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合集12篇

时间:2023-08-02 09:27:5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篇1

(1)技术发展驱动。技术发展驱动技术创新最早是由Schumpeter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Schumpeter认为,技术创新或多或少是一种线性过程,从来自应用研究的科学发现到技术发展和企业中的生产行为,并最终导致新产品进入市场都是逐步向前推进的。Schumpeter还指出,新技术的发明和出现驱动企业家进行技术创新,更多的研究与开发就等于更多的创新。

(2)市场需求驱动。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Schmookler首先提出“需求拉动模型”,该模型强调市场需求的拉动是技术创新的主要驱动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Myers和Marquls教授在1969年所做的一项重要的实证工作支持Schmook-ler的观点,两位教授对5个产业的567项技术创新项目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其中3/4的技术创新是由市场需求为出发点,1/4的技术创新是以技术本身的发展为来源。最后Myers和Marquls得出结论,在技术创新中,市场需求是一个比技术发展更重要的驱动因素。

(3)技术和市场需求联合驱动。20世纪80年代后期Mowery和Rosenberg认为,技术创新可以是由技术发展驱动的,也可以是广义需求驱动的,成功的技术创新往往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加拿大学者Mumro和Noori对加拿大900多家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18%的技术创新靠技术驱动,26%技术创新靠市场需求驱动,56%的技术创新靠技术与市场需求共同驱动。

(4)政府政策驱动。ClaytonChristensen(1995)以计算机行业为例,认为一项新技术只有在合适的政策环境下才能生存和发展。XuliaGonzalez和ConsueloPazo(2008)指出,企业技术创新离不开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财政支持。Romer(1990)认为最好的政策是对技术创新进行直接补贴。Porter(1995)认为合理设置的环境政策能够刺激企业技术创新。Mayer(2010)提出了美国州政府的科技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5)企业家精神驱动。Schumpeter认为,技术创新的主要驱动力量是企业家,而企业家精神最根本的特质就是推动创新。Drucker也认为企业家精神的一项特殊功能就是创新,企业家精神的核心为技术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就是一种革新行为,这种行为为现有资源赋予了新的创造财富的能力。MichaelJMartin、HowardHStephenson、Da-vidEGrote等学者也认为,企业家精神对技术创新驱动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从以上文献梳理可以看到:技术创新驱动因素经历了从单一因素到多元因素演化的过程;国外学者侧重于考察各独立的因素对技术创新的驱动关系,缺乏整合性研究;对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深层次因素需要继续探讨,尤其对企业技术创新内部驱动因素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国内一些学者基于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视角分析技术创新的内在驱动力,代表人物有项保华、万君康、王开明、许小东等。更多学者基于技术创新驱动因素视角,对技术创新驱动进行综合性研究,将技术创新驱动分为企业内部驱动因素和企业外部驱动因素,内外部因素共同驱动企业的技术创新,但具体内外部驱动因素却呈现不同的研究结论。例如,陈晓阳认为,技术创新外部驱动因素包括:市场竞争、市场需求、国家政策;内部驱动因素包括:企业主体创新意识和企业主体创新能力;而孙冰认为,技术创新外部驱动因素包括:市场需求、市场竞争、技术推力和政府政策;内部驱动因素包括:企业利益、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企业激励机制和企业创新能力。现有文献中,专门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驱动因素的研究很少,而基于逼真质性数据的多案例研究更为缺乏。因此,本研究或可弥补已有研究成果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驱动实践方面的缺口。

2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是对管理实践中涌现的现象和问题经剖析后进行理论构建的有效方法。本文研究的是“哪些关键因素驱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问题,属于探索性研究。根据Yin、Eisenhardt及其他研究者的建议,为了从重复归纳的过程中得出共性结论,本研究采用了多案例研究设计。多案例研究能对不同案例中得到的发现进行验证,确认共同特征,放弃特有的特征。另外,多案例研究比单案例研究更具信度和效度。

2.1案例选择

在界定研究问题后,需要根据研究问题及要开发的理论进行案例选择。本文选择案例样本的标准为:(1)所选企业必须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符合国家2003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条例中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2)考虑到案例的代表性,选取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和天津华苑科技园区2个国家首批创新科技园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3)选择企业经营超过5年,进入发展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Eisenhardt(1989)、Yin(2009)认为,案例研究的目的是归纳理论,而不是计算频率,选择的案例不需要遵循抽样原则,只要案例本身具有足够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即可。同时,结合Sanders(1982)建议进行多案例研究时最佳的案例数目为3~6个。最终,本文确定了4个研究案例,其中北京、天津各2个。

2.2案例概况

根据前面的案例选择标准,本文以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应企业的要求,本文在后续的分析过程中分别以A、B、C、D来代表各个企业。企业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2.3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相结合的数据收集方式。一手资料包括:先后对4家企业的总经理、副经理、总工、技术总监、研发人员、一般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访谈,并对每次的访谈进行录音、记录,形成研究所需的定性及定量素材。二手资料包括:企业内外部期刊、出版物、网络资源、公司网站、公司档案材料、领导讲话等。二手资料也是案例研究三角证明的重要来源。

2.4数据分析与编码

数据分析主要是通过定性分析方式进行,包括详细阅读参与式观察的笔记、访谈记录与手稿和文件资料,然后形成有关研究主题的记录性文字材料。扎根理论方法最早由Glaser和Strauss提出,是分析定性资料的一种常用研究范式。本文借鉴扎根理论所采用的编码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首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编码,对于一手资料,分别把6位高层受访者编码为:M1~M6,研发人员编码为:R1~R8,一般工作人员统一编码为G0,二手资料统一编码为SH。对同一来源内容相同的表述合并为1条条目。通过对一手和二手资料的一级编码,4家企业得到了296条一级条目库。然后,按照原生编码准则,以概念形式对资料逐句进行译码,把相近含义的词汇和语句进行归纳、提炼更具有概括性的概念形成初始范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初始范畴进行二次编码,其目的是挖掘范畴间的关系和逻辑次序,形成主范畴。最终形成4个主范畴是:企业家精神、研发能力、市场需求与竞争、政府政策与法规。编码结果如表2所示。

3研究发现

3.1企业家精神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影响

企业家精神是驱动技术创新的关键所在。通过案例分析发现:企业家精神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创新、进取心和风险承担。Drucker提出企业家精神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创新。Schumpeter指出,创新体现在“采用一种新生产方法”、“开发一种新产品”、“开辟一个新市场”、“组建一种新的组织”等。如企业D面对电子产品行业的激烈竞争,通过技术创新,研发出流媒体、服务软件、专用磁盘等新产品,这些新产品的成功研发,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取得了竞争优势,从而使企业成为行业的领头羊。进取心使得企业家不满足于企业已有的现状,渴求变革,积极去实现创新目标。企业C围绕建成国内一流的耐磨材料生产厂家的目标,不断开拓进取,改进技术,追求品质。在访谈中,负责人多次表达了立志做一流企业的雄心壮志,这种进取心使企业多次取得技术创新的重大突破。企业A是中国第一家专业从事制卡材料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做国际制卡业最优秀的材料供应商”是企业发展的宗旨。进取心激发企业家的创新意识,使企业对以前未被认识到的市场机会保持警觉性。1997年,全世界只有两家公司生产制卡产品,一家是英国的Apollo公司,另一家是美国的Cilik公司,但这两家公司的产品价格都很高,企业A看到了市场机会。正如企业A负责人所说,“我们提出要在3~5年内模仿国外最先进的产品,在10~20年内让国外也来模仿我们的产品。尽管当时的想法,略显轻狂,但总的思路是对的,现在与信用卡相关的产品在国内的占有率大约是70%,国外也占了相当大的份额”。企业家精神还体现出能承担相关风险,RichardCantillion和FrankKnight两位经济学家,将企业家精神与风险或不确定性联系在一起,企业家应有甘冒风险和承担风险的魄力。伴随环境的变化,技术创新过程中往往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如企业B所处的腐蚀检测行业技术升级快,产品更换周期短,企业实施技术创新不确定性大。负责人表示,整个行业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的技术一旦出现,原有技术就会贬值。尽管技术创新存在较大风险,一旦不创新,生产的产品将逐渐失去市场,长期下去企业将难以存活,为了生存和发展冒险也是必要的。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命题:命题1:企业家精神是技术创新的灵魂,并通过创新、进取心、风险承担来驱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企业家精神越强,就越能驱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3.2研发能力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影响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由技术本身支撑起来的,其持续的技术创新依靠研发能力作为保障,而研发能力的根本在于拥有由一群技术研发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研发团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者。企业吸引和拥有大量优秀的技术研发人员,就等于掌握了技术创新的核心资源。技术研发人员的人力资本中的稀缺性资源。在本文研究的4个案例中,每个企业研发团队都拥有高层次、高水平的研发人员。企业A在新型制卡材料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方面有丰富积淀,拥有以年轻博士、硕士为骨干的技术研发中心,具备从产品设计、开发到产业化的完整能力。企业每年在研发上都下大力气投入,企业的很多技术和产品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且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企业C的研发人员均是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核心研发人员都具有博士学位,且毕业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高水平的研发人员加上研发的高投入,企业的研发能力强,技术创新成果显著,拥有发明专利20多项。企业D的研发团队由多位硕士和博士组成,其中高级研发人员毕业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的计算机、信息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专业扎实,创新能力强,形成智力合力。研发团队成员的合力促进了技术知识交换和整合能力的提高,从而加速了新产品开发进程。傅家骥在综合大量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成功的创新是以人为核心的,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在技术创新中起着关键作用。Dewar和Dutton(1986)认为,在一个企业里,专业人员以及专职群体的人数不同会使知识的深度及广度产生变化。专家越多,知识基础就越广泛,而且大量的专家可以使新技术新思想更易于理解。企业B的研发人员主要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中公司总经理就是技术出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是一位懂技术的管理者。由于技术升级快,需要掌握大量的新知识,企业一方面需要从国内高校招聘优秀的技术研发人员来充实研发团队,另一方面要在人事制度上把“激活”与“培训”结合起来,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企业每年需拿出一定经费举办各种学习活动鼓励研发人员积极参与,提升他们的研发能力,增强技术创新的速度。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命题:命题2:研发团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者,研发能力是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驱动的保障。研发能力越强,就越有助于驱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技术创新。

3.3市场需求与竞争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影响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市场是密切相关的。市场需求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原动力。企业A遵循“以客户为中心,以技术创新为基石”的理念承诺:提供给顾客的产品100%符合相应标准及合同中约定的特殊要求,对顾客反馈的信息100%给予及时回复,不断开发更合乎客户需要的产品,不断改进和提高已有产品性能。企业B坚持以市场开拓为导向,专注于管道行业的技术装备市场,业务覆盖我国28个省市区,广泛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强技术研发,现已成为腐蚀检测评价领域国内技术领先的专业企业。企业C为电力、煤炭、钢铁、机械等行业提供工业耐磨材料,企业注重用户需求,在新技术开发前,技术总监带领部分研发人员深入用户调研,倾听他们对产品技术要求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几年的发展,企业产品出口至意大利、德国、智利、乌克兰等多个国家。企业D紧跟市场需求,找准研发方向,研发了以IPTV流媒体服务器和机顶盒嵌入式软件为核心技术的产品体系,形成互动电视媒体服务器、无线移动流媒体服务器等8个产品;企业还为海尔电视提供模卡电视业务中间件等。企业的客户群体遍及全国各地和欧美、非洲部分海外市场。4家案例企业实践表明,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开发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多潜在的收益。市场竞争迫使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企业A的总工谈到,企业如果不能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长期下去必死无疑。市场竞争让科技型中小企业产生危机感、紧迫感,从而使压力变为动力。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开展合作创新。如企业B与天津大学、大庆油田设计研究院、中海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等开展技术合作,企业D与清华大学网络多媒体实验室、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等多所国内外著名院校开展项目合作,与国际、国内先进技术接轨。Blundell(1999)发现,技术创新与市场的竞争程度呈正相关。企业C的总监在访谈中也表示科技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差异化,且要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好地开展技术创新,企业的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获得良好的行业声誉。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命题:命题3:市场需求意味着潜在的收益,驱使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形成压力,进一步驱使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3.4政府的政策与法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影响

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多给予税收优惠和项目基金支持,这极大地调动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创新成果丰硕。企业A研发项目多次获得国家和天津市政府基金支持,成功开发了水基层压油、数字印刷基片、层压型制卡带胶膜、纳米氧化铝等多种核心产品,多项产品获得部级新产品证书。企业B在2004年、2008年两次国家科技部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基金的支持下,完成了埋地管道腐蚀与防护地理信息系统(CPGIS)、埋地管道外防腐层检测数据处理软件(ESTECxp)、阴极保护静态数据记录仪(CIPS-Logger)等产品的开发和技术升级。企业C获北京市科委科技发展基金公关项目资助,获得国内第一个“热喷涂粉芯丝材”发明专利、国内第一个“非晶电弧喷涂涂层”发明专利。企业D在2009年获得国家核高基项目的资助后,着力技术研发,产品技术创新活动大幅提升,不仅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而且凭借领先技术优势,还为后期开拓国外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Audretsch和Link(2012)提出,技术创新在政府公共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对创新的极力推广下,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很有价值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都是伴随在一定的社会法律环境中进行的,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提供保护作用,如知识产权保护法、技术合同法、专利法等。周寄中认为,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之间存在联动关系,知识产权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如企业D在产品研发过程中获得多项软件著作权和专利证书:“流媒体服务器软件V1.0”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自适应网络带宽的多媒体传送系统”专利证书,“适应于带时移IPTV直播服务器的专用磁盘读写系统”专利等,明确的法规使企业的专利具有合法性,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Nord-haus研究发现,强的专利保护还会导致更多的研发投入。Barney认为拥有异质性的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专利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果,是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科技型中小企业比传统企业对专利有更高的要求,更需要法律法规的保护。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命题:命题4:政府的相关政策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果提供保护。政府政策支持越大,法规越完善,驱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就越高。

4结论

4.1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发现:企业家精神、研发能力、市场需求与竞争、政府政策与法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为了更清晰地把握这4个关键因素对技术创新的驱动作用,在总结前文得出的4个命题基础上,构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模型,简称ERGM模型,其中E、R、M、G分别代表企业家精神、研发能力、市场需求与竞争、政府政策与法规。企业家精神、研发能力是内驱变量(内部驱动因素),市场需求与竞争、政府政策与法规是外驱变量(外部驱动因素)。企业家是技术创新的倡导者、组织者;企业家精神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灵魂。企业家精神感召、激励研发团队实施技术创新,研发团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者;研发能力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提供了保障。市场需求意味着技术创新带来的潜在收益,驱使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当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面临竞争时,科技型中小企业就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来增强其竞争力。政府的相关政策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支持,政府的相关法规保护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成果,政府政策与法规进一步驱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4.2理论贡献

本文的理论贡献:(1)借鉴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提炼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模型——ERMG模型,该模型给出了企业家精神、研发能力、市场需求与竞争、政府政策与法规4个主范畴,同时还给出了每个主范畴的详细构成因子。(2)研发能力这一关键驱动因素在已有的相关研究中鲜有涉及。技术创新由研发团队实施,研发能力是技术创新的保障,是驱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之一。(3)依据本文表2的编码数据,可以得出模型中各驱动因素的相对重要性。4个主范畴的相对重要性排序为:企业家精神(85)﹥研发能力(76)﹥市场需求与竞争(70)﹥政府政策与法规(65),括号内数字为依据访谈语句统计的驱动因素对科技型中小技术创新的因果关系条目数。数字越大表示该因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作用越大。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篇2

一、案例的启示

案例1:微软OpenGL开发小组坚持认为世界上没有比OpenGL更适合Windows系统的图形引擎,于是激发了内部的战争,“动物男孩三人组”秘密开发DirectX引擎。战争最终以更多的内部的部门采用更快更简单的DirectX而不是OpenGL,并使OpenGL组最终转变成为DirectX组而告终。案例2:微软组建了上千人的NetDoc队伍,目的是要击败自己的Office,结果历经三年,Office如期了OfficeXP,而NetDoc还没来得及就被解散。建立在NetDoc上的其他的各项应用,也随之被解散或合并。案例1说明:技术创新竞争有内部与外部之分,而且DirectX组的技术开发过程的特点就是一个内部小组独立创新、内部竞争、内部选择的过程。案例2告诉我们:企业可以自主实施技术创新内部竞争策略。

上述案例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微软、因特尔、苹果、3M等公司均存在着大量的类似的内部技术创新竞争现象。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不确定性使得许多精心设计的商业计划变得毫无意义,为了规避风险,许多企业在R&D部门中同时采用不同的技术进行开发,鼓励部门间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工作等方法,为企业提供由于市场、技术迅猛变化所需要的柔性。英特尔公司双小组制项目攻关,在进行项目攻关时同时成立两个小组分别来攻克同一个项目,比如摩尔在探索处理器存储技术最佳方案时,决定使用MOS和双极两种途径实现,于是成立了MOS技术和双极技术两个技术开发组分头攻关。

国外有学者针对高科技企业的这种内部激烈的技术创新竞争现象,提出了“内部达尔主义”概念,如迈克尔・德拉蒙德在《微软帝国叛逆》中指称的“微软帝国的达尔文主义”;王建硕在《微软的过去和Google的宿命》一文中指出:“微软内部的达尔文主义,从Windows95时代到现在,从来都没有改变过”。企业技术创新“内部达尔文主义”是指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尤其指技术领先型企业)在基于市场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技术预见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倾向于独立创新、并根据内部有计划或无意识的竞争和选择、从诸多同功能效用的研发项目中确定目标技术的过程和现象。微软产品创新开发模式:同步+固化,就很好地诠释了内部达尔文主义的要义:同步意味着内部竞争,固化意味着内部选择。本文仅仅基于高技术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竞争的案例,力图在理论上回答技术创新内部达尔文主义的本质特征,这有助于优秀企业在激烈外部技术创新竞争条件下从内部采取更有效的竞争行动。

二、企业技术创新内部达尔文主义的本质

“企业技术创新内部达尔文主义”是企业技术创新竞争的必然结果,更是企业实施技术创新领先战略竞争的必然结果,其本质就是外部技术创新竞争与选择的企业内部化。

熊彼特早就预言了技术创新内部进化:“如果竞争性的经济被巨大的联合组织的增长所打破……,那么……新组合的实现必然会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变成同一经济实体的内部事情”。企业技术创新竞争是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核心思想,在《经济发展理论》中,熊彼特即提出了企业之间通过技术创新开展竞争的思想;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中,熊彼特进一步揭示技术创新竞争的性质和特征。他精辟地指出,技术创新竞争与其他类型的竞争相比,“犹如炮击和徒手攻门间的竞争”。实业家时刻感受到竞争的严峻,这种紧迫感来源于他们对外部创新竞争的高度动态性的本质特征的把握,创新竞争无时不在,企业就一刻不能停止对外部创新竞争的应战。然后,从“应战”逐渐升级为“迎战”、“挑战、“卫冕战”,内部达尔文主义顺应着这种高层次高基准的企业技术创新竞争的不断升级而逐渐从外部走向内部,由低级走向高级的。

技术创新战略的竞争是技术创新竞争的关键。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是指企业在正确地分析自身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所作出的技术创新总体目标部署,以及为实现创新目标而作出的谋划和根本对策。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类型有三:领先型、尾随型、模仿型。一般情况下,企业都倾向于把追随技术领先者作为低成本的途径,而把技术领先看作是实现差别优势的一个车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E・B・Roberts教授在1999年末对全球技术战略管理标杆进行研究,在北美、西欧、日本等所有研发投入超过$1亿的公司中,日本有74%、欧洲有84%、北美有79%的企业采用了技术领先战略。俗话说:三类企业卖产品、二类企业卖技术、一类企业卖标准;同样地,三类企业比产品技术、二类企业比技术创新、一类企业比技术创新战略。技术创新战略的竞争之所以是技术创新竞争的关键,是因为技术创新竞争已经难以在技术创新活动本身比高低,关键在于比谁更具有洞察力,谁更理解技术和市场走势,谁的技术创新战略更合适。

Intel就是实施技术创新领先战略并且获得巨大成功的企业典范。在“RISC和CISC构架之争” 的较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RISC即精简指令系统计算,CISC指复杂指令系统计算,这是两种计算机和处理器的设计方式。Intel的芯片是以CISC为基础的,故RISC新技术会威胁其核心业务,Intel怎么办?进退维谷之间公司只能“两面下注”,建立了两支相互竞争的队伍:486组和i860组,两个研究小组几乎同时进行,他们既相互较劲又相互学习。i860于1989年2月正式推出,它成了回击SUN公司攻势的秘密武器;486于1989年4月在全球同步,它迎接了Motorola公司的挑战且卫冕成功。其战略竞争的高妙之处有二:一是486 架构的原始构想高妙,它的微处理器的整数单元采用RISC核心以加速处理单一指令,其他部分保留CISC原样以处理复杂指令并保持与过去兼容,可以说是一念之间改变了思维模式和竞争模式,获得科技创新;二是冲刺i860排除RISC的威胁,为将公司内部资源和市场注意力集中到X86架构上排除了障碍,让X86形成更高产量、更好性能、更快速度,这样才能以逸待劳不必担心竞争者的挑战。

三、企业技术创新内部达尔文主义的特征

1.技术创新主体上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1)技术创新主体往往是技术领先型企业。实施“内部达尔文主义”需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领先的技术为后盾,卓越的人才、创新冒险的精神为驱动,这些只有领先型企业才具备。领先型企业沿着研究――开发――工程管理的轨迹前进,力求采用最新技术以领先于市场,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占据技术发展的制高点。(2)内部技术创新主体多采用项目攻关的“双(多)小组制”,这些小组可以是正式组织,也可以是非正式组织。英特尔公司双小组制项目攻关的做法属于前者,两小组的友谊竞赛取得辉煌战果;前文案例中的“动物男孩组”属于后者,成功的背后伴随着部门间矛盾的冲突、随意决策导致重复投资和低效益、精英人才的流失,为技术创新管理提出了棘手的管理课题。(3)小组核心成员多为内企业家型。美国学者吉福德・平肖第三在《创新者与企业革命》中提出了“内企业家”一词,指那些在现行公司体制内,富有想象力,有胆识,敢冒个人风险来促成新事物出现的管理者。内企业家是现代大公司的产物,处于公司最高管理层与基层的中间结合部,是连接上面与下面的过渡层,因而在企业创新中居于关键部位。

2.独立创新倾向性。技术领先型企业往往具备独立创新的潜能和现实基础,他们拥有较多的知识经验和智慧、较强的智力资本、快速经济的创新源――领先用户,重视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动态调整,掌握了独立开发所需要的能力和资源,可完全控制研发过程及回报。 A-U模型表明企业“过渡创新”依赖于在常规创新阶段所积累的知识和技能,领先型企业很少依赖广泛的创新互动网络,为从创新中获取更大的回报,公司都充分激发内部能力,促进内部知识流动,力求把新一代产品推向规范化市场。独立创新不仅是一种可能,更是领先型企业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领先型企业具有自发的独立创新的动力源。个体原动力是内部达尔文主义产生的微观基础;技术创新系统内部竞争协同力是技术自主发展的前进驱动器和创新系统自组织进化的内在源泉,当系统趋近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往往就意味着内部达尔文主义的阶段性胜利;创新组织保障,如微软创新人员15%、Google20%自由支配的时间就是内部达尔文主义强有力的支持。

3.创新的内部“”选择性。竞争产生的多样性是其技术进化的内在根据,选择是技术进化的外在条件,人们根据技术的功用最大化原则来选择。选择是英国技术哲学家约翰?齐曼在1993年的《技术创新进化论》中最先提出的。内部“”选择与共相选择的不同点在于:(1)选择模式不同。内部选择主要不是依赖社会需求拉力模式,而依赖于技术推力的作用模式。技术内部矛盾运动是技术进化的直接动力,是内因,社会需求是外因,社会需求只有通过技术自身的内部矛盾运动才能发挥作用。(2)选择判据不同。共相选择认为技术选择的判据有三种:技术自身的判据、社会选择的判据、现有环境资源的物向判据。埃吕尔(JEllul)指出:现代技术具有自我增长和自我选择的特征,内部选择则更侧重于技术自身判据。(3)选择所处环节不同。内部选择所处环节尚处于构思实验设计试制阶段,尚不涉及到社会市场经济选择,即使有,往往也是企业想象地模拟外部选择,由企业内部专家模拟或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如:供应商、消费者、不同社会职责的政府官员等;即使真有顾客的参与,那也不过是极少数领先用户,这种社会市场经济选择也是片面的不完全的。(4)选择环境不同。环境选择包括经济市场的客观选择,也包括系统各成员的价值判断、喜好倾向等主观选择。内部选择的环境往往仅仅指企业内部环境,它是单一的主观的环境。

4.内部技术创新的强竞争性。内部竞争之必要性体现在: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外部竞争的加强机制,它也是高端技术企业在全球持续领先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内部竞争促进了多样性的涌现并提高了对环境的普适性。技术创新战略制定中“混沌规律”也指向这种随机多样性,强调计划制定的随机性,强调时间差和快速反应。另一方面,技术与技术之间的竞争是技术生态系进化的内部动力,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竞争的作用是通过技术本身的功能、效益、效率、方法上的竞争达到优胜劣汰,实现内部达尔文主义的。它首先以企业技术预见确定技术创新的大方向,然后以不同技术范式或技术轨道之间的竞技优选具体的目标技术。企业技术预见是企业技术预测与自身运营状况以及战略发展规划的融合,它更加强调需求导向,强调相关利益主体的参与,强调预见结果的决策支持作用,强调对预见结果的跟踪和监控。其目标是确定未来技术创新的方向,企业可从战略的高度有效预测行业关键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制定有效的战略规划,降低企业新技术开发风险,提高新产品市场成功率。目标技术的最终确定则依赖于不同技术范式或技术轨道之间的竞技。

参考文献:

[1]约翰・齐曼:技术创新进化论[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10

[2]夏保华:《技术创新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3]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出版社,1997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篇3

1案例教学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1从行业的发展角度看,电子商务行业的创新决定了企业电子商务管理教学的教学模式必须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有效的方法,B它也适合于企业电子商务管理教学活动。它是以企业发生了的或正在发生的管理问题为素材,创造一个仿真环境,并利用所学的理论,通过分析讨论,创造性地解决实际的管理问题,因此,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

    1.2从电子商务人才的素养要求看,电子商务人才必须掌握信息技术和商务规则,同时他们又是能系统化的利用INTERNET来进行高效率、低成本的各种商务活动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电子商务人才的素养要求的是既有理论又会实践的高素质人才。既要具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网上交易、国际贸易、市场信息、市场营销等多学科知识,熟悉电子商务活动的基本过程,又要懂得应用现代信息网络进行商务活动的专业人才。案例这一教学新模式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实践型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

1.3从市场的需求看,企业需要的是管理型的电子商务人才,有较强适应能力的、能熟练运用管理知识和管理手段的应用型人才。

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是既懂电子商务相关技术又懂企业管理、通晓流程又熟悉业务知识、可以进行技术开发也会进行市场开拓的管理型的电子商务人才。企业电子商务管理案例教学是在电子商务企业特定的经营管理情景的基础上,设计案例,训练学生在网络经营方面运用管理知识和管理手段,让学生通过鲜活生动的企业管理实例分析企业运作和经营,进而掌握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的基本理论。

1.4从课堂教学的变革看,案例教学的引入改革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格局,n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丰富和升华。

案例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它也列入了各高校的教学改革计划之中。由于它的引入加强了师生的互动,教师在案例教学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案例教学与其它教学模式的方法、方式是相互交融、互相借鉴的,与此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智慧。

1.5强化电子商务的实践性,在企业电子商务管理教学中特别要注重拓宽学生知识面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电子商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和专业,注重应用能力、运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注重模拟、实训、实践等环节的教学,培养好用、顶用、耐用的,面向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对高职和专科生而言)“006年电子商务财富年会”IEEE服务计算委员会主席张良杰在会上提出了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十大趋势:1)无处不在的交互多媒体;2)在线办公;3)小企业走向全球化;4)开放标准;6)开源;6)开放架构SOA);(7)服务现代化;8)软件即服务SaaS);9)服务软件ServiceasSoftware);10)服

务计算成为新兴科学。在十大趋势中,除了交互式媒体、开源、标准等具体技术之外,一个更重要的命题是,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以大量人力、物力为基础的传统服务业改造成资源可以共享、可以再利用的现代服务业。以服务为导向SOA)的理念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已经不只是一种架构,同时也上升到了流程管理和商业运作方面,要求较高的实践运用。所以,了解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对企业至关重要,不同的核心技术或理念必将导致更多不同的商业模

2案例教学的实施策略

2.1 课程体系重构,构建互联网为背景下的知识、能力、品格培养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系。传统的管理学课程的知识涵盖了企业管理的原理、功能方法和企业成熟管理手段以及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等内容。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经济,企业管理知识结构也必须能与时俱进。互联网为背景下的教师,要以创新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案例教学为手段,构建知识、能力、品格培养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系,强化教学过程的交互作用和知识体系建构,寻找能符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教与学互动的探索学习新模式,将知识传授同企业管理实践有机联系起来,实现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相关知识原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品质,建立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教学目标新体系。熟悉计算机及互联网使用的基本技能,能懂得在网络环境下的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业务流程、交易方式等,具有这些能力的电子商务人才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2.2 更新教学理念,熟悉案例教学的基本程序,创新教学模式。电子商务是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网络技术、国际贸易多学科的交叉,是知识经济社会中最具发展性的学科之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子商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管理学和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产生了电子商务,面对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教师必须要关注教学理论的发展,研究案例教学,掌握案例教学的教学技巧与教学方法,做到顺时应变,研究教学,创新教学。在前沿理论的学习研究、案例的选择、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课堂组织等教学程序中进行教学研究,构建新的课堂秩序,提高案例教学的针对性,研究案例教学方法的创新。

2.3重视案例筛选与案例库资源建设。针对课程教学,建设相应的案例库,随时更新。经过近几年建设,目前国内案例资料在数量上比较丰富,许多高校重视案例教学的应用,天津大学电子商务案例库按照互联网热点问题、传统产业信息化和制约发展的瓶颈三大方向组织素材。4]案例的选择以客观事实为载体,选择的案例具有新颖现代)性和代表性,在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考虑有关的经济法律制度、企业状况和文化背景,对企业管理过程做专业性审视和洞察,对案例做出专业化的筛选、分析和评价,建立多样化的案例库,建立健全案例库管理信息系统。

2.4加强教学环境的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案例教学氛围。重视教学环境的建设包括舆论建设、技术指导和资源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是从观念上从思想上认识案例教学在目前高等学校教育的意义,了解案例教学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坚定开展案例教学的信心,认同并乐于实施案例教学。对一个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技术的掌握是保证案例教学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理论学习和观摩教学是必要的,加强教学小组研讨,结合教学反思可以快速地使教师掌握案例教学方法,通过不断的反思提升教学水平。借助CAI教学网站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适应数字化环境下电子商务教学的需要,案例教学实现由文字型案例向文字+图片+视频的多媒体型案例转变。要注意有效的组织和控制课堂,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预测和对策,创造学生、教师的彼此尊重、理解和宽容的教学环境,形成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良好气氛。

3企业电子商务管理案例教学实施的建议

3.1从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精选案例。对案例的呈现形式、素材的取舍、讨论方案、组织方式和必要的教学手段做好充分的准备,建立一个动态的案例库。

首先,依据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明确课程知识结构体系,确定案例教学的范围和内容,在哪些板块中使用案例教学。企业电子商务管理中有关运营管理是课程的重点,涉及信息知识管理、信息搜集与分析、资源管理、价值链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转移)、供应链管理、营销管理、项目管理等。

其次教师准备的案例要明确这个案例讨论的重点是什么,难度有多大,需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如何进行讨论,需要查找哪些方面的资料,以及大致的要求有哪些等等。在给学生提供案例材料时,可以将案例结论部分隐去,允许学生自己分析得出各种结论性意见,将讨论和参与的空间留给课堂教学,从而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

如在讲企业价值链再造时,选择了南方航空公司电子客票作为教学案例,从传统的售票流程、传统客票直销流程、到网上销售的电子客票的B2C直销流程、网上销售电子客票的B2B代销流程,以流程图的形式配以文字说明编写案例并从网上下载了南方航空公司电子订票定座登机流程示意图,利用文字和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南方航空公司电子客票系统如何利用电子商务再造企业价值链,发挥网络信息交换的实时性、方向性、速度及丰富程度的明显优势,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提升客户的使用价值,帮助企业选择通过再造企业价值链来赢得竞争优势。

3.2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案例展示,正确引导学生阅读案例,学会要素提取,对要素进行不同的组合,形成分析问题的要件,以便进入分析和讨论。

案例展示中,把文字用书面材料发放给每个小组的成员,辅以表格和示意图等形式的材料,同时配合幻灯、录像片等视听形式,并结合教师的情景描述,全面介绍展示案例。

学生刚接触案例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必要的提示,提示学生思考的线索,引导学生熟读背景材料,指导学生学会查找相关理论支持、参考资料、尽可能完整地收集有关案例的材料,对所得资料进行要素提取,暂时舍弃与案例分析方向无关的材料,对要素进行不同的组合,形成分析问题的要件,依要件分析得出结论,进一步搜集有关信息进行佐证并在此基础上概括提炼自己的观点,以便进入分析和讨论。

如在讲网上采购管理5]时选用一个经典的案例:惠普公司1998年底用于公司间接采购就高达20亿美元,各个独立的分子公司单独购买所需物品,使得每个单位单独购买的物品和服务都非常昂贵。购买内容过于分散和过于随便,缺乏统一的规划与控制。负责采购人员每年都需要花大量时间用于选择供应商和监督供应商,对公司内部的需求进行响应。

1999年开始建立采购管理系统。1999年9月正式启动电子采购管理系统。提炼要素:采购成本、采购周期、采购信息沟通与共享、文档处理、库存积压和物资短缺、采购范围、采购环节监控。

3.3依据案例的要素构件分析得出结论,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判断并形成自己的观点。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一般实行师生讨论教学法。教师首先提出要求,分组研讨案例,然后指定一个小组的学生起来说明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手段,其他小组的学生则分别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同一个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以及对先前发言者所说的进行修正和补充。在此学生得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判断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其中充满着思维和个性的碰撞,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学生学会的不仅是如何尊重他人、关心他人,而且也提高了他们说服别人以及聆听他人的能力,甚至强化了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讨论,了解学生在哪方面存在不足,及时调整课堂教学重点,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所以我们对分析得到的结论不必强求统一,要形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局面,让学生在今后的实践中去体会,在交流中让各种思想的冲击便会产生新的亮点。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篇4

会上,由中关村管委会和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共同编制的《中关村示范区2011年度股权投资行业分析报告》正式对外。

该报告显示,2011年全年,中关村示范区股权投资的案例数量544起,案例数比2010年增加328起,投资金额355亿元,与去年同期的208亿元相比,增长将近70%。

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生在中关村示范区内的投资案例占到了北京市总投资案例数的92.7%,及全国总投资案例数的29.3%,依然在全国范围内保持绝对领先水平,引领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潮流。

股权投资全国领先

2011年全国共发生股权投资案例1859起,相比2010年的825个投资案例,同比增长125%。

根据可获得的数据,2011年全国有584家股权投资机构进行了投资,投资金额约为976.44亿元。同期,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范围内进行投资的股权投资机构为226家。

全国范围内,2011年投资最活跃的19家机构的对外投资案例数总计530起,达到全国投资数量的28.6%。

根据投资案例数判定,深创投以97起投资案例居于榜首,达晨创投以53起投资案例位列第二,红杉资本以42起投资案例排名第三。

2011年全年,中关村示范区排名前三位的创投机构总投资案例数达50起。红杉资本以19起投资案例排名第一,IDG资本以17起投资案例排名第二,启明创投和北极光创投以14起投资案例并列排名第三。

2011年,北京市共发生股权投资案例586起,占全国股权投资案例总数的30.3%,高于排名第二位的上海市的229起(11.82%)。北京市投资案例数量比2010年增长165%,投资案例在全国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其他省市。

根据已披露的数据,2011年全年北京市共获得股权投资金额为379.52亿元,占全国股权投资案例已披露总投资金额的38.88 %。北京市股权投资案例及金额仍然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2011年全年,中关村示范区共发生股权投资案例544起,占全国股权投资案例总数的29.3%;被投资的企业361家,占全国被投资企业总数的 23.85%;披露股权投资金额约人民币355亿元,占全国已披露股权投资金额的36.4%。

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生在中关村示范区内的投资案例占到了北京市总投资案例数的92.7%,以及全国总投资案例数的29.3%。

电子商务成最大投资热点

报告分析认为,中关村示范区创业投资案例数明显增加的原因,一是由于中关村示范区对于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加,使得创新型企业越来越多选择在中关村示范区内发展;二是因为中关村示范区的战略新兴产业的排头兵地位吸引了更多的创业投资机构来中关村示范区进行投资。

2011年全年,中关村示范区股权投资案例集中的行业与北京市的整体情况相似,信息技术和制造业仍然是投资热点。

从投资金额看,2011年全年,中关村示范区内以电子商务为特征的新兴批发和零售贸易业是投资金额占比最大的行业,占到了区内总投资额的43.15%,信息技术和制造业分别排名第二、三位,占总投资额的30.2%和13.78%。

2011年,电子商务企业以及团购企业获得的股权投资额度都相当巨大,如京东商城、凡客诚品、F团、美团、窝窝团等,电子商务行业再次受到了股权投资机构的青睐,而全国主要的电子商务和团购企业都注册在中关村示范区,因此,2011年中关村示范区股权投资的额度占全国比例大幅攀升,而投资案例数量的上升幅度低于投资金额的上升幅度。

由于2011年是电子商务大年,作为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的电子商务企业都获得了相当巨额的投资,例如,凡客诚品获得外资股权投资机构大规模资金注入,以14.76亿人民币(2.3亿美元)成为北京市最高单笔投资金额案例,因此,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首当其冲的成为了中关村示范区获得投资额最高的行业。同时,作为高科技示范区,中关村汇集了电信技术、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北京几乎所有的企业,因此,包含这几个领域的信息技术业也成为投资案例数量和投资金额相当大的行业。

根据公开信息披露,2011年中关村示范区26家新增上市企业中有16家曾获得股权投资机构的投资,占全部新增上市企业总数的61.5%。在这16家获得股权投资的上市企业中,共有61家机构参与了股权投资,其中有52家机构已经通过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交易上市成功实现了退出。红杉资本、经纬创投和联创策源均有两个投资案例实现了成功退出。

对创投机构给予综合支持

分析示范区创业投资迅速发展的原因,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认为,对广大的创业投资机构来讲,中关村示范区具有独特的五大优势:一是优质的创新创业企业资源丰富的优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每年新创办企业3000多家;二是主流出资人集中的优势;三是优良的管理团队集聚的优势;四是资本市场先行先试的优势;五是各方支持政策集中的优势。

中关村高度重视创业投资的发展,从2001年起,在全国率先进行了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各项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中关村已成为我国创业投资最活跃的区域。

中关村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天使投资人、境内外知名的创业投资机构到中关村聚集和发展。例如,在中关村范围内注册登记的产业投资基金或股权投资基金,适用国家关于股权投资基金的先行先试政策;在海淀区注册的创业投资机构可以享受相应的一次性补贴政策和三年的房租补贴。

从2001年开始,中关村在全国率先设立了中关村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引导资金由北京中关村创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日常运作和管理,主要采用跟进投资(联合投资)、参股设立创业投资企业等方式与社会资金开展合作。

截至2011年底,中关村创投引导资金总规模约为7.9亿元,引导资金采用跟进投资方式已投资27家中关村企业,投资总额5328万元。

与此同时,创投引导资金与社会投资合作共参股设立了16家子基金,其中包括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多个领域的专项投资基金,如与青云创投合作设立的清洁技术领域基金、与晨兴投资合作设立的生物医药领域基金、与汉能投资合作设立的文创新媒体领域基金等。此外,引导资金还与英飞尼迪合作建立了一只契约型国际技术引进投资基金,旨在探索通过股权投资、人才引进及产业化载体相结合的国际技术转移新模式,推动国际领先重大技术成果在中关村的转化和产业化。

为引导创业投资机构投资于中关村初创期企业,2006年起,中关村实施创业投资企业风险补贴政策,对投资中关村成立五年以内的科技企业的创业投资机构,按照其实际投资额的10%给予风险补贴,单笔补贴金额不超过100万元。自2006年以来,已累计为138个项目提供风险补贴9500余万元,获得风险补贴的项目累计对中关村的投资总额约20亿元,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达到1:25倍,有效促进了企业的创新、创业以及创投机构在中关村的聚集。

通过每年组织开展的“创业中关村”系列活动,不断完善中关村初创期企业和创业投资机构、天使投资人之间的沟通渠道,搭建起了创业投资机构和企业的长效对接机制。中关村依托各园管委会、协会、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建立创业辅导工作站,定期推荐有融资需求的重点项目和企业,开展重点项目征集。组建知名的创业投资家和企业家组织的“创业中关村”专家顾问团,建立中关村创业导师和辅导员工作体系,深入工作站进行指导工作,对重点企业的基本规范化运行进行审核和创业辅导,每年参加和接受融资培训企业不少于500家,参与创业投资机构不少于30家。此外,每年还组织5-6场项目路演活动,每次活动选择5家左右的初创期企业,向投资人进行创业项目展示和。

中关村还特别实施了对创业投资机构所投资企业的综合支持政策。将获得创业投资机构投资的企业作为公共政策聚焦的对象,制订和完善有针对性的政策。获得创业投资的企业在申请中关村各类科技计划、产业化项目、人才引进等政策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支持。建立对获得创业投资机构投资企业的综合融资政策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对企业提供担保融资、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小额贷款等,中关村管委会将对企业给予20%-40%的贷款贴息支持,对合作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风险补贴支持。同时大力支持企业进行改制,鼓励企业到中关村代办系统挂牌和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

中国创业投资最活跃的区域

在各方的努力下,中关村创业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中关村已成为我国创业投资最活跃的区域,不断引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潮流。

创业投资对高科技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为创业者提供了创新技术产业化必不可缺的启动资金,更为创业公司引入了成功的管理经验、经营机制和战略资源,帮助技术创业者转变为创业企业家。

中关村天使投资活跃,涌现出一批连续的创业者,优秀的创业投资机构在中关村高度聚集,创业投资案例和金额持续增长。

国务院批复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中关村上市公司群体加速壮大,上市公司总数已达208家,在中关村代办系统挂牌的公司达108家。这些企业的创业者往往成为早期的天使投资人。

中关村天使投资进一步组织化,开始探索联盟化形式运作。2008年5月,柳传志、段永基、王文京、王小兰、严望佳等50位企业家发起成立“中关村企业家天使投资联盟”。“联盟”提出了“天使投资+创业辅导”两线并举的工作思路,为创业者进行企业家管理经验的输送和辅导。除此之外,涌现出了雷军、薛蛮子、邓峰、徐小平等一批活跃的天使投资人和连续的创业者。天使投资对中关村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不仅仅是解决创业资金问题,更重要体现在对创新项目的培育,对创业团队的培训与指导,对创业投资产业链的补充完善。

IDG、联想投资、今日资本、北极光创投、华登国际、联创策源、金沙江、青云、戈壁、盈富泰克、启迪创投、深创投等一批境内外知名机构成为中关村的合作伙伴。活跃在中关村的境内外知名的创投机构已有100多家,管理的资金规模超过200多亿美元。“十一五”以来,中关村地区发生的创业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

近几年来,中关村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大幅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中关村发生的创业投资案例216起,占全国的26%,是2009年111起的近2倍,披露的投资金额约208亿元,占全国的28%,是2009年72.4亿元的2.9倍。2011年中关村发生的创业投资案例544个,占全国的29.3%,披露的投资金额355亿元,占全国的36.4%,与2010年相比有较大提升。

创业投资的快速发展也极大地带动了创新创业。2011年,中关村新创办企业总数突破4000家,德勤和清科的中国高科技高成长五十强企业中,近40%来自中关村。涌现出了“车库咖啡”、“创新工场”、“联想之星”、“摇篮计划”、“雏鹰500创业助推计划”等多种创业服务模式,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平台型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也开始通过“创投+孵化”的模式,为初创期企业提供资金、平台与业务相结合的组合支持。

此外,一大批企业通过创业投资的支持实现快速发展,近几年中关村新增的上市公司中,75%以上均获得过创业投资支持, 2010年中关村新增上市公司40家,其中34家曾获创业投资支持,2011年中关村新增上市公司26家,其中16家获得创业投资支持。创业投资在支持示范区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和做强做大方面已发挥重要作用。

背景资料

中关村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成效显著

中关村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初步实现了在中关村聚集一批优秀的创投管理机构,并依托其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及资本运作理念共同培育一批高成长的创新创业企业的工作目标,并已形成国内政府创业投资引导资金领域的先行先试效应。

一是资金规模放大效果显著。截至2011年末,引导资金参与设立的16家子基金的总规模约为64亿元,是引导资金承诺出资总额5.25亿元的12倍,其中和IDG合作设立的和谐资本还获得社保基金出资12亿元。

二是投资中关村企业的引导效果显著。截至2011年末,子基金共投资企业75家,投资总额18.73亿元。有两个项目在创业板IPO上市,在已投资的75家企业中,有53家为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占投资项目总数的71%;其中投资总额累计达9.2亿元,占全部已投资金总额的49.1%。

三是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效果显著。在已投资的75家企业中,其中广义IT领域占36.5%,环保节能领域占20.3%,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占14.9%,生物医药领域占9.5%,机电一体化领域占6.8%,现代农业领域占5.4%。

新闻内存

2011中关村十大创投案例

1、建银国际等注资小马奔腾,淘金文化产业

2、凡客诚品接受淡马锡等投资,继续领跑电子商务

3、小米科技获晨兴创投等投资,领航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

4、兆易创新获华山资本等投资,保持高速增长

5、奥基医药受创投青睐,引领制药创新

6、康龙化成获联想投资等投资,发力医药外包

7、暴风影音借人民币投资完成资本改造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篇5

论文摘要:不论遇到了多好的环境,我们都应该告诉自己:这只是追求创业成功的外因。而外因始终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但不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必须尽可能地营造和追求适宜于我们的最佳环境。作为创业者,我们内心都充满着必胜的欲望,尽管创业失败的比例居高不下。于是,环境和创业,创业同创业者,成功与失败,就永远在这种博奕中相持着前进,输赢永远都有。提供一个这样的关于环境的专题,提供那么多在对环境的整合选择中成了赢家的案例,期望给读者一些启迪,如此而已。 论文关键词:行政管理 行政环境 国家政策对于每一个地方而言都是一样的,只是执行的力度不一。创业者需要衡量的是你所中意地方的不同政策,包括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税收政策、融资政策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外贸等政策。 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效率,创业者也应该把行政管理环境作为重要的创业考察因素。 案例1:企业离不开政策扶持的大环境 案例说明 温州科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9月,是中国温州第一家留学生企业,公司主要致力于通信网络测试系统的研发和销售。目前,科赛技术已通过“双软认证”,主要产品 “Connsis-DTS xDSL自动测试系统” 已获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立项。 案例分析 2001年9月13日,4位年轻创业者在温州向位于开发区内的温州留学人员创业园介绍他们的“X―DSL自动测试系统”项目。当天下午,他们就在工商部门办理了公司名称预登记手续,成为创业园首家入驻的留学生创业企业。 科赛公司的成长得到了温州市、开发区、创业园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除了给予200平方米的免费创业用房外,创业园孵化器专项资金无偿资助科赛公司50万元,用于“X-DSL自动测试系统”项目的后期研发。 案例启示 政策法规环境,主要是指与创业者创业及企业发展相关的政策规定与制度安排,包括对创业者及其企业的优惠政策和当地政府的法规制度两个方面。政府的创业政策是指激励创业的政策,包括对创业活动和成长企业的规定、就业的规定、环境和安全的规定、企业组织形式的规定、税收的规定等。各地政府所支持的行业都会根据地方情况有所侧重,或者会对某些行业实施优惠政策。 政府的支持因素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水平、税收和租金的水平、创业扶持措施限制大企业的垄断,以及对行业准入、市场准入的管理等。 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上海市政府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简称“十八条”)、《促进小企业发展的决定》、《促进张江高科技园区发展的若干规定》、《鼓励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规定》等。 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类优惠政策,以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促进创业事业的发展。 为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圳出台了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政策。新规定进一步放宽了对民营经济实体经营范围的限制:申办私营企业,股东为自然人的,不再要求提交暂住证,申办个体工商户,不再因户籍原因核发临时营业执照,一律核发正式营业执照;允许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分期缴付;进一步放宽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名称登记...... 案例2:行政管理环境包含着效率与公平 案例说明 天津市普辰电子工程有限公司是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高科技民营企业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篇6

创业投资,是指创投机构向具有成长潜质的创业企业主要是未上市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提供创业管理等等一些增值服务,并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来完成高资本增值的一种新型投资。创业投资对提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重、拓宽未上市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以及改善中小企业治理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种新的投资力量,创业投资在我国潜力巨大、市场广阔,需要政府尽快完善和落实扶持政策,促进其持续健康规范发展。

1.建立创业投资机制是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民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兴起,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快速增加,中小企业已构成我国国民经济主要的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市场竞争和技术进步、增加就业等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遇到了不少困难,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还不够完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特别突出,这其中,有企业自身的一些问题,也有政策、体制上的一些障碍。因此政府应积极采取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创业投资作为一种新的投资工具,已成长为我国民间投资的重要主体,成为企业的创业和并购的重要资本力量。从国际经验看,创业投资基金通过主要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对于加大社会就业机会、促进创新和产业的升级、创造计税标准以及提升整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据美国创业投资协会(NVCA)的统计表明,创业投资在发达国家对经济贡献的投入产出比例为1:11,创业投资对于技术创新经济作用的增量占当代技术创新经济增量的70%。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高低最能反映其综合国力的强弱。我国的创投业目前看虽然还只是一个刚起步的行业,但它在经济社会中的贡献却十分的显著。我国的创投企业通过支持企业的创业活动,在增加就业岗位、提升企业的研发水平、推进创新产品产业化、支撑GDP增长和推动税收增长等方面,都做出了很显著贡献。

2.我国创业投资机制建设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

我国创业投资的发展刚刚起步。目前虽然已经初步的建立了创业投资体制,但我国的创业投资方面的机制建设比较滞后。在2006年前,我国创投企业只能采取公司形式 ;2007年《合伙企业法》修订案实施后,还可采取有限合伙企业形式,但是,公司型创投企业占比例一直高于95%。从国外情况看,公司形式和有限合伙形式都可以采用。从资本形成看,除了投资者的出资,还借助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债权融资等多种方式积聚投资资本。由于缺乏必要的的扶持引导政策和激励机制,拓宽创业投资资本来源狭窄,不能引导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创投业。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各类创业投资机构数目、创业资本规模等多方面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目前,创业资本金还存在渠道不畅的问题:创新基金在引导、调动金融资本投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渠道还不很通畅;创业资本与创业投资机构结合还不够,还没有彼此相互衔接起来;创业资本与科技金融中介机构之间的结合还不够,彼此不能形成合理且高效的分工体系。在目前极度有限的创业投资资本中,用于中小企业投资的不到三成,对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求还差很远。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除了要促进金融体系改革和金融工具的创新,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还要注重发展资本市场,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机制,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创业投资在运作过程中,不但面临所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样也面临所投资企业的道德风险,这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扶持。

3.积极发展创业投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3.1完善税收扶持政策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篇7

研究方法与设计

“两型”技术研发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要求其研发必须实现协同创新,其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需求动力不足、研发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和政府的扶持政策不完善等方面,不同技术类型在研发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也有差异。案例研究适合对现实中复杂而又具体的问题进行深入且全面考察[24],可以对某些现象、事物进行描述和探索,也可对现存理论进行检验、发展和修改。考虑到本文主要研究“两型”技术研发的制约因素,属于“怎么样”和“为什么”类型的问题,比较符合案例研究的范式,因此本文将采用案例研究法进行分析。(一)研究方法案例研究包括探索性、描述性和解释性等类型,根据研究的主题,本文选取描述性案例研究法,在研究开始时已通过相关文献确定研究的理论框架,据此确定具体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并确定访谈提纲和调研问卷。相对于单一案例研究,通过多案例研究的复制逻辑得出的结论往往更加有效和稳定[25],能提高案例研究的有效性,选择3到6个多案例是最佳数量。为分析和比较不同类型“两型”技术制约因素的差异,增强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本文采用多案例分析方法,通过案例的反复验证比较得出研究结论。本文的案例研究包括确定研究问题、案例选择、初步调研、深入访谈、案例资料分析和提出相关结论等步骤,研究的各个环节都遵循了Yin(1994)、Patton(1987)等学者的建议,按三角测量法的要求来进行设计[26],研究基本符合资料三角形、研究者三角形和方法论三角形的要求[27]。(二)研究对象选择企业是“两型”技术研发的核心主体,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两型”技术的研发企业。“两型”技术研发企业的基本标准:企业以研发资源节约或环境友好型技术为主营业务,确保研究结论具有更好的可推广性。由于案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归纳理论要点,无需进行规范的实证数据分析,因此研究样本无需按照随机性原则选取,重点体现样本具有足够的典型性(Eisenhardt,1989)。因“两型”技术研发企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行业,为了保证所选案例具有足够的典型性,所选的案例对象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新型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企业。为分析不同类型“两型”技术的差异,在具体的样本选取中,重点选择可以单独体现资源节约技术或环境友好技术的典型企业。考虑到长株潭“两型”实验区是我国的“两型”示范区,所以本文的调研主要集中在长株潭“两型”实验区的部级高新区。按照确定的案例选择标准,对长株潭“两型”实验区相关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初步了解,在确定符合基本标准之后,通过联系企业的高层管理和技术人员;在对企业进行初步访谈基础上,选择直接研发资源节约或环境友好技术的企业作为进一步调研对象;结合案例选择的地理接近性与便利性原则,选择4家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两型”技术研发制约因素的研究案例,符合Yin(2003)所建议的“典型案例要使研究过程清晰可见”的特征要求,案例样本中资源节约技术研发为主的企业和环境友好技术研发为主的企业各两家。(三)方案设计按照案例研究的要求,本文首先围绕研究的内容,明确研究问题,确定研究对象标准,提出基本假设,确定访谈提纲。为了确保案例研究的信度与效度,采取团队研究的形式,确立了10人的案例研究小组,包括一名教授、二名讲师、三名博士生和四名硕士生。团队成员的不同视角和知识背景有利于减少研究者的偏见和主观性;团队成员进行了两周案例研究及相关方法的专题学习,保证小组成员对案例研究方法的掌握;每次访谈、现场观察和数据分析都由四人以上参加,各组在收集数据后交叉讨论,提出其观点和看法。所有的调研均在2011年10月到2011年12月间完成。考虑到资料的来源越多,其研究的效度就越高[28],案例研究中综合使用多种渠道的证据,形成三角检定(Triangualtion)可增强研究的信度和效度[29]。所以,本文将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访谈记录和调查问卷与其他文件资料,如直接从企业获得的领导演讲资料、内部刊物、内部网站、档案记录和企业其它文件,以及期刊文献和网络中关于企业的专题材料等结合起来,保证数据来源的多重性和案例信度。为了使访谈过程更有效率,访谈前调研小组会与相关人员进行电话沟通,简单介绍研究目的和相关概念,以帮助被访谈者更好地理解本研究的主题;为得到被访谈者真实的想法,访谈提纲主要是由开放性问题组成;访谈过程中并未局限访谈提纲,会根据受访者的回答情况进行追问以进行信息的深度挖掘[30]。访谈由研究者本人主持,其他成员进行补充提问,与受访者的访谈时间平均约为60分钟,个别访谈进行的时间更长。为确保访谈数据的准确性,每次访谈调研小组都安排专门人员做记录,并在允许的前提下对访谈进行录音,访谈结束立即进行访谈记录整理。为确认及获取更多信息,向被访者进行了访谈记录核实,并通过后续的电子邮件和电话等方式进行信息确认,保证资料整理过程的信度与效度。在访谈之余,还对案例公司的生产现场进行了参观,对调研的相关资料进行验证。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篇8

教育作为一个循环系统,包括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次。处于这个系统宏观层次的是培养目标,中观层次的是课程与教材,微观层次的是教学方法。

所谓基于产学合作的项目式案例教学模式,就是以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为出发点,教师与学生以案例、项目、任务、活动或者情景和模拟为中心,在各类教学场所,以各种形式和方法展开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以期强化师生间(教与学)的交流、沟通和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相应教学目标的一个完整的教学范式。这种教学范式是职业教育动态教学模式中的一种。笔者认为,实行这种教学模式最为关键的是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为什么采用项目式案例教学模式对中职学生更加有益?案例(即问题)从哪里来?有了问题要怎么解决?

一、研究背景

在本研究中主要的实践团队是浙江省职业学校中唯一的“首席工人创新工作室”,主要以象山县技工学校3位首席工人为主导,抱团组合专业骨干教师,带领学生团队,以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为目的,跟踪先进技术,开展专业技术传授、技术交流和技术攻关活动,解决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生产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并以此逐步培养一批技术过硬的高技能人才。

在传统的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中,由于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过分强调教师“教”的作用,教师往往把学生看作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认为将正确的结论从头至尾灌输给学生就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而新课程理论认为:“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然而,不难发现的是,技工学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如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学习效率不高、技校毕业生持续发展动力不足、教改行动迟缓等问题。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知过程,是学生个体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内部精神财富的过程,一旦离开了学生自身积极、主动的内化过程,任何教师的主观注入或灌输都是徒劳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近年来,教师们都在尝试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探索如何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笔者认为,探讨适应技校生特点,符合技校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模式很有必要,“基于产学合作项目式案例教学模式”是值得尝试的教学模式。

二、案例的收集

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案例的选择要强调真实性、生动性以及针对性。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途径收集到贴近生产一线实际的案例。

1.企业“送进来”

学校利用人才和技术优势,组建“首席工人创新工作室”,引导师生就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升级中碰到的产品技术问题对症下药,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工作室通过热线接受企业的求助,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推广、项目研发等服务,意在进一步发挥首席工人工作室高技能人才的引领作用,最大限度地将广大专业教师吸引和动员到各项技术的创新攻关活动和个人素质的提升中来,并以帮助企业进行“小发明”“小创新”“小课题”为起点,促进小微企业的转型发展。如象山新港汽配有限公司自行设计的夹具在圆锥体基座材料上遇到打孔误差大、效率低的问题,请求工作室帮助企业进行夹具的工艺改进。在此基础上,就提出了“如何改进工艺以消除误差又确保质量”的问题。

2.教师“沉下去”

在接受小微企业上门求诊的同时,学校还积极组织带领青年骨干专业教师和学生,深入企业的生产一线,为企业“把脉”。学校坚持贯彻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常态化、制度化。

一方面,严格要求专业教师在平常时间下企业的频率达到每个月3次以上,暑假期间至少10次以上。另一方面,学校修订了《象山县技工学校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草案)》,要求专业课教师结合具体专业到企业参加实践活动,采取顶岗作业、工作实习、合作研发等形式,并结合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本专业发展动态及实际应用情况,充分了解相应的业务流程、岗位素质、知识技能要求,积极参与项目实践与研发,努力提高自身技能素质。

如专业教师在下某企业锻炼期间,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参与XK箱式开关站这一实践项目,发现由于其箱体尺寸是设定好的,无法装入两个PT,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如果断路器多,PT的功率就无法满足电路需求的现象。这就产生了两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会不会又有新的问题出现,届时又该如何解决?

3.学生“想出来”

实践为重、需求为主的办学理念,让学校形成了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这使许多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如鱼得水,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支援投入到创新实践中去。理实一体化的教育方式更加让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能有心地从企业中征集或在实习中发现困惑难题,更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学生在象山奥通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实习时,发现维修师傅在安装变速器输入轴密封圈时一次成功率很低,返修率高,费时、费力、费资源,因此提出了“是否可以设计一项创新作品保证在安装密封圈的时候省力、省时、安装质量又好”的问题。

实际课堂中,教师只要抛出以上这些案例(问题),就会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学生会主动开始思考并讨论。用案例辅助理解运用,摆脱单纯的理论讲解,结合已知拓展知识应用,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师能更好地把握学生学习的状况。

三、解决问题的实践探索

产学合作过程中学校要求首席工人创新工作室结合专业、对接企业,采用小团体、小课题、探究式的教学方式,细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提出问题结合课堂协作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和大胆参与的能力,实现教师身份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学生身份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自主探索者转变。

以XK箱式开关站为例,由于开关站的箱体容量既定,如果断路器多,PT的功率就无法满足电路的需求。在实际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首席工人创新工作室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和学生团队以此作为小课题分团队进行探究式讨论,师生团队最终得出以下“三步法”解决了企业XK箱式开关站在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大大提升了项目的品质。

第一步考虑采用太阳能电板供电,只要选择合适的太阳能电板,其功率可以达到比PT高得多。以此产生了第一个新的问题:由于太阳能电板产生的是24V的直流电,如何把直流电变成交流电?

第二步要解决的是增加一个逆变器(把24V直流电转变成220V的交流电)。考虑到太阳能电板只有在晴天才能正常工作,一旦出现阴天就无法满足要求的问题,该怎么处理?

第三步工作就是再加入一个UPS即为不间断电源,可以在太阳能供电停止时,采用蓄电池供电。

再如,在安装变速箱拨叉轴的过程中,自锁装置中的钢球在压簧的作用下,有很大一部分高出深孔上面,导致拨叉轴很难装入。我们对“既然安装拨叉轴那么困难,可不可以用一些专业的辅助工具来进行安装”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第一,在安装拨叉轴时是不是只要克服压簧的弹力将钢球压入深孔中就可以了?

第二,钢球是圆的,在形状规则的轨道中具有自行导向作用,是不是可以设计一个安装辅助装置?

第三,有什么办法可以在安装时不那么费力,钢珠不容易弹出来,特别在左右方向上能够对钢珠起着导向作用?

第四,怎样让钢珠的定位能够准确和稳定?

一石激起千层浪。让笔者没想到的是,当老师抛出案例再提出思考后,学生立刻讨论得很激烈,最后达成几点共识,设计出了变速器轴导航器并申请了国家新型实用性专利。这样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案例教学与探究、讨论相结合,完成了教学目标,并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学有所用。

四、思考

在案例教学中,及时、恰当地进行学习评价是非常必要的。现行的学习评价把评价价值定位在甄别功能上,是以“选拔”为目的的“筛子”式的评价。这对中职学生是不合适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不利的。笔者认为,学校追求的评价标准既要体现学生的基本要求,也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实际以及发展的不同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为此,在案例教学模式中,笔者注重案例教学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在下阶段,我们将着重研究相适应的学生评价方式,完善案例教学模式,提升学校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

品质。

参考文献:

[1]王玉兵,赵在民.自主学习特点及其教育环境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03(1).

[2]陈艳莲.对现代职教教学方法理论基础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7).

[3]罗文广,蓝红莉,马兆敏,陈文辉.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有效性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2).

[4]王炳章.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3).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篇9

0引言

智力资本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智力资本的各个成分,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对于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提供非常重要[1]。这些知识资产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企业既需要通过探索式创新获取新知识、开发新产品和开辟新的细分市场;也需要通过利用式创新整合既有知识、拓展既有产品的种类和功能,为既有细分市场中的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2]。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在企业创新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凡的角色,然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如何与企业的创新相结合并未得到充分的解释[3]。因此,本文的研究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利用式创新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本文首先建立一个综合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智力资本和利用式创新的理论框架。然后,本文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不同的利用式创新模式下,企业的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特征。最后,我们指出在同一个行业内,存在多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组合支持企业的利用式创新战略。本文主要贡献是建立智力资本、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利用式创新之间的联系。

1.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智力资本与利用式创新的理论框架

1.1利用式创新

创新的本质是发现和利用机会来创造新产品、服务和工作方法。[4]知识帮助企业发现机会和利用机会,从而实现这些目标。创新的过程就是追求和利用新的、独特知识的过程。

本文定义利用式创新为一种小幅度的、渐进式的创新行为,其目的是对现状进行改进。[5]企业通过利用式创新改良现有的产品设计、拓宽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扩张和丰富现有的产品线、提高现有分销渠道的效率、为现有的顾客群体提供更优质的服务[6]。利用式创新以企业既有的知识基础为依托,依靠有限的、局部和深度的知识搜寻或重复的知识联合机制,强调对既有知识进行提炼、整合、强化和改进,以获取与企业现有知识领域有关的解决方案。

1.2智力资本与利用式创新

智力资本是企业用于实现竞争优势的知识存量的总和。[7]智力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组织资本,分别代表通过个人、个人之间关系以及组织本身积累和分布的独特知识存量。智力资本各个成分在新知识获取、共享和整合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研究的是一类特殊的智力资本,包括专才型人力资本、合作型社会资本、机械型组织资本[8]。

专才通常拥有较深奥的、局部的、内嵌的和投资于特殊领域的知识。专才型人力资本体现了某一职能范围内特有的知识或思想世界(如信息处理、解释体系和预测事件的发生),所以它在获取和吸收新的、深奥的和小范围的知识更有效率,因此,它与利用式创新联系更紧密。Dougherty注意到专才型人力资本往往导致职能偏见,降低员工交换和联合新知识的动机和能力。[9]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专才型人力资本较少关注探索式创新,而强调利用式创新。

Kang提出了两类重要的社会资本:创业型和合作型,分别与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相关[10]。合作型社会资本用新方法提炼和联合既有知识存量,这些知识分布在不同的员工群体。基本上,合作型社会资本联合和调动不同来源的知识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促使新知识的产生。知识流量活动得到不同维度的社会资本之辅助。结构维度的社会资本使员工常常与其它员工交互作用,有利于交换知识从而产生新知识和观念。情感维度的结构资本在即使没有直接的个人关系情况下,员工群体之间具有普遍的信任(基于互惠的信任),也可能共享个人知识。这样有利于联合和提炼企业内外既有的员工知识。就社会资本的认知维度而言,一旦员工群体掌握事物契合的原理,他们更能利用现有知识。总而言之,合作型社会资本有助于员工提炼和重组既有知识,推动企业的利用式创新。

机械式组织资本包括标准化的流程、结构、详细的程序和注重遵守规则的文化,以建立统一的行为模式提高协调效率为核心。从组织学习的角度分析,标准化的流程获取和制度化组织程序内的知识,为组织员工提供一个相互借鉴的统一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员工看问题的态度逐渐一致,降低解释和理解企业问题发生讨论的数量。Katila and Ahuja指出,当积累的知识嵌入在机械式结构中时,一般被认为更可靠、精确和合法,组织在确定问题解决方案时优先考虑之前的行之有效的办法[11]。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创新局限于提炼和改进现有知识(如利用式创新)。

1.3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利用式创新的智力资本开发

企业使用“工作或职能为基础”的措施开发专才型人力资本,主要包括机械型工作设计、人与职位匹配的招聘和选拔、与工作相关的技能培训。(1)机械型工作设计方法强调找到一种能够使工作效率达到最大化的最简单方式来构建工作。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通常包括降低工作的复杂程度从而提高人专业知识利用的效率。也就是说,让工作变得尽量简单,从而使任何人只要通过简单培训就能够很容易地完成它。这种方法强调按照任何专门化,技能简单化以及重复性的基本思路来进行工作设计。(2)人与职位匹配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某个人的能力完全胜任该岗位的要求,即所谓人得其职;二是指岗位所需要的能力这个人完全具备,即所谓职得其人。人与职位匹配是指招聘和配置尽可能地使员工的能力与岗位要求的能力达成匹配。(3)培训是指给员工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需的技能的过程,它需要使用各种方法。培训是良好管理的特征,也是管理人员常常忽视的一项任务。具备良好素质的员工并不能保证他们成功完成工作任务。他们必须了解管理者想要他们做什么以及希望他们如何做。如果他们不了解,他们就会以为他们自己的方式而不是管理者希望的方式去做论文提纲怎么写。或者他们会随意行事,最糟糕的情况是完全没有生产力。

合作型社会资本包括强、密集的联系,基于组织成员关系和准则的制度化信任,共同元件知识。而在主要部门的劳动者,包括拥有技能的蓝领工人、管理和技术人员等,其雇佣和工资并不直接受外部劳动市场的影响,而是由企业按照内部的规定和惯例来决定,从而形成一个与外部劳动市场相对隔离的内部劳动市场(internal labor market) 。它由一个雇主和一群雇员组成,雇主主要依靠隐含契约来解决员工的雇佣和报酬,既不固定雇佣期限,也不按员工在既定时点的产出或业绩支付报酬,而是让员工明确知道,如果他们为企业增加了价值,将会得到长期雇佣、提升工资和职位以及得到奖金和福利等。基于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员工关系系统有助于开发合作型社会资本,有如下特征: (1)长期雇佣;(2)内部晋升;(3)社会化。

机械型组织资本的基本假设是企业已经积累了组织活动因果关系的较完整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消除不确定性,必须确保员工遵守工作标准,提高行为的可预测性。相应地,绩效控制系统的目标是避免错误,要求按照工作要求行事,从而有效地推动和实施机械式组织资本。这样的人力资源措施有基于行为的评价和报酬系统,具体的行为评价系统(行为观察量表)和从上到下绩效评价。基于行为的绩效控制系统是一种试图对员工为有效完成工作必须显示出来的行为进行界定的绩效管理方式。这种方法的主要内容是:首先利用各种技术来对这些行为加以界定,然后要求管理者对于员工在多大程度上显示出来了这些行为作出评价。

2案例研究方法

2.1 案例选择

本研究采用多案例研究,多案例研究就像做了多个实验,这种设计能对相同的逻辑过程进行重复,每个案例都可以验证从其他案例得出的结论[12]。根据Eisenhardt(1989)等案例研究的建议,本研究在选择案例时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本研究把案例限定在制造企业,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部变异(extraneous varia-tion)(Eisenhardt,1989),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服务行业企业与制造行业企业的差异;其次,所选取的企业所在行业包括水泥制造、化工等(见表1),分别是制造业中的不同产业,案例企业有一定的行业分散度,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案例企业的代表性;第三,选取的案例企业成立并投入生产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其表征人力资源管理措施、企业创新与绩效的数据能够得到;第四,选择3个企业作为案例企业,兼顾了信息的可获得性以及企业的代表性,而不是随机的选择案例。根据Eisenhardt(1989)的建议,随机选择案例,不是必要的,也不是可取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而且必要的时候可以选择极端案例。

表1 案例研究企业的主要特征

企业

企业JD水泥

企业HY钛白粉

企业TX电解锰

行业

化工

化工

化工

主要产品

水泥

钛白粉

电解锰

成立时间

1981

1989

1999

员工人数

7414

700

700

总资产

66.3亿

2.1亿

1.3亿

所在地区

河南

湖南

重庆

所有制形式

国有控股

国有控股

民营

2.2 数据收集

根据研究问题的要求,本研究采取了以二手资料收集为主,辅助以一手资料收集的方法。

由于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聚焦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利用式创新和企业绩效,二手资料的收集主要是针对3家公司的下述信息,包括:(1)直接从企业获得的材料,如企业宣传册和企业介绍;(2)各公司的官方网站中发表的有关企业战略的陈述;(3)官方网站上发表的含有企业摘要求访谈人员及时记下所有当时有印象的东西,并在24小时内对访谈的记录进行整理。被访谈的高层管理人员在企业任职时间都在3年以上,这保证被访谈人员能了解企业全面情况。每个访谈平均持续2小时,与有的被访谈人员访谈超过一次,访谈后,研究人员还用电话和QQ聊天等方式与被访谈人员进行沟通,对有些所需信息进行补充。所有的访谈在2009年中的4个月中完成,对每个企业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归档整理,包括访谈记录、公司介绍、产品宣传手册、年度报告、网上公开资料信息等。

表2 案例研究企业的资料来源

访谈

文档资料

现场观察

企业JD水泥

网站资料、考察报告

企业HY钛白粉

高管、中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

企业战略规划等

会议、车间

企业TX电解锰

董事长、人力资源部长、分公司经理

股东大会报告,承包责任书等

会议、车间

2.3 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是案例研究的核心(Eisenhardt,1989)。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方法(Strauss,1987)对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编码。首先,按Yin(2003)的建议,按理论模型把数据编码成几个类别。这些类别包括企业的创新战略、智力资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企业绩效;然后,根据以往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对上述范畴的子类别进行编码,例如创新战略的子类别包括产品或服务的改进、供应效率、扩大规模和增加服务。如果从不同的数据源得来的数据不一致,本研究采用与被访谈人电话联系的方式对数据进行确认与修改。总体来说,不同数据来源的数据表现出了较高的一致性。

3 数据分析

在此,本文将陈述案例研究的最后结果,结合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用定性的数据度量变量,并展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3.1 利用式创新

表3 案例企业的利用式创新战略

利用式创新

企业JD水泥

企业HY钛白粉

企业TX电解锰

目标

差异化

规模和成本

规模和成本

改进产品设计

1999-2001年间,完成了两条生产线的篦冷机改造,产量由4200吨到4800吨,降低能耗5%。2004年以来,调整工艺,增加可用煤数量,利用低温余热发电及组发电,降低生产成本。

促镐铝包膜钛白粉,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率先在全国同行业中采取大化合桶、大压滤机、大电解槽生产工艺和组装式隔膜架技术,单位产量、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而且大大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丰富产品线

通过水泥磨混合材计量系统改造、矿渣烘干系统改造等一系列技术改造,改变了十几年只能生产单一品种的局面。

TYR272钛白粉、TYR231钛白粉拓宽钛白粉应用领域,增加产品附加值。

从1999—2009,公司的产品种类扩展到锰锭、碳酸锰矿石、极板包装厂产阳极板,阴极板等多个产品。

提高分销渠道效率

优化销售布局、大力开拓市场、建立环渤海销售网络。实施销地产、产地销战略。增大产品的销售半径和储运能力。

在华东、华南、华北地区建立办事处。

重点向优质大客户和长期客户倾斜,国内市场巩固了如宝钢,海外客户如日本新日铁、JFE、英国米塔尔钢铁、韩国浦项、北欧钢铁、美国工商五金等知名跨国企业。

为顾客提供服务

服务理念——为你做的多一点,细一点.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服务承诺: 及时高效,以诚取信,对用户反映的问题,承诺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严格遵守合同要求,及时供货。

按时交货,增加了锰锭、锰粉销售量,也满足了客户对锰替代产品的不同需求。

3.2 智力资本

本研究从专才型人力资本、合作型社会资本、机械型组织资本等三个维度对案例企业支持利用式创新的智力资本进行归纳和描述。如表4所示,根据上文对专才型人力资本的定义,本文依据案例企业的员工教育程度和技术职称/登记构成来衡量专才型人力资本。对于合作型社会资本,本研究采用Nahapiet 和Ghoshal (1998) 的观点,用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三个方面来测量社会资本。对于机械型组织资本,本研究依据案例企业的生产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管理和制度化来衡量。

表4 案例企业的智力资本水平

智力资本

企业JD水泥

企业HY钛白粉

企业TY电解锰

专才型人力资本

拥有大量的技能熟练的员工,1011人有技术职称,占员工总数的18%。

拥有一定数量的熟练工人。

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3人,占在册员工人数的7%。

拥有熟练的技术工人,但是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少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仅5人。

合作型社会资本

直线职能制与控制公司制。员工之间互动多,员工之间经常开展技术竞赛和劳动竞赛。共创、共赢的核心价值观,团结、创新、诚信、敬业的企业精神。

直线职能制结构。部门内员工互动一般,主要是通过班组会议来进行员工活动。只有年度目标,没有长远的目标,共同口号有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直线职能制结构。员工的交流多。公司每年开展生产劳动竞赛、召开股东大会、举办职工运动会。

“人争奉献、事创一流”为中心的劳模文化。

机械型组织资本

引进了制造资源计划系统。公司制订了通用类管理制度和专业类管理制度。采用当代最先进的窑外分解烧制成新工艺。生产工艺达到世界水准。制定了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及质量控制体系文件。

技术、管理、财务部门实行信息化管理,生产部门靠手工记录生产数据。公司有完善的规章制度。钛白粉生产技术与同行业企业差异不大,工艺类似。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

办公自动化程度得到加强。采用先进的工艺流程和无假底等大量先进技术。完善质量管理体系IS09001和环境保护管理体系ISO14001.。

3.3 案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类型

表5是以Baron和Burton(1999)[13]的类型学为基础,以案例企业在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表现所展示出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形成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进行初步分类。透过表格,我们可以发现,国有企业更倾向于采取官僚型的系统,无论是企业JD水泥还是企业HY钛白粉的人力资源管理哲学都强调制度和规则的重要性,而企业TX电解锰更重视直接命令,一些人事和技改方面的决策没有高层的同意,二、三级公司无法实施。此外,在招聘、绩效管理和薪酬方面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也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国有企业的员工绩效和薪酬和晋升相关,而民营企业的员工绩效只与薪酬有关和晋升无关;国有企业的薪酬包括更多福利,而民营企业的薪酬包含较少的福利。

表5 三个案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HRM系统

企业

企业JD水泥

企业HY钛白粉

企业TX电解锰

人力资源管理哲学

通过制度和规则管理

通过制度和规则管理

直接命令

工作说明

每项工作均有明确的职责与工作程序

工作界定明确,且有绩效标准

工作界定明确,且有工作准则

员工招聘和配置

候选人来自大学、网络、社会;竞聘上岗,临时工很少;长期导向

候选人主要关联企业,少数来自大学和技校;雇佣大量临时工,短期导向

熟人推荐候选人;核心员工自己培养;雇佣大量临时工;短期导向

培训与开发

有正式安排且密集的培训.管理技能和技术技能

有基本的培训,但并不密集,且不重视发展性和多样性的培训。

有正式的培训,但较不密集.强调工作技能的培养

绩效评估

有客观量化的绩效衡量标准,包括结果导向和行为导向的衡量

强调量化的绩效衡量指标,绩效评估用来决定升迁和薪酬.

强调量化的绩效衡量指标,一线员工的绩效评估结果与晋升无关

薪酬

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和资历工资和津贴

岗位工资、技能工资、补贴、效益工资

岗位工资和效益工资

员工参与

有员工建议制度

极少员工参与

极少员工参与

工作保障

高度工作保障

高度工作保障

适度工作保障

内部职业机会

职位有明显的升迁路径;内部晋升和外部招聘同样受重视.

重要职位除特殊情况外,大部分都是靠内部升迁;虽有晋升路径,但是并不完整。

管理职位实行内部晋升制度;为了配合组织的重点发展,有些职位会运用外部招聘方式。

HRM特征

高度投资于人力资源

较不强调人力资源投资

适度投资人力资源

3.4企业绩效

企业绩效即是企业的经营结果,企业的绩效有多个维度,不同维度反映了企业多个方面的经营结果。相应地,企业绩效的测度也应该多指标进行测度,学者们在实证研究中,在表征企业一般意义上的经营结果的时候,通常用市场绩效与财务绩效,这两种绩效通常能反映企业经营的全貌,并且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根据Park和Luo(2001)[14]的研究,本文采用企业销售额增长情况、产品市场竞争力等定性数据度量市场绩效,采用企业财务状况定性数据度量财务绩效(具体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案例企业绩效

企业绩效

企业JD水泥

企业HY钛白粉

企业TX电解锰

市场绩效

企业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国内该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七。

企业产品市场单一,销售量易受到需求、出口政策的影响,所以市场绩效总体较差。

企业产品需求稳定,并略有上升,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

财务绩效

财务状况良好

财务状况较差。

财务状况良好。

3.5案例企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利用式创新战略契合分析

从3个案例得到的数据证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企业利用式创新有正的影响(如表7所示)。

表7 利用式创新、智力资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企业绩效

变量

企业JD水泥

企业HY钛白粉

企业TX电解锰

利用式创新

改进产品设计

一般

较高

丰富产品线

较高

提高分销渠道效率

一般

较高

为顾客提供服务

一般

较高

智力资本

人力资本

很低

社会资本

一般

较高

组织资本

较高

HRM系统

人力资本管理

一般

一般

社会资本管理

一般

组织资本管理

一般

较高

企业绩效

较好

3.5.1高投入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差异化利用式创新

如表3、表4及表6所示,企业JD水泥利用式创新战略实施程度很高,具体表现在采用比竞争对手更先进的工艺和技术,水泥产量在2006年与2000年相比增加了5倍,总资产在2001-2006年增加了1.3倍,销售收入增加了1.8倍,利润总额增加了几乎1倍。企业的智力资本水平在三个案例企业中最高,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利用式创新战略。

企业JD水泥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企业的利用式创新战略高度契合。首先,通过岗位配置和人员配置,企业的人力资本结构得到了改进。与2000年相比,企业2006生产人员的比例从71%下降到了62%,行政人员的比例从15%下降到了8%,下降幅度分别为12.7%和7.3%,而技术人员的比例从11%增加到了23%,销售人员的比例则从2%增加到了4%,财务人员的比例从1%增加到3%,增加幅度分别是10.2%、1.9%、1.2%。技术人员、销售人员、财务人员比重的增加,反映了快速扩张战略的需要。企业规模扩大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需要大量的设备安装、维修的技术人员。产品数量的增加,需要更多的推销和销售款清欠人员。同时,日益扩大的规模需要更多的财务人员来加强对资金六成的管理论文提纲怎么写。而直接操作的生产人员的减少,则是生产自动化程度增大和管理效率提高的表现。

其次,企业JD水泥的内部晋升机制满足了利用式创新对合作型社会资本的需要。这种晋升机制表现为“竞聘上岗”、“竞争选拔”,通过公开竞聘、选拔的方式,对所有岗位的人员重新进行配置。在2004年9月的一次竞聘中,有51名中层干部被降职,占中层干部总数的39%。目前,公司按照5%的淘汰率,实施岗位竞聘。合理的竞争机制来促进员工的素质提升。适当的员工之间的竞争是创造一种适才适所、齐心协力的企业氛围,避免恶性竞争导致人人自危、明哲保身的极端个人主义的倾向。

再次,企业的培训、绩效管理和工资设计有助于管理组织资本。企业JD水泥的组织资本包括大量的制度,这些制度为员工描述了发展的可能性。企业通过培训和补助学习使员工了解制度的内容。组织资本发挥作用,要求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排出权利的过分集中,要兼顾各方面的影响力,这样才能造成融洽的氛围,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公司在选才、绩效考核和晋升考核中的措施,设计了能代表各方面意见的决策机制,为制度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3.5.2低投入的官僚型系统与低成本的利用式创新

企业HY钛白粉采取行业通用技术生产同质的产品,其目的是降低产品成本和扩大生产规模。目前公司的年生产能力由投产时的5000吨增加到35000吨,而产品只有锐钛和少量的金红石钛白粉。由表7可以看出,利用式创新程度和智力资本水平都不高。

与低成本的利用式创新相契合,企业招聘不采用复杂甄选技术,大多数情况下在当地招聘地点。招聘的主要来源是原母公司的下岗工人,这些工人大多具有良好技术,不需要培训就可以上岗。这种招聘的方式既满足了企业生产所需要的人力资本,又节省了招聘费用和培训费用。同时,公司针对一些低技术含量、临时性的岗位聘用了大量的临时员工,并支付临时工极低的工资。

公司提供极少的员工培训,一般只有在停车维修期间才组织工人培训。为了激励员工提高技能,公司针对专业技术和操作类岗位设置了技能工资。例如,技术类岗位员级职称每月可获得60元职称津贴,正高级职称则可以获得310元职称津贴;操作类岗位初级工每月职称津贴20元,特级技师职称津贴280元。同时,为了留住技术人才,员工职称津贴随着员工任职年限增加将逐年递增。

公司实行严格的内部晋升制,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是从公司内部产生。现任公司总经理、负责生产的负总都曾任过公司一车间的主任。一车间技术复杂、设备种类繁多、人员占公司总数的一半,车间主任这个职位责人重大,因而成了培养高管人才的摇篮。内部晋升机制促使公司的中层干部与职工同甘共苦发挥了表率作用。多数中层干部为了生产、技改一年到头没有休息过双休日,带领员工加班加点创修设备。

3.5.3控制型系统与低成本的利用式创新

企业TX电解锰在上个世纪90年代早期拥有行业领先的技术和工艺,不过随着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个行业,许多竞争对手都掌握了电解锰生产的关键技术,竞争开始转向低成本取胜。由表7可以看出,企业TX电解锰的人力资本水平低于另外两个案例企业,然而较高的社会资本和组织资本弥补了人力资本不足的缺陷。企业靠熟人推荐来进行招聘,大多数员工来自公司总裁的家乡。这种招聘方式既节省招聘费用,同时又方便员工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提高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在一些工作时间短,工作定义狭隘、技术含量低的岗位,企业还大量录用本地的农民工,降低了人工成本的同时,解决了当地的农民工就业问题。

为了使大量的低水平员工转化为合格的人力资本,各个二级公司提供了上岗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管理监控和指导。2006年秀山公司参加培训1987人次,培训课时5546个,重庆公司参加培训人数1401人次,培训课时252个,企业价值观、精神理念、经营宗旨等得到深化。公司还加强对员工的辅导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在一线员工上面,有组长、班长、车间主任、厂长和督察对他进行指导和监控。

此外,企业TX电解锰的绩效评价和薪酬管理特别适合低成本的利用式创新。公司每个年度都会与下属各个部门签订责任制方案,方案内容包括机构编制、产量目标、质量标准、安全责任,责任成本、工资总额、费用指标、奖罚措施等八个方面的内容,使其在一定权限范围内,既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相对独立地实施自主经营管理,又通过对其责任指标奖罚的确定,以正反激励的方式调动其积极性。

企业TX电解锰一线员工的绩效只与工资相关,一般不与晋升挂钩。公司设计绩效工资在员工工资的不同比重,各级普通员工、中管人员、高管人员的绩效工资占工资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0%、40%、50%。与电解锰行业其他企业相比,就总体平均薪酬而言,目前公司平均薪酬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就具体岗位而言,车间副主任以下岗位薪酬水平处于中等略偏上水平。

4 研究结论与后续研究建议

本文选取了3家制造企业,进行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利用式创新的古研究。通过多案例的比较研究表明:

(1)智力资本结构:专才型人力资本、合作型社会资本和机械型组织资本可以促进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工艺,改进产品设计、丰富产品线、提高供应效率和服务质量。

(2)机械性的工作设计、人与岗位匹配式的招聘可以管理组织的专才型人力资本,提高现有知识的利用效率;内部劳动力市场,长期雇佣、内部晋升和社会化管理组织的合作型社会资本,使不同员工的知识交换和共享成为可能;严格的绩效评价手段和绩效薪酬有助于管理组织资本。

(3)通过案例分析发现,企业的利用式创新战略可以分为差异化的利用式创新和低成本的利用式创新,企业的官僚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有助于企业追求差异化的利用式创新,而命令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有助于企业追求低成本的利用式创新。

本文主要是通过一二手资料的收集,取得了大量而丰富的资料,但由于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处在变革之中,而我们进行调查研究的案例企业只有3家,其历史都比较短。且我们只对两家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另一家企业只收集了第二手资料,同时我们的研究对象仅限于制造类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研究结论的范围。这个还需要扩大对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进行大规模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Starbuck, W.Learning byknowledge-intensive firm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9229:713–740.

[2]Raisch S, Birkinshaw J, Probst G, TushmanM L.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Balancing Exploitation and Exploration forSustained Performance[J].OrganizationScience,2009,20(4):685-695.

[3]Boxall, P. and Gilbert, J. Themanagement of managers: a review and conceptual framework.International[J] Journalof Management Reviews, 2007,9: 95–115.

[4]Vande Ven, A. H. Central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innovation[J]. ManagementScience, 1986,32:590–607.

[5]March, J. G..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1, (2): 71-87.

[6]Abernathy W, and Clark K. Innovation: Mapping the winds ofcreative destruction[J]. Research Policy, 1985, (14): 3-2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篇10

福建

福建省政府积极完善中小企业投融资体系建设。一是积极组建再担保机构。省级财政多渠道筹措资金组建非营利性、政策性的省级再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供增信和风险分担服务。再担保机构注册资本14亿元,目前,第一期7亿元注册资金已全部到位。二是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省级财政设立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对为中小工业企业和中小贸易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担保机构,分别按照年度担保额的8‰和5‰实行风险补偿,以进一步扶持和推动担保机构的发展。三是建立省级创业投资资金。省级财政首期安排6亿元建立省级创业投资资金,以进一步加快福建省产业振兴和发展,逐步培育一批种子型、成长型中小企业。同时,出台《福建省省级创业投资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强资金管理,提高投资资金使用效率。四是培育创业投资机制。省级财政积极安排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对创业投资企业或接受投资的创业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投资风险补偿,引导创业投资企业开展投资业务,鼓励民间资本创办创业投资企业。

贵州

贵州省政府公布《贵州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草案)》。《条例(草案)》规定,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对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按增量给予适度补助。在创业扶持方面,《条例(草案)》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应建立和完善鼓励创业的政策支持体系,积极开展创业服务,改善创业环境,降低创业成本。应保护中小企业依法参与市场公平竞争的权利,不得限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进入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没有明确禁止的行业和领域经营。鼓励以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作价出资创办中小企业。鼓励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依法设立创业风险投资企业,风险投资企业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在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方面,《条例(草案)》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为科研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基础条件和公共服务,增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综合能力。应利用现有的各类企业园区优先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地、产业化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园,经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可适用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政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以及为大企业产品配套的技术改造项目,可享受政府资助或贷款贴息政策。中小企业用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费用及技术转让所得,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中小企业投资开发的项目,属于国家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依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中小企业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可依照有关规定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

通化

吉林省通化市日前启动了总额为10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通过政府贴息贷款的方式,扶持当地中小文化企业发展。此次通化市以政企、银企合作的方式,设立了总额为1000万元授信额度的文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并由政府提供100万元贴息,用于支持重点文化旅游企业和文化项目。相关人士表示,这种政企、银企合作的新模式,既是金融机构参与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的先行探索和带头示范,也是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机制的有益尝试,变一家独办为全社会齐办,变一家投资为多方投入,有利于培养大型龙头企业,也有利于发展一批中小民营文化企业,打造有特色、有实力的区域文化经济。

中山

2009年度广东省中山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第一批项目及经费日前下达。从市科技局获悉,本批项目共9项,总经费365万元。“节能可控型大功率LED路灯电源”;“数字智能化单锭单控型高速空气包覆纱机”;“环保型不干性阻燃自粘汽车阻尼减振片”等9个项目榜上有名。据悉,这一批项目经费将分两期下拨给项目实施单位。市科技部门表示,各项目承担单位应设立项目资金专用账本,单独建账、独立核算,专款专用。同时,承担单位需认真抓好项目的组织实施,按期完成任务,并于每年年终将项目的执行情况报市科技局。任务完成后按合同要求验收、结题并进行绩效评价。

韶山

湖南省韶山市总投资约7000万元的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扩建工程正式动工,计划2012年底全面投入使用。据了解,韶山市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是湖南省、湘潭市和韶山三级共建的示范工程,也是韶山市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基地建设有利于该市优化工业布局,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投资规模达2000多万元基地一期工程已于去年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现已成功引进了旭宁科技等四家企业,解决350人以上就业。

营口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篇11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9(a)-0160-02

“微電子器件工艺实验”是材料物理和光电材料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也是一门操作设计和行业前沿更新较快的课程。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微电子器件专业实验相关的基本技术和方法、性能检测的方法和标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设计能力,以及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实践技术能力[1]。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由于教学形式单一,该实验涉及的设备昂贵,可操作的设备较少,微电子器件原理较难,导致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点多、实验操作较少、行业前沿不了解、应用知识缺乏等。笔者从近年的实验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借助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增加更多的教学模式,如VR虚拟仿真教学、器件设计、企业工程案例教学、企业现场参观教学等,增加微电子器件的应用案例教学,增加学生的兴趣点,把专业的知识深入浅出,分享自己的科研实践经验和企业工程技术经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设计思考,体会到该门课程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工程技术能力及创新意识[2-3]。鉴于此,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微电子实验课程进行改革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1)课程模式紧跟工程实践,提高学生兴趣,乐于思考,学以致用;(2)实验内容联系工程案例,聚焦实验过程,深化知识,贴近工程应用;(3)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满足工程技术要求。

1课程模式紧跟工程实践

微电子是一个工艺密集、更新速度快的行业,也是目前信息化和智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技术。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更新速度慢,方法陈旧,无法满足微电子日益变化的技术人才的需求。以企业工程师为培养目标,需要在实验课程中增加工程实践部分,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丰富实验教学手段。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积极更新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如采用案例教学、创新设计、现场参观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等,给学生提供调研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工程实践条件和创新设计条件,使学生增加对实验的兴趣,增加对微电子相关领域前沿和工程实践的认知。

根据芯片制作流程,制备和测试产线流程需要,以培养学生设计、分析、制备和检测能力为重点,按照基于项目模块化的课程模式,在分析学习领域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知识、技能、素质的基础上,参照集成电路行业技术资格标准,合理选择企业真实的技术项目作为载体,设计若干学习情景,将相关的知识、技能、素质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单一到复杂地融于各学习情境,通过对各个学习情景的学习,实现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同步提高,形成对工程案例的判断和分析处理能力。

2实验内容联系工程案例

在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安排上要符合认识规律,由易到难,由浅人深,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与基本技能的训练,既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进取的科学精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保证基础,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强化综合和创新。选取企业在线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作为案例,如工艺失效环节的问题、工艺细节的改进、测试分析环节出现的问题、测试步骤的优化、产品在客户端的失效分析等,努力让学生参与分析这些企业的实际案例,了解实践中的技术问题如何产生、如何分析,以及如何解决,在实践中增加对知识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另外,实验内容增加创新设计、工艺流程设计、工程案例分析和失效分析等环节,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加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工程技术人才的基本专业技能。

3校企协同育人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篇12

针对发包市场的这种变化,包括大连在内的省内企业提出了以下措施:(1)力保日本市场,开拓国内市场;(2)维持服务外包业务,开发自有产品(比如针对国内中小企业的出勤考核软件或财务会计软件)“两个市场、两种产品”的应对策略。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发现,在国内市场的存量竞争中,不再具备成本优势(相对于国内竞争企业)的省内企业很难打破已经由在位企业(比如金蝶公司、用友软件公司等众多的软件公司)形成的市场格局,即使勉强获得的业务也常常面临客户拖欠货款的难题,接受调研的中、小企业,甚至是有一定规模的软件服务外包企业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缺乏以创新能力为主的核心竞争力,在以往的对日业务中安于成本优势,缺少积极主动地实现企业能力动态转变(即从成本优势转为创新优势)的愿望和知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从成功实现软件服务外包业务升级(这种升级不意味着企业放弃了低端的成本优势业务,而是将企业的业务范围扩大到了软件开发的高级阶段)的企业的发展历程和具体做法中找出关于形成创新能力的共性经验,则对大连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有较大的实用性和说服力。

班加罗尔的升级经验

印度的班加罗尔是全球最著名的提供软件服务外包的地区之一,尽管该地区企业的主要竞争优势被认为是建立在劳动成本上的价格优势,而不是创新能力上,而且,该地区的企业成长主要表现为粗放式的人员扩张,而不是接包业务范围的高端延伸(Arora, et al 2008)。但是通过半年的实地调研,Rasmus Lema(2009)确认班加罗尔的部分软件服务外包企业确实具备了创新能力,已经能够从事产品(系统)企划和框架设计等软件开发的高端业务。

针对这个事实,Rasmus Lema(2010)主要研究了:(1)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服务外包企业为什么能够实现能力升级;(2)如何实现能力升级。Rasmus Lema按照软件开发的瀑布模型,将其分为七个阶段,即最初的产品企划阶段,随后的需求分析和抽象设计阶段,最后的具体设计、编码、测试、交付和后续支持阶段。在此基础上,Rasmus Lema将产品(包括改善流程和开发新产品)企划定义为产品创新,将需求分析和抽象设计定义为软件创新,将后续的其他软件开发过程定义为软件生产。

该研究的基本假设是:①软件服务外包中接包方企业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受发包方(主要是美日欧企业)发包业务的种类的影响;②接包方企业的内部知识管理能力(包括创新项目(innovation event)管理能力和能力杠杆(competence leveraging ability)的发挥程度)反过来能够影响发包方发包业务的种类,也就是说,在接包方创新能力和发包方发包业务种类之间存在着协同进化(co-evolution)现象。具体而言,Rasmus Lema认为,首先只有发包方企业(需求方)愿意(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把抽象设计或需求分析等高端业务外包给接包方企业,后者才有机会构建这方面的能力;其次,并不是每一个有机会接触到高端义务的接包方企业都能抓住机遇,要想使自己具备抽象设计甚至是需求分析的能力,需要接包方企业具有很强的组织学习能力;最后,一旦接包方企业具备了这些高端业务能力,它又会促使发包方企业将更多的高端业务外包给它们。

为了验证论文提出的假设,在方法论上,Rasmus Lema采用了倒向追踪法(backtracking)。具体而言,Rasmus Lema首先以班加罗尔中软件外包能力最强、已经具备了软件创新能力的企业(the vanguard)为样本,采访这些企业的创业高管或熟知企业发展历程的管理人员,请他们回忆过去五年中的一些创新事件(innovation event)。所谓 “创新事件”,是指使公司获得了以前不具备的能力的一些重要事件,这些能力可以使公司开发新的产品(服务)或改善了现有的产品(服务)。在被采访者列举了本公司的创新事件后,Rasmus Lema请他们进一步挑选出三个最为重要的创新事件,然后围绕这些创新事件展开创新投入来源研究。

Rasmus Lema之所以选择已经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为样本,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当班加罗尔的企业都不具备软件创新能力时,该地区处于一种静止状态,被锁定在非创新活动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致使该地区的某个(或某些)企业具备了创新能力时,原有的静止状态被打破。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整体地区的企业会朝着构建创新能力的方向进化。这时候如果要研究打破平衡的关键要素,则必须要研究那些先锋企业家(pioneering entrepreneurs,即首先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家)和他们的企业。具体到本项研究而言,如果要验证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发包方企业在班加罗尔的接包方企业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则必须存在这样的事实:即在这些先锋企业的创新事件中,美日欧国家的发包方企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如果在创新事件的研究中,没能发现美日欧国家发包方企业的作用,则可以断定发包方企业在班加罗尔接包方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中无关紧要。

验证发包方企业是否起作用的关键指标是这些企业是否为班加罗尔样本企业的创新事件提供了创新投入(innovation inputs)。Rasmus Lema定义了三种创新投入:创意(idea),包括新产品的创意、新工艺的创意和新项目的创意;投资,包括内部员工培训支出、召开讨论会的会务费同、维持合作关系的支出、并购其他企业或业务部门的支出;知识,包括隐含在企业日常习惯和实践中的知识、隐含在操作手册和开发指示说明书里的知识、隐含在软件和设备里面的知识、隐含在人体中知识。关于创新投入的来源,Rasmus Lema区分了四种不同的途径,即(1)企业内部并且与发包方有关,包括以前的项目、销售人员;(2)企业内部但与发包方无关;(3)企业外部并且与发包方有关,包括发包方、最终使用者(end users)、第三方合作者;(4)其他外部渠道,包括前后方关联企业、研发结构等。为了进一步细分创新投入的来源,Rasmus Lema将企业外部细分为国内和国外。

Rasmus Lema通过企业调研,总共确认了36个最为重要的创新事件,并对其创新投入的来源展开了进一步研究。调查结果发现,在三种创新投入中,企业内部是最主要(在24到36之间)的来源;在企业外部来源中,相对于全球,来源于国内的创新投入相对较少(在0到11之间)。具体而言,在36个创新事件中,有将近一半的创意来源于国外的发包方或合作者,在三分之一以上的创意形成过程中,发包方等国外客户等所起的作用超过了企业内部。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在知识投入方面,发包方和软件的最终用户往往是最重要的知识提供者。比如发包方在开发新产品时,因为需要印度企业的技术力量或行业知识(domain knowledge这种情况很少),作为发包方的美日欧企业和作为接包方的印度企业会共同组建开发团队,这使印度企业有机会从需求分析阶段开始介入软件开发。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印度企业获得了新的知识。该调研发现,与发包方和最终用户相比,国外的软件开发工具公司、软件咨询公司等机构在知识投入方面的作用较小。同样,通过并购国外企业获得相关技能也是印度企业获得知识的渠道之一,尽管并不是非常重要。

Rasmus Lema还发现,在36个创新项目中,只有四个项目的创新投入完全来源于本地区。至于与本地学术机构的合作,主要有两种形式,即订单式的人才培养和共同研究。相对于提供信息服务的企业而言,开发自有产品的班加罗尔企业与本地学术机构之间的合作相对多一些。

通过以上研究,Rasmus Lema认为,在班加罗尔软件外包企业的创新能力行程中,美日欧的发包企业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这些企业通过将抽象设计(框架设计)甚至是需求分析等高端业务外包给班加罗尔的企业,使后者有机会接触这些高端业务,并通过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能力杠杆(capabilities leveraging)的方式具备了软件开发中的创新能力。

结论似乎与常理相悖。因为在软件开发中,项目企划、需求分析抽象设计等高端业务需要对最终用户的需求和行业知识有着深刻的理解,是软件开发中最具创造价值的环节,是发包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通常不会外包给他人,以免培养竞争对手。特备是发展中国家的软件外包服务企业一旦具备了这些能力,加之其本来就具有的价格优势,很可能对发包方企业造成直接的威胁。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美日欧企业将这些高端业务发包给印度班加罗尔的企业呢?他们这样做的动机又是什么呢?发包高端业务的美日欧企业

Rasmus Lema将购买班加罗尔软件开发服务的发包方企业分为三类,大型企业的信息部门(IT department)、独立的软件开发公司、电子和电信企业。通常大型企业信息部门的主要工作是将软件产品按照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化改造或是开发满足本企业特殊需求的软件,以满足内部客户的需求。这些大型企业的信息部门是印度软件外包服务的主要发包方;独立的软件开发公司是指以开发软件制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公司将部分软件开发业务外包给印度的公司;电子和电信企业主要委托印度企业实施嵌入式软件开发。

为了对发包高端业务的美日欧企业有尽可能直观的了解,我们给出Rasmus Lema(2010)案例中的几家典型企业。正是这些企业直接对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服务外包企业的创新事件提供了创新投入,从而为后者软件创新能力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案例1:某大型汽车制造商下属的信息部。案例中的某欧洲汽车制造商在并购了其他数家汽车制造企业之后,决定对其下属的信息部门实施整合,同时要求整合后的信息部从完全的成本中心转化为有盈利指标的业务部门。也就是说,该信息部必须利用自有技术和资源等从公司内外部获得合同,在盈利指标的压力下,经过优劣势分析,该信息部将自身优势定义为对汽车制造业行业知识的追踪、新产品的企划方面,而对于开发新产品(软件)所需的专业技术,该信息部决定以借助外部资源(主要是印度软件开发公司)的方式代替内部培养,成立项目开发联合小组。

案例2:某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案例中的美国某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可以提供多种基于不同技术的网络解决方案,但是随着业务量的增大,原本负责billing and operations supports solution的业务人员因为被调到其他部门或辞职等原因,致使该项业务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力量不足。在发展的早期,出于成本考虑,该公司曾经与班加罗尔的印度软件开发公司有过业务合作关系,印度公司参与了billing and operations supports solution第一个版本的编码等低端业务。在billing and operations supports solution需要升级时,因为公司内部技术量的不足,该美国公司决定由本公司的技术人员和印度公司的技术人员做成软件升级开发小组,共同完成新版软件的功能分析和目标客户的选择等软件开发的高端业务。

案例3:某大型运输企业。案例中的美国某大型运输企业为了开拓市场,决定开展第三方物流业务,这项新的业务对该公司的信息服务部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超出了该公司的自有技术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运输公司决定与一家在物流信息服务方面有着良好业绩的印度软件咨询与服务企业合作,将所有的软件设计及其开发工作交给印度公司。公司之所以没有选择国内的咨询公司,是因为管理层已经计划将与第三方物流相关的信息支持服务外包给该印度公司,为了便于日后的管理,该美国运输公司将软件的开发业务也交给了印度公司。

案例4:某数据库工具软件开发商。案例中的美国硅谷企业专注于公司数据库工具软件的开发业务,该公司的市场营销部门通过客户调查了解到市场上缺乏一种针对小公司的数据库工具软件。这项业务对于公司而言是全新的,管理层决定改变以往完全内部开发的模式,将此项业务交给有着技术实力的印度公司开发,发包方企业主要负责提供与产品开发相关的市场知识、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

案例5:某统计软件开发公司。案例中的某美国软件公司主要开发商业领域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统计软件,在并购其他企业的过程中,该公司获得了一项关于自然科学领域的统计软件的开发技术。但是在选择与集中的战略下,该美国公司决定放弃对该软件的持续开发,而是将其知识产权卖给一家班加罗尔的印度软件公司,只负责在美国的市场推销。印度公司利用自身积蓄的技术力量,对该成品进行了升级和更新开发。

案例6:某非营利技术中心。该非营利技术中心主要负责母公司(非营利组织)小额信贷的管理。为了实施小额信贷业务的信息化管理,该技术中心决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该中心负责人认为中心的强项在于如何管理小额信贷等金融问题,而不是软件开发。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该中心将软件开发业务完全委托给印度的软件开发公司。

案例7:某电子公司。案例中的某日本电子公司主要经营汽车音响以及车内通讯设备的设计和生产,其中包括嵌入式软件的开发,该公司在为一家汽车企业设计车载音响设备时,涉及到如何将免提的蓝牙设备集成到音响设备中的问题,该公司决定将控制蓝牙功能的软件开发业务外包给一家有蓝牙软件开发经验的印度嵌入式软件开发公司,印度的软件公司独立开发该嵌入式软件,日本公司将该软件作为一个模块,添加到车载音响设备中。

案例8:某手持移动通讯公司。案例中的手持移动设备通讯公司是一家英国企业,该公司根据重要程度,将软件开发项目分为五个等级,最高等级的软件开发只在公司内部实施,第二级的软件开发则可以与特定的外部企业实施联合开发,出于成本的考虑,印度的一家公司被选择合作商之一,主要负责软件的编码等低端工程,但是随着相互合作的展开,该英国公司开始将部分核心软件的设计业务外包给印度公司。

发包高端业务的动机分析

传统观点认为,随着软件开发的模块化发展,一个项目或产品可以被分为若干个能够独立运行的模块,这些模块对知识的需求程度和需求种类是不同的。考虑到沟通成本的问题,发包方倾向于将需要与最终用户方频繁沟通的模块、需要大量隐性知识转移的模块留在企业内部或是发包给本地区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接包企业所能接触到的模块的知识含量较低,通过这些业务模块掌握行业知识、系统集成经验和开拓市场的机会有限,而这些知识和经验对于企业构建自己的软件开发能力又至关重要,所以通常被控制在发包方企业内部,使其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传统的软件服务外包业务对于接包方企业而言,学习效果是有限的(D’Costa 2004),因为发包方企业将发包业务限制在了软件开发中的生产环节,追求的是低成本。

可是如上所述,在实践中,美日欧的企业已经把软件开发的高端业务外包给了印度的企业,这是为什么呢?从发包方的角度,Rasmus Lema在综合其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自己调研的基础上,给出了两个原因:(1)发包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移;(2)软件创新活动与生产活动之间的联系经济性(linkage economy)。

随着大型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分工的细化和对信息技术依赖程度的增加,这些业务部门越来越希望信息部门能够根据其掌握的行业知识和对行业发展的预测,开发出实用的软件产品,以提高部门的运行效率,但是由于人员和预算限制,即使企业内部的信息部门对所有的业务部门的行业知识了如指掌,他们也没有能力开发出所有的软件产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大型企业的信息部门对外部技术力量的依赖已经不可避免,从竞争战略的观点来看,这些信息部门往往把自己的优势定义为对行业知识的掌握和对客户需求的熟知,因为信息部门的这种优势是外部企业无法复制的,因此在软件开发的整个价值链中占有重要的作用,被分配的价值比例也相应较高。

也就是说,随着价值分配的重点从软件的框架设计活动转向与最终用户的关系维护(通过掌握客户的操作流程和行业知识,企划有针对性的新产品)、市场开拓以及新的商业模式的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活动,软件开发中框架设计的重要性和价值分配比例有所降低,并开始被外包给印度的软件企业。

对于美日欧一些新兴的软件开发企业而言,他们对客户需求有着很好的理解,但是如何通过软件开发的功能设计满足这些需求则不是强项。为了将顾客需求转化为软件产品,发包方企业和接包方企业往往组成联合项目组,共同实施软件的抽象设计,之后将软件的详细设计和编码等业务发包给相同的印度公司。因为参与了前期的需求分析和抽象设计,所以接包方企业对软件的功能等有着较好的理解,这便于他们以较高的效率完成后续开发工作,为发包方企业节省成本,实现所谓的联系经济性(linkage economy)。

当发包方企业是电子产品或通讯设备的制造商时,情况则有所不同。他们发包嵌入式软件业务的主要目的是借助印度企业的技术力量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和节约成本。随着电子产品和通讯设备的日益复杂,单个企业的技术能力已经不可能完成新产品的开发。在这种情况下,拥有各自优势的企业通过契约关系联合在一起共同开发新产品已经成为必然。大的龙头企业负责管理整个价值链并进行系统集成,印度的企业可能负责子系统、甚至是孙系统的嵌入式软件的开发过程,但是这些硬件的生产、整个系统的设计和集成则由龙头企业或其他企业负责。由于电子产品的系统集成和各个模块的开发可以在组织上实行分离,所以往往是只发包与软件相关的业务(嵌入式软件),而硬件的设计则留在企业内部或发包给专业的硬件设计企业,模块与硬件之间的接口设计已经在整个产品的设计时予以规定。体现在劳动分工上,美日欧的发包方负责监督整个产品的设计,规定各个子模块需要具备的功能以及最后的系统集成;而接包方只负责完成子模块甚至是孙模块的具体设计及其编码等业务,其向上延伸业务范围的空间有限。换言之,对于嵌入式软件接包方企业而言,它们很难进入整个产品的设计及其系统集成等综合业务的领域。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美日欧的发包方企业为了将自己的力量放到更能创造价值的高端项目和市场开拓、顾客关系维护以及跟踪预测行业发展等非软件开发技术方面,所以逐步将包括抽象设计(甚至是需求分析)在内的业务发包给班加罗尔的企业。当然,随着美日欧发包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移,价值分配的重点也相应地起了变化。但是相对于编码、测试等软件生产业务而言,抽象设计等高端业务被分配的价值要高,如果班加罗尔的软件服务外包企业确实构建了自己的软件创新能力,那么这意味着在世界范围内的软件服务外包中,作为接包方,印度的优势已经不只是成本,还包括创新能力,它们将获得更多、更为高端的外包业务。

那么,作为接包方的印度企业是如何利用好这些机会,成功延伸自己的业务范围,构建软件开发的创新能力的呢?

我们将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从接包方的角度继续解读Rasmus Lema(2010)的研究成果以及对大连软件服务外包企业的借鉴作用。(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1. Arora, Ashish et al(2008), ‘Software’ in Jeffrey T. Macher and Dacid C. Money(eds.), Innovation in Global Industries: U.S. Firms Competing in a New World,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ic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