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特殊人群合集12篇

时间:2022-08-29 16:29:12

图书馆特殊人群

图书馆特殊人群篇1

国外图书馆特殊群体服务最初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美,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对因故不能享用常规服务和资料的用户,例如少数民族用户、残疾用户、医院病人或监狱囚犯,必须向其提供特殊服务和资料。”除此之外,国际图联多次制定有关图书馆弱势群体的服务指南,旨在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国际图联还专门成立了特殊人群服务组,服务于那些不方便获取图书馆常规服务的人群,这些人群包括聋哑人群、服刑人群和在医院接受治疗的人群等。与国外相比,我国图书馆特殊群体服务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较快。1996年,我国政府在《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中强调,大、中型城市图书馆要积极提倡盲文及盲人有读物的借阅,增加适合视听障碍者、智障者的读物。2002年,朱F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此后我国针对“弱势群体”及“特殊群体”的研究开始蓬勃发展。

国内的研究多是针对公共图书馆面向弱势群体的服务研究,但随着教育公平的推进,我国高校的特殊教育也在不断得到完善。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进一步完善国家招收残疾考生政策,普通高校应依据有关法律和政策招收符合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高等特殊教育学院(专业)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扩大招生规模,拓宽专业设置,提高办学层次。各地要为残疾人接受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提供更多方便,满足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当中,特殊群体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他们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

1高校特殊群体理论研究

1.1高校特殊群体界定

国际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界认为社会弱势群体(以下简称“弱势群体”)是因为某种障碍和缺乏经济、政治、文化机会,而在社会竞争中、社会财富和权利分配中处于边缘地位的群体。在一部分研究中,弱势群体又被称为特殊群体。

广义的特殊群体主要包括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心理障碍人群、智力障碍人群、因生病住院的人群、在监狱服刑人群、经济贫穷人群等。就本文而言,高校特殊群体主要是指残疾人、退休教职工、心理障碍人群和经济贫困人群。

1.2高校图书馆服务于特殊群体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快速更迭,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数量越来越多,但与此同时,“数字鸿沟”现象也越来越严重。高校中的特殊群体由于缺乏某方面的能力,导致他们信息较为闭塞或无法甄别信息真伪,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高校图书馆有义务为高校中的特殊群体提供特殊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在获取信息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其信息素养,尽量避免“数字鸿沟”的出现。同时,高校图书馆为特殊群体提供的诸如信息援助、阅读推广、阅读疗法等各种服务,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充实课余生活、促进心理健康,营造出图书馆特有的人文氛围,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充分体现了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有图书馆服务的权利。

2高校特殊群体服务现状

2.1馆员服务意识薄弱

一般情况下,对特殊群体的服务是在读者产生疑问或需要帮助时,主动向馆员寻求援助,而不是馆员在读者到馆后主动向读者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加上有些特殊群体有一定的沟通障碍,或羞于提问,从而影响了他们正常获取图书馆的资源。同时,在服务过程中,大部分馆员并没有积极与特殊群体交流,快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甚至排斥为特殊群体服务,认为这超出了他们的工作职责范围,严重影响了特殊群体获取服务的质量。

2.2缺乏无障碍设施

无障碍设施主要包括空间无障碍和沟通无障碍。大部分公共图书馆比较注重无障碍通道的建设,如残疾人无障碍通道、盲道、电梯等。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人群大部分是健全学生,因而缺少相关无障碍设施,而随着高校特殊群体数量的增多,缺少无障碍设施的弊端日益突出。沟通障碍主要存在于聋哑人群,他们无法用语言沟通,遇到困难无法求助,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台提供了纸笔、求助铃、提示灯等,但仍不足以解决沟通障碍问题。

2.3馆藏资源不够全面

由于高校图书馆经费限制及采购程序复杂,馆藏资源更新较慢,馆藏种类和数量有限,尤其是少数特殊群体所需求的资源。如:盲文图书等资源由于出版量少、购买使用频率低,高校图书馆只能采购少量这类图书或不采购,因而导致盲文资料数量不足、种类单一。

2.4阅读疗法不够普及

通常特殊群体心理较为敏感、脆弱,很容易遇到困难但又羞于求助,日积月累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大部分高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其中有一部分设置在图书馆内,有专门的心理教师为读者服务。除了心理教师的咨询疏导,高校图书馆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文献资源,促使他们进行自我疏导,帮助他们清除自身负面情绪,促进心理健康,这种方法被称为阅读疗法。但由于阅读疗法对馆员的心理学知识要求较高,目前其普及程度较低。

3高校图书馆改善特殊群体服务的措施

3.1增强馆员服务意识

馆员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一方面是受大环境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馆员服务素质较低。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吸纳高素质人才、定期组织馆员培训、将服务评价纳入馆员绩效考核等方式,提高馆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馆员要意识到,为特殊群体服务并不是增加工作量,而是其本职工作。图书馆是文化的园地,最能体现社会文明,而对特殊群体的关怀与服务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馆员要以平等的心态服务特殊群体,热情的服务、尊重的态度可以使特殊群体感受到人文关怀,放松心理防备,达到正常的心理状态。特殊群体只有喜欢到图书馆,才能更加充分地利用图书馆。3.2改善硬件设施,丰富馆藏资源

目前,公共图书馆在建设新馆时都会考虑特殊群体的需要,高校图书馆也应如此,如:设置无障碍通道、感应电梯、扶手等;设置语音提示、求助铃等;在检索系统中加入手写板,在服务台放置纸笔等,使各类特殊群体都可以方便使用图书馆。同时,高校图书馆应充分了解特殊群体的阅读需求,从而完善自身的资源体系,如采购图书要尽量做到学科门类齐全,既有各类专业书籍,又有文学、法律、社会、人物传记等普通读物。若高校设有盲人专业,可以采购相关盲文图书,现已有不少高校图书馆设有盲文阅览室,如长春大学图书馆、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图书馆等。如经费不足难以购买充足的资源,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馆际共享的方式进行弥补。

3.3成立特殊群体服务部

各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根据本校特殊群体的实际情况,成立特殊群体服务部,专门为高校特殊人群服务。

3.3.1加强特殊群体服务的宣传。特殊群体本身属于信息弱势群体,在获取信息时会存在一定障碍,如果图书馆宣传力度不足,他们就很难了解到图书馆有专门针对特殊群体的服务。高校图书馆应对本馆的馆藏布局、规章制度、开放时间、特色服务等加强宣传,在图书馆广场、入口、大厅等处张贴馆藏布局的海报或指引牌;开展现场咨询活动、现场荐购活动;举办信息检索讲座,指导读者如何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图书馆网站、微信或微博平台等加强宣传;由专门的馆员走入特殊群体内部,例如特殊教育学院、离退休处等部门,为他们讲解图书馆提供的各种服务及如何利用这些服务。

3.3.2个性化服务及知识援助。特殊群体在获取知识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因此,图书馆需要在各种场合、运用各种方式为他们提供知识援助。图书馆可通过问卷或面对面沟通的方式了解特殊读者的需求,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记录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开展多样化活动,并加强宣传,利用图书馆资源和现代化技术为读者提供有目的的服务。如:为新入馆的读者介绍查找资源的技巧,方便他们获取所需信息;为有需求的读者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帮助他们快速获取图书馆暂时没有购买的资源;利用计算机收集读者的浏览记录,分析读者阅读习惯和感d趣的内容,定期通过e-mail等方式向该读者推送相关的图书、期刊等资源信息。

3.3.3特殊读者荐购服务。各高校图书馆都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读者荐购服务,但很少有针对特殊群体的荐购服务。特殊群体在与人沟通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日常举办的公开荐购活动中很难提出自己的建议。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开设专门的特殊群体荐购渠道,例如专场荐购会、传统的荐购信箱、由专人负责的QQ或微信荐购等渠道,以方便特殊群体荐购自己喜欢的图书。

3.3.4为经济贫困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国家提供的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及助学贷款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贫困学生的经济问题。但是,高校各部门包括图书馆都应为经济贫困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供资金援助,同时也让学生在为母校工作的同时增强自身责任感与归属感,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3.3.5加强心理辅导。高校图书馆可定期举办心理讲座,针对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容易遇到的问题提供解答和帮助,同时可聘请心理学专业的教师或医生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及时帮助那些需要进行心理疏导的学生。高校图书馆也可借鉴国内外的成功案例,开设阅读疗法咨询室,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优势开展阅读疗法,收集各类心理书籍,让学生通过阅读缓解压力,进行自我疏导,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4结语

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教育水平、文明程度的标志。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机构之一,在推动特殊教育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图书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平等对待每一位读者,并根据特殊群体的实际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帮助特殊群体跨越“数字鸿沟”,为他们接受平等教育、顺利获取信息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J].图书馆学刊,1996(6):41-45. 

[2] 国务院.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J].中国残疾人,1996(6):8-15. 

[3] 国务院总理朱F基.200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EB/OL].

[4]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的通知[EB/OL].

[5] 王思斌.社会转型中的弱势群体[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3):19-22. 

图书馆特殊人群篇2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c)-0000-00

特殊读者群体是指图书馆一般读者之外的读者群,在这里是指少年儿童、农民工、老年人、残疾人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明确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我国实施的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规定: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包括所有公众。公共图书馆作为服务大众的社会公益文化事业,对所有读者一视同仁,提供平等的服务,这其中包括为一般读者之外的特殊读者提供贴心的服务和人文关怀,这不仅是对人的特殊关照,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县级公共图书馆应展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为特殊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1 为特殊群体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图书馆是为用户提供文献、知识、信息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随着现代社会迅速、全面的发展,特殊读者群体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县级公共图书馆为特殊读者群体创设符合他们需求的环境是做好特殊群体服务的关键。我国新建的图书馆在服务环境创设上有不少成功的经验,但也有许多图书馆从建筑的规划和设计对此不够重视,或对服务环境的设计和管理缺乏科学的认识和把握,导致图书馆的服务环境无法达到特殊读者群体的期望。良好的图书馆环境,会对特殊读者产生巨大的作用。文献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当特殊读者来到图书馆时,优雅的图书馆服务环境带给他们的是一种踏入神圣知识殿堂的感觉,在图书馆服务环境的设计和营造中,调动一切对于视觉的有效语言来烘托这种气氛,感染特殊读者。一句名人的格言或一幅来自艺术家感发而成的作品,其本身就充满了生命力的感召。特殊读者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既可在名言中思索,又可以在作品的色彩中唤起向往。

2 开展针对,满足不同特殊读者群体读书需求

2.1 做好少年儿童阅读指导工作,激发阅读的兴趣

县级公共图书馆应培养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做好少年儿童阅读指导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宣传好的图书。如少儿图书馆员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思想认识水平以及接受能力,向小读者推荐某一类图书,丰富多彩的图书吸引了他,引起了他对各类图书的兴趣。志趣比兴趣、乐趣进了一步,有了自觉性,阅读动机稳定而持久。在进行阅读指导时,少儿图书馆员尽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增强学生的阅读动机,激发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从而让少年儿童在阅读中感受快乐、获得美感,进而增长知识。

2.2 满足老年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

随着老龄化速度加快,老龄人口加速增多,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多,老年读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和限制,需要图书馆为他们提供有别于一般读者的特殊服务。公共图书馆应开展老年人喜欢的读者活动;开展上门服务,服务对象涵盖行动不便、高龄老年人,服务形式包括预约借还服务、参考咨询服务。

2.3 为农民工提供信息服务

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服务,着力解决农民工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子女入圆上学、住房租购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逐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县级公共图书馆应转变观念,调整思路,重视对农民工的服务。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包括世界读书日活动、读书节活动、服务宣传周活动、农民读书月活动,引导农民工阅读;通过宣传和培训,让农民工了解图书馆的性质,学会使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促进社会和谐。

2.4 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县级公共图书馆应研究残疾读者的阅读心理,满足残疾读者的阅读需求。由于残疾读者具有脆弱、敏感、自卑等心理特点,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为他们服务过程中要端正思想,研究残疾读者的心理需求,提供思想道德教育服务,培养残疾人积极健康的观念,为他们投入一份深厚的感情和人文关怀;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主动推荐一些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有益身心健康的相关书籍,让残疾人在读书的过程中燃起对生活的热情。

3 为特殊群体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

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启动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新形式下构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及千家万户的一项重要文化基础工程。县级公共图书馆充分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和资源,为特殊群体服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图书馆应利用新的活动载体改进服务方式,满足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随着图书馆硬件设施的提升,服务手段也不断得到改善,现级公共图书馆充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设备和资源,特殊群体提供视听服务,开展直观、形象的服务活动。如图书馆充分利用电子阅览室开展阵地服务,为读者提供专题咨询、数据库检索、网上浏览等服务的同时及时整合各种最新文化信息资源送到各基层服务点,让边远地区的特殊读者及时获取新的信息。

4 结语

县级公共图书馆为特殊群体服务上虽然有一些进展,但是进展缓慢,在服务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图书馆为特殊群体服务工作尚未形成制度和规模,只能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做一些表面工作,为他们服务的项目少,图书馆应加强对特殊群体的服务,为他们营造更好的读书环境。

参考文献:

[1] 何伟劲 浅谈公共图书馆对特殊群体读者的服务 兰州教育学院报 2013(7)

图书馆特殊人群篇3

中图分类号:G25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7-0139-02

1中日少儿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发展现状

中国少儿图书馆读者服务起步较晚,从1914年北京建立第一家少儿阅览室“京师通俗图书馆少儿阅览室”至今,到目前已有3,000多个少儿图书馆。而日本少儿图书馆读者服务起步相比中国较早,从1887年建立第一家少儿图书馆“东京神田教育会设立的小学部”至今,到目前已有4,000多家少儿图书馆。目前,日本少儿图书馆服务发展方向在宏观上对县内各少儿图书馆服务进行了总体规划,市级以上的少儿图书馆则以借阅服务为主,向少儿群体提供个性化图书馆服务[1]。为了对中日两国少儿图书馆读者服务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笔者对日本国立国会国际少儿图书馆、京都市少儿图书馆、广岛市少儿图书馆及向岛少儿图书馆等多家日本少儿图书馆展开深入探究。以期发现中日少儿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异同。

2中日少儿图书馆读者服务内容的比较分析

中日少儿图书馆服务内容主要围绕“读者借阅服务、馆际合作交流服务及特殊群体服务”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其主体框架见图1。

2.1 中日少儿图书馆读者借阅服务的比较分析

中日少儿图书馆读者借阅服务在开馆时间与服务窗口方面具有不同之处,中日两国少儿图书馆读者借阅服务都有着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中日两国在少儿图书馆读者借阅服务方面,开馆时间相差不大,而在少儿读者借阅服务窗口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通过中日两国少儿图书馆读者借阅服务比较得出,我国的少儿图书馆更注重图书借阅服务,而日本图书馆则重视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互动活动。所以,在注重我国少儿图书馆读者借阅服务的同时,还应借鉴日本的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活动。

2.2 中日少儿图书馆馆际合作交流服务的比较分析

中日少儿图书馆馆际合作交流服务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其内容呈现多样化,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我国少儿图书馆为少儿读者提供了多样化的图书服务,丰富了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通过中日少儿图书馆馆际合作交流服务中的合作方与具体内容比较,日本少儿图书馆的馆际合作交流服务更加系统化,无论是学校图书馆、幼儿园还是其他少儿机构,甚至涉及保健中心,都与他们达成了相应的合作关系;而我国合作群体相对较少,大多数是与学校、少儿图书机构交流合作。因此,图书馆应当重视多元化馆际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少儿图书信息资源知识共享,以满足现代读者个性化需求,提高服务效率(见表2)。

2.3 中日少儿图书馆特殊群体服务的比较分析

1994年的《公共图书馆宣言》,倡导向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服务,对于不能正常使用图书服务的人群,提供特殊的图书与文献服务。中日少儿图书馆特殊服务也呈现出差异化。从表1和表2得知,国家图书馆少儿图书馆、深圳少儿图书馆、上海少儿图书馆、厦门少儿图书馆、湖南少儿图书馆及杭州少儿图书馆等多家少儿图书馆,只有部分设置视障阅览室,而日本少儿图书馆比较重视特殊群体服务,如:日本国立国会国际少儿图书馆、京都市少儿图书馆、广岛市少儿图书馆及向岛少儿图书馆等多家少儿图书馆都制作了图书音译的录音与盲文资料、邮寄图书服务,配备有盲文资料及专用轮椅设施等[2]。

3完善我国少儿图书馆读者服务体系的建议

3.1 积极推广少儿阅读活动

首先,制订可行性阅读计划。按照少儿不同年龄段及心智发育分级划分,制订可行性阅读计划,为其提供相应的图书服务。其次,开展亲子阅读。少儿处于未成年时期,让家长陪同孩子阅读,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开展家庭阅读教育工作,将其纳入少儿阅读推广计划中,提高少儿的阅读能力[3]。最后,加强合作。加强少儿图书馆与学校、社区及其他少儿机构的合作,开展有关少儿阅读的展览与讲座,通过一些少儿读物等阅读活动,提高少儿对阅读及使用图书馆的认知度。

3.2 重视多元化少儿图书馆合作与交流

在实施多元化馆际合作与交流中,其合作单位可从四方面入手:①加强馆校合作。依托少儿图书馆的管理和资源平台,联合中小学图书馆,坚持公益原则,实现少儿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文献资源互联共享、图书资料通借通还,有利于少儿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资源配置及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学习阅读素养的提升。②与其他少儿图书馆资源共享。避免了图书文献的重复购买,降低图书馆的购书经费,满足现代少儿读者阅读的多样化需求[4]。③与医疗机构合作。可在医院设立少儿图书咨询室,解决有关少儿成长中阅读方面的问题,与少儿群体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关系,了解其对图书服务的真实需求。④与慈善机构合作。可与福利院、残疾人联合会、聋哑学校等单位合作,了解残疾少儿阅读的需要。

3.3 加强少儿图书馆特殊群体服务

我国少儿图书馆提供的是平等的服务,而在日本,少儿图书馆针对的特殊群体以残智障者、行动障碍者、病人等为主。因此,我国应当加强少儿图书馆特殊群体服务。一方面,应重视低幼儿童服务,通过图书馆的空间设计、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多样的阅读活动吸引少儿或其家长到图书馆学习,从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使少儿图书馆真正成为少儿学习的乐园[5]。另一方面,加强对弱势、残障少儿的服务,为他们提供特殊的阅读资料、设备与培训服务,帮助他们摆脱阅读困境,平等地使用图书馆馆藏资源,增强特殊群体对图书阅读的自信心,提高自身的阅读与学习能力。

4结语

少儿时期是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关键时期,最能引发儿童读书欲,少儿图书馆若能抓住这一关键阶段,少儿就可能成为终身的阅读者。而我国少儿图书馆读者服务内容中的读者借阅服务、馆际合作交流服务及特殊群体服务三方面相比日本而言,亟待改善。因此,积极推广少儿阅读活动、重视多元化少儿图书馆合作与交流,加强少儿图书馆特殊群体服务,有利于完善我国少儿图书馆读者服务体系,真正满足现代少儿群体的需求,提高我国少儿读者服务效率。

参考文献:

[1] 潘兵.公共图书馆的未成年人服务研究[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192.

[2] 葛霞.中日图书馆经费投入的法律保障比较[J].图书馆论坛,2011(4):138-140.

[3] 陈伟丽.少年儿童图书馆阅读服务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图书馆论坛,2012(7):132-135.

图书馆特殊人群篇4

什么是“善行河北”。“善行河北”主题实践活动是河北省2012年发起的,通过这项主题活动旨在推动互助、诚信、孝敬,以此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提出六个“倡导”、六个“反对”。“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号召每名燕赵儿女,注重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将“善”的种子传播到每个人心里,树立助人为乐光荣、见难不助可耻的思想。为了将“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尽快落实,把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强基固本、凝魂聚气的形象工程,积极引导人们尊道德、守道德、讲道德,引导人们乐于助人,大兴互助之风,落细、落实上下功夫,这一活动旨在全社会崇善、行善,使善行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开展“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的推动器,也是促进社会和谐、人民生活幸福的动力器。公共图书馆作为新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应当在“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中发挥特有的促进作用,为“善行河北”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撑和文化支撑。

弱势群体的概念是什么?关于弱势群体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可以从弱势群体的不同研究角度出发,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即社会性弱势群体和生理性弱势群体。社会性弱势群体包括下岗和失业职工、进城农民工、老年人群体等,主要是由于社会原因或其他原因导致其陷于弱势地位的。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人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达1.26亿。生理性弱势群体指残疾人群体,特指生理特征及健康状况低下,先天性或后天造成残疾的人群。

由于公共图书馆服务制度较为刻板、僵化,馆员对读者缺乏耐心,图书竞争机制难以引入,馆员的职责得不到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作用明显减弱,使得公共图书馆举步维艰。以河北省为例,公共图书馆员占65%,信息资料占35%,编制严重超标,容易造成馆员懒散不作为。因此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者的服务素质对于实现其公共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1)思想观念:传统意义上无偿服务的思想使得馆员对工作麻痹大意,认为公共图书馆工作轻闲、简单,公共图书馆成了老弱病残的安置地。

(2)服务水平: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较低,业务水平不高,缺乏业务进修,需要适当地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工作人员队伍在整体结构上不合理,加上有的领导忽视对公共图书馆馆员的培训工作,导致弱势群体在公共图书馆无法获得满意的服务。这就要求积极组织馆员进行业务进修、脱产培训、外出交流,并逐步实现个人知识结构的优化。

(3)服务意识:公共图书馆馆员不仅要具备强烈的服务意识,还要增强为弱势群体服务的理念,并引入特色资源共建共享理念。提高馆员为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服务的意识,拓展社会性弱势群体的服务群体范围,把满足社会性弱势群体需求作为馆员工作的基本核心点,不断满足其特殊化、多样性的要求。

面对思想观念、服务水平及服务意识的缺点和不足,要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要更要贴近弱势群体,多从敏感的小细节出发,从弱势群体的动态接触出发,努力提高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意识,使他们心理没有陌生感。在日常工作中做好馆员的本职工作,将“一切为了弱势群体服务”作为立足点,以弱势群体特殊服务满意度为标杆,尊重、关心、爱护弱势群体,处处体现人文和道德关怀理念。针对生理性弱势群体,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及读书方式、兴趣爱好的不同,要求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提供服务的设施上更多地投入情感。在为特殊读者提供服务时,不仅要让他们了解公共图书馆的构成,更多地在细节上关注他们的需求,更深层次的注入关爱。具体对策如下:

(1)用户教育:在以信息时代为代表的各种信息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的今天,公共图书馆真可谓是“门庭冷落”。弱势群体应对今天发达的科技,表现得力不从心。公共图书馆首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弱势群体制订不同的计划,及时开展特殊且具有特色的教育,对读者进行现代信息检索技术培训,提高检索能力,帮助读者掌握信息检索方法和获取信息的技能。举办弱势群体系列专题讲座,定期开设各种类型的《文献检索》课,帮助他们了解图书馆各项服务,以及如何获取图书文献资料和图书馆各类资源分布的情况。

图书馆特殊人群篇5

建立和谐社会,达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弱势群体是社会成员的一个层面,关注弱势群体,为弱势群体服务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有序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公共图书馆应该履行的职责。

一、弱势群体的概念及范围

弱势群体是指社会中的弱者,即需要人们给予特殊关怀和援助的人群,主要包括:1、未成年人 2、下岗和失业职工,其中还包括农村的五保户和半停产企业的职工 3、残疾人 4、进城农民工 5、老年人群体。

二、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重要性

公共图书馆是政府举办的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公益性机构,而弱势群体是公益性机构服务的主要对象之一,为弱势群体服务是我们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职责。

1、为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从对弱势群体服务理念的角度看,尊重、理解、保护、支持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援助是文明社会应尽的社会责任。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服务性的社会教育性机构,作为社会文化服务的重要窗口,作为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理应以服务弱势群体为己任,对他们实施知识援助,把图书馆建设成为弱势群体的精神家园。

2、为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服务是图书馆的神圣使命和基本职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和国际图联制定的公共图书馆标准也指出:所有公共图书馆服务都应尽可能地为残疾人和困在家中的读者,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提供便利。因此,弱势群体历来都是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对象之一,扶助弱势群体是图书馆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这一神圣理念应体现在图书馆的全部工作中。

3、为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服务是由图书馆自身的性质决定的

图书馆之所以必须服务大众是由图书馆的公共性决定的。图书馆面向大众的社会责任,它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是其他社会机构所不能比拟的。利用图书馆进行终身教育不应受年龄、性别、学历和职业的限制,政府官员、平民百姓、健康者、残疾人等在图书馆都享受平等的权利。弱势群体利用图书馆的权利也不应该被剥夺,图书馆理应成为弱势群体最便捷、最廉价、最直观、最平等的学习平台。

4、为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服务是实现职能的必然要求

图书馆的职能是指图书馆在人类社会中所承担的功能和所起的作用。图书馆有两种类型的职能:一是基本职能,这是古今中外的任何图书馆都具有的职能,例如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二是社会职能,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赋予图书馆的历史使命,图书馆的社会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我国目前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社会,因此,关注弱势群体的权利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社会公平、公正的要求。因此,为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服务自然也就成了图书馆应尽的社会义务。

三、对弱势群体开展特殊服务的具体措施

由于弱势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一部分群体可能不容易亲近公众,公共图书馆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扶贫解困,走近弱势群体甚至走到他们当中,切实地为他们进行图书馆服务呢?这就要求图书馆从业者不仅要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和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还要积极探索服务社会弱势群体特殊服务的有效途径。弱势群体在生活中存在一些实际的困难,针对他们的困难图书馆应该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开展图书馆的特殊服务。

1、为生理性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服务

(1)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有别于成年人,因为他们的思想、心智、身体都处于成长发展期,需要成年人的关心、呵护和引导。因此,图书馆必须开展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服务。

我们河北兴隆县图书馆1992年至1997年期间,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宋庆龄基金会”合作,建立了以县城为中心,向四周辐射60多个校点的少儿流动图书馆,450名儿童得到现金资助,在定期开设的适合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系列教育活动中,如举办“读书会”、“故事会”、“智力竞赛”、“趣味猜谜”等,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提高了他们的创造力,得到了学校及家长的认可,社会效益巨大。

(2)残疾人、盲人及其他不方便到馆者。根据2006年4月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6.34%。目前中国的工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工人总数已达到一亿八千万。一个如此庞大的弱势群体的存在,为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服务和怎样提供服务是我们要不断探讨和实践的,它是图书馆的工作内容之一。

(3)老人。在物质条件方面,应为老年读者提供方便,如提供他们做笔记的纸和笔,为他们准备开水等,还可以从老年人的特点、爱好出发,为老年读者设立专架。还可以利用自身的优越条件和设施,开办老年书法、绘画、花卉等讲座、展览,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老年人关心健康方面的知识,还可以为他们开办一些健康专题知识讲座。

近年来,兴隆县图书馆多次与兴隆县老干部局联合举办了“老年读书读报系列活动”,包括展出宣传板块、读者调研、征文活动、才艺展示等,深受老年朋友们的喜爱,都说愿意多参加这样的社会活动,这给我们的工作增添了巨大动力。

2、为社会性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服务

社会性弱势群体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生活贫困,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也还没有完全解决。他们一般接受教育少,文化水平低,处于弱势地位,他们迫切需要帮助和指导。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文献资源和先进的信息服务手段,对他们进行免费的咨询协助,增强生活的自信心,如:为他们举办一些服装裁剪、家电维修技术培训、果树栽培、剪枝等等,帮助弱势群体学会一技之长,学会生活的本领。

1984年至1993年期间,兴隆县图书馆定期为兴隆县看守所高墙内的犯人(特殊群体)送去法律、实用致富技术等书籍,让他们冷静思考人生,多读书,多掌握自己原来不懂的知识,多写读书心得,写出心得200余篇,对他们的人生改造帮助极大,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因此,兴隆县图书馆荣获河北省公共图书馆1991---1992年度服务成果特别奖。

在服务过程中,图书馆从业人员必须端正自己的态度,必须尊重他们的存在,千万不能对他们有歧视心理,不要把自己当做施舍者,应尽量避免在不经意中对他们造成伤害。要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切实地为他们服务。微笑的接待、和蔼的语气、亲切的服务、不厌其烦的解答,以使那些处于困难中的弱势群体得到图书馆给予他们的温暖。

综上所述,图书馆应该大力弘扬和坚持公共性、公益性、读者至上、服务社会的基本理念,为广大的青少年、老年人、城市下岗职工和残疾人以及其他的弱势群体服务。关爱每位读者,不以社会地位、财富、权力划分读者,真正为每位读者提供人文意义上的帮助。加强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特殊服务,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形成,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图书馆特殊人群篇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人为本的政治和谐、以人为本的经济和谐、以人为本的文化和谐等方面的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经济和谐、政治和谐和文化和谐的辩证统一过程,促进三种和谐也是将其作为“三位一体”的目标。三种和谐体巾,每种和谐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在三者关系中,经济和谐是政治和谐、文化和谐的基础,而政治和谐则是经济和谐、文化和谐的保证,文化和谐则是经济和谐、政治和谐的内在动力。

1高校图书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高校图书馆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知识载体和文化窗口,承担着保存文献资料、开展社会教育、传递情报信息等多种重要职能,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设施。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主体是广大师生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2l世纪知识经济社会的宝贵人才,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行为对社会和谐发展至关重要。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三大支柱之一、大学生的“第二课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和服务窗口,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服务弱势群体是图书馆的职责

读者是阅读的主体。由IFLA和UNESCO共同制定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必须敞开大门,不分民族、肤色、国籍、年龄、性别、宗教、语言、地位、学历,面向所有成员免费、公开开放。”这不仅明确了在图书馆,读者的阅读机会原则上是平等的,实现了在阅读起步阶段的机会平等,而且要求图书馆克服本位主义的影响,开放收藏;要求图书馆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在读者资格的认定上不得有歧视性的差别,保证每个读者都是受到图书馆尊重的个体,保证和谐社会巾每个个体都享有尊严。

3服务弱势群体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为残障读者服务,保障残障读者的合法权益,满足残障读者的特殊需要,是摆在图书馆人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图书馆理论研究的一项新课题。我国目前各类残疾人总数约6000万人,其中听障者约2057万人。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如果缺少社会的关心与帮助,他们难以自立生存。因为他们除了身体上残疾,在精神上与正常人有着相同的追求。让弱势群体不仅承担社会代价的后果,也享受社会进步的成果。正像胡锦涛总书记所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应当明白,不保障弱势群体的人格尊严,社会不可能是稳定的。可以说一个弱势群体得不到保障的社会,一个社会弱者受到歧视的社会,不可能是一个稳定型的社会,更谈不上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图书馆的大门向全体社会成员敞开着,它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视角范丽广阔得多。领导前苏联文化教育工作20多年的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率先提出:图书馆作为一个主要的社会教育机构,必须在自己的服务性工作巾体现思想性原则。我国图书馆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科学、教育、文化机构,利用图书馆具有传播迅速、覆盖面广等特点,通过图书流通、图书宣传和课堂讲授等方式,为弱势群体推荐好书,辅导阅读,提高其健康的欣赏情趣、高尚的思想品质,并且能够使社会各界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弱势群体。在这方面,我国的一些公共图书馆走在了前列,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举办图书馆宣传活动。利用多种形式向弱势群体宣传图书馆的资源、功能及服务,从而让更多的弱势群体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2)配合各种宣传,为弱势群体献爱心。如广州图书馆在“全国助残日”开展了系列助残活动;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的倡导下,2007年在世界读书日前后,各地图书馆举办了以“阅读丰富人生,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和读书活动,充分体现了“全社会都要关心弱势群体”的时代精神。

4大学图书馆要为特殊教育学生服务

4.1特殊教育学生服务现状

教育部2002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十九条就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保护读者合法、公平地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应该为残疾人等特殊读者利用图书馆提供便利”。1990年l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也对如何保障残疾人平等的利用公共资源的权利做出了规定。这些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使大家特别是图书馆界对残障读者的服务意识有所增强。随着高校扩招,进入高校学习的人数在逐年增加,身体有各种残疾的残障学生也相应有所增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视无障碍没计,图书馆的设计中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对残障读者的关怀。为了给残疾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许多高校都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作为残障学生学习和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图书馆理所当然地应该为残障读者提供便利的条件和周到的服务。以加拿大为例,基本上每所大学的图书馆都有专门为残障读者设计的坡道、盲道、扶手、专用洗手间、专用电梯、方便按钮、音响、信号装置等设施。馆内各个阅览室均有专为残障读者服务的低位借还图书柜台,开放式书架之间的间距设计和阅览桌的高度均保证轮椅运转自如。报告厅内特别划定有专供轮椅使用的区域,并专门设有导听系统,帮助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者听到演讲。为方便视残读者阅读,还配备了具有放大功能的阅读器,提高了残障读者获取信息资源的信心和能力。

4.2完善服务途径

4.2.1增强服务意识

图书馆员面对弱势群体读者,应具备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意识和技能。首先要对他们的心理进行分析,弱势群体在社会上常常是受歧视的对象,在图书馆中,这种现象也偶有发生。在服务态度和言语表达方面,一定要热情谦和,千万不能伤害和刺激他们脆弱的心灵。要让他们在图书馆这个文化氛围里,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通过学习和交流增强自信心,使他的人格得以升华。

4、2.2改进服务方式和内容

一方面,图书馆应热情地为到馆的弱势群体读者提供各种优先服务,如检索资料、查找图书、协助使用图书馆的电脑设备等;另一方面,图书馆还应主动为无法到馆的弱势群体读者提供各种便民服务,包括义务上门办证、送书,利用流动阅览车送书上门等。图书馆应为弱势群体中的某些群体,提供享受服务所必需的设施设备,如专用通道、卫生设施、特殊视听设备、盲人专用电脑、特殊家具等。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应该开设盲人电子阅览室、聋哑人视听室等。为了切实符合弱势群体的身体状况和需要,图书馆在进行馆舍建设、设施规划时,应充分听取弱势群体的意见。图书馆还可以通过与相关产品制造商合作,设计出更方便弱势群体利用图书馆的设施设备。此外,应强化图书馆员为弱势群体服务的知识技能。针对弱势群体的特殊情况,图书馆应对图书馆员工进行针对性培训,使他们了解国家有关弱势群体的法规政策、弱势群体的心理特点、使用图书馆的模式和习惯、对服务和信息的需求特征、常用设备的使用、有效交流的方式、方法等。国外图书馆为了让弱势群体读者更有效地利用图书馆,招募了符合专业资格和一定条件的弱势群体成员从事图书馆工作,这样不但体现了就业平等的原则,也改善了图书馆与弱势群体读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而提高了图书馆服务的水平和效果。

4.2.3建立监督考评机制

图书馆特殊人群篇7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2-0004-02

1 公益阅读的兴起与发展

1.1 公益阅读推广的概念

公益阅读推广是指由公益组织承担阅读推广的任务,促进人们对阅读的热爱,激发其阅读的兴趣,这也是公益组织推广的目的。公共图书馆的推广方式及推广内容有限,而公益组织凭借其独特的组织形式、广泛的人员构成和强大的社会影响力能够弥补公共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方面的不足。公益阅读推广由主体、客体、推广对象和推广方式四个方面组成,主体是指推广人,客体则指推广的内容,可以是书籍也可以是阅读理念,推广对象指接受书籍或理念的群体,推广方式则指推广过程中采用的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

1.2 公共图书馆公益阅读组织的性质与特点

公益组织最显著的特征是公益性,公益性也是实现公共图书馆与公益阅读结合的基础。民间公益组织的资金大多来源于基金会,其人员构成多为志愿者,没有高额的工资待遇,提供免费服务的往往是时间充裕的学生、自由职业者、退休人员等。公共图书馆公益阅读组织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其性质是自发的、公益的和广泛的,一方面保障了特殊群体的阅读权益,提高其阅读素养;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提高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推进了全民阅读的良好风气。

1.3 面向特殊群体的公共图书馆公益阅读组织数量

在笔者检索到的114家公益阅读推广组织中有27家是专门从事儿童阅读推广的,其中有4家与各公共图书馆的合作初具规模(见表1)。

2 面向特殊群体开展公共图书馆公益阅读推广服务的必要性

2.1 公共图书馆发展不均衡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经费充裕、馆藏丰富、设施完备,而一些地理位置偏远、经济落后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则经费紧张、资源匮乏,很难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不平衡,首先加剧了不同地区人民群众知识水平的差距,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其次,造成“高端图书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而“低端图书馆”资源供不应求和缺失。最后,制约了特殊群体的阅读权益,不利于其发展。

2.2 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注

特殊群体不仅包括盲人、聋哑人等残障人士,还包括老年人、未成年人、城市低收入者和服刑人员等。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成为公益阅读推广服务的对象,阅读作为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应该从小就养成,未成年阶段正是建立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因此家长、教师、社会都应关注未成年人的阅读情况;老年人由于视力、听力下降等原因,阅读存在一定困难,如何有效提高其阅读效率,丰富其精神生活也是公益阅读推广服务的重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全国公共图书馆网站共了300余条面向特殊群体的阅读推广活动类新闻,占同时期推广新闻总数量的3.61%,2014年此类推广信息增至523条,2015年济南图书馆举办了“4.23全民读书节”活动[3]。

2.3 公益慈善力量的发展

我国的民间慈善事业起步较晚,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公益慈善得到迅速发展,其力量不断壮大,公共图书馆也属于政府构成的一部分,有助于二者合作。随着公益慈善力量的发展,一些公益阅读推广组织也随之产生,如春晖青年公益发展中心、爱心传递慈善基金会等。

3 构建面向特殊群体的公共图书馆公益阅读推广服务体系的要素

3.1 资金:以公益基金会捐赠为主

阅读推广活动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基金会是民间公益组织资金的主要来源,此外还有部分个人捐赠,无论是基金会资金还是个人捐赠,民间公益组织都会进行记录并公布,以保证资金流向的透明[4]。

3.2 组织:以广大志愿者为主

民间的公益组织普遍有高层发起人与核心领导者的理事会与监管委员会;中层包括具体的任务执行团队,也是公益阅读推广事业的实际管理者;基层组织有人事行政管理部门及人们熟悉的志愿者等。志愿者为阅读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在公共图书馆公益阅读推广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志愿者与特殊群体的接触最为紧密。为了更好地落实阅读推广工作,公益阅读推广组织对志愿者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首先,志愿者必须有服务于阅读推广事业的热情;其次,志愿者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能够与特殊群体进行沟通,并激发其对阅读的兴趣;最后,要对志愿者进行明确的岗位分工(见表2)。

3.3 对象:有阅读障碍的特殊群体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479个地市级以上的公共图书馆开设了视障阅览室,针对残障人士特别是盲人的阅读推广活动比较多,但针对老年人、城市低收入者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阅读推广则较少。公益阅读推广应加强做好文化教育程度低,经济状况差,或忙于生计无心阅读,或由于疾病等客观原因造成阅读困难的特殊群体的阅读推广工作,确保每一个群体都不被忽视,全面构建学习型社会。

4 面向特殊群体的公共图书馆公益阅读推广服务体系构建路径

4.1 完善组织管理,增加项目筹款

我国民间公益组织在特殊群体阅读推广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对于我国众多的特殊阅读群体而言,这些服务还远远不够[6]。因此,笔者认为仍然需要完善组织管理,增加公益阅读推广组织的数量,增加已有的公益阅读推广组织的项目筹款,发动更多的人力筹集资金与物资。如:发动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公益基金会向贫困地区捐赠图书等。同时,国家还应把对特殊群体的阅读推广落实到法律层面,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特殊群体的永久权益。

4.2 扩大公益阅读影响,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目前,虽然许多公益性组织的阅读推广工作运行良好,但全民阅读推广意识还有待提高。笔者认为,要想深化面向特殊群体的阅读推广工作,必须要扩大公益阅读的影响,加强人们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全民阅读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社会民众也应该理解和尊重民间阅读推广事业,支持与关爱特殊群体,为公益阅读推广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4.3 增强图书馆主动性,加强与公益组织合作

公共图书馆要积极寻求与公益组织合作,为更多的民间读书会提供场地、书籍资料和阅读推广服务,利用自身特有的资源及优势促进公益阅读推广工作的发展;民间公益组织自身也应不断加强与完善管理,做好相应的激励和评估措施,确保阅读推广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张迂葳.国内弱势儿童阅读现状与建议[J\].现代交际,2014(10):103-104.

[2]华海燕.全民阅读背景下的民间公益图书馆发展[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5(3):38-41.

[3]李云.全民公益读背后的推手们[J\].法人,2014(3):81-83.

[4]徐家连.坚持公益办馆,提高全民阅读力[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9(4):34-36.

图书馆特殊人群篇8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1)05-0100-02

1 图书馆为盲人读者服务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其社会职能

图书馆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是知识的宝库,是为社会读者服务的公益性科学文化教育机构。读者是图书馆的上帝,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每个图书馆和图书馆工作者的职责。弱势群体要克服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需要补充精神食粮、丰富文化生活、提高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搞好弱势群体服务工作,特别是盲人读者的服务工作,使其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

1.2 为弱势群体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神圣使命

盲人读者是残疾人中的特殊群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指出,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等方面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缩小社会差距,均衡社会利益取向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的一贯理念,图书馆是公益性的社会文化事业机构,承载着保存人类文化成果、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技信息、开发智力资源的基本职能,服务和帮助弱势群体是其神圣的使命。人人都有享有公共图书馆提供服务的权利,因此公共图书馆在贯彻《残疾人保障法》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大众提供学习场所和各种文化资源是图书馆的重要使命,但盲人读者由于特殊原因在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中存在许多困难,作为特殊群体,他们需要图书馆提供特殊的关怀和服务,使盲人读者能够在图书馆里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2 人文关怀 打造无障碍阅读环境

为盲人读者提供行动方便和安全空间,创造一个“平等参与”的外部环境,构筑无障碍图书馆是当今各级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方向,公共图书馆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不仅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程度,也体现了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高低。公共图书馆的无障碍设施可以让更多的盲人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享受图书馆“无障碍阅读”的快乐。营口市图书馆的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面积百余平方米,采用人性化设计,分成图书阅览区、网上冲浪区、生活服务区。工作区配有瑞典进口盲文刻印机,以满足盲人读者对有价值资料索取的需求;冲浪区配备了盲人读者专用电脑,德国进口盲文点字显示器、多功能数码助视器、阳光读书机和有声读物设备;服务区为盲人设置了休闲沙发、盲杖、盲文扑克、盲文象棋等设施,让盲人读者感受人性化的关怀。同时,充分考虑盲人读者无障碍通行的需求,把阅览室设置在一楼,在室内、走廊铺设有盲道,设置了感应门、红外线语音提示、专门卫生间等,使盲人读者能像正常人一样充分享受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

3 爱心关怀 为盲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3.1 创新服务方式

图书馆应该把盲人读者需求放在首位,建立主动服务、个性化服务及电话预约、免费咨询、送书上门等多元化服务体系。营口市图书馆自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成立以来,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深入社区了解盲人读者的居住、职业、视障的程度等情况,熟悉他们的分布情况,对情况特殊出行不便的盲人读者建立读者档案,根据不同读者的需求,开展了通过网络或电话预约等方式为盲人读者送书上门服务,工作人员利用为盲人读者送书上门的机会及时地与盲人读者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阅读需要,有针对性采购盲文图书及盲人有声读物,极大地满足盲人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在有盲人集中居住的社区开展招募自愿者活动,将盲人读者通过网络或电话预约的图书、音像资料等送书上门,使盲人读者真正享受到图书外借,直接到家的服务。

3.2 丰富服务内容

随着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读者倾向热衷于从网络上获取有用信息,仅仅依赖于现有的馆藏服务读者已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营口市图书馆在做好传统服务的同时,加快了建设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的步伐,先后创建了特色数据库、电子期刊、文字信息和视频点播等多种数据资源,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去实现更为便捷、更为新颖的服务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广大读者。为了使盲人读者同普通读者一样利用现代化设备享受丰富的网络资源,在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配备了适合盲人使用的专用电脑、有声读物点读机、读屏软件、盲文有声读物等,盲人读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轻松上网、浏览、聊天、收发电子邮件。为了丰富盲人读者的阅读资源,今后还将在图书馆自己的网站上推出有声图书,供盲人读者下载到计算机数码播放器上,可以轻松阅读,享受阅读的快乐。

3.3 拓展服务领域

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是在传统的阵地服务基础上,利用馆藏文献和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等条件,积极拓展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增强服务辐射能力,为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使图书馆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得到延伸。营口市图书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拓展服务空间,延伸服务触角,在市特殊教育学校建立了辽宁省内第一家“营口市图书馆特殊教育学校分馆”。我们为学生们精心挑选爱国主义教育、儿童题材等无障碍电影光盘、盲人有声读物定期到学校为同学们播放。特殊教育学校分馆的建立,使学生们足不出校就能够从丰富的盲文书籍中了解社会、学习知识、开阔视野,丰富了学生们的心灵世界。

3.4 开展盲人读者活动

盲人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视觉的丧失,把他们关闭在自己的空间,彼此间难以联系,与社会难以互动。营口市图书馆与市盲人协会等组织机构合作,举办了盲人读者迎新春联欢会、盲人读者才艺表演、评选优秀盲人读者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且适合盲人读者的活动,增进了盲人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扩大了他们的生活领域。为了让更多的盲人读者熟练地使用盲人脑系统,针对盲人读者缺少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条件,该馆开办了盲人读者普通电脑无障碍应用学习班,并成功举办了“盲人电脑知识竞赛”。通过电脑知识的普及促进盲人读者熟练地掌握电脑操作能力,使他们同健全人一样使用电脑上网冲浪、更好地利用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极大地丰富了盲人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信息无障碍交流。

4 公共图书馆完善盲人读者服务的措施

4.1 加强宣传工作,扩大社会影响

现在许多盲人读者并不知晓当地公共图书馆有盲文阅览室,这是图书馆宣传力度不够所致。欲吸引盲人读者走进图书馆,就要紧扣盲人的特点,广泛宣传图书馆的概况及服务内容,让盲人读者了解图书馆。要与有关组织、机构协作,建立盲人读者档案,根据不同读者的需求,提供最新文献信息,实行跟踪服务。图书馆要以自身的努力,吸纳更多的盲人利用图书馆,以获得政府和更多社会人士对盲人的关爱和支持。通过补充盲人图书馆、阅览室的工作经费,增加盲人图书馆特殊资料馆藏的数量并提高其质量。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引进国外视觉障碍者图书馆的最新设备为盲人提供服务。

4.2 提升馆员的综合素养,为盲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公共图书馆的开放性、公开性决定了公共图书馆是为盲人读者提供服务的主力军。盲人读者群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馆员首先要为他们热忱服务,从盲人读者走进图书馆遇到的第一位馆员,就应给予盲人读者热情的指引,以亲切又耐心的态度引导盲人读者到他需要去的地点,积极协助他们查阅文献资料。馆员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理解盲人读者的特殊需要,避免无意中的失误,使我们的盲人读者朋友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在言语称呼上注意馆员自己的言行。馆员还要有丰富的知识修养,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应熟悉馆藏,并能熟练地操作检索工具,迅速帮助盲人读者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馆员应是盲人读者朋友的“导航员”。

参考文献:

[1] 李海春.关爱弱势群体 体现人文关怀[J].图书馆学刊,2007(1):101―102.

[2] 蔺梦华.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研究综述[J].图书馆建设,2007(2):88―91.

图书馆特殊人群篇9

一、阅读障碍儿童服务的概况与现状

读写困难(Dyslexia),是对阅读和书写能力不良儿童的神经医学判定名词,是一种较常见的表现为阅读、书写等能力缺陷的神经综合症,是儿童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ies LD)的主要类型,约占其中的85%,也是学生成绩欠佳的主要原因。

国际图联从上世纪起就开始关注阅读障碍群体的服务问题,强调公共图书馆为阅读障碍者提供各种资源以满足其特殊需求。提出“获取信息:服务阅读障碍者”、“阅读障碍无处不在,你的图书馆做了什么?”。许多国家图书馆在阅读障碍服务的研究和实践方面有所进展和突破。如瑞典、丹麦、美国、英国和日本。

我国关于特殊群体服务的研究始于世纪之交,国内的图书馆较为关注弱势群体和残疾人群体,而对阅读障碍群体的研究处在起步阶段,尚未足够重视和深入服务实践以及服务政策层面设计。相比之下我国图书馆在这领域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发达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对于读写困难的研究和相关政策措施已经比较完善。在中国大陆地区,存在读写困难的儿童数量高达千万,但得到帮助的孩子寥寥无几,这跟读写困难在中国没有基本认知有较大关系。读写困难的概念,目前急需在国内进行基础知识普及,在图书馆领域也是如此。

目前,课题组已经着手与广州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等合作开展读写困难症系列活动。岳西县图书馆于2013年11月加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公共图书馆为阅读障碍人群服务的理论、方法与对策研究”的实践研究工作。成为全国首家县级公共图书馆参与课题的实践,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基层公共图书馆实践基地。

二、阅读障碍儿童服务课题岳西馆基地实践的案例分析

1.阅读障碍服务研究课题的目的

在我国大陆对阅读障碍症研究还刚刚处于起步,人们对于这一问题、知识缺乏了解和认识,社会上没有阅读障碍的意识,不知晓什么是阅读障碍,阅读障碍这一词汇在中文工具书中也似乎难以查找,更不知阅读障碍词语的释义。服务课题的实践就是使全社会对读写困难有个基本的认知,读写困难的概念及基本知识在社会得到普及,使阅读障碍群体在社会得到广泛的关注、足够重视和深入服务实践以及服务政策层面的保障等。

2.阅读障碍儿童服务课题在岳西馆基地实践的方法与措施

2.1馆员首先对读写困难症知识有充分了解

首先让图书馆馆员对阅读困难症基本知识有充分了解,通过让馆员观看知识宣传片《拯救聪明的“笨小孩”》,使馆员知道什么是读写困难症,了解读写困难症概念范畴等。提高馆员对所有人都享有文化和信息的权利是图书馆的社会责任之一的意识。在平时工作中如何帮助读写困难症儿童,开展为读写困难儿童服务,使阅读改变人生。图书馆为读写困难儿童服务的实践更深入付诸于对读写困难症的研究。

2.2读写困难儿童知识宣传普及和问卷调查

2013年11月初,岳西县图书馆与华南师范大学读写困难儿童服务研究课题组正式启动岳西馆基地服务实践,着手建立课题实践基地,实施图书馆为读写困难儿童服务计划,开展为读写困难儿童服务各项实践活动,承担课题实践任务,开始谋划课题宣传、问卷调研等前期工作。

2014年新春伊始县图书馆正式启动课题的实施工作 ,印制2000份读写困难儿童知识宣传折页和1200多份调查问卷,普及读写困难知识,为问卷调研工作做好准备。在此期间县图书馆课题实践小组走向社会走向民众;走进社区走进校园广泛开展读写困难知识的宣传,几次前往岳西县实验小学与该校共商读写困难儿童服务活动和调研工作事宜。经过课题实践小组的知识宣传、阐释实践的意义,岳西县图书馆人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心,该项工作最终获得该校师生及家长的积极配合与大力支持。随后,县图书馆针对实验小学老师、家长及学生发放1200份调研问卷和1800份读写困难知识宣传折页。宣传折页主要是让老师、家长了解读写困难的基本知识,使人们对读写困难症有个认知。调查问卷主要是社会对读写困难症知晓度和图书馆为阅读障碍儿童服务的调查,课题实践小组对有效回收的1100多份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准确可靠的调研数据――《关于读写困难儿童研究调查数据统计报告》,并通过网络发与华南师范大学束漫教授,为公共图书馆读写困难服务的课题研究提供科学准确数据。

2.3举办读写困难儿童知识专场讲座

组织读写困难儿童知识专场讲座,呼吁全社会关注“特殊孩子”。4月11日岳西县图书馆实践基地邀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图书馆学专家范并思先生和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教授、著名图书馆学者、《公共图书馆为阅读障碍人群服务的理论、方法与对策研究》国家社会基金项目主持人束漫女士做客岳西县图书馆“古岳大讲堂”,为大家讲述读写困难知识。呼吁更多人去关注读写困难儿童和认识读写困难症状,进而促进社会对读写困难儿童的理解和尊重,让读写困难儿童尽早地被发现并及时得到正确的帮助和治疗。同时,与老师、家长和学生进行密切互动,为大家答疑解惑。

2.4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障碍服务活动

为探索公共图书馆为读写困难儿童的服务方法,开展阅读障碍的创新服务,提升公共图书馆为读写困难儿童服务水平、能力和模式,岳西县图书馆开展了系列的探索服务与模式研究。

系列活动之一:“说好普通话”。目的是使读写困难者正确掌握发音技巧和口语表达方式。内容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读写困难儿童进行语音的纠正,学习鼻边音、平翘舌、去声变调等的发音方法,方法是老师运用制作的课件和一些典型的词组、绕口令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进行教学。提高阅读障碍儿童的阅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系列活动之二:“读喜爱的书,讲趣味故事”。“六一”儿童节主办“读喜爱的书,讲趣味故事”活动。邀请阅读障碍儿童、家长五十余人来图书馆与我们的馆员一起参与此次活动。让读写困难儿童与我们的家长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同我们的馆员一起阅读图书,分享有趣故事。使家长、孩子在图书馆共享亲子阅读的时光与快乐,达到陪伴孩子阅读,矫正消除孩子读写困难障碍,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阅读兴趣。

系列活动之三:“优秀书刊漂流暨千人签名活动”。举办优秀书刊漂流阅读――“中国梦 我的梦 家乡梦”图书漂流暨“走进图书馆,共享阅读精彩”千人签名活动。让阅读障碍儿童走近社会、亲近社会与广大市民一起参与借阅漂流图书,分享阅读经历和感受读书乐趣。引导阅读障碍儿童读书、爱书、藏书。

2.5购置障碍阅读服务的图书和基本设备

岳西县图书馆为做好实践工作,保证课题实践的正常开展,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从有限经费中拿出10万元购置读写困难儿童服务最基本的图书和设备。引进一批电子版少儿启蒙教育和国学经典有声数字书籍,采购阅读服务所需的电脑、教学显示屏和有关有声伴读设备,切实丰富障碍阅读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满足读写困难儿童读者阅读需求,为亲子伴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三、公共图书馆阅读障碍儿童服务的几点思考

现代公共图书馆在对社会大众发挥着传播知识、启迪民智等阵地作用的同时,更应注重延伸服务功能的拓展。特别是对特殊群体服务以及对读写困难症儿童服务,我国公共图书馆领域对这方面的探索仅仅是开始,涉猎这方面的工作远远不够,理论与实践差距还有很多很多。因此,在现阶段读写困难儿童基本知识宣传、问卷调研和讲座举办等一系列活动实践工作中,基层公共图书馆就如何改善对读写困难群体的服务做出几点深刻思考:

1.提供一些更适合读写困难儿童的图书资料和数字资源 。诸如有声伴读数字读物、色彩鲜艳的绘本图书和大字体书本等。

2.提供特殊设备和工具,支持读写困难儿童有效地阅读。例如装有阅读辅助软件的电脑、辅助视听的设备、读笔和放大镜等。

3.从保护儿童的角度出发,公共图书馆阅览室必须设置读写困难儿童阅读专区。

4.先进行馆员教育,让馆员了解什么是阅读障碍。馆员应怎样关心并主动向阅读障碍孩子提供帮助。

5.针对阅读障碍孩子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推广活动,制作宣传栏目,在网站和图书馆公共阅览区域向社会大众宣传服务阅读障碍孩子的理念。

6.通过亲子阅读会、读写困难儿童阅读辅导和读写困难儿童家长交流会等,家长和图书馆相互配合的方式改善“特殊孩子”读写困难现状。

7.图书馆应与公益机构、特殊教育学校、政府、医疗等相关机构合作,开展读写困难儿童阅读的相关服务。同时,应从一开始就实行跟踪服务,不断测试读写困难症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其他方面的变化。

图书馆特殊人群篇10

1 老年问题

根据联合国对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并且老龄化速度比较快。据有关部门估算,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数量的百分之三十左右。调查显示,在老年人当中的85%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其主要表现为:“认知问题、消极情绪问题、自我观念问题、性格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社会适应问题、生命发展问题。其中悲观心态、人格问题、被动应对、消极防御较为明显。”[1]

据2004年统计,过去10年里,德国老年犯罪率上升了28%;日本全国犯罪率整体下降的情况下老年人犯罪率反而上升趋势。2008年《犯罪白皮书》显示,老年人犯罪率较上年增加4%,是1988年的6倍。[2]韩国老年人犯罪增加速度早已超过老年人口增长速度;2001年之2006年,全国犯罪率降低16.7%,但老年犯罪率上升近45%。我国目前老年人犯罪率约占犯罪总数的3%[3]。研究者认为,老年犯罪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消极的观念和空虚的精神世界。

2 公共图书馆的任务

公共图书馆是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图书馆,担负着为大众服务的任务,为大众服务、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水平是它的首要任务。公共图书馆为个人和社会群体提供终生学习的基本条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公共图书馆宣言强调,公共图书馆必须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所有社会弱者服务。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主要来自于,由于知识的缺乏和y以适应信息技术环境而产生的社会地位的缺失和生人价值的失落,主要表现在情绪跌落、无聊、抑郁等现象。终身学习能够提高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

对于知识情报相对薄弱的老年人,进行针对性的特殊情报服务,提供终身学习的条件,这是公共图书馆应尽的义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共图书馆必须提供充足的图书资料,组织各种宣传、培训活动,为老年人提供方便的设备,为他们做好专业咨询服务,把图书馆服务工作延伸到馆外。

3 公共图书馆服务嵌入到社区

随着图书馆服务由“书”到“人”的转变,我们应该把图书馆职业的人文价值观念应用于图书馆服务之中,树立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我国图书馆学专家程亚男曾将图书馆服务理念归纳为八个字:关爱、无限、完美、超值。要实现这个服务理念,公共图书馆服务必须实现人人平等原则。“公共图书馆网点的‘普及’易,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平民化’难,‘平等化’更难。”[4]

公共图书馆越来越重视对老年人群的服务,不过很多社区老年人还没有享受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还不了解公共图书馆。我国城镇绝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活动空间主要在社区,但目前为止,社区图书馆的设施设备、馆舍功能、老年服务体系状况跟省、市级图书馆相比相差很远。因此,公共图书馆老年服务必须嵌入到社区,延伸到社区老年人身上。

3.1 通过各种竞赛活动等推广图书馆服务

首先,组织关于了解图书馆服务的知识比赛。准备竞赛期间图书馆工作人员专门给老年人讲座,让更多老年人了解图书馆的职能和作用、规章制度、服务项目等。这样,通过竞赛了解图书馆权利――即平等享受权、读者使用权、读者履行义务权,掌握利用图书馆的技巧和查找信息的方法。其次,组织读书比赛。读书是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中补充知识提高适应信息时代的能力以及体现自身价值、尊严和社会活动的基础。比一比谁能做好读书笔记、谁能讲好读书心得等方面,由此来激励老年人看书,让他们找回自信,保障老年人在晚年生活充满幸福、健康、尊严,感到生活有意义。再次,组织保健、养生、园艺、法律常识、新闻等生活常识比赛。为了参加比赛,老年人自然会到图书馆翻阅图书资料,这样能掌握广泛的知识信息,还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2 在馆舍建设和服务措施方面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使用

1)为了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图书馆建在社区附近,而且图书馆保持道路畅通,轮椅能通行的坡度通道和升降电梯畅通。2)为了视觉不便的人提供大字本资料和语音图书,随处可见的地方放置花镜和放大镜,图书馆里的告示牌字要大,为了交流不便的人准备字张和笔,为视觉、听觉有障碍的老年人准备专门老年人用的电脑,并且配带耳机。3)必须有专门的老年图书室,阅览座椅的放置必须考虑轮椅的使用。4)建设专门老年人和轮椅使用者用的洗手间。5)老年人感兴趣的图书资料放在容易发现随时容易取出的地方。6)藏书和选购图书是老年人最关注的关于健康、生活科学小常识、艺术体育、文学等。7)老人读物必须选购字体大、轻便的。

3.3 公共图书馆设立专门为社区老年人服务的平台

1)在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图书资料馆藏信息、数字图书馆都在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公共图书馆网站的宣传推广是不少读者获取知识信息途径。利用多媒体技术让老年读者不用到馆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能尽情享受图书馆服务是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是一种福音。因此,公共图书馆有义务有责任给老年读者进行图书馆网络使用指南培训。2)要安排为老年读者服务的专业图书馆员。专业馆员给老年读者定期进行培训,同时定期访问社区,给社区老年人介绍新上架图书,接收老年人推荐的订单,了解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即家庭情况、身心状况、文化程度等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馆外服务。3)要对社区困难群体做好特殊服务。图书馆对所有人实施无区别的公平服务是图书馆权利的一项理论原则。公平服务并不是无区别服务,不是怠慢和歧视不能正常接受图书馆服务的特殊人群,而是对特殊人群实施特殊服务。图书馆专业人员必须深入到社区,了解特殊人群的实际困难,进行针对性的服务。这是包括特殊人群在内的全体公民,公平接受继续教育,实现自身价值的保证。

3.4 允许和鼓励社区老年人在公共图书馆当志愿者

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是老弱病残的特殊照顾对象。不少老年人身体健康,思维敏捷,接受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强。在社区老年中,要选出有威望、有知识、有较强组织能力和社会能力的人当义务宣传员、咨询员、联络员,让他们参与到图书馆活动中发挥余热,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是对老年人的尊重和肯定。

总之,我国公共图书馆在整体上看,发展速度比较快,规章制度也日益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人员的意识也逐渐提升。但就社区的公共图书馆看,它的发展速度非常缓慢,理念、制度和实际服务工作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必须关注社区图书馆的发展,让社区老年人过美满享福的晚年。

参考文献

[1]杨Z、张洪兵、张临凤、刘英.老年人心理问题探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3(5).

[2]李杰.老年犯罪的文化社会学分析[J].求索.2013(3).

[3]吴宗宪、曹健、郭平、郭晓红、彭玉伟.完善老年福利体系视角:中国老年犯罪状况研究[J].社会福利.2012(3).

图书馆特殊人群篇11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41(2016)06-0064-04

1引言

平等服务原则即为每个人平等地提供图书馆的设施、设备、文献信息资源等各种资源和服务。平等服务作为现代图书馆理念由来已久,向民众提供平等服务是公共图书馆为保护和促进民众平等利用图书馆权利的实现而应当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在图书馆事业法治化的进程中,这一理念应当从制度建设层面体现到图书馆立法中。在我国现有的图书馆法律法规中,《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首倡“平等”,也是唯一的一部直接使用“平等”表述相关条款的条例,并突出强调公共图书馆应当坚持平等服务原则。

《条例》“第四章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中的第一条(总第三十四条)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当坚持普遍、平等、免费、开放和便利的服务原则。”为了将公共图书馆平等服务原则固化为一种法律约束,并能够有效落实,《条例》还通过相关条款进一步具体阐明公共图书馆履行平等服务义务的职责范围和着力点。

2现代图书馆理念的代表――平等服务原则

19世纪中后期英美公共图书馆运动催生了现代公共图书馆,推动图书馆事业开始走向公共、公开、共享和平等、自由、免费,平等也因此成为国际图书馆界普遍倡导的基本原则。长期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界对于这一原则的认识有所欠缺。公共图书馆通常被定义为“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的图书馆”[1],而忽视了用户的平等地位和图书馆为用户提供平等服务的责任与义务。图书馆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等级制”服务,人为地将读者分为“三六九等”,实行“区别服务”(或称作“分流服务”)。有些公共图书馆在发放借阅证时明文规定受教育程度(或学历要求)、户口(或居住地)等方面的限制[2];有些公共图书馆按照公民的社会地位,根据职务、职称等级、职业、学历等,分别规定其享有不同级别的借阅权限,包括借阅范围、借阅文献数量、借阅时间限制和进入开架书库或阅览室的级别类型等;有些公共图书馆则要求具有县处级以上机关单位的证明或信函才可以借阅某些并非或查禁的文献。正如程亚男所言:“强调图书馆的阶级性与服务的区别对待,把许多想利用图书馆的人拒之门外。”[3]这些无端附加的门槛是对民众身份的歧视,剥夺了其原本正当享有的获得公共图书馆的平等服务的资格和权利。

平等服务原则是世界范围内公共图书馆普遍适用和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公共图书馆宣言》中规定:“公共图书馆应该在人人享有平等利用权利的基础上,不分年g、种族、性别、、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向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服务。”[4]《公共图书馆宣言》自1949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后曾经历过1972年和1994年两次重大修订,一直秉承着公共图书馆平等服务原则。人们为了自身的社会、教育、文化、民主和经济发展需要广泛、平等地利用信息、知识和意识形态作品是IFLA(国际图联)信奉的核心理念[5]。为此,IFLA董事会、执委会曾通过多项政策性文件,向图书馆界和社会宣示图书馆平等服务原则,要求图书馆尊重平等,不带任何歧视或偏见地、无区别地为所有的用户平等地提供馆藏、设施、设备和服务[6―7]。此外,美国图书馆协会在《图书馆权利法案》中提到:“图书和其他图书馆资源应该为图书馆服务范围内所有人的兴趣、信息和教化而提供。”[8]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通过的《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以下简称《宣言》)表明中国图书馆界确立了“对社会普遍开放、平等服务、公益服务、以人为本”基本原则。《宣言》强调:“图书馆向读者提供平等服务。各级各类图书馆共同构成图书馆体系,保障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均等地享有图书馆服务。”[9]

3平等服务原则的法律化

有学者指出,目前中国图书馆法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现代图书馆理念的法律化。认识到这一点是我国图书馆法治观念的一大进步。中国图书馆立法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以法律的权威和力量向社会传播现代图书馆理念[10]。《条例》将平等服务原则从现代图书馆理念层面上升到法律层面。

《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当坚持普遍、平等、免费、开放和便利的服务原则。”其开创性在于,这是我国图书馆法律法规中首次以专门的条款规定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原则,也是第一次提出公共图书馆应当坚持平等服务原则,为民众平等地从图书馆获取知识、信息和享受文化服务提供了法律保障。《条例》中有8项条款直接契合和支持平等服务原则,这些条款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对平等服务原则起到了辅助和补充说明的作用。

31 多渠道强化基层服务能力

对公共图书馆用户平等服务不仅仅体现在对所有到市、区公共图书馆的用户平等对待,公共图书馆的用户包括全体民众,因此,公共图书馆也应该通过转变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渠道,为不方便到大、中型图书馆,在信息利用方面处于相对弱势的基层用户提供平等服务。

311 从需求出发,就地提升服务水平。《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区域总馆应当根据村、社区居民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就业状况等,有针对性地配置村、社区图书室的文献信息资源,改善阅读环境,提高服务水平。”《条例》强调对于基层用户而言,公共图书馆应当特别重视村、社区基层用户的信息需求,并据此加强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进而提高村、社区图书馆(室)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使基层图书馆(室)能够有效地发挥职能。只有基层图书馆(室)真正发挥实际效能,基层用户可以就近利用图书馆,才能够体现公共图书馆对于基层用户做到平等服务。

312 加强流通性,纵横延伸均衡资源。《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二款做出专门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当通过流动站、流动车或者自助图书馆等形式,定点、定时在村、社区等基层组织和单位提供文献信息资源通借通还服务和其他公共图书馆服务。”《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中规定:“公共图书馆应通过流动站、流动车等形式,将文献外借服务和其他图书馆服务向社区、村镇等延伸,定期开展巡回流动服务。”[11]5为弥补村、社区基层公共图书馆(室)在馆藏资源、服务功能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相对不足,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人性化服务方式使更多的资源和更好的服务惠及基层民众。其中,流动服务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向基层延伸的一种方式,体现了公共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和服务的“纵向”流通,进而起到输送新鲜血液,均衡资源配置,保障基层用户平等权益,提供平等服务的作用。

而通借通还作为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一种共享模式,则体现了公共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的横向流通。《条例》第四十条规定:“中心馆、区域总馆及其分馆应当在2020年前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通借通还。”通借通还服务作为一种信息资源共享的服务方式,能够对馆藏文献信息资源起到“二次分配”的作用,使馆藏资源按需流动到有相应需求的用户手中,从而平衡各级、各区域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种类与数量,使用户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够通过附近的公共图书馆利用到其他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32 多途径改善特殊群体服务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中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包括所有公众。”[11]2这意味着包括少年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在内的所有人群都应当得到平等服务。对于特殊群体的平等服务体现在针对其特殊性,提供能够满足其特殊需求的条件和服务项目。虽然这种“特殊待遇”看似对于其他普通用户来说是不公平的,但是,实际上,对于特殊群体来说,这种做法正是为了弥补其因为事实上在利用图书馆方面自身条件的相对不平等而形成的相对弱势,从而使其与普通用户一样,获得平等利用图书馆的机会。

321 重阅读引导,全面保障少儿权益。《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当通过推荐优秀读物、组织读书会、开展阅读辅导等形式,面向社会公众、重点面向少年儿童和青年倡导、推广阅读。”少年儿童群体由于处于个人发展阶段的早期,信息素养相对较低,对于信息资源的理解、判断和识别能力与成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成人的辅导和督促。而少年儿童的旺盛的阅读兴趣和高涨的阅读热情以及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均与其相对稚嫩的信息素养形成较大的反差。为使少年儿童能够与成人一样享受阅读的快乐,享受与成人平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公共图书馆需要在进行服务规划和设计时结合少年儿童群体的特殊需求,制定适合少年儿童群体的服务方案和计划。向少年儿童开展阅读推广服务,可以提高其对各类读物的辨别和判断能力,帮助少年儿童找到满足其兴趣和信息需求的文献信息资源,培养其阅读习惯,增强其阅读能力。通过开展读书交流会或者进行阅读辅导等方式能够帮助少年和用户逐渐掌握阅读相关的技能,提高阅读能力,使其渐渐摆脱因自身所处发展阶段而带来的种种局限,平等地享受公共图书馆的各项服务。

在服务时间方面,根据少年儿童群体日常活动规律的特殊性,公共图书馆不仅不应该因此缩减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反而应该有效地利用这种规律。《条例》第四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少年儿童图书馆每周的开放时间不少于四十八小时,在学校寒暑假期间,每天开放时间应当适当延长。”此项条款中对少年儿童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长的规定低于中心馆和区域总馆的周开放时长,高于镇、街道分馆的每周开放时长,且与我国其他几部地方性图书馆条例中的相应时长相比是时间最长的。可见,《条例》重视为少年儿童用户提供充足的服务时间,并且结合学校寒暑假期间用户需求量增加,做出人性化的调整,为少年儿童利用公共图书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服务地点和场所方面,除了专门的少年儿童图书馆和市、区级公共图书馆中的少年儿童阅览区域,公共图书馆将少年儿童群体服务延伸到少年儿童日常聚集的中小学校,也体现了公共图书馆对于少年儿童群体服务的重视,《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少年儿童图书馆应当推进与中小学校图书馆的合作,通过流动站、流动车等方式向中小学生提供服务。”这一做法可以弥补中小学校图书馆在馆藏资源、服务能力和服务的专业性等方面的相对不足。

322 体现倾斜性,积极创造便利环境。《条例》第四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当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设施、设备、文献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便利服务。”平等服务除了要求公共图书馆对于所有用户不区分年龄、种族、性别、等客观差异,一视同仁之外,还要求不能歧视无法利用普通服务的民众,并且应当为其提供能够满足其需求的特殊服务[12]。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对其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和服务造成一定的影响,公共图书馆应当为老年人群体提供相应的帮助措施,包括适合其生理需要的设施、设备,如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轮椅和专用通道,为视力水平较低的老年人提供放大镜,为有听力障碍的老年人提供助听设备等。

同样,对残障人士来说,生理缺陷对其利用普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造成了较大的障碍,为此,公共图书馆应当提供满足其特殊需求的文献信息资源,如点字读物,以及能够使其正常行动和交流的设施、设备等。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残障人士群体的行动障碍、视听障碍和语言功能障碍,公共图书馆能够帮助残障人士享受到与非残障人士同等的服务,满足其平等的利用图书馆的需求。

4结语

民众平等利用图书馆权利的实现需要公共图书馆履行相应的保护和促进义务,使民众能够平等地获得公共图书馆的各项资源和服务。这种义务集中表现为向所有用户提供平等服务。平等服务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一项基本原则,应当作为一种制度约束,促使公共图书馆从制度建设、资源提供和管理与服务等方面入手,为各类用户创造机会平等,并且体现公共图书馆应有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吴慰慈,邵巍.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88.

[2]陈剑光.论读者权利[J].图书与情报,1998(2):7―8.

[3]程亚男.关于阅读的另一种诠释:兼及图书馆的人文思考[J].图书馆,2002(4):3―7.

[4]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IFLAUNESCO Public Library Manifesto 1994.[2015-08-23].http:∥publicationsiflaunesco-public-library-manifesto-1994.

[5]程焕文,张靖.图书馆权利与道德(上)[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

[6]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 and Institutions.IFLA Statement on Libraries and Intellectual Freedom.[2015-08-23]http:∥publicationsifla-statement-on-libraries-and-intellectual-freedom.

[7]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 and Institutions.The Glasgow Declaration on Libraries,Information Services and Intellectual Freedom.[2015-08-23].http:∥publicationsthe-glasgow-declaration-on-libraries-information-services-and-intellectual-freedom.

[8]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Library Bill of Rights.[2015-08-23].http:∥advocacyintfreedomlibrarybill.

[9]中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2015-12-18].http:∥.cnccnnews2010-1221news_5091html.

图书馆特殊人群篇12

[分类号]G259

我国残疾人事业一直以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残疾人生活状况已有一定改善。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残疾人事业仍然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为残疾人提供的公共服务还难以满足残疾人的基本需求。残疾人仍是最困难的社会群体之一。

1 我国残疾弱势群体基本状况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包括有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残疾标准由国务院规定。根据产生原因,弱势群体可分为生理性弱势群体、自然环境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排斥性弱势群体三类。本文的论述对象,属生理性弱势群体的范畴。

1.1 残疾人口规模大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截止到2006年4月1日零时,中国目前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6.34%。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及其占残疾人总数的比重为:视力残疾1233万人(占14.86%),听力残疾2004万人(占24.1%),言语残疾127万人(占1.5%),肢体残疾2 412万人(占29.07%),智力残疾554万人(占6.68%),精神残疾614万人(占7.40%),多重残疾1352万人(占16.30%)。调查范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北)。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残疾人增加了2365万。全国农村残疾人口达6225万人,占全国残疾总人口的75.04%。全国有残疾人的家庭户共7050万户,占全国家庭户总户数的17.80%。残疾人口数量是动态的,工伤、慢性病、老龄化、精神压力、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残疾人数不断增长。

1.2 残疾人教育严重滞后

残疾人接受教育状况无法与身体正常人相比。目前能上大学的残疾人还是极少数,2008年全国有6273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其中,本科3152人,专科3121人,均为盲、聋、肢体残疾人;1032名残疾人被特殊高等教育学校录取,其中,本科417人,专科615人,均为盲人和聋人;学龄残疾儿童失学率仍然较高,2008年全国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总数22万余人,占学龄残疾儿童少年的1/3,其中,视力残疾3.1万人,听力残疾3.1万人,言语残疾2.1万人,智力残疾4.5万人,肢体残疾4.9万人,精神残疾1.4万人,多重残疾2.8万人。

1.3 残疾人就业率低

目前我国残疾人就业形势严峻。2009年度城镇残疾人登记失业率高达13.6%,是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4.2%的3.2倍。未就业者生活主要来源是:城市中依次为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占40.5%、领取基本生活费占31.4%、其他占26.2%;农村中依次为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占76.9%、领取基本生活费占10.1%、其他占11.5%。笔者对四川省南充市18~60岁残疾人的就业、教育、收入等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927份,剔除17份填写不规范无法统计的,共获得910份。调查得知,残疾人就业率很低,且文化程度与其就业关系密切,文盲残疾人就业率最低,但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就业率会明显提高,如表1所示:

1.4 残疾人年人均收入低

目前我国残疾人收入状况与全社会平均水平差距仍较大。2009年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新闻会公布数据显示:2009年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全国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7.9%;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为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8 578元的两倍。笔者对南充市18~60岁残疾人调查结果亦显示,残疾人的收入状况远远低于当地居民收入平均水平,且不同文化程度的残疾人收入有显著差异,文盲残疾人年人均收入最低,文化程度越高,收入越高,大学本科及其以上的残疾人收入最高(见图1)。

由以上得知,人数多、教育程度低、就业率低、年人均收入低是我国残疾弱势群体最突出的特征,因教育滞后引起的知识贫困是给残疾弱势群体生活带来负面影响的直接原因。本文拟就高师院校图书馆如何对残疾弱势群体实施知识援助,帮助其改善知识贫困现状进行探讨。

2 高师院校图书馆对残疾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必要性

知识援助是指由政府和社会力量免费或以较低的费用为弱势群体提供知识产品或服务。它是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及社会保障制度中应有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社会救济不同,不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形式给予贫困者经济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标准,而是通过支援性的服务,提升弱势群体的竞争能力,增加他们的社会参与机会,从而改变他们的弱势地位。知识援助实施的理念在于“助人自助”,强调社会外力的支持与弱势个体的内力相结合。

2.1 是高师院校及高师院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决定的

大学应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功能,否则就不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大学。社会支持大学,大学要服务社会。只有服务社会,才能深化教学,深化科研。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把握社会需要什么以及需要的程度,从而找到科研方向和教学重点。师范大学应搞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服务贡献中不断发展壮大。对残疾弱势群体的知识援助,正是师范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体现。高师院校图书馆是高师院校的窗口形象,是否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职能。决定着高师院校的社会影响力。

2.2 残疾弱势群体需要高师院校图书馆的知识援助

目前我国占1/3的残疾学龄儿童少年没接受义务教育,极少数残疾人能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这对高师院校图书馆为残疾弱势群体提供知识援助提出了现实要求。“弱势”与“强势”是一对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残疾人一旦获得了适当的学习和就业机会,加之因身体的残缺而锻炼出来的坚强意志,往往能取得比身体正常人更好的成绩,成为社会财富、文化和精神生活有力的创造者,如:蒙古史专家翁独健、数学家华罗庚、美国总统罗斯福等。残疾弱势群体需要高师院校图书馆这一学习平台。

2.3 是高师院校图书馆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师院校必须坚定不移地面向社会,这是国家发

展的需要。也是师范院校发展的需要,高师院校图书馆同样应坚定不移地服务社会。《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版)第21条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近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社会服务方面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上海几所著名高校采取与地区图书馆合作的方式向社会开放,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已向公众开放。但经济滞后的西部地区几乎没有高校图书馆开展过真正意义上的面向社会或社区的读者服务工作。国外的高校图书馆已对社会免费开放,如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等。受惠于招生政策,到高师院校学习的残疾人数逐年增加。高师院校图书馆应紧跟时代潮流,推行社会化服务理念,为残疾人服务,以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

3 高师院校图书馆对残疾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方式

3.1 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

建筑无障碍是高师院校图书馆对残疾人知识援助的前提条件之一。馆舍设计要尽量人性化,严格执行无障碍建设的法律法规、设计规范和行业标准,依法照法规建设规范的无障碍设施,已经建成的馆舍应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比如:停车场方便残疾人乘车、坡道方便轮椅进人、有残疾人专用厕所、有供轮椅乘坐者专用的电梯、在入口处或转弯、上下楼处设立盲人路标或声音提示、设有残疾人安全通道、总服务台高度不超过0.2~1.6米等。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无障碍设计值得高师院校图书馆分享和借鉴。

3.2 加强残疾人文献资源建设

残疾人中的盲人和聋哑人对文献有特殊要求(如大字书、盲文书、手语书)。为了满足残疾人的文献需求,重点收藏康复、职业培训、福利、特殊教育等文献;选择性收藏计算机、服装、按摩等文献;全面收藏国家颁布的有关残疾人事业的政策法令法规。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不断更新残疾人文献资源重点建设的内容。同时,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开发网络资源,结合残疾人的需求建立特色数据库,并随时更新。有条件的残疾人,还可享受远程访问、系统检索等虚拟信息服务。

3.3 转变落后观念,树立新残疾观

残疾人事业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给予残疾人公正待遇不仅是对残疾人本人的同情和扶持,也是整个社会共同的福利问题。当前,我国养活残疾人的责任主要由家庭负担,社会救助极为有限。充分发挥残疾人的特长,给予恰当的学习和就业机会,可缓解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对家庭和社会都是一种贡献。我们每一个人都面临着残疾风险,必须提高助残意识和残疾预防意识。此外,教育面前是人人平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残疾人和正常人有平等的受教育权。部分高校如吉林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非常重视特殊教育,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实现了聋人教育与国际接轨。但绝大多数高校包括师范院校在内都存在着发展特殊教育意识不强、对残疾人服务观念落后等现象,妨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亟待改善。高师院校图书馆应树立“大图书馆”和“大文献资源”观念,广泛吸引残疾弱势群体,保护其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3.4 整合高师院校资源优势,开展残疾人个性化服务

根据残疾人个性化信息需求,高师院校图书馆将丰富的馆藏资源与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积极开展残疾人个性化信息服务。

3.4.1 送服务上门,满足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对不便到访图书馆的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有网络条件的残疾人可享受网上图书馆、远程访问等信息服务,无网络条件的残疾人可享受邮递服务、上门服务。充分利用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资源,提供送教上门服务,为残疾人参加自考和各类职业资格考试提供专业辅导;帮助被特殊教育边缘化、不能去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重度残疾孩子在家接受教育;开展残疾青壮年文盲扫盲教育和残疾人家长教育。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从事科学研究、有科研项目的残疾人,提供定题跟踪服务、信息推送服务、科技查新服务以及相关的特殊信息服务。生于1962年的四川省南充市中心按摩院院长、省盲协副主席陈训华(盲人),8岁时因受意外伤害双目失明,19岁到针灸按摩医院学习,1975年在龙门镇创办按摩诊所,后发展成按摩医院。他多次参加学术交流,数篇,经常以区政协委员身份向政府和社会呼吁重视残疾人事业。一直以来,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根据其特殊信息需求,为其从事盲人按摩理论研究与实践、项目申报及论文写作提供科技查新、文献传递、信息推送、送书上门等服务,他也为西华师大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工作及文献资源建设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3.4.2 加强残疾人导读工作,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导读可使读者花最少的力气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最需要的信息。馆员要充分考虑残疾读者的特点,加强阅读教育的针对性,做好导读工作。注重培养其乐观面对人生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提高生活自理、人际交往、融入社会、劳动与就业能力;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指导阅读法律、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等书刊,增强法制意识、心理健康意识和安全意识;残疾大学生除学好专业课之外,还应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其他专业知识。在当代社会,抑郁症正在成为导致人类死亡和残疾的第二大疾病。残疾人绝大多数属“三低”(低收入、低职位、低文化)人群,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高师院校图书馆对其开展阅读引导,进而对其实施阅读治疗非常必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