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的商业模式合集12篇

时间:2023-12-01 10:30:19

金融行业的商业模式

金融行业的商业模式篇1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770(2012)01-037-05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模糊概念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难题。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不仅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而且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其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都或多或少地遇到过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是现在才有,在此以前中小企业融资也难,为什么没有像现在一样受到上至中央下至普通百姓如此的关注和重视呢?最显而易见的答案就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到了十分紧迫的关键点,已经是事关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团结大局的问题。但需要指明的是,即使是面对这样一个如此重大的问题,多数人的理解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区,即不管是在政府官员的报告中,还是在学术研究者的论文里,所提到的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中小企业本身就缺乏一个清晰、准确的界定。那么,本文基于商业银行开展业务的角度,为什么不讲“中小企业金融业务”,而提“小企业金融业务”,其原始初衷也是想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长期模糊的概念予以清晰化的区分。

“中小企业融资难”本身就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定要概念明晰。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融资都难,也不是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融资一样难,而是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非常难,中型企业较以前相对较难。事实上我国中小企业面广量大,覆盖面过宽,导致企业群体中处于弱势又亟待扶持的小企业难以享受到应有的优惠政策,《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出台使这一长期桎梏中小企业发展的困局终获破解。《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出台,明晰了中、小、微型企业之间的界限,为找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供了依据,会引导商业银行更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小微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满足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

二、开展小企业金融业务的必要性分析

(一)当前我国小企业正面临严峻的融资困难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增加,国家信贷政策由积极到稳健,市场上投放的资金增量发生明显减少,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资金投放总量分别为9万亿元,7万亿元和6万亿元,在总量减少的前提下,小企业感觉资金紧缺是不争的事实。其二,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攀升,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多数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已上升了50%左右,而通过小贷公司或者民间渠道融资的成本则更高。其三,民间“高利贷”成为许多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方式。今年下半年以来,发端于浙江温州和义乌一代的民间融资热潮涌动,多数月息都超过6分利,年利率超过100%的也不鲜见,以“高利贷”为代表的民间融资俨然成为这些地区小企业经营资金的主要来源,人行温州支行今年的“最合算的投资方式”问卷调查显示,温州约有89%的家庭和个人,以及接近60%的企业都参与了民间借贷,民间融资总额大约在1100亿元,年综合利率水平为24.4%,温州作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从其缩影可窥见一斑,当前我国民间“高利贷”已成为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方式。

总之,今年以来,政府为了抑制物价上涨和削弱民众的通胀预期,已经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加息,回收流动性的措施致使商业银行信贷额度紧缩,也引致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条更加紧绷,并且在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双重”冲击下,我国小企业陷入了出口减少和融资困难的“两难”窘境。

(二)小企业健康发展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多元化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当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小企业不仅在分散市场风险、完善市场竞争机制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吸纳新增就业、创造国内需求方面是至关重要的支撑力量,我国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发动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截至2010年,全国小型和微型企业工商登记1030万户,加上刚纳入官方统计口径的3000万个体工商户,共同构成了我国小微企业群体。这个群体解决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长期以来,小企业信贷需求旺盛,而银行给小企业的贷款只相当于同期国企贷款额的2%左右,小企业由于融资受限而难以发展壮大,由此导致全国每年损失就业机会大约在800万个左右。

(三)小企业金融业务对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从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环境来讲,商业银行开展小企业金融业务有利于培养新客户群,有利于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伴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商业银行对大,中客户的议价能力逐步下降,利差不断收紧,未来3年5年商业银行对大中客户的利润将愈发微薄。另外,加之商业银行之间愈发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大企业“金融脱媒”趋势化愈演愈烈,企业债,短期债券融资、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的快速发展,客户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发展小企业金融业务既是商业银行战略转移的必然选择,又成为商业银行调整客户结构、拓宽自身盈利来源的重要支撑点。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发展小企业金融业务,实现客户的多元化。有效分散风险,推动交叉销售,促进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中间业务的发展,提升综合收益水平。

第二,从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角度讲,商业银行开展小企业金融业务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形成商业银行回报社会的反馈机制。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迅猛发展,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得以稳步提升,与此相适应的社会文明程度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企业的社会责任愈发被政府和公众重视和关注。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企业,在实现规模、效益和质量协调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切实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如果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要实现我国经济结构的根本转变,就必须要保证小企业要有更快、更好、更大的发展。因此,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提高小企业的融资能力,是商业银行在

新时期履行社会责任,密切银政关系,提升品牌价值,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必然选择。

第三,从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商业银行开展小企业金融业务能避免陷入“中等规模陷阱”,确保其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中等规模陷阱”的概念来源于“中等收入陷阱”,借用发展经济学“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分析商业银行,根据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当银行的资产规模达到一万亿一三万亿时,往往也会陷入“中等规模陷阱”,前一阶段规模扩张中积累的矛盾交织呈现,自身体制、机制的运行进入临界状态,因而出现规模收入到利润增长的乏力。即鲜有中等规模的商业银行会成功地跻身大型国有银行的行列,既无法在客户开发方面与城商行等地区性银行展开有效竞争,又无法在资产规模和产品研发创新方面与大型国有银行进行激烈抗衡。虽然交通银行2010年被列入五大国有银行,但其整体的竞争力与原有的四大行还存在较大差距。

IMF前首席经济学家拉古拉迈・拉詹称,中国只要能保持持续的创新,并能将行业发展优势转型到技术主导格局上来,不仅不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且会逐渐赶上发达国家,从而跃升为富裕国家。拉詹强调中国要推动创新就必须保证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是保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由此看来,商业银行只有积极开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尤其是小企业金融业务,抢占小企业市场,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原有的传统型粗放式发展模式,才能避免陷入“中等规模陷阱”。因此,开拓和发展小企业金融业务是中等规模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重点,是实现中等规模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富国银行小企业金融业务发展模式的借鉴

富国银行成立于1852年,是美国第四大银行、第三大市值的银行,也是美国唯一一家同时获得标普和穆迪AAA评级的全能银行。拥有28万员工,9000余家分支机构,12000台ATM机,以及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业务。该行以零售银行业务为主,批发银行业务为辅,业务涵盖社区银行、投资与保险、抵押贷款、公司贷款、个人以及房地产贷款等。其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占美国市场的15%,拥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并且以保持相对较高的年均增长速度。富国银行不仅因其稳健的经营成功阻击了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而闻名于世,而且由于其在小企业金融业务领域独领的表现也成为中外商业银行学习的标杆。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富国银行小企业金融业务进行系统性的归纳,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小企业金融业务提供以资借鉴的经验。

(一)开展小企业金融业务的背景

如前文所述,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当然美国也深陷其中。20世纪90年代之前,美国金融界对小企业金融业务无人问津,主要原因是小企业金融业务风险比较大,风险管理比较难。其一,美国小企业的历史是在企业迅速更迭中谱写的,据统计,三分之二的小企业可以维持一年,三分之一的只能经营两年,而多于60%的小企业撑不到四年,小企业确实存在非常大的风险:其二,小企业主可以随意将资产在企业和个人名下相互转移,商业银行如何保证利益不受损失是一个难题:其三,小企业数量巨大,以2007年为例,美国有2775万家小企业,其中605万家企业拥有雇员,而其余的小企业几乎都是一人公司,面对一个陌生且有如此庞大的市场来讲,几乎没有商业银行不望而却步,望“小企业”业务而兴叹。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促使富国银行开始投身于小企业金融业务的发展呢?归纳起来有三点:第一,面对如此广阔而又未开垦的市场,富国银行怦然心动,毕竟发现市场是成功的开始,但是如何相对于竞争对手较早地占领市场才是重中之重;第二,制度先行,成立了小企业贷款部。开始对美国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小企业的市场需求做翔实的调研,基于实地调研的数据分析,在权衡小企业的风险和收益的前提下,认为开展小企业金融业务是非常值得的;第三,小企业提供了60%的就业岗位,创造了50%的国民财富,在美国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当大企业裁员时新的就业岗位往往是小企业创造的,即当大企业在走下坡路的时候,小企业依然能够蓬勃发展,正是基于美国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浸染,富国银行才真正拥有开展小企业金融业务的动力。

(二)坚持严格的风险管理机制

富国银行始终践行着自己的风险文化理念,始终坚持以能否给顾客带来利益作为贷款发放的标准。富国银行在处理小企业贷款时,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确保所承担的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对达不到内定的放贷标准的小企业贷款申请坚决不予受理,决不妥协。在评估信用风险时将小企业当做个体消费者看待,主要依赖对个体的监管和抵押品的审查,要求小企业新客户要有连续三年的盈利记录,要请独立的会计师做账和报税。将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全部进行量化,并将量化过的风险全部分解为每时每刻每个岗位都可操作的具体事项。

(三)直销兼交叉销售

富国银行的小企业贷款以直销模式为主,但是交叉销售也是提高其盈利水平的方式之一。比如,向年销售额低于200万美元的企业提供1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通”贷款,利用小企业贷款批量化自动处理系统替代了人工贷前审查和信贷管理,大部分通过邮件、电话或分行柜台发放,没有客户经理,2/3的贷款决策由系统自动完成,1/3由人工审核,富国银行小企业贷款处理成本是全行业中最低的。

富国银行也非常重视交叉销售。富国银行前CEO科瓦塞维奇就喜欢将“分行”称之为商店,喜欢将银行像商店推销产品一样推销金融服务,平均而言,富国银行可以向一个公司客户推销5.3个金融产品,向个人客户推销4.6个产品。这种交叉销售模式不仅大大提高了富国银行对客户资源尤其是海量的小企业客户资源的利用能力,创造了巨额的利润,而且也为客户提供了“量体裁衣”的金融服务,满足了客户在财务上的全部需求。

(四)始终保持技术创新

在涉足小企业金融业务伊始,面对如此海量的小企业客户。富国银行首先确立了规模化发展小企业金融的服务战略,充分意识到在争取小企业客户方面,区域化本地小银行是其强大竞争对手,并且在金融产品资源和分支机构方面与全国大银行相比也处于劣势,但是富国银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原理,提出了“以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渠道胜过本地小银行,以更多更好的服务和营销胜过全国大银行”服务理念,而技术创新是实现这种服务理念的充分保证,也是保持富国银行享有恒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五)坚持人员培训和激励

富国银行一直秉承“先人后事”的原则开展小企业金融业务,非常重视对小企业信贷人员的培训,始终坚信“一流的银行是因为拥有一流的员工,而一流的员工将为银行创造更多价值”的理念,小企业信贷人员一般经过严格的培训之后才能上岗。另外,富国银行始终认为员工是其核心竞争优势的体现,努力遵循“治理份额+感情份额=市场份额”的原则,始终保证拥有使员工获得激情和乐趣、激发员工努力工作的能力。

总之,富国银行在小企业金融业务领域给我们的启示就

是:既要勇敢面对小企业市场的信贷需求,又要勇于接受小企业业务的风险和挑战;既能发挥自身的传统优势,又能结合自身特点适时推出符合小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既要严格遵循信用风险管理,又能够数量化和规模化管理小企业客户。富国银行在美国小企业金融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功,不仅使我国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看到了希望,也为我国商业探索小企业金融业务指明了方向。

四、我国小企业金融业务发展模式的探索

自2008年银监会出台《关于银行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指导意见》以来,商业银行根据小企业经营的自身特点和对金融产品需求的特殊性,积极探索不同类型小企业金融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小企业专营机构的发展模式已基本成型,最具代表性的模式有三种,即小企业金融事业部制模式,独立子银行制模式和小企业专业特色支行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特点,都在解决小企业融资难和支持小企业信贷方面发挥着引擎作用,但是孰优孰劣尚不能一言断定,不过无论哪种模式的成功与否都取决于能否在既定条件下依托原有资源更好地实现商业银行总体的目标。为了更好地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小企业金融业务发展模式,下文将以富国银行为标杆,基于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当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小企业金融事业部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我国小企业金融业务更好,更快、更大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是出于提高经营效率、有效控制风险、降低成本的需要,而小企业金融事业部是商业银行发挥服务小企业专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优势而建立的。所谓的小企业金融事业部模式是指,在总行下设独立部门,拥有相对独立的市场、相对独立的利益和相对独立的自,其基本架构是“总行小企业信贷部一区域小企业信贷分部一支行小企业信贷中心”,事业部和事业分部均有对外营业功能,既具有利润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职能,又兼具客户开发、产品研发、营销服务等职能,具体组织形式如华夏银行。将SWOT方法应用于小企业金融事业部的分析,通过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探究小企业金融事业部制模式对解决当前我国小企业和微企业融资难的优劣势及前景,为进一步推广应用该模式以及探索我国商业银行小企业金融业务发展模式提供可资借鉴的建议。下表为商业银行小企业金融事业部制模式的SWOT分析。

(一)优势

小企业金融事业部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行独立决策、独立核算、内部定价以及单独的绩效考核,建有自己的营销团队,专业化程度非常高,适应性和灵活性程度较强:第二,独立的审批授信机制,最大限度地简化了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各个环节,也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小企业信贷需求的特点,可强有力地提高小企业金融业务的服务效率:第三,可充分依托现有分支行机构开展小企业金融服务,最大程度地发挥原有分支行“点多面广”的优势,节省运营成本,迅速抢占小企业金融业务市场。

(二)劣势

首先,小企业金融事业部主要面对的是小企业客户所组成的细分市场,主要有市场营销、前后台处理所组成相对独立的业务体系,由于小企业自身的天然特性,比如经营规模小,自身积累少、抗市场能力弱,并且缺少完成的会计报表,企业资产和企业主资产模糊不清,导致从事小企业金融业务风险很高,其次,采用事业部制开展小企业金融业务本身就是近两年才开始的新鲜业务,专业管理人员和专业信贷审批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人员配备和考核激励也不十分合理:最后,小企业金融事业部模式毕竟是在国内商业银行原有组织构架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变革创新,效益短期内难以实现,未免不会在已有老的观念下受到既得利益部门的阻碍。

(三)机会

小企业融资难不可怕,可怕的是小企业融资难不被政府和金融机构重视。当前,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谐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已经引起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不管是国务院确定的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还是银监会颁布的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及补充通知,都从不同角度为解决小企业融资难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这一利好的政策氛围也将是小企业金融事业部模式实现进一步拓展的最好机会。另外,如前文所述,受利率市场化日益紧逼和银行产品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影响,商业银行有战略转型的内在需要,而小企业金融业务将是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必然选择。

(四)威胁

小企业信用不佳,信用记录或者没有或者不全,守信意识薄弱。存在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现象,这是外部环境对于商业银行进一步开展小企业金融业务的最大威胁:小企业金融事业部模式毕竟是新生组织模式,虽然在国内银行业的实践中也不乏有成功的例子,但是此种模式要想大范围推广应用,还必须要适应我国的国情和各家银行的行情。

金融行业的商业模式篇2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以移动支付、大数据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持续对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业形成革命性的冲击,互联网金融的问题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在未来的发展中,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可能存在以下四种不同的状态:互联网金融重创传统银行,最终抢夺大多业务,完成吸收;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共同发展,共享资源,错位发展;传统银行占据主导地位,互联网金融作为补充;传统银行成功转型,完全覆盖互联网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企业式微。

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优化了资源的配置并不断与传统金融业相碰撞。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并不会颠覆传统银行的主导地位,但可能改变行业格局,互联网先行者将是赢家。

本文从商业银行的视角出发,以工商银行为例,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改变进行系统性的理论探讨,以期为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互联网金融分类与发展

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互联网金融定义,但其包括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六大模式: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平台、大数据金融、互联网金融门户、信息化金融机构以及众筹。

(一)第三方支付

所谓第三方支付,就是一些和产品所在国家以及国外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

第三方机构与各个主要银行之间签订有关协议,使得第三方机构与银行可以进行某种形式的数据交换和相关信息确认。这样第三方机构就能实现在持卡人或消费者与各个银行,以及最终的收款人或者是商家之间建立一个支付的流程。

(二)P2P网络借贷平台

P2P网络借贷平台,是P2P借贷与网络借贷相结合的金融服务网站。P2P网络借贷是一种将非常小额度的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商业模型,且借贷过程中,资料与资金、合同、手续等全部通过网络实现的。

(三)大数据金融

大数据金融,是指利用大数据开展的金融服务,即针对海量数据,经过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处理方式,开展资金融通、创新金融服务。

由于大数据金融大幅降低了交易费用,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弱化服务中介功能,最终使得平台金融与供应链金融不仅挑战而且可能变革未来金融产生格局。在大数据金融的支持下,中国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起来。

(四)互联网金融门户

互联网金融门户专注金融互联网化,是指利用互联网提供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信息,汇聚、搜索、比较金融产品,并为金融产品销售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平台。

(五)信息化金融机构

指在互联网金融时代,通过广泛运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传统运营流程、服务产品进行改造或重构,实现经营、管理全面信息化的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

(六)众筹

众筹指通过互联网方式筹款项目并募集资金,即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成为初创企业和个人为自己的项目争取资金的一个渠道。

三、互联网金融特征分析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各类模式发展得并不均衡,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一)第三方支付日渐成熟,移动支付发展迅速

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中介提供的货币资金转移服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第三方支付交易总额达53729.8亿元,较2012年增长46.8%。从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趋势来看,其呈现出从“线下”到“线上”,从“线上”到“移动”支付的发展路径。移动支付的发展值得高度关注,2013年,移动支付交易量达12797.4亿元,较2012年的1511.4亿元增长707%,占第三方支付总交易额的23.82%。

(二)网络融资发展迅猛,风险不断暴露

网络融资是指以互联网作为媒介,满足经济主体融资需求的各种方式。目前,国内网络融资模式主要包括:P2P平台、众筹融资和基于自有电商的融资模式。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的背景下,网络融资得到了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P2P网贷交易规模已攀升至897.1亿元,P2P网贷公司数量达523家。

网络融资呈现快速发展趋势的同时,也不断暴露出风险。受限于征信信息匮乏、监管法规等的缺失,网络融资特别是P2P融资蕴含着较大的风险。特别是2012年以来,“天利贷”、“网赢天下”、“东方创投”等P2P公司频繁出现了倒闭现象。

(三)平台式电商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力军

平台式电商指依赖于非实体电子交易平台开展销售业务的运营商。平台式电商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传统零售巨头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程度较低,依赖于物理网点优势,传统电商对开展网上销售的兴趣并不大,从而使淘宝、天猫、京东商城等平台式电商抢得先机。

四、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影响――以工商银行为例

根据笔者对不同地区多家工商银行发放调查问卷获得的分析结果来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产生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互联网金融如何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

图1 互联网金融如何影响商业银行

图1中,P2P贷款、众筹融资和大数据金融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其中P2P作为蓝海企业,市场规模仍具有扩张潜力,且主要是小微贷款,对商业银行银行的影响为负面,影响较小;众筹融资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对银行影响为负面、较小;大数据金融中一些业务模式下其资金来源是商业银行,故对银行影响为中性。

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这些平台打破了商业银行在交易和结算上的垄断,改变了支付平台与银行之间的利润分配模式,将在手续费和佣金收入方面给商业银行施加最大压力。

(二)从具体业务来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替代

第三方支付,主要的互联网金融参与者有快钱、拉卡拉、支付宝、京东的网银在线、财付通,抢夺银行支付业务。

P2P贷款,宜信、人人贷、平安陆金所、阿里贷款平台、阿里小贷是主要的参与者,一定程度上替代银行的小额贷款业务。

众筹融资,点名时间、追梦网、淘梦网是主要参与者,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取代银行贷款业务。

图2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对工商银行各类型收入的影响

大数据金融,主要有阿里贷款平台、阿里小贷以及京保贝,主要给中小企业提供融资。

互联网金融门户,如腾讯的基金诊断器、基金超市,新浪的微银行,百度的百发,苏宁的易付宝和东方财富网,主要取代银行的理财业务。

信息化金融机构,如苏宁银行等,较为复杂,全面替代银行的简单业务。

笔者分析针对工商银行的调查问卷,得出下列几方面的结论:

1.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对传统业务和理财业务冲击较大(见图2)。

2.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对于银行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特别在短期存款与3个月内的短期理财产品方面。(见图3)

图3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冲击

由以工商银行的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已然侵入商业银行的传统领地,互联网金融分流了商业银行的融资中介服务需求改变了商业银行独占资金支付中介的格局,因此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角色面临弱化。再者,互联网金融也影响了商业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余额宝类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诞生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产生了冲击,第三方支付的兴起也触及了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笔者看来,互联网金融并不会取代传统商业银行的主导地位但其迅速的发展,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冲击,也能促使传统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资源优化配置、尊重客户体验、强调交互式营销,在运作模式上更注重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核心技术的深度整合。

四、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改革的对策建议

从调查问卷结果可以看出,银行的主体地位在大多数人看来,仍然不可动摇,互联网金融只能说是一种发展模式,实际还要依赖于银行体系。

面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商业银行应从挖掘自身潜力,寻求同业、跨业合作,寻求突破创新、注重客户体验等四方面迎接互联网金融挑战:

(一)挖掘自身优势

传统金融业具有先发优势,目前仍掌握着市场中绝大多数客户资源,商业银行应围绕客户、业务和系统优势,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强调“一站式”服务;加强对互联网尚不发达地区服务的覆盖;利用资金、品牌优势,广纳具备金融和计算机复合背景的“高”、“尖”、“精”人才。

(二)加强同业、跨业合作

首先,商业银行应加强同业合作,推广“柜面通”合作模式,利用客户和系统的优势,建设、共享一个联盟电子商务平台,弥补数据领域的不足;与此同时,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在合作中发挥比较优势,比如开发P2P平台、电子小贷、销售理财产品等等,不断提升自身品质。

(三)寻求突破创新

首先,应进行组织构架创新,针对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享受的不同监管待遇,通过制度安排绕开监管,如采用民生电商模式;其次,应加快产品创新,特别是在支付领域,如针对余额宝等理财产品,推出活期余额自动申购、短信赎回、线上与线下购物和还款业务自动赎回等独特业务。

(四)注重客户体验

首先,打破部门、条框的局限,进行信息系统再造,充分挖掘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投资偏好,量身定做优质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其次,优化业务流程,综合运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在保证账户安全的前提下,简化用户操作;第三,应充分运用门户网站、视频网站、电子邮件等互联网平台开展全方位的营销,实现与客户之间的开放交互式接触,及时高效地满足客户需求。

参考文献

[1]万建华.金融e时代:数字化时代的金融变局.中信出版社,2013.

[2]第一财经新金融研究中心.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2013).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3]刘勤服.基于商业银行视角的互联网金融研究.2014-03-15.

[4]马云.金融行业需要搅局者.人民日报,2013-06-21.

[5]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3.

[6]黄浩: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辩证关系”.2014-01-16.

金融行业的商业模式篇3

一、互联网金融定义

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信息科学技术实现资金融通的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是资金融通依托互联网来实现的业务模式,但是理论上只有涉及到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都可以成为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开始通过网络发展业务,在网上直销,但是效果并不明显。阿里巴巴公司通过支付宝平台,将互联网创新技术与金融产品相结合,传统的商业银行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金融模式受到互联网“平等、开放、分享、协作”的影响。

二、互联网金融特征及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状况

互联网金融不但具有高效、便捷、成本低的特征,其服务基于大数据,并具有趋向长尾化的特征。互联网金融大大提高了现有金融体系的效率,全新的渠道为客户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流,很大程度降低成本,实现了金融信贷的操作管理。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也通过互联网金融降低了成本,其产品组合更加灵活,更加符合客户实际的需要。除此之外,互联网金融降低了第三方支付的结算成本,客户以更低的成本搜索更优质产品。金融服务基于大数据应用,促进高频交易、信贷风险的分析,各个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业务模式,都需要合理的运用大数据。金融服务趋向长尾化,互联网金融在服务客户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高效地解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满足客户投资理财的需求。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各种模式竞相发展,比如第三方支付、众筹平台,网络贷款平台等互联网金融发展得特别的快,金融业的整体面貌得到改变。互联网金融巨头纷纷涌入,加大对互联网新技术的使用效率,创新变革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互联网金融进入全民时代,在互联网金融的战场上,逐渐出现了众多新的竞争者。互联网金融得到了各地政府积极的支持,各地政府出台了有效的政策来支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相关互联网金融企业落户也有了具体的支持措施。互联网金融作为创新事物,创新与风险并存。互联网金融不但实现了金融媒介的转变,还实现了模式的创新,企业融资渠道拓宽了,金融市场发展更加活跃了,交易成本降低了。

三、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反应及其发展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l展,金融业也有了新的发展机会,金融政策也随之开放,金融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了,交易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少数机构垄断金融体系的局面被打破了。传统金融机构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互联网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传统业务的发展,改革迫在眉睫,必须将互联网与传统的业务有效的结合。在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中,支付结算和信贷已经开始应用互联网,同时逐渐的向电商、移动支付等领域发展。客户可以在网上或者手机终端办理业务,银行自营电商平台与传统电商平台合作,采用多种途径来销售银行金融产品。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必须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做出创新,具体分析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和优势,做出合理有效的调整。挖掘大数据潜力,大数据是互联网金融非常显著特征,商业银行的数据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大于新兴互联网企业,但是很多数据都没有作用。在当前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应该得到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为客户提供符合需求的服务,进一步确保精准定位化服务。因此,商业银行应该积极部署电商平台,不但要扩展客户数量数据,还应该通过利用立体数据进行差异化服务,预测客户行为,进行信贷风险控制。为了简化客户跨行、跨地域转账时繁琐的流程,缩短到账的时间,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发展第三方支付,开展金融创新依靠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推出覆盖网上银行、手机银行、ATM、POS机以及自助终端等多种方式的电子银行服务体系,设计移动金融服务、远程柜员机、自助银行等项目。商业银行应该以信息化技术为载体积极发展网贷业务,重新调整业务流程和项目投向,促进商业银行呈现出新的发展空间,促进小微投资人、小微金融、小微借款人能够获得真正的利益。商业银行具有客户数据库,不但可以作为连接借款人和出借人的中介,还可以直接作为借款人或者出借人。在资金运用方面商业银行更具有优势,因此,应充分发挥其优势。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应该努力发挥品牌和渠道优势,新兴互联网金融企业不具备品牌和渠道资源的优势,而商业银行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历程,不是一两年完成的,弥补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缺漏,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品牌优势,发展金融业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特征以及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状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目前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存在一些困境,人们对于新兴的事物还不能完全的接受,传统金融业务的不足也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为了更好适应新时展的需求,商业银行必须加大创新的力度,减少业务发展的风险,不断发展新业务,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确保商业银行实现传统的业务稳固增长,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再创辉煌业绩。

金融行业的商业模式篇4

1.1商业银行面临金融中介角色弱化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后资金供需双方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可直接在互联网上进行快捷的匹配供需信息,完全不需要金融中介的涉及和参与。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及相关软件技术支持下,互联网金融模式能更好的服务于客户,对交易对象的交易记录进行快捷的查阅、对数据可采用高效的信息技术进行全面的查询和分析,这样做不仅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更使企业有效地解决了融资等工序对接问题。互联网金融中的无中介性质资源配置,不仅使资金效率得到最大化的提升,实现最大化的社会福利,更以其快速的金融传媒形势极大地影响了传统的金融机构,弱化了商业金融的中介角色。

1.2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冲击———“鲇鱼效应”

1.2.1在发展模式方面

互联网金融实现了全流程线上操作模式,客户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提交申请,不需要来回奔走于营业网点进行查看。另外,互联网金融可以说是建立在网络电子交易平台之上,客户的相关交易数据和以往信用评价就是互联网金融最重要的客户信息来源,这种数据信息来源可靠,能更真实的反映客户的实际情况。互联网金融的线上审批采用的是全流程自动操作过程,系统自动从数据库中提取客户的相关信息,并根据设定程序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评价,从而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和可授信额度。若客户满足借贷条件,可系统可发放贷款。传统商业银行的信息获得是以人为媒介的,整个信息流传递过程伴随着人的操作;而互联网金融全流程线上操作模式完全舍弃了信息流传递时对人的依赖,整个过程信息流自行运作,过程高效、便捷,不但降低了信息传递的成本,而且极大的提高了审批效率,能及时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危机,更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1.2.2转变以往的客户价值诉求

受互联网金融影响,客户的类型和消费模式、消费习惯等均发生了变化,其价值诉求也随之受到了影响。传统商业银行的价值实现方式受到了一定的挑战。传统商业银行以大客户为主,虽然大客户单笔交易量大,但是总量少,大客户群体合计总量占比并不多。而中小客户虽然单笔交易量小,但总量大,客户群体总体贡献度较高。互联网金融以客户群整体贡献度为准则,以中小客户为目标客户群体,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了中小客户的价值诉求,也因此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2解决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商业银行影响的对策分析

2.1调整发展战略定位,制定未来发展规划

要勇于突破银行业务的原有操作模式,对原有的发展战略及政策做出及时的调整,充分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明确的战略定位。根据战略与国际管理学教授康斯坦丁诺斯•玛卡德就指出:所谓企业的战略定位,就是企业需全面掌握“Who———我们的目标客户是谁”、“What———我们应该提供什么产品或服务”以及“How———我们如何才能以最好的方式向客户提供这些产品或服务”。而作为一个服务业,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都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正好印证了康斯坦丁诺斯•玛卡德教授的研究观点。因此,商业银行要清醒认识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对银行的战略定位进行及时调整。互联网金融在现阶段的关键要求就是互联网客户在要求金融服务时,能够保障客户享受到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以及随心随性的完美服务。这就要求互联网金融一方面积极推广商业银行创建的“一站式服务”以及各项网上金融功能,使其具有的可用性和易用性实现完美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水平了;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与第三方平台实现合作共赢,在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展示相关的金融产品,以平滑的方式向客户提供投资理财、支付结算和信贷融资等金融服务,只为能满足客户随时的金融需求。这种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完美融合,不仅向客户提供更加优异的服务体验,更增加客户的忠诚度。

2.2以客户为中心,打造智慧银行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里,商业银行不能再遵循传统的商业模式,否则只能没落于金融业的大潮中。以客户为中心,为其提供舒适便捷的金融服务才能赢得客户的忠诚度,这就是智慧型银行的服务宗旨。其服务于银行的前中后整个过程,全面掌握客户的需求,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调整业务流程,实现客户的终极完美体验的目的。前台的服务是对获悉的客户需求和信息进行智能分析与服务。中后台的服务是在前台获取的客户信息基础之上,并以此为中心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优化整合和创新整个业务流程,确保向客户提供高效性、舒适体验性的服务。

3结论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和挑战,商业银行要综合分析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结合有关数据信息,及时调整和改善未来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并在加大创新和改革力度的基础上,明确自身的金融服务市场定位,谨慎地选择与互联网金融进行战略联盟,进而提升商业的金融服务功能和降低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积极打造智慧型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舒适便捷的金融服务,以最大化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

作者:郭珺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金融行业的商业模式篇5

摘 要: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文就商业银行如何应对这一变化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小微信贷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6-0113-02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自从互联网诞生起,以互联网为核心基础的信息技术已完全改变了人类社会。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金融就以网络银行、网络证券和网络保险的形式润物细无声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而近几年产生的互联网金融新产品更是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2012年,阿里小贷异军突起,P2P网络借贷数量激增,商业银行纷纷开设网上综合商城,这一年甚至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金融已经渗透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那么,究竟怎么定义互联网金融呢?

互联网金融指的是通过借助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等各种互联网工具来实现资金的支付、融通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和理念来运作金融业务。与传统的金融模式相比较,它具备成本低廉、信息透明、交易更直接更便捷、资源配置效率高、覆盖面广的优势,但是同时它也具有监管薄弱、风险大的劣势。就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主要有网络支付、网络融资、网络理财和移动金融四类业务。

(一)网络支付

网络支付包括网上银行支付和第三方平台支付。网上银行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是在近几年其服务方式和内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产生了一些新的业务品种。而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了网络购物、缴费还款等小额支付结算领域的主要渠道。例如网购爱好者们热衷的双十一,2009年双十一销售额为0.5亿元,2010年提高到9.36亿元,2011年跃升为33.6亿元,2012年达到191亿元,而刚刚过去的2013年,双十一交易额居然达到了350.19亿元,这些交易就是通过支付宝这一第三方支付平台来实现的。

(二)网络借贷

网络借贷就是资金的借入者和借出者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金的融通。网络借贷包括以人人贷为代表的个人对个人的P2P借贷模式、以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为代表的网络小贷模式、以交博汇为代表的银行推出的网络信贷模式等。这些网络借贷模式成本低、效率高,对金融机构的传统信贷模式冲击比较大。

(三)网络理财

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单位在网上开展了理财服务,传统的股票、基金、保险、债券服务都可以在网上进行,此外,新型的理财产品层出不穷。例如,为中国老百姓所熟悉的余额宝、零钱宝、活期宝等“宝宝类”产品,曾经收益率最高的时候高达7%,虽然收益率逐步下降,但仍接近5%的利率水平,远远高于银行活期利率,对银行的存款业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四)移动金融

移动金融业务发展势头迅猛。全球移动支付总额在2012年为1631亿美元,根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估计,2017年全球移动支付的金额将突破1万亿美元,而支付宝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随着熟悉和习惯使用互联网的年青一代成为社会主要力量,移动金融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2014年4月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互联网·金融:通往理性繁荣”分论坛上发布的一份报告《互联网金融2014》指出,以P2P网络贷款、众筹模式为代表的新型资源配置方式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新兴产业。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一)商业银行的支付业务被蚕食

互联网金融正在进入传统金融行业的各个领域,除了高资本、高技术支持的业务和法定执业资质限制的业务外,从理论上讲,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都有可能被互联网金融抢占。支付业务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业务,在银行所有业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互联网金融正是以支付业务发端的,2012年,以支付宝和财付通为首的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超过10万亿元,2013年则达到了17.9万亿元,第三方支付业务的规模越来越庞大,直接威胁到了商业银行的支付业务。

(二)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被挤压

基金托管、代理性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项目,代理保险、代理证券这些业务都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实现,而受到冲击最大的是基金托管业务。2013年,支付宝和天弘基金共同推出的余额宝对商业银行影响最大,由于余额宝门槛低、收益高、风险小,又可以用于转账支付、网上购物等诸多功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天弘基金也靠此一举称为国内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而诸多互联网企业开展了充话费、代缴水电费等中间业务,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进一步挤压了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三)小微信贷业务被抢占

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截止2013年底,全国共有小微企业1169.87万户,占企业总数的76.57%。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急需资金支持,而商业银行基本放弃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我国仅有不到20%的小微企业可以获得银行的贷款,面对这种状况,以阿里小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趁虚而入,仅2013年一季度,阿里小贷就发放了120亿贷款,日利率为万分之五到万分之六之间,利润十分可观。随着经济发展,商业银行将来也要发展小微信贷业务,但是这一领域已经被互联网金融率先抢占。

三、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从短期看,互联网金融仍无法撼动商业银行的主体地位,但是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来势汹汹,商业银行应当尽快做出调整,化被动为主动。

(一)转变思想,走合作共赢之路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既是对手也可以成为合作伙伴,面对金融市场这一大蛋糕,双方应建立合作共赢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客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支付工具。目前,国有四大银行已与支付宝合作,其他银行也纷纷“触网”,与互联网金融亲密接触。在今后的发展中,合作将继续并进一步深入。首先,双方可以共享客户资源。商业银行发展历史悠久,根基深厚,掌握着制造业、零售业、交通业、物流业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客户资源,而互联网企业从电子商务、网络支付等手段切入,掌握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和交易信息,双方可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其次,双方可以共同开发小微信贷业务。与大企业信贷相比,小微企业信贷可以带来更加丰厚的利差收益,双方可以共同打造在线融资平台,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二)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要应对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必须培养和储备一些既精通金融业务又懂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首先,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就可以对复合型人才有所偏重;其次,在已有员工中开展一些有侧重点的培训,对金融专业人才要加强信息化技术知识的培训,而对信息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则要加强金融业务知识的培训;最后,对复合型人才制定更有力的激励机制,通过一些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激励来留住人才。

(三)积极创新业务,重视客户体验

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可以迅速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客户认可度高,其开放式的金融平台、交互式的营销手段、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服务、全天候的服务时间以及方便快捷的操作流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户。商业银行也应加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创新现有的业务,通过多年来积攒的数据整合来分析客户的偏好,利用现有的手段加强与客户的互动交流,为客户量身定做心仪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要简化现有的业务操作流程,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四)加强监管力度,降低业务风险

首先,对现有的互联网金融,应通过立法来肯定其合法地位,并保护和促进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其次,当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程度越来越高时,对于银行业要推出的新型业务要有充分的论证,并加强监管,降低银行的业务风险。

参考文献:

[1] 章连标,杨小渊,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商业银行,2013.10..

金融行业的商业模式篇6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2)10-0072-03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加之当前我国政府和银行业对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视,小企业贷款在银行信贷业务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小企业信贷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优化信贷结构、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和实现战略转型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银行业开展小企业信贷业务面临巨大挑战

(一) 小企业存在先天性缺陷

一方面,小企业通常规模较小、实力不强,小企业所需贷款具有频度高、金额小、时间短和需求急的特点,导致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大、利润贡献小,商业银行没有内在动力去开展小企业信贷业务。另一方面,多数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也没有有效的信用评级,这些因素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会引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也使得银行出现信贷配给的失衡现象,将大部分的信贷资源投向具备一定担保资源的大型和中型企业,从而使得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难始终无法得以有效改善。

(二)银行传统信贷业务服务方式无法有效满足小企业融资需求

传统银行业务信贷服务多以产品为主,重点围绕担保方式、创新抵质押物等方面的制度性创新,如联保联贷、应收账款质押、供应链金融等;营销模式以单户开发为主,风险管理手段依靠对企业历史经营数据分析,缺乏动态数据;企业经营信息依靠银行员工上门收集、查验,反馈滞后。因此,传统银行信贷业务的服务方式无法有效满足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不断融合,使得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得以迅猛发展。通过IT技术,已经能够实现交易信息实时交互,但是企业资金支付流始终与交易信息流处于平行并滞后状态,两者具有很强的不连续性。现阶段,我国银行业开展小企业信贷业务面临巨大的挑战,即如何在成千上万的存量小企业客户中发现潜在客户?如何实现商业银行的资金支付管理平台与企业的销售管理系统及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实现小企业客户的批量开发?

显然,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传统的信贷服务模式已经无法完成如此庞大、个性化、多样性的复杂工程,克服小企业信贷业务所面临的巨大挑战需要借助先进的理念、工具、方法和成功的经验,在小企业信贷服务模式上取得突破,而云计算的出现无疑将突破小企业信贷服务模式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二、云计算是更具创新力的商业银行小企业金融业务服务IT模式

(一) 云计算概念

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系统、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等技术为适应现代服务需求而产生的,是传统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不断交融、需求和商业模式驱动与促进的必然结果。云计算是一种新型计算模式,也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机资源组合模式,更代表着一种创新的业务模式。

(二) 云计算实现商业银行和小企业的无缝

对接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加深,产业和企业的组织形式出现三种新趋势:其一,全球化和外包专业化的高速发展孕育了位于供应链上众多的小企业,例如围绕苹果产品而分布在全球各处的代工企业;其二,产销分离又出现了通过品牌影响力而凝聚在核心企业周围处于销售链上的众多小企业,例如集聚在各大知名品牌之下的众多加盟店;其三,分工专业化和精细化又产生了通过产业关联而聚集在一起的小企业集群。

基于云计算的商业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通过云计算将银行结算服务渠道融入到小企业客户和小企业集群客户的资金管理和交易网络内。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商业银行并不关心何时、何地、通过何种方式和计算方法获得信息数据,关心的重点是目标客户易背景的真实性、交易信息的实时可查性、交易资金流向的可控性,能否按照商业银行的要求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和服务;从企业客户角度看,引入云计算平台,可以极大降低 “核心”企业和小企业 IT 建设和运维成本,最快捷地匹配交易数据,减少资金占压,降低资金的在途时间,提高资金周转率和使用效率,既能满足“核心”企业在知识爆炸时代对 IT 的需求,又能满足小企业对高质量金融服务的需求。

商业银行通过云计算与小企业的融合将是信息服务产业商业模式的重大变革。只要商业银行和小企业分别与云计算平台相连,商业银行和小企业就能够实现无缝对接,商业银行可通过云计算平台获取“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小企业的交易信息,从而为小企业提供融资等全面金融服务。这种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既能满足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又能提供商业银行批量开发小企业客户的平台,还能改善“核心”企业的营销管理模式,形成了银行、核心供应商(生产商、行业协会和商会)和众多小企业三方共赢、各方互利、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云计算是实现商业银行小企业金融业务批量式开发的必然趋势

金融行业的商业模式篇7

[中图分类号] F830.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3-0169-02

一、引言

在过去的十年里,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刻影响到各个领域,近两年金融领域也形成了新的金融模式。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其产品和业务也越来越丰富,不仅使个人客户越来越便利,而且也深刻影响着传统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有数据表明,人们在办理金融业务时,越来越倾向通过互联网来进行,2015年国内互联网上的个人理财交易规模达到1235.6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23.8%,其增长速度相比于银行柜面业务交易规模的增长速度要快很多。从各种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若各商业银行想在未来有更加良好的发展前景,就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竞争策略,努力争夺金融市场。

二、互联网金融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

自我国加入WTO后,影响最大的已不是外国资本,而是创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和服务方式。

与国外的理财市场相比,我国具有起步较晚,发展相对缓慢的特点。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才刚刚起步,随着银行越来越剧烈化的竞争以及金融市场的逐渐打开,个人理财业务也渐渐地融入发展。目前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个人理财金融产品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想要在激烈和残酷的竞争之下立于不败之地变成一大难题。

三、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带来的挑战

2013年互联网金融平台陆续出现了“余额宝”“活期宝”“现金宝”等理财产品,给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互联网金融凭借其“致力于界面友好,充分关注用户体验”的设计理念、以及它独特的经营运作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传统的经营模式形成了直接而猛烈的冲击。互联网金融平台不仅提供了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金融理财服务而且还借助于对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使其充分的掌握金融领域的信息资源。这种互联网平台使交易能够实现客户与产品的自行对比与匹配,为交易者提供更为合理的理财产品,所以比起传统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得到更多客户的好评和青睐。

此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提供的理财产品趋于同质化,而且起点高。而互联网金融下理财产品投资起点低、申购时间更为灵活、申购费用更为优惠,因此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产生了一定的挤占效应。客户更偏向于选择可以做到“货比三家”的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这种选择使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与互联网金融个人理财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

四、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弊端分析

(一)欠缺高素质的专业理财人员

不同层次的客户往往需要不同层级的理财产品和投资策略,这就要求理财人员不仅要全面的了解个人银行业务的每一项产品,还应该掌握证券,房地产等等相关的知识。可是目前的商业银行高水平的理财规划师甚是缺少,而且我国目前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周期短,职业认证体系也不够完善,大部分理财人员都是从银行其他职位上调转过来的。虽然经过一些培训,但是这些专员对理财的掌握仍十分片面,缺乏综合性技能,甚至更多的只能够充当产品推销员的角色。

(二)个人理财产品趋于同质化,创新力度不够

虽然在金融市场上存有数量颇多的理财产品,但大多理财产品是由于银行间的相互模仿、基于原有理财产品的重新组合得来的,并没有实质上根据投资者的需求进行创新。这种只为一时短期利益的行为最终将导致大量客户的流失。市面上每家银行为了自己的利益,推出不同种类的网上理财产品。据资料显示2015年四大商业银行针对个人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达65252款,理财产品看似种类繁多,实则这种理财产品的堆积,一环套一环,一个加一个组合而成的衍生金融理财产品,对个人承诺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背后,可想而知银行背负着极大的风险。

(三)新理财产品缺乏强劲的技术支撑

当前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金融机构拥有强大的技术支持,而我国的商业银行的技术支持能力则比较落后。互联网金融以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作为支持手段,不仅仅掌握先进的技术处理与运用能力,同r还拥有着巨大的信息资源。这就从本质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运营效率低下难题。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在技术支持方面与应用互联网技术的互联网金融相比则相差甚远。此外,商业银行由于其设置复杂而繁多的机构也导致信息比较分散,这更使得在数据的综合运用上面商业银行落后于互联网金融机构。

五、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竞争对策研究

(一)创新金融理财产品,扩宽理财产品融资渠道

商业银行应该时刻谨记“规范与发展并重,创新与完善并举”这个原则,随着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社会各经济主体对待金融服务多样化的需求和银行间激烈的竞争,商业银行也步入了创新发展浪潮之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大力创新个人理财业务,同时也要加快相应的IT系统的建设,以提供更便捷方便的服务来满足客户的要求。近年来,商业银行的电子化进程越来越快,网络银行,电话银行都发展可观。但是在这初期发展阶段,商业银行的服务内容还是有待拓展。要努力扩展个人理财的业务范围,增加一些外汇、基金、保险等类似的个人理财业务,构建多方位全面的网络理财业务平台。

(二)注重专业人员培养,建设高质量的个人理财业务团队

首先要建立内部培训机构,以此来向理财人员提供理财的前沿知识和发展动向。商业银行可以与各大高校合作进行专业理财人事的培养,这样这些人员就可以直接在学校中接受理财人员所需的金融、证券等相关的专业知识教育。此外,职业培训也是必要的,银行应该鼓励员工参加类似金融理财师的课程培训,还可以与证券业、保险业等行业实行联合的培训。让培养的专业人员对新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大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及分析,设计出满足客户需要满足市场的个人理财产品。

(三)推进个人理财与互联网的融合以促进共赢

在互联网金融这个大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利用好互联网+金融这一大好发展势头,积极推进银行业务的发展。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应该与互联网金融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各自做各自专业的事。互联网公司提供完善的运营平台和专业的运营人才,商业银行发挥其注重风险控制、理财产品种类繁多的优势,以此实现跨界的共赢。商业银行要做的就是满足客户需求,一定要把网络和科技应用到理财业务的发展中去,把代客理财作为必经途径,让智能银行、远程银行和直销银行都成为现实,同时以客户的体验、互动、反馈为导向。

(四)加强技术开发,加快银行自身转型优化

商业银行无论在理财产品设计、运营操作管理还是管理决策等多个方面都需要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商业银行可以以信息和数据作为基础内容,在原系统技术上进行升级和更新,推进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还应该建立大数据构建和战略目标,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理财客户进行精而准的定位,然后据此开发合适的理财产品来实现有针对性的营销,最终创造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不可逆转,商业银行要顺应互联网时代多方面的要求,适时调整其运营模式,加快商业银行的转型与升级优化,着重培养有互联网特色的新型业务。

六、结语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虽然改变了传统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的垄断地位,但是商I银行不会完全被互联网金融取代。商业银行要想在新环境下长盛不衰,应该力争规避当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消极影响,同时借力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对个人理财业务的积极影响,转变思维方式以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制定和完善新金融环境下的竞争策略,使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激烈的金融社会中更具有竞争力。在蛋糕做大的同时也做到更好,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加优质的理财服务,对我国商业银行有着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王若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创新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3):63-64

金融行业的商业模式篇8

作为新兴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影响了人的工作和生活,也对商业银行金融机构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因此,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和挑战,并提出相对应的措施尤为重要。本文结合互联网金融现状及商业银行现状,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阐述互联网金融存在的弊端,并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进行论述。同时,有针对性的提出,商业银行如何加强互联网金融的重视并拓展自身互联网业务,做到合作共赢的局面。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作为新兴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发展吸引了众多目光。尤其是支付宝余额宝等软件相继崛起之后,引发了诸多舆论和评价。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了人的工作和生活,对商业银行金融形势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已经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问题。但互联网金融在带来快捷便利的金融条件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相对应的风险控制及监管机构还不够完善,对互联网金融用户信用评价如何进行有效控制,也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焦点。

(2)研究意义。以商业银行受互联网金融影响为课题,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冲击进行深入研究,对比国内外金融发展现状,找出商业银行金融存在的问题。同时,着重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应对手段,对商业银行更好的服务于人服务于社会,促进金融业和银行业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格局的改变及经济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近况。著名学者Greenbaum认为,随着社会资产的不断增长,人们对金融的需求不断提高,对金融结构产生了严重的刺激也催生了新生业务发展,如互联网金融等。著名学者Klafft与linetal对金融机构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互联网专业化程度较差,导致互联网信贷风险持续升高,国外网络借贷公司通过贷款小组的方式做专门指导,目的是降低违约风险,借助互联网联名担保降低违约概率。学者Davis与hengetal则认为,贷款组织者是中介形式的,通过信息匹配搜集及监控,完成市场资金需求的供给双方的协调合作。同时,互联网金融贷款业务的增长对社会资金总量的需求极为旺盛。

(2)国内研究近况。由于互联网金融是新兴事物,因此,在我国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金融影响也刚刚显现出来。对于国外而言,我国学术界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较少。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对于银行业的影响与监管备受重视。无论是政府还是百姓,诸如余额宝这样的软件都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

2014年,中国银行副行长易纲在“两会”上指出,要支持余额宝等金融产品的创新行为,同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应对风险和防范风险。目前,余额宝等金融产品带来了诸多争议,主要针对其流动性和价格波动等风险。姚文平在2014年从互联网金融本身以及战略监管角度,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在全球范围内的突破性进展,认为商业银行要冷静应对互联网金融,要从冲击入手,找到推动商业银行发展的动力和可创新之处。同时强调,商业银行金融要与互联网金融联合,形成有效战略联盟,促使双方共赢。

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务的冲击

(一)传统银行金融模式与互联网金融的对比

(1)互联网金融注重创新。金融交易门槛降低,体现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平等性和开放性。2013年,余额宝领衔互联网金融行业,受到支付宝客户资源的影响和资金沉淀,让余额宝有了巨大的发展契机。客户可以通过余额宝像支付宝账户转账且不收取任何费用。同时理财门槛降低至一元钱。吸引了大批的年轻人和白领投资者。到目前为止,余额宝的用户使用数量已经突破了八千万。

传统商业银行进入客户群体主要是中小型企业及政府机构,由于渠道和金融门槛的没有及时拓展,导致客户很难享受到金融服务,很难购买到金融产品。但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个人能择优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服务,提升了社会大众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以银行理财为例,在银行够慢理财产品的起步价是五万元,首次购买则需要柜台面签,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五万元的起步资金仍然是很高的门槛。多数中小投资者对此望洋兴叹。互联网金融在此时为中小投资者打开低门槛的理财之门,立刻受到网民和使用者的追捧。

(2)互联网金融注重共享与透明。在交易过程中,互联网金融注重透明度及共享协作。在金融交易过程中,利用自身积累的数据对客户进行评价及指导,客户可以再透明公开的金融平台上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服务。也可以说,互联网金融供给双方都很容易获得资源,使得信息不对称等不良现象较少,削弱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中介作用。而在传统金融模式中,交易双方经常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等不良现象,使用金融服务的客户很难从银行获得资金,也很难找到融资项目。尤其是近年来,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信息查询评价渠道差债,获得信息成本较高,在权衡收益和经营风险之后,银行主动放弃了小企业融资客户。

(二)金融脱媒加剧

随着在线理财产品、第三方支付以及网络信贷等网络金融机构的不断发展,对商业银行金融模式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客户逐步向门槛较低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在金融业务竞争激烈的同时,商业银行金融服务逐渐畏缩不前,2014年1月,中央银行金融披露数据显示,在余额宝等理财产品影响下,我国银行存款流失严重,仅在1月份,我国商业银行存款数额减少了9400亿元。同时,互联网金融更种猪利率化,银行的理财手段到了进退两难的地步。如果随着余额宝的浪潮推出类似产品或发行高收益型的金融服务来满足金融市场发展,则会变成变相吸收存款,增加了银行自身经营成本的同时,也会造成利率倒滑现象。但如果不推出相对应的金融产品,银行存款流失会更加严重,银行将面临经营破产风险。

(三)金融创新提速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背景下,一部分企业开始不断向互联网领域发展。如苏宁、腾讯、京东及阿里巴巴等商业巨头,以及人人贷、陆金所等网络融资平台也相继提出有针对性的创新举措。目前,互联网金融共包括五种模式:第三支付环境下支付结算、电商小贷及网络融资贷款、非实体货币虚拟交易、基金证券等金融渠道产品网络销售、法律援助以及金融咨询等其他渠道。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速度与互联网发展共同进步,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储蓄、支付、借贷以及理财结算等金融业务。我国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一直享受国家政策,并在金融结构下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在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下,商业银行部门垄断的金融体系得到冲击。2014年,中国银行副行长易纲在“两会”上指出,要支持余额宝等金融产品的创新行为,同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应对风险和防范风险。同时,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信号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是最有利的发展契机。如果商业银行部及时在金融理念上创新,势必会造成互联网金融占据市场较大比重。而商业银行最终失去金融主动权。

三、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应对策略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未来发展关系将十分复杂。既是商业对立的竞争关系,又是相互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面对复杂的双边关系和形势,商业银行有必要才去应对手段和积极的执行策略。

(一)加快转型与创新

互联网金融在带给商业银行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时,也对商业银行未来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转型启发。当前形势下,商业银行面临着利率市场化、外部形势及内部形势复杂、金融脱媒不断深入以及客户需求不断提升等发展环境,导致商业银行压力巨大。因此,商业银行要加快金融结构创新发展,跟上时展脚步加速内部转型的同时,用全新的金融理念和积极的金融服务手段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首先,商业银行应该重视中小企业融资,充分发着中小企业客户蕴藏的潜在能量,降低借贷门槛,打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壁垒。结合互联网技术及科技技术,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在拓展业务空间的同时增加新的金融服务和新的产品,吸引客户目光。

其次,加强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注重客户体验和客户需求,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提出的要求。加快负债业务转型,使得银行金融业务更趋向于百姓趋向于大众,使得金融服务发展能满足金融结构调整的要求。加大推进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并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提升收益。

(二)加强业务合作

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完善了风险管理体系,具备了丰富的产品,掌握海量客户的资金流动信息和客户基本信息,如何能与互联网金融企业记性有效合作,进一步掌握客户物流信息,通过数据技术,创造出更适合大众发展,更能满足大众需求的产品。使得金融管理结构的创新能能适应金融企业健康发展。

同时,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商业银行合作,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因为第三方平台及互联网金融发展,依赖于传统银行金融本质。商业银行可以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完善客户网络体验权限和网络服务水平。由于互联网金融吸引中小企业的特点是高校快捷。如,平安网上信贷与拍拍贷、人人贷,最快贷款到账为二十四小时,最慢时间为三天。这真是商业银行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商业银康可以通过互联网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便捷的资金提供方式,积极参与到互联网金融竞争之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面对发展迅猛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要冷静应对风险,利用自身的政策优势和资本优势,不断改变风险管理模式和金融服务思维,通过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形成全新的利润增长方式。目前,我国传统金融格局尚未打破,领衔金融市场的依旧是商业银行,这与政府扶植和多年经验有直接关系。但是,商业银行也要冷静面对形式,努力寻找自身不足,积极拓展融资改革与融资渠道,合理利用自身资源,以服务社会大众为本源,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联合互联网金融企业,为客户带来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开创传统与网络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巴曙松,谌鹏.互动与融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J].中国农村金融,2012,(24).

[2]潘意志.阿里小贷模式的内涵、优势及存在问题探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2,(03).

[3]赵向阁,熊晓轶.电子商务在保定市县域经济外向型发展中的应用――以阿里巴巴网站为例[J].中国商贸,2010,(22).

[4]陈筱彦,魏嶷,许勤.运用高频数据衡量订单驱动市场的买卖价差[J].经济论坛,2010,(04).

[5]蔡雪飞.浅谈互联网上的金融与银行[J].科技经济市场,2010,(01).

[6]阮思阳.电子商务认识误区的澄清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问题[J].改革与战略,2011,(01).

[7]李勇.政府主导市场化进程的金融发展模式――以开发性金融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0,(10).

[8]杨凌云,徐学庆.论金融模式的差异及模式的转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5).

[9]黄燕.现阶段的中国金融模式刍议[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

金融行业的商业模式篇9

[DOI]10.13939/ki.zgsc.2015.44.084

1 互联网金融的客户营销模式

互联网金融是指依托于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谢平,2012)。通俗来讲,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的资金融通活动,是依托互联网向公众提供金融服务的行为。谢平、邹传伟(2012)将互联网金融模式定位为不同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第三种融资模式,这种模式具备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低、交易成本低、中介功能弱化、证券发行与交易网络化等特征,并形成了不同于传统金融的客户营销模式。

(1)基于“平台”的集聚效应。互联网金融建立在平台经济(Platform Economics)基础之上,构建平台的边际成本基本为零,而边际收益却很高。作为虚拟(或现实)交易的空间(或场所),平台通过促成买卖双方客户之间的交易、收取一定的费用以获得收益。徐晋、张祥建(2006)指出,平台参与双方(或多方)的互动,受到特定的网络外部性的影响,表现为:平台上汇集足够多的买方(或卖方),能够吸引卖方(或买方)的加入,形成聚集效应,降低交易成本。以Google、百度公司为例,他们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搜索服务,不收取任何费用,而用户在使用搜索服务的同时,已经成为网站广告的接收者。

(2)关注“长尾”的规模优势。“长尾”(Long Tail)是对幂律(Power Laws)和帕累托分布(Pareto Distributions)的形象化表述,指小众市场“聚沙成塔”,创造出匹敌主流市场的巨大规模(Chris Anderson,2004)。长尾价值重构的目的是满足“长尾”用户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依靠“互联网基因+金融洼地”发展起来的人人贷、余额宝等产品,抓住小微客户的市场需求,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支持下,依靠网络平台的规模优势,挖掘出新的、稳定的利润增长点。

(3)建立“普惠”的平民体系。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所需的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降低服务成本、改进服务效率、提高服务的覆盖面和可获得性,使偏远地区、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能够获得价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人人享有平等融资权(周治瀚,2014),具有与生俱来的“普惠”属性。互联网金融推出支付结算、代购车票等便民服务,为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其业务具有更高的参与度和透明度,对推进金融体系的扩大化、平民化和人性化意义重大。

互联网金融的平台(P)、长尾(L)、普惠(I)特性使其具有交易对象集聚化、产品市场规模化和受众群体平民化的特征,低成本、大批量、广覆盖的优势使其迅速占领金融领域的焦点位置。具体而言,互联网金融的客户营销模式是以快捷便利的支付手段和广阔的交易平台(P)吸引客户,全面获取客户的基本信息、交易明细和社交网络数据(L),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技术,以低廉的成本分析客户行为和偏好,消除信息不对称,最终以适当的价格为客户提供所需的金融产品和服务(I)。换言之,互联网金融采取的是“以渠道获取数据,用数据描述客户,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客户营销模式,与商业银行的精细管理(Meticulous Management)、精准营销(Precision Marketing)、精英客户(Elite Customer)的营销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2 商业银行的客户营销模式――以中国农业银行山东分行为例

2010年以来,中国零售银行业务发展迅速,个人存款和贷款规模分别比10年前增长了4.5倍和17倍,客户人均持有产品数从略高于1个增加到4个。麦肯锡(2012)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零售银行市场;到2020年,零售银行总收入将达到每年1.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高净值个人客户和富裕客户收入贡献度约为50%。近年来,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发展战略从“跑马圈地”广布网点转变为提升网点综合竞争力,营销模式从全力争夺客户转变为深度挖掘优质客户价值,更加关注客户地位的提升、客户服务的提升和客户价值的提升。

例如,2010―2014年,中国农业银行山东分行通过运用精细管理、精准营销、精英客户的MPE营销模式,以拓展高价值客户为目标,以优化客户结构为重点,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为手段,夯实客户基础,扩大客户规模,提升价值回报。2014年年末,山东农行的电子银行客户和信用卡跨行活动商户分别比2009年年末增长8.4倍和1.8倍,个人贵宾客户占比提高3.2个百分点、日均资产增幅超过5成。

(1)精细管理,夯实营销基础。精细化管理可以克服商业银行粗放经营现象,通过数据技术控制成本、整合平台,实现效益最大化。近年来,山东农行通过客户关系管理(CRM),延伸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一是整合服务平台,实现私人银行部独立运作,财富管理中心与理财中心“营管合一”。二是完善服务体系,建立以财富管理中心和理财中心为旗舰、精品网点为骨干、基础网点为补充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改造)网点1100余家;构建“四位一体”的营销服务模式,加强中高端客户的统筹管理。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实施“客户名单制”、“首席客户经理制”、“客户流失责任追究制”、“公私联动制”四项管理制度,确保了“1+1+N”的客户关系营销服务机制落实到位;建立立体化、多维度的服务监控制度体系,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2)精准营销,提供个性化产品。精准营销是在对目标市场精准定位的基础上,建立个性化的客户沟通服务体系,实现业务持续发展。商业银行参与“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多是出于政策监管的要求、企业的社会责任或纯粹的商业动机(张海峰,2010)。但是,在产品研发、设计、宣传、营销时,多采用市场定位明确、客户定位清晰的“精准”营销策略。

山东农行精准定位目标客户,让消费者认识产品、了解产品、信任产品、依赖产品。一是通过专项营销提升单一产品竞争力。针对个人信贷、对私理财、网上银行、信用卡等零售产品,开展“走进”系列专场营销,“理财进县域”专题营销,组织电子银行体验营销,信用卡“赢在大堂”营销。二是通过联动营销提升关联产品认可度。通过上下联动、公私联动,签约“总对总”汽车经销商分期合作项目,营销社保卡、医保POS以及集团企业等大型商户。三是通过方案营销凸显专业化。以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为依托,创新限售股股东综合服务模式,累计营销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20家。四是通过口碑营销拓展客户群。实施“私人银行伙伴计划”,老客户人均推荐1~2位新客户加入,新增金融资产规模超过10亿元。五是通过服务营销体现便利性。推广使用个人业务集中作业平台、SIMS-PAD(营销协作器)等新工具,增加西联汇款、跨境电汇、自动理财等网上银行新功能,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

(3)精英客户,实施分层营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改变,找准关键客户群体、开展个性化营销已成为商业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途径。《2014中国家庭财富的分布及高净值家庭财富报告》指出,中国家庭资产分布不均,最高资产10%的家庭拥有63.9%的资产。可见,对商业银行而言,“二八”定律真实有效,中高端客户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山东农行结合金融市场和自身业务发展实际,从客户生命周期、职业特性、客户价值及社会变迁等多个维度出发,筛选出了当前消费市场和经济生活中的80/90后群体、中小企业主、互联网商户、高净值客户四类重点客户群体,制订分层营销方案,并着重针对企事业中层管理人员和企业高管客户群体制订高净值客户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商业银行的MPE(精细、精准、精英)营销模式日趋成熟,但发展中受到三个方面的制约:一是部分基层行的经营管理模式较为落后,对目标客户未实行分层管理,客户价值不能完全挖掘;二是产品创新进度缓慢,服务渠道较为单一,现有产品和服务难以满足客户多元化投融资需求;三是自助设备利用不足,电子渠道分流有限,低效业务挤占有限的柜面资源。不可否认,互联网金融的PLI(平台、长尾、普惠)模式为商业银行改进现有的客户营销模式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3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个人客户营销模式相互融合

互联网金融,注重搭建平台汇集客户,强调开放共享公平透明,打造普惠金融恩泽大众,以其在成本、效率、信息和体验上的巨大优势,对商业银行的客户营销模式带来挑战。首先,利用准入门槛低、资金交易处理便捷高效、信息整合能力强等特点,抢夺银行存量客户、拓展网络增量客户;其次,凭借海量数据挖掘技术,挑战传统的客户关系营销管理体系,不利于银行客户结构的优化调整。

不过,互联网金融所覆盖的客户群体,与商业银行的目标定位是有层次分割的,相当于进行错位竞争,会存在压力,但不伤及本元。另外,银行在客户拓展、客户维护、客户服务等领域打造的线下核心竞争力并不完全适合互联网环境。所以,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个人客户营销模式会有所“改造”,但不会“颠覆”。换言之,商业银行的MPE营销模式要与互联网金融的PLI模式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搭建平台、挖掘数据、服务“长尾”,降低成本、创新产品、整合资源,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的个人客户营销能力、服务效率和专业化水平。

(1)推动精细化管理,加强渠道功能整合提升。信息技术的普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了客户金融偏好的变化,传统的柜台面对面交易处理方式正在朝着虚拟化、智能化的方向演变;同时,物理渠道在从事复杂业务和客户体验方面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所以,商业银行应该整合渠道,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平台。

一是坚持物理网点“硬转型”。在综合分析低效网点周边资源、客户结构和未来发展的基础上,有效实施网点的迁址、撤并或改建,将低效网点改建为小微网点或金融便利店;积极探索网点建设新模式,加快新概念体验银行试点建设,提高网点的智能化水平;以中高端社区和大型专业市场等资源富集区域为重点,加快建设功能全、覆盖广、布局优、效率高的自助银行服务体系。

二是实现网络金融“新跨越”。加快移动金融创新,丰富掌上银行功能,加快掌上钱包、近场支付产品的创新应用;在网点配置无线互联网环境,增设智能手机等设备,提高客户体验;加快社交金融创新,推进线上关系圈、互动体验中心建设,开辟微信、微博服务渠道;加强与社交媒体合作,建设银客关系紧密、服务手段丰富的社交金融生态圈。

三是持续推进渠道协同营销。建立统一协调的价格体系,在客户注册、营销推广、销售交易等环节,加强渠道功能整合和创新,实现渠道间功能互补和新产品在柜台、互联网渠道同步上线;有效整合电子渠道客户信息,增强网点、网银、掌上银行、自助银行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兴渠道的协同和互助能力,实现“一点注册、全渠道开通”、“一点接触、多渠道协同”的客户体验。

(2)树立“全尾”营销理念,提供整体金融解决方案。麦肯锡(2012)调查显示,影响客户服务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来自客户体验。客户的金融消费需求日趋多元化,商业银行对于服务的关注点不应局限于单一客户、单一产品、单一要素,而要构建“横向纵向一体化”的服务模式,提升客户体验。

一是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客户服务效率和专业化水平。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和应用技术,全面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快速响应、私密贴身的服务流程;依托横向和纵向优势,完善客户服务模式;融合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移动支付、远程交易等电子服务渠道的优势,提升客户服务的便利性和快捷性;提升IT技术支持能力,加强客户服务系统的深度应用推广,全方位、及时、动态地掌握客户需求并准确迅速传导,延伸客户服务链条。

二是加强创新整合,提升客户服务层次和水平。加强与保险、信托、证券、租赁、法律、税务等境内外机构战略合作,整合和调动内外部资源,丰富服务方式和手段,有针对性地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深入挖掘客户长期财富管理需求,因势利导引领客户的财富传承与投行化、家族信托等高层次综合需求,在有效提高客户服务品质与价值创造能力的前提下,综合解决客户金融需求,提升中高端客户的满意度、忠诚度与贡献度。

(3)完善体系建设,发挥稳健审慎的经营优势。审慎经营是商业银行与生俱来的特质,也是商业银行与奉行“开放”精神的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区别之一。商业银行转变经营理念、改进营销模式的同时,必须坚持“内部外部一体化”的风控机制。

一是完善服务体系,严格制度执行。以完善分层服务策略、客户名单制管理、首席客户经理制、联动营销服务机制为核心,深入开展客户价值提升活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服务体系;落实好重点联系制度、定期巡讲制度和电话例会制度,加强业务指导和督导管理,强化智力支持。

二是发挥稳健审慎优势,注重风险管理。继续发挥金融风险甄别和风险定价的核心技能、核心竞争力,指导客户关注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匹配;依托银行自身稳健审慎的经营文化,依托风险治理架构、风险管理技术方面的优势,为客户提供与其风险偏好相匹配的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孙国亮.浅析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发展[J]. 现代经济信息,2008(4).

[2]谢平.互联网金融新模式[J]. 新世纪周刊,2012(24).

[3]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 金融研究,2012(12).

[4]徐晋,张祥建.平台经济学初探[J]. 中国工业经济,2006(5).

金融行业的商业模式篇10

(一)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地位弱化

资产融合与流通的媒介作用是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中的的主要职能,但现在这一职能面临着网络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挑战,商业银行金融中介地位弱化,金融脱趋势日益明显,主要表现为:支付脱媒、融资脱媒和中间业务脱媒。

支付脱媒的主要因素是第三方支付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在网络购物兴起的时代,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导致以实体网点或网银为主要交易渠道的银行支付逐渐减少。网络支付替代传统银行支付方式的原因:一是互联网支付可以通过广泛的网络终端资源,对银行的实体网点进行替代,降低支付业务对银行分支网络的依赖;二是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等正在冲击传统银行的电子银行端。

融资脱媒主要归因于大数据的出现,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采集难度大幅降低,互联网金融公司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库对客户进行精准营销,从而提高融资效率。而商业银行只能掌握客户资金支付的局部信息,不能掌握其网络行为和其他消费信息,因此无法基于大数据进行客户的精准定位和精准营销,使得银行业的创新能力受到巨大限制。

中间业务脱媒主要指的是互联网金融已经能够代理销售、缴费、充值及理财等中间业务,客户不再需要通过商业银行来处理这些业务。大量的客户资金逐渐转向互联网金融企业,直接冲击了商业银行代销代理业务的销量。

(二)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收到冲击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了金融行业的大洗牌。部分互联网企业凭借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的数据优势和平台资源,大举进军传统银行的中间业务领域。互联网金融的广泛性削弱了商业银行的物理网点优势,改变了商业银行传统的客户群体,在对风险投资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方面,必然会冲击银行的业务,颠覆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受到冲击。主要表现为:利差收入收窄、收入结构改变。

互联网金融能第一时间捕捉到市场供求价格偏好,开发符合自身条件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其借助于网络平台,实现资金需求双方的信息沟通与对接,进而顺利完成交易,从而有效应对利率市场化。从中间业务脱媒可以看出,以支付宝、财付通为首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在拿到营业牌照之后,便涉足移动支付、银行卡收单等业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银行手续费部分的收入,对银行业务形成了强劲的冲击。

利差收入为传统商业银行最核心的收入,绝大多数银行的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70%以上,而互联网金融的爆发使得商业银行的核心收入变化,从而导致其收入结构也发生变化:净利息收益减少、成本收入比下降、中间业务收入比上升。互联网金融企业推出的理财产品和信贷产品能有效的解决个人投资收益率不高、个人和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快速地集聚了大量的客户资源,这种与客户互利的商业模式,使得银行失去了巨大的利差额度,占据了个人和小微企业借贷领域的市场。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和信贷规模的约束,导致商业银行无法有效满足资产规模增长和客户融资需求,风控能力低导致不良贷款率逐年上升,银行整体盈利能力受到很大影响。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逐渐重视中间业务收入,而近几年商业银行采取扩大中间业务的方法增加盈利,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转型模式

虽然在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还不太完善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还不能成为大众办理金融业务的主要渠道。但是,我们也看到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地位弱化,对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造成一定的冲击。面对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渗透,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加强业务转型予以应对,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网络对金融格局的改变,抓住发展机遇、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战略转型,以便更好、更快地融入互联网大潮中。

(一)创新经营方式,进军电商平台

目前,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以及民生银行、交通银行等数十家银行都在涉足电子商务领域,如中国银行的“中银易商”、建设银行的“善融商务”、农业银行的“E商管家”、工商银行的“融e购”、交通银行的“交博汇”等,都有着各自的特色。银行系电商的出现不仅是银行对金融中介地位弱化的一种应对,更是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一种探索。在浩大的电商交易中,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交易信息与支付结算信息都被第三方支付平台屏蔽,特别是快捷支付业务的推出,银行很难参与到交易核心业务,与消费者的接触仅局限在消费者付款的时候。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时代,谁掌握的有效数据越多,谁就能抢占市场制高点。

因此,如果传统商业银行想在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中博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掌握足够多的数据来源渠道。通过深入分析消费者行为和企业需求,银行可以对金融服务进行大胆创新,创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营销平台,将银行业务、客户消费和个体商户的融资需求有机结合在一起,构建互利共赢的电子商圈营销体系以及综合平台系统和网络软环境,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渠道。

(二)加强跨届合作,谋求互惠共赢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面对来自互联网企业的挑战,商业银行应懂得与竞争对手建立互助互惠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开发更加符合人们使用习惯的金融产品,在竞争发展中取得互利共赢。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的跨界合作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是实现客户资源的信息共享。互联网企业通过购物网站、第三方支付平台获取丰富的客户资源信息,而商业银行因为其多年的经营,累积了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的信息。双方可以增加资源共享的力度、进行优势互补,从而实现精准的交叉销售。二是共同打造中小企业在线融资平台。由于中小企业较大型企业融资更困难,因此中小企业为了获得融资愿意付出较高的融资成本,而银行从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获得更多的利差收益。商业银行通过借助互联网企业积累的大量交易数据库,发挥自身对于风险管理的优势,共同打造在线融资平台,有效发掘新的客户群,从而提升经营收益。

如北京银行与腾讯公司在互联网金融及“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打造“全能智慧银行”;中信银行与百度公司推出中信百度贴吧认同信用卡,并同步在百度贴吧推出“3D金融服务大厅”,为数亿贴吧用户提供线上金融及支付服务。

(三)开辟业务新模式,建立直销银行

直销银行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银行运作模式,该银行实现虚拟网络交易,不设立营业网点和柜台,不发放银行卡,客户主要通过电脑、手机、电话等电子设备通过互联网来获取银行产品信息和服务。由于无需网点建设和维护,客户可获得更利好的存贷款价格和手续费率优惠。同时,直销银行产品少而精,对特定人群更有针对性,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客户理财效率,增强客户消费体验。

互联网企业做金融存在较高的交易风险和隐私安全问题,再加上央行征信体系仅对少数互联网企业开放,而商业银行具备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人才和机制,开展直销银行能避免互联网企业的问题,充分发挥银行业优势。直销银行打破了传统网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范围限制,实现为客户提供全天候、不间断的金融服务,满足了客户的各种使用需求。进入2014年下半年,直销银行开始密集地扎堆上线,我国直销银行数量急剧增加,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的有民生银行和北京银行。

(四)建立一站式平台,提高综合服务

金融行业的商业模式篇11

关键词: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金融行业的模式也有所转变,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对商业银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将专业化以及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模式作为主导,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但实际上,我国的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尚存在问题,为了促进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需要对金融服务模式加以创新,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继而确保商业银行向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1构建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模式的重要性

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在此环境下,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经济体制和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模式尚不完善,并且服务理念未能有所创新,继而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质量[1]。总而言之,在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商业银行面临着艰巨的挑战,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占有稳定的地位,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必须构建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模式,从而为商业银行发展指明方向,也为其适应金融行业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2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模式构建和完善的具体措施

2.1创新金融服务理念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为人们提供了相应的服务,满足了人们更多的需求。但是,在当前的经济体制下,商业银行为了寻求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对金融服务模式的构建予以高度重视,主要原因是金融服务作为根本的宗旨,服务的质量关系到商业银行日后的发展。在互联网金融条件下,商业银行为了积极应对所面临的挑战,应该对金融服务模式构建和完善,继而最大程度的提升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质量。在对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模式构建与完善期间,要创新金融服务理念,通过抓住创新的基础,为尽快达到服务预期值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服务理念而言,其是企业在开展服务活动时的指导思想,对员工的服务状况有着必然联系,为了应对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商业银行要创新服务理念,对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功能予以充分挖掘,实现提升服务水平[2]。以客户的需求作为切入点,对其进行重新定位,并将市场作为导向,搭建与客户间的桥梁,最大限度的提高客户的满意度,确保获取更多的市场资源,为增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考虑目前的经营环境,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围绕着金融行业的大环境,所以其要从实际出发,加大经营实践力度,结合具体的情况及时调整经营方案,然后提升客户的主体地位,以客户的角度为出发点,确保客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有显著的提高。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发展期间还面临一些问题,因而应该多借鉴其他国家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经验,尽最大努力为客户提供具有特色的金融服务,以此增强金融服务的整体水平。

2.2创新金融产品

在构建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模式过程中,必须对创新产品有深刻的认知,在构建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模式阶段,通过大力开发产品,特别是创新金融产品,吸引更多的客户,为商业银行适应当前的金融行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产品进行创新,有助于使得金融产品在市场上的风险下降。商业银行在构建金融服务模式时,应采用塔式结构,基础层注重负责银行和证券等产品的销售,中间层则负责银行与保险产品的创新,并且和传统业务相互融合,继而为广大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对于高级层,其重点是为客户提供组合式金融产品的一体化服务,满足客户的个性化与多样性需求。同时,合理的运用互联网,打造互联网金融产品,确保金融服务产品能够满足时展的要求。总之,通过对金融产品进行创新,是构建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模式的终于依据,当商业银行内部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借助于所建设的银行电子化,促进对金融的创新,从而确保商业银行能够适应金融行业的发展,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2.3对金融服务组织加以创新

商业银行在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应该意识到组织框架是载体,那么,在对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模式进行构建期间,要对金融服务组织加以创新。从根本上讲,我国的商业银行发展时间相对较晚,组织框架存在不完善之处,对金融服务创新力度不足,所以为了完善金融服务模式,要合理的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元素,针对自身的具体状况,继而构建适合其发展的集团化组织模式[3]。例如,美国的花旗银行采用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结构,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对金融服务加以创新。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构建金融服务模式期间,要将建立科学的组织框架,对国有银行的产权加以改革,搭理构建扁平化的管理模式,通过完善组织结构体系,使得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有所提升,也提高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3结束语

由于现代金融的飞速发展,为商业银行带来了诸多的挑战。商业银行为了最大程度的提升竞争力,促进其金融服务的经济效益有明显的提高,必须将构建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模式作为重点,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确保金融服务得到创新,从而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汪兴隆.论大中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的构建[J].南方金融,2012(6):79-83.

金融行业的商业模式篇12

作者简介

胡世良,男,安徽当涂人,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现就职于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总工助理。长期从事电信市场经营分析、商业模式研究、战略规划等工作,对移动互联网有着较深的研究,被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产业网聘为特约专家,思路敏捷,洞察力强,对行业发展、企业运营管理有着独到的见解。现从事电信产品开发相关工作,具有20年的电信行业从业经验。迄今在《通信企业管理》、《中国电信业》、《邮电经济》、《人民邮电》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数百篇论文,著有《赢在创新:产品创新新思路》、《移动互联网:赢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与变革》等书。

内容简介

打造平台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根本,《互联网金融模式与创新》从平台经济的角度,对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第三方支付、P2P网贷、电商金融、众筹模式、直销银行模式和余额宝模式进行深度分析,并系统介绍了阿里巴巴、腾讯、中国平安、苏宁、电信运营商等企业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生动展示互联网金融发展新动态,在此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趋势、面临的经营风险进行了系统阐述,其中互联网金融向移动互联网金融转变大势所趋,并提出加快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策略和建议,对互联网金融企业、传统金融机构以及政府监管更好地推进互联网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互联网金融模式与创新》适合互联网公司、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政府监管等行业的从业人员阅读学习,也适用于对互联网金融有着浓厚兴趣的投资者、研究人员以及高校的广大师生等相关人士。

目录

第一部分互联网金融本质及特征

第1章互联网金融本质内涵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优势和风险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实意义

第2章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

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

我国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原因分析

正确看待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发展为大势所趋

互联网金融发展利远大于弊

第3章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理解和认识

模式决定互联网金融的命运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本质是平台经济

互联网金融平台模式的主要特征

互联网金融平台模式成功的判断标准

第二部分互联网金融六大平台模式

第4章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

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概述

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主要特征

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现状和问题

第三方支付:支付宝盈利模式分析

支付宝发展迅猛

支付宝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石

第5章P2P网贷平台模式

P2P网贷平台模式的内涵

我国P2P平台模式发展现状

P2P网贷平台模式经济分析

P2P网贷企业案例

拍拍贷

宜信网

好贷网

有利网

Lending Club

平台间竞争的三个关键点

第6章电商金融模式

电商金融服务模式发展背景分析

电商金融服务平台模式概述

电商金融模式本质是大数据金融

电商金融模式分类

以阿里小贷为代表的平台模式

以京东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电商金融面临的主要挑战

第7章众筹模式

众筹模式概述

什么是众筹模式?

众筹模式的参与主体

众筹融资的运营模式

众筹模式的分类

我国众筹模式发展现状

众筹模式案例——天使汇

对众筹模式的认识

众筹模式关键成功因素

第8章直销银行模式

直销银行模式的内涵及主要特点

直销银行模式的内涵

直销银行模式主要特点

对我国发展直销银行的认识

直销银行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微信银行商业模式分析

对国内银行开展直销银行的建议

第9章余额宝模式

余额宝引发群雄之战

余额宝模式案例分析

百度百发——创新互联网金融模式

微信理财通——注重打造理财平台

余额宝模式盈利模式分析

正视余额宝模式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第三部分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案例

第10章阿里金融

阿里金融战略——打造金融平台

布局互联网金融,打造阿里金融帝国

阿里金融成功的关键要素

第11章平安玩转互联网金融

明确的战略定位

以金融切入生活,进行互联网金融布局

壹钱包——移动金融服务平台

壹钱包定位为社交金融

壹钱包与余额宝形成差异化竞争

陆金所——打造网贷平台

陆金所的互联网基因

架构全新商业模式

构筑担保风控机制

第12章腾讯金融布局

腾讯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独特优势

腾讯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

腾讯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

第13章苏宁进军互联网金融

苏宁“全金融”的互联网金融战略

苏宁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特征

苏宁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及策略

苏宁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苏宁互联网金融发展应对策略

第14章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金融发展之路

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是电信运营商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电信运营商进入互联网金融

积极拓展移动支付市场

推出互联网理财产品,角力互联网金融

关注供应链金融

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金融发展对策建议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金融发展关键举措

第四部分互联网金融发展和未来

第15章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趋势

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是大势所趋

互联网对传统金融业影响将更大

互联网金融向移动互联网金融转变不可逆转

我们正阔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

移动互联网金融活力限

移动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展望

第16章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与出路

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创新不足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风险

加快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建议

打造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

实现商业模式差异化创新

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有效监管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