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课教案合集12篇

时间:2022-04-02 09:00:06

舞蹈课教案

舞蹈课教案篇1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2014质量工程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4jyxm381;安徽省宿州学院校级一般科研项目《本土传统戏曲与高校校园文化相结合的思考与实践――以宿州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2yyb28。

【中图分类号】J70-4;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216-01

舞蹈课教案是舞蹈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需要精细的设计和策划。

在舞蹈课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教案的设计和编写,合理安排教学课程的分配、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实施等。由于舞蹈课不同于体育课单纯的肢体运动,它还涉及艺术审美的感知,以及形体美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因此,掌握编写舞蹈课教案的基本方法,综合考虑舞蹈课教学的特殊性,十分重要。

一、舞蹈教案是舞蹈课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阶段性体现

舞蹈课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是教学内容的纲领性总结,仅仅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作概括性规划,明确每一阶段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但往往缺乏实际的可实施性。只有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编写与之相适应的舞蹈教案,才能有效的完成规定的教学计划,将教学计划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中。例如在芭蕾基训的形体课训练中,教学大纲规定,通过芭蕾舞的基础训练手段,塑造学生的正确身形和优美体态,同时对芭蕾舞的基本动态特征、肢体语言表达方式、基础训练内容等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课程内容包括:地面热身训练、把杆上的训练、把杆下的训练以及表现力组合训练。在舞蹈教案中就可以将这些课程的训练细节作明确的书写和规划,如将地面热身训练分为具体的腿与脚的练习、上肢和上身的练习以及整体的配合练习等;将把杆上的练习分为基本脚位、擦地、蹲、小踢腿、划圈、小弹腿、单腿蹲、大踢腿的练习等等。

二、舞蹈教案是教师在掌握舞蹈理论知识、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之后,向课堂教学的过渡环节

舞蹈教案是舞蹈教师在掌握舞蹈理论知识后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实践中的必经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通常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这四部分组成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相互对立统一的整体,其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教师只有很好的掌握理论知识,运用正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处理好“教”的环节。只有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身体素质状况、及学习舞蹈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等,才能处理好“学”的环节。再在舞蹈课堂实践中努力实现这两者的完美结合,处理好“教”与“学”的这个主要矛盾。没有舞蹈教案的设计编写,再好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无法在教学过程产生积极、促进的作用。如,在教授民族舞时,教师首先要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及这种历史文化传统下形成的特殊的舞蹈语言,将这些“舞蹈理论”渗透到舞蹈教学中。像蒙族舞蹈中有很多的手臂和肩部动作,如常出现在蒙古族舞蹈中的抖肩、柔臂、碎肩的舞姿,是与蒙古族人民常年骑马游牧有关;藏族舞蹈则以松胯、弓腰、曲背、屈膝、“一边顺”为典型特征,是受制于其高海拔寒冷的气候和山地环境等多重影响;维族歌舞中以节奏明快的手鼓、忽旋忽跃的舞步、委婉辗转的散板形成独具特色的西域舞蹈,歌舞中反映乐天知命、欢快、喜庆的美好愿望,是与其沙漠干涸的居住环境,以及受伊斯兰文化、波斯文化影响有关。舞蹈教案要能提出这些内容,才能让学生在掌握动作要领的同时,了解动作背后更深更广的文化背景。

三、舞蹈教案体现教师的逻辑组织能力,提高教师的全面教学能力

舞蹈教师要进行教案写作,就必须搜索整理相关资料,包括采风观摩笔记等第一手资料及利用网络、舞蹈类书籍、报刊、舞蹈文献、摘要等第二手资料。并将这些资料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归纳总结,对教案进行合理布局。对教学重点、难点作明确的设定并选择好解决方法。而课堂教学要以这些为基础,并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案编写的好与坏,体现舞蹈教师的文案写作能力以及逻辑组织力,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力、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能力以及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等。其中教学组织要求教师按照大纲的总体要求,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有序的组织,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科学的、循序渐进进行教学,分理条目,选择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切资料;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求教师对选择正确的教学手段,并根据教学反馈进行适时调整。因为在课堂教授针对的是整个集体,教学方法一旦出现偏差,将会影响整个班级学习水平的提高。舞蹈教师要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制定教学方法,因此对于教案而言,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个性;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即在规定的时间和教学范围内对教学内容的每个环节、步骤进行时间的合理分配,这就需要教师对时间的安排进行灵活且准确的拿捏。从教案实施的效果来看,有充足准备的教师,即便在教学中有口齿之失,或是临场应变能力不足,却最终能够清晰地讲授整堂课的内容。仅凭经验授课的教师,看似能有一堂生动活泼的舞蹈课,但从整体上看,缺少了稳定性和持久性,终不能创造一流的教学效果。

四、结论

由于舞蹈课的特殊性,它要求教师在授课中,既要传授舞蹈理论知识,又要体现舞蹈训练人体肢体功能的特性。因此写好舞蹈教案,对于舞蹈教学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了。舞蹈教学的四个子系统,即:备课系统、教授系统、学习系统、自学系统。在课堂中实施教授行为,都是以教案为依托的,教案是备课子系统向教授子系统的过渡转化,没有教案这个中介,舞蹈教学活动就变得无章可寻。

参考文献:

[1]《舞蹈编导教程》.孙天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2]《形体训练与舞蹈编导基础》.田培培.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3

舞蹈课教案篇2

舞蹈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大程度上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不断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中职舞蹈教学中融合创新教育,不仅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有着积极的作用与意义。而所谓的舞蹈教育的创新,不仅仅是全新的舞蹈作品,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手段以及理念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能力。

一、中职舞蹈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舞蹈基础技能

在传统的舞蹈课程中被动性较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根据规定的要求进行学习,整个舞蹈环境氛围过于生硬,缺乏对学生舞蹈技能的重视,多数都是基于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没有开展系统的舞蹈训练。中职舞蹈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基于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教育更加具有实用性,综合理论知识与实训课程,平衡二者关系,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与手段开展教学,可以巩固舞蹈基础技能,充分提升舞蹈教学质量。

(二)可以为社会培养专业的人才

在社会的发展中对于人才的专业性要求较为严格,这也为中职教育明确了方向。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中职舞蹈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调整现有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具有专业能力、创新能力较强的专业人才。中职舞蹈教育要综合实际状况,不断的调整自身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的创新性,重视舞蹈训练专,在创新性的教育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等,突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将舞蹈教育与社会发展进行有效的融合,这样才可以提升中职舞蹈教育的专业性。

(三)深化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之下,中职舞蹈教学不断的推陈出新,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理念,基于素质教育为基础,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与手段,探索出适合中职舞蹈人才培养的路径,构建开放性、创新性、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真正的实现教学改革与创新,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这样才可以真正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的基础。

二、中职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模式与手段

在现阶段的中职舞蹈教学中,要创新教育模式与手段,整合教育资源,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学生发展为基础,构建多元化的、创新化、科学化以及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有着积极的价值与作用。对此,在实践中教师要具有创新理念,对现有中职舞蹈教学进行优化创新,在实践中可以基于以下几点开展创新中职舞蹈教学:

(一)重视引导,培养兴趣

在中职舞蹈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中,学生缺乏对舞蹈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效果不佳,虽然可以掌握基础的舞蹈技巧与能力,但是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分析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以及舞蹈基础等因素,综合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对此,教师可以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这样不仅仅会调动课堂的氛围,也会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观看一些较为经典的舞蹈选段,让学生感受到舞蹈的价值与魅力,通过优美的舞姿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教师再通过自己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到舞蹈中蕴含的价值与魅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综合学生的课堂反馈合理的布置作业,这样就会充分提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舞蹈教育中要避免单纯的灌输知识与技巧内容,要通过新颖、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模式传授舞蹈知识内容,学生自己感兴趣,才可以积极主动学习知识内容。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可以通过邀请一些专业的舞蹈教师、舞蹈表演艺术家等来校上课,这样才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应用案例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方式与手段,在舞蹈教学中应用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利用具有创新意义的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可以解决在舞蹈教学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学生在案例教学的指导之下,会解决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与不足,进而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水平。同时,教师利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总结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构建一个多层次的、多角度的舞蹈知识结构,进而充分的挖掘其内在的潜力,让学生了解、掌握一些专业的舞蹈知识结构,掌握舞蹈技巧,理解各种知识内容。1.做好课前准备教师要基于典型、合适与全面性的特征合理的选择案例,要基于学生的学习规律与舞蹈特征进行案例的选择与处理。例如,在古典舞的学习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可以通过视频播放经典的舞蹈,如敦煌壁画中的古典舞蹈等。教师在案例选择过程中要具有经典型的特征,通过对课堂内容的补充,整合各个方面的信息资源,合理选择,组织学生共同参与,这样不仅仅会提升教学质量,也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方式教师可以综合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学习能力开展,通过课堂案例展示、案例讲解、案例评析等方式进行处理;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展示课堂内容,播放相关影片,进行补充性的介绍,强化理解,提升教学质量;也可以综合实际状况适当的拓展内容,组织学生自己展示、演绎舞蹈内容,这样就可以强化学习质量与效果。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综合舞蹈进行补充性的讲解分析,重点对舞蹈技巧进行评价,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问题与不足,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完善优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中职舞蹈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要综合具体状况、实际状态进行融合,要充分的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提升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案例分析,在教学中要掌握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舞蹈演示能力,提升学生的舞蹈能力以及水平。

(三)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模式

在中职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综合舞蹈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具体状况,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拓展舞蹈教学空间范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要综合具体的年级与教学任务,设置一些具有梯度性的教学目标。例如,在一年级的舞蹈教学中要重视基本知识的学习,了解掌握舞蹈基本技巧与要领,会进行简单的创编动作;二年级则可以进行民族舞的学习等。教师要综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目标等因素的影响,通过一些差异性的教学观念,提升学生的舞蹈技能水平。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融入一些开放性的舞蹈教学内容,融合芭蕾、古典、现代舞等不同的元素,让学生了解学习一些舞蹈作品,提升学生的舞蹈艺术魅力,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提升舞蹈技能。

(四)强调多元化特征,创新教学模式

在中职舞蹈教学课堂中要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要避免应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与手段,让学生全方位的提升自身的舞蹈技能。第一,通过示范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进行教学,此种方式虽然是一种较为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但是学生可以直观、全面的观察、学习舞蹈知识内容,掌握舞蹈动作要领。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中,教师可以融入信息化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方式,利用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与视频等内容的融合,创新不同的教学环境,积极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感知能力,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让学生了解每一个舞蹈动作的细节内容,强化理解分析,快速的掌握学习内容,这样就会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第二,启发式教学模式。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横向上的给学生一定展示的空间,让学生自己进行表演、展示,通过学生的评价对比,了解自己的问题与不足,综合实际状况制定优化对策与手段,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纵向的角度来说,可以体育其他艺术进行有效的融合,通过与艺术体操、冰上芭蕾等艺术的融合,在教师的辅助之下,让学生进行探讨、分析,融合,这样就会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第三,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分析,构建一个竞争、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竞争比赛的方式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解决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真正享受学习的乐趣,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掌握舞蹈知识与技能。

(五)重视评价,鼓励独立思考

舞蹈课教案篇3

(一)舞蹈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起着模范作用,这就首先要求舞蹈教师自身应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应该具有饱满的工作热情,不断钻研的进取精神,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要有坚定的教育信念,自愿付出辛劳,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每个舞蹈教师都要始终如一地把热爱舞蹈教育事业当作自己人格最集中最本质的体现,在工作中尽职尽责,永远以一种旺盛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舞蹈教师的教学成果是用智慧和汗水换来的。例如在行课中出现的不太恰当的安排,就要通过无数次的反复揣摩,并对其做出深入的研究和修改,才能让学生得到科学、专业的舞蹈训练。也就是说,只有对工作投入了无限热情和执着的追求之后,才能从中体会到舞蹈教育给予自己的乐趣和成就感。作为舞蹈教师既要热爱舞蹈更要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中,像朋友一样为他们着想。用崇高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以朋友般的爱心去感化学生,相信学生们愿意打开自己的心扉,倾听老师的教诲,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彼岸。教师必须是为人师表的。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职业自律性、非盈利性的服务动机,对教育对象具有不求回报的关怀和公正无私的爱、呕心沥血的奉献品质。同时,学生对老师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感,他们把老师看成自己的榜样。作为一名舞蹈教师更应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通过舞蹈艺术教育可以直接培养人的荣誉感、自觉性、自制性、独立性等个性品质,运用舞蹈教育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应力可以促进培养完整人格的形成,这都要求舞蹈教师必须有相当的人格魅力、审美能力、分辨能力,学生才能够通过教学展现出全面的艺术魅力。

教师承担着提高全民素质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任务,教师的劳动和创造关系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民族的兴盛。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今天,社会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则需要教师。舞蹈教师则是整个教师队伍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学习舞蹈文化艺术、进行美育教育的中坚力量,是人类舞蹈文化的传承者。舞蹈教师的工作,决定着舞蹈教育事业的水平和发展方向。舞蹈教师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必须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

(二)我们舞蹈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综合文化素质。舞蹈教师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外,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以及深厚的文化素质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舞蹈教师与其他专业的教师不同之处就在于要不断练功,扎实自己的舞蹈功底,这就使舞蹈教师要付出比其他专业老师更多的时间和汗水。因为只有舞蹈教师自己在练习专业的过程中,才会真正体会到整个动作应该注意的地方或整个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并积累成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教学过程中就会使学生少走弯路。在教授技巧时,舞蹈教师只有自己体会过动作的做法才会把发力点、动作要领等注意事项准确地告诉学生,更重要的是知道在完成这个动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里是容易做不到位或容易受伤的地方,从而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伤。

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过程要通过语言手段才能完成。这一过程要求教师把知识、思想、情感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教师讲课的语速要适中,语言要流畅、生动简洁易懂,要规范准确清楚。此外,舞蹈教师在教学中的嗓音一定要清晰洪亮,因为教师授课的环境不同于其他教师,课堂上学生分布较散,要想使每一个学生听清教师讲课的内容,就要求教师必须用响亮的标准普通话进行授课。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较强的组织能力必不可少。舞蹈本身就是一门多彩的艺术,舞蹈教学需要的是氛围。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最短时间内找到舞蹈要表达的内容,这就需要舞蹈教师准确的语言引导去带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要求的氛围中去学习领悟舞蹈动作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有新的内容出现,使学生有一种新鲜感,使学生保持旺盛和好奇的学习兴趣,以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良好的文化素质为舞蹈教师的教学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学生在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舞蹈时,应当对当地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以及地理知识有所了解。这对于学生理解所学舞蹈的内涵、展现该舞蹈的神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舞蹈教案的编写对于舞蹈教学的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舞蹈课教案篇4

我国舞蹈教育发展至今,无论是教材建设、师资配备、基础性教育教法,还是特殊性教育教法,均取得重大成果。“舞蹈教学个案研究”的具体内容也得到更加全面和细微的论证及推广,无论从实际数据上看,还是从研讨结论上看,都已经可以证明这种途径,可有效提升舞蹈教学质量。

1 舞蹈教学个案研究的必要性

舞蹈学科的特殊性是在普通型的发展中及不同门类的框架中不断发现和“因事而宜”的。根据学科中“人才培养”的需求普遍性构成了相同相似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手段。特殊性则构成了“针对性”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手段。长期以来探讨“技术与艺术”“质量与品质”“独特与唯一”等关系,是因为必须把控与衡量这个关系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手段的特殊性。特殊性不仅在舞蹈教育范畴、艺术教育领域及整个教育领域中是教育特色及人才特色的重要核心。由此延伸的“个案研究”也就必然形成了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深入学科具体来看,舞蹈无论从身体基础训练、技术提升与艺术拓展、舞蹈思维训练、舞蹈创作能力培养,还是多样性舞蹈可能探究方面,任何一个方面都具有对“语言”的具象与意向的教学训练与教育引导要求。框架中的“因事而宜”的运用态度,必然会随着教学内容、对象的特殊性在实施的过程中形成“个案研究”。

2 个案研究与舞蹈教学资源开发的联系

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达到了“网络竞技时代”,受教育者本身在接受教育的途径上就随着“技术发展”发生变化。舞蹈受教育者需求更是如此,“个案研究”的显著性在受教育者中极受关注,“个案研究”内容、方法、手段、成果都具备极大的教学推动力,如果无法通过相辅相成的“资源开发平台”得以发展和推广。不但无法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要求,更加会将“舞蹈教学发展”滞后。

3 自媒体形式下的舞蹈教育平台开发条件与价值

自媒体形式是现代信息发展的优质产物,具有方便、直观的特性。在国内外,相同艺术教育中的美术、音乐、戏剧已经不仅开了自媒体形式的先河,其技术手段与存在内容都已经相对完善。在我国,不同领域及内容的专门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因为具备简单易操作,明朗好浏览,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形成高度的适应性与流行性。因此自然构成了高度的自媒体性。变革和应用速度之快,形成平台化的不同类别,也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征。

在自媒体形式下的舞蹈教育平台开发中,只需具有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网络使用能力,均可达到基本操作及实现有效传播和发展效果。然而,在舞蹈教学中,如果能适应性的使用这一途径,将在原有的“课堂式”效率的基础上,双倍甚至更广的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研究推广。那么,在自媒体形式下的舞蹈教育平台开发中,将“个案研究”的实例与成果直接反映到自媒体平台中,自然就形成了教学资源开发的条件。

谈及自媒体舞蹈教育平台建设时,以教师教学个体为主体的个性化“微信个人微信平台”更具有运用和传播价值。而舞蹈教学的个性化及个性化教学参照,通过“个案研究”的分享来进行“自媒体舞蹈教育平台”开发与建设将为舞蹈教育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也会产生舞蹈教育发展的核心价值。

4 “小草舞集”微信公众平台介绍与效应

4.1 主要内容、开设思路与个案导向

“小草舞集”是根据个人研究方向及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需求考虑设定的。主要以舞蹈编导专业本科层面、综合性大学舞蹈学及表教专业本科层面的《作品构思与编创技术》及通识性《舞蹈编导》课程为核心研究内容;同时根据所任艺术硕士(实践类)舞蹈编导及表演专业创意性、延展性课程需求通过平台辅助,提升教学功能的比较性与空间性。在平台建设过程中,推送了以舞蹈编导专业与舞蹈编导课程教学比较性相关教学过程与教学成果分享,实现了“平台建设”推动“个案研究”,“个案研究”完善“平台建设”的舞蹈教育形式呈现,充分利用了自媒体的教育传播功能,呈现了舞蹈教育自媒体化建设方式的唯一个案。

在“个案研究”方面充分突出以教师(笔者)个人的独立思想,以最直观与最真实的文字、图片、视频、讨论、投票分析等形式,来实施“教育引导”。截止到2016年9月25日,“小草舞集”已经经历了两年多的以平台建设与内容分享的“教与学”探索。以积累、总结、研讨、分享的形式来实施舞蹈教学,这是区别于其他以营利为目的的相关舞蹈信息网站及微信平台。

因为主要以“个案研究”导向来进行舞蹈教学思想、方式的推广。所以主要以实际教学资源为途径,在需求与缺乏之间探索尚未完全备受认可,或者至今未寻觅到明确的办法的相关舞蹈教学思想与方法。通过教学过程的介绍、教学成果的展示、教学实验的总结来分享与肯定教学主体的价值。

4.2 数据分析与反馈调研

在自媒体建设过程后,根据信息浏览和确切信息反馈都比较稳定,而固定的关注者并不十分理想。作为初步建立的非营利的自媒体研究c教学分享平台,比较其他同类商业营利性舞蹈信息平台。不具备专业的设计、制作、宣传与推广团队。所以,关注者大多是关注于舞蹈发展,心怀舞蹈“忧患”,渴望舞蹈多样化发展,期盼新舞蹈意识的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及科研者。

从“关注人群地域分布”、“关注人群性别”、“关注人群使用语言分布”、“图文综合平均浏览率”、“阅读来源分析”实质数据来看,相对稳定的267名固定关注者来源及存在从主观性可得知主要还是以所教授学生为主。客观可通过交流途径得知信息分享,参与这一教学过程的人数无法从城市经济发展程度来确定。而其中阅读来源的总数,对于43篇推送内容的浏览,1552人中1353人均属于流动关注人群。而1552人的浏览次数却造成了多次反复现象,以2917次微信浏览记录。而其他网络二次传播造成的485次,客户端自由浏览下,比起微课录制专门平台推介的途径更显优势。

随着普及和大力推动舞蹈教育的节奏与力度,造成了舞蹈教育的许多弊端。虽然努力的在我国教育制度的指导下获得了无数优秀成果,但是在舞蹈教育领域已然在国际化与传统化的矛盾中持续磨合。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研究不断开展,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也解决了种种问题,而带来的考验也是重重。

舞蹈课教案篇5

综合以上的观点,高校的体育舞蹈应该充分和其他学科相结合,在练习舞蹈动作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尽可能的融入文化元素。在现在这种信息化的大环境下,传统媒介和高科技媒介中都拥有丰富的体育舞蹈艺术资料,教师就可以在网络资料中选取最合适最新的案例和资料,将他们融入到体育舞蹈的教学内容之中,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体育舞蹈技能,还能再最大程度上加强学生对体育舞蹈这一学科的兴趣,让学生更富有创造力和积极性。这样就能够实现最优质最高效的体育舞蹈教学。

二、教学手段及方式的多元化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是运用传统的体育舞蹈教学方式,这样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虽然有它的优点,但在现在这个信息化的大环境下还是比较落伍的。在信息化教学中体育舞蹈的教学是以学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加上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在一个个小团队中,学生们经过探究讨论,能够很好的掌握知识的同时还提高了学习、交流和表达的能力。另外,信息化教学方式是立体多维的,这样教授体育舞蹈就可以让学生的思维突破平面,进入抽象概念和感性认知。让学生在对这门课产生好奇心的同时,能够组织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艺术元素,富有创造性的分析体育舞蹈作品,能够自主编排体育舞蹈,寻找和创造出更富有创造力的体育舞蹈形式,整合出最优质的体育舞蹈教学方案。

三、体育舞蹈网络课程内容的选择

在内容上能够体现学科本身的系统知识和内在联系,并且能够按照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以及经验来组织的课程就叫做网络课程。一方面课程不是单独存在的,每一个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所以每一个网络课程的设置都需要迎合学生的发展阶段和性格特点。如果违背了这一原则,那学生就难以接受课程设置,从而导致对课程不感兴趣。这样一来,那网络课程的设置就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结合以上的几个观点我们在设置网络课程内容的时候就一定要遵循以上几个原则和条件,这样的意义就是首先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其次为大部分同学提供了一个团队合作的机会和环境,最后也有利于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探讨和交流。

舞蹈课教案篇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245-01

教育体制随着人们知识以及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人们对一些传统观念存在的弊端也有了清楚认识,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之一。[1]对高等教育舞蹈人才进行有效培养势在必行,选取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显著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培养模式结构分析

现代舞蹈教育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法相比传统教育制度而言,有诸多不同,但是又有些许相关。首先,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培养目标。高等舞蹈教育专业培养的是从事中国舞蹈教育专业的高级人才,为全国各个地区艺术类院校和职业艺术学院培养舞蹈教师,与此同时,也为舞蹈编辑专业和舞蹈研究提供专业化的人才。其次,尽可能地把握好能力结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舞蹈教育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尽可能地掌握好舞蹈专业所需要的基本功和专业技能。其次,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创作能力和舞蹈审美能力;掌握好一定的舞蹈编辑的能力和舞蹈编排能力。再次,具有查找资料和检索相关文献的基本能力;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最后,作为一名合格的舞蹈表演者,需要一点一滴积累舞台表演经验。

高等舞蹈教育专业主要包括五方面的课程,即基础课程、教育学课程、心理学课程、文学课程、舞蹈史课程。在把握好主要课程的同时,还需要把握好人才培养以及人才的基本要求,高等舞蹈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具备了基本的素质外,还应该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专业知识,与此同时拥有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责任感和奉献感。[2]

二、高等舞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从我国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舞蹈教育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舞蹈诞生之日,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也随之产生。但是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基本上没有开展高等舞蹈教育课程,有的只是中专舞蹈教育教学。在舞蹈教育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专业的舞蹈教育教学方面,从主观上来看,普通高等舞蹈教育在思想上始终对舞蹈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应该加大对文化知识之外的艺术类教育。从客观上来看,舞蹈艺术教育在高等院校中的师资力量不够充足,从事艺术类素质教育的教师很少。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在自身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加上学校对教师不够重视,所以对学生的培养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课程设置特色不够。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其中有90%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设置不明显。

其次,课程缺乏实践性。舞蹈教育一旦脱离实践教育,势必会脱离专业本质,因此也无法对舞蹈专业教育起到推动作用。在现阶段的教育课程中,学生实践的机会很少,也得不到有效锻炼。就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高等舞蹈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较为欠缺。

再次,课程的实用性不够充分。现阶段的舞蹈教育在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不够完善,尤其存在实用性不足的问题。例如,部分舞蹈专业课程的目的性和实用性不够强,在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的比例设置上不蛐调。

三、高等舞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注重人才的全方位发展。舞蹈是一种艺术化的表现形式,在生活中处处可见。《高等舞蹈教育史》是舞蹈教育专业必修课程,其不同于自然学科,有着专业性方面的要求。舞蹈教育工作者应该是全方位的综合型人才,其本身要对音乐和美学等有一定的了解。基于此,对高等舞蹈教育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全方位的教育模式入手,分配好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

(二)以互动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舞蹈教育不能采取学生认真记笔记、老师耐心讲解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对艺术的多元化追求,因此舞蹈教育应该采取互动式教学模式,在不偏离基础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

四、结语

教育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要求,教育决定了一个国家的人口素质,高等舞蹈教育是一个集中式的教育发展专业,现已成为专业类、师范类和非专业舞蹈教育相互结合的格局,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其人才培养目标也不相同,因此采取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均不一样。因此,优化高等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提高舞蹈专业人才素质。

舞蹈课教案篇7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WANG Junjuan

(Yunnan Jiangcheng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Center, Puer, Yunnan 665900)

Abstract Strengthening the art education to enhance the appearance, shape, styl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tudents have an irreplaceable role, so more and more people begi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art of dance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art education, which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promoting art education research significance. Dance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s an important basic part of art education, but also a comprehensive art,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primary school danc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promotion of school quality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art education.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Key words dance teaching; dilemma; strategy research

中小?W舞蹈课程正是学生们学习舞蹈的基础,为日后学生们的艺术风貌产生着重要影响。但是长期以来中小学舞蹈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这样使得中小学的艺术教育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在理论研究上也没有得到理想的成果。本文首先结合当前中小学舞蹈教学的策略,归纳在当前中小学舞蹈教育面对的困境,最后针对当前面临的问题进行解决对策的研究,旨在为相关人士提供舞蹈教学参考策略,共同促进中小学舞蹈课程的进步。

1 中小学舞蹈存在的意义

舞蹈拥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具有着极大的文化传承价值。以人体为工具,以音乐等因素为背景,经过提炼、加工、美化,丰富人的肢体动作。舞蹈教育主要表现为对舞蹈教育的培养和舞蹈艺术的感受,能够让学习者通过对舞蹈的认知与学习丰富文化生活,在了解舞蹈艺术文化、接受文化熏陶的同时,也能将艺术修养与精神境界得到提高。舞蹈教育的普及,对提升全民舞蹈水平非常有利,对培养受教育者的艺术素质、审美水平、创造能力等方面以及开发广大青少年的多种智力潜力具有着重要意义。

2 中小学舞蹈教学的自身价值

2.1 对中小学生肢体发育、气质培养的价值

何为肢体发育?肢体发育包括体能与体格的发育,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的机能,体格是指人的形态结构。促进体能与体格的良好发展,能够为身体形成较好的气质提供基础。而我国的素质教育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一些国人的气质的确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我们应该从小注重形体、气质的塑造以及优美体态的培养。通过舞蹈形体的训练,可以进一步纠正不良体态,塑造优雅气质。长期而系统的进行舞蹈训练对人的生长发育十分有益,从生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了解,青少年处于发育的黄金阶段,通过长时间的进行舞蹈训练,有利于保持理想的体重与形态,对优美体型的塑造十分有利。

2.2 舞蹈教育对中、小学生智力发展的价值

舞蹈教育可以使得学生的意识指向性与集中性得到培养,通过每一个舞蹈动作的记忆与理解,可以让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变得细致,扑捉事物与接受事物的能力变得敏捷。教师在向同学们讲解舞蹈动作时,学生为了记住每一个舞蹈动作,就必须专心致志的听教师的讲解,包括动作、规律、节拍、流动路线等。学生通过专心的听课过程,捕捉舞蹈教学信息进而输入给大脑,通过肢体动作进行表达。

3 中、小学舞蹈教育面临的问题

3.1 舞蹈硬件设施的缺失,教学设备不够完善

目前,在我国中、小学的教育中,舞蹈并不处于重要地位,而是扮演着辅助的角色,同时灌输的“学习书本知识”理念使得学生没有对舞蹈树立良好的认识,只有很少部分的学生进行专业的舞蹈训练。学校的舞蹈硬件缺失,导致学生没有足够优秀的学习平台,没有相关的多媒体设备以及学习舞蹈相关的设施,甚至没有一间可以训练的舞蹈教室,一些学校不允许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教室外”的舞蹈课程,只是让学生在教室里学习理论知识,而更多的理论学习属于自习部分。这让学生对舞蹈课程可望而不可及,仅仅依靠课间的活动时间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是单一而不可行的。

3.2 舞蹈教师队伍缺乏专业性

教师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导师,无论涉猎哪个专业知识层面,都对学生起着引导作用,作为一名中、小学的舞蹈教师更应该具备专业的舞蹈技能,学校在招聘舞蹈教师时,应该树立严格的招聘制度,树立公正、公平、公开的竞聘原则。杜绝“关系门户”的任职现象,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学习舞蹈的效率。与此同时,对于在校任职的舞蹈教师学校要定期进行舞蹈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舞蹈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才能加强舞蹈教师队伍的专业性。但是在一些中、小学中,舞蹈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并不明显,一些教??没有足够的资历与技能,只能教学生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使得学生对舞蹈课失去兴趣,身体素质在不同程度上降低。

3.3 人们对舞蹈的认识存在误区

舞蹈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舞蹈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今,舞蹈教学已经深入到各学校之中,但是人们对舞蹈的认知还是存在着误区,一些人的思想观念在长期的传统观念束缚之下,并没有真正的和时代进行融合,一些家长甚至学校对舞蹈教学没有正确的认知。这是制约着中、小学舞蹈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家长们的思想认识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但是在长时间“应试教育”的灌输之下,人们只注重对于专业课知识上的培养,投入的精力也更多,对于舞蹈课等艺术方向的课程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出现无视的情况。这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中、小学正是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长期的压抑身体缺乏合理的运动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人们的主观观念主导着对舞蹈教学的认识,只有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心态,才能全方面的对舞蹈进行认识,而不是片面单一的理解。

4 解决中、小学舞蹈教学问题的策略

4.1 丰富舞蹈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舞蹈技能的学习主要体现在肢体的模仿与表演的自主编创,这是普通学校中舞蹈教学浅层次的基础教学,因此,为更好的推动中小学舞蹈教学,应该注重动作与内涵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舞蹈与文化的融合学习。在舞蹈教学中应该不只是依靠教材的内容,在大多数的舞蹈教学中,教材为主要力量的情况屡见不鲜,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缺乏实际的操作与训练,学生的肢体得不到锻炼,身体素质也不能提高。因此,丰富舞蹈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不仅仅是固定的形体课、舞蹈课、艺术课等形式,也可以将舞蹈课程多样化,从不同形式上加强舞蹈的教学,比如在体育课上寻找契机,找到与舞蹈课相关的内容与结构进行结合。也可以将舞蹈更合理的融于课间操,设计课间操的舞蹈游戏等,了解实时动态,尤其当今的中、小学生都属于零零后,那么作为一名舞蹈教师更应该了解零零后这群富有生命力的少年,了解学生喜欢听的音乐风格,或者是“偶像”来进行舞蹈的环节安排。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使得大家重新对舞蹈进行认识。

4.2 进行与舞蹈有关的艺术课堂教学

与舞蹈有关的课程教学是指将舞蹈融入到其他相关的艺术课堂之中,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如在音乐中的舞蹈教育,美术中舞蹈教育等,在音乐课中融入舞蹈教学,可以更好的将音乐与舞蹈的艺术性体现出来,让学生在音乐中享受舞蹈,在舞蹈中聆听音乐,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塑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操。如在学习社交舞中的伦巴舞时,可以了解到伦巴舞与西班牙舞有着一定的联系,舞蹈的音乐曲风哀伤而慵懒,催眠曲式的演奏使得伦巴舞更加具有罗曼蒂克的风格与韵味。多种艺术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度增加,学习的层面也得到不断丰富。

4.3 加强课间课中的舞蹈教育

加强课间、课中的舞蹈学习,是对舞蹈课程的进一步普及,让每一位活泼好动的青少年都能参与其中。也可以开发出课间的互动舞蹈游戏,青少年正是身体发育的阶段,好动是每一位青少年的特质,那么教师就应该将“被动”化为“主动”,制定出符合学生喜好的舞蹈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快乐,也能够拉近自身与舞蹈的距离,打破“三大主科”的传统观念,为学生构建出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一个简单的舞蹈游戏,同时也是有氧运动,可以愉悦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中、小学舞蹈教学中加强课间、课中的舞蹈教育,需要通过教师的不断探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舞蹈环节。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实际情况制定出舞蹈环节,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满足了学生的运动需求,对于中、小学舞蹈课程更是一种全新的突破。

4.4 提升舞蹈教师的素质要求

舞蹈课教案篇8

一、高校舞蹈编导专业开展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提高,国民经济水平日益超前,在国民教育方面的支持力度也随之加大。高等院校是我国培养综合人才的主要阵地,其开设的内容与教学模式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一致性,特别是在人们物质生活条件不断充实的前提下,在精神世界上的需求也愈加丰富。舞蹈艺术是重要的精神文化之一,大众舞蹈审美与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保持着统一步调,为满足观众多种舞蹈审美需求依靠舞蹈编导行业对舞蹈作品进行创新开发创作,因而舞蹈编导专业人才培养应是适应于舞蹈艺术时代审美需求。

开展舞蹈编导教学改革目的在于对高校舞蹈编导专业学生采取综合素质培养模式,除了舞蹈教学方向的培养,还需要关注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只有通过不断更新舞蹈编导教学方案才能够始终保持教学活力,使舞蹈艺术教学更具无尽魅力。

二、当前舞蹈编导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弊端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已经开设有专门的舞蹈编导专业与课程,舞蹈编导专业也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探索演变成一个体系完善的学科,然而当前高校所开展的舞蹈编导教学工作始终基于过去的教学经验与社会旧况,对已经焕然一新的舞蹈行业需求难以准确把握。部分高校当中开展的舞蹈编导教学工作存在很多不足与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

(一)培养模式片面,学生综合素质难以提升

高校舞蹈编导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包括专业舞蹈课程教学以及通识课程教学,舞蹈课程教学当中涵盖了众多舞蹈技能实践训练课程以及舞蹈专业理论课程,将一些基础的古典、芭蕾舞技法以及编导理念等都通过系统化课程教授。此外还专门开设供艺术专业学生选修的声乐、钢琴、体育、教育等通识课程。单一从课程体系构建角度上看,舞蹈编导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将舞蹈技能与素质文化结合,坚持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实践应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学过程始终难以打破课堂教学空间的桎梏,少有能够训练学生专业应用技能的舞蹈实践活动,让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沦为无用的“纸上谈兵”而难以配合实践需求,这样教学功能单一的培养模式难以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舞蹈编导人才,也难以满足舞蹈行业的真正需求。

(二)教学理念落后,漠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高校所开设的舞蹈编导专业采用的教学方式本身具有强制性特征,是过去教学经验累计的结果,也说明了高校当前的教学理念与学生的学习实际已经出现明显矛盾。舞蹈编导专业教师落后的教学惯性使得其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霸权主义,对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动性与思维创新能力不能给予肯定,甚至伤害学生对舞蹈编导学习的热情。此外,大部分理论课程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听”完成,过于单一的课堂教学难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缺乏实践示范与模仿练习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学习思维难以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变。

三、如何提升舞蹈编导教学质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一)提高教学队伍的质量水平,增加针对舞蹈编导教育者的专业考核

舞蹈编导教育者是开展舞蹈编导教学的主导者也是重要参与者,而教学队伍的水平能够直接决定舞蹈编导教学质量的好坏。作为一名优秀的舞蹈编导教育者,除了基本的身体舞蹈素质之外,最重要的具有较高的舞蹈情感表现能力、较高的舞蹈艺术鉴赏水平以及优质的舞蹈编导教学能力,通过开展针对舞蹈编导教学队伍的专业考核,对外引进优质编导教学人才能够保证舞蹈教育队伍的高水准,从而确保舞蹈编导教学的质量水平。

(二)提炼舞蹈编导课程设置,缩减教学耗时

舞蹈编导专业课程学习不同于一般专业的学习,其专业课程设置应坚持动静结合,尽量缩短教学战线,集中教学资源。在保障教学课时量的前提下可以尝试减少教学周期,让学生更好的保持良好的创作状态,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堂学习时间的同时也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参加编导实践活动。

(三)解析经典舞蹈编导案例,细化舞蹈情感教育

舞蹈不是单一的肢体语言表达,而是由人类身体姿态,音乐艺术以及人类情感三部分组成,优秀的舞蹈表演无论在人物肢体表达上还是情感投入上都应具备超高的水准。因此,在一般舞蹈编导教学中,需要加深学习者对以往经典舞蹈作品的情感理解,从而提升学习者在舞蹈编导过程对舞蹈情感的渲染能力。此外,舞蹈编导教学不能始终停留在口头的教授,应通过海量的舞蹈作品分析与欣赏,让学习者直接感受舞蹈编导技能的魅力所在,通过熏陶学生的舞蹈艺术气质,从而实现舞蹈编导基本素养的提高。

舞蹈课教案篇9

一、民族民间舞蹈课中钢琴伴奏教学的作用

正确的思想认识能够起到规范和指导教学方向的作用,在民族民间舞蹈课程实践当中,要在思想认识上进行创新和调整,就要将正确认识钢琴伴奏教学的重要作用作为重点。钢琴伴奏教学的应用作用着重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有助于提升舞蹈的表现力以及感染力。民族民间舞蹈是各个民族在长时间发展过程当中逐步形成的一门舞蹈艺术,主要取材于人们的实际生活,因而有着极强的表现力,也有着鲜明的故事性特征。基于此,在课程教学当中科学融入钢琴伴奏,能够让舞蹈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大幅增强,让学生在理解舞蹈作品主题和内容时事半功倍。而且钢琴伴奏作用的发挥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把控能力,让学生在舞蹈实践当中能够把旋律节奏和舞蹈动作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把学生带入到良好的学习情境当中,引起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共鸣。第二,有助于指导学生把握舞蹈风格和动作技巧。掌握一系列的舞蹈技巧,对舞蹈风格进行准确理解和把握是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如果只是让学生机械性的掌握舞蹈技巧,反复进行实践操练,直接告知学生舞蹈作品的风格的话,将会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会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通过把钢琴伴奏融入到民族民间舞蹈课当中则可以改变这样的现状,既能够让学生在鲜明音乐的带动和支持之下,掌握作品风格和韵律,也能够帮助学生轻松掌握舞蹈技巧,并在学生大脑当中构建直观立体的形象,促进学生舞蹈素质的发展。

二、民族民间舞蹈课中钢琴伴奏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钢琴伴奏教师思想认识

确保民族民间舞蹈课钢琴伴奏教学的有效开展,促进舞蹈和钢琴伴奏的密切整合,都离不开钢琴伴奏教师的积极努力和全面参与。而纵观当前钢琴伴奏教师的能力素质发展情况,教师在业务素质以及教育教学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在思想认识方面比较陈旧,影响到了钢琴伴奏教学开展的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有序开展。为了转变不良的教学局面,首先需要从提升和改进钢琴伴奏教师传统教育思想开始,让教师能够认识到自己在舞蹈教学实践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不可替代地位。一方面,学校需要积极运用国内外的先进教育理论和艺术发展理论对钢琴伴奏教师进行教育培养,提高他们的理论素质,使其可以运用先进理论指导实践活动开展,促进思想认识的转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公开示范课程活动、典型教学活动等方式让钢琴伴奏教师深入体验和认知钢琴伴奏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当中的关键作用,使得他们能够调整对自身工作的认知,把优化钢琴伴奏作为重中之重,不断优化伴奏技巧和方法,与民族民间舞蹈课程进行深度契合。

(二)革新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模式

民族民间舞蹈课和钢琴伴奏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只有当教师认识到这一要点,才能够让课程教学顺利开展,助推教育改革的实现。为了更好的发挥钢琴伴奏的积极价值,保证舞蹈课程的有序开展,需要对当前的舞蹈教学训练模式进行全面创新,为舞蹈和钢琴的整合打好基础。在这一过程当中,重要的教学模式改革策略就是构建师生互动性的教学训练模式。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进行双向互动和交流的过程,这便于师生彼此交流思想,便于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从而调整教学方案。但是师生沟通和互动不畅的问题影响着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也为钢琴伴奏教学的开展带来了阻碍。针对这样的情况,舞蹈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沟通,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助学生掌握理论和实践要点。同时舞蹈教师也要和钢琴伴奏教师进行积极互动和切磋,使得二者能够根据舞蹈表演的要求和表演标准进行深度协作,提高钢琴伴奏的有效性。而钢琴伴奏教师也要注重和学生进行沟通互动,注意结合学生的舞蹈训练情况调整音乐伴奏方案。在这一过程当中,要注意聆听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准确把握舞蹈和伴奏之间的关系,提高综合实践素质。为了创新教学模式带给学生更加愉悦的学习享受,教师可以积极组织表演活动,既对学生的课上所学进行一定的检验,又为学生提供展示自身能力和才华的平台,激励学生主动实践,获得更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舞蹈课教案篇10

1体育舞蹈市场概况

体育舞蹈的基本内容是舞蹈化的身体动作,主要方式男女双人舞蹈动作配合,是一类以竞技比赛、休闲娱乐、健身健美、陶冶情操和交流情感为目的的艺术类运动。体育舞蹈可以分为摩登舞和拉丁舞,摩登舞又下设华尔兹、探戈、维也纳华尔兹、狐步舞和快步舞;拉丁舞也有伦巴、恰恰、桑巴、斗牛舞和牛仔舞等几类舞种。

1.1体育舞蹈市场的类别

体育舞蹈市场是在市场机制和市场运作条件下,为消费者提供体育舞蹈物质产品以及相关服务,以满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下,消费者对体育舞蹈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活动和社会关系。目前的体育舞蹈市场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是体育舞蹈竞赛表演市场,这类市场主要销售体育舞蹈电视转播权、冠名权、赞助权和门票,将舞蹈技艺及其精神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交换;第二种是体育舞蹈健身娱乐市场,这种市场的主要形式是向消费者提供体育舞蹈的相关器材和配套服务;第三种是体育舞蹈专业人才培养市场,这种市场活动和关系是以舞蹈教学为中心,包括舞蹈教学场所、教学设施、教学指导和教学管理等,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专业体育舞蹈人才;还有一种市场是体育舞蹈服装用品市场,该类市场主要为消费者提供体育舞蹈运动专用的衣服、鞋子等产品,也涉及饰品、光碟、图书资料和印象设备等;最后一类市场是体育舞蹈电视媒体市场,这类市场包括很多方面,比如电视、报纸、网络、杂志等,目前电视凭借其声音与图像同步的优势成为目前传播体育舞蹈的主要媒介。

以上这五种体育舞蹈市场是现如今发展较为成熟的几类市场,并不能涵盖舞蹈市场的所有类别。

1.2体育舞蹈市场的特点。体育舞蹈市场是体育文化市场的核心部分,集体育与艺术、竞技与表演于一身,具有其他体育项目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首先,体育舞蹈市场有独特的艺术性。在形形的体育项目中,体育舞蹈最具有艺术审美特点,无论是着装还是配乐都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感染力,甚至是高难度的舞蹈动作也具有艺术化的表现形式。其次,体育舞蹈市场有一定的教育性。体育舞蹈需要男女配合完成,对舞者的沟通社交能力有很高要求。因而,体育舞蹈运动不仅在于技术训练,还能够使舞者有精神收货,在艺术的教育和熏陶下,提高自身修养。而且,体育舞蹈市场还具有很强的普及性。在民间的体育舞蹈市场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交谊舞舞种,这是一种大众化的娱乐健身项目。群众的自发性在交谊舞活动中随处可见,企事业单位和各大高校也经常举办交谊舞舞会,以丰富教职工的文化生活。总之,体育舞蹈市场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高校舞蹈专业资源市场开发的建议

2.1树立正确的舞蹈教育指导思想。研究舞蹈教育必须深刻领会艺术教育的真谛,认识教育的本质。要想使舞蹈教育顺利发展,高校必须树立正确的舞蹈教育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潮流下,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战略高度上确立教师和学生合理的教学关系,在研究型和教学型体系的总体框架下,制定合理的教育培养方案,把理论运用于实践,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以适应学生现代化的思维,培养学生在艺术情操方面的全球化意识,并逐步将教学观念融于教学措施当中。

2.2设置合理丰富的教育课程。要达成舞蹈教育的建设目标,首先要合理规划教育课程。辐射性强、影响力广的课程,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进而落实舞蹈教育的根本目标。立足于此思想,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除了一般常规课程外,还要推陈出新,贯彻“高、精、尖、新”的原理原则。课程的合理定位对于人才的培养有重要意义,课程设计得当能更加契合社会脉动的潮流。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高端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其今后能适应国家的发展奠定有利的基础。

2.3构建完整的舞蹈教育整体架构。课程建设与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相辅相成。完整的课程架构必须配合崇高的教育观念,这样才能加强学生的舞蹈基础知识和舞蹈基础理论,同时兼顾到学生学习态度的树立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也就是说,在高校舞蹈教育教学体系中,课程设计、规划和实践内容的分布都要基于一定的规范和架构,构建能够合理实施的教育教学方案。在教育的整体架构中,师资如何安排都要有一定的配置方式,与此同时,任何教育教学都不能自外于所院团队,必须依靠教学主管和全体员工的协力合作才能达成既定目标。

2.4健全完善高校舞蹈教育的管理机制。对于高校舞蹈教育教学而言,课程的规划设计十分重要。这需要一定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涉及到的管理问题必须得到关注。诸如,如何选择优秀的教学课程;如何发挥师资力量;如何针对方案进行监督落实;如何验收教学成果......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建立一套适合的管理机制,该机制必须能够有效监督教学体系,确保高校舞蹈教育能够按既定目标顺利进行,取得预期成果。

就如何选择有价值的课程而言,学校可根据课程定位体系与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条件等硬件设施提出具体要求,并在各院所的配合下共同执行;再者,对于精品课程和核心课程,学校要加强督导与考核,这样才能促进优秀课程的优越性良好保持,以培养更多的舞蹈专业英才。

3总结

21世纪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也不可忽视,在人们生活素质的提升过程中,舞蹈以其真、善、美的特质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舞蹈教育顺应改革发展,助力舞蹈资源市场的开发也成为必然趋势。江西高校舞蹈教育要不断借鉴其他高校的优势,推陈出新,合理设置教学课程,构建高等舞蹈专业教育的新模式,落实舞蹈教育的本质,发挥舞蹈运动的价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彬.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3):33-34

舞蹈课教案篇11

1.1课程简介。中国古代舞蹈史论课,是中国舞表演专业的必修课程,是舞蹈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课程的设计是根据高职高专的教学特点以培养学生实操技术能力为主导,结合具体的舞蹈表演专业的需要,进行必要的理论归纳和阐述,其教学重点并不是一味的去让学生了解历史,摸清历史,进行学术研究,而是为了丰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拓宽学生艺术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进行实践创作。我们学习《舞蹈史论》是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的舞蹈文化,我们学史最终目的是为了古为今用,为了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我们的过去,继承弘扬我们祖先所留下来的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为学生更好的分析、理解、创作舞蹈作品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石。

1.2课程作用。通过中国古代舞蹈史论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我国灿烂悠久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思想,宏扬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帮助他们树立起为祖国舞蹈事业献身的信念。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舞蹈产生、发展的状况及各历史阶段的审美特征、艺术风范,以便能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感受舞蹈、传播舞蹈,并让学生通过舞蹈史的学习,以其中的历史资料作为编创元素,进行编创,开阔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锻炼学生艺术创造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wWW.133229.CoM《中国古代舞蹈史论》课是舞蹈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前期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本课程中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起着指导作用。它与舞蹈技能课之间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系,为学生能更好的学习技能课起了理论指导作用。

1.3课程改革。

1.3.1一定打破以往的理论教学模式,“照本宣科”。不管学生接不接受,学没学懂,师生每人拿一本教科书,老师在上面说,学生极没兴趣的拿着笔在书上跟着老师的节奏,吃力的划着。其次,不要让学生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啃书本”而是通过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再其次,在理论教学中,增开实践教学部分,并加大实践教学课量,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1.3.2此舞蹈史是在高职高专院校开设,其教学重点是不是一味的去让学生去搞懂历史,进行学术研究,而是为了丰富学生理论知识,开阔学生艺术视野,我们学习《舞蹈史》是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的舞蹈文化,为总结历史上有益的经验,为更好的分析、理解、创作舞蹈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石。

1.3.3让学生通过舞蹈史的学习,以其中的历史理论资料作为编创元素,进行编创,开阔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锻炼学生艺术创造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教授学生如何从一个带鲜明风格的舞蹈文物的局部和整体的动态、静态舞姿比较分析,找出舞姿的来源特色,和艺术风格,并以其中的元素进行创作,分三个步骤(舞词、舞句、舞段)最后形成舞蹈作品,达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2.改革措施与方法

2.1理论教学

2.1.1课前阅读大量资料、电子教案做仔细,做到每一个教学点都有大量实际例证给学生观看。艺术类教学是一门培养观察方法、思考方法和制作方法的学科,其教学方式不能死板,而且课程本身就是一门舞蹈理论学科,进行理论教学,不能让课堂教学枯燥是至关重要的一点。这就需要做好充分的备课,翻阅大量的书籍资料,做好大量的课前资料收集(文献、图片、视频)必须就每一个历史环节进行展开,尽量深入,做到每个历史朝代都有史来依,有图可看,有教学视频来观看。

2.1.2讲究授课技巧。在课堂上根据教案展开,不读死教案,采取人性化教学方式。有了详细的电子教案之后,接下去就是互动教学了。如果只是把备好的教案诵读出来,那么完全起不到真正教学的目的。首先,老师要有语言组织能力,重视说话的逻辑性以及条理性,语言要精辟要做到点到即止,不要有太过于繁琐啰嗦。有时候更善用一些恰当的比喻和实例及亲身所感或者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举证,这样老师的课堂就会比较生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学生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经常和学生产生互动,可以使他们更深刻地记住所学的内容。其次,在课堂上老师应注重劳逸结合,有节奏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一旦出现听觉疲劳或者视觉疲劳的现象,就采用比较有趣的例子提高他们的兴致,或者就是采用提问的方式来引起他们的注意力。

2.1.3不同的课程与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不同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要做到因材施教。有些同学历史兴致高,有些同学兴致低。

做为老师要应该分别对待,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去引导学生,去带动学生。坚决不主张强迫填压式教学,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主。

2.1.4每个教学点都会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这样可以让学生课后去思辨。每次学生交作业后要进行公开的讲评,这样可以使学生看到其他学生的作业,有相互间的交流,做到举一反理论课的学习切忌不要让学生形成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而是要培养开拓学生的思辨能力,活学活用。尤其是在公开讲评思考题时,学生最好能各抒己见,发表个人的看法和观点,甚至为了一个问题讨论起来,最后老师再进行深一步的分析与点评。这样的一个过程可以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在短时期里有快速的提高。

2.2实践教学

2.2.1要让课堂动起来。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以往学习历史理论,枯燥的学习的氛围,让课堂活跃起来。通过丰富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必须就每一个历史环节进行展开,尽量深入,做到每个历史朝代都有史来依,有图可看,有舞蹈视频来观赏。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感到枯燥和乏味,在每章节的学习中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始终保持学习兴趣。

(2)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每章节的学习中,我都会根据自己多年的舞蹈史论学习,说一些有关的历史典故及野史的内容,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里从中加一些思考问题来询问学生,启发学生思辨能力。这样课堂就不会那么死气沉沉。有一次上课,说到有关舞蹈起源的问题,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非常活跃,甚至有的同学为了一个观点与我争的面红耳赤。我不怪她,反而觉得这很好,因为说明她有在思考,有自己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也是我最终的教学目的,课堂互动教学,锻炼学生实践动脑思辨能力。

2.2.2要让学生动起来。

(1)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的欲望。这也是本课程改革的宗旨--实践创作。我把实践创作部分纳入理论教学,就是想要把“死”的历史,让它“活”起来。此教学部分我叫它历史舞蹈创编,是中国古代舞蹈史论的实践教学。其开设的目的是为了丰富中国古代舞蹈史课程的实践部分,是尝试着对舞蹈史论的教学体系做一个补充。我始终认为我们学史最终目的是为了古为今用,为了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我们的过去,继承弘扬我们祖先所留下来的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这历史舞蹈创编课不是复古它是一种新的尝试,是创新。它是用现代人的现代观点,比如说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经过仔细揣摩,研究分析去看待历史、解构历史。让学生根据前段时间所学的历史理论和对舞蹈文物的参考,并进行课堂实践分析,对历史舞蹈文物中的静、动造型进行摹拟,并从中找到其运动和连接方式,领会掌握各历史朝代舞蹈的风格特点,对当时的舞蹈场景进行摹拟复苏,编创出符合此历史朝代舞蹈风格的舞蹈片段,最终呈现在舞台上。

例如,我院大二学生通过学习,在舞蹈史论实践课上用原始图腾蛙祭祀为题材,进行分析创作,形成舞蹈片段,最终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舞蹈作品,此作品《蛙图腾》参加澳门第三届国际“金莲花杯”舞蹈大赛荣获大赛最高奖,“金莲花杯”)这就是很好的例子,因为要进行编创,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去大量的阅读书籍史料,不仅是课本上,还要去图书馆,以及上网去查询收集,在经过仔细揣摩和分析后,然后开始从中找到编创的的素材和动机,进行创作。经过这样一个从学习到创作的过程,大大的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潜力和激情,使她对今后学习更加有兴趣,有信心。这也比在课堂上逼学生去背一些死的理论知识,有效的多,更能贴近我们高职高专教学理念,培养高素质实操能力综合型人才。

(2)通过对舞蹈史论学习和对史料、图片、视频资料的分析,让学生准确掌握各历史朝代舞蹈的风格特征,并引导学生依据史料作为编创元素,进行历史舞蹈创编。锻炼学生艺术思维和编创能力:①选定一个朝代进行分析,以3人或5人形成一个创编小组;②分析舞蹈图片的动势;③找到形成舞蹈动作的5个方法和支点;④然后把5个方法结合起来形成词、句、段;⑤最后形成舞蹈片段;⑥再以组为单位加以整合将舞蹈片段进行完善形成舞蹈作品,最终呈现在舞台上。

舞蹈课教案篇12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学前教育专业素养,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实践教学能力的学前教师。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教学规模,然而,随着近几年我国教育改革,学前教育工作的发展变化较快,对学前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也逐渐提高,教师不仅要掌握基本的专业教学技能,还要多才多艺。而舞蹈作为最基本的专业教学技能,是学前教师必备的技能。

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现状

1.舞蹈教学的课时安排不当

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课程时间安排不够妥当。舞蹈是专业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训练和反复的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舞蹈技能。因此,学校需要安排大量的课程,但是现在有很多院校并没有合理地安排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

2.学前教育专业缺乏系统的舞蹈教材

舞蹈教材是舞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教材的选择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渠道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效果以及对舞蹈知识的了解程度。对于学生来说,教材是学习的理论基础,但是大多数学校对于教材的选择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很多教材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致使很多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上选择不用教材进行教学,完全由授课教师自由发挥,学生没有教材参考,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适用型社会人才。

3.舞蹈教学的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有很多的学前教育专业院校只是教授最基本的舞蹈知识,并没有制订明确的教学方案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基于此,学生很难对舞蹈进行良好的编排,不能形成连贯的系统的学习体系。而在舞蹈的教学方式上,根本就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做出有效的教学方案,缺乏针对性。

4.舞蹈教学的课程设置不完善,忽视了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学校没有对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进行完善的设置,忽视了舞蹈教学的重要性。很多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大多以心理学和教育学为主体,对于舞蹈教学方面还没有具体的、固定的教学模式,这将导致舞蹈课程的安排出现很大的忽视问题,在课程安排上很随意,阻碍了舞蹈教学的质量,也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的对策

1.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创造良好的学前教育舞蹈专业的教学环境。舞蹈教学是一个具有趣味性的课程,教师应该利用这一特点,灵活地改变教学模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肢体语言的表达,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感受舞蹈的形体美和神韵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舞蹈教材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现实状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现代幼儿心身发展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舞蹈教材,是学生学习舞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国家没有指定统一的、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材之前,教师应根据基础的或是民族舞蹈选择性地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幼儿舞蹈应该选择实践型的舞蹈,方便运用在幼儿教育上,教材舞蹈动作由浅入深,教学内容简单易懂,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专业特色和时代感,并配有DVD光盘,可操作性强,容易被幼儿接受,更符合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3.合理地安排舞蹈教学的内容

首先,将我国传统的民族舞蹈引入课堂中,发挥其传承优秀文化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其次,针对学习和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反复进行巩固训练,增强基本功,掌握最基本的舞蹈技能;最后,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在自主编排舞蹈的能力。

4.舞蹈教学中融合德育思想,重视舞蹈教学的作用

舞蹈教学应该是一个有计划、有目标的教学过程,是一门通过肢体语言变大情感的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德育思想,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把思想品德与舞蹈教学相互融合,形成一种有效的、合理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了大量的专业幼儿教育的教师,为教育成果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