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业论文

时间:2022-04-09 11:05:35 关键词: 金融 金融专业 金融论文

摘要: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要求金融人才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良好的英语沟通交流能力,这决定了现阶段金融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是重点培养学生的金融专业英语语言的沟通能力和运用英语处理与金融有关业务的能力。为此,应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新环境对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求。

金融专业论文

金融专业论文:国际金融专业论文

一、国际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原则

为了确保高职国际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可行性与科学性,高职国际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工作需要遵循一定原则,这些原则的遵守对于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队伍构建工作的创新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是高职国际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工作需要遵循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在高职国际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国际金融专业教学科研工作需要与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并通过使用有效的激励策略来鼓励具有较高教学水平与专业素养的教师进入国际金融教学团队,在对其科研优势做出充分利用的基础上,推动国际金融专业教学的发展,并通过发挥这些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来推动国际金融教师队伍科研水平与教学水平的提升。这一原则的遵循对于国际金融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教学队伍的建设都能够发挥出重要的推动作用;二是高职国际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工作需要实现与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以及学科建设的结合,并在推动课程、专业、学科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过程中构建具有特色的国际金融专业以及国际金融精品课程,并在优化国际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提升教学队伍教学能力;三是遵循强调教学队伍创新能力的原则。在此方面,高职国际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应当以学生需求、专业发展需求以及社会人才需求为依据来对教学作出创新与改革,从而推动教学队伍科研水平、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教学团队有必要在开展国际金融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中树立学习意识以及与时俱进的教学质量思想,强调学生国际金融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升以及素质的发展,重视学生团队意识、交流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自学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等;四是高职国际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中的教师需要遵循平等原则。高职国际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一般都是由具有较高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的高学历教师构成,但是这些教师在资历以及支撑方面存在的差异可能会对教师的沟通与交流产生一定的影响,资历与职称较低的教师针对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优化以及团队建设所发表的建议和意见往往容易忽略,从而制约教师团队的学习与沟通,并制约教师团队专业素养以及教学能力的提升,所以在高职国际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工作中,有必要遵循平等原则,消除资历、职称等因素对教师交流与沟通的影响,通过创造良好的平等氛围来使教师能够对自身观点做出勇敢表达,从而使教师队伍成员在相互学习与相互了解的基础上推动教学团队凝聚力以及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高职国际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国际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制度

在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实践工作中,团队建设工作的开展需要高职院校能够从制度方面给予全面的支持,从而为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工作能够获得需要的各类资源,并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有必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高职院校需要将构建优秀的教学团队当作国际金融专业教学改革规划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并在构建合理科学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基础上来将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当做高职院校建设与发展规划中重要的内容。另外,高职院校有必要针对国际金融专业教师队伍制定长期且规范的培训计划,不仅要重视给予教师更多在校内开展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同时有必要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制定激励政策,通过在物质待遇或者职称评聘方面给予教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来让国际金融专业教师团队具有更加积极地自我提升心态与需求;二是高职院校在国际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中要重视条例教学团队专业化发展与教育环境所具有的关系。在此方面,需要承认的是,国际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往往都是由优秀的教师队伍组成的,无论是国际金融核心课程的教学还是科研方面,这些教师都具有着一定特长与优势。而通过促进国际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与其他专业教学团队之间的沟通以及国际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与高职院校职能部门之间的交流,有利于让教学团队的发展与教学环境实现结合,并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取长补短来推动自身发展,从而有效构建可以推动国际金融学科与教育发展的师资力量。

(二)加大对国际金融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资源投入

在高职国际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制度得以完善的基础上,高职国际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工作也离不开资源作为保障。在资源投入方面,不仅包括高职国际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所需要的基础设施以及经费,同时还包括各类必要的外部条件。第一,高职国际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支撑。如果高职院校在教师团队建设中欠缺经费保障以及基础设施保障,则高职院校无论是在国际金融专业教学改革还是教学团队交流方面都会面临重重阻力。因此,高职院校应当认识到团队建设对于国际金融专业发展以及高职院校整体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适当增加教材资料、教学仪器等方面的投入来让国际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具备良好的内部条件,从而使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核心教学团队成员能够将大部分精力投放到教学科研以及教学改革当中。同时针对这些资源的使用,高职院校有必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确保这些教学资源能够得到高效的利用;第二,高职国际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具有着系统性,教学团队建设成效的提高不仅需要高职院校财务部门、人事部门以及教务部门的配合,同时需要高职院校中所有院校、所有专业资源的整合,所以,高职院校需要从整体角度对国际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在教学资源以及教师资源的建设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从而确保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能够吸纳更多的教师成员,并让教学资源与教学成员的结构实现最优化;第三,高职院校要重视为国际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工作提供更多的科研资源。教学与科研具有着相互促进和依存的关系,教师科研素质的提升对于教学团队专业素质的提升以及国际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着重要意义。在此方面,高职院校要推动教学团队建设与科研活动的紧密结合,引导教师对专业知识作出透彻的理解,从而推动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同时高职院校要重视吸纳具有较强教学能力与学术造诣的教师加入国际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人才吸纳渠道可以是自主培训,也可以使对社会国际金融专业人才的吸收。

作者:袁慧单位:北京经贸职业学院讲师

金融专业论文:实训数字化金融专业论文

一、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数字化资源建设的不足

1、企业参与不够。要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必须坚持以企业为基础,根据企业人才需求来制定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力开展校企合作,积极推进工学结合,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吸纳更多企业共同投入实训项目建设,依托企业成熟的技术和先进技术应用的能力来主动参与开发金融专业实训软件和实训操作平台。而目前的常用的实训资源仅有深圳典阅银行综合业务技能国赛平台、杭锐电脑传票输入训练系统2009版、股票模拟训练软件等,数量很少,体现出企业参与远远不够实际需求。

2、实训资源功能不完善。如:深圳典阅银行综合业务技能国赛平台注重对学生手工和综合业务的测试,实操训练效果不够;杭锐电脑传票输入训练系统2009版学生实际训练很好,但是测试很机械,不灵活;股票模拟训练软件虚拟性能强,但是需要在有其他方式查看股票行情后才能在软件上进行选股和交易,功能很单一,没有整合在一起;精品课程资源讲授多,实操少。要根据实际需要克服不足把资源进行整合完善其功能。

3、高校参与不够。实际中金融专业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不能一个或几所高校来完成,要集思广益,集合高校的优势资源来共建共享,通过研究,共同设计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整合专业实训数字化教学资源,发展金融专业实训教学标准,完善专业课程立体化资源,构建虚拟教学仿真实训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开发开放,建设开放式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资源库系统。

二、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数字化资源库建设路径

在金融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数字化资源库建设中,因为缺少财政专项资金对专业建设的投入和缺少专业的实训教师,所以我们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坚持固有,提倡共建共享”模式,实现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教学做一体化、评价与考核二大功能,总目标是建设丰富的内容,使用快速和动态等特性的专业核心课程的数字资源库。建设路径:一是按照企业的需要,将课程的理论和实践部分设置与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对接,根据实际岗位工作要求,来建设专业课程。二是通过走访行业协会、调研企业、回访毕业生,通过对专业就业岗位群的分析,以及召开专家研讨会,以此来制定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三是结合教学做一体化、评价与考核二大功能的实际需要,在核心课程实训数字化资源库建设的基础上,建立专业实训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三、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内容

(1)合理定位专业内容

职业院校每年都要进行金融行业人才的需求和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的调研,分析行业现状和企业需要工作岗位和业务能力的研究。从调研情况来看,金融专业主要面向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信用社四个主要领域的柜台服务、客户服务、营销服务、财务会计等工作岗位定位,以此为依据,确定“货币银行概论”、“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保险理论与实务”、“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外汇管理理论与实务”、“信用管理实务”、“金融企业会计”等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根据工作岗位及其素质与能力要求来设定实训内容。它包括教学课件、训练题库、虚拟仿真教学平台、软件库、训练视频、教学大纲、教学材料、电子教案、技能竞赛等。专业课程实训资源建设内容和要求:

1.货币银行概论,设计要求教学大纲;设计内容:课程、教学大纲文本;内容和要求:课程性质、设计理念、目标、内容和要求、教学评价和建议。

2.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设计要求:电子教案;设计内容:课程、电子教案;内容和要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场地与用具。

3.保险理论与实务,设计要求:实训案例;设计内容:课程实训项目及典型案例分析;内容和要求:实训内容要与教学内容高度相关。4.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设计要求:教学视频;设计内容:课程相关视频;内容和要求:学生实践活动、实训操作视频。

5.外汇管理理论与实务,设计要求

实训习题;设计内容:每个章节内容实训习题及答案;内容和要求:计算、业务操作、论述、案例分析等类型。

6.信用管理实务,设计要求:实训教材;设计内容:与课程相配套的实训教材;内容和要求: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7.金融企业会计,设计要求:参考资料;设计内容:课程教学相关参考资料;内容和要求:实训手册、相关网站链接、最新实训业务操作要求。专业核心课程实训资源库主要建设内容及要求

(2)专业核心课程实训素材资源建设内容

在各门课程资源要素建设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做一体化、评价与考核二大功能的实际需要,开发一个专业的实训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先导,专业核心课程为载体,根据资源类型,通过实训图像、视频解释等表现形式全面展示金融专业实训数字化资源库,专业核心课程实训基本型资源中心建设内容及要求:

1.实训图片库,设计内容:各种各样的训练原理、业务流程、设备等相关材料图片;设计数量:必须有实训相关的图形、图表、图片。

2.视频解说库,设计内容:实训工作原理、操作流程等相关视频素材;设计数量:每门专业核心课程必须有各类活动、参考视频资料。

3.实训习题库,设计内容:案例分析、论述等相关习题素材;设计数量:每门专业核心课程不少于60题。

4.实操案例,设计内容:银行综合柜台业务、金融产品营销等相关的案例;设计数量:300个左右案例。

5.实训软件库,设计内容:常用的各类专业实训软件;设计数量:典阅银行综合业务技能国赛平台、杭锐电脑传票输入训练系统2009版、股票模拟训练软件、世界大学生城平台等。

金融专业的特色型资源库,依托虚拟教学仿真实训平台,专业部级、省级、行业的技能竞赛,行业资源等特色型资源素材进行设计、制作、收集、整合,专业核心课程实训特色型资源库建设内容及要求:

1.虚拟教学仿真实训平台,设计内容:各个专业核心课程相关虚拟教学仿真实训操作平台;设计数量:各个专业核心课程相关虚拟教学仿真实训操作平台。

2.专业技能竞赛库,设计内容:及时公布专业竞赛消息及相关培训信息;设计数量:购买、安装并使用相关操作软件和操作平台。

3.专业服务库,设计内容:学生社会服务、实习相关的信息;设计数量:不少于40个信息。

4.行业企业库,设计内容:银行、信用社、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企业相关岗位标准资料;设计数量:不少于40家企业的相关资料。

作者:赵明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金融专业论文:英语教学下金融专业论文

1新环境下金融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势所必然。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要逐步遵循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等新开放模式,实现金融服务业的高水平对外开放。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的挂牌成立促进了我国金融业的进一步改革,加快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但是,上海与纽约、伦敦等西方金融中心难以抗衡,与亚洲的香港、新加坡和东京相比也有很大差距,因此需要继续培育金融市场要素、完善配套制度环境建设与培养战略性金融人才,上海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如果金融人才具备用第二语言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就能够快速获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待同样知识的不同理念,能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接受信息,获得英美等先进国家金融学科和实践方面的前沿知识。由此可见,金融业的开放对金融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求其掌握金融领域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其掌握对外沟通交流的能力。金融专业英语作为金融专业的专门用途语言对学生专业外语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要求我们对金融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定位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在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中,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翻译的能力,主要通过阅读专业相关的英文文献或资料掌握专业有关的词汇,因为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在专业词汇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如position在基础英语中是“地位”的意思,而在金融专业英语中是“头寸”的意思;future在基础英语中是“未来”的意思,而在金融专业英语中是“期货”的意思;interest在基础英语中是“兴趣”的意思,而在金融专业英语中是“利息”的意思;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要求学生阅读和翻译专业相关的资料是学习专业英语最基本的能力,也是其他能力拓展的基础。但在当今金融市场日益开放的环境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和翻译能力,更重要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金融专业英语语言沟通能力和实际运用英语处理与金融有关业务的综合能力,因此金融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阅读和翻译的能力,应在此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专业英语方面的听、说能力,以及处理相关业务(如金融往来函电和报文)的写作能力。

2提升学生金融专业英语综合能力的思考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相关专业文献中涉及的词汇、语法进行讲解,侧重于学生专业英语阅读翻译和翻译能力的培养,较少涉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交流,学生只是被动地学,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教学方法只能培养“哑巴”英语人才,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很难用英语进行灵活地沟通交流,不能适应适应开放金融环境对金融人才的能力的需求。为适应新环境对金融人才英语综合能力的要求,文中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金融专业英语课程的改革。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应保持与基础英语的延续性,适当增加金融专业英语的课时。目前很多高校的基础英语学习在大一、大二就完成,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才开设金融专业英语课程,造成学生英语学习的脱节。此外,金融专业英语的课时相对较少,一般为40学时左右,这使教师不得不花大部分的时间在专业词汇、语法的讲解上,较少有时间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写能力。因此,建议在基础英语学习完成后,就开始金融专业英语的学习,可以在大三至大四上学期各学期都开设金融专业英语课程,当然各学期学习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是不同的,大三上学期可以进行基础词汇的学习和阅读的训练,大三下学期可以进行听说的训练,大四上学期主要进行金融业务相关实践和综合能力训练。其次,应加强金融专业英语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目前各高校在专业英语的师资配置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足。目前各高校金融专业英语的教师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基础教学英语教师从事专业英语的教学,这些教师英语基础较好,口语交流能力也较强,但缺乏金融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在讲解时不能深入,也难以对学科的前沿知识进行介绍;另一类是由英语基础相对较好的专业课老师担任专业英语的任课教师,这些教师对金融专业的基本理论、前沿知识掌握的较好,但是口语交流能力相对较弱,不利于学生专业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因此,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从事专业英语的教师进行培训。如果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主要是基础英语教师,则应专门对其进行金融专业知识的培训,鼓励基础英语教师到金融机构学习实践。如果金融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主要由金融专业相关老师担任,则应对其进行口语能力的培训,为其出国交流提供机会,提高其沟通交流的能力。最后,在教学方法上,应改变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提高其专业英语的综合能力。目前,大部分学生在金融专业英语“读”和“译”方面存在的障碍较少,学生所欠缺的主要是“听”“说”“写”的能力。因此,在学生学完金融专业英语的词汇和语法,具备基本的阅读和翻译能力的基础上,可以在后续的专业英语学习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来提升学生的听、说和写的能力。情境教学法在对英语专业知识进行传授的同时更注重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即通过听、说、读、写的情境训练来培养学生金融专业英语的综合能力。情境教学法中,每堂课由教师设计金融专业英语的某个主题,要求学生对相关的主题的内容课前准备,在课堂上围绕主题用英语口语进行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或者要求学生针对某个主题进行场景模拟,如可以用英语模拟银行工作人员的业务操作、保险从业人员如何向客户推销产品等,这种教学方法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高美(2009年)通过对南湖职业学校学生进行的情境教学实验表明情境教学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更大的空间进行自主学习。

3结语

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要求金融人才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良好的英语沟通交流能力,这决定了现阶段金融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是重点培养学生的金融专业英语语言的沟通能力和运用英语处理与金融有关业务的能力。为此,应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新环境对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求。

作者:吴敏单位: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

金融专业论文:网络金融专业论文

一、大学生们眼中的网络及其网络学习

现状对大学生们来说,网络到底意味着什么?大家可能会脱口而出:游戏、聊天、看电影等等。网络的普及和便利性能快速、有效地实现每个人对娱乐的不同需求。当然除了娱乐,人们还可利用网络进行办公、联络和学习。网络中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多媒体素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电子期刊、教育教学网站、专业论坛等等,这些相对于传统的印刷品来说覆盖面更宽、视觉冲击力更强。大学生们完全可以根据喜好自由选择个人感兴趣的领域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但实际情况是青年学生们对网络学习资源的使用频率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导致这个现状的原因有二:一是“不想”。网络中丰富的娱乐工具分散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轻松有趣的娱乐氛围使他们不愿意“浪费”时间在学习上;二是“不会”。有些大学生的潜意识里还是很渴望了解各方面的资源和知识的,但其对网络信息的获取和使用方法还不了解和熟悉,导致他们使用网络进行学习的频率不高。第一种情况是主观上的,第二种情况是客观上的。第二种情况比较容易解决,只需要教会学生一种方法,一种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搜索和使用资源的方法,这些在《计算机引论》等相关课程里都有介绍;第一种情况就相对复杂,需要社会、家庭、高校等各个主体的氛围营造和途径引导,也需要学生自己的配合。下面以金融专业为例,选取若干门专业主干课程为载体来探讨教师如何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来实现途径引导。

二、教师应结合各课程的特征进行有效引导

1《货币银行学》课程

《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金融学最重要的统帅性专业基础理论课之一。在讲授这门课程中的《货币与货币制度》一章时,我们可使用网络播放《世界货币集锦》的视频短片给学生们观看,让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世界各国的货币(包括面额、图案、颜色等);同时可登陆到“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浏览图文说明以及播放《第五套人民币的防伪指南》的短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该方法时,学生们饶有兴趣的拿出第五套人民币,对照视频里的防伪方法仔细进行辨认,还时不时地相互交流防伪的细节。从中既了解了人民币这种货币本身,同时也教会了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辨别货币真伪的方法。在讲到《金融机构》相关章节时,可布置类似于“查阅任意一家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并了解其资产、负债、中间及表外业务发展现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该银行今后发展的方向提出几点建议”这样的课后思考题。学生们要去完成这样的思考就必须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在查阅的过程中:也许有些学生就会发现和比较不同银行在开展同类业务时的不同情况;也许有些学生会锁定一家银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其业务开展的现状及原因,存在的制约和今后发展的方向等。这样的安排都是为了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宽、更深的方向发散。

2《国际金融学》课程

《国际金融学》课程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是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教学不能完全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及内容。如在讲授《外汇与汇率》、《国际收支》、《国际储备》等相关章节时,在介绍了部分理论知识以后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教室或实验室登录“中国外汇管理局”官方网站,浏览和下载其中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国历年外汇储备统计表”、“中国外债数据”、“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等统计图表。这些图表一般都是当年最新的统计数据,比教材中的历年金融统计数据更具说服力。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教材中的历年数据和网络中的最新数据间的联系和区别,结合当前中国、国际经济形势和政策来讨论其变化的原因,并预测今后变动的方向。可以以分小组讨论的形式,也可以以撰写课程小论文的形式。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能增强学生们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升他们总结、分析、表达等各方面的水平,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3《证券投资学》课程

《证券投资学》也是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该门课程研究证券投资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型的学科。该门课程中的《证券投资实务》部分实践性更强,在进行这一部分教学时必须充分利用实验室中的证券教学软件。完成多媒体教学、证券行情实时同步解析、模拟操盘、讨论、答疑等实践教学环节都离不开网络。

4《会计学原理》课程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学原理》课程也是金融学、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介绍会计要素和科目、会计凭证的编制、会计报表的编制及会计账务的处理等内容。在涉及到《记账凭证编制》、《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内容时教师们可引导学生采用手工记账和借助专业财务会计软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演练。在学校软硬件设备允许的前提下,还可由专业指导老师进行专业讲解,学生参与会计模拟实训,进行仿真实验,对学生熟悉和掌握具体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程序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总结

鉴于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格完善的关键时期,同时网络也对大学生的脾气秉性、价值取向、行为思想等产生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论是社会、家庭、学校还是学生个人都应该认识到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综合素养所带来的影响,并能够及时、准确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和途径帮助大学生实现良好的自我发展。

作者:叶云单位:景德镇学院经济与管理系

金融专业论文:建设目标下金融专业论文

一、建设目标与设计思路

1.建设目标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货币是一个以货币和票据为主题的数字金融博览馆展示了中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概貌。从实物货币、金融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等四方面艺术地向观众展示了我国的货币历史和钱币文化,同时也有部分欧美、大洋洲、非洲及亚洲周边国家的货币,还列示了钱庄、储蓄所和电子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演进历程和钱币鉴别的基本方法。形形色色的货币,构成了一部部耐人寻味的历史文化旅途,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思索,给人以智慧,每一个货币背后都代表着一段悠久的历史,一个生动的故事、一曲耐人寻味的乐章,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纪念价值,对探寻一国文化,认识货币和经济发展走势有重大参考价值。鉴于上述实体博览馆的功能和价值,虚拟货币博览馆的设计则必须在保持其基于货币文化的弘扬与传承的功能基础上,将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呈现多媒化、信息流通多渠道、信息反馈多样化等特性与财经素养的教学结合,创建为集资源共享与学习探究为一体的学习平台。

2.设计思路为实现

上述传承货币文化和探究学习平台的建设目标,系统的设计思路则是以用户体验满意度高、师生平台学习便捷为宗旨,要充分发挥基于二维网页的教学交互丰富、资源搜索方便和web3D虚拟现实技术高度的沉浸感和灵活的交互性,将馆藏的货币与票据资源以文本、图形、视频、音频及三维建模等形式完美呈现,从而实现货币的三维立体展示,Flash动画展示,全景平面展示。

二、内容组织与系统架构

1.内容组织

任何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其工作量在于资源的数字化和平台的搭建。项目首先对馆藏资源进行了整理归类,并处理为数字化素材。

2.系统架构

本系统主要分为二维网页呈现的金融票据票证博览馆和三维虚拟博览馆两种形式,其栏目,对于三维方面的设计主要为货币博物馆建筑的虚拟、展览场景的虚拟、货币实物的虚拟。

三、技术开发和用户体验

1.技术开发

本项目的开发主要包括二维网页呈现的金融票据票证博览馆和三维虚拟货币博览馆,此处简要概述三维货币博览馆的技术开发。

2.用户体验为更好的提高用户体验效果

三维虚拟货币博览馆在以下若干方面进行了优化:(1)模型构建注重加载显示。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尽可能的达到模型的精致化,模型面数尽可能的减少,用尽可能简单的资源来表现复杂的效果,从而减少加载量,提高显示速度;(2)提供操作简要说明。在进入平台后,系统提示利用键盘和鼠标进行场馆游览的操作方法;(3)提供场景导览地图。将用户游览点至于场景地图中,提醒用户在场景中的方位;(4)提供文字指示和语音解说。对于一些重要和典型的古代货币,用户只要将鼠标至于货币上,就提示货币的名称,同时也会提供该类货币的产生和使用情况,便于用户了解古币的相关知识;(5)提供360°全景展示。对于部分货币,通过高保真采集原图,利用360°全景展示,可以全角度查看货币。

四、虚拟货币博览馆

在《现代金融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金融是经济的核心,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一方面加速了金融领域的改革创新,另一方面促进了金融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手段的更新,学习者学习渠道、学习模式越来越多样化,有利于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现代金融基础》是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2013年入选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是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校本课程。第一节货币与货币制度,需要掌握货币的含义、了解货币产生的四个阶段、理解货币形态的演变、能运用货币基础知识解释相关货币现象、能够对货币产生的历史有全面的了解、能理解和判断货币的创新与发展趋势。通过课堂讲授和网络自主学习授课视频、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等,线上和线下学习有机融合,学习者能大致掌握货币基础知识,但是对具体货币没有全面系统理解,对货币历史、金融文化缺乏直观的感性认识。引入虚拟货币博览馆作为课程实训,给观赏者带来“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虚拟货币博览馆展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强调学习者动手操作,颠覆了传统实践教学形式,提高实验实训效率,给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在网络中遨游、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领会古今中外货币金融文化,能够快速吸引学习者兴趣,给学习者留下深刻印象。在虚拟货币博览馆做好课程实训的同时,辅以中央电视台《货币》视频以及课程自主开发的原创视频、动画、在线测试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对各种教学资源有机整合,将信息时代知识点的学习远程化、可视化和动态化,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可视性和可选择性。同时基于互联网自身的自由、开放、创造、普惠的参观和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在网络课程学习时利用各种先进的网络交流工具,如留言、电子邮箱、论坛等和货币博览馆的专家、金融专业的教师以及在线的所有货币爱好者进行广泛咨询和交流,比如比特币是货币吗?我们正在走向无现金社会吗?这些问题的交流可也以有针对性的促进虚拟货币博览馆的建设和应用,最大程度发挥虚拟货币博览馆在金融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为现代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融合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实现手段。本项目在理论意义上发挥了虚拟博览馆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专业学术研究、货币知识普适教育为一体的功能,在技术实践上对博览馆的功能应用实现了一定的拓展。随着当前各类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更应该在各类资源建设中考虑教与学融合的需求,从而发挥技术促进教育的作用。

作者:张国民吴金旺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金融专业论文:英语教学金融专业论文

一、金融类专业英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体系的地位

对于整个英语课程的学习,一般要求学生在大一大二完成基础英语课程,而在大三再开始学习专业英语和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寄希望予学生可以在基础英语的学习中学好单词和语法,再应用到专业英语的学习中,把专业英语和双语教学相结合,学科间相互渗透。下面从各个方面阐述金融类专业英语与其他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

1.金融专业英语教学和基础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

基础英语教学已然成为当今高校教育体系中最重要和不可或缺的公共基础课,由于基础英语的全国四、六级统考是目前所有大学课程中唯一一门全国统考课程,并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社会和用人单位已经根深蒂固得将其作为衡量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尺度,大多数高校也将其与毕业证、学位证挂钩,使得无论是领导、教师,还是学生都将精力倾注在基础英语的学习上。再者,对于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而言,无论在考研、考博还是各类出国考试中,基础英语课的地位都不容小觑。综上所述,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和考核标准决定了基础英语的地位。基础英语课重视训练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训练,不可否认,经过基础英语的学习,学生将会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掌握大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无疑会让学生在金融专业英语的学习中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专业英语实际上是基础英语在专业学科中的延生,没有专业英语的应用,基础英语也仅仅只是一门单纯的语言学习。所以在整个教学体系中,专业英语和基础英语相互关联,相辅相成。

2.金融专业英语教学和金融专业教学之间的关系

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而言,用母语学好金融专业课是每个学生的本职工作。金融专业英语的教学要求学生不仅熟练掌握英语,还要懂得英语在专业课中的应用。学习好金融专业英语帮助学生高效阅读国外金融期刊,掌握金融类前沿知识,培养学生对金融专业的兴趣,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3.金融专业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之间的关系

金融类双语教学是指在课堂上老师同时用英语和中文讲授金融专业知识,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是教学工具,但并不是教学目的。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案中假定学生已经掌握了专业英语词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再强调专业英语词汇,而着重在于训练学生用英语学习专业课的能力。所以在学生学习金融双语课之前,专业英语课的设立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在金融专业英语中熟练掌握英语专业词汇,才有可能在金融双语课中取得好成绩。

二、金融类专业英语的课程特点

金融类专业英语作为一门课程,有它自身的特色和难点,它既不同于普通的英语基础课,一味的强调听、说、读、写的纯语言训练。也不同于金融专业课,仅用母语去学习专业。专业英语在其语言结构和表达方法上有自己的独特性。

1.专业性强金融类

专业英语涉及到的内容广泛,专业性强,它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英文课程,课程假定学习者已经熟练掌握了金融学科的各个知识点。在学习者对于母语类专业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教授学习者用第二语言重新学习专业知识。这样一来,对于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或者对于本来的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够牢靠的学生来说,学习专业英语的难度增大。

2.与全球经济金融联系紧密

学生学习金融类专业英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时事经济金融动态,因此,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中,老师不仅要注重锻炼学生的英语语言,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会使用专业英语,能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和熟练英文专业写作。

三、关于我国金融类专业英语教学的一些建议

金融类专业英语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在升学、择业、就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某些方面,决定了学生在金融专业方面以后的发展前景和专业高度。然而,由于我国现行的教育教学制度问题,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校、老师、学生的重视程度,专业英语教材的匮乏,教学形式、方法等方面的失当,是造成教学结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针对这几个主要问题,笔者对于金融类专业英语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金融类专业英语师资投入的金融类专业

英语教学对于老师素质要求极高,要求老师既要懂金融专业,又要熟练掌握英语。高校可以考虑多引进专业型复合教师人才,壮大学校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鼓励学校现有的专业课老师深造英语课程,采取奖励制度,提高教师个人对于金融类专业英语教学的投入。例如,学校可以把金融类专业英语课程的课时量提高到1.5个工作量。

2.金融类专业英语教材的选择教材

是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和教学结果。由于我国金融类专业英语课程尚属于探索阶段,优良的国内专业教材尚较为匮乏。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广大高校可以大胆启用国外原版教材、刊物、报章等材料,用西方人的方式学习西方人的语言。由于学习专业英语的学生大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课和英语的基础,所以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中,直接使用原版材料,帮助学生学习处理实际应用问题。

3.教学形式的改革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

是老师主讲的单向模式,这种模式显然已经不适用于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在金融类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应该在课堂上形成老师和学生积极互动的双向教学模式。比如,鼓励学生当堂翻译中英文金融专业文献,要求学习以个人或学习小组的方式搜集资料,在课堂上用英文演讲金融专业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应该一改往日只听课做笔记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训练专业英语技能,再由老师及时点评,这一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技能有积极的作用。结束语进入到21世纪,人才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尤其在发展迅速的经济金融领域,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受到了空前重视。金融类专业英语教学在广大高校中的逐步推广,需要广大高校、教师提高对于这门课的重视和投入,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专业的学习,学以致用,提高竞争力。

作者:吴诺天单位:安徽大学国际商学院

金融专业论文:创新能力下的金融专业论文

1目前就业形势

1.1宏观背景就业压力是全世界面临的问题。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经济结构的调整必然增加市场就业压力(《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1》学术研讨会重点之一就是“改善就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目标”),再加上前些年政府为解决就业压力采取的高校扩招(据报道2010年大学毕业生多达630万),更加剧了市场就业压力。而一次性就业率是考核高校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高校赖以生存的前提。

1.2用人单位的要求用人单位不顾自身的实力和所处的行业,在用人方面都倾向于“高学历”,尽而演化为一种社会风气,非高学历不优,非高学历不提。社会有识之士及有关单位负责人对一些单位的“人才”浪费现象提出质疑,但风气一旦形成,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这势必影响大专层次学生的就业。金融系统在引进毕业生方面,原则上起点为本科,一般为研究生和博士生。金融专业毕业生近些年分配较好,除了专业以外,留得住是现阶段高职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最大优势,还有更多的应得益于家长及早期的毕业生。

1.3毕业生的出路毕业生的路在何方?路有四条:其一,继续深造(专升本或考研);其二,找单位(凭关系或凭实力,更得的是凭关系);其三,自主创业(现阶段应大力提倡的一种就业渠道);其四,失业。前三条出路无不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富有创新的能力。市场及受教育者给提供教育者(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2夯实基础对课程设置及培养理念的挑战

夯实基础,这里的基础具体包括计算机基础、数学基础、外语基础和专业知识基础。高职院校强调理论适度够用,够用是教师给定,还是根据学生将来发展来自主确定,笔者至今尚未得知,不过笔者认为应是后者。

2.1对课程设置的挑战目前高职教育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上,强调实践性教学,并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必须达到某一比例,但限于学制及总学时(教育作为产业也须进行成本核算),往往对基础不够重视包括专业基础,而开设一些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更多的是出于迎合学生的“功利”思想)。这种做法客观上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但仅仅局限于操作层面,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对于将来不从事具体操作业务的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据笔者从有关金融系统用人单位了解到,由于学校师资等方面的原因,具体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可放在就业单位去进行,而且更实际、更直观、更实用、更具针对性)。加强基础知识的教育,所有学生都是受益者,这才显公平。

2.2对培养理念的挑战高职教育是培养“专才”还是“通才”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高职教育本身。在我们教学计划上有关培养目标给定的大多是复合型人才(非严肃地定义为“通才”),但从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及课程设置上,更多的表现为专才的培养,因为是面向具体岗位或岗位群,强凋动手能力。理论功底不厚实,发展后劲不足,这也是一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那么,高职教育金融到底是培养“通才”还是“专才”,笔者认为应该培养“通才”,以便更好适应整个金融业的发展。

3创新能力培养对教师的要求

全面培养创新能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将传道、授业、解惑三者并举,不可偏颇。

3.1对研究能力的要求4月24日,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将最新的理论、最新技术引进教学内容。教师作为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者,应知晓理论、技术发展的前沿,把握理论、技术发展的前沿,并贯彻于教学活动中,创新才有基础。教学促进科研,科研提高教学能很好地说明科研与教学之间的辩正关系。

3.2对实践技能的要求实践出真知,学生不可能在学制时间内去进行大量的深入的实践,而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不断发现问题。没有问题只能维持现状,社会就不可能进步。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死抱书本,要参与社会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灵感。

4全面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与发明创造在内涵上存在差异,创新比发明创造更为广泛,不好用的让其好用是创新,效率不高的让其提高是创新等等。金融领域的创新包括工具的创新、市场的创新、体系的创新、制度的创新等。从我国国情出发,目前对于高职金融专业学生更应侧重于金融管理的创新,籍此来提高效率,这是市场提出的要求。全面培养创新能力,应贯彻于整个教学活动始终。我们在谈信息社会,谈知识经济的同时,虚拟经济已悄悄向我们走来,虚拟经济对整个社会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而运作虚拟经济的主体是懂得资本运作和管理,具有创新能力的金融人才。金融专业的发展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作者:李同琴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金融专业论文:高校英语教学金融专业论文

一、金融类专业英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体系的地位

1.金融专业英语教学和基础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基础英语教学已然成为当今高校教育体系中最重要和不可或缺的公共基础课,由于基础英语的全国四、六级统考是目前所有大学课程中唯一一门全国统考课程,并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社会和用人单位已经根深蒂固得将其作为衡量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尺度,大多数高校也将其与毕业证、学位证挂钩,使得无论是领导、教师,还是学生都将精力倾注在基础英语的学习上。再者,对于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而言,无论在考研、考博还是各类出国考试中,基础英语课的地位都不容小觑。综上所述,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和考核标准决定了基础英语的地位。基础英语课重视训练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训练,不可否认,经过基础英语的学习,学生将会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掌握大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无疑会让学生在金融专业英语的学习中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专业英语实际上是基础英语在专业学科中的延生,没有专业英语的应用,基础英语也仅仅只是一门单纯的语言学习。所以在整个教学体系中,专业英语和基础英语相互关联,相辅相成。

2.金融专业英语教学和金融专业教学之间的关系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而言,用母语学好金融专业课是每个学生的本职工作。金融专业英语的教学要求学生不仅熟练掌握英语,还要懂得英语在专业课中的应用。学习好金融专业英语帮助学生高效阅读国外金融期刊,掌握金融类前沿知识,培养学生对金融专业的兴趣,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3.金融专业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之间的关系金融类双语教学是指在课堂上老师同时用英语和中文讲授金融专业知识,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是教学工具,但并不是教学目的。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案中假定学生已经掌握了专业英语词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再强调专业英语词汇,而着重在于训练学生用英语学习专业课的能力。所以在学生学习金融双语课之前,专业英语课的设立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在金融专业英语中熟练掌握英语专业词汇,才有可能在金融双语课中取得好成绩。

二、金融类专业英语的课程特点

金融类专业英语作为一门课程,有它自身的特色和难点,它既不同于普通的英语基础课,一味的强调听、说、读、写的纯语言训练。也不同于金融专业课,仅用母语去学习专业。专业英语在其语言结构和表达方法上有自己的独特性。

1.专业性强金融类专业英语涉及到的内容广泛,专业性强,它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英文课程,课程假定学习者已经熟练掌握了金融学科的各个知识点。在学习者对于母语类专业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教授学习者用第二语言重新学习专业知识。这样一来,对于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或者对于本来的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够牢靠的学生来说,学习专业英语的难度增大。

2.与全球经济金融联系紧密学生学习金融类专业英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时事经济金融动态,因此,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中,老师不仅要注重锻炼学生的英语语言,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会使用专业英语,能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和熟练英文专业写作。

三、关于我国金融类专业英语教学的一些建议

金融类专业英语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在升学、择业、就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某些方面,决定了学生在金融专业方面以后的发展前景和专业高度。然而,由于我国现行的教育教学制度问题,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校、老师、学生的重视程度,专业英语教材的匮乏,教学形式、方法等方面的失当,是造成教学结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针对这几个主要问题,笔者对于金融类专业英语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金融类专业英语师资投入的金融类专业英语教学对于老师素质要求极高,要求老师既要懂金融专业,又要熟练掌握英语。高校可以考虑多引进专业型复合教师人才,壮大学校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鼓励学校现有的专业课老师深造英语课程,采取奖励制度,提高教师个人对于金融类专业英语教学的投入。例如,学校可以把金融类专业英语课程的课时量提高到1.5个工作量。

2.金融类专业英语教材的选择教材是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和教学结果。由于我国金融类专业英语课程尚属于探索阶段,优良的国内专业教材尚较为匮乏。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广大高校可以大胆启用国外原版教材、刊物、报章等材料,用西方人的方式学习西方人的语言。由于学习专业英语的学生大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课和英语的基础,所以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中,直接使用原版材料,帮助学生学习处理实际应用问题。

3.教学形式的改革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主讲的单向模式,这种模式显然已经不适用于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在金融类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应该在课堂上形成老师和学生积极互动的双向教学模式。比如,鼓励学生当堂翻译中英文金融专业文献,要求学习以个人或学习小组的方式搜集资料,在课堂上用英文演讲金融专业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应该一改往日只听课做笔记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训练专业英语技能,再由老师及时点评,这一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技能有积极的作用。

进入到21世纪,人才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尤其在发展迅速的经济金融领域,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受到了空前重视。金融类专业英语教学在广大高校中的逐步推广,需要广大高校、教师提高对于这门课的重视和投入,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专业的学习,学以致用,提高竞争力。

作者:吴诺天单位:安徽大学国际商学院

金融专业论文:中职案例教学金融专业论文

一、案例教学法教学概述

1.案例教学法教学概念。对于案例教学法教学的理解,可以用对比的方法,就是将其和原有的教案式教学进行比较。教案式教学指教师通过日常备课,在教案中写出讲课的内容、中心及关键点,然后在讲课的时候进行这些内容的讲解工作,是我国普遍的、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教学是在经济社会和现代化社会中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他不同于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死板,主张学生是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力量,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能力分析问题、考虑问题最后再解决问题之后由教师进行讲解的一系列过程,这种新的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方式就是案例教学法教学方式。

2.案例教学法教学的特征。目前,我国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总趋势就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的教学就必须要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入手,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而“案例教学法”教学法恰恰就是符合了这点要求。对于加快促进案例教学法展不仅仅能够对学生在知识理解上产生影响,对教师知识能力提高也是想而易见的,具体的可以从“案例教学法”教学法特征为切入点进行了解。

2.1提升教师间交流,促进老师教学水平。以中职金融专业教师教学为例,在对案例教学法教学探索期间,事实上教师对于学生的喜好程度了解是不同的,在教学中我们总能看到部分学生对某一老师特别的喜爱或是对某一老师上课时不感兴趣,主要原因就是在于教学在上课期间对学生的态度、教学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决定的,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中职金融教师间可以定期交流协作,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提高教师知识水平和小宇方法的同时也能了解学生的喜好程度。

2.2促进学生创新性学习。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新课标的提出,对于中职金融教师的教育方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更多的是需要认识当下的环境,去不断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创新性学习的要求,是案例教学法对中职金融教师和学生间的教学模式的重要改变,即学生在自己能够控制的范围内、独立自主的进行问题的探究工作,最终通过自己的思考完成问题的解决,当然在这之后需要教师进行更为细致的讲解,使得相关知识能够在学生脑中“根深蒂固”。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中的发展现状

对于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教学中的发展,事实上是对我国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绝对突破,由于其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所以导致中职金融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正确实施。案例教学法教学在我国的发展也需要比较长的适应时期,当然这种变革不论对中职金融教师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一次观念上的冲击和改革。

1.中职金融教师对课程教学理解存在难度。在教学中存在教育方式的问题。案例教学法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由于我国教学法一直以来都是受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影响,主要依靠中职金融教师的单方面讲解和灌输,使学生在这种教育模式下,缺少学习金融课程的自主积极性,对学习也没有兴趣和减弱学习金融课程的兴趣。

2.教学基础设施落后,学生兴趣不高。教学的资源问题,案例教学法下对课程教学的资源也会有很大的要求,有如增加了许多实验和调查活动。这就对学校的资源有着很大的要求,很多学校都比较忽视学校的设施建设,这样一来,学校就无法为学生在金融实践教学方面提供教学资源,自然教学质量也会大打折扣。同时也会使金融教师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学习兴趣减少,不能达到案例教学法教学制定目标。

3.缺少实践过程,理论学习过度。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中职金融教师也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对于案例教学法教育理解并不高。具体上讲,我国还是比较重视学生真正学习状况,现在的入学考试也是更加看重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因而在中职金融教师上课时案例教学法教育多流于形式,并没有实际意义。

三、完善中职金融专业案例教学法的建议

1.合理安排学习题目,做到“精而不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考试中金融教师希望通过大量题型练习使得学生能作得熟练,但结果恰恰与之相反,甚至有的还会引起同学。对于习题的练习,建议金融教师能够在了解课改要求的基础上,选择学生难懂、不容易通过思考而完成的题型,针对性的进行题目练习或者是讲解,避免出现大量重复题型,不仅仅浪费时间,也影响了同学在学习中的积极性。

2.积极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的反感作用。尽管案例教学法要求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但并不代表金融教师在教学中完全采取“放任自学”的态度,要坚持学生和教师二者相互促进的原则,积极发挥在课堂中的作用,应该着重对同学课本中难点、重点反复讲解,教育学生自己形成知识网络,便于今后的学习。拥有创新的教学技巧,就是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对所学习的事物逆向思维进行思考,并且能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这样再进行课堂讨论,通过这种方法对启发学生进行创新式的学有裨益。

3.倡导案例共享,共同交流教学中出现问题。对于案例共享倡导,促进教学中问题交流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方面,在教师间要时常进行学案交流和教学方面问题的探讨,发现学生可能出现的关于学习新状况要及时交流,适时的作出调整;另一方面,对于一个地区和一个城市中,建议要定期举办高效课堂教学经验研讨会,毕竟一个学校中教师的思维是有限的,扩大范围进行教学经验讨论是扩展教师思维,促进案例教学法进一步完善的关键步骤。

四、结语

当今社会早已不是原来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社会,早已不能用原来单纯的智力教学和传授就能完成和学生间的互动。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注意力都更注意到经济利益上的往来,心与心之间情感交流越来越少,已经影响到学生中间,所以为了缓解和改变这种情况出现,金融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就更应该注意和学生情感上的交流沟通,在和谐的发展环境中促进情感提升的同时,提升金融专业学生在学习领域和今后的发展。

作者:王秀娟单位:吉林工业经济学校

金融专业论文: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论文

一、高职院校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意义

(一)提高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的需要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过程其实也是高职院校教师学习知识和提升能力的过程,要建设高质量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就要求高职院校组织专任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外专题培训和交流工作,通过研讨、观摩、体验等方式增进理解、形成共识。在此基础上,专业教师才能从社会的需求出发,从学生就业的岗位需求出发,确定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标准。就金融专业而言,高职院校教师通过定期深入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相关行业,吸收金融行业最新工作动态、了解金融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和岗位需求,从而在教学中不断更新课程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在教学相长中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二)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接地气”的需要对很多高职院校来说,突出问题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创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销对路的高技能型人才。就金融专业而言,在教学资源内容的开发上,要引进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领域最新行业标准,要从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实际需求出发,制定符合金融业执业标准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搭建高职教育与银行、保险、证券业的仿真平台,授课过程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教中学”的课程模式,在教学中赋予学生企业、行业员工的角色标准,使课程学习内容能最大程度满足金融行业职业岗位需求,在仿真环境下进行职业化、专业化的技能培训,真正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的“接地气”。

(三)减少资源重复性建设的需要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高职院校由于受到生源质量、师资配备、教学软硬件设施、实训条件、学生就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也呈现出层次不齐、鱼龙混杂的局面。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高职院校校际联系会逐步加强,各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会不断地将各类资源上传至网络平台,如果我们不注重对资源梳理、归纳和总结,将会造成资源重复性建设,不利于资源的优化组合。高职院校只有做好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对来自不同地域和院校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才能便于各高职院校相互间学习、借鉴,减少数字资源库建设中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服务功能展望

(一)服务于课堂教学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把各种材料简单堆积在一起,而是为了让高职院校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其强大的教学服务功能。教高[2003]14号文件中曾提到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改革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考核方式,建成一大批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数字资源库平台的建设能很好的实现这一需求。对于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来说,建设教学资源库平台,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在未来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中,可以不断增加诸如模拟银行柜面业务、演示银行服务礼仪、保险电话营销实战演练、证券模拟实训等模块,不断丰富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形式多样学习模块,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趣味性、互动性和灵活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实现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方式从“教为主”向“学为主”转变,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服务于学生课外学习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岗位适应性要求。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会学习比掌握一门学科更重要。然而,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普遍较差,且缺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自主学习途径,其学习仍主要停留在课堂学习层面。我们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出发点之一就是让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使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爱学习,更会学习。就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库而言,其应用的主体是学生,其数字资源除了要满足学生课堂学习之外,还要满足学生课外学习延伸的需要。专业教学资源库自主学习平台可以将上传的各类资源整合梳理,从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出发,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这样,学生在课外学习时,可以通过数字资源库平台找到有共同兴趣的学习伙伴,形成个人学习圈,通过情景演示、身临其境的学习,寓学于乐,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完成课堂学习的延伸。自主学习平台延伸了传统的课堂时空,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三)服务于学生就业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未来岗位适应性和岗位迁移性,使得毕业生能够适销对路,实现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和就业的“无缝对接”。一方面,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库在开发建设阶段,由校企共同参与建设,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定人才培养规格。如此一来,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建设就会遵循以企业、行业的人才需求为逻辑起点,并依据这一逻辑起点确定人才的培养规格,在此基础上,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中资料和素材的选择就会有据可循,可以有效避免教学资源的简单堆积,凸显资源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出真正符合高职教育需要的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另一方面,金融数字资源库内容还可以涵盖学生的考证需求,通过在平台中加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官网链接、考试流程、考证资料、历年考试真题、在线模拟考试和教师、专家在线答疑板块,并定期更新知识,就会助力学生实现毕业时取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目标。

(四)服务于企业、行业培训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不仅要为校内学生的学习服务、同时也要关注相关企业、行业职工继续教育的需求,建立健全数字化网络平台可以为相关企业、行业实现在线培训,增强相关产业领域在岗人员技能,满足行业、企业工作人员在岗接受继续教育,为其个人的多样化学习提供服务。就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库而言,我们可以在其平台的框架设计上,建立起针对银行、证券、保险等相关金融行业不同用户登录的界面设计,包括图形图像、三维动画、音频视频等类型的复合型资源,实现教学资源从平面向立体的转变。与此同时,还应充分发挥手机网络平台的功用,实现用户手机在线阅读、听讲座等多种方式的学习。教学内容组织方面可以充分考虑银行、证券、保险等相关金融行业的需求,通过网络平台的运用,让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通过任何设备终端获取所需学习资源,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升教学资源的质量。通过综合运用这些资源,就能有效的保证企业、行业员工的在线培训和在岗接受继续教育的需求。

(五)服务于社会职业院校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个重要的使命就是为当地相关行业、企业培养一线员工,服务当地经济。高职院校只有积极为社会提供技术开发与服务,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才能有效完成这一使命。我们目前建立的的专业教学资源库体系中的职业考证辅导平台和金融知识普及平台,可以有效实现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比如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关于职业考证辅导平台就可以为金融从业人员补充金融专业知识、训练金融职业技能、获取最新行业信息、提供专家咨询指导,且可贯穿于其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从而全方位提高社会从业人员业务素质。而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库中关于金融知识普及平台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源素材,且可以加入理财专家在线咨询,向社会公众普及金融知识、提供理财服务,从而满足社会公众对金融知识学习和家庭理财的需求。数字资源库平台的搭建可以使高职院校拓宽其社会服务的途径和渠道,提升其社会服务能力。

作者:吴沙沙单位: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金融专业论文:人才培养金融专业论文

一、东莞金融专业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分析

据测算东莞市各类金融企业每年约需金融事务专业毕业生800名左右,再加上其他相关行业的需求,每年共需约1300名左右的中职毕业生。基于社会的不断进步,金融、证券市场等用人单位也对本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

(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岗位基本礼仪,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

(2)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这是培养技能的基础,为此学校的专业课程教育必须与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岗位紧密结合,注重开设课程的实用性。

(3)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取得相应的专业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保险营销人员资格证、理财规划师证等,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上岗工作。

二、制约东莞中职金融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影响培养人才的质量。

(二)金融行业之间竞争的加剧,导致其用人标准及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职毕业生的学历偏低,学生的实习、就业得不到保障,这对金融事务专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地冲击。

(三)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及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脱节,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构建实用、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是本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核心。

(四)实操实训教学环节薄弱,离社会的要求相差甚远。实践教学手段相对落后,缺少相应的实训功能室及校外实训基地。

(五)专任教师的专业结构不合理。由于金融专业和部分会计专业的师资实行共享,专任教师中具有财经、会计类专业学历者居多,而金融保险类专业的专任教师相对较少,再加上专任教师大多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与专业的教学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三、东莞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

(一)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结构,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增强实践技能,争取到2016年,全市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将达到80%以上;根据专业发展阶段性特点,制定教师培训内容,坚持以在职培训为主,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有计划安排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创造条件组织部分教师到外地一些学校学习,到金融机构参加实践;有计划安排教师攻读研究生;聘请有经验的行业专家担任兼职老师,充实专业课教师队伍。

(二)构建“宽基础、活模块、多方向”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打破原来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框架,坚持以任务为引领确定课程体系,以能力为核心安排课程内容,设置有职业特色的专业课程和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的实训课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专业课划分为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程。设置《金融基础》、《保险基础》、《证券基础知识》、《银行柜面业务处理》、《证券交易》、《证券投资分析》、《投资理财》、《点钞、翻打传票技能》等专业课程,规划银行、保险、证券三个专业方向。

1、以校企合作专班为起点,开办更多特色专班,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充分利用学校创新的“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培养模式,“送教到企业”,以加强与相关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增强学校的影响力,为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实习、就业打好基础,也为学校金融事务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保障。

2、构建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宽基础、活模块、多方向”的课程体系。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积极研发校本教材,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就业岗位群的联系,充分利用金融企业优质的岗位实习资源来实现学校职业教育的最优化培养过程。在专业模块教学中,根据学生在金融企业中就业岗位的需求,编写《出纳岗位技能实训》、《会计基本技能》、《投资理财》等校本教材。

(三)加快校内专业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实现实习与就业零距离,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未来几年,拟筹建金融保险综合实训室、证券交易模拟实训室等专业实训室,巩固与建行、农商行、友邦保险、平安保险、东莞证券等企业的校企合作关系,作为学生的校外实训基地,并尝试深化合作模式,建立更多的校企合作专班,实现“订单式”培养。

(四)改革考核方法,建立创新评价机制。重视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力开展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认证工作。建立专业技能目标考核体系,将技能分解到各个学段,所有专业都制定了技能考核目标。逐步形成以“基本技能证+专业技能证”的“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即毕业生在完成学业获得毕业文凭的同时必须获取一张基本技能证书(英语能力(一级)证书或计算机操作能力证书)和一张或多张与其所学专业相衔接的就业准入职业资格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理财规划师证等),通过社会考证结果评价教师的教学绩效,也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适应就业市场需求,实践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知识型技能人才。

作者:姚桂云张佑青单位:广东东莞理工学校

金融专业论文:实践教学金融专业论文

一、设置完善的金融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要突出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需要有完善的金融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作为保障。高职院校要努力根据学生的专业需要,根据金融业发展的情况,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有效进行金融专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金融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要能够包括这些内容,基础实训课程、专业实训课程和综合实训课程。要通过依次递进的顺序安排好实践课程教学内容,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要通过合理安排基础实训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点钞技术、计算技术、反假币技术等基本技能,通过基础实训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素养。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要合理安排专业实训课程,通过专业实训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银行基础业务、国际结算等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在安排好基础实训课程和专业实训课程的基础上,才能安排设置综合实训课程,使学生通过综合实训课程的的学习能够进行诸如商业银行业务实习,保险业务实习、证券投资实习等活动,通过综合实训课程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技术综合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丰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

在金融专业教学中,要突出实践教学的效果,使学生能够真正在实践教学中收益,就需要积极丰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能够充分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能够不断在实践中学习理解相关理论,在理论学习中不断实践,提高认识,发展能力。在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中,实践教学的方式是多样的,比如,直观演示法、案例分析法、情境练习法等等,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需要,不断丰富实践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金融专业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兴趣,促进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比如,在教学金融工具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直观演示法,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将有关银行汇票、支票等金融工具的图像文件在多媒体上进行展示,并结合图像进行解说,这对于提高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再比如,在教学如何点钞、捆钞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相关操作是想用视频的方式使学生有所了解,在为学生提供一些材料,使学生进行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再比如,在教学关于保险推销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保险公司业务员和顾客,学生之间互相演练保险推销活动,通过这种情景活动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情景练习中,了解保险推销的心理,掌握保险推销的方法和策略,熟悉相关社交礼仪,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三、建设完备的金融模拟实验室

在很多情况下,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内容都需要在实验室中完成,因此,学校需要投入资金建立完善的金融模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仿真的实践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实验室中完成金融机构的相关业务操作。这对于学生有效学习巩固金融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也是高职院校深化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建设完善的金融模拟实验室需要学校能够配置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和相关的金融专业应用软件,以保证能够对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进行高度仿真模拟教学。只有建立完备的金融模拟实验室,通过实验教学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实践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能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结合起来,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四、加大金融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要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同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校外实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真是接触工作环境,能够在实习中真切地体验金融行业的各种业务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习中不断应用所学的金融理论知识,不断面对实习中在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这对于增强学生对实际金融业务和工作流程的认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实际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学校要加大金融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找关系,联系一些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登记等金融机构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另外,学校也可以与一些金融机构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为学提供长期稳定的实习机会,为学生有效实习有效就业创造条件。

总之,对于高职金融专业的学生而言,实践学习是很重要的。作为学校要积极进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不断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能够丰富实践教学手段,建立完善的是金融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模拟实践的环境,同时,要重视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真正通过实践实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为学生为了成功就业做好准备。这对于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对于人才的有效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万琳琳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金融专业论文:高职职业道德教育金融专业论文

一、目前高职院校在金融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探索

(一)开设职业道德教育与金融服务意识培养的专门课程新形势下,国内绝大多数开设金融专业的高职院校都已意识到职业道德素质对学生将来的就业、职业发展乃至整个金融业的平稳发展的重要意义,所以纷纷加大了在职业礼仪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力度,通过各种形式在学生心目中树立金融职业道德标准。开设了公共必修课《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一系列道德修养类的公共选修课,开展相关讲座,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训中穿插进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但总体效果并不明显。对此天津商务职业学院金融专业针对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增设了《金融礼仪》课程,建立金融行业服务意识,规范服务标准。同时还开设了《金融法》课程,专门强调金融行业自身的职业道德准则和操守,用金融企业真实的案例说明违反金融法规的严重后果,引起学生们高度重视,达到自律的目的,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职业道德观。

(二)利用顶岗实习推进金融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依托企业平台,建立并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与校园联手打造企业所需人才,这样既满足了企业提升整体人才素质、保障后备人才选拔的需要,同时也为高职院校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学生在校园内打下理论知识基础后,深入到企业一线去实习实践,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在真实的工作背景下,体会岗位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和执行标准,促使学生直观而迅速地建立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天津商务职业学院金融专业依靠合作企业平台,积极开展了包含职业素质教育在内的广泛合作,例如在专业课堂上引入真实的工作任务,要求学生模拟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工作过程来完成,来自金融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和校内专职教师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对学生整体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将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纳入到评分体系当中,给出学生与金融机构实际工作相类似的评价,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金融机构的职场氛围。专业实训室的布置体现金融企业的要求,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邀请金融一线人员走进课堂向学生宣讲企业精神和真实案例等。

二、正确把握新形势下金融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

(一)信誉至上是金融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金融机构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企业,与人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因此金融职业道德中把诚实守信放在了首位。金融机构必须在群众的心目中树立起信得过、靠得住的形象,才能取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得以进一步发展。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要积极塑造现代人格,按照“信誉至上”的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在工作中做到实事求是,不蒙蔽、不欺骗群众,树立诚信第一、童叟无欺的职业道德意识。遇到问题时要本着公正客观,不偏不倚的原则来处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赢得客户的信任与支持。同时,金融从业人员必须严防任何形式的差错,坚持认真细致的工作风格,注意力集中,高质量的为客户办好每一笔业务。

(二)提供优质服务是金融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金融企业在整个经济运行中起着命脉的重要作用,竭诚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满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工作需要是各级各类金融机构安身立命之本。优质服务不仅包括高标准的服务质量,快捷的服务效率,还要有和善的服务态度。热情周到,亲切自然的服务态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维护金融企业的信誉,增进客户对金融企业的感情,深入开展金融业务,另一方面也体现出金融从业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和对自身的尊重,充分体现出优良的职业修养和道德风范,从而可以稳固并提升金融机构在社会经济运转中的重要地位。

(三)提高效率是金融职业道德的特色准则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新理念新技术不断涌入金融业,推动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业中的货币利率、汇率以及联行资金往来随时都在发生变化,金融业的经营活动、财力状况、偿债能力也在时时变化之中,期货交易和股票行情更是瞬息万变,银行之间的资金往来结算实现了地域性、全国性的联网,收付速度大大提高,对资金流动、资本融通及整体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顺应这一高效的服务环境,提高自身业务操作水平和效率,掌握先进的操作方法和精湛的业务技能,这样才能为客户提供上乘的服务,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站稳脚跟。

三、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高职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的改革思路

(一)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的突出特点将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之中,在金融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将课堂学习与企业实习、定岗实践相结合。深入各级各类金融企业和相关企业的金融部门进行问卷调查,多方了解用人单位对高职金融专业毕业生的人才需求状况和岗位能力要求。在深入调研、座谈、走访学习和资料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研究,结合金融专业特点和毕业生就业方向,确立若干门实用的核心“工学结合”课程。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与工学结合的金融企业合作,引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模式开展教学,将金融职业道德教育列为重点,体现在每一个工作任务的完成之中。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由于目标明确,具备一定的挑战性,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项目的实践性强,学生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地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自主性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进行项目的组织、策划、设计、实施,促进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通高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整个项目运行过程中使学生深刻领悟到金融职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内容及其重要性,达到既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同时又强化了职业操守的教学目标。

(二)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既要注重如何“导”的明确,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如何“学”的扎实,力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高职业品质和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1.了解学生特点,确定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设定项目内容和教学目标必须基于对学生特点的全面了解和综合把握之上。虽然同一年级的学生其年龄相仿,但不同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个体差异,理论知识的基础不同,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不同,对高职阶段所学内容的理解、领悟的程度等均有所不同。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在对学生开展金融职业道德教育之前,需要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事物的认知成熟度和个人学习态度,已具备的生活经验,以及学生在金融职业道德方面已具备哪些相关思想认识基础。要重点挖掘出学生在职业道德素质方面的欠缺之处和学生乐于接受何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教学模式。根据以上这些内容明确学生的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在此基础上设定具体的教学项目和教学目标。

2.引入真实工作任务,设定以道德教育与技能训练并行的教学项目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下可以将金融专业课程内容划分为多个项目。每一门主干课程中每个项目都包含不同的目标层次,具体说就是知道、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由低到高的六个目标层次。每个项目在操作过程中又可根据其不同的工作任务要求和岗位技能操作标准划分为若干个子项目。以项目为导向,能够使学生进行各类有针对性的活动,而不是简单盲目的忙碌,从而能够促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断领悟新知识,提升职业操守和风险意识,锻炼综合职业能力。以《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这门课为例,按照工作任务不同,可以分为五个教学项目,即对私储蓄业务、对公存款业务、挂失止付业务、开具证明业务、支付结算业务。储蓄业务项目中又可分为活期储蓄业务、定期储蓄业务和其他储蓄业务三个子项目。如教师在讲解活期储蓄柜面开户业务时,可以创设银行工作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柜员和客户来完成业务的办理。在模拟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每个环节的操作要点、风险控制要求以及职业道德规范。

3.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变身为引导者以项目为导向、任务驱动的模式开展教学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型,教师一改往日的定位,不再是控制课堂的权威角色了,而是变身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观察者、倾听者、协调者和评价者。由学生按照不同的场景和工作任务,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设计该任务中每一环节的工作流程和要点,协调解决任务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明确各环节中对金融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要求按照标准和规范来完成工作任务,并将工作态度、敬业精神、服务礼仪等各项职业道德标准纳入到任务考核当中去。譬如在《理财实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按照不同年龄段将客户划分为若干个群体,为每一群体客户设计若干种相应的理财方案,推广相配套的理财产品。在每一群体里还要根据每个客户的不同需求,为其量身定做适合的理财方案。为每一任务创设具体的情景,由学生扮演金融机构的理财专员,在教师的引导下分别进入不同的工作场景,让学生在体验真实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深入领会到这个岗位对职业道德素质的具体要求。这样一来,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学习的主体,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果大大加强。

4.建立职业能力考核与职业素质考核并行的综合评价体系金融专业的毕业生未来要从事的都是与资金打交道的职业,极具金钱的诱惑力。通过高职三年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成为一名业务能力强的金融从业人员,而且要使学生成为一名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公民,严格秉承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金融职业道德规范。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打破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从多元化的角度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核中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水平相结合,将学习态度与动手能力相结合,技能掌握程度与职业道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校外实践基地评价相结合。更为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整体提升,使考试目的真正放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上,促使学生反观自我,不断完善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从而为社会主义的金融产业输送更多更好的思想过硬,技能过硬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作者:高敬单位:天津商务职业学院

金融专业论文:高职学生就业问题下的金融专业论文

1文献综述

从已有的文献来看,探索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国际上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基础。大部分的研究分别从需求、供给以及供求匹配三个角度来进行(NiallO,Higgins,2002)。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工作岗位的数量与结构都存在问题。就数量而言,工作岗位的增长速度与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不一致,当缓慢的工作岗位增长速度无法吸纳快速增加的大学毕业生时,就产生了大学生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工作岗位的供应也会受宏观经济起伏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学毕业生成为企业应对外部环境的“就业调节器”。就就业结构而言,经济社会上既大量存在着大学毕业生不愿意从事的工作岗位,也存在着因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达不到要求而无法从事的职业。从供给角度来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核心在于就业能力的不足。对具体的个人而言,就业能力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等资产,取决于他们配置和使用这些资产的方式与向雇主展示这些资产的方式以及他们寻找工作的特定环境(Hillage,J.&Pollard,E.1998)。从供求匹配角度看,就业服务是关键。国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的角度是有关在校大学生收入预期的研究。相关的研究有Betts(1995),Dominitz和Manski(1996)。他们的研究方法各异,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同,但都获得了一致的研究结论:高校学生通常会高估自己的预期收入,也就是会表现过度自信。国内已有的研究主要从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的角来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教育学的文献一般是研究大学扩招后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问题,国家、高校与学生如何调整相互的关系、角色。陈岩松(2004)通过向毕业生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进行分析。杨伟国(2004)从基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分析大学生就业出现的供求困境:大学生的就业困难与不愿到艰苦地区就业的矛盾。认为国家应通过提供外部激励的方式鼓励学生到艰苦地区就业。社会学的文献一般更注重从学生的个人属性上来探讨对就业各方面的影响,如就业期望、就业途径等,相关的文献有潘锦堂(2001),瞿振元等(2001)。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曾湘泉(2004)运用劳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大学生就业发生困难的原因及对策。赖德胜(2001)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是劳动力市场分割这一特定制度背景下,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相互搜寻的结果。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相对的,具有转型性和结构性的特点,即在某些大中城市,大学毕业生的供给量是相对过剩的,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他们则是绝对不足。宋福进(2002)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指出替代程度与价格弹性不同是研究生、本科生及专科生三个层次就业率不同的原因。此外,也是学者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李颖等(2005)从工资水平、工作环境、工作地点、工作兴趣相适度等多个方面比较了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分析得出了大学生就业能力会影响就业质量的结论。总结上述的研究发现,国内外现有的研究重点放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产生及解决上,还较少关注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更鲜有从学生所学专业的角度来研究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本文拟研究金融专业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包括就业率,就业质量以及学生的特征对就业质量的影响。

2研究的方法

我们以广西南宁某高职院校2013届67名高职金融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向他们发放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包括毕业生的籍贯,从事的工作,所在单位(或公司)的性质、规模,第一份工作及获得的途径,当前工作及获得的途径,当前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收入状况,在校期间是是否职业教育担任过班干部或学生会干部或是否参与过社团活动等内容。截止至2013年11月底,回收有效问卷52份,问卷回收率为77.6%。我们把学生的就业质量按收入、职业的稳定程度、职业类型进行分组,把学生在校期间的总成绩作为学生学业表现的衡量变量,采取对比研究的方式研究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

3研究过程

3.1就业分布状况2013年,金融专业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包括专升本)为96%,比全国高职院校毕业半年后的89.6%(2011年数据)高出6.5个百分点,主要流向是民营企业,其次是银行类及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进入到金融机构的学生比例占到22%,,超过70%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无关,远高于全国高职院校40%(2011年数据)的比例。对样本学生半年的就业经历进一步的考察,从事过或正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人数有28人,占比58.3%,部分从事过本专业工作然后放弃的主要以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及贵金属投资公司的理财产品销售代表为主。放弃的原因在于工作业绩的压力大,收入没有保证。从毕业生的收入水平来看,毕业半年后的毕业生月收入水平集中于1000~2000,2000~3000的水平,收入水平与行业有关,同时也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本次调查样本学生集中于广西地区就业。而收入水平处于月收入3000~4000及4000以上的样本学生从事的行业有银行行类金融机构、房地产。校园招聘是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主要来源,原因在于校园招聘是绝大部分学生第一次参加招聘会。毕业半年后所从事工作主要来源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及参加社会招聘,校园招聘占比较低。在与社会磨合初次就业的过程中,校园招聘会提供的职位还满足不了毕业生的心理预期,亲戚朋友的介绍及直接参加社会招聘更能促进毕业生与就业职位的匹配。

3.2就业质量及影响因素为了考察就业质量与学生特征的关系,我们把已就业学生按收入、职业的稳定程度、职业类型进行分组,收入位于区间3000~4000,4000以上及就业于银行类金融机构、国有制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事业单位、公务员及国有企业的定为高质量组,其他的定为一般质量组,同时把自主创业的独立出来。并考察他们的成绩、参加社团活动的实践及就业所在地等学生特征。成绩按学生在校区间的总成绩来排序,把排在前十位的定为优良,排后十位的定为差。参加社团活动的实践用是否担任过班干部、学院的学生会干部或社团活动来衡量。如表6所示。通过对比就业高质量组及一般质量组的情况可以看到,学业成绩、是否积极参与组织活动及亲戚朋友的帮忙对毕业半年后的高职金融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并没有显著性的影响。而考察就业所在地、入学所在地与毕业生的籍贯的关系,因有部分学生籍贯、大学所在地及就业所在地是重合的,重新整理数据可以发现一般质量组学生有60%放弃回到籍贯所在地工作,90%是选择在入学所在地南宁工作;高质量就业组的学生中,超过90%是选择在籍贯所在地工作,80%的学生籍贯与大学所在地不同,选择回到原籍工作成为高质量就业组学生与低质量就业组相区别的显著性因素,这是因为大学所在地南宁是广西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就业的竞争激烈,高职生的竞争力不强。

4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广西某一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就业质量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①高职院校在培养高职金融专业学生的过程中,学生的就业与社会的需求之间的衔接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表现在学生所从事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低,当然这其中部分原因也包括:a多数银行类金融机构在招聘条件设置上把高职类学生排除在门外。b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所提供业务类岗位工作业绩压力大,与资本市场周期性密切相关,留不住资源匮乏的毕业生。

②学生的就业质量与学业表现、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及是否有亲戚朋友的帮助关系并不明显,而回到原籍工作的学生反比留在大城市就业的学生能获得较高质量的工作。因此,鼓励学生回原籍就业是提高就业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③校园招聘会在学生毕业半年后从事的工作获得途径所占比例程度低,意味着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办学层次有待提高。提高办法层次才能引入提供高质量岗位的企业。当然,本文尚有一些有待改进或进一步研究的地方,如哪些学生会愿意选择回原籍就业,回原籍就业与留在大城市的临界点在哪里。另外,样本数据容量还不够大,没有办法揭示经济周期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

作者:付朝干单位: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金融专业论文:互联网金融发展下的高职金融专业论文

一、互联网金融对金融人才培养的机遇分析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并不是改变的金融资金融通的本质,而是改变了金融的形式,这种形式的改变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快,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部分解决,参与金融的主体更加多元化,这些都对金融人才的市场需求和要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1.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数量增加,为高职金融学生就业开拓了渠道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高职金融专业学生拓宽了求职的渠道,打开了一个新的大门,传统金融机构如银行对于学历的要求较高,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很难进入这个领域,而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对于各种金融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会使得未来有更多的高职金融人才能够进入到这个行业。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会在客户服务,网络营销,后台服务等方面带来大量人才需求。通过对互联网金融人才招聘信息的调研,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学生在未来金融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机会主要是客户服务,网络营销,后台服务方面。例如众安在线保险公司的招聘要求中专科学历要求主要在客服主管和客服专员,余额宝的招聘要求中专科学历主要针对的也是客服专员岗位,因为在互联网金融中更多是通过在网络和电话进行沟通和交流。互联网金融还有一个重要方向就是互联网金融下的信贷业务,这种服务更是需要大量的客户服务,流程管理和风险管理人员。同时要注意到互联网金融最终是为实体经济服务,除了需要大量的线上人员之外,还必须配套有足够的线下服务人员,这些都是未来高职金融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

2.互联网金融发展是发展金融职业教育的重要契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在全球都是比较迅速的,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目前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出现了线上线下融合的趋势,例如京东、阿里,顺丰等公司都在尝试线下实体店的体验,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需要不断增加社区银行,24小时自助银行的网店,这些不断增加的线下服务机构,需要大量的金融人才为之配套服务,金融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需要将产品的收益、风险等关键因素给客户进行说明,金融专业人才的素质就是为了金融企业竞争的关键,而社区银行等业务属于相对普通的业务,高职金融毕业生是完全能够胜任的,并且高职学生更加灵活,对于这种业务的开展也是有很多的帮助。

二、互联网金融对高职金融人才培养的挑战分析

国务院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文件也指出,互联网金融金融的发展是一次巨大的历史革新,对于高职金融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也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1.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挑战互联网金融发展首要的挑战就是针对教师的能力挑战,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要求互联网金融人才应当是复合型人才,既懂技术又懂金融的多面手,同时还应当具备“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同时互联网金融人才还需要具备在互联网条件下,开展各种客户营销活动,具备发现客户,培育客户,留住客户能力的人才。同时互联网金融发展也使得学生更加了解金融,对于各种金融产品的熟悉程度也大大增强,可以很快的获得金融信息,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将很难完成相关的教学内容。同时互联网时代对教师的信息化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用互联网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将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也能够实现工学结合,产教融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断在更新着金融的各种元素,这就需要不断根据时代的发展来更新金融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互联网金融的知识,例如在金融基础中增加微信银行,手机银行的知识,保险课程中增加互联网保险知识,让学生下载APP程序,进行了解各种保险知识。

2.互联网金融对教育理念的挑战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金融的最大挑战在于理念的影响,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始重视互联网的力量,不在高高在上,而是弯下腰来踏实的来完成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高职金融教育的挑战也体现在教育的理念上,过去的金融职业教育主要的面向还是传统的金融机构,但是传统金融机构是不太欢迎高职毕业生的,学生的就业存在很多问题,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金融从业人员,同时金融主体的多元化,也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不能只是针对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知识进行学习,要开阔眼界,增加互联网金融职业技能,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

三、转变观念,积极行动,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

互联网金融目前的发展还处于一个初级的阶段,未来的技术创新和发展空间十分巨大,但是这个过程中的发展需要职业教育及早准备,积极利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的教育的政策机遇期,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学校层面,高职院校应当给予教师更多的学习的机会,鼓励教师进行社会实践,让教师能够真正进入到相关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第一线进行社会实践,要创造良好的制度保障,让教师能够进入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同时保障教师在实践期间的相关待遇,用良好的制度激励来鼓励教师勇于进行社会实践。同时,教师应当深刻理解职业教育理念,积极进入到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同时积极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实践工作能力,走在行业发展的前沿,能够进行科研活动,以科研促进教学。

作者:王超单位:四川财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