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背景调查合集12篇

时间:2023-06-28 10:05:22

金融机构背景调查

金融机构背景调查篇1

一、背景调查简介

背景调查又称参考调查,是指通过各种正常的、合法的、合理的方法和渠道,对求职者的工作经历、教育背景、品质、兴趣等个人情况进行调查,以获得求职者背景资料的相关信息,并对获得的信息与求职者所提供的应聘信息进行对比,来核实其真实性的一种调查方法。国际上知名的背景调查机构First Advantage(FADV)提供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的求职者中,有10%左右的职位申请人的实际情况,与其提供的简历信息存在“出入”。而在这10%的人当中,有99%都是在工作经历或者教育经历方面做了手脚。背景调查越来越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对员工聘用的参考依据,为人才决策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材料。

在国外,背景调查非常普遍。2008年美国新一届政府奥巴马领导班子在正式入职前就经过了背景调查。几乎所有的知名企业在员工招聘录用都要开展背景调查,以核实求职者的教育和工作经历、个性品质、交往能力等。美国企业主要背景的核实方式为推荐信核实,其次是电话核实,也有利用商业调查公司进行的。而且美国的法律对背景调查也有一定的限制。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和人才市场的流动,个人档案、信用体系的不健全,背景调查开始越来越受用人单位特别是对员工信誉度要求较高的领域,如投资银行、保险及IT等科技企业的广泛重视和采用。

二、金融企业开展背景调查的作用和意义

1.屏蔽人员招聘中的风险

金融企业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因其与货币信用密切作为的特殊企业而属于高风险行业,它们与客户之间并非是一般的商品买卖关系,而是以借贷、证券买卖等为核心的信用关系。这种关系在经营活动中不是表现为等价交换,而是表现为以信用为基础。金融企业经营活动的这种特殊性,会产生出特殊的风险,即信用风险、经营风险、公信力风险和竞争风险等。因此银行、证券等金融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更高,如职业操守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品行正直,恪守诚实信用”,金融企业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防范显得相当重要。同时,金融企业在招聘工作中所面临的风险可以归纳为胜任力风险(能力素质、工作表现等是否与企业的文化兼容)、法律风险(求职者是否存在犯罪记录、竞业限制以及金融违规记录)、职业操守风险(是否学历造假、伪造职业资格、工作经历等)、成本风险(招聘所花费的资金和时间成本)等四大类。来自于内部的风险不仅是试用期员工给企业造成的成本损失及企业品牌形象风险的可能,还可能危害及企业内部员工、客户与股东的利益。如果没有必要的措施,这些风险最后集中于人力资源部的招聘工作。

招聘风险是一个常常被企业易忽视的关键点,而背景调查可以在企业与外部人才市场之间形成有效的防火盾,帮助企业屏蔽用人风险,减少企业损失,提升人力资源部的战略性管理职能,进而改善企业人员筛选机制,提高金融企业诚信文化及核心竞争力,更进而保护金融企业的品牌,员工、客户以及股东的利益,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上降低客户满意度风险。

2.全面、真实了解求职者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品质,作为金融企业从业人员,诚实信用更是基本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的人,无论走到哪里,说话做事都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一个正直、诚实的求职者提供的申请表和简历应该是准确、真实的,不会弄虚作假的。背景调查的核心价值就是了解候选人之前的经历、资质是否属实,是否存在一些隐瞒的不良背景信息等,从而全面、真实地了解求职者,以达到去伪存真、知人善用。

3.预测求职者未来的业绩

金融企业在进行背景调查中,可以通过证明人评估求职者在工作中的行为表现,可以很好地预测求职者在录用后的工作绩效、文化适应性等。毕竟求职者的申请表和简历是经过“修饰”、“包装”后的精美材料,难以看出其工作中实际能力和表现。通过背景调查深入获得第三方的评价,据此可以推测出求职者在将来工作中的成就和表现。

三、金融企业如何开展背景调查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招聘经验,并参考国内外关于企业背景调查的相关文献,按照5W1H方法来探讨金融企业如何开展背景调查。

1.背景调查的内容是什么(What)

金融企业员工背景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身份识别、犯罪记录、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个人资信和资质调查等。在同一个企业中,对不同岗位所进行的背景调查的范围和深度是不一样的。金融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职位设计不同类别的背景调查表,责任越大的职位则该职位对客户与同事的风险越大,则越需要进行准确、详细的调查。如涉及到金钱和贵重物品的职位,需要进行信用记录和犯罪记录的调查;涉及到人际关系的职位,则要进行犯罪记录核查。

2.谁来做背景调查(Who)

金融企业做背景调查可以由人力资源部门亲历亲为,也可以委托专业的第三方调查公司开展调查。金融企业人力资源部如果人员配备充裕、资金实力雄厚,则完全可以自己来做背景调查。人力资源部门全程负责、监督背景调查工作,规范背景调查制度和相关工作流程。内部的调查员还应进行相关的资质培训,包括背景调查相关法律法规、调查的技巧、档案资料的记录、分析、整理和保存等。

金融企业人力资源部虽然自行开展背景调查可以节省成本,但是常常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还难以保证背景调查的可信度。因此,金融企业也可以选择将背景调查工作外包给专门从事该项业务的调查公司或资信公司,认真挑选一家有能力和实力强的专业公司,提出调查纲要和具体要求,省时省力。

3.什么时候做背景调查(When)

一般来说,背景调查的目的是了解、辨别求职者真实信息,防患于未然。因此金融企业开展背景调查时间应该是在人力资源部有录用意向、但求职者尚未正式入职之前进行。在这个时间进行背景调查所面对的求职者较少,节省招聘成本和时间,而且一旦发现有造假或违纪的情况,金融企业单位可以灵活处理。

4.选择哪些人来做调查(Whom)

金融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单位的实力和财力来选择背景调查的对象。资金充裕的大型金融企业完全可以对所有预录用的求职者进行背景调查,而对于中小型金融企业,有针对有选择的一些关键岗位进行背景调查。对于金融企业来讲,应该对从事以下岗位相关的人员进行背景调查:如与现金服务密切相关的职位,银行柜员、出纳、会计、投资等岗位;从事核心技术服务的岗位,如科技部、研发部的工程师、技术人员等;此外,还有中高级管理人员的招聘也应有背景调查。

此外,对背景调查证明人的选择也须谨慎。因为求职者在提供的证明人中应该是与其关系亲密或没有敌意的证明人。

5.背景调查具体怎么做(How)

一般情况下,采用的调查方式越多,可信度越高。金融企业或委托调查公司开展背景调查时候,应该根据招聘工作的实际需要来确定背景调查的主要方法,灵活、巧妙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背景调查得以有效地开展。

(1)电话调查。电话调查是背景调查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方便快捷,省时廉价,是开展背景调查首选的方法。进行电话调查前,一定要设计好问卷调查表,根据问卷的纲要逐一询问、核对,同时记录被访者的回答。调查者要注意打电话的技巧,尽量取得被访者的理解与支持,以便告知客观、真实的情况。

(2)发函调查。商业信函调查有填写调查问卷和证明人写评论信两种方式。一般是金融企业或调查公司通过邮寄方式把问卷或恳请对求职者给予评论的书面材料寄给证明人,等待其填写好后再寄回单位。这种方式系统性较强,效率较高,然而最大的缺点是问卷或评论信回收率较低。

(3)网络调查。随着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几乎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网络。网络调查也不失是一种方便、快捷的调查方式。如对调查者的身份核实,可以通过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教育背景核实则有全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就能查询2001年后的大专以上的毕业证书。还有最近十分流行的个人博客、微博等,都是开展网络调查的很好途径和手段。

(4)面谈调查。面谈调查是可信度较高但是成本也较大的背景调查方法。它可以深入挖掘被调查者的多重信息,做到最大限度地核查和证实其背景情况,但是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包括设计访谈问卷、分赴证明人地点、记录访谈信息等。

6.在哪里做背景调查(Where)

金融企业选择在哪里开展背景调查要依据背景调查的方式来确定。一般来说,背景调查如由人力资源部或调查机构通过打电话、发函或者网络搜索等方式,那么足不出户就可以开展背景调查;如果采用面谈调查,就需要奔赴证明人地点,选择安静的环境进行背景调查。

四、其他注意事项

1.正确看待背景调查作用

金融企业在员工招聘中非常有必要开展背景调查,但是也不能盲目崇信背景调查。除了背景调查,面试以及人才测评都是招聘选拔非常重要且不可缺少的工具,是帮助甄选人才的,他们都有其优点,也有其局限性。把背景调查纳入企业招聘中,几种方式方法综合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屏蔽金融企业招聘风险。

2.合法合规开展背景调查

首先要获得求职者的理解和支持,把调查的目的、调查的内容、调查人员范围都向被调查人做解释说明,最好是在面试中就告知候选人,让他们有思想准备,这样后续的调查也能获得他们的配合和支持。要求候选人填写背景调查信息表,候选人亲笔签署的授权书和声明书。并清楚告知如有虚假或者遗漏重要信息,可以按照公司的聘用、惩戒和解聘规定处理,可能导致违纪处分,包括拒绝聘用和解除劳动关系。

3.妥善处理背景调查结果

在背景调查过程中要保持严谨和客观的态度,对负面信息谨慎解释并使用。金融行业对员工做背景调查所获得的信息有正面积极信息,当然也有负面的消极信息,所以在决定是否录用时一定要核对调查信息,确保信息来源可靠真实,结合其他测评工具多方位考察预录用者,提高招聘质量。

参考文献:

金融机构背景调查篇2

一、贸易背景真实性的疑点

(一)数据背离显示贸易真实性有待考证

一是与港口货物吞吐量的背离。海关数据统计,2013年一季度出口增速超过18%,贸易顺差430.7亿美元。而与之对应的港口货物量却显得十分低迷,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80449万t,同比仅增长9.1%,增速较2012年同期回落4.2个百分点。中国沿海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增速都相当低,一季度广州、深圳、湛江、厦门以及北部湾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都低于10%,但这些地区的外贸增速却迅猛增长,广东、福建、广西出口分别增长34.3%、21.2%和19.2%。二是与贸易伙伴国数据的背离。中国台湾数据显示,从内地进口同比下跌了1.2%,而海关数据显示我国对中国台湾地区出口增加45%。此外周边地区的出口增速都在3%以下,中国出口的高增长不免引发质疑。

(二)进出口贸易新特点引发对贸易真实性的怀疑

通过调研青岛市主要的出口行业,纺织品、工艺品、金属制品等企业均反映人民币升值出口形势不好,企业出口额明显下滑,出口增长似乎未能反映实体经济的实际情况。而境内外套利者,多采用虚构低体积/高价值货物在内地与香港的进出口虚构交易达成目的,2013年一季度,内地对香港的黄金出口量同比大涨300%,内地从香港的黄金进口量也飙升了175%。此外,近年来转口贸易出现的新特点也预示了企业可能存在虚构贸易背景进行套利的情况,一是经营主体境外与境内交易方多为关联公司,大多是境内的在香港设立的离岸公司,交易商品以大宗基础性原材料为主,青岛市转口贸易商品集中在贱金属、农副产品和化工产品。二是交易国别相对集中,香港是转口贸易的主要进出口对象,进出口额占比分别达80.32%和91.65%。三是结算方式固定,转口贸易付款以信用证为主,收款多采用电汇方式,据调查,青岛市转口贸易付款中信用证的结算量占到96.67%,收款结算方式中电汇占比达99.98%。四是通过保税监管区域进行的转卖业务成为转口贸易的主力军,占比80%以上。

二、存贷款数据变化显示套利资金增加

外币贷款转化为人民币存款。中国一季度外币贷款增迅速,余额达75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68万亿元,同比增加34.8%。与此同时中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不可思议的增加了6.11万亿,比2012年同期多增加了2.35万亿,同年同期人民币存款仅增加3.8万亿。说明大量外币贷款转化为人民币存款,套取利差和汇差。

利用虚假贸易背景套利的主要模式

青岛外汇局曾经查获青岛通商进出口有限公司与其关联的香港离岸公司尊尼国际(亚洲)集团有限公司及斯柯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以上公司均为化名)之间虚构转口贸易背景,骗取银行授信,在内地与香港之间套利流通的案例。

虚构贸易背景套利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离岸与在岸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套利

离岸市场上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大涨,导致离岸人民币/美元,比起在岸人民币/美元要贵得多。高峰时段,离岸人民币比在岸人民币之间贵出0.6%。以上述案例为例,青岛通商进出口有限公司在内地借取1000万美元,按汇率折算即6200万人民币,然后与关联离岸公司尊尼国际(亚洲)集团有限公司虚构转口贸易背景,从香港进口货物并用人民币支付,这样6200万人民币就到了香港,按照离岸汇率,兑换成1008.13万美元。最后,其再与关联离岸公司斯柯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将原来进口的货物出口给香港合伙人,并用美元结算,完成获利81300美元。

(二)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利率之间的套利

仍以上述案例为例,青岛通商进出口有限公司在内地以年利率6%借入1亿元2周,再以3%利率存入银行(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更高),与关联公司尊尼国际(亚洲)集团有限公司虚构转口贸易背景从香港购入货物,同时要求银行开出信用证。用该信用证,尊尼国际(亚洲)集团有限公司可以从香港银行拿到1亿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然后青岛通商进出口有限公司再与斯柯国际集团虚构转口贸易货物出口合同并收款1亿元,然后归还银行贷款。人民币存款利率与离岸人民币融资成本之差,就是他的盈利。目前,扣除各项成本后,利差70基点。1亿元两周毛利70万,扣除贷款的成本25万,最终获利45万元。

(三)在利差与人民币升值之间套利

举例来看,青岛通商进出口有限公司在内地贷款1亿人民币,利率6%,贷半个月,把1亿元到银行存成1年定期存款,利率3%,与关联公司尊尼国际(亚洲)集团有限公司虚构转口贸易背景从香港购入货物,再让银行开出信用证,离岸美元/人民币汇率6.15,尊尼国际(亚洲)集团有限公司可在香港以2%利率借入1626万美元。青岛通商进出口有限公司随后与斯柯国际集团虚构转口贸易出口货物的合同。此时在岸汇率若为6.2,去除贷款利息,已获利56万元(1626×0.05-10000×6%×15/360),将利润再放入定期存款中。一年后定期存款总值1.036亿元(10056×(1+0.03)),净利约360万元,若一年内人民币汇率升值2%(汇率变为6.08),利润为59.2万美元(360/6.08)。

三、相关建议

(一)资本项目要有序开放

资本项目未实现全面可兑换之前,热钱成规模涌入的成本和风险是高昂的。建议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资本项目开放程度之间要统筹兼顾,坚持循序渐进,资本项目需在满足一系列条件后方可有序开放,如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金融市场不存在严重风险等。

(二)尽可能消除套利空间

目前主要发达经济体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加码,全球主要央行降息我国内外利差空间加大等因素,使我国面临巨额资金流入的压力。而套利空间收窄自然不会引来热钱的投机。建议央行在减少国内外利差与有效控制通胀之间寻求平衡,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运用汇率、利率等价格机制进行合理引导,以缓解利率平价和购买力平价等带来的套利空间。

(三)银行应加强真实性审核,审慎开展贸易融资业务

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加强客户准入管理,严格做好各环节尽职调查,充分了解客户背景及信用状况;加强贸易真实性审查,严格审核合同、报关单、发票等单据,确保贸易背景真实。并审慎开展理财产品质押办理进出口表内外贸易融资业务,严控理财业务与进出口业务之间的风险传递。

金融机构背景调查篇3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了全球经济衰退,为此许多国家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均制定和实施了经济刺激计划,三年多来在一些国家刺激措施取得一些成效。比如,澳大利亚率先上调利率,中国经济企稳回升,但也出现了诸如希腊债务危机的新动向。金融危机在一般情况下主要是通过贸易渠道、金融渠道和预期渠道进行传导的,由于我国的贸易开放度远远高于金融开放度,故来自贸易渠道的冲击要远远大于金融方面的冲击。加之受金融危机影响,许多国家国际购买力下降,国际市场萎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更因为国际主要结算货币美元对人民币的不断贬值,人民币持续升值,这些便给我国的外贸企业带来了多方面的压力,给我国的整个外贸行业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也不能不看到,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国际间加强了合作,世界各国都在思考后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及本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国家和地区,包括一些国际组织已经采取或将要采取一些干预措施,比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正着手修改成《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美国国会众参两院已通过《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欧盟打算成立自己的评级机构,中国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在央企引进EVA(经济增加值)考核等。这一切表明后危机时代外贸企业转型的新背景正在形成。

一、背景分析

(一)背景分析事件之1

2008年5月22日,中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以财会(2008)7号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26日,上述五部委又以财会(2010)11号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具体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上述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还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包括外贸企业提前执行。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曾讲:下一步会计改革重点,首先要以内部控制为先导,巩固国民经济安全的根基。通过实施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有效推动中国企业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约束机制,不断提高风险防范和持续发展能力。中国企业联合会将于今年下半年推出为配合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而开发的内控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和培训。中国企业联合会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联合推动的外经贸财务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培训也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作为重要培训课程。

(二)背景分析事件之2

2009年12月31日,国资委以第22号令公布了修订后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引进EVA(经济增加值)这一考核指标。“EVA(经济增加值)”将取代“净资产收益率”,与“利润总额”一起成为出资人对央企负责人进行考核的两个最重要的基本指标,这两个基本指标在整个考核指标中占到70%的权重。考核指标的调整对央企来说意味着从前以利润为王现在转变为价值至上,EVA和以往的考核指标相比,更加注重股东投入资本的回报,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也更加注重企业成长的可持续性。

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表示,国资委对央企首次提出的资本成本率定位为5.5%,这是考虑到对EVA考核方式的引入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现阶段主要是对这个概念的导入,先引入后规范,先简单后精准,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和完善,还保留了“利润总额”一并进行考核。谈到为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时,黄淑和说,在EVA计算中将对研发费视同利润计算考核得分;为鼓励获取战略资源进行的风险投入,将企业较大的勘探费用按一定比例视同研发费用;鼓励可持续发展投入,对符合主业的在建工程,从资本成本中予以扣除等。

(三)背景分析事件之3

2010年4月18日,在广交会上举行的“全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报告会”上,商务部研究院公布了《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该报告作为一份“官方报告”提出未来10年中国将推动货物和服务贸易双双实现“倍增”。到2020年中国贸易总额将达到5.3万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额为4.3万亿美元,服务贸易额为1万亿美元,均比当前增加一倍。这是我国首次就外贸产业提出有关后危机时代的“发展路线图”,对外贸企业而言,既是振奋人心的发展机遇,又是促使外贸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的催逐令,中国只有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才能推进自身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

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的有关领导介绍,2009年共有22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116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调查,直接涉及出口金额126亿美元。去年我国GDP占全球的8%,出口占全球的9.6%,而遭受的反倾销占全球的40%左右,反补贴占全球的75%。可以预见,规则博弈、制度竞争、公共选择、汇率之辩将成为今年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特征。

而反倾销应诉的核心是成本核算,归根到底还是一个财务问题。为此,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受商务部委托近年来举办了多期“反倾销会计”培训班。

(四)背景分析事件之4

2010年5月11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的金融负债》征求意见稿,向全球公开征求意见,中国财政部转发了这个征求意见稿,并椐IASB的要求在2010年7月16日前反馈意见。按照计划IASB准备在2010年底之前完成《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即(IFRS 9)的有关工作。

由于IASB打算《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自2013年起生效,故征求意见稿的内容可能在年内成为正式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内容,并对我国海外上市公司产生影响。同时,随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征求意见稿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也有一定影响。

(五)背景分析事件之5

2010年5月20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59票对39票的结果通过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依美国目前的立法程序,参议院通过的改革方案与众议院去年12月通过的方案相协调统一之后,预计奥巴马总统在6到7月签字使其成为法律。根据该法案,美国金融体系将全面重塑,原先金融企业“大而不能倒”的难题将得到有效解决,金融机构过度投机行为将得到有效遏制。

据悉,美国的这项金融改革法案可能涉及从新型衍生金融产品到消费者借记卡使用等几乎所有金融领域。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内部将设立一个消费者保护机构;设立一个由高层金融监管人士组成的委员会以便更好地对金融系统状况进行评估;向政府授予广泛的新权利,对倒闭金融企业进行清盘。法案将加强对华尔街金融机构领袖、首次置业的业主和银行小规模放贷的监管,以及限制大公司利用自有资本参与市场投机交易的能力。

(六)背景分析事件之6

2010年6月2日,由美国国会任命的跨党派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在纽约就信用评级公司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举行听证会。“股神”巴菲尔出席了听证会。同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称,三大评级机构独霸全球市场的现状不正常,欧盟打算成立自己的评级机构。这一切表明,美欧都计划设立专门机构管理信用评级公司,传统信用评级模式正在酝酿重大改变。信用评级在金融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投资者的取向。美国穆迪等信用评级公司对众多高风险的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评级错误,被认为是导致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2009年4月,欧盟内部便达成初步协议,提出评级机构日后要在欧盟市场上开展业务必须在欧盟登记注册,并提高评级的透明度。

经过10多年的准备,美国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三大评级机构利用我国在信用评级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在几乎没有任何障碍的情况下长驱直入中国信用评级市场,2006年开始进行全面渗控。2005年由央行推动短期融资券市场而形成的我国中诚信、大众、联合、上海新世纪和远东五家全国性债券市场评级机构,除大众始终坚持民族品牌国际化发展外,其余三家均被美国的三大机构以各种方式实现了控制。

二、对策建议

(一)国家对策

1.进一步加快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规范市场、防范风险的立法。由于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尚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美国原来以“301条款”对我在美企业多次实施调查,进入WTO框架内后,更是利用中国尚无“完全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对我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实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调查。我国除积极争取美、欧、日等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外,还应积极加快旨在保护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立法,争取在国际商务中的主动地位。除在WTO框架内,还应积极利用G20机制、上海合作组织、东盟10+3架构等改善我国实体经济的国际商务环境。同时要关注美、欧、日后危机时代的“再工业化”战略,争取我国实体经济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可持续发展地位。

在金融领域尽管我国在“资本性项目”下的人民币对外汇的自由兑换尚未完全放开,金融业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程度远比不上贸易受到的冲击,但我国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不可忽视,特别是金融工具中的现金类之外的衍生类金融产品。衍生金融工具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在即期交易的商品合约、债券、股票、外汇等原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具有跨期交易、杠杆效应、不确定性和高风险、套期保值和投机套利共存的特点。从此次金融危机中,各国均提高了对衍生金融工具的认识,加强了探索、研究、立法和监管,因此,我国亟待加强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同时加大对这方面的专门人才培养。

2.政府要加快转变服务于国际商务和财会监督、信用评级的职能。为使我国企业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处于有利地位,政府有必要将此问题上升到国家层面从战略上加以整体思考,加快转变我国政府服务于国际商务方面职能的转变。包括加强我国在联合国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的份额增加和发言权的加强,工作人员的派驻;包括加强我国驻各国使领馆商务参赞力量,发挥华人华侨及商会的作用;包括快速构建和发挥我国内的各种行业协会、商会在国际商务事务中的积极作用等。还要特别注重财会制度与国际接轨,国际财会人才的大力培养;加强我国自主信用评级机构的建设。总之,通过政府的工作,改善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商务内外环境。

(二)企业对策

1.认清新背景、抓住新机遇、理性从事国际商务活动。根据商务部的统计,近些年我国与国外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多,我国出口产品已成为国外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殊保障措施(“两反两保”)和美国337知识产权调查的首选目标,我国已成为连续3年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仅今年一季度就有10个国家对我国发起19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调查,直接涉及出口金额12亿美元。我国的企业应该理性的认识到,金融危机发生以来,许多国家经济持续低迷,国内产业陷入困境、失业率上升,为防止进口产品对本国市场的冲击,保护国内产业,一些国家新出台了形形的贸易保护措施。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企业面临的国外贸易保护形势比以往更加严峻。同时我国的企业也应该理性认识到,随着各国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计划、加强和改进了金融监管,全球经济正如世界银行6月10日的报告所预测的那样“一反2009年下滑2.1%的颓势,全球GDP2010年将增长2.9%”。贸易保护是暂时的,贸易发展才是持久的。

2.学习新规范、引进新准则、规范企业国际商务行为。后危机时代外贸企业的转型,最根本的还是要提升企业素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认真学习和贯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积极引进和实施《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规范自己的国际商务行为。比如,建立系统、透明、公正、规范的企业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能力素质;加强全面财务管理、防范现金流断裂;加强预算控制、引进EVA考核,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加强风险管理、增强应对各类风险的能力,建立企业风险防范与预警机制;保证资金链的良性循环,特别要加强高风险业务管理,审慎运用金融及其衍生工具,要控制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业务规模,对投机行为加强监管等。

主要参考文献:

金融机构背景调查篇4

关于陕西建设融资担保体系的思考孙经会(1,15)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乌鲁木齐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陈文新 马婉容(1,19)

网络借贷的刑法规制李学良(1,24)

新形势下我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路径研究李 德(2,4)

资本账户开放、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与央行外汇干预的

关系研究黄均华(2,11)

人民币均衡汇率估算及失衡程度研究王宗林(2,17)

新常态下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潜力综合评测研究

陈文新 马婉容(2,23)

股东制衡机制、银行业务种类与银行效率

王小腾 陈希敏(3,4)

信贷供给、经济波动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邵 静(3,12)

促进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创新发展的思考吴 周(3,19)

“一带一路”战略下西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优势测度

曹苏敏 杨姗姗 水 冰(3,24)

金融机构外汇流动性压力测试研究彭化非(4,4)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

跨境融资行为研究梅声洪(4,7)

互联网跨境支付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外部效应研究

宁薛平(4,11)

比特币与哈耶克的货币非国家化理论包艳龙(4,16)

未来我国对外资产负债的规模与结构探析黄均华(5,4)

杠杆交易与股市动荡邓 雄(5,9)

中国宏观经济的人口学逻辑杨华磊(5,14)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钟 陈 夏 莹(5,23)

国际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建设及中国相关指标表现

孙天琦 汪天都 蒋智渊(6,4)

我国证券系统重要性机构评估探讨闻岳春 夏 婷(6,9)

国际银行业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水平的对比分析

刘 霞(6,13)

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对我国新三板分层的启示

柴瑞娟 朱士玉(6,18)

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价值的机理分析与研究综述

闻岳春 夏 婷(7,4)

基于互联网金融创新与监管关系新特点下的监督政策研究

陆岷峰 吴建平(7,9)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立法面向李学良(7,17)

小微企业融资状况综合指数研究陈 瑞 汪三琴(7,23)

基于交易可能性集合理论对网络借贷平台风险控制的研究

陆岷峰 季子(8,4)

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可持续性

张颖慧 聂 强(8,10)

互联网保险合同的法律分析张 曜(8,17)

实际控制人、市场集聚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冯 琪(8,22)

风险考量下的县域普惠金融发展问题研究袁 灏(9,4)

新常态下我国P2P网络融资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

董 恺 岳书铭(9,10)

破解农业融资难题的创新路径研究程百川(9,14)

农业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谢星启(9,19)

中国消费金融现状和发展前景李 德(10,4)

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成长链融资契约选择

陆岷峰 季子钊(10,9)

印度开放个人境外投资的经验及启示苗启虎(10,17)

次贷危机对我国交叉性金融工具监管的启示刘科星(10,21)

对外汇管理事中事后监管改革的思考彭化非(11,4)

互联网金融契合普惠金融发展研究陆岷峰 吴建平(11,7)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阈下西部10省开放型经济

发展水平评价与提升谢婷婷 马 洁(11,13)

制度激励视阈下券商内部信息隔离制度的构建

丁 磊(11,20)

陕西省“去产能”情况调研胡汝强(12,4)

破产管理人制度的局限及完善刘文舒(12,6)

供应链融资视角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传导机制研究

杨 洋(12,10)

新常态下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实证分析

课题组(12,15)

宏观经济

日本供给侧改革的经验与启示王 钢(4,24)

政策评估在宏观经济领域中的应用:经验及启示

钱 皓(4,28)

房地产市场运行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研究王 宇(4,32)

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人力资源评估与需求预测研究

李后成 李文侠 刘 妍(6,32)

国债收益率与债券市场中长期基准利率构建问题研究

许艳霞(6,39)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西部欠发达地区投资效率及优化研究

杨 彬 马晓栋(6,44)

基于动态因子模型的我国物价波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王 超(6,51)

跨境资金流动风险评估与比较研究成明峰(7,29)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田晓勇 莫 江 李 静(7,34)

宏观审慎性政策框架国际研究与借鉴连太平(7,39)

脱欧后英镑汇率变动对中英贸易的影响陈泽华(7,43)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外汇储备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课题组(8,28)

基于税收收入贡献视角的行业税收收入与GDP关系分析

课题组(8,32)

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模式和风险防范研究

程丽峰(8,37)

人口结构变化对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分析课题组(9,26)

货币政策调控状态的周期变动研究李亚奇(9,32)

日本资金流量账户的修订要点及其启示王守贞(9,36)

中国制造2025:金融需求新特点与金融支持路径

陈 涛(9,40)

可再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王永恒 宋英民 刘宏福 王鹤H(10,27)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产能过剩测度及去产能路径研究

马延明 刘庭兵 史永立 高 锦(10,35)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税务法律问题研究张 斌(10,42)

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课题组(11,27)

中国金融中心体系研究:现实格局、大国特征与优化对策

李 冕(11,32)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钱仁汉 王崧青 马月星 潘志昂(11,37)

企业家社会资本和民间融资行为研究矫强力(11,43)

基于省际比较的宁夏债券融资发展研究马晓栋(12,20)

基于行业视角的资本配置效率研究魏金明(12,25)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研究

左 奇(12,31)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影响及监管

位 华 王雪晴(12,34)

金融支持工业供给侧改革情况调查陈海燕 冯 云(12,38)

金融实务

基于大数据产业链视角的传统征信与

大数据征信良性互动初探谭艳斌(1,53)

股票未来收益相关因素的多重对应分析李 佳(1,58)

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建议

任安军(1,61)

欠发达地区金融IC卡推广应用情况调查与思考

雷在玉 潘 明(1,64)

利率市场化、国际资本流动与账户开放的关系董 研(2,33)

陕西省银行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内生性关系研究

沈 洪 王红莉(2,37)

利率非预期调整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宋佳佳(2,42)

小额贷款公司洗钱风险及监管建议贾 楠(2,48)

完善西省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研究课题组(3,33)

均衡利率问题研究潘亚柳(3,37)

对宁夏固原创建全国金融扶贫示范市的调查

王 浩 何文虎(3,45)

银行机构融资平台类贷款风险研究及相关建议

杨 航(3,48)

我国金融市场化与宏观投资效率关系研究

樊晓枭 张宏亮(3,50)

金融支持特困连片地区扶贫开发的政策建议课题组(4,39)

国民政府时期外汇市场危机管理研究黄孚伦(4,43)

国际绿色担保的主要做法及对我国的经验借鉴

马维华(4,48)

基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视角的税制改革研究赵兰兵(4,52)

绿色金融建设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研究课题组(5,37)

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对区域实体经济的动态影响

田仲伟(5,41)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宏观审慎监管进展

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刘 蔚(5,45)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现状与对策探究王茂玲(6,57)

不动产登记新规定与商业银行应对之策陈福录(6,60)

虚拟货币洗钱风险研究及监管对策冯 涛 张翠芳(6,64)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问题研究王崧俨(6,68)

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讨

郭常民 雒妩珍 贾永海(7,77)

逆周期银政企信用关系构建问题研究许艳霞(7,83)

数字货币发展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郭 莉(7,89)

基于案例与法理视角对现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的探析

常 勇 景 欣(8,81)

当前跨境资金流出的主要渠道、风险评估和相关建议

张 硕(8,85)

支付机构挪用客户备付金犯罪问题研究

顾陈杰 王 莉(8,89)

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创新: 案例剖析马义玲(8,93)

基层央行人力资源管理绩效审计评价模型研究

刘立民 任超群 谢 静 张 卉(9,77)

基层央行党建工作的思考柴晓军(9,84)

深化基层央行党务公开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刘 广 马勇虎(9,89)

基于现代物流理论的人民币发行与流通体系优化研究

邓舒仁(9,92)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李红霞(10,81)

土地证券化国外经验借鉴与国内实践案例分析

杨晓东(10,86)

金融助推旅游业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

王 芳(10,89)

央行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路径浅析

马红星 王 园(10,93)

关于构筑央行职业年金计划的研究杜素贞(11,77)

基层央行纪检监察干部结构与缺失性问题调查分析

课题组(11,81)

陕西省发行基金投回趋势的时间序列分析胡亚超(11,85)

对职工代表提案工作的思考曲莉萍 张敬雨(11,90)

大额现金交易监管问题及对策

陈清河 朱海英 王 璐(11,93)

加强基层人民银行员工行为监督管理的路径选择

课题组(12,81)

宁夏发展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任建谋 杨惠芳 李 晶 王 雯(12,85)

地方法人机构信贷资产质量迁徙情况分析及预测

韩婉莹(12,88)

本外币一体化监管问题研究丁 晶(12,91)

互联网金融洗钱风险及反洗钱监管对策研究

苑士威 冯慧佳(12,95)

基于安全视角的外汇局基层骨干网络研究王孟阳(12,98)

经营管理

银行信贷资金流向监控现状、问题与建议施 韬(1,67)

民族地区家庭农场发展与金融服务的调查与思考

李东林 陈 杰(1,69)

对互联网金融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

王宗鹏 石 峰(1,73)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天津市中小型商业银行负债

管理状况及问题杨彩丽(1,77)

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研究樊 帆(1,80)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及国际借鉴安喜锋 刘佳珍(2,51)

融资融券交易对我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研究

何瑞宏(2,57)

期货农业的专项调查与分析包艳龙(2,63)

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其风险管控葛 亮(2,65)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

陈小林(2,69)

构建保险机构洗钱风险预判指标体系的探讨

刘立民 李文胜 吕香亭(4,57)

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蔬菜有效供给体系研究

罗博文 曹燕子 牛晓冬(4,60)

精准考核是提升金融扶贫效率的关键

王 顺 豆小强 何文虎(4,67)

中国与世界主流经济体发行纪念币方式对比

杨 茜(4,70)

贸易融资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中的应用分析

柏宏繁(5,67)

小微企业融资状况综合监测指数构建与应用

独军利 范念龙(5,71)

新常态下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路径研究张 瑾(5,76)

区域经济

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胡 进 李宜衡(1,35)

关中――天水城市群装备制造产业差异及其整合

课题组(1,40)

开发性金融助推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的机理研究

唐有斌(1,46)

经济欠发达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

课题组(1,50)

我国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比较

李后成 马战军 刘 妍(2,73)

新疆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尚 晓 郑高亮 王 亮(2,79)

区域金融发展与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黄明清(2,83)

新疆与中亚丝路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路径选择

王 勇(2,88)

基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中城市群发展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袁晓军 袁 璐(3,55)

建设中巴经济走廊的陆路物流贸易通道问题研究

张希平(3,60)

甘肃省金融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研究

董春风 何 剑(3,64)

“一带一路”背景下能源富集地区的经济金融选择

课题组(3,70)

民营企业员工收入差异的实证研究欧顺田(3,74)

金融支持张掖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对策研究

课题组(5,51)

“一带一路”战略下人民币跨境结算影响因素研究

白伟东 吴正d 张佩琴(5,55)

西宁房地产与经济金融关系研究李丽芳(5,60)

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

梁艳彬(6,72)

对民贸民品企业贷款优惠利率政策实施情况的调查c思考

于加鹏(6,76)

对当前企业及个人逃废银行债务的调查与思考

侯 瑞(6,79)

能源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王新霞 林晓霞(6,83)

利率市场化下农信社贷款定价问题研究

独军利 刘庭兵 高 锦(7,47)

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情况的调查

李中坚 赵大志 任天智(7,53)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平罗模式:农户融资推进器

吕德宏 常露露 马战军(7,56)

陕西省农民工转型成本测算及分担机制研究

张健兴 刘庭兵 高 锦(8,40)

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及其金融支持研究

蒋润祥 魏长江 郑周胜 李 栋(8,47)

我国四大经济区金融发展比较研究李初文佳(8,53)

构建县域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研究

文良旭(8,58)

“丝路经济带”背景下我国与中亚贸易潜力的

实证分析及启示赵志国 高 静 褚平善(9,43)

“四元结构”下我国金融精准扶贫的模式研究

杨云龙 王 浩 何文虎(9,47)

金融支持青海藏区精准扶贫实践与路径王长松(9,54)

“订单+金融”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与设想李 静(9,58)

西部省份财政支出效率研究课题组(10,47)

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新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

瓮文俊 杨 平 陈定海 梁春亚(10,52)

新常态时期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行为研究

李东林 张常青 张亚茹(10,56)

民间借贷监测方法及监管体系研究霍伯晓 焦 闯(10,61)

基于金融精准扶贫的信用包容性设计

霍伯晓 董玉成 焦 闯(11,47)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潜在的金融风险分析及

防范与管理尚 晓 郑高强 樊淑红(11,52)

三四线房地产高库存背后的体制机制原因探析

孙 芳(11,55)

数字货币与支付的关系研究郭晓梅(11,58)

区域金融研究的内涵演变、框架构建与主要进展:

国内文献综述陈小林 吕 芳(12,41)

构建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金融稳定监管协调机制的设想

郭庆祥(12,45)

陕西省民间投资情况的调查思考王若羽(12,48)

丝绸之路经济带产油国汇率制度选择与人民币国际化

吴 达(12,51)

境内个人移民投资的政策设计陈 刚(12,54)

甘肃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构建研究

范胜申(12,58)

综合

行为法经济学:完善我国消费者法的新进路李 婧(1,31)

农业产业化的内生动力马义玲(1,84)

一点清算模式下支付系统参与者监管探析徐华龙(1,87)

关于农村银行业法人机构反洗钱“5C”评估有效性的思考

课题组(1,92)

美国身份盗用的有关情况及监管措施研究占云生(2,30)

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研究梁丹妮(2,92)

P2P网络借贷平台衍生模式风险调查与分析包艳龙(3,30)

关于构建国家助学贷款征信宽容机制的政策建议

陈 军(3,79)

风险管控视角下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研究

刘光涛 翟庆红 王凤(3,85)

农村普惠性金融体系的洗钱风控模式研究

宁 敏 罗 婷 程 璞 王 娅(3,88)

我国影子银行洗钱风险及其对策研究课题组(3,94)

衍生品市场的法逻辑姜 宇(4,19)

小额贷款公司业务发展模式的金融抑制、

制度创新与金融共生贺 Z 王嘉怡(4,73)

经济新常态下基层央行高效履职存在的人才

矛盾及破解之道杨 瑾 张胜荣(4,77)

互联网保险洗钱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课题组(4,82)

货币发行业务风险防控机制研究严文静(4,88)

组织氛围与组织隐性知识共享的关系柴晓军(4,92)

网络地位对风险投资机构筹资行为的影响研究

王 凤(5,29)

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实践探索、经验借鉴与路径设计

课题组(5,79)

基层央行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及压力源与

压力感差异性调查分析邓海燕 左亚梅(5,83)

当前我国交叉性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研究

周 龙 余 力 文良旭(5,89)

新常态下货物贸易现场核查监管模式思考郑卫东(5,94)

金融消费者的法律界定伍 坚 黄入凌(6,26)

宁夏吴忠市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的成功案例

贺文军 郭莉莉(6,87)

基层央行“内审自主创新发展”研究

张 锋 胥志强 孙小平(6,90)

优化人民币券别结构的思考袁 方(6,93)

我国房产税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巩守效 龚海峰(7,60)

影子银行风险传染机理及测度研究课题组(7,63)

CSR能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吗张胜荣(7,69)

层次分析法下对成都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

风险评价研究黄旖旎(8,63)

农村财产抵押权实现的路径分析韩 瑛(8,69)

关于咸阳市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的思考与建议

史安(8,73)

证券公司内幕交易洗钱特殊性辨析郝文力 赵馨田(8,76)

陕西省发行市政债券的探讨与设计马少辉(9,62)

我国区域金融研究的主要视角及进展:一个综述

陈小林(9,67)

票据实务视角下票据法的修订建议刘 菊(9,70)

金融支持陕西省非公经济发展的做法、问题和对策建议

冯 伟(9,74)

财政支出对陕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及策略选择

古丹娜 安喜锋 葛 龙(10,65)

普惠金融l展供需状况调查课题组(10,72)

县域产业扶持担保基金发展实证分析

冯亚勋 贾磊平 牛 沛 吴 悦(10,76)

创建存款保险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相关问题研究

丁劲光 徐齐玲(11,62)

个人征信放开后信用体系建设的难点和建议雒文莉(11,67)

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秦奕斐(11,69)

互联网保险创新带来的风险分析唐嘉(11,74)

陕西省外汇期权发展情况研究章 红 陆秉炜(12,62)

绿色征信研究进展与趋势课题组(12,66)

赤道原则视角下的我国银行业社会责任履行现状的

实证分析王成瑶(12,70)

金融机构背景调查篇5

首先是社会融资规模大幅增长与经济增速放缓存在背离。2013年一季度,重庆市社会融资规模1873.46亿元,同比增长94.47%,实现GDP2725.9亿元,同比增长12.5%。2012年同期全市社会融资规模963.39亿元,同比下降6.28%;实现GDP2523.87亿元,同比增长14.4%。社会融资规模的大幅增长与经济增速的放缓凸显经济金融发展的背离。

其次是工业企业贷款激增与投资意愿下降存在背离。2013年一季度,重庆市制造业本外币贷款余额达2528.6亿元,同比增速高达37.82%,高于全市本外币贷款增速18.39个百分点。同期,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为47.87%,较上季度和2012年同期分别下降3.19和3.5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企业设备投资指数为46.28%,较上季度和2012年同期分别下降0.53和0.09个百分点;而工业企业土建工程投资指数为44.15%,在上季度创出2007年以来的新低之后,本季度触底回升了2.66个百分点,但较2102年同期降低2.78个百分点,并且仍然处于投资“少增”区间。制造业大幅增长与企业投资意愿下降的背离,表明资金供给相对于实体经济的需求有所偏离,部分资金游离实体经济进入债务或虚拟经济层面,有部分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被面临财务困境的单位用于偿付已有债务利息和到期本金。对重庆辖内95家制造企业调查显示,15.58%的企业反映向银行申请融资的用途是偿还先期贷款,实体经济对资金的利用率相对下降。

再次是商业银行资产增速加快与利润增速放缓存在背离。2013年4月末,重庆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为29633.59亿元,同比增长23.48%,利润余额为155.44亿元,同比增长为12.09%。中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为7842.55亿元,同比增长44.11%,利润余额为42.72亿元,同比下降1.47%。

四大因素导致经济与金融增长背离

一是票据“空转”导致银行承兑汇票爆发式增长。调查显示,12%的企业为获取融资便利以签发票据方式配合银行对倒票据。随着社会流动性逐步宽松,2013年票据的贴现率逐月下行,4月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率为4.37%,相当于2012年同期的71.8%。由于签发未贴现票据不占用银行信贷规模,且票据贴现利率下行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票据在企业间流通的接受度进一步提高,银企双方票据业务意愿增强,导致一季度全市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大幅增长,达到2012年同期的12倍,同比多增421.8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多增额的46.4%。保证金或存款质押的风险缓解方式又带动了保证金存款和单位定期存款大幅增长。存款增长乏力的异地城商行更加倾向于以此完成存款考核目标。但银行承兑汇票爆发式增长易于滋生票据“空转”风险。企业在银行获得贷款,然后存入保证金、开出银行承兑汇票、银票贴现,再将贴现资金作为保证金,贷款创造存款,存款支撑贷款。贷款和票据融资“空转”放大了企业融资规模,同时也导致社会融资规模的虚增。

二是银行综合回报考核模式刺激存贷款规模虚增。调查显示,63.64%的企业向银行融资的过程中被强制要求以存款为回报条件,31.17%和37.66%的企业从银行融资的总体成本为7.8%~9%和9%以上,仅有2.6%企业融资总成本为6%以下。现阶段,商业银行普遍建立了FTP(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内部综合考核机制,促使银行向企业贷款中将贷款利率、存款回报及中间业务收入作为综合考核指标,导致企业贷款中存在部分“非自愿”存款沉淀。甚至部分企业通过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方式获得的资金没有迅速转化为对实体经济的投资,而是沉淀为单位定期存款。据中国建设银行重庆分行反映,2013年一季度单位定期存款受此主要影响同比多增约30亿元。4月末,重庆市单位存款比年初增长1036.23亿元,同比增速为31.06%,单位定期存款比年初增长568.38亿元,成为推动各项存款指标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三是部分企业利用融资优势套利导致社会融资规模虚增。部分大型企业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均相对较为容易,且具有明显的利率优势。在近年房地产和投融资平台贷款受限的形势下,非房地产和投融资大型企业以较低成本从银行融入资金,并以委托贷款的形式转贷给房地产、投融资企业等获取利差,造成融资重复计算,不仅导致了社会融资规模的虚增,同时也干扰了宏观调控部门对实体经济资金状况的准确判断。前期调查显示,重庆市房地产企业委托贷款中委托方为实体经济部门的企业提供的贷款占全部金额的23.14%,其中委托方为制造业企业的占房地产企业委托贷款金额的13.81%。

四是汇差、利差双重套利促使外币贷款与人民币存款的虚增。在汇差、利差双重套利背景下,涉外企业“海外代付+境内保证金存款”套利模式导致存贷款的空增,重庆笔电企业迅猛发展是该项业务发展的主要原因。操作模式为,笔电企业在银行存入全额保证金,可获得LIBOR+300BPS的存款利息收入,而同时申请出口代付,只需支付LIBOR+200BPS的融资成本,存在利差收益,导致了外币贷款和人民币存款同时增长的套利模式,该种融资方式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不显著。2013年4月末,重庆市外币贷款余额128.32亿元,同比增长218.37%,人民币单位存款 10814.70亿元,同比增长33.06%。

相关建议

第一是强化窗口指导,确保信贷资金运用于实体经济。首先是加强窗口指导,督促银行业机构提高贷款投放、票据签发等业务的审慎性,确保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其次是加强信贷投向引导,促进银行业机构将信贷资金投向中小企业、“三农”、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实体经济关键领域,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最后是对投放房地产贷款和融资平台贷款占比较大的银行业机构开展窗口指导,要求其适当减少这两个领域的信贷投放。

金融机构背景调查篇6

On the Consumer Financial Companies in China

ZhangShaohe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has seriously affected China's sustaining economic growth. In this background,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the CBRC issued a "Measures for Administration of Pilot Consumer Financial Companies". On January 2010, first by Bank of Beijing(Beijing), Bank of China (Shanghai), Chengdu bank (Chengdu) as the main investor to build the Consumer Financial Companies approved by the CBRC.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Consumer Financial Companies and far-reaching influence, and through the market survey forecasts the commercial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policy suggestions.

Key Words: Consumer Financial Companies; demand for consumption

一、 金融消费公司产生的背景

消费金融公司是指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以及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等。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蔓延世界形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也遭受重创,这对正处于经济高速腾飞的中国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针对这一情况,我国提出扩大内需的方针,消费成为拉动经济的重点。然而,由政府主导的出口和投资的增长近年来一直是我国经济腾飞的中坚力量,反观国内消费持续低迷,导致了我国经济一直不景气。例如,按照国际经济增长规律,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该国的消费将会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但由于传统观念跟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导致消费能力踟蹰不前。与此同时,中国的GDP当中有一半以上出于固定投资,消费只占很小的比重,而进口偏多,造成我国的贸易顺差屡创新高。这种“跛脚”的经济状态过于危险,仅仅依靠出口拉动经济的模式太过脆弱,受国外经济影响过于巨大,一旦出现贸易壁垒或外需下降,出口将迅速下滑,而消费又不能挑起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任,我国的经济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影响。此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促进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经国务院批准,银监会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2010年1月,首批由北京银行(北京),中国银行(上海),成都银行(成都)作为主要出资人筹建的消费金融公司经银监会批准成立。我国选择成立首批消费金融公司,为广大消费者创造了新的消费融资选择,开创了我国消费发展的新纪元。消费金融公司的建立,将会对我国经济摆脱金融危机,实现长远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

二、金融消费公司产生的意义

为了研究消费金融公司的成立对我国个人贷款的影响和发展前景,本次我们以河北省文安县作为调查地区,通过《关于消费金融的调查》的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并予以分析。此次调查的总人数为296人,其中有20.95%的为国家公务员,22.3%的为个体工作者,其他大部分为企业员工。而在这些人群中,大部分学历为大学本科,月收入平均在3000元左右。对这些人群进行贷款现状和消费观念进行调查,78.72%的被调查者都有着偿还房贷的压力,而对于自己可支配的收入,更倾向于储蓄和适度的消费。

通过进行《消费金融问卷》的调查,我们发现,将近百分之九十的被调查者对消费金融公司此前并没有任何了解,更愿意把积蓄存在银行而并不去投资和消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首先,建国初期,国穷民穷,民众没有能力去消费投资,没有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其次,改革开放后财富不断流向政府,虽然国家富裕,但是人民依然贫穷。有数据表明,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在强调中央财政的指导思想下,国民收入的增长一直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更低于国家财政和税收的增长,国民在财富分配中的比例进一步降低。另外,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房价过高等因素也是导致群众不敢消费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人对消费金融公司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对金融消费公司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持积极的态度。

1.消费金融公司的设立,完善了我国的金融服务体系,实现了金融工具的创新

目前,在我国,信用卡消费仍然是消费者的首选,国内的消费金融业务几乎是由商业银行垄断。消费金融公司的目标用户是年轻的中低端消费者,有着巨大的市场基础和发展前景。但是在激烈的全球金融市场竞争中,特别是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倘若我国不尽快拉近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巨大差距,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威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金融体系开始了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并且随着国内外学者之间逐渐密切的交流,一大批优秀的金融衍生工具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外国一些先进的金融工具和衍生产品也稳步的流入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的成立正是一个鲜活的例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也随之日益增长,借贷消费的观念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从而促进更多的新生金融产品流入千家万户,消费金融公司这类金融工具将有着令人期待的前景。消费金融公司的出现有助于填补“地下金融”和银行体系之间的断层,有利于完善我国的金融组织体系,丰富我国的金融机构类型,促进金融产品创新,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2.消费金融公司的设立有利于促进国内消费需求增长,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

当出口贸易持续下降、民营部门投资难以拉动之时,在我国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中,也许只有扩大消费才能真正地扩大内需,从而更好地刺激经济复苏。当商业银行已经将中端以上客户瓜分殆尽的时候,消费金融公司的出现,正是挖掘未来消费市场最具市场潜力的那部分人群。短期来看,消费金融公司有利于扩大内需,进而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从长远来看,消费金融公司也是解决中国经济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的重要举措。

3.消费金融公司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提高消费者生活水平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居民的消费需求将日益增长,借贷消费的观念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由于人口数目庞大,我国的消费金融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空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从事消费信贷服务的金融机构类型却很少,只有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两类机构,消费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不到12%,且主要以住房按揭贷款、汽车贷款和信用卡业务为主。对于居民耐用商品消费,以及旅游、教育等一般用途的个人消费信贷金融服务,仍然较为分散,专业化程度不强。因此,设立专业的消费金融公司可以为商业银行无法惠及的个人客户提供新的可供选择的服务,可以满足不同群体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生活水平。

三、发展消费金融公司的对策

消费金融公司成立的主要目标是为居民提供以消费为目的,发放无担保无抵押的贷款,具有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贷款期限短等独特优势。这是消费金融公司成立的一大亮点,但也为消费金融公司的运营带来了很大的风险。高信用风险,没有健全的法律规范,资本来源单一,这些问题都成为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巨大障碍。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消费金融公司的作用,扩大内需以刺激我国经济的增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完善金融信用监管体系

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一些因商业银行门槛过高而无能力抵押和使用信用卡消费人群的消费需求。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发放的是面额小,较为分散的无需抵押贷款,在没有比较完整的信用体系的情况下,倘若消费金融公司再管理不善,就可能面临着较大的风险。2008年金融危机形成虽然原因复杂,但是金融机构对信用较低者的审查力度的降低是造成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因此,需建立较为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形成专业化,标准化的个人信用档案,消费金融公司也要建立较为完善的个人贷款管理系统,用信用的力量来约束消费者进行贷款,消费金融公司才能在我国得以立足和发展。

2.尽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体制

美国作为全世界信用法律最发达的国家,由于消费金融公司的特点和服务群体,其国内的消费金融公司成为了国家法律的重点监管对象。如,《平等信用机会法》(Equal Credit Opportunity Act,ECOA),《消费者租赁法》(Consumer Leasing Act,CLA),《信用修复机构法》(Credit Repair Organization Act,CROA)等相关法律,都在为消费金融公司的正常运营保驾护航。然而,在我国对于此类新生金融工具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为了使消费金融公司运营规范化、制度化,出台相关法律和细则刻不容缓。此外为了防止第二次的“次贷”发生,中国银监会要要加大审查力度,加强监管,维护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

3.引入多种资本注入消费金融公司

消费金融公司的性质决定其并不十分适合银行来运营,例如,在美国,消费金融公司主要由商家来进行运营。在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初期阶段,尝试选择注入民间资本来扩大消费金融公司,引入多元化的资金流进驻消费金融公司,不仅能扩大消费金融公司的影响,使之很快地投入市场,而且能防范不透明不规范活动引发的金融风险,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加大宣传力度

我国的消费金融公司虽然有着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国人的传统观念和消费习惯导致了他们目前对消费金融的需求不大。信用卡消费仍然是广大民众的第一选择,短时间内消费金融公司很难受到所有消费者的青睐。消费金融公司从成立到成熟,需要一段漫长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缺乏市场可能是面临的主要原因。只有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瞄准主要依赖的客户群体进行重点推广,消费金融公司才能得到很快的发展。

总之,消费金融公司的成立,短期内有利于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从长远来看,有助于改变中国经济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的现状,从而促使我国经济发展走上正轨。相信随着相关法律制度和信用体系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消费金融公司必将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9年3月):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Z].

金融机构背景调查篇7

目前票据业务违规主要表现在:

1.无贸易背景承兑或贴现票据

《支付结算办法》和《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或贴现票据要有增值税发票、商品发运单据和商品交易合同。但实际执行中,有的银行无贸易背景承兑或贴现票据,表现为签订虚假合同,合同没有明确以银行承兑汇票为结算方式,增值税发票金额与贴现金额不相对应,贴现票据贸易合同在 企业 名称时间与成退回票记载和贴现时间存在出入,发票或合同金额小于票据额,增值税发票重复使用,使用过期或不合规范的贸易合同文本办理承兑汇票,以增值税发票代替贸易合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

2.不收或少收手续费签发承兑汇票

银行为招揽承兑汇票业务完成存款或中间业务考核任务,一般视客户情况采取不收或少收手续费的方法签发承兑汇票。

3.降低利率贴现票据

目前商业银行争相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不仅贴现本地票据,而且向异地找票贴现,为了取得票据,在办理贴现时放松条件,有的银行对贴现申请文件和是否开有帐户不作要求,或为了迎合客户需要补办业务手续,以达到形式上合规;银行之间在争夺贴现时还通过降低利率贴现票据,或付给客户好处费等方式招揽业务

4.超额授信

现在好企业银行争相授信,部分银行在授信时也不再考虑其他银行是否已授信或授信多少,企业只要有要求银行就签发承兑汇票,综合授信额度往往超过企业的承受能力。

5.逆程序操作

《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贴现人对贴现申请人提交的商业汇票,应按规定向承兑人以书面方式查询,以控制交易风险,但有的银行对一些长期往来客户,为加快业务办理速度,提高竞争力,在与企业达成相关协议基础上,采取了先贴现后查方式逆程序操作。办理银行承兑汇票时,先签发后补办手续,存在银行承兑汇票签发日期早于合同签订日期等现象。

6.保证金不足签发银行承兑汇票

银行向承兑申请人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要按签发票据金额收取一定保证金,或要求申请人提供其他形式的担保,但有的银行对保证金或其他担保执行并不严格,表现为保证金不足或担保不到位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用本行贷款作保证金,未按规定比率收取保证金,保证金帐户未实行一一对应管理,一笔保证金开出多笔承兑汇票等现象。

二、违规办理票据业务的原因分析

1.票据业务收费低,成本高,银行审查贸易背景没有积极性

按照现行 法律 规定和政策规定,商业银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只收取万分之五的手续费。而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审批都集中在市分行,办理却在个支行,办一笔承兑汇票花费的各种人工费用,管理费用要高于承兑手续费。因此从实际操作和成本效益方面来讲,银行办理承兑汇票只能对贸易背景作形式上的审查,不会花大气力去调查 企业 是否有真实的交易,了解签发承兑汇票后的经营状况,但迫于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应付监管部门的检查,商业银行对贸易背景往往会作形式上的要求,但不会作实质上的审查。

而且,银行审查贸易背景还会妨碍银行自身承兑汇票业务的 发展 。目前在商业银行办理全额质押或100%保证金业务的基本上都是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还有的是不符合资格的企业及其他组织。如果商业银行把这些客户拒之门外,损害的则是自己的利益。

2.银行承兑汇票对应的贸易背景非常复杂,银行在审查中不好操作

(1) 经济 合同约定的付款日期与实际付款日期往往不一致,银行若依据交易合同约定的付款日期与承兑汇票日期核对,交易真实性便不好判断,若不要求两者日期在约定的付款日期内,承兑汇票开出日期则更不好确定,承兑汇票对应的合同也不好却定

(2)付款方式往往有多种形式,很多经济交易要求部分用承兑汇票,部分用现款,合同金额与承兑汇票金额不好对应,判断贸易背景也有困难。

(3)合同规定金额与实际成交金额不能对应,但又不能武断的认定该承兑汇票无贸易背景。

(4)与上述情况相对应签订年度合同的企业,签发下笔承兑汇票所需上笔交易增值税发票到底应是那一份便不好确定,要求增值税发票也就没有意义,因为在该时间段内,企业会有很多增值税发票,有的是原来用其他方式付款的。如现在企业在异地办理承兑汇票或办理贴现,即使银行要求增值税发票原件,企业也会采取同一份发票多次使用的办法,但银行只是形式上要求有复印件,企业便可多次使用同一份增值税发票。

(5)交易合同形式多样,银行审查合同有困难,按照《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书面形式又有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 电子 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形式,银行很难区分这些合同的真假。

3.严厉的考核机制迫使商业银行违规操作

目前商业银行都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为了完成考核任务,有的银行被迫采取曲折的形式来完成一些考核指标。

(1)为了完成中间业务考核指标违规办理汇票业务,时下各商业银行都规定由中间业务考核指标,但内地经济 金融 发展水平很低,各种金融创新产品使用率,完成中间业务指标的渠道很窄,发展票据业务对商业银行来讲能同时完成存款与中间业务两项考核指标,所以银行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否合规,银行则很少考虑。

(2)为完成存款考核任务违规办理票据业务。实际操作中,银行为企业办理票据业务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吸收存款。

4.不正当竞争迫使银行违规操作

近几年来,商业银行把票据业务作为一项重要的业务品种进行发展,票据总量增加很快。本地票据市场被分割后,有的金融企业把目光转向外地市场。随着竞争加剧,银行在竞争手法上也花样翻新,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银行违规操作。

三、改进措施

因此,目前要治理商业票据业务中的违规问题需要从制度,操作技术,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监管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对票据市场的管理,切实降低银行票据业务风险。

1.发展融资性票据业务

融资性票据业务是指没有真实商品交易背景。纯粹以融资为目的的商业票据,其实质是一种优于信用放款的融资信用工具。我国现有的,《票据法》明确规定票据必须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没有规定融资性票据业务的合法地位,而且目前融资性票据需求较为旺盛,现在银行办理的不具备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实质上是融资性票据业务,因此应确立融资性票据业务的法律地位,扩展票据的融资,允许发行融资性票据,完善我国票据市场结构,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2.明确对票据业务只进行形式上审查

国际上票据业务贸易背景审查,只重形式上的审查,不作实质上的审查,目前票据法要求付款人在实质上审查贸易背景,在操作上成本很高,很难做到,因此要借鉴国际上票据业务的通行做法,要求付款人对票据业务只注重单据审查,而不作为实质审查。

3.适当提高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收费比率

由于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手续费低,银行只考虑自身风险,不愿意承担社会义务,从而防范票据业务系统风险,因此适当提高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比率,有利与调动商业银行审批承兑汇票贸易背景的积极性。

4.修订有关票据业务制度

如现行制度要求银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需要有相应的增值税发票,商品发运单据和商品交易合同,并且在交易日期,交易金额等方面要与银行承兑汇票相对应,以便证实承兑或贴现的真实贸易背景,但实际执行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在交易日期,交易金额与承兑汇票日期,金额等方面实行更为灵活的办法以确认企业的交易背景。

5.应调控票据业务总量

金融机构背景调查篇8

商业汇票贴现是指商业汇票的持票人将未到期的商业汇票转让于银行,银行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额付给持票人的一种融资行为。按照承兑人的不同,商业汇票贴现分为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和商业承兑汇票贴现。

企业进行商业汇票贴现具有以下好处:第一,通过贴现,可以有效地将企业持有的商业汇票变现,减少资金占用,增强资金的流动性,提高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第二,与贷款相比,商业汇票贴现的融资成本明显要低很多,能够降低企业的财务费用。第三,商业汇票贴现有利于改善的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增强未来的融资和经营能力。正是由于商业汇票贴现具有如此多的优势,很多企业都青睐于商业汇票贴现,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监管难点。

二、商业汇票贴现的监管难点

(一)企业利用增值税发票作假进行贴现难以监管

增值税发票是体现客户交易背景真实性的重要依据之一。贴现是金融机构向持票人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商业银行在受理审查企业的贴现申请时,要求贴现申请人提交足以证明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增值税发票、贸易合同复印件等书面证明材料。必要时查验增值税发票原件,通过这些措施,基本上可以确定是否具有真实贸易背景。在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在办理贴现时,注重的是票据形式的真实性,而很少去核查增值税发票的真伪。目前,企业利用增值税发票作假手段种类繁多,例如,提供伪造发票向银行申请办理票据业务;或者利用银行不了解税务机关对发票的停用情况,用已停用的发票填写相关交易要素,骗取银行办理贴现业务。甚至有的企业利用发票使用情况在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办理贴现业务时重复使用增值税发票,套取银行信用。

(二)企业虚构交易背景套取贴现资金的监管难

随着企业对票据业务功能认识水平以及对金融机构票据业务操作流程、规定等熟知程度的逐步提高,企业利用虚假贸易背景套取信贷资金水平也相应提高,不再局限于利用伪造交易合同套取信贷资金,其主要套取信贷资金手段也逐步趋向多元化。由于商业银行对交易真实性的审查基本流于形式,其判断依据主要是合同和增值税发票,因此很多企业为了达到贴现的目的往往会采取虚构交易背景的方式。例如,由于关联企业之间虚构贸易背景、虚签合同以及虚假增值税发票比较容易,商业银行又缺乏辨别其真伪的便捷手段,如果进行实地核查,势必增大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于是,有些企业就在金融机构签发并承兑票据后,利用其关联企业、贸易合作伙伴合作关系,将票据辗转经过多手背书或回头背书至出票人后,在金融机构申请办理贴现套取信贷资金,或企业合作伙伴办理贴现后,将贴现资金通过多种方式划回其账户的方式套取信贷资金。

(三)贴现资金流向监督不力

当前许多商业银行将商业汇票贴现业务的贷后管理相对薄弱,贷后资金跟踪往往检查流于形式。有的贴现业务无贷后跟踪记录;有的贷后检查记录内容简单不全,前后次检查记录内容雷同,且未反映商品交易情况、资金流向、担保情况、企业的他行借款和对外担保变化情况等要求的内容;有的贷后管理不到位,贴现资金被移用。正是疏于监管,往往导致贴现资金流向不明,银行资金被移作它用。

三、加强商业汇票贴现监管的措施

针对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业务监菅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要积极应对,采取有力措施,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以利于票据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完善现有的银行承兑汇票的有关规定,减少制度上的漏洞。一是加强对贴现利率市场的指导和管理,完善利率形成机制,缩短与短期贷款之间的利差,减少企业利用商业汇票贴现融资的动因。

(二)加大监管的深度和广度,增强监管的有效性。要做到“了解你的客户”,结合企业经营范围、规模和经营特点,认真审查核实相关业务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以增强防范意识,对商业汇票承兑贴现监管的重点是商品贸易交易的真实性,具体体现在商品交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的真实性。审查商品贸易的真实性,可以从审查双方签定的合同是否在合法的经营范围之内,合同金额是否超出其正常的经营水平方面入手,初步判断是否有真实的交易背景。对贴现汇票,要尽可能摸清其贴现资金的最终流向,从理论上判断是否存在正常的贸易关系。通过深度的审查,结合企业的实际,进行综合分析,防止企业利用银行承兑汇票套取银行资金,使这项业务脱离正常的经济活动。

(三)各监管部门要加强检查,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人民银行、税务部门要积极协调,密切配合,加大对违规贴现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于有疑点的发票,要提供一个平台供商业银行业务人员查询。同时人民银行要加强对商业银行办理贴现业务的检查,规范票据市场秩序,加大宣传和指导检查力度,强化对不规范办理票据业务的查处力度,对无法证实交易真实性的票据,一律不得办理贴现、再贴现,建立对违规票据行为定期通报及处罚制度,对于不认真审查甚至配合企业造假的商业银行及其责任人,要严格追究其责任,从而维护商业汇票贴现业务的健康发展。

金融机构背景调查篇9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10-0067-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10.18

一、引言

可疑交易监测分析就是反洗钱义务主体在与客户开展金融交易过程中,按照反洗钱法律法规要求,识别和发现存有洗钱及相关犯罪嫌疑的异常交易的过程。总体上说,世界各国的反洗钱制度大多数都以可疑交易或者可疑行为报告制度为中心,要求金融机构报送有洗钱迹象和可能的交易行为的有关信息。可疑交易报告是国家反洗钱工作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情报来源基础,有效的可疑交易线索为司法机关启动洗钱案件调查和侦查程序提供信息支持。

从本质上讲,可疑交易是与涉嫌洗钱等犯罪相关度较高的资金交易。伴随着金融创新的多样化和电子化,洗钱分子通过金融机构实施洗钱犯罪的手段日趋复杂、转移犯罪所得的方式更加便捷。特别是随着反洗钱制度与机制的建立以及金融机构反洗钱意识与合规水平的逐步提高,洗钱者为掩饰其洗钱动机和行为,必然会不断设计和实施更加多样、复杂的洗钱手段,从而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具有自主学习和自我调适功能的自组织系统。可以说,可疑交易监测分析是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最特殊环节,其有效性最终决定了金融机构提交可疑交易报告的质量。

一般而言,金融机构报告可疑交易行为的有效性取决于四个因素:可疑交易的固有特征、报告规则、识别方法以及金融机构的报告意愿。可疑交易形式的多样性、过程的隐蔽性、手段的专业性、判别的主观性等特征属性,要求金融机构在追求个体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还应自觉适应反洗钱形势发展需要,采取先动哲学的可疑交易报告态度,主动开展洗钱类型特征、洗钱活动规律、洗钱风险演变趋势等的研究,不断优化和创新可疑交易监测分析策略与方法,有效改变目前可疑交易报告数量庞大而情报价值较低的被动局面。

二、可疑交易监测分析的基本策略

(一)现状分析

洗钱是一种有规律的犯罪活动,并具有一些相似的异常特征。《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2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至第十三条分别要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应当将共计48种交易或者行为作为可疑交易进行报告。在反洗钱工作的起步阶段,监管当局制定的这些列举式识别模式有助于经验不足的金融机构更容易识别和报告可疑交易。金融机构通常将管理办法所列举的可疑交易报告标准予以量化、编码,由识别系统根据客户业务发生的时间、次数、金额等交易数据,自动提取并直接通过“总对总”方式上报。例如,某商业银行将第十一条第一款“短期内资金分散转入、集中转出或者集中转入、分散转出,与客户身份、财务状况、经营业务明显不符”的报告标准模型化为如表1所示的8条识别规则。

事实上,管理办法所列举的可疑交易报告标准通常包括客观条件和主观分析两部分内容。另外,第十四条还规定,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发现其他交易的金额、频率、流向、性质等有异常情形,经分析认为涉嫌洗钱的也应当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可疑交易报告。由表1的模型定义可见,这些筛选规则将标准中的“短期”设定为10个自然日,将“集中与分散”的可疑特征描述为借贷方账户数的显著差异以及借贷方发生额的基本平衡。由于模型参数的刚性,以及模型定义中较少考虑客户的经营性质、经营特点、资金往来等因素,可疑交易的错误否定(将可疑交易误认定为正常交易)和错误肯定(将正常交易误认定为可疑交易)问题不可避免。显然,金融机构这种基于客观标准而导致的机械性、粗放性、防卫性报送行为违背了可疑交易报告制度设计的初衷。

(二)应对策略

从洗钱犯罪的操作手法和异常资金的归集路径看,可疑交易可能存在于金融机构的各项金融业务以及金融业务的各个环节。由于非法交易常常与合法交易交织在一起,特别是那些看似合法交易的非法交易更具有欺骗性,要求监管机构制定一个绝对而完备的可疑交易判断标准、期望金融机构识别和发现所有的可疑交易既不现实也不经济。

因此,金融机构在制定反洗钱策略时,需要合理保证与统筹兼顾可疑交易监测分析的针对性、完备性和准确性。其中,针对性是在洗钱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合理调配资源,有效发现与特定严重犯罪有关的洗钱活动;完备性是金融交易监测范围应覆盖金融机构各项金融业务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降低错误否定的风险;准确性是在提交报告前应尽可能多地排除错误肯定,即以最少的可疑交易报告量包含尽量多的涉嫌洗钱交易。

1.实施风险管理,增强可疑交易监测分析的针对性。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采用的交易方式与支付手段、面对的交易客户等多种多样,对应着高低不一的洗钱风险。在可疑交易监测分析过程中如果不从内部控制上来管理洗钱风险,不辨主次地平均用力,则金融机构既会增加合规成本支出,又不利于其报告质量的整体提高。为此,金融机构首先要加强反洗钱风险管理理念与方法的教育和培训,减少执行风险为本反洗钱监管与实践的认知障碍,提高反洗钱人员的风险意识、法律政策水平和可疑交易识别能力。其次是将风险识别和评估贯穿于金融机构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以及开展交易的全过程,并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洗钱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第三是对所有可能面临洗钱风险的业务环节制定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方法和程序,这些业务既包括传统的柜面金融业务,也包括非面对面的网上金融业务、基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结算业务等。

2.完善方法体系,保障可疑交易监测分析的完备性。金融机构应根据所监测分析领域的业务特点,优化、扩展“基于规则”识别方法,综合考虑识别手段、识别模式、识别对象、识别流程等因素,探索交易主体导向和交易行为导向的分析方法,形成多样有效的可疑交易识别方法体系。在识别手段方面,不断完善系统自动监测功能,同时强化以客户为基础的人工分析。在识别模式方面,除了将规律性规则用于交易数据过滤与识别外,还要根据对交易主体自身的行为规律特征及其周围同行的规律特征的综合比较来发现异常或排除误报。在识别对象方面,按照交易、账户、客户、组织的层次关系,构建金融交易信息的多维数据立方体,从不同的概括层次上把握可疑交易的特征。在识别流程方面,强化信息共享与分工协作,形成自下往上情报汇集和自顶向下证据确认相结合、条线式分散识别与各条线关联分析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3.整合信息资源,提高可疑交易监测分析的准确性。基于新的反洗钱监管理念,金融机构不仅需要关注法规体系中规定的可疑交易特征描述,更需要深刻领会自主识别报告制度的实质,即在充分开展客户尽职调查的基础上判断交易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因此,金融机构一是整合在各种业务往来中获取的客户身份、资金交易、财产关系等信息资源,充分剔除由一线人员发现或由信息系统筛选但有足够理由排除的可疑交易。二是建立面向反洗钱的信息共享与信息整合机制,为识别、分辨可疑交易线索提供多渠道的信息资源,同时降低在报送跨行可疑交易时获取交易对手信息的难度。三是发挥金融行业信息管理优势,逐步实现可疑交易监测系统与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或其他业务系统的功能集成与数据共享,并及时更新与补充新的洗钱交易特征、黑名单客户、高风险客户、洗钱特殊地区等信息。

三、可疑交易监测分析的技术方法

(一)方法综述

能够在众多交易信息中迅速发现、判断、认定一笔“重大涉嫌洗钱可疑交易”是反洗钱的核心工作。汤俊(2008)将反洗钱智能数据分析归结为基于场景检测和基于异常检测两类[1]。场景检测主要针对过往发生案件的一些特征进行统计,并将所得到的规律性规则用于对交易数据的过滤与识别,只要达到量化标准的上限,即认为洗钱行为“重现”而加以报警。异常检测是将客户交易放到一个交易发生的上下文环境中进行分析,其主要研究思路是通过数理统计、聚类分析、小波分析、神经网络等方法,描述用户行为模式轮廓,以此作为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的判断依据。

上述反洗钱智能数据分析方式以金融交易主体为核心,其识别与分析的依据是交易特征及历史交易特征等。关于交易主体,高增安(2007)将机构账户按照交易层、账户层、组织层、链接层进行分类[2]。类似地,张成虎、赵小虎(2009)将金融交易信息分为交易层、账户层、客户层、机构层等四种类型[3]。交易层信息是整个交易信息的基础,每笔交易记录包含交易主体、账户、时间、交易性质等丰富信息,本层面主要分析的是单条交易记录的可疑性。以账户为主体,将交易层信息进行归并,构成账户层,本层面分析的是账户所涉及到的全部交易。按照家族树(或机构结构树)来整合、聚集个人客户(或单位客户)所有账户的交易记录,形成客户层(或组织层、机构层)的交易信息。

此外,银行洗钱“黑名单”中所包含的有洗钱嫌疑账户往往彼此关联,隐蔽形成洗钱犯罪网络。在金融交易网络中,结点通常代表交易主体,带有方向及权重的边体现了交易主体之间的联系及强度。Goldberg等(2005)通过在现实世界实体层面上重构交易数据来支持FAIS系统进行复杂交易网络的分析[4]。Jedrzejek等(2009)针对贸易洗钱等金融犯罪的分析而提出了用于表示资金流动、发票单据、商品或服务的链形图[5]。针对金融交易网络分析,Xu、Chen(2004)提出了改进的最短路径算法来识别洗钱犯罪网络中的最强关联路径[6]。薛耀文等(2006)提出了在复杂金融网络中基于成本约束的效用最大化条件下智能节点洗钱路径的计算方法[7]。杨冬梅等(2007)建立并分析了金融网络中洗钱资金转移路径的可疑模型,以期分离出洗钱可疑路径集合并从中找出洗钱关键直接路径[8]。张成虎等(2009)通过图形遍历方式和金融交易权重分析策略的组合来发现交易关系异常特征[9]。

通过金融交易网络的关联分析来识别可疑及欺诈行为、发现隐藏组织结构或关联群体、模仿团队行为及预测洗钱行为等。FAIS系统中应用称为NetMap的关联分析工具来辅助发现洗钱线索。Kovalerchuk、Vityaev(2002)提出了称为混合证据关联技术,可将贸易交易数据中的多项事实证据以及领域背景知识等关联起来,以自动发现可疑的洗钱或欺诈模式[10]。

(二)方法建模

可疑交易监测分析的主要内容是金融机构以反洗钱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信息分析技术为手段,对监测范围内的金融交易实施可疑交易的在线监测与人工分析。其中,监测范围应覆盖金融机构所有可能面临洗钱风险的业务环节。在线监测指金融机构应根据所监控的业务领域和金融产品特点,实现和优化可疑交易自动识别功能。人工分析指金融机构应建立和完善可疑交易人工甄别流程,特别是对于利用技术手段筛查出的异常交易数据,须结合客户身份识别、行业特点分析及相关交易背景进行人工分析、审核和判断后才能报出,提高可疑交易报告的情报价值。

基于前文分析,可将可疑交易监测分析任务归纳为四个要素,即识别方法、交易特征、交易背景、异常交易模式。其中,识别方法有场景检测、异常检测、关联分析等三种;交易特征揭示了交易的金额、频率、流向、性质及用途;交易背景包括交易主体类型、层次结构、所在行业等背景资料及历史交易统计信息;异常交易模式刻画了不同洗钱行为的可疑交易特征,可来自于领域专家的经验总结或智能系统的自动归纳发现。可见,可疑交易监测分析就是基于交易特征与交易背景并应用特定识别方法来判断交易是否异常或可疑的过程。

为描述方便,以P::=+表示可疑交易监测分析模式。其中,“::=”为定义符号;“+”为可疑交易模式的并列;字母P、M、C、B分别对应了异常交易模式、识别方法、交易特征、交易背景等四个要素。各要素的典型特征值分别为:M={s-场景检测, u-异常检测, l-关联分析},C={m-金额, f-频率, d-流向,p-性质, u-用途},B={t-交易期间,b-背景资料, s-历史交易统计信息}。

表2的左列是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要作为可疑交易进行报告的18种交易或者行为,右列是对应的可疑交易识别模式。实际上,这些分析模式是对可疑交易描述的高度抽象,如p1101的第一部分可解释为“利用场景检测法筛选出短期内交易主体在金额、频率、流向等方面呈现异常的交易”,表1的识别规则可视为该模式的实现模型;第二部分则可解释为“对于筛选出的可疑交易,利用异常检测法,综合考虑交易性质与用途、客户背景与交易历史等因素,判断其是否可疑”。

本文所提出的可疑交易监测分析模式将有助于可疑交易模型的分析、构建、实现与评价。但需要指出的是,表2给出的模式存在着表达上的模糊性和语义上的歧义性等问题。另外,尽管许多交易模型在全球都会被认定可疑,但由于各国监管要求不同,各银行的业务领域和产品不同,可疑交易模型的数量、高发领域及组合也会具有不同特点[11]。因此,下一步将重点集中在进一步拓展和细化交易特征及交易背景的要素特征上。

参考文献:

[1]汤俊.国际反洗钱智能数据分析技术综述[J].华南金融电脑,2008(8):79-82.

[2]高增安.基于交易的可疑洗钱行为模式与反洗钱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7.

[3]张成虎,赵小虎. 基于链接分析的洗钱交易识别研究[J].上海金融,2009 (8):78-83.

[4]H.G.Goldberg,R.W.H.Wong. Restructuring Transactional Data for Link Analysis in the FinCEN AI System[J]. IEEE Computer Society,2005(5):81-85.

[5]C.Jedrzejek, J.Bak. M.Falkowski. Graph Mining for Detection of a Large Class of Financial Crimes[D]. 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ceptual Structures, Moscow, Russia, July 2009:26-31.

[6]J.J.Xu,H.Chen.Fighting Organized Crimes: Using Shortest-path Algorithms to Identify Associations in Criminal Networks[J].Decision Support System,2004(38):473-487.

[7]薛耀文,张朋柱,范静.基于成本约束的智能洗钱效用与路径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6(S1): 1165-1171.

[8]杨冬梅,吴冲锋等.金融网络中洗钱资金转移路径的可疑模型—概率视角[J].上海管理科学,2007(6):42-46.

金融机构背景调查篇10

IRO(注:指将一半以上的时间从事于IR工作的人)的年均现金报酬(薪资+奖金)是$169,900,与2002年的平均报酬$154,000相比增长了10%。

2004年得到奖金的IRO的比例有所增加。与2002年的79%相比,2004年有88%的IRO得到额外的报酬。超大型上市公司(总市值在100亿美元以上)中,98%的IRO有奖金;小型上市公司(总市值在5亿美元以下)中,仅81%的IRO有奖金。

奖金和基本薪金合计后,受雇于超大型和大型上市公司的人得到的报酬比受雇于中小型上市公司的人的多。在超大型上市公司,平均基本薪资和奖金是$213,400;大型上市公司(总市值在15亿美元至99亿美元)的为$176,300;中型上市公司(总市值在5亿美元至14亿9千万美元)的为$149,000;小型上市公司的为$131,500。

IRO持有的股票期权是今年调查的一个新方面。73%的IRO赞成股票期权,所有IRO认可的股票期权价值为$135,500。这些期权的平均权利期限为41个月。

IRO的专业背景也影响着薪资。金融/会计背景的IRO比企业传播和公共关系背景的IRO的报酬高9%(薪资+奖金),比市场和销售背景的IRO高21%。

对于有10年以上经验的IRO来说,在2004年的报酬中体现出的性别差距明显减小。与2002年26%的收入(薪金加奖金)差距相比,2004年仅有2%的差异。对于只有2年以下工作经验和3~5年工作经验的人来说,2004年性别上的收入差距比2002年有所扩大。但是,女性的平均基本薪金增加了8.5%。

IR职业纵览

认为投资者关系是一个职业定位的趋势还在继续增加。与2001年71%和2003年80%的回答相比,2004年有83%的回答认为高级IR官员是一个职业。此外,那些将大部分时间致力于投资者关系的人(目前有58%,2003年有55%)把高级企业IRO作为职业目标。

金融背景的IRO是企业传播和公共关系背景的IRO的2倍多,但是自2003年以来这个比例还是有所下降。2005年,49%的人有金融专业背景(2003年有52%),23%的人有企业传播/公共关系背景(2003年为27%)。此外,有19%的人是从市场和销售行业转入投资者关系行业中的。

IRO的平均从业时间长度从7.6年(2003年)增加到9年,并且37%的人有至少10年的从业经验。在任职于公司的被调查者中,有85%的人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用在投资者关系方面的工作上。从事IR工作的NIRI工作人员中,有37%的人想成为副总裁、42%的人想当主管,12%的人想当经理,6%的人选择了不太高的职位,如IR协调人、合伙人、专家和代表。

在是否是公司主要发言人的问题上,大公司的IRO和小公司的IRO调查结果差别不大。其中86%的调查者都负有公司发言人的职责。

IRO职责明细图显示,他们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股东关系上,其次是用于金融分析师和企业传播问题上。下图还包括其他责任:

企业IR部门和预算

IR的年均预算是$743,000,超过2003年的3%。2001年IR年均预算则为$474,000。

IR办公室一般由两到三个专职人员组成。大多数IRO(69%)对财务总监(CFO)负责(此百分比在2003年后没有再改变过),17%的IRO对CEO/总裁/主席负责(2003年为19%,此百分比略有下降)。

在公司计划中,IRO还要从事的其他方面的活动,包括参加信息披露委员会(约有80%的IRO);计划年度股东大会(约有73%的IRO);危机沟通(约有70%的IRO)以及建立企业管理政策(约有43%的IRO)。

投资者关系顾问

2004年IR顾问的年均薪金为$138,200,基本薪金飞长了18%。但工作经验对报酬差距的影响不大。工作了11~19年的人,年均薪金为$152,100;而工作了20年以上的人的年均薪金只是$149,700。

在对顾问的分类分析中发现,薪金最高的是有企业传播/公共关系背景的顾问,为$156,500;有企业IR经验的顾问位居其次,薪金为$147,800;有着金融背景的顾问和有市场/销售背景的顾问的薪金分别是$124,800和$119,900。

对于特别的IR服务,顾问们的回答集中于以下几种IR活动中(各种回答):

97%-战略性IR问题 (包括战略计划、信息披露咨询、战略定位/消息、危机沟通)

95%-电话会议(包括电话会议收益、网络播放)

94%-消息内容(包括撰写新闻稿/手稿、年度/季度报告、IR网站内容)

91%-公司商誉管理

90%-会议(包括分析师会议/联系、机构投资者会议/联系、年会、推介会)

86%-目标锁定(包括锁定投资者、股东鉴定)

82%-公司策略(包括竞争分析、收购/分拆计划)

金融机构背景调查篇11

一、经济新常态下金融经济的发展趋势

"新常态"是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特点的新概括,是指经济、金融危机过后经历较为漫长、痛苦的恢复过程,这段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政策都出现了新的特点。新常态给中国、给金融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

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剧烈冲击,全球经济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普遍放缓,但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增量却保持可观局面。金融经济风险波及之后,呈现平稳局面。

2、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

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机遇。关键在于产业结构如何转型升级。金融产业在历经长时段的经济危机之后,为迎合世界发展,顺应发展潮流,逐渐优化升级。

3、中国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的自由配置。金融经济的有序高效发展,离不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政府逐渐简政放权,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政府干预,释放市场活力,促进金融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经济新常态发展模式对我国金融经济的影响

1、促进经济结构转型

当前我国正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有本质区别。金融贸易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综合实力、交流与合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全球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同时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有效促进了金融产业结构的转型、优化与升级 。在竞争激烈的严峻市场形势下,金融企业通过强化自身的经营成本管理,开源节流,紧缩开支,杜绝浪费,着力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依靠压缩管理成本、优化物流设计、运用科技创新等措施提高交通金融企业的经济效益等,有效促进企业自上而下的经济集约管理,促进其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

2、拉动经济增长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但经济增量仍然可观。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大幅度转变,消费者对购物的需求也更趋于多样化、高档化、便捷化以及舒适化,这些都给我国的金融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广大市场。人们对消费的市场需求的扩大,促进产业的规模发展,而产业的新发展,又反过来促进市场需求的扩大。当前企业间的企业兼并,合作,开展了多样化联合等方式,开展金融、物流,资金三位一体的产业链联合,以一个共同的整体对外对接市场,谋求发展,扩大市场。这样的方式也促进了市场需求的有效扩大,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3、扩大就业岗位

金融产业,作为一种发展时间就短,但绩效明显的新型服务产业,其中环节涉及到的相关产业空前广泛,交通、物流、信息技术、银行、信贷、电子商业等一系列部门,都需要大规模的专业工作人员的参与。如快递人员等职业的衍生,就有赖于此。快递员使用快递专用工具、设备和应用软件系统,从事国内、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的快件揽收、分拣、封发、转运、投送、信息录入、查询、市场开发、疑难快件处理等工作。其中,他们的收入是不等的,差距也较大。工资额数主要是靠基本工资与提成相加的,而提成又主要是根据快递人员配送物件的多少而决定的。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金融经济的成长成为了当前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创造了多种新型的就业岗位,缓解了就业压力。

4、创新贸易方式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传统贸易方式不再完全适应全球化发展和经济危机现状,促进了新型贸易方式的成长。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广泛兴起和开展的第三次世界革命,使信息技术广为传播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今世界,网络贸易将成为重要的贸易方式。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的出现,使金融贸易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贸易的应用,既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又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增强贸易竞争力有积极作用。

5、整合社会整体利益

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整体利益是促进并且满足人类社会的有机体生存以及发展的各种需要的总和。金融经济不是一个单项发展的个体,它涉及社会层面、国家层面、个人层面等等各个利益体。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发展模式有了根本性改变。同时,旧的国际秩序也在逐渐向以公正合理为核心的国际新秩序迈进,基于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政府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以及行政手段等各种手段对我国的国民经济进行了必要的调节。国家和政府认真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迎合全球化的趋势,对我国的国民经济进行调控,以此有效的促进社会进步,以及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保障了人民的的物质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整体利益的有效整合。

小结:金融危机周期性的爆发,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不可避免的固有矛盾,无法完全规避。关键在于社会各行各业在面对经济危机时的调整与适应。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趋势,国家与政府要抓住新的发展机遇,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迎合全球和平与发展的主题,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推进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推动我国金融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提高我国综合实力,加强对外话语权。通过产业转型、优化、升级,加强创新驱动金融发展,以创新引领金融前行。

参考文献

[1] 陈路晗;新常态下金融改革给银行业带来的影响及对大型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思考;《农银学刊》;2015年.

[2] 朱广德;顾锦新;适应新常态 迎接新挑战――关于银行业如何应对经济金融发展“新常态的思考[J];《现代金融》;2014年.

[3] 王文杰; 新常态下金融支持白酒行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考――以甘肃省陇南市为个案[J];《时代金融旬刊》;2015年.

金融机构背景调查篇12

摘 要:为了解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理财行为的特点以及影响其投资倾向的主要因素,本文采用调查问卷与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国6所重点大学的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统计整理了998份有效问卷,并建立Logit多项模型以解读当前大学生的理财行为的特点以及影响其投资倾向的主要因素,为互联网金融机构选择合适的投资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互联网;理财行为

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9-0231-02

收稿日期:2015-06-1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理财行为变化及对未来金融结构的影响”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澜(1994-),女,北京人,本科,湘潭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学。

大学生是对未来金融行业产生重要影响的群体,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研究大学生理财行为与互联网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

为迎合时展的热潮,站在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和创新的角度审视问题,笔者从互联网金融的消费者角度出发,采取大量实地调研的方式在全国6所重点大学随机选取样本,共发放问卷1000份,得出大量真实、可靠的一手数据。

一、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一)问卷设计

设计的基本原则:采用简单性问题和规范性语言表述,避免出现提示性和诱导性表述;同时参考了经典的投资心理实验成果,也融合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时间特点和在校大学生的特点。

问卷内容:采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补充说明三种形式相结合的架构,涉及学生的客观背景,如年级、性别、生源地、生活费金额和专业等;投资特点,如交易方式及对金融市场的了解程度;投资者的心理行为特征,如风险偏好和期望收益。

(二)样本选择

此次调查对象为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及重庆大学6所全国重点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涉及1000名在校学生,大多集中于本科三年级。其中,男生506位(占总数的50.69%),女生492位(49.31%),男女比例接近1:1;从专业背景来看,经济类专业622人(占62.33%)、文史类专业264人(26.45%),管工类专业112人(11.22%)。

本研究共收回调查问卷1000份,其中有效问卷998份,有效回收率为99.8%。被调查对象整体受教育水平高,都具有一定投资理财经验,对我国宏观经济具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投资理财的现状分析

1.大学生收入情况

调查发现:62.83%的大学生主要收入是由家庭供给,而奖助学金成为主要收入的大学生占21.04%,勤工俭学、兼职收入占13.83%,而其他途径只占2.30%。从月收入金额的角度来分析,当前大学生普遍收入增加,但同时其收入差距增大。51.60%的大学生月生活费在1000元—2000元之间,24.85%的在1000元以下,3000元以上的占12.42%,11.12%在2000元至3000元之间。

2.理财产品的选择

大学生普遍具有一定的投资理财意愿,有652位调查对象表示会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进行理财,占总样本的65.33%。受访大学生持有理财产品情况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34.67%的大学生选择银行储蓄,40.98%选基金类理财产品,12.63%选保险,7.41%选债券股票,4.31%选其他产品。

大学生在投资理财产品的选择上表现出较强的单一性:652位大学生中表示会使用互联网金融进行投资的占62.42%,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借贷的占9.20%,剩余28.37%的大学生表示其两种方式都会参与。而在购买过哪些互联网理财产品的问题中,支付宝余额宝的购买比例高达91.68%,微信理财通的购买比例为32.16%、投资于人人贷的比例为26.65%,剩余12.42%选择购买其他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如百度百赚、小金库京东、陆金所等。

3.投资理财的特性

从投资理财意愿的角度来看,大学生表现出了追求较高收益的同时要求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的意愿。调查结果显示,51.60%的大学生表示在追求更高利益的同时愿意承担少量损失的风险,希望得到稳定收益同时厌恶风险的占28.56%,而偏好于“高风险高收益”的只占19.84%。由此可见,目前大学生对稳健性投资理财产品的投资意向,更注重于投资的安全性,倾向于无风险或小风险的投资。他们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来支持其在校的生活费用,锻炼自己在投资理财方面的能力,而并不是为了分散资金风险或博取超高的投资收益。

(二)大学生互联网金融投资分析logit模型

1.投资倾向的影响因素

在调查的998名在校大学生中,“拒绝投资倾向”(120人)和“无投资倾向”(212人)共有332人,占33.27%;“有投资倾向”(445人)和“完全投资倾向”(221人)总计666人,占66.73%,表明重点高校大学生的金融投资倾向较强。

(1)性别

参与调查的998名大学生中,男生“有投资倾向”和“完全投资倾向”比例合计为75.49%,女生为57.93%,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由此可见,男生进行投资的兴趣大于女生,并且男生更倾向于互联网金融投资。

(2)月可支配资金数额

由于有无投资倾向是定性自变量,因此为了将其引入回归模型,定义为每个月的可支配资金数额,为1000元以下,为1000—2000元,为2000—3000元,为3000元以上,故回归模型如下:其中y为是否有投资倾向,1=有投资倾向,2=无投资倾向。回归方程y=a+bx,原假设:b=0,即每个月的生活费与有无投资倾向无关。如果原假设不成立,即b≠0 ,则说明x与y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通过spss Statistics 19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可得方程如下:

y=12.32+0.0329x,用t检验对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位于拒绝域,因此拒绝原假设H0,即b显著不为0;大学生每个月可支配资金的金额与是否具有投资倾向之间有线性关系,即,随着月可支配金额的增加而增加,分别为58.87%、65.77%、70.87%、74.19%,逐级递增。通常来讲生活费越多的大学生,往往有较多的闲置资金和更大的风险承受能力,从而更加乐于投资理财,因此有较高的投资倾向。

(3)生源地

从生源地结构来看,城市户口的调查对象所占比为71.44%,农村户口占28.56%。由于被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且互联网金融理财不受实体网点限制。故虽然农村生源的互联网金融投资倾向与城市生源相比有小幅度下降,但从总体来看,两者并无显著差异。

(4)专业对互联网金融市场及风险的了解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经济、管工、文史三类专业对互联网金融及风险的了解程度分别为68.33%、52.68%、41.66%,其中经济类专业较其他专业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相对了解程度高,这主要是由于此类专业的学生更关注财经动态,也与课程设置关联。

2.建立Logit模型

根据上述影响因素,可以将被调查的998名大学生分为4个层次:拒绝投资倾向、无投资倾向、有投资倾向、完全投资倾向,四者的占比分别为11.98%、21.2%、44.7%、22.12%。根据调查的结果建立Logit模型(概率非线性回归),设Y为因变量,Y的取值为1、2、3、4,分别代表“拒绝投资倾向”、“无投资倾向”、“有投资倾向”和“完全投资倾向”,Xi(i=1,2,3,4,5)为一组可以反应Y发生概率的变量值。假设在自变量X1、X2、X3、X4的作用下,某社会现象发生的概率为P,发生概率与不发生的概率之比为,则Logit回归模型为:

用SPSS Statistics 19对统计数据进行多项Logit回归分析。从t检验的结果来看,除生源地和专业这两个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没有通过检验外,其余变量均具有显著性,即P,说明互联网金融投资在大学生群体中受生源地和专业的影响不是很明显,而性别、月可支配资金数额、对互联网金融市场了解程度的回归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显著,这表明上述三个变量对互联网金融投资倾向有着重要影响。回归结果如下:

各回归系数正负号均符合实际,且Logit模型通过F检验与t检验,拟合优度为0.7824,不存在明显异方差现象。

三、大学生理财行为转变的背景及原因分析

究其大学生理财行为的转变,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高速发展功不可没。在全民理财观念发生巨大变化时,乐于踏足新兴领域的大学生自然成为了最先了解和涉足互联网金融理财的重要群体。据调查统计,近七成大学生已经开始着手于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更有10.4%的大学生表示正在考虑股票等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方式。

在对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的期望收益方面,21.66%的大学生表示和储蓄差不多就好,要能抵抗通胀和略好于通胀的比例分别占到了总样本的17.05%和34.1%,而15.21%的大学生理财投资者表示希望其收益能和股票市场平均收益率持平,更有11.98%的大学生表示希望通过互联网金融理财能够获得好于股票市场平均收益率的期望收益。由此可见,大学生进行互联网投资理财的主要目的是在于保持自身货币价值的同时尽可能地获得更高的收益。

四、结语

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已经对大学生理财观念和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学生的可支配收入主要来自家庭供给,收入来源渠道狭窄,普遍收入增加但两极分化明显;有限的投资知识和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了解,使其在投资理财产品选择上表现出较强的单一性,更加注重于投资的安全性,倾向于无风险或小风险的投资。

此外,为进一步解释大学生的互联网金融投资倾向而建立的Logit多项模型,也可用于金融机构在销售金融产品时选择合适的投资者。若大学生的投资倾向为“完全投资倾向”,则是金融机构最易争取的顾客;“有投资倾向”的大学生,是金融机构的重点顾客;“没有投资倾向”的大学生,应是金融机构努力争取的顾客;而投资倾向为“拒绝投资”的大学生,金融机构应理性放弃。

参考文献:

[1] 孙凌霞,宫永健.天津高校学生理财观念与理财行为调查报告[J].产业与科技论 坛,2008,7(4):167—169.

[2] 王济川,郭志刚.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