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21 10:21:17 关键词: 中小学 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论文

摘要: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学存在一定的误区,需要教师在正视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作用,适当加入德育、智育,使美育能够与其他教育相协调,对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其具备美术教育的特色,与美学中的一般审美范畴进行区分。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多媒体技术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具体作用

(一)提升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对于美术学科而言,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改变传统美术画面的静态劣势,通过动态化演示,进而更加生动、清晰地呈现出艺术作品,促使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完全不受时空的限制。小学生在这样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能够充分感受到美术所带来的精神享受,最终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小学生艺术欣赏水平

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促使学生认识并理解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美,进而提升他们的欣赏水平。美术欣赏课能够通过网络手段找到丰富多彩的内容,并传递给学生,使他们欣赏到高质量的艺术图片,同时也可将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呈现在学生的眼前,通过反复对比,促使学生的欣赏能力得到更大提升。

(三)拓展了小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视野

小学美术课堂所欣赏的内容具有一定广泛性,主要包含了世界各国以及古今中外的各种美术作品。这样庞大的信息量,通过应用多媒体资源能够使学生欣赏到传统美术教学方式所无法看到的图片以及视频,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美术视野。利用提供出的大量教学内容及课外知识,扩大了美术教学内容,也使学生们得以在有限的范围内接触到无限的艺术作品,在积累丰富知识的同时,也深层的激发了他们的潜能,提高了实际教学质量。

(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信息手段,将其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当中,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心态的改善,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提升。从小学美术教师的角度来看,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在备课阶段丰富教学内容,并且可以更加准确的展现出将要学习的课堂内容,教师得以从繁重的课堂板书中解脱出来,从而将更多时间利用在学生的实际训练当中。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通过多媒体技术,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原本极为抽象的美术理论知识,因此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理解和记忆。

二、小学美术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有效途径

(一)确保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正确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多媒体技术手段拥有特殊的艺术魅力以及传统教学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小学美术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要科学合理利用这种资源,并以此实现美术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进而优化整个课堂教学结构,进一步完善实际教学过程。禁止在教学过程中将其形式化,而是要把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切实改善传统美术教学方式中严重缺少教学情境的弊端,通过图像、视频、影像、声音等多媒体技术,使得美术教材更加生动、有趣味,将更多的艺术美展现在学生眼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便能够深刻体会到教材深层包含的意境,进而使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被充分激发出来,与此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审美主体的心态功能,使之变得更乐于学习,更热爱美术。

(二)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美术教育,打破了传统授课方式,使小组教学以及网络讨论等多种方式逐渐代替了原来的大班授课形式,从而使授课范围得到扩大,其授课形式也更加多元化。所以,小学美术教师更应该针对学生不同个性较多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对于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不同数量、不同难易程度的练习,把更多学习机会以及练习机会交由学生,最终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各自完成学习目标。与此同时,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应当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使每一阶段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培养。另外,美术教师也可以通过改变作业模式,使学生们有效利用计算机适时完成课堂作业,这将在切实提升学生美术能力以及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同时,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对于小学美术教师自身,应时刻重视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通过多媒体技术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多种有效的方法和意见。

(三)进一步强化师生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美术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时,很多情况下都没有实物教具,这时教师只能通过口述的方式来讲解雕塑作品、建筑欣赏等原本具体化、形象化的知识,这样便浪费了大量课堂时间,而这时学生往往还很难理解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便还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它凭借自身连续性、动态化的特点使原本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时间、更多精力去思考深层次的美术教学问题,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空间将会变得更大,逐渐由传统被动式接受知识转化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也将机械学习有效转化成了意义学习,促进师生关系向着更加和谐、融洽的方向发展。值得提到的是,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可将其替代为教师来履行职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仍旧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应用在和学生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使他们真正从课件当中摆脱出来,拥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进而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结语

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应始终强调素质教育,并主张进行全面培养。美术教学是不可或缺的艺术类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力不容忽视。然而当前小学美术的教育局面则应得到及时纠正。第一,应对美术功能进行重新认识,深入贯彻美术教学目标,积极评价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小学美术教师应适时转变美术教育教学观念,确立起使新的美术教育观;最后,应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探索美术教学新模式、新策略。而其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多媒体技术凭借自身具有的多方面优点,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并且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从而使小学美术教学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吴志刚 单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

内容摘要:美术教育是高素质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一课,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学生基础教育学科建设品位决定着其一生的文化追求和专业理想。文章通过一则新闻分析了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中小学 美术教育 现状 思考

一、一则新闻引发的思考

记者郑琳在2010年12月4日《钱江晚报》上刊发了一则新闻——《小学生看画展问讲解员:吴冠中画中心思想是什么》,大意是吴冠中画展在杭州举办,每天都吸引了大批的美术爱好者前往参观,其中也不乏家长带着孩子组成的“亲子”队伍。然而,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女生在看完吴冠中画展后,问讲解员:“老师,吴冠中的画中心思想是什么?”她一脸认真地抛给讲解员老师这么一个犀利的问题,然后拿着笔记本和笔准备记录讲解员要讲的每一句话。这个问题让讲解员彻底傻眼了。

家长们培养孩子艺术细胞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不过孩子们在现场的反应却让美术专家们颇感尴尬,在面对五花八门童言无忌式提问的时候,讲解员更是经常被“雷翻”。

站在吴冠中画的女性裸体画前,害羞的小女孩自动绕道了,嘴快的小男孩脱口而出:“怎么画这种东西,好难看,好恶心!”后面的家长如临大敌,赶紧把孩子拉走,并指着旁边的画转移注意力:“快来看这个草原啊!”但讲解员还来不及开口,家长和孩子的行动已经宣告,裸体画至少不适合给孩子看。

吴冠中有一个著名的教学理念,叫做“眼睛教眼睛”。他最提倡培养学生对美的感觉,教学最重要的不是技法,而是审美的眼睛。他曾经在媒体面前痛斥中国的美术教育,教出了大群“美盲”。

然而,当家长争先恐后让孩子上各种艺术培训班的时候,他们仍然无法避免花钱买“美盲”的陷阱。面对三年级女孩的问题,“中心思想是什么”,讲解员在哑口无言后,思考良久,给出了一个答案:“吴冠中画的是美。”于是,小学生们把“美”记在了笔记本上。

这则新闻让笔者沉思良久,孩子的问题不能从表面上去理解,而要从我们的教育制度层面上去看待,教育制度的改革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

二、从绘画中心思想问题看中小学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小学语文课程开始,教师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甚至于每段文字都要总结出思想,将文章内容上升至统一的思想道德的高度,禁锢了学生自身的感悟和联想。由此,引发学生在参观吴冠中画展时,向讲解员询问画的中心思想。这不得不说是我们应试教育引发的现象,类似的情况在欣赏画展、观赏舞台表演、聆听音乐等艺术活动中时常发生,这都反映出我们实际教育中学生素质教育的缺失。

目前,很多学校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以此作为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条件。这使得学生重视文化课,囫囵吞枣般消化书面知识,而忽视了自身艺术素质的培养。学校虽然开设有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但大多是作为副课的形式存在,大多是每周安排一次艺术课,而在这仅有的一节课程中,教师只是简单地介绍书本知识,教会学生唱一首歌或画一种动、植物。这种做法使得学生缺少艺术的熏陶,缺乏对艺术的喜爱,更重要的是缺失了提升素质的重要手段。我们传统认为的好学生一定要文化课成绩优异,却忽视了对素质教育的考察。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在吴冠中画展中出现的那一幕。我们应教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美,然后用艺术的手段去表现美,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告诉学生美或不美、好或不好。教师给的答案固然重要,可以作为一种参考,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培养学生自己去判断,去寻找答案。

虽然我国早已倡导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中小学教学目标仍然是一切以高考为中心,美术教育在中小学中的地位,一直是一个“争而未决”的问题。尽管教育大纲有着明确规定:“中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实际执行却不尽如人意,长期以来,美术教育处于一个最不显眼的位置,相对于“主课”来说,它是“副课”;相对于升学的“硬任务”来说,它是“软任务”,正由于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足,所以形成了中小学美术课“小学凑合,初中压缩,高中取消”的局面。很多美术师范专业的学生,毕业分配到了中小学任美术教师,却根据学校的安排都改上了其他课程。

学校重视应试教育,由此引发了种种问题,如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式简单,等等。中小学几乎都把素质教育放到可有可无的位置上,甚至大学里也是重理轻文、重技轻艺。非艺术院校的艺术类课程也是可选可不选、可修可不修。怎么把学生从“考试型”转型为“实践型”,这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素质教育关系到民族的未来,艺术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需要把艺术教育放到整个教育环境里来思考,改革当前的教育制度势在必行。

在当代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我们按照传统艺术语言来审读,已经无法给出适合的答案。因此,我们要用新的艺术理念去审视艺术作品。然而,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课本,甚至大学的艺术教育教材都还跟不上时展的要求。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制度,提高素质教育的比重,这应是教育革新系统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看待、解决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

三、改善中小学美术教育状况的途径和方法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学生基础教育学科建设品位决定着其一生的文化追求和专业理想。加强学校美术教育,让美术教育真正走进中小学校园,是提升中小学生美育素质的关键。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更新教育观念,认真落实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更新教育观念,把观念统一到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上,这个《决定》,是加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方针和纲领性文件,是面向21世纪整体教育的思路,必须在各个学校中得到贯彻和执行。

“素质教育”是一个综合概念,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性质的教育类型,各有不同的重点和要求。可是,它也是一个教育目标、教育规律的共同的普遍性的问题,必定存在一个突破口。《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国务院前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指出:“以艺术教育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美术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门类,有着它独特的体系,我们不能从单纯意义上的绘画概念来理解和对待,因为美学的社会功能直接影响到文学、政治、经济、科学等各个领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内在品质。没有美学知识,很可能文学家放过了一个精彩的构思,政治家失去走一个闪光的点子,科学家丢掉了一个美丽的幻想。没有美学知识,企业家可能使一个好的形象设计闪过视线,使一个新颖的广告策划与其失之交臂,整个社会将变得苍白和没有魅力,所以,美术教育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绝不可少的一课。

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有可能改变美育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才有可能改变美术课的地位,让美术专业老师能真正从事自己的专业,使美育走进校园。

(二)建立系统化的中小学艺术教育体系

笔者认为,美术教育应从幼教开始,这是一种贯穿整个中小学的课程,也是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1.美术教育应是实践性的。美术教育应以启发创造想象力为主,兼而学习世界优秀传统的绘画,在每一个教育阶段上,都要学习国内外不同民族优秀传统的绘画,培养学生有一双欣赏“美”的眼睛。2.突出美术教育的人文科学性质。在不同阶段上都应开设艺术鉴赏课或者其他艺术活动。只有在鉴赏中以及大量优秀的例子中,才能培养审美的眼光。3.开设艺术史课程或艺术讲座,以美育为宗旨的美术教育与以学习技法培训艺匠为宗旨的教育应该是有区别的。4.可适当地开展艺术批评课程,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批评,不仅可以带动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研究兴趣,扩大知识面,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们在进行批评的活动中,依据所选择的价值判断和标准不断地评判和修正自己,以同样的价值判断和标准塑造自身。

(三)加强中小学专业美术教师队伍的培养

在中小学美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尽管相对前几年有所改善,但状况仍不容乐观,城市中学还有一些高校毕业的专业美术教师,小学几乎全部是“师范”毕业的兼职教员,而农村中小学基本是空白。而且,这些教师中很大一部分人是既没有在理论上上升到美学教育的高度,在实践上又没有较强的实际美术创作和教学能力。所以,中小学生普遍无法接受系统的审美艺术教育,因而缺乏较好的审美意识。

加强美术教师队伍的培养,首先是加强师范类美术专业的建设。师范类美术专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师范类学校中的美术教育专业,二是综合类大学中艺术系美术教育专业或美术学院中的美术师范专业。一是从师范类学校抓起,师范学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我们培养的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所辐射的受教人群,影响到中小学生的全面成长。二是抓好综合类大学中艺术系或美术学院中的美术师范专业的建设,培养美术教育人才队伍作为补充,弥补目前美术教育人才队伍的不足。

在师范类美术专业建设中,必须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各方面的工作。师范类高校除要有一批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很强素质的专家教授外,课程的设置、授课的形式也很重要,要改革现有的教学体制。美术专业在设置必要的艺术技巧训练课外,要特别加强美学理论、艺术鉴赏、审美趣味、美学史论、艺术实践等课程设置。

只有认真抓好美术教育建设,才有保证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改善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状况,最重要的是真正做到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定位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误导

1.研究缘起。随着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迅速发展,美术教育也日惭趋于包括整个社会和人的整个一生的方向,其本质也转向培养受教育者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但是,当前的中学美术教育却多置美术之美育功能与任务于不顺,只施以临摹写生的纯技能训练的应试教育;而小学美术教育又多是片面夸大稚拙童趣的艺术性,忽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授,使“稚美”思想垄断整个小学发展阶段,造成儿童的审美素质与创造能力的长期“低幼化”。

2.现状略析。以上所述的“有术无美”的功利主义教育与“有美无术”的自然主义教育其本质都是一种与全面发展相背的、残缺偏窄的、停滞孤立的审美误导,在实践中产生了诸多矛盾。

(1)与教的矛盾首先,普通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区别于专业学校的美术教育就是其具有普及性、基础性、综合性并有一定建立于兴趣之上的应用性,皆着眼于螺旋上升的发展。而对技能的片面强化与对拙美的静态依重均割裂了知识技能与情意美感内容的有机联系,形成小学与中学间的智能断层和中学毕业生审美素质的严重匮乏,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美术教学必须遵循以审美教育为主线、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循序渐进等原则,遵循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情感体验与道德判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美育原则,在教学中也需要采用直观、形象、情感与动作相结合的方法,而前述两种顾此失彼的误导都与此相去甚远。

(2)与学的矛盾美术学习是一种促进主体美术知识、审美情感和表现技能逐渐准确和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比其它学科学习还要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技能教育忽视了动机与兴趣、情感与审美的心理基础,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平衡性;小学夸张稚美的教育则忽视了学生在右脑神经系能控制与其它神经系统密切配合下的操作性,忽视了发展的生理基矗两者都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另外,美术学习又是学生眼、脑、手和材料密切配合的智能、情感与操作活动,美术教学任务实现的具体表现也是促使学生的眼、脑、手协调并用,因而学习呈现着“观察思维(感受)表现(创作)观察……”的循环渐进过程。而前述两种教育均切断了这个螺旋型过程,不能实现视有所惑、脑有所思、手有所政、料有所用的最佳结合,也违背了学习规律。

(3)与个体完善和社会需要的矛盾美术教育作为学校美育的主要课程之一,除了对受教育者的审美结构的美育功能之外,还具有伦理结构的德育功能、智力结构的智育功能以及身心结构的健康功能。只有这些功能的全面发挥,方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健康发展的完善个体。而且,随着文化科技的进步,艺术与生产、生活日趋融合,社会要求劳动者具有高层次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丰沛的艺术情趣与创造意识。而前途美育的欠缺与片面都是美术教育功能的畸型发挥,都将造成个体心灵、精神和行动能力的巨大失衡,使人格和个性平面化,使再生产劳动力的感官运动与审美创造相分离,从而影响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影响社会的顺利发展。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与发展的审美定位

1.美术的教育目的与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可简单概括为审美教育、智力开发与美术知识技能培养三项。目的总是依赖于过程。如果说美术表现与创造活动是一种行为艺术的话,那么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智能、情绪、道德、知觉、美感、社会感与创造性等不断成长提高的过程,而中小学美术教材也正从形式与内容上整体地表现出了这种发展性,并要求通过绘画、欣赏、图案、手工等课题予以实施。

2.美术的学科特点与发展作为视觉化的造型艺术学科,美术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即教学的直观性、形象的审美性、美术的创造性及制作的技能性。教学必须以直观性前提,以技能性为条件,运用审美性方法,追求创造性目的。故而要求不断为学生创设感受环境、提供审美对象、教授表现与创作方法,提高其美术的创造能力(美化生活的能力、美化环境的能力及艺术的综合创造力),这就体现了美术审美教育功能的特殊性--通过形体、色彩、材质、空间等方面直接感性的视觉审美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对视觉对象的欣赏、表现与创造能力。

3.美术教育的现代化与发展随着国家素质教育体制的完善与对艺术教育的不断重视,现代美术教育已突破了学校教育的范畴,成为一种以美术智能和审美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社会活动,旨在培养人高度的创造性,这就要求中小学美术教育首先要强化美术教育意识,转变以往囿于学科内的美育思想,放眼整个社会生活空间,发掘并利用艺术、自然和社会中的一切审美因素进行全面的审美教育。

其次要加强美术教育的改革与研究,以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适应二十 一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再次,在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传统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故而引进新的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是美术教育的基本要求。

4.美术的素质教育与发展作为普及型立体型的美术素质教育,围绕发展的核心表现出以下征:①科学性--基础性与系统性的统一,即向学生实施具有辅德、益智、健体(心)的美术“双基”,具有全面整体的、优化结构的、层次递进的、有序发展过程的教育,②实效性--因材施教与以点带面的统一,即以因材施教为根本,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达到以点带面的全局性教育效应;③创造性--主体性与适应性的统一,即充分发挥教学双方的主体能动性,做好相互间的合作与配合、促进教学活动从不适应向适应方面发展;④规范性--有一 定的教育评量体系与活动,即对学校美术教育实施综合评估并纳入教育、管理常规,根据甘一世纪学生美术素质的综合要求与表现,建立健全一整套过程与结果并重的美术活动的评量规则,并使之在实践中应用化;⑤发展性--以人为全面发展和“教育是基础生产力”的统一为宗旨,即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向,使未来的劳动者具有审美方面的生产能力和美化生活的能力的教育任务,以及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并能运用美术语言手段去感受、理解和创造美的教育目的。

三、发展的审美教育的实施

1.树立“大美术”观念,将审美教育融注于一切美术教育活动之中。采用开放式的素质教育,以广义的美育思想指导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美育活动,发挥多种美术教育要素、形态和范围的综合作用,形成美育的总体效应。

2.加强美术教研,促进美术教改。面向未来和世界,着眼于全面发展,广泛深入地研究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外因素,结合时代与学生主体特征因材施教;加大教改力度,探索出一条适应个体与社会、有特色的中小学美育新路。

3.优化内容,改进方法,注重过程。首先以基储应用和审美为前提,删缩一些功能单一、难度不适的重复、生僻的教学内容,发挥地方教材优势,增设一 些作用显著、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其次,教学方法力忌盲目随意的纯技术教育与纯欣赏教育,而求讲练结合、欣赏与创作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另外,要使整个教学活动有美有术,使学生的眼、手、脑都协调运用,对美术行为过程和结果(作品)都感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

4.建立并完善中小学美术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评量标准与展赛机制。教育过程与结果的评量与展赛,是衡量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并能由此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采用忽略主体创造和审美情意表现的、强调美术学科智能的外在的规范性评量规则,也不能只注重片面合混的、强调自我表现的内在的感觉式评量规则,而应建立一套以学生全面均衡发展为价值取向并兼顾形式、内容、思想、艺术与主体因素的,从自觉性、审美能力与造型能力三方面进行评量的标准与实施机制,以促进美术之审美教育的健康发展。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对当前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思考

我国的艺术教育在近十多年间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针对基础教育中“我国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不仅艺术教育师资的数量严重不足,同时,从整体上讲,在艺术教育素质、教学科研能力和艺术专业技能水平等方面也亟待提高”①的状况,通过多方面、多形式的努力建设,现在师资紧缺的状况得到了初步缓解,教师的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我们在充分肯定基础艺术教育所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学校艺术教育仍然是整个基础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学校艺术教育和美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尽管2002年7月25日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使学校艺术教育步入法律化、规范化的轨道。但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中小学的领导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明确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又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村、山区中小学,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并突出地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

其一,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中小学领导是“美盲”,不了解美术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生活、工作的密切关系;不了解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综合化发展的趋势,美术是新世纪祖国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不可缺少的艺术素养;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美育和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对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由于实际认识不足,致使一些农村中小学的领导认为美术课是“调剂课”,可以是“口头上重要,工作中次要,执行中不要。”美术课在实际工作中被随便缩减,随时被其他基础学科挤占,甚至停开。

其二,美术教学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教学,它是一个眼、脑、手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在美术教学中,范画挂图、图书资料起着重要作用。只有见到大量的优秀作品和具体的实物,学生才能有一个感性认识;让学生动手操作,他们才能深刻体会。但一些中小学校领导不愿投入资金改善教学设施,购置教具和资料。

其三,应试教育的误导。尽管国家教育部已提出中小学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由于中国自身的实际情况,一些学校只重视升学率,仍跳不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美术的学习,除了部分专业美术考生之外,不作为升学手段。学生家长也只关心孩子的语、数、外成绩,美术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受到一定的限制是难免的。

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广大农村中小学迫切需要大量的美术教师。虽然我国鼓励综合性高校和非师范类高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加之近几年来各院校的扩招,美术师资毕业生虽然数量多,但农村学校美术师资却存在“来不了”“养不起”“不稳定”“配不齐”的现象。现将原因分析如下:

“来不了”。上述的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外部环境让美术教师和美术师范毕业生“心寒”,加上我国农村学校不仅数量多,而且受思想观念、地理位置、交通、地域经济等影响,一些高师的美术毕业生贪恋城市,认为到农村、山区中小学是“大材小用”或无用武之地,不愿到生活与工作条件艰苦的农村、山区工作,甚至放弃分配,这种现象相当普遍。

“养不起”。农村学校办学规模小,教师编制受限制。一般情况下,一所农村中小学养不起也用不足一个专职美术教师。这就使一些学校为给其他学科的教师排够课时或照顾老弱病残,而让这些根本不懂美术的老师教美术,或让美术课只停留在课表上,教学得不到保证。即使有一名专职教师也成了基础课教师,或成了跑腿的、打杂的,使之不能专一地去研究自己所教学科。

“不稳定”。农村学校无能力更多地“创收”,农村教师的实际待遇长期徘徊在社会的一个低水平线上,拖欠工资现象时有发生。中小学美术教师除完成美术课教学工作外,还要做多项琐碎繁杂的工作。如:开展第二课堂辅导学生,为学校办板报、墙报,为各班级布置教室,为节日庆典和上级各种检查活动写标语、布置会场、美化环境等等。白天上课,有时晚上还得加班加点,而这些工作并不起眼,不计报酬和功劳。美术课非统考科目,在评职、评优、晋级等方面不便计算成绩,工作辛苦又得不到承认,加之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设施和教具缺乏等诸多因素,导致在农村、山区中小学工作的美术教师不安心。在教学上,不研究大纲和教材教法,对课堂教学敷衍应付,对学生不负责任,或跳槽、或改行,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配不齐”。我国85%左右的学校在农村,75%左右的学生在农村,可以说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整个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农村学校美术教师需求量最大。但“来不了”“养不起”“不稳定”形成恶性循环,越是缺,越是配不齐。基础美术教育不合格,造成学生素质不高,直接影响美术院系的生源,低素质的生源又影响中学美术师资,这样又形成恶性循环。

解决当前农村学校美术师资问题,稳定教师队伍,最根本的还是要把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真正重视起来,要增强教学设备的投入,按“普九”的标准配齐设备。同时,要改善美术教师的教学条件,每学期应提供一定的教学业务经费,以保证美术课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要把美术教师的地位真正提高。在美术教师的评职、评优、晋级、奖金等方面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视同仁,并能根据美术科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公平的考核考绩制度。美术教师的外出写生、参观展览要形成制度。美术教师对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指导、办板报、校园环境的美化、为其他学科绘制挂图以及为节日和会议刷写标语等,都应为美术教师计算工作量。尊重他们的教学劳动和科研成果,鼓励、支持他们外出交流学习、进修、函授等,以提高美术教师的业务素质。

另外,对美术教学和教师也要提出要求。各级的教育行政领导与教研部门在检查教学工作时,应把美术教学工作列入检查的项目,每学期要制定检查制度,包括教学、教案、教研、教改、美术活动的开展、经费和设备添置等。开展听课、评课制度、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评估和综合素质评估,要有计划地对美术教师特别是兼职美术教师进行在职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

重视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就要转变观念,以全面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来贯彻落实《学校艺术工作规程》,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与学校的领导应自觉地把学校美术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保证美术教育的投入,加强美术课程教学,努力改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落后面貌,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与对策

1.引言

在二十一世纪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培养出一批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我国开始了以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的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令人担忧。许多地方学校和家长不重视美术教育,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开展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具有一定艺术鉴赏能力的学生,使之更符合现在社会发展需要。我从事高中美术教育多年,结合多年从事中学美术教育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对相关问题的对策进行研讨。

2.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美术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为主要目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一批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但是,很多时候,美术教育仍然受到忽视,不仅因为学校对美术教育的忽视,更是家长和社会上对美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的。虽然我国早已倡导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现在各个中小学的教学任务依旧是一切以高考为中心,教学观念落后,方法单一,无法完成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任务。现在的中小学依旧把素质教育停留在口头上,并真正落实。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开展和培养学生艺术和美的欣赏能力十分不利。

2.1虽然新课改已经拉开了帷幕,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美术这门科目在学校教学上是作为一门边缘化副课出现的,不同于主要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美术教育这一科目实际上是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科目出现的。学校重视应试教育,只重视主课,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直接导致其在教学上不是以培养学生美术欣赏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为目的,而是照本宣科。教师只是机械地介绍书本内容,无法做到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之情,无法使学生得到艺术熏陶。这与我国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不符。

2.2家长对孩子的美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是导致中小学美术教育受到忽视的原因之一。一些家长认为只有语数英这样的主课才需要花时间认真学习,美术教育这样的副课不必要花时间去学,多学只会浪费孩子宝贵的学习主课的时间。这样的观点直接导致学生把时间与精力用在与考试有关的科目上,而失去接受良好美术教育的机会,无法获得艺术熏陶,对孩子艺术鉴赏能力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学生变成为了考试而考试的考试机器,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

2.3社会上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是导致中小学美术教育受到忽视的又一原因。美术作为一种完整的具有独特性质的艺术体系,是不能单纯从绘画这个简单意义上理解的。美学观念的培养直接对文学、经济、科学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在社会上很多时候,一些人将美术简单地理解为绘画,政府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对美术教育的投入与师资力量的培养不足,没有一支中小学专业美术教师队伍。尽管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中小学美术教师力量的培养方面较以前有所改善,但是,像农村、边远地区的学校几乎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学生无法接受系统的美术教育。这些对学生全面发展十分不利。

3.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下的对策探讨

3.1学校方面:各中小学应当落实素质教育方针,改变自身观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学目标,不应当以单纯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要合理安排美术教育的课程时间,按照每周两课时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守,不能安排语数英等主课课程挤占美术课程的课时进行补课。

3.2政府社会要加强对美术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培训,加大对美术教育的投入,引导社会风气向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面引导,加强对美术教学的硬件投入。学校能提供更专业的美术教学材料,如毛笔、宣纸等,以及提供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作品展示,才能更直观地使学生受到美学熏陶。这样加大对美术教育的投入,满足美术教学中对专业教学材料和专业硬件设备的要求,才更有利于美术教学工作开展。

3.3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把培养人才的教学理念融入到美术教育中。教学者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作为教学主要目的。与此同时,美术教育者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艺术欣赏不敏感的学生要有耐心,要用合适的方式慢慢影响,不宜采用严厉的方式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在传授相关美术知识的时候要尽量做到生动,不能仅让学生照本宣科,单纯临摹大师作品等。有条件可以带领学生踏青,走出教室采风,让学生多接触大自然,多面对更加生动的景物,才更加有利于提高对美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培养艺术鉴赏能力。

4.结语

加强美术教育,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美术欣赏水平是二十一世纪社会经济科技高速发展背景下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的重要方法。

作者:刘长英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如何加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

一、从绘画中心思想问题看中小学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早已倡导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中小学教学目标仍然是一切以高考为中心,美术教育在中小学中的地位,一直是一个“争而未决”的问题。尽管教育大纲有着明确规定:“中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实际执行却不尽如人意,长期以来,美术教育处于一个最不显眼的位置,相对于“主课”来说,它是“副课”;相对于升学的“硬任务”来说,它是“软任务”,正由于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足,所以形成了中小学美术课“小学凑合,初中压缩”的局面。很多美术师范专业的学生,毕业分配到了中小学任美术教师,却根据学校的安排都改上了其他课程。学校重视应试教育,由此引发了种种问题,如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式简单,等等。中小学几乎都把素质教育放到可有可无的位置上,甚至大学也是重理轻文、重技轻艺。非艺术院校的艺术类课程也是可选可不选、可修可不修。怎么把学生从“考试型”转型为“实践型”,这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素质教育关系到民族的未来,艺术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需要把艺术教育放到整个教育环境里来思考,改革当前的教育制度势在必行。在当代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我们按照传统艺术语言来审读,已经无法给出适合的答案。因此,我们要用新的艺术理念去审视艺术作品。然而,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课本,甚至大学的艺术教育教材都还跟不上时展的要求。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制度,提高素质教育的比重,这应是教育革新系统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看待、解决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

二、改善中小学美术教育状况的途径和方法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学生基础教育学科建设品位决定着其一生的文化追求和专业理想。加强学校美术教育,让美术教育真正走进中小学校园,是提升中小学生美育素质的关键。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观念,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2.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3.转变角色,沟通感情,增进了解。

4.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

5.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

6.课堂教学内容适中,训练有层次。

7.变废为宝,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8.适时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结语

总之,课程的新标准,新改革给了我们广大美术教师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新的目标与新的希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我们的目标。农村美术教学需要教师以最大的信心、耐心和热情来教好这门学科,让美术之花开遍乡间田野。

作者:林伟青 单位:贺州市平桂管理区鹅塘初级中学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中小学美术教育审美误区与改正策略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中小学的美术教育逐渐得到完善,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上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在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中,还存在种种误区,需要教师正视美术教育中审美教育的作用,协调美育、智育、德育三者的关系,并在实际的美术审美教育中突出与其他美学领域审美范畴的不同。这样才能在美术教学中更好的发挥审美教育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实现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以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误区与改正策略为主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育;审美误区;改正策略

前言

素质教育下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美术教育不仅能够交给学生美术知识技能,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因此,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学具备一定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相关美术教师不断针对审美教学存在的误区进行改正,逐步实现审美教学的高效率完成,最大程度上发挥其应有的效应。

1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误区

第一,将审美教育看做单纯的教学手段,忽视了审美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我国现阶段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普遍将审美教育看做一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存在于素质教育改革下的教学手段。许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单纯的将美术作品归类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而不是将美作为美术作品的内涵。这样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时往往无法抓住其中的中心,是的审美教育沦为美术教育的手段,而无法实现其对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应当起到的作用。可以说,这样的审美误区时片面看待审美教育的结果。第二,割裂了美术教育中审美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关系,缺少与德育、智育的有机联系。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实施审美教育必然会涉及到其他教育方式,特别是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德育与智育是与美育密切联系的。但在我国现阶段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无法正确认识到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往往盲目的割裂三者之间的联系,使得美育的作用无法在实际教学中得以发挥,也无法真正的做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学生不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时,也就无所谓审美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认识到德育才是所有教育的基础,美育和智育时对其的升华。因此,教师一旦在美术教学中割裂美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容易造成审美教育的扭曲,是美术教学成为一种单纯的审美教学,起步到其他的作用。第三,在中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将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其它学科的审美教育等同起来,缺少学科的独特性。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学具有美术学科独特的特征。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大多无法正确理解美术教学的审美教育,将在语文、音乐等学科中对审美的理解强加到美术之上,使得美术中存在的审美范畴成为形式。这样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美术学科的审美教学理解不够透彻,无法深入的教授给学生,学生也就不能做到真正领会美术学科之中存在的审美意味。

2改正中小学美术教育审美误区的策略

第一,正视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作用,采取多种手段使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力量。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确实是一种提升学生美术水平的教学手段,但不能单纯的将其视作教学手段,而是需要将美育作为美术教学中的一项任务,一个教学中的重点。教师应该认识到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教授给学生有关美术的知识技能,还需要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开拓学生的创作视野。这样看来,教师应当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从中挖掘出美术作品中存在的美,并按照美的发展规律向学生教授。例如在进行有关剪纸艺术的学习时,教师不仅要交给学生剪纸的技巧,还应该引导学生发现剪纸过程的趣味性以及剪成之后作品的美感,让学生感受到剪纸艺术蕴含的魅力。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际作用。第二,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适当加入德育、智育,使美育能够与其他教育相协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加入德育与智育的教学。德育是所有教学的基础,学生只有在真正学会做人,树立好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之后再进行智育与美育的教学。美术教学中进行智育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教学中相关的知识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美术作品中存在的美感。尤其是中小学生在智力发育和人格建立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师应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德育、智育与美育相结合,这样才能利用好三者,相辅相成的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第三,对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其具备美术教育的特色,与美学中的一般审美范畴进行区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明确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美学中审美范畴的不同,进行审美教育时注意美术的特点,与其他学科进行区分。美术之中的审美是构图、色彩搭配、形状等带来的美感,语文中存在的美是文字、语言的美,音乐中的美是节奏、音律等的美,在教学过程中应予以区分。教师可以针对每节课所涉及的不同的作品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保证美术审美教学与美术作品的密切相关,使学生更为深入的理解美术作品。

3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学存在一定的误区,需要教师在正视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作用,适当加入德育、智育,使美育能够与其他教育相协调,对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其具备美术教育的特色,与美学中的一般审美范畴进行区分。采取多种手段使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力量。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作者:曹宇 单位:长春市创业中等职业学校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在新媒体时代,各种新型教学技术、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推广,促进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视听结合的新媒体辅助教学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使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得到了拓宽。因此,对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进行研究与探讨具有珍贵的现实价值与重要的长远意义。文章主要就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这一论题展开研究与探讨,以期对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研究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在提高中小学美术教育效率、教育质量、教育水平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将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具体实际情况作为主要根据,并将其与新媒体有效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使中小学美术教育体系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从而推动中小学美术教育向着多样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最终使其得到长远、可持续发展。

一、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1.注重教学创新的全面性与先进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复合型人才成为社会普遍需要的人才。因此,中小学美术教育应当注重教学创新,并通过为学生构建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高,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新媒体时代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必须注重教学创新的全面性与先进性,通过有效地运用多方面的资源,如各种图片、摄影、动画等,合理创设美术教学情境,从而使中小学美术教育有更加生动、丰富的课题内容,使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得到激发,创造力、想象力、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2.注重师生互动型的教学方法

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新媒体时代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必须注重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从而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而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更加系统、完善的学习体系。中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全面认识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自己有精准的定位,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引导与帮助作用。

3.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技术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从而使中小学美术教育摆脱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随时随地地解决。此外,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将学生的校外课余时间与美术教育联系起来,有效提高中小学美术教育效率、教育质量、教育水平。在新媒体时代,学生可以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示自身独特的创作风格。如,学生可以利用3D手段增强自己作品的奇幻效果,让事物形象更富有活力和生动性。教师在应用新媒体技术的前提下,注重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自由地展示自己的作品,还可以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全面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自信心。

4.注重趣味性的教育意识

相关调查表明,新媒体技术给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多个方面带来了影响,主要包括课程结构、教学形式等。所以,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师必须注重创新教学意识,高度重视教学趣味性,合理、有效地应用新媒体技术,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通过运用交互新媒体手段,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会更加有效,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如,通过采用电子讲座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给学生的电脑传送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课题内容,学生则可以根据电脑上显示的操作步骤完成学习,在学生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尽快了解并掌握操作技巧与相关理论知识,从而提高教育效率。

二、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践

笔者全面分析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探讨其实践思路,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合理构建教育平台。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学生与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所以,中小学美术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一个多元化、全方位的展示平台,将学生创作的作品展示出来。此外,还可以积极组织各种活动,如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活动等,组织此类具有浓厚艺术气息的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拓宽其知识面与视野,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第二,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育应当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小学美术教育也应如此,只有让学生学习实际的东西,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此外,学生由于生长环境、基础水平的不同,想法与学习思路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选择教育教学手段时,应当注重多样化、多元化,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三,应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与教学水平。借鉴国外比较先进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并将其与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加大对教师综合技能培训、专业培训的力度,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全面增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从而在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基础上,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共享。

三、新媒体时代高师美术教育的对策

在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小学美术教育迫切需要能够适应当前发展状态的人才,这就要求高师美术教育也参与到改革队伍中,对课程结构、教育理念进行不断的调整,使其能够满足现行改革的需要,最终培养出中小学美术教育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在新媒体时代,面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实际需要,高师美术教育应当采取“专而多能”的对策,进行全面发展。其中的“专”所要突出的是美术教育。首先,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应当掌握美术学科的基本技能、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中外美术史、艺术欣赏、民间美术、篆刻、书法、工艺美术、雕塑、绘画、现代媒体艺术等。其次,实践美术教育理论、教育科学理论之“专”,主要包括对新课程标准、现代美术教育理念、美术教材有所研究,并参与开发利用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与美术课程资源。在新课程改革最新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应当把学习美术教育理论的重点放在理解、学习新美术课程标准方式、内容和观念上,从而全面提高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认识、理解和实践新教育改革理念的能力,使其在参加工作后的教育方法、教育观念能够始终与美术课程标准保持同步。而“多能”指的是应当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包括综合艺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以及相近专业,如影视、地理、历史、文学、舞蹈、音乐等。高师美术教育专业需要树立较强的专业观念,从而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

结语

文章主要探讨了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实践思路,以及高师美术教育的对策,可以为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和改进对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指导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李晓瑭 单位:泰州学院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素质培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美术教育成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创作力,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学科。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学校应当重视其在素质教育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还应当合理利用现代高科技,丰富教学内容。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美术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以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素质培养为主题,展开了探讨与分析,希望能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育;素质培养

引言

美术教育可以说是现代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越来越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小学美术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很难在有限的课堂中保证学生的素质得到合理地提升。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为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素质培养寻找有效的措施,实现美术教育的更好落实与发展。

1重视中小学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教育关系到我国的未来,在现代教育中为了给社会的发展提供更为优秀的人才,相关部门特意制定了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受到了种种阻碍。美术教育时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教育中尤其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等发挥着巨大作用,是一门具有浓厚的艺术感染力的课程。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之前美术教学并未得到重视教学资源短缺,学校重视程度较低,美术教师专业技能不够高等原因,始终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种种弊端。这就需要各中小学校深刻落实国家颁布的有关素质教育的方针,组织校领导以及全体教师进行素质教育方针政策的学习,做到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在校方组织进行相关学习之后,各任课教师应该认识到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的重要地位,积极配合美术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占用美术课的时间。校方还应该加大对美术教学相关教具的投入,针对各年级所需要学习的美术课程,为其配备较为充足的美术教具,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帮组学生置办美术用品,这样为美术教学的顺利展开提供物质保证。美术教师也应该重视美术教育工作,在业余时间不断进行学习,掌握美术这一学科的发展动向,不断提升自身的美术专业技能。这样通过校方和教师的不断努力,转变美术在传统教学中所占据的地位,提升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正视其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2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创作潜力

美术教师在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具有足够的重视之后,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认识到美术教学不仅是教授学生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热情,激发其创作力及想象力,帮助中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教师首先要转变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每节课所需要教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进行深入挖掘,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需要进行美术创作的主题。在学生完成了美术创作之后,教师要认真欣赏学生的作品,从中挖掘学生作品的闪光点,并对学生提出表扬。对于一些在创作上存在不足的学生,只要其作品能表达出真情实感即可,不必要求学生必须正确掌握和学会运用美术技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非必要的课程,教师尽量减少学生对物体的描摹或者对大家作品的临摹,给学生足够的进行想象与创造的空间。美术教师需要交会中小学生每件艺术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充满创造力的作品才是最与价值的。例如在进行与版画相关的创作时,教师只需要传授给学生如何制作版画即可,不需要为学生制定版画的主题,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作为版画的主题,这样学生制作出来的版画才能各具特色。对于一些再制作版画时能够大胆进行想象、构图、色彩搭配的学生,教师要予以鼓励,并向全班同学展示其作品。让学生认识到充满创作力的美术作品才是最具有特色的,是值得观众欣赏的。

3教学中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许多高科技在现代教学中能够加以利用。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合理的利用相关现代科技,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感受到美术领域的日新月异,也能够帮助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美术相关知识技能,使得教学目标更为高效的落实。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每节课的重点内容制作成课件,在课上演示给学生,使得课本上的文字材料和图片以一种相对动态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在进行欣赏课时,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将名家名作展示给学生进行欣赏,并利用多媒体进行细节的放大,帮助学生更好的对美术名作进行观察。在遇到难点问题时,教师还可以制作一些小软件,利用电脑帮助学生重复练习和理解,这样学生能够在玩乐中掌握相关绘画技能。例如在学习有关素描的知识时,由于素描的色彩较为单调,容易使中小学生感到枯燥,教师就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讲解相关绘画技巧。教师可以将知识点制作成色彩丰富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将运笔等绘画技巧制作成动画,使学生更为形象的理解相关的知识技能。这样,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合理的利用现代技术,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中小学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创作潜力,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从而落实素质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邬季阳 单位:长春市创业中等职业学校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中小学美术教育问题分析

一、回归自然,挖掘生活之美

生活无处不蕴藏着美。也就是说,在我们的生活中,美到处存在。让学生用心挖掘生活中的美是教师的职责。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回归自然。在自然中,教师引导学生用眼睛去挖掘自然之美;用心去体验生活之美。例如:在学习人美版小学二年级美术《茂密的花》这一课时,笔者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一起欣赏校园里的花,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花之美。在大自然中,有很多花花草草。大自然因有了花的点缀而变得缤纷多彩。为了让学生体验花之美,教师引导学生以个性的方式和角度欣赏校园中各种各样的花,从而为创作奠定材料基础。校园中的花种类繁多,有月季、有玫瑰花、有菊花等等,让人眼花缭乱。首先,教师让学生自由欣赏花。可以远看,再到近看;可以从正面看,也可以从侧面看等等。有些花非常茂密,有些花零零落落开了几朵,但这并不影响花的美艳。通过亲自观察体验,学生不断挖掘出生活之中花的美。其次,教师带领学生回到教室,一起欣赏大师的绘画作品,直观感知大师如何利用画笔,画出茂密的花。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主要让学生回归自然,从自然中的花入手,让学生挖掘生活之美,从而再切入作品学习,逐步引出“茂密的花”的画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欣赏,感知作品之美

欣赏教学,这是美术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利用大师作品,可以让学生感知作品之美。以往的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仅仅播放绘画作品,再从自己的角度分析作品,让学生被动欣赏作品、理解作品。这样的教学只能压抑学生的个性,学生对作品也不会有很深的印象和体验,更不会感知到作品之美。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思路,以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有效欣赏,让学生更好地感知作品之美。互动欣赏也符合素质教育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教师要利用互动营造热闹氛围,带动正面学习情绪。例如:在学习人美版小学六年级美术《建筑艺术的美》这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互动欣赏建筑,感知美的存在,美的地方,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以“北京故宫”为例,利用多媒体播放故宫中的建筑,从太和殿到中和殿,再到保和殿,最后再播放故宫整体图。教师以问题驱动学生思考:故宫中的建筑几乎都是黄色的屋顶、红色的宫墙。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从美学角度你认为这会产生什么效果?这其中又有什么代表性意义。学生结合认知,进行综合欣赏分析,感知故宫之美。

三、创设情境,体验作品之美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这是教育追求的一种境界和效果。同时,它也是审美素质教育的一大特点。教师要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感受美,体验美的存在。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以以情境为载体,让学生入境欣赏,得出体会,体验作品之美。例如:在学习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四季的色彩》这一课时,笔者利用情境促进学生体验作品之美,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四季轮流更替,四季中的大自然的颜色也是不同的。在这节课中,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四季到底有多美、美在哪里,而是利用情境,让学生入境体验四季之美。教师轮流播放春天长出的嫩绿的幼苗、绿绿的草地;夏天深绿的森林,与水相倒映的树木;秋天黄色的树叶、深红的枫叶;冬天白茫茫的雪地。在播放图片时,教师播放背景音乐,渲染情境。有学生说“一年四季,春去冬来。四季的色彩缤纷多彩,好美呀”;有学生说“四季的颜色太丰富了,我也想用手中的画笔为四季点缀”;“四季也可以不是图片中的颜色,我要用画笔创新四季颜色”……由此可见,学生体验到了四季之美,这是无需言语的。此时,教师再融入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爱好自然,丰富学生审美内涵同时与素质教育相融合。

四、发挥想象,感受创造之美

审美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引导学生创造美。这就需要教师去激发学生主动创造,感受创造之美。例如:在学习人美版小学一年级美术《美丽的天空》这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创造之美。“蔚蓝的天空”,这是学生对天空的第一印象。为了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感知天空之美,教师播放一系列作品,让学生欣赏,从而激发创作。有彩虹的天空、有星星点缀的天空、有火烧云的天空、有飞机划过时的天空等等。在欣赏后,学生的思路慢慢开阔,越来越感受到天空之美。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造作品,一起体验创造的快乐。师:天空不止一片蔚蓝。请拿起手中的画笔,发挥想象,画出独特而美丽的天空吧。为了激发学生创造,教师设计一定的评比方法,并设计奖励方式。因此,学生的创造激情非常地高涨。在创作时间结束,教师看到的是独具特色、想象力丰富的作品,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五、结语

总之,实施审美素质教育是教育中要解决的问题。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不同的方法,转变思路,将审美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推动课堂变革,助力学生发展。

作者:李志辉 单位:吉林省镇赉县五棵树镇中心小学校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中小学美术教育研究

一、桂西南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桂西南地区有些学生家长思想观念落后

桂西南地区有些家长对美术教育不了解,不善于挖掘孩子的美术天赋,也少有培养孩子美术兴趣的意识,认为美术是“副科”,可有可无。此外,山区信息较闭塞,各级各类的美术比赛和展览较少开展,社会上的美术氛围不浓,使得学生难以展现自己,美术天赋得不到很好发展。

2.有些学校师资力量不足且教师素质不高

桂西南地区经济不发达,教师待遇不高,有些高素质的美术教师往往选择在经济发展良好的地区就业,造成桂西南地区的美术师资缺乏。此外,桂西南地区有些学校在评优、评职称、评先等方面都会优先考虑“主科”的教师。这也导致该地区美术教师流失严重。

3.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不高

其一,社会原因。美术专业就业面比较窄,一些家长不看好美术专业,不想让孩子过多学习美术。再加上部分家长认为“主科”学习成绩好就是能力强,这种观念潜意识地影响孩子,无形中抹杀了孩子爱画画的天性,导致孩子也认为学习“主科”是最重要的,而学习美术是不重要的。其二,经济条件不好,无力购买好的美术材料。学习美术需要各种学具,当然投入较多。桂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不高,有些家长难以承担购买美术材料的支出。所以部分学生常没钱买绘画用具,很少看到优秀的美术图书,难以产生对美术的兴趣。此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比较落后,知识拓展程度不够,在教学中常常平淡地口述理论知识,没有条件让学生观察实物,因而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就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难以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二、桂西南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对策

1.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

桂西南地区自然景观奇特且自然资源丰富,这成为美术教学得天独厚的教学素材。如,教师可以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外出采风写生,这样不但能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也能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另外,桂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该地区的中小学生较方便了解及收集这些资源,因而教师可以开设美术调研课程加以发掘。

2.采取措施,稳定教师队伍

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及时提高美术教师的社会地位,学校更要给教师提供优良的条件。在业务培训机会、职称评定、职务选拔方面,应平等对待美术教师与其他科目教师,鼓励他们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

3.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目前,桂西南地区的美术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听和画,这样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的局面,不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本地区的资源,通过部分典型示例,让学生了解资源材料的潜能和制作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其次,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敢于自我表现、张扬个性,引导他们观察、发现自然的美,并通过作品表现出来,抒发对自然美的感受。再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给学生讲解名画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到博物馆观看展览,也可以举办优秀学生作品展览,让学生体验美术带来的乐趣。这样,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总之,根据桂西南地区的条件和当前美术的发展趋势,教师应采用各种方式,积极为学生创设更多展现自我的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活动,这是美术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

4.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更新教学理念

常言道:“授予人一点水,自己须有一桶水。”③这就要求美术教师不断学习,增加知识储备。首先,学校可以为美术教师提供更多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这样他们就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更新教学理念。其次,美术教师自身要与时俱进,深入研究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审美心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想从本质上改变桂西南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教育评价制度等都制约着美术教育的发展。如何结合该地区的环境资源情况,更新教学理念,开展民族特色美术教学,这个问题值得该地区所有美术教育者思考。

5.重新认识美术,关注美术教育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脱离不了美术创造活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离不开美术,只有让科学与美术完美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因此很多科学家倡议:“我们要回过头来呼唤美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美感可以唤起一个人到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的欲望,同时又可以指导一个人怎样进行这种探索。”④审美素养的提高,对个体的人生观和性格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美术教育是中小学基本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桂西南地区美术教育者应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独特的资源优势,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开展该地区特色美术教学,发展该地区美术教育事业。

作者:陈智勇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活动式教学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管窥

一、活动式教学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两种形式

(一)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注重学生实践性学习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在“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列入学校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意味着我国教育实践开始从哲学层面发生一些本质性变化,这也符合西方实用主义哲学代表人物杜威的“艺术的生成最终需要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实践美学”思想。

1.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的选择从“整体”上考虑。任何主题的探究都要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因此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活动式教学是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及道德修养为前提。科学的将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生活相结合,让美术教育科学吸取“多元素养分”,激发美术教育参与者的艺术灵感。同时以美术教育特有的影响力回馈美术教育参与者乃至整个社会。

2.活动式教学本身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感受过程,让学生在“做”、“考察”、“实验”、“探究”从而获得整体的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活动式符合新课改提出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进行多元互动过程的教学观,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3.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及以受教育者为本位的校本课程开发机在我国的制定。使得中小学美术教育更具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学校特色。因此中小学美术教育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活动式教学也不断“特色化”。综合实践活动更具生成性、开放性。

(二)课外活动

20世纪80年代国家教育部公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指出“课外美术小组活动、全校性美术参观是教学工作的一部分。”1992年国家教委《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首次将“活动”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并与“学科”列为两类课程。进入第八轮新课改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国家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由此我国教育领域活动式教学中产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外活动”两种主要形式。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活动教学激发美术教育新思路

首先,教学要注重通过经验的获得与重构来学习,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并以此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目标,打破了传统的学科框架,以生活题材为学习单元,并且可以结合不同地区的特点选择与开展活动,对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教育目标、评价、教育形式与内容更加灵活多样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小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渴望探索和自由创作,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其次,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拓展活动式教学,要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锻炼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不但重视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且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从而既有利于学生美术素质的培养,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最后,“艺术高于生活又源于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地球变成一个村落,信息传递的快捷使不同地域的人群沟通与交流更加便捷。美术创作也逐渐摆脱空间限制,对不同地域、不同风格艺术作品的借鉴,受不同艺术形式的影响,当代美术创作可以涉猎、融合的元素也不断增多。因此中小学美术教育开展教学时应使美术教育中每一位参与者摆脱空间限制带着探求的目光去发现世界甚至是整个宇宙的爱与美。

作者:蒋雯单位:长春师范学院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缺失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教育往往忽视了一些传统的艺术门类.然而这些传统的艺术门类却受到了外国人的称赞.不断地被重视和欣赏。如戏曲中的京剧.外国人称之为北京歌剧.对它的评价非常高虽然现在北京的中学把京剧纳入到了教学中,但要想在其他城市的中学进行推广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此外.书法、中国画的教育缺失更为严重记得一次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问学生什么是中国画时.学生的回答千奇百怪.

如有的学生说中国人画的画就是中国画那么按照这个逻辑推理.外国人画的画就应该叫做外国画了.显然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中国画不仅学生不知道.我在课下和其他教师聊天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师对中国画的了解也是知之甚少面对现在中国画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以及影响越来越广泛这种情况.作为一名中国人.不知道中国画是什么.都有什么分类.的确很可怕。由此可见.我们的美术教育是非常缺失的我国的教育方针要求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美术课一直处于从属地位.没有人真正重视美术教育.学生也认为美术课是不重要的.

甚至有些学校根本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临退休的老教师来上美术课,使得美术课变成了自习课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美术课不纳人对学生或教师的考评当中这就使得我国乡村中小学的美术课一直处于缺失状态那么.美术课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呢?具体来说.学习美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目的通过美术课上的学习和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会得到提升.这里包括对平面形体的认知.还有立体的认知和表现.从而也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如在简单的素描几何体的训练中.学生由原来的对平面(如圆形)的认识提升到了现在对立体(如圆球)的认识和表现.

这就是一个由观察力提升到想象力的过程有了观察力和想象力之后.学生的创造力也就得到了发展而这些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是在文化课教学过程中很难得到体现和提高的。然而,美术教育在乡村中学教育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缺失现象严重.使得美术课的这些重要作用也无法得到体现如在不少乡村中学中.不管是领导还是教师和家长.他们都认为美术课是副课.上不上都无所谓.使得很多学校一个学期下来都上不了几节美术课。当上级来学校进行检查时.很多学校的做法就是临时让教师自制一些教具.或者是从其他学校借一些美术教具来应付上级检查这就使得不管从环境上.还是从认识上.给学生灌输的都是美术课不重要.学不学美术都没有事情.

此外.乡村中学教师资源匮乏.很多学校的教师人员不足.一个教师要教很多年级的课程.或者要教多门课程所以.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美术课也就无法开设起来.对学生的美术教育也就缺失了从根本上讲.造成美术教育缺失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还是应试教育导致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考试科目没有美术课、所以美术课学不学都不会影响学生的成绩.而且也没有考核标准和内容对美术教师的教学结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评所以.乡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就被文化知识的学习所替代了.导致了现在乡村中小学美术课不被重视.美术教育缺失的情况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领导首先应重视美术教育.改变教育观念.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按照素质教育的课程标准来安排美术课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重视美术课.才能推动美术教育的发展其次.学校应加大对美术配套设施的投入.

配备专业的美术教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上好美术课.还能使学生的素质在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发展再次.要对美术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和学习.让他们参加业务上的交流活动.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从而使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另外.学校还要制定考核美术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使美术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总之.当今社会是一个追求美的社会.是一个重视人综合素质的社会,因此.美术教育不能缺失尤其是在乡村中学我们要重视美术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中小学美术教育审美研究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和发展的审美定位

1、美术的教育目的和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可简单概括为审美教育、智力开发和美术知识技能培养三项。目的总是依靠于过程。假如说美术表现和创造活动是一种行为艺术的话,那么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智能、情绪、道德、知觉、美感、社会感和创造性等不断成长提高的过程,而中小学美术教材也正从形式和内容上整体地表现出了这种发展性,并要求通过绘画、欣赏、图案、手工等课题予以实施。

2、美术的学科特征和发展作为视觉化的造型艺术学科,美术具有其自身的特征,即教学的直观性、形象的审美性、美术的创造性及制作的技能性。教学必须以直观性前提,以技能性为条件,运用审美性方法,追求创造性目的。故而要求不断为学生创设感受环境、提供审美对象、教授表现和创作方法,提高其美术的创造能力(美化生活的能力、美化环境的能力及艺术的综合创造力),这就体现了美术审美教育功能的非凡性--通过形体、色彩、材质、空间等方面直接感性的视觉审美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对视觉对象的欣赏、表现和创造能力。

3、美术教育的现代化和发展随着国家素质教育体制的完善和对艺术教育的不断重视,现代美术教育已突破了学校教育的范畴,成为一种以美术智能和审美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社会活动,旨在培养人高度的创造性,这就要求中小学美术教育首先要强化美术教育意识,转变以往囿于学科内的美育思想,放眼整个社会生活空间,发掘并利用艺术、自然和社会中的一切审美因素进行全面的审美教育。

4、美术的素质教育和发展作为普及型立体型的美术素质教育,围绕发展的核心表现出以下征摘要:①科学性--基础性和系统性的统一,即向学生实施具有辅德、益智、健体(心)的美术“双基”,具有全面整体的、优化结构的、层次递进的、有序发展过程的教育,②实效性--因材施教和以点带面的统一,即以因材施教为根本,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达到以点带面的全局性教育效应;③创造性--主体性和适应性的统一,即充分发挥教学双方的主体能动性,做好相互间的合作和配合、促进教学活动从不适应向适应方面发展;④规范性--有一定的教育评量体系和活动,即对学校美术教育实施综合评估并纳入教育、管理常规,根据甘一世纪学生美术素质的综合要求和表现,建立健全一整套过程和结果并重的美术活动的评量规则,并使之在实践中应用化;⑤发展性--以人为全面发展和“教育是基础生产力”的统一为宗旨,即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向,使未来的劳动者具有审美方面的生产能力和美化生活的能力的教育任务,以及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并能运用美术语言手段去感受、理解和创造美的教育目的。

二、发展的审美教育的实施

1、树立“大美术”观念,将审美教育融注于一切美术教育活动之中。采用开放式的素质教育,以广义的美育思想指导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美育活动,发挥多种美术教育要素、形态和范围的综合功能,形成美育的总体效应。

2、加强美术教研,促进美术教改。面向未来和世界,着眼于全面发展,广泛深入地探究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外因素,结合时代和学生主体特征因材施教;加大教改力度,探索出一条适应个体和社会、有特色的中小学美育新路。

3、优化内容,改进方法,注重过程。首先以基储应用和审美为前提,删缩一些功能单一、难度不适的重复、生僻的教学内容,发挥地方教材优势,增设一些功能显著、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其次,教学方法力忌盲目随意的纯技术教育和纯欣赏教育,而求讲练结合、欣赏和创作结合、理论和实践结合,提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4、建立并完善中小学美术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评量标准和展赛机制。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评量和展赛,是衡量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并能由此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采用忽略主体创造和审美情意表现的、强调美术学科智能的外在的规范性评量规则,也不能只注重片面合混的、强调自我表现的内在的感觉式评量规则,而应建立一套以学生全面均衡发展为价值取向并兼顾形式、内容、思想、艺术和主体因素的,从自觉性、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三方面进行评量的标准和实施机制,以促进美术之审美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希望、困惑、机遇、挑战并存的世纪。新世纪的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守旧的知识、思想和教法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了,其制胜的法宝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有量的增加,还要有面的扩展;备课时既要吃透教材,又要不断思考、创新,甚至超越教材。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中小学美术教育审美定位艺术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误导

1.研究缘起。随着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迅速发展,美术教育也日惭趋于包括整个社会和人的整个一生的方向,其本质也转向培养受教育者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但是,当前的中学美术教育却多置美术之美育功能与任务于不顺,只施以临摹写生的纯技能训练的应试教育;而小学美术教育又多是片面夸大稚拙童趣的艺术性,忽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授,使“稚美”思想垄断整个小学发展阶段,造成儿童的审美素质与创造能力的长期“低幼化”。

2.现状略析。以上所述的“有术无美”的功利主义教育与“有美无术”的自然主义教育其本质都是一种与全面发展相背的、残缺偏窄的、停滞孤立的审美误导,在实践中产生了诸多矛盾。

(1)与教的矛盾首先,普通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区别于专业学校的美术教育就是其具有普及性、基础性、综合性并有一定建立于兴趣之上的应用性,皆着眼于螺旋上升的发展。而对技能的片面强化与对拙美的静态依重均割裂了知识技能与情意美感内容的有机联系,形成小学与中学间的智能断层和中学毕业生审美素质的严重匮乏,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美术教学必须遵循以审美教育为主线、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循序渐进等原则,遵循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情感体验与道德判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美育原则,在教学中也需要采用直观、形象、情感与动作相结合的方法,而前述两种顾此失彼的误导都与此相去甚远。

(2)与学的矛盾美术学习是一种促进主体美术知识、审美情感和表现技能逐渐准确和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比其它学科学习还要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技能教育忽视了动机与兴趣、情感与审美的心理基础,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平衡性;小学夸张稚美的教育则忽视了学生在右脑神经系能控制与其它神经系统密切配合下的操作性,忽视了发展的生理基矗两者都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另外,美术学习又是学生眼、脑、手和材料密切配合的智能、情感与操作活动,美术教学任务实现的具体表现也是促使学生的眼、脑、手协调并用,因而学习呈现着“观察思维(感受)表现(创作)观察……”的循环渐进过程。而前述两种教育均切断了这个螺旋型过程,不能实现视有所惑、脑有所思、手有所政、料有所用的最佳结合,也违背了学习规律。

(3)与个体完善和社会需要的矛盾美术教育作为学校美育的主要课程之一,除了对受教育者的审美结构的美育功能之外,还具有伦理结构的德育功能、智力结构的智育功能以及身心结构的健康功能。只有这些功能的全面发挥,方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健康发展的完善个体。而且,随着文化科技的进步,艺术与生产、生活日趋融合,社会要求劳动者具有高层次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丰沛的艺术情趣与创造意识。而前途美育的欠缺与片面都是美术教育功能的畸型发挥,都将造成个体心灵、精神和行动能力的巨大失衡,使人格和个性平面化,使再生产劳动力的感官运动与审美创造相分离,从而影响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影响社会的顺利发展。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与发展的审美定位

1.美术的教育目的与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可简单概括为审美教育、智力开发与美术知识技能培养三项。目的总是依赖于过程。如果说美术表现与创造活动是一种行为艺术的话,那么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智能、情绪、道德、知觉、美感、社会感与创造性等不断成长提高的过程,而中小学美术教材也正从形式与内容上整体地表现出了这种发展性,并要求通过绘画、欣赏、图案、手工等课题予以实施。

2.美术的学科特点与发展作为视觉化的造型艺术学科,美术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即教学的直观性、形象的审美性、美术的创造性及制作的技能性。教学必须以直观性前提,以技能性为条件,运用审美性方法,追求创造性目的。故而要求不断为学生创设感受环境、提供审美对象、教授表现与创作方法,提高其美术的创造能力(美化生活的能力、美化环境的能力及艺术的综合创造力),这就体现了美术审美教育功能的特殊性--通过形体、色彩、材质、空间等方面直接感性的视觉审美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对视觉对象的欣赏、表现与创造能力。

3.美术教育的现代化与发展随着国家素质教育体制的完善与对艺术教育的不断重视,现代美术教育已突破了学校教育的范畴,成为一种以美术智能和审美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社会活动,旨在培养人高度的创造性,这就要求中小学美术教育首先要强化美术教育意识,转变以往囿于学科内的美育思想,放眼整个社会生活空间,发掘并利用艺术、自然和社会中的一切审美因素进行全面的审美教育。

其次要加强美术教育的改革与研究,以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适应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再次,在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传统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故而引进新的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是美术教育的基本要求。

4.美术的素质教育与发展作为普及型立体型的美术素质教育,围绕发展的核心表现出以下征:①科学性--基础性与系统性的统一,即向学生实施具有辅德、益智、健体(心)的美术“双基”,具有全面整体的、优化结构的、层次递进的、有序发展过程的教育,②实效性--因材施教与以点带面的统一,即以因材施教为根本,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达到以点带面的全局性教育效应;③创造性--主体性与适应性的统一,即充分发挥教学双方的主体能动性,做好相互间的合作与配合、促进教学活动从不适应向适应方面发展;④规范性--有一定的教育评量体系与活动,即对学校美术教育实施综合评估并纳入教育、管理常规,根据甘一世纪学生美术素质的综合要求与表现,建立健全一整套过程与结果并重的美术活动的评量规则,并使之在实践中应用化;⑤发展性--以人为全面发展和“教育是基础生产力”的统一为宗旨,即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向,使未来的劳动者具有审美方面的生产能力和美化生活的能力的教育任务,以及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并能运用美术语言手段去感受、理解和创造美的教育目的。

三、发展的审美教育的实施

1.树立“大美术”观念,将审美教育融注于一切美术教育活动之中。采用开放式的素质教育,以广义的美育思想指导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美育活动,发挥多种美术教育要素、形态和范围的综合作用,形成美育的总体效应。

2.加强美术教研,促进美术教改。面向未来和世界,着眼于全面发展,广泛深入地研究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外因素,结合时代与学生主体特征因材施教;加大教改力度,探索出一条适应个体与社会、有特色的中小学美育新路。

3.优化内容,改进方法,注重过程。首先以基储应用和审美为前提,删缩一些功能单一、难度不适的重复、生僻的教学内容,发挥地方教材优势,增设一些作用显著、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其次,教学方法力忌盲目随意的纯技术教育与纯欣赏教育,而求讲练结合、欣赏与创作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另外,要使整个教学活动有美有术,使学生的眼、手、脑都协调运用,对美术行为过程和结果(作品)都感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

4.建立并完善中小学美术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评量标准与展赛机制。教育过程与结果的评量与展赛,是衡量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并能由此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采用忽略主体创造和审美情意表现的、强调美术学科智能的外在的规范性评量规则,也不能只注重片面合混的、强调自我表现的内在的感觉式评量规则,而应建立一套以学生全面均衡发展为价值取向并兼顾形式、内容、思想、艺术与主体因素的,从自觉性、审美能力与造型能力三方面进行评量的标准与实施机制,以促进美术之审美教育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