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合成入门知识合集12篇

时间:2023-12-26 10:29:55

有机合成入门知识

有机合成入门知识篇1

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在过去10年里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注重在全球范围内获取知识、技术能力以扩大企业对知识的占有、使用和垄断以保持跨国经营企业的特定优势,具体表现在对R&D活动的重视和R&D活动的全球化扩展。跨国经营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建立R&D网络有两个基本动机:将企业的核心技术适应各国各地区不同的环境,促进企业知识的开发;获取国外技术知识,促进企业知识创新。

1 企业R&D国际化进程中的知识流动

1.1 知识创新的关键———知识流动

基于资源的观点,每一个企业都是独特资源的集合体,企业配置、开发和保护资源的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深层来源,研究表明隐藏在企业背后并确定企业能力的是企业所掌握的知识。所以在企业的整个资源体系中,知识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战略性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深层根源,而且跨国企业通过分散于全球的生产、R&D、销售部门之间的企业内部合作可以有效率并有效果地进行知识转移和知识开发,这是跨国企业(MNES)竞争优势的源泉,也是MNES存在的主要原因。虽然外部市场机制日益复杂,但是相对于仅依靠外部市场机制获取有限知识的当地企业在知识转移和知识开发方面仍处于相对劣势有两个基本原因:其一,知识往往具有隐含性,不可交易的成分,这部分知识难于通过市场机制复制和转移。但是,企业的团队生产形式需要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隐含性知识资源。其二,很多竞争者同时也可以从外部市场获取相关知识,无疑通过市场机制获取的知识不会相对竞争对手形成优势。

1.2 影响部门之间知识流动的因素分析

为了促进企业内部知识流动,必须考察影响知识流动的因素。由于知识在企业网络内的流动可以从个别单位的行为、单位之间的联合行为,以及整个网络的行为三个角度去研究。

(1)部门当前知识存量的价值。部门当前知识存量的价值与以下三个方面有关:①进入方式。跨国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和其他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兼并三种方式进入国外。由于不同进入方式建立起来的部门知识存量的价值不同;②部门规模。规模大的部门比小规模部门具有更丰富创造新知识所需要的知识存量,也更能创造出对其他部门有价值的隐性知识;③相对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国家往往是技术、市场、管理理论的潮流引导者,地理上处于越发达国家的部门,其知识存量对位于不发达国家的其他部门越有价值。

(2)部门知识共享动力。即使在同一跨国企业内部,仍然存在部门之间的竞争,拥有独特知识资源的部门希望在企业中获取或保持“相对优势”,获得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及获得长久的资源支持,希望保持对独特知识资源的垄断者地位,不与其他部门共享,势必造成知识分享动力不足,影响这一部门的知识流出。Levitt与March发现在“许多情况下,经验知识的扩散往往对拥有这些知识的组织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提高影响部门共享动力的因素,平衡囤积知识的倾向,将促进部门知识的流出。例如,部门管理者的薪资不仅与本部门的绩效有关,也与关联部门的绩效有关。

(3)知识交流渠道的丰富和开放程度。知识的交流渠道的广度和开放程度依赖于部门之间的联系,部门之间的联系越广泛、越有效,知识就能得到越多、越好地交流。知识的交流渠道可包括正式交流和非正式交流,前者如常设的与部门外联系、交流的职能机构;从全球各部门调集的为某项任务而形成的任务团队;参加定期举行的专项会议等等。而后者则是在工作中形成的员工个体之间自身知识、技能、经验的交流。总之,企业内知识交流渠道越丰富多样,越开放,知识的流动性越强。

(4)部门获取知识的动力。部门获取知识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①部门管理者。并非所有的管理者都有获取知识的强烈愿望,如一些具有较高自我防范意识的管理者,拒绝任何表明自己落后于人的信息。海外R&D部门的管理者不仅是企业技术转移的人,也是学习的人,提高部门管理者对获取知识的激励,可以有效提高部门获取知识的动力;相对经济发展水平。如果部门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低,越容易感到其他部门知识的价值,将知识的流入作为在当地市场上获取竞争优势的来源。

(5)吸收能力。即使置于相同的环境下,不同的个人和组织对获取新知识有不同的要求和吸收能力,即认识新知识价值的能力、消化能力、最终应用并改变部门行为的能力。有两方面因素决定部门对知识的吸收能力:①自身知识存量的范围和结构。如果部门知识存量中有丰富的与流入知识相关的内容,则表现出对这部分知识较强的吸收、消化和应用能力;②管理层中人员本地化的程度。如果管理层中人员本地化程度较低,大部分来自总部或其他部门,其与总部或其他部门在价值观、知识的交流方式、理解力上有共识,将促进知识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

2 R&D国际化进程中的全球学习战略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许多跨国企业的海外R&D部门的职能已不限于仅将母公司的技术转移到东道国,也由于各国的技术能力普遍发展,跨国R&D部门更致力于从东道国获取独特的知识资源为全球市场开展创新活动。MNES通过海外R&D部门获取东道国独特知识资源的能力依赖于融入东道国环境的能力和在技术创新社会系统的根植程度。MNES现已成为主要的知识创造型组织,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发展跨国学习能力:

2.1 国际分散R&D部门的组织方式

海外分散的R&D部门拥有较高的自,充分利用广泛的外部知识创新网络吸收、创造新知识,日益承担着影响整个企业的战略性角色。跨国企业协调全球分散的R&D部门往往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面临的主要管理问题是如何保持对R&D部门的控制和其享有的自之间的平衡;采用不同的协调机制保证有效的知识交流。

2.2 与学术机构的跨国合作

学术机构是各国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主要的基础性科研任务,特别是风险性大的由国家资助的公共基金项目。同时,科学和技术专业之间的传统屏障被打破,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差异缩小,也为MNES与各国学术机构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可能,这已成为MNES全球学习战略的一个主要方面。

2.3 与当地科技人才市场联系的人力资源战略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仍然是拥有知识的主体,掌握更多、更新知识的人才也仍然是企业的稀缺资源。面临的管理问题是把个体头脑中的知识体系化,使其符合“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则。首先是能否激励员工把个体知识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其次是能否创造一个使员工有机会实现共享;其三是能否对拥有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区别并且集成。

3 促进企业R&D国际化进程中组织学习能力的相应策略

3.1 系统思考

21世纪,知识经济逐步占据国际经济的主导地位,企业的生产经营进入国际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知识和技术的传播、扩散速度加快,企业的生存面临着严峻考验。正是针对这一现状,彼得·圣洁的《第五项修炼》提出系统思考这一当代管理新理念。系统思考要求跨国经营企业按区域分工的各R&D部门不能仅从本部门利益出发,追求利益最大化,从前面的分析可知,这是影响企业内部知识流动的一个基本原因。而因把跨国企业看作一个组织实体,看到企业各部门,各项工作要素之间及与系统的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的关系。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开发更新的适合市场变化的产品,而其创新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循环过程,从创新设想的产生到创新方案的形成到创新成果的扩散,再到市场效益的产生的各个阶段,需要分散于各国的R&D部门相互交流和协调,发挥各自的知识优势,并经过各种知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整合,促进企业创新活动的有效进行,形成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

3.2 建立知识共享机制

企业的动态能力是企业内部最难被竞争对手模仿的隐性知识。在海外R&D部门建立和经营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往往包含相当大的隐性成份,这些知识难以在部门之间流动并复制,需要特别设计的方法和有意识的管理,将这部分知识编码并转移为隐性知识或者转化为可操作的规则和程序,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和制度化是建立知识共享机制的前提。随着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深入,产品和地域上越来越多样化,企业应当考虑在全球运作的网络之中合理地分布资源。企业作为一个整合的实体,只有分散于全球的各个部门有效配合,采用系统性思考,才能建立知识共享机制,并形成具备高效知识流的学习网络。在这一网络中,每一个包括海外R&D部门和总部的节点都在知识的获取、转移和创新中发挥作用,每一个节点的知识都被整合进整个网络中去,以便被转移到需要的任何地方。

3.3 积累并转化组织学习的经验

John Wiley和Sons指出,兼并形成的海外R&D部门比新设组建的R&D部门拥有较强的R&D能力,因为前者已经拥有相当的组织学习的经验,而后者的知识和经验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从总部输入,随着后者学习经验的丰富,其R&D能力和学习能力不断增强。这说明如果企业在跨国组织学习方面没有足够的管理经验,企业的全球R&D能力将受到很大的限制。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即通过对组织过去经验的总结获得企业的常规知识与作业知识,从而指导相似项目的运作,这也是知识创造的一个重要源泉。由于这部分绝大多数是隐性知识,从已设立海外R&D部门的学习经验中积累、总结、激活一般性的经验,将有利于企业组织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有机合成入门知识篇2

知识产权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从美国开始扩大到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到20世纪60年展为世界性的第三次技术革命。20世纪80年代,美国已建立法律并发展成为全行业的一种知识产权保护行为,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知识产权入园区企业工作全面展开,在产业区建立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实现了知识产权申报、技术合作、技术转移等信息共享。20世纪90年代,日本调整专利战略,促进原创技术开发,加大基础研究投入,鼓励科研院所和高校与企业广泛合作进行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在合作社、产业园设立知识产权部门专门对社内企业进行知识产权全方位服务。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经济社会快速、稳定、持续发展,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工作稳步推进,涌现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和产品,但中国科技产出效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不是世界知识创新大国,也不是世界技术创新大国,中国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方面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知识产权规划》出台,国家、省、市、县(区)知识产权部门相继制定了相关政策,并对辖区企业进行了培训,知识产权入园入企工作现正处于摸索和逐步实践中。

2我国知识产权入园入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知识产权工作不够重视,知识产权拥有量少。我国大中型企业由于人力、财力充足,大部分都设置了专门从事本企业知识产权的工作部门,工作人员学历高、素质好,能与上级知识产权主管部门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较好地完成知识产权工作,拥有较多的知识产权。但大部分中小企业注重眼前利益,疲于产品生产、制造和销售,对知识产权工作重视不够,企业员工规模偏小,“一个萝卜一个坑”,企业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甚至很多企业没有从事知识产权的人员。有部分中小企业有从事知识产权人员,但对知识产权工作不够了解,知识和技能缺乏;有技术创新和新产品,但无法完成专利申请相关工作;知识产权拥有量少,未能形成创新成果的保护。二是企业创新能力弱,知识产权政策不完善。企业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能直接反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发展前景。我国大部分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健全,奖励机制完善,企业对知识产权工作比较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得力,形成了良性循环。而大部分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之前没有做相关的搜索,专利信息未得到充分利用,出现重复研发,造成财力、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创新能力弱,加上知识产权政策不完善,造成研发人员技术创新积极性差。三是企业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缺乏,知识产权工作开展不畅。企业知识产权从业人员既要熟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又要懂专业技术,会撰写知识产权相关文书,是一种复合型人才。许多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由研发人员、厂办人员等兼职,他们身兼多职,工作繁忙,又不注重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学习,故能胜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事务的人才十分缺乏。

四是企业知识产权部门和制度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国内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企业知识产权部门,甚至没有监管人员,没有完善的《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办法》《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管理规定》《企业知识产权奖励办法》等相关制度,知识产权未被列入企业工作日程。不会用知识产权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导致商标、专利得不到及时申请,对竞争对手知识产权状况没有系统了解,无法有效布局,难以有效运营及发挥经济效益。当企业知识产权被侵权时不懂或不主动去维权,造成资源和财产的重大损失。五是政府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知识产权工作宣传、培训、指导不力,奖励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对知识产权工作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企业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开展缓慢。近年来,虽然各级知识产权主管部门都组织企业进行了知识产权培训工作,但培训场次和参与企业有限,众多中小企业不够重视,效果不理想。六是知识产权主管部门与企业相距较“远”,未实现“零”距离对接,指导和服务工作不到位。县(区)知识产权主管部门是离企业“最近”的政府对企业的知识产权服务部门,由于人力所限,只起到知识产权宣传、组织和管理作用,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未实现在企业知识产权申报、技术创新、技术交流、技术转移等环节的直接指导作用。

3我国知识产权入园入企工作探索

第一,建立园区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网络,指导和帮助企业解决知识产权问题。为发展国民经济,我国众多省市设立了工业园、产业园、高新区等,园区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企业富有活力,但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差,大部分企业不具备核心竞争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少,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和高校真正实施技术合作、技术转移项目少。县(区)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可从下列方面着手开展知识产权入园入企工作:制定切实有效的园区知识产权管理和工作办法、奖励政策等,并予以落实;查找园区每个企业知识产权核心问题,对园区企业分类归档;确定园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服务对接人员,负责企业知识产权指导和服务工作,并制定绩效考评制度;实施“引凤筑巢”工作,促使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合作、技术转移和转化;开展知识产权宣传与培训工作,培育和培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和从业人员。在园区设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建立园区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网络,对园区企业知识产权问题面对面指导与帮助。第二,设立园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为园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公共信息与宣传、培训与业务办理、咨询与法律援助、技术合作与转移、专利文献信息检索五大服务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园区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企业设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督促企业知识产权从业人员专业化,监督企业知识产权运行情况。由县区或园区知识产权部门建设平台,购买专利、文献资料等数据库,知识产权服务人员及时跟踪、收集、分析国内外知识产权信息,并在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信息资源、文献资料等在线检索和查询服务。由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引进有资质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入园区,配合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提供优质高效的咨询服务,维护园区权利人合法权益,营造知识产权法治环境。由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专业培训中心、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单位,进行知识产权业务培训、技术转移(转化)推介会,为园区企业培养懂业务、懂法律、懂技术的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提升园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实施和保护水平。第三,帮助园区企业缔结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联盟。为园区企业组建知识产权战略联盟,整合园区企业知识产权资源,集合园区知识产权优势,推进联盟成员单位之间技术合作、知识产权交叉许可,实现互利共赢,保障行业共同利益,增强行业竞争力,以促进成员单位共同做大做强产业,全面提升企业和产业知识产权经营管理能力。第四,形成知识产权培训长效机制,形成专业的知识产权专员团队,为企业提供更优质、高效的知识产权服务。

有机合成入门知识篇3

(一)总体要求。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通过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结合知识产权宣传培训,着力提升全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企业诚信守法意识,提高消费者识假辩假能力,形成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氛围,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配合有关执法部门,维护专利权合法权益,充分发挥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作用,提高执法效能,全面提升我镇保护知识产权和规范市场秩序水平。

(二)工作重点。

一是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假冒专利现象,坚决防止恶权事件发生;二是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提高全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二、工作任务

(—)加强部门协作,打击专利侵权行为及假冒专利行为。

加强与公安、工商、经贸、农业、文化、科技等有关部门协作,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以保护专利权、维护专利权人合法权利为重点内容,以商品集散地为重点区域,严厉查处恶权假冒专利行为,全面提高保护知识产权和规范市场秩序水平。

(二)加强宣传培训,扩大社会影响。

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普及活动,着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全镇各类专项培训、宣讲活动的受训人数不少于100人次。一是深入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培训和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座谈会,促进企业管理人员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提高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二是深入各村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提高公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自觉抵制假冒侵权等违法行为。三是深入学校开展宣传普及活动,提高青少年知识产权普及力度,培养青少年尊重劳动创造,尊重知识产权意识。四是积极配合行政执法。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镇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镇党委委员、常务副镇长张小年为组长,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刘晖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各村、镇直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次专项行动,结合实际开展相应活动并及时报送活动开展情况,以便汇总,上报上级部门。

(二)密切部门配合,建立联动机制。

密切部门配合。积极配合各有关部门,形成合力,确保专项行动顺利开展,并取得积极成效。积极与相关部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执法协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配合相关部门尽快建立完善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机制及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机制。

四、工作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1月底)

制定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人和联系人,并进行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2月—年3月)

有机合成入门知识篇4

我院药学类各专业化学基础课主要包括无机、有机、分化、仪分、生化五门课程,是动物药品生产与营销、中药制药、药品生产与质量检测、动物医药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课程整合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我院也将分化和仪分两门课程合并入药物分析,同时考虑到另外三门化学基础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更好地服务于专业课程,本着“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将无机、有机、生化三门化学基础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药用化学基础》。近年来,我们对新课程内容的优化整合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整合的原则和指导思想[1]

课程整合的原则和指导思想是:满足专业课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实用原则,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学习专业课打基础;突出实验课的地位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此,药学类专业化学基础课程内容的整合,应以后续专业课和生产过程的需要为目标,把化学基础课程的相关理论与生产过程相结合,而将与生产过程、专业课无关的内容简化,使整合后的新课程教学有针对性地为生产过程服务。

二、课程整合的过程

首先我们对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其相互重复的部分和衔接点,并联系专业教师对后续专业课程进行调研,了解相关专业、岗位及后续课程对三门化学知识的需求情况,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的课程标准,建立了《药用化学基础》学科新体系,编制了校本教材,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三、整合后的课程内容(见表1)

由于无机和后两门课程有机、生化之间联系较少,故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有机和生化之间联系较多,故三门课程的融合主要是后两门的融合。由于对药学专业学生而言,有机部分较生化部分更为重要,且物质代谢过程中涉及的生化反应都是有机反应,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也都是有机物,因此,整个章节的编排上仍以有机物为主线。

首先让学生在初步了解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特点、表示方法后,分别介绍各类有机物的结构,使学生熟练识别各种类型的有机物,并举例说明生化部分常见的有机物,以及和专业相关的药物结构,使学生知道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机物往往具有较复杂的结构,含有多个相同或不同官能团,学习时要注重识别其中包含的官能团。紧接着列举各种类型的构造异构和构型异构,进一步说明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使学生对有机物的结构有更深入的了解。然后介绍有机物的命名方法,使学生对有机物的命名有初步认识。在学生认识了有机物的结构和命名规律后,介绍重要的有机反应、常见官能团的检验方法,以及重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由于官能团对化学性质的影响,教学中,要强调反应发生的部位及特点,并指出含多个官能团的复杂化合物,除具有各单个官能团的性质外,由于官能团间的相互影响,往往还表现出某些特有的性质。最后进一步介绍三大营养物质及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四、课程整合后的优势及效果

1.课程整合后,更好地融入了专业知识,也大大节省了课时。

整合后的内容合并了原三门课程中相互重复的部分,不求知识的系统性,淡化了无机化学的内容,化学平衡部分仅讨论溶液中的平衡,对有机化合物也只简单介绍各类烃的结构,淡化烃的性质,重点介绍与生化和专业相关的有机物的性质,增加了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将专业知识提前渗透,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

如在介绍重要有机反应时,融入了常见的生化反应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反应。如介绍取代反应时,融入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的制法;介绍加成反应时,融入油脂的硬化、生物合成中的加氢还原、Vc含量测定中加丙酮的原理、葡萄糖链状和环状结构的互变等;介绍氧化反应时,融入生物氧化的知识、血糖的测定、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标定等;介绍脱羧反应时,融入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的生成;介绍分子内脱水消除反应时,列举生物氧化过程中的脱水消除;介绍分子间脱水缩合反应时,融入葡萄糖膦酸酯的生成、治疗心脏病的药物硝酸甘油、糖的成苷反应、氨基酸的成肽反应等;介绍有机物酸碱性时,融入氨基酸的两性和等电点、普鲁卡因常用其酸化的盐酸盐;介绍水解反应时,融入油脂的水解、多糖、蛋白质的水解,以及一些药物的水解性质;介绍重氮化反应时,融入芳香族伯胺的检验方法和定量测定原理等。在介绍常见重要有机物的检验方法时,融入了药典上水杨酸盐、醋酸盐、芳香族伯胺、乳酸盐、酒石酸盐、枸橼酸盐等的鉴别方法。

不仅如此,整合后的实验内容也同样紧贴专业,如药用氯化钠的提纯与检验参考《中国药典》中氯化钠杂质检验方法;溶液酸碱性的测定除安排酸度计的使用和相关试纸的使用外,还增加了常用酸碱指示剂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及其变化过程,为学生学习滴定分析打下基础;氧化还原和配位化合物性质实验中选用了与药物分析密切相关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其氧化还原反应、与专业相关配合物的生成实验;有机物的性质实验中增加了水杨酸、芳伯胺等的鉴别。同时在学生学习了溶液配制的理论知识、掌握了一般溶液的配制技术后,要求学习自主设计缓冲溶液的配制;学习了重要有机物(含糖、蛋白质)的性质后,自主设计实验鉴别几组常见化合物。

2.整合后的课程内容更好地与高中课程衔接,避免了部分学生的厌学心理。

整合后的生物有机部分内容以有机物为主线,打破了常规的体系编排方式,避免了各类有机物以“分类命名理化性质重要代表物”为主线的多次重复循环的内容体系,与高中内容更好地衔接,避免了部分学生的厌学心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院近两年来的教学实践也表明,课程整合后较整合前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且专业教师反馈良好,可见课程整合极大地增强了化学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五、课程整合的思考

整合后的部分课程内容,如重要的有机反应一节,虽更好地融入了专业知识和生化知识,但该部分内容难点也相对集中了,因此可考虑将部分与物质代谢过程紧密联系的有机反应转并入物质代谢部分,将难点分散。

有机合成入门知识篇5

自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制造业进入一个发展停滞、缺乏活力的萧条期,几乎被人们视作夕阳产业。90年代以后,计算机等电子技术在该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制造业注入了生机。如今,机电一体化产业以其特有的技术带动性、融合性和广泛适用性,逐渐成为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主导产业,成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在此背景下,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机电一体化专业,以满足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据笔者初步调查,浙江省办有工科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几乎都开设了机电一体化专业。与此同时,“高薪急聘数控操作人才”之类的招聘广告屡见不鲜,从人才市场和企业反馈的信息也表明,社会对高质量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从近些年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数量上看,应基本能缓解当地企业对该专业人才的急需,不至于供需严重失衡,问题出在供非所求。高职院校内部在该专业培养目标与定位、专业建设与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内容及条件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的再构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界定

(一)内涵

传统意义上的机电一体化,主要指机械与电工电子及电气控制这两方面的一体化,并且明显偏重于机械方面。当前科技发展的态势特别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利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使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的技术。机械技术可以承受较大载荷,但不易实现微小和复杂运动的控制,而电子技术则相反,不能承受较大载荷,却容易实现微小运动和复杂运动的控制, 使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机电一体化的目标是将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实现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实现互补。与其相关的学科应包括机械工程学科、检测与控制学科、电子信息学科三大块内容。

(二)本质

机电一体技术的本质是将电子技术引入机械控制中,也就是利用传感器检测机械运动,将检测信息输入计算机,计算得到能够实现预期运动的控制信号.由此来控制执行装置。开发计算机软件的任务,就是通过输入计算机的检测信息,计算得到能够实现预期运动的控制信号。另外,若是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则其应具备两个明显特征:一是产品中要有运动机械;二是采用了电子技术,使运动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

(三)作用与系统

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最大作用是扩展新功

能,增强柔性。首先,它是众多自动化技术中最重要的一种,如实现过程自动化(PA,即连续体自动化)、机械自动化(FA,即固体自动化)、办公自动化(OA,即信息自动化)等。其次,机电一体化技术又是按照用户个人的特殊需求来制造、提供产品这一当今最高级供贷方式的关键技术。一个机电一体化的系统主要是由机械装置、执行装置、动力源、传感器、计算机这五个要素构成,如机器人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一)专业定位模糊,需准确定位

由教学计划可看出,目前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基本上按“既懂机又会电”来定位,但实际上机械与电子本身各自为两大学科,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非常广,让一名高职高专生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系统地掌握两大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是不现实的,也没有这个必要。前述的理想化定位,往往造成“机不太懂、电也不太通”的尴尬局面,失去了该专业应有的特色,达不到培养目标。从理论上来说,其定位应以机为主、电为辅,或者电为主、机为辅均可。由于许多机械类专业如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一般也强化了电子和计算机等方面的应用,使它们没多大差异,体现不出自己的特色,实际上行不通。因此,机电一体化专业应定位在“以电为主、机为辅,机、电、计算机三足鼎立”为宜。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力量薄弱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仍很低,专业理论教师不能指导实训教学,实训教师基础理论薄弱,不能讲授专业理论课的现象还较普遍,必须采取加强培训或从企业聘任兼职教师等途径加以解决。

(三)教学实验、实训条件落后,实践训练水平有待提高

总体看来,各高职院校虽具备一些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实验条件,但基本上都是以验证性、演示性为主,很少具有本专业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缺乏融合机与电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实验或综合性课程,影响了专业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学实训设施也大大落后于当今企业,实践训练水平不高,应采用与企业合作等方式尽快提升层次。

(四)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课程体系有待构建

现行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明显偏重于机械方面,这与当前该专业所处于的“机、电、计算机”三大块内容三足鼎立的实际格局很不适应。因此,在课程体系构建时应突出电气控制、计算机应用的地位。

(五)体现当代工业发展水平的专业教材有待突破

目前高职院校所采用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材大多没有充分体现出现代机电行业的发展水平,内容陈旧、落后,且各门课程之间相互独立,相关知识未能有机地渗透和融合在一起,也未能充分考虑与中职教材的很好衔接。

三、专业改革与课程体系构建

(一)设立若干个专门化方向

高职教育要保持其自身的特色,必须强化专业方向,充分考虑与地方经济的紧密结合。与此同时,为妥善解决学生择业范围广与针对性强这对矛盾,可设以下几个专门化方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门化;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专门化;数控加工技术专门化:工业机器人专门化。通过设立专门化方向,可完成有针对性的就业前培训。当然,也可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并结合企业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另行设置其他专门化方向。

(二)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高专课程体系设置应从职业教育的特点着手,按职业岗位群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要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打破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和“三段式”课程设置体系,对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充分考虑与中职的衔接,坚决避免重复。文化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知识则根据职业岗位群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门化教学模块,建立一个宽广、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知识平台。在课程体系设置中,主体框架思路如下:

第一,将培养目标分解到每一教学模块单元,确定每一教学模块单元所承担的功能,应培养的知识和能力,相应的配套实践教学环节,每一教学模块单元主干课程的内容组成,每一课程要传授的知识、能力以及考核学生的方法。

第二,对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相互重复与交叉的知识,应进行优化组合,加以综合化改造,强调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坚决取消重复的教学内容。综合化课程要突出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第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相互结合,可采用“讲练式”现场教学和“启发式”等主动型教学方法。

第四,整个课程设置不讲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强调针对性和应用性。

根据上述框架思路,专业课程体系由综合化系列课程和专门化模块课程两部分构成:

1.综合化系列课程

机械制图:包含原机械制图内容,增加计算机辅助绘图(AutoCAD)内容,融入公差与配合部分,使学生将制图、尺寸标注和公差标注融为一体。

机械设计基础:包含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内容。本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机械工程方面的初步知识和能力。

控制工程基础:包含电工与电子技术、电器控制PLC、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等内容,使机械中常用的电、液、气控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本课程完成机械控制方面初步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机械制造基础:包含金属切削机床、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和机床夹具等内容,将加工工艺和工艺装备知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本课程完成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初步知识和基本能力培养。

传感器技术:主要包含检测各种物理量的传感器的种类、原理和应用。

计算机应用技术:主要包含计算机原理、信息处理、编程三大部分内容,以完成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初步知识和能力培养。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主要包含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基本方法、控制方法和策略、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实例等。本课程要做到综合性、实用性、实践性强,完成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2,专门化模块课程

该模块主要根据设立的几个专门化方向,同时结合本专业的发展状况、趋势以及当地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一般在毕业实习时完成。该模块的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完成就业上岗前的培训,为就业上岗做好充分准备,必须突出实践性与综合性。

条件具备的院校在校内完成该模块。具体操作时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专门化合作组,由学生自愿选择参与哪个合作组。每个合作组完成一个子课题,各子课题可以是同一大课题下的子课题,也可以是独立设置的子课题,合作组之间可以是互相协作的关系,也可以相对独立。子课题按性质不同分以下三类:开发设计型、制造加工型和设计制造综合型。如开发设计型可结合学生的能力安排某个总成的设计,或者某个控制系统的电路制作,或者某个控制系统的程序编制等;制造加工型主要是根据已有的设计,完成零件的机加工、装配和调整工作;设计制造综合型则完成一个简单机电一体化产品或其中一部分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为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应以设计制造综合型为主。

新生入学进行专业教育时即可介绍专门化模块课程的大致情况,以便增强学生日后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和针对性。该模块要求指导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课程开发充分结合合作组的内容,以实例、设计制作指导书的方式进行。如浙江师范大学高等技术学院设立的精雕技术专门化方向,要求学生独立编程并在数控精雕机上自行操作,最终完成一件精美的雕刻产品。由于强化了专门化方向,学生拥有社会急需的其他学校毕业生所没有的一技之长,深受企业欢迎。

师资、设备等条件尚不具备的院校可与企业合作,把专门化模块放到企业中实施,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根据企业情况一起完成模块课程开发与教学工作,这样可同时解决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实践教学课时设置原则

有机合成入门知识篇6

(一)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一是全面推行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上半年,通过全程电子化办理登记注册**户,位居全省第**位。二是大力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精简审批环节,再造工作流程,开设“一窗式”综合窗口,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个工作日内完成,将企业核准名称办理时间压缩到**。上半年,新登记市场主体**万户,总量达**万户,两项指标均位居全省第**位。三是积极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工作,实现及时受理审核和当场办理。深入推进“个转企”工作。上半年,完成“个转企”**户。

(二)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一是调整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联席会议成员,成员单位调整到**家。二是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建立健全制度管理体系。三是完成涵盖市县两级**家单位的“一单两库”平台建设,形成覆盖市县(区)执法检查机关的监管网络。四是制定我局“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事项清单和工作计划;联合**等部门启动全市广告监管及网络交易监管跨部门联合抽查。今年以来,全市**家单位对**家企业实施了“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并公示结果。

(三)着力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组织召开了全市知识产权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重点工作。我局也按照机构改革要求,完成知识产权职能划转、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工作,推动了知识产权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一是上半年,全市申请发明专利**件,居全省第**位;有效发明**件,同比增长**%,居全省第**位。二是上半年,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件,每万人口发明发利拥有量**件,分别位居全省第**位和第**位。

二、存在问题

(一)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一是部门系统数据存在交互不及时、不联通及全程电子化覆盖率不高、办理企业登记后无法关联办理相应行政审批事项等问题。二是不能很好运用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办理业务,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指导。

(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面。一是由于机构改革,市直机关和各县市区部门职责和人员调整范围较大,部门协同监管力度还不够强,跨部门联合抽查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是“一单两库”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已建成“一单两库”单位的监管对象库的精确度、执法人员库的完整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知识产权管理方面。一是发明专利授权率低。我市现有规模以上企业**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仅有**余家,申请发明专利的基础薄弱,且代理机构业务水平不高,撰写质量不高。二是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有待加强。机构改革后,原专利管理等知识产权职责划转市场监管部门,但人员没有进行相应划转,知识产权专利管理人员不足,且有的身兼数职,影响了工作开展。三是我市人口基数较大,影响了发明专利万人拥有量数据。虽经努力,上半年完成有效发明专利授权量为**件,居全省第**位,但是有效发明专利万人拥有量**件与全省**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三、下一步工作

有机合成入门知识篇7

刚才,市“双打”办、市委宣传部、市检察院、区和分别介绍了前期工作情况,我感觉从动员部署阶段到专项整治阶段的四个多月以来,我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进展有序,各部门、各区县落实中央、省市的要求行动迅速、措施有力,对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收到了良好效果。月24日,省政府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第二督查组对我市专项行动进行了督查,督查组对我市工作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我市专项行动总体呈现四特点:一是“四个大”——决心大、声势大、力度大、成效大;二是“四个好”——情况掌握好、重点突出好、部门配合好、资料归档好;三是“四个实”——组织机构实、方案措施实、目标任务实、职能责任实;四是“四个很”——贯彻精神很坚决、安排布置很扎实、工作开展很努力、宣传教育很到位。督查组同时也指出了我市存在的两个方面问题:一是部门联动机制尚不完善;二是工作开展情况掌握还要深入。下面,就下一阶段推进全市专项行动,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开展专项行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国务院部署开展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是一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工作,对于激励创新、激发创造、净化市场环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开展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打击,对于在新形势下推动我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维护和提升我市良好形象和影响力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过去在规范市场秩序、打假保名优方面也有许多成功的做法,特别是在名优酒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甚至走在了全国前列,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但是,我市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案件仍时有发生,在一些领域还比较严重,形势还比较严峻。为此,全市各级和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务必高度重视这一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命安全的专项行动。目前,该项工作已进入组织实施阶段,而专项行动时间已经过半,时间很紧、任务很重、要求很高,各成员单位务必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开展好专项行动的紧迫感、责任感,把专项行动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再加劲、再努力,切实把专项行动抓出实效。同时,以此次专项行动为契机,更加积极地探索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工作的长效机制,使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迈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进一步突出重点,把专项行动开展推向更深层次

按照“围绕大局,统一行动;打防结合,重在打击;自下而上,点面兼顾;集中力量,上下联动”的思路,我市在前一阶段专项行动中,取得了初步成果,得到了省政府第二督查组的高度评价。当然,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鞭策。我们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及省政府的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从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和分工、工作要求及时间安排等方面对专项行动进行推进,从加大生产源头治理力度、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强化进出口环节和互联网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刑事司法打击力度、政府机关全面使用正版软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宣传等六个方面,扎实开展专项行动。

国务院和省政府把专项行动的重点内容、重点整治地区、重点整治领域和重点查处产品,概括为“四权”、“三地”、“四业”和“八类”(“四权”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植物新品种权,“三地”是指产品制造集中地、商品集散地、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高发地,“四业”即新闻出版业、文化娱乐业、高新技术产业、农业,“八类”即图书、音像、软件、大宗出口商品、汽车配件、手机、药品、种子类产品)。我市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自身职能和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分工,对工作重点作进一步细化。针对本部门、本系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上级部门的工作方案和专项行动实施情况,进一步完善本部门本系统的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将工作层层分解,将任务逐一落实。中央和省政府对“三地”非常关注,我们要特别注重加强对“三地”的治理,这是专项行动的重中之重。通过着重抓好以上这些重点工作,从根本上遏制规模犯知识产权行为,进一步净化市场环境。前天,央视《焦点访谈》播出了“假酒公然傍上糖酒会”的节目,曝光了成都糖酒会假酒众多的现象。该事件已惊动国务院,昨天下午国务院召开紧急会议进行研究,省政府也迅速起草紧急通知,要求在全省开展酒类专项整治工作。该项工作请市商务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一定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切实维护好泸酒形象,促进酒业健康发展。

我市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可以概括为“形成一个态势,营造一个环境,提高两个水平”。形成一个态势就是通过专项行动,严肃查处一批市内外重点关注、在省内外有重大影响的侵犯知识产权大案要案,曝光一批违法违规企业,形成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高压态势。营造一个环境就是通过专项行动,增强企业诚信守法意识,提高消费者识假辨假能力,形成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氛围,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提高两个水平就是通过专项行动,加强执法协作,提升执法效能,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发挥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的作用,全面提高保护知识产权和规范市场秩序两个水平。通过这一工作目标的实现,在全市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工作的长效机制,使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能够持之以恒地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三、进一步加强督查,努力形成上下联动、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

专项行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全市7个区县、几十个市级相关部门单位和众多企事业单位。开展好专项行动需要各部门、各区县、各单位的精诚团结、通力合作。市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实施方案》对职责分工,已经有了明确安排,关键是在按部门、按系统、按条条抓好专项行动的同时,要切实加强协调配合,形成专项行动的整体合力。为此,对下一步工作再提四点要求:一是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专项行动的综合协调部门,要加大协调力度,加强工作的检查与督促,切实做好重大案件督办工作。同时,对专项行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研究分析,为领导小组提供决策建议。二是市商务局作为牵头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配合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专项行动,做好专项行动的统筹规划和落实跟踪工作,以及上下联系沟通工作。三是其他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专项行动,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落实责任分工。其中,市工商局、市公局对保名酒打假酒,市知识产权局、新闻出版局、工商局和农业局等“四权”(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植物新品种权)部门,在这次专项行动的任务较多、责任较重,要投入更多精力、人力和物力,确保全市的专项行动有序推进。四是各成员单位要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合作交流,做到信息互通、工作互动,形成各负其责、通力合作的工作格局,努力提高联合执法力度,形成专项行动的工作合力。

四、进一步强化宣传,营造推进专项行动的良好舆论氛围

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工作不仅是政府的职责,更需要各市场主体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因此,加强宣传、科学引导是开展专项行动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坚持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宣传方针,大力宣传我市全面推进专项行动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及时报道各区县、各部门专项行动的先进经验。宣传工作要坚持有破有立、以正面为主,在曝光一批违规违法企业和个人的同时,树立一批创造、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先进典型,弘扬正气。要广泛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不断提高公众知识产权意识,引导各类市场主体自觉维护知识产权,形成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社会氛围。要加强舆情分析研判,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动向,针对社会关注的知识产权热点问题,及时解惑释疑,切实增强宣传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宣传部门要按照新闻局和全国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制订的《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报道方案》要求,把知识产权保护宣传作为近期的工作重点,精心策划,认真实施,确保重点报道落实到版面、时段,使整个宣传有序推进,形成规模,壮大声势。各区县、各有关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及时提供报道线索,积极支持他们做好专项行动的宣传报道工作。

有机合成入门知识篇8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正确认识和处理保护知识产权与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关系,坚持“履行承诺、适应县情、完善制度、积极保护”的工作方针,努力开创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

通过专项行动,提高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遏制各种侵权行为,增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意识,促进经济发展,树立我县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良好形象。

结合我县实际,全县保护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以保护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为重点内容,以货物进出口、各类展会和商品批发、定牌加工、印刷复制为重点环节,以假冒商标、侵权盗版比较集中的地方为重点地区,以知识产权权利人反响强烈、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案件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三、工作任务

(一)切实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

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搞好商标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全社会的商标法律意识;要努力提高商标注册工作质量和效率,及时授予商标申请人商标专用权,依法认定和保护驰名商标,有效保护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权益;要严厉查处商标及其他商业标识侵权案件,重点查办食品、药品商标违法案件和侵犯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专用权案件,以及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案件,要会同政法、质监、监察、食品和药品等有关部门查处非法印制及购买使用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案件。

(二)切实保护著作权

县文体广电局是我县新闻出版、版权、文化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依法规范著作权产品生产、使用和交易,营造良好的著作权保护社会环境。要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整顿和规范存在侵权隐患的图书、音像制品、软件交易市场;坚决取缔分布在车站、校园周边、人行通道、居民小区、娱乐场所和商厦附近销售盗版图书、音像制品、软件的不法摊点和游商小贩。重点打击盗版教材教辅、盗版软件、非法复制和销售音像制品、经营走私盗版音像制品以及网上侵犯著作权等行为。加大对图书批发市场、各类书店,音像批发、零售、出租门店,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企业和各类学校、考试系统的检查力度。加强对软件预装领域和互联网软件传播的监管。积极推进街、镇、乡和县级各部门使用正版软件,确保在国务院和市政府规定的期限内完成。

(三)切实保护专利权

尽快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机构,加强我县专利的创造、实施、管理和保护能力,加大专利行政执法力度,有效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联合相关部门,严厉打击食品、药品等领域专利侵权行为,严厉查处冒充政府知识产权部门、国际知识产权组织或其他合法组织,欺骗公众、非法牟取利益的行为。

(四)强化对商品交易会、商品批发、定牌加工和印刷复制环节的知识产权保护

县贸易局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商品交易会的监管,指导承办单位设立专门机构,制定管理办法,邀请保护知识产权相关部门驻会监管,防止参展单位展示、销售侵权产品,防止境外不法组织和个人通过展会组织制造、出口假冒和授权产品。

县工商、质监、贸易等部门要针对利用定牌加工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现象,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商标侵权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商品批发市场的监管,要求市场主办单位完善管理制度,引导进场经营者合法经营,加强自律,防止侵权产品进场交易。发现侵权产品的,要严肃查处。对侵权严重的市场要责令限期整改,屡禁不止的要依法予以取缔。

县文体广电、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印制复制各类出版物、印制品、光盘、计算机软件及包装装潢、商标标识企业的监管,依法规范其经营行为,阻断非法侵权产品的印制复制渠道,严厉查处非法印刷复制行为,取缔无证照经营地下印刷复制窝点。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责任

按照国务院、全国整规办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我县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由县知识产权保护领导小组牵头,下设办公室承担保护知识产权的日常工作。其组成人员如下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科委,何圣毅兼任办公室主任,县计经委、县财政局、县文体广电局、县工商局负责人为成员。

各街镇乡要设立相应机构,按照“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格局,把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层层落实责任,及时掌握情况,加强检查督促,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二)把假冒商标、侵权盗版活动相对集中和对外影响较大的地方作为重点地区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把棠香、龙岗、龙水、邮亭、宝顶、万古等6个街镇作为此次专项整治行动的重点地区,当地政府和办事处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要采取得力措施,严厉打击各种侵权行为,并严防反弹。有关执法部门要密切配合当地政府,采取有力措施遏制和防堵侵权现象。

(三)大力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增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大足新闻社、县文体广电局要制订具体计划,把保护知识产权列入宣传工作的重点,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力度,继续办好一年一度的“知识产权宣传周”专刊,普及知识产权基本知识,宣传我国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创造的经验及先进典型,重点宣传这次专项整治行动,曝光查处的大案要案,特别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把保护知识产权列入“四五”普法工作的重点内容,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保护知识产权法律意识。充分发挥律师、公证员等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作用,增强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

(四)整合执法资源,形成统一、协调、高效的保护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

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各司其职,努力提高行政能力。县知识产权保护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有效整合各执法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杜绝各自为政、推诿扯皮的现象。要探索区域联合执法的有效途径,加强地区之间的案件信息沟通、异地移送、调查取证,防止地方保护,使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分子无处藏身。要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杜绝以罚代刑。对知识产权权利人和国内外市场反响强烈、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侵权案件,要一查到底;对涉嫌构成犯罪而未移送司法机关的,检察机关应依法加强监督,及时检查纠正。要按照市检察院、市整规办、市公安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工作联系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工作机制的意见》(渝检会[2004]17号)的要求,在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整治工作中,确保信息共享、案件移送、联席会议等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五)规范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行为,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县科委要进一步探索、制订和明确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设立标准;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的监督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发展各种依靠科技、服务经济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保护知识产权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和约束企业行为,做到尊重他人、保护自己。

(六)严厉查处重大侵权案件

对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反响强烈、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侵权案件,要一查到底。相关行政执法部门要通力合作,提高办案效率,并加强与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的工作衔接,依法及时移送涉嫌刑事犯罪的侵权案件。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厉查处涉嫌构成犯罪的侵权案件。各地区要针对本地区存在的侵犯知识产权突出问题,查处一批大案要案。

五、工作步骤与时间安排

按照国务院和市政府的统一安排,我县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整治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年1月)。各街、镇、乡和有关部门深入动员,统一思想,制订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年1月至**年8月)。各街、镇、乡和有关部门全面开展专项行动。由县知识产权保护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的抽查和督查,定期将工作进展情况逐级上报全国整规办和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主要安排如下:

1、**年一季度,县保护知识产权办公室组织县工商局、县文体广电局等部门,对我县城区主要商品市场展开联合检查,保持对保护知识产权专项整治的高压态势。

2、从**年1月1日至4月30日,由县药监局牵头,开展对食品、医药等领域的专利侵权、冒充专利与假冒他人专利等行为的大检查与集中整治行动。

由县工商局牵头开展查处食品、药品商标违法案件和涉外商标侵权案件集中行动。重点查处在奶制品、饮料、糖果、人用药品上的商标侵权假冒行为以及在服装类、企业名称上“傍名牌”侵犯外国商标注册人的商标专用权案件。重点检查全县各食品经销点、药店、服装销售市场。

从**年4月中上旬开始,由县文体广电局牵头,配合“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对全县音像制品市场、教材市场、软件销售点开展一次集中联合执法行动。

从**年5月至8月,由县工商局牵头开展查处侵犯商标专用权案件集中行动。重点查处侵犯“笛女”、“金忠”等商标专用权违法行为,切实保护我县知名品牌。

有机合成入门知识篇9

【分类号】S24-4;G642

课程群指具有相同内容或者内容具有承接的课程的有机结合或是几门能够互相促进的课程构成的有机群体。结构紧凑、内容合理的课程群能够为专业提供更科学、更高效的教学平台,亦能够为专业的发展提供整合的教学资源,同时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而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国内很多高校在开展特色课程群构建方法研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3]。

农业电气化是将传统的农业工作方式与电气、控制、信息等信息化手段相结合的专业,其本身具有交叉学科特点,这就决定了专业的发展既要涉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知识,又不能像电子信息专业那样过于专注信息类的专业内容,专业中电子信息类知识广度更为重要[4-6]。农业电气化专业课程中的电子硬件类课程,对于专业发展至关重要,电子硬件类课程融合,构建适合农业电气化专业的电子硬件课程群,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专业的需求,在知识的广度上对学生进行拓展,同时整合课程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融会贯通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本文以农业电气化的三门核心电子硬件课程: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为例,着重论述了电子硬件课程群的构建方法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

一、核心电子硬件课程群建设可能性与必要性分析

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三门课均以了解电子硬件的构成,掌握硬件基本设计原理,理解硬件设计原则,学习硬件设计方法为目的。课程中均涉及到了处理器、寄存器,寻址方式,数据处理等电子设计的基础知识,且具有前后承接的特点,三门课具有构建统一课程群的可能性。授课内容方面有雷同的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感受相近,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对三门重要课程进行融合构建电子硬件课程群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电子硬件课程群建设思路与方法

构建电子硬件课程群以培养学生电子硬件综合设计能力为目标,着力打造完整的学生的完整的电子硬件知识体系,利用统一课程群的知识进行农业电气化系统中电子控制硬件的设计、开发、及基本原理的教学。电子硬件课程群的融合构建思路以实际设计中的流程为导向,对三门电子硬件课程进行有机重构。

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主要针对电子线路的选型、设计、分析、绘制、检测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从实际硬件开发设计的流程来看,应作为课程群的第一部分。只有掌握了电子线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才能对后续课程中的单片机、嵌入式系统课程中的硬件仿真部分进行正确的原理图设计,而在设计电子线路时要掌握芯片的硬件I/O接口信息,硬件寄存器的基本连接方式,故将后续课程中的硬件方面的接口内容,放在这一部分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硬件的电子线路设计方法。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主要针对51级别单片机的设计进行讲解,应作为课程群的第二组成部分。为保证与后续内容稳固衔接,程序设计时应全部使用C/C++复杂语言讲解,将面向对象的硬件程序设计思想渗透到教学中,摒弃传统的汇编语言和C语言,重点强化包括“.h/.c”编程模式、typedef、ifndef与define等面向对象的编程习惯,使学生掌握此类编程方法,为嵌入式系统程序设计打基础,强化I/O口、LED、LCD、键盘等硬件基础部分模/数电路层面知识的讲解,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嵌入式系统是课程群的第三组成部分,该部分承接前面的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内容,着重在嵌入式系统独有内容的讲解。由于嵌入式系统设计体系复杂,设计层面方面包括bootloader设计,硬件线路设计,软件开发设计等多方面,在有限的本科课程教学体系中,应将嵌入式系统视为“高阶”单片机系统进行讲解,这样既能承接前序的课程内容,又不至于使学生在学习中无所适从,将嵌入式系统与单片机系统进行对照学习,重点在嵌入式系统的原理部分,嵌入式系统的三重抽象程度的编程、嵌入式系统的晶振的工作方式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软件部分则完全使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讲解编程过程。由于有前面知识点的基础,学生能够很快的进入嵌入式编程的学习状态,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实验课开设方面,打通原来的课程实验,从电子线路设计,接口设计,程序编写到硬件调试全过程进行实验,使学生对课程群中的全部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和知识的融合串联,形成完整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三、农业电气化电子硬件课程群构建效果展望

通过对农业电气化专业电子硬件类的三门课程的融合,构建电子硬件课程群,以统一的授课模式,对电子硬件课程群进行1-2个学期的连续讲授,按照统一的教学规划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的教学规划,打破培养方案、实验教学方案之间的限制,能够为学生构建具有整体知识体系结构和技能提供保障。此类课程群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满足r业电气化类的交叉学科培养要求,能够培养出知识面广、知识体系完整的高素质人才。随着农业电气化专业课程群建设模式的成熟,根据学科的特点还可以考虑构建知识结构的横向融合课程群,将不同学科门类的课程进行融合,培养出知识复合层次更加丰富的农业电气化人才。

参考文献

有机合成入门知识篇10

通过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严肃查处一批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大案要案,曝光一批违法违规企业和地下黑加工窝点,形成高压态势;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执法与舆论宣传的紧密结合,增强企业诚信守法意识,提高消费者识假辨假能力,形成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氛围,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加强执法协作,提升执法效能,健全和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监管体系;全面提高我区保护知识产权和规范市场秩序的水平,进一步增强我区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社会满意度。

二、工作重点

按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相关要求,坚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打防结合、务求实效。以保护著作权、商标权以及专利权和植物新品种权等为重点内容,以产品制造集中地、商品集散地、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高发地为重点整治地区,以新闻出版业、文化娱乐业、高新技术产业、农业为重点整治领域,以图书、音像、软件、大宗出口商品、汽车配件、手机、药品、种子、猪肉、奶粉、食用油等为重点查处产品,遏制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大力净化市场环境。

三、工作任务与分工

(一)加大生产源头治理力度

区文体局、公安分局、工商局等部门负责加强对印刷复制各类出版物、印刷品、光盘、计算机软件及包装装潢、商标标识标签企业的监管,严厉查处非法印刷复制和非法加印、出售标识标签等印刷品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吊销印刷经营许可证;取缔无证照经营地下印刷复制窝点。

区经济局负责配合市质监部门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管,严格审查生产企业资质,坚决取缔无证生产企业,依法查处以假充真、冒用地理标志名称和专用标志的行为,依法查处伪造或冒用厂名、厂址、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行为。

区农林水局负责强化从种子生产源头治理侵权假冒行为,针对玉米、水稻等重点品种,加强品种真实性鉴定,重点打击无证和“套牌”生产、销售授权品种的行为,依法查处滥用、冒用、伪造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产品名称、专用标志的行为。

(二)加强市场监督管理

区工商局负责加大市场巡查力度,严厉打击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等行为;严厉查处侵犯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制止恶意商标抢注行为;加强市场监管,明确市场开办者、经营者及经营管理者责任;加强流通领域监督和检查,严厉查处销售伪劣奶粉、“地沟油”、私宰猪肉等违法行为。

区文体局负责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版权执法专项行动,加强对图书、软件、音像制品的市场巡查,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

区科技局、知识产权局负责加大对专利领域反复、群体、恶意侵权及假冒专利行为的打击力度。

区贸发局负责加强商贸流通企业的管理和规范,要求企业加强配送商品管理,防止侵权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同时,加强生猪私宰窝点的打击力度,杜绝劣质猪肉流入市场。

区物价局负责加强市场价格监管,规范经营者价格行为,严肃查处价格欺诈、压级压价、价格串通等违法行为。

区卫生局加强餐饮业环节监管,严厉查处使用“地沟油”和不明来源油脂烹饪食物的行为。同时,配合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药品、扰乱药品生产经营秩序行为的打击力度。

(三)强化进出口环节和互联网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

区外经局、科技局、知识产权局要加强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查实的进出口侵犯知识产权企业的处罚力度;区科技局、知识产权局要会同有关部门严格执行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对侵犯知识产权的企业取消参展资格,做好重要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区工商局、文体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互联网侵权盗版,重点打击影视剧作品侵权盗版行为。加强网络购物、电话购物和电视购物活动监管,重点打击利用互联网、通信网络和电视网络销售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的欺诈行为。

(四)加大司法打击力度

区公安分局对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及相关商业贿赂犯罪活动要及时立案侦查,重点查办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各行政执法部门和公安、司法部门要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防止有案不送、以罚代刑,坚决追究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

区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工商局、文体局、贸发局、经济局、外经局、国税局、地税局、农林水局等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对符合刑事立案追诉标准、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对现场查获、行为人可能逃匿或销毁证据的,要立即商请公安机关提前介入调查。公安机关要对行政执法部门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或线索及时审查,对涉嫌犯罪的抓紧依法立案侦查。

区监察局要加强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监督。区司法局要指导律师依法做好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的辩护工作。有关部门要主动支持配合检察机关履行审查批捕、审查、诉讼监督和立案监督职责;支持配合法院做好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的审理工作。

(五)各级政府机关全面使用正版软件

各级政府机关要对使用计算机软件情况开展自查自纠,区文体局、机关事务管理中心要会同有关部门进行重点检查,进一步加大软件正版化工作进程。对需要采购的正版软件,区财政局给予必要资金保障。

(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力度

各乡镇(街道)要大力宣传国家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措施和成效,及时报道专项行动的进展和成果。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侵权问题,曝光典型案例,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知识,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全面宣传我区知识产权事业取得的显著成绩,报道宣传尊重知识产权、重视创新、自觉守法的典型,营造保护知识产权、自觉抵制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大力推动我区诚信体系建设;区委宣传部要会同有关部门针对社会关注的知识产权热点问题,及时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注热点,发挥舆论的监督、导向作用。

四、时段安排

全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11月15日前)。各乡镇(街道)和区直各有关部门制订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进行动员部署,并于11月17日前将实施方案和动员部署情况报区专项办。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11月16日至年3月20日)。各乡镇(街道)和区直各有关部门全面开展专项行动,加强对专项行动的重点检查,定期将工作进展情况报送区专项办,重要情况及时报送区政府。

(三)总结验收阶段(年3月21日至4月1日)。各乡镇(街道)和区直各有关部门及时做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的总结工作。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将组织开展督查,对表现突出成效明显的部门和个人进行通报表彰并给予适当奖励。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

要充分认识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情况,强化责任机制,切实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区政府决定成立全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领导全区专项行动,督促检查各乡镇(街道)和区直各有关部门专项行动落实情况,督办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重大案件。区直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本行业领域的组织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政策、抓部署、抓督查。各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要相应成立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统筹协调本辖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工作,并切实加强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组织协调,切实克服部门和地方保护主义,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二)通力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

区专项办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执法协作特别是重大案件沟通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各乡镇(街道)和区直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落实专项行动的各项任务,分工负责,将本次专项行动与各部门日常开展的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相衔接,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要有效整合各执法部门的执法资源,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杜绝各自为政、推诿扯皮等现象,逐步形成统一、协调、高效的执法协作机制。要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严肃性和有效性,实行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对涉嫌构成犯罪而未移送司法机关的,检察机关应依法加强监督,及时检查纠正。

(三)加强督导检查,建立长效机制

有机合成入门知识篇11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统一部署与区域重点整治相结合,分工负责与协作配合相结合,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集中时间和力量,统一开展专项行动,有效遏制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确保不发生重大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

二、工作目标

(一)加大打假力度,进一步提升市场秩序规范程度。集中力量整治规范市场秩序,及时查处一批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件,曝光一批违法违规企业、商家,形成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高压态势,有效遏制恶意群体犯知识产权和制假、售假、藏假行为。

(二)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提升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的作用,强化执法协作,加大执法力度,提升执法效能,全面提升全县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三)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社会各界的知识产权法制意识。引导树立诚信守法意识,使企业的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明显提升;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识假辩假能力明显提高;在全县形成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氛围。

(四)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建立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建立健全政府统筹协调负责,职能部门依法行政,企业、商家守法经营,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监督的长效监管机制。

三、工作重点

按照“统一部署、协调联动、各司其职”的原则,突出重点、集中行动、拉网检查、打防结合、务求实效,遏制规模犯知识产权行为,大力净化市场环境。

(一)重点整治内容:侵犯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

(二)重点整治地区:商品交易集散地,产品加工集中区,侵犯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易发区,特别是县城区和主要交通干道沿线地区。

(三)重点整治领域:新闻出版业、文化娱乐业、高新技术产业、农业等,特别要重点检查商品流通领域中的商场、药店、图书音像(店)、软件、小商品批发、汽摩(自行车、电动车)配件、种子、电子产品等市场。

(四)重点查处产品:音像图书、教材教辅、软件、出口商品、家电、手机、药品、化妆品、方便食品、食品添加剂、种子、农药、板材、汽车配件、农机配件、摩托车配件、自行车及配件、标准件等。

四、工作任务

(一)著作权保护。深入开展版权执法专项行动,重点打击“运输、藏匿、分发”盗版光盘和印刷复制盗版出版物、教材教辅和商标、标识、标签等侵犯著作权行为,情节严重的吊销经营许可证。坚决取缔无证照经营印刷复制窝点和摊点。加强对图书、软件、音像制品的市场巡查,加强对音像店、图书零售、软件销售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教文体局、公安、工商部门负责)

政府机关全面使用正版软件。各部门要对使用计算机软件情况进行自查自纠,组织重点检查,加大软件正版化工作力度。对需要采购的正版软件,给予必要的资金保障。(教文体局、机关事务管理、财政部门负责)

(二)商标保护。加大市场巡查力度,严厉打击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冒用他人企业名称或姓名、伪造产地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查处仿名牌、傍名牌、冒名牌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侵犯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动,制止恶意商标抢注行为;加强市场监管,明确市场开办者、经营者及经营管理者责任;加强监督和检查。(工商部门负责)

(三)专利权保护。加大对反复、群体、恶意侵犯专利权和假冒专利,以及专利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着力查办侵犯核心关键技术专利权和具有较大影响的大案要案。加强专利领域商品流通环节的集中整治,积极开展“无假冒专利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科技部门负责)

(四)植物新品种保护。强化从种子、苗木生产源头治理侵权假冒行为,针对小麦、玉米和苗木等重点品种,加强品种真伪鉴定,重点打击恶意侵犯他人品种权,以及无证和“套牌”生产、销售授权品种的行为。(农业、林业部门负责)

(五)食品药品监管。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药品、扰乱药品经营秩序行为的打击力度。要强化对药品购销渠道和药品柜台的检查整治,坚决查处假冒伪劣药品,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

(六)产品质量监管。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严格审点产品生产企业资质,严厉打击无证生产行为,依法查处以假充真、滥用、伪造、冒用地理标志名称和专用标志,仿造或冒用厂名、厂址、认证标志,滥用、冒用、伪造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产品名称、专用标志的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重点区域加大查处力度,依法快速办理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加大对假冒伪劣商品、特别是食品的查处力度。(质监、工商、卫生、商务、农业、药监部门负责)

(七)规范商贸流通企业。加强商贸流通企业的管理和规范,加强配送商品管理,防止侵权假冒伪劣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加强市场价格监管,规范经营者价格,严肃查处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商务、物价部门负责)

(八)网络保护。加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互联网侵权盗版,重点打击影视剧作品侵权盗版行为。加强网络购物、电话购物和电视购物活动监管,重点打击利用互联网、通信网络和电视网络销售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的欺诈行为。加强对视听节目服务网站播放正版节目的监督工作。(工商、教文体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九)刑事司法保护。公安机关对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及相关商业贿赂犯罪活动要及时立案侦查,重点查办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防止有案不送、以罚代刑,坚决追究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人员的刑事责任。各行政执法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对符合刑事立案追诉标准、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对现场查获、行为人可能逃匿或销毁证据的,要立即商请公安机关提前介入调查。公安机关要加强与各行政执法部门的沟通联系,对行政执法部门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或线索及时审查,对涉嫌犯罪的抓紧依法立案侦查。监察部门要加强对行政执法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等违纪违法行为。司法行政部门要指导律师依法做好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的辩护工作。各有关部门都要主动支持配合检察机关履行审查批捕、审查、诉讼监督和立案监督职责,支持配合法院做好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的审查工作。(检察、法院、公安、监察、司法及各相关行政执法部门负责)

(十)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大力宣传我县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措施和成效,及时报道专项行动的进展和成果。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侵权问题,曝光典型案例,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知识,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结合“3.15”消费者权益日纪念活动和重大节日等,开展大型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尊重创新、尊重知识、保护知识产权的浓厚氛围。新闻媒体要积极配合专项行动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对侵犯知识产权典型案件予以公开曝光,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宣传部门和各行政执法部门负责)

五、时间安排

(一)第一阶段:拉网排查打击(年11月-12月)。针对重点领域、行业、场所的重点产品实行集中拉网式全面检查,严厉查处和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和假冒伪劣商品,形成高压态势,震慑各类知识产权犯罪行为。

(二)第二阶段:集中重点打击(年1月-2月)。结合“元旦”、“春节”双节市场,集中开展市场检查,严厉打击和处罚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把专项行动推向深入。同时,做好迎接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对我县专项行动情况进行检查的准备。

(三)第三阶段:巩固行动成果(年3月)。各有关部门要对专项行动进行总结,开展“回头看”活动,查找存在的问题,以建立长效机制和加强宣传教育为重点,开展执法检查活动,巩固专项行动成果。年3月15日前,县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将本部门专项行动总结报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以主管副县长为组长的县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简称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负责领导专项行动,督促检查工作进展,组织重大活动,督办重大案件等。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科技局,承担日常工作。各有关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明确专职工作人员,并将分管领导及工作人员报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加强责任落实。各有关职能部门按专项行动分工负责。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切实落实专项行动的各项任务,确保本系统不发生重大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要坚持依法行政,做到文明执法、公正执法。加强责任追究,严肃查处渎职、失职行为。

有机合成入门知识篇12

工作,推动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管理水平,完善我

国科技计划、成果管理等各项科技管理工作中的知识产权内涵,正确处理科技成

果转化工作涉及到的知识产权问题,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是促进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

业进行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主要途径和重要保证。

1.充分认识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性,把加强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

理工作提升到促进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的重要地位。知

识产权制度是国家以法定程序和条件授予智力成果完成人在一定期间内拥有一定

的独占权,并以法律手段保障这一权利不受侵犯的法律制度。知识产权制度通过

对智力成果完成人民事权利的保护,体现了国家发展科技、鼓励创新、促进产业

发展、保持国家竞争力的政策意志和战略目标。随着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

新技术及其产业迅猛发展,以及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呈现信息化、知识化和全

球化趋势的深刻变化,知识产权制度作为保护智力劳动成果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增强,成为国家技术创新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激励创新、规范竞争、调整利益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和执法工作不断加强和完善,良好的知识产权

法治环境和秩序,对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

建立知识产权制度的时间不长,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薄弱,尤其是许多

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也不善于运用

必要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和管理手段;科技计划、科技成果等科技管理工作中还

缺少知识产权内涵;科技成果转化中各种知识产权纠纷还不断发生,等等。这些

问题严重影响了科技创新机制的形成和良性运转。

在当前形势下,加强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以提高我国知识产

权的总量和质量,既是增强我国科技持续创新能力,解决技术创新源头问题的迫

切要求,也是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应对国际竞

争,变压力为动力的必然选择。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制

度在激励技术创新,保持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经济竞争优势方面的至

关重要性,采取积极措施和有效政策,强化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

作,并把这一工作纳入到科技计划管理、科技成果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及其产业

化和科技体制改革的各个环节中去,引导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提高与科技有

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知识产权管

理制度,全面运用知识产权政策,正确调整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过程中

的国家、单位和个人利益,实现知识的资本化,在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中体现知

识产权的经济价值,保障智力劳动及其成果价值的市场化实现。

2.明确指导思想,突出工作重点,加强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的

政策指导和宏观战略研究。当前,加强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

指导思想,应当是紧紧围绕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的方针,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规范科技管理,调节利益关系,激

励和保障技术创新方面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深化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体制创

新和技术创新的内涵;充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以增加我国知识产权总量、提高

原创性知识产权质量为目的,扶持和保护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形

成和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及其产业化,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围绕当前科技发展的政策方向和重大课题,突出重

点,研究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对策,提出综合性的、全局性的知识产权战

略研究报告。要在宏观上和战略上加强各相关高新技术领域知识产权的态势研究,

掌握和了解国外及其他地区在相关专业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状况,积极应对,寻

找突破。要通过知识产权宏观战略研究,准确确定"有所为"的技术发展领域,

并采取有效的倾斜政策,增加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经费的投入,指导高新技术产业

及产品结构调整,形成具有原创性的自主知识产权群,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

控制能力,并通过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提升技术创新在科技、经济竞争

中的实际效益。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采取积极有效的行政、经济措施,鼓励

和支持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登记计算机软件版权以及

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依法取得知识产权,确保我国知识产权总量特别是原创性

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增加,扩大技术创新的科技储备。

二、加强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是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重

要内容和主要目标之一。

1.调整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政策,激励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和广大

科技人员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活动。目前,国家财政科技投入仍是我国研究与开发

投入的主要渠道,由此形成的科技成果仍是我国科技成果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

应当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保证公平、提高效率的原则,在保证重大国家利

益、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基础上,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激励创新为目的,

鼓励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充分保障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和科技人员的

技术权益和经济利益。

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政策是调整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中各方当事人技术、

经济利益关系的重要杠杆。要逐步调整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政策,除以保证

重大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并由科技计划项目主管部门与

承担单位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外,执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所形成科技成果的知识产

权,可以由承担单位所有。执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所产生的发明权、发现权及其

他科技成果权等精神权利,属于对项目单独或者共同作出创造性贡献的科技人员。

承担单位应当依法落实并保障科技成果完成人员取得相应的经济利益。承担单位

应当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及相应的转化制度,应对其所有的

科技计划项目研究成果采取必要措施,依法申请相关知识产权并加以管理和保护,

对侵犯其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有责任寻求法律手段予以制止。对于承担单位无

正当理由不采取或者不适当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以及无正当理由在一定期限

内确能转化而不转化应用科技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的,科技计划项目的行政主管部

门可以依法另行决定相关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并以完成成果的科技人员为

优先受让人。

2.改革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把知识产权管理纳入科技计划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结合科技规划、重大专项、专题、课题的立项和进展,

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战略,进行必要的知识产权状况分析和评估。要充分运用知

识产权信息资源,选准高起点,突破国外专利封锁,选择最优化的技术开发及产

业化路线,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要从知识产权管理入手,提升科技计划立项的

质量和科研目标的准确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应当以独立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

构提供该项目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状况评估报告为基础,并在项目研究与开发过

程中,及时进行知识产权信息分析。要结合研究与开发的具体情况,适时适当的

选择知识产权保护方式,使科技成果及时形成知识产权。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可以

根据科技计划项目的具体情况,单列资金,用于补助承担单位取得相关知识产权

的申请费用和维持费用;对于有国际市场前景的,可以补助承担单位用于取得外

国相关知识产权的申请费用和维持费用。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制度完善与否,应

当成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申报或者投标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的资格指

标之一。

3.改革科技成果管理和鉴定制度,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科技成果管理体系,

提升科技成果的法律内涵和市场外延。要逐步实行科技成果鉴定的社会化和市场

化,大幅度减少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科

技成果鉴定机构组织科技成果鉴定之前,应当要求科技成果完成者提交完整准确

的知识产权报告;对于需要申请专利的,应当要求当事人及时申请专利后再行组

织鉴定。

4.增加各项科技管理工作的知识产权内涵,将知识产权拥有量及其保护和管

理制度建设状况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科技人员职称评定、科技奖励评审

等项工作的重要指标。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将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质量及

其保护与管理制度完善与否,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技术产品评审、中小企

业技术创新基金申请等的重要资格指标和条件。要改变科技奖励以及科技人员职

称、职务评定中重视数量、轻视知识产权的传统观念和模式,将形成并

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及其质量作为评定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人员科研

贡献及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科教兴市(县)活动中,

要将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列入各地方、各部门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逐

步推行知识产权考核指标体系,并将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制度建设完备与否、

管理水平高低,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晋升的重要内容。

三、加强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提高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

业创造、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

1.进一步提高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管理水平。创

新是知识产权的源泉,知识产权是创新的动力。知识产权制度是科研机构和高新

技术企业提高科技、经济竞争实力的法律武器,是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实现

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应当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的

自觉性、主动性和紧迫性,要深刻认识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和经济、技术竞争

武器的重要价值及其在开拓、占领国内外市场,保持竞争优势和发展后劲方面的

积极作用,要从创新战略和经营方略的高度上重视知识产权管理,把知识产权的

形成和使用纳入本单位研究与开发、成果转化、生产经营和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

之中并形成相应的管理制度。利用知识产权信息制定正确的技术创新战略,确定

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提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的起点、水平、质量和效益,避免重

复研究或发生不必要的侵权纠纷。

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应当逐步形成通过掌握和应用自主知识产权,提高

市场竞争能力,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并不断创新,进一步形成并取得新的知识产

权的良性发展机制。科研机构要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改变由课题组和项目完成人

提出知识产权申请并承担相关费用的简单做法,主动对其内部科研组织提出知识

产权方面的任务和要求,并承担相关申请和维持费用,将知识产权做为本单位的

无形资产予以重视并统一管理。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要克服在知识产权保护

和管理方面对政府的过度依赖心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对知识产权法律保

护的信心。

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主动引导、帮助和支持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建

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并把这一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特别是原创性发明专利的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实行有效的支持政策,在计划

安排和经费投入上对原创性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化和实施予以重点倾斜。各部级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机构及其创业服务机构也应当对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

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状况进行监控,随时掌握相关信息和动态,不断提高高新技

术企业的知识产权开发能力。

要继续开展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工作,并以推动技

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为目标,丰富试点内涵,提高试点质量。科学技术部将分批选

择若干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及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管

理制度和环境建设的试点推动工作,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深入、以点带面、指

导全局"的工作原则,帮助和指导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区内高新技术企业

建立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通过建章立制、培训教育、战略指导、业

务交流、专项服务等工作,摸索出有助于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与科技有

关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及配套的规章制度,并逐步交流推广。

2.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知识产权特别是技术秘密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实现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技人才和技术资源的优化配置。科技人员流动是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择业自由的体现,也是鼓励创业、创新,促进科研结构

调整、人才分流,实现科技人才和技术资源优化配置的一项重要措施。要继续鼓

励和支持科技人员以调离、辞职、离岗、兼职等方式创办、领办高新技术企业,

充分发挥其作用。科技人员流动应当依法有序地进行。科技人员在流动中应当遵

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自觉维护国家和单位的合法权益。

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科技人员流动的宏观管理和政策引导,支持正

当合理的科技人员流动。

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应当对本单位的技术秘密予以严格界定,并采取相

应的合法、有效的保密措施。单位未明确界定或未采取适当保密措施,或者有关

技术信息的内容已经公开、能够从公开渠道直接得到的技术信息,科技人员有权

自行使用。单位在对技术秘密予以界定并采取保密措施的同时,应当遵循公平、

合理的原则,切实保障科技人员依法享有的获取相应报酬和奖励的权利。科技人

员在流动活动中,可以利用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和掌握的知识、经验和信息从事技

术创新活动,但不得将原单位拥有的特定的技术秘密擅自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侵害原单位的技术权益。对于以流动为名,故意利诱他人披露相关技术秘密的单

位和个人,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知识和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切实保障职务技术

成果完成人的技术权益和经济利益。要严格按照《合同法》、《专利法》、《著

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

规定,界定职务技术成果和非职务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权属,尊重单位对职务技

术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和收益权。对于非本单位任务来源或本职工作任务,仅

利用本单位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技术成果,单位和研究人员之间可以以协商方

式确定成果权属,协商不成的,研究人员在交付约定的物质技术条件使用费用后,

可以依法享有该项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

进一步贯彻落实知识和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及时、充分地兑

现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奖励政策,切实保障科技人员创造性劳动的经济价

值实现。各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

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要求,兑现相关的奖励措施,支付相关报酬。

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对于拒不支付职务技术成果完

成人和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做出突出贡献人员依法应得报酬的,职务技术成果完成

人及相关人员有权通过法律手段予以追偿。

要积极探索和推广企业期权激励机制,依法保障技术成果完成人和在科技成

果转化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其他人员获得与其创造性劳动价值相适应的股份,使高

新技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通过完善知识产权管理

得以有机的结合。

4.加强技术合同管理工作,切实保障技术提供方通过技术成果转让或者知识

产权许可实施获得相应收益,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转让

科技成果,进行技术交易,应当严格按照《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签订有关技术

开发、转让、咨询、服务以及技术入股、联营、培训、中介等合同,并且应当在

合同中明确约定有关知识产权归谁所有、如何使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利益如何分配

等事项。签订技术合同应当合法、公平、诚实信用、互利有偿,充分体现并保障

技术商品价值的实现,有利于科技进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任

何一方不得通过技术合同非法垄断技术,妨碍技术进步或者侵害他人技术权益。

要通过技术合同中知识产权归属与利益分享的合理约定,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实际效果。

要保障技术交易的各方当事人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实施,分享科技进步的利

益。技术合同的各方当事人应当严格履行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提升履行技术

合同的效益和水平。受让技术成果的当事人应当严格按照技术合同的约定支付技

术使用费和报酬,不得随意拖欠、拒付。约定提成支付的,应当切实保证提成基

数的真实、准确。出让技术成果的当事人应当保证知识产权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以

及技术成果的实用性和完整性,保证技术咨询和服务的质量,不得有意提供虚假

技术或者故意隐瞒技术成果瑕疵。

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通过技术合同的认定登记工作,加强对技术市场

及技术交易活动的管理,切实保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质量,并与财政、税务部门

密切配合,保障国家有关技术交易财税优惠政策的实现。

四、加强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组织建设,提高与科技有关的知识

产权保护和管理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1.支持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努力为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提供

优质高效的知识产权服务。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服务

机构、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技术交易中介服务机构及科技成果评估和鉴

定机构等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是我国技术创新体系中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的重

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支持这些机构的发展,使之按照市场需求,强化其中介服

务的功能和作用,积极面向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及广大科技人员,开展多种

形式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各级科技

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主动指定或委托这些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进行相关的知识产

权中介服务业务,使之既是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完善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产权

保护与管理制度的重要社会支撑力量,又成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有效开展与科技

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有力助手。

2.推动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自我保护和管理的社会组织建设。

要支持和鼓励高新技术各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

等自发组建各类知识产权保护的自律性和维权性社会组织,发挥其在保护和管理

知识产权方面的集体运作功能,建立自我教育、自我保护、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的机制,形成专业性或区域性知识产权保护组织,自发开展相关技术领域的知识

产权战略研究,积极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司法机关提供政策咨询和建议,协助

和指导会员单位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自我保护和管理能力,

监控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协调会员单位之间的知识产权纠纷,建立知识产权公平

竞争的市场规则,逐步提高我国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

水平。

五、深入普法,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查处和制裁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各种知识

产权侵权行为。

1.切实抓好知识产权宣传普及工作,提高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人

员的知识产权法律意识。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面向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

和科技人员,大力宣传和普及知识产权知识,要针对不同对象和层次,以普及教

育、专业培养、业务交流等多种方式深入、持久、扎实地抓紧抓好。特别要注重

指导和帮助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和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素质好的知识

产权专业骨干队伍,充实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力量。

2.积极加强与司法机关和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机关的密切配合,共同营造有利

于科技进步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积极支持和协助司

法机关和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机关对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依法审理和查处,保障各

类知识产权案件得到公正、及时的处理,制裁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切实维

护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要努力为司法审判和行政执

法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并可接受其委托,组织或者指定有关专业机构和专家就

有关知识产权纠纷中的专业技术性问题进行鉴定和评估,提供技术咨询。各级科

技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维护和支持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科技人员与科

技有关的知识产权合法权益,主动热情地为他们排忧解难。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

企业在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的各项活动中也应当自觉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在不

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勇于并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身的知识产

权合法权益,打击各种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依法保持自己的技术竞争优势。

六、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切实保护合作各方

的知识产权权益,促进对外开放,优化投资环境。

保护知识产权既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内在需求,也是对外开放,优

化投资环境,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科

技等领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竞争。要切实履行我国加入和缔结的国际科技合作

协定中有关知识产权的权利和义务,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和管理。要坚持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妥善处理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方面的知识

产权关系,公平合理地解决对外科技合作中出现的知识产权纠纷,对外国投资者、

合作者的知识产权提供有效保护。要指导我国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等单位在

合作研究开发、合办研究开发机构、人才与信息交流、科技考察、学术会议、科

技展览、技术贸易等各类科技合作交流活动中,对科技成果的权属与分享及保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