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档案管理专业前景合集12篇

时间:2023-08-06 09:02:10

图书档案管理专业前景

图书档案管理专业前景篇1

图书馆档案在图书馆资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像一面镜子记录了图书馆的发展轨迹。

许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献资料,音像资料,数字图示资料等等都是图书馆档案不同形式的载体,图书馆档案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有效工作成果,它对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图书馆档案是图书馆工作运行情况的集中体现,它会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图书馆工作的方向,效果、计划、工作模式以及工作环境等许多方面。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整个社会对知识价值的认同高度重视。图书馆可谓是知识的汇集地,在我国如今的社会发展中图书馆的工作效能日益被社会各界重视起来。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是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图书馆档案工作也正在向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如何将图书馆档案真正发挥效能,使其价值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是目前图书馆档案工作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在措施方法上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目前图书馆档案工作发展状况

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其实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它在具体内容方面涵盖非常广泛,主要涉及图书馆的财务档案、文件文献档案、资料订购档案、专业学科档案、课题研究档案、人力资源档案等许多方面。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是整个图书馆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图书馆工作的全局运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时代的大发展为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的革新在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工作、生活和社会行为。传统的图书馆档案工作在运作模式上比较单一化,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已经明显不能适应时展的脚步。信息技术时代要适时采取措施创新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图书馆必须直观面对,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要把现代化、科学化、高效化、信息化、社会化作为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日后努力的方向与目标。要灵活运用网络化与数字化所带来的机遇,将科学化与技术化相结合应用到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中,如此才会在实际运作中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效度,安全度、灵活度。只要有意识地去创新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紧跟社会现代化进程的脚步,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全现代化也是指日可待的。

1.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在制度上不够完善

目前存在很多图书馆对档案管理工作在思想上不够重视,致使其在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上不够完善。档案管理缺乏统一的规划准则,许多档案文件缺乏系统化的分门别类,更有许多文献资料根本就没有进行档案汇编,而是毫无章序地随便放在一处。许多文档需要在外观上做引导标注也落实得很不到位,这就为读者的借阅查询带来了很多不便。图书馆档案中有相当一部分档案来自于各专业部门,这些档案在形式上也缺乏统一的标准,比如在纸张的选择上参差不行,纸张尺寸大小不一,纸张样式也五花八门,这样的档案不仅给装订带来了困难,而且在外观上也不够雅观。打印或是手写也没有硬性的要求,对于电子档案就更没有统一的标准了。

2.档案管理工作不够专业化

首先从图书馆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配备上来看。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也是一门比较专业的学问,它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档案专业管理知识。档案管理绝不是简单地在形式上把档案归类摆放整齐就可以的事情,怎样才能把档案管理科学化,系统化、信息化,便捷化是需要一定的专业素质基础的,因此各图书馆要为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配备专业型的档案管理人员非常必要。现实的存在状况是大多数的图书馆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并没有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在其人员配备上多是由其内部职员兼职而成。档案管理工作缺乏专业的专职人员来从事,各大图书馆缺少专门化的档案管理员。档案管理是一项长期又繁复的工程,兼职档案管理员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种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这就为档案管理的交接制造了许多安全隐患。由不同人经手的档案很容易丢失或散落,这对档案整理的完整性、系统性是非常不利的。其次各大图书馆对档案工作管理在资源设备上的支持也不够力度,单是从档案存放的环境来看,就可以看出很多问题。许多图书馆没有设立专门的档案室,也没有设置相应地足够的存放档案的空间,致使很多图书馆档案缺乏集中性地管理。这样的状态要想使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良性地开展起来是非常困难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档案文件的有效利用。

3.档案结构配置需要优化

目前我国的图书馆档案从类别上看,主要以文书档案为主,而业务档案所占比例则相对较少。从档案文件的形式上来看,主要是纸质档案居多,电子档案和其他形式的档案不够丰富。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图书馆档案文件在结构配置上需要优化是时展的要求。

二、创新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与策略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应用普及开阔了空间。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要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已经成为图书馆工作中的必然要求。资源共享是计算机与网络信息所带来的实效性与便捷性。把这种特性应用到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中,是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向着信息化、科学化、网络化方向迈进的具体体现。

1、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中

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很大的实用性优势,这种优势为各行各业带来了许多方便。同样如何在图书馆的档案管理中,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落实到实处,是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步骤。面对知识信息化的时代,首先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要在主观上树立信息化的理念,要在思想上意识到档案信息化的重要与价值。不断完善图书馆的档案内容和分类,是图书馆档案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与此同时要制定目标把图体馆档案资源向数字信息资源转化。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中,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图书馆档案本身所具有的功效与价值高效发挥。

2、更新管理理念,在管理方式上切实创新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图书馆发展的要求。在经营管理理念上很多图书馆还停留在比较陈腐的阶段,在思想上没有意识到创新理念的巨大影响与效益。有些图书馆在管理上相对保守,服务意识不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够广泛,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图书馆文献资料的高效利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与技术的价值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图书馆的经营管理上也要把知识与技术作为重点。要意识地将图书馆工作与网络技术应用相结合,要把知识化,信息化,社会化,现代化确定为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更新图书馆管理理念,在管理方式上切实创新更是立足于图书馆的长远发展。

3、优化服务与结构,丰富图书馆馆藏内容

高质量高水准的图书馆,无论其在经营理念上还是服务质量上都是比较先进的。优秀的图书馆还会致力于结合本地区特点,因地制因,建设起富有地区特色的专业文献资源。会有针对性与类别化地对读者进行有效服务。图书馆的馆藏结构要有比较明确的方向与侧重点,各类文献在数量比例上要合理分配,适度优化。书不在多而在精华,注重图书馆馆藏质量也是使得图书馆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不断丰富图书馆的馆藏内容无疑有利于图书馆在知识体系上的完善,图书馆越是在馆藏内容上完善越是有利于其为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读者服务。如此就会有效促进知识的广泛应用,使得知识在各个领域高效发挥其价值与功效。图书馆要把致力于开发知识的潜能作为己任。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责不要仅仅停留在读者的图书借阅上,而是要为图书馆的知识开发积极做贡献。合格的图书管理员应该能够为读者提供较为精准完备的信息资源导航,能够及时向读者推荐新的知识的产品。优化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完善图书馆馆藏结构,丰富图书馆馆藏内容,会大大提高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效率。

4、提高图书馆档案资源的利用效能

所有的资源信息只有被很好地应用起来,才会真正发挥价值。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也要把高效提高图书馆档案资源的利用效能作为自身工作职责。图书馆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发展潜力与发展前景。针对图书馆档案的开发利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认真思考。其一,要提高图书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速度。知识经济时代的飞速发展,使得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刻不容缓。知识经济时代的读者对图书馆信息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精准,及时,高效,灵便是新时期下读者的普遍需求。因此图书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必须以读者的要求为方向,必须加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效能,实现图书馆档案的科学化管理和高层次高水平的开发。其二,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能,在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中要尽好自己的工作义务。能在被需要的任何时侯,为领导和各部门提供及时精准的图书馆档案文献,配合好领导的计划措施,配合好图书馆各部门的各项工作。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要切实为图书馆的各项工作进展做好服务。其三,要创新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要利用现代社会信息化,开放化的特点建设创新式图书馆服务模式。要有效利用多种宣传渠道,结合本地区发展的特点,展现自己的优势与特点,建立开放性的档案管理,以促进自身向更高更远更好的方向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见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向着信息化、科学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是时展的要求。有效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更新管理理念,在管理方式上切实创新是有效促进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科学化举措。优化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完善图书馆馆藏结构,丰富图书馆馆藏内容,才会大大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才会有效促进图书馆工作的整体性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爱华 图书馆档案管理创新研究[J].黑河学刊.2010(3)

[2]胡红贞.衢州市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4)

图书档案管理专业前景篇2

1引言

档案学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档案专业人才的重要责任,同时,档案学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也是衡量一国档案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笔者选取了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与政务信息学系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图书、档案与情报研究学院,作为中加档案学高等教育的两个典型机构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中加在档案学高等教育方面的异同与优劣,使我国档案高校明确自身优缺点,进行调整完善,以更好地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武汉大学档案学专业前身可追溯到1934年湖北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设立的档案管理特种教席,为我国档案学教育之滥觞。目前,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与政务信息学系在教学水平、科研实力、教育层次等方面,均走在全国档案学教育的前列,是中国档案学高等教育的极佳典型。1961年,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创办了图书馆学院;1981年,图书馆学院与历史学院合作开始招收档案专业硕士研究生,开了整个北美地区档案专业硕士教育的先河。1984年,图书馆学院正式更名为“图书、档案与情报研究学院”。目前,哥伦比亚大学设置了种类丰富的档案学研究生培养项目,包括档案学硕士、档案学硕士(原住民研究方向)、档案与图书馆学双硕士、哲学博士(档案学方向)等,且为档案工作人员提供进修教育,成为北美地区档案学高等教育的典范。此外,2009年,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成为ischools联盟第31位成员,这是唯一一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成员机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也是该联盟的成员之一。因此,二者在档案专业成立的背景、现实科研水平等方面都具可比性。

2中加档案学高等教育现状比较

2.1培养层次。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培养层次分为博士、硕士、本科教育三个层次。2003年,经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武汉大学建立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博士后流动站,招收档案学博士后高级研究人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档案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完整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学生形成扎实的专业功底,同时,也可能由于教学内容较为集中,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范围相对狭窄。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图书、档案与情报研究学院的档案学人才培养层次起点较高,从培养硕士研究生开始,向上延伸至博士层次。学院招收所有正规大学任意学科背景的本科毕业生进入档案专业学习,但学生成绩在本科期间至少在“b+”以上,同时,还招收外籍学生,为国外培养档案人才。

通过比较,我们可发现,两个学院在培养层次上存在较大差异。我国三个层次的培养模式,其中,以培养本科学生为主体,主要原因是我国各级档案机构数量众多,且社会整体档案意识不断增强,人才需求量大。而加拿大的档案学高等教育起点高,且可为国外培养专业人才,与加拿大总体教育水平高密不可分。

2.2培养目标。武汉大学档案学专业在不同培养层次其培养目标亦不相同:在本科阶段的教育中,要求学生“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种信息机构从事档案管理、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技能”:在研究生阶段,则要求学生“具有独立从事研究、敦学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注重学生“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培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在硕士阶段,则主要培养学生“能够高效地计划、实施和提升档案馆保存、组织和有效利用社会记录信息的能力”,注重对档案从业人员工作技能的培训;在博士培养阶段,主要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目标,“能够从理论和方法论角度丰富档案专业核心知识,通过研究创新贡献于信息学领域及其学科的发展”,意在提升档案学教育的发展水平。

通过培养目标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两国虽然都认为档案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加拿大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因而,直到博士层次才主要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而我国则始终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而,设置了不同的培养层次来贯彻这一专业教育理念。

2.3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反映档案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指标。为了便于比较,本文选取了两个学院档案学硕士课程进行分析,课程设置详情见下表。

武汉大学根据时展的要求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例如,设置了《电子政务原理与应用》、《数字档案馆原理与技术》等课程。学院设置了4个研究方向,包括:档案学理论与应用;电子文件管理;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档案管理现代化。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补修课三类,应修学分不少于28学分,学科通开课不少于8—10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不少于4学分(至少2门),其余为选修学分。

自1981年设置档案学课程以来,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紧密结合本国档案工作发展的现状,不断调整课程的设置。学院要求学生应完成48学分的课程,其中,24分为核心课程,24分为选修课程,以及一些0学分的课程和实践活动(例如参观)等,有研究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写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的要求上,中加两国存在较大差异,在我国,完成硕士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是获得硕士学位的必要条件,而加拿大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进行选择是否写毕业论文。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图书、档案与情报研究学院档案学硕士课程设置

通过两个学院硕士课程的比较,我们还可以发现,两个学院课程设置,均具有浓厚的院系背景色彩,武汉大学设置了许多与政务信息相关的课程,而哥伦比亚大学则设置了图书馆学相关课程。

2.4师资队伍。根据相关统计结果,近年来,我国档案学专业教师在数量与质量上都有了较大改善:从职称结构上来看,2000年至2008年,全国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档案学专业教师数量逐年增加,由52人增至84人,增长约61.5%;从学历结构上看,2000年至2008年,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档案学教师数量大幅增加,由2000年的26人增至2008年的129人,增长近4倍。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拥有较强的师资队伍,经调研,目前,档案系共有教师10名,拥有“正高”、“副高”职称的教师占整个师资队伍的80%,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60%。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除了拥有12名档案专职教师外,还拥有26位兼职教师,共29人拥有蹲士学位,占师资队伍的76%以上。兼职教师来自当地一些信息机构或大学图书馆、城市档案馆,拥有非常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通过调查,笔者发现,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师资队伍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特    

色——教师的国籍构成多样化,分别来自加拿大、美国、英国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多国文化与档案信息资源的沟通与交流。

3启示

我国档案学教育具有多层次的培养模式,有利于系统地培养档案人才,这是我国的优势。同时,也存在问题与不足,应进行一定的改革。

3.1在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化的前提下,分类型培养档案专业人才。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saa”)在1982年和2004年,分别开展了对档案工作者职业发展状况的调查,并根据得出的结果指导档案研究生教育和档案就业工作的开展,使美国的档案学高等教育取得r良好的教育效果,成为世界范围内档案学教育的典范。而我国与加拿大都没有档案工作机构为高校档案学教育进行类似的实际调研,并指导其制定培养目标,这是两国档案学教育的共同缺陷。

我国档案学高等教育分为本、硕、博三个层次,其中,本科教育是整个培养体系的基础,硕士、博士阶段均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为主。在本科教育阶段,教师就应指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对本科毕业后希望直接从事档案工作的学生,增加其专业技能性课程的比重,并为学生积极提供实习机会;而对有研究兴趣的学生,在本科教育的后期,就要注重他们研究能力的培养,为他们开设基础研究理论与方法的课程。不可否认,当前,我国档案学研究生大都处于导师助手的位置,在导师确定的研究课题下,负责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不具备“独立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显然,不符合硕士、博士阶段的培养目标,这也是制约档案学基础理论发展的瓶颈。

3.2课程设置在坚持特色化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相关学科的内容。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档案学课程体系中,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体现了浓厚的“档案”特色,如,设置了《档案古文书学》、《档案文献管理与著录》等课程。由于其档案学专业是由图书馆学院与历史学院合作建立而成,因此,课程和培养项目的设置还体现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该校档案与图书馆学双硕士项目中,要求学生完成档案、图书馆学两个学科的基础课程,培养学生适应文档一体化、图书与档案管理一体化工作需要的能力,使之成为“复合型”人才。

图书档案管理专业前景篇3

美国档案学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几乎都有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分,其中,必修课又包括两个方面:档案学必修课和学位必修课。例如,档案学教育设置在历史学系,必修课就可能包括历史学方面的知识。笔者对美国25所高校进行调研,结果有20所高校明确提出了必修课的要求。1)必修课的数量特征。美国各高校档案学教育必修课数量最多的高达11门,有4所高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所开设的必修课包括了各主办单位的核心课程。密歇根大学、西华盛顿大学和圣约翰大学的必修课都明确规定了要进行专业实习,专业实习算学分。必修课门数最少的只有3门,有3所高校,它们都是将档案学的核心知识作为必修课。除去没有细分必修课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西华盛顿大学,共有12所高校设置了学位必修课,有16所高校都设置了档案学必修课,有6所高校只要求了档案学必修课而没有学位必修课,只有两所高校没有把档案学知识作为必修课。这一事实说明,尽管美国没有完整意义上的档案学专业,但是档案学的教育仍非常注重档案专业素质的训练和培养,同时也很注重培养其它相关专业的基础和核心技能。2)必修课内容特征。《大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分为核心课程(包含了专业知识、职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和辅助课程,该课程设置对开设档案学高等教育的美国各高校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更好地了解美国各高校档案学高等教育的课程内容结构,笔者尝试将以上20所高校的必修课程按照《大纲》的分类进行汇总统计,所得结果见表2和图1。从《大纲》分类的角度来看,美国各高校更重视档案学专业知识的讲授和档案专业素养的培养,共有71门该类的课程。在专业知识方面,较之基础理论,各高校更加注重对档案管理各重要环节的深入讲解,确保所培养的学生在实际的档案工作中能较好的应对;有些高校开设了一些课程,以帮助学生了解档案专业和职业的发展历史,让学生对该专业有更强的归宿感;背景类的相关知识在各高校的必修课中设置的较少,只有三门。《大纲》推荐的辅助课程,在各高校开设得很多,共83门。其中,开设得最多的是相关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除了保护学、人文与社会学方面的课程分别只有1门外,其它各类的课程都不少,说明各高校档案学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受学科背景的影响挺大,也很重视与时俱进,开设了很多关于信息技术的课程,另外,也非常重视方法论的讲解,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和实践能力。

2选修课

选修课一般也有两种,档案方面的选修课和其他专业的选修课,大多数高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和跟导师商讨共同选择自己的选修课。美国各高校对档案学教育的选修课要求较之必修课的要求就没有那么明确,很多高校都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有些高校只规定选修课的学分要求是多少,例如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校区等,前者要求选修课学分要达到24个学分,后者要求至少修满9个学分;有些高校会给学生推荐具体的选修课课程,但不强制,例如,肯特州立大学、德雷塞尔大学等会列出推荐的具体课程;有些高校只提示推荐学生选修的课程范围或领域,例如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校区、西华盛顿大学等,前者要求学生在信息学系或者历史学系里选修课程,后者的选择范围包括历史学、档案学、文件管理方面的课程,想要选修其他学科的课程必须与自己的导师沟通选择;还有一些高校就指定了学生选修课的具体课程内容,要求学生从中选择几门修读,如加州大学河滨校区、匹兹堡大学等。总之,美国开展档案学教育的高校对选修课的要求没有必修课那么严,学生自由选择的余地比较大,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与导师沟通的结果进行修读,但是他们选修的课程范围主要是档案学方面的知识和档案教育属于学科、专业方面的知识,跟设置必修课的目的差不多都是重在培育学生的档案学素质和一些基本和核心技能。

3实践要求

美国高校在开展档案教育时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都会不同程度地要求档案学方向的学生进行实习。在25所开设全日制档案学高等教育的美国高校中,有19所高校都提出了实习要求,但对实习要求的程度都不一样:有些高校直接将实习设置到课程要求里,分别有81所和52所高校把实习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除了把实习作为必修课设置以后,还在选修课里设置实习,希望学生进行2次的实习;还有5所学校明确规定实习的学分是多少,其中西华盛顿大学的实习学分最高,每次实习算10个学分,需要两次实习,共计20个学分,而且这两次实习都属于必修课的范围;有78.95%的高校只要求实习一次,但也有4所高校要求实习两次,要求实习两次的高校有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德雷塞尔大学、西华盛顿大学、西蒙斯学院。总之,美国档案学教育在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的同时也非常注意培养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能力。

学科背景与课程分布的关系

1学科背景对档案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影响巨大,尤其是图书馆学情报学对档案学课程设置的影响更加突出。

如图2和表3所示,对这四种类别的档案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进行统计发现,在美国,不管是在必修课的设置上,还是选修课的设置上,图书馆学情报学类的课程数量都是远远超过档案学类的课程,历史学类课程也占很大的比重,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也与档案学学科发展历程有关。在美国,档案学并非一个独立的学科专业,它仅是挂靠在历史学或图书情报学等学科下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学科背景对其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影响巨大。

图书档案管理专业前景篇4

(一)计算机发展的需求

现如今,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应用到人们生活,生产中的各个领域。同样的图书的相关工作也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由此可见,从当今的环境看,图书管理已经和计算机技术密不可分了。所以说,只有将图书内情报档案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一体化管理,实现与外界的网络共享,在能在真正意义上推进我国图书管理工作的前进之路,使全球的经济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二)资源整合化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图书的资源整合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计算机高速发展的今天,图书内的资源信息必须完整。整个图书信息系统体系要具备参考资料和理论依据的同时,还需要最原始的材料以及最新情报信息。这种相关需求不但要“快,准,稳”,同时也要考虑方便与快捷的相关因素。在此条件下,经过系统性的分析,将一切信息进行深入性研究。在原有的理论上能够获得新的启迪。

(三)教育改革的需要

图书与情报档案本身就是一体的,两者均有相同的学术背景与学术体系。图书情报档案都是对信息进行收集,后进行研究的新兴科学。纵观两者的发展道路,由一体化走向分支,再从分支走向一体。就我国当前情况来看,图书情报档案的深度研究的较为透彻,但缺乏两者关联性的相关研究,图书情报档案的相关管理工作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所以说,当前我国高校将图书专业,情报管理专业以及档案管理专业都汇总成一个大专业的门类下。这样以来,即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给我国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的发展之路加以推进,还能令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更容易的适应社会,可谓一举两得。

二、在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中应采取的相关策略

就当前情况来讲,我国在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弊端,为了能够使图书情报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实行,应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改革:

(一)机构与组织

要想建立一个完整的集图书,情报馆和档案馆三者一体的机构,除了要将原来三者的之能进行完整保留之外,还要对相关建库格式与相关服务进行有效调整。要将传统的封闭式管理进行开放化处理,形成一个庞大的信息库,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三者资源整合。新型图书的相关管理人员可以抽调原来的人员对新型图书进行管理,管理人员要制定出相关检索规则,以方便用户来使用信息资源。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将馆间关系进行积极沟通,利用各种上技术力量,对新型图书相关信息实现有效管理。这样以来,既增加了三中信息之间的互通性,还能为国家节省一笔开销。

(二)网络结构

在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计算机通信技术已经将原有的信息网络进行资源整合,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而对图书,情报与档案的信息整合。这个信息整合网的组成部分主要有:相关产品信息库,用户终端,服务器终端等。用户在查找信息的时候,只要在检索处输入自己想要的信息,就能查到。

(三)提高馆内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服务质量

图书档案管理专业前景篇5

一、职业主体现状

档案馆职业主体的职业活动包括主体、客体、技能和条件构成等要素,因此,以下本文将从档案馆馆从业人员职业主体、客体、发展趋势以及条件构成几个方面入手,对档案馆和图书馆职业主体进行比较分析。

第一,在职业主体方面。档案馆的职业主体包含了档案馆中各级各类专职人员。目前,我国综合档案馆专职人员在整体上呈现专门的档案馆人员数量逐年递增,部分部门人员起伏较大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当前网络化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档案管理专业化人才的缺失造成的。我国的图书馆职业主体主要包括正式员工和临时员工两类,正式员工分为助理馆员、馆员、副研究馆员、研究馆员等级别,他们占有国家编制,工资由国家负责支付。临时员工在图书馆内则以非事业编制人员的形式存在,因此,是由图书馆支付工资。档案馆的职业主体中,总从业人员中,有1787%的从业人员受过大专以上档案专业教育。在以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中,有1261%的职业人员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而在图书馆职业主体中,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占据的比例为311%。在受文化教育的程度上,我国的一级公共图书馆中,大专以上人员比例达到70%以上,二级图书馆达到60%以上,三级图书馆达到50%以上。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图书馆职业主体受教育程度普遍较档案馆职业主体高。[2]

第二,在职对业客体的利用方式和原则上。职业客体是档案职业活动中职业主体的相对物。由于档案馆的行政隶属关系,基本上是作为党政机关的辅助机构存在,因而缺少开放力和亲和力。

第三,在职业技能要求和发展趋势方面。档案馆职业主体的职业技能必然是以档案这一职业密切相关的,具体来讲,涉及到的主要包括对档案的收集、保存、整理、检索、保管编目和提供利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研编和开发技能。档案职业主体目前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只要求从业人员掌握一般的技能,称为基础层,对从业人员要求较低。第二层要求从业人员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且该技能需经过教育和工作时间的长期锻炼,该层称为主体层。第三层称为辅助层,该层从业人员具有辅助性和服务性的特点。目前,我国档案馆职业主体表现为从业人员缺乏核心技能,岗位技能要求过低,尤其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档案馆从业人员所掌握的技能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在发展趋势上,档案馆职业主体目前普遍表现为对设备、方法、技能等的明显以来,在技术化趋势上也越来越表现为对管理的过程、方法、细节及其相应设备的关注和重视。随着我国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对图书馆员的技能要求较之前也更为广泛深入。该背景下,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资源、管理、存取等知识,也要求聪颖人员掌握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此外,从业人员还应掌握正确的工作态度、技能和价值观以适应新环境的个人能力,具体而言包括快速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想象力、分析和评估能力等技能。在发展趋势上,以书目或者自动化为中心的技术,图书馆已经经历,目前,正处于以资源数字和集成为中心的技术上,图书馆未来的技术发展上主要集中在服务的体系结构、网络服务和技术、个性化知识服务技术等方面发展。

第四,在职业条件方面。近年来,由于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档案馆职业主体的工作环境得以改善,具体表现在活动经费的增加、新档案馆的建立以及档案管理体制的完善。我国的公共图书馆由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其职业条件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具体表现为公共图书馆数量增加、经费投入加大、从业人员增多以及图书馆网络环境的改善。

二、职业伦理

图书馆与档案馆职业主体在职业伦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职业伦理的规范建设、基本原则和伦理教育三个方面[7]。

首先,在职业伦理的规范建设方面,档案馆的职业规范中,影响最深远的是在1996年的国际档案大会上确定的《档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该准则中包含了十条内容,但是由于该准则的制定是依据欧美国家的经验制定且缺少国际属性,因而仅被少数国家采用。[3]我国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准则规范,与档案馆的职业规范相比,图书馆具有更加明确、系统的职业伦理规范。图书馆的职业伦理规范起源于美国的《图书馆员伦理守则》,我国目前遵循的是2002年制定的《中国图书馆职业道德行为准则(试行)》,该准则对我国具有较强的职业伦理责任意识会让认同感,其制定针对全国的信息从业人员和图书馆员。

其次,在职业伦理的基本原则方面。档案馆职业主体由于职业活动和职业性质的特殊,在职业伦理方面主要遵从两个原则。第一,维护档案原始记录性原则。原始记录性是档案与其他事物加以区别的根本特征,也是档案的本质属性,档案主体的工作内容也是围绕档案这一主题展开的。因而,维护档案的原始记录性既应当是档案馆职业主体在工作中的内在要求,也是档案馆职业主体职业伦理的基本原则。对此,档案馆职业主体在工作中,既要在思想上有维护档案原始面貌的意识,又需要在具体的工作中维护档案的完整性。第二,扩充档案利用原则。档案的第一价值是服务于机关,之后就应是往服务社会广大用户的第二价值的转变。对此,档案馆职业主体在工作中应自觉履行扩充档案利用范围的职责,以便档案充分发挥其的价值。图书馆的职业主体,职业活动主要围绕图书馆岗位的活动展开,其伦理的基本原则与档案馆不同,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第一,“以读者为本”服务原则。该原则是图书馆职业伦理的核心价值观念。“以人为本”在图书馆职业主体的服务中只要表现为以读者为本,为读者服务,这种服务至上的理念是图书馆职业精神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4],对此图书馆职业主体应建立服务读者的心理需求,使服务于读者走向常态化、规范化。第二,尊重知识产权原则。图书馆在管理中既涉及到对读者的免费开放,又涉及对书籍所有权的保护。对此,图书馆职业主体在工作中,应在充分遵循尊重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开发图书馆书籍的潜在价值。

图书档案管理专业前景篇6

2.有些图书馆因条件有限,请人录音,录像往往自带设备,事后人家把照片留下,底片带走,录音,录像拿出一份,没有备份。以为谁拍的就应该归谁,致使珍贵的音像资料长期在个人手中保存,不移交给图书馆专人保管造成资料的流失。

3.有的图书馆条件好,有设备,但是缺乏专业人员,从事音像资料的制作,谁愿意干,谁就干,有些活动的资料录制的不规范,录像资料的图像混乱,色彩模糊,录音资料搞得主题不谐调,声音噪杂。这种音像资料毫无保留价值,看着闹心,听着烦心,只有丢掉了事。

4.有的图书馆有设备,也有专业人员,但是缺乏有责任心的专业人员。图书馆搞什么活动都去录制音像资料,可是一盘录像带反复用,后面的资料覆盖前面的资料,结果是熊瞎子掰玉米,掰一根丢一根,到后来两手空空。还有的录出的音像资料,有音、有像,却没有文字说明,或说不详细,日后就是录制资料的当事人自己都说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这种资料,归档后无法使用,时间久了,也只有丢掉。

5、有些图书馆,领导有档案意识,也知道搜集音像资料的重要性。但是没有专业的保管知识,特别是现代化的音像制品的保管知识。虽然积累了不少的音像资料,把它们与其它档案混放在一起,没有恒温、恒湿、防尘、防磁、防光等先进技术,致使一些照片变黄褪色、底片粘连、磁带脱磁受损,光碟挤压变形。使得原本很珍贵的音像资料,变成了一堆废物。

针对图书馆档案工作中,搜集音像资料出现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刻不容缓地解决这些问题,具体做法有几点。

1.整章建制,确保落实。

要改变音像资料管理混乱的书面,首先制定一个符合本馆实际的管理办法,来规范此项工作。图书馆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且强化规范管理,具有相当重要意义。对图书馆开展各种活动产生的音像资料,从搜集、管理、归档到移交专人统一管理,都要制定出严格的管理办法,防止分散流失,杜绝归为已有。对音像资料的日常保管、借阅、使用也要作出明文规定,分清这些资料的保存期限,要认真学习《统计法》,确保有关的法规和制度,落到实处,只有制定出有效的配套措施,明确责任,依法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才能使这项工作逐步变成自觉行动,从而确保音像资料的归档的质量越来越好。

2.创造条件,妥善保管。

图书档案管理专业前景篇7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我国教育与科技不仅得到了量的飞跃,也得到了质的飞跃,科技化与数字化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模式开始在社会上流行起来,因此,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也得到了科技化与数字化的发展,形成一体化管理模式。新时期的到来不仅使得人们对于信息量掌握的欲望愈发强烈,使得人们改变了其信息需求方式,还创新了信息存储工作的模式与内容。因此,我国高校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在这一新时期发展的背景下,应该对其传统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建立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一体化管理工作模式,为高校学生提供更为全面、更为多样的信息服务,丰富并满足高校学生的现代化信息需求。高校图书档案管理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主要工作场所,是高校学生和教师在校园内获得知识与信息的重要渠道,更是满足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促进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是高校提高其整体管理工作效率与水平的一大重点。

一、新时期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的意义

新时期发展背景下,社会对于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高校传统图书档案管理工作逐渐不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进而延缓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因此,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不仅是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更是推动我国及整体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一)新时期高校图书档案管理

1.高校图书管理定义

高校图书管理是指高校对学校所具有的文献信息、人力资源、资金储备以及其他资源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协调控制行为来达到理想管理目标的工作过程。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能够为全校师生提供十分有效的文献书籍、资料期刊等信息资源,有利于教师提供自身教学素质,优化其教学模式;辅助学生进行论文写作、丰富学识视野以及提升学术涵养等一系列素质培养工作。

2.高校档案管理定义

高校档案管理是指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对学校档案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为高校将档案信息科学、合理应用于其他各项管理工作中提供有效、坚实的保障。高校档案管理是高校完善整体档案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服务于学生、教师以及社会的工作。

(二)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

一体化指的是企业或是单位对某一项工作实施综合模式的管理,而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则是指高校将图书管理与档案管理之间进行相互融合,对其图书档案管理进行综合统一的管理,促进高校图书管理和档案管理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三)新时期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的意义

1.一体化的图书档案管理有助于高校减少人力与资金成本

我国高校对图书与档案的分散管理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小范围管理方面的有效性,但这种小范围内的有效性管理对于高校整体图书档案管理系统所需的管理要求却是微乎其微。分散管理模式下的图书管理与档案管理在收集、整理信息过程中会产生人力劳动资源、资金成本、时间成本以及其他资源的浪费现象,使高校损失人力劳动资源与财政投入等管理成本。而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则是将图书管理与档案管理进行融合、统一的管理,相较于图书与档案的分散管理模式来说,一体化的图书档案管理模式在收集文献、资料信息过程中仅用二分之一的人力资源就可以收集相应信息,实现人才资源共同使用,有助于高校缩减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并在处理信息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图书与档案管理的一体化有利于高校规范其图书与档案工作制度,统一图书信息与档案信息的检索模式等工作,促进有效信息的共同开发与使用,为高校节约管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成本与资金成本;网络信息化促进管理一体化的主要动力,而网络信息技术打破了信息传递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因此,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利于其减少图书档案管理的空间管理成本。

2.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实现了信息资源的科学、有效整合

高校的图书管理与档案管理工作虽然有着不同的工作概念与工作要求,但是这两项管理工作模式都是为了对高校现有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整合与开发,为全校师生与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工作。高校图书管理与档案管理工作都有着共同的工作环节——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保管以及可供利用四个环节,而我国高校图书管理与档案管理工作的展开离不开信息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即信息资源的收集与整理是保障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所以,高校图书档案管理的一体化可以提高信息资源收集与整理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效率。除此之外,高校图书管理与档案管理工作在工作目的、工作内容与工作形式上还有许多相似的点,这些相似点在高校执行信息资源整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帮助高校实现了科学合理、有效的信息资源整合。

3.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有利于信息资源的流通

新时期背景下,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使全世界的信息传递速度变快,因为高校所具有的信息资源十分有限,所以多方合作已经成为信息资源共享、增加信息资源的主要方式,高校以档案管理亦是如此。高校图书档案管理的一体化将分散式管理的图书工作与档案工作进行了有机融合,形成统一管理系统,将分散的图书、档案信息资源都聚集在一起,以便于开发出新型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还加深了信息资源的流通性,因此,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有利于信息资源的流通。

二、新时期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所存在问题

新时期发展背景下,我国高校传统的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模式逐渐满足不了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高科技电子产品开始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当中,如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为高校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数字化、智能化的功能与作用,可以及时将图书档案信息反馈于全校师生,但高校在发展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期间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致使管理一体化发展进程缓慢:首先,高校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于一体化管理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正确认识管理一体化的工作概念与工作机制是有效执行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的重要基础,而我国高校图书档案管理工作还在实行的是传统管理工作模式,相关工作人员仍然持有传统管理思维,对现代社会发展的管理一体化工作模式认识不够透彻,只考虑当下情况,缺乏资源整合、综合执行管理工作的意识;其次,高校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欠缺熟练操作计算机技术的技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新时期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要求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具备操作计算机技术的能力,而我国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相关管理知识理论,但对于计算机网络这一新兴技术掌握力度尚未熟练,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校同时具备专业图书档案管理知识与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能力的工作人员屈指可数,所以我国高校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水平较低;最后,高校不重视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我国多数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很少将注意力放在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改革这一方面,更不用说为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发展置办相应硬件设施,因此,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改革意识在高校发展中的极低存在感影响了我国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的发展。

三、新时期高校有效实施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的途径

传统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于高校图书档案管理的发展需求,只有对传统图书档案管理进行相应创新改革,建立健全管理一体化的工作机制,才能使我国高校图书档案管理工作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共同促进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

(一)正确认识管理一体化概念,加强工作人员创新意识。

正确认识管理一体化概念、改变传统管理思想是高校将图书管理与档案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关键所在,是建设管理一体化机制的基础,因此,高校需充分理解图书管理与档案管理的优势所在,主动反思传统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积极开发出有利于图书管理与档案管理进行有机结合的创新思维,为高校图书档案管理提供思想依据以及创新方案,并将这些思想依据与创新方案观察落实到高校实际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中去,以此来保证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的长远性发展。此外,高校还应促进图书管理部门与档案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进而共同推动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发展。

(二)加强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的硬件设施建设。

新时期发展所带来的新型电子技术与信息网络为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方面的支持,推动着管理一体化的发展。因此,高校应积极引进有利于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发展的硬件设施与互联网络信息技术,建设多个管理平台,健全网络平台管理机制,增加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渠道的同时统一管理标准机制,保障图书档案管理的一体化发展。

(三)加强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管理素质与计算机操作能力。

我国高校传统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只需具备专业管理知识就可胜任图书档案管理这一工作,而现代化的社会发展则要求图书档案管理人员既要具备高水平的综合管理素质,又要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因此,高校要加强对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培训与计算机操作培训,建设一支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图书档案管理队伍,做好实施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的执行者,极力推动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此外,高校在整合图书档案信息资源过程中需注重其配置的科学合理性,在不受任何因素影响前提下提高图书档案资源的可利用效率。新时期的发展要求高校必须对传统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建立健全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模式,但由于我国大多数高校在创新图书档案管理模式方面的发展尚未成熟,所以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是一项长久而艰难的任务,因此,我国高校应不畏挑战,积极解决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提高现代化图书档案管理的水平与效率,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加全面、及时的图书文献资源与档案信息。

参考文献

[1]金娟.信息时代高校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构想[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图书档案管理专业前景篇8

中图分类号: G2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4)01-0035-06

Research on the Demand of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Archival Science Professionals from Different Information Occupations

Abstract The changes in social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make different demand for information talents.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need of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archival science professionals from different information occupations, including types of recruiting companies, post establishment, post responsibility and ability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post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formation occupation requirement, this article makes suggestions on the reform of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archival science in the aspects of talent training goal, merge of disciplines, curriculum and practice ability cultivation.

Keywords information occupatio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career requirement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并向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的广泛渗透,泛在信息环境正在形成,各种以信息的生产、搜集、分析、加工和传播为活动内容的职业纷纷出现,社会对信息管理人才形成了强大的需求。传统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教育主要为图书情报档案机构培养人才的模式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向宽广的信息职业培养人才,成为近年来图情档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社会各领域的信息部门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管理人才?今天的图情档教育怎样才能培养出适应不同信息职业需要的人才?这是当今图情档教育改革必须弄清楚的问题。2013年,笔者曾对我国图情档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试图从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分布、毕业生职业竞争力等方面获取不同信息职业的人才需求信息。本文则将对近年来各种不同的信息行业的人才招聘信息进行分析,从中探寻社会对信息人才的需求特点,以期促进图情档人才培养目标与信息职业人才需求的对接。

1 研究方法与数据获取

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法、网络调查法、内容分析法三种研究方法。通过向大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主管或人力资源部发放“不同信息职业对图情档人才需求”的调查问卷,筛选后获得有效问卷18份。网络调查法以与信息职业有关的招聘启事为调查对象,检索时间为2013年7月,通过登录智联招聘、全国大学生就业一站式服务平台两个综合性招聘网站,以“图书馆学”、“档案学”、“情报学”、“图书情报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管理”为关键词,检索出全国范围内针对图情档专业人才的招聘启事274份。运用内容分析法对问卷调查和招聘启事中用人单位的类型、岗位设置、对人才学科背景与学历要求等信息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采用词频统计的方法了解信息职业具体的岗位职责与岗位能力要求。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招聘单位类型分析

社会信息化意味着社会各行各业对信息人才的需求更为旺盛。对图情档专业毕业生招聘单位类型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了解不同类型的信息行业对图情档人才的需求度。

笔者将回收的18份调查问卷中的用人单位信息与综合性的招聘网站中收集的274条招聘单位信息进行汇总,并将292个招聘单位划分为四个类别:①图书情报档案机构;②行政机关与事业单位;③信息产业类机构,包括信息咨询业、软件开发、通讯、互联网行业等;④其它公司企业。分类统计结果为:图书情报与档案类机构10个,其中9个为高校图书馆,1个为科研院所图书馆;除图情档机构以外的行政与事业单位11个;信息产业类机构与其它公司占较大比例,分别为141个和130个。可以看出在所有招聘单位中,图情档机构与行政事业单位仅占3.4%和3.8%,而信息产业类机构和其他公司则占到了48.3%和44.5%,而企业在所有用人单位中所占比例超过了90%。这固然与企业相较于图情档机构、行政事业单位更热衷于在综合性招聘网站中招聘信息有关,但不可否认的是,信息类机构及其它类型企业的信息部门对图情档专业人才有较大需求。图情档机构与行政事业单位在所有招聘单位中所占比例均不足4%,当然还不能仅凭这一数据推断这些单位对图情档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度较小,原因还在于这些用人单位相比企业而言常常通过统一的人事考试,而非招聘启事的方式招募人才。

笔者曾在2013年4月对图情档毕业生就业领域进行调查,发现图情档本科毕业生在信息产业类机构及各类公司的信息部门就业的人数要远远超过在图情档机构及行政单位的就业人数,与上述调查结果吻合。这说明信息产业类机构和各类公司企业的信息部门已成为图情档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

2.2 招聘单位岗位设置分析

信息职业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可划分为不同的信息工作岗位。图情档机构、行政与事业单位、企业等往往根据本单位的信息工作岗位来招募信息人才。笔者通过网络调查获得274条招聘启事,每条招聘启事对应一个工作岗位,回复了调查问卷的18家大型企事业单位,每个用人单位设置了多个信息工作岗位,汇总两方面数据共获得信息工作岗位326个。根据信息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将326个工作岗位划分为11个类别,包括首席信息官/信息中心主任(10个)、信息分析师(27个)、信息咨询师(7个)、信息技术/信息安全人员(33个)、信息战略研究员(6个)、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人员(38个)、信息处理人员(4个)、档案管理(49个)、信息搜集员/市场调研专员(28个)、知识产权专员(4个)、知识管理工程师(5个)、产品经理/项目经理(31个)、文秘/行政人员(6个)、其它(22个)。可以看出,共有60家用人单位设置了信息处理人员的工作岗位,主要工作内容是对信息进行整理、分类、标引、更新,以及单位网站、数据库的建设。其次是档案管理岗,有49家企事业单位需要档案管理人才,从事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管理、传递、审核工作,主要针对档案学、图书馆学毕业生。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与管理、信息技术/信息安全岗位也较多,工作内容涉及企事业单位系统的设计、开发与管理,计算机与网络维护,信息通讯产品的服务等方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在这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企业在洞察市场需求与产品推广时需要依靠产品/项目经理、信息分析师、信息搜集员/市场调研与分析等信息岗位,图情档专业毕业生在信息查找与分析中的专业素养非常适合企业对这类信息人才的需求。另外,有5家用人单位设置了首席信息官/信息中心主任,6家用人单位设置了信息战略研究员的岗位。这些职位对于以信息管理为主攻方向的图情档专业毕业生来说,无疑具有相当的吸引力。随着知识管理热潮的兴起,用人单位对知识管理工程师这一岗位的人才需求也正在逐渐增加。而近年来图情档专业普遍增设的知识管理类课程,很好地适应了用人单位这一需求。

2.3 招聘单位工作岗位职责分析

信息职业以不同类型的信息活动为工作对象,对信息职业招聘单位工作岗位职责分析有助于了解信息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图情档专业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笔者对招聘启事中岗位职责一栏的内容进行词频统计,选择其中与信息工作岗位职责相关并且词频较高的关键词,将关键词按照工作内容类别进行分类(见表1)。

从词频统计结果可看出,在不同信息职业工作内容中涉及最多的是信息加工、处理类工作,如对企事业单位内部文献信息资源的管理、维护、分类、标引。大型企事业单位人事、财务、行政、业务档案的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对档案的合理保管与使用也是信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分析”的词频为179次,信息“收集”、“搜集”、“调研”的词频为148次,由此可知对用户需求、行业内部信息、客户情报、对手情报的广泛收集与分析是企业提高竞争力所必不可少的一项信息工作。信息服务工作,如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传递、提供咨询服务,以及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工作,如信息系统开发、计算机技术、信息安全工作,出现的词频分别为168次和130次,可见信息服务工作与信息技术工作在所有信息工作岗位中占一定比例。而“战略”、“决策”的词频相对较低,说明用人单位目前对信息战略决策这一较高难度的信息工作的需求相对较低。

2.4 招聘单位对岗位能力要求分析

2.4.1 学历与学科背景要求

信息职业属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新兴行业,对从业者的学历有较高的要求。本次调查在选取样本的时候用“本科/学士及同等学力”或“硕士/研究生及同等学力”对招聘单位在图情档专业人才学历方面的要求进行了限定,在274家招聘单位中要求最低学历为本科的有245家,其中部分招聘信息明确要求本科以上学历,但是优先考虑硕士生;最低学历为硕士的有29家,且多为高校、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招聘单位对图情档类人才专业背景的要求有图书馆学、档案学、情报学、图书情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管理(招聘单位对不同专业的人才需求的词频统计见表2)。

在招聘信息中,图情档类专业通常与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统计学等专业相互替代或补充,招聘单位优先考虑同时具有以上学科背景的图情档专业人才。其中,信息管理、情报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相关专业更倾向于理工科背景。另外,还有部分招聘单位要求了解公司主营产业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如生物、医药、金融、动力机械等。

2.4.2 基本能力要求

基本职业能力是求职者在职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一般包括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等。在信息职业中,想要胜任相应工作首先必须具备基本的职业能力,本次调查中的大部分招聘单位都对图情档专业人才的基本能力做出了要求,笔者对招聘信息中关于基本能力的描述出现频次较多的词进行了的词频统计(见表3)。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招聘单位都对图情档专业人才的沟通协调能力提出了要求,在信息职业中,无论是传统的图书馆、情报档案机构,还是新兴的信息咨询、软件开发、互联网行业,都需要与上下级同事、合作机构、服务客户进行沟通交流,从而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

其次,信息职业较为看重的是团队协作能力,这是因为信息工作己经渗透到各种类型的组织以及组织内部的各个环节中,成为组织正常运作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工作,信息职位不仅要求内部工作人员团结合作,还要与其他部门和岗位相互配合,协调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

文字撰写能力也是信息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较强的文字功底,方案编写整合,文案、专利、分析报告的撰写等。

学习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础,新的信息环境下,信息职业从业者要学会观察和参与新的体验、把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中,从而改变已有知识结构,形成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信息行业属压力较大的行业,信息岗位一般要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这就要求信息岗位从业人员有较强的心理素质,面对压力有乐观的态度和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善于调节,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从事职业活动,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

一部分信息岗位还对图情档专业人才的逻辑推理、分析判断能力、组织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要求,还有部分信息服务岗位比较重视从业者的主动服务的意识。此外,大部分招聘单位都认为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对信息职业有重要的意义。

2.4.3 专业技能要求

专业技能是图情档专业人才区别于其他求职者的优势,是图情档专业毕业生在信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本次调查的274家招聘单位中有198家都对信息人才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笔者对招聘信息中有关专业技能的描述进行了词频统计并分类(见表4)。

根据统计结果,将近2/3(以198条招聘信息为基数)的招聘单位都对应聘者的信息技术提出了要求,这说明对图情档专业毕业生来说,信息技术是大部分招聘单位最看重的专业能力。新的信息环境下,信息技术能力对于信息职业人才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职业技能。除了熟练使用统计软件,数据库分析管理工具的基本要求外,本次调查中的招聘单位还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信息管理专业的求职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数据库技术、、JavaScript编程,不同环境下软件开发与管理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维护等。

1/3(以198条招聘信息为基数)的招聘单位重点强调了图情档专业人才的信息分析能力。信息人才应具备信息分析与预测的能力,利用常用数学模型、定量分析方法或情报学方法,能够把情报工作与企业战略、企业流程相结合,根据外部环境的动态发展,运用专业的技术手段对信息或数据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处理,整合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设性方案策略。

信息是各类信息职业工作的对象,所以信息搜集能力是图情档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前瞻的信息意识,能够随时随地发现信息、并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获取信息,有娴熟的信息检索能力。

信息管理包括档案管理、图书/期刊管理、项目管理和其他信息资源的管理。档案管理要求求职者熟悉档案工作基础知识、档案管理方法,熟悉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管理制度,熟练的操作和掌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和档案专用软件,实现文书档案、科技档案、财务档案、实物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及企业档案网络化;图书管理要求掌握图书管理知识和图书馆的工作方法和技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和管理;项目管理则要求求职者熟悉项目管理的各个模块,掌握项目实施管理程序及知识。

信息分类和整理是图情档专业人才传统的专业技能。然而在198条招聘信息中,只有13条对此提出要求,佐证了社会对传统的图情档专业技能的需求在减弱。对图情档学科理论的要求在招聘中也占很低的比例,这当然不能证明理论的无用,但也说明招聘单位更看重人才的实用技能。

2.4.4 其它要求

(1)计算机。信息职业是与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密切相关的职业,招聘单位对信息人才计算机能力最基本的要求是能熟练使用Word、PowerPoint、Excel等office办公软件,会操作SPSS,SAS等统计软件,熟练使用数据库(Oracle/SQL/FOX/ACCESS)管理、分析、设计工具。其中,部分技术性较强的信息岗位如技术主管、技术支持工程师、数据分析研究员、信息安全工程师等根据其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对从业者的计算机能力提出了专业性要求,包括精通、JavaScript编程,熟悉SQLserver编程软件设计及分析,熟悉服务器端口的相关知识以及电脑软硬件、服务器安全维护,熟练使用UNIX下的C、C++开发及UNIX下的各种开发工具,具备良好的代码编程习惯及较强的文档编写能力等。

(2)外语。本次调查的招聘单位对图情档专业人才的英语水平要求一般为本科四级,硕士六级,具备英文文献查询、阅读、整理的能力,英语口语流利,能熟练使用英语进行日常沟通交流。其中,部分外资企业对员工英语水平的要求更为严格,要求英语等级六级以上,能熟练使用英语进行工作交流,英语能够成为工作语言。此外,还有部分招聘单位优先考虑具有其他外语能力(韩语、日语、法语等)的求职者。

(3)工作经历。工作经历也是招聘单位选拔招聘人员的主要参考要素之一。在274家招聘单位中,超过2/3的单位都要求求职者有一定的工作经历(要求1~3年工作经验的占38%,3~5年工作经验的占24%,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占9%),并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提出具体经历要求,包括信息管理或图书档案管理相关经历、项目管理或网站运营经历、咨询或研究机构工作经历、软件开发经验、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经验、信息系统相关项目实施经验等。另外,在招聘信息中,硕士学历的工作经历要求与本科学历相比较为宽松。

3 从社会对信息人才的需求看图情档专业教育的变革

3.1 图情档专业教育要面向更宽广的信息职业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信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并向图书情报档案机构以外的各类企业、金融、商业、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以及咨询、通讯、互联网等众多领域扩展。国内的图书情报教育应该以社会对信息人才的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突破只为图情档行业培养人才的局限,面向更为宽广的信息职业,培养在企业、银行、商务机构、网络公司、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新型信息服务人才[1]。尤其是对图情档专业本科毕业生来说,非图书情报机构的信息职业已成为其主要就业方向,因此图情档本科教育更要面向宽广的信息职业,淡化专业色彩。可借鉴国内一些高校实行按大类招生,一年或两年以后细分专业的培养模式,本科阶段多开设不同信息职业通用的课程,宽口径培养信息管理人才。

3.2 图情档专业教育要重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在新的信息环境下,科学自身的发展呈现出学科交叉不断加深和扩展的特点,图书馆学与情报学也在向与其他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方向发展。在职业领域,面向宽广的信息职业也要求图情档教育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本世纪初,美国7 所著名的图书馆学情报学(LIS)教育机构为了应对新的信息环境给LIS教育带来的挑战,发起了以整合所有与“信息”有关的学科教育为目的的“信息学院运动”(Information Schools Movement,iSchools)。iSchools的显著特征,就是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2]。为了使学生适应未来多变的、复合的职场环境,图情档专业教育应该通过跨专业课程设置、跨专业课程选修、双学位等方式鼓励学生将图情档专业知识与理工、文史、社科、经管等学科的知识相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建立多学科的知识背景,构建复合型知识结构,提高就业竞争力[3]。当然,这一学科融合必须建立在保持图情档专业特色的基础上,使图情档专业在不断变化的信息环境中既保持专业优势而又与时俱进,不断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培养具备综合性知识结构和图书情报学科特色的复合型信息专业人才。

3.3 图情档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

为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适应力和竞争力,国内的图书情报教育应该面向信息职业与岗位的技能需要,及时进行教学结构的调整和课程内容的更新。从本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是信息职业最为重视的能力。图情档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中大都对信息技术有较高的要求,能够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管理、利用的信息人才会更容易得到就业单位的青睐。因此,信息技术应该成为图情档教育不断强化的领域。要在巩固信息收集、组织、检索、服务等本学科核心课程基础地位的同时,增加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如高级自然语言处理与信息检索、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Java 程序设计、统计与数据分析导论等诸多信息工作领域专职人员需要掌握的技能课程[4],改变目前图书情报教育中存在的“重理论、轻技术”现象,实现学科的均衡健康发展。当然,这种重视不是单纯地盲目跟风各种新兴技术,而是更重视将先进技术融入图书情报学的发展中[5],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将计算机和信息系统运用到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中,培养出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掌握先进信息技术的实用型人才。

3.4 图书情报专业教育要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本次调查的招聘单位中,无论是传统的图书情报机构,还是新兴的互联网、软件等信息行业,或是其他类型的公司企业,都更加倾向于具有相关行业或领域工作经历的求职者,甚至有些单位还可以根据应聘者的工作经历放宽对其学历的要求。在招聘单位看来,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的求职者对该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较为熟悉,并掌握了相应的工作方法,能够更快适应该领域的工作。招聘单位对求职者的工作经历的重视说明信息职业对信息人才的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这一形势下,图情档教育应该以职业需求为依据,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重视实习实践课程,增加图情档专业技术类、方法类的核心课程课堂实验的比重,如数据库应用设计、Web 站点设计以及信息检索系统的分析、设计、运行等,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在培养方式上,改变单一的培养模式,通过完善毕业实习制度、改变课程考核途径、联合培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图书情报档案领域的相关工作中,了解图情档领域的工作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从而能够较快适应不同信息岗位的工作,更好地满足信息职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肖希明,李金芮. iSchools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 56(23):6-10,23.

[2]司莉,刘剑楠,张扬生.iSchool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及其对我国图书馆学课程改革的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1, (11): 21-26.

[3]周庆山,黄国彬.美国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学院信息科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典型分析与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09, 53(5):15-18.

图书档案管理专业前景篇9

首先我们来看图书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医院固然是以医疗卫生活动为主的场所,但是它需要医生、护士乃至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医学不断在发展,人们不断探索出新的技术,不断丰富着当前的医学理论体系。诚然,当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达,很多资料都能够从计算机上直观地进行了解,但是医生不可能随时翻看计算机进行查看,并且电子设备在医院很多区域会对医院的医疗设备产生影响,所以图书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医院还保存着过去大量的书籍,这些书籍绝大多数至今仍然能够使用,并且某些书籍上还有珍贵的笔记,对于医生进行医学研究有巨大的助益。由此我们看出对医院图书进行规范化管理很有必要。

其次我们分析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前文所述,图书的管理重要性就在于它是医院进行创新和向前发展重要条件,而档案则是医院的基础。档案资料分两种,一种是人事档案,一种是医学档案。人事档案关乎医院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重要性自不必说。医学档案则是在医院的各种智能活动中形成的,这些档案具有真实性、准确性、指导性等特点。例如,医生对疑难杂症进行开会研讨并进行临床试验记录的档案,就对医生掌握新的治疗方法很有帮助;而旧的患者的资料则对患者病患复发时诊治活动提供了依据,使医生的治疗更为科学。

二、医院图书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制约因素

首先是医院管理者和档案管理者对于图书档案管理的不重视。当前绝大多数医院只看眼前,以看病救人为主,这本没有问题,但是医院往往仅仅看中看病救人,而忽视内部的管理和对资料的整合与总结,眼下对于医院的发展没有明显的影响,对医院的未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医院本身的不重视也就导致了图书和档案的管理者对此也不重视,这些部门的人往往没有将这项工作当做重要的事情来做,有需要时,才会花费大力气寻找相关资料,浪费的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其次是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医院对图书和档案的管理工作并不重视,不会专门引进具有先进管理常识和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而仅仅是从其他部门转岗过来。这样以来,档案的管理人员不论是工作积极性还是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都有所欠缺,并且绝大多数的档案管理工作交给年纪较大的不适宜在其他岗位工作的人员,这些人员无论在知识架构还是接受新鲜事物的程度上都远远不够,给医院图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敲响了警钟。

再次是医院图书档案管理结构混乱,使用率低、投入低。图书资源还好说,医院往往会统一进行管理,但是对于各种医疗资料来说,医院一般都各自保存在各个部门与科室,没有进行统一的管理,这样以来,在医院内部,形成了重复管理的局面,并且部门之间的资料互通产生障碍,不利于医学资源的交流和促进。正是因为这种情况的存在,导致医院对档案的使用率很低,档案仅仅起到了记载的作用,没有发挥其真正核心的作用。进而来说,使用率低就导致医院对其的投入低,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医院图书档案治疗规范化管理。

最后是与现今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接不畅,不能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于档案管理的存进作用。当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达和广泛应用,使各个领域的管理和工作效率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当前医院的图书档案管理还没有进行科学的编排、检索和管理。

三、医院图书档案规范化管理有效措施探讨

首先,实现医院图书和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前提条件是要对其重视。我们上文中所分析的各种原因,归根究底还是医院的管理者对这方面的不重视。对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高的要求,医院的图书和档案只会越来越多,如果不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迟早有一天会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图书和档案也会完全无法发挥自身的作用。医院的管理者应当充分注意到医院图书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将其视为医院正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开展工作。

其次,应当适当地加强相关的软硬件的更新。先进的图书和档案管理需要依托于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硬件,需要改变以前无序的管理手段,购置先进的管理器械,并进行分类、检索、借阅和归还登记等软件的设置。另外,要开辟专门的空间进行图书和档案的管理,存放图书档案的房间应当做到干燥防潮、放火防水、防盗等工作较为完备,为图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必要的场所。要实行现代化的管理,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起到的作用,利用计算机收集和传递信息、数据计算较为严谨和迅速的特点,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配合扫描系统,将档案管理人员从大量的人工录入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到现代化的管理工作中去。

再次,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医院作为行使公共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要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目标,必须将档案的管理工作看做是自身的职责之一,严格按照《档案法》的规定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档案分类归档工作;另外,医院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健全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明确分管的部分以及其职能范围,对图书和档案进行统一的管理并进行必要的监督,是整个图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有章可循。

图书档案管理专业前景篇10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376(2016)03-0097-03

实验室专业人员技术档案是实验室的技术性档案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人员技术档案包含了实验室人员的学历、工作经历、专业技能、所受培训、工作业绩、科研成果等各个方面,是实验室人员整体情况的最直观、最真实的综合体现。人员技术档案不仅反映了实验室人员个人的技术能力,也是一个实验室技术能力的体现。实验室建立完善、有效的专业人员技术档案,是对实验室认可准则规定的遵守,在实验室评审和认可机构对实验室能力认可的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证明材料。同时,完善且便于查询的专业人员技术档案可以提高质量工作的管理效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也发挥重要的作用。想要获得完善且便于查询的专业人员技术档案,加强专业人员自身对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的认识,实验室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完善的制度

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的管理不能仅仅依靠简单的收集,保证不遗失。还需要完善的制度,依靠专业的档案管理技术,建立档案管理的制度。专业技术人员的档案管理应设立归口部门,配有专职或兼职的人员负责,规定职责,建立人员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和相关的程序文件或作业指导书,做到职责明确,有章可循。实验室的人员技术档案管理的归口部门一般为质量部或人力资源部,收集部门为科技管理相关部门、质量部和人力资源部等,实验室应在质量管理手册中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并配套编写相关的程序文件。特别是对专业人员技术档案本身如归档范围、留存期限以及保存要求等做出详尽的规定。

2完善的内容

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5.2.5条款:“实验室应保留所有技术人员(包括签约人员)的相关授权、能力、教育和专业资格、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记录,并包含授权和/或能力确认的日期。这些信息应易于获取。”根据文件要求,人员技术档案至少包含专业人员的教育背景(如学历、学位证明)、工作经历(如职称证明、证明专业技能和经验的记录或能力确认证明)、培训、考核证明资料、授权和资格确认以及取得的证书、技术水平证明材料等内容。

2.1教育背景

CNAS的各领域应用说明对专业人员的教育背景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表1以医疗器械检验实验室为例,列举了医疗器械检验领域涉及的应用说明中对专业人员的教育背景及工作经验要求。当然,实验室人员在工作中进行了继续教育,也应及时将继续教育的学历学位证书等证明材料归入专业技术人员的档案中。

2.2工作经历资料

实验室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工作前具有其他工作背景,如果之前的工作经历与本实验室现有工作相关时,实验室在建立人员技术档案时应收取之前的证明资料,如工作履历、聘书、职称证书等。这些证明材料可以证明专业人员的相关工作时间,弥补教育背景的不足。在特殊岗位授权时,专业人员技术档案可以起到关键的查询作用。

2.3培训证明资料

实验室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相关工作期间,为维持或增强技术能力,必须接受符合岗位要求的培训,获得相应的培训证书或者上岗证书。以医疗器械检验领域实验室为例,专业技术人员应取得的上岗证书,见表2。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培训证书是有有效期的,需要对人员资质进行维持。另外有一些内部培训,是没有证书的,证明材料为单位的培训记录表。

2.4授权和资格确认

本部分包含了专业人员上岗授权和持续授权的证明材料。CNAS-CL01:2006中5.2.5规定:“实验室管理者应对特定人员进行授权,”特定人员包括:样品管理人员、抽样人员、检测和校准人员、报告签发人员、特定设备操作人员以及提出意见和解释的人员等等。这些人员的授权文件也应保存在人员技术档案中。由于实验室人员工作经历的增加,实验室能力范围不断的扩充,专业技术人员的人才流通等因素,专业技术人员的授权能力也是每年都在变化中的,如何维护专业技术人员的授权与资格确认,是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管理的一大难点。很多实验室采取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的年度授权书的形式,虽符合CNAS对实验室评审的要求,但并不利于个人技术档案的查询,因此电子表1医疗器械检验实验室人员教育背景、工作经验要求分析化的授权书即成为了必要的补充手段。

2.5科研成果

实验室人员的科研成果如科研项目、标准编写、文章发表等也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表达方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证明材料也是最难收集的,需要依靠专业人员本身的意识和实验室各个相关部门的配合。

3有效的实施

目前,专业人员技术档案收集的渠道主要分为实时收集和集中收集两种方式。实时收集指个人日常取得的有关专业技术证明和业绩成果材料,如学历证书、资格证书、论文、专著、科研及培训教育形成的材料等,及时收集。这需要技术档案管理人员的细心与耐心。集中收集指集中在年终考核后一次性收集。这需要部门间的配合。经过多年的摸索,很多实验室都建立了自己的收集模式。以我实验室为例,专业人员入职后,人力资源部即会将人员的教育背景资料、工作相关资料转到质量部进行预建档,待专业人员完成室内考核转正后,正式建立该人员的技术档案,并集中收集该人员自入职到转正期间的培训、能力授权等相关资料归入专业技术人员档案中。然后转入实时收集的模式,随时根据人员情况更新完善人员技术档案。在建立和收集过程引入人员技术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将技术档案编写电子目录并将证明材料电子化作为附件上传,方便统筹规划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职业发展规划,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实时掌握自身的技术档案情况。专业技术人员离职后,人员技术档案转回人力资源部与人事档案合并归档。当然,每个实验室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只要保证可以收集到技术人员完整的技术相关证明资料的运转模式都是可以被接收的。

4存在的问题

专业技术人员对技术档案认识不足。专业人员技术档案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有机体,它伴随着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晋升、绩效成果、培训教育、科研及、年度考核等个人工作能力及业务水平的整个过程,不断产生的证明材料,在这些证明材料不断补充的过程中,包含了该专业人员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发展。长期以来,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对技术档案认识不足,档案意识比较薄弱,将个人的技术材料自己保留,不提交归档,致使档案收集归档欠缺完整性或造成遗失。给个人查询以及单位统筹职工能力发展带来了困难。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薄弱。档案管理的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但很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的管理人员为兼职,没有经过档案专业正规培训,专业知识薄弱,档案管理经验不足,很难专心钻研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简单的将档案管理工作等同于保管材料,只有人员职称晋升、评优等需要才查查资料,认为只要档案不遗失就可以了,这势必会造成档案资料收集不齐全、分类不规范的弊端。档案的查询。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的保存一般为按入职顺序,每人一档,档案中按材料的自然顺序收录进档案。以前的查询仅能依靠翻阅纸质档案,但这个方法有很多弊端,如查询不方便,仅能够纵向查询一个人的档案,不能够横向查询单位整体的人员档案情况,还有纸质档案常常翻阅会增加破损、遗失率。

图书档案管理专业前景篇11

【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

1档案、图书和情报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1.1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

钱学森曾经说过:“情报资料、图书、文献和档案都是一种信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1967年将原图书馆组和书目情报工作及科学名词委员会重组为“情报工作、图书馆和档案部门”,次年,该组织又将处理文献和信息的有关的图书馆、文献馆和档案馆合并为综合情报处,全面、统一负责情报系统相关的专业文献、图书馆和档案馆方面的工作。1985年,原国家教委和国家档案局在《关于发展和改革档案学教育的几点意见》中指出,档案工作和档案学研究中面临着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的前景。

1.2档案、图书、情报的共同特征和区别

档案、图书和情报从其工作性质和目的、工作内容和方法、载体和记录手段、技术规范等诸多方面基本相同或相似。档案是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和材料,是最原始的人类实践活动中具有保护价值的直接记录。当档案记录的这段历史、文件和材料,通过人的综合和不同层次的广泛整理加工,便成为书籍和资料,出版发行成为图书。图书是更完整的系统知识处理的集成,起到传递知识,信息的作用。情报为情报需求的原型主体为核心,以及相关的信息源之间的通过信息技术在系统内化,熔铸,并显示出结果。

当然,图书,档案和情报的各系统有着自身的独特性,每个系统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系统边界。内部因素的辩证系统和发展跨系统的开发,并不能模糊他们之间的本质区别。

由于档案、图书、情报具有功能方面的同一和互补特性,档案、图书、情报以及其功能的一体化,将形成信息传递的全面整体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在人类社会发展到知识时代的今天,一体化建设将对各学科的快速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2高职院校档案、图书和情报一体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思想认识不到位。在高职院校中,对于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建议,不少人以“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理论提出缺乏现实实践的基础,认为问题的提出者只根据他们看到的文献,并与三者大体一致工作流程出发,没有看到图书馆、情报和文献档案工作的差异。他们强调自己工作的特殊性,没有去发现在历史进程中可能形成的一体化。其次,一些不同意一体化的人担心,一体化过程可能会带来不稳定和混乱,最后导致各自系统内部结构的混乱、瘫痪。再则,由于图书的管理和档案的管理一直隶属不同的部门和分管领导,使图书、情报、档案的整合的重要性,在各自系统的工作人员中缺乏必要的共同认识,看不到一体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2.2管理体制的阻碍。目前,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档案室(馆)和情报服务,在管理上通常隶属不同的主管部门和领导,目前的工作是分开的。在《大学档案管理办法》的第五条明确规定:建立处级的档案馆,由学校(院)直接领导,科级综合档案室(馆)从属学校(院)办公室的领导。这是因为档案系统由业务和行政两个功能所决定的,而图书、情报机构不具备行政管理权限。这不仅导致它们之间缺乏协作联系,而且由此派生各自的工作体系,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不能整体协调,资源分配无法统一,导致了人为的巨大浪费和重复资源建设。

2.3没有必要的规章制度。虽然原国家教委和国家档案局在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方面有重要的意见。然而,相应的法律法规尚未推出。档案部门的行政职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赋予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档案法》中明确机关,团体,企业,机构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有责任“对下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大学档案管理办法“第二章第七条”和1994年1月1日以来实施档案规范,也有对学校档案工作的法规,监督,指导和检查的条款规定。不过,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有关规定却没有这样的要求。

3高职院校档案、图书和情报工作一体化建设的意见

3.1建立合乎信息时代档案、图书馆、情报一体化的法规制度。要解决档案、图书馆、情报一体化的关键问题是要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法规。

3.2进行相关的管理体制改革。此外,解决学院的领导体制和行政职能权力,应给出新的一体化管理机构新的功能,同时必须赋予新的机构以适当的行政职能,新机构不仅仅是管理信息资源,而且也应该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监督、指导和检查。当然,这需要从国家层面上考虑,新的工作机构需要具有的法律地位,能够独立行使的职权,进行一个常设的跨系统的监管机构计划、管理和监控的整体建设。

3.3培养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档案、图书、情报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地提高管理的综合能力。不仅要了解档案、图书、情报的管理知识,精通档案、图书、情报业务,还需要掌握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分析和合成的各类情报信息,成为通用人才或一专多能人才,以促进一体化工作的发展。

3.4积极进行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建设。为了图书、情报、档案的更好使用,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建立一个共同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利用学校图书馆、档案馆(室)丰富的馆藏资源整合开发,采取积极主动地为学校的教学,研究和其他工作提供情报信息服务。

档案、图书、情报从产生、发展已经通过合———分———合的过程。俗话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世界上的许多事物的普遍发展规律,档案、图书、情报的发展也逃不出这个自然法则。社会的发展不可避免的造成各个行业的自身发展,档案、图书、情报的一体化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可以预见,档案,图书,情报的一体化是大势所趋,档案,图书,情报的独特性将有一个更具华丽魅力的文献资源的整合。档案、图书、情报的集成和发展,将为客户提供多维度、全面、综合的信息服务,更适应现代化社会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革.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浅析田[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4):127

[2]荀昌荣.论图书馆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整合模式[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1(6)

图书档案管理专业前景篇12

伯克郡地处伦敦以西约40英里,人口80万。伯克郡档案局(TheBerkshireRecordOffice)总共17位员工,一年预算60万英镑。其档案保护工作室设置在二楼最东面,房间三面落地窗,采光非常好,工作室内配备有缩微、修复、装订、塑封、纸浆补洞、去酸、无影灯专业设备及相关实验设施仪器。相比而言,国内目前还很少有档案馆能达到这样的装备水平。在威尔特和斯温顿联合历史档案中心(Wiltshire&SwindonHistoryCentre),我们在参观中发现,库房没有天花吊顶。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样可以提高密集架的高度,增加存储能力,其次便于更精确控制库房温湿度,再次,对库房顶部的管线布局可以一览无余,包括消防水管。英国很多档案库房都是如此。当然,这些硬件设施和设备是英国人做好档案保护工作的基本条件,同时,他们也有自身文化理念的支撑。首先就是对国家行业标准的严格执行,英国的档案馆严格执行BritishStandard5454:2000Recommendationsforthestorageandexhibitionofarchivaldocuments(英国国家标准5454:2000档案文件保存与展示的推荐标准)———档案行业关于档案保护最重要的标准,另外还普遍执行国家标准委员会(TheBritishStandardsInstitute)、国家档案馆(TheNationalArchives:GuidanceandStandards)和国家图书保护咨询中心(TheBritishLibraryPreservationAdvisoryCentre)制定的其它一系列标准和规范。其次是对档案工作的尊重。苏格兰国家档案馆的一位同行向我们介绍:档案工作是法律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做不好它,我们会感觉愧对法律。比如,在装具上,英国档案馆普遍使用无酸卷皮和卷盒,地图等大幅档案普遍使用专用装具平放或卷式包装存放,避免折叠。

二、尊重历史,尊重档案,时刻保持灾害应急意识

在剑桥大学西德尼索塞克斯学院(SidneySussexCollege,CambridgeUniversity)的老图书馆(OldLibrary),MikePetty教授向我们介绍了该学院的历史和档案。他面前一本厚重的书,呈约四十度角架在一个foamsupport上,为他的讲演做着诠释。他说,书籍如此架放,一是为了阅读方便,二则为了保护纸张,以防挪动或翻页时撕毁。同样地,大英图书馆认为:Muchofthedamagethatlibraryandarchivecollectionssustainiscausedbypoorhanding.因此,工作人员花大力气培训新人如何保管和使用书籍和档案,同时也专门编制了手册图文并茂地引导利用者正确使用书籍和档案,包括usingsupports以保护大幅面档案。英国档案部门具有强烈的灾害应急意识,一般都制定了详细的灾害应急预案,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时刻体现在档案工作人员的行动之中。学习中有几点让我们印象非常深刻:一是每到一个档案馆参观,接待人员首先都是告诉我们火灾时紧急撤离的安全出口;二是在库房中除了库房门外都有紧急出口(只能从里推开的门);三是在灾害袭来时强调首先撤离和抢救人员。这些做法有意无意地透露出他们对人和生命的尊重,很是值得我们深思。

三、对档案保护工作中“人”的因素挖掘和审视档案

保护技术是一项多学科、跨专业的专业性工作,涉及的知识领域很广。就像当年剑桥大学发明雷达一样,英国档案部门深深了解“人”的作用,因此他们非常重视档案保护技术人员的培训。培训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专门送到开设有档案保护技术相关课程的大学进修,二是拥有专业保护部门的机构提供的技术咨询、解决方案及技术培训等,三是专业档案保护技术公司所提供的与其产品服务相关的技术培训。比如,剑桥大学西德尼索塞克斯学院档案馆发现20世纪50年代所使用的保护档案的方法并不适当,为此专门派3名人员到大学学习专业的保护技术。议会档案馆有一支专业的CollectionCareTeam(馆藏修复小组)对地图、历史书籍、议会文件等进行修复。他们要对需修复的档案进行评估调查,为展览工作提供环境监测,为议会的其他小组提供咨询服务,同时还与境内外的不同组织合作以开发档案文件修复的最有效途径。

四、“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观念深入人心

档案保护技术主要分为“防”和“治”两方面,而“防”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英国档案部门非常注重在预防性保护工作方面的研究及综合管理措施的实施,其中包括制定应急预案、开展风险评估、落实档案管理和利用过程中的全程保护、实施环境监控、虫害综合防治、制定保护标准和工作程序、制定保护优先方案等一系列的技术工作。如大英博物馆专门建立了藏品保护中心,除了开展藏品修复研究及实施外,还负责对全馆的藏品保护进行全面的研究、评估、规划,通过对藏品长久保存中存在的威胁、风险、需求及技术条件的综合研究,制定保护长期规划,组织实施优先措施、技术项目、工作规范、保护教育等工作。威尔特和斯温顿联合历史档案中心部分已修复档案相比而言,“治”是档案保护中不可避免而为之的工作。2011年4月,博尔顿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实现了三馆合一。CarolynRoutledge女士,埃及古物学及考古学专家,从库房里拿出一个已经出现裂痕的木乃伊面具。据她介绍,这个面具估计有几千年历史了,他们正在评估对它进行修复的风险,若风险太大,则放弃修复。在英国人看来,并非所有档案文物都需要进行修复,只有那些经过评估确实在修复后可延长寿命的才会由专人修复,采取去酸、密闭、加固等单一或综合性的保护措施。不修复有时也是一种保护,Routledge女士说,在展览时控制好密封展览柜里的温湿度也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五、先进环保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