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论文

时间:2022-04-16 03:50:45 关键词: 微课程 微课程论文

摘要:微课程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教学资源,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但我国微课程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技术也还处于探索阶段。这就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特征,借助计算机平台,加强创新,创建完善的微课程体系,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微课程论文

微课程论文:微课程模式计算机教学论文

1计算机教学中常见的微课程模式制作方法

1.1传统的屏幕录制方法

制作的工具包括耳麦、电脑、话筒、录制软件等,具体的方法为对PPT演示进行屏幕录制,并配上字幕与录音。录制步骤分为三步:(1)根据教学主题,收集教学素材、媒体材料等等,并完成PPT制作;(2)在电脑屏幕中,同时将PPT和录制软件同时打开,教学者带好耳麦,并调整好音量以及话筒,将PPT界面位置进行调整,按下录制按钮,一边进行PPT演示一边进行录制;(3)对录制后的教学视频进行美化与处理。

1.2新型屏幕录制方法

制作工具包括手写板、画图工具、绘图工具、麦克风、屏幕录像软件等。具体的录制过程分为:(1)针对微课程主题,对教学进行合理的设计,并形成科学的教案;(2)进行麦克风、手写板等工具的安装,安装完成后,利用这些工具演示教学过程;(3)利用屏幕录制软件,对教案演示进行录制;(4)对录制成的教学视频进行美化、编辑以及相应的处理。

2微课程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优势

(1)微课程能够改进计算机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现阶段,计算机类教学课程中,主要的教学方式包括讲授教学法、示范教学法、探索驱动教学法、讲授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等,但归纳起来,教学模式集中为两种。一种是边讲边演练,即教师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演示,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进行练习。这种类似于模仿的教学模式,能够快速的达到教学效果,但缺点在于学得快忘得也快,学生不能形成一个完成的知识体系,不利于教学的开展;第二种教学模式是先进行内容讲解,然后进行相关的演示,最后安排学生实践操作。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一步步的掌握知识,但缺点在于教师讲课过程中火占用大量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效率。这两种教学模式各有优劣,但是微课程模式结合了这两个教学模式的优点,将引导分析作为教师授课的主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学生后续实践操作提供便利。

(2)有利于突破教学目标。微课程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精、快、短,以小模块作为教学内容,并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每一个微课程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模块,配上简洁易懂的标题,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对所需的教学内容进行提取,并随时观看教学视屏,有效的突出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如在进行办公软件应用教学过程中,将如何插入视频资源作为重要的微课程资源,当学生学习到这一环节后,就能够利用微课程进行知识的巩固。另外,学生能够反复的进行微课程课件的学习,并进行上级操作练习,有助于学生掌握教学重点。

(3)能够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微课程教学资源将图像、声音、文字有效的结合起来,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利用微课程模式,给学生视觉、听觉上以刺激,将原来枯燥的计算机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如此生动有趣的微课程,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的进行自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

3微课程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展望

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程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学生借助微课程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与练习,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习到新的知识并且巩固知识,同时也能够弥补教学过程中的漏洞,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然而在应用微课程教学模式过程中,还需要综合考虑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有些课程具有很强的联系性,不能简单的分为单独的片段,如果强行将教学内容分割,就会影响教学内容的衔接性;第二,在微课程制作过程中,还需要充分的利用计算机技术,而学生计算机技能、网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都对教学具有一定影响;第三,微课程在现阶段并不能完全替代教师课堂教学,还属于课后辅助教学手段,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探索。

4总结

微课程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教学资源,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但我国微课程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技术也还处于探索阶段。这就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特征,借助计算机平台,加强创新,创建完善的微课程体系,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相信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微课程模式必将被不断的完善,向着智能化、体系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作者:刘婧婧 单位:贵州省贸易经济学校

微课程论文:微课程历史教学论文

1微课程的制作方法

虽然正如前文所述,“微课程”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但这并不表示“微课程”的制作方式和方法也简便,实际上,要制定一个能够真正发挥实际效用的“微课程”,必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1脚本开发

脚本开发可分为如下几个环节,分别是:(1)主题的选定;(2)方案的设计;(3)素材的准备,作为教师独自在场的一种授课方式,微课程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展示恰当的教学内容,而这也是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从原则上来说,一个微课程对应一个知识点或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往往会选择教学的重难点来设计微教案,在主题选定后,我们还需要围绕主题来详细地设计教学的方案,同时,收集与主题相关的各种史料,为之后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1.2视频录制

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我们可将微课程分为如下几类,依次为:(1)讲授课;(2)练习课;(3)讨论课;(4)实验课;(5)演示课,通常情况下,一个微型课只能对应一种课程类型,然而,这也不排除一个微课对应两种以上的课程类型。值得注意的是,微课程的课程类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完善,新型的教学方法或手段不断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应该不断地完善微型课的课程类型,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1.3教学反思

教师在结束微课程后,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使用情况,同时,结合教学的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自己在微课程中所获得的心得体会,通过讲述自己的教学小故事来表达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疑惑或困难,并在此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通过完成上述三个步骤,教师才能充分发挥“微课程”在教学实践当中的作用,真正实现物尽其用,发挥“微课程”的价值,让学生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下,能够切实地学到知识。

2历史“微课程”的设计及运用策略

教师要想设计出一个优秀的历史微课程,除了熟悉教学的内容外,还需要在教学设计上下一番工夫,历史教师要学习并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学生收集最为优质的课程资源。

2.1注重与课堂的整合

在现代化的教学条件下,微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从学生的自身兴趣与身心发展规律出发,结合教学任务的实际需求,微型课在课堂中承担着多种不同的角色,常见的有概念讲述、巩固练习和课题引入等。然而,无论是哪一个角色,微型课都需要紧紧地围绕着模块主题来进行,由此可见,我们需要将现实课堂与微课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师在设计微课程时,首先需要准确地把握住主题的知识框架,其次,遵循历史学科的思维逻辑来分析并重组讲授的内容,比如讲述一段史实,而对于那些需要与学生互动的教学内容则不列入微课程内容选择的范围内。

2.2注重细节的研磨

教师要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深思的微问题,促进学生的深层次思考,无论是从历史知识的讲解层面,还是从历史现象的阐释层面,历史教师都需要妥善地解决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微问题。尤其是在构建微课程时,教师要从宏观的角度来细分课程,将主题的重点内容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小主题,比如将内容有关联的微课程组合成若干个历史的小专题,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仔细地打磨自己的教学语言,将语言进一步地精简化,通过流畅的语言来传递有效的信息。在录制教学视频时,我们需要准确地使用历史学科的术语来分析教学的内容,在此过程中注重词汇之间的衔接,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2.3要注重课程的互动

在设计历史微课程时,教师需要注意对学生的点拨,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传输正确的历史观,同时,不断地挖掘出学生潜在的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历史学习的有效性。在这一过程中,微课程的意义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值得注意的是,微课程是一门结构完整的课程,它除了呈现微视频外,学校还要积极地完善硬件的设施,进一步地开发师生交流的工具,构建出一个历史学习的共同体,实现微课程功效的最大化。

2.4要注重资源的动态生成

尽管微课程的一大特征是片段化,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微课程是不具备系统性的,事实上,片段化是针对微课程是围绕着某一教学环节或知识点而言的,而微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是系统而连续的。在完成一个微课程的设计后,我们需要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来不断地充实微课程的资源体系,而评价与反馈是微课程设计中的主要依据。教师唯有注重上述几个要点,在对“微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够真正发挥“微课程”的实际效用,让学生接受到更好的素质教育,学习到真正的课堂知识。

3运用微课程的具体实例

具体来说,笔者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将“微课程”的教学方式运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以时间为主脉络。例如,在分析我国的中央与西藏地区的关系过程中,通过列举三个素材,分析从1950年至今,我国中央与西藏地区的关系演变过程,素材1:1950年,西藏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西藏终于回归到祖国的怀抱,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而五十年后的今天,西藏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团结,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西藏这五十年的沧桑巨变无疑揭示了一个真理。———摘自《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素材2:为了庆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中央代表团在拉萨向西藏自治区特别赠送了“民族团结宝鼎”,该宝鼎四周的浮雕依次雕刻着“签订17条协议”、“民主改革”、“川青公路通车”、“派人来”、“腾飞中的西藏”和“全国56个民族大团结”等具有历史价值的画面。———摘自《中国青年报》素材3:2008年,达赖分裂势力在拉萨策划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打砸抢烧事件,该事件严重地影响到西藏人民的生活和人身财产安全,这一事件也再次证明了达赖集团分裂国家的阴谋,让更多的人认清了达赖这一藏独势力罪恶的面目。通过上述做法,可以让学生对我国中央与西藏地区的关系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能够从历史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一关系的演变历程,进而能够更加深切地理解我国党与政府所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援藏政策。

4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程”虽然不是在我国的教育背景之下产生的,是从美国来的舶来品,但是它却有着短小精悍、主题突出、使用方便的特点,我们完全可以借鉴此种教学方式,为我所用,运用到教学实践过程当中,本文主要从高中历史教学的角度展开全文,笔者在使用此种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切实体会到了这种教学方式给笔者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所带来的好处,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此文的创作,来进一步推广“微课程”教学方式的普及,以期促进我国新课改的尽早实现,促进我国素质教学目标的尽早实现,最终促进我国教学实践活动的整体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作者:郭宏梅 单位:合肥市科学岛实验中学

微课程论文:微课程课堂会计学论文

1《会计学原理》传统课堂教学之优势

《会计学原理》是财经类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启蒙性、指导性与纽带作用。课程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本专业学习兴趣的培养、专业基础的坚实程度和后续课程的学习接受能力。因此,《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不容忽视。一直以来,该课程教学沿袭“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模式,教师以口授加板书和课件的手段,面对面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这样课堂教学在中国大的教育背景下自有其生存之道。

1.1基础教育模式的继承,学生乐于接受

根据该课程的基础地位,《会计学原理》通常开设在大学一年级讲授。我国高校学生在接受了十几年的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之后继而获得高等教育的资格。长期以来,前期教育模式深入人心,很难变革。倘若在学生未经课堂模式变革的渐进过渡下突变传统教学模式,很可能引致学生的负面情绪、不适、厌学或者惧学,继而丧失对本专业甚至整个大学学习的信心。因此,对于基础性专业课程教学而言,不能被某一新型教学手段瞬间取代。

1.2教师言传身教,有利于师生交流

传统课堂的面对面交流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在进行讲授时,面对学生,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和学生进行人性化交流,教师的一举一动,眼神抑或手势,都能起到暗示、启发学生的作用。在讲台上,教师可以就某一知识点的半讲半问,诱导学生紧跟教师思路,从思考中品味,比如针对某一交易的会计分录,教师提示借方账户,学生回答贷方账户。教师在讲授时会经常有意地将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观点、解决思路讲解出来,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

1.3结合课堂反馈,相应调整教学进度

《会计学原理》课程主要学习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概念为基本组件,原理是在会计概念基础上衍生的规律性的专业知识单元,将基本原理具体应用到会计实务中需要掌握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因此,初学《会计学原理》不能从方法入学,而应该建立在概念与原理掌握的基础之上。在传统课堂上,老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课堂接受知识情况来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并且,教师能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班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便于因材施教。同时,教师的文化修养、学识品味、人格魅力都会对学生产生显著的影响。

2微课程引入《会计学原理》的切入点

2.1形式“微”、内容“精”、效果“妙”———盘活课堂气氛

教师如何教好学生?学生如何学好课程?这些都成为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的话题。通常,该课程的标准课时为64节,包含的内容涉及会计要素与会计恒等式、会计账户与科目、复试记账、账户与借贷记账法的应用、成本计算、账户分类、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核算形式、会计报表、会计规范与工作组织等。其课时长,内容多,教学效果循序渐进。所以,无论是时间还是内容“微课程”都不能完全替代传统课堂,而始终应该以传统的课堂为依托,做“嵌入式”的补充和调剂。因此,在时间上,《会计学原理》的“微课程”应该控制在一般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一以内,即每次课程时间为10~15分钟比较合适,因为时间“微”,因而,在内容设计上要精准控制,把握重点和难点,使微课程的主体鲜明、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点;微课程还要形式多样、结构紧凑、主体鲜明,巧妙的构成某一章节的“主体单位资源包”,能用课堂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恰到好处的激发起来,做活课堂。

2.2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激活学生思维

“微课程”是“知识脉冲”,通过一节短小的音频、视频呈现某个单一的学习主题,可以产生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通过学生独立或合作开展学习,可以实时课堂或课外在线,教师创设学习情境,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例如在讲到借贷记账法时,可通过“会计科目扑克”设计相关的游戏情境,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复试记账类型创设“一借一贷”、“一借多贷”“多借一贷”游戏情形,在“游戏”规则的驱动下,学生将思考、提问与娱乐结合起来,达到共同学习、强化学习的效果,学习兴趣高、且事半功倍,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3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做活教学手段

教师从对微课程选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过程中做出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几分钟内将某一问题讲解清楚无疑是一大挑战,这里包含了教师的教学智慧。根据“全国首届微课程大赛”的评价标准,好的微课程应具备以下标准:①主题突出,简明合理;②内容科学,逻辑清楚;③结构完整、技术规范④形式新颖,趣味性强,目标达成。因此,老师要掌握微课程的制作技术规范,深刻掌握该课程的知识点,形成不断拓展教学资源的意识,加强对知识讲解和总结的逻辑性程度。在微课程教学中,教师完全突破了传统课堂形式,可借助于多元化的形式活化教学手段,采用学生阅读、视听并用、教师演示、分组讨论、学生教学生的方式补充课堂执行模式。

3《会计学原理》二元教学模式的落实要点

3.1二元模式是结合,不是替代

二元模式是指将《会计学原理》的传统课程与微课程的优势相互结合,形成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尽管微课程有助于增强课堂讨论效果,然而老师使用时必须能够灵活适应新情况,因为微课程以短为特色,导致它在广度、深度和复杂度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因此,微课程不能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微课程是传统课堂的延生和补充,将传统课堂定位在“传道授业”,微课程则定位在“解惑”。微课程的功能是经验的交流及对一些上课没听懂的学生进行课后的解惑辅导,而不是代替课堂教学。通常在《会计学原理》中,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是一个重难点,可将此部分内容细分成几次微课,配合图文并茂的音视频,设置任务单和评价方案,让学生在课后学习和反馈,任务单平时分数挂钩,学生必须在指定时间内完成,这样可以控制学生的随意性,且节省了教师的批改作业工作量。教师在线跟踪学生的作业情况,根据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设计下次课堂教学。

3.2培养教师开放教学的技能

微课程所要求的开放式授课方式,显然不是所有老师都能习惯的:在摄像机前面如往常一样挥洒自如地讲课,或者按照提前编好的脚本在电脑屏蔽上边讲边录音,这些都要求授课教师具有相当的表演才能方可胜任。尽管单播式微课的制作并不需要很多准备,也不需要很复杂的设备,通常教师自己基本就能应付。然而,对于交互式微课来说,其中所涉及的复杂的视觉效果或动画可能需要准备时间长,或者需要额外的技术资源。这些都构成对广大教师的挑战,因而,教学主管单位应加大教师培训,帮助转变观念,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观,可在教师主体结构上设计“二元”模式,让理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承担课堂教学内容,而青年教师富有创新和挑战能力,承担微课程任务,并且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相互学习,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3.3搭建平台,形成微课程资源联盟

信息技术《会计学原理》课程二元模式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拥有个人教学资源,通常是各用各的,局限性较高,通用性不强。同时,资源是孤立的,无法共享和整合,不能满足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因此,构建课程教学的二元模式,将微课程引入传统教学,需要搭建一个基于《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平台:①根据教学规律和人的认知,重组《会计学原理》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的学习由感性认识渐入理性认知;②课程教学内容定位后,调整教学大纲,整合教案资源、课件资源,并适时调整;③专家讨论,定位课程教学的重难点,精选微课程的教学任务;④由年轻教师负责微课程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的组件;⑤引入信息化手段,建设微课程的网络平台,通过平台形成微课程联盟,面向学生需要,为学生创造移动学习的外在条件,并实现了广大教师的协同教学。

作者:张建忠 卢秋声 单位:湖北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微课程论文:AutoCAD微课程设计论文

一、AutoCAD教学现状与微课的含义

1.1AutoCAD教材实用性不强,虽然现在大部分教材是以项目为主体,但内容比较单一,让学生对着教材进行操作,无形中给学生带来文字理解上的压力,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学生厌学现象比较严重。

1.2AutoCAD内容多,操作性强。老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集中讲解后,学生进行上机操作时,学生往往已经忘了不少的内容。“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2]。微课程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时间短(一般在5-10分钟),内容精简,主题突出。

二、AutoCAD微课程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2.1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打破教材的局限性,学生利用微课教学视频,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和兴趣。

2.2老师把教学内容以项目的形式制作成微课程教学视频,突出重点和难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随时反复学习来加强理解。

2.3把微课教学视频放入学院网站,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或无线Wi-Fi,利用PC端或移动客户端随时随地观看微课教学视频,打破学习的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三、AutoCAD微课程设计

3.1微课内容的选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CAD制图能力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且通过绘图员考证,把教学内容划分为:AutoCAD用户界面、绘制平面图形、图形编辑、图层、标注、图块、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等多个项目。通过典型案例的选取,采用项目法来组织教学。3.2教学目标的设定。通过图层的微课程设计,学生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就非常的明确。1)掌握图层的建立、使用和管理方法;2)掌握在图层上设置线型、颜色和线宽。

3.3教学过程的设计。图层的微课程,内容突出,为了使微课程的思路清晰,将本次微课设置成3个环节,总时长约为10分钟。1)导入环节。微课程因为时间短和内容突出,所以导入环节采用从实际出发来引入问题,向学生展示一张比较简单图纸,并提出如何将图纸中的粗实线、细实线、中心线和标注放入不同的图层来实现图形的便捷管理,引入环节大于占1分钟左右。2)操作演示环节。本环节是本次微课程的关键部分,采用操作演示,使学生掌握如何新建图层并给图层设置不同的颜色、线型和线宽,中心线图层绘制中心线,在粗实线图层绘制可见轮廓线,细实线图层填充剖面线,在标注图层完成图形的标注。并演示图层的隐藏和冻结功能来说明使用图层的优点。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实例,使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所学习的内容,该环节大约占7分钟左右。3)收尾环节。在该环节有针对性的讲解图层使用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要点,同时除本项目所展示的图纸外,预留学生练习图纸,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该环节大约占2分钟。

3.4微课视频的制作。本次微课视频可以直接使用CamtasiaStudio6.0+PDF+Zoomlt进行录制,其中CamtasiaStudio录制屏幕,PDF展示图纸和必要的文字说明,屏幕画笔ZoomIt辅助视频录制。

四、结束语

通过对本次图层微课程设计并在实际中加以应用,取得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微课程结束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完成课后指定的练习,达到教学的目的。

作者:杨宗发 冯学军 王新宇 单位: 上饶职业技术学院

微课程论文:网络教育中微课程设计论文

1微课程概述

1.1微课程的定义

现在普遍热议的微课程最早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的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提出的。国外对微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课堂教学、特殊教育、在线课程和微型课程著作方面。而国内对微课程的探索研究则由鄂尔多斯市李玉平教授首创,他认为:微课程创造了一种“5分钟学习”模式;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能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基于现有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提出了以微视频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还有一些教育工作者将微课程的概念进行了改造与完善,用微课程来进行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推广微课理念,促进互联网教学的发展,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已经举办了两届“中国微课大赛”,以推动全国教育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结合各学者对微课程的阐述,笔者的理解是:所谓微课程,是一种由一些软件制作而成,由文字、图像、讲解或音乐组成的,适应现代快节奏社会微型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围绕某个教学主题精心设计的不长于10分钟的视频课程。

1.2微课程的特点

第一,播放时间短。相对于传统网络课程50分钟左右的视频时间,微课程要短得多,一般不超过10分钟/每节。这有利于集中学习者的注意力,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第二,内容精。微课程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学中某个知识点或教学主题的学与教的活动。由于播放每节微课程的时间较短,决定了它的课程内容必须少而精。第三,便于传播和学习。微课程具有相对独立性,视频格式一般为支持网络传输的流媒体格式。学习者利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充分体现了数字技术的普适性和现代学习的泛在性。第四,容量小。由于微课程播放时间短,存贮容量相对小,传输时间快,更适合数字时代的网络化个性学习。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快节奏的现代化社会中,大部分网络学习者很难抽出大量的时间用于集中连续的学习,因此对网络资源学习的便捷性和高效性要求比较高,能利用一些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和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是他们所需要的。而微课程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主题集中的微型学习资源,可在计算机或手持移动终端运行,正好可以满足学习者的这种学习需求。因此,作为网络教育机构,为了提高学员学习效果、提升教育质量,有必要将微课程引入网络教育的教学中,推广微课程教学改革,建设能满足学习者实际需求的网络教育资源。

2网络教育中微课程的设计思路

2.1网络教育中微课程的设计原则

2.1.1学习者中心原则网络微课程的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考虑到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特点,在内容的选择上,需要充分了解学习者的实际需求,紧密联系教学目标与内容,做到目标明确、主题集中,以供学习者集中精力学习;在制作微视频时可以配之动画、音乐、图像等,以调动学习者的兴趣和注意力,让学习者产生深刻的记忆。网络教育机构可以对原有的网络课程进行整改或重新设计,以获得满足学习者需求的微课程资源。

2.1.2微型化原则微型化原则指的是微课的设计要充分突出微型课程短而精的特点。大部分网络学员都是在职学习的成人,时间宝贵,因此微课程的设计要让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高效地学习。与传统网络课程相比,微课程要做到短小精悍,这样做的依据是:学习者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有限的,根据视觉驻留规律和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微课程最好控制在10分钟内,具体时间的长短应由不同的教学目标与需要确定。短而精的微课程,使得学习者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移动通讯设备最大限度地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没有时间学习”将不再成为问题。

2.1.3完整性原则基于网络教育的微课程虽然短小,但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为保证资源的高效,必须具备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微课程的教学设计和网络课程一样要内容结构完整。

2.1.4非统一性原则不同学科、不同类别的微课程,教学策略是不一样的,不应该以一种标准的格式来设计规划。比如语文类课程的设计可能需要较多的情境引入做铺垫,制作生动活泼、媒体表现形式多样的微课程较为适宜;而计算机类的课程在设计时,更多的是直接切入主题,教学过程更注重习题的讲解与练习,媒体表现形式相对比较单一。

2.2网络教育中微课程的设计流程网络教育中微课程可以以类似于网络课程的形式呈现,其核心为集中阐述特定主题的微视频,并辅以相应的学习资源、在线交互以及评价等教学支持服务。在设计时,可以在遵循上述设计原则的基础上,首先分析微课程的学习者是哪些群体,明确其学习需求;然后选择教学内容,进行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接着选择合适的媒体和软件进行微课程的开发;完整的微课程的设计还应包括相应的其他教学支持资源,具体见图1。

3网络教育中微课程的设计案例

3.1需求分析基于网络教育的微课程的学习对象大多数都属于成人。所以微课程设计在做需求分析时要考虑到成人的认知过程与个性特征。成人由于集中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有限,对于连续长时间大而全的视频讲座的学习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再加上各种便携智能移动设备的广泛使用,能够得到适合碎片化、随时随地的微课程学习资源是他们所需要的。

3.2微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

3.2.1明确教学目标将微课程引入到网络教育中,旨在能够开发出更加符合学习者无缝化、可移动学习的学习资源,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这是微课程教学设计的总体目标。具体到每节微课时,可以以学习者为中心和微型化的原则为宗旨,首先要依照课程教学大纲,先从课程教学目标中分解出单元教学目标,再将单元教学目标细化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每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可形成一节微课程,然后对每一节微课程设计知识点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由于每门课程按微课程进行设计时,细分的知识点很多,专门以文本的形式呈现会显得过于凌乱,所以在具体操作时,一个大的知识模块下集中列示该部分涉及到的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具体每一个小知识点的目标由每节微课程视频里予以说明。本文以笔者在华东师大开放教育学院参与的整改后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进行微课程设计的说明。图2为函数部分一节微课程的进入画面,直接以文字和解说的形式给出了本节微课的教学目标,视频总用时7分钟,符合微型化原则。

3.2.2明确了微课程的需求分析和教学目标后,就需要在非统一性原则下为每节微课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具体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确定内容。结合网络教育中网络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层次要求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任务和个性等,将某门课程的内容框架确定下来,相当于课程目录导航。若是对原有网络课程的整改,则可以把重点放在教学内容的细分阶段。如《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个教学内容也就是课程大纲的具体要求,如图3所示。第二,细化内容。结合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按照网络环境的需要和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分解,将学习内容细化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基本上每个知识点构成一节微课程。

3.3选择相应的媒体,进行微课程的开发

3.3.1根据微课程的学科特点和不同类别的知识特点选择相应的媒体

将选择好的微课程教学内容,可以以建构主义课程理论为依据,遵循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微课程的微型化设计原则,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教学目标,创设相关度较高的学习情境。在制作微课程时常用到下列素材:脚本旁白—用以确定课程主题,赋予课程内涵;图形动画—微课程内容的高效视觉呈现;音乐音效—调节微课程的氛围。因此,在选择媒体时,要以知识点为依据,综合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媒体进行动态或静态的组合,各种媒体的选择和整合方式要以学习内容的有效呈现为依据。微课程在开发时,不同学科、不同类别的教学内容,所用到的媒体肯定是不尽相同的。同时,媒体选择上还要考虑目前网络技术及便携移动终端设备的环境和实现的条件。

3.3.2微课程的开发

基于网络教育中的微课程开发,和一般课堂辅助性的微课程也是不尽相同的。微课程的教学内容经过细分设计后,就可以借助一定的软件进行开发了。对于立足于网络教育机构的微课程,开发工具方面都比较完备,借助于原有网络课程的开发软件完全可以满足微课程的开发需要。除此之外,微课程常用到的开发工具还有PPT、Flash、绘声绘影、光影魔术手、格式工厂,还有字体库等,这些工具对基于电脑的开发比较好。虽然大多基于电脑开发的微课程在手机等便携设备上也可以运行,但近年来出现的基于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微课程开发工具,如FlashLite、Lam、亘天炫彩等,更有它独特的优势。基于手机开发微课程将会是微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C语言程序设计》微课程的开发用到了dreamweaver、vegas等软件,部分截图如图4所示。

3.4其他教学支持

每个微课程都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从整体来看,还应辅以其他教学支持服务,这也是微课程设计完整性原则的体现,否则单独的微课程视频很难发挥它的优势。全国首届微课程大赛规章里要求:微课程资源的核心资源是“微视频”(教学视频片段),还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教学设计)、“微课件”(教学课件)、“微习题”(练习测试题)、“微反思”(教学反思)等辅助性教与学内容。因为基于网络教育的微课程与一般课堂中所用的微课程有所区别,“微”的内容太多,为防止学习资源太过零碎,故应有关相应的课件、练习题等可集中放在相应的章节知识模块里。教学支持服务应该包括课程导航、学习路径、大纲、练习、进度报告、论坛及相关的学习资源(见图5)。此外,微课程的实施还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网站支撑,这点网络教育机构原有的平台配置就可以满足,在此不再强调。图5微课程部分教学支持资源

4结论

有了网络微课程,网络学员在乘车、等人或是睡前等任何闲暇的零碎时间段,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意愿,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学习。微课程在设计方面可以有多种方法值得探讨,它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范围也很广,除了网络课程的学习外,也可以用于课堂教学的补充、各种研讨会、学校品牌的打造、研究工具的开发等方面,它是信息技术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产物。但目前对微课程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仅仅是个开始,在设计环节、呈现内容、交流反馈等许多方面还有待优化,尚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冯婕 朱正平 郭丽 单位:兰州城市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网络教育微课程设计论文

1、微课程概述

1.1微课程的定义

现在普遍热议的微课程最早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的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提出的。国外对微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课堂教学、特殊教育、在线课程和微型课程著作方面。而国内对微课程的探索研究则由鄂尔多斯市李玉平教授首创,他认为:微课程创造了一种“5分钟学习”模式;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能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基于现有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提出了以微视频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还有一些教育工作者将微课程的概念进行了改造与完善,用微课程来进行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推广微课理念,促进互联网教学的发展,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已经举办了两届“中国微课大赛”,以推动全国教育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结合各学者对微课程的阐述,笔者的理解是:所谓微课程,是一种由一些软件制作而成,由文字、图像、讲解或音乐组成的,适应现代快节奏社会微型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围绕某个教学主题精心设计的不长于10分钟的视频课程。

1.2微课程的特点

第一,播放时间短。相对于传统网络课程50分钟左右的视频时间,微课程要短得多,一般不超过10分钟/每节。这有利于集中学习者的注意力,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第二,内容精。微课程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学中某个知识点或教学主题的学与教的活动。由于播放每节微课程的时间较短,决定了它的课程内容必须少而精。第三,便于传播和学习。微课程具有相对独立性,视频格式一般为支持网络传输的流媒体格式。学习者利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充分体现了数字技术的普适性和现代学习的泛在性。第四,容量小。由于微课程播放时间短,存贮容量相对小,传输时间快,更适合数字时代的网络化个性学习。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快节奏的现代化社会中,大部分网络学习者很难抽出大量的时间用于集中连续的学习,因此对网络资源学习的便捷性和高效性要求比较高,能利用一些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和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是他们所需要的。而微课程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主题集中的微型学习资源,可在计算机或手持移动终端运行,正好可以满足学习者的这种学习需求。因此,作为网络教育机构,为了提高学员学习效果、提升教育质量,有必要将微课程引入网络教育的教学中,推广微课程教学改革,建设能满足学习者实际需求的网络教育资源。

2、网络教育中微课程的设计思路

2.1网络教育中微课程的设计原则

2.1.1学习者中心原则

网络微课程的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考虑到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特点,在内容的选择上,需要充分了解学习者的实际需求,紧密联系教学目标与内容,做到目标明确、主题集中,以供学习者集中精力学习;在制作微视频时可以配之动画、音乐、图像等,以调动学习者的兴趣和注意力,让学习者产生深刻的记忆。网络教育机构可以对原有的网络课程进行整改或重新设计,以获得满足学习者需求的微课程资源。

2.1.2微型化原则

微型化原则指的是微课的设计要充分突出微型课程短而精的特点。大部分网络学员都是在职学习的成人,时间宝贵,因此微课程的设计要让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高效地学习。与传统网络课程相比,微课程要做到短小精悍,这样做的依据是:学习者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有限的,根据视觉驻留规律和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微课程最好控制在10分钟内,具体时间的长短应由不同的教学目标与需要确定。短而精的微课程,使得学习者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移动通讯设备最大限度地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没有时间学习”将不再成为问题。

2.1.3完整性原则

基于网络教育的微课程虽然短小,但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为保证资源的高效,必须具备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微课程的教学设计和网络课程一样要内容结构完整。

2.1.4非统一性原则

不同学科、不同类别的微课程,教学策略是不一样的,不应该以一种标准的格式来设计规划。比如语文类课程的设计可能需要较多的情境引入做铺垫,制作生动活泼、媒体表现形式多样的微课程较为适宜;而计算机类的课程在设计时,更多的是直接切入主题,教学过程更注重习题的讲解与练习,媒体表现形式相对比较单一。

2.2网络教育中微课程的设计流程

网络教育中微课程可以以类似于网络课程的形式呈现,其核心为集中阐述特定主题的微视频,并辅以相应的学习资源、在线交互以及评价等教学支持服务。在设计时,可以在遵循上述设计原则的基础上,首先分析微课程的学习者是哪些群体,明确其学习需求;然后选择教学内容,进行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接着选择合适的媒体和软件进行微课程的开发;完整的微课程的设计还应包括相应的其他教学支持资源。

3、网络教育中微课程的设计案例

3.1需求分析

基于网络教育的微课程的学习对象大多数都属于成人。所以微课程设计在做需求分析时要考虑到成人的认知过程与个性特征。成人由于集中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有限,对于连续长时间大而全的视频讲座的学习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再加上各种便携智能移动设备的广泛使用,能够得到适合碎片化、随时随地的微课程学习资源是他们所需要的。

3.2微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

3.2.1明确教学目标

将微课程引入到网络教育中,旨在能够开发出更加符合学习者无缝化、可移动学习的学习资源,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这是微课程教学设计的总体目标。具体到每节微课时,可以以学习者为中心和微型化的原则为宗旨,首先要依照课程教学大纲,先从课程教学目标中分解出单元教学目标,再将单元教学目标细化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每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可形成一节微课程,然后对每一节微课程设计知识点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由于每门课程按微课程进行设计时,细分的知识点很多,专门以文本的形式呈现会显得过于凌乱,所以在具体操作时,一个大的知识模块下集中列示该部分涉及到的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具体每一个小知识点的目标由每节微课程视频里予以说明。本文以笔者在华东师大开放教育学院参与的整改后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进行微课程设计的说明。图2为函数部分一节微课程的进入画面,直接以文字和解说的形式给出了本节微课的教学目标,视频总用时7分钟,符合微型化原则。

3.2.2选择教学内容

明确了微课程的需求分析和教学目标后,就需要在非统一性原则下为每节微课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具体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确定内容。结合网络教育中网络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层次要求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任务和个性等,将某门课程的内容框架确定下来,相当于课程目录导航。若是对原有网络课程的整改,则可以把重点放在教学内容的细分阶段。如《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个教学内容也就是课程大纲的具体要求,如图3所示。第二,细化内容。结合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按照网络环境的需要和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分解,将学习内容细化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基本上每个知识点构成一节微课程。

3.3选择相应的媒体,进行微课程的开发

3.3.1根据微课程的学科特点和不同类别的知识特点

选择相应的媒体将选择好的微课程教学内容,可以以建构主义课程理论为依据,遵循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微课程的微型化设计原则,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教学目标,创设相关度较高的学习情境。在制作微课程时常用到下列素材:脚本旁白—用以确定课程主题,赋予课程内涵;图形动画—微课程内容的高效视觉呈现;音乐音效—调节微课程的氛围。因此,在选择媒体时,要以知识点为依据,综合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媒体进行动态或静态的组合,各种媒体的选择和整合方式要以学习内容的有效呈现为依据。微课程在开发时,不同学科、不同类别的教学内容,所用到的媒体肯定是不尽相同的。同时,媒体选择上还要考虑目前网络技术及便携移动终端设备的环境和实现的条件。

3.3.2微课程的开发

基于网络教育中的微课程开发,和一般课堂辅助性的微课程也是不尽相同的。微课程的教学内容经过细分设计后,就可以借助一定的软件进行开发了。对于立足于网络教育机构的微课程,开发工具方面都比较完备,借助于原有网络课程的开发软件完全可以满足微课程的开发需要。除此之外,微课程常用到的开发工具还有PPT、Flash、绘声绘影、光影魔术手、格式工厂,还有字体库等,这些工具对基于电脑的开发比较好。虽然大多基于电脑开发的微课程在手机等便携设备上也可以运行,但近年来出现的基于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微课程开发工具,如FlashLite、Lam、亘天炫彩等,更有它独特的优势。基于手机开发微课程将会是微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C语言程序设计》微课程的开发用到了dreamweaver、vegas等软件,部分截图如图4所示。

3.4其他教学支持

每个微课程都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从整体来看,还应辅以其他教学支持服务,这也是微课程设计完整性原则的体现,否则单独的微课程视频很难发挥它的优势。全国首届微课程大赛规章里要求:微课程资源的核心资源是“微视频”(教学视频片段),还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教学设计)、“微课件”(教学课件)、“微习题”(练习测试题)、“微反思”(教学反思)等辅助性教与学内容。因为基于网络教育的微课程与一般课堂中所用的微课程有所区别,“微”的内容太多,为防止学习资源太过零碎,故应有关相应的课件、练习题等可集中放在相应的章节知识模块里。教学支持服务应该包括课程导航、学习路径、大纲、练习、进度报告、论坛及相关的学习资源(见图5)。此外,微课程的实施还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网站支撑,这点网络教育机构原有的平台配置就可以满足,在此不再强调。图5微课程部分教学支持资源。

4、结论

有了网络微课程,网络学员在乘车、等人或是睡前等任何闲暇的零碎时间段,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意愿,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学习。微课程在设计方面可以有多种方法值得探讨,它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范围也很广,除了网络课程的学习外,也可以用于课堂教学的补充、各种研讨会、学校品牌的打造、研究工具的开发等方面,它是信息技术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产物。但目前对微课程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仅仅是个开始,在设计环节、呈现内容、交流反馈等许多方面还有待优化,尚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冯婕 朱正平 郭丽 单位:兰州城市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微课程论文:微课程高中历史论文

1微课程的内涵

(1)图文并茂;(2)短小精悍;(3)便于开发。本文所研究的微课程是围绕着某一知识点或某一教学环节并通过视频录制的方式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一般时间控制在5至10分钟内,其中,微课程可细分为如下几部分,依次为:(1)微视频;(2)微练习;(3)微课件;(4)微反思;(5)微教案。

2微课程的特点

“微课程”是新时代的产物,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相比,其具有鲜明的特点,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2.1主题突出

微课程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因此,一般而言,微课程是以某一知识点或某一教学环节为着力点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与传统的课堂相比,微课程的内容更加精简,主题更为鲜明,该概念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很多教师的热情追捧。

2.2使用方便

微课程是围绕着某一教学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在微课程中,教学视频为核心组件,从本质上来说,微课程其实是整合课件、教学设计、学生意见与专家点评等一系列的教学资源,而这些共同组成了一个类型多样、结构紧凑、主题鲜明的资源包,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环境,由此可见,微课程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

2.3传播多样

由上文可知,微课程具有主题鲜明,结构紧凑和内容具体等特点,与传统的课程相比,微课程更加容易表达研究的内容,同时,也更加容易转化研究的成果,由于微课程的容量比较小,因此,人们可通过手机、网络和微博等方式参与主题的讨论。因此,与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同,微课程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这也是其值得我们去借鉴和运用之处,通过采用“微课程”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挖掘其潜力,来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3微课程的制作方法

虽然正如前文所述,“微课程”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但这并不表示“微课程”的制作方式和方法也简便,实际上,要制定一个能够真正发挥实际效用的“微课程”,必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3.1脚本开发

脚本开发可分为如下几个环节,分别是:(1)主题的选定;(2)方案的设计;(3)素材的准备,作为教师独自在场的一种授课方式,微课程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展示恰当的教学内容,而这也是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从原则上来说,一个微课程对应一个知识点或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往往会选择教学的重难点来设计微教案,在主题选定后,我们还需要围绕主题来详细地设计教学的方案,同时,收集与主题相关的各种史料,为之后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3.2视频录制

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我们可将微课程分为如下几类,依次为:(1)讲授课;(2)练习课;(3)讨论课;(4)实验课;(5)演示课,通常情况下,一个微型课只能对应一种课程类型,然而,这也不排除一个微课对应两种以上的课程类型。值得注意的是,微课程的课程类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完善,新型的教学方法或手段不断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应该不断地完善微型课的课程类型,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3.3教学反思

教师在结束微课程后,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使用情况,同时,结合教学的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自己在微课程中所获得的心得体会,通过讲述自己的教学小故事来表达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疑惑或困难,并在此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通过完成上述三个步骤,教师才能充分发挥“微课程”在教学实践当中的作用,真正实现物尽其用,发挥“微课程”的价值,让学生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下,能够切实地学到知识。

4历史“微课程”的设计及运用策略

教师要想设计出一个优秀的历史微课程,除了熟悉教学的内容外,还需要在教学设计上下一番工夫,历史教师要学习并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学生收集最为优质的课程资源。

4.1注重与课堂的整合

在现代化的教学条件下,微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从学生的自身兴趣与身心发展规律出发,结合教学任务的实际需求,微型课在课堂中承担着多种不同的角色,常见的有概念讲述、巩固练习和课题引入等。然而,无论是哪一个角色,微型课都需要紧紧地围绕着模块主题来进行,由此可见,我们需要将现实课堂与微课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师在设计微课程时,首先需要准确地把握住主题的知识框架,其次,遵循历史学科的思维逻辑来分析并重组讲授的内容,比如讲述一段史实,而对于那些需要与学生互动的教学内容则不列入微课程内容选择的范围内。

4.2注重细节的研磨

教师要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深思的微问题,促进学生的深层次思考,无论是从历史知识的讲解层面,还是从历史现象的阐释层面,历史教师都需要妥善地解决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微问题。尤其是在构建微课程时,教师要从宏观的角度来细分课程,将主题的重点内容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小主题,比如将内容有关联的微课程组合成若干个历史的小专题,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仔细地打磨自己的教学语言,将语言进一步地精简化,通过流畅的语言来传递有效的信息。在录制教学视频时,我们需要准确地使用历史学科的术语来分析教学的内容,在此过程中注重词汇之间的衔接,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4.3要注重课程的互动

在设计历史微课程时,教师需要注意对学生的点拨,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传输正确的历史观,同时,不断地挖掘出学生潜在的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历史学习的有效性。在这一过程中,微课程的意义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值得注意的是,微课程是一门结构完整的课程,它除了呈现微视频外,学校还要积极地完善硬件的设施,进一步地开发师生交流的工具,构建出一个历史学习的共同体,实现微课程功效的最大化。

4.4要注重资源的动态生成

尽管微课程的一大特征是片段化,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微课程是不具备系统性的,事实上,片段化是针对微课程是围绕着某一教学环节或知识点而言的,而微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是系统而连续的。在完成一个微课程的设计后,我们需要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来不断地充实微课程的资源体系,而评价与反馈是微课程设计中的主要依据。教师唯有注重上述几个要点,在对“微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够真正发挥“微课程”的实际效用,让学生接受到更好的素质教育,学习到真正的课堂知识。

5运用微课程的具体实例

具体来说,笔者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将“微课程”的教学方式运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以时间为主脉络。例如,在分析我国的中央与西藏地区的关系过程中,通过列举三个素材,分析从1950年至今,我国中央与西藏地区的关系演变过程,素材1:1950年,西藏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西藏终于回归到祖国的怀抱,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而五十年后的今天,西藏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团结,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西藏这五十年的沧桑巨变无疑揭示了一个真理。———摘自《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素材2:为了庆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中央代表团在拉萨向西藏自治区特别赠送了“民族团结宝鼎”,该宝鼎四周的浮雕依次雕刻着“签订17条协议”、“民主改革”、“川青公路通车”、“派人来”、“腾飞中的西藏”和“全国56个民族大团结”等具有历史价值的画面。———摘自《中国青年报》素材3:2008年,达赖分裂势力在拉萨策划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打砸抢烧事件,该事件严重地影响到西藏人民的生活和人身财产安全,这一事件也再次证明了达赖集团分裂国家的阴谋,让更多的人认清了达赖这一藏独势力罪恶的面目。通过上述做法,可以让学生对我国中央与西藏地区的关系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能够从历史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一关系的演变历程,进而能够更加深切地理解我国党与政府所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援藏政策。

6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程”虽然不是在我国的教育背景之下产生的,是从美国来的舶来品,但是它却有着短小精悍、主题突出、使用方便的特点,我们完全可以借鉴此种教学方式,为我所用,运用到教学实践过程当中,本文主要从高中历史教学的角度展开全文,笔者在使用此种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切实体会到了这种教学方式给笔者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所带来的好处,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此文的创作,来进一步推广“微课程”教学方式的普及,以期促进我国新课改的尽早实现,促进我国素质教学目标的尽早实现,最终促进我国教学实践活动的整体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作者:郭宏梅单位:合肥市科学岛实验中学

微课程论文: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

一、社区教育微课程的开发

(一)微课程内容的选择:还原生活情境1.挖掘生活化的课程资源。社区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这些都是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支持。由于这些资源来自民间,贴近市民的生活,符合居民的学习需求,尤其是在心理认同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1)师资民间化。以往的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主要集中于邀请请专家开展讲座等为主,这些教育设计者,距离市民生活相对较远,教学内容容易脱离市民学习的实际。鉴于此,引入具有淳朴性、平民性、大众性、通俗性等生活性的社区课程才能提高社区课程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生活化的微课程资源,首先要充分挖掘社区中的“能工巧匠”,寻找民间的优秀师资。民间优秀师资,是一个地区优秀文化资源的传播者。社区教育要利用和发挥他们的余热,借助信息化的传播工具,实现优质资源人人共享。(2)资源本土化。社区教育的发展与社区文化的繁荣密切相关。社区教育微课程内容的挖掘,要与传播地区特色历史文化的要求相契合。通过微课程的方式,充分利用区域的文化优势,打造社区教育特色,开发为社区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2.选择问题解决的情境。从服务社区居民学习的目的出发,微课程在内容上,应该充分考虑课程使用者的学习特点和需要。借助课程开发的相关研究成果,提高微课程在内容的规范性和科学性。(1)追问真问题。问题导向的学习是成人学习的重要方式,是提高个体学习效率的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组织上的策略。在社区教育的微课程设计中,教师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学习内容浓缩为一个“小问题”,只有突出重点,才能有效击破。(2)推出小策略。最受欢迎的微课程,也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微课程是高度浓度的教学组织片段。因此,高效直接的提供问题解决的策略,是微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也是成人学习的基本要求。(3)还原真情境。问题和策略的整合,构成了真实的教育情境。在微课程的建设中,要重视学习者的经验、理解、智慧、感受、见解、问题、困惑等,这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简单或复杂的故事,与小现象、小策略整合,再加上“微课程”这种独特的呈现形式,社区居民的学习开辟了新的空间。

(二)微课程的组织制作:让表达简易化微课程内容的组织过程,是对材料进行选择和加工的过程。国内微课程研究的领航人李玉平,根据课程素材的来源,将微课程划分为:“小经验”微课程、“小现象”微课程、“小故事”微课程等几类,从不同类型的微课程组织,对学习者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进行干预和影响。根据社区教育实践中,市民的学习需求,“小经验”、“小现象”“小故事”的微课程内容的组织,具有贴近市民生活的优势。但随着社区教育发展中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现状,微课程内容的组织也会随着有新的呈现方式。不同类型的微课程,在制作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侧重点。1.“小经验”微课程的制作。(1)呈现方式层层递进。基于具体操作的方法导向的微课程,“小经验”微课程的功能是经验介绍和分享。此类微课程的制作,一般遵循着“引入介绍总结(注意事项)”。方法导向的微课程制作,要注意方法的表述要具体、新颖。(2)语言表达通俗易懂。在制作经验介绍类的微课程时,就是要以通俗化、民间化、市井化的语言形式、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将社区教育课程真正融入广大市民的社会生活,以提高市民的科技、文化素养、生活品位等。没有经过主流意识的疏导,没有经过文化精英的改造,充满着乡土气息,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共识,不仅规定着人们的生活理念,更影响着人们的精神境界。2.“小现象”微课程的制作。在社区居民的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具体的问题。本类微课程便是基于具体的小现象,通过对现象的深入分析,挖掘现象背后的教育意义。小现象微课程,充分反映了社区教育贴近生活的特点。从社区生活着眼,根据情境学习的要求,小现象微课程的基本结构:情境引入过程与细节的深度剖析改进建议。小现象微课程制作中应该注意:选材要小而精,选择社区教育中具有代表性的现象更符合市民的学习需求。理想的做法是从一张照片、一件小事、一封信、一段对话等事件入手,做到以小见大。同时,对现象的分析要深入,看到现象背后的问题,通过继续追问等方式,引起学习者的深入思考,才能发挥微课程“小课程,大能量”的优势,提高课程的教育意义。3.“小故事”微课程的制作。将实践经历的故事,开发为微课程,即“小故事”微课程,根据故事情节的复杂程度而有所区别。故事理想化、简单化,谈一次话或鼓励一次就可以转变一个学生,缺少过程,缺少对内涵的发掘。套话多,背景多,真正改革的过程反而少,重点不突出。

(三)微课程的使用评价:学习无处不在来自教育者和组织者智慧的“微课程”,因其短小精干、贴近生活、视角独特、深受欢迎。随着微课程内容的不断丰富,其使用方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创新中。1.零碎时间的有效利用。微课程,更加适合于现代人对快餐式学习的需求。利用各种会前五分钟,播放一集微课程,启发大家的思考,成为组织学习的重要选择,也是微课程最常见的使用方式。此外,利用等车时间学习、公园散步时间学习等等,可以充分满足社区教育“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要求。2.建立微课程生态系统。微课程的有效使用,必然与学习活动紧密结合。因此,需要根据学习的需要,在主题研究中对微课程内容进行不断升华和完善。在相同的课程主题或类型下,开展微课程间的交流研讨,建立微课程的生态系统,集学习培训、研讨活动、交流互动于一体,让教师是学习者,也是创造者。

二、社区教育微课程的管理

社区教育微课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它的推广与应用上,结合当前社区教育课程管理的实际,社区教育微课程的管理还需要做好资金、人员、平台等各方面的保障。

(一)建立机制,形成微课程开发的良好氛围社区教育微课程的管理,首先需要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发挥微课程开发与应用的统筹职能,协调微课程的研发部门、制作和平台构建等工作。为了适应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新形势,适应不同年龄的社区居民对微课程的新需求,推动社区教育微课程资源的共享与应用,引导教师积极开发微课程等教学资源,微课程的管理部门应明确新时期微课程建设的目的意义、建设内容和管理模式,用制度和政策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并将微课程建设成果与教师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紧密结合,为微课程的开发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培训师资,提升微课程制作者的信息素养除了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微课程建设提供保证,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微课程建设,还需要课程制作者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和美学概念。在微课程的视频制作中,简易的配置应该包括:数码摄像机(或网络摄像头)、媒体电脑、视频编辑软件,可以实现拍摄视频和格式转换,形成流媒体视频文件,更加复杂的配置对技术的要求也更高。这些都需要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社区教育的人员队伍中,专业化信息技术人员比较匮乏,这对微课程的制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需要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微课程开发能力,积极选派技术和业务骨干外出进修,对接受事物快的年轻教师以及社区教育干部进行专题培训,不断提升课程制作者的信息素养。

(三)搭建平台,为微课程的应用提供保障微课程的建设,需要网络技术的支持。为了更好地用好微课程资源,还需要对支持微课程的学习平台进行系统设计。一是硬件平台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平台资源的存储量和后续利用扩充量。路由器、交换机和不间断电源按需配置。安装防火墙与外部隔离,及时过滤不良信息。二是做好技术支持。社区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基本上是从无到有、逐步积累的过程,目前各资源库大多呈孤立松散、互不关联的“孤岛”状态。而微课程建设的更高要求是搭建人人共享的“云课堂”。因此,为保证微课程的高效率使用,需要在课程平台开发的过程中要留给学习者互动讨论的平台,为学习者记录学习笔记提供空间,为共享学习资源提供平台。只有这样,社区教育的课程建设才会以点及面,构成一个互相连接的知识网络,通过不断生成,丰富,成为一个立体的课程体系。

作者:徐兴国单位:宁波市北仑区社区教育学院

微课程论文:微课程设计的网络教育论文

1网络教育中微课程的设计思路

1.1网络教育中微课程的设计原则

1.1.1学习者中心原则网络微课程的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考虑到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特点,在内容的选择上,需要充分了解学习者的实际需求,紧密联系教学目标与内容,做到目标明确、主题集中,以供学习者集中精力学习;在制作微视频时可以配之动画、音乐、图像等,以调动学习者的兴趣和注意力,让学习者产生深刻的记忆。网络教育机构可以对原有的网络课程进行整改或重新设计,以获得满足学习者需求的微课程资源。

1.1.2微型化原则微型化原则指的是微课的设计要充分突出微型课程短而精的特点。大部分网络学员都是在职学习的成人,时间宝贵,因此微课程的设计要让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高效地学习。与传统网络课程相比,微课程要做到短小精悍,这样做的依据是:学习者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有限的,根据视觉驻留规律和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微课程最好控制在10分钟内,具体时间的长短应由不同的教学目标与需要确定。短而精的微课程,使得学习者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移动通讯设备最大限度地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没有时间学习”将不再成为问题。

1.1.3完整性原则基于网络教育的微课程虽然短小,但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为保证资源的高效,必须具备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微课程的教学设计和网络课程一样要内容结构完整。

1.1.4非统一性原则不同学科、不同类别的微课程,教学策略是不一样的,不应该以一种标准的格式来设计规划。比如语文类课程的设计可能需要较多的情境引入做铺垫,制作生动活泼、媒体表现形式多样的微课程较为适宜;而计算机类的课程在设计时,更多的是直接切入主题,教学过程更注重习题的讲解与练习,媒体表现形式相对比较单一。

1.2网络教育中微课程的设计流程网络教育中微课程可以以类似于网络课程的形式呈现,其核心为集中阐述特定主题的微视频,并辅以相应的学习资源、在线交互以及评价等教学支持服务。在设计时,可以在遵循上述设计原则的基础上,首先分析微课程的学习者是哪些群体,明确其学习需求;然后选择教学内容,进行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接着选择合适的媒体和软件进行微课程的开发;完整的微课程的设计还应包括相应的其他教学支持资源,具体见图1。

2网络教育中微课程的设计案例

2.1需求分析基于网络教育的微课程的学习对象大多数都属于成人。所以微课程设计在做需求分析时要考虑到成人的认知过程与个性特征。成人由于集中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有限,对于连续长时间大而全的视频讲座的学习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再加上各种便携智能移动设备的广泛使用,能够得到适合碎片化、随时随地的微课程学习资源是他们所需要的。

2.2微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

2.2.1明确教学目标将微课程引入到网络教育中,旨在能够开发出更加符合学习者无缝化、可移动学习的学习资源,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这是微课程教学设计的总体目标。具体到每节微课时,可以以学习者为中心和微型化的原则为宗旨,首先要依照课程教学大纲,先从课程教学目标中分解出单元教学目标,再将单元教学目标细化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每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可形成一节微课程,然后对每一节微课程设计知识点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由于每门课程按微课程进行设计时,细分的知识点很多,专门以文本的形式呈现会显得过于凌乱,所以在具体操作时,一个大的知识模块下集中列示该部分涉及到的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具体每一个小知识点的目标由每节微课程视频里予以说明。本文以笔者在华东师大开放教育学院参与的整改后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进行微课程设计的说明。图2为函数部分一节微课程的进入画面,直接以文字和解说的形式给出了本节微课的教学目标,视频总用时7分钟,符合微型化原则。

2.2.2选择教学内容明确了微课程的需求分析和教学目标后,就需要在非统一性原则下为每节微课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具体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确定内容。结合网络教育中网络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层次要求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任务和个性等,将某门课程的内容框架确定下来,相当于课程目录导航。若是对原有网络课程的整改,则可以把重点放在教学内容的细分阶段。如《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个教学内容也就是课程大纲的具体要求,如图3所示。第二,细化内容。结合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按照网络环境的需要和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分解,将学习内容细化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基本上每个知识点构成一节微课程。

2.3选择相应的媒体,进行微课程的开发

2.3.1根据微课程的学科特点和不同类别的知识特点选择相应的媒体将选择好的微课程教学内容,可以以建构主义课程理论为依据,遵循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微课程的微型化设计原则,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教学目标,创设相关度较高的学习情境。在制作微课程时常用到下列素材:脚本旁白—用以确定课程主题,赋予课程内涵;图形动画—微课程内容的高效视觉呈现;音乐音效—调节微课程的氛围。因此,在选择媒体时,要以知识点为依据,综合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媒体进行动态或静态的组合,各种媒体的选择和整合方式要以学习内容的有效呈现为依据。微课程在开发时,不同学科、不同类别的教学内容,所用到的媒体肯定是不尽相同的。同时,媒体选择上还要考虑目前网络技术及便携移动终端设备的环境和实现的条件。

2.3.2微课程的开发基于网络教育中的微课程开发,和一般课堂辅助性的微课程也是不尽相同的。微课程的教学内容经过细分设计后,就可以借助一定的软件进行开发了。对于立足于网络教育机构的微课程,开发工具方面都比较完备,借助于原有网络课程的开发软件完全可以满足微课程的开发需要。除此之外,微课程常用到的开发工具还有PPT、Flash、绘声绘影、光影魔术手、格式工厂,还有字体库等,这些工具对基于电脑的开发比较好。虽然大多基于电脑开发的微课程在手机等便携设备上也可以运行,但近年来出现的基于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微课程开发工具,如FlashLite、Lam、亘天炫彩等,更有它独特的优势。基于手机开发微课程将会是微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C语言程序设计》微课程的开发用到了dreamweaver、vegas等软件,部分截图如图4所示。

2.4其他教学支持每个微课程都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从整体来看,还应辅以其他教学支持服务,这也是微课程设计完整性原则的体现,否则单独的微课程视频很难发挥它的优势。全国首届微课程大赛规章里要求:微课程资源的核心资源是“微视频”(教学视频片段),还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教学设计)、“微课件”(教学课件)、“微习题”(练习测试题)、“微反思”(教学反思)等辅助性教与学内容。因为基于网络教育的微课程与一般课堂中所用的微课程有所区别,“微”的内容太多,为防止学习资源太过零碎,故应有关相应的课件、练习题等可集中放在相应的章节知识模块里。教学支持服务应该包括课程导航、学习路径、大纲、练习、进度报告、论坛及相关的学习资源(见图5)。此外,微课程的实施还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网站支撑,这点网络教育机构原有的平台配置就可以满足,在此不再强调。

3结论

有了网络微课程,网络学员在乘车、等人或是睡前等任何闲暇的零碎时间段,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意愿,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学习。微课程在设计方面可以有多种方法值得探讨,它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范围也很广,除了网络课程的学习外,也可以用于课堂教学的补充、各种研讨会、学校品牌的打造、研究工具的开发等方面,它是信息技术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产物。但目前对微课程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仅仅是个开始,在设计环节、呈现内容、交流反馈等许多方面还有待优化,尚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冯婕朱正平郭丽单位:兰州城市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微课程论文: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论文

摘要:现今社会经济的飞速进步,使社会企业对于人才的需要与日俱增,也使传统性的教育教学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加之电子信息技术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使教学方式逐渐丰富化,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教育教学可以走出课堂的局限,实现远程教学授课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模式,这也是本文对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已经出现有关微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实践,而且有一定的教学成果。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出现,使计算机技术与课程教学能够进一步的融合发展。我国现代不断对教学进行改革,不再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之中,本文首先对于在现行的远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了微课的特点与优势,最后对于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展开探讨。

1针对于远程教学的现行教学模式中的不足进行详细的分析

1.1用于远程教学的资源质量不佳,约束着远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教育资源质量与远程教育的质量有直接关联,它能够决定远程教育能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同时也涉及到社会对于网络远程教育教学的认可度。在当前社会中,尽管网络教学资源较为丰富,然而能够与教育教学相适应的资源却少之又少,教育内容较为老套,同时远程教育的视频制作不够精细,展现的教学内容多是对于教材的复制,而且课程的精讲部分与重点部分不过是教师面对面授课的情景再现,不具备创新性,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并没有依据具体的学习对象进行教学,较难做到因材施教,最终致使远程教育的效果不尽理想。1.2远程教育趋于模式化,致使教育资源被浪费。在现代社会中诸多高校已经开始展开远程教育,但是存在同样的专业领域涉及的教育教学内容较为相似,缺失个性化,高校为自身的经济效益增长,招生的门槛设置较低,致使生源的质量不佳。枯燥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而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有一部分主要是为获得学校文凭,这与远程教育的设置目标相悖,最终浪费了教育教学资源。

2浅析微课程的特点以及优势

2.1微课程的特点。首先,微课教学能够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教学内容广泛。微课程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展开教学,且教学内容较为广泛。微课教学的基本内容一般是针对于较为具体的内容。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利用手机电脑进行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学生需要重点学习的专业性知识,尽管视频较短,但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不会使学生对于学习感到枯燥。其次,微课程具有较明确的目标,且独立性较强。微课程主要的内容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知识专题,具有容量小,时间短,目标明确以及针对性强的特点。微课程能够准确定位学生的学习能力。2.2微课程教学的优势。首先,微课程教学重视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微课程教学能够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某知识内容为核心教学,做好组织设计,重视学习的主要情境与资源,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发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微课程教学能够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微课程教学能够把一个完成的课程或知识点区分为多个小的知识点,以便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最后,微课程的教学模式本身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可操作性与实用性。

3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主要运用在微课程视频的制作和设计方面。需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设计微课程教学方案,与对微课程的开发工作。主要包括运用计算机技术编辑微课程教学的图形文字,文本文字以及动画文字等等,运用多样化的计算机技术,结合微课程教学具体内容,目的进行视频的制作。而且微课程的整个流程均需要得到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因此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3.1重视人机交互,微课程的设计需要在细节上做好深度设计。微课程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将某一个课程切分成多个小的专题,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应该在教材内容的细节上,注重突出教学的重点,制作微视频,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有效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重视教学的二次开发,使学生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在人机互动中加深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能够激励学生对于学习产生兴趣。3.2建设好微课程的交互反馈系统,有助于师生之间展开交流。若想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需要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其次加强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监督,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济宁学习,利用微课程中的搜索功能,及时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而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程中的账户管理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疑惑加以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扩充学习的内容,在微课程的交互反馈系统展开师生交流,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3.3运用信息技术开发新型微课堂。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已经普及,每个学生手中都会有信息技术设备,促使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发生改变,学生可以利用移动通讯终端设备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将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视频,使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

4结束语

微课程教学可以解决在传统性教学方式中存在弊端,同时进一步拓宽学生所学知识的范围,换言之,微课程教学是对于教学方式的完善,可以使学生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作者:张雅云 单位:云南开放大学

微课程论文:微课程自主学习平台设计论文

1前言

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电商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开花,全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电商人才的电子商务能力也相应提出更高的要求。网店客服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涉及消费心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为后续学习这些课程奠定了基础。当前的网店客服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滞后、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将微课程与翻转课堂引入网店客服教学中,构建一个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程自主学习平台,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2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微课程自主学习平台设计的必要性分析

网店客服是一门新兴起的课程,它起源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目前,关于网店客服课程面授辅导与网上学习模式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尚不丰富,教师在面授教学实践中过于重视课程重点、难点与考点知识的讲解,而其网络学习也以在学习平台提供讲稿、布置作业以及进行简单的测评为侧重点,有时可能会对“课堂迁移”的放任自学型课程形态予以采用。电子商务的网店客服岗位群通常包括售前、售中与售后岗位,虽然这些岗位在企业架构中处于最低层,却是中职毕业生的第一对口就业岗位。通过该岗位的工作,能够直接与快速地熟悉企业的文化与定位,对企业产品价格、特色及卖点加以掌握,因而属于所有电商的首要岗位,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前网店客服采用的简单“混合”式课程形态只是将网上学习视作面授课程的一种辅助与课堂延伸形式,对课程教学中人这一主体存在的认知差异性与能动性特征有所忽视,课程资源与教学活动的一体化设计还很欠缺,学生面授课程出勤率低,网上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而资源的利用率亦十分低。这种浅层次的“混合”形态已经对网店课程的开放式教学以及学生的深层次自主学习产生抑制作用。在网店客服翻转课堂中,对以视频为核心建构的微课教学模式加以应用,可以更大范围地对学生把握“见习客服”“初级客服”“客服专员”“资深客服”“客服经理”的职业成长路径及按需选择学习的要求予以满足,真正地使学生做到在查漏补缺的同时强化已有知识,因而可以成为以往混合式网店客服课堂学习的一项重要的拓展资源。在手机等移动数码产品以及无线网络日益普及的背景下,以微课为基础的移动式在线学习将会得到更多师生的关注,其势必会发展为一种新型且极为重要的教学模式。通过微课,学生可以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结合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具体课程安排,根据从简单到复杂、由基层至高层的学习路径,针对“见习客服”“初级客服”“客服专员”“资深客服”“客服经理”各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与要求看,制订针对性的学习计划,明确自己到底需要何种学习资源,并根据自身的兴趣与学习特点所在,进行专题化与模块化的学习,强化训练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教师来说,充分发挥微课程和翻转课堂的优势进行教学变革,可以使教师将以往的“混合”式网店客服课程形态转化为微课程教学,为其电商认知、网店软件管理、网店客户服务、网店美工、视觉设计、网店推广、多平台经营、网店实战等多样化教学资源的高效组织与呈现提供优质的帮助,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动态化的记录,使教师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地掌握学生对网店客服课程各子模块的具体学习情况,在学生遇到难题之时及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此外,微课程与翻转课堂还能够将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拓展至网络空间中,这样一来,师生的交互时间增多,效果势必会得到大幅度增强,使辅导教师摆脱沉重的重复性工作,有了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学方法。而且针对任意一个专题化的重难点,都可以寻求经验最为丰富的教师来进行一对一的解答,并通过视频这一直观的形式呈献给学生观看。例如:针对网店美工模块,可以指定教师进行拍摄器材使用、图片基本处理、景物拍摄以及宝贝内页制作等的教学;针对网店客户服务模块,可以指定教师进行客户销售、售后问题处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的教学。这样可以实现对教师资源的集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最终在整体上提升学习能力与实践成绩。

3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微课程自主学习平台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商市场对客户服务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学校以往的混合式课堂形态对学生传授的网店客服理论与实践及其相关知识是有限的,无法满足学生未来的发展。这就要求学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学生毕业后以客服职位的快速晋升为目标,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与电商发展及客户服务要求相适应的优秀人才。教学目标分析网店客服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部分。其中,知识目标的内容为了解网店客服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能够知晓网店客服在网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了解网店客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够掌握网店客服的相关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当中。技能目标为能够有效地处理订单,能够较好地管理客户,能够运用网店客服知识处理交易纠纷。情感目标为能够树立起良好的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有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形成主动为客户服务的习惯。教学资源设计网店客服的教学资源包括预设性教学资源、形成性教学资源、关联性教学资源以及泛化性教学资源。其中,预设性教学资源指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习活动的开展要求,事先制作或设定好的,要求学生必须使用的资源;形成性资源指教学环节由学生的困惑、感受以及见解等动态生成的资源;关联性教学资源指针对教学目标,具有明确搜索范围的资源;泛化性教学资源则是指在网络平台中广泛存在的各类资源。预设性教学资源是经过优选组合而形成的,因而是教学中的核心资源。在进行网店客服课程预设性教学资源的设计时,需要制定科学、系统且个性化的课程教学大纲,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对教学内容的范围与深度予以明确,提出对沟通客户能力、应急问题应对能力、客服人员综合素质等方面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此外还要进行一体化教学方案的编写,设计具有一体化特征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设计完成之后,便需将其应用于PPT式微课形式、视频微课程、电子学案微课程以及导图式微课程中,或者放置到云平台、QQ平台和Moodel平台等课前学习平台上,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针对性以及相互之间学习与交流积极性等的提高。教学过程设计网店客服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一般分为知识点总结、布置任务、课上指导和课堂总结这四个环节。以如何排除买家购物疑问这一问题的教学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网店客服工作的沟通技巧及网购客户购物心理需求分析等知识,以便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网店客服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娴熟地运用到实践中,考验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任务教学法,将常见的案例引入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按照自由结合的形式进行分组,将任务细化到每个成员身上,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内部进行讨论互动,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当发现学生出现疑难问题时要及时给予帮助;在课堂总结环节中,教师可让学生就讨论结果进行汇报,通过组与组进行交流,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促进学生共同进步。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反馈学生网店客服课程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应试教育下结果性评价方式不同,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网店客服课程教学实现对诊断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的采用,它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以便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反省,从而不断提高自己。

4微课程自主学习平台的优势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发生在教室外,课前通过运用视频、图片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梳理知识重难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在课堂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给学生展示和锻炼各种能力,感受团队合作力量的平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快乐、轻松、自然、亲切的氛围中学习,引领学生将知识层层深化,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智力。通过课堂内容方式的颠倒改变,使师生角色关系转变,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不受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好地解决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疑难点,有利于知识的消化。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由于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这就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有着差异性。传统的教学采用的是统一的课堂授课模式,教师掌控着课堂的节奏,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从属地位,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过分关注那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而忽略了接受知识能力弱的学生。这就导致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无法在短暂的时间内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造成他们学习上的困难,从而导致他们对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不足,不愿意在课后主动进行学习。而自主学习平台的构建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教学视频,对于在学习中出现的困惑,可以在学习平台上与优秀学生或者教师进行交流,实现个性化的学习。

5结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当前的教育教学模式形态,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微课程突破传统学习条件的限制,使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成为新一轮开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因此,在网店客服教学中构建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程自主学习平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作者:宋卫 单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微课程论文:高职实用英语微课程设计论文

摘要:作者从教学实践入手,论述了英语微课程这一新媒体教学手段对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指出了微课设计的原则及微课程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教育;英语教学;微课程

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通过Internet互联网传递情境化知识,运用微视频课程资源进行学习,具有“情景真实、主题突出、形式灵活、方便快捷”等优点,丰富教育教学资源,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英语微课程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职实用英语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实现英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推动高职英语教学的内涵式发展,改变外语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将这一教学手段巧妙地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式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推动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

一、“英语微课”的内涵

“英语语微课”是以提高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教师按照教学实践要求,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时间短。一般为5到10分钟,便于学生利用零散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它集文字、音乐、画面于一体,从深层次、多角度进行剖析,启发学生思考。二是主题突出。“英语语微课”针对某一知识点、技能点或问题点进行教学设计,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如热点、难点问题或某个知识点,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对症下药,化解难题。三是教学方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微课力求语言简洁,形象生动,精彩有趣,启发引导性强,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轻松获得所学知识。

二、微课设计的原则

微课具有以学习为中心、情景化、可视化的特点,是翻转课堂的重要学习资源。设计精美、制作良好的微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设计微课时要遵守以下原则:

1.准确选取微课题材和内容,注重科学性。微课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微课是模拟一对一的教学情景,既注重教师的教,更注重学生学习。微课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课堂教学中不能很好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因此教师平时要下工夫,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能力,注意积累和收集在教学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设计和制作微课,一般选取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及共同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主动学习。

2.合理设计微课各个环节,注重实效性。微课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也不是课堂实录,教学应该具有启发性,创意要新颖。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分钟,但是需要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过程设计、课件设计、教学反思设计等,实现设定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学过程应结构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易于理解和掌握;其次,课件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应设置悬念、创设情境等,由浅入深地进行剖析,使学生明白和理解。

3.多媒体元素应用得当,可操作性强。微课作为一种媒体,具有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容易搜索和传播等特点,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具有多媒体特性,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动画。课件要制作美观、构图合理、色彩搭配和谐,能够很好地表现主题;视频音画与字幕同步,提示、标注简明实用,图像清晰稳定,多媒体元素应用得当,界面安排科学合理,无学习干扰因素。视频声音清晰、发音标准、语速适当、有节奏感,语言富有感染力,通过网络便捷传播,便于教师进行教学演示和操作。学生除了网上学习外,还可利用手机、平板电脑、微博等方式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三、微课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微课与课堂活动相结合。以微课为依托,开展小组讨论(WorkinPair)、角色表演(rolePlay)等各种教学活动,促进教学互动,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提高合作学习质量。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收获到学习空间与大家分享,提高合作学习质量。

2.微课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教师要经常使用微课进行课堂教学、课前预习、课后辅导等,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微课程只是众多学习方式的一种,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要因材施教,合理应用。微课适合能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等问题,有些教学内容不适合用微课表达,通过黑板教学或进行实践活动就可以完成,不要制作和使用微课。

3.进行教学反馈,吸纳学生意见。要广泛征求和吸纳学生意见,集思广益,不断改进和提高,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取良好的微课题材和内容进行讲解、录制,有的放矢地制作微课。根据教学经验准确分析和判断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微课帮学生排疑解惑,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以学习为中心、以学习者为本的教学理念。

作者:刘素艳 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微课程论文: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论文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微课程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渐渐走入课堂当中。给学生增添了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新途径。本文通过微课程的简述,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对初中语文微课程的设计及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

将微课程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是以完备的教学设施为基础,针对知识点设计教学内容,借助互联网、手机电脑等多媒体以形成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欲望,从而有效的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微课程的含义与特点

微课程这一教学模式被发现是在2008年,当时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名高级教学设计师提出了这个概念。渐渐的流入了我国的教育发展中,随着科技与研究的改进和优化,对微课程这一教学新形式的理解也愈加深入。学术界很多教授也开始加入了对微课程概念的讨论。大多教授指出,其中“微”这一字对微课程的特点有很好的诠释,也就是课程的细小精致,以及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及教学内容向外拓展的资源活动结合体。综合各方的说法来看,微课程是一种借助网络科技,由教师本身自主研发的,少于十分钟却拥有整体结构的短小教学视频资源,可用于大多数一般课程,有助于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与按部就班的老固课程教育形式相比,微课程具有以下特点:其一,短小高效,领域性广;其二,方便简洁,个性化强;其三,丰富多彩,趣味性高;其四,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二、微课程的作用

初中的语文学科是各学科的一个基础学科,包含了较多的知识层面。所以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对课内课外知识的吸收与巩固是很关键的,培养学生将知识用在实际当中的能力,加强交流互作、创新思维能力。微课程的出现,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对知识的记忆过程,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等问题都有所改善,为初中语文课程良好的完整性教学目标提供推动力。

1.建立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老固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思维的影响下,循规蹈矩、单一无味,生感到乏味无聊,渐渐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产生逆反抵抗的心理,也就是对语文教学目标实施的阻碍,影响了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但微课程的引入,有效的化解了这类问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计加入微课程,利用更多美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无聊的要点趣味化,将层面较宽的知识面进行综合整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纳。

2.对于教师教学效果的优化性

在原有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完全依靠教师个人对知识进行传授,在讲解重点前还要进行适当的铺垫,也就占用了一定的课内时间,达不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微课程的引入,将即将进行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减少了铺垫所浪费的宝贵时间,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对提高他们思维创造力也有良好的作用。

三、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原则

1.规范性

微课程在时间长短上有相对明确的要求,需要控制在几分钟内并针对知识点做好相应主题的内容。与固有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是,不需要在讲课过程中停下来与同学进行互动,教学内容需要适应短小的微课程,进一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看”和“听”是微课程教学中的两大重要因素。在设计微课程时,所选的背景图片及整体结构的构建都要与所讲内容相适应,一些细微之处的差异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上都会有所影响。还有语言的标准性也很重要,作为贯穿整个微课程的要点,语言对整体构架起着支撑作用。微课程中所应用的语言需要达到流畅规范的普通话。优质的微课程,既对知识的传授有一定推动力,又能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挖掘。

2.完整性

微课程同普通的语文课程一样,遵循“目标的设立、内容的编排、过程的建立、情景的设定、后期判定与评价”等等的设计流程。但由于微课程多借助网络科技,教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判定与评价方面相对难以实施。但学习后的测评系统,对于语文微课程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反馈与师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加强。

3.系统性

根据微课程的短小及针对性等特点,在对知识内容的特点和细节进行推敲时,相当于完整全面的把握过程。在对微课程进行设计时,不需要明确的划分出不同个体,而是互相逻辑相依有所联系的整体结构,在各个知识块之间的网状系统性。对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良好的接受大块知识,有条理的对知识进行系统性接纳有所帮助。目前在微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已经逐渐对完整系统化的见识加强了重视程度,也是对过去单调的微课程的新改良。

四、微课程的实际运用及注意事项

1.教学中的PPT

PPT作为一个全面应用性很强的软件,有助于复杂的语文知识教学。看起来杂乱的语文知识在经过PPT的整理排序后,更好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愉悦的课堂氛围内,完成知识点的传递,也使学生更加有热情的积极参与进来。在普通的教学内容中添加了相对应的图片与音乐,全新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2.视频音频的播放

在教学中提前对知识点进行录制整理与剪辑,在课堂中以微视频的模式将知识点体现在学生面前,也可以反复播放,不但对知识点起到加深与巩固的作用,也能快速的使学生理解和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期望目标。

3.情景剧模式

对前两者而言,情景剧的完成难度较大,不但需要教师在编排过程中的合理科学易懂性,还要求了学生互相协作的能力。通过情景剧来学习知识点,既保证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也使知识能够融入实践中。通过对台词和角色的理解与体会,也是对所学知识认识与思考的过程。在实际运用微课程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把握好,时间不宜过长,内容要有明确针对性;教师要注意以学生为参与主体,及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各知识点相互关联但不可多次反复,保持新鲜性;还有我们要知道的是,微课程在初中语文课程运用中,可利用的内容、入手角度类型多种多样,细致的观察与准备会为微课程的设计提供帮助。

五、结束语

文章结合微课程的内涵与特点与初中语文中的设计原则及运用进行了深入分析,使阅读者了解了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希望对提高学生思维与沟通能力和语文学习的质量有所帮助。

作者:吴艳红 单位:乌鲁木齐第66中学

微课程论文:数学微课程设计论文

一、对数学微课程的认识

微课程表现为微型课程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强调体系的完整性。微课程是信息化教学前移,课前的自主学习,不仅仅是提供一个学习视频,还需要在线互动,包括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这样可以使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同时将课堂上的作业、实验探究、展示与交流研讨、评测等有机地整合成一个整体。使单位课时教学活动具有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的性质,即把单位课时教学活动课程化了。具体而言,微课程是将原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微课程以“微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从小处入手,解决一个问题”为职业中学的数学课堂注入新鲜血液。微课是微型课,是课的精华部分的浓缩,表现为课件形式。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可见微课程中包含着微课,微课被包含于微课程之中,两者紧密相关,但是两者是两码事。

二、数学微课程开发的具体操作

为了保证微课程的优势和特点,微课程的设计遵循知识容量小、播放时间短、单个视频知识完整性强、使用常规格式储存,便于传播和学习等原则。具体的做法如下:

1.组建开发团队

微课程教学讲究适当的策略连贯的战略而非随机行动,注重趣味性和重要性。其工作量可想而知,以个人的实力单枪匹马是难以实现的,要汇集集体的力量。组建团队,分工合作。运用每周三的组内研讨会,运用集体的智慧对原有课程再开发。在原有课程分解到课时教学的基础上,再把课时教学课程化。微课程选题内容要直接指向具体问题,一课一事,层层剖析,有深度,有思考。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微课程从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高效解决,不泛化,不拖沓。集体研讨时最主要的是进行“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把教师从演员向导演转移。再根据个人的特长进行分工,有负责教学视频(微课)的制作人员、有知识点的讲解人员等。某一知识点的微课程从选知识点到根据集体讨论的结果优化设计成合理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到最终的“成品”出炉由组内成员轮流担任,这样可以使组内每个成员的时间和精力得以保证,提高微课程的效率,同时也让每个人得以锻炼。力争做到“人人有事做,步步得落实”。每一节微课程学习完成后根据师生的反映进行修改,逐步完善。

2.以指数函数为例的数学微课程开发步骤

(1)分解课程

以高一课程《指数函数》为例,该节内容分两课时完成。微课程中是一问题一视频,因而指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作为该节的重点,可制作成三个视频单元:指数函数的定义,比较指数函数和以往一次、二次、正比例、反比例函数的区别,使学生深入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牢记指数函数的表达式形式;指数函数的图象,由指数函数的表达式通过描点作图法或计算机辅助画出指数函数的图象,总结两类图象和表达式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学习指数函数的性质奠定基础;指数函数的性质。

(2)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讲给我听,我会忘记;指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去做,我会理解。”因而要给学生自己更多做的机会,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消化理解。当然让学生去自主学习不是毫无目的地去观看微视频,而是让学生以任务为驱动、问题为导向地展开微课程的学习。老师要精心设计好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自主学习,以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单好比一张线路图,让学生预先知道课堂上必须掌握的内容、开展的学习活动及达成的目标等,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好的学习任务单可促进教学目标的落实,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学习指南包括课题的名称、要达到的目标、学习方法建议、课堂学习形式等;学习任务栏要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困惑与建议栏由学生填写。

(3)制作微课

在团队的帮助下,通过录屏软件、录像(摄像机、手机等)、手写板、数位板等实现。

(4)检查修改

微课制作完成后一定要检查内容和视频质量,包括:知识点正确与否、内容是否精练,思路清晰与讲课同步;是否具备暂停、后退、重复、前进等操作按钮等。经过检查—修改—检查—修改……一切准备就绪确认合格后再上传微课程网络平台。

微课程作为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课程形式,具有课程更新周期短、播放灵活性强、易操作的特点,十分适合职业中学学生的使用。随着职业中学学生群体中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多媒体终端的普及,可以很好地实现移动学习、在线学习、碎片式学习,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习方式。当然微课程教学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摸索。

作者:王希琴 单位:南京江宁中等专业学校

微课程论文:微课程远程教育论文

一、微课程的概念

广州大学田秋华老师(2009年)认为微课程是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具有“短”、“小”、“精”、“活”的特点,适用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及各种课程类型[4]。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研究员胡铁生老师(2011年)提出“微课”概念,将其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5]他认为,“微课”的高级阶段或发展趋势,应该是走向“微课程”。上海师范大学黎家厚教授(2013年)认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讲授知识技能的媒体,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学情境的需求,采用其他方式,如音频(录音)、PPT、文本等格式的媒体,不一定局限在视频格式[6]。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无论是微课程、微视频还是微课,虽然内涵上存有差异,但也具有共性,即都在强调:教学内容与学习内容可被分解为更为具体、仅说明一个问题的知识,内容呈碎片化状态。

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研究现状

对于“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无论从政策指引还是学术讨论,国内均有着较为丰硕的相关政策文献和研究成果。自2003年“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项目启动以来,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导向性的指导意见,其中《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国农村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7]18号)中,对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意义、目标要求等方面做了详细表述。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发展经由了前期试点、扩大试点和全国推广三个阶段,已经在促进新农村建设、农村信息化、为农服务资源优化整合、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素质等方面均取得了成绩。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改善,信息化工作组织体系逐步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为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和农民培训提供了雄厚的硬件保障。国内学者对“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的研究角度不同,但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和丰富了对于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的理论研究,对如何提升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质量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撮冗其要,主要关注点集中在以下六大方面。第一,功能意义方面。主要从信息化建设的背景出发,阐述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的功能、意义及其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汪烜(200年6)论述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的功能和重要意义,提出促进农村信息化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王虹等(2007年)从新农村政治建设、文化和精神建设、经济建设、新农村建设主体等方面论述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的功能,强调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对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第二,建设现状方面。主要从硬件技术、资源应用、管理等层面探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现状和初步应用。在硬件技术方面,代表性的研究有:刘志东(2005年)在“如何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保障工作”方面提出有效策略;张世波(2007年)强调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作用,论述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硬件平台建设、维护和管理以及技术支持服务。在资源应用方面,牟明福(2008年)从“资源应用的载体、资源应用的服务队伍、市场化运作解决经费”等几个视角总结了贵州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信息资源应用的经验[7]。另外,还有研究者从技术、资源、管理、应用等综合视角进行了研究,如谭双翼(2005年)重点分析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管理模式及规范运作建立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体系;金秀媛(2007年)指出,应开发适用农民学习的资源,探索适合农民特点的远程教学模式,加大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的力度,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适应教育需求。第三,区域个案研究方面。主要从地域的角度,特别是对民族地区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工作进行个案总结。贵阳市远程教育调研组(2004年)总结了贵阳市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实践,并对乡土课件开发、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周真刚(2006年)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对民族地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夏雁(2007年)以河南省为个例,探讨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相结合的问题。第四,资源建设方面。主要集中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数字资源整合和模式研究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杨晓宏等(2011年)分析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类型,探讨了基于不同技术的已有数字资源整合模式和相关的数字资源共建策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可行的资源整合模式。林芳宇(2011年)梳理了2008年-2011年甘肃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年度工作要点中的教学资源的特点,指出在本土教学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技术实现角度而言,米川(2010年)从特有的政治意义、农村市场的需求、产业价值链的研究、技术的应用等几个角度,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建设进行了研究[8]。代宏(2011年)根据农村电子党务中存在的信息冗杂、信息孤岛、信息需求与匹配、信息的有效传递、信息素养这五类问题,运用Web流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系统架构技术、分类算法设计、安全技术设计建立了立体的、全方位的协同机制,并构建了基于县、乡两级党政机关的信息平台[9]。第五,学习方式方面。相关研究有:张敬辉、谢宜学等(2011年)分析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现状及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杨晓宏等(2012年)从学习者原有经验特征、学习心理特征、行为表现特征、社会影响特征四个维度入手,分析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学习者特征,并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提出了建议[10]。第六,组织管理方面。相关的研究主要有:谭双翼(2005年)以山东、湖南、贵州三个试点省为例,提出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管理基本原则、管理机制及相应政策保障措施。甘乐平(2009年)指出,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法律空白区,在“与其他正规教育联合及实现学分课时互换问题”、“网络课程与共享课件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远程教育人才评价及质量认证标准问题”等多方面都急需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加以约束[11]。陈文韬(2011年)依据约束理论,分析了诸如社会结构、系统规范、意见领袖、资源建设体系、管理制度等制约因素,并提出建立资源整合指挥协调中枢、创新资源整合的保障运行机制、让企业走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应对措施[12]。纵观以上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国内学者对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现状和初步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具有较强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但总体来说,目前的研究还基本局限于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本身,对工程的功能、意义、实施经验及发展初期存在的问题探讨较多,而对于实施过程中的终端建设、质量监控和应用价值关注不够;概念探讨多,实施方案少;理论模式多,应用评价少;特别是在学习方式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相关研究较为匮乏,研究视野还不够开阔,研究也不够深入,有关移动学习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成果极少。

三、微课程资源为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提供了更有利的支撑和保障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党员队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老党员文化程度偏低,缺乏现代知识,而有些年轻党员学识能力俱佳,但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有待加强。一些基层领导班子成员虽然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但却缺乏新知识、新思维,无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缺乏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本领,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这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13],以往学习内容单调、呈现方式单一的远程教育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当前,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通信技术和移动技术等多种技术的有机结合,对现代远程教育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改善教育管理,而与之相适应的资源建设与开发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特别是有利于成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微课程资源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2013年)认为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对于移动学习时代的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14]。微课程能够结合文字、视频、音频和动画等多种形式重点讲解一个具体问题的知识点,具有图文并茂和学习内容个性化的特点,10分钟以内的微型学习视频的时长十分符合成人学习者的注意规律,有利于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微课程具有短小精炼的特点,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开展远程教学,对于成人学习者而言,不仅不会加重学习负担,还可以在生活工作的闲暇时间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使碎片化学习成为可能;微课程还可以提供与教学相配套的微课件、微练习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便于成人学习者反复观看,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微课程占用空间小,耗费流量较少,利用已经联网的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可以方便地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微课程的分享、收藏和下载,既能实现在线的移动学习,也能实现线下的反复播放学习,能够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有利于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质量。综上分析,构建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的新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将微课程资源应用到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使农村党员干部受教育的环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计算机教室、光盘播放点或者卫星接收点,而是能够使用手机等便携式智能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的通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等网络教学平台在线收看或下载微课程资源,利用闲暇的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能够帮助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满足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更能迎合农村党员干部的需求,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农村信息化网络建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学习质量是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的生命线,保证质量是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现阶段,应将新时期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结合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和微课程资源理论,在微课程资源如何促进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学习质量的提升方面做深入的研究。充分借鉴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等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质量的现状,应用微课程资源碎片化的特点,在建设共性资源的同时加强本土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使得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在可用性和简洁性上发生变化,总结更为适宜农村党员干部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并在实践中应用,不断完善,从而促进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的发展。

作者:高海燕杨斌徐丹单位:兰州城市学院

微课程论文:微课程下提升中职教学论文

1微课程的内涵

顾名思义,微课程是课程时间非常短的一种教学活动,其目的是用于教师的学习和培训,内容大多是处理教学中的相对较小的学习单元以及短期进行的教学活动,其采用的形式以声音和视频为主,比如采用数分钟的时间对某一单一主题录制的声音解说或者视频演示。一个完整的微课程的操作步骤一般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介绍和说明环节(一般15~30秒钟)、制作基于核心概念的主题背景、课程介绍的视频环节(一般1~3分钟)、布置学生学习和思考课堂知识的任务环节(一般1~3分钟)、将教学视频和教学心得上传到管理服务器上。

2探寻微课程在教学研究上所具有的独特特点

微课程的课堂研究是教师进行教学课题和关注的知识点研究的有效手段,微课程的设计方案意味着教师在其教学研究中发现了某个值得追踪的教学问题或者知识点,通过一系列的探讨研究,寻找到解决这个教学小问题或者知识点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正因为微课程具备了很多优点,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体会信息化教学的先进性,微课程的特点主要集中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微课程的时间短小精干,语言言简意赅。相对于传统的45分钟的课堂时间,或者动辄几个小时的课堂培训,微课程的时间一般只有4~5分钟,而文字一般只有300字左右,在如此短的时间、如此少的文字内想要将一个问题或者知识点阐述清楚,就要求讲师必须对文字做到精益求精、通俗易懂。

(2)微课程的课程内容实用,策略目的明确。微课程的目标往往是课程设置中比较小的学习单位,而其截取的问题都是比较有针对性和难度的,这样的微课程设置可以真正解决教师在课程讲解中所经历的难题,而其解决方法能真正做到为教师排忧解难,容易引起共鸣。

(3)微课程的课题选择多样,教学种类丰富。微课程研究的主体是教师,目的是解决自己在教学研究中发现的值得追踪和探讨的课题。因此,教师在微课程的课堂选择上拥有非常多的选择性,只要是涉及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思考都可以转换成课题,使得众多教学种类都可以转化为微课程的研究对象。

(4)微课程的制作丰富多彩,学习自主性强。微课程的课件制作方法可以采用PPT模式,可以采用讲课式,也可以采用情景剧式,而播放形式可以是声音或者视频,这就使得教师在制作微课程时拥有了非常多的制作手段。在学习微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教学模式进行收听或者观看,充分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

3微课程对提升中职课堂教学效果中的积极意义

微课程倡导针对各种不同学科的不同小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课程细分和课程讲解,教师针对某一个知识点制作成PPT模板,进而录制成5~6分钟的视频短片,提供给其他老师或者本班同学收听或者收看。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微课程因为其倡导积极的教学思考、师生之间的互助探讨和改革创新而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和使用。

3.1微课程的制作可以有效地提高中职老师的教学思考

微课程倡导的是教师通过积极的课堂教学思考,采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技术来解决课堂实践中所发现的教学课题。教师为了制作出好的微课程教程就必须积极地去挖掘课堂教学环节,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思维。通过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将一个小的问题或者知识点讲解清楚,并给人以启迪,需要教师深入挖掘问题出现的原因,寻找解决办法的关键,有深入挖掘,才能震撼观众。现实情况为中职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厚,思想波动比较大,传统培训体系下的中职教师的专业水平都比较强,但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严重欠缺,很多时候的课堂教学都只是在灌输知识,而对学生的反馈程度则置之不顾。通过微课程的制作和分享,中职老师真正做到了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可以很好地提高中职老师的教学思考,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2微课程的制作有利于中职学校师生的互学互助

微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问题为核心,针对有价值的教学小课题,组织老师和老师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共同探讨研究,集体攻关,从而深入解决实践教学所遇到的问题。通过微课程的开展,教师可以定期组织本学科的老师、本班的学生开展针对疑难问题的集中会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程。而在微课程的上传和交流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对制作微课程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修改、重制,加强了对课题的探讨和研究。当前的中职教学课堂,教师大多追求的是大而全、小而全的教学模式,教学知识事无大小,一概灌输,失去了学术探讨和学术研究的机会,师生之间也缺乏互动性,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起来一知半解。通过微课程的制作,教师在创建课题、互动交流、提交方案、探讨研究、达成共识和制作课程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教师和学生积极交流,共同探讨,学生提供了对小课堂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思维方法,而教师提供了专业的课堂知识和清晰的教学脉络,真正做到了各展所长,互助互利,共同提高。

3.3微课程提倡的高效课堂有助于提高师生的创新性

微课程提倡通过课堂教学的积极研究,来锻炼教师和学生思考和解决课堂实践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只有采用高效、快速的研究手段,才能确定丰硕的成果。所以,微课程是高效课堂理论的支持者和实践者,而其最终目标是通过高效的课堂教学研究,激发老师和学生的学术思考和教学创新性,进而改变当前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微课程运用可以提高教学课题研究的高效性,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平台去积极探寻有用的设计方案,从而做到中职教育教学实践的不断创新。以此达到了通过教学研究来改进教学实践的目标。反过来讲,通过微课程的运用又进一步验证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帮助中职生和教师在不断探讨总结、归纳提高的过程,实际上就实现了教师和学生再创新的过程。

4结语

总之,微课程作为一个新兴的课题,已经为中职教学和教师业务提高开辟了新的途径。通过微课程可以实现中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改进,增强对课堂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的深入研究,锻炼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推动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我们广大中职老师一定要认真掌握这门新型教学模式,努力做好中职课堂的教学工作。

作者:纪春晓张彬工作单位:淄博市淄川区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