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开放教育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2-08-05 00:31:58

微课程开放教育论文

微课程开放教育论文篇1

1.教师要准备教学资源、制作微课程及布置任务等最早研究和实践微课程的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程是根据实践教学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它具有主题明确突出、内容短小精悍、资源丰富多样、结构相对独立等本体特征,适合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而“翻转课堂”则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它是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让学生在课外观看,然后把课堂时间节省出来用于讨论和作业辅导。因此,可以说微课程是翻转课堂的主要载体,二者的完美结合可以为我们的开放教育带来更多新的思路。

(1)微课程制作微课程的制作要经过选题、设计、录制和后期制作、上传等流程,内容一般包含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学习评价三个要素。在制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课程特征和应用角度,选择主题突出、重点明确的教学内容,并充分调动必要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形成明晰的教学思路,这是微课程设计的关键。那么如何遴选教学内容呢?教师应首先分析课程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教学子目标,并确定章节知识点,这样就将课程内容细化成若干承载某一知识点的学习对象。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的知识适合启发提问,有的却适合小组讨论,我们应选择概念性和分析性的问题制作微课程,而将探讨性的问题留到课堂上进行。以法学专业本科课程《证据学》为例,它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先期必须具备法学尤其是诉讼法学的基础知识。例如在第五章“证据的种类”中“证人的资格条件”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我们不妨以“证人证言岂能任意采信”的案例来导入问题,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大宋提刑官》的部分片段,结合案情正确分析并理解证人的资格,同时附加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自我检验。

(2)准备教学资源微课程制作是资源准备的核心内容,但是教师还应当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如介绍参考书籍、电子课件及相关专业网站等。根据本人的经验,教学的关键不是讲课,而是备课。只有备课备好了,才能上课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教学资源准备是备课的重要内容。作为信息时代的老师,教学资源不能是廉价的,不能是简单从网上下载的,不能是拷贝的。因为这些资源学生也能够获得,没有必要老师自己当网络资料的“搬运工”。应当利用教师独特的学术资源,寻找学生不易获得的教学资源,譬如ProQuestCentral数据库等等。课件的图片也不宜都从网上寻找,应当自己拍摄一部分图片。总之,教学资源的稀有性是准备的要旨。这样,学生的听课热情才会持续。

(3)提供确切的课前自学任务单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学生层次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单,该任务单具有明确的导向性、较强的针对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起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如在“证据的种类”任务单中,首先介绍观看视频指南,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及困惑反馈等。

2.学生自主学习微课程,进行课前针对性练习学生在充分了解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微视频,有能力的学生可以浏览拓展资源,完成课前针对性练习,然后总结自己学到的知识并记录疑难困惑及时反馈。如此的课余自主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第一次的知识内化环节。

(二)课堂活动

翻转课堂中,课堂应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求真理的地方。

1.师生共同确定问题教师根据课下收集的学生反馈总结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精心组织,决定是组织“以实践活动为主线的探究式课堂”,还是“以问题探讨为主体的讨论式课堂”。无论是哪种方式,一定要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及学生参与的全面性,譬如2014年全国闻名的“呼格吉勒图案”追责问题。

2.小组协作基于上述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或者讨论,小组成员通常控制在5人左右。每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进课堂活动中,随时提出自己的观念和想法,通过辩论交流完成知识的内化。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加以指导,对学生进行有效引领。该过程实质是知识的第二次内化。成员的组成尽量让学生自由组合,做到密切配合,避免假协作真单干。同时,现在男生较少,要做到男女生搭配,避免纯男生合作和纯女生合作。

3.交流展示阶段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协作之后,个人或小组间可以通过总结或者辩论等方式将学习所得进行成果展示。本人的做法是每次上课前大约10分钟,事先找1名同学将自主学习的内容,通过制作PPT的形式来展示。然后,老师进行简短的点评。当然,点评过程中,主要谈学生的优点,对于不足少谈或者不谈。因为学生对于他们的不足是可以感受到的,避免给学生造成不愉快,影响同学参与的积极性。重点是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知识性的讨论。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必须做到及时的准确的相关的知识讲解,丰富学生的展示内容。这是因为很多时候,学生不愿意或者不能及时提交所要展示的PPT,老师并不知道学生要具体讲什么。

(三)课后评价

学生在任何学习环境中的行为方式和表达方式都存在着显著不同,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中同样如此。那么翻转课堂的评价体制就应该有着不同于传统课堂的方式,我们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其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协作性及反思力,最终通过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元化方式来提供有参考意义的评价结果。无论是大课程还是微课程,教师都要积极地经常地进行教学反馈,虚心倾听学生的意见,主动了解学生的感受,改进不足,发扬优点。

微课程开放教育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12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20年,覆盖城乡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和微时代的到来,微课、微课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一个热点问题。许多高校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者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人们的关注点却较少涉及微课资源建设这一关系到微课和微课教学成败与否的基础性课题。在这里,我将以“概论”课程第七章为例探讨微课、微课教学和微课资源建设的概念界定,探讨在“概论”课程第七章进行微课资源建设的可行性和基本思路,以期抛砖引玉,窥一斑而知全豹。

1 微课、微课教学、微课资源建设的概念界定

近几年来,教育界和学术界对于微课、微课教学的概念多有探讨,虽然不尽一致,但基本含义大同小异。所谓微课是指按照新课标,根据教学实践要求,借助教学视频,优化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以及特定的教学环节,教师组织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通常情况下,微课一方面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教学视频,另一方面也可以包含教学视频在内的一个教学资源整体,并且该教学资源整体主要包括课堂设计、微课件、微测试、微点评、微反馈等。简而言之,微课教学就是借助微课的形式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在高校微课教学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借助微课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微课和微课教学的概念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二者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为教学服务的信息化手段,同时优化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高校在组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活动时,教学是目的,微课是载体,所以微课是为教学服务的。微课和微课教学都是微时代的产物,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微课误认为微课教学,从实际情况来看,微课与微课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微课是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部分和环节而存在,微课就是一个短小精湛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且是“可移动”数字化资源包。微课教学则是以微课为主要教学方式而进行的教学过程。

微课和微课教学的出现及应用顺应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大方向,那么,如何保证微课制作和微课教学的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呢?这就涉及到微课资源建设问题。这一问题在以往的探讨中较少涉及,更没有人对微课资源建设下过定义。不过我们可以从微课和微课资源的概念界定中推导出微课资源建设的基本含义。笔者认为相比较于微课和微课教学,微课资源建设是更为基础性的概念。微课资源建设是为提供高质量的微课和微课教学而进行的服务于教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建设过程。在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资源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需要对核心知识、典型事例、前沿专题等教学内容进行全覆盖,资源类型包括微课视频、教学课件、教学素材应用平台建设、微课制作、微课教学教师团队建设、微课建设保障条件建设等。显然,没有高质量的微课资源建设,微课和微课教学质量就不会高。建设微课资源从本质上说就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的价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进行共享,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对微课资源建设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例如,湖南省教育厅下发了湘教通[2016]149号文件,专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资源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同时组织立项了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资源建设项目。

2 “概论”课第七章进行微课资源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历史上,如此大的改革开放从未有过,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激发了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活力,同时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今天,中国作为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根据2015年版“概论课”教材的内容设置,第七章主要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共分为三小节: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2015年版“概论”课教材将党和国家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成果有机融入进来,成为最有时代气息,教学重点和难点也较多的一章。通过内容的整合和融入,逻辑结构更加合理,更加符合教材的体例,如果能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5”后,这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但必须指出的是他们对于改革开放的理解往往是表面化的,基于其成长经历和碎片化学习的特征,容易对改革开放做出非黑即白的感性判断。因此第七章的内容讲授,特别是重点和难点的讲解就显得十分重要。其实第七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都非常适合进行微课资源建设。通过微课资源建设,运用微课和微课教学模式要使学生深刻懂得为什么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如何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要扩大开放、如何扩大开放等。同时要通过微课资源建设、微课教学澄清一些理论误区并掌握改革开放中的前沿问题。例如如何认识改革开放的性质和方向、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如何理解两个不能否定等问题。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为什么要进行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要设立亚投行等问题。

3 “概论”课第七章进行微课资源建设的基本思路

笔者所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今年成功申报了湖南省微课资源建设项目,在申报和建设项目的过程中,梳理概论课第七章微课资源建设的基本思路。

3.1 确定建设目标和任务

从建设目标的角度来讲,打算用1年时间整合微课资源(微课视频、课件、教学素材、教辅资料、训练作业、测试试题等),其内容为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依据新课标整合微课资源,同时重点突出核心知识,并且紧扣前言,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一方面适用于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共享优质资源。从建设任务的角度来讲,第一,借助网络平台,共享网络资源,同时上传教师授课内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生可以借助Web方式,对各种资源进行浏览、查询和使用,并且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第二,依据新课标,组建开发队伍建立微课资源库,共同设计和研发数字化教育资源。第三,基于微课资源的空间,组织开展思政教育教学活动,利用微课资源进行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借助平台通过线上方式为学习者提供辅导答疑服务。

3.2 完善资源主题体系

在新时代条件下,改革开放作为党领导下的伟大革命,可以进一步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为了让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地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作用,进而正确认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需要我们以教材为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进行解构,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的基础上,以改革开放的性质、目标、方向、评判标准为重点,以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为难点,以改革开放的成果为热点,对教育教学体系进行重构。

3.3 贯彻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成立项目建设小组,确定项目组长和具体项目负责人。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3.3.1 建设技术方案

成立以唐召云为负责人的项目团队,借助我校信息化建设基础,选择“湖南微课网”为载体,对微课建设方案进行设计和优化,按照教育教学需求,结合微课建设标准,解构第七章改革开放理论体系,梳理知识点;借助FLV、Flash等技术搭建核心资源库,不断丰富资源。积极探索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最大限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推广范围。

3.3.2 难点及解决办法

在设计微课的过程中,要转变理念,组织团队成员加强学习,全面认识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结合课程内容,以及解构重构图等对微课进行重新设计,最大限度确保微课时间的合理性、内容的充实性,同时要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通过对微课录制、剪辑中面临的技术难题,需要对团队成员进行技术培训,同时,组织信息技术专家,指导微课录制、剪辑等;在微课应用中,针对持续发展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3.3.3 项目建设保障措施

首先政策方面,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其次经费方面,学校层面要设置专项资金,为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经费,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条件保障方面要具备基本的微课资源建设基础。例如,我校的微课资源建设基础设施较好,我校拥有第二代最新数字校园网(独享1000M出口),以及1000M的校园主干网,有线网络信息接入点超过6000个,无线接入点超过1000个,在教学区,建有65间无线覆盖教室,每间教室可以同时满足50个学生在线学习的需要,同时我校还建有256间现代化交互式多媒体教室,在图书馆二楼设有全天开放的机房,机位1800余个,为学生上网、上机提供了便利,我校还拥有先进的专业微课资源建设录播室。

3.3.4 建设成果应用

微课资源建设的服务对象及服务范围是立足本校,面向湖南,辐射全国;微课资源共享与交换模式: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按照建设标准,由高校建设优质微课资源,并上传到网络平台,为高校师生免费使用提供便利。对于高校师生来说,通过实名注册的方式,实现在线学习、在线辅导等。

建成微课资源后,可以向所有高校在校生可全天候开放,不仅扩大了受众面,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修。对于学生来说,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可以进行自主式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对相关章节进行个性化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微课作为可再浏览资源,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进行二次学习。在设计思政微课视频的过程中,通过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等方式呈现,进一步增强了吸引力,在选择微课教学内容时,可以考虑社会热点等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更具吸引力,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微课资源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关系到微课和微课教学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微课程开放教育论文篇3

一、微课概念的阐述

1.微课的定义

微课是教学发展的主要标志,“微课”是学术界主要的专业术语,也是一个新兴的名词,但是目前对于“微课”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从字面上看,“微课”就是“小课”。一些专业的学者将“微课”定义成:微课就是根据教育内容和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整,以教师的教学视频为主要的载体,用以记录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某个教学重点和知识点,由此展开教与学的各种活动,实现精彩教学与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

2.慕课

“慕课”就是指大规模开放高等教师的网络课程,简称MOOC(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 )。这个理论可以追溯到2007年,起源于开放式教学,在这种教育背景下逐渐发展壮大,发展到当今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已经发展成免费向学生开放的教学视频,这种教学方式主要归功于网络的高度发展和发达。在网络条件下,学生通过注册和登录的方式进入网络公共空间学习免费的教学视频。

3.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区别于传统教育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上教课,学生在课堂上学习,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完成各自的学业。而翻转课堂就是传统教学课堂的一个翻转,学生的学习时间主要是在课下完成知识的预习和掌握,课堂已经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和学习的地方,师生之间共同学习、探讨、答疑以及熟练地运用和掌握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避免一些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而且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二、微课应用理论基础

1.TRACK理论

它是微课程的主要理论基础,也可以称之为“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理论基础,是美国著名学者率先提出的,教师的主要必备教学能力包含三部分内容:首先是知识、教学法知识以及技术知识,这三种能力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融和补充的,最佳的理想状态就是将三者紧密融合和综合,这就是典型的TRACK理论内容。

2.肯定主义理论

该理论主要是将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更是能够引导学生学习的主要导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对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学习方法的改善。微课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都要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问题的设计,根据实际的教学环境进行微课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包括视频和音频的内容设计,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内容都包含在“微课”的课堂内容中,实现整体内容的整合和集中。学生也可以在“微课”的过程中享受视频带来的乐趣。

三、微课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1.科学性:前提作用

科学性是指“微课”本身要具有科学合理性,即包括知识的传授要科学化,不能违背科学性,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历史学作为一项人文科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更要让学生从历史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哲理和人生价值,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和人生方向。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脉络和重要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史发展的历程,从中汲取历史教训,继承国家的精神文化遗产,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文明,通过历史的学习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2.学科性:基础作用

“微课”这种教学形式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技术。所以,微课能否起到一定的作用和教学效果主要在于要融合教学知识,各种教学方式都注重传授知识,学科性是教学方式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没有学科知识的教学方式都是毫无意义的。在历史“微课”教学课程中,要将历史知识充分融入教学方式中,将学科的重要知识和重点融入教学中,才能发挥其学科性。

科学进步带来的是经济发展,教学水平的大幅提高,无论是国家还是学校都加大了对教学方式的重视以及学生学习兴趣和素质的培养。当前的教育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微课”这种方式将有利于历史教学的开展以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参考文献:

[1]朱翠平.微课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鲁东大学,2015.

[2]郑小军.微课发展误区再审视[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2):61-66,97.

微课程开放教育论文篇4

一、微课程概述

微课程 ( Mi c r o l e c t u r e ) 最早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 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 彭罗斯( D a v i d P e n r o s e ) 于2 0 0 8 年秋提出的, 这一概念引入到国内之后, 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这一概念进行了改造与完善。多数专家是这样定义的, “微课”是用视频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型课只是平常的一节课的一个环节或一个片段,其本身指向于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或者展示课堂中的一个片段。

“ 微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时间一般在 1 0 分钟以内,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微课程的这种特点,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此外微课程的教学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直接电脑录屏,也可以真人授课的形式录课,还可以是直接录入式音频课或拍摄视频。这种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可以更吸引学生,学习效果更明显。

二、开放教育的教学方式

开放教育是将现有的教学资源开放出来,供学习者自由参考、学习。它的本质是人人享有接受终身教育的权利。开放教育的“开放”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入学条件“开放”。开放教育对人学者的年龄、职业、地区、学习资历等方面没有太多的限制。凡是想学习,有意参与开放教育的人,只要他具备相应的基础,不需要参加入学考试,均可以申请入学。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

2.学习时限“开放”。相比与普通的学历教育,都有一定的学习时限。一般专科学习两到三年,本科学习四到五年。而开放教育的学历教育则考虑到在职人员的特点,所以学习的时限较长,最长可以到八年。

3.学习模式“开放”。学习者对课程选择和媒体使用有一定的自.在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学习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主安排。

4.教学模式“开放”。在开放教育中面授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教师可以采取面授的方式也可以采取网络教学的方式,对于学生的辅导可以面授辅导也可以通过论坛或电话式个别辅导。

5.教材选择的“开放”。对于开放教育教材的形式多种多样,文字教材、录音教材、录像教材、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微课程等等,可以说是种类丰富。教师与学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各种教材有机组合。

三、传统开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出勤率低造成教学效果下降。由开开放教育的“开放”性,使得工作繁忙的学生无法保障出勤,但学校传统的面授课是有一定的进度的,所以会造成学习内容缺失,学习效果下降。

2、传统的网络教学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在开放教育中有其特有的远程网络教学,但这种教学模式只是以IP课件或课程论坛的形式存在,无法满足学生对于视频、音频甚至于交互性的需求。

3、传统的网络教学资源容量过大,影响学习效率。传统的教学课件或教学视频容量过大,影响网速,让学生失去等待的耐心;或者是播放过程中时续时断,影响学习效果。

四、微课在开放教育中应用的优势

1、用微课弥补面授缺席的损失。由于微课程是以一个知识板块或一个类型题出发,授课教师将知识板块进行高效地讲解或传授该题型的具体解题方法与技巧。因此一门课程可以依据知识点制作成若干个微课。这样就使缺席面授课程的同学依据自己需要课后也能象在课堂听老师讲解一样进行学习了。另一方面微课程与普通的网络课件不同,普通的网络课件多数是教师坐在屏幕前,一本教材、一个笔记本电脑,讲解生硬无趣,其重点在“教”。而微课则不同,其重点是“学”,是站在学生的立场,生动形象地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

2、微课的讲授形式多样,可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微课的设计中可以根据学生需求或课程的特点来进行不同的设计,如操作性强的课程可以通过录屏来进行指导性操作;需要感性认识的课程可以通过拍摄短片来进行欣赏;需要讲解或深入分析的课程可以通过拍摄短片与课件等共同来讲解。这样学生就不会象对传统课件那样感觉枯燥无味了。

3、利用智能手机或其他数码产品,拓展新的教学模式。现在的学生中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PAD等移动数码产品也非常常见,所以我们要拓展这种使用这些电子产品进行学习内容浏览的一种教学模式。而微课由于其课时短,容量小,因此正好适合于这种终端的播放。

五、实施微课教学开放教育教师的转变

1、教学观念的转变。既要考虑“教”,又要考虑“学”,要从双方面来进行课程设计。而且在课程设计时要建立以情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只有以情感为基础才能促进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才能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2、教学理念的更新。当今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既提高自己专业的水平与能力,同时又要提高自己对新的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这样才可以使自己的网络教学日新月异。作为教师也要不停的拓展新的教学渠道,如现在我们使用的微课,作为老师应该不只局限于此,要不停的创新,与超越。

微课程的成长将会是一个持续变化完善的发展过程,它的出现必将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它的出现为开放教育―线教师提供了―个更广阔的实践和探索的舞台,也将带来更多更好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吴靖,夏斌.微课程建设装备需求与实现方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 1):45-46.

微课程开放教育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061-03

一、目前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状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手持智能设备的普及,各种微信息、微小说、微电影、微广告、微应用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人们习惯在工作之余,利用排队等侯、乘车、休息间隙或睡前等碎片化的时间,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微型智能终端设备获取和微内容,开展学习和交流,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标志着“微时代”的到来。媒介内容的微型化,使得网络学习越来越表现出微型化特征,现代远程教育继网络教育后,展现了多元发展的新气象,如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

广播电视大学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教育机构,建校30多年来,为全国各行各业培养了上百万的应用型人才。2004年广播电视大学经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构建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导学自主学习辅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主导和辅学的作用,教师设计课程资源和活动,通过导学和支持服务来帮助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远程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框架。这种模式目前主要依托网络学习平台通过开发网络课程和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形式进行远程教学,网络课程教学资源通常按照教学大纲或以课程章节为单元进行设计和建设,教学视频资源按照传统教学课时进行录制。这种资源形式虽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把握,但是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学活动也体现了传统教学的网上“搬家”特性,教师首先按照教学规划把资源挂网,提供资源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一个学期安排两到三次集中的网上教学互动时间,教师集中解决学生提出的学习问题,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师提供的教学辅导文件解决学习过程中碰到的普遍性问题,但是学生有限的精力很难去学习冗长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学活动的质量并不高。基于目前并不令人满意的教学现状,随着信息技术对远程教育影响的深入,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创新现代远程教育模式。

如何更好地设计课程以适应现代快节奏生活下的学习,从而让成人学习者在空暇的时间内学到所需要的知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习得需求,并且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来巩固学生的学习,促使学生发生知识的迁移,从而完成深度学习,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系统化教学模式,目前在传统课堂中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而在远程开放教育中还未得到普遍应用。由于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与远程教育中倡导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相符,并且微课程的时间短特性能够满足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时间需求,内容精简特性能够满足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针对性需求,笔者鉴于此对其进行研究,探索一种以学习者为主体、以微课程为载体的适应微时代学习需求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微课程及其与网络课程的对比分析

微课程能够适应微时代学习的需求,人们在零碎的时间里通过移动终端来获取或者微型化的知识,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在国外,随着大规模在线公共课程、TED-Ed和可汗学院对在线教育视频的应用,这种基于在线教育视频的微课程越来越受到欢迎。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首次提出微课程的概念,他认为微课程并不是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其核心理念是要求把教学内容或教学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而在国内,受在线教育视频的影响,日益兴起了微课程建设浪潮,如中国微课网、网易公开课、中国微课大赛等。在国内,不同领域对微课程的理解也不一样,在基础教育领域,一线教师广泛认同微课程是一线教师自行开发、时间在5分钟左右的微小课程,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为教师所需,为教师所用,解决了工作中的棘手问题。胡铁生认为微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在高等教育领域,有的学者认为微课程就是指将教学目标聚焦在某一个环节上,利用最短时间讲解一个知识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题、模拟题等的一种微型教学。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一种课程形态。以上的微课程观点虽然说法不一,但是他们都认为微课程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时间短、内容精,知识点少和以视频为载体。基于以上认识和实践,笔者认为微课程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主题,以教学视频的形式采用恰当的策略进行讲解,适应移动学习,方便学习者习得,并且提供与知识点相关的教学支持和资源,如引导、答疑、互动、测评等支持服务,从而促进学习者的知识迁移。

目前,网络课程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的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资源,由于网络课程具有系统性和拓展性,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对远程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而微课程则是微学习时代下的主要学习资源,为了构建适应微时代学习需求的基于微课程的远程教育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有必要对这两种课程形态从使用环境、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形式、课程互动和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比较(见表1),从而使他们对微课程有更清楚的认识。

表1 网络课程与微课程比较分析

网络课程 微课程

使用环境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在线学习 基于移动媒体或者计算机网络的移动学习或者在线学习

课程目标 以课程大纲教学目标为主 以课程知识点目标为主

课程内容 以课程大纲为主,课程知识系统性强 以知识点为主,教学内容精简,教学主题突出

课程形式 课程视频播放、网页内容浏览 课前视频学习+课堂探究

课程互动 基于在线计算机网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基于移动媒体或者计算机网络的移动或在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课程评价 以目标达成为主的网上评价 以多角度、多方式进行评价

网络课程和微课程都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网络课程更多的是传统课程的线上翻版,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建设,通常包括课程大纲、课程内容、拓展资源、课程论坛、课程练习等栏目,主要以文本资源为主,而少量的课程视频也是对传统课堂的翻录;而微课程则是针对一个知识点(重点、难点)进行有策略的讲解,而不是简单的叙述,课程教学目标相对简单,内容精简且明确,以教学视频为主,微课程往往配以“互动”、“练习”、“笔记”、“行为评价”、“学习动机诱发”等新技术和教学策略,是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

三、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一)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并且受到了很多学校的欢迎,而在国内,也有不少学校在进行尝试和实践,如常州外国语学校、重庆聚奎中学、南京行知中学、南宁二中等等,受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影响,这种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逐渐流行起来。“翻转课堂”把传统课堂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过程进行了翻转,美国富兰克林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专业的Robert Talbert教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上提出了翻转课堂的实施结构模型:在课前,让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和做针对性的课前预习,在课中,首先用少量的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快速的测评,花大量的课堂时间进行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通过课堂互动,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最后利用少量的时间进行总结和反馈。由于Robert Talbert教授提出的模型比较适合可操作性强的课程,因此国内研究者对其进行了完善,提出了基于信息技术的微课程教学模式,即在课前通过信息技术完成观看视频和完成练习等任务,在课中通过信息技术搭建环境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如独立探索和协作学习等活动,完成学生的意义建构,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最后再对学习成果进行反馈评价。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的影响。首先,“翻转课堂”颠倒了传统的教学过程,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时间。由于教师提前把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做成微课程在网络上,学生通过移动智能终端或计算机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自主控制学习进度,通过支持服务可以轻松的完成笔记记录、疑难点的思考和问题的准备。在课堂上,教师根据知识的重难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有选择的进行小组讨论、协助探究和个性化教学等活动,由于符合学生的需要,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在相对充裕的课堂时间,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其次,“翻转课堂”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能够实现个性化教学。由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同,普通学生可能在对知识的理解上需要多花时间进行指导,或者需要更多的帮助,而层次较好的学生则需要进行小组活动或者拓展知识。教师通过访谈、观察和测评,有效的评估学生的学习经验,针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提供相应的自定义课程内容,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

四、微学习时代下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来自全新的教学理论,而是在现有的教学理论下,运用新的教学理念,通过信息技术改变教学视频、资源的建设方式和教学流程的次序,从而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目的。“翻转课堂”倡导自主学习的理念和进行协助探究、个性化教学的模式,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面对微学习时代下学习需求所处的困境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方法。

(一)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现状分析。目前,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采用的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和集中面授的教学模式,针对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运行现状,可以总结为如图1所示的远程教学模式。在图1中,学生需要在教师提供的导学帮助下,通过网络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内容方面,除辅的文本资料外,主要以教学视频为主,可分为课前导学、教学内容和课后复习等教学视频,教学视频按照传统的课时进行录制,一个视频通常包含多个教学知识点。教学过程除需要学生的在线自主学习外,还需要安排少量的集中面授环节,在集中面授中,教师主要是对课程进行知识传授,因此,教学互动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每门课程,教师会安排几次集中在线教学活动,在集中在线讨论中,教师可以实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但是讨论效果不理想,讨论的问题深度不够。学习评价主要有形成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要求考核内容对整个知识的横向知识面和纵向深度把握较高,很难做到全面性,考核形式过于单一,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图1 目前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

(二)基于微课程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基于对目前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和微时代下的学习需求,结合“翻转课堂”对传统课堂的影响,笔者认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可以借鉴“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建设“短小精悍”的微课程,构建满足随时随地学习需求的适应不同学习环境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微课程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

在设计和开发教学资源时,加强资源建设需要提高制作质量,如微课的设计能力、教学视频的画面与声音质量、主讲者的肢体语言等等。同时,还需要设计思维导图展现课程知识体系,以使学习者对课程有个整体认识,设计学习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知识思维导图和课程指导选择知识点,根据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和概要,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自主控制学习进度,并通过练习对知识点进行考评,检验和巩固学习成果。在观看教学视频时,可以随时记录笔记,提出并收集问题。

在教学活动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学生的笔记,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在讨论问题中普遍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经过筛选,并做好设计,提出活动支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协作研究,这样既加深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展教学活动时,由于有了话题,学生的参与度就会提高,并且可以把学生参与交流和个性化学习获得的成果作为学习评价的依据之一。

学习评价主要有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练习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记录、交流讨论的成果、讨论问题的深度都可以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依据。教师设计的形成性评价考核的出发点应该主要是考核学生对知识的习得程度,能够在对微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就不会因为考核的难度和复杂程度阻碍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做评价设计时,由于知识点练习涵盖了整个课程体系,学生如果通过了所有的知识点考核后,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表明已经完成了对课程知识的习得,而对知识应用的考核可以设计“拓展应用”,搭建知识习得和知识迁移的立交桥,而对知识的应用考核应该尽量放在其他考核过程中去,如拓展应用、探讨交流、总结性考核,等等。学习评价是微课程再设计和开发的有力依据,因此应通过良性循环逐步完成对课程学习体系的构建,从而开发出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营造出积极探究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态系统。

五、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传统课堂已经尝试通过“翻转课堂”来促进教学改革,探索在线视频课程与集中面授教学相互作用的结合点,并取得了显著效果。而依托信息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更应该大胆进行尝试,构建基于微课程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然而,微课程作为一个新兴教学资源,它的发展和设计具有很大的探索空间,由于课程教学本身具有个性化特征,必然会面临许多的问题,如怎样设计应用好微课程,如何通过微课程构建课程整体性,怎样设计微课程的学习支持服务等问题,因此,需要更多的实践应用去丰富微课程的发展。笔者从目前现代远程开放教育面临的教学问题和“翻转课堂”对传统教学产生的影响出发,构建了基于微课程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目的是借鉴优秀的在线视频教育经验,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平培元,等.电大开放教育和普通高校网络教育教学模式的比较与对策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0(4)

[2]胡泽民,杨坚荣.远程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10)

[3]张金磊,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8)

[4]蒋佳龙.基于微课程的在线教育应用模式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3(7)

[5]陈利.浅谈微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7)

[6]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微课程开放教育论文篇6

近十年来,世界各国在教师教育政策、认可标准、培养模式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变革,我国教师教育也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其中,综合性大学承担教师培养任务是教师教育转型的一种重要体制,使得我国教师教育在招生对象、培养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满足了高层次教师培养的需要。

然而,与此同时,师范院校的合并、更名与调整也带来一些问题。如综合性大学师范性弱化、实践课程弱化,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专业学习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有学者分析了国外教师专业发展观念的变化——从实体思维范式逐渐转变为实践思维范式。这种转变包括:在教师发展目标上,从关注客观知识转向重视教师的实践智慧;在教师发展内容上,从纯粹理性到关注教师的情感之维;在教师发展资源上,从外部资源到重视教师的个人生活;在教师的发展场所上,从忽视到关注教师的工作现场。2008年,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的全国教师专业发展论坛上,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是“建构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理论”。本文旨在探索转型期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课程的实施,倡导微型课程,增强师范生学习的实践性、研究性、反思性,强化专业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职前学习的变革。

微型课程是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有学科视角和信息技术视角两种理解。另一种界定是,微型课程又称短期课程或课程单元,是在学科范围内由一系列半独立的单元专题组成的一种课程形式:既能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又可以及时反映社会、科技的发展;既有主题又能体现学科课程的特点。它不是根据学科的知识体系以及逻辑体系来划分的,而是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以及主体社会活动的经验、教师能力、社会发展的现状需求来编订的,也称为专题。

从学时角度看,我国教育学家将小于30学时的课程称为微型课程。以大学课程的学分来看,可以将l学分(相当于18学时左右)或低于1学分的课程作为微型课程。本文所指教师教育微型课程,是为满足师范生学习需要,在教师教育课程领域内,以相对独立的主题整合起来并通过小学时实施的课程组织形式。

一、教师教育微型课程开发构想

(一)从课程功能的全面性看,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还难以直面师范生完整能力的培养,微型课程能弥补新任教师能力所需

我国开放教师培养时间短,综合性大学现有培养机制中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割裂比较明显,对基础教育现状研究不够,对当今师资要求较少关注,因而新任教师容易出现职业初期的不适应甚至困难。研究表明,新任教师在满足了相应的学历层次和知识基础之后,最为需要的是实践性知识。而实践性知识更多集中在教育实践微观层面,如课堂教学策略与技术、课程资源开发、班级管理、师生沟通等方面。可以说,新任教师面临的主要困难能够反映出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不足。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原因是,与独立的高等师范院校相比,综合性大学的课程计划、统一的教学管理制度,对师范生难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全程培养,再加上教育见习、实习时间短,课程内容与实施形式单一,学生缺少反思与研究,从而导致实践性知识形成困难。

钟启泉教授曾提出建构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原则:“建立以解决现实问题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目标、确定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础的课程标准、形成以实践为取向的开放的课程结构”。即将出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以“儿童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为基本理念,提出“教师工作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需要应对复杂多变的实践情境,教师在解决实践问题和反思个人经验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以及“教师教育课程应实现职前与职后教育课程的有机结合,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开放性、生成性,重视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等主张。这些都为教师教育微型课程的开发提供了观念基础。因此,教师教育微型课程的开发理应体现当前师范生学习所需,甚至短时成效。其重点是关注当前中小学师资的质量需求,也可以理解为师范生从业初期相对缺失的教育教学能力表现需求。

(二)从课程结构与内容上看,微型课程是在一般教师教育课程开设基础上的补充和延伸,必须密切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内教师教育课程方案的改革

微课程开放教育论文篇7

二、促进“自主学习”的解决方案

微视频,即播放时长只有5到20分钟的视频。目前,在基础教育、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的教学中都有微视频的成功应用案例。微视频可以吸引传统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给他们提供传统课堂的情境体验。基于微视频的微学习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开放教育成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的问题。成人学生个体差异大,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挑选适合的微视频学习,而且,这种“短时”的微学习也非常适合成人学生“碎片化”的学习需求。原本开放教育可以提供丰富的网上资源:从教学大纲、课件到辅导资料、在线作业,以及课程讨论区、聊天室等。可是这些资源和论坛根本没有“人气”,原因是不符合现代年青人的应用习惯。网络环境下,能够提供课程资源和师生交流的除了电大在线,还有邮件、论坛、博客、QQ和微博、微信等。相对电脑而言,基于智能手机的应用,因为其简单、方便和随时随地而更受年青人的青睐。相对于其他网络交流工具,微信(微信群、朋友圈)更是在应用中独占鳌头,它提供了语音、文本、图片、视频等信息的实时与非实时交流。据官方的统计数据:微信的注册用户数量于2013年底已经超过了6亿,而且数量增长的速度有增无减,20岁到30岁的年青人是它们的“主力军”。可以通过微视频、微信构建一套自主学习的“助学”平台。根据教学需要提供相应的教学支持,特别是自主学习辅导和监督,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质量。教师可以利用微信每周的学习任务,提供相关的微视频教学资源,建立微信群和朋友圈组建学习小组,开展协作学习和难题探究活动;学生可以对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文本”或“语音”等方式向教师和同学寻求帮助,教师可以实时或非实时提供文字或语音的个别化辅导。利用微信建立起教学中的“反馈链”,学生可以得到及时辅导,教师也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选择地监督某些“掉队”学生,使得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展。

三、教学模式实施的保证

把JiTT教学模式应用于开放教育中,教学活动设计的重点是促进自主学习和自主学习过程的监督。采用新的解决方案,需要学校的支持和相关教师在课程资源建设中不断努力和探索。要保证该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环境的营造

对于出现的新鲜事物,年青人总是更容易接受,而微视频、微信等不是所有教师都会用。对于教师,需要集中培训,以保证每个参加开放教育的教师都会录制微视频、微课件。同时,可以把微信等教学中用到的辅助工具写入开放教育入学指南,确保每个教师和开放教育新生都会用,营造出一个教与学的“微”环境。

2.高质量微视频的制作

由于微视频承担传授知识的任务,所以微视频的数量和质量都很重要。辅导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分解学习内容,把课程精心制作为5—20个主题教学微视频。MOOC时代,网络上各类公开课、精品课程的资源也越来越丰富,辅导教师也可以根据需要加以筛选,下载并整合一些视频,以便提供最佳的教学资源。

3.考评制度的完善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过程,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应把是否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参与网络讨论的次数、发言质量等都量化纳入课程考核中。合理的评价体系能让学生在被“逼”着参与学习、参与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自觉(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

微课程开放教育论文篇8

[关键词]

高职师范生;微格教学;教育学;应用研究

高职师范院校是培养人民教师的重要场所,对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和教师基本素质的培养是高职师范院校培养教师的首要目标。而“教育学”课程是每一个师范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如何让高职师范生在课堂上学习到更多的教学技能,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微格教学法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引进,在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上具有独特的作用,因而在“教育学”课程中应用微格教学法,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一、微格教学法的涵义和特征

(一)微格教学法的涵义

微格教学法又称微型教学,是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创设的一套新的教学方法,它以现代的教育理念为重要基础,以现当代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课程论、学科教学论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录像机、摄像机、视音遥控系统、全场录音系统、试音频切换机等先进的媒体设备,根据反馈原理以及教学评价理论,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从而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学会教学技巧和教学方式,能组织比较小型的教学活动。[1]微格教学法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和可操作性,能将教学过程由复杂变简单,让学生更易掌握教学知识。随着现今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的发展,微格教室可以看成一个专业化的小型教学演播厅,能让师范生真切地体会到教学现场,以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

(二)微格教学法的特征

1.学生人数少、课堂参与度高

在微格教学法的实际教学中,一般教师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一般为3-5人,而每个人讲课时间为5-10分钟。在微格教学中,学生既是教学的主导者也是倾听者,学生可以自己上讲台模拟讲课,也可以通过观摩他人的讲课,感受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因为微格教学要求学生人数较少,而教师和相关的指导教师比较多,因此可以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是学生参与度较高的一种教学方法。

2.学生有自我评价和反馈的机会

微格教学中,教师会通过摄像机将每一个学生的技能实践或者说课过程完整地拍录下来,并给予学生客观准确地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并将不懂的教学知识点作为与教师沟通交流的机会,能促使学生改正自身在教学实践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提高师范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

3.观摩示范与模仿创新相结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训练氛围

微格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采取观摩示范和模仿创新相结合的方式,让教学更具有生动性和灵活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创造出一个仿真的教学环境,因为人数较少,且是内部练习,因而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教学的相关技能和方法。

二、微格教学法在“教育学”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高职师范院校为师范专业学生开设“教育学”课程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学生的教育科学素养,让学生在学习“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前提下,还能在校内进行一定的实践,从而为未来的教育工作做好准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受到大多数院校的重视,传统的“教育学”课程存在教学方式单一,上课理论知识讲述过于枯燥无法让学生真实吸收知识等问题。“教育学”课程中引入微格教学法,能有效地解决课程设置单一的问题,把教学的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会设计课堂、组织课堂,在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教育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教育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2]

(一)微格教学法在“教育学”课程中的应用步骤

1.微格教学准备在“教育学”

课程中采用微格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在准备进行微格教学时,要事先确认学生讲课的具体课程章节,并提出一定的目标和要求,将班里的学生分成小组。而学生在进行微格教学之前必须对“教育学”的知识有所了解,并对其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以学习教育的技能,在咨询教师并与其进行交流讨论后,开展编写教案等工作。

2.教师组织课堂

教师在进行微格教学之前,要对网络上教课视频中不规范的动作和不正确的言语进行讲解,学生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并学会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以更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教课任务。

3.演练与记录

在掌握了基本的技巧之后,学生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组进行微格教学。针对“教育学”课程中的某一章节,学生依次进行课堂讲解,做一回小老师。在学生进行模拟教课的时候,教室内有同一小组的其他同学以及教师和指导教师,并安排固定的摄像人员,对学生授课的整个过程进行拍摄和记录。

4.重放录像,自我反馈

在学生短暂的模拟授课实践结束后,教师将刚刚录制好的录像资料交给学生本人观看,并对其进行点评,在教师评论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录像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教师接受到学生的反馈,与学生进行交流,促使学生真正掌握教学技能。[3]

5.修改教案,自我总结和提高

在全部的微格教学结束之后,根据教师的意见以及自身的反思,学生对教案进行修改,并交给教师审阅。教师可根据此次的微格教学,对学生掌握“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的程度进行了解。在下次上课的过程中,将一些微格教学中表现较好学生的视频播放给所有学生观看,让学生学习其中比较好的教课行为举止,教师还需要总结微格教学中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与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认识到自我的不足,以取长补短,不断进行学习。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完整地体会到微格教学的作用,巩固“教育学”课程中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并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

(二)微格教学法在“教育学”课程中的应用现状

1.微格教学法在“教育学”课程中的应用情况

虽然微格教学法的发展由来已久,但是目前我国高职师范院校中,微格教学法运用于“教育学”课程还不是非常普遍。高职院校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一直强调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技能。再多的理论知识也比不上让学生真正地体验一回自己做教师的机会。高职师范学校应该加强微格教学法的运用,让“教育学”课程知识不再只是重复的理论讲述,使学生在互动和交流以及实践过程中,真正掌握教育学的真理。

2.微格教学法应用于“教育学”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微格教学法应用于“教育学”课程的过程非常复杂,需要长时间筹划和准备。因此应用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也会突显出很多问题。首先,高职师范院校班额比较大,分成5-10人小组需要较长课时才能让所有同学都体验微格教学。因此,微格教学面临课时严重不足的问题。高职师范院校的课时都有固定安排,在上完理论课的基础上再进行微格教学时间已经远远不够。[4]与国外的微格教学相比,我国的微格课时比较少,达不到微格教学的要求,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更好地通过微格教学法掌握教育技能。其次,在“教育学”课程中实施微格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一般的教师在上岗之前并没有经过专门微格教学法的培训,因此无法带领学生开展微格教学或者无法对学生进行统筹安排,并良好地完成微格教学整个过程。再次,在“教育学”课程中应用微格教学法,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处理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点评的过程中,不能过于严厉而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学会鼓励学生进行教课模拟,而且学生在与教师进行讨论时也要尊重教师,不能盲目自信,语言激烈,导致与教师之间关系破裂,影响自身的学习。最后,开展微格教学缺乏学校的支持,资源短缺。微格教学的开展,需要一定的摄影设备以及相关的专家教师进行指导。部分高职师范院校缺乏教师资源和设备支持。因此,师生进行微格教学缺乏硬性保障。[5]微格教学法应用于“教育学”课程中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下,微格教学法面临一定的创新和发展。首先,我国和国外的国情不同,因此在“教育学”课程中运用微格教学法的形式也应不同。其次,高职师范院校对微格教学法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投资力度比较小。再次,针对微格教学师资短缺问题,这是高职师范院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很多高职师范院校的教师只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要求,但是并没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这就要加强高职师范院校的“双师型”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的微格教学培训。最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问题,这是微格教学法的内容和特点所决定的。微格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互动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冲突,教师要尽量减少冲突,带领学生往正面积极的方向发展。

三、高职师范院校加强“教育学”课程应用微格教学法的策略

微格教学法应用于“教育学”课程对高职师范院校和学生都具有一定的作用。首先,微格教学法在校内的普及转变了师范院校的教学理念,创新了教师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其次,微格教学法的实行丰富了“教育学”课程的实践,以往的“教育学”课程教学主要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自微格教学实施以后,让“教育学”课程不再只是重复的理论知识讲授,而是增加了很多实践,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实践技能。再次,微格教学通过训练和强化学生的教学技能,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践教学当中,为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打好基础。

(一)学校应加大对微格教学的资金投入,改善微格教学的条件

高职师范院校要加大对微格教学的资金投入,配置给微格教学更多的资源。首先在课时上,院校相关领导需要充分考虑到一个完整的微格教学所需要的时间,并给予一定的支持,不仅仅将微格教学放在专业课中,也可以开设选修课,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教育学”课程的微课教学活动。其次,在相关微格教学的教学开放度以及设备上,学校应该扩大微格教室的开放度和规模,以充分发挥微格教学的作用,并且学校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微格教学的设备,为师生进行微格教学提供设备支持和保障。

(二)教师应加强微格教学的理论学习,指导学生正确进行微格教学

教师是微格教学的重要指导者,对微格教学的顺利开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余时间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微格教学培训,或者自己学习微格教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因为要真正发挥微格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作为指导教师,首先要对微格教学的相关理论有充分地认识和理解,然后再根据班级的情况,开展微格教学。教师要在掌握微格教学相关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和学习。[6]在微格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更具多样化的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有效地反馈评价。让小组内的指导教师轮流替换小组听课,至少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到教师的信息反馈。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也应主要以激励为主,不能进行过激地批判,以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除了在微格教学的过程中以及课后进行教学评价,教师还可以扩宽学生视频的传播渠道,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前提下,将视频放在学校学习的论坛以及内部网上,让更多的学生进行学习以及留言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形式,可以弥补单靠教师评价的限制,提高学生对微格教学的兴趣,以及对教育事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利用微格教学提高高职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在当今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时代,微格教学应用于“教育学”课程中,也要跟上时代的进步,提高微格教学对高职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影响。以计算机技术等多种网络媒介的发展为基础,提升微格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在微格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看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并不断加强对学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训练,提高高职师范生在课堂中运用“教育学”课程相关理论知识开展信息化教育的能力。提高高职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首先是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媒体硬件和软件环境开展多媒体教学的能力,比如自己制作精美的PPT。其次是培养学生进行网络教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网络教学能力,学生的微格视频可以传播到网络媒体上,供大家互相学习和借鉴,也是一种网络授课。再次是增强学生运用虚拟信息化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媒体的作用比如微课、慕课等开展现代化教学。

四、结语

微格教学法是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重要方法,在“教育学”课程中加以应用,能更好地实现课程的目标,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本文对微格教学法应用于“教育学”课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了解了微格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更好地发挥微格教学法的优势。在新时代的发展下,微格教学法还将不断地完善和创新,为提升高职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刘结 单位: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科研处

[参考文献]

[1]郭晓琴,张培莉,郭晓静,贺静.基于卓越教学法的微格教学方法介绍[J].中医教育,2013,(5):66-67.

[2]杨敏.“创导式”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9):52-56.

[3]王顺钦.用微格教学提高师范生的说课能力[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9):69-70.

微课程开放教育论文篇9

当前,高校体育微课建设,拓宽了学生学习体育项目的方式与渠道,丰富了学习内容,开阔了体育运动视野,对体育项目的技、战术教学更具象深入。微课内容在网上免费向公众开放,实现各学科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面向更广泛的受众,使更多的学生能方便快捷地参与优质的体育项目技、战术视频教程的学习,进而推广了体育文化,提高了学习效果。然而,微课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现代移动互联的网络环境下,体育微课应顺应“云教育时代”的网络学习特征,以更好地实现创新与发展。

1体育课程建设的背景与问题

高校体育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落实课程培养目标的主要形式和途径。从前人研究基础上,从我国高校的体育课程建设历史发展来看,进一步贯彻落实新的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创新型高等教育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回顾体育课程建设与改革,20多年来取得了一些成果,课程设置日趋合理,课程内容丰富多样,课程评价科学化、过程性评价,课程结构开放式发展,学生的地位逐渐的突出,受到重视但同时,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缺乏学科性、系统性,备课制度缺乏全面论证,教研室内部管理缺乏配套措施,科研水平有待提高。但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社交媒体等设备的普及,开放教育资源的共享,信自、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越来越频繁,微课作为一种碎片化、社会化、个性化学习资源,能够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突破传统的体育教学,并能够重复学习和实验,建设体育教育课程的精品资源,为全国的学习者共享优质资源。

2微课的特点

2.1教学主题突出,目标明确

微课主要是针对或围绕教学任务中的某一个知识点(疑点、重点、难点)进行剖析,或者是一个小故事、一个小问题引发的讲解点,以前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在教学的内容上显得繁琐众多,微课恰恰细化了这些目标,使得目标更加明确,教学的主题更加突出。

2.2教学时间短,资源容量小

微课的时间一般控制在20min以内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非常有限,一节课的集中注意力大概在15min左右,一节微课的时间刚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有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构建有效的学习系统。正因为微课的时间短,制作成视频一般也不超过几十兆,随着网络的普及的电子产品的迅速发展,只要有电脑、智能手机、Ipad等都随时在线播放或者保存在设备上随时观看学习,使用也相当方便。

3微课类型与特征

微课用途广泛,可以是导入类、理解类、拓展类、巩固类供课上使用,也可以制作为实验类和讨论类的,供学生课下使用。无论是什么类型,都是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营造了一个主题鲜明,结构紧凑的小环境,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微课与微学习、微型课程在学习理念上有相同之处,微课只是在微学习、微型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深化。

微型学习产生于碎片化、社会化与草根化的媒介技术与内容的背景,大多依靠移动设备,传播短小松散的学习内容。微课程是一种独立的、集中主题的学习资源,形式短小精悍,用于非正式学习环境,学习者处于边缘性投入的注意状态,所以需要精心设计和引导学习者有效利用学习资源。

4体育教学视频(微课)的开发创作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4.1任务分析

确定教学目标、选择知识点、分析学习者特征,设计如何精彩、精炼、清晰地讲解内容,提供标准、规范的示范技g动作,一节微课只讲一个知识点,体现微课的短小精悍的特点。经验证明,好的微课是经过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制作完成的。没有视频脚本制作的微课,必定不会有清晰的条理和精彩的课程情节。微课拍摄、录制前的准备工作如果没有做好,微课的质量将会大打折扣。

4.2微课视频的拍摄或录制

可用免费的录屏软件加几何画板、PPT等录制教学过程,然后进行仔细的视频编辑,或用摄像机、相机、手机等设备拍摄教学过程并确定视频格式,保证学习者能在移动终端设备上流畅收看。

4.3检查微课

了解讲课逻辑是否清晰、规范、无错误,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的技巧是否合理,是否有一定的趣味性以吸引学生,播放是否方便流畅,视觉传达是否简洁、鲜明、印象深刻。

5结语

微课所具有的针对性强,对单个知识点的讲解透彻,利于移动终端观看、下载,及交互性强、时间短等特点,解决了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内容多、难度大、课时少,及精品课程视频不便在移动终端设备上流畅播放和下载的现实问题,满足了学习者的需求。同时,帮助教师拓宽教学视野,提升了教学能力,展示了教学风采,推动了精品课教师的专业发展。

微课程开放教育论文篇10

关键词:开放教育;翻转课堂;满意度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教育部下发的《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提出,将进一步推动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建设。在互联网+智慧教育的理念下,国家开放大学将要完成100间云教室建设,并将搭建基于VR的实验实训平台,继续推进数字化资源开放与在线教育联盟建设,形成优质可共享可持续发展的网络学习资源,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1.2开放教育与传统高等教育的区别

国家开放大学(简称国开),是有别于传统教育的开放教育,相比较传统教育,在生源、授课方式与时间、学习环境都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异性。从生源上看,开放教育的学生以有一定知识积累、工作经历和社会阅历的成人为主,从年龄、学习环境、从事行业等方面都个体性差异。从学习环境上看,工学矛盾是开放教育学生必须得面对的问题,由于学生采取业余时间在开放教育中学习,学习中的碎片时间段较多,现实条件不允许学校安排同传统高等教育等量的课程时间,学校和学生更多地采用自学和远程方式来解决工学矛盾。从学习需求来看,在开放教育的学生更多为了适应职业发展、薪资酬劳或兴趣爱好而修读心仪专业,有较明确的学习目的性和学习动机。

1.3翻转课堂在开放教育中的可行性分析

基础设施条件允许。成人学生具有一定的物资条件基础,有翻转课堂所必需的网络环境和信息化终端,开放教育具有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实施的物质基础;翻转课堂课前可以利用微课小视频,或其他学习资料等有效学习途径进行片段式学习,学习的节奏由学生自由控制。经以上分析,决定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为开放教育提供更灵活地选择和更鲜活的生命力。

2微课与翻转课堂

2.1相关概念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出现,使随兴趣学、不受时间地点和次数所限自主学习模式受到广泛关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一部分以微视频作为载体,微课进入大众视野。微课又称微课程,是针对教学中一个难疑点、活动或实验演示等借助视频的方式呈现,将碎片化的知识立体呈现,它有精短、重复观看、针对性强的特点[1]。在教师预判对学生在知识获取中将遇到的学习障碍,制作相关微课内容,使一些在授课中难以用语言和板书表达的知识点利用视频的形式,形象直观展示给学生。本研究中的微课以教学内容为目的,时间在5分钟左右,内容较独立的微视频,同时,本研究中讨论的翻转课堂主要以微课为载体的。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内容,学生课后完成作业,当这种教学方式被颠覆转换成“课前自主学习,课中讨论问题、完成作业”,翻转课堂应运而生。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的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两位教师最先倡导翻转课堂的理念,萨尔曼可汗创立可汗学学院,使其成为较有影响力的翻转课堂模式[2]。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学生、学习时间环境、课堂活动和评价方式等教学要素都发生了改变,而这些改变是与开放教育有不磨而合的契合之处,并吻合开放教育的教学理念,开放教育目前采用适应电大学生实际特点的面授与网络的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并使工学矛盾得到缓解,当翻转课堂的理念提出,各种移动智能设备的价格低廉,网络速度与价格平民化,面授和网络自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得到了更进一步的优化。在开放教育中,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程度自主选择微课内容进行学习以及学习的时长与次数,使课堂灌输内容时间缩短,并能在课堂在分配更多的互动和释疑时间,更能加强知识的内化,巩固知识点,在单元面授课时间内能使更多知识点得到强化,使工学矛盾得到更大程度的缓解。

2.2开放教育在微课与翻转课堂的践行现状

从邓先生批准创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依托广播和电视实现远程教学,到今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升级为国家开放大学,一直以来,开放教育,在空中课堂和网上教学都在传统高等教育之前做了更多的尝试和实现。2012年底,国家开放大学启动“五分钟课程建议工程”项目,旨在满足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的个性化需求,“国家开放大学五分钟课程网”2013年7月正式开通,免费向全社会开放,短时间内访问量破百万。五分钟课程是时长为5至10分钟的微型课程,可灵活使用各种设备进行碎片化学习。从2013年5月至今,新疆广播电视大学筹建了国家开放大学系统云教室一期和二期的建设,现已建成云教室32间。云教室是通过通讯与网络将大城市的课堂与边远地区的课堂互连,使边远地区的学生突破空间的限制与大城市的学生同步上课,优质教学资源得到共享,云教室的出现,将翻转课堂的实践带到了一种新的阶段,使课堂的翻转不仅局限于师生面对面,可云上进行双向互动[3]。

3翻转课堂应用于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设计分析

3.1课程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国家开放大学本科层次公共统设必修课,考试分别在每年的4月、9月和12月三个批次进行全国网络统考,本课程涉及的学生多,有利于实验分组。该课程试题结构为选择题40分,操作题60分,分别涉及windows7基础知识、word2010、excel2010、powerpoint2010和outlook2010四大模块,笔者作为该课程的多年授课教师,总结发现开放教育学生在操作题困难较大,选择题可以自行记忆书后习题库,操作题上自学难度较大,开放教育的面授课时间短,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考核范围难以面面兼顾,学生在家电脑上练习时,一步操作不对,则效果不能呈现,针对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目前最迫切最适用于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时时在身边,操作细化,反复观看,课堂上交流,问题解决。

3.2实验设计

实验对象:2016年9月批次不合格学生50人(各专业均有),选取已经有过考试经历且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他们有迫切需要通过考试的心理,且知道自己的弱项所在,会在翻转课堂模式中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需要的微课程来补差补缺,这样也保证了参加实验学生的基础大致持平,不会因为开放教育中学生的个性化显著差别影响实验结果。教学的具体实施从2016年10月20日至2016年12月10日,进行为期7周的翻转课堂教学。根据学生能否参加面授,将49人分成2组,实验组26人,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参照组23人按传统模式讲授,课后练习。在教师相同,教学内容和学时均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教学差异效果。实验模式:在实验组的课前,教师针对考试大纲将授课内容分四大模块,按模块将重难点细分,普通知识点做成简单的文字版操作步骤,用课程公众微号推送,对较难的知识点,如“高级筛选”和outlook中更改信纸,用录屏软件camtasiastudio制作微课,上传优酷,便于学生业余时间学习,在面授课时间,学生们将课前遇到的问题和仍然没有学会的操作带到课堂上去,由教师解决难题及总结。对照组在课堂上串讲知识点,讲授演示重难点操作,学生课后做题目练习。实验内容:windows7基础知识、word2010、excel2010、powerpoint2010和outlook2010四大模块,列出细分提纲共78条,重难点28条,共做微视频42个。

3.3反馈评价设计

本实验将考试通过率和学习体验作为教学效果评价指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性质决定该课程对动手要求较高,机试的成绩直观地展示了教学效果。2017年2月初,该课程成绩已下发。重视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从心理学和人性化的角度上注重学生的整个过程的学习体验,学习体验将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及对知识的探索欲,本实验为学习体验指标设计了满意度调查问卷,分别从学习时间(课堂安排满意度、课余安排满意度)、学习效果(课堂效果满意度、课余效果满意度)、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影响、学习障碍克服)三个主要维度共六个方面考察学生的满意度。

4实验结果

考试通过率方面:该课程的成绩没有具体分数,只有“合格”、“不合格”、“缺考”“作弊”四种。参照组23人,缺考2人,13人次合格,8人不合格,剔除缺考人数,考试通过率61.9%。实验组26人,漏报考1人,缺考1人,16人次合格,8人不合格,合格率66.7%。问卷回收:共发放问卷49份,回收48份,2份无效,样本容量46。统计分析方法:独立样本t检验。教育统计学统计规律表明,学生的智力水平,其中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等呈正态分布[4]。因而,本实验的体验和效果基本服从正态分布,参照组和实验组相互独立,样本容量较小,适应于独立样本t检验[5]。本研究中最大的改变是课余时间的安排和学习体验,也就是翻转课堂的实质,所以实验从课余安排满意度和课余效果满意度两方面观察两样本间有没有显著差别。本实验采用统计软件IBMSPSS22.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两个观测项的显著性概率分别为0.875和0.869,方差不显著,因此,两观测项从“采用相等变异数”行读取数值,显著性(双尾)值0.05[6],表明,参照组与实验组在课余安排和课余效果上存在着差异显著。

5结论

本研究在开放教育的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翻转课堂,从学生成绩结果上看,学生从从前的“不合格”到考试“合格”,从参照组和实验组分开来看,实验组的通过率稍高;在选定的样本范围内,学生满意度的问卷源数据和数据分析上来看,学生对这门课堂上的翻转模式满意度较高,翻转课堂是适应开放教育中这门课的教学并有所裨益的。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不同教师在教学视频的制作上和知识点推送能力及特点都会有差别,本次观察偏重于学生成绩提升的体验满意度,在教师的视角,翻转课堂模式的效果如何还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丛健娇.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在开放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19-20.

[2]戴宁.翻转课堂的冷思考:价值与限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6,29(6):13.

[3]杨晋娟.探索基于云教室的翻转课堂教学应用模式—以新疆广播电视大学为例[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0(71):24-25.

微课程开放教育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4-0034-04

一、引言

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简单易学、便捷操作、个性化学习等优势特点成为高校教学研究的热点。目前,针对微课的理论研究较多。大多集中在对微课的定义、特点、制作流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等方面进行研究[1-3];也有基于全国微课比赛分析目前微课制作水平,提出微课制作上存在的各种问题[4-5];还有很多研究分析了好的微课、真正的微课应该达到的水平,并从宏观上分析高校应该采取的措施[6-8]。这些研究对微课概念的普及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和理论研究的热度相比,微课并没有进入高校的实际教学应用中,这主要是理论研究中提到的微课教学方式需要有高质量的微视频、教学设计等相关资源。但局限于高校当前的实际教学现状、教师的技能、设备资源、学生特点等方面,要想一步实现理论上真正意义的微课教学是不现实的。高校只有结合其实际情况,制定渐进的微课推广发展策略,顺序渐进地发展微课教学,才能真正让微课进入实际教学应用中。论文基于对高校教学现状及微课应用特点的分析,提出基于微课的高校教学改革渐进发展策略,以促进微课尽快进入实际教学应用中,提高当前高校教学效果,并推动高校信息化微课教学方式的建设和发展。

二、高校教学中微课应用现状分析

微课是指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学科某个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其核心资源是微视频,并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微课件、习题、反思等辅教与学的内容。微课是在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资源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1-8]。微课针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等内容,具有时间短、容量小、内容精、情景化、易传播等特点,能够满足学生移动学习和个性化自主学习的需求,也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可有效地促进教学改革。因此,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资源,微课必将成为高校的一种教育教学新方式。

然而目前微课并没有进入高校的教学应用中,主要局限于目前高校缺乏制作微课的各种设施工具,教师制作微课的技能,以及学校各种考核政策、专业体系结构、课程大纲设置等方面也影响到微课教学的开展。在微课认识还不清晰、实践方向不明确、导向不清时就盲目投入资源,又可能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其次,在教师方面,要制作高质量的微课,并形成一个微课课程体系,需要教师付出很大的精力。教师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学习利用各种拍摄和编辑技巧、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进行微课的设计和制作,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微视频中,教师要具有亲和力、饱满的教学情绪,使用具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等;这些对高校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9-10]。大部分教师由于没有太多时间学习专门的制作技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些教师受思维定式的困扰,或限于科研压力、精力有限等因素会从心理上抵触微课教学。因此,受各种因素的限制,没有高质量的微课教学资源就不开展微课教学,这成为制约微课开展的瓶颈。微课设计制作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涉及到很多细节问题,很多技术上的问题也需要理论来指导。因此,要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质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在学生方面,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不喜欢主动学习、思考,不擅于提出问题,并且形成了被动的学习习惯。现在大学生很少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基本上除了在课堂上学习、考试前集中复习外,其他课下时间很少有学生主动学习专业课知识。这些学习习惯在短时间内也很难完成转变,这会直接影响微课的实施。另外,目前高校大学生对微课的了解也较少。据调查,目前有45.28%的学生对微课不了解,32.28%的学生对微课有一点了解,只有2.86%的学生认为自己非常了解微课[11]。当然也有一些学生希望利用有限的时间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而微课具有利于知识便捷获取、按需获取的特点,正好满足这一需求。因此,要让学生逐渐地了解微课,并引导学生愿意拿出课下零碎时间进行微课学习,以实现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这需要高校制定相关的政策以支持和推进学生的在线学习,推进微课教学方式的逐步实施。

三、基于微课的高校教学渐进发展策略

由上文分析可知,微课不仅需要高校进行教育革新,更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观念的革新,局限于各种资源条件、技术水平、教与学的行为习惯等因素,微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本文基于高校的教育教学资源现状及微课特点,提出了如图1所示的高校微课教学的渐进发展策略。

第一阶段,引入、了解和熟悉微课

高校首先要具有实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观念意识。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微课比赛和微课培训,达到让教师了解、熟悉微课,提高微课教学兴趣并掌握一定的微课制作技能的目的。目前,大多数高校正处于这一阶段。

第二阶段,校内试点微课应用

当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被引入时,会先有一部分教师愿意尝试,高校应积极鼓励这些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合理选取微课内容,进行微课的设计和制作,并鼓励教师在专业课中尝试应用微课进行补充教学。很多研究论文认为在传统课堂上放个微视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微课,因而不提倡。但实际情况是:不可能一下就彻底改变经历了长时间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传统课堂教育教学方式。因此,在微课引入课堂初期,可将传统教学方式与微课教学相结合。教师根据专业课特点、每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选取合适的内容制作成微视频。在50分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摒弃满堂讲的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微课视频,学生会非常专注地观看视频,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更加通俗易懂,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观看视频之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然后再结合学生的掌握情r讲解相关知识。这种方式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传统课堂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通过课程实践,教师会不断积累微课制作经验,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微课引入初期,由于设备资源及教师技能的限制,可采用PPT录屏法制作微视频。教师首先制作简单、美观、适合大学生风格的PPT,然后采用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进行微课制作。Camtasia Studio软件具有强大的整合编辑功能,能轻松地在任何颜色模式下记录屏幕动作,包括影像、音效、鼠标移动轨迹、解说声音等,非常适合新手学习使用,网上下载即可。采用的设备主要是教室中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也可用U盘拷给学生,让学生在手机、电脑等终端课下观看。这种方式不需额外投资,除去教师付出的精力成本外,可以零成本的方式将微课引入课堂教学。

第三阶段,树立典型,推广优秀微课

当学校中有一部分教师引入微课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后,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树立秀微课应用案例。学校及时给予一定的鼓励或奖励政策,这样可激发教师学习、制作和应用微课的积极性,从而推广微课。教师在不断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课堂学习逐渐转向课外学习。

这一阶段是在第二阶段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微课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微课学习还没有形成制度体系,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课下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还必须将课外学习和传统课堂授课相结合,要基于微课重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例如可将传统课堂中50分钟讲授的知识,分解为若干个以知识点为核心的微课知识包,这些知识包短小精悍,即可课外看,也可随堂观看。通过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加上考评措施的改进,激励学生在课下利用各种零碎时间观看微课视频。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问题,如果学生能顺利解决相关问题,可代替平时的课堂考勤,这样可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省下时间可去学习其他感兴趣的知识。这种在传统课堂中融入微课知识包的教学设计会大大改善冗长、学生缺乏动力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也会逐渐准备好角色的转变,从知识的传递者变为学生的辅导者。学校也要积极实时地给予政策支持,改变对学生的一些考核要求。

随着微课制作技能的逐步提高,可逐渐尝试采用更多的微课制作方法,例如拍摄法、录屏法等。教师利用微博、QQ、BBS论坛、微信平台或网络云盘等自己熟悉的方式,分类管理并微课学习视频、相关资料、问题等,以建立自己的微课程管理系统[12],引导学生关注,进行课外自主学习。也可尝试利用高校的二级学院网站作为一个微课、管理微课、供学生反馈学习等功能的平台,以增加教师与学生的课外沟通。

二级学院也以各专业为主体,结合专业特色,形成微课制作的专业团队,共同讨论制定各专业宏观上的微课教学的指导方案和建设目标,逐渐形成各专业和学科的微课资源库。并且可首先尝试在工程硕士及其他在职教育方面使用微课教学方式。因为在职学习人员由于工作和距离原因,往往很难做到按课程表上课。有了微课资源,就可以辅助在职学生在异地灵活地完成部分专业课的学习,并与教师线上沟通,从而提高工程硕士等在职学生学习效果。

第四阶段,形成高校微课教学体系

随着各二级学院微课资源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学校要开展微课设施资源的建设和投资,成立专门的微课推广应用部门,基于高校本身特点逐渐形成有特色的微课制作、应用的综合体系。包括微课制作设备、场地、专业技术支持团队、微课资源平台、覆盖一定区域的无线网络、向学生免费开放的计算机机房等,以创建良好的微课制作环境,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逐渐将微课的建设及应用纳入到日常课程体系建设中,并与教师的各类评聘机制相关联,激励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改革。有了专业团队和设备的支持,可以采用专业拍摄法、电脑录制加DV剪辑、动画虚拟创作法和HTML技术法等多种更加专业的方法来制作高质量的微课视频。

在这一阶段,随着高质量微课资源的丰富,学校微课网络平台的完善,相应考核评价机制的改革及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监控能力的不断提高,为翻转课堂[13]的实施提供了条件,可进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学生课前在微课网络平台上进行自主学习,课上进行师生讨论、探索,课后根据自己情况进行反复学习,在微课平台上进行讨论反馈,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平台上相应的作业和测试。将微课程根植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可充分发挥微课的力量,并使零散的微课程成为一个体系,使微课更加注重应用性,向系统化、规范化发展。学生逐渐改变被动式学习习惯,主动规划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节奏,从而可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高校内各学科、专业逐渐拥有丰富完善的微课资源和网络平台,专业素养高的教师团队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也会提高专业、学科在信息化时代的竞争优势。

第五阶段,基于微课资源的慕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14-15]开发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微课资源平台功能逐渐完善,能够充分挖掘和利用大数据,具有智能诊断、反馈和评分等功能,向智能微课的方向发展。微课也为慕课的开发提供了基础。此时,可采用慕课与微课融合,并与翻转课堂结合起来的信息化教学方式。但是慕课这种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完全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涉及到大量高质量教育资源的充分共享,学习者可达十几万人,这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可采取由基于微课教学到SPOC[16](Small Private Online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开放课程,可主要针对在校学生进行设置,学习者规模一般在几十到几百人),再到MOOC的渐进发展过程。

在此提出的微课教学渐进发展过程中,采用自下往上的设计原则。高校最初从宏观上鼓励教师进行微课教学方式的探讨、实践,先以教师为主体,再到专业、到二级学院逐步完善微课数据资源的过程中,学校适时地制定各种微课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最后以高校为主体进行统筹规划,形成高校较完善的微课信息化教学方式和微课网络平台,在此基础上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并为慕课的实施提供了基础。当然,传统课堂、微课、慕课等作为服务于教学目的的教学手段,各有其优势,在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同时,每个高校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来传授知识,以真正提高高校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微课教学的改革和实践是一个渐进的、持续化发展过程,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其微课发展策略。本文基于对高校教学方式及要素的分析,提出了高校微课教学改革五阶段的渐进化发展策略,对促进微课快速进入课堂实践、提高高校课堂教学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对高校的微课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新,秦智伟,张永强.高校微课资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4(6):60.

[2]张建民.高校微课作品制作技巧探究[J].甘肃科技纵横,2014,43(3):100-101.

[3]吴婵.关于微课对优化高校教学效果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3(10):17-18.

[4]蒋咏华.高校微课建设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23):73-74.

[5]侯威.高校微课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职业教育,2015(6):3-4.

[6]徐哲.促进微课在高校教学中应用的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2015(1):62-63.

[7]周冰,刘芳,邓娟.高校微课建设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2015,14(4):155-156.

[8]韩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微课”运用探讨[J].高等教育,2015(9):95-96.

[9]俞金香.利用网络“微课”促进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若干思考[J].当代教师教育,2015,8(1):85-86.

[10]梁俏,林琼.微课在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4):61.

[11]王雪.高校微课视频设计与应用的实验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3):221.

[12]邵留,李娟英,彭自然等.基于微课的高校教育信息化改革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15):6-7.

[13]郭绍青,杨滨.高校微课“趋同进化”教学设计促进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4):98-99.

微课程开放教育论文篇12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0(b)-0231-02

Microlecture a new teaching form of Open University

Li Wenjian

(Wuxi Open University,Wuxi Jiangsu,214011,China)

Abstract:Now the microlecture is expanding in school.The microlecture is a new 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method. The Open Un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ifelong education. The microlecture can be fully characterized by the study of the Open University. The microlecture help Open University’s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teaching. The microlecture is very important for Open University. This is a new educational model This will bring a new teaching experience.

Key Words:Microlecture;teaching;Open University;Experience

教育工作者应该记得,在上世纪提出的教育现代化的标准中有一条是三机一幕,即录音机、电视机、光学投影机和投影幕布进入教室,随着时代的变迁,对三机一幕又有了新的定义,计算机、视频展示台、液晶投影仪和投影幕布取代了老的三机一幕,到现在三网的融合走向了电脑屏、电视屏、手机屏的融合。这是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在变革,“微课”就是时展的产物。

1 论述

1.1 微课的定义

“微课”的前身有慕课、微格教学……,“微课”是这几年出现的。“微课”很多专家、学者、教育部门都有自己的定义,综合起来。一般现在有三种定义[2]:(1)微课是一种教学规频资源(类似英文的Micro-lecture);(2)微课是以微规频为中心的资源包,构成微课程(Micro-lesson或Mini-course);(3)微课是一种微型的教学活动(相当于Microteaching)。经过比较认可的是:微课是以微视频为载体的新型授课形式。它是教师利用较短的时间,对授课的内容精心设计,用视频的方式录制下来,供大家学习之用,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符合当代人的学习特性。

1.2 微课的特点

我们在微课的理论学习和制作中,发现微课的特点有很多,概括起来与它的名字一样有两大特点:第一是“微”;第二是“课”。

微,即小。在教学内容的层面上,微课的内容要比常规的课堂教学要少很多,而且教学内容围绕的知识点少而精,突出教学重点、帮学生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在技术层面上,微课短小精悍。微课要求时间较短,一般,一节微课的时间在6 min左右,最多也不宜超过15 min,微课生成的媒体文件,大体都在百兆以下,极大程度地满足广大学习者利用短暂的时间,在手机等微平台终端上进行学习的机会。

课,即课程。既然是一门课程,它必须满足课程的一些必备条件。首先,要内容、主题突出,让大家一看就知道知道这门课的授课内容。其次,一节微课同样要突出重点、难点。强化重点,解决难点,使我们课程的第一要务。最后,一个优秀的微课有导入、有总结、有师生的交互,甚至反馈,极大的满足学生的探知欲望。

1.3 微课与开放大学相结合

微课与开放大学相结合,教学优势得到互补,教学功能更加强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微课与开放教学相结合,这是历史赋予开放大学的使命。2012年7月,我国宣布成立了国家开放大学,各地开放开学也纷纷成立[2]。开放大学旨在整合了原广播电视大学的各类资源上,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质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间的矛盾,构建了终身学习“立交桥”。开放大学涉及到非全日制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贯彻了终生教育的全过程。开放学员完全可以足不出户,用现代教育的手段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这给微课也创建了一个施展身手的舞台,我们把一门学科划分成许多知识点,利用“微课”把这一个个知识点都教会大家,再组织统一考试,拿证,拿文凭。这也符合现代年轻人,微课每个知识点十多分钟的高节奏学习特点,学员完全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灯便携式教学终端真正做到处处学,时时学的教学环境。

第二,微课与开放教学相结合,这是历史赋予开放大学的机遇。通过开放大学经过30多年的现代化建设,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手段已经退出了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数字化媒体,进入了我们教育殿堂。各个学校纷纷以计算机为硬件平台,以计算机网络为通讯平台,搭建门户网站、教学网站、资源网站并建立了各种的云端网站和资源,让广大受教育者在网络环境下接受教育。QQ聊天工具、微博、微信,成为有益的补充。微课在这当中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资源,通过云端、通过网站、QQ微博、微信传递给大家,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我们应该积极地改善现有的传统媒体,让它更能为我们的学员服务。

第三,微课与开放教学相结合,使得开放大学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高度融合。开放大学经过长期的历史积累,有自己的技术机构,对制作微课等视频资源的制作有雄厚的经验技术和设备保障。教师要做的事情就是利用视频教学的载体,精心组织出符合现代人学习规律的教学作品,以达成教学目的。微课制作人,把这第一手资料,进行了高清晰度的微课制作,形成了一堂堂喜闻乐见的微课。开放大学有人员,有设备制作出更加精彩的微课。“5 min课程网”上一个个精彩的微课就是很好的证明。

第四,微课与开放教学相结合,是开放大学在中国远程教育中的全新探索。微课、微信、微博……都是信息化社会的产物,在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和互联网三网合一之后,社会越来越走向智能化。现在,公交车站,地铁上都会看到很多人都在聊QQ、玩微博、玩微信。而我们的微课作品大多是MP4格式的,容量体积非常小,非常适合在网络上的快速传输,微课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开放大学开发的微课完全可以在大家的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智能终端展露手脚,让学员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开放大学的学历和非学历的学习。

第五,微课与开放教育相结合,也是广大开放大学学员的要求。开放大学的学员并不都是全日制的学生,开放学员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在每个人时间都很宝贵的今天,微课完全满足了开放学员的学习需求。大家完全利用乘车、等车等碎片的时间进行微课的几分钟的短暂学习学习。达到了人人可学,处处可学的一个理想化的教育环境。

2 结论和现状

微课的开展在我国可以说是轰轰烈烈,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微课教学。高校的微课比赛已经进入了第3届,开放大学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得奖,由国家开放大学的牵头承担“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中,现有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专题教育的各个层面的媒体资源24万多个,涉及的课程25 900多门。由国家开放大学建立的5 min课程网分生活休闲、文化艺术、历史文化等多个栏目,而且专门开发了基于Android、iOS的手机、平板的客户端,供大家更方便地通过进行学习。微课在开放大学的推广和使用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要更加注重微课的推广和使用,让它们不要流于形式,切实地为我们广大的开放的学员服务,这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3 结语

微课对于大家来说,都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它符合现代社会,当代人的学习特点。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让我们的微课被更多人的认识和接受,为开放大学的教学服务,为我们的终身教育服务,创造出一片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刘万辉.微课开发制作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 杨志坚.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改革与创新[J].中国远程教育,20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