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合集12篇

时间:2022-02-12 18:32:30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篇1

一、“微课”促教学方式之变

市南区教育指导中心解育红主任在给学校全体教师做的“谈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专题培训中这样说道:“微课是课堂教学的预演、补充、延展、深化,其实现的先学后教,势必会促进教师的教学转向以学定教。”“翻转课堂”让微课与课堂教学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支持与帮助。教师在此理念的引领下,经过学科组的多次集备、教研的切磋与碰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共设计微课260余节。设计的微课内容强调学习方法的传递,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导向。

二、“学习任务单”促学习方式之变

市南区教育指导中心李莉老师的专题培训“走近翻转课堂”引发了教师的深入思考,在“每人一堂课”的课堂教学展示中,教师做了大胆尝试,分别从“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和困惑与建议”三部分进行了精心设计。有了“学习任务单”,就能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起“翻转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变革教学方式。

1.让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需要

如数学学科三年级“周期现象”一课,教师通过录制微课让学生回顾以前学习找规律的方法,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与微课相配套的自主学习任务单上有所有要预习知识的要点和学习指导建议,学生在自主学习任务单引领下在家自学微课,完成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如果遇到不懂的,还可以反复观看微课,仔细揣摩直到理解,这相当于把教师带回了家。有了预习引导,学生的的预习会更有深度和成效,第二天的数学课也能在基于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展开,提高实效性。

2.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翻转课堂是基于问题的课堂,课前的自主学习的结果(包括学生获得的知识和产生的问题)应该运用到课堂教学的组织中。如语文学科六年级《夹竹桃》一课,教师设置了学习任务单发给学生自学,当汇总了学生前置学习情况后发现:生字词的难点在“凄”上,而“结构表格”反映学生对文章脉络把握情况良好;第四段仿写则普遍存在表述不准、不具体的问题。根据这样的学情,教师调整了课堂结构,把着力点放在“双重否定,关注表达”的语言表达训练上。课堂上小组互动讨论、发现、质疑。教师讲在疑难处,点在关键上,“退隐”到学生的身后,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翻转课堂的魅力是每节课一定会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它是动态变化的。变,让课堂充满生长力;变,让学充满可能性。

三、“翻转课堂”促课堂教学之变

1.“翻转”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进入互联网时代,学习资源极其丰富。对于即将学习的内容,学生完全可能掌握了比教师还要多的资源。学生经历了“微课”“学习任务单”后再走进课堂,此时,他们对于文本有了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困惑与思考。这样的学情变化促使教师必须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开展的“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研究正是应对这一需求的学习方式。经历了一年的探索与实践,从骨干教师“立标课”的引领,到全员参与的“每人一堂课”,直至教学年会展示的“示范课”,经历了研究“翻转”的实践过程,教师的课堂逐渐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交流环节”的可喜现象,并初步摸索出了翻转课堂五环节教学模式。

(1)以学定教,汇集疑惑。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微课教学目标,录制微视。学生观看微课,完成学习任务单。教师查看学习任务单,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自学所疑整理汇总做到心中有数,调整教学设计。

(2)归类梳理,释疑解惑。学生首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然后进行全班的汇报。由于学生在课前经历了知识传递的过程,所以,课堂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知识的内化。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与梳理,进行知识建构。

(3)合作探究,引发思辨。学生抛出在课堂上想要探究的问题,教师归纳出几个重点。小组学习根据兴趣选择相应的探究题目进行讨论,激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潜能。

(4)点拨提升,拓展训练。学生经过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在交流过程中及时修正学生的偏题现象,并对重点内容进行系统归纳、评点、点拨、提升,进而拓展延伸。教师的点拨要做到“点在关键处,拨在愤悱时,教在提升点,激在兴奋点。”

(5)盘点收获,随堂检测。最后一个环节完成对学生的当堂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知识的补救与提升。

2.“翻转”激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1)“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翻转课堂后,利用微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观看微课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做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班级博客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

(2)“翻转”增加了学习互动。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师生之间尤其是生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在教授《夹竹桃》一课时,“深入感受夹竹桃的韧性”是理解的重难点,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提炼了一个中心问题,先由学生在四人小组中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全班汇报时,四个人分工明确,分别完成“主持、朗读、汇报和答疑”的任务。台下倾听的学生需要随时记录台上小组汇报的要点,并围绕他们汇报的内容进行质疑补充。台上台下的学生在汇报、质疑、答疑的过程中,不断思考、碰撞,真正说出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此时教师的作用是观察和引导,在学生真正遇到困难时提供适宜的帮助和启发。课堂已经成了学生展示的舞台,对文本的理解领悟在互动交流中渐渐升华。

四、“翻转课堂”带来学校欣喜之变

“翻转”理念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给学校的各项工作带来了可喜变化:一年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展示平台,让学生的组织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探究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不仅提升了学科素养,更提高了综合素质。我校学生先后获得青岛市中小学生声乐展演一等奖、青岛市中小学生戏剧展演获一等奖、第八届青岛市小学生英语模仿秀展评活动优秀团体奖、市南区青少年第四届峰会论坛暨第六届中小学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展评会活动小学组银奖。教师在翻转理念的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出市级公开课2节,区级公开课5节;在区级教研活动中进行专题发言介绍7次;教师论文频频获奖:各学科教师共有10余篇分别在部级、市级刊物发表;5位教师获区精品卷评选二等奖。各学科的优质微课课例10余节在校本培训上进行了微课设计展示,参加了市级微课比赛的评选活动,6位教师分别撰写了“微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教学案例,设计了“微课实践与探索”的视频,参与“市南区数字化教学成果展示”的评选,在青岛市微课比赛中2位教师获一等奖。

翻转课堂篇2

【中图分类号】G434

在长春市电教馆和汽车区教育的组织下,我校一行5人,参加了在合肥举办的2014全国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使我亲身体验了新技术是如何应用教W和服务教学,在优质课上课展示观察与交流环节,讲课的教师充分展示了新媒体、新技术的有智慧、有亮点的教学设计,让我们感受到了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崭新的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历史性变革,北京师范大学陈丽教授关于《翻转课堂的基本原理与教学策略》的精彩报告,令人耳目一新。翻转课堂实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翻转,必将是未来大数据时代学生学习甚至全社会学习的趋势和潮流。

一、翻转了传统的教学观念

翻转课堂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了“了解学生的差异、顺应学生的差异、转变教学的方式,促进深层次学习”的教学观。允许学生不同的步调,这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各层次学生不同的发展。同时,翻转课堂重视学习环境的变化,把网络学习平台做为翻转课堂的支撑,网络平台充分发挥在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工具作用:通过虚拟实验等情境支持“做中学”的 情境工具;支持协作学习的交互工具;自主探究的认知工具;成果的呈现、自我反思的反思工具;学生管理、资源管理、作业管理、答疑等的管理工具;学习过程的大数据分析的记录工具等支撑作用,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学习环境和学习平台,建立一种基于大数据时代的学习环境。

二、翻转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评价模式

传统教学往往是课前课后由学生自学,而学生有依赖心理,反正老师会在课堂上讲。而翻转课堂则可以很好地利用混合学习模式,巧妙地将在线学习与面对面的教学、新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其应用和迁移有机地结合起来。翻转课堂的主要活动由四部分组成:即知识获取活动、解惑与训练活动、应用于创新活动、反思与评价活动。强调的是学生根据网络平台,查阅其他在线资源和信息,课前自主学习、评价练习;更加重视学生学习成果的反思与评价,通过学生博客、学生电子档案袋、微信等现代网络信息手段,实现和改变了传统的学习评价方式。

三、翻转了传统的教学环节

过去学生在课堂上齐步学习新知识,课后自主学习,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翻转课堂提出:反馈――过程反馈,个别化指导;组织――课堂师生交互、生生交互活动;整合――学习资源、认知工具的整合;设计――课下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和步骤等四个关键环节。这使教师在大数据时代的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活动的设计、资源的整合、材料的提供、评价的方式、方法都需要重新思考。

四、翻转了教师的角色

传统课堂里,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总体上是被动地学习者,回答简单问题的学习者,单纯的知识竞争者。但在翻转课堂里,教师是知识的建构者、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帮助者;学生是主动地自主学习,竞争与合作的参与者。师生角色的转变,体现了现代翻转课堂所追求的角色。翻转课堂中教师的最大职责就是明确指导学生如何思考,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讨论;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鼓励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设计学习的步骤――组织基于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策略;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和创新能力。

翻转课堂有以下几个好处:第一个好处是学习结果保持率比简单地听讲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认知参与度是不同的,学生的学习结果保持率也是不同的。我们都有感受,能够向他人讲解自己已经理解的知识,学习结果保持率非常高。第二个好处是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回答钱学森之问。创新能力怎么培养,只有在学生的认知参与度非常高的学习活动中,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简单的听讲是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用新的教学方法来做,仅仅用讲的方式,无论谁讲,也只能解决记忆层次和理解层次的目标。第三个好处是翻转课堂有利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来学习,老师讲课的视频学生可以反复看,练习可以反复做,这样对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也是有益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

新一代信息技术带动了全球数字化学习的迅速发展,自2010年以来,从微课程和翻转课堂实验开始,线上线下学习融合的混合型学习方式将形成全新的数字化学习范式。未来的课堂将以数字化学习为中心,学习社区带来交互式方式变革、翻转课堂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微课程带来的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变革、虚拟技术带来的探究式学习新方式变革,形成大数据分析,构建全新的学习需求分析和学习监测系统。这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且行且思,从知识呈现方式、学生掌握知识的的渠道、学生交流合作的策略等各个领域,与时俱进,用我们的努力还学生一个全新的课堂。

翻转课堂篇3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在课堂上,教师精心讲课,学生认真听课。“翻转课堂”则颠了个个:学生在家通过老师的视频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则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

“翻转课堂”在美国广受推崇,甚至被称为大势所趋的课堂革命:要上新课,先请学生在家看视频,而老师上课的任务主要就是引领学生讨论和解决问题。目前,美国很多学校已经采用回家不做功课,看可汗学院影片代替上课,上学时则是做练习,再由老师或已经懂得的同学去教导其他同学不懂的地方这样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重新建构了学习流程,它把“课堂听讲-家里作业-家里复习-课堂考试”这种流程改变为“家里自学-课堂互动-课堂练习-课堂考试”,这种教学模式与我们当下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本质上是一致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引领者;学生把家中学习到的知识带进课堂,在课堂上合作互动,实践练习,利用自学来的知识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不懂的地方再由老师指导、点拨。教师不再像以往那样给全体学生集体授课、集体讲解,而是针对不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个性化的辅导。

这种模式实际上就是典型的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法。但洋思中学是在课堂上学文本,“翻转课堂”是在家里看视频,它把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发挥了教育云平台的优势,必然会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预习效率低下的毛病。特别是几分钟的微课视频,短小精悍,目标明确,内容具体,信息清晰,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在家里可以反复观看,直至完全弄懂弄清。

“翻转课堂”还有一个优势是在“线上”(Online),学生和老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上面对面地互动,还可以坐在家里,通过网络与老师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去接受老师的指导。

“翻转课堂”微课视频还可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长处,生动形象的教学资源必然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这样的“翻转”,学习效果必然会大大提高。然而,问题也来了。

其一,“翻转”条件具备吗?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必然给教育教学带来深深的变革,特别是教育云平台公共服务资源,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使得“翻转课堂”,课前、课后都离不开高科技支撑。当然,随着国家教育均衡发展,广大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和办学条件大大改善,可以说每个教室都装备有基本的电子白板教学系统,但是,是否都能连上互联网,共同享用教育云平台资源呢?学生在家里自学,是否每个学生家里都有电脑、都能上网呢?如果说手机普及了,不用电脑上网了,但学生有条件用手机上网吗?每个月多少流量、多少费用?又有几个学校能投入大量资金,为每一个学生装备一个电子书包呢?中国的国情和美国不一样,“翻转课堂”需要在家里看微课视频,需要在线上完成作业和测试,单拿襄阳市的学校来说,都具备“翻转”的条件了吗?老师们是否能做到时时刻刻与自己的学生线上交流呢?

其二,“翻转”能颠覆“教”与“学”吗?西汉戴圣《礼记》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学学半”,深刻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特定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看看美国学生给可汗老师的留言:“我刚想放弃物理课,是你救了我”、“你简直就是数学上帝”……”。看看可汗老师的学院定位:“我希望我所成立的是一个独立的虚拟学校,所有人只要想学习,就可以来到这个平台,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不断前进。他们可以在这里得到反馈、评价和训练。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而老师更像是教练。”可汗学院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既无现场感,也无课堂感:教师讲课时学生不在现场,学生学习时教师不在现场,“教”和“学”完全是脱节的,可汗老师强调更多的是“虚拟”和“自学”。但是十个指头有长短,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一刀切,片面地强调“自学”,忽视课堂上教师满腔爱心面向全体学生“传道”、“授业”和“解惑”,削弱教师“教”的作用,是否顾及了学生认知水平的层次性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呢?

其三,视频资源够用吗?“视频”是“翻转课堂”的关键词,可以说,没有“视频”就没有“翻转课堂”!可汗老师从2004年起陆续制作了2300多段视频辅导材料,内容从数学到越南战争,无所不包。有统计显示,已有5600万人次观看他的“教学录像”。典型案例是,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新生妮科尔・尼西姆被三角几何学困住时,她没有去请教老师或同学,而是在YouTube网站上找了一段“可汗老师”讲解三角几何学的视频,反复看了几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整个过程既方便又快捷,而且没花她一分钱。可是美国也有人质疑:迈阿密大学教育学教授沃尔特・斯卡达认为,可汗老师的教学方式存在“过度简化”的缺陷,“他总是利用特定例子来解释概念,如果人们遇到其他例子时,可能会糊涂……这表面上看是个小问题,却可能为以后的学习埋下隐患”。中国的学生,跋涉书山、遨游学海,考一个好高中、考一个好大学,六年下来,“刷”的试卷绝对有两层楼高,语数英理化生政史地体音美,还有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学好全部功课需要多少微课视频?谁来做?有限的几个视频又能否适应知识和能力不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同的学生呢?这也是几年来,“翻转课堂”不能在中国迅速普及的主要原因。

翻转课堂篇4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且难以准确定义的概念。一般意义上来说,文化是一定文化共同体中的成员在其长期的社会活动中积淀而成的文化心理表现,如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道德观念、宗教情绪等。教学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文化,因为教学是人们以思维活动为载体而表现出来的人类生存方式。

教学基于一定的文化背景。教学的产生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出现的,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不同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样态。离开本土的文化土壤的教学很难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当下的社会文化环境潜涵着文化传统,而文化传统都不是以‘过去’的方式存在着,而是以现时态的方式存在着,不是存在于过去,而是存在于现代中,存在于教学行为方式和教学思维方式之中,存在于教学实践状态和精神状态之中。离开了文化传统,教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1]。因此,我们对于异域教学理论的学习要做好鉴别与扬弃工作。教育学家萨德勒早就提醒我们:“不能随意地漫步在世界教育之林,像小孩逛花园一样,从一堆灌木丛中摘一朵花,再从另一堆中采一些叶子,然后指望将这些采集的东西移植到家里的土壤中便会拥有一棵具有生命的植物。”[2]

文化决定教学的存在方式。教学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存在取决于文化。人创造了文化,但文化反过来又制约了人的行为。生存在这种文化模式中的人必须使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符合此种文化模式的要求,否则就会被这种文化群体排斥在外。同样,存在于这样文化氛围中的教学必须明晰文化的特质,必须从文化的内涵出发进行教学的设计与变革。恩伯认为:“文化是我们身外的东西―――它存在于个体之外,而又对个人实施着强大的强制力量。我们并不总是感到文化强制的力量,这是因为我们通常总是与文化所要求的行为和思想模式保持一致。然而,当我们真的试图反抗文化强制时,它的力量就会明显地体现出来了。”[3]

二、 文化视野中“翻转课堂”的“翻”

翻转课堂发端于萨尔曼・可汗创办的可汗学院,由于教学视频的引入,使得课程改变了原有的教师教、学生学的状况,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减轻了师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这种教学模式一经产生就风靡全球,目前,在中国,翻转课堂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研究的显学,再加上慕课的提出,几乎形成了比较完美的教学范式。无论大学还是中小学,都在积极践行这样的改革尝试。然而,从文化的视野来看,文化强调地域性与人文性,强调个体的适应性,从这样的视角我们重新审视翻转课堂:课堂是否真的可以翻转?如果可以,哪些必须翻转?哪些不能翻转?

1.文化传递过程可以翻转

文化的传递遍及教育的各个方面,但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学过程承载了文化传递的大部分内容。所以教学过程是知识习得的过程,也是文化的传递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承的文化必须是基于传统的,至于如何传递则涉及方式方法问题。从学生发展与需求的角度讲,凡是有利于学生知识习得与素养提升的教学过程都是提倡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中,文化的传递是线性的,而且多为单向:教师讲解自己已有的知识,学生尽可能囫囵吞枣地吸收教师提供的文化营养。其结果,可能造成文化传承的不完整性,造成学生的差异。因为,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得到的未必是他们需要的,同时,未必理解了文化的精髓。

文化传递过程的翻转就是改变这种单方面灌输文化知识的情况,变教师教为学生主动学、主动问的模式。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尽量自己获取知识、发现问题。按照翻转课堂的模型,在课前,学生通过微视频或微课自学课文,寻找问题或创设问题,寻找可能的答案以及系列相关内容;课堂上,再将预习中充分理解或有疑问或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以探究的形式或其他可能的形式与教师、同学一起讨论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直接展示相关问题的发生、发展以及相互关系,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整理。对于学生不懂的问题,教师一般先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讨论解决,然后再进行适当的点拨、解答、补充或者延伸。这样,文化传递的过程翻转了,也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2.文化践行和传承的角色定位可以翻转

从某种角度上说,教师是文化的传承者与创造者。教师通过语言的讲授与辅助工具的运用,把系统的文化知识传递或灌输给学生,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受教者。这样的角色定位导致了课堂的枯燥乏味,促发了厌学与辍学。而在翻转课堂中,这种角色发生了翻转。

在翻转课堂中,由于将学生看成是具有较强能动性和具有浓厚兴趣的学习者,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探究知识,从而成为课堂的主角,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教师则通过制作视频、组织课堂、课后辅导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这里教师的角色转变为教学视频的研发者与建构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与参与者,课后学习的辅导者。教师能根据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自行设计、录制条理清楚、声画清晰、互动性强、有吸引力的教学视频,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要从以知识讲授为主导的文化资本拥有者转变为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认知、情感需要,创造性地设计好探究活动,组织好课堂探究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作对话、交流和合作的设计者与指导者。教师还注意这种角色不仅仅是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与参与者,还应该是学生课后复习、熟悉文化知识活动的辅导者与促进者。

3.文化习得要素的翻转

文化习得要素即文化习得过程所必需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这些因素可以实现翻转。从时间来看,在传统课堂里,课堂时间大部分用来由教师讲解知识,学生缺乏自己支配的时间,即使是做练习的过程,也是教师检查知识的过程;翻转课堂的时间支配可以实现翻转,在这里,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师生,特别是生生之间或共同的探究性学习,时间的支配权在学生,教师的时间随着学生的时间而出现。从地点来看,以前的文化习得主要在课堂上,离开课堂和教师就没有知识,而且也没有机会接触先进的文化,因此,对教师和教室充满依赖性。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学习的地点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他们可以在家中、在任何一个有网络的地方,根据自己的时间与安排进行自由的学习,而课堂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集中讨论与展示的地方。从人物来看,教学主体发生反转,在以前的课堂中,教师是绝对的主体,他们决定知识习得的速度与进度,学生依附在教师周围,成为客体;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自己支配学习的方式、方法与过程。

三、 “翻转课堂”中的“不翻”

虽然翻转课堂有诸多的优点,虽然这种课堂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翻转”,但毋庸置疑的是:翻转课堂不是翻转所有的教学过程,因为基于文化的个体性与地域性,有些教学活动或教学要素是不能翻转的。

1.教学常规不能翻转

教学是否需要常规?这似乎是一个无须讨论的问题,因为没有常规的教学难以实现教育的目标,也极易造成教育的随意性。翻转课堂也需要教学常规,需要遵守教学规范。分析教学目标,这应该是教师的工作,是需要在教学设计之初做的事情,需要明晰通过教学活动期望达到预期的结果,让学生通过教学知道什么、获取什么,这样的教学才有针对性,也才能借此明确我们要采用的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探究方式等。再比如教学讲解。翻转课堂还要不要教师的讲解?讲解是否等同于灌输?这些问题都值得探究。翻转课堂中学生首先要观看教学视频,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笔记并把自己不懂的问题带到课堂,这样学生可以完全掌控自己学习的步调。然后在观看完教学视频后需要完成教师布置的针对性课堂练习,以分析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是否正确。如果认为仅仅依靠学生的自学就能够掌握知识的精髓是错误的。因为学生的课题讨论与展示未必涵盖了问题的全部,所有的学生未必都能够展示和提问。因此,必要的讲解还是需要的。

如果说翻转课堂中学生的探究与展示是自选动作,那么,教学常规就是规定动作。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在有限的时空内最大效率地习得文化知识,一些必要的规范起到关键的作用。当然,根据课堂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学常规可以做必要的增删。

2.教学责任不能翻转

教学责任的主体是谁?如果说教学是一种活动过程,谁对教学行为负责?可能我们会认为行为人应该对其行为负责。在教学中,由于掌握的文化资本不同,教师具有天然的地位优势,学生所学的知识体系都是教师设计的,因此,教师应该负有教学责任。但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由于提倡教师少说甚至不说,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当然把学习的责任放在了学生的身上。为了成功,学生必须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起责任。而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追求理想和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教师貌似成为了旁观者,没有了责任担当,甚至有教师认为既然课堂已经翻转了,责任也应该相应翻转。但需要明确的是,学生毕竟是学习者,他们在文化习得过程中毕竟缺乏方向性与针对性,无法独立解决面对的问题。如果教师放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与指导权,放弃自己的教学责任,放任学生的学习,其结果只能是教学的低效。

从责任分担来看,教师的责任就是承担起文化传递的重任,进行适当的教学设计、点拨疑问、教书育人;学生的责任就是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与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习能力,掌握文化知识,实现自身成长。这些责任都是根据主体的角色定位而产生的,不能推卸,也不能翻转。

3.教与学的关系不能翻转

教学活动由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组成,它们融为一体,穿行。但由于种种原因,对于教与学的关系存在两种极端的解读。

一种认为,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服从于教师的教。在这样的教学中,由于过分强调教师的控制性与积极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这样的教学成为教师的“独角戏”。另一种认为,教学应该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只是教学的配角,教师的职责就是协助学生的学习,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退居二线。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但在翻转课堂的理解中,有诸多的观点认为课堂只是学生的,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到活动探究、成果展示都是学生在自主进行,学生的学掩盖了教师的教,甚至课堂中不见教的踪影。如果没有教师的教,何必再课堂中进行学习。翻转课堂强调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强调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在这两个转变中,没有翻转教育学的关系,也没有否定教的积极作用。因此,对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

四、 基于文化的几点思考

无论哪一种教学总是基于当地的文化积淀,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教学。纵观古今中外,我们发现苏格拉底、夸美纽斯、杜威等西方教育家与孔子、陶行知等中国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有着显著的不同,所以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雷夫的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难以在中国发生,可以解释夏山学校为什么不能在中国产生。对于翻转课堂,我们从文化的视角来看,也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翻”与“不翻”必须基于本土文化

个体的行为特征取决于其所在的文化底蕴。翻转课堂来源于萨尔曼・可汗的可汗学院,是基于西方文化而产生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思维的发散性,能够提出问题,还强调学生的探究能力与主动性。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从风俗习惯到地理人文,仅就思维方式而言差异就比较大:西方强调求异思维,东方则强调求同思维;从主体性来说,西方强调个体,东方强调整体。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教师是权威的代表、知识的化身,学生要绝对服从教师的指导,不能产生任何质疑。表现在课堂上,我们的学生缺乏求异思维,思维的创新性不足。在西方教育中,强调学习的主体性,强调知识的或然性,他们往往把学生能不能质疑、有没有创新能力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这种差异造成了东西方驾驭取向的不同,东方孩子基础扎实,西方孩子实践能力强,而且喜欢问为什么。翻转课堂需要教师去权威,需要学生主动,需要基于问题的学习。这些对西方孩子来说太正常不过了,但对于东方孩子来说却比较难。因此,我们在中国的翻转课堂上往往看到学生无法讨论,没有探究,没有追问。因此,如何根据文化背景本土化翻转课堂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2.“翻”与“不翻”必须基于学科文化特点

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文化特点,学科的文化特质影响着学科的发展与成熟,其体现的是学科特有的概念、思想和方法,是在学科创设过程中形成的价值标准、科学和人文精神等的综合。

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美国的发展情况来看,它主要应用于数学、物理、化学、科学等理科科目,这些科目的明显特点是有清晰的概念界定、具体的操作建议、客观的评价标准。学生可以通过微视频了解概念、完成知识性的学习。在实际操作性的科目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视频讲解具体的操作步骤,每步应该注意的问题,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课外的学习在课堂上实际操作演练。但对于语文、历史、政治等文科课程来说,由于缺乏清晰的概念界定,实践操作性差,评价标准主观。所以在利用微视频进行预习以及在课堂进行成果展示的时候往往缺乏可量化的指标,评价也变得比较困难。

因此,翻转课堂发源于数学的学习,虽然其理念具有前瞻性,极大地推动了教学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其学科的局限性,必须基于学科性进行课堂改革的尝试。翻转课堂也需要认真研究学科文化特质,有针对性地实施。

3.“翻”与“不翻”必须基于主体文化特性

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基于教师文化及学生文化特性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文化最显著的特性之一就是选择性与创新性的统一。由于教师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学科背景,再加上不同的个性特征,使得教师文化体现出个体性的特征,他们按照自己的文化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根据自己的文化品位创新教学方法。学生文化的显著特征就是生成性与情境性,他们的文化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生成的,这也预示着他们易于接受新的文化元素,适应新的形式要求,具有时代性;同时他们对文化的习得必须基于恰当的情境中,只有如此,他们才能融入其中。但由于不同的文化底蕴,教师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翻转课堂需要教师恰当选择指导和介入的时机,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而对学生来说,需要积极进行问题分析与解决,需要借助各种工具及团队的力量,需要自主能力的提升,需要质疑权威的勇气。但在我国的文化氛围中,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与翻转课堂的需要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的活动积极性不高,学习能力不足,这些都成为制约因素,也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为21世纪的弄潮儿,翻转课堂以席卷之势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教学。面对这样的冲击,回避肯定不是正确的选择,进行本土化改造也许会为翻转课堂的个体化提供恰当的帮助,也是教学走出困境的必要路径。

参考文献

翻转课堂篇5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起源于Salman Khan的数学教学视频,借用网络把视频放在YouTube网站上,没想到的是却吸引了很多学生通过网络来学习他的课程,这就是“翻转课堂”最初的原型。从“翻转课堂”的缘起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教学模式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由,通过微视学习在课前完成知识的传授,教师辅导和小组讨论的的方式对课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内化,完全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把传统教学中的课上讲授知识,课后内化知识的流程完全翻转过来,向教学的“原点”回归,即“以生为本”,“以学为重”,依靠学生的内驱力来完成学习活动,变被动为主动,体现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二、“翻转课堂”转变了什么

(一)学生的转变

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学生由原来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构建者。学生可以在课前自由掌控观看微课的快慢节奏,对于没有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反复观看,也可以停下思考或者记录,在课堂上可以针对自己的问题向教师提问,通过教师答疑辅导和小组讨论及课堂作业的模式解决自己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在课堂讨论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和平等交流,获得同学的认可,从而获得成就感,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

(二)教师的转变

教师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中由原来的“讲师”转变为学习的帮助者,在课堂中他们和学生交流沟通,回答学生的问题,并适时给与个别辅导,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反馈的情况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针对突出问题进行及时辅导,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提高课堂效率。教师的备课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在课程设计上,内容要适中,目标要明确且具体,精心设计学案,精选习题,通过习题内化所学知识。另外还要进行微课录制,在录制的过程中要用精简的语言把课程中的问题诠释清楚,还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三)教学管理的转变

“翻转课堂”模式中学生都专注于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个别课上捣乱的学生失去了“市场”,因而课堂管理的重点不再是维持课堂秩序,而是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参与学习。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起点能力、已有知识、认知风格的研究,关注微课的制作。在家校联系上,和交流的内容也转变了,教师和家长谈论的更多的是学生是否在学习,可以做哪些来帮助他们学习。

(四)家长的转变

由于学生是在家观看微视,通过自学的方式来完成新知识传授,家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另一重要阵地,因此对家长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家庭教育也显得比以往更为重要。“翻转课堂”从家校关系、亲子关系、自身发展三个维度考虑,家长已不仅仅是传统上的督促者,更要适应学者的新角色,与学生共同学习,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能力的培养,把自己视为教师的好帮手。

三、“翻转课堂”的优势和挑战

(一)“翻转课堂”的优势

和传统课堂不一样,“翻转课堂”显得相对宽松和自在,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时间在家观看视频学习,这种自主性无疑让学生感到学习时间分配上的自由和灵活性,也在某种程度上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在课堂上,采用提问和合作学习的模式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轻松,学生通过自由谈论学习中的问题这种方式,把课堂顿时搞“活”了,气氛热烈,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学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学习也变得越来越好。传统的一对多地课堂模式无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而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不受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教师可以把练习传到网上,学生观看完教学视频后在线完成相关练习,而教师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练习情况并针对突出问题进行解答并和学生探讨,让学生及时发现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也让教师可以更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翻转课堂”在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

1.来自学生自觉性的挑战。翻转课堂的模式下,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要通过网络这个媒介,在教育平台上观看微视,和老师及同学进行交流和互动。但是网络的诱惑力巨大,尤其是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限,自控能力差,在缺乏有效监管下,不利于翻转课堂的有效开展。所以,加强学生的自控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翻转课堂”的有效开展显得格外重要。

2.来自教师专业能力的挑战。虽然在翻转课堂这一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但这一转变并不降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翻转课堂的顺利开展需要微视的支持,而制作出学生欢迎的微视则对教师对教材的整合和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课程意识和课程设计能力,整个微视的制作更是要花费教师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得专业能力来说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教师的专业能力需要不断的提高来适应这场教育革命。

3.来自信息技术的挑战。“翻转课堂”的开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对信息技术的依赖使得翻转课堂的运用有很大的局限性,按照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翻转课堂”只能小范围地展开,不适合普遍实施。

翻转课堂篇6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07-0095-03

当人们还在热烈地讨论着3D打印技术是否能够引领全球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候,新兴的科学技术也在悄然革新着也许并不起眼的三尺讲台。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需求,以高新科技为依托的新型课堂模式不断呈现在大家的面前。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无疑是当下最热门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话题之一。2011年,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在享誉全球的TED(Technology Enrichment Design)大会上发表了题为《让我们用视频重塑教育》(Let’s Use Video to Reinvent Education)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再次向世界介绍了可汗学院的创建与发展,在谈到可汗学院的目标时,萨尔曼・可汗说:“我们的目标是用科技使世界的教育变得‘人性化’。”[1]当年,“翻转课堂”还被《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科技变革。之后,翻转课堂改革之风刮到了中国,伴随着我国各地中小学的试验性探索以及“慕课”在我国各大高校的兴起,翻转课堂在我国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2012年6月美国教育咨询公司ClassroomWindow了一项调查报告揭示了翻转课堂的应用价值,报告显示:88%的受访教师表示翻转课堂提高了他们的职业满意度;67%的受访教师表示学生标准化考试成绩得到提高;80%的受访教师声称他们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到了改善;99%的受访教师表示下一年将继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

翻转课堂最早的实践者乔纳森・伯尔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认为,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是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为代表推广的“掌握学习法(Master Learning)”。该理论认为,如果在一个班级的教学中合理地实施掌握学习的方法,班级中将近80%的学生都能掌握教授的所有的重要内容,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只有20%的学生能够完全掌握。[2]这是翻转课堂的理论优势与实现目标,但是在实践操作中翻转课堂也的确出现了很多问题,教育工作者在改革的过程中也不断遇到各种困境。因此,翻转课堂在广泛传播的过程中也遭遇了非议与质疑。

理论优势

1.直面学生个体需求

在传统的课堂模式下,教师“主动”地讲,学生“被动”地听。对那些能够完全理解并能很好消化吸收课堂内容的学生来说,课堂时间总显得“充裕”。可是,对于很难跟上教师节奏的学生来讲,同样的45分钟会显得尤为“紧张”。因此,这部分学生就在教师全然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悄然“落后”了。然而,传统的课堂被“翻转”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教师课上传授的时间转移到了课下进行,因此学生可以“自定步调”地学习,对于不懂的地方可以选择暂停或重复,不用担心课堂上无奈的落伍了。[3]“翻转”的课堂满足了每位学生不同的需求,突出了“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念。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自主地安排学习时间,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此外,在“翻转”的课堂上,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解决每位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2.增强师生互动交流

“对话式教学”一直是我们新课改追求的目标,也是改革的有效途径。但长时间以来,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师生之间的真正“对话”一直很难建立起来。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家庭作业课上做”的方法为师生间对话交流提供了主观和客观的可能性。首先,学生课上写作业的过程完全在教师的可控制范围之内,教师可以随时解决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并且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直观的观察来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风格,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另外,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势必会产生很多疑问,需要课堂上教师的解答和帮助,这些都是需要师生之间的直接沟通才能完成的。其次,客观上来讲,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解放”了很多课上“有限的”时间,让教师在不担心耽误课程进度的前提下可以有充足的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只有在主客观条件都允许的情况下,才为师生之间真正的沟通对话提供了可能性。[4]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从传统课堂的讲授者变成了组织者,这就要求教师有更强的控制能力和领导能力。此外,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而微课则是这种创新模式的教学载体。作为翻转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微课为翻转教学提供了强大的课程支持,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一方面,微视频的制作依托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成果,教师想要完成微视频的制作,必须要了解并会操作平台,而且能够抽炼知识的精华为学生制作高水平的教学视频,让学生真正能从中受益。教师掌握智能化技术以后,可以随时搜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对学生的学习阶段水平进行评估并且给予指导。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一定也会有明显的提高和发展。另一方面,微视频的制作一般是在学科组教师共同努力下完成的,这样既锻炼了教师的合作意识,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

4.为教师提供可操作的设计模型

翻转课堂在实际教学中要想取得成功并推而广之,为教师提供操作性强并且有指导意义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型也是十分必要的。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教授罗伯特・陶伯特(Robert Talbert)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翻转课堂的教学结构。该结构把翻转课堂的进程分为课前和课中两个阶段。课前学生的任务是观看视频并进行一些指导性练习。课中教师会对学生先进行快速而简单的评估,然后帮助学生集中解决有利于促进知识内化的一些问题,最后是进行总结和反馈。

实践争议

1.是否加重学生课外学习负担

我们改革追求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那么最终的落脚点一定就是学生的切身学习体验与学业发展。如今,有很多教育工作者提出这样的质疑:学生课前的“过度预习”实际上已经大大延长了学生课外学习的时间,加重了学生的课后负担。然而,也有人提出恰恰相反的观点:正是由于翻转课堂课前的“预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听课的效率和质量,学生们很多额外的课后理解负担就减少了。

2.是否增加教师教学难度

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在Flip Your Classroom: Rea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一书中提到微视频制作的具体过程与要求。两位教师认为,如果想要吸引学生并让学生产生好感,教师制作的视频就应当短小精悍、生动活泼、重点突出、意义明确,并且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5]这对很多一线教师着实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即使教师掌握了相应的视频处理技术,根据具体班级、具体科目的具体情况制作出高质量高水准的教学视频也必然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

3.适用性问题有待考证

一方面,学科适用性问题有待考证。翻转课堂并不是万能的,不能对所有的学科都一概而论,一蹴而就。从目前翻转课堂在西方的发展现状来看,翻转课堂主要应用于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自然科学领域。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学科有相对明确的概念界定和操作规则,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学习概念等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性规则。但是在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领域的应用上,翻转课堂则明显存在局限性。另一方面,技术水平适用性有待考证。众所周知,可汗学院对美国的翻转课堂的实践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该网络平台为教师提供免费的视频课程资源和实践指导。然而,中国至今没有类似的“可汗学院”,教师没有资源丰富的网络平台可以直接利用,而自己开发也实在困难重重,这必将成为在中国发展翻转课堂的制约因素之一。[6]

小结

翻转课堂在世界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绝非偶然,它必定有其理论基础和实践可能性。因此,翻转课堂对中国教育界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没有理由拒绝翻转课堂,拒绝任何能够为我国课程改革注入的新鲜血液。我们应当对此抱着科学批判的态度,去芜存菁,为我所用,让我们的课程改革之路更加顺利畅通!

参考文献:

[1]Salman Khan. Let’s Use Video to Reinvent Education

[2][5]Jonathan Bergmann and Aaron Sams. Flip Your Classroom: Rea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M]. USA:2012.

翻转课堂篇7

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受到学习能力和学习时间的限制,学生往往无法自由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的时间、空间和方式,实现随时随点随情的自由学习。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翻转课堂帮助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的同时,还帮助一批困难的学习者。

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中,最受教师关注的往往是成绩较好和反应较快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或提出很棒的见解,这就冲击了学困生的思维时间。导致这部分学生被动听课,甚至跟不上教师讲解的进度。翻转课堂的引入改变了这一切,学生能够暂停、倒带、重放讲座视频,直到听懂为止。而课堂上,教师的时间被释放,可辅导每一位有需求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围绕着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就避免了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成绩相差过大的情况,也给了成绩优异学生相对较多的发展自己兴趣的时间。

伴随着高考素质教育改革学生的课余活动越来越多,常常让一部分学生没办法安静的坐着听老师讲课。而这些活动不仅是大学招生的必要条件,更是提高学生素质应对新时期竞争的重要途径。这些学生非常需要能快速传递的课程内容,以不至于在忙的时候错过学习。显然,翻转课堂能提供这一机会。其巨大的灵活性让他们自主安排忙碌的时间――可以提前学习或事后补课,做到课程和活动两不误。

同时学生在高中的传统课堂中长期接受填鸭式教育,上大学后不能适应自主学习的方式,造成了过度网瘾、退学等等问题。翻转课堂的引入正是让学生逐渐自由、自主学习,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首先是自己的事,自己是学习效果的第一责任人。树立“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能够真正掌握大学,决胜人生。

二、“翻转”加强了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了解

在传统课堂上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很少有学生在内心真正接受传统学习内容和学习模式。学生为什么不主动学习呢?他们没有相关的基础知识吗?他们个人问题干扰他们的学习吗?或者,他们更关注“在学校玩”,而不是学习吗?很多很多的理由导致学生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这些理由家长和教师都不得而知,而翻转课堂的实施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困扰,并能创建一个强大的时刻来实施必要的干预措施。

在传统课堂上家长一般都不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在家长会上,父母问得最多的是自己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比如:是否安静的听讲,行为是否恭敬,举手回答问题是否积极,是否打扰其它同学,这些都是家长关注的问题。翻转课堂改变了学生与家长交流的方式。学生在课下时间完成视频学习过程,家长更直观的了解孩子们是否在学习?如果他们不学习,他们有什么困扰?家长可以思考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学习?如何把孩子带到一个环境,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学习者。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课堂讲解时间上,主要是集中于对学生集体管理,而忽视个别学生的关注。翻转课堂加强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让教师在课堂上花更多的时间与学生在一起,更好的了解每个学生的困扰,更清楚的知道谁学习有困难,谁能迅速的掌握学习内容并可从一些额外的挑战性工作中受益。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了解学生的生活。并有机会确认他们需要帮助的点在哪里,或者识别和跟踪他们潜在的问题。

三、“翻转”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

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

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教练,教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时间与学生互动,而不是在讲台上表演。我们在课堂上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到学习小组,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当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我们会注意到部分学生为相同的问题所困扰,我们就组织这部分学生成立辅导小组,也可以为这类有相同疑问的学生举行小型讲座。小型讲座的美妙之处是当学生遇到难题准备请教时,我们能及时的给予指导。

当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比以前更多了。学生发展起了他们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学生们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依靠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传播者。学生们不再把学习当做完成任务,而是当做一件自我需求且有意义的活动。

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普及,使学生认识到教师是引导他们学习的引路人,而不是指令的教师。学生成为最好的学习者,并真正理解我们课程的内容。

翻转课堂篇8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2-011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2.075

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学习的人。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教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春天我接了别人的班级教学工作。上两周课,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较差,更不要说学困生了。我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人,一直在思考,怎样提高学生的成绩?正在弥漫时,三月份我市的教育专家作了专题报告,谈了许多他们到外省看到的学到的经验――翻转课堂。

本人所在的学校是城乡结合的郊区,学生的父母都在进城打工、或是开饭馆、修车,每天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督促孩子学习。由于学生年龄小,经常是放学后一个人在家,缺乏自觉学习的习惯,经常不完成课外作业,第二天到校怕教师批评而说谎话,时间一长,他们逐渐变成学困生,从而越来越不想学习,因此学生的基础知识急需提高。正如专家所言:很多中小学教师洞察到翻转课堂的功效,希望尝试,但苦于不知从何下手。于是我找到教育最前沿关于翻转课堂的书――金陵的《反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认真拜读了这本书,眼前一亮,明白了翻转课堂是怎么回事。不仅是我国,经济发达的美国早在2006年就在实验了,2012年得以推广,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并且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与他的助手长期的实验、观察、追踪研究,得出结论:除了百分之一二的超产儿童和百分之一二的低产儿童之外,95%以上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学习动机等方面并无大的差别。只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学生对所学知识都可以达到精熟的程度。我不厌其反地一口气把《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看了五、六遍。早在2013年昆山市朝阳中心小学英语教师徐洁洁、数学教师朱菊就采用“自主学习任务单+微型教学视频”的方法成功地进行了“翻转”教学。他们学校针对语文学科也开展了翻转课堂实验。最后通过期中与期末平均分和优秀率的统计比较,翻转课堂与不翻转成绩有明显的差别,其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开一个好的通道。

翻转课堂篇9

翻转课堂是从英语“FlippedClass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一般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而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

(来源:文章屋网 )

翻转课堂篇10

导学单是教师智慧的结晶,是帮助学生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的风向标,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航仪。它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有效,直接影响着翻转课堂实施的有效性。

笔者课前制定了如下导学单:第一,制定教学目标。a.I can understand the story.b.I can read the story with right intonation and pronunciation.c.I know something about jobs.显而易见,这三个学习目标的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已有的知识基础,采用由易至难,层层递进的梯度设计理念,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了然于心,更加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第二,设计课前预习作业。Task1.预习下列单词:teacher、doctor、writer、worker(可以听磁带或上网查找读音跟读,不会读的单词做标记) Task2.观看视频,预习课文内容,尝试回答以下问题:①What jobs are mentioned (提及) in the story?②What do they do?Read the story carefully and try to finish the form.Task3.Share your dreaming jobs with us and tell us the reason.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预习单词这项作业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a piece of cake(小菜一碟),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互联网信息资源查找这些有关职业的单词读音,网上还有纯正地道的单词真人发音软件供他们跟读模仿。“一起作业网”作为全国最大的中小学在线作业平台,也成为了学生们方便快捷,最具有个性化的学习帮手。学生也可以利用“一起作业网”跟读单词,熟悉新词的语音和语义。而预习课文的作业也不再走形式主义,而是有计划有实施,学生认真观看老师网络上传的本课课文视频,依据预习作业的要求,一步步完成任务,达到预习的目的。接受能力稍弱的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遇到困难可以在QQ群上询问老师或与其他同学沟通,也可以把不会的知识点或疑惑之处记录下来,以便次日课上讨论。第三个预习作业布置的目的是为了提前让学生作好关于“你的理想职业”的话题讨论准备工作,从而节省课上思考时间,让教师课上腾出更多时间与学生互动交谈,回答学生的提问,参与小组活动,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和运用课前学到的新知与技能。

在“导”中重实效

一堂高效的课,如何巧妙地“导”是关键所在,笔者仍以Unit5 What do they do?为例,从以下两个方面详细阐述“导”的妙用。

相机指导――小组合作,深入探究方式 相机指导是指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而此问题正好是教师授课的重难点,教师可以借着学生的话题,巧妙地导入讲解的话题中,从而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师引导小组合作讨论时须把握时机,相机而动,讨论的话题要围绕本课主题,且有一定的商讨价值,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及时反馈信息,为学生理解文本扫清障碍。

本节课讨论的话题主要是同学间互相介绍父母的职业。笔者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让学生自己提问,大胆提出对本课存在的疑惑或看法,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测小组成员是否真正预习课文。学生们通过小组激烈地讨论,提出以下问题:1.What do Su Hai’s and Mike’s parents do?2.Where do they work?3.Why do ‘teach’,‘write’ and ‘work’ end with ‘s’ or ‘es’?4.Can you find the rules?teach――teacher,work――worker,write――writer接著仍然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寻求解答,在组内达成共识。

顺学而导――拓展学习,综合运用的方式 依学而动,顺学而导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重要策略。笔者在拓展提升环节设计了学生之间分享自已的理想职业的活动。笔者先介绍Su Hai和LiuTao的兴趣特长,以及他们的理想职业,接着顺势抛出问题:They have nice dreaming jobs.What about you?学生继续以小组为单位,仿照范例,组内讨论,分享各自的理想职业,这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翻转课堂篇11

近几年,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国内外很受热捧,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涌现出不少成功案例。教师通过捕捉“微课”和“翻转课堂”的独有特点,运用“两微一翻”策略,通过翻转课堂平台,利用PC端和移动终端,系统地将微视频、课件和进阶练习推送给学生,学生在提前预习的基础上,带着思考走进课堂,基于问题探究学习。课堂上老师抓住学生的重难点进行教学重构,增加课堂讨论和互动环节,依据学生情况实施个性化指导,将枯燥的课程变成一节充满欢乐和智慧的灵动课堂。

慕课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线上为碎片化知识点视频,使学生能够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线下跨校直播互动和小班讨论学习,使学生可以把线上学习的问题带到教室,与同学、老师讨论,老师的动力是显而易见的,将来的名师需要有好的慕课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和运行模式,将优质课程资源在东西部高校之间实现学分互认,并以此带动跨校跨地域的教学团队建设。学生遇到疑难处随时求助网络、课下登陆教学管理系统,由老师实时追踪学习进度――颠覆传统教学过程,借助互联网搭建的“翻转课堂”,其实主要是教师要求学生事先阅读论文,课上直接切入深度讨论,也可视为“翻转课堂”的例子。

翻转课堂篇12

2011年加拿大《环球邮报》将翻转课堂评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近年来,网络传媒的普及使得当今社会已步入一个多元化时代,国内外众多学校进行了对翻转课堂的实践,并受到热烈的欢迎,时下已经成为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经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都显现出其明显的优越性。那么,在这种创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该如何较好地转变自身的角色呢?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面对从传统课堂转变“翻转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角色转换的方向以及对教师的角色和作用作简要的分析研究。

1 关于“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又称反转课堂,就是由教师设计课程视频,利用课程视频在课下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在课下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再一起协作探究和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简单的说就是改变“课上老师讲授,课下学生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一种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学模式。

对于“翻转课堂”的探索研究,从1991年哈佛大学的物理教授埃里克・马祖尔(Eric Mazur)的初探到2011年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在TED大会上的演讲《用视频再造教育》将“翻转课堂”正式介绍给全世界,经过了较长一段完善时间。现将对“翻转课堂”的探索可形成下表,见表1。

2 从传统课堂到“翻转课堂”:教师角色转型的必然

随着高职教育的学习越来越多元化,传统课堂逐渐被创新型的“翻转课堂”所取代,教师必须学会从传统课堂的“主演”逐渐转化为“翻转课堂”中的“导演”,从以前讲台上的“圣人”转变为课堂中的“伙伴”。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教师能否准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改革的推进,而如何准确地转变教师自身的角色,就得先分析清楚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差异所在,才能“对症下药”,快速而明确地完成从“主演”到“导演”角色的转化。

传统教学课堂一般实行教师课堂上讲解,学生课后完成作业的教学模式,整个过程中师生缺乏交流互动,学生吸收知识较为被动。“翻转课堂”翻转了传统课堂中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过程,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授人以鱼,教师课下制作视频,学生观看视频内容,课上师生就课程内容交流互动,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针对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区别详见表2。

在分析了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区别所在后,即可明确教师在“翻转课堂”中角色的转换,根据多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总结出以下几种“翻转课堂”中教师所具备的角色类型:

2.1 教学视频的设计者与编制者

在传统社会里,教师职业的角色定义为“传道、授业、解惑”,重点调教师在社会文化及知识方面的传承作用。在当代社会里,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设计者。在“翻转课堂”中,教师需要将课程内容编制成课程视频,学生通过课前观看教学视频来学习知识。而学生在课前的知识学习直接决定了知识传授的效果,因此,如何设计出吸引学生的教学视频就成为关键所在。教师在制作视频时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其编辑与剪辑的技巧,还需将丰富的教学经验利用视频来呈现,这就对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教师需假想学生,时刻反思如何吸引学生目光,使视频不单一乏味并通过提出思考问题等方式来实现另一种意义上的互动。只有确保了视频的连贯,知识体系的到位与内容的趣味性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2.2 交流互动的组织参与者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需帮助学生去发现知识,积极地参与到学生中去,并引导学生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吸收。为此就需要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与其同伴在深度交流中完成对知识的探索。学生作为“翻转课堂”的主角在课前完成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需教师予以有效引导,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同时进行知识的吸收内化。教师需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有着参与学生课堂交流的意识,组织并引导学生在知识交流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受常规思维局限,激励学生展示自我思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并非课堂交流的操控者,也不能完全旁观学生交流,教师需深入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与学生共同思考,全面多角度地去审视与探究知识,完成与学生真正的交流。

2.3 课后反思的辅导者与监督者

课堂交流是“翻转课堂”的灵魂,课后反思则是“翻转课堂”的升华。此时需要教师由传统的课后练习的局外者转变为学生课后反思的辅导者。在完成课堂交流之后,留以学生富有真实问题情境性的课后思考,能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通过实践提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反思,通过收集数据、调查研究、整理综合等完成对知识体系的深化,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多方面的锻炼。“翻转课堂”使教师也成为课堂中的一员,其评价方式也从传统静态评价转变为互动评价,尽管内容与主体发生变化,教师依旧是教学效果的重要监督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