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制作的前景合集12篇

时间:2023-12-21 11:26:19

影视制作的前景

影视制作的前景篇1

影视特效是一门新的技术,其对于影视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影视作品当中,这项技术结合了计算机技术,能够合理地运用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运用影视特效的过程中,结合人们的想象力,能够创造出各种的形象,从而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

1当前影视特效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应用正不断地扩展到各行各业当中。例如,计算机图形学就被广泛地应用在影视领域,它的普及极大地促进了影视行业的发展,保证了画面的精确、逼真及操作的简捷化等相关技术的提升。此外,由于国外的影视领域的发展,对我国的影视业发展形成的冲击影响,也促进了我国影视制作当效制作的创新发展。

就目前我国影视领域的发展状况而言,各界普遍存在忽视国内影视领域的创新发展,而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影视当中引入了那些国外的影视特效因素,进而不利于对国内影视行业的客观评价。其实,由于国内影视的发展起步较晚,使得特效制作的水平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由于当前国内许多的影视特效制作工作者的技术水平普遍不高,使得当前的影视制作主要采用的是成本较低的初级特效,进而导致在影视特效的应用上很难取得突破。

由上述可知,由于我国影视领域的发展依然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不仅在影视的制作过程中没有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模式,而且在影视制作的各个环节当中技术型人才缺乏,加上受到国外市场先进的影视特效的影响,导致国内的许多影视公司在影视制作特效时盲目模仿,造成了影视发展缓慢的现状。

2影视制作中影视特效的意义

在影视制作当中,特效的制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效制作不仅能够节约投入的成本,也可以起到环保的作用,省去了传统的现实布景的投入。此外,影视的制作过程的转变对于特效制作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蓝绿背景追踪应用的意义。现在的影视拍摄过程中,摄影场地大分都会布置蓝、绿色的幕布,然后影视演员只需要在幕布前进行影视内容的拍摄,之后再通过利用计算机的抠像技术结合影视内容的背景,进而制作出真实影视场景的特效。而蓝绿幕布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场景制作的发展,通过蓝绿幕布技术能够使得相同的演员及影视内容,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下自由转换外,根据幕布与影视演员的身体颜色的差异,以有效地帮助拍摄机器对演员动作进行追踪,进而通过特效制作使之能够在不同的场景环境出现,使影视的情景来源更加的丰富,也给未知场景的创意设计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特效制作的意义。在影视制作当中,特效的制作不单是在拍摄后对素材进行简单的效果叠加制作,对于一些特效场景为了方便使摄像机可以在最恰当的位置中拍摄到场景动作,需要特效制作者前期的严格布置后设立跟踪点,进而给后期场景的数字技术处理制作打下基础。此外,由于在场景的拍摄过程中常会出现各种难以预料的情况,如光线、天气、拍摄场地等导致拍摄的素材存在各种问题,这都需要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利用特效处理来进行完善。

(3)3D特效的应用意义。随着影视制作的不断发展,3D影视制作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在拍摄过程中,3D影视制作技术对影视规划、设计和执行力都有了严格的要求。它需要在拍摄过程中通过两台摄像机同步的实施追踪拍摄,进而达到立体视觉效果。3D影视制作效果的实现不仅意味着摄像过程数字化发展的进步、影视制作水平的提升,同时能够进一步加强场景的真实感,渲染出影视场景中的氛围,给观众带来更多的视觉效果。

3影视特效制作应用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影视特效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通常,在影视作品制作中,从制作技术上来分,可以将其分为传统特效技术和电脑特效技术。

(1)传统特效制作技术。传统特效技术是一种最为简单的技术,主要应用在影视发展的起步阶段,如搭景、人物化妆、烟火特效等等。

(2)电脑特效制作技术。随着影视行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特效技术已经满足不了影视发展的需求,需要新颖、强大的特效技术来满足观众对影视作品的要求;电脑特效技术的出现有效地满足了影视业发展的需求,能更好地满足各种特效制作的创新和实现。当前,特效技术按功能有以下几类:1)概念设计技术与数字绘景技术。众所周知,当影视作品当中需要一些在现实生活当中无法找到的建筑、风景等场景对作品进行渲染时,就需要我们影视设计工作者结合影视作品的内容以及设计者自身所学的知识对影视素材实施数字绘景和概念的设计处理,把一些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场景呈现在观众眼前。2)三维特效技术。三维特效技术作为影视制作主要技术,在制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在影视作品中普遍都存在三维立体特效技术,对影视角色进行烘托以及影视场景进行布置的过程中都需要通过三维特效技术来实现。因此,三位特效技术是电脑特效技术中应用难度最大的。3)合成特效技术。通常实现合成特效技术分为以下步骤:首先,分开拍摄影视演员的各类动作场景以及天空的场景,在这个过程中演员的各类动作可以借助威亚。然后,在蓝幕或绿幕当中进行拍摄取材,取材后再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将素材中的蓝、绿幕以及威亚进行删除。最后,将天空的场景融入合成到素材当中,进而完成影视作品的特效设计。

4影视特效制作的应用领域

(1)影视特效在游戏产业中的应用。在游戏产业中影视特效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产生的效果是传统的制作模式无法企及的。各种特效的应用使得游戏产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2)影视特效在电视栏目片头、片尾的应用。随着当前电视节目多元化的发展,多种个性化元素的集合,影视特效在电视栏目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只有专业化的制作才能更好地吸引观众的视野,如今的电视节目都已经不再是运用传统的制作方法进行拍摄的,都是采用先进的影视特效制作来拍摄,电视节目中利用特效制作对节目进行不断的剪辑和素材的合成,使电视影片的艺术效果更为形象。

影视制作的前景篇2

电影制作中的影视特效,在图形技术的开发、三维动画制作及数字效果合成各方面技术的进步推动下,得以更大范围的扩展。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巅峰创作更是在电影特效的发展中推波助澜,使得电影制作为赢取更高票房而加大对于影视特效的投入。特效制作逐步代替了电影特效场景的布置,场景的特效合成取代了实地取景拍摄,种种特效技术的应用有力提高了影视拍摄制作效率。

一、现今影视特效发展现状

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为当前诸多行业提供了快速发展的捷径,计算机图形学在国内的迅速普及及广泛的应用,使影视行业的发展逐步具备足够能力保证画面的精确、逼真和操作方面的简捷化等技术进步,创作出了一系列像《惊涛骇浪》一样的特效出色的影视作品。同时,在世界影视界发展中,美国电影对于我国国内的冲击影响,也促进了我国影视制作上,特效应用的开放学习与进步。

但就现阶段国内影视发展趋势分析,更多大众媒体关注的是电影中引入的美国影视特效因素,忽略了对中国影视行业的整体关注,无法做出客观上的评定审核。实际上,国内影视特效水平相比于国外有着悬殊的差距,国内多数影视特效制作人员的技术水平都常年停留在初级阶段,没有能力更深层提高,电影的制作也以低成本的初级特效为主,无法实现影视特效上质的飞跃,在市场中难以具备足够的竞争能力。

我国影视行业发展各方面仍处于缓慢发展的阶段,在影片制作过程中尚未建立起成型的发展模式,影视制作各阶段组成成员对于影视特效的认知存在着一定范围的局限性,加之以受到美国大型特效电影的影响,使得国内一些影视公司制作电影特效时忽略现状而盲目追风,在发展中无法认清自我而难以得到提高。

二、影视特效对于电影的影响

(一)影视制作效率提高

电影制作中,数字特效的引入能够制造还原出原本不存在事物,在经过技术处理进行细节雕琢后将其完美展现在银幕上,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电影拍摄的后期制作通常借助众多软件实现特效场景的制作,这有效提高影视制作效率,避免了电影拍摄冗长的场景制作工作。现今市场中越来越多的软件制作更是为影视效制作提供了愈加便捷的方式。

(二)提高影视质量

特效制作中,影视的剪辑是制作的重要工序。在所有场景拍摄完毕后,全部镜头将被收集整理至素材库中,在其中对其进行制作合成。在场景的合成中,不同素材的叠加会营造出不同的影视效果,在对镜头进行不同场景复合后,反复进行对比筛选,才能选择出最适合场景的素材,进行合成,进而提高影视作品的质量。

三、影视特效的影响意义

影视制作发展至今,特效已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比于旧式的现实布景,特效制作节约了成本,也做到了环保。计算机技术在绿屏跟踪技术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场景的拼接合成,这也实现了室外拍摄向摄影棚内影视制作的转变。影视拍摄及制作过程的转变在特效发展中具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

(一)特效制作的设计意义

与多数人们的认识不同,影视特效的制作不仅仅是拍摄后期简单效果的叠加应用,有些特效场景需要在经过严密规划后设立跟踪点,以便使摄像机能够在最合适路径中捕捉场景动作进行拍摄,为后期场景的数字技术处理做好基础,其制作过程的反复可能耗费几天甚至更多时间,另外,场景拍摄过程中各种超出预期的变化,如天气、光线、场地等,都要通过特效来得以弥补,以便为影视拍摄提供有利条件。

(二)蓝绿背景追踪应用的意义

现代摄影棚内多设有大块蓝色或绿色的幕布,演员在幕布前完成动作拍摄后,经计算机抠像技术与另外的背景相结合,营造出真实场景事件的特效。需要值得注意的是,特效对于幕布的设计有着严格的要求,表面的光滑度、对光线的反射率以及阴影的处理等等。蓝绿幕布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场景制作的飞跃,对于相同的演员内容,能够在不同环境下得以发生,幕布与演员身体颜色的发差能够有力帮助机器追踪演员的动作,与崭新的场景进行结合,这大大丰富了影视事件情景的来源,也为未知场景的创意设计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三)3D特效的应用意义

3D影视制作对拍摄过程的规划设计与执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拍摄需要对两台摄像机的同步率进行精密计算,并对事件进行追踪拍摄,实现人眼的立体视觉效果。对于观众来说,它能够进一步加强场景的真实感,渲染出影视场景中的氛围,带来更多视觉刺激;从影视制作角度分析,3D效果的实现意味着摄像过程数字化发展的进步,影视制作水平的提升。3D效果突破了平面电影的发展局限,是影视特效发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四、结束语

影视制作过程中的各种特效应用使得电影内容得以大范围丰富,也拓宽了影视制作素材的来源,这使得电影特效有着更为美好的发展前景。为保证我国影视得到更好发展,特效技术的掌握在当今显得尤为重要。为适应世界领先的影视潮流,我国应加强特效技术的深层掌握与利用,整体提高电影制作团队的技术水平,是我国电影能够在世界的影视发展中独树一帜。

参考文献:

影视制作的前景篇3

传统电影特技包括利用摄影机本身的性能和胶片洗印技术完成的特技,以及缩微模型拍摄,机械和电子模型所产生的特技,还包括利用化妆技巧产生的特技。而在现今,电影特技呈现的是一种传统特技与计算机特技相结合的局面。一方面,传统电影特技还在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计算机特技在大展身手:计算机电影特技的效果在与传统电影特技的结合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计算机在电影特技中的应用主要有两大方面,分别是硬件应用与软件应用,或者说是前期拍摄应用和后期制作应用。

1.前期拍摄应用。计算机化摄影机及计算机控制摄影是特技电影在计算机技术参与下的又一大突破。在实际拍摄中,计算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计算机对摄影机的控制和操纵上,用带有电脑控制装置的摄像机来拍摄画面。尽管这种方式目前并不是主流的摄制手段,但是它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电影制作人的青睐,其原因是它所具有的优势。一方面用它来完成那些用传统方法无法完成的拍摄,可以拍摄到高难度的镜头,或者在惊险场景中摄影师无法到达的位置拍摄,这时用计算机控制摄影机运动便成为非常有效的选择。另一方面可以用于复杂的场景合成。用计算机控制摄影机进行的多个自由度的运动和操作,可以精确按照指令而动作。由于可以精确重复原有动作,因此能够用多重曝光合成复杂的特技画面。虽然许多效果可以靠在后期制作中应用计算机软件直接处理画面来完成,但是在做画面合成时,比如把计算机生成的画面和实拍的部分合成时,尤其是二者画面内的人物之间要有严格的互动关系时,需要有精确的对位关系,这就需要用计算机进行摄影机的运动控制。

2.后期制作应用。计算机影象合成是后期视觉处理的主要功能。通常一部电影由1000-1500个左右的分镜头(甚至有超过2000个)组成,场景画面的制作和对复杂场景的控制,将对影片的精彩程度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数字电影场景画面镜头不仅包括场面宏大、场景复杂的镜头;也包括观众不易察觉、但在镜头画面中客观存在有较多层次的中景镜头:或者在制作中使用了三层以上的实拍素材或三维生成素材的镜头。这种场景镜头是通过对来源不同的多个素材进行多层控制、协调,最后使所有素材有机地合成为同一画面而实现的。

二、电影制作中计算机应用的软、硬件

计算机化摄影机是由计算机、可以接收计算机控制信号的伺服电机和机械臂组成。安装在机械臂上的摄影机可以做上、下、左、右、俯、仰六个自由度的运动,机位也可以变化。这一切过程都由计算机来控制,可以预先设计,可以重复。计算机控制摄影机无疑拓展了摄影画面的表现力,它所带来的精确而完美的画面效果,使得越来越多的新颖创意被提出、被探讨、被采纳,而这些创意往往是用传统手段无法实现的。摄影机控制是由专门的软件来完成的,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是可以从控制软件系统输出摄影机的运动数据给生成画面的工作站,用此数据去控制生成画面的软件(如三维动画软件)中的虚拟摄影机的运动;另一方面是先用三维动画软件进行摄影机的运动参数设置,然后再把对摄影机的控制数据传送到运动控制系统引导摄影机的操作。

如今较为流行的数字合成软件有:Paint、AfterEffect、MayaFusion、Flint、Flameolnferno等。这些软件的功能都非常强大,而且在此基础上又有各自独特而擅长的功能,以处理各种不同的合成特技镜头。Autodesk公司的子公司Discreet Logic。是一家著名的专门开发和生产影视后期数字非线性编辑、特技效果制作系统的专业公司,它提供了一整套全范围的影视后期数字制作工具,囊括了从后期数字制作开始到制作完成的整个过程。它的产品Inferno、flame、flint、fire曾多次获得各种奖项,是被世界公认的最优秀的制作系统,目前在美国好莱坞已经成为特技电影的制作标准。

三、场景多层拍摄与合成的计算机实现

场景多层拍摄与合成是计算机在电影制作中的典型应用,下面以一个Flame 8.5制作的镜头为例,简单介绍场景多层拍摄与合成的创作过程。

看图1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多层中景镜头,画面的前后景区分的非常清楚,表达的主题也很明白,即通过画面里的反光镜传达出后面有士兵拿着武器追来的内容。此镜头只有短短的53帧(电影画面24帧为1秒),也就2秒钟多一点点,观众的所有精力都集中在紧张的剧情中,虽然观众不易觉察这种细节,但是只有场景营造得越真实,带给观众的感受就越紧张刺激:只有做到这步,才能达到使用视觉特效的基本目的。

作为此镜头的制作,必须在开始策划时就对镜头中所有的元素进行创意设计和安排,其技术重点为如下几点:

1.士兵跑动的位置必须能准确地反映到画面当中的镜片上;

2.背景演员的表演能与士兵的跑动进行准确的对应;

3.灯光的设置能更好地表现前后景的关系:

4.摄影机的焦距变化能准确地突出镜里的画面内容。

为了解决上面的几个问题,可以选择分层拍摄的方法,即将此镜头分拆成4个单独的部分分别进行拍摄,分别是士兵跑动层、士兵跑动背景层、汽车内部前景层和画面主背景层(包括演员表演的元素)。分别拍摄了上述4段的素材后,进入后期合成阶段,其制作步骤如下:

1.图2中的士兵跑动层抠像后与士兵跑动背景层进行合成:

2.对汽车内部前景层进行抠像,把背景绿色去掉,以便给主背景留好位置;

3.把合成好的士兵跑动层,与汽车内部前景层的反光镜进行匹配;

4.把主背景层放入汽车内部前景层的后面,根据反光镜内士兵跑动的位置,安排好背景演员的起始点;

5.所有元素齐备后,根据画而的色彩和亮度关系,适当提高前景反光镜内十兵跑动层的亮度,以突出要表达的情节;

6.调整好镜面后,把主背景层进行整体虚化,强调摄像机的焦点从全部集中在前景 反光镜内的情节里面。

至此,一个简单的中景多层拍摄与合成即告完成。制作过程看似简单,但由于这个镜头是由4个不同的素材合成的,所以,对细节的要求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每层之间的透视角度必须一致,即符合同一视角原则。如果出现运动物体透视角度不一致,即使分层的动作很精彩,观众也会感到很不舒服,无法接受。其次是画面的整体颜色、色调的协调问题。分层拍摄有很多优势,但对于灯光的控制,实现每个层之间都达到完全一致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就需要在合成的环节进行统一解决。去掉物体上绿背景的反光色是基本的,也是第一步;然后考虑前景和背景的主次色调关系,以哪个为标准,当然还要考虑到整个影片的整体调子,进行标准确定;最后就可以把各层按照重要程度进行分别调整了。在这些基本技术如能顺利通过,再加上使用者的经验积累,就能够制作出有较高水准的电影来的。

四、场景多层拍摄与合成的技术特点

数字电影大场景画面多层拍摄与合成,在不同影片和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但就其制作技术归纳为:

1.蓝/绿屏拍摄

用于合成的电影实拍素材,背景一般使用绿色而电视一般使用蓝色,这与电影拍摄是曝光在胶片上,而电视使用的载体是录像带有关,胶片对绿色的反应微强于对蓝色的反应,所以拍摄电影胶片一般情况下使用绿色。

2.透视角度的匹配

即使采用计算机控制,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控制多层拍摄透视角度的匹配还是很困难的,因为它的原理是使每次摄像机运动的轨迹完全相同,这样在后期合成时才会天衣无缝。但是,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向,这种匹配并不能完全保持一致。

3.场景跟踪点的放置

画面里跟踪点的设置,对于后期合成非常重要,跟踪点发生问题导致素材无法使用的事情常有发生。跟踪点使用的前提:在分层拍摄中,只要摄像机的镜头和机位发生运动和产生位移,所拍摄的场景里,就必须放置跟踪点。跟踪点在完成跟踪任务后,要在后期把跟踪点修掉,如果在拍摄时巧妙地利用场景中的道具来做跟踪点,就可以一举两得了。比如拍摄火车车厢里的戏,我们可以做一个车厢的座位编号牌放在背景上作为跟踪点,既增加了画面元素也给后期带来了方便。

4.背景的虚化处理

在分层拍摄时,无论处于多么次要位置的元素在拍摄时都是以清晰焦点拍摄的,即所有层的原素都是清晰的,所以在合成时就要对背景画面或次要场景进行主观的优先顺序排列,对处于焦点之外的元素就要进行虚化处理。

5.电影的全片调色

电影的计算机制作应该把全片调色作为计划之一,在后期开始时就进行统一要求,即影片前期拍摄的所有原始素材,在后期合成的工作中,画面颜色的对比度是不可改变的,这个要求给多层合成带来一定的难度:但对于电影的整体色调质量而言,这是是非常有益的。

影视制作的前景篇4

中图分类号:TP319

抠像是电视电影制作的常用技巧,通过某种规则,将前景视频部分抠除,使背景透出,将前景背景二层视频叠加合成,形成神奇的艺术效果。在早期的影视制作中,抠像需要昂贵的硬件支持,且对拍摄的背景、光线的要求很严格,如今AVID Media Composer提供的键特效已能轻松解决这些问题。AVID Media Composer 是业界首选的专业电影与视频编辑工具,它提供的键特效有三大类,一类是基于Chroma(色度),一类是基于Luma(亮度),还有一类是基于Matte(遮罩)。在影视后期制作中较常应用的是基于色度的键特效。Avid提供了三个基于色度的键特效:SpectraMatte 特效、Chroma Key和RGB Keyer,其中SpectraMatte特效能产生卓越的抠像效果。对于常见的键控问题,如控制阴影和色彩溢出,使用SpectraMatte特效能很方便的予以纠正。

1SpectraMatte 特效简介

SpectraMatte特效通过设置关键色,将前景视频中一定范围内的颜色全部或部分的去除(键出),并根据去除颜色的位置生成对应的alpha遮罩,这个遮罩作用于前景和背景视频,产生最后的混和效果。

1.1SpectraMatte 特效的反馈视图

SpectraMatte 特效提供了两种反馈视图:光谱图和Alpha通道图,其中光谱图显示了SpectraMatte 特效在整个CbCr颜色空间上的运行效果,可以帮助熟悉色彩空间的用户精确了解当前操作的结果以及明白所需做的进一步的调整,而Alpha通道图是利用黑、白、灰直观的显示了SpectraMatte 特效产生的alpha 遮罩,以帮助用户了解参数对通道产生的效果。

光谱图中的颜色按色度环状分布,径向代表了色彩的饱和度,越向外色彩的饱和度越高。添加SpectraMatte 特效后,被键出的前景色在光谱图色彩样本中也被键出,显示为黑色背景,将被保留的前景颜色在光谱图中显示为不透明的颜色,前景与背景混和的部分以半透明的颜色部分表示。

Alpha通道图一个8位的灰度通道图,该图用256级灰度来记录视频中的透明度信息,定义透明、不透明和半透明区域,其中黑表示全透明,白表示不透明,灰表示半透明。从图2中的Alpha通道图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前景视频中仅人物部分被保留,其余部分均被键出。在人物边缘部分,前景与背景进行混合,人物边缘较为柔和。

用户可通过勾选Spectra Graph选项显示光谱图,勾选Show Alpha 选项显示Alpha通道图,当用户勾选了Bypass选项后,合成窗口屏蔽了SpectraMatte 特效,显示出原始视频,以方便用户在原始视频上重新选择键出色。

1.2SpectraMatte 特效的常用参数

SpectraMatte 特效是基于色度的,因而在色度调整中有多个参数可以调整键出色的色相及饱和度,以取得更好的抠像效果。

(1)“容差”:控制键出色的容差度。容差度越高,与指定颜色相近的颜色被透明的越多;容差度越低,则被透明的颜色越少。

(2)“饱和度”:精确控制键出色的饱和度。

(3)inner softness:用以控制前景色和背景色混合的程度,它从0开始,最大值为100。在SpectraGraph光谱图中,inner softness值越高,梯度越窄,键出色边缘的色彩被完全抠出,前景与背景的混合度越低,前景边缘越锐利。

(4)Outer Softness:控制关键色的结束和混合区的开始。该值越大,前景色中透明区域越多,显示在Alpha通道图中,灰色、黑色区域越多。

(5)Alpha补偿:取值范围为-100至100,设负值加大关键色范围,Alpha通道图白色区域增加,正值则相反。

1.3SpectraMatte 特效的优化参数

(1)遮罩模糊参数组。遮罩模糊参数组用以对SpectraMatte 特效产生的遮罩边缘直接进行调整,用以使前景和背景视频更好的混和。遮罩模糊共有三种处理模式:腐蚀(erode)、模糊(blur)、膨胀(dilate)。其中腐蚀模糊将alpha通道向内柔化;模糊模式是将alpha通道向外模糊,而膨胀模式将alpha通道向外扩展。Matte Blur参数用以调整alpha通道模糊的程度。

(2)溢出控制参数组。溢出控制参数组用于抑制键出色对前景物体颜色产生的影响。其作用方式是将前景中受键出色影响的颜色替换成未受影响部分的颜色。例如,抠绿时,键出色为绿色,溢出控制将前景中的蓝绿色、黄绿色分别替换成蓝色和黄色。溢出控制组利用控制溢出饱和度(spill saturation)和溢出角度(spill angle offset)这两个参数在关键色的附近建立一个区域,该区域内的颜色都被替换成区域外的“安全”色。这两个值越大,设置的区域也越大,当区域设置过大时,不应被替换的前景色也会被替换,从而影响了前景视频。因此溢出角度一般只在一个较低值范围内进行调整。

(3)亮度控制参数组。亮度控制参数用于进一步的对alpha通道中混合部分像素进行修改,键出其中某些基于亮度特征的像素,它只对前景视频的混合部分起作用,不影响完成透明或完全不透明部分。即只影响alpha通道中灰色部分,对alpha通道中白色或黑色的部分完全不影响。

利用阴影抑制可以删除前景物体在键出色区域(如绿屏或蓝屏)上的投影,Avid中的阴影抑制是通过提高阴影部分像素的饱和度来实现的。越暗的像素,其饱和度提高越大。

2改进SpectraMatte抠像效果

在抠蓝,抠绿过程中,由于蓝屏、绿屏对人物色彩的影响,在人物轮廓线上容易残留一圈蓝色或绿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提高抠像效果。

(1)提高spil angle offset(边缘溢出)值。适度提高spil angle offset(边缘溢出)值可清除抠像蒙版边缘的溢出颜色。

(2)增加小量的腐蚀(erode)模糊。遮罩处理参数组,可微调前景与背景混合边缘的效果,当增加小量的腐蚀模糊时, alpha通道向内柔化,较好的减少人物轮廓的蓝色(抠蓝)或绿色(抠绿)边缘线。

(3)增加向内柔化(Inner softness)值。在alpha图中,当inner softness值较低时,与键出色相近的颜色区域呈灰色,即部分前景色以半透明形式呈现,此时前景与背景的融合较柔和,人物容易出现蓝色或绿色的轮廓线。适当加大向内柔化值,以损失部分边缘为代价,可有效的消除抠像时产生的蓝色或绿色的轮廓线。

影视制作的前景篇5

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内影视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特色旅游和个性旅游需求的增加,国内出现了建造影视城的高峰,各地纷纷修建影视城,发展当地旅游经济。河北易县战国影视城就是在这样的“造城”高峰期诞生了。

1.易县战国影视城的兴建1996年,著名导演陈凯歌要拍摄电影《荆轲刺秦王》。为了真实地再现影片所表现的时代特征和主人公的真实生活,陈凯歌选中河北易县作为外景地。并得到易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战国影视城当即作为县委县政府的重点项目开始运作。1997年4月,易县战国影视城奠基兴建。当时选址在易县城东的麻屋庄村,主要因为麻屋庄村坐落在灵山脚下,空气清新,景色怡人,又与112国道毗邻,交通便利。1998年,战国影视城一期工程完成。影视城总占地面积700亩,建筑面积9万m2,主要由外城、内城、秦王宫、大郑宫、长信侯府以及古竞技场、古作坊、秦街、燕市等建筑组成。影视城内各建筑物的设计十分独特,秦王宫的雄壮、大郑宫的幽雅、长信侯府的华丽以及交错的关门、神秘的竞技场、古朴的作坊等,城内殿宇、楼亭遍布,回廊相连。大大小小的建筑物将战国的政治、军事、民俗融为一体,充分展示和体现了战国时期的文化内涵。目前,影视城以规模之大,建筑之雄伟,风格之古朴,堪称我国战国建筑群之首。

2.易县战国影视城的资源优势战国影视城不仅城内建有大量的人造模拟景观,气势恢宏,而且影视城所处的河北易县被称作“京南绿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易县湖光山色,景色怡人,既有风景秀美的云蒙山、翠云山,又有碧蓝清澈的易水湖。战国影视城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与周边资源进行整合,为影视剧拍摄提供自然景观和模拟景观,同时也很容易借助周边景区发展影视旅游业务。易县不仅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资源也很丰富,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被评为4A级风景区的清西陵;有举世闻名的燕下都遗址;有与“居庸关”“倒马关”并称为“内三关”的“紫荆关”;有被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狼牙山;有“五塔镇燕山”之一的荆轲塔等多处历史文化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摄制组,易县战国影视城建成后,先后为《荆轲刺秦王》《吕不韦传奇》《天下粮仓》《神探狄仁杰》《赤壁》《花木兰》《孔子》《墨攻》《见龙卸甲》《大秦帝国》等100多部影视剧的拍摄提供了十分理想的外景地。在1999年的第5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因成功地为影片《荆轲刺秦王》提供了外景而获得技术艺术奖(即外景地设计奖)。

二、易县战国影视城目前的经营模式

经营模式是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定位而采取的某一类方式方法的总称。包括其在产业链上的位置及在此位置下实现其价值的方式方法。

1.影视城的主要经营模式从国外的经验看,影视城的经营有两种模式:一是主题公园模式,即围绕品牌及电影、卡通人物开发多功能体验式大型游乐项目及衍生产品,如迪斯尼。这种模式是影视城旅游化形成的模式,属于后影视产品开发,是随着人们对旅游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影视城在经营上不断结合影视剧情节、影视剧制作等环节设计旅游项目,形成的以参观游览、参与体验为目的的影视旅游产业;二是影视拍摄基地模式,即将影视城作为影视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通过提供影视剧拍摄的场景、场地,吸引影视摄制组,进而通过影视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将电影筹拍、后期制作、出品发行等影视专业功能聚合在一起的产业中心,如好莱坞。

2.易县战国影视城的经营模式易县战国影视城作为影视城项目,其业务范围可以涵盖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两个领域,经营范围相当广阔。但目前易县战国影视城在经营上还只是为摄制组提供拍摄场地和场景,目前的收入也只限于场地使用费,产业链上无延伸产品,只是一个外景地。既没有把自己打造成影视拍摄精品基地,在拍摄上增加影视技术设备投入和完善的制作人员生活消费服务,也没有向影视主题公园延伸,增加影视城的旅游娱乐项目,吸引游客参观体验。单纯以收取场租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使影视城的经营范围过于狭窄。从经营模式上看,目前战国影视城还处在产业链的上游环节,没有通过产业链延伸扩大经营范围,经营模式比较单一。而单一的模式已暗藏巨大风险,一旦摄制组撤走,影视城就将面临荒废的境地。由于战国影视城只是面向摄制组收取场租费,拍摄之外的其它相关服务跟不上,多数摄制组只是取几个景就走,长期留在影视城拍影视剧的摄制组较少。因为没有常住的摄制组,相应的其他影视产业,如影视后期制作、影视营销等公司也没有进入,影视拍摄基地模式还不完善。

三、易县战国影视城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易县战国影视城虽然拍了一些著名的影视剧,在影视界也有一定知名度,但整体经营效果却差强人意。从经营模式上看,目前战国影视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产业链的延伸开发影视城与影视的关系不应局限于提供场景,其功能应从拍摄场所转向更广的活动平台,使影视产业链不断完善。完善产业链是影视产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也是支撑影视城发展的持续动力。所谓影视产业链,主要包括编剧、导演、制作、发行、放映、后电影产品开发等。浙江横店影视城1996年创建时,只是电影《鸦片战争》的外景拍摄地,如今已发展成了具有28个实景地和一批摄影棚的亚洲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每年吸引众多国内外剧组取景拍摄,形成一条剧本创作、融资投资、实地拍摄、制作发行、衍生产品开发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并被誉为“中国的好莱坞”。易县战国影视城创建10多年了,目前还只是在提供拍摄实景这样的单一产品上做文章,没有从产业链的发展上延伸突破,因此,发展比较缓慢。

2.缺乏对区域资源的整合运用现代市场营销强调以目标市场为中心,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资源,运用多种营销手段进行营销传播和推广,以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并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易县战国影视城有丰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但目前尚没有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运用,营销手段比较单一,从产品看,只有拍摄场景,虽然场景还算丰富,有内城、外城;有秦街、燕市;有秦王宫、长信侯府等,但都是外景,没有内景和民居,因此,不能满足拍摄过程中摄制组的其他需求。从渠道上看,易县战国影视城目前基本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

3.缺乏系统的品牌传播品牌作为产品的一个重要的识别部分,可以增加产品的价值。这是因为品牌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是一个可识别的名称和标志,它还代表着一连串的附加价值,提供消费者功能与心理层面两者兼具的利益点。易县战国影视城目前在国内外虽有一定知名度,但知名度并不高,品牌联想则几乎没有。主要是因为,易县战国影视城尚没有对外进行统一的、系统的传播,仅有的一点儿知名度来自于影视剧拍摄过程中的媒体报道和影视剧自身的传播。易县战国影视城在营销上比较忽视传播,既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也缺乏系统的宣传推广。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好酒都怕巷子深,更何况是一个尚没有形成自己独特优势的地方影视城了。所以,易县战国影视城应充分挖掘自身的影视资源进行广泛而系统的品牌传播。

四、易县战国影视城未来的发展模式

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了《“十二五”期间中国电影产业黄金五年发展研究报告》,对2011年至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趋势作出预测,认为届时全国票房将突破300亿元,冲击400亿元,到“十二五”末期,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因此,影视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影视旅游也是最具投资潜力的行业。易县战国影视城应抓住这一大好时机,把影视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采取“影视+旅游”的经营模式,将战国影视城打造成区域影视旅游品牌,大力发展影视旅游产业。

1.通过资本运作扩大影视城规模与发展所谓资本运作是指运用市场法则,通过资本本身的技巧性运作或资本的科学运动,实现价值增值、效益增长的一种经营方式。易县战国影视城可以改变原来那种“出租场地,收取场地费”的经营模式,要与摄制组合作经营影视剧,以场租入股单部影视作品的方式,参与影视剧的投拍,从而参与票房和拷贝的分成,获得更大的收益。其次,易县战国影视城还可以打造全新的差异化营销概念,吸引风险投资者、旅游地产商投资影视城。具体做法如“详细的愿景描绘”“切实可行的商业计划”以及明星广告、影视剧贴片广告等。通过造势传播,扩大影视城的知名度、美誉度,进而让风险投资者、旅游地产商关注并介入。有了资本,影视城就有了发展的资金保障,只要影视城能吸引摄制组和游客,其他的配套设施、配套服务就会不断完善,就会形成一条以影视文化为依托,以影视旅游为发展的完整的产业链。

影视制作的前景篇6

中图分类号:TP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8-0000-01

影视特效的数字化使影视的构图及色彩等,能够通过搭建起数字模型加以改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二进制代码实现了对数据的操控,影视内容在数据的适当改造下,色彩得到丰富,构图愈加精密,加深了观众对于影视的内容接纳程度。计算机中数字化处理软件有着对于影视内容的高级计算设置,提高了影视特效数字化后的真实性。

一、影视特效的数字化处理

与传统动画制作模式相比,计算机数字化技术中的动画创作,能够摆脱逐帧动画制作的冗长过程,在场景创造上具备更为优越的能力。如:传统动画中难以利用阴影等常规特效实现一些难以捕捉镜头的制作,而在数据处理工具中,仅仅对绘画及光学效果的应用就能够实现相应场景的创作,提升了影视质量,进而实现观众视觉的冲击享受。

(一)场景氛围的数字制作

在影视场景的设计中,闪光及光雾的加入能够制造出应有的效果,有力烘托场景的氛围。光学特效软件中,Opti-FX是利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软件对于光线处理使得场景中物体在影视中得到应有程度的展现,其中,光学特效实现了在保证真实感的同时凸显物体的场景设计;光环与辉光适当角度的应用能够确立起物体的整体外形;镜头光晕实现了真实镜头拍摄中的影像偏差,使得影视内容得到更真实的展现。场景中光线特效的设计利用最为直观光线表现形式,将事物清晰展现在银幕上,相比于旧式动画中的场景制作,更能烘托出影视场景中应有的环境氛围。

(二)粒子效果的数字应用

影视数字处理软件中,相关粒子的定向组成,在经过场的作用力下,能够实现场景中微粒物质的微小变动,表现出影视中雨、雾等的制作特效。由于粒子的运动易受到微小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所以在粒子运动应用前先建立起一个各因素稳定的环境,使其能够保证粒子依照场景设计开展自由运动。由于粒子具有微小性的特质,粒子任务的完成就需要设定好对其应用的固定模式,便于粒子的设置利用。

(三)影视制作中的数字绘画效果

影视特效中,适当的绘画效果能够实现更多场景中效果应用。绘画效果不同于一般特效制作,无需对场景条件做出规定限制,这也使得其能够在各特效中更为广泛的应用。绘画特效包含了粒子系统及光学系统的特效模式,便于与这另两种特效共同进行应用。特效场景中,简单曲线的描绘仅利用笔刷工具就能做到,而无需再进行繁琐的数字计算,拖延影视特效制作时间。

笔刷作用中,色彩的相关处理应用是另一项重要特效能力。影视制作时,如需对一物体进行描绘,必须现将其选中创建到可编辑模式,这样才能通过各笔刷的综合应用,建立起物体的综合属性特征,使其能够在银幕上得以鲜明的展现。

二、视觉设计中的数字化需求

观众观看电影时能够切身感受到的影视主题思想,是影视设计的发展目的。场景中的数字化特效应用,加深了对于观众视觉设计的要求,数字化特效也逐渐被影视视觉设计所重视起来。

(一)镜头场景错落有致

通过对影视中各种精彩场景数字化处理,能够使不同空间层次上的人物事件得以更为明确的划分,大程度提升电影画面所表露出的真实性,光线的温度效果更加有力的烘托出了场景氛围,更能使观众体味身临其境的感觉。影视场景中的宏观场景设计也是控制镜头场景的又一因素。影视中前后场景的调配,要满足各组成部分的构建模式不受到影响,镜头的移动拍摄过程中,更要突出场景的层次感,这样才能保证场景的元素丰富。

(二)影视气氛影响着视觉设计

影视场景中,音乐与灯光的配合是特效构成所不可或缺的。音乐的格调直接刺激观众的听觉,促使其对接下来的场景在对音乐的分析上做出猜想,进而对影视欣赏更为投入,间接提高了视觉设计的实施水平;场景特效中,灯光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场景中环境的表现通过光线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其次,天气状况也是在辉光与微粒以及光线的共同作用下制造出来的。光线的颜色和明暗程度直接决定着影视场景的整体格调,有助于营造电影整体的情感氛围,也是视觉设计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影视制作中对于真实性的追求

观众在进行影视欣赏时,也在通过基本的场景判断能力鉴别着场景特效的真假。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引入使得诸多场景都能够通过特效合成制作得来,而这并不意味着场景设计将一直依赖于特效的合成制作,长此以往的数字设计会造成影视内容与现实的脱轨,以降低收视率为代价而换取视觉设计的发展。正确意义上的视觉设计,是以综合提高影视场景的质量为基础,满足观众视觉需求同时,让他们切身体会电影场景所表达中心思想。纵使电影特效制作水平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在一些特定场景的拍摄上,真实的永远是最美好的。因此,在影视制作发展中,永远不能够忽略场景真实性的重要。

三、观众视觉设计上数字技术的意义

现代电影特效的数字化发展,为影视制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数字化特效的不断发展中,会有越来越多的观众接受特效日趋数字化的现代影视,这有助于观众对影视主题思想的理解与接纳,也是影视视觉设计的核心。电影的视觉艺术通过场景得以表现,而数字特效能够有力表现出场景特点,也凸显了影视的主题。纵观影视发展,影视特效的数字化最大限度上促进了视觉设计的发展。

四、结束语

影视制作的前景篇7

洋铭DVK-100

DVK-100是洋铭科技特别为学校、个人工作室、婚纱摄影、小成本的制作公司所设计的高质量chroma Keyer(抠像机),将该产品辅之以一个单色背景(以蓝色或绿色为最佳)、两台摄影机及合适充足的灯光,即可轻松制造出“虚拟摄影棚”的效果。

DVK-100提供了两组前景视频输入及一组背景输入,可抠除蓝色,绿色,且其框架大小可以自由调整,并能够配合小型背景幕使用。DVK-100专门针对视频图像提供了去除残留阴影背景颜色、微调物体反光颜色、调整透明物体(如玻璃杯)的透明度及实心度等特色功能,并可准确调整视频的亮度、对比度、色度及色相等属性。

在接口及制式方面,DVK-100提供了S-Video(Y/C)及Composite输出、入接口,能够支持多种格式的标清视频输入,为可配合计算机控制,DVK-100提供RS-232控制接口。DVK-100内置的TBC时基校正器能够实时校正不稳定的视频:其GPI控制功能,可用触发方式切换前景两台摄影机视频来源。最后,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DVK-100提供了PAL/NTSC两种制式可供选择。

洋铭全球独创的CKL-100双色灯光及反光布套件,提供上述的解决方案,只需要室内光即可得到更专业的影像抠像效果,向需要多灯光的传统虚拟演播室说再见。

影视制作的前景篇8

最近国内大兴建设影视基地之风,仅2009年11月份就有唐山、大鹏所城、锦河、潍坊、兴国、湘西里耶等多个地区宣布将建设大型影视基地。自1987年起,我国影视基地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我国影视基地的数量已达上百个。一些影视基地不仅为各类影视作品的拍摄创造条件,而且通过影视作品的辐射力量,大大推动当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但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并不成熟,在众多影视基地中真正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多。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影视基地的现状做一个全景式的考察,冷静对待近两年来这股大建影视基地的热潮。

一、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概况

影视基地是影视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每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都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中拍摄完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设施场所往往都是公共场所,不可能专门为某一个剧组服务,因此需要斥资修建不同拍摄场景。早年人们并没有影视基地的概念,往往戏拍完了就把场景拆除。后来,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这些场景其实并非“一次性”的,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运作将其转变为“耐用消费品”,提供给今后的影视剧组。这样就形成了影视基地,即由拍摄影视作品时所搭建的一些场景所组成的一个专门的场地。

我国影视基地最早起源于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各大影业公司的片场、摄影棚和外景地,三四十年代在上海、长春等地已见雏形。随着影视市场的繁荣,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1987年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建立为起点,国内兴起建设影视基地的高潮。1987年中央电视台规划建设无锡中视影视基地,这是我国最早规划建设的影视拍摄基地。当时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的开放引发了旅游高潮,成为当时我国规模最大、游客最多、效益最好的影视基地和旅游景点。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利用当地优势规划建设影视基地,如涿洲央视影视基地、央视威海影视城、镇北堡西部影城等。

到上世纪末,这轮建设之风逐渐平息下来,原因是大多数影视基地的建设属于盲目跟风型,没有严谨的规划和完整的运营模式,很长时间没有剧组进驻,基本上处于闲置荒芜状态,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调整文化政策和影视市场的成熟,影视基地建设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广电总局《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逐步放宽外资进入影视业的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影视行业。影视领域对民资、外资的部分放开刺激了资本的投资热情,各种资本背景的影视基地纷纷成立。在这轮新的投资风暴中,全国规划建设20余个投资上亿元的影视基地。有学者指出,这一轮影视基地建设的高潮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资本来源由单一转向多元;影视基地的服务对象由捆绑转向市场,由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拓展;影视基地的功能由初期的提供一个拍摄的场景拓展为提供一个影视制作平台。[1]但无论如何,我国影视基地的快速发展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批影视基地开始了完全市场化的经营和运作,其完整的服务体系和配套设施,完善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措施,既降低了影视拍摄的制作成本,推动着中国影视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又带动了地方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2]

总的来说,我国目前影视基地的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数量众多,并形成了几个规模较大的影视基地。全国有上百个影视基地,其中投资上亿元的就有30多个,如横店影视城号称“东方好莱坞”,总投资30亿元,是目前国内拍摄场景最多、配套设施最全、历史跨度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象山影视城占地1091亩,总投资1.2亿元,是目前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二是影视基地以搭建仿古建筑为主。古装剧影视片是我国影视作品中主力军,剧组对仿古建筑需求较大,这使众多影视基地都走人造仿古建筑的道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共同评选的“2006中国十大影视基地(影视城)”中,就有横店影视基、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北普陀影视城、象山影视城、涿州影视城等多家以古装戏为主的影视基地。 三是大多数影视基地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有数据显示,我国绝大多数影视城处于亏本经营的状态,只有少数知名影视城处于温饱和盈利状态。

二、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模式分析

影视基地并不是我国所特有的,美国的好莱坞、印度的宝莱坞、日本的京都电影文化村都是在世界享有盛誉的影视基地。与国外影视基地以影视后期制作或影视文化为主少有实景基地不同,我国影视基地具有一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影视主题设计上以影视文化为特色,具有鲜明的主题和衍生的特殊文化内涵;二是项目设计上以模拟和再现为特色,拥有影视文化的实际载体;三是兼具影视外景基地和旅游的双重功能,影视与旅游双业协同共生。[3]中国影视基地的特点决定了其形成模式和盈利模式的特殊性。

(一)形成模式

在影视基地的两次建设高潮中诞生了形态各异的影视基地,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我国影视基地的形成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按照影视基地的主题分,我国影视基地主要可分为三类,即自然景观类、民俗文化类和历史题材类。

1.自然景观类

这类影视基地主要利用当地的独特的自然风光打造而成,一般集中在风景秀丽、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如西塘影视基地、安吉影视基地、同里影视基地和象山影视基地等。

在2007年6月18日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具特色影视基地的评选活动中,古镇西塘被评为最具水乡魅力影视基地。西塘镇2003年时与中国电影家协会成立“中国西塘影视摄制基地”,在这里相继拍摄了《画魂》、《天一生水》、《别爱我》、《五星饭店》等影视作品,西塘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情和淳朴的民风民俗形成一个“天然摄影棚”,深受国内外电影公司的推崇。云南的束河古镇影视基地是云南十大影视基地之一,景区地处玉龙雪山脚下,海拔2440米,年平均气温12.6度,气候温润,四季如春。古镇坐西朝东、背风向阳,北瞰玉龙、南眺文笔、东临象山,被称为“丹凤含书”之地,享有“雪山下的世外桃源”、“神秘的纳西原生古村落”、“千年清泉之乡”等美誉。历经岁月沧桑,古貌依然,村落与原野浑然一体,生态优美,形成“古道、泉水、人家”的独特景观。这里曾先后拍摄过《摩梭女儿国》、《一米阳光》、《茶马古道》、《千里走单骑》、《铁色高原》、《天使的翅膀》等多部影视剧。

2.民俗文化类

民俗文化类影视基地以当地的风俗文化为主,突出展现民族文化。这类影视基地的典型代表是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坐落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镇北堡,上世纪90年代初由作家张贤亮创办。镇北堡西部影视城以其古朴、原始、粗犷、荒凉、民间化为特色吸引着众多影视剧组和游客,成为中国三大影视城之一,也是西部唯一著名影视城。西部影城被逐步打造成为一个充满着浓厚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古代西北小镇,通过再现先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娱乐方式吸引展现当地的风俗文化;对荒凉的地貌和残留的古堡中的文化包装和艺术内涵,提升了荒凉和废墟的文化价值。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内明城堡的街道两侧有各式中国传统手工艺:捏面人、做木雕、剪纸、现场画像、书写春联、椴木烙画等。许多在全国各地“卖艺为生”的民间艺人,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扎下了根。从2007开始,每逢节假日和双休日,影城的明城内都会变成真正的中国古代北方小城镇的集市,艺人们为游客免费表演。[4]

3.历史题材类

历史题材类影视基地以经典著作为蓝本,再现历史建筑、古代风貌等。目前我国大部分影视基地都属于此类,比较著名的有央视四大影视基地(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南海影视城、威海影视城、涿州影视基地)和横店影视基地等。

横店影视基地现在已经建成“广州街”、“香港街”、“明清宫苑”、“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江南水乡”、“横店老街”、“屏岩洞府”、“大智禅寺”、“明清居民博览城”等13个景区,这些景区大多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建成,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时空,汇聚了南北地域不同的建筑风格,远至秦汉、唐宋,近至明清、民国,两千年不同历史阶段的影视题材均可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场景;上至皇宫、官府,下至民居、老街,不同朝代、不同人物的题材均可在这里入镜;从历代的重大历史变革,到百姓的起居冷暖均可在此展现,宫廷、市井、言情、武侠、枪战等多种不同内容和风格的影视作品均可在此拍摄。

按照影视基地形成的因果关系可分为以戏带建类和以剧带景两类:

1.以剧带建类

此类影视基地一般是现有剧本再有拍摄场景,按照剧本要求建造特定的拍摄场景。随着影视剧的走红,拍摄场景成为旅游热点,从而形成影视基地。但是一部剧的播出时间和流行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以戏带建类的影视基地不断开发出新的景点吸引其他剧组和众多游客。央视打造的四大影视基地基本都属于此类。以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为例,1991年10月,央视决定拍摄《唐明皇》,随即在大孚山麓苍翠清幽的群峰环抱中修建唐城,包括唐宫、唐街、御花园、华清池、骊山图阁等。之后有《杨贵妃》、《武则天》等名噪一时的影视剧在此取景。受影视剧热播的影响,当时游客最多时1天达5万人。1992年,为拍摄《三国演义》,三国城开始建设,主要景点有桃园、甘露寺、七星台、点将台、古战船、曹营水寨等。1995年水浒城启动建设,主要景点有京城区、梁山、州县区、水泊区、清明上河街、紫石街等。

但是,以景带建类的影视基地主要服务于参与投资的影视集团的拍摄行为,这种运作方式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影视基地只是某个电视台或者影视集团的片场,并没有真正进入市场运作。[5]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的涌起,此类影视基地逐渐减少。

2.以景带剧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景带剧类的影视基地越来越受到剧组的欢迎。近年来,国内建设的影视基地大多属于以景带剧类,有利于拓宽产业空间,提高影视基地的效能。以景带剧类影视基地的“景”既有自然风光,也有人工建筑。前者如自然景色:安吉生态影视基地、同里影视基地、象山影视城等,后者如中山影视基地、北普陀影视城、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等。安吉生态影视基地坐落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境内,它是“中国毛竹产业化示范基地”、“毛竹科技现代园区”,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生态影视基地”。安吉影视基地以万顷竹海为背景,以亘古奇石为点缀,有山的雄伟,有水的灵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环境使得安吉深得剧组的青睐,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使安吉声名远播,周润发和章子怡在安吉竹海里打斗那场戏十分精彩。李安在获奥斯卡奖之后说过:“是安吉的秀丽山水让《卧虎藏龙》走上奥斯卡领奖台”。[6]

以景带剧类基地更加适应市场经济时代影视基地发展的需要,较多考虑贴近时代背景、贴近地域特色,创造一个较为真实的年代环境,具有广泛的普适性,以使各种剧组能够各取所需。

按照影视基地的投资主体的不同,可将我国影视基地分为三大类:公有资本投资型、民营资本投资型和中外合资型。在影视基地出现的早期,投资主体是单一、固定的,而随着新世纪经济体制改革的加深,国家允许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影视业,影视基地的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1.公有资本投资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影视基地大多是公有资本投资型的,这是由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所决定的。这些影视基地依靠行政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和资金建造而成。央视的四大影视基地都是由央视出资建设,上海车墩影视乐园、青岛影视基地、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等也是由影视集团和当地政府投资共建。在计划经济时期,公有资本投资型的影视基地发展情况较好,因为会有电视台或者影视集团源源不断送来影视拍摄剧组,不必考虑市场化运营。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这类影视基地与电视台或影视集团的紧密关系逐渐被打破,它们的生存面临极大的威胁。2007年1月,焦作市政府将焦作市黄河文化影视城产权转让,在其资产评估中净资产7494万元,负债3146万元,可见其经营状况并不理想。此类影视基地目前都在试图突破原有模式,寻求市场化运作方式。

2.民营资本投资型

早在上世纪就已出现民营资本投资型的影视基地,但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此类影视基地没有固定的电视台和剧组入驻,经营十分困难。上世纪90年代浙江横店集团投资兴建横店影视城,是当时惟一一家背景单纯的民资影视基地。1996年,为拍摄历史巨片《鸦片战争》,横店集团全资建起了东阳市境内第一个影视拍摄基地“广州街香港街”。但直到1999年横店影视基地的经营并不顺利,每年接待电影剧组只有一部,接待拍摄的电视的电视剧集在百余集到三百集之间,游客规模只有二三十万人次的水平。[7]依靠横店集团的强大财力,横店影视基地才得以生存。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入,横店影视基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2000年实行“免场租政策”以来,成为我国目前发展最好最具活力的影视基地。

2004年以来,随着影视业资本市场开放后,越来越多民营资本进入影视基地。2008年香港导演唐季礼代表中国国际传媒集团,投资30亿元人民币在云南大理建设一个占地4000亩的国际影视文化产业研究基地“东方好莱坞”。导演陈凯歌将与云南世博集团投资120亿元,联合打造的“东方影城”。

3.中外合资型

资本来源的开放意味着外国资本也可以进入中国影视业,资本来源的多元化为中国影视基地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目前由于国内影视业对境外资本投资有着严格的控制,中外合资型的影视基地并不多见。中山影视基地是一个具有中外合资背景的基地,它位于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故居旁,是国内唯一围绕某个伟人生平反映伟人历程的影视基地。

(二)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

纵观国内数百家影视基地,虽然大多数运营状况堪忧,但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也不少,对影视基地盈利模式尤其是较为成功的盈利模式进行分析将有助于影视基地未来的发展。目前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主要分为几大类,一是以收取场租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二是以影视业带动旅游业发展;三是发展影视主题公园等其他盈利模式的探索。

1.收取场租费

依靠场租维持影视基地生存是中国早期影视基地盈利的主要模式,直到本世纪,场租费仍是一些影视基地主要的收入来源。上影集团旗下的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在建立之初,按照错位经营、差别化竞争的发展理念,希望达到影视拍摄和旅游双赢。但几年运营下来,除了前两年旅游业务还不错外,之后一直是拍摄收入多于旅游。目前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场景、摄影棚的租金收入每天约有2000元至1.5万元不等。但随着影视基地数量的增加和同质化现象的加重,单纯依靠场租费盈利几乎成为不可能。

2.影视业带动旅游业

以影视基地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是我国影视基地较为普遍的一种盈利模式。通过低廉的成本和大手笔场地建设吸引剧组,打造知名影视制作,进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追星族、群众演员等,带动旅游业发展。以横店影视城为例,旅游业是基地最主要的盈利来源,约占整个基地收入的80%左右。

按照旅游方式的不同,这种盈利模式还可以分为前期拍摄+观光型旅游、后期制作+体验式旅游和混合型三类。前期拍摄+观光型旅游主要是指让游客参观拍摄场地,感受基地的影视文化,这是影视基地发展旅游业最常见的一种做法。典型代表如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等、束河茶马古道影视基地、昆明玉龙湾影视基地等。后期制作+体验式旅游可以让观众亲身体验电影的拍摄和制作过程。北京的中国(怀柔)影视基地是一家集影视创意、拍摄、后期制作、影视体验等于一体的专业功能聚合型部级影视基地,怀柔影视基地二期项目完工后,将向游客全方位展现电影的魅力,游客不仅可以看到电影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还可以亲身参与电影的拍摄制作过程。

3.其他盈利模式的探索

影视基地处于影视产业链条中的一环,将影视基地本身打造成复合式产业链,把各种影视产业要素的聚集到影视基地,将原来的拍摄基地打造为拍摄、制作一系列产业链是影视基地盈利模式的全新探索。很多影视基地已经悄然开始谋求转型和升级。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江表示,与国际影视公司签约成立战略联盟,就是为了完成“集聚影视要素,实现从拍摄场景到制作发行的完整产业链”的打造。“与4家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机构合作将进一步增强横店的影视拍摄能力,加快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国际步伐。”

发展影视主题公园是近年来影视基地转型的一个方向,所谓影视主题公园是指不以影视拍摄功能为主,而是成为以影视拍摄内容的场景、场地、道具、服饰、片段等为资源,以影视文化为主题的娱乐公园。影视基地市场主要面向影视拍摄剧组,随着基地旅游化发展之后,市场逐渐转向游客。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主题公园的主要消费对象是国内旅游者和港澳台同胞及亚洲文化圈内的海外旅游者。好莱坞环球影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围绕电影拍摄场景建立的主题娱乐公园,在这里游客可以亲身体验电影拍摄的神奇世界。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好莱坞环球影城已经成为游客游览好莱坞必不可少的一个景点。

目前国内也有不少影视基地在做这方面的探索。长影世纪城是我国第一家世界级影视主题公园,它借鉴了美国好莱坞环球影城和迪斯尼模式,以高科技含量、高新颖程度、高制作水平和高民族特质,充分展示了中国特有文化的魅力,开辟了电影工业旅游的新途径。自2005年5月正式开园以来,已接待海内外游人100多万,在中国旅游市场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2005 年长影世纪城被评为国家 4A 旅游景区,2006 年入选中国十大影视城。

三、影视基地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中国影视基地的建设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变化,只有少数影视基地在体制转型、产业变革的巨浪中走了出来并且经营得有声有色,大部分影视都基地面临着发展困境。据2005年金鸡百花节资料显示,截止2004年底,我国各类影视城和主题公园共2500多处,其中70%亏损,20%持平,10%盈利。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盈利模式单一,效益低下。靠收取场租费和发展旅游业是我国影视基地目前最主要的盈利模式,而这两种盈利模式实际暗含着巨大风险。影视基地在整个影视业的产业链条中处于下游,扮演更多的是生产要素而非获利工具的角色。以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为例,“一个剧组,成本的70%支付劳务,其中演员占总成本的50%,设备、道具等总共才占30%,影视基地作配套服务的大部分在30%花费内,一般只能赚总成本的10%左右。”[8]一个影视基地占地几千亩,但盈利只有一个剧组成本的10%,处于产业链低端位置。目前国内有大大小小上百家影视基地,影视旅游也并非“摇钱树”。没有常建常新的旅游景点和强大的影视作品的支撑,游客未必肯买账。

缺乏对盈利模式的深度开发使得那种仅仅依靠影视剧的拍摄来吸引游客的简单粗放的盈利模式,已经基本失去了生存空间。这种盈利模式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更影响了整个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是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近年来各地企业和政府纷纷看好影视基地,大兴建造大型建造影视基地之风,动辄占地面积上千亩的影视基地在国内各地全面开花。在工业区建设已经进入到注重亩产集约率、优化产业结构的时候,影视基地又步入圈地、同质竞争的阶段。按照国家旅游局2002年的一份统计显示,全国2000余家各类主题公园赢利者仅一成,亏损占七成,2/3投资难以收回,被各种影视城项目套牢的资金保守估计有上百亿元。[9]据了解,重庆市上马或者即将上马7个影视基地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接近百亿元。在这7个项目中,除九龙坡和长寿的项目定位于拉动房产和商业外,其余5个影视基地项目都意在成为旅游景点。而从国内其他影视城的运营情况来看,重庆根本容不下7个影视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市场严重饱和。

三是风格雷同,缺乏特色。目前国内影视基地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风格雷同,缺乏特色,这是由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的后果。各家影视基地往往不在差异化和特色化上下功夫,而是追求“大而全”,恨不得将国内所有影视基地的内容全部包含在内,结果导致同质化。国内不少影视基地都建有秦王宫、广州街、香港街等景观,毫无特色,导致市场严重饱和,许多影视基地根本吸引不到拍摄剧组和游客,只能草草关门。

一个良好的影视基地不仅能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更能为地区注入影视文化,带动整个区域的全面发展。尽管目前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面临种种困境,但资本投资热情不减,基地建设高歌猛进。鉴于我国影视基地面临的重重困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快影视基地的发展。影视拍摄提升人气,带来市场认知度;游憩设施配套,深度体验参与,吸引并留住游客;创意产业支撑,扩大产业链条,做大影视产业;文化注入提高基地品质,

1、完善产业链,寻求盈利模式的多样化

国内目前已有不少影视基地试图改变单纯依靠场租或旅游业盈利的模式,向着产业纵深化方向发展。影视主题公园和影视产业基地是目前影视基地正在摸索的两条道路,前者是向着旅游业的纵深发展,后者是影视业的集群化发展。

影视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影视基地盈利模式的另一种突破,即与影视产业密切相关的,如影视拍摄、影视后期制作、影视产品营销、影视宣传等影视制作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聚集一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样,便形成了影视城的另一种发展趋势——影视产业基地。

单纯的影视基地与影视产业基地的有明显的区别,影视基地单纯提供影视拍摄场地、场景等,是影视产业中的一个环节,且由于收入渠道单一,经营状况一般,有时甚至很难维持下去。而影视产业基地的升级,一方面延伸影视产业链降低了发展成本,另一方面影视产业集群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影视产业基地比单纯的影视基地更具备成功的特质。与旅游化的影视基地不同,影视产业基地是以影视制作全过程为内容的产业发展区域,其面对的客户群是影视制作各个环节的“影视人”,包括影视拍摄剧组、影视后期制作团队、影视前期策划人、影视公司、电影院,也包括培养影视精英的相关培训、学习机构。

横店影视城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它将整个城市建设成一个庞大而完备的影视产业配套和后勤服务基地,而不是单纯而孤立的几个拍摄基地。1999年起,横店集团全面整合影视、旅游和服务资源,宣布所有拍摄基地免收场租,同时为前来拍摄的剧组提供从场景搭建、道具制作、演员中介到餐饮、住宿等的系列配套服务。此举摆脱了依靠场租维持影视城经营的单一模式,尽一切可能整合影视拍摄所需要的所有基本要素,吸引了大批剧组前往。

2、创意为王,与文化创意产业全面结合

目前世界各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潮,所谓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在世界各国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中,影视业都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视产业链包含剧本、融资、制作、营销、播出、产品开发等主要环节,影视基地的功能需要适当从制作环节向两端延伸,在同一个影视基地内拉伸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内容研创基地,并搭建融投资平台;向下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节目交易平台。逐步聚集产业要素,形成聚合优势,降低制作成本。

以中国(怀柔)影视基地为例,张纪中影视文化公司、尤小刚全视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娱乐投资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外影视公司纷至沓来。截至2008年年底,怀柔区共有在册的影视制作策划、文化艺术交流等文化创意类企业累计达到2379家,其中影视类企业达141家,仅影视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6.3亿元。到2010年,集聚区将完成影视制片公司总部集聚、动漫制作、影视教育培训、影视旅游等四大功能区的建设;将引进国际级影视企业10至15家,国内外中小型影视企业100到150家,吸纳劳动力2万至3万人,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

3、文化为魂,注入民族化元素

国内成功的影视基地大多将影视、旅游、文化三者纳入了影视基地的定位当中,倡导“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影视基地包含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民族化元素对基地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将影视基地和文化紧密地糅合在一起,将文化作为产业来经营。通过发掘和宣扬文化来综合地发展影视基地,以多种方式全方位展示文化,赋予影视基地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文化。国内目前在发掘影视基地文化方面做得较好的是镇北堡西部影城。

镇北堡西部影城正在逐渐告别传统影视拍摄基地的模式,朝着能够代表中国西部古代风貌的小城镇格局发展,最终成为代表和囊括中国西部各年代风貌、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影视剧拍摄基地和主题公园。张贤亮设想将其发展成一座西部地区的中国民俗文化博物馆,利用影视城的空间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再现消失在中华大地上的古代民居。按照他的设想,若干年后,西部影视城将作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里程碑”而存在,作为“原始的、古朴的、西部的、民间化和乡村化的博物馆”供广大游客参观。“这个影视城可以像邻近的、距今有近千年历史的西夏王陵那样,成为民俗古迹永远留下来。”从78万元的投资发展到现在总资产超过两亿元的文化产业,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已成为立足民族文化发展影视基地的典范。

[注释]

[1]项仲平、邵清风:《中国影视基地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第10-11页。

[2]邵培仁、李思屈主编:《2009年:中国娱乐与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国传媒报告蓝皮书 第一辑),中国传媒报告杂志社,2009年,第179-180页。

[3]郭文、王丽:《影视型主题公园旅游开发“共生”模式研究及其产业聚落诉求——以央视无锡影视基地为例》,《旅游学刊》2008年第4期,第65页。

[4]李哲:《发挥自身优势,各大影视基地拓展发展新路径》,《经济日报》2009年9月6日第6版。

[5]项仲平、邵清风:《中国影视基地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第10页。

[6]宋笑梅:《中国首个生态影视基地落户安吉》,《都市快报》2004年11月。

影视制作的前景篇9

一、引言

在早些年间,影视作品中很少应用影视后期制作技术,但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其对影视作品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它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作品的表达效果。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影视作品的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影视后期制作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什么是影视后期制作

影视后期制作,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将已经拍摄好的影视资料进行特效加工和剪辑处理后,做成一段完整影视作品的技术方式。一般情况下,影视后期制作分别由特效合成、镜头剪辑和声音剪辑三个方面组成。

(一)特效合成

特效合成在影视后期制作中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特效合成技术仅仅是镜头的转换等,近几年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提升,特效合成技术也随之提高,合成效果更加优质,这对提升影视作品的水平大有裨益。

(二)镜头剪辑

影视作品的拍摄完成后,一般都是一段一段的镜头,没有连贯性,我们需要通过镜头剪辑将每一个拍摄的片段连接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影视作品。由此看来,影视后期制作中的镜头剪辑对影视作品的水平有着直接影响。

(三)声音剪辑

影视后期制作的过程中,由于拍摄镜头均是片段式的,所以在最终形成电影作品后也需要重新加工剪辑声音,尤其要注意的是声音的前后连接是否流畅以及声音与电影场景是否匹配等。其中,有部分镜头可能会有加入声音特效的需要,以使电影情节更加完善。

三、影视后期制作在影视艺术中的运用

影视后期制作的历史也是比较悠久的,在早期的一些影视作品中也存在一些影视特效等,虽然在现在看来其画面相对比较粗糙,但就当时的技术水平而言,已经足以很好地展现影视作品了。在影视拍摄的过程中,由于条件限制等因素,一些场景无法完成预期的拍摄,通过后期制作可以弥补拍摄中的不足,对已经拍摄好的画面也可以进行进一步加工,使其视觉效果更加突出,画面质量和画面效果都能变得更加优质。

(一)完善影视画面

对影视作品的画面进行调色或者调光等,使得画面达到最佳效果,使得影视作品的场景和人物更加深入人心,更容易将影视作品的观赏者带到影视作品中去,这对提升影视作品的表现力大有帮助。

(二)影视特效融入影视作品

由于电影题材不同,其需要的场景也各不相同。例如,在一些虚拟科幻电影中许多画面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这就需要影视特效来完成。还有一些动作电影里的打斗场面也需要在拍摄之后加入特效,使得画面更加精彩,使作品更加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完善影视场景

在现实中一些影视作品中的场景可能很难实现,所以我们就要通过影视后期制作来完善场景的塑造。例如,在经典影视作品《泰坦尼克号》中有一幕沉船的场景。如果要真实地再现这一场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要实现这一场景的成本实在太高,所以导演就通过特效处理将特效镜头及后期处理共同结合拍摄这一场景,完美展现了当时惊心动魄的画面,满足了观众的视觉需求,同时还大大节约了拍摄成本,对提高影视作品的经济收益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影视后期制作在影视作品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确保影片构成严谨合理

在影视作品拍摄完成之后还需要修改和调整影片结构,由于拍摄的影视资料比较多,所以在后期制作过程中要对所有资料进行总结,提炼出严谨合理的故事情节,确保影片结构及人物的完整性及故事的连贯性。

(二)保证影片的连贯流畅

影视作品初期是由一个个镜头组成的,所以在后期制作中要尤其注意各个镜头的衔接是否合理流畅,尤其是动作电影对于流畅的动作画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只有影片连贯合理才能符合大众的思维逻辑方式,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

(三)在恰当的时机插入背景音乐

影视作品不能缺少背景音乐,然而插入背景音乐也要根据故事发生的背景选择恰当的时机。只有把握好背景音乐插入的时间,才能将电影画面和背景音乐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得电影情节更加具有感染力。五、结语近几年,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们对影视作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这就对当今的影视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我国的影视作品质量也会不断提升,这将极大地带动影视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芳辰.影视后期制作在影视艺术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科技,2012(16):5.

[2]范芳辰.影视后期制作在影视艺术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3(02):182.

影视制作的前景篇10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3-0048-03

1 影视特效的真正内涵

当前的影视特效(special effect)十分追求画面特效的质量,大多所呈现出来的特效已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其效涉及太空世界、古代历史、自然灾害等方面,并且渗透进前期拍摄与后期制作的各个环节,即特效与实拍并驾齐驱、融为一体、难辨真伪。而事实上,影视特效的真正含义在于:诚信与诚意。特效制作人员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虚拟场景,令观众产生一种真实的假象,尽可能呈现给观众最为真实的感受。而诚意则体现在特效制作者们对画面效果的不断探索,为营造出最接近真实的画面,而发掘出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计算机辅助手段。在营造逼真效果方面,可以追溯至世界上特效制作第一人――梅里爱,他所创作出的《贵妇人的失踪》,可以发现特效的精髓就在于如何骗过观众的眼睛,如何产生最真实的感受。

2 影视特效的发展过程

特效伴随着影视的出现而出现,当人们的视听感官不再满足于简单而实际的普通剪辑效果,那么特效的出现则成为一种必然。在CG技术出现之前的传统特效手段归结为以下几种:二次曝光、固定遮片、活动遮片、玻璃接景与模型接景、动画台与合成台、镜子合成与逐格摄影。然而伴随着CG技术而来的影视特效较之于以往发生了巨大变革。

3 数字影视特效制作技术

3.1 模拟场景

模拟场景是指模拟出真实景物拍摄之外的由人工制作的场景,目的是创造出真实生活中所没有的角色和环境,扩展现实的世界和实际的感官体验。在使用方面模拟场景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人物模拟、环境模拟。

3.1.1 人物模拟

人物模拟是指利用特殊手段,制作出现实生活当中不可能存在或不可能实现的人物形象。人物模拟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化妆技术,在早期的影视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妖魔鬼怪大多是由演员经过长时间的化妆扮演的,化妆师通过各种化妆材料与颜料的使用塑造出鬼怪的形象。

3.1.2 环境模拟

在环境模拟中,影视作品常用的手段有布景与实物模型,两者皆由美术置景部门设计并完成制作。布景属于正常的美术置景,是为满足拍摄要求而建立的实物背景,而实物模型则属于特效的范畴。布景一般是按照1:1的比例搭建起来的,不具有实际拍摄效果的背景,如摄影棚中常见的“蓝背”与“绿背”。

3.2 合成技术

3.2.1 合成技术介绍

合成技术一直是影视作品中数字特效制作中的关键环节,由于早期影视作品制作年代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的不成熟,致使合成技术一直是数字特效制作中的瓶颈,而现在计算机合成技术与计算机3D技术的结合让特效摆脱了低效率、低画质的束缚。当下的合成技术对素材的门槛要求大大降低,并且合成(层、轨道、节点)次数几乎没有限制,所合成的影像也越来越精致。

3.2.2 二维合成技术

业内专业的合成技术软件主要有Flame,Nuke,After Effects等,从软件界面和操作方式来看,这些软件区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设计理念:基于节点和基于图层。但不管是基于节点还是基于图层,这些软件在合成上都以抠像为主要手段。例如:通过直接调节不透明度(opacity)和直接嵌入Alpha通道实现最简单的合成,通过具体的亮度抠像、色度抠像以及纯手工抠像等具体的抠像手段可以实现中等难度的合成,通过遮罩(mask)或蒙版(matte)及其边缘处理等细节的调整可以实现人物与环境的完美融合即实现复杂的合成。

3.3 三维动画与特效技术

3.3.1 功能大的三维动画软件

业内知名的三维动画软件主要有3ds Max、Maya、Softimage XSI、Cinema 4D、Houdini、Realflow等,每种软件的功能都很强大,都可以独立完成从建模材质灯光动画渲染的整个流程,但不同的软件在功能上也有不同的侧重。比如:3ds Max侧重建筑动画、环境艺术设计、游戏,Maya和Softimage XSI侧重角色动画和影视特效,Cinema 4D侧重制作效率和简便性主要用来完成电视后期包装,Houdini则追求高端,不但能做三维还能做合成,Realflow能模拟逼真的流体动力学。三维动画软件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标志着导演们能够对影视视听语言中蒙太奇的最小单位“镜头”中的内容元素进行进一步的解构,即可以从平面化的二维视频画面继续细分为三维场景和摆放布置在三维场景内的各个主体元素(模型)。

3.3.2 三维动画与特效的制作流程

影视三维动画与特效的制作流程主要有:

一是构建模型和场景,在建模之前根据任务和制作的便利性确定模型的种类,一般有polygon(多边形)模型,NURBS(非均匀有理B样条)模型以及subdivision surface(细分曲面)模型。多边形建模一般由原始的基本几何体开始通过不断的细分、挤出、拉伸最后平滑得到最终的模型。NURBS建模一般遵循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的建模思路,通过旋转、放样、平面化、挤出等命令得到的模型非常平滑。细分曲面建模可以简化复杂物体的制作过程,它吸取了多边形建模和NURBS建模两种建模方式的技术优势,不但拥有多边形建模灵活多变的拓扑结构,而且还能像NURBS物体一样保持模型的圆滑。当然直接通过3D扫描构建实物模型也是可以的。

二是添加材质纹理和灯光设置,选择不同的材质来决定物体表面的基本属性,包括颜色、透明、环境、自发光、凹凸、漫反射、高光、反射、折射等特性,以获取更逼真的效果。

三是动画处理,既・包括模型动画和虚拟摄像机动画这样的基础动画,也包括骨骼踊、表情动画、动力学这样的高级动画。模型动画主要通过关键帧动画和路径动画两种方式来实现,虚拟摄像机动画也叫场景动画,除了要调整虚拟摄像机的机位方向高度、焦距、景深等参数以外,最关键的问题是要保证虚拟场景和真实拍摄场景在空间透视上的一致性,这可以通过对真实拍摄素材进行摄像机反求来实现,将反求得到的轨迹和运动数据绑定到虚拟摄像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骨骼动画和表情动画则可以直接进行真实演员的动作捕捉以及面部表情捕捉,动力学主要涉及自然界中粒子、流体的模拟,如烟、火、水、风等。

四是渲染,在建模、材质灯光、动画全部完成后可以对三维场景进行渲染输出,一般是从三维动画软件中输出带有Alpha通道的图片序列文件,再导入合成软件中进行最终的合成,而不是直接输出成视频文件。

3.4 后期特效

3.4.1 后期特效简述

后期特效主要包括剪辑流程中的影调和色彩调整,而影视作品中影调和色彩调整是通过美术置景、摄影摄像以及后期配光的综合结果。

当前的后期技术可将后期配光分为胶片配光和数字调光。传统胶片配光的反差关系固定不变,多数影视作品摄影师不需要依赖于后期洗印时的调整;而数字调光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灵活地调整画面的亮度、对比度、色彩,甚至还可以分暗部、中间部、亮部进行分区调节或局部二次色校正。

3.4.2 后期配光技术

对于胶片配光而言,主要是指将底片直接拷贝,底片翻正,以及翻底拷贝等工艺流程。在胶片配光中,部分摄影师会使用留银工艺、前闪以及“加冲”“减冲”改变胶片洗印条件,以产生特殊的画面效果。而在数字调光中,调光设备有两种基本操作思路,一种来源于视频领域,另一种来源于数字领域。利用调光师的判断能力以及自身的创造性进行适当的影视作品基调的调整。如在配光中彻底去掉蓝通道,用红和绿加色混合再转补色可得到一种新的蓝通道,可产生特殊的基调感觉。

4 新的探索――立体影视

4.1 立体影视的发展

要获得立体影像的核心是要拍摄一对有左右视差的影像,并让观众的左右眼分别能看到这对影像。从18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尔斯发明了立体镜,并证明了立体视觉的存在之后,有多位科学家借助早期照相技术做出了立体照片,并应用进影视作品中被做成左右一对图片,用各种各样的立体眼镜进行观看。

直到20世纪30年代偏振3D系统问世,使得影视作品的色彩保真度与双眼视觉平衡都得到改善,即在提高技术的同时观众的观看质量与舒适度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一直到2009年立体电影《阿凡达》的问世,让人们感受到立体影视作品的希望。

4.2 立体影视的前景

改善立体影视观看的舒适度标志着当代立体影视技术的进步,也是制作技术人员不断追求的目标。在这方面,要求电视标准负视差通常不超过显示屏幕宽度的2%,而电影标准负视差不超过银幕宽度的1.5%,屏幕越大,观众能够获得的舒适感的正负视差范围越小。在立体影视作品的制作过程中,调整各种匹配、会聚、正负视差关系至适当的程度,观众才可获得良好的观影体验。

5 特效制作的协调与配合

影视制作的前景篇11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虚拟演播室技术的不断改进。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和改变着人们固有的审美思维。虚拟演播室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必然的产物,虚拟演播室系统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运用,使传统电视节目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此类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对虚拟演播室技术进行重新分析,以确定虚拟演播室系统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运用和发展。

1虚拟演播室系统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实际应用技巧

(一)建模技巧

由于虚拟演播室的模型和动画需要实时的运动,所以建模过程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尽量避免复杂模型的建造;用Lightscape等软件转化灯光参数;运用键罩加大虚拟系统的逼真性。

(二)红外检测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会发生这种情况,主持人需要从虚拟景物后面走到前面来,这时需人为去控制键罩的开关,当工作人员与主持人配合不好时会有穿帮的可能。利用红外检测技术可解决这个问题。红外线检测是确定被检测物体的纵向位置,即在演播室中被拍摄的前景位于背景内的深度。首先,在演播室上方固定2-4个红外线摄像机,作为红外线接收装置。然后,用红外发射装置对演播室进行测量,最后绘制出活动范围的网格图。这样当演播室中的移动物体配带上红外线发射装置,其红外线被红外线摄像机摄取,通过计算机识别和计算出该物体在网格中的位置,将数据传输到工作站,根据背景与物体纵向数据自动计算出移动物体在模型中所处的位置及深度。以上就是虚拟演播室常提到的“深度键”的概念。这种系统根据红外线检测,产生深度键,能持续地使主持人置于虚拟背景内的正确位置。深度键容许在节目中虚拟物体、实际物体和主持人相互之间动态地前后阻挡,从而创造出现实图像的感觉。这样当主持人从虚拟景物后面走到前面来,不需要人为去控制键罩的开关,系统会自动利用深度键来分析主持人和虚拟景物前后定位关系,自动形成遮挡与被遮挡的画面。大大减少了穿帮的可能,也方便了节目的制作。

(三)虚拟影子

三维模型的逼真性,在于它可仿真光和影。这就需要我们在建模过程中要注意光的方向与实际保持一致。但是,由十演播室灯光较多较亮,增加了色键抠像的难度,所以在抠像合成的图像中,前景主持人的影子较难与背景物体相吻合。还有就是如果是用网格识别方法的演播室,要想用抠像的方法获得影子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背景板网格有两种蓝色。所以要想获得完美的效果,增加必要的设备是刻不容缓的。这就需要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加入虚拟影子机,其做法是在演播室上方架设一台摄像机,摄入主持人在蓝箱内的画面,通过色键器抠像获得键信号,用这个键信号来模拟主持人的影子。最后再把这个影子与虚拟图像进行合成。运用虚拟影子机的优点在于其不受客观条件限制,并且可灵活调整影子的方向。有时建模会出现有倒影的情况,在建模时可通过镜像复制的方法来制作背景的倒影,在蓝箱内铺设有一定反光能力的透明塑料布即可得到。这种方法简单实用,实际效果可以乱真。

(四)自动反馈/标志系统

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主持人或表演者在虚拟布景中移动时,很容易从虚拟物体中穿过,出现了穿帮现象,为了避免现象,被摄者要看着反送监视器,或者在活动范围内画好行走路线。但是由于虚拟系统都存在着视频延时,所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表演不自然的问题,另外这种做法也容易污染蓝箱的地板,造成抠像的困难。这时就可以利用自动反馈/标志系统,在演播室地板上投影静止和运动的虚拟物体。以便让表演者知道所有虚拟物体在任何时段内位于何处。但这种技术又一定的弊端,其投影会对主持人自己的影子产生干扰,所以并不常用。

2虚拟演播室系统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运作流程

(一)摄像机跟踪系统

虚拟演播室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是如何判断摄像机、主持人、计算机合成场景之间相对位置关系。摄像机跟踪器把真实人物及物体与摄像机之间的位置及透视信息送给图形计算机,然后以摄像机的镜头产生虚拟环境,把真实人物与虚拟场景匹配起来。所谓跟踪技术,即指如何获取摄像机在演播室中的实际位置参数和动作参数。

(二)实时虚拟背景生成

影视制作的前景篇12

1995年我国开始实行双休日,1999年调整假日结构,增加公共假日,将城市居民的休息日增至114天,这意味着城市居民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休闲。相关机构对城市居民休闲内容的研究表明:看电视是居民打发休闲时间的首选。随着休闲时间的增加以及人们休闲品质的提高,旅游作为一种新的休闲方式在人们休闲时间的安排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此背景下,影视和旅游这两大休闲主体出现了结合,影视旅游浮出水面并呈现上升趋势。

一、导言

影视旅游,是指潜在旅游者被影视作品的人物、故事情节、风景等所吸引,萌生旅游动机,进而到影视拍摄地参观游览的旅游活动。在影视旅游中,影视作品是一种有效的旅游促销手段,可以吸引人们到拍摄地游览。影视剧播映后,能带来拍摄地旅游人数的显著增长,这种增长一般可以持续四年以上。影视剧对拍摄地的旅游促销作用已经无庸讳言。目前,国内对于拍摄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影视城,对于其他拍摄地的发展鲜有提及。影视城是影视拍摄地的主要类型之一,但并不是惟一形式,本文主要探讨影视拍摄地的各种类型,以期对影视拍摄地有一全面剖析。

二、影视拍摄地的类型

影视拍摄地的类型十分多样,从风景名胜区到居民楼都可能成为影视作品的拍摄地,本文着重探讨的是可以引发影视旅游的拍摄地类型。

1.影视城

影视城是目前最重要的影视拍摄地。1987年,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建成,成为我国第一个影视拍摄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历史大剧均在此拍摄,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引发了到此的参观游览活动。此后,我国又建设了涿州影视城、横店影视城等30多座影视城,进一步促进了影视城旅游的发展。

影视城作为影视拍摄基地,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专业化。影视城专为拍摄影视剧而设,并围绕影视拍摄提供相关服务,形成了完善的服务体系,如为剧组提供场景、道具、住宿、饮食等,方便了剧组拍摄,最受剧组青睐。二是规模化。影视城的建设服务于众多剧组,满足不同需求,规模十分浩大,如涿州影视城占地2197亩,横店影视城占地4963亩。

2.风景名胜区

1906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戏曲片《定军山》,标志着中国国产电影的开始。伴随着电影电视事业的发展,影视剧的拍摄从最初的室内走向室外,风景名胜区成为众多影视剧的取景地。因影视剧而引发的旅游现象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拍摄的电影如《五朵金花》、《刘三姐》,分别带动了云南大理蝴蝶泉景区和广西桂林漓江景区的旅游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批知名影片的拍摄推动了影视旅游的发展。如《神秘的大佛》、《庐山恋》等影片分别带热了四川乐山大佛、江西庐山等景区。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尤其是本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和影视事业的发展,影视旅游步入快速发展期。这一时期,影视剧带热景区旅游的现象屡见不鲜,电影类如《英雄》、《十面埋伏》等,电视剧如《康熙王朝》、《乔家大院》等的播映均带热了拍摄地的旅游热。

风景名胜区作为影视剧的主要拍摄地,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临时性。景区的主要功能是旅游,拍摄影视剧只是其衍生功能。作为影视剧的临时拍摄地,景区为拍摄而搭建的临时场景多会拆除,也有少数场景会保留,作为景区新添内容吸引游客。二是单一性。景区的旅游资源相对单一,兼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只占少数。受制于资源条件,景区只能为摄制组提供部分场景。如《英雄》,一部107分钟的电影,主要拍摄地却有四个。

3.专门性人造景区

专门性人造景区是指专为某部电影或电视剧而建的拍摄地。规模小、用途相对单一是专门性人造景区与影视城的最主要区别。专门性人造景区属于主题公园的范畴,和一般性主题公园相比,虽然专门性人造景区最终也会用于旅游,但其建设的初衷却是为了拍摄影视剧而不是旅游。我国最早的专门性人造景区是北京大观园。大观园是专为拍摄《红楼梦》而建,它的建设改变了以往搭建临时场景,过后拆除的方式,对影视城的出现产生了巨大影响。

专门性人造景区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小型化。专门性人造景区专为某影视剧而建,受制于资金条件,规模相对较小。如北京大观园占地面积195亩,铁岭龙泉山庄占地仅9亩。二是短期性。一个不注入新生的景点只能有3年寿命。专门性人造景区由于专为某影视剧而建,对于其他影视剧的适应性较差,降低了其后期作为影视拍摄地的可能性。考虑景区的生命周期规律,一部影视剧的旅游拉动效应只能持续几年,使得专门性人造景区往往难以长久。如1988年,西影厂为拍摄《秦始皇》而建设的秦王宫,因产品单一,吸引力下降而于2004年被拆除。

三、影视拍摄地的旅游发展趋势

影视旅游是“后影视产品”,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看到了这一后继产品的潜力,影视剧与旅游的结合将在更大规模、更广阔的范围内展开。拍摄地借力影视剧发展旅游已被广泛接受,从长远来看,影视拍摄地的旅游发展将具有下述趋势:

1.影视城:调控中求多维

我国目前已建成30多座影视城,另有20多个规划投资上亿元的影视城正在招商或施工,一哄而上的影视城项目使得影视城的重复建设十分严重。此外,影视城发展中还存在数量多,布局雷同;客源不足;影视文化内涵发展不足,景点产品单一;营销手段落后等问题,进一步制约了影视城的发展。

影视城的健康发展应在政府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广泛开发产品,寻求多样化发展途径。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影视城项目的审批,建立科学完善的项目审批制度;统筹考虑市场供求情况和影视城特色,避免内容重复,缺乏特色的影视城项目上马,加强对相关资金的投资引导。目前多数影视城还是停留在收场租,提供静态场景展示的阶段,针对这一现状,鼓励影视城走多元化道路,充分挖掘影视相关产品,拓展影视文化产业链。开发前影视产品,如影视剧场景搭建、道具制作和租赁、演员培训、服装制作和租赁等业务;拓展后影视业务,如开发影视作品中的某些服饰道具等商品,挖掘与影视剧相关的文化要素并转化成商品,提供吃、住、行、娱等相关服务设施。

2.风景名胜区:发展中求扩大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在影视制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一些影视大片的部分场景采用了电脑特技制作。可以预想,影视拍摄地在电影拍摄中的需要将会因此而有所萎缩。景区以旅游为主,接待剧组是其副业,受上述因素的影响较小。作为影视拍摄地,景区经历了一个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争取的发展过程。早期的景区多是被动接受剧组,没有认识到影视剧的潜在传播效应。本世纪以来,影视剧的旅游促销效果开始彰显,许多景区主动与剧组联姻,取得良好效果。如皇城相府,2002年以280万元的赞助,将《雍正王朝》剧组拉到景区拍摄。这一联姻提高了景区知名度,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电视剧播放当年的十一黄金周,景区就赚了300万元。

在传媒业高度发展的今天,景区借影视剧扬名无疑会被更多的管理者所接受,而景区的主动接洽也会使更多的影视剧组走进景区。针对目前剧组在景区拍摄中出现的环境破坏问题,有待于景区、剧组、管理部门的通力配合,注重环保,将景区的影视剧拍摄变成绿色拍摄。对于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景区,应尽量减少剧组拍摄,偶尔的拍摄也应在严格限制的基础上进行,这样影视剧与景区的联合之路才可能越走越宽。

3.专门性人造景区:萎缩中求转变

旅游景区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景点的吸引力下降,如果不进行开发,更新资源,景区必将进入衰退期。专门性人造景区是专为某部影视剧而建,影视剧播映后几年,旅游人数会有一定增长。瑞雷、贝克等对美国12个影视剧拍摄地拍摄前十年和播映后五年的旅游人数进行研究,发现影视剧播放后,旅游人数的增长至少要持续四年。但影视剧的这种促销效果会因拍摄地而定,有的拍摄地旅游人数增长的时间可能更长,有些拍摄地因为未被认可或交通不便也可能不存在上述规律。随着时间的变化,一部电影或电视剧会慢慢被人们遗忘,如果景区不能更新产品,其游客人数将日趋萎缩。

对于专门性人造景区而言,需要不断更新产品,否则将无法继续存在。陕西秦王宫就是鲜明的例子。专门性人造景区的再发展既可以通过更新产品延长生命周期,也可以充分挖掘旧景点的文化内涵,招来新剧组,用新影片拉动旅游或通过多种营销手段借力营销。北京大观园借“红楼选秀”活动,提升了知名度,提高了门票价格,取得了良好的营销效果。

四、影视拍摄地的旅游发展重点

1.增强游客体验

未来学家托夫勒在《未来冲击》一书中写到:“服务经济的下一步是走向体验经济,商家将靠提供这种体验服务取胜。”派恩二世和吉尔摩指出体验是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在旅游产品日趋雷同,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为游客塑造与众不同的、难以忘怀的旅游体验可以给企业带来丰厚的收益。积极参与是塑造游客体验的有效方法。影视拍摄地应为游客创造生动的、富有变化的场景,提供参与性、互动性的旅游项目,让游客融入活动,并从中收获独特体验。

2.发挥联带效应

影视拍摄地应充分发挥影视剧带来的关联带动效应,延长影视旅游的产业链,将影视旅游的经济效益发挥至最大。伴随着剧组和游客的到来,影视拍摄地的住宿业、餐饮业、旅行社、旅游商店等也将随之发展起来。影视剧播映后,影视拍摄地可以针对热播剧目中所出现的道具、场景、服饰等开发相关旅游产品和纪念品,拓宽旅游收益途径。

3.突出借力营销

影视拍摄地借力影视剧的传播效应,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可以实现低成本、高收益的营销效果。但并不是每一部影片都会引起关注并引发旅游效应,拍摄地应根据影片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抓住时机联合宣传,充分利用影视剧的传播效应,提高自身知名度。

4.挖掘文化内涵

影视拍摄地的旅游发展离不开拍摄地文化内涵的挖掘,没有文化内涵的景区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影视拍摄地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与景区或影视剧相关的文化内涵,并将文化融入到拍摄地的建设中,塑造拍摄地独特的文化标识,提升拍摄地的文化品味。

参考文献:

[1]雷韬王琪延:都市人:谁比谁忙[N].中华读书报,1998,08,05

[2]傅洋:北京居民20年分配时间大调查[N].北京晚报,2005,11,23

[3]周慧颖黄远水:影视作品对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5,16(3):60~63

[4]Roger Riley, Dwayne Baker, Carlton S. Van Doren.Movie induced tourism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8,25(4):919~935

[5]Nichola Tooke, Michael Baker:Seeing is believing: the effect of film on visitor numbers to screened locations[J].TourismManagement,1996,17(2):87~94

[6]孟铁鑫袁书琪:我国影视城的旅游开发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3):273-275

[7]付冰周申立:我国影视旅游发展与规划探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102~104

[8]刘滨宜刘琴:中国影视旅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J].旅游学刊,2004,19(6):77~81

[9]王树春李陇堂王彦庚:宁夏华夏西部影视城旅游开发实证研究及其意义[J].宁夏大学学报,2006,27(2):190~192

[10]杨一晨:影视产业提升旅游经济前景无限[N].中国电影报,2005,01,20(16)

[11]林鑫:打造中国的”好莱坞”[N].中国旅游报,2003,11,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