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一体化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07 15:00:43

教学做一体化论文

教学做一体化论文篇1

(一)从教师为中心的“教给”学生,转变成学生为中心的“教会”学生。

(二)从教材为中心,转变成培养目标为中心。

(三)从课堂为中心,转变成车间实习、实验室为中心。

通过三次的转变,能够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会都实践教学,并从实践教学中体会到职业素质教育。

二、中职学校“教、学、做”一体化

(一)建设相适应的教学场地和设施

“教学做一体化”其实质是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掌握了必须的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够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需要拥有一定相应的硬件设备与学习环境的配合。考虑到“教学做一体化”需要的是时间与空间的有效统一,也就是在同一个时间内,在同一块场地完成多种教学任务。因此,想要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就需要既能够满足理论的教学,又能满足实践所需的场所。对此,需要合理的规划场所,逐步的建立出功能完善的专业实验实训室,使实装、模拟器材、实践设备、工具、教学设施设备齐全。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实践与理论真正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整个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来知道实际的操作,做到边教学、边学习、边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的交替,从而能够确保“教学做一体化”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

(二)培养相适应的“双师型”老师队伍

在职业教育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当中,也需要“双师型”的教师,要做到即能够拥有完美的教材,还能够拥有完善的实践中心,没有“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教学做一体化”也就无从谈起。“教学做一体化”不仅仅是要求教师能够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与过硬的职业专业知识以外,更多的是需要实际的动手操作指导能力,其中,还需要注重教师的组织能力的培养,只有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教学与训练的结合,懂得用理论知识去指导操作实践,并能够在实践中去总结理论知识,还需要充分的了解社会、企业岗位的需求,了解有关专业的新的知识点、新型的工艺以及新的技术等等。其中,不仅仅是包括了知识、技能、态度、经验等为了完成任务所需的内容之外,更多的是能够将各个点相互的渗透、融合。所以,在“教学做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中,有一支强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是关键所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所采用的是贴近岗位,集中训练,进行专业的实践操作等有效方式来强化学生实践的技能与经验的培养,使教师掌握实践教学环节、手段和特点的同时,提高动手能力和指导学生训练的教学能力;根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组训模式对教师教学组织能力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集中培训、示范课程观摩、结对帮带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自主能力。

教学做一体化论文篇2

(二)构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课程体系通过行业调研和与行业专家研讨,社会对会计的需求主要为中小企业和事业单位会计、出纳、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审计等岗位,在建立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时要充分考虑市场环境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变化,结合会计工作任务的特点,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具体包括:珠算技术与点钞技能实训;手工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出纳基本技能实训;电算化会计基本技能实训;手工会计单项岗位技能实训;手工会计混合岗位综合技能实训;会计电算化维护管理技能实训;电算化会计综合技能实训;校外实践培训;多证强化训练;顶岗实习。按照毕业生应达到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标准,结合毕业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建立各门课程的质量标准。

(三)构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环境与运作模式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是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情境式教学,传统的教室往往难以满足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需要,因此,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最好场所就是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1.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学院实行开放式办学,让行业企业专家走上课堂,指导学生实训实习,投入资金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聘请企业专家参与实训室建设方案制订和建设过程指导,确保实训基地建成企业化、岗位化、模块化,使学生在学校就能体验企业工作氛围,强化职业素养。目前我们已建成“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手工会计实训室”“纳税申报实训室“”财务咨询公司”等实训基地。制定《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内实训教师岗位职责》,建立《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校内实训管理细则》,建立满足实训用的资料库、编写会计模拟实训指导书等,开发了仿真度高、职场氛围浓的虚拟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成,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为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创造了良好条件。2.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院始终把学生综合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养成放在企业、放在职场,同时不断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在重庆市涪陵水利电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有限公司、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财瑞财务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正凯空调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多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场地的建成,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在校外实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顶岗实习奠定了企业平台,也为“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起到了推动作用。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与常规教学相比,顶岗实习教学学习场地在企业,学校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学生顶岗实习实行“双导师制”指导,明确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及学校指导教师的各自责任。针对顶岗实习学生,除保证每个实习学生有企业指导教师外,还安排足够的校内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管理。学校指导教师一方面要定期进行现场指导;另一方面要与企业指导教师进行沟通,使其加强对学生岗位技能的指导、答疑。学生实习期间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并定期写出顶岗实习报告。

(四)构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方法体系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技能,必须优化教学手段。我院教师从传统教学法中脱离出来,进行“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模块化教学”“案例教学”“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初步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三层双轨六位一体”的开放式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即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岗位技能三个层次;手工做账和计算机做账双轨并行;单项岗位实训+混合岗位综合实训+技能竞赛+考证强化+校外培训+校外顶岗实习的“六位一体”。同时,我们创新了“教、演、学、练、做”的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实现了“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构建了“以职业能力定学、多证培养、教学做一体、理实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上方法,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课证融合,保证了学生顺利取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五)加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质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尤其重要。我院一是让教师“走出去”,即鼓励教师到校企合作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或财务公司等机构兼职,为企业做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和税务咨询等;也让教师轮流到企业顶岗实践,开展产学研合作,为教师到企业参与实践提供支持;同时还鼓励专业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通过这些措施,来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从而提高双师队伍素质。二是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即聘请校外行业企业专家为学生授课、指导实践教学。

(六)构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考评机制检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效果,就是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以职业能力考核为要素,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与标准体系,主要包括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考核方式包括形成性考试与终结性考试两部分。形成性考试对于学生行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考核,包括作业、实训过程、实训结果、实训报告、单元测验、学习态度、进步系数等。终结性考试分为笔试和实务考试。(1)笔试主要针对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固化在试题库中,理论知识的试题库全部采用客观题。试题库按照教学大纲组建,题库系统可以通过对考核范围、难度系数、分值分布等进行定制的方式自动组建试卷并评卷。学生随时可以申请在机房参加考试。(2)实务考试主要针对课程教学目标中职业技能进行考核,主要包括学生珠算技术与点钞能力;手工会计基本技能;出纳基本技能;电算化会计基本技能;手工会计单项岗位技能;手工会计混岗综合技能;电算化会计综合技能;顶岗实习报告;技能竞赛;多证强化等方面的考核。评价标准分为优、良、中、合格和不合格几个等级。

教学做一体化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035-02

“学做一体”教学模式能够改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促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践应用,又在实践中强化理论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注重教师讲解,理论知识教学比实践教学的比重要高很多,而且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之间联系相脱节,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能够更快地传授理论知识,使学生快速接收,并且在实践中享受知识的应用乐趣,实现教学模式的新改革,推进教学理论与实践融合。现就“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工电子专业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一、“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的内涵

“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是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教学理论和方法,把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注重实践应用,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模式。“学做一体”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融入实践应用,在实践应用的同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和做完美结合,不断强化学和做。这种学和做的一体化既巩固了学,又深入了做。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实现教学一体化。

二、“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在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中引入“学做一体”教学模式,促使教学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体现教学过程中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一)体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如何在实践中应用,如何培养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快速入手等这些问题不在教学目标之内。而“学做一体”教学模式会专门为中职电工电子专业的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以职业规划为目标,以企业岗位的要求来学习技能和技巧。在真实的工作场景、真实的实操模型中,使学生掌握企业职业岗位的工作技能和方法。

(二)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传输教学信息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被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不起来,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的是理论人才,当学生投入到实际工作中时,就无从下手。“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规避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不仅注重课堂理论知识的讲解,而且侧重实践教学的应用,为大量的对口企业输送技术型适用人才。正是这种实践教学的开展,使得中职电工电子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学会了如何进行实践操作,学会了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如何应用理论知识,怎样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体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正是因为“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该种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在“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是学生的角色,而且同时是一名企业员工的特定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做好学生的职责;在实践中,学生掌握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应用理论知识,做好企业员工的职责。教师在传授知识时是一名教师的角色,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是企业管理者的角色。如何做好老师,又如何做好管理者,对于教师来说,不仅仅是角色定位的改变,而且更是教学模式改革的一次挑战和调整。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拘泥于形式,让学生一起参与到实践操作过程中,一起解决遇到的各种难题。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建设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师队伍。教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主体,但是在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的实践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大的。在采用“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更是一名教授者和管理者,但是如何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开展实践教学,是目前教师一体化的重要方向――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一体化。 (下转第49页)

(上接第35页)

可以通过教师专业培训,主要包括对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培训,对实际操作实训课程的培训,管理理论与实践管理的培训等,促进教师实训能力的提升。也可以邀请专家或者企业专业人才到学校对老师进行授课,并采取奖励措施鼓励教师提升实践技能,进而成为专业技师。

(二)建设一体化教室。一体化教学的重要场所便是一体化教室,它是实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相融合的先决条件。一般来说,除了传统教学模式具备的讲台、黑板、课桌、电脑、投影仪等,还要配备专门的实训设备和相应的操作工具,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去动手进行操作,实现学中做,做中学。

(三)开发一体化教材,使学与做的教学内容一体化。教材虽说只是辅助工具,但是如果没有一体化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就比较难地将理论知识和技能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学起来也比较吃力。因此必须开发一体化教材,把传统的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过程中的方法形象地描绘出来,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更直观地传递给学生。教材中的实践部分要根据企业对中职电工电子专业学生的岗位职责进行编写,根据技师考试和实际操作来编写,使学与做的教学内容一体化。

(四)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方法一体化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一起来,每个知识点的理论都要有相关的实际操作来进行实践。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要明确,实践应用的教学方法要明了,易学更易懂,在实践操作中完成知识的巩固和加深。

(五)评价方法一体化。评价是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检测的一个环节,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的检测。注重在实际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评价方法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论知识的检测,二是实践操作的检测。以实践为主,约占80%,理论知识的检测约占20%。综合、客观地反映学生在某一阶段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实践为主,理论实践相结合,体现中专职业教育教学的技能特色。

总之,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必须以实践为主,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为目标,“学做一体”化,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教学做一体化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3-0220-0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16号)文强调:“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要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高职俄语教育应该严格以16号文为指导,教学中应把“教学做”模式融为一体,更强调“做”是核心的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培养具有俄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俄语+技能”型人才。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发展了美国现代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教学理论,提出“教学做”一体化的现代教学理论。视“教学做”为一体,“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这一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中国教育中“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的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采取以“做”为原点、以“教和学”围绕“做”来展开的教学模式。现在,这一先进的教学理论广泛应用于各门学科、各门课程,甚至具体到每一堂课。那么,作为高职教育类型之一的高职俄语教育也应当遵循这一教学理论来开展教学,要把“教”,即俄语理论知识的传授;“学”,即俄语理论知识的学习;“做”,即在俄语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来进行实践三者有机结合,并以“做”作为检验“教与学”是否成功的标尺。也就是说,“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要在做上教,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二、高职俄语教学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高职俄语教学“教学做”一体化的探索,是俄语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使“教学做”一体化逐渐完善。

(一)在“做”上教

陶行知明确指出:“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高职俄语教学中教师应以转变教学观念为先导,逐步改变课堂理论教学为主、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积极尝试案例、情景、任务驱动等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这一做法将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切实实践“在做上教”的理论。

(二)在“做”上学

陶行知明确指出:“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高职俄语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学习俄语的主体意识,不断完善学生的自主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途径逐渐多元化。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态度,要求学生要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俄语,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去努力实践。

(三)“做”是检验教与学的标准

陶行知把是否重视“做”作为衡量教育是否真实的标准。甚至认为“不能引导人做之教育,是假教育;不能引导人做之学校是假学校;不能引导人做之书本,是假书本。在假教育、假学校、假书本里自骗骗人的人,是假人---先生是假先生,学生是假学生”。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注重实践,加强实际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教学内容中,应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使学生有机会将俄语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结合起来。高职俄语课程应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实践“教学做”一体化模式:

1、教学方法的采用。情境演练法:根据课程模块的设置,设定一个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自编对话模拟演练。角色扮演法:根据课程模块的设置,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所学语言结构和基本句型转化为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任务驱动法:每一个模块学完后,老师给题目要求学生课后模拟演练。

2、加大俄语实践教学比重。

(1)基础技能教学实训:加强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加大第二课堂训练力度、加快俄语角建设。

(2)高技能教学实训:加强情景仿真训练、开展职业技能展示竞赛、加强顶岗实习。

教学做一体化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1-0079-02

一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电工学是非电类工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紧密联系实践的应用性课程,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果理论不能与实践环节紧密地联系起来,将严重地影响实践技能的培养与提高。

近年来,随着高中阶段学习普及程度的提高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接受中高职教育的学生的差异性越来越大,生源质量严重下滑,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强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强于动脑能力。一些学生人生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较差。如果再沿用传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各自独立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很难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很难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

二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积极意义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论学习和实践在同一场地进行。教师可以随时结合实验仪器讲授电工理论,学生也就有了更直观的印象,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抽象和逻辑思维方面的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教学不衔接、不连贯的弊端等问题。如在讲接触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测接触器的结构,然后再根据结构讲解接触器的工作原理,这样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比用幻灯片讲效果要好很多。深刻理解了接触器的原理,为接下来讲电机的正反转控制、顺序启动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教师还能方便地采用课题、模块的方式组织实施教学,突出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实际动手过程中理解原理、掌握技能、提高综合能力。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这门课程就可以由一位教师完成,避免了传统的理论、实验教学由不同教师完成的情况,能够有效地缓解师资紧张的局面和解决教师讲授内容的衔接问题。

三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要素

1.组建“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

由于“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要求理论和实践教学都要能够开展,因此实训室要有足够的工位、必需的教学环境,如黑板与多媒体教学设备。经过教研室讨论,我系决定改造原有的电工实训室,添置相应的教学设施,既不影响原有的实验环境,又可以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需要,从硬件设施上为一体化教学中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提供保障,基本满足两人一岗的要求。

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内容设计

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实验教学是为了巩固所学理论和提高专业技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是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分成教学模块,一门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中包含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内容。每一模块的内容,教师可灵活地采用教学方法,可以边讲边练,也可边做实验边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或实验结果,学生在实训中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充分地结合起来,比传统教学更能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完成学习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和认知规律,使学生能够较轻松地理解、掌握课程知识点。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必须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遵循知识够用、重在实践的原则,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教师可删除一些复杂的理论推导,降低课程难度,减轻学生负担,使他们树立学好该课程的信心。教师也可根据目前工业企业生产中的新知识、新内容,尤其是新器件在相关领域的使用,补充相关的教学内容。

3.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要有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一体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熟练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必须培养一支业务精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我校通过校校、校企合作的方式,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行培训进修。对于知识层次低的教师,将其送到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培训,重点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对于技能薄弱的教师,将其送到德宏秦瑞(集团)电力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培训,重点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

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我系还为教师报名参加教师发展在线培训,在日常教学中定期备课、互相听课、经验交流等教研活动。

4.“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成绩评定

传统教学的成绩评定主要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实验成绩占的比重较小,甚至不计成绩。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我们制定了与之配套的课程考核方式和方法。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践操作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分值分别占10%、40%和50%。

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考勤、学习态度、课后作业。实践操作考试由教师设计考试内容,并制定详细的评分细则,学生各自的考试内容采取抽签方式决定,一人一套设备独立操作完成,由教师当场评定成绩。实践操作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仪器设备的使用、实验电路设计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实验数据测试、分析处理、故障排除等技能。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的考试方式,主要考核学生对电工学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理解。

这样的考试方式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的全面考查,克服了以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弊端。

四 结束语

当前,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且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基于此,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能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同时,一体化教学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今后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提供保障,符合高职高专的教育培养目标定位。

电工学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是理论和实践课都在实训室完成,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教学内容分模块进行,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参考文献

[1]蒋雄.机电专业电工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初探[J].科技信息,2010(1):481~460

[2]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实现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8):19~24

[3]陈锦勇.《电工学》课题制一体化教学谈[J].职业教育研究,2007(1):34~35

教学做一体化论文篇6

一、 数控专业实施学做一体化的必要性

大部分中职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学做一体化教学法是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 数控专业实施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措施

实施学做一体化教学首要设置课程体系。根据社会和市场就业的需求,按照就业岗位群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同时,作为中职校,还不能忽视国家劳动、人事部门颁布的行业职业标准。所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推行学做一体化教学时,要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分为德育、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技能核心课程模块。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

总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其中专业技能核心课程模块实行学做一体化教学,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要求、阶段性完成学做一体教学。如,在《数控编程与加工》是本专业核心理论和技能训练课程,对数控专业的学生而言,熟练地掌握数控加工操作技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课程应在学生已具备较为扎实车工加工操作技能和相应的专业理论基础课的基础上进行。在实训过程中,充分地利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直观教学和现场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施学做一体化教学要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一支理论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的“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是落实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效率地教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还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双师型”教师学做一体化教学需要教师既有扎实的理论和教学经验,又有生产实践经验和熟练的动手操作技能;既要了解本专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又要具有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开展有效教学及教研的能力。所以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学做一体化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教学做一体化论文篇7

科学构建中职应用文写作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效果,有效改变学生不愿听、不会写的现状,使教师教与学生学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教、学、做一体化的内涵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由此可知,教、学、做乃是一体。

二、“建议书”写作教学实践

1.出示任务,明确目标(8分钟)

(1)出示任务。请擦亮双眼,开动脑筋,找出学校或班级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建议或意见,由此形成建议书。

(2)明确目标。明确课时能力目标、德育目标和知识目标;赏析案例,明确课时情感目标。

2.创设情境,展开任务(60分钟)

(1)创设情境。根据学生学习与生活环境创设具体情境,采用头脑风暴法。

(2)角色讨论。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从学校领导角度评述“建议书”。

(3)明确理论。梳理并提出课时理论知识点。

(4)小组讨论。针对提出的问题,组内成员团结协作,充分进行分析与讨论,尽可能多地提出建议与意见。

(5)着手写作。根据分析与讨论情况,学生进行独立写作。

(6)小组点评。组内成员互相传阅、点评,个体进行初改。

(7)全班点评。引导学生点评各小组优秀习作,学生进行第二次修改。

3.归纳总结,完善习作(12分钟)

(1)归纳“建议书”的写作基本理论。

(2)总结“建议书”的写作技巧。

(3)修改完善习作。

我们根据实训情境设定教学目标:以“能合理使用建议书或口头方式向组织或领导阐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能正确表达自己的诉求”为中心,将“掌握建议书的作用、写作格式和要求,理解建议书写作的针对性与语言的明确简要”作为理论支撑,将“树立职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设置为情感目标;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针对什么问题应提什么建议或意见,从而实现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和承担责任的意识,从而实现情感目标。

学生首先根据实训情境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想出解决的方法,由此形成书面的“建议书”;然后化身组织或领导阅读“建议书”,进行分析与评价;接着展开组间讨论;最后进行独立写作,并通过小组之间的传阅、评点,优秀习作在班上的宣读、修改与完善,最终完成训练任务。在整个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始终是行动的主体,他们的听、说、读、写构成了课堂教学的主线。如此,传统教法当中理论灌输被根据具体情境展开任务,最后完成建议书写作的整体过程替代,任务驱动、情境设置、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头脑风暴和阅读、分析、比较、书写、修改完善等一系列举措施,使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并用,切实训练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由此可见,这次写作教学打破了教师自始至终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学习的自主积极成为关键,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主动积极地学。毋庸置疑,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变了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不足,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了其写作热情,汇教、学于做,从而实现学思合一、教学合一、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

三、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认识

教学做一体化论文篇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增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信仰教育的有效渠道,对于推动新形势下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着力培养立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意义深远。目前,理工科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不同程度上存在形式单一、内容乏味、效率低下、效果不明显等诸多问题。基于此,笔者以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

一、理工科高校思政课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概述

高校思政课作为向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信仰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学效果与大学生政治素质培养和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关联紧密。实践教学做为高校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的有效延伸部分,对于高效思政课教学质量同样不容忽视。因此,根据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发展实际,积极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广大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是理工科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责无旁贷的重要工作。

“教学做一体化”是著名学者杜威“从做中学”教育理念中国化的成果。民国时期,黄炎培、陶行知、胡适等著名学者均师从杜威,并将其教育理论与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实际相结合,探索出“手脑并用,做学合一”(黄炎培)、“教学做合一”等中国化的重要命题。改革开放以来,“教学做一体化”思想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被引入部分学科,并得到了大部分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可。何谓“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学”“做”三个要素是一个紧密关联、循环互动的统一整体:“教”是教学做一体化的基础和前提,“学”是教学做一体化的目的和归宿,“做”是教学做一体化的桥梁和纽带,实现教学环节中师生双主体的良性循环。因此,“教学做一体化”是适应当代大学素质教育发展趋势的教学范式,更是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能力的有效途径。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是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师生共同围绕着“做”,实现师生双方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针对学任务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从含义来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教学做一体化”是指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做一体化,广义上的“教学做一体化”包括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的教学做一体化。就实践教学一体化来看,理工科高校思政课“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环节模式,是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努力实现指导教师的“教”(理论与方法)、学生的“学”(实践方法与技巧)和师生共同的“做”(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过程)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见,理工科高校思政课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提高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信仰,培养出一批批政治素质过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二、当前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理工科高校普遍推行思政课暑期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然而,由于经费、师资、管理、运行等问题,造成教学环节中存在形式主义突出、管理机制不健全和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

1.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保障机制不健全。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延伸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构建一套包括资金保障、制度保障、舆论保障、领导保障和基地保障的长效机制。然而,在大部分理工科高校对于人文学科态度冷漠,缺乏相应的政策倾斜和机制保障。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领导不重视、经费没保障、制度不完善和基地不健全的问题,造成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沦为简单的“走马观花”式的形式主义。当然,高效缺乏一套系统而科学的实践教学的考评机制,也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重要原因。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尚未上升到其应有的高度,仅通过一份调研报告进行成绩考核的方式注定不太科学,对学生调研报告质量不足问题的处罚力度不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降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际效果。

2.任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有限。由于理工科高校人文学科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思政课教师队伍在学历层次、业务能力、理论水平和教学经验等方面更是参差不齐,特别是实践教学的能力与水平比较有限,缺乏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组织经验与实践能力。此外,由于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科研和职称评定等方面压力较大,造成思政课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和职称评定方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掌控能力和社会热点驾驭能力,造成教师队伍的社会实践教学水平良莠不齐。因此,在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存在脱离社会热点和专业背景、抄袭现象普遍和报告格式不规范等明显问题,未能够引起学生广泛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的改善。

3.实践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目前,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普遍分为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两种形式。校内实践基本上停留在课堂多媒体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图片和视频等单一教学形式;校外实践基本上是到红色景点进行参观考察,各种社会调研、学术交流等比较传统的教学形式占主流,且形式主义倾向明显;在实践题目的选定和调查地点的选取方面基本上,并没有体现出区域理工科高校办学理念和学科特色的鲜明特点,也缺乏与各地实际发展现状和经济建设的有效结合。

三、教学做一体化视角下理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笔者结合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实践经验,将素质教育理念适时融入到实践教学环节中,尝试构建一套实现理工科高校思政课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广大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

1.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是高校思政课整体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强调实践教学重要性的同时,不要把它和理论教学对立起来或完全分开。此外,理工科高校还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实践体制,增强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社会效果。因此,理工科高校的实践教学要把社会实践与区域经济区建设、区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新型农村社区等热点结合起来,激发大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问题的综合处理能力。

2.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和学生同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一方面,理工科高校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强化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绝不能忽视。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与确立的重要时期,理工科学生对于一些社会问题的认识还不太成熟,对于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的解决还缺乏实践经验和应变能力。因此,指导教师在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引导等环节尤为重要。为了提高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理工科高校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作用,努力实现一种教师有效指导(原则与方法指导)与学生独立完成(调研与考察主体)有效结合的长时段的良性循环机制,逐步提高大学生的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实际能力,切实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

3.实现基地教学与虚拟教学的统一。为了丰富实践教学资源,理工科高校不断探索丰富多彩的课内实践教学形式,诸如课堂讨论、演讲比赛、翻唱红歌、体验教学、录像教学,案例分析等有效形式,改善理工科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高校要利用各个地区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适时开拓校外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基地考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课外阅读与资料搜集、聆听校外专家讲座与报告等活动。由于在教学经费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限制,部分理工科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压力较大。为了有效解决这种难题,理工科高校可以充分挖掘虚拟教学资源,积极搭建思政课实践教学虚拟平台或网络课堂。高校思政课教师充分挖掘河南省内外的教育资源,通过设置经典文献、红色影片、教育基地、交流论坛、网络课堂等板块,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网络平台的虚拟实践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支出,还可以提高全部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和广泛性,进一步提高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要彻底,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事物的根本不是别的,只能是人本身。”为了提高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性,理工科高校应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有力举措,积极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信仰教育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入耳”“入脑”“入心”“入行”,逐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大批服务于地域经济区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素质坚定和专业水平过硬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教学做一体化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135-01

传统教学与现代化的教学中,本质性的区别在于传统教学偏重于理论上的学习,而现代化的教学变革中,不仅重视理论性的学习,更加重视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单片机教学正是一种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课程,更加应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展开关于“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本文重点探讨了在单片机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的开展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还能充分的利用所学习的内容将其应用在今后的工作。

一、传统课程教学过程不足

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可以看出,充分掌握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十分可取的,但是这也是其弱势所在,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如果一味的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那么难免会忽视实践性的应用,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是不利的,教师的作用并不是要将学习内容机械的传授给学生,而是要将理论与动手能力做到有效的结合,这也是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单片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可以针对上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以实现新的教学模式的开展。

(一)课程内容枯燥

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课程中,传统的单片机教学主要是以图片以及例题的讲解为课堂上的主要内容,教师在枯燥的讲解过程中,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涣散,思想不集中,久而久之造成课堂效果不佳的问题,并且教师仍然对这一问题无动于衷,如果在最初的学习中,学生就不能跟上学习的速度,那么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就更加难以跟上学习的步伐,并且单片机的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一门学科,而是一种需要实践的学科,如果理论知识都难以掌握,那么又谈何而来动手操作呢?因此,就当前的形势看,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不够精彩,导致学生兴致不高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手段匮乏,缺乏互动

学习的目的并是单纯的学习,而是要将所学习的内容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因此,学生不应该为学习而学习,而是应该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一门有用的技能,教师与学生并不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而是通过教学内容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教师的讲解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那么就不能将教学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学生如果不能将自身的想法表现出来,教师也无法明确的意识到学生是否真正的掌握了教学内容,因此,师生之间缺少有效的互动是传统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手段来讲,教师所采用的单一的手段已经不能为学生所接受,因此急需得到改善。

(三)学生动手能力较差

单片机的学习是需要动手操练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所在的,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这却是教师经常忽视的一个环节,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的技能后,并没有在实践中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没有在实践中掌握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造成教学的真正意义并没有达到,针对这种情况,主要是教师所选取的教学模式不得当导致的,学习的过程不在于多深多广,而在于是否能真正的掌握相应的技能,因此,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学中所欠缺的,应该引起教师的警醒,尽快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二、单片机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索

(一)“一体化”教学

建立起教学做的一体化模式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的演练,并且一边操练还要进一步的深化理论知识,做到二者之间的真正融合,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时需要教师进行细心的讲解,满足学生的求知心以及好奇的心理。频繁的进行练习有助于学生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教学中以实际小的项目做引导,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培养了兴趣,而老师又潜移默化的把知识传授给了学生。所以这种方法是学生“我要学”而不是传统的“要我学”。这种模式也可以大大利用学校的硬件设备资源,同时与社会需要无缝对接,学生在学校里练习的就是学生以后走到社会上企业需要的,进入社会就能做熟练工。学生在自己兴趣带动下学习,毕业后也能针对性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单片机这门课就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产品工艺》及《PORTEUS仿真与应用》等课程围绕专业培养目标,通过对目标岗位(群)的分析,逆推得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课程体系,以真实的工作过程为依据,以真实产品为载体对传统学科体系的知识点、技能点重新序化和重构。

(二)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单片机这门课程经过多年的改革积累,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目标,我院目前已经形成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

(1)在教会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会学生设计单片机控制体统能力。在教师教的过程中,可进行项目或任务教学法,将项目分成若干个小任务,即包含知识点的理论知识,也包含知识点的应用。

(2)学生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主体,提高学生主人翁精神,在一体化开放性的氛围中与实践结合起来,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中更好的掌握相应的理论。

(3)在具体教学组织过程中,改变原有的讲完基础知识后,在跟着做实验。打破理论课和实验课分离的思路,采用在多媒体教室讲授理论知识,边讲授便让学生动手操练的方法上课,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有机结合,真正实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

三、结语

现在很多课程仍然沿用以前老旧的教育模式方法,老师教学模式化、单一,学生学习没有兴趣也难有成绩,很明显当前教育模式下培养的人才已完全不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的任务和要求。本文提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对一体化教学的思路和具体措施进行了阐述。

参考文献:

教学做一体化论文篇10

关键词:高校 思政教育 德育教师 素质构成

key word: The university thinks of the political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teacher quality to constitute

作者简介:

王晶(1972-),女,辽宁大连人,工商管理学硕士,现任大连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

王铁锋(1964-),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现任大连艺术学院教师。

一、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观念方面,从教师为主向学生为主转化

1、在主体关系上,由教师意志向学生意愿转化。学生既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对象,也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主体,每名学生都具有独立的人格地位。因此,作为教师,应处处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时时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但从目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实际情况看,无论是教法、学法和考法,教师都明显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则处于从属地位。从教师方面来看,尽管教学手段不断改进,但以我为主的“灌输式”教学理念依然根深蒂固;从学生方面来看,尽管已步入大学殿堂,但中学阶段应试教育的“惯性”仍然存在,离开教师就不会学习的现象还十分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思想观念存在偏差,只注重教师“教”的过程,忽视学生“学”的过程。因此,教师一定要从根本上转变职能,由传授者转化为引导者,由管理者转化为服务者,由指挥者转化为参与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在学习方式上,由学生被动接受向学生主动参与转化。一是要形成探究学习的氛围,鼓励学生不断提出问题,不迷信教师,不迷信教材,营造宽松、平等的课堂气氛,通过师生双向互动,甚至是争辩来领悟道理。二是要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变“让我学”为“我要学”,把学习当作乐趣,正如孔子所说的那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是要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组成各类学习小组,搜集资料,集体讨论,提炼观点,选派代表在课堂上发言,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为形成上述几种学习氛围,可加大案例教学的比重。案例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把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变成探究式教学方式,变单向的纵向信息沟通为全方位的网络沟通。对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思想道德素养及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在学习目的上,由系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向重点提高思想政治素养转化。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但要由中学的“知其然”,变为“知其所以然”,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要达到这个目的,一是加大日常养成比重。注重知与行的统一,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使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素质,正如前人所说:“修以求其粹美,养以期其充足,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也。”二是加大时事分析的比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有计划地安排学生撰写相应的学术论文,通过这些举措,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三是加大实践考察的比重。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必要补充。它可以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社会,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际运作中,高校应结合本校专业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进程,通过社会调查、志愿者活动、支教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构建社会实践活动的新模式。

二、学生日常管理教育工作方面,从刚性的规范化向弹性的人性化倾斜

1、从利益着眼点看,在重视集体利益的同时,还应重视个体发展,使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有机结合。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种思想观念的变化,集中表现为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上。对于这种冲突,很多思想政治工作者,常常过于强调集体利益,忽视个体发展。其实,尽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强调集体主义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忽视个人利益,即使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也是以“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作为基本准则的。因此,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强调维护集体利益,忽视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不但是片面的,而且是与以人为本观念相违背的。

2、从规范程度看,在重视统一要求的同时,还应重视个体差异,使规范化与多样化有机结合。当前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比较注重对大学生倾向性问题的研究,但对大学生差异性问题研究得不够。事实上,大学生在知识结构、素质能力以及人生目标的选择上,都有明显的差异,要想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承认并重视这种差异性,根据每个人的教育起点不同,分层次分阶段地给予帮助教育,既有符合大众口味的“大锅饭”,也有适合个人口味的“小灶”,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推动整个群体共同前进。具体来说,就是把基础教育与时事教育相结合,把普遍性教育与个别性教育结合,把教师外部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3、从管理教育关系看,在重视严格管理的同时,还应重视思想工作,使管理方法与教育方法有机结合。管理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时刻注重两者的相互结合。一方面,抓经常性管理要注意从思想教育入手,我们应针对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增强经常性管理工作的思想教育含量,从思想深处解决问题,无论是在贯彻落实规章制度,还是在日常管理时,都要使大学生不仅知道应当怎样做,而且懂得为什么这样做,真正使经常性管理的过程成为教育人、培养人的过程。另一方面,做经常性思想工作要重视行为规范。应根据大学生的社会经历、入校时间、专业特点、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差异,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坚持启发引导和纪律约束相统一,在抓好教育灌输,帮助大学生分清是非、美丑、真假的同时,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对养成良好思想道德的规范作用,通过严格管理来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法纪意识和自律意识。

三、德育教师知识体系构成方面,从单一的专业知识向复合的人文知识延伸

1、从观念角度而言,要领悟人文素质对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教师的思想、道德、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学问。首先,从教育对象来看,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素质,才能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人,才能在挖掘学生潜能的同时,尊重学生的权力,归还学生的自由,认识学生的价值。其次,从教育内容上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较高的人文素养。这是因为,教师只有具备相当的人文素质,才能在教学和工作中联系实际,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现象,流行的各种思潮,进行相对正确的评判,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再次,从教育方式看,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运用理论阐述的方法,也要借助人文诠释的方法,从人文层面对所学理论进行理解和把握。此外,从教育态度看,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之中会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传给学生。而态度和价值观一方面来源于对理论本身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需要从人文素养当中汲取养料。因此,人文素质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从方法角度而言,要把握提升高校德育教师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

(1)教师层面:不断学习修炼,创造人文素质提升的内在依据。第一,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中华文明是古老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中华先民创造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涵盖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只有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研习,才能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继承优秀的人文基因,打牢人文素养的根基。第二,从名著和名人传记中获得教益。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教师:“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若不读书,若没有在书海中的精神生活,那么提高他的教育技能就都失去意义了。”通过阅读名著和名人传记,能够超越时空和国界的限制,与历史和名人对话交流,从中领悟人文精神的真谛。第三,从礼仪规范中加强修养。一个人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和生活品味,都在显示他的修养程度。也是教师人文素养的外在表现,通过形象、语言、仪表、课堂、办公室礼仪、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学习和养成,使教师懂得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自尊自爱、如何规范行为,不但能逐步内化为人文精神,而且会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第四,从不断反思性中自我完善。人文知识具有主观性、个体性等特征,获得的途径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反思。为此,培养教师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是提升其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教学经验以及对这些经验反思上的差异造成的。教师只有通过日复一日的反思,不断发现理论教学和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才能反思和剖析其背后的教育哲学。

(2)高校层面:多方打造平台,创造人文素质提升的外部条件。首先,选树人文典型,让教师与典型的学习交流中获得提高。典型具有导向性,在教师中树立典型,能够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教师树立比学赶超的标准。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经验交流会、人文讲座等形式,让品格高尚、人文知识丰富的教师传播教育经验和人文知识,让广大教师得到精神上的洗礼,强化人文意识,提高人文修养。其次,营造文化氛围,让教师从和谐的校园文化中得到感悟。健康的校园文化会使教师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也会对教师人文素质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成为教师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再次,明确评价标准,让教师在评价标准中受到鞭策。高校要按照理论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的要求,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教师培养整体规划,把教师有关人文方面的讲座的质量、科研的成果、学生的评价作为教师人文素质的主要评价依据,不断完善教师人文素质评估内容和评估手段。使教师不但明确为什么做,而且明确怎样做,同时明确自己做到什么程度,从而使人文素质提高经常化和制度化。

参考文献:

[1]“试析现阶段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与提升”湘潮(理论版)2007年第6期作者:赵峰峰

[2]“尊重学生人格” 临安市教育网2009-12-07作者:黄继桥

[3]“高校学生实施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浅析” 河南省开封市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作者:霍卫红

[4]“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应用原则的几点思考”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0-05-20 16:06:00 作者:姜官颖

[5]“理性审视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作者:邱伟光

[6]“构建大学生“特殊群体”援助体系的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编辑部2010年第2期作者:金鹏,林强,林畅

教学做一体化论文篇11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班级力量的精神支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创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文化建班,文化育人,具体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师生齐讨论,确定班级文化的主题,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学校要求各班创建特色班级,并要围绕特色主题拟订工作计划。一接到工作,笔者就开始思索起来,心里想着要为学生制订一份有意义的特色计划,让他们在活动中获益。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刚入学,紧抓学校各项纪律规定、行为规范教育是很有必要的。班会课上,笔者和学生一起讨论创建特色班级的事,一来征求他们的意见,二则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意在让学生能全程参与、能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更自主地将各项规定执行完成。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我们将目标锁定为读书。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笔者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和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制订了一定的措施和制度来帮助和监督学生的行为。班约是“不说闲话,不干闲事,不做闲人,”我们追求“要做就做最好”,我们坚信“付出定有回报”,从而让学生明白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师生齐建设,装点教室,营造和谐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人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教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我们利用教室的空白处悬挂名言警句时刻勉励和鼓舞学生,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桌凳摆放整齐划一,环境卫生做到“四无”(无纸屑、无杂物、无痰迹、无乱划),标语口号醒目励志,学习园地极富班级特色,黑板报定期更换等。这些文化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充分发挥了环境因素的教育功能。利用班级文化的外部环境,也就是用环境的功能来影响人。如果在一个杂乱无章、卫生极差的教室上课的话,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受到影响,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

三、共创健康的班级精神文化环境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一个好的班级必然有一股积极向上的精神在鼓舞和鞭策学生为班级服务,把班级建设好。一个班级有了自己的文化,这个班级就有了蓬勃的生命力,就有了自己的形象。这种文化就是一种精神,它看不到,但又无处不在,每时每刻都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和教师。

班级精神文化环境体现班级的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班风、学风、集体舆论等方面的状况,是班级文化建设深层次的要求。我们班的精神就是“读好书,做好人,唱好歌”,班会课就是体现这种精神的最好阵地。主题班会上,要让学生讨论并谈谈感想,让学生能有所感触。班级口号是一个班级的精神和目标所在,我们班的口号是“要做就做最好”。

教学做一体化论文篇12

近年来,以姜大源教授提出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在高职学院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使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地融合,很多高职院校都对实践条件进行了改造,例如,我院在于2012年暑期对传统机房和教室进行了重新改造,建设了理实一体教室、软件开发室和“校企联合开发室”等实训场地,为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条件。“Linux操作系统应用”课程被分院确定为理实一体课程。那么,什么是理实一体课程呢?理实一体课程的基本内涵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验及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听课与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由此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一体化课程模式。目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文献论述较多的是课程体系设计。而对于课程开发中的微观设计—课堂设计论述较少。本文以“Linux操作系统应用”课程教学中的“Shell脚本”教学单元为例,探讨理实一体的课堂设计。

一、课堂设计中的一些理念

传统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一次理论课,一次实训课,理论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训课是学生操练为主。实践证明,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来说,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要求,主要原因是理论课与实训课在时空上是分离的,学生往往表现出理论课上了然、实训课上茫然的现象。相当多数学生即使在理论课上听讲了,也不会深入思考,更缺少主动学习和拓展训练。因此,在理实一体的实践条件下,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实施理实结合、讲练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需要认识到以下问题。

首先,要认识到课堂设计是整个课程设计中的重点。要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提高每一课堂的教学效果。课堂是教与学的“主战场”,高职教师应充分利用理实一体的实践条件,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教、学、做、测”等教学环节。

其次,要认识到课堂设计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做起来、动起来”。有些高职教师认为课堂设计就是用PowerPoint、WPS等工具软件做电子课件,把书本上的知识搬到幻灯片上,把原先在理论课中讲授的课件搬到理实一体教室讲。在理实一体的实践条件下,高职教师要改变这些阵旧理念和传统教法,把原先以“讲授为主”的课堂设计,转变为“以练为主”的课堂设计。

最后,要认识到需做好师生两个角色的教学活动设计。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以我为主,只设计“教师”的教学活动。在理实一体的实践条件下,除了要设计教师的教学活动,还要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进程。

二、理实一体的课堂教学

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在讲授“Shell脚本设计”这一章时,在理论课中应首先介绍“Shell脚本”的学习目标,然后讲授脚本的基本概念和语法。在实践课中让学生设计调试一些的“Shell脚本”。实践表明,由于学生一开始接触的就是枯燥的概念与语法,很难激发起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那么理实一体课堂教学如何开展呢?

首先是让学生“跟着老师自己做”。如何让学生跟老师做呢?首先,教师要选择好情境教学中的载体。载体是学习情境的具体化。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单元的载体可以是案例或项目。为了让学生尽快熟悉“Shell脚本”,笔者精心挑选、设计了一些脚本。Shell脚本是Linux网络管理的范畴,案例一定要具有实际意义。然后,教师把脚本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依葫芦画瓢编辑运行这些脚本,即所谓的“跟我做”。这里不是先教脚本的概念与语法,而是让学生直接应用脚本,使学生首先建立起对脚本的整体认识。脚本与脚本之间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部分,运行产生了结果,对比引发了兴趣,使学生带着疑问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其次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学”。“Shell脚本设计”这一章的实践性比较强,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如下所示:这些脚本文件有哪些共同之处?bin/bash有什么作用?echo命令有什么用,类型于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什么函数?read命令有什么用,类型于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什么函数?Shell脚本的变量需要先定义才能用吗?如何定义用户自己的变量?如何读出变量的值?等等。这些问题由老师精心设计,层层推进。实践表明,一位有经验的老师表现出来的就是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提炼。笔者要求学生通过练习操作、上网查询、团队讨论、分析思考这些问题。这些环环相扣的问题调动和启发了学生,使他们兴趣盎然,在课堂上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整个课堂显得进度流畅、气氛活跃。可见,“问题驱动法”可以很好实现“学做一体”,培养学生思考、探索的能力。

最后是让学生“带着任务自己做”。通过前面的训练,学生熟悉了“Shell脚本”,那么第三阶段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自己编写脚本了。首先,教师可以给小组布置一些编程任务,由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共同思考、讨论,一起商量、共同编写脚本。教师要适时分析、引导和点评。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随后,教师再给每个学生布置一些编程任务,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完成脚本编写,这就是所谓的“自己做”。教师也需要做好巡查、指导和点评的工作。实践表明,通过这样的训练,多数学生学会了通过编写脚本来解决网络管理问题。

理实一体的实践条件下,由于对“学生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等问题做了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是“跟着老师自己做、带着问题自己学、带着任务自己做”,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理论知识与学生实践实现了完美的结合,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因此,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弱化“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深入思考“学生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灵活的方法,不断丰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涵,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

[2]陈辉.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实践教学理实一体化实施的探索[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3]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微观设计研究[J].职教通讯,2011,(10).

[4]王慧.基于C语言程序设计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探析[J].知识经济,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