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季度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3-03-08 14:55:02

图书馆季度总结

图书馆季度总结篇1

2、完成2012年中文过刊的整理、装订工作;做好2013年度报刊征订工作,根据读者需求,调整期刊订购的种类和数量,更好地发挥报刊为读者服务的作用。

3、逐步完成北京万国经典书城捐赠的价值118万元的图书分类编目,及时上架流通,保证读者阅读的需要,提高资源利用率。

4、做好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和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收集和整理资料。参加市馆举办的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培训班。

二、存在的问题

1、缺少经费。一是文献资源经费的缺乏,导致图书馆基本职能难以发挥;二是缺乏对乡镇等图书馆(室)指导和辅导所必要的工作经费。

2、“共享工程”没有运转经费(网络费、设备维护维修费、电费等)投入,工作开展举步维艰,无法发挥县级支中心、乡镇村服务站点的作用。

3、职工队伍有待充实,急需引进计算机、分类编目等专业技术人才。我馆现在的编制数是10名,工作人员只有6名,属于严重空编。为保证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急需调入有真才实学的年轻人来充实职工队伍。

三:下一步措施打算

1、继续做好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和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2013年是公共图书馆重新评估定级之年,我馆在维修改造之后各项硬件设施已经到达县级一级馆标准。我们现已做好一级馆的申报评估定级材料,将在4月和5月迎接上级文化部的考评和复检,争取我县图书馆能评为县级一级馆。

2、打造“书香”,开展“读者宣传月”活动。在4.23“世界读书日”将与宣传部开展“书香”系列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更多的读者,完善贴心的服务来培育更多的读者,使“书香”活动既有形式更有内容。

图书馆季度总结篇2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重庆市古籍普查培训,邀请市古籍保护中心专家亲临现场指导,今年一至三月共完成古籍录入49件,上报国家一级、二级、三级古籍共30件。其中可望进入部级保护名录的1件,市级保护名录的6件。

二、少儿爱心图书接力活动受到表彰

我区的少儿爱心图书接力活动截止到目前,已向服务学校送书二批,共1200册,借阅图书6000多人次,借阅8000多册次,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效果。这批爱心图书到来极大地弥补了学校图书室藏书不足的困难,满足了山区学生想看书、看好书的愿望,得到了家长和教师的一致好评和认可。在本月召开的全市文化馆图书馆工作会上,我馆被市文广局表彰为先进集体。

三、地方文献征集工作全面启动

四、培训工作有序开展

在闭馆期间,我馆在抓新馆筹备的时间,不放松图书馆的其它工作,各种培训有序开展。我馆视觉艺术高端研讨班于3月初正式开课。研讨班由我馆负责人主讲,现有学员20人,开课时间为每周二晚,历时50天,计划20个学时,完成影像美学、色彩学等课程的培训和研讨,并致力于在研讨班课程期间创作一批优秀的书、影、画作品,为我区今年的“文化周”、“文化节”等重大文化活动作准备。本季度已经集中培训了6个学时。

由我馆负责人主讲的文化讲座《古镇的人文观察》,也接到镇的邀请,将以多媒体的形式,全面、生动地为干部、职工和居民深入讲解的历史和文化。

五、搬迁筹备有序推进

1、我馆拟定了《开馆筹备工作方案》、《开馆庆典工作方案》、《图书馆设施设备配置方案》、《图书馆工作人员招聘方案》等多项文件,并上报有关领导及部门。我们在第一季度出刊了信息简报6期,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对新馆建设进行每周一次现场检查,目前土建工程和内装工程都已经通过了竣工验收。

2、为了更好的做好新馆建设和管理工作,由文广局副局长、财政局副局长带队,财政局教科文科科长、资金计划科科长、政府采购中心中任和我馆负责人、等组成的考察组一行十人到我市、等区图书馆考察。考察工作历时五天,通过考察、学习,考察组成员们普遍认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开阔了眼界,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

3、为了贯彻落实区文广新局关于图书馆工作专题会议精神。我馆召开了新馆开馆筹备工作动员会。会议对新馆建设情况、功能分布计划、部室设置、新编制条件下的岗位计划、图书馆工作方向、品牌服务、阶段性工作目标、近期工作安排等等方面进行了一一落实。

4、不断细化、优化了新馆办公家俱、自动化设备等采购方案,对馆内固定资产进行初步清查,避免重复采购。方案历经6稿,采购总额从原来的近500万元调整到了350万元。目前已经送财政局审核,将于近期进入政府采购程序。

图书馆季度总结篇3

本文主要从当代高校图书馆的复合型功能出发,结合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图书馆的实际情况,从建筑功能和使用功能两个方面浅析高校图书馆的设计布局,从中找出可供其他高校图书馆参考的长处及不足之处以待改进。

1图书馆的建筑功能

11一般高校图书馆的自然采光方式

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馆建筑中的一种,拥有开馆时间早、闭馆时间晚、使用频率高等显著特点。其每年开馆时间在10个月以上,开馆时间一般从早上八点一直持续到晚上九、十点,长达14个小时以上。

为了保证图书馆苛刻的采光需求与阅读环境要求,图书馆建筑的采光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主要采用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相结合的方式,在自然采光方式中,一般主要采用的是被动式自然采光。

建筑的采光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效果最好,同时又最节约能源的就是自然采光。自然采光,顾名思义就是将自然光引入建筑内部,并且将其按一定的方式分配,以提供比人工光源更加理想、质量更好的照明效果。建筑的自然采光方式分为被动式采光方式与主动式采光方式两种。两者的被动与主动关系是相对而言的。

(1)被动式采光:被动式采光就是利用不同的采光窗进行采光,其采光原理简单,自然光线通过建筑上的孔洞直接射入建筑内部,起到照明的作用。

(2)主动式采光:主动式采光是利用集光、传光等设备与控制系统将自然光传递到需要照明的部位。

鉴于主动式采光方式对建筑设计本身的要求,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一般主要采用被动式自然采光方式。在这种采光方式下,传统的图书馆阅览空间为了节省电能同时满足采光的要求,将采光窗开大,层高也较高,这样一来,虽然满足了阅览空间采光的要求,却无法在阅览室内放置大量的图书;同样地,传统的藏书室为了避免阳光直射对图书造成的损伤,会减小开窗面积或采用窗帘遮挡阳光,层高也不需要特别高,这样的环境是不适合读者阅览的。但是,新型高校图书馆的复合型功能将阅览空间与藏书空间有机结合。这样一来,不但满足了读者阅览的需求,同时还可以增加藏书量,为广大读者提供方便。这种新形式的阅览空间,其采光需求是非常严格甚至苛刻的。不但要创造出满足阅览需要的光环境,还要避免过多的阳光直射损伤图书,难点就在于“量”的控制。因此,对于新建的高校图书馆来说,其建筑的自然采光设计是需要经过慎重推敲的。

12青岛理工大学的采光空间设计

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图书馆结合建筑自身情况,主要采用的被动式自然采光方式。校区图书馆位于校区正东方,坐东朝西。从建筑朝向来讲,图书馆大厅的缓冲设计避免了最大的影响“西晒”,夏季午后的炎热对读者的阅览环境影响不大。同时,校区图书馆将大厅内西墙拔高,采用“高开窗”,既有效阻挡日光直射,又能最大限度地采光。

规避“西晒”的同时,校区图书馆主要采用南向与东向及部分北向的自然采光方式,采取了以下措施来增加采光质量并有效保护藏书。

(1)图书阅览区内藏外阅。将较矮的阅览桌椅布置在采光窗直射区域,保证采光与通风;藏书架远离光线直射区域布置在中庭区域,这样,一来可以增加采光质量,二来避免光线照射高大的藏书架而产生大面积阴影影响读者阅览,三来可以有效保护图书。

(2)期刊阅览区交叉布置。基本同图书阅览区一致,同时,中庭区域阅览桌椅与期刊展示架交错布置,这样读者与期刊获得最大接触面积,避免空间死角。我馆采用110cm左右高度的期刊展示架,基本与读者坐高持平,这样既不会影响读者视线,又兼顾了领域感和私密性。

(3)阅读桌椅的摆放方向。阅览桌椅与采光窗成90°,避免读者的朝向正对着采光窗口产生眩光。

(4)南向及东向双层中空采光窗。这样的采光窗既能保证采光,又能保证夏季隔热与冬季的保温。

(5)采光窗结构的内表面和周围的内墙面及地面装饰,大部分采用浅色饰面,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览环境的亮度。

当然,我校图书馆在自然采光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现总结如下:

(1)我校区因朝向问题,大厅内西墙拔高虽有效规避了西晒,但高开窗及中厅高大的藏书架不可避免地导致室内空气的不流通,夏季容易闷热。

(2)阅览空间仅仅采用被动式自然采光,夏季的遮阳方式只有窗帘,如此一来,夏季摄入的光线虽然减少,但其亮度不可避免的降低。同时,夏季拉上窗帘就减少了室内的通风,严重影响室内的阅读环境。

(3)我校图书馆为了出于造型、采光等多方面考虑,将南墙、西墙设置为有色玻璃幕墙,有色玻璃确实能够阻挡部分光线的高强度摄入,但是摄入的绿色光线却极大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在被动式自然采光方式下,我校图书馆因自然采光带来的不足就需要人工照明进行辅助,同时因兼顾采光质量所带来的室温问题需要大功率空调调节,这都不利于能源的节能减排。

总体来讲,我校区图书馆结合建筑朝向及功能划分选择综合的采光方式,比较好地兼顾了室内采光质量,比较好地满足了读者的使用感受。

2图书馆的使用功能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二课堂,是师生课程教学的支持和补充,因此图书馆中的各类学习或非学习活动,均与教学存在联系,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改变,越来越强调开放式、协同式、无缝式学习,提倡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与阅览相结合的模式,各种各样的行为模式要求图书馆的设计跳脱出单一阅览空间的枷锁。图书馆传统的阅览空间、学习空间、交流空间、休息空间等空间界限被消解,各功能场所没有了明确的边界,最重要的部分――阅览空间也不再单纯按空间划分,整个图书馆都成为广泛意义上的阅览学习场所,阅览、交流行为无处不在。

结合美国人Demas在《大学图书馆的变化》一文中提出的关于美国大学生在图书馆中的行为,将当代大学生的图书馆行为总结如下。

21在安静的氛围中阅读

图书馆拥有让人安静学习的独特氛围,读者们通常十分享受“独自”在这个“看与被看”的公众场所学习的感觉,有时甚至连其他读者使用电脑的声音都比较厌烦。

22个性化的学习

读者学习行为既有个人的一面也有社会化的一面,图书馆扮演着仅次于教室的角色。不同于教室、办公室、寝室等嘈杂的地方,图书馆是一个舒适的可以适合各种学术活动的地方,可以让人马上进入工作状态。

23非图书馆行为

阅读、学习、研究是大学图书馆传统的活动,其他与图书馆的功能和角色不太相符的行为,常常不被讨论和提及,被视为不务正业的表现。事实上,这些行为在学生读者群体中更为普遍。

会面和社交行为:许多学生愿意花时间在图书馆享受社会交往的氛围。

饮食体闲:学习行为的间隙需要咖啡、水甚至食品来支持和补充;因此,图书馆有必要改变管理模式,适应这种人性化需求。

其他活动:参与文化活动如“世界读书日”,看展览等。

当然,读者在图书馆发生的各种行为仍然以阅览学习为核心,这个核心贯穿于其他活动之中,最终表现出与各种相关行为融为一体的多样化阅览活动。因此,图书馆在空间布局设计上就要打破传统固定空间的模式,在方便读者多样化阅览活动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我校图书馆占据图书馆大楼二、三、四层,二楼、三楼为图书阅览区,四楼为期刊阅览区,各个分区融传统的“藏、借、阅”功能于一体,充分考虑读者的多样化阅览行为,将内部空间进行了契合建筑造型及复合型功能的设计。现以三楼科技图书阅览区为例进行说明(见下图)。

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图书馆科技图书阅览区空间布局平面示意

图书馆季度总结篇4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重庆市古籍普查培训,邀请市古籍保护中心专家亲临现场指导,今年一至三月共完成古籍录入49件,上报国家一级、二级、三级古籍共30件。其中可望进入部级保护名录的1件,市级保护名录的6件。

二、少儿爱心图书接力活动受到表彰

我区的少儿爱心图书接力活动截止到目前,已向服务学校送书二批,共1200册,借阅图书6000多人次,借阅8000多册次,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效果。这批爱心图书到来极大地弥补了学校图书室藏书不足的困难,满足了山区学生想看书、看好书的愿望,得到了家长和教师的一致好评和认可。在本月召开的全市文化馆图书馆工作会上,我馆被市文广局表彰为先进集体。

三、地方文献征集工作全面启动

为认真实施区文广局领导的指示,我馆把地方文献作为馆藏特色项目来抓,并于本季度正式启动地方文献资源收集整理工作。选后在《都市报》、电视台和文体中心外户了征集广告。并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对区直各部门进行了一一走访。至3月底为止,共收集到1000余册地方文献资料。我区老干部还在活动中表示,将自己2万余册藏书全部捐赠给我馆。

四、培训工作有序开展

在闭馆期间,我馆在抓新馆筹备的时间,不放松图书馆的其它工作,各种培训有序开展。我馆视觉艺术高端研讨班于3月初正式开课。研讨班由我馆负责人主讲,现有学员20人,开课时间为每周二晚,历时50天,计划20个学时,完成影像美学、色彩学等课程的培训和研讨,并致力于在研讨班课程期间创作一批优秀的书、影、画作品,为我区今年的“文化周”、“文化节”等重大文化活动作准备。本季度已经集中培训了6个学时。

由我馆负责人主讲的文化讲座《古镇的人文观察》,也接到镇的邀请,将以多媒体的形式,全面、生动地为干部、职工和居民深入讲解的历史和文化。

五、搬迁筹备有序推进

1、我馆拟定了《开馆筹备工作方案》、《开馆庆典工作方案》、《图书馆设施设备配置方案》、《图书馆工作人员招聘方案》等多项文件,并上报有关领导及部门。我们在第一季度出刊了信息简报6期,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对新馆建设进行每周一次现场检查,目前土建工程和内装工程都已经通过了竣工验收。

2、为了更好的做好新馆建设和管理工作,由文广局副局长、财政局副局长带队,财政局教科文科科长、资金计划科科长、政府采购中心中任和我馆负责人、等组成的考察组一行十人到我市、等区图书馆考察。考察工作历时五天,通过考察、学习,考察组成员们普遍认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开阔了眼界,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

3、为了贯彻落实区文广新局关于图书馆工作专题会议精神。我馆召开了新馆开馆筹备工作动员会。会议对新馆建设情况、功能分布计划、部室设置、新编制条件下的岗位计划、图书馆工作方向、品牌服务、阶段性工作目标、近期工作安排等等方面进行了一一落实。

4、不断细化、优化了新馆办公家俱、自动化设备等采购方案,对馆内固定资产进行初步清查,避免重复采购。方案历经6稿,采购总额从原来的近500万元调整到了350万元。目前已经送财政局审核,将于近期进入政府采购程序。

图书馆季度总结篇5

一、图书馆室外空间环境设计原则

图书馆外部空间的设计与室内空间设计及建筑物本身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在进行图书馆外部空间设计时应首先确定基调与风格,并遵循与周围的环境统一协调的原则;充分考虑功能性需求和艺术性需求的完美结合,这是图书馆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图书馆室外空间环境平面布局与功能划分

室外空间是一个多维度空间。理想的空间环境是能够使人无论从哪个维度进入空间都能够移步换景,带来不同的美的感受。在进行图书馆室外空间环境平面布局时应首先对周围环境特征、气候及原有地形进行调查分析,使设计的空间环境充分利用原有地形,种植相宜的植物并与周围环境进行自然融合,形成开阔空间、半开阔空间等,以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同时需要考虑设计主题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图书馆室外空间进行平面合理布局与功能划分,增强环境的功能性、景观性。室外空间功能划分时,应基于读者动线,利用道路、广场、绿地等分隔划分出学习、休憩等静态空间;人流出入、学术交流活动、庆典活动等动态空间。

三、空间环境要素在图书馆室外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构成空间环境实体的四大要素为地面、水、植物、建筑及构筑物。美的空间环境应将诸要素进行自然揉合,形成和谐的景观。

(一)空间环境地面的应用

基于行为学理论,高校读者由图书馆通往食堂、宿舍以及各种学术活动时的穿行人流量很大,简洁平坦而有足够空间容量的广场是满足这一需求的必要设计。广场应有相宜的尺寸,过大的广场会带来方向迷失、不安全感;过小的广场则不满足读者使用需求,带来局促、狭隘之感。因此图书馆广场设计应根据人流情况、建筑体量,设计合适的尺寸。广场应铺设平整、典雅的铺装。不同色彩、形状与质地的铺装可以分隔空间,丰富层次,创造优美的地面景观,产生不同的艺术美感。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色彩是组成环境美的最基本因素之一,给人视觉不同的反应,使人获得不同的感知。空间环境铺装的色彩要与周围环境的色调相协调,色彩的选择要充分考虑人的心理感受,暖色调热烈,冷色调优雅,明色调轻快,暗色调宁静。其次色彩的应用应追求统一中求变化,且与整个空间环境景观相协调。空间应用不同规格的铺装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大型的花岗岩适用于铺设在尺寸较大的空间,使得空间在视觉效果上更加的宽阔,如广场铺装;而马赛克、小型地砖、鹅卵石等适用于铺设在一些中小型的空间里,如步道。不同质感的铺装可以彰显不同的风格,如青石铺装可以显现古典韵味,而大理石等材质的铺装则显露出现代气息。使用时,应根据设计风格的不同进行甄选。

(二)植物的应用

高校图书馆建筑体量较大,建筑线条硬朗,对建筑物周边进行植物设计,不仅能柔化建筑线条,阻隔噪音,制造小气候,提高空气质量,还可以调节室外空间的温度、湿度。植物的设计主要是指在园林绿地中种植园林植物,在遵照生态学以及园林特性的基础上,按照植物生长规律以及艺术法则进行园林植物设计。[2]植物设计时,在遵照生态学、园林特性的同时,宜结合环境带给读者的心理感受及读者需求,采用灌木乔木混合搭配,疏密结合,创造开阔空间、半开阔空间,使各空间环境优美且自然过渡,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高校图书馆室外开阔空间如广场外围,宜进行草坪、模纹花坛应用。模纹花坛采用不同色彩的灌木如小檗、火棘、冬青等进行整形修剪搭配成图案,体现出整洁庄重大气之感,且能给广场增添丰富的层次。开阔空间与半开阔空间中,宜选用不同植物配置设计。在高校图书馆室外空间环境植物设计中,除考虑植物的规格还要充分挖掘植物的文化内涵。如松、竹、梅,谓之“岁寒三友”。表示在风霜严寒中结成的忠贞友谊,亦用以表示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具有坚贞节操的人格;松,苍劲古雅,不畏霜雪风寒的恶劣环境,能在严寒中挺立于高山之巅,具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牡丹代表春天:月季为花中“皇后”,月月留春,青春永驻;桂花被烙上科举文化的烙印,蟾中折桂,象征登第。而“竹径通幽”最为妙用,由竹林创造的半开阔空间能给读者带来安静的环境和宁静的心境。众所周知,不同的色彩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知,如冷色调给人平静的感觉,暖色调则给人柔和的感觉。空间环境里植物色彩的搭配,是影响空间环境与读者心境的重要因素。在空间环境里绿色是一种平衡色彩,宜大面积应用;同时绿色象征生命,给读者以生机勃勃之感,带来积极向上的情绪。空间环境设计中,绿色在空间环境里作为基调色彩,宜与其它色彩的植物如彩叶植物、草本花卉等进行搭配,产生丰富的景观效果。

(三)水的应用

水是万物的生命源泉之一。水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园林中的“血液”和“灵魂”。[3]在图书馆室外空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设计水系。如人工湖,喷泉、人工瀑布等。在四季的变幻中,水体与水声都能赋予周围景观以灵性。如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东校区内人工湖与人工瀑布结合,形成循环过滤水体。春夏季节,暖阳高照,万物复苏,宁静的水面倒映出周围的建筑与植物,水中二三只野鸭在水面上悠闲的觅食,湖边不时传来蛙声鸟鸣及瀑布跌落的水声,师生尤如漫步于自然之中,给人轻松、愉悦之感。夏季,清澈的湖水和潺潺的水声带来一抹清凉。秋季,秋风吹皱湖水,湖面波光粼粼,植物呈现出丰富的季相变化与湖水相互映衬,宛如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漫步其中,怡然自得。冬季,冰河冷水,万物萧条,自有一种苍凉之美。读者在馆内阅读疲劳临窗观望时,美丽自然的景观能够使读者心旷神怡,拓展空间视野,缓解视觉疲劳,改善读者心境,促进读者学习效率。

(四)构筑物的应用

图书馆季度总结篇6

分类号 G252.1

DOI 10.16603/j.issn1002-1027.2016.04.006

高校图书馆承担着服务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管理创新与文化传承的重任,如何将浩如烟海的馆藏推广给读者,尤其是大学生读者,是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永恒的主题。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近年来始终坚持以阅读推广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及文化传承,将“以文化人、育人兴文”作为动力和使命,以启德明智、润物无声为工作理念,乘国家、四川省和学校力推“全民阅读”工作之东风,在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及其旗下大学生阅读委员会、阅读与心理健康委员会的指导下,以创建全民阅读示范基地为目标,从开展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基础保障、专职馆员队伍建设、阅读空间打造、阅读推广活动开展模式、技术引领、活动宣传等多维角度探索开展阅读推广工作的可持续常态化建设,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阅读推广工作常态化体系和特色。

1 阅读推广工作常态化开展的基础保障――学校及图书馆的政策及经费支持

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常态化开展阅读推广离不开学校的政策支持和财政保障。电子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以培养“基础知识厚、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拔尖创新人才”为根本任务,多年来秉承“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校训和拒绝平庸、追求卓越的学术传统,十分重视构建以学术和学习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并将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体系,给予政策和经费上的支持。

1.1 学校政策支持,阅读推广工作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工作

从学校层面上看,2012年电子科技大学正式成立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组。由校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校党委书记及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图书馆、相关职能部门及学院领导担任小组成员。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及工作组的成立,将学校文化建设提到新高度;2015年,图书馆成为电子科技大学通识教育委员会成员,大学生阅读与成长纳入学校通识教育体系。系列举措将阅读推广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重要工作范畴,图书馆作为学校人才培养、校园学术及学习文化建设的重要成员,肩负阅读推广及文化传承重任,在政策及经费诸方面得到学校在制度层面上持续有力的保障。

1.2 学校经费保障,专项经费用于阅读推广工作

学校将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及文化建设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及校园文化建设范畴,在政策上给予高度重视与支持,极大地提升了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地位。学校除了持续增加图书馆经费投入,保证图书馆资源、设施及空间环境不断更新与提升外,自2010年开始,每年都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学习文化环境及设施的建设等工作。专项经费主要用于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读书月、毕业季等)、阅读推广宣传品的制作(沙画、内刊、海报等)、专题阅览区的建设(三品堂、博约书屋等)、专用阅读设备的采购(书香成电、悦读e站)等,学校拨付用于图书馆的经费和专项经费分别见图1和图2。

1.3 图书馆发展政策保障,阅读推广工作纳入图书馆战略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在2014-2017及十三五战略规划中提出的发展总目标是:“建设开放性、国际化、学科特色鲜明、形式多元化的一流文献资源保障与服务体系,创造国内最具活力的学习与研究空间,全过程、全方位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准确、优质高效的服务,支撑学校建设与发展,建成学术性、研究型的一流智慧图书馆”。围绕创造国内最具活力的学习与研究空间,全过程全方位地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优质服务这一发展目标,图书馆专题制定了相应的阅读推广与文化建设发展规划,每年再据此制定年度阅读推广工作计划,从图书馆发展政策层面把阅读推广工作纳入图书馆战略规划加以保障、落实及实施。

2 阅读推广工作常态化开展的组织保障――专业队伍建设

为开展可持续常态化的阅读推广工作,需要建立一支专职的阅读推广队伍。为此,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成立了专职的馆员团队,并建立隶属于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学生团队――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从组织层面高效地推进工作。

2.1 专职专岗,设立阅读推广专业岗位,建立专职团队

2014年,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结合学校岗位聘任工作,整合部门功能职责,在机构和岗位设置时注重专职团队的建设,在阅览部设立了“阅读推广与文化建设”团队的专职岗位,团队共7名专职馆员,其中6人为研究生学历,1人为本科学历。团队所有成员均具有良好的专业背景,年轻并充满活力,乐于思考和探索。岗位设置分工明确,成员相互协作,负责全馆的阅读推广、文化建设和本科生的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策划、组织、宣传及实施。自成立以来,牵头协调学校及图书馆相关部门,承担了全年各项阅读推广活动的策划与实施,打造了系列的阅读推广及文化服务品牌,开展阅读推广研究,申报课题与项目,带领学生团队卓有成效地工作,为常态化可持续开展阅读推广工作提供了人员队伍保障。

2.2 重视读者参与,设立负责阅读推广和文化建设的学生团队――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

2012年开始,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成立了一支专门负责阅读推广和文化建设的学生团队――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下简称图委会),贴近读者需求、吸引读者参与图书馆的阅读推广与文化建设工作。每年图委会都会主办系列阅读推广活动,活动的互动性强、参与面广,深受读者喜爱。读书月期间,图委会组织“图书馆零距离”、“图书保卫战”、“读者沙龙”等互动活动;毕业季,图委会负责全校的毕业季图书漂流;迎新时节,图委会在馆内设立迎新点,协助新生了解图书馆服务;感恩季,图委会进行义卖活动,寻找资助对象,传递爱心;图委会还通过拍摄微电影宣传图书馆服务;协助图书馆完成内刊《花辰月汐》的编辑出版。图委会成员既是读者,又是阅读推广的参与者,在组织活动、传递书香中成长。为表彰图委会在阅读推广和文化建设中的付出,每年年终图书馆都为图委会举办“年终颁奖典礼”,表彰团队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总结一年工作得失。

3 阅读推广工作常态化开展的空间――富于活力、特色鲜明的八角书斋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图书馆为正八边形中空建筑,典雅、厚重、大气,读者亲切地称之为“八角书斋”。自2009年清水河图书馆正式开馆以来,图书馆充分利用八角书斋的空间优势,通过调研读者需求,整合优质资源,应用新技术,努力为师生打造功能齐备、特色鲜明、富于活力的博约书屋、三品堂、主题展览空间、共建空间等系列阅读空间,并依托这些阅读空间,开展了精彩纷呈的以“八角书斋”为品牌的系列阅读推广活动,将图书馆打造成读者最喜爱的阅读驿站和精神家园。

3.1 博约书屋――读者需求驱动,即阅+即选+即借

博约书屋,在阅读环境营造方面注重以书卷墨香+咖啡醇香+古朴家具烘托出阅读的博雅氛围,散发出幽幽书卷气,吸引读者抵达一个书世界,为读者提供一个闲适舒心、放松心境的沉浸式阅读场所;其服务模式的创新之处是采用由读者需求驱动的即阅、即选、即借方式:由本馆的本地中标书商将和市场同步的新书尤其是人文类图书直接送到博约书屋,读者在这里阅读、选书,选中的新书由资源部馆员现场编目加工后马上借给读者。读者在这里可以阅读和外借最新的图书,和资源采访馆员沟通交流需求,还可以利用这个空间开展读书分享沙龙等活动。师生在这里细细品读新书,参与图书馆资源建设,人民网四川频道为此做了专题报道。博约书屋于2015年4月开放以来,读者荐购图书3000余种、10000余册。

3.2 三品堂――图书馆+博物馆,传承学校学术及学习文化

图书馆打造了集“成电(电子科技大学原校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简称成电)文库”、“成电记忆”场景展区、自由阅读区为一体的开放式特色阅览区,命名为“三品堂”,即“品读、品学、品味”,谓之“三品”。“成电文库”集中展示学校教师和校友的学术专著,“成电记忆”收集建校初期师生生活、学习、工作中使用过的家具物品和馆藏图书,复原了学生宿舍、教工宿舍、办公室、实验室,再现当年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实体场景,营造了群书环绕的图书馆+博物馆的氛围,读者可以在这个充满历史气息的特殊区域,伴随书香怀旧,阅读学习,激发对学校的热爱。这个区域常年吸引大批校内外读者驻足参观、阅读,尤其深得校友们的好评。2010-2015年除接待校内读者外,还接待校外来访宾客共13000余人次。

3.3 主题展览空间――主题推送+新书展示+文化展览,引领阅读

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将清水河馆二楼一站式服务大厅、中庭走廊及三品堂、一楼中庭等读者流动量大的区域设为主题阅读推送、新书及文化展示区,在这里常年举办不同类型的主题书展、文化展览和大型阅读活动,引领阅读。读者自由阅览主题推送图书、参观展览。另外,在不同学科门类的馆藏区也开展新书和主题图书的展示、推送。

3.4 共建空间――合纵力量+特色资源,联合阅读

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合纵校内外力量,联合部分学院、单位,结合馆藏资源,在馆内共建了不同主题的特色阅读空间,如“成电国际”、“蔚蓝书苑”、“经管之角”、“01空间”、“党建空间”等。

与空军住校选培办联合打造“蔚蓝书苑”――国防生阅览专区,该区域集中展示军事类书籍,并在墙体上对空军及装备等进行详细介绍,读者在此阅读学习的同时,也能领略空军风采。

与校国际合作交流处合作,在馆内打造“成电国际”文化体验基地,展示各国留学生的本土物品、服饰、书籍、旗帜等,为留学生及在校师生参与国际交流、体验国际文化、获取国际教育信息搭建平台;并与美国领事馆、法国领事馆等合作举办文化周及各种主题展览;向来访国际友人展示我校国际教育和交流的成果,营造国际化氛围,受到留学生、来访外宾和学校师生的喜爱。

4 四季书香――阅读推广工作常态化开展的模式

图书馆阅读推广作为一种服务,与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形态具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可归纳为服务活动化和服务碎片化。活动化、碎片化的服务给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提出新的课题。

秉承“以文化人、育人兴文”的理念,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不断探索常态化开展阅读推广的新思路、新方法,尝试将活动化、碎片化的阅读推广服务结合馆藏特色、学校学科特色及大学生读者的学习时间周期特点,形成了以“八角书斋”为品牌,以阅读树志,百学修身为宗旨,以开学季、读书月、毕业季、迎新季及校庆周、国庆周、感恩季等板块构成的“四季书香”阅读推广模式,将阅读推广活动与师生学习和生活的时间规律相关联,用时间线串起全年的阅读推广活动,阅读推广工作得以“四季长流、水不断线”,常态化地持续开展。“八角书斋”阅读推广系列活动荣获学校2014年精品文化活动荣誉称号,成为学校阅读活动的名片。

4.1 春风吹启“开学季”

二月的春风还未剪出绿丝绦,书香却已伴着还未散去的年味飘然而至。“开学季”活动分为:“悦读春天”――主题书架、开学季青春励志电影展播及读者课堂三部分内容。

4.2 博洽多闻“读书月”

“读书月”活动开始在春暖花开的四月,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精彩纷呈的讲座、内容丰富的展览展播串起一个月的精彩阅读时光。

一个月的“读书月”系列活动分为:互动活动、展览展播、精彩讲座三大类。活动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类型的读者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互动性强,读者可以亲身参与,了解图书馆,提出自己的阅读需求;连接起校内外读者,文化交流穿插其中,活动形式多样,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经过四年时间的沉淀,以“阅读树志,百学修身”为主题的阅读推广活动已经成为校园里最具影响力的阅读活动。

4.3 书香温暖“毕业季”

每年栀子花香,骊歌依依的告别时节里,图书馆都会举办包括“书香成电”、图书漂流、毕业留言板以及毕业留影等在内的毕业季活动,让毕业生们带着书卷墨香和母校的浓情祝福踏上人生新旅途。

4.4 “迎新、校庆”聚书客

在迎新季,图书馆准备了迎新电影展播、新服务体验、读者沙龙、讲座等系列活动,帮助新同学快速了解图书馆的资源及服务,尽快适应大学学习,融入校园生活。

九月底校庆周,图书馆都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及文化活动,向学校献礼,指引学子回家路。活动包括校庆系列文化展览、校友阅读卡发放、“成电记忆”校庆沙画及视频展播、校园开放日等。

4.5 阅读助人“感恩季”

当银杏灿烂地装点着校园,图书馆“感恩季”活动也拉开帷幕,读者身体力行,感受阅读助人的乐趣。图委会同学在活动前期将进行资助对象调查和选择,确定每年的资助对象;感恩节当天,图书馆会举办面向全校的“感恩节义卖活动”。将同学捐赠的书籍义卖给读者,而后将善款送到资助对象手中。

5 技术引领,助力阅读推广常态化

根据读者阅读习惯与需求的变化,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利用新技术,聚集海量数字资源,大胆尝试在图书馆应用各种新技术、新设备,为读者提供更多的阅读载体、内容和手段,方便读者用最快捷的方式获取丰富的资源。

5.1 自助服务,延长阅读服务半径

2010年,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实现了自助借还,读者只需在查询系统中键入关键字,就能获得图书准确的层架信息;分布在各楼层的自助借还终端,实现读者就近自助借还,既方便又节省时间,提高了图书利用率与流通时效,大大改善读者体验;在学校行政主楼设立了“自助图书馆”,在学生宿舍区设立了“24小时自助还书机”,在学校学生活动中心和外国语学院建立了分馆,将阅读服务延伸到读者身边。

5.2 “自主学习系统”,课堂在身边

2015年,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推出了自主学习系统,该系统与学校教务系统同步,教师可为课程推荐教学参考资源,同学们可一站式获取与课程相关的纸质教学参考书的馆藏信息和获取电子版全文、相关课程视频等各类资源,这里是课程的自主预习、自主学习和针对性复习的“第二课堂”。系统中有四六级、考研、就业、出国专区四个栏目,可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计算机能力提升、考研准备、考公务员准备、出国准备、就业准备等多种学习需求。读者可通过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信息终端随时随地查看各类资源,分享彼此的读书笔记与心得。

5.3 移动图书馆,阅读在手边

2013年,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正式上线,移动图书馆平台与图书馆联机目录系统对接,将图书馆的阅读与空间服务,如图书预约、续借、馆藏检索、有声读物下载、电子报刊阅览、独立及团队研修室预约等集成在移动图书馆平台,极大方便了读者阅读和使用阅读空间。迄今为止,移动图书馆共计登录153万余次,深受读者欢迎。

5.4 “书香成电”传递校园人文关怀

2014年图书馆上线了“书香成电”――成电人的私人订制书房。所有成电人(成电师生、校友、家属)均能免费享用这个电子阅读平台。读者成功注册后,能免费阅读平台所提供的涵盖经济、法律、人文、历史等22个类别的十余万种电子图书。此外,“书香成电”还提供3万多集包括网络畅销小说、评书、相声等500G以上的优质有声读物资源,并为在校师生量身打造40个精品阅读专题。平台一经推出,校内外的成电人都纷纷注册成为用户,当前平台注册用户数为3.9万余人。

5.5 新媒体构成“多微”宣传模式

阅读推广工作离不开宣传工具和平台,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借助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微博平台传递阅读信息,长期面向校内外读者推荐优秀读本、与阅读相关的讲座信息等内容,吸引读者关注;借助学校微信平台,开展主题阅读推送、宣传阅读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深受读者喜爱,多次点击率上万。

微视频是一种读者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自2012年起,先后制作了“玩转图书馆之初来乍到”、“移动图书馆宣传微视频”、“成小电的大一幸福生活沙画”、“记忆中的成电沙画”等微视频。微视频中既有图书馆馆藏资源及服务介绍,又有阅读氛围渲染,还有成电故事讲述。所有视频一经推出,均受到读者喜爱,起到了很好的推广宣传效果。如图书馆在建校58周年推出的“记忆中的成电”宣传沙画,在官方微信平台后,阅读数在南方周末推出的“高校微信阅读量TOP20”中排名第一。

6 服务社会,勇于担当全民阅读推广工作的社会责任

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于2014年5月中旬起,成为四川省首批11所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高校图书馆,接待社会读者入馆阅览,并组织校外读者参与阅读及文化活动,至2015年底,共计接待社会读者14800余人次,包括各类社会团体,如全国重点中学学生团、全国青少年科技夏令营学生团、留守儿童团、老年大学团等的参观18批次,1200余人次,积极担当全民阅读推广的社会责任,深受广大社会读者好评。

7 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常态化建设的建议

2010年到2015年,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接待读者人次逐年上升,共计1200万余人次,其中2010-2014年接待读者人数的年平均增长量为13%左右,2015年在2014年的基础上依然保持增长。在各图书馆纸本书借阅下滑的大背景下,纸本图书借阅量基本保持稳定,读者在馆内的阅读量显著增长。图书馆经过不懈努力,成为师生读者热爱的阅读和学习空间。2012年,图书馆品牌展览“成电印记”在电子科技大学“首届精品文化评比活动”中,以最高分获得“精品文化活动”称号;2013年“网聚万卷书掌拥八角斋”获“全民阅读年会阅读案例一等奖”;2014年图书馆的品牌阅读推广活动――“读书月系列活动”在学校“第二届精品文化评比活动”中,再次以高分获得“精品文化活动”称号;图书馆连续荣获中国图书馆学会2012年、2013年“全民阅读先进单位奖”,2015年获得中国图书馆学会“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称号;2015年9月14-17日,由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办,大学生阅读推广委员会、阅读与心理健康委员会及四川省图书馆学会指导,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承办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与实践高级研修班”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开班。这是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首次举办专题性的研修班,来自全国各高校图书馆及各省市图书馆等单位的210多位专家、业内人士参加交流,共同学习研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实践及未来发展。

7.2 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常态化建设的建议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是学校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引领与推动全民阅读的需要。目前全国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在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及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各高校图书馆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并不断创新,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新常态,推动阅读推广工作常态化建设,建议从如下方面着力:

7.1 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常态化建设的特点

目标明确,以文化人,育人兴文,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开展;学校政策支持有力,阅读推广工作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和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图书馆战略发展规划,专项经费保障到位;馆员与专职团队推进高效;经过近五年不懈努力,打造了演绎阅读活动的“八角书斋”阅读新空间,形成“四季书香”阅读推广活动开展新模式;铸就了“八角书斋”阅读推广活动金品牌;需求驱动,新技术引领新阅读,新媒体助力“多微”宣传;与时俱进,勇于担当全民阅读推广责任,服务社会。

(1)基础保障:统筹规划、落实经费是阅读推广工作常态化可持续开展的基础保障。在学校政策层面,争取学校的支持,把阅读推广工作纳入高校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并给予经费保障;图书馆发展政策层面,把阅读推广工作纳入图书馆战略发展规划,长远考虑、科学谋划、明确工作目标,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加以落实。

(2)组织保障:成立阅读推广部门或在读者服务部门建立专职的阅读推广队伍,并且整合校内外力量和资源,培育校内阅读推广人,联合业界国内知名的阅读推广人,形成合力,持续地推进工作。

(3)阅读环境:以“资源+空间+服务+技术”的融合创新为抓手,结合实体馆藏现场定期主题推送及网上移动图书馆、图书馆主页、数据库和网络资源等多样化的阅读载体、设施和手段,提供多元阅读资源;打造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参与感、驱动阅读和学习兴趣、功能多样、特色鲜明和富于活力的阅读空间,吸引和方便读者到馆阅读,为图书馆常态化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提供演绎精彩的舞台;应用新技术改善师生阅读体验、延伸阅读服务到读者身边,借助新媒体,打造“多微”立体宣传平台,利用微信、微博、微视频等读者喜爱的形式,大力推广优秀读本,引导读者阅读,弘扬阅读文化;挖掘馆藏,传承学校学术与学习文化,营造阅读引领、以文化人、潜心育人的阅读氛围,为全校师生提供开放现代、方便获取、典雅舒适,促进交流分享、创新协作的阅读学习环境。

图书馆季度总结篇7

总平面布局

图书馆处于全校纵横两条主轴交汇处,在园区的所有建筑中,地理位置最为重要,它的空间结构使建筑很好地体现了整体校园规划的主旨。考虑到校园整体功能布局以及周围环境特点,图书馆以位于二层的中心广场作为景观中心。在空间轴线上的局部做镂空处理,构成自然、开放、连续的视觉通廊,空间结构丰富而又秩序井然。二层公其活动广场作为整个设计布局的核心,向西由宽广的大台阶为引导,与校园大门成为对景,迎接来访、树立形象;向东可遥望远处山脉,拥有广阔视野,放松心情、愉悦情操;向北面则引导校内主要读者人群,方便他们快捷到达各阅览区。

同时,二层中心广场也是围合感强烈的视觉中心和交流中心,它通过环状共享空间与室内产生对话,使建筑产生强烈的向心力;作为校区东西主轴的延伸,与西侧主入口遥相呼应的东侧通廊将山景直接引入建筑中,将大环境与小环境连接起来,因此成为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交流的自由空间。

功能设计

这座建筑的功能主要包括图书馆和美术馆两部分。

首层是美术馆的展览、对外培训、图书馆的后勤以及展示空间的组合。图书馆的报告厅也设置于这一层。由于立体交通体系的存在,图书馆的主体人流――读者被安排到了二层的中心平台,所以首层的交通和功能体系非常顺畅。建筑临近教学区的北侧布置报告厅入口,利于学生使用。在报告厅入口的两侧分别是美术馆的展览和培训;一层的中间布置报告厅,与展示相结合有利于高峰期的大量人流使用;在建筑的南侧设置图书馆的后勤部分,使其入口避开校门和教学区的集中人流,减少后勤对其他功能的干扰。

二层的中心广场是图书馆的读者人流的集散地,这层设置了图书馆的读者入口和总服务台,在中心广场的东北侧和西南侧两个次入口,同时在校区主轴线上的视觉通廊将多媒体阅览和视听室独立开来,方便管理和使用。在靠近中心广场布置采光带,并在阅览室的内侧设计直通一层的共享及交通空间,使二层的功能与一层的展示在空间上联系起来,丰富了室内外的空间层次,解决了大进深造成的一系列通风和采光问题。

三层的美术馆与图书馆在交通组织上完全分开,在这里利用了屋顶采光设置了创作室及名家工作室,建立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艺术创作空间。图书馆设置了音乐和美术阅览,并在共享空间即“光内蕊”的内侧临近中心广场的地方设置了公共交流空间,这里与阅览室之间被“光内蕊”共享空间分开,减少了交流休憩活动对阅览室的影响,使图书馆真正成为人们汲取知识和交流知识的场所,完善了图书馆的使用功能

四层除了布置了综合阅览室和样本阅览室以及文献储备库以外,在三层交流区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室外的交流空间。在临近两个阅览室的地方设置了两个屋顶花园,顶部在不影响天井采光的基础上以玻璃天棚覆盖,供读者休息讨论使用。

空间设计

1.井然有序的空间划分

图书馆和美术馆均围绕中心广场环形布置。通过广场入口两部大型台阶的设置,不留痕迹地使美术馆相对独立起来。报告厅考虑使用需要,设于二层中心广场下方,环型的展示空间将其大部分环绕起来,同时又与图书馆的共享空间“光内蕊”相互贯通,使功能的合理分布与空间的丰富创造相得益彰。功能布局上,各部分彼此之间既满足一定的使用需要,符合其内在的设计逻辑,又巧妙地与周围景观环境要素相结合;既划分明确又联系紧密,实现了“和谐统一”的设计理念。

2.多层次的交流空间

建筑设计了四种环状的交流空间,由外到内分别是:人与景(陶冶情操),人与书(获取知识)、人与人(交流思想)、人与建筑(休憩放松)。,在建筑是开放的广场与水池,依托校园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人能充分享受到山水的灵气;在建筑内部外侧是图书馆的阅览室,人在其中对外观景,对内观书,营造安静舒适的阅览环境;在阅览室的内侧,通过共享空间的分割与过渡,设计人与人交流的讨论区,使学生相互交流,减少避免对阅览室的干扰;最后在中心广场,人们可以充分体会到建筑围合的空间,在特意设计的建筑元素中体会到校园空间的延续性和整体性。

3.室内亮点:光内蕊

这四种环状的空间各有各的特点,其中的第三个环状空间是整个设计的精华所在。这是由一组扇形阅览室包裹着的圆环形的“光内蕊”形成的,“光内蕊”是由玻璃构成的,让自然光透入图书馆。“光内蕊”既是光廊又是竖向交通枢纽,直达二层中心广场下方的展示空间,而通过穿越“光内蕊”的钢桥又使阅览区和壁龛式的休息区联系起来。“光内蕊”一侧是静静的阅览区,而另一侧则是休息区,站在钢桥上它能使读者纵观图书馆上、下的空间。这种设计将得到这样一种效果+阳光将通过“光内蕊”到达图书馆内部,这个“光内蕊”的一侧是人与知识的交流空间,另一侧是人与人的交流空间,“光内蕊”和它们共同结成了一个吸引人的、温暖的空间,与这座建筑功能的内在本质相匹配

交通与流线

1.交通分析

由于图书馆位于学校的几何中心,也是原规划设计中的交通枢纽。交通干路环绕图书馆周围。所以出于安全考虑机动车道与建筑室外环形广场之间由绿化隔离带分割开来,并形成环路,再与校园主要道路连接,在保障学生安全的情况下,满足其正常行驶。建筑外广场的环形设计同样满足了消防的需要。外来接送客人的外来车辆,既可沿环路围绕图书馆行驶,也可在国旗前调头。这样可避免在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进入更多的社会车辆。

2.人流分析

本项目采用立体式人员流线布局。内部人员及货流入口布置于一层南侧,避开北侧主要读者人群。美术馆,报告厅和培训入口分别置于一层北侧,均相对独立、互不干扰。通过建筑手法将从西侧校门和北侧教学区的读者人流引到二层平台读者入口处,避免了其他人流对其的影响,使各功能流线区分明确。位于首层中心广场下的报告厅、由于在特定时间内产生大量人流,因此,在主轴线上设有直接对外的出口。

建筑内部各部分功能流线清晰,无论是图书馆还是美术馆工作人员和使用者的交通流线都是互不干扰的,没有

任何交叉。

图书馆的后勤流线从首层后勤入口开始,通过后勤专用的楼电梯到达各层阅览室后部;而读者从二层的主入口进入,通过阅览室内侧共享空间中的楼电梯到达各层阅览室的前部,这样就彻底的避免了使用人员和后勤人员的交叉,方便管理。

采光分析

图书馆内的五个天井以及连接各层的环状共享空间,使室内与室外有机联系起来。“光内蕊”让阅览空间和办公空间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形成良好的光环境,人在其中心情畅然。设置在首层的展示空间,虽然在这组圆形平面建筑的深处。但是由于“光内蕊”的存在,使其具备了天光,而这正是展示空间所适宜的条件,在运营中为学校节省大量的照明用电。就是在最中心处的圆形报告厅,也设置了天窗。建筑建成后,温暖的阳光将沿着报告厅弧形的墙面斜洒下来,这将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地方。开在倾斜的外墙上的狭长的外窗,使漫射白光进入阅览室,而不是强烈的直射光。这样,有效地避免了眩光的产生,提高了阅览室的舒适度。

气流通风分析

图书馆内的五个与室外相通的天井,以及连接各层的环状共享空间,都能使空气形成向上流动的趋势。“光内蕊”的顶面,设有可开启的天窗。在夏季,热气膨胀,上升通过天窗的烟囱效应,将室内的热空气向上排出室外,产生对流达到自然通风换气的目的。让室内环境始终保持高质量的空气状态,同时大大降低了能耗,节省了能源,而在冬季,天窗关闭,可起到蓄热的作用;其它季节,如春季、秋季可根据具体的情况,开启或关闭天窗。从这个角度上看“光内蕊”也是一个空气调节器,只是它更加节能。

空间体量的塑造

校园中的图书馆,基地位置基本上都是至高无上的。它的空间体量的塑造,无一例外地显得特别重要。而艺术学校的图书馆,又格外地受到学校艺术家们的关注。自然而然地,它“理所应当”地被希望表达出“某种艺术”气质。在长时间的讨论中,有一种声音渐强:它应该是一朵盛开在校园中的花。

幸运的是,我们用建筑语言表达了这样一朵“山艺之花”。倾斜的外墙更加突出雕塑感,而且具备使用上的功能它避免了大量直线阳光明媚照射在阅览桌上,提高了阅览的舒适度。而且这朵“花”的结构真实地反映了这座建筑的实际使用功能和空间划分。这是雕塑感很强的花,是“山艺之花”。

业主:山东艺术学院

建筑设计:高建宇 田源 张怡蕾 王雷

设计内容:邀请方案,建筑设计

工程地点:山东济南

设计时间:2006年(建设中)

用地面积:3.15ha

总建筑面积:23968m2(其中审美术馆:3549m2,图书馆:20419m2)

建筑规模:25900m2

建筑高度:24m

建筑结构:框架

建筑密度:25.41%

容积率:0.76

绿地率:34.7%

图书馆季度总结篇8

二、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意义和重要性

(一)阅读推广是图书馆的基本拓展。随着图书馆的建设,社会上很多人的目光都放在的图书馆的服务上。阅读推广服务就是图书馆主要服务之一,阅读推广有助于引导读者能够高效阅读,能够矫正读者阅读时的不规范行为等,阅读推广对促进我国社会文明有着基础性作用。知识获取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和核心之一,作为书籍和传统知识的综合,图书馆肩负着保存传统文化和提高读者各种素养的重担。阅读推广活动能够很好地吸引读者的兴趣,能够引导读者进行正确阅读,引导读者提高阅读效率,从而尽到图书馆的基本职能。

(二)阅读推广能够满足图书馆的发展需要。21世纪是数字化的时代,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行为也悄悄发生了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书籍的借出量下降,来阅读书籍的人也越来越少,人们不再是通过图书馆这一传统途径来进行阅读。目前很多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主要是文献服务和信息服务,阅读推广很好地包含了这两个服务类型,所以阅读推广是图书馆生存的保障也能够促进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在推广阅读服务时,图书馆应该借鉴不同图书馆类型的推广事例,不断地积累阅读推广经验,从而提高阅读推广工作,促进图书馆的持续发展。

(三)阅读推广是图书馆的职责。图书馆的创设是为了给人们阅读提供场地,帮助读者提升阅读能力。所以阅读推广本身也是属于图书馆的职责。如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模式,让人们依赖于网络阅读,这造成了读者需求产生了变化,让读者更加注重于实用性,同时也对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推广可以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从根本上改变了读者的阅读方式,让读者从图书馆中汲取知识,塑造人格。

三、目前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现状

(一)推广活动没有明确目标。随着人们对阅读的关注,图书馆也加大了对阅读推广工作的力度。但是,随着推广工作的加深,阅读推广工作中也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很多推广工作没有明确目标。由于在阅读推广工作中没有明确一个目标,使得在推广过程中,常常不知道如何去引导读者阅读。也因为没有明确推广目标,使得整个图书馆阅读推广缺乏整体的规划,造成效果不好的现象。

(二)缺乏保障。无论在哪个工作,哪个活动安排中,制度都是完成任务的保障。目前在我国图书馆的推广活动中,很多人不重视制度的制定,这就无法为阅读推广的质量提供保障。工作人员在阅读推广中打不起精神,也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不好的引导。

(三)缺乏交流,很少考虑读者的阅读需求。目前图书馆推广阅读中大多存在一个通病――很多图书馆以宣传图书馆为主要内容,却不注重与读者的深入交流,了解读者的需求。这种盲目的阅读推广,目的只是为了增加读者阅读量,但由于过多地推广图书馆,造成的效果与预期效果正好是相反的。由于缺少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图书馆不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直接造成了阅读人流量逐渐下降。

(四)用户阅读体验少,不能吸取意见。很多图书馆缺少用户体验这一管理环节。由于阅读体验环节的这一缺失,很多图书馆无法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吸取不了意见,这就让图书馆存在的漏洞越来越大,影响了图书馆的发展,也阻碍了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脚步。

四、国内外阅读推广服务概况

(一)国外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介绍。国外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主要以以下三种推广模式为核心:1.阅读中心推广模式。国外的图书中心成立较早,旨在提高公民的阅读和推广。图书中心的成立迅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炸子鸡”,接着便陆续在全美20个州建立了多家图书中心。同时,还陆续在国内外发展了80多家合作机构。图书中心与这些机构是相辅相成的,机构发展越好,图书馆中心也发展越好。同理,图书馆中心发展越好,其机构发展也会越好。同时,通过这些合作机构,图书中心在全美举办了多次成功的阅读活动,这些活动获得了国外多家图书馆的热烈支持,也深受读者的喜欢。此外,美国国会图书馆还创立了“全国图书节”,这个节日一直延续至今,成了一种文化的体现。到了“全国图书节”的那天,全国有很多学者现场交流阅读心得,分享技巧,提升自我的阅读水平。“全国图书节”还为不能到现场的民众实施了网络在线参与的途径,极大调动了阅读兴趣,丰富的阅读知识。2.阅读年推广模式。在英国这个富有知识底蕴的国家,其阅读推广活动由来已久,除了进行长期的阅读推广活动以外,英国还在1998年和2008年设置为国家阅读年。同时,政府还加大了资金投入,鼓励全民进行阅读。2008年的阅读推广建设了相关的网站,其网站上的阅读推广活动就有很多。2008年的阅读推广宗旨主要是推广家庭阅读,以及劝说别人阅读。由于有政府资金和企业资金的支撑,让这次活动具有公益性,也有商业性。阅读年的推广模式能为读者提供很多服务,吸引读者自己主动去书店阅读。3.专题项目阅读推广模式。所谓专题项目阅读推广模式就是很多专题的阅读项目,促进读者阅读,也方便选找自己喜欢的书籍。在荷兰的推广阅读活动中,最为常见的便是因地制宜的推广活动。他们根据不同文化的人,推广不同的阅读书籍,让民众感兴趣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提高了阅读量。

(二)国内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介绍。与国外相比,我国图书馆成立较晚,其图书馆阅读推广才刚刚起步。我国的读书推广活动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我国的图书馆推广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1982年上海联合策划的“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当时活动只是面向于上海人民,但是为我国阅读推广活动的未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发展的第二部分则是1997年政府组织实施知识工程,以发展图书馆事业,鼓励读书传播知识为主要内容,此次活动的创设确定了我国图书馆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让人们越来越重视图书馆。3.2000年我国全力开展了“全民读书月”活动,在阅?x推广活动越来越频繁的推广中,我国的阅读推广活动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模式。2000年的“全民读书月”活动调动了我国人民的阅读积极性,同时也让国家越来越重视阅读推广活动。从2005年开始,我国建立了阅读推广委员会,在全国建立了多个委员会,促进阅读推广活动的发展。随着我国的文化进步,阅读推广的模式也相对比较完善。我国的国家图书馆在世界读书日当天,也大力宣传阅读,同时邀请作家以开讲座等方式进行推广阅读。

五、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研究

(一)图书馆专题讲座阅读推广。1.名人专家召开讲座。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图书馆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名人以召开讲座的方式来为人们传授阅读知识。名人专家讲座能够很好地激发读者的兴趣,让读者自主来听讲座,更能够促使读者去了解专家名人所讲的内容。同时专家名人在讲座时能够结合自身经历去演讲,能够极大地调动读者的积极性。2.召开信息素养讲座。图书馆可以结合当下的时代,适当举办一些信息素养类的讲座。这类讲座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等,能够让读者通过这些资源了解图书馆的重要性,同时也由于这些信息资源的透明化,更加方便与读者在图书馆的阅读。3.召开阅读推广理论讲座。图书馆在邀请专家名人进行讲座时,应该注意对于理论的阐述。应该在讲座中多结合一些对于名著等书籍的看法和讨论,这不仅可以提高推广阅读工作人员的能力,还可以帮助读者分析阅读中的问题,同时促进读者在阅读时的正?_行为。在召开讲座时,还可以结合如今的网络,对不能来的人进行网络直播的方式,加大推广力度。

(二)主体活动的阅读推广。1.举办读书日等活动。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最好的就是主题活动的推广。中国图书馆每年都会确定一个读书日,这个读书日极大地号召了全民参与,也调动了阅读积极性。如今很多图书馆也在“世界读书日”前后进行活动推广,每次的活动既保留了原有的优势,又发挥创新的特点。图书馆可以根据现状,举办相应的读书日,推广活动中的环节可以适当增加趣味性,比如晒出自己的爱书、互相交换书签等环节。2.开展季节性主体活动。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可以以季节为主题进行举行。季节性阅读主题活动更加与人们的生活贴切,还可以通过活动的展示和阅读让人们了解每个季节的特点以及季节性变化带来的常识。在以季节性为主题推广活动开展时,可以尽量进行拓展,以季节为主题主要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最重要的是让读者能够自主阅读,了解知识。

图书馆季度总结篇9

基于此,2012年9月初,盛大文学旗下百余位作者联名呼吁搜索平台维护著作权人权益并提出三点希望。该呼吁一经发出,就得到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权威媒体及知名企业的支持;近百家出版机构也做出表态,联合签名支持打击盗版行为,愿与盛大文学共同抵制侵权盗版搜索。该声明得到了各大搜索引擎公司的积极响应。自联合声明至今,百度、360综合搜索、搜狗等几大搜索平台已采取了包括正版置顶、框架形式突出显示等实际行动,给予盛大文学旗下正版原创内容优先展示。

在搜狗平台上,盛大文学旗下三万多部原创热门作品均通过图文并茂的富媒体形式,固定显示于搜索结果的首位,并在醒目位置增加了“正版”标示,以便用户快速识别。在百度搜索中,盛大文学重点推荐的首批165部热销原创作品已经全部进驻百度数据开放平台,用户在搜索相关作品名称时,即可在搜索结果首要位置看到来自盛大文学的正版作品。10月23日盛大文学对这165部作品的搜索结果监测显示,正版置顶率达98%。360综合搜索已将盛大文学提供的三万余部正版作品进行one-box优先展示,并承诺降低搜索引擎中侵权网站的权重。360还在360浏览器、阅读器等插件程序中都采用正版,加大与正版作品的深入合作,引导用户支持并阅读正版书籍。腾讯搜搜已在进行正版阅读直达区的产品规划,并建立顺畅的反馈渠道,搜搜还承诺对盗版站做降权处理,保证24小时内处理被投诉的盗版站。

新闻出版总署版权管理司司长于慈珂、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执法四队的队长沈睿、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权益保障办公室主任吕洁、盛大文学CEO侯小强、百度副总裁梁志祥、搜狗搜索事业部总经理茹立云及奇虎360首席营销官许四清、腾讯搜索平台副总经理李京晶等出席了此次会,并就如何更好地维护著作权人权益问题进行了发言。侯小强表示,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搜索引擎加入到阻击盗版的战斗中来。过去是听其言,观其行,现在则看到搜索引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们将继续高度关注搜索引擎今后行动。

此次成果的及《维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联合备忘录》的签署,不仅是为了维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免受侵权侵害而做的积极探索,亦是为了保护并净化原创文学的发展环境而做的努力。“很高兴看到版权企业和搜索引擎企业能够在著作权维护方面达成共识并形成了一份书面备忘录,我觉得这是业内企业联合自律的一次创举,是一次开风气之先的活动。”于慈珂表示,“对于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文学数字版权,我们应当重视起来,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好。”

广东2012年秋季图书馆馆配会启动

本刊讯 10月23日,广东2012年秋季图书馆馆配会在广州启动。大会由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科技发行委员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经济出版工作委员会主办,广东才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广州伟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全国各地出版社和图书馆的200多名代表参会,广东省文化厅与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领导出席并致辞。

与会代表对纸质图书馆配市场的发展空间显示了充分的信心,特别是对十后文化市场的整体繁荣和巨大规模将带给馆配业的利好热烈期待。到会专家认为,经过十余年的高速发展,馆配业进入精耕细作的阶段,需要上下游与资源各方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尽快形成强有力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图书馆季度总结篇10

    2我国图书馆学着作出版的年代分布我国图书馆学着作出版经历了1949年前后两个大的发展时期。按《提要》所录,1909至1949年,40年间我国共出版719种图书馆学相关着述,年均出版18种;1949至2009年,60年间出版5112种,年均出版85种。仅就年均出版数量而言,1949年后是1949年前的4.7倍。而就绝对数量而言,719种对5112种,后者是前者的7倍有余。个中原因是多重而周知的:时局由战乱而趋稳定,内容由简约而至丰繁,载体由单一而为多元,以及图书馆事业与出版业的日渐隆盛,等等(参见表1)。就出版总体趋势而言,1949年前40年,我国图书馆学着作出版经历了20世纪初叶、20年代的兴起与发展、30年代的兴盛及40年代的渐入消歇等三个重要时段。而1949年以后60年,则经历了50年代的初起、60、70年代的沉寂、80年代的复苏、90年代的发展、21世纪初叶的兴盛这样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整体态势,以1980年为分水岭,前30年的寂寞枯竭与后30年的迅猛发展形成强烈反差,大相径庭。而这一过程与中国社会发展历程亦步亦趋,从一个方面印证了我国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与生俱来的显着的社会属性。参见图1。图1我国图书馆学着作出版年代曲线图

    3我国图书馆学着作的种类中国的图书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实用型学科,既与传统的文献学、目录学、图书学相依相伴,又与现代意义的档案、情报、信息管理、阅读等相关学科彼此交融,密不可分。有鉴于此,《提要》的收录范围也并没有完全局限在学科意义上的图书馆学范畴,所收录的5831种图书馆学相关着作参照中图法分成了25个类别:如表2所示,就各类别所占比重而言,《提要》所收录的5831种图书,明确在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范畴(G25-G259)的有4748种,占总数的81.6%;其他相关图书有1083种,占18.4%。这18.6%中,包括:1、情报学、情报工作(G35-G359)801种占13.7%;2、图书目录、文摘、索引(Z8-Z89)88种占1.5%;3、管理信息系统(C931.6)87种占1.4%;4、信息与传播理论(G20)46种占0.7%;5、信息经济学(F062)33种占0.5%;6、经济信息管理(F270)14种占0.2%;7、信息法与知识产权(D912)14种占0.2%。如果按照新制定的中图法第五版的分类,合并G25、G35图书馆学情报学体系,修改G25类名为“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把G350/G359全部合并到G250/G259类目体系中〔1〕,则前述图书馆学类图书所占比重将从81.6%增加到95%以上,由此可见,中国的图书馆学科虽然其外延始终处于变量之中,未曾闭合,但其核心部分还是保持了一个相当稳定的态势,并随时代的推演而不断充实,这也是这个学科的生命力之所在。

    3.11949年前的图书馆学着作种类在《提要》收录的1949年前出版的719种图书馆学相关图书中,明确为G25类的图书有699种,另有D912类2种,Z8类18种。如表3所示,699种图书馆学着述中数量居多的前两位是“世界各国图书馆事业”(G259)与“文献标引与编目”(G254),分别为399种和109种,两者合计占全部图书馆学着述的70%以上,这既与民国时期我国图书馆事业尚处于兴起和发展阶段,国人关注的重点还主要集中在图书馆基础建设、规范化管理以及借鉴世界各国图书馆先进经验的实际状况相吻合,同时也在一个方面显露了民国时期图书馆学不务空言、注重实际的本色与品质。在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范畴(G25)的有4049种,占总数的79.42%,而在4049种图书馆学(G25)着述的11个主要类别中,读者工作(G252)、文献学(G256)、文献标引与编目(G254)分别以1077种、663种、438种居于前三位,三者合计,占总量的53.8%,充分体现了图书馆学的实践性、应用性特征。而在下一级类目中,文献检索(G252.7)、文献编目(G254.3)、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G250.7)分别以923种、156种、136种居于前三位。而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文献检索(G252.7)类图书,共有924种之多,占全部图书馆学着作的22.83%,也就是说差不多每4本图书馆学着作中就有一本是文献检索类图书,这是一个值得分析和总结的特殊现象。

    4我国图书馆学着作出版的机构与作者

    4.11949年前在1949年前出版的719部图书馆学相关着作中,机构作者为365部,个人着述者为354部,基本上各占50%。

图书馆季度总结篇11

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当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气候存在着密切关系,同时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同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不同地区农民信息状况也不尽相同。研究高校图书馆为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必须了解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当地农民的信息状况,在该基础上,为农民提供快捷、准确、实用的各种信息。

1.1农村经济建设所需信息类型

张家口地区位于河北北部,南临北京,北接内蒙,属于典型的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生长季节短,降雨量低,不利于作物生长。张家口曾经是我国北部重要的军事重地,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20年,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发达地区。这里的农民主要靠天吃饭,农业种植和畜牧养殖品种单一,种养技术落后,大部分还在沿袭传统的种养方式,但也有一些依据地区特色发展起来的农村企业。因此,农村信息用户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为普通农户型,一类是涉农企业型用户。普通农户型,生产规模小,需要的信息直接、简单,即得即用。当务之急是提供给他们最新的种植和养殖的优良品种信息、先进的技术信息、市场营销信息,以及出外务工的信息,把这些信息以简单易接受的方式提供给他们,尽快提高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改善生活状况。第二类信息用户是依靠当地的生产特色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或加工企业,比如河北省怀来县依据当地悠久的葡萄种植历史发展起来的“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坝上地区依据独特的气候特点已成规模的“马铃薯脱毒种质培养”和供应首都北京蔬菜需求的“反季蔬菜栽培基地”等。这些信息用户,需要长期连续的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具有一定的获取、分析、提炼信息的能力,甚至有能力对信息提供一定的报酬[1]。

1.2农民获取信息状况

由于受经济、交通、通信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获取信息的方式原始落后,信息主要来源仍为电视、广播或者从邻居、亲戚、朋友处获得,基本上不懂得从报刊中去寻找所需的各种信息,更谈不上网上搜索。通过这些信息源获得的信息,具有随机性、直观性、广泛性,但真实性、系统性和准确性较差。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传统的信息来源渠道致使农民很难快速准确地获得最新的技术信息和营销信息。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偏低,大部分只接受过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难以分析判断信息的真伪,直接影响农业产量和产值,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3政府和社会为农民提供信息状况

由于政府投入不足,信息部门和技术服务部门对农村信息服务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当地电视、广播和报纸虽然有不少农业栏目,但这些栏目理论性、专业性太强,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2],而且宣传力度不够,没能广泛普及,收看的只是小部分农民,且难以完全吸收利用。地方农业科技部门对各种农业信息推广力度不够,农民遇到问题不知道或者不愿意找当地的农业技术人员寻求解决方案,致使很多种植养殖中遇到了困难不能及时解决,比如病虫害错过了防治时机,家畜家禽疾病错过了治疗期。

2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于当地农村经济建设的措施

2.1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建设特色数据库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兴起了一批适应当地自然条件、承袭和发展当地种养传统的特色农村经济实体,他们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回收农牧产品,引领着普通农户的种养方向。这些农村经济实体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一批专业技术人员,随时需要技术、市场和政策信息的支持,是高校图书馆为农村建设提供信息服务的主要对象之一。高校图书馆开发馆藏资源,有针对性地建设特色数据库,为这些涉农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如素有“中国葡萄之乡”的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因得天独厚的环境因素,葡萄成熟度好,具有良好的糖酸比,为后期酿造高品质的葡萄酒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坐落在怀来县的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现今总资产为64900万元,成为带动当地葡萄生产和销售的龙头企业。河北北方学院图书馆和该公司联合建立葡萄生产和葡萄酒酿造数据库,收集有关葡萄种质资源、酿造工艺、相关专利、政府政策、市场信息等信息,并不断更新内容,为该公司提供长期连续的信息服务。张家口坝上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和良好的产地环境使这里生产的蔬菜病虫害少、品质优良,成为北京最大的错季蔬菜供应基地,错季蔬菜多达40多个品种,甚至远销港澳。河北北方学院农林科技学院所承担的部级、省级、地市级研究课题,85%以上基于当地的农业生产开展,特别是坝上地区的错季蔬菜栽培研究,适宜品种、栽培模式、栽培技术都有涉及,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河北北方学院图书馆结合学校的科研项目,依托本馆收藏的专业特色文献,搜集相关信息建成《坝上地区错季蔬菜数据库》,存储信息不但可以服务于学校教学科研,而且可以为当地的错季蔬菜生产提供品种信息、栽培技术信息、政策法规信息、农资信息、市场信息和物价信息。

2.2发挥图书馆教育功能,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基本的信息素养,吸收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极弱,这种状况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高校图书馆参与到培养新农民活动中,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河北北方学院的“农林科技学院”和“动物科技学院”已经主办“动物繁殖员”、“动物饲养员”、“植物医生”等培训班3届,每届招收100名学员,并要使这项工作长期化。学员大多来自本地区农村,他们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有发展当地农村经济的志向。图书馆抓住这个机会,“请”学员到图书馆参观,由业务能力强的馆员介绍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指导农民如何科学阅读,继而给他们办理临时借书证。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了农民的科学技术素养和科学的思维能力,使其认识到知识可以产生财富和效益。其中有一部分学员成为图书馆固定读者,遇到困难主动寻求图书馆帮助。这些农民自己走上致富路的同时,也把利用高校图书馆文献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带到农村并广泛传播[3]。

2.3结合学校科研工作,为农民提供信息咨询

高等院校活跃着一大批科学研究人员,他们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承担着大量和当地农村种植养殖业相关的科学研究或推广项目。河北北方学院农林科技学院和动物科技学院的科研项目,80%以上和当地的种养特色有关,如“西北高寒地区蔬菜栽培系列”、“干旱区作物栽培系列”、“塞北兔繁育饲养系列”、“马铃薯脱毒种培育系列”等。这些课题立足于当地的农业种植和畜牧养殖业,有固定的实验基地。科研人员长期工作在农村,在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和当地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图书馆和科研人员联系,结合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编印农村科技简报和农村实用技术小册子,内容包括种质资源、种养技术、农药化肥、饲料兽药、生活小参谋等,有时也编印些务工信息。这些信息力求通俗易懂、简洁实用,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3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的要求

3.1更新服务观念,使服务制度化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指出高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使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研究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但大多数还仅限于理论研究,实践行为比较缺乏。由于高校图书馆多年来形成的服务理念就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对社会开展信息服务缺乏硬性指标,造成实施上的惰性,再加上人员和经费上的压力,社会化服务落到实处更加困难。因此,高校图书馆为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服务,首先要更新服务观念,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并形成制度,发挥主观能动性,配备业务素质高、信息感知敏锐、有创新能力的馆员专门负责,同时争取学校有关部门的支持,保证这项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另外,和学校的科研项目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使服务内容成为学校科研和教学服务的延伸与拓展,使两种服务互相融合、互相依托、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3.2畅通信息渠道,建立信息供需对接

图书馆季度总结篇12

2我国图书馆学着作出版的年代分布我国图书馆学着作出版经历了1949年前后两个大的发展时期。按《提要》所录,1909至1949年,40年间我国共出版719种图书馆学相关着述,年均出版18种;1949至2009年,60年间出版5112种,年均出版85种。仅就年均出版数量而言,1949年后是1949年前的4.7倍。而就绝对数量而言,719种对5112种,后者是前者的7倍有余。个中原因是多重而周知的:时局由战乱而趋稳定,内容由简约而至丰繁,载体由单一而为多元,以及图书馆事业与出版业的日渐隆盛,等等(参见表1)。就出版总体趋势而言,1949年前40年,我国图书馆学着作出版经历了20世纪初叶、20年代的兴起与发展、30年代的兴盛及40年代的渐入消歇等三个重要时段。而1949年以后60年,则经历了50年代的初起、60、70年代的沉寂、80年代的复苏、90年代的发展、21世纪初叶的兴盛这样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整体态势,以1980年为分水岭,前30年的寂寞枯竭与后30年的迅猛发展形成强烈反差,大相径庭。而这一过程与中国社会发展历程亦步亦趋,从一个方面印证了我国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与生俱来的显着的社会属性。参见图1。图1我国图书馆学着作出版年代曲线图

3我国图书馆学着作的种类中国的图书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实用型学科,既与传统的文献学、目录学、图书学相依相伴,又与现代意义的档案、情报、信息管理、阅读等相关学科彼此交融,密不可分。有鉴于此,《提要》的收录范围也并没有完全局限在学科意义上的图书馆学范畴,所收录的5831种图书馆学相关着作参照中图法分成了25个类别:如表2所示,就各类别所占比重而言,《提要》所收录的5831种图书,明确在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范畴(G25-G259)的有4748种,占总数的81.6%;其他相关图书有1083种,占18.4%。这18.6%中,包括:1、情报学、情报工作(G35-G359)801种占13.7%;2、图书目录、文摘、索引(Z8-Z89)88种占1.5%;3、管理信息系统(C931.6)87种占1.4%;4、信息与传播理论(G20)46种占0.7%;5、信息经济学(F062)33种占0.5%;6、经济信息管理(F270)14种占0.2%;7、信息法与知识产权(D912)14种占0.2%。如果按照新制定的中图法第五版的分类,合并G25、G35图书馆学情报学体系,修改G25类名为“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把G350/G359全部合并到G250/G259类目体系中〔1〕,则前述图书馆学类图书所占比重将从81.6%增加到95%以上,由此可见,中国的图书馆学科虽然其外延始终处于变量之中,未曾闭合,但其核心部分还是保持了一个相当稳定的态势,并随时代的推演而不断充实,这也是这个学科的生命力之所在。

3.11949年前的图书馆学着作种类在《提要》收录的1949年前出版的719种图书馆学相关图书中,明确为G25类的图书有699种,另有D912类2种,Z8类18种。如表3所示,699种图书馆学着述中数量居多的前两位是“世界各国图书馆事业”(G259)与“文献标引与编目”(G254),分别为399种和109种,两者合计占全部图书馆学着述的70%以上,这既与民国时期我国图书馆事业尚处于兴起和发展阶段,国人关注的重点还主要集中在图书馆基础建设、规范化管理以及借鉴世界各国图书馆先进经验的实际状况相吻合,同时也在一个方面显露了民国时期图书馆学不务空言、注重实际的本色与品质。在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范畴(G25)的有4049种,占总数的79.42%,而在4049种图书馆学(G25)着述的11个主要类别中,读者工作(G252)、文献学(G256)、文献标引与编目(G254)分别以1077种、663种、438种居于前三位,三者合计,占总量的53.8%,充分体现了图书馆学的实践性、应用性特征。而在下一级类目中,文献检索(G252.7)、文献编目(G254.3)、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G250.7)分别以923种、156种、136种居于前三位。而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文献检索(G252.7)类图书,共有924种之多,占全部图书馆学着作的22.83%,也就是说差不多每4本图书馆学着作中就有一本是文献检索类图书,这是一个值得分析和总结的特殊现象。

4我国图书馆学着作出版的机构与作者

4.11949年前在1949年前出版的719部图书馆学相关着作中,机构作者为365部,个人着述者为354部,基本上各占50%。

4.1.1出版机构。民国时期图书出版无正式与非正式一说,无论个人、机构,凡有能力而欲为者均可为之。这一时期,出版图书馆学相关着作的机构主要有两类,一是传统意义上的出版机构,二是各类图书馆及相关组织。前者首推商务印书馆,其次是中华书局;后者首推国立北平图书馆,然后是中华图书馆协会、文华专科学校。(1)商务印书馆,出版图书馆学相关图书67种作为中国近代成立最早、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民营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自其创设伊始即与中国的图书馆事业结下不解之缘。其所创东方图书馆藏书之富冠盖全国,其所编大型丛书《万有文库》直接促成了全国数千家图书馆的诞生,总经理王云五主持编制的《四角号码检字法》成为图书馆最常使用的汉字排检法。〔2〕《提要》所录包括了商务印书馆1917年至1949年30余年间辗转上海、长沙、重庆三地出版的67部图书馆学着作,其中朱元善的《图书馆管理法》(1917年)、杨昭悊的《图书馆学》(1923年)、洪有丰的《图书馆组织与管理》(1926年)、杜定友的《图书馆学概论》(1927年)、王云五的《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1928年)、刘国钧的《图书馆学要旨》(1934年)、姚名达的《中国目录学史》(1938年)、裘开明的《中国图书编目法》(1944年)等,均为时人所重,并影响后世深远。(2)中华书局,出版图书馆学相关图书28种较之商务印书馆,民国时期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馆学图书似乎更注重实际的应用方面,如杜定友的《汉字形位排检法》(1932年)、《普通图书馆图书选目》(1935年)、楼云林的《工具书使用法》、《中文图书编目法》(1947年)、徐旭的《民众图书馆实际问题》(1935年)、叶绍钧的《怎样在图书馆里看书》(1948年)等。(3)国立北平图书馆,出版图书馆学图书32种通过编辑出版图书馆学相关文献 促动图书馆规范化建设和学术研究是国立北平图书馆秉持不懈的立馆之道。除编辑出版《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读书月刊》、《图书季刊》等学术刊物外,在编辑出版图书馆学相关图书方面,尤其是编辑出版目录、索引方面,国立北平图书馆不遗余力、贡献卓着,仅1931年至1937年间国立北平图书馆编纂、出版目录、索引就达数十种,涉及众多学科,如《中国官书目录》、《中国通俗小说目录》、《满文书联合目录》、《元明清戏曲总目》《国立北平图书馆方志目录》、《馆藏法文书目录》、《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唐人写经索引》等。〔3〕而由于体例所限上述目录、索引多未收入《提要》中。《提要》中收录的32种图书主要分三类:一是报告类,如《北平图书馆馆务报告》《北平图书馆年度报告》;二是概述类,如《北平图书馆概况》、《北平图书馆阅览指南》;三是章程规则类,如《北平图书馆各项章程》、《北平图书馆借书暂行规则》、《国立北平图书馆普通图书分类表》等。(4)中华图书馆协会,出版图书馆学图书31种编辑出版图书馆学相关图书是中华图书馆协会藉以实现其“研究图书馆学术,发展图书馆事业,并谋图书馆之协助”宗旨的核心手段之一,协会为此专门设立了出版委员会这也是现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编译出版委员会的前身。《提要》中所收录的31种图书主要有二类:一是《图书馆学季刊》的单行本。《图书馆学季刊》是中华图书馆协会会刊,与文华图书科所创办的《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并称图书馆学期刊的“南北双璧”,均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图书馆学学术期刊的杰出代表。《季刊》因“发表会员着作甚众,其中数种篇幅较长者予以单行出售;又有时为酬投稿者雅意另印单行本若干为赠”。〔4〕如李小缘的《英国国立图书馆藏书源流考》(1932)、傅振伦的《编辑中国史籍书目提要之商榷》(1933)、李钟履的《图书馆参考论》(1933),以及(美)吉罗德(J.T.Gerould)着、吕绍虞译的《大学图书馆建筑》(1936)等。二是概述、调查、报告。如《中华图书馆协会概况》(1933)、《全国图书馆调查表》(1929)、《中华图书馆协会第一次年会报告》(1929)、《中华图书馆协会第二次年会报告》(1933)等。(5)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出版图书馆学图书19种。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出版的图书馆学着作集中在1930年代中期,译着及国人专着各居其半,前者如《图书馆使用法的指导》(1934版,哈勤斯等着、喻友信译)、《世界民众图书馆概况》(1934版)、《西洋图书馆史略》(1934版,萨费基着毛坤译)、《标题目录要论》(1934版,加藤宗厚着、李尚友译)、《目录学概论》(1934版,福开森着、耿靖民译)、《图书馆的财政问题》(1934版,卫迟编,戴镏龄译)、鲍士伟编、徐家麟译)、《世界各国国立图书馆概况》(1935版,A.Esdalle编着、严文郁等译)等。后者如皮高品的《中国十进分类法及索引》(1934)、钱亚新的《拼音着者号码编制法》(1937)、吴鸿志的《图书之体系》(1934)、赵福来《图书馆建筑与设备》(1935)、黄星辉的《普通图书编目法》(1934)、刘子钦的《分类之理论与实际》(1934)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