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铁路绿色施工现状合集12篇

时间:2023-12-14 11:39:28

国内铁路绿色施工现状

国内铁路绿色施工现状篇1

关键词:绿色铁路;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

Key words: green railway; green construc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U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0-0243-02

0引言

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交通网络。我国是典型的大陆型国家,需要依靠铁路这种占地少、耗能小、污染轻、安全性好、大容量、具有中长距离运输优势的陆上运输工具,来作为大跨度的经济联系纽带。随着路网的扩展,车速的提高,车流密度的增加等,所引起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峻。目前,我国空气污染已相当严重,全国600多座城市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足1%。面对环境的逐步恶化,铁路作为社会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肩负着提供运力支持、当好先行的重要历史使命,同时,也应该担负起保护环境、为民创造良好生存环境的重任,铁路建设应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建立资源节约、环境污染轻、运输效率高的可持续发展型绿色铁路交通运输系统。

1绿色铁路涵义

1.1 绿色施工涵义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的推广,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绿色建筑设计、绿色施工等作为在建筑业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已被众多业内及社会人士所了解和关注。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在工程施工领域的具体应用体现,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 [1]。根据建设部《绿色施工导则》定义: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2]。减少和避免人类活动对于外部环境的过度索取,以及工程施工这种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好对于人类发展更有价值和长远利益的自然资源、能源与环境。同时加快工程施工建设的现代化、智能化、人性化进程。

1.2 绿色铁路涵义“绿色铁路”的概念可理解为:在铁路及配套设施如车辆、站场等从踏勘选线―施工建设―运营维护―报废回收的所有环节,以环境价值为尺度,运用各种绿色技术,在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快捷、高效的条件下,不断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浪费,以及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破坏和负面影响,同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铁路。具体来讲,“绿色铁路”包括以下涵义:①将铁路产业的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②以经济持续发展为目的,铁路修建、运营和管理适合我国绿色GDP核算要求;③以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前提,节约各种能源和资源;④以生态环境保持改善为约束条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所有不利影响;⑤铁路与自然和谐发展;⑥具备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⑦具备更高的运输速度和更强的运输能力。

“绿色铁路”是一个综合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体现出自然资源的价值。“绿色铁路”建设需要将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协调统一。在铁路建设尤其是施工过程中运用绿色技术,尊重基地环境,进行场地分析与评价、减少场地干扰、结合气候施工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或能源,使用3R材料,减少废弃物填埋,同时,运用可持续的场地施工方法和环保健康的施工工艺,进行文明施工、封闭施工、减少噪音扰民、减少环境污染、在工地四周栽花种草、定时洒水、清洁运输,以及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

2国内外绿色铁路研究及发展实践现状

2.1 世界绿色铁路发展现状人们对于铁路环保问题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美、日、英、法、德等发达国家经过30多年的研究,对铁路勘测、设计、建设、运营中如何保证自然经济效益,天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保护动、植物及各种自然特征,以及保护名胜古迹和风景等都已有较完整的规范和手册。美国1965年制定了《铁路美化规定》,日本1976年制定了《铁路绿化技术基准》。法国、德国、荷兰、英国等国对铁路或公路的环境设计与景观规划设计还规定了原则、方法等[3]。虽然发达国家对于铁路的科学研究优于我国,但也缺乏“绿色铁路”施工建设领域的研究成果。

2.2 国内绿色铁路发展现状1998年,全国绿化委员会、林业部、交通部、铁道部下发了《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绿色通道工程建设的通知》,2000年,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的通知》,2001年,铁道部制订了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组织制定新建、改建铁路绿色通道建设设计、造价、验收标准,安排必要的绿色防护工程技术研究,大力推进绿色通道建设,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铁路建设的协调发展。铁道部为指导既有线绿色通道建设,制订了《铁路既有线绿色通道工程建设标准》,针对新线建设,制订了《铁路路基边坡绿色防护技术暂行规定》和《铁路绿色通道设计暂行规定》等。2004年,1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国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了到2020年中国铁路发展的宏伟蓝图。

我国首条同时也是世界里程最长的绿色铁路创新实践,是东北至长江三角洲陆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胶(州)新(沂)铁路,胶新铁路很好的完成了“质量、工期、投资、安全、环保”五大控制目标,创造了多项国内第一,达到了国内铁路同期领先水平。青藏铁路是我国第一条高原绿色生态环保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创举。渝怀铁路是我国第一批实施环境监理试点的绿色环保铁路。

3“绿色铁路”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是通过一些归类的指标按照一定的规则与方法,对评判对象的某一方面或综合状况做出优劣的评定。为了使评价结果尽可能的客观、全面、科学,绿色铁路评价应把社会、经济、生态、资源等作为统一的范畴,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同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研究问题。

3.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进行预测或评价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建立绿色铁路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目的是让决策者及时掌握铁路建设和发展的态势。因此,绿色指标的选择应从项目前期、设计、施工和运营等阶段综合考虑。针对铁路工程建设所包括的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结合铁路工程的特点,设计如表1所示的指标体系。

3.2各指标内涵

3.2.1 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

3.2.1.1 工地所在地区居民的评价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对铁路工程的征地拆迁,施工过程中以及运营投产后的扰民、吵民、对沿线两侧居民出行的影响以及居民对工程的实施是否拥护等相关情况进行评价。

3.2.1.2 社会经济效益铁路工程的实施要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通过评价来判定项目的实施给当地居民在出行和其他方面带来多少便利条件和经济效益,能否加快本地货物流通从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以及给当地政府带来的相关效益等。

3.2.2 资源与能源节约与利用

3.2.2.1 施工用材3R材料即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的材料,就地(就近)取材可以充分挖掘地方资源的优势和潜力,不仅能有效地保证施工期间材料的及时供应,而且大大的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废气排放、扬尘、噪音等污染,运输费用也相应得到节约。绿色建材,是指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废弃物的管理与回收利用可以达到减少资源浪费、节约材料的目的。

3.2.2.2 土地节约与利用我国土地资源目前正面临着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土壤污染的严重威胁。土壤污染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而且一旦污染,治理就很困难。通过施工总平面布置合理布局,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临时性建筑、辅助设施等的用地,通过施工设计和规划做到土地挖与填的平衡,合理利用其他工程土方,减少工程取土,以及合理安排施工季节和作业时间,避免在雨季进行大量动土和开挖工程,尽最大可能保存施工区域内的植被,有效的减少水土流失。

3.2.2.3 水资源节约与利用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在短期内难以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施工中通过节水器具和设施的使用以及给排水系统的优化等提高用水效率,节约水资源。

3.2.2.4 能源的节约与利用主要是考虑能源节约和进行能源优化,通过对电、油、气、燃气等能源的节约及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使用达到能源的节约与充分利用。

3.2.3 生态与环境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现场古树名木、地下设施与文物进行保护以及协调周边生态自然环境;配备洒水车或喷洒抑尘剂,在敏感路段增铺草垫,对易飞扬物进行围挡等方式减少空气污染,保护大气环境;施工工地夜间作业及电焊作业时的强光既造成了光污染同时又是能源的浪费,应尽量避免夜间施工;施工污、废水排放和生活污水的排放等造成水污染;加强对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维护和保养,降低施工噪音,进行混凝土无声振捣、适当调整施工作业时间、进行现代化的隔离防护、采用先进无声或低噪音设备等方式来降低噪音污染减少噪音扰民吵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及废弃物的堆放和填埋均占用大量的土地,建筑垃圾的淋滤液渗入土层和含水层,降低土壤环境,污染地下水,有机物质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4]。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实行现场定点、分类封闭堆放,垃圾装车运出时采用封闭式运输车,有效地抑制环境污染。

工程施工期间,对土石渣料、噪声、扬尘、振动、废水、废气、废油、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等进行全面处理和控制,实现建筑垃圾及废弃物减量化及重复利用,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我国以占世界6%的可更新水资源和9%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在资源和环境方面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绿色铁路”是社会、经济、资源、能源、环境和铁路的协调发展,通过自身优势减少并最终实现建筑材料、能源以及土地、水等自然资源的节约利用,以及对生态环境不产生负面影响,避免人类活动对于外部环境的过度索取,以实现我国铁路设计、修建、运营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竹隰生,任宏.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施工[J].基建优化,2002,(4):33-35.

国内铁路绿色施工现状篇2

1.1 绿色物流的概念

基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社会,以经济、资源和环境保护为协调发展为理念,让物流系统可以使一个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消費模式,被成为绿色物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物流术语(GB/T18354-2001)对绿色物流的定义,就是在物流过程中,将物流对环境的影响进行抑制,净化物流环境,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物流资源。绿色物流是物流、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和物流规划实施活动中实施抑制环境污染、降低资源消耗的主要技术。

1.2 绿色物流的特点分析

绿色物流的发展主要是基于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特性比较广阔,因而绿色物流需要遵循生态伦理的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和其他理论。所以物流业开展绿色物流必须考虑环境承受力和资源的利用率,在物流仓储、包装运输、分配率,和计划的实施等方面必须以先进的物流技术来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资源利用率。在绿色物流发展中,绿色是必须遵循的原则。产品要实现绿色生产,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企业必须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充分利用资源。在物流活动中中,产品的运输在整个物流系统中对环境的污染是最大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因此我们需要在这一点上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物流活动中,一个关键环节就是产品的包装,通过绿色包装节约资源的目的,同时利用可回收材料,可以使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明显的提高。另外,污染性包装材料要严格控制,避免进入环境,严重污染土壤,污染环境。其次绿色物流便是利用生态经济学,在生态经济学的基础上,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根本上研究社会生态平衡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逐步实现生态环境与物流活动的有机统一。

2 我国煤炭运输的特点分析及其存在的问题

2.1 煤炭物流的特点分析

我国目前煤炭运输的总体是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调运格局,以大型煤炭基地外调为主的运输格局,造成了煤炭生产和消费对运输的高度依赖。西煤东运主要指三区地区煤炭通过铁路、公路运至东部地区或经港口运输煤炭。北煤南运则包括通过铁路和内河南下以及西煤东运至北方沿海港口再下水南运的煤炭。铁路是煤炭运输的最主要方式,在大规模、长距离、跨区域的煤炭运输调运中发挥着骨干作用。此外,煤炭是大宗散装货物,运量非常庞大,主要表现为以山西为调出中心的煤炭基地向以华东、华北、东北、中南为主要调入区的多头运输消费,而且煤炭从产地运往销地一般要经过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转运[5]。一般经由铁路从山西运输到东北的煤炭,平均运距约为1400公里;山西经水陆联运调入华东的煤炭,运距在1500~2000公里;山西大同煤炭经秦皇岛港至上海,全长约2000公里,至广州全长约3150公里。

2.2 煤炭物流调运存在的问题

我国煤炭物流调运存在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我国煤炭物流调动运动力滞后,由于国内主要铁路煤运通道能力不足,煤炭运输效率较低,同时,煤炭储备基地建设滞后,导致主要港口吞吐能力不足,集疏运系统不匹配,应急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第二,就是我国煤炭物流各自为政,缺乏合作,这就导致部分物流企业综合服务能力较弱,物流资源配置不合理,设施利用率低等问题。也致使我国整体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不能做到有效的衔接和协调发展,能耗与排放得不到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也较为严重;第三,是我国煤炭物流税费沉重,各环节税率不统一,不合理收费多,税费重复征收,企业负担重。从铁路运输成本构成来看,包括了煤炭集装站服务费、铁路计划费、铁路运费等,这无疑推高了国内物流企业的铁路运输成本,这种不科学收费正在不断的吃掉物流效率。因此,在煤炭物流活动中,绿色运输是在整体系统中最重要的功能环节,将绿色运输理念引入煤炭物流中是我国目前煤炭物流现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2 发展绿色物流的主要因素分析

外在因素:在发展绿色物流的过程中,国外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速度相对较高。国内物流企业需要积极引进国外物流、运输、运输方式于我国。国外运输方面的冲击是我国发展绿色物流最重要的外部因素。绿色物流这一理论起源于国外,在国外广为接受和推广。根据国际运输条约,国外运输企业可以在我国开展相关的物流活动,包括铁路集装箱,快递和多式联运等,可以看出在未来的运输业,全面的发展自身优势的重要性。因此,中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应积极转变发展理念,充分发挥铁路运输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提高铁路运输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实现绿色物流的蓬勃发展。

内在因素:中国的能源利用率在世界上的处于劣势,石油能源的生产是世界排名第五位,但石油消费量排在世界第二位,对于石油能源的依存度占到能源利用的一半以上。可见,铁路运输在绿色物流中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因素,实现绿色物流的快速发展。在当今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铁路客货运输十分繁重。交通运输具有重要地位,能源资源匮乏,科技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促进电气化鐵路的建设,逐步取代了内燃机铁路运输的实现。发展高速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已成为铁路绿色运输的重要保证。

2.绿色物流发展铁路煤炭运输的探讨

2.1 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的优势功效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城市交通日益拥挤,加上燃料成本不断上涨,人们出行便利度下降。此外,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大量的尾气排放,极大地影响了整个城市的环境污染,从而影响了生态平衡,从而出现了大气变暖、温室效应等问题。因此,大力发展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充分利用它的优势特点。

(一)铁路运输中的生态优势

首先,无论是哪种运输方式都在推动经济发展,在环境保护方面。经济高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对环境影响与危害。由于车辆的使用,大量的废气将被排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废气也会产生大量的噪声污染,严重影响人民生活,随着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铁路运输尾气排放量最少。第二,在节约资源方面,由于我国国情比较特殊,人均可耕地面积较少,铁路运输面积约占公路运输面积的10%,可见,铁路运输能有效地节约我国的资源。此外,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呈直线上升趋势,主要以煤、石油等为主。就铁路运输而言,能源使用仅占运输业总能耗的六分之一,但实现了一半以上的总运输量的工作。

(二)铁路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铁路运输在中国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处于一个关键位置,在中国发展绿色物流中,主要包括绿色交通资源集约化,其主要特点是节能降耗、合理整合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因为我国的国情比较特殊,人均能源能力低于世界水平,环境和资源日益恶化。铁路运输在这方面有优势,所以铁路运输可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铁路运输绿色物流的发展。因此发展铁路运输在我国势在必行。

2.3 基于绿色物流理念规划铁路煤炭运输发展

国内铁路绿色施工现状篇3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9-0072-03

鞍山地处辽东半岛中部,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世界第一玉佛、亚洲著名温泉、国家名胜千山、中华宝玉之都和祖国钢铁之都五大旅游品牌。作为哈大高铁线路上的重要节点,鞍山修建了哈大高铁西客站,开通后辽宁全境将进入“高铁时代”。这条纵贯南北的快速客运通道将大大拉近辽宁与东北地区主要城市的距离,还将架起北京、上海、天津等中心城市到辽宁的“高架桥”,新“1小时交通圈”的形成将给鞍山带来新的入境旅游者。未来围绕高铁旅游鞍山段的开发将成为鞍山旅游热点课题,其中对旅游接待设施的质量和服务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鞍山市政府也提出,从现在起到2015年要将鞍山建设成为旅游文化强市,到2020年将基本建成与鞍山文化资源相匹配、与城市经济综合实力相适应、与“三转型一创新”目标相承接的文化强市。

1 问题的提出

1.1 高铁旅游生态圈的构建

高铁旅游时代游客的出行模式将更多的转向为以高铁为载体,以旅客为中心的模式。由《旅伴》杂志和远方网以及TOUCHCHINA共同提出的高铁旅游生态圈的概念构想意在将高铁沿线各目的地城市、景区、旅游服务机构以及旅游资讯机构和电子商务机构会聚到一起,实现业务之间的相互对接、补充以及协作,以游客体验为核心,完善旅途中每一段空白点,为游客构建最具有保障性和自由度的旅途。通过更尊重游客感受的方式,构建起更透明、更健康、更平衡的旅游商业生态结构,在保证游客可以获得质优价廉的服务同时,也保证旅游从业者获得稳定合理的回报。

1.2 高铁旅游会加速旅游产业功能得到提升

根据2010年对鞍山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测评的一项研究显示,高星级酒店顾客满意指数为2.41,属于中满意度,在判断顾客与企业员工对相同变量的态度是否一致时,员工普遍认为的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交互式服务过程中传达给顾客时,感知结果具有普遍下降性。这说明对构成内部服务质量评价的各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认识上,员工与顾客存在明显错位。高铁时代拉近了沿线旅游城市的距离,沿线的经济圈将逐渐步入“同城时代”,经济要素的集聚会促进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业态的创新融合,对旅游环境的构建、配套设施的完善、服务质量的提高以及旅游功能的提升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整体上来说,“快旅多游”者人数将激增会造成景区爆满、食宿压力增大等情况的出现,对各城市的旅游接待能力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快旅闲游”者的到来,对各城市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及其设施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酒店业接待能力的高低和优劣直接影响着旅游者的购买动机和停留时间,如果城市的综合实力落后于酒店发展,将导致酒店产能过剩,造成恶性竞争。如果城市的酒店规模与服务质量跟不上,也会影响游客体验与城市品牌形象。

1.3 高铁旅游给酒店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去哪儿网摘取了京沪高铁沿线城市2011年3月1日与2012年3月1日酒店搜索量为样本,分析了省会、直辖市和二、三线城市高铁开通前后酒店搜索率上涨的情况。结果显示,已有高铁沿线的城市酒店搜索量增长显著,且二、三线城市表现尤为明显。鞍山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型的二线城市,如何在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从依托资源型开发模式到逐步转变为依托新型产业增长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从资源强市到旅游经济强市、由朝阳产业到支柱产业的发展需要寻求新的路径和模式。旅游业作为无烟朝阳产业在鞍山经济总量贡献中的作用正在实现跃升,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哈大高铁的开通将给鞍山旅游业带来新的入境游者,作为六大支撑要素中的“住”的条件的改善成为迫切问题,鞍山正在成为新型酒店业态投资的热点城市选择的对象,国内(外)一线品牌投资集团已经开始将投资项目落户鞍山,参与目标市场选择与竞争,且特色鲜明。

1.4 鞍山酒店业竞争格局两极分化

一方面高星级酒店频现。由法国雅高集团托管的铂尔曼大酒店(五星级)将在2012年5月试营业,而国际大酒店(五星级)被摘牌,退出了历史舞台。同时下辖县市区也将出现由外资为投资主体的高星级标准的住宿消费综合体,这无疑对日后鞍山高星级酒店业竞争和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也为鞍山旅游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一批以经济型酒店和商务酒店为定位特色的酒店频现。如家快捷鞍山店(2家)已经营业,锦江之星也在鞍山落户,法国雅高集团宜必思鞍山店在2010年营业后效益位居前列,而鞍山本地各大商业集团开办的经济型商务酒店生意也十分红火,对客源分流起到很大的拉力,无疑对高星级酒店业收益造成冲击。

面对新“1小时交通圈”的形成,作为重要旅游节点城市,鞍山酒店业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局面,如何适应旅游者新的出行方式,如何在构建新的高铁旅游生态圈中突出自己的地位是亟须要解决的问题,寻求问题的根本路径还是在于如何切合高铁旅游生态圈的核心实质,本文认为创建绿色饭店会是有益的途径选择。

2 鞍山酒店业创绿现状分析

酒店业是一个高投入、高消耗的行业,能否在有效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方面做出努力,直接关系到酒店业的可持续发展。高铁旅游生态圈概念的提出,不乏对环境保护和低碳旅游的倡导,应对这种全新的旅游出行方式,旅游接待设施中的酒店业需要突破传统发展模式,向“绿色”要效益,全行业都应该认识到绿色主题的推出与创建将是鞍山酒店业应对旅游产业格局“同城化”和新的旅游产业链形成所必须选择的道路。

2.1 代表性酒店取得的成效

目前,鞍山只有四海大酒店(四星级)一家绿色饭店,于2007年提出创绿要求,经过1年的准备期和1年的创建期于2009年被正式授予首家五叶级中国绿色饭店,经过2年多的运营主要取得如下成效。

首先,在节能环保技术推广方面逐渐扩大。绿色饭店的创建需要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新能源。除节能灯、感应龙头、锅炉冷凝水回收、空调变频灯技术的应用外,太阳能、真空玻璃、客房智能钥匙卡、余热回收装置、高效节能泵灯材料和设备也开始得到广泛使用,员工浴室节水智能IC卡系统也逐渐推广。通过应用新技术进行设施设备的改造,不利于环保的设备被逐步淘汰,酒店在节能环保技术上的能力大大提升。例如,鞍山四海大酒店的中水系统改造、大厅照明工程改造和节能灯、空调和电梯变频技术的推广,在经过了自查、自纠、自控之后,历数细节达99处之多以后,现在节能降耗已经成为酒店日常经营管理的常态,且直接与员工绩效考核挂钩。另外,受“绿色效益”的吸引,五环大酒店(五星级)目前也加入到了创绿的行动中,如节水马桶的使用、冷凝水回收工程的改造等,而东山宾馆(四星级)则提出了“绿色餐饮”等项目,“绿色意识”已经开始建立。

其次,在绿色管理方面日渐成熟。绿色饭店的创建离不开绿色管理的支持,绿色饭店开展环保节能需要强化绿色管理,主要是能源方面的管理与生产过程方面的管理。在能源管理方面,鞍山四海大酒店将节能降耗指标落实到班组和岗位,对99处原有能源消耗节点逐一清查后,制定和完善了能源消耗的统计与分析,能源指标的定额和定量、责任落实和奖惩等制度,通过采用变频装置来提高电力资源的使用效率,通过加装分区水表来节约水资源,通过建立无纸化办公系统来改进管理方式,减少纸张用品的使用数量,通过分区计量、定期能耗分析以及经营状况与消耗品成本的统计,从物料的采购、储存、搬运、加工、排放到对客服务的消费环节,做到了有措施、有控制、有考核、有奖惩。在日常经营服务中,积极倡导“绿色消费”,营造绿色氛围(例如,在客房部设置绿色无烟楼层等),提供绿色服务。通过实施绿色饭店管理,鞍山四海大酒店的经营成本下降比例达30%,绿色化管理已经成为酒店提升效益的增长点。

2.2 鞍山绿色饭店创建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绿色企业文化。虽然业内普遍对发展低碳经济、提升旅游服务接待设施的能力、应对旅游产业“同城化”格局的调整向绿色要效益的最佳途径是创建绿色饭店,但是在企业内部普遍缺乏认同感,因为这会改变所有员工的传统行为模式,这和企业领导者缺乏绿色倡导的宣讲不无关系。第二,缺乏网络经营。现有的三星级以上的酒店或经济型酒店和商务酒店,无一例外都有自己的网站,同时也在各大旅游网站上有各自的酒店网上预订接口,但是利用酒店搜索引擎查找就会发现,出现的首选结果几乎无一例外都不是自己的官网,点击进入后发现大部分网站运行速度慢,链接项目单一相似,仅有的宣传资料更新不及时,完全没有关于绿色饭店创建的资讯和相关条目,就连四海大酒店在自己的官网上也没有对自己是绿色饭店的任何宣传和推介。仅有的一家运营中的五星级酒店(五环大酒店)在其酒店的网站上都不能找到有关的最新资料。确切地说,鞍山还没有一家真正实现网上实时预定、网上交易、网上结账等电子商务的绿色饭店。第三,创建缺乏政府的推动力。目前鞍山只有一家绿色饭店,创建行动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企业的经济效益导向决定了它在投入产出方面的现实考虑,如果缺少政府的推动,政府不能发挥在创绿中的核心引导和政策的扶持,则企业很难付诸实施和成功。另外,当酒店业的创绿行动向纵深发展时,必然会牵扯到社会产业链的方方面面,这都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对创建绿色饭店的推动力度,通过政策扶持和部门协调来解决。第四,绿色饭店行业协会尚未建立。目前鞍山乃至辽宁尚未成立专门的绿色饭店行业协会负责创建绿色饭店的全面指导、协调和推动工作,没有形成有效的行业规制。在创建绿色饭店过程中,仅靠酒店自身力量发展是很有限的。鞍山目前只有饭店与餐饮行业协会,其工作职能并不以星级酒店为重点,至于创绿建设在其网站上更难看到痕迹,而鞍山市旅游局作为星级酒店的直接监管者,也没有类似职能部门负责相关工作,这说明酒店的创绿活动不具有普遍参与性。因为绿色饭店的评定标准与星级饭店评定标准有许多相似之处,大多星级酒店在进行星级评定的过程中,为达到相关要求已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在成功评星之后便不再寻求新的发展路径,普遍认为达到星级标准就是达到了绿色饭店的要求,但事实上两者有着很大差异。所以,需要建立专门的行业协会用于指导和监督,并负责协调创绿过程中的各种事物并给予帮助。

3 鞍山创建绿色饭店的途径

3.1 进行全新系统的绿色设计

重点考虑两大因素:一是绿色设计深入企业文化。要树立整体的绿色企业文化观,重视绿色氛围的营造,“呈现积极转化消极”,它是酒店绿色设计的核心内容,它将为酒店的绿色管理提供很好的前提基础。酒店可以向员工征集宣传口号和鼓励员工提出节能减耗的措施,让绿色企业氛围的营造变得积极化。二是注重酒店的网络营销。酒店首先应调整自己的官网,与酒店搜索引擎合作,让其搜索条目尽量靠前,在官网中增设有关绿色饭店宣传和设施项目介绍的链接,着重倡导会给宾客带来哪些利益,同时与互联网交易平台和移动网络运营商合作,真正实现网上实时预定、网上交易、网上结账等电子商务活动,体现智能化管理。另外,应大胆借助诸如携程网、去哪儿网、驴评网等网络销售平台,在扩大销售客源的同时为展示酒店的服务水平并争取忠实客户提供机会。

3.2 政府是创绿的推动者

“十二五”开局之年,鞍山的工作重点是推进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走绿色低碳道路,逐步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是在工业、第三产业等领域节能。酒店业属于第三产业,在创建绿色饭店时需要进行节能技术的研发、设备的更新,涉及多方关系,政府必须积极协调各方关系和大力支持,否则很难实现绿色饭店的创建,更加无法达到低碳鞍山的目标。

3.3 加快建设绿色饭店行业协会

酒店创绿活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与时俱进并广泛搜集最新信息,根据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做出调整与改变。政府也需要在政策倾斜、舆论引导、制度规定等方面做出改变。此过程存在着多样性与复杂性,因此有必要成立以促进酒店业绿色环保为宗旨的绿色饭店行业协会,主要负责协调酒店在创建绿色饭店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关系,协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对日常工作给予指导和监督。

4 结 论

高铁的开通将形成新的旅游圈层,由高铁而产生的时空距离要素、经济要素、客源要素,以及资源重组开发要素等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力。以往鞍山入境游的客人停留时间大多在2~3天,缺少让旅游者长时间停留的旅游吸引物,去的景点大多是以千山风景区为核心的成熟景点,随着高铁西客站的开通,鞍山周边旅游线路新开发的景点会逐渐成为选择的热点。高铁将首先对沿线各地旅游产品和旅游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沿线城市旅游接待设施的质量是决定旅游吸引力和游客停留的重要因素。鞍山在构建高铁旅游生态圈中酒店业扮演重要角色,提倡绿色饭店创建并重视运营,将会给鞍山旅游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为产业布局和调整带来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刘佳一,柳光露,胡迎春.鞍山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测评[J].经营与管理,2010(4):13-15.

[2]王衍用,学.高铁沿线旅游城市的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旅游报,2011(7).

[3]鲍彩莲.本溪、鞍山等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辽宁经济,2008(11):46-47.

国内铁路绿色施工现状篇4

中图分类号:F42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9-0088-03

钢铁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8年6月,中国钢铁协会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国际钢铁大会将“绿色钢铁”作为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旗帜,从而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钢铁企业最大的贡献。“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走出一条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就迫使钢铁企业不得不走绿色发展之路。所谓绿色发展,就是指在钢铁企业的生产及销售过程中,实现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保持资源、环境、人口之间的协调发展,也就是发展绿色产品、绿色定价、绿色渠道及绿色促销[1-2]。

一、绿色产品

传统的钢铁产品只要求具有安全、实用、竞争的特点,而新型的绿色钢铁产品不仅要求具有安全、实用、竞争的特点,还要求具有绿色性。但是传统的钢铁生产是与高污染、高排耗联系起来的,虽然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这种现状已得到了一些改善,但仍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因而,首先应该把钢铁生产与钢铁产品区分开来。当今绿色环保的材料之一就是钢铁产品,它所具有的韧性和强度是其他产品所不具有的。其次,钢铁产品可以百分之百地实现循环使用,且不会有任何特性的损失。尽管钢铁材料是绿色的,但是在它的生产过程中,却是高污染的,因此,要在生产环节中进行改革,实现绿色生产。

(一)实现绿色制造

“绿色制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得产品从设计到制造,从包装到运输,从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极小,资源利用效率极高,同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3]。在当今的社会,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国家发展中的头等大事,尤其是考虑到钢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因此,必须对钢铁企业实现绿色制造,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争取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实现绿色制造要从多方面做起,一是需要社会和政府的支持,需要建立法律法规和经济倾斜政策,以支撑绿色发展;二是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绿色设计,保证每道工序都能达到合理的环保标准。

(二)发展清洁生产

实现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发展清洁生产,这是一种改变传统环境保护的发展战略,也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种策略。清洁生产主要是指原料和能源清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和服务过程的清洁化以及产品生命周期过程和控制过程的清洁化。实施清洁生产,要在技术上加大投入,加快创新性的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和应用,加快先进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设施建设,加快对现有节能、环保设施的技术改造;推广应用焦煤调湿化工废水深度处理等先进技术,实现次生资源由简单处置转向高附加值利用,逐步提高其返生产利用率 [4]。

二、绿色价格

绿色价格是相对于绿色产品而言的,其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企业在生产绿色产品过程中,根据“环境和资源的有偿使用”原则,把用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消费者健康而耗费的支出计入成本:二是根据“污染者付费”的原则,通过征收污染费来增大非绿色产品经营的成本。 绿色价格的成本构成包括资源(包括环境资源)本身的价值、环境成本、运用的环保技术和设备的成本以及由于不实用带来污染的技术和原材料而损失的成本,由此可见,绿色价格高于传统价格[5]。

(一)比率定价法

绿色钢铁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产品,其价格的制定除了考虑以上因素外,还要考虑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从产品的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再到衰退期,应根据销售额、利润及环保投资的比例关系,进行绿色定价。如在导入期,虽然利润有可能存在负增长,但是对于环保的投资仍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此阶段的定价要根据销售额、利润额以及环保投资的比例关系合理进行,这样可以保证定价的合理性及绿色环保性。由此可见,绿色价格在产品的各个生命周期是不同的。

(二)需求定价法

需求定价是指根据市场对绿色钢铁产品的需求强度,分析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状况及对价格的敏感性,并且评估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钢铁的销售量,最终选定最优价格。

(三)社会责任定价法

保护生存环境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社会责任促使企业把环境价值融入企业价值体系,做到企业利益、社会利益、消费者利益三者协调,由企业、社会、消费者共同承担治理环境的重任,共同承担因增加环境成本和资源价格而上浮的绿色产品价格。

三、绿色渠道

传统钢铁企业在营销渠道方面,一是使用一般的交通工具运输,中途产生大量废气及浪费大量燃料;二是在对产品的处理和储存上,没有使用先进技术,消耗的资源比较大;三是在供应环节方面,过程过于复杂,资源消耗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迫切要求在钢铁企业构建绿色渠道。

(一)绿色采购

采购环节包括材料选择、谈判、购买及递送等诸多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可以产生很多环境问题。绿色采购可以在采购中融入诸多环境行动,为实施这些环境行动,需考虑一些因素,如客户和供应方之间建立信任、长期的合作与战略关系,建立共同解决问题的小组以及考虑“价值”而不是“成本”,同时还要考虑哪些因素会对绿色采购真正有效。

(二)绿色通道

运输作为最重要的物流功能要素之一,也是产生最大污染源的环节。绿色运输使用无铅燃料,节省燃料的交通工具,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废气排放为前提。首先,应系统规划货运网点与配送中心布局,优化组合各种运输工具,合理选择运输路线,有效提高运输车辆实载率与往返载货率。其次,应提高运输车辆内燃机技术并优先使用清洁燃料,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最后,应防止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泄漏问题,以避免对行驶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6]。

(三)绿色仓储及包装

绿色仓储是指在仓储过程中,改变传统的复杂环节,对分销过程中的环节进行控制,对储存技术进行革新,减少浪费及资源的消耗。同时绿色包装应遵循“3R”原则,即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对于包装的标志也要注意,包装物的标志及文字要体现绿色化,应在包装上注明包装物的材料、用法以及回收处理办法,使包装物的使用和处理变得简单易行[7]。

四、绿色促销

在人们的观念中,钢铁是一种必需品,是不需要促销的。实际上,像其他商品行业一样,钢铁业以沉闷的市场营销和产品推销而闻名,而且实际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也确实如此。由此可见,钢铁行业也需要促销。但是,传统的促销策略主要是公共关系促销策略、广告策略以及销售促进策略等,然而这些策略不能满足现代钢铁企业的发展,绿色钢铁需要有绿色促销策略。

(一)绿色广告

那到底什么是绿色广告呢?绿色广告是指绿色广告媒介通过代言绿色产品,推进绿色生产,传播绿色文化,倡导绿色消费,实现广告市场中多角关系整体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广告方式[8]。同时,绿色广告还要体现以下内涵。

1.体现绿色思想的广告创意

所谓广告创意体现绿色思想,是指对产品的内容进行创造新策划,广告主题、广告内容、广告图像及设计、广告口号等都体现出绿色思想。如上海电气,它提出“上海电气在创造能源的同时,也在创造着绿色,上海电气,与创造者共创未来”。

2.运用具有绿色经营理念的传播媒介

在投放广告过程中,应该选择涵盖目标顾客率较高、成本相对较低、具有绿色经营理念的媒介作为广告媒介,如2006年初,中央电视台首次提出了“绿色收视率”与“绿色收入”的发展理念,同年,又向全社会隆重推出的“绿色广告标识”,就是绿色理念在广告经营上的具体体现。

(二)强调绿色公关

绿色公关着重强调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指企业以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念影响公关,选择具有“绿色”特征的媒体开展传播活动,以绿色为特色塑造企业形象,赢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给企业带来更多便利和竞争优势的一系列公关活动[9]。

在当今的社会,各种质量危机事件频出,如安徽阜阳出现的劣质奶粉事件、著名快餐业肯德基出现的苏丹红事件等,使消费者对企业越来越不信任。公共关系在现代企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绿色公关更是如此,绿色公关的作用就是宣传企业生产的产品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从而与消费者引起共鸣,让消费者知道企业始终是站在社会的角度的,可谓是“先环境之忧而忧,后环境之乐而乐”[10]。

不管是从中国来说,还是从世界来说,钢铁企业都越来越多,竞争力也越来越大。一个钢铁企业要想发展,要想取得立足之地甚至占据主动权,就必须提高核心竞争力。那么,钢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那就是绿色产品、绿色价格、绿色渠道、绿色促销。只有走在时代的前沿,只有把人们的未来作为发展的前提,才是钢铁企业的未来之路、兴盛之路。

参考文献:

[1] 中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编.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3[R].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137-138.

[2] 谢仁寿.我国实施绿色营销战略的难点与对策[J].南方经济,2003,(1):79-82.

[3] 马莉,孙阳.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制造[J].科技信息,2009,(18).

[4] 杨宇.我国推行清洁生产的必要性与对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1,20(1):41-43.

[5] 姜红,石磊.关于绿色价格问题的思考[J].改革热点,2005,(3):65-66.

[6] Scott B Keller,Katrina Savitskie.A Summary and Analysis ofMulti-item Scales Used in Logistics Research[J].Journal ofBusiness Logistics,2002:101-113.

[7] 郑迎飞,赵旭,华燕青.绿色供应链管理[J].企业管理,2002,(3).

国内铁路绿色施工现状篇5

1 引言

中国的钢铁工业历经5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以来,有了巨大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钢产量增加速度加快,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产品结构不断调整,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但是,钢铁工业也是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的产业,是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的大户。目前,钢铁行业的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0%以上,钢铁行业水耗占全国工业水耗的9%左右;而且,我国钢铁工业的能耗、水耗指标大大高于国外的先进水平。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将会带来一系列更加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对于中国钢铁绿色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化迅速发展的状况

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超过1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一位,此后我国钢产量一直保持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2002年实现钢产量1.8亿吨,到2003年钢产量突破2亿吨,达到22 234万吨,2004年全国共产钢27 279万吨,比上年增长22.7%,生铁、钢材的产量分别达到创纪录的25 185万吨与29 723万吨(含重复材),同比增长均在20%以下。在钢材品种和质量方面,已经逐步形成能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1 000多个钢种,轧制和加工包括板、带、管、型、线、丝等各种形状的4万多个品种规格的钢材;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提高。从1991~2003年钢产量增加近2.13倍,总能源消耗量只增加1.84倍;吨钢耗新水量下降了75.2l%;吨钢废水排放量下降了82.56%。尤其是吨钢能源消耗大幅度降低,去年我国重点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764.06kg/t,比1991年下降50.53%;吨钢可比能耗为741.48kg/t;污染物综合排放合格率达到90.59%;废气处理率达到98.31%,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钢铁工业确实以举世瞩目的速度发展着,但是,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是日本的11.5倍,是德国和法国的7.7倍,是美国的4.3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是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的。

3 我国钢铁工业环境危机的原因

从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发展历程看,基本上是"大量开采--大量生产--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目前,我国钢铁工业仍然是走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有的企业甚至是只顾发展不管环境的治理,尚未完全摆脱粗放型的增长模式。与世界其它国家的钢铁企业相比,我国钢铁企业存在着很大环保差距。

3.1 企业经营管理不善,装备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现有技术装备平均单机能力小、技术水平低、部分生产能力和工艺技术不配套,使得生产消耗高、效率低、质量差。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国内总生产装备中仅10%~20%可以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已实施高效连铸的铸机只占总数的10%,相当一部分的普通钢材生产能力面临淘汰或改造,而国民经济急需的关键品种仅能满足约2/3的需求。我国钢铁企业有几千座高炉,大多规模较小,大型钢铁企业高炉平均容积为1 600m3,这与国外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例如日本高炉平均容积3 000m3以上。

3.2 节能、环境保护的层次水平低 2004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19.7亿吨标准煤,比2003年增长15.2%。其中,煤炭消费量18.7亿吨,增长14.4%;原油2.9亿吨,增长16.8%;天然气415亿立方米,增长18.5%;水电3 280亿千瓦小时,增长15.6%。主要原材料消费中,钢材3.1亿吨,增长15.1%;氧化铝1 284万吨,增长9.7%;水泥9.6亿吨,增长12.4%。万元gdp能耗1.58吨标准煤,上升5.3%。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钢铁企业吨钢能耗仍高出15%左右。

如下表所示,除宝钢的吨钢综合能耗已达到世界先进国家水平外,其他大中型企业尽管有较大的进步,但仍然有相当差距。比较国内大中型企业的综合能耗,在能耗大于100万吨标煤的45家企业中,综合能耗大于宝钢的有39家大型企业;全国73家大中型企业的吨钢综合能耗介于宝钢与39家大型企业之间。

3.3 能源循环利用率低下

目前我国废旧金属回收率为5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80%以上。我国每年平均约有200万~300万吨废钢铁、10万~15万吨废杂有色金属尚未被合理回收。据资料显示,高炉矿渣的利用率约50%,而钢渣的利用率还不到10%,这些废渣中实际上有做水泥的原料、可以轧钢的原料等;钢铁企业把经过处理的污水排出去,实际上把二次能源水资源浪费掉了,如果把这些污水循环利用,可以大大节约水资源;同时,粉尘经过处理也把它倒掉了;高炉的煤气向空中排放,如果把这些废气如二氧化碳、氮气等进行回收,也可以作为资源。

3.4 环保理念和环保意识差,法制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一些钢铁企业尚未认识到实施绿色化生产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缺乏参与行动和采取有效的绿色生产措施,通过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钢铁企业少。

4 钢铁工业绿色化的必要性

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不断开发"绿色产品",实现"绿色制造"。绿色化是指企业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的身心、健康的理念融入企业活动的全过程的各个方面,转变企业生产方式,实行清洁生产,使企业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绿色冶金"即符合环保要求,做到低能源消耗、低资源消耗、低排放再循环使用。绿色化钢铁制造的目标是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和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从世界范围看,绿色化是不可逆转的浪潮。现在,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都认识到,全球的资源环境危机正日益加深,而企业的粗放生产方式,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制定了严格的环境标准,规定只有满足这些标准的产品才准予进入本国市场。京都协议日标在气体散发物远远超过周围环境并且达到全球的维持的温室以上才被采用。欧盟钢铁工业已经有助于unfccc的目标了,因为它过去20年中已经降低几乎温室气体散发物的数量40%。

绿色化也是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形势的要求。我国钢铁工业增长方式粗放,长期以来采用高投入来维持高增长速度的数量扩张型方式,实际上,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多年重复建设造成大量生产能力过剩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对新世纪的到来,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市场与环境的双重严峻挑战。同时也说明了实施绿色化生产的迫切性及必要性。

4.1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钢铁工业绿色化对策的重要依托是绿色化技术,只有采用绿色化技术,才能保证绿色化对策的实施,最终实现绿色化的战略目标。建议普及、推广一批成熟的节能环保技术,如熔融还原炼铁技术及新能源开发、新型焦炉技术和处理废旧轮胎、垃圾焚烧炉等与社会友好的废弃物处理技术,通过短流程研究,广泛应用高效单体熔炼精炼、连铸连轧、控温控轧等技术,实现低能耗、少物耗。深入研究冶金反应和凝固过程中所出现的许多新现象,不断催生新的生产工艺。投资开发一批有效的绿色化技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集成为钢铁生产企业的绿色化制造流程。

4.2 高效利用资源,使能源消耗最小

利用铁矿石及其他天然矿物资源,多用再生资源如废钢、钢厂粉尘等;少用不可再生能源如煤、油、天然气等,开发采用新的能源如氢、太阳能等,少用淡水资源,发展节水技术,强化水循环,减少废水排放。钢铁行业节水潜力巨大。宝钢等企业每吨钢耗水只有6m3,一般企业为20~30m3,个别企业为50m3甚至更高。通过技术改造,到2005年和2010年,钢铁行业吨钢耗水指标下降到16m3至12~14m3是完全可能的。其中,大型钢铁企业可以下降到6~8m3。钢铁行业可以做到增产不增取水量。

4.3 与相关工业链

钢厂不仅要质优、价廉、清洁地生产钢铁产品,而且还要发挥其能源转换功能。因为钢铁工业可向社会提供余热副产品,如煤气、高炉渣、钢渣等,还可消纳社会的废弃物,如废塑料、垃圾、废轮胎、废钢及各种合金返回料等,所以钢铁工业可与相关工业形成工业生态链。传统模式的钢厂没有充分利用能源,钢厂发挥能源转换功能是有希望的。比如钢、电、水泥集成,可以形成一个环境负荷低的生态工业过程。

4.4 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的应用

在钢铁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通过建设企业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综合企业的人、财、物各种资源状况和产、供、销各个环节的信息,对生产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使生产经营活动协调有序进行,并对企业的战略计划进行了决策。其中,能源管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能源计划的编制,能源的生产,供应供需平衡以及能耗考核等功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环保治理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深入的科学研究,才能在对投资较大的环保治理方案选择上从可行性及经济性上提出有力的依据,只有科研与管理并举,在环保治理上才会如虎添翼。

4.5 增强环保意识,实现绿色化生产

企业应增强钢铁工业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加强有关专业培训和普及环保知识,将is01400l认证环境评价、发布年度环境报告纳入钢铁企业的评价体系。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产业技术政策等,以约束和指导钢铁工业不断改善环境状况并逐步向绿色化迈进。

5 结语

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没有钢铁工业就没有现代工业文明。但是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生产的不文明表现日益突出,工业排放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制约着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如何才能既满足当代人对钢铁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生存环境的问题,亦即钢铁工业的绿色化问题,是钢铁工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在2l世纪初,如何把"绿色钢铁"这一概念变为现实,如何化解环境危机,如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承载着责无旁贷的责任,更孕育着无限的生机。

参考文献

l 徐先养.走向未来之路一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国内铁路绿色施工现状篇6

1 引言

中国的钢铁工业历经5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以来,有了巨大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钢产量增加速度加快,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产品结构不断调整,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但是,钢铁工业也是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的产业,是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的大户。目前,钢铁行业的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0%以上,钢铁行业水耗占全国工业水耗的9%左右;而且,我国钢铁工业的能耗、水耗指标大大高于国外的先进水平。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将会带来一系列更加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对于中国钢铁绿色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化迅速发展的状况

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超过1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一位,此后我国钢产量一直保持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2002年实现钢产量1.8亿吨,到2003年钢产量突破2亿吨,达到22 234万吨,2004年全国共产钢27 279万吨,比上年增长22.7%,生铁、钢材的产量分别达到创纪录的25 185万吨与29 723万吨(含重复材),同比增长均在20%以下。在钢材品种和质量方面,已经逐步形成能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1 000多个钢种,轧制和加工包括板、带、管、型、线、丝等各种形状的4万多个品种规格的钢材;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提高。从1991~2003年钢产量增加近2.13倍,总能源消耗量只增加1.84倍;吨钢耗新水量下降了75.2l%;吨钢废水排放量下降了82.56%。尤其是吨钢能源消耗大幅度降低,去年我国重点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764.06kg/t,比1991年下降50.53%;吨钢可比能耗为741.48kg/t;污染物综合排放合格率达到90.59%;废气处理率达到98.31%,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钢铁工业确实以举世瞩目的速度发展着,但是,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是日本的11.5倍,是德国和法国的7.7倍,是美国的4.3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是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的。

3 我国钢铁工业环境危机的原因

从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发展历程看,基本上是"大量开采--大量生产--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目前,我国钢铁工业仍然是走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有的企业甚至是只顾发展不管环境的治理,尚未完全摆脱粗放型的增长模式。与世界其它国家的钢铁企业相比,我国钢铁企业存在着很大环保差距。

3.1 企业经营管理不善,装备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现有技术装备平均单机能力小、技术水平低、部分生产能力和工艺技术不配套,使得生产消耗高、效率低、质量差。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国内总生产装备中仅10%~20%可以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已实施高效连铸的铸机只占总数的10%,相当一部分的普通钢材生产能力面临淘汰或改造,而国民经济急需的关键品种仅能满足约2/3的需求。我国钢铁企业有几千座高炉,大多规模较小,大型钢铁企业高炉平均容积为1 600m3,这与国外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例如日本高炉平均容积3 000m3以上。

3.2 节能、环境保护的层次水平低 2004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19.7亿吨标准煤,比2003年增长15.2%。其中,煤炭消费量18.7亿吨,增长14.4%;原油2.9亿吨,增长16.8%;天然气415亿立方米,增长18.5%;水电3 280亿千瓦小时,增长15.6%。主要原材料消费中,钢材3.1亿吨,增长15.1%;氧化铝1 284万吨,增长9.7%;水泥9.6亿吨,增长12.4%。万元gdp能耗1.58吨标准煤,上升5.3%。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钢铁企业吨钢能耗仍高出15%左右。

如下表所示,除宝钢的吨钢综合能耗已达到世界先进国家水平外,其他大中型企业尽管有较大的进步,但仍然有相当差距。比较国内大中型企业的综合能耗,在能耗大于100万吨标煤的45家企业中,综合能耗大于宝钢的有39家大型企业;全国73家大中型企业的吨钢综合能耗介于宝钢与39家大型企业之间。

3.3 能源循环利用率低下

目前我国废旧金属回收率为5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80%以上。我国每年平均约有200万~300万吨废钢铁、10万~15万吨废杂有色金属尚未被合理回收。据资料显示,高炉矿渣的利用率约50%,而钢渣的利用率还不到10%,这些废渣中实际上有做水泥的原料、可以轧钢的原料等;钢铁企业把经过处理的污水排出去,实际上把二次能源水资源浪费掉了,如果把这些污水循环利用,可以大大节约水资源;同时,粉尘经过处理也把它倒掉了;高炉的煤气向空中排放,如果把这些废气如二氧化碳、氮气等进行回收,也可以作为资源。

3.4 环保理念和环保意识差,法制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一些钢铁企业尚未认识到实施绿色化生产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缺乏参与行动和采取有效的绿色生产措施,通过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钢铁企业少。

4 钢铁工业绿色化的必要性

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不断开发"绿色产品",实现"绿色制造"。绿色化是指企业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的身心、健康的理念融入企业活动的全过程的各个方面,转变企业生产方式,实行清洁生产,使企业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绿色冶金"即符合环保要求,做到低能源消耗、低资源消耗、低排放再循环使用。绿色化钢铁制造的目标是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和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从世界范围看,绿色化是不可逆转的浪潮。现在,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都认识到,全球的资源环境危机正日益加深,而企业的粗放生产方式,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制定了严格的环境标准,规定只有满足这些标准的产品才准予进入本国市场。京都协议日标在气体散发物远远超过周围环境并且达到全球的维持的温室以上才被采用。欧盟钢铁工业已经有助于unfccc的目标了,因为它过去20年中已经降低几乎温室气体散发物的数量40%。

绿色化也是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形势的要求。我国钢铁工业增长方式粗放,长期以来采用高投入来维持高增长速度的数量扩张型方式,实际上,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多年重复建设造成大量生产能力过剩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对新世纪的到来,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市场与环境的双重严峻挑战。同时也说明了实施绿色化生产的迫切性及必要性。

4.1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钢铁工业绿色化对策的重要依托是绿色化技术,只有采用绿色化技术,才能保证绿色化对策的实施,最终实现绿色化的战略目标。建议普及、推广一批成熟的节能环保技术,如熔融还原炼铁技术及新能源开发、新型焦炉技术和处理废旧轮胎、垃圾焚烧炉等与社会友好的废弃物处理技术,通过短流程研究,广泛应用高效单体熔炼精炼、连铸连轧、控温控轧等技术,实现低能耗、少物耗。深入研究冶金反应和凝固过程中所出现的许多新现象,不断催生新的生产工艺。投资开发一批有效的绿色化技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集成为钢铁生产企业的绿色化制造流程。

4.2 高效利用资源,使能源消耗最小

利用铁矿石及其他天然矿物资源,多用再生资源如废钢、钢厂粉尘等;少用不可再生能源如煤、油、天然气等,开发采用新的能源如氢、太阳能等,少用淡水资源,发展节水技术,强化水循环,减少废水排放。钢铁行业节水潜力巨大。宝钢等企业每吨钢耗水只有6m3,一般企业为20~30m3,个别企业为50m3甚至更高。通过技术改造,到2005年和2010年,钢铁行业吨钢耗水指标下降到16m3至12~14m3是完全可能的。其中,大型钢铁企业可以下降到6~8m3。钢铁行业可以做到增产不增取水量。

4.3 与相关工业链

钢厂不仅要质优、价廉、清洁地生产钢铁产品,而且还要发挥其能源转换功能。因为钢铁工业可向社会提供余热副产品,如煤气、高炉渣、钢渣等,还可消纳社会的废弃物,如废塑料、垃圾、废轮胎、废钢及各种合金返回料等,所以钢铁工业可与相关工业形成工业生态链。传统模式的钢厂没有充分利用能源,钢厂发挥能源转换功能是有希望的。比如钢、电、水泥集成,可以形成一个环境负荷低的生态工业过程。

4.4 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的应用

在钢铁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通过建设企业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综合企业的人、财、物各种资源状况和产、供、销各个环节的信息,对生产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使生产经营活动协调有序进行,并对企业的战略计划进行了决策。其中,能源管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能源计划的编制,能源的生产,供应供需平衡以及能耗考核等功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环保治理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深入的科学研究,才能在对投资较大的环保治理方案选择上从可行性及经济性上提出有力的依据,只有科研与管理并举,在环保治理上才会如虎添翼。

4.5 增强环保意识,实现绿色化生产

企业应增强钢铁工业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加强有关专业培训和普及环保知识,将is01400l认证环境评价、年度环境报告纳入钢铁企业的评价体系。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产业技术政策等,以约束和指导钢铁工业不断改善环境状况并逐步向绿色化迈进。

5 结语

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没有钢铁工业就没有现代工业文明。但是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生产的不文明表现日益突出,工业排放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制约着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如何才能既满足当代人对钢铁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生存环境的问题,亦即钢铁工业的绿色化问题,是钢铁工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在2l世纪初,如何把"绿色钢铁"这一概念变为现实,如何化解环境危机,如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承载着责无旁贷的责任,更孕育着无限的生机。

参考文献

l 徐先养.走向未来之路一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国内铁路绿色施工现状篇7

1引言

中国的钢铁工业历经5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以来,有了巨大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钢产量增加速度加快,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产品结构不断调整,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但是,钢铁工业也是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的产业,是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的大户。目前,钢铁行业的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0%以上,钢铁行业水耗占全国工业水耗的9%左右;而且,我国钢铁工业的能耗、水耗指标大大高于国外的先进水平。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将会带来一系列更加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对于中国钢铁绿色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化迅速发展的状况

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超过1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一位,此后我国钢产量一直保持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2002年实现钢产量1.8亿吨,到2003年钢产量突破2亿吨,达到22234万吨,2004年全国共产钢27279万吨,比上年增长22.7%,生铁、钢材的产量分别达到创纪录的25185万吨与29723万吨(含重复材),同比增长均在20%以下。在钢材品种和质量方面,已经逐步形成能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1000多个钢种,轧制和加工包括板、带、管、型、线、丝等各种形状的4万多个品种规格的钢材;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提高。从1991~2003年钢产量增加近2.13倍,总能源消耗量只增加1.84倍;吨钢耗新水量下降了75.2l%;吨钢废水排放量下降了82.56%。尤其是吨钢能源消耗大幅度降低,去年我国重点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764.06kg/t,比1991年下降50.53%;吨钢可比能耗为741.48kg/t;污染物综合排放合格率达到90.59%;废气处理率达到98.31%,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钢铁工业确实以举世瞩目的速度发展着,但是,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是日本的11.5倍,是德国和法国的7.7倍,是美国的4.3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是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的。

3我国钢铁工业环境危机的原因

从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发展历程看,基本上是"大量开采--大量生产--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目前,我国钢铁工业仍然是走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有的企业甚至是只顾发展不管环境的治理,尚未完全摆脱粗放型的增长模式。与世界其它国家的钢铁企业相比,我国钢铁企业存在着很大环保差距。

3.1企业经营管理不善,装备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现有技术装备平均单机能力小、技术水平低、部分生产能力和工艺技术不配套,使得生产消耗高、效率低、质量差。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国内总生产装备中仅10%~20%可以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已实施高效连铸的铸机只占总数的10%,相当一部分的普通钢材生产能力面临淘汰或改造,而国民经济急需的关键品种仅能满足约2/3的需求。我国钢铁企业有几千座高炉,大多规模较小,大型钢铁企业高炉平均容积为1600m3,这与国外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例如日本高炉平均容积3000m3以上。

3.2节能、环境保护的层次水平低2004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19.7亿吨标准煤,比2003年增长15.2%。其中,煤炭消费量18.7亿吨,增长14.4%;原油2.9亿吨,增长16.8%;天然气415亿立方米,增长18.5%;水电3280亿千瓦小时,增长15.6%。主要原材料消费中,钢材3.1亿吨,增长15.1%;氧化铝1284万吨,增长9.7%;水泥9.6亿吨,增长12.4%。万元GDP能耗1.58吨标准煤,上升5.3%。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钢铁企业吨钢能耗仍高出15%左右。

如下表所示,除宝钢的吨钢综合能耗已达到世界先进国家水平外,其他大中型企业尽管有较大的进步,但仍然有相当差距。比较国内大中型企业的综合能耗,在能耗大于100万吨标煤的45家企业中,综合能耗大于宝钢的有39家大型企业;全国73家大中型企业的吨钢综合能耗介于宝钢与39家大型企业之间。

3.3能源循环利用率低下

目前我国废旧金属回收率为5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80%以上。我国每年平均约有200万~300万吨废钢铁、10万~15万吨废杂有色金属尚未被合理回收。据资料显示,高炉矿渣的利用率约50%,而钢渣的利用率还不到10%,这些废渣中实际上有做水泥的原料、可以轧钢的原料等;钢铁企业把经过处理的污水排出去,实际上把二次能源水资源浪费掉了,如果把这些污水循环利用,可以大大节约水资源;同时,粉尘经过处理也把它倒掉了;高炉的煤气向空中排放,如果把这些废气如二氧化碳、氮气等进行回收,也可以作为资源。

3.4环保理念和环保意识差,法制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一些钢铁企业尚未认识到实施绿色化生产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缺乏参与行动和采取有效的绿色生产措施,通过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钢铁企业少。

4钢铁工业绿色化的必要性

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不断开发"绿色产品",实现"绿色制造"。绿色化是指企业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的身心、健康的理念融入企业活动的全过程的各个方面,转变企业生产方式,实行清洁生产,使企业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绿色冶金"即符合环保要求,做到低能源消耗、低资源消耗、低排放再循环使用。绿色化钢铁制造的目标是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和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从世界范围看,绿色化是不可逆转的浪潮。现在,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都认识到,全球的资源环境危机正日益加深,而企业的粗放生产方式,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制定了严格的环境标准,规定只有满足这些标准的产品才准予进入本国市场。京都协议日标在气体散发物远远超过周围环境并且达到全球的维持的温室以上才被采用。欧盟钢铁工业已经有助于UNFCCC的目标了,因为它过去20年中已经降低几乎温室气体散发物的数量40%。

绿色化也是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形势的要求。我国钢铁工业增长方式粗放,长期以来采用高投入来维持高增长速度的数量扩张型方式,实际上,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多年重复建设造成大量生产能力过剩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对新世纪的到来,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市场与环境的双重严峻挑战。同时也说明了实施绿色化生产的迫切性及必要性。

4.1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钢铁工业绿色化对策的重要依托是绿色化技术,只有采用绿色化技术,才能保证绿色化对策的实施,最终实现绿色化的战略目标。建议普及、推广一批成熟的节能环保技术,如熔融还原炼铁技术及新能源开发、新型焦炉技术和处理废旧轮胎、垃圾焚烧炉等与社会友好的废弃物处理技术,通过短流程研究,广泛应用高效单体熔炼精炼、连铸连轧、控温控轧等技术,实现低能耗、少物耗。深入研究冶金反应和凝固过程中所出现的许多新现象,不断催生新的生产工艺。投资开发一批有效的绿色化技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集成为钢铁生产企业的绿色化制造流程。

4.2高效利用资源,使能源消耗最小

利用铁矿石及其他天然矿物资源,多用再生资源如废钢、钢厂粉尘等;少用不可再生能源如煤、油、天然气等,开发采用新的能源如氢、太阳能等,少用淡水资源,发展节水技术,强化水循环,减少废水排放。钢铁行业节水潜力巨大。宝钢等企业每吨钢耗水只有6m3,一般企业为20~30m3,个别企业为50m3甚至更高。通过技术改造,到2005年和2010年,钢铁行业吨钢耗水指标下降到16m3至12~14m3是完全可能的。其中,大型钢铁企业可以下降到6~8m3。钢铁行业可以做到增产不增取水量。

4.3与相关工业链

钢厂不仅要质优、价廉、清洁地生产钢铁产品,而且还要发挥其能源转换功能。因为钢铁工业可向社会提供余热副产品,如煤气、高炉渣、钢渣等,还可消纳社会的废弃物,如废塑料、垃圾、废轮胎、废钢及各种合金返回料等,所以钢铁工业可与相关工业形成工业生态链。传统模式的钢厂没有充分利用能源,钢厂发挥能源转换功能是有希望的。比如钢、电、水泥集成,可以形成一个环境负荷低的生态工业过程。

4.4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的应用

在钢铁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通过建设企业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综合企业的人、财、物各种资源状况和产、供、销各个环节的信息,对生产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使生产经营活动协调有序进行,并对企业的战略计划进行了决策。其中,能源管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能源计划的编制,能源的生产,供应供需平衡以及能耗考核等功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环保治理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深入的科学研究,才能在对投资较大的环保治理方案选择上从可行性及经济性上提出有力的依据,只有科研与管理并举,在环保治理上才会如虎添翼。

4.5增强环保意识,实现绿色化生产

企业应增强钢铁工业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加强有关专业培训和普及环保知识,将IS01400l认证环境评价、年度环境报告纳入钢铁企业的评价体系。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产业技术政策等,以约束和指导钢铁工业不断改善环境状况并逐步向绿色化迈进。

5结语

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没有钢铁工业就没有现代工业文明。但是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生产的不文明表现日益突出,工业排放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制约着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如何才能既满足当代人对钢铁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生存环境的问题,亦即钢铁工业的绿色化问题,是钢铁工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在2l世纪初,如何把"绿色钢铁"这一概念变为现实,如何化解环境危机,如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承载着责无旁贷的责任,更孕育着无限的生机。

参考文献

l徐先养.走向未来之路一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国内铁路绿色施工现状篇8

战略创新转变企业发展方式

中国中铁积极转变企业发展方式,将“坚持绿色发展、促进低碳经济”作为企业核心发展理念,大力推行绿色发展模式。中国中铁先后制定了《节能减排标准化工地建设实施意见》《节能减排标准化工地评选办法》等措施,全面推行以“节材、节能、节水、节地和环保”为主要内容的节能减排施工,使绿色施工制度化、标准化。实施低碳发展方式,重在进一步提升各个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努力实现节能环保、降本增效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全公司建立了自上而下、全面监控的绿色环保管理体系,积极推进生态环保工作。公司各项目部坚持“建优质工程,创文明生态”原则,全面落实公司高标准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把“工程质量和环保水保双优”作为项目奋斗目标,努力实现优质工程与优美环境的高度和谐统一。2009年,中国中铁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了24.4%,提前一年完成国务院国资委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在“十二五”期间,中国中铁将进一步结合市场需求,针对关键技术,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的技术交流活动,及时了解掌握世界先进技术的发展动态,促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和渗透,加快技术和知识更新,不断提高全公司科技创新水平,努力把全公司建设成创新型、科技型、知识型、低碳型、具有专业技术优势和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科技创新拓展节能减排之路

中国中铁勇于成为绿色科技的创新者和实践者,设立了节能减排专项,并列为十大开发技术之一,主动承担起了国家科技部“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在河南建立的盾构制造产业基地,已经成功自主研发生产出我国首台混合型泥水盾构机,其能效高、排放低的特点,获得业界高度认可,填补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空白。中国中铁自主研发的900吨架桥机环境保护各项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既解决了高速铁路32米箱梁的架设难题,也创造了高速铁路建设环保领域的绿色品牌。目前,中国中铁全面实施的电气化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制,打造了轨道交通牵引供电设备制造产业化,推动了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管理节能减排。

“十一五”期间,全公司节能减排科研立项达100余项,开展了重点项目、重点工序和关键设备的节能减排技术攻关。中铁二局开发的桥梁施工节能减排技术用于京沪高速铁路施工,实现节能降耗15%以上,年节约成本在200万以上。中铁一局研制的KT-II型新式轨排吊装装置,用于地铁窄盾构井轨排吊装施工,减少了轨道车辆运送轨排的次数,降低能耗10%以上,综合效益十分明显。中铁七局将自主开发的“模板内置式外墙保温技术”和“高性能节能门窗技术”用于房屋建筑施工,节约钢材用量15%,实现节能10%,并且施工成本大大降低。绿色经济使中国中铁发展质量有了较大提升。

工程创新铸就一代环保丰碑

当举世闻名的青藏铁路建设号角吹响后,中国中铁义无反顾地担当起了这一神圣的历史使命。面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生态脆弱、高寒缺氧”三大世界难题,建设者们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的环保工作方针,主动对青藏线的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确立了以生态环境评价结果指导设计、施工和环境管理的原则,并首次设立环保监理制度。

他们首先对冻土环境和高原植被严加保护,规定参建单位合理规划施工便道、施工场地、取弃土场和施工营地,对临时用地严格优化,控制占地面积,尽量减少在有植被的地方盖房修路,并限制施工人员、机械车辆的活动范围;对植被移植和表土保存,要求在施工中把草皮或表土先铲下来存放在一个地方,待工程完工后铺回原处,促进植被恢复或为植被恢复奠定基础。为了确保恢复质量,他们还开展了高原植被恢复、路基边坡植被营造技术、高寒草甸植被恢复与再造等试验研究,并在沱沱河、安多、当雄等海拔4 500米以上地段进行了大面积的路基边坡植草试验和植被恢复试验,均获得了成功,开创了世界高原、高寒地区人工植草试验成功的先河。

他们对野生动物给予属性化保护,专门在野生动物传统迁徙线路上设置了野生动物通道,沿线路方向累计长度近60公里,并在每逢藏羚羊迁徙季节就主动停工让道,确保野生动物天然属性得以持续保存和发展。

他们对湿地、水资源环境进行科学保护,专门制定了专项生态环保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禁止垃圾、施工废料等有害物质堆放在河流和沟渠道水体附近。施工所生产的废水、生活污水经集中沉淀处理后,用于绿化或降尘,严禁排入江河之中,有效防止了对水资源及湿地污染。他们还对生产、生活垃圾的处理进行可降解和不可降解的分类处理,凡可降解的就地填埋,不可降解的集中运至山下垃圾场进行处理。他们还严格控制对地表的扰动面积,弃土弃渣遵循先挡后弃的原则,主体工程与防护工程同时施工,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

中铁二局承建的10、29标段沿线属羊八井至格达温泉自然保护区和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是需要“特别注意保护”、“尽量维持其面貌”的保护区。中铁二局采取了:

——施工前防患于未然。在施工设计前,就对施工沿线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对环境保护的方针、监理、检查、审批制度等作了详细规定,对遗弃物、废弃土石、临时工程设置、水土保持、隧道出渣等作了详细规定。他们强化职工的环保意识,专门邀请专家对各级管理人员作环保专题讲座,并派专人组织职工学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向所有施工人员发放《施工人员环保手册》《管理人员环保手册》等。

国内铁路绿色施工现状篇9

现代绿色物流链内涵探讨

目前,对物流链的研究,国内外学者都从各自的研究领域与角度进行了分析,但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1、物流链的内涵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大多从企业的视角研究物流链,特别是从供应链和价值链 的角度出发,认为物流链是物流过程的一种可视的现实表现形式,可以被看作是由供应地、制造地、集配地、配送中心、消费地联结在一起,品或中间品流动的网络,是实现企业价值链的战略要素,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国内研究人员则从微观企业价值链的角度、物流功能的角度、物流管理的角度、物流作业与物流服务组织的角度、产业链或产业集群服务的物流过程角度等多角度出发探寻物流链的内涵。可见,研究的视角与对象不同,物流链的内涵亦不相同。

从某种意义上讲,物流链与供应链关系密切,可以从供应链的视角入手,尝试探索性的分析物流链的概念与内涵。密歇根州立大学制造研究协会于 1996 年首次提出绿色供应链,旨在综合考虑制造业供应链中的环境影响和资源优化利用,是生态环保、绿色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学科的交叉。目前较为全面、合理的绿色供应链的解释为:“绿色供应链是一种融合环境保护思想的现代管理模式,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产品的原材料获取、设计与制造、销售与运输、使用及回收再利用的整个过程,通过绿色技术与供应链管理手段,实现产品生命周期内环境负影响最小、资源与能源利用率最高和供应链系统整体效益最优的目标。

2、现代绿色物流链内涵的探讨

关于“现代”涵义,哈贝马斯的说法最具代表性,他指出 “人的现代观随着信念的不同而发生了变化。此信念由科学促成,它相信知识无限进步、社会和改良无限发展。”可见,现代随着科学的发展而改变,其本身就暗含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意思。因此,现代绿色物流链中的“现代”的内涵可以认为为充分重视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结合绿色供应链的内涵,本文认为现代绿色物流链是一条融入环保理念,以环境、资源利用、经济效益系统最优为目标,综合考虑物流服务过程中的社会 、经济效益因素,将现代管理理念、方法和绿色环保技术手段应用到物流活动中而形成的完整的物流服务链状网络,从而实现物流运作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就物流链实体形态而言,物流链是指物品流动过程中所经由的物流节点与物流线路连接而成的链状结构。就物流链的实质而言,物流链是指为完成供应链活动各种物流服务功能组合所形成的链状结构,包括物流线路及其所涉及的物流功能、物流节点及其所涉及的物流功能。可见,在一条物流链上,通常情况下会存在若干个物流节点和若干条物流线路可供选择,同时相对应也存在多种物流服务方式和功能的选择组合,必然存在一条最优的物流链,可以使整个流动过程成本、效率达到系统最优。

而现代绿色物流链是指实现物品供应地到需求地流动的若干条物流链中,环境影响、资源利用、经济效益系统最优的那条物流链;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目标转变为谋求经济、社会综合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突出了现代科技和管理在物流链发展中的作用,强调通过现代科技和管理方法来提高或改进物流设备的作业能力、促进物流合理化以及降低其环境影响。

神华集团现代绿色物流链分析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神华集团)是以煤炭板块为主的基础上发展成为集煤矿、电力、铁路、港口、航运、煤化工一体化、产运销一条龙经营的特大型能源企业。目前,神华集团形成了以煤矿、铁路、港口、航运、电厂为重要节点和主干线的煤炭外运物流链体系。2014年神华集团铁路完成货运量4.07亿吨,港口吞吐量1.76亿吨,航运量接近1.31亿吨。

集团在经营铁路、港口、航运产运销一条龙的实践中,十分重视环保,并将环保意识贯彻到整条物流链活动中,积极利用现代绿色技术来降低物流作业中设备、环节产生的环境污染,积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组织管理方式来提高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效率,实现物流链的运作效率以及物流链的绿色发展。

1、重视并打造现代绿色物流链,强调环保与企业效益协调统一。

神华集团十分重视并发展现代绿色物流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运用先进技术、工艺装备,强化管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措施,充分考虑物流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问题,使路港航一体化、健康绿色发展,取得能源、原材料等单位资源消耗显著降低,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提高,污染物的最少排放和生态环境最佳保护。

2、利用节能、环保的绿色物流技术,降低物流活动在物流链线路和节点上对环境的影响。

神华集团不断探索新型绿色煤炭运输、储存工艺技术,针对铁路运输、港口作业、水路运输等神华集团煤炭物流链的重要环节,探索、研发和使用物流线路和物流节点物流运作的环保物流装备,努力打造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铁路运输、绿色港口和绿色航运。

在铁路运输环节,为了降低煤炭散落铁路沿线而带来的扬尘污染和损坏轨道部件而带来的安全事故和隐患,神华集团研发和使用了煤炭固化剂,通过固定煤炭形态使铁路运输中既不改变煤质又减少了煤炭运输过程中扬尘损失,控制环境污染,保障运输畅通和安全,实现煤炭运输过程中的减排应用。

在煤炭港口仓储过程中,在堆存工艺设计上尝试更大的突破和创新,改变传统的露天堆存工艺,自主创新采用筒仓群作为煤炭堆存方式,煤炭由列车抵港到装船输出的整个工艺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全封闭作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基本上可以做到无人操作,不仅可有效解决困扰煤炭港口多年的煤粉污染问题,也降低了运行成本。

在煤炭港口装船和装仓过程中,在黄骅港三期工程中,研究和应用散货堆场的长距离带式输送机全变频恒力矩调速节能技术,采用变频驱动代替传统的工频驱动,具有启动平滑、对电网影响小、实现无极调速、能够满足重载启动要求等优势。

在船舶靠港过程中,逐步推进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技术的推广,并对天津煤码头公司、国华电力公司宁海电厂港口设施建设和神华中海航运公司船舶建造开展接受岸电改造工作。

在航运过程中,全面推广全电喷船舶发动机的应用研究,探索船用新能源技术,优化船舶运行管理的节能操作。

3、优化物流作业方案,降低物流活动的成本和提高物流运作效率,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神华集团十分重视运用物流与供应链理念与优化方法来提高物流合理化、优化物流方案、提高物流运作衔接顺畅度和提高物流设施利用率等,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完成单位物流量的能耗和成本,降低煤炭运输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在提高物流资源利用率方面,开展面向社会的反向散货运输业务,利用铁路、港口、船队等物流资源,在满足企业物流需求的基础上,面向社会提供公共物流服务,如利用煤炭铁路运输返程空车皮运输货物为沿铁路地区社会服务;货主码头利用空闲资源为社会提供装卸服务等。

在提高运行效率和衔接顺畅度方面,优化运输组织模式和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铁路、港口、航运统一调度和信息共享,减少矿区铁路装车和港口货物堆存时间,优化港口装卸计划和船舶运力计划,实现煤炭从矿区到电厂整个物流链的全程跟踪等。

在煤炭水陆运输方案优化方面,针对公司部分沿海电厂及沿江电厂自用煤炭的水运物流,积极研究和论证水水中转港口布局、装卸作业方案、匹配船型,重点分析经长江下游沿岸码头转驳、水上平台过驳、自卸船在锚地过驳等方案的经济性、高效性和安全性,推进江海转运运营组织实施。

国内铁路绿色施工现状篇10

中共十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创建美丽中国的号召,美化环境应经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铁路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载客工具之一,其特点是运营里程长,并且可经过多个不同城市,将沿途丰富的自然景观串连起来,它是各大城市之间互相交往的桥梁。绿色通道是对整个铁路线路及各个城市节点的整体性生态景致创建,是建立和谐美丽铁路线环境的要求。通过科学规划以及合理管理,可以有效地保护铁路沿线的生态体系及景观设施,修复工程中被破坏的植物,促使铁路与自然景观、城市环境的统一,打造铁路绿色通道。

1项目概况

沪昆专线东边从湘黔省界为起始点,途中经过富源-曲靖-马龙-崇明-昆明,其正线总长度为747.312km,包括云南境内全长185.96km。云桂线设在云南和广西的境内,油昆明南新客站往东边经玉溪-红河-文山-百色-南宁,总长709.518km。包括云南境内全长442.268km。此线路是西南与华南地域客货运输的重要线路,也是西南地区主要出海通道之一。

2设计依据

项目实施前期的考察是指导后期设计展开的依据。在设计进行之前,先对沪昆客专浙江地段、湖南地段以及一些既有线路绿色通道的建立进行了调查分析;然后经昆明、富源、曲靖、崇明对沪昆客专云南地段进行了调查。主要调查线路路基主要工点、桥梁、隧道洞口等。并同时查看铁路既有线、城市绿化等情况;查看沿线自然环境中植物分布情况,采集当地本土植物,并进行观测;访问林场等种植基地,掌握苗源及其对应价格;通过拍照、询问、网上搜集资料等形式集齐了大量一手资料。

3沿线环境概况

3.1云桂铁路

云桂铁路(云南段)坐落于云桂高原地貌地域,高原地貌是由丘陵、低中山、溶原、高原盆地构成。本线所经地段是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带,直接接受太平洋以及印度洋水汽补充。气候特性是温暖湿润,雨水充足,夏季炎热而漫长,冬季会偶遇奇寒,干湿两季区分明显。该沿线土壤大多是赤红壤、紫壤以及红壤。大部分土地瘠薄,有机质含量不高。现场边坡挖开的土壤大多是红黏土以及膨胀土,土壤具有容易板结成块状的特性,对植物生长不利。

3.2沪昆客专

沪昆客专(云南段)是热带高原型的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候温暖潮湿,雨水充足,冬季干燥而寒冷。该沿线大部分地区土地瘠薄,有机质含量同样不高,以红壤为主,昆明市边缘地区沿线高原盆地经长时间的耕作,土壤已变成肥力较低的水稻土。

4绿色通道设计方案原则

改善铁路周围的生态环境,创建铁路沿线环保生态廊道体系,充分缓解修筑铁路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的破坏程度。绿色通道设计可分为三方面:①路基边坡;②路基边坡外至用地界;③桥梁梁下用地范围内绿化。

4.1路基边坡方面

路基边坡宜选用灌草相互结合的立体栽种模式。因边坡大多具备土壤贫瘠、存水存肥性差的特征,这要求所选植物在耐干旱、耐贫瘠、根系生长较发达、覆盖性好、易于成长、便于打理、兼顾景观效应方面效果突出。应根据不同的环境状况因地制宜,考虑相异的施工工艺,还要以不同的比例来搭配植物。路基边坡应洒满草籽,草籽比例约15~20g/m2,草籽宜选用冷暖季型草一起撒播,冷暖草交替长出,促使边坡四季常青,同时点播豆科植被固氮肥地。本线采用草籽配置比例为:豆科植物,比如紫花苜蓿和白三叶等;暖季型草,比如百喜草与狗牙根等;冷季型草,比如高羊茅与紫羊茅等。较单一的草本护坡因在初期有较高的面积覆盖率,能较少雨水对坡面形成的面蚀,但生态群落单调,没有层次结构,对于恶劣天气抵抗能力较差,容易引起大范围退化。而灌木拥有根系深、生长期较长、覆盖率较高、叶片不集体凋落的特性,灌木护坡在长时间护坡效果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因此,选用灌草结合的形式护坡,能充分利用草本植被速生、覆盖率更高及灌木植物较高、灌幅较大、根系较深的特点,形成混合植被护坡结构。在边坡长草之后,还应以不同颜色的灌木品种搭配以及地被植物等组合对边坡进行点缀种植,形成多种色泽、图案的边坡景致效果。

4.2铁路路基边坡外至用地界

设计路基边坡外至用地界的绿化理念,主要是考虑对线路的景观起到美化效果,采用乔灌草花互相结合的方式恢复生物群落植物覆盖层。绿化景观一般通过所选树种的颜色、花型、花的色泽以及灌木造型来表达。本线选用绿化模式为:水沟内侧以颜色不同的小灌木搭配绿篱,其间用带花小乔木或大灌木丛点缀,对乔灌种植后的表层采用地被植物、草本花等遮盖;水沟外侧主要种植乔木,使铁路具有隔离林带,常绿乔木、开花乔木、落叶乔木等混合栽植,乔木下还可种植灌木绿篱、组团装饰,地表予以草坪覆盖。本线预计使用苗木品种有:草本,如沿阶草、地被菊、葱兰等;灌木,如小叶女贞、红花继木、茶花等;乔木,如广玉兰、银杏、栾树等。草本花种植密度是20~25棵/m2,小灌木绿篱以及组团栽植密度是16~20棵/m2,花灌木种植密度是每穴1~3m,乔木种植密度为每棵2~3m。

4.3桥梁

桥梁锥坡:其锥坡参考路基边坡绿化计划,骨架内洒满草籽,并穴种植灌木,混撒草籽密度是15~20g/m2。同时,沿着锥坡坡脚种植一排两行攀爬植被。桥下地段:梁体投影范围内,以种植耐荫植物为主。投影边缘至用地界要和路基边坡外至用地界所选树种保持一致性。桥墩:对一些跨越公路与城镇的桥段,应在桥墩周围设种植槽位,栽植凌霄、爬山虎等攀缘植被。桥身地段:可通过在桥梁的遮挡板上悬吊种植槽,在槽内种植景观植被及垂吊性植被,从而遮挡混凝土桥身。

4.4隧道

针对经过大型城镇、重要景点的隧道洞口,考虑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自然风情、采用浅浮雕、装修等办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洞口景观设计。充分结合隧道洞口现状及洞口周围环境情况,对隧道边仰坡运用草灌结合的形式进行景观绿化,将花灌木进行点缀,减少隧道修建改变山体结构的痕迹。

5绿色通道设计技术要点

5.1优选植物品种及配置方式

依据铁路边坡土壤贫瘠的特征,优先选择根系发达、发芽率高、覆盖良好的植物,并依据植物生长的高度及速度进行合理搭配,达到植被群落丰富的效果。

5.2依据立地条件选择多变的绿化方案

铁路边坡的历程较长,边坡立地条件难免存在较大差异。在设计过程中,参考不同的地理自然条件,灵活确定植物栽种方案以及工艺。

5.3将不同季节植物混合种植

将不同结节开花植物混合搭配种植,更突出的是将不同季节草种混合播撒,使铁路沿线花开四季,草木长青。

6结束语

铁路绿色通道景观生态工程设计需要通过详细的实地考察才能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铁路沿线的景观布置并非一项简单的工程,该项目的实施需要考虑到沿线不同路段的气候特征、土壤特征等情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植物的栽种,才能取得良好的改善环境与美化景观的效果。

作者:鲍方 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内铁路绿色施工现状篇11

1引言

中国的钢铁工业历经5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以来,有了巨大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钢产量增加速度加快,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产品结构不断调整,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但是,钢铁工业也是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的产业,是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的大户。目前,钢铁行业的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0%以上,钢铁行业水耗占全国工业水耗的9%左右;而且,我国钢铁工业的能耗、水耗指标大大高于国外的先进水平。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将会带来一系列更加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对于中国钢铁绿色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化迅速发展的状况

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超过1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一位,此后我国钢产量一直保持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2002年实现钢产量1.8亿吨,到2003年钢产量突破2亿吨,达到22234万吨,2004年全国共产钢27279万吨,比上年增长22.7%,生铁、钢材的产量分别达到创纪录的25185万吨与29723万吨(含重复材),同比增长均在20%以下。在钢材品种和质量方面,已经逐步形成能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1000多个钢种,轧制和加工包括板、带、管、型、线、丝等各种形状的4万多个品种规格的钢材;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提高。从1991~2003年钢产量增加近2.13倍,总能源消耗量只增加1.84倍;吨钢耗新水量下降了75.2l%;吨钢废水排放量下降了82.56%。尤其是吨钢能源消耗大幅度降低,去年我国重点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764.06kg/t,比1991年下降50.53%;吨钢可比能耗为741.48kg/t;污染物综合排放合格率达到90.59%;废气处理率达到98.31%,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钢铁工业确实以举世瞩目的速度发展着,但是,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是日本的11.5倍,是德国和法国的7.7倍,是美国的4.3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是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的。

3我国钢铁工业环境危机的原因

从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发展历程看,基本上是"大量开采--大量生产--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目前,我国钢铁工业仍然是走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有的企业甚至是只顾发展不管环境的治理,尚未完全摆脱粗放型的增长模式。与世界其它国家的钢铁企业相比,我国钢铁企业存在着很大环保差距。

3.1企业经营管理不善,装备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现有技术装备平均单机能力小、技术水平低、部分生产能力和工艺技术不配套,使得生产消耗高、效率低、质量差。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国内总生产装备中仅10%~20%可以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已实施高效连铸的铸机只占总数的10%,相当一部分的普通钢材生产能力面临淘汰或改造,而国民经济急需的关键品种仅能满足约2/3的需求。我国钢铁企业有几千座高炉,大多规模较小,大型钢铁企业高炉平均容积为1600m3,这与国外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例如日本高炉平均容积3000m3以上。

3.2节能、环境保护的层次水平低2004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19.7亿吨标准煤,比2003年增长15.2%。其中,煤炭消费量18.7亿吨,增长14.4%;原油2.9亿吨,增长16.8%;天然气415亿立方米,增长18.5%;水电3280亿千瓦小时,增长15.6%。主要原材料消费中,钢材3.1亿吨,增长15.1%;氧化铝1284万吨,增长9.7%;水泥9.6亿吨,增长12.4%。万元GDP能耗1.58吨标准煤,上升5.3%。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钢铁企业吨钢能耗仍高出15%左右。

如下表所示,除宝钢的吨钢综合能耗已达到世界先进国家水平外,其他大中型企业尽管有较大的进步,但仍然有相当差距。比较国内大中型企业的综合能耗,在能耗大于100万吨标煤的45家企业中,综合能耗大于宝钢的有39家大型企业;全国73家大中型企业的吨钢综合能耗介于宝钢与39家大型企业之间。

3.3能源循环利用率低下

目前我国废旧金属回收率为5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80%以上。我国每年平均约有200万~300万吨废钢铁、10万~15万吨废杂有色金属尚未被合理回收。据资料显示,高炉矿渣的利用率约50%,而钢渣的利用率还不到10%,这些废渣中实际上有做水泥的原料、可以轧钢的原料等;钢铁企业把经过处理的污水排出去,实际上把二次能源水资源浪费掉了,如果把这些污水循环利用,可以大大节约水资源;同时,粉尘经过处理也把它倒掉了;高炉的煤气向空中排放,如果把这些废气如二氧化碳、氮气等进行回收,也可以作为资源。

3.4环保理念和环保意识差,法制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一些钢铁企业尚未认识到实施绿色化生产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缺乏参与行动和采取有效的绿色生产措施,通过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钢铁企业少。

4钢铁工业绿色化的必要性

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不断开发"绿色产品",实现"绿色制造"。绿色化是指企业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的身心、健康的理念融入企业活动的全过程的各个方面,转变企业生产方式,实行清洁生产,使企业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绿色冶金"即符合环保要求,做到低能源消耗、低资源消耗、低排放再循环使用。绿色化钢铁制造的目标是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和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从世界范围看,绿色化是不可逆转的浪潮。现在,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都认识到,全球的资源环境危机正日益加深,而企业的粗放生产方式,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制定了严格的环境标准,规定只有满足这些标准的产品才准予进入本国市场。京都协议日标在气体散发物远远超过周围环境并且达到全球的维持的温室以上才被采用。欧盟钢铁工业已经有助于UNFCCC的目标了,因为它过去20年中已经降低几乎温室气体散发物的数量40%。

绿色化也是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形势的要求。我国钢铁工业增长方式粗放,长期以来采用高投入来维持高增长速度的数量扩张型方式,实际上,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多年重复建设造成大量生产能力过剩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对新世纪的到来,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市场与环境的双重严峻挑战。同时也说明了实施绿色化生产的迫切性及必要性。

4.1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钢铁工业绿色化对策的重要依托是绿色化技术,只有采用绿色化技术,才能保证绿色化对策的实施,最终实现绿色化的战略目标。建议普及、推广一批成熟的节能环保技术,如熔融还原炼铁技术及新能源开发、新型焦炉技术和处理废旧轮胎、垃圾焚烧炉等与社会友好的废弃物处理技术,通过短流程研究,广泛应用高效单体熔炼精炼、连铸连轧、控温控轧等技术,实现低能耗、少物耗。深入研究冶金反应和凝固过程中所出现的许多新现象,不断催生新的生产工艺。投资开发一批有效的绿色化技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集成为钢铁生产企业的绿色化制造流程。

4.2高效利用资源,使能源消耗最小

利用铁矿石及其他天然矿物资源,多用再生资源如废钢、钢厂粉尘等;少用不可再生能源如煤、油、天然气等,开发采用新的能源如氢、太阳能等,少用淡水资源,发展节水技术,强化水循环,减少废水排放。钢铁行业节水潜力巨大。宝钢等企业每吨钢耗水只有6m3,一般企业为20~30m3,个别企业为50m3甚至更高。通过技术改造,到2005年和2010年,钢铁行业吨钢耗水指标下降到16m3至12~14m3是完全可能的。其中,大型钢铁企业可以下降到6~8m3。钢铁行业可以做到增产不增取水量。

4.3与相关工业链

钢厂不仅要质优、价廉、清洁地生产钢铁产品,而且还要发挥其能源转换功能。因为钢铁工业可向社会提供余热副产品,如煤气、高炉渣、钢渣等,还可消纳社会的废弃物,如废塑料、垃圾、废轮胎、废钢及各种合金返回料等,所以钢铁工业可与相关工业形成工业生态链。传统模式的钢厂没有充分利用能源,钢厂发挥能源转换功能是有希望的。比如钢、电、水泥集成,可以形成一个环境负荷低的生态工业过程。

4.4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的应用

在钢铁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通过建设企业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综合企业的人、财、物各种资源状况和产、供、销各个环节的信息,对生产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使生产经营活动协调有序进行,并对企业的战略计划进行了决策。其中,能源管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能源计划的编制,能源的生产,供应供需平衡以及能耗考核等功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环保治理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深入的科学研究,才能在对投资较大的环保治理方案选择上从可行性及经济性上提出有力的依据,只有科研与管理并举,在环保治理上才会如虎添翼。

4.5增强环保意识,实现绿色化生产

国内铁路绿色施工现状篇12

1 红光公园用地分析

该规划用地的地形较为复杂。大部分为农田,地块较为规整,地下水位高,用地内野生植被丛生,有大体量的建筑垃圾堆砌,有城市污水河皂河及西户铁路穿过。具体情况如下:

(1)建筑现状:皂河西侧主要以小型工业建筑及临建为主,皂河东侧为大量废弃建筑、大体量建筑垃圾及部分生活垃圾。

(2)植物现状:规划区内杂草丛生,无植被植物覆盖。

(3)水体现状:皂河(目前仍是城市排污渠)自南向北从公园用地内穿过,两岸无植被绿化,皂河排污渠严重影响了周边空气质量。

(4)交通现状:用地内现状道路不成体系,道路主要为东侧张家村、石家村村民出入的崎岖小路。西户铁路自西向东从用地内穿过。周边道路西侧为西三环,北侧为阿房一路、南侧为红光路,通行状况良好。

(5)驳岸现状:皂河两侧驳岸的工程处理部分完全是人工化的,两岸是由混凝土、砖石等建筑材料形成的硬质岸线。与水体形成不协调的对比,与水面的高差比较大,亲水性不强。且皂河两岸的排洪、抗洪道路已被严重破坏,完全丧失了其原有的使用功能。

(6)铁路状况:西户铁路也叫做西余铁路。从陇海铁路线的三民村站引出,经户县至余下站,全线隶属西安西站管辖,总长41公里。服务项目无客运,主要负责西户铁路及沿线单位物资运输。该线路1955年12月建成通车至今,始终处于使用状态中,铁路两侧有护栏,安全状况较差。

上述现状,导致该区域成为城市卫生死角和城乡结合部脏乱差的典型区域,与西安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沣东新城整体规划及西咸一体化的要求格格不入,周边居民生活品质降低,附近乃至三环区域PM2.5和PM10远超于市平均值,将该区域改造为城市绿岛刻不容缓。

2 规划设计基本要求

鉴于公园用地状况,考虑到周边的人居环境,本着人性化、景观化、功能化的原则,规划设计基本要求如下:

(1)用地北侧207.9亩作为备用地,规划为老年公寓。

(2)用地范围内的皂河需要进行污水治理,两侧栽植绿化保证景观需要,河上架设桥梁保证通行和安全功能要求。

(3)考虑到铁路运行和游人的安全问题,穿越的铁路采用护网隔离,两侧种植防护林带,保证运输的同时把铁路与园区隔离,降低噪音污染,保证游客游园安全,设置人行天桥以利游人通行。

(4)其余用地作为城市综合公园进行规划,以改善环境、增加绿化为基础,满足观赏、休闲、娱乐功能需要。

3 公园设计

3.1 区域划分

公园北部是主要的休闲空间,重点突出“秦”的文化特色,能够满足游客在文化和休闲方面的需求,该区域分为多个主题和类型,并建立不同的观赏空间。

公园中部是特有的生态防护空间,在铁路两侧种植茂密的防护林带,林带外侧则是以自然式种植法布置的植物群落。

公园南部是游客主要的活动空间,开展多种活动,满足游人娱乐、运动的需求,同时兼顾公园管理处及服务设施的设置。

3.2 公园设计的基本构思

(1)行歌如烟景区

公园西入口广场,采用几何式阶梯平面构图,形成林荫广场,四周配以密林草地,由广场结合踏步形成跌落式的亲水平台,成为整个公园“水文化”的序幕,拟设置中心雕塑群,表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统一文字、度量衡等大一统的历史史实。

(2)花之物语景区

位于公园北部,以展示植物四季变化的特色为构思主题,通过圆形的场地构图,结合园林小品,以表现不同植物的特色区域,如香花园、花镜、槐树园等。主体建筑为秦韵楼、花语轩。

(3)天水一色景区

位于公园中部,水体面积较大,表现湖光山色,波光潋滟的山水景色,水边设置观景平台,提供游人近赏水景,品茗茶点,亦可水中垂钓。

(4)艺韵留痕景区

位于公园中部,将景观建筑作为主体,疏林草地作为配景,集中设置民间手工艺作坊并布局整齐,游客可以近距离的领略民间手工艺作品的魅力。

(5)丛林细语景区

位于公园北部山地,地处公园地形最高处,是公园四季皆宜的植物季相赏景驿站。结合山地地形,选取秋色叶、彩色叶树种,体现植物秋季季相景观。

(6)心阑水蓝景区

位于公园南部,可作为游人及附近居民赏景、晨练、跑步或进行有氧运动的场所,多样的活动项目增加了景区的动态情趣。

(7)斜阳榭影景区

位于公园东南部,为游客提供展览场所和餐饮服务。古建筑群围合成可以开展小型艺术展览的四合院,同时售卖仿古膳食,趣味十足。

(8)众乐乐园景区

位于公园的西南部,设置游乐设施,集新奇、有趣的游乐项目于其中,为游人提供新奇有趣的游园体验。

3.3 建筑垃圾山的改造

公园的“丛林细语”景区用地被堆砌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地块位于皂河东侧,铁路北侧,占地约6.1万平方米(约90亩)。

经过粗略的计算,垃圾占地面积已经超过了4.9万平方米(约73亩),占该景区规划用地的80%。垃圾量约70万立方米,对公园的建设影响很大。为了节约资金,公园选择不清运垃圾,因地制宜的规划该地块的景观。既要满足园林景观效果需要,又要节约建设资金,还要简单快捷,所以设计利用了现场的建筑垃圾进行堆土造山。

在施工方面根据现状地形地貌因地制宜、随坡就势进行地形改造,不做整体倒运和重新堆积,而是简单压实处理。然后,根据地形组织各类园林景观和服务设施,道路、广场、给排水系统和供电系统等服务设施在安装时尽量做到结构简易化。待以后山体自然沉降相对稳定后,进行进一步的压实处理并进行景观提升改造。

3.3.1 造山具体方法

(1)地形处理的基本原则为:铁路北侧30m安全区域基本保持原高程平整,以保证铁路安全;皂河以东、园区北部及东部,红线以内20m范围为缓坡,以保证皂河及老年公寓等周边区域安全;其余区域按照竖向设计规范要求,结合现状山体形态就近改造并形成山林景观,道路、广场等设施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尽量简易化,便于后期维护。

(2)地形整理时,根据现场情况适当调整设计标高,注意与周围高程的衔接过渡,并满足雨水排放要求。

(3)本工程坐落在新堆积的建筑垃圾山上,且垃圾堆积较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为了节约成本采取自然沉降的方法,不进行地基处理。山体上部没有建筑物且不通车,仅进行绿化工程及步行道路铺设。

(4)在初步设计主题定位不变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改造山体布局,提高山体层次的变化,减少合并山峰数量,突出主峰(位于东北方向),更确保了皂河与铁路的安全。

3.3.2 土方处理

红光公园山体部分均由建筑垃圾堆积而成,且范围大、高度高,影响安全和使用,土方处理步骤及技术标准如下:

(1)填方场地在施工前,用水灌入垃圾山,灌透,待山体表面干燥可以过车后,用不小于20吨的载重车或压路机反复碾压,消除大空隙引起的沉降。挖方场地,待达到设计标高后,采用上述手段处理地基。

(2)挖方取土时,将分拣出的大块建筑垃圾(如楼板,大型混凝土块)进行粉碎或清理出场地,保证往填方倒运的土和垃圾粒径不大于200mm。

(3)填方填土时采用不小于20吨的载重车或压路机反复碾压,随填随碾压。每填500-600mm厚垃圾进行冲击碾压,经碾压后为400mm厚。经处理后的垃圾密实度大于0.8,承载力大于120Kpa。道路部分承载力不小于160Kpa。

(4)挖方取土完成后,应在表面2m范围进行处理,处理方法同第三条。处理后压实系数大于0.8。

(5)山体建成后,保证山体流畅,雨后无大面积积水。上边覆盖种植土(1.5m)达到设计标高。上部以绿化为主,不进行建筑物及构筑物的建设。

(6)在使用过程中经常检查,道路和局部地形如发生沉降较大或塌陷等现象,影响使用时应及时进行回填、修补、夯实。

(7)山体堆积完成后,共设五个观测点,在每个山峰顶端设立沉降观测点,每月固定时间进行观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处理,观测持续时间两年。

3.3.3 种植设计

(1)景观意向:结合山地地形,用常绿树木做背景,种植成以彩色叶、秋色叶树种为主的树林,营造植物秋季季相景观为主的山林景区。

(2)配置形式:考虑现场垃圾山现状,在尽量保持乔灌草结合的景观效果下,多选用疏林草地的形式。

(3)骨干树种:油松、独杆大叶女贞、毛白杨、五角枫、柿树、洋白蜡。

(4)主要树种:雪松、油松、白皮松、大叶女贞、枇杷、十大功劳、火棘、平枝兆印⑹楠、大叶黄杨球、金丝桃、毛白杨、垂柳、枫杨、红叶李、樱花、山楂、刺槐、五角枫、复叶槭、火炬树、柿树、洋白蜡、腊梅、粉花绣线菊、珍珠梅、棣棠、黄刺玫、紫荆、黄栌、木槿、丛生紫薇、石榴、丁香、金银木、小叶女贞、金银花、阔叶麦冬、玉簪、葱兰、马蔺、草坪等。

4 水体设计

4.1 天水一色景区

该景区是公园内的大型水景区域,不仅为游人提供休闲观景的场所,还可以开展小型水上活动,同时具备储水、排水功能,保证山体安全。

(1)根据现场地形地貌情况,挖掘人工湖,满足休息、观景、水上活动等功能要求。

(2)突出水体景观,体现天水一色、富于野趣的夏季季相景观效果。

(3)水体驳岸采用自然石压顶与条石压顶结合的作法。为满足游船需要,水体深度为1.2-1.5m;环湖2.0-3.0m宽度范围内水深0.7m左右,满足安全规范要求。

(4)设置景观岛、观景平台、码头、园桥等,水面层次变化更为丰富,可开展游船等水上活动。

水面面积为14000平方米;水云间建筑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观景平台面积2100平方米;木铺装面积250平方米。

4.2 皂河的处理

皂河是西安市排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自然水源,现状河水水质污染严重,经与有关部门协商,将加快皂河治理。但是污水治理是一项长期而巨大的工程,为了满足公园的开放,放弃从皂河引水入湖的构想,不改变原有的皂河河堤,公园的造景用水全部来源于外部水源注水,以保证湖水清洁,满足游人观赏和亲水的需要。为了节约用水,公园使用中水系统负责整个园区的绿化及景观补给水供给,中水由红光路上两个中水接入口接入,水源由市政中水供给。

5 设计的关键技术与难点

红光公园的建设历时四年,在设计过程中有一些关键技术与难点需要注意。(1)公园的中北部有大体量的建筑垃圾,因地制宜的将其改造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建设方法。该景区的设计既要考虑安全性又要考虑景观化。(2)公园内有铁路穿过,将铁路用铁丝网封闭再用密林围合,以确保铁路的封闭和游客的安全。(3)皂河河道景观性差安全性差,水质污染严重。提升河道两侧的绿化景观,结合污水治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为游人提供优美的公园环境。(4)在规划设计和景观建造过程中用植物、雕塑、硬质铺装、休闲项目、互动娱乐等多方面多角度体现文化内涵,寓教于乐,生动形象。(5)全面细致的考虑游客的需要,从人性化角度设计服务设施。

6 结论

(1)红光公园以发掘展示古城文化内涵为主题,注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协调,突出了“秦”文化的深远内涵;

(2)以绿化美化为基础,体现了植物景观的艺术美和植物生态的科学性;

(3)以项目潜在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为目标,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

(4)公园集休闲、娱乐、观赏为一体,以文化休息功能为主,结合皂河公园段的改造,以及沿铁路两侧安全防护林带的建设,形成了西安市又一个具备良好生态景观的环境治理典范。

【参考文献】

[1]汪琼.南京综合公园绿地系统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3(9):141-14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