多传播中实现平等交流,网络传播的虚拟性,使网络成为不加编辑裁剪的发散性、多元信息源。由于网络信息的海量化和网络生存的多样性,使广大群众的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我国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网上新评论、论坛、博客、微博等网络信息传播平台的产生与不断发展,为民众提供了发表言论、表达诉求、宣泄情绪的渠道,由此而形成的各种社会舆论,通过网络渗透到人民生活的各个层面。这些现实情况都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不仅能熟悉网言网语,还要学会应用网言网语,才能做好师生,尤其是青年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 掌握思想舆论工作主动权

2.1抢占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网络突破了传统教育灌输由上而下、逐级展开的局限,如何在信息快捷传输中及时有效引导至关重要。网络条件下,信息传播呈现出“多对多”的特点和“快吃慢”的功效,即使是虚假信息,一旦抢先,也会广泛传播和深度“发酵”。我们高校宣传部门要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正面引导,就必须牢牢掌握新闻的解读权,抢占舆论引导的主动权、话语权。新形势下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按部就班,要注意对那些突发事件、热点问题,做到正面回应、快速反应,努力掌握网络舆论主导权。

2.2加强主动策划,传播正能量

新媒体已经形成一种不同于传统媒体的话语力量,利用新媒体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新媒体的语言规律和运作规律,主动加强内容策划,转变话语体系,培养新的文风和作风。我们不仅要积极“防守”,还要主动“出击”,让新媒体充分“为我所用”,如利用微博、微信等移动新媒体传播的便捷性、互动性、甚至草根性,发挥其增强沟通、缓解矛盾、促进和谐的积极作用,引导高校师生对意识形态由认知认同到情感认同,最终达到行为认同。宣传工作者要更用心地践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丰富话语内涵和表达形式,提升综合传播能力;更及时地在新的语境下与网民受众良性互动,在重大问题面前不失语、不回避,在主题活动中重参与、重互动,用正能量占据网络空间。

3 网络舆情监测与应对

3.1网络舆情监测

高校要做好网络舆情监测,需要建立一套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及时掌握网上舆论动向,密切关注可能引发思想混乱、诱发社会动乱的信息源,切实当好网络信息传播的“监管人”。对那些没有依据的假新闻,应及时用事实澄清,并开展有效的正面宣传教育,将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高校要稳步实施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倡导网络文明,引导师生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慎独、自律、共存意识,使文明上网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为,把网络空间建设成为开放、文明的宣传阵地。

3.2 网络舆情应对

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络环境下的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新闻评论、BBS、博客、聚合新闻(RSS)。有的高校面对突发事件,从学校的领导层到宣传部门首先想到的不是“解”而是“捂”,想到的是通过删贴把事件抹杀掉,海有的学校没有应对机制,采取拖延、冷淡处置的方式,最终导致事态扩大,形成了舆论危机,引发社会关注。这些就要求高校工作中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和新闻制度,及时师生关注的热点信息;建立新闻宣传应急机制,准确应对突发事件危机;积极疏通和引导,努力使网络及其他校园媒体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载体,成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渠道;用真实、真情将危机化解,尽早还高校这一文化殿堂一片祥和、宁静,尽量消减突发事件对师生思想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4 强化网络宣传思想教育

新媒体时代,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日益成为高校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高校要切实强化网络宣传思想教育,积极发展新媒体、运用新媒体、用好新媒体,工作的重点在于准确理解把握任务要求,确保教育正确方向,首先应当做到完善宣传体制机制,并组建强有力的工作队伍。

4.1完善网络宣传机制

强化网络宣传方法篇12

为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全面学习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宣传国家网络安全有关法律法规,提升全体工会会员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根据《xxx总工会个人信息保护日网络安全活动实施方案》和《云南省烟草公司临沧市公司工会委员会转发临沧总工会个人信息保护日网络安全活动实施方案》xx工(2018)33号文件的相关要求,xx月xx日至xx月xx日,xxx工会积极开展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个人信息保护,关乎你我点点滴滴”为主题的网络安全宣传活动,现将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全面提升网络安全意识

xxx高度重视活动的开展,xxx对活动开展作安排部署及要求,分公司工会主席具体抓活动的开展,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习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上级工会相关文件精神,全面掌握同志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开展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个人信息保护,关乎你我点点滴滴”为主题网络安全活动的重要意义,教育引导全体工会会员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增强网络安全防护技能和对违法有害信息的辨识和抵抗能力,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

二、发挥网络优势,积极营造学习宣传氛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