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合集12篇

时间:2023-03-10 14:49:44

图书管理

图书管理篇1

(2)高校图书馆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关系分析

建设美好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境。建设和谐图书馆既是建设和谐高校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应从战略高度认识其中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建设和谐高校图书馆,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2、高校图书馆的不和谐因素分析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与学校经费投入有着直接的联系,前些年国家建设重点是发展经济,教育投资与教育发展步伐比较缓慢。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也只是维持现状。没有太大的改观。随着国家重视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许多高校加快扩大规模的步伐,学校学生人数快速增加。而这些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却没有同步发展,经费缺乏、人员不足、资料陈旧,图书的人均数量不达标。从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不和谐。如图书馆资源的数量与学校师生人数的增加不和谐,图书品种和质量与学校的专业更新及课程设置不和谐。现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博览群书,广开思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要求显得有一定的距离。图书馆建筑面积、场所设施和一些功能设施与扩大招生后的师生们的实际要求不和谐。由于整体面积狭小,造成书库、阅览室、自习室等服务场所受限制,不能达到一个舒适的阅览空间。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与学校发展要求不和谐。当前是知识信息时代,图书馆不能只满足借还图书,应更新观念,开展创新服务意识,利用网络传递信息,为读者营造家园式的。地球村。,随心所欲获取信息。从传统服务向时效服务转变。这就给图书馆管理人提出新的挑战。要求馆员知识更新,服务更新,精神面貌更新。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新时、新任务。

图书馆内部管理一般采取层级型管理。各阶层所持价值观及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容易产生偏差导致沟通障碍。一般纵向的不和谐表现在领导层与管理层不和谐、管理层与操作层不和谐两个方面。如上级部门,在管理方面缺乏人性化,缺乏交流,或掌握信息、本人及自身素质等原因不同,导致认识不统一,造成冲突。或者个性独断的个别领导在当今群众中讲究平等参与的和谐社会中也常常会与馆员发生冲突。例如,许多院校用不懂图书馆管理的人来做图书馆领导,有的甚至没有政绩或所谓。烫手山芋。式干部安排在图书馆。这样的人当然被专业的管理人员瞧不起。缺乏权威性的领导与管理层之间必然产生矛盾,外行式领导造成图书馆内部基础管理上下之间观念不一致,导致不和谐。而管理层与操作层的不和谐大体亦如此,一方面操作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些馆员素质差,管理层若有私心,就会唯恐避之而不及,哪敢真正去管他们?另一方面,有些管理层领导过于迷信本本,机械管理,不注意方式方法,不注意沟通,加上一些制度因人而定,存在易变性和矛盾性,容易产生馆员对领导不满。

3、建立高校和谐图书馆的对策分析

3.1协调图书馆各个工作环节

从图书采购、加工编目、图书上架,到图书借还、信息开发、课题服务、学科导航,每个环节都要合理安排,环环紧扣,就像生产流水线一样。同时,还应当创新用人机制、人才激励机制,提升工作热情,调动积极性,建立优秀读者评价体系,倡导读书风气,浓厚学习空气。这样才能保证工作效率、学习效率,做到工作和谐、馆员间和谐以及馆员与读者间的和谐。

3.2完善图书馆管理制度。

完善管理制度是建设和谐图书馆必不可少的环节。图书馆管理制度是图书馆工作人员读者都必须共同遵守的工作规则,是图书馆实行科学管理的依据和准则,是工作正常有序的保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自动化不断推进,图书馆在结构、功能、服务方式、工作内容及方法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开放式、多媒体、多功能、主动服务等成为现代图书馆的特征,工作流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与此相适应,高校图书馆应及时修订和制定新的管理制度,以充分发挥制度的督导功能。

3.3倡导平等友爱,讲求诚实守信,倾心构建和谐互助人际关系和谐是一种关系的融洽。

人际关系的融洽关键在于平等友爱,诚实守信,互相帮助。高校图书馆女同志多,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相对于男同志来说,没有那么豁达,相互间产生的小摩擦,日积月累,就会影响到工作。高校图书馆接触的读者,大都是年轻的大学生,他们血气方刚,性格千差万别,如果动辄以管理者待之,也必然产生矛盾。这些不是和谐图书馆的景象。避免和及时化解矛盾,是构建和谐图书馆的当然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以平等友爱之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诚以待人,善以待人,诚实守信,和睦相处。

3.4树立良好的而又和谐的服务理念

图书馆的工作就是服务,图书馆工作的最高目标就是让读者满意,图书馆业务的根本也是围绕读者的需求和满意进行的文化活动,这些就是我们要树立的以人为中心,服务读者的理念定位。图书馆的服务工作都要以方便读者为出发点,应以千方百计地满足读者需求为己任,

以读者能最大限度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为快乐,把以人为本、读者至上、服务第一、变藏书为用书作为一种准则,自觉为读者服务。如果没有读者是上帝、为读者服务是天职的观念,就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工作就不会有热情,态度当然也不会好,对人对事都会产生冷眼脸相待,如此服务必然导致读者反感、不满,甚至发生矛盾和冲突。只有高水平、高效率、充满热情地为读者服务,才能实现图书馆的管理全面和谐。和谐图书馆的建设具体体现有以下几方面:

(1)馆员应主动地深入调查研究,包括读者的阅读动机、阅读习惯、常用图书类别等,找出读者的普遍性和倾向性,调整服务方式和内容。

(2)对有特殊需求的读者,可提供特色服务、专题服务,或是变一次为跟踪动态服务等。

图书管理篇2

随着知识管理概念的提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现了新的管理模式与理念,在图书馆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实现了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类之间的高效结合,在最大限度上实现了知识共享。图书馆是人类传递知识的主要载体之一,在图书管理管理当中融入一些知识管理理念,可以有效提高图书馆管理的效率,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一、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概念

知识管理的概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狭义方面,知识管理主要就是对知识本身的一个管理,比如,对知识获取、知识创造、知识加工、知识运用、知识传播等方面的管理;广义方面,知识管理不仅是指对知识本身的一个管理,还有对和知识有关的资源以及无形资产的管理,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有关知识人员等方面的全程化、全面性管理。在图书馆中进行知识管理的时候,主要是从广义方面进行管理的。通过知识管理的应用,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与服务效益,增强了资源信息的利用与共享,同时也为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并且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团队组织、服务工作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促进了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二、管理理念创新

在图书馆中应用知识管理,对管理理念进行了一定的发展与创新,主要就是在图书馆实际工作中结合了知识管理理念,优化了图书馆资源的配置,满足了不同读者的实际需求,逐渐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管理职能。其管理理念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理论基础创新。在传统图书馆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以管理学理论为基础,随着知识管理的应用,逐渐将知识管理理论当成是理论基础,并且结合了管理学理论、社会科学理论、信息技术理论等多项理论,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步伐,满足了现代社会对图书馆管理的要求。二是,管理对象创新。在传统图书馆中,管理对象就是图书馆系统,主要包括建筑、文献、人员、设备、经费等内容。在运用知识管理的图书馆中,图书馆系统已经达到了信息化,同时加入了一些人力资源、物资资源、文化资源等方面的因素,实现了综合管理,提高图书馆的内在价值。三是,服务理念创新。在传统图书馆中,尽管也是坚持“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一般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一些琐事上,导致其无法全面落实相应的服务理念。在运用知识管理之后,把人力资本管理当成了工作的核心,将知识创新和知识服务当成是图书馆管理的目标,这样才可以有效落实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促进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管理模式创新

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演变过程见表1所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进行了相应的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管理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一是,事物管理模式创新。在图书馆中运用知识管理理论的时候,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知识的规范化,要求管理人员一定要符合相应的规范标准,进而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二是,集成管理模式创新。在知识管理中,最为重视整体优势的体现,通过部门之间的有效协调,实现相关业务的高效开展。三是,专家管理模式创新。在图书馆中进行知识管理的时候,其专家模式的工作内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图书馆核心业务的发展,倡导采取一些激励手段吸引人才,鼓励相关人员开展相关工作,促进图书馆价值的体现,同时培养一些管理人员与业务骨干。四是,协作管理模式创新。在进行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从全局角度考虑,衡量知识领域的范围,充分调动各种储备知识,解决图书馆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加强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培养人员的超越理念,重视集体的创新,促进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

四、团队组织创新

在图书馆中运用知识管理的时候,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管理组织结构,建立了一个更加灵活,更具有凝聚力的知识型结构的组织。在此组织中主要是由多个互相协作的个体构成,并且通过知识积累、传递、应用的方式,展开活动。这个知识型团队组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如图1所示。一是,高层管理团队。此团队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宏观上进行相应的规划与组织,同时控制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与进度,构建知识管理的平台,加强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完善人事管理与财务管理工作,促进图书馆的健康发展。二是,技术支持与开发团队。此团队的主要工作就是研发一些图书馆新技术、新标准与新工具,强化系统与设备的维护与更新,升级相应的数据,并且对相关数据进行保存和保护,完善相关资料。三是,资源建设团队。此团队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并且对其进行数字化的转化与管理,进一步进行加工。四是,信息服务团队。此团队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图书馆的服务项目进行设计和创新,为用户提供相关的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比如,参考咨询、用户培训、外借阅览、网络导航等。参考咨询服务在一些图书馆中已经落实,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在此图书馆中,建立了虚拟的“学习中心”,采取网络课堂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读者随意浏览一些数据库指南,还可以用门户的形式对读者开放,让读者在进行注册之后就可以展开相应的学习,并且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通过此平台进行提问、自学,一直到熟练使用相关数据库为止。

五、服务工作创新

在服务工作创新方面,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坚持“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在传统图书馆管理中,更加重视的是馆藏与日常事务,致使在图书馆中出现了很多的不足,如,服务范围小、馆藏结构单一、利用效率不高等,对图书馆建设与经济效益的取得有着直接的影响,阻碍了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在图书馆知识管理中,一定要全面贯彻“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建立相应的信息反馈途径,紧密结合读者需求和信息资源,根据读者的阅读倾向、知识结构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满足不同读者的实际需求,增加图书馆的服务项目与服务信息,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加强知识服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图书馆知识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知识服务的范围不再只是文献的收集、整理、应用、推广,增加了对现代知识的开发与创新,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运用。在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对知识内涵的扩展与补充,不断挖掘新知识,使原来的信息资源与知识资源变得更加系统化、综合化,之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应用,达到知识资本的整合、更新与增值。除此之外,一定要加强对网络资源的利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知识服务与信息服务进行扩展,增加其广度与宽度。在图书馆知识管理中,一定要加强知识管理理论和实践工作的结合,采取一种全新的管理方法与思想,促进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强对成功管理经验的借鉴,制定一些应变措施,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适当的融入一些知识管理理念,有效促进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图书馆的信息价值与知识价值,实现图书馆管理的最终目标与真正价值,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薛亚林.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知识创新服务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1).

[2]钟奕雅.浅谈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05).

图书管理篇3

1人本位,现代图书馆管理的转变方向

以人为本,倡导人文关怀,实行人本和谐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人性化服务,是现代图书馆在21世纪的一个发展方向。它对于提升现代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现代图书馆的服务潜力,改善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环境,树立现代图书馆的自我形象,无疑是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发展空间,为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指引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和思路[2]。

以书为本还是以人为本,以藏为主还是以用为主,是传统图书馆和现代图书馆的最本质的区别。尽管书本位与人本位仅一字之差,但它们却从本质上反映出传统图书馆与现代化图书馆不同的办馆理念及运作模式。

传统图书馆是以藏书建设为主,重视的是书的保存和传承,它在选藏图书上注重的是书的本体价值、未来的价值,为的是更多、更好地收藏有保存价值的书,它往往很少关注、考虑当前读者和社会对信息的需求及其变化,对读者满意与否并不在乎。

而现代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不同的是:无论是文献的收集与加工,还是文献的传递与为读者服务,都是从读者的角度考虑,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读者对文献信息的多样化的现实需求,重视文化知识在现实社会的传播和运用,所选藏的图书更侧重于书的信息价值、现实价值、使用价值,目的是更好地为现代读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

2现代图书馆人本管理、和谐管理的含义及实质

2.1人本管理的含义所谓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它注重对人的管理,注重宽松和谐的气氛,注重灵活的领导方式。就是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现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就图书馆管理而言,以人为本包括有“以读者为本”和“以馆员为本”两个同等重要的方面。一是在读者与馆员之间,以读者为中心,即奉行“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原则,使图书馆的全部工作都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馆的自身价值。是在图书馆内部人员中以图书管理员为根本,从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原则出发,充分发挥管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图书馆共同的目标而不懈的努力。

2.2人本管理的实质现代图书馆人本管理主要指管理者在坚持科学管理的基础上,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采取的富有人情味的管理方式。管理者在尊重人、认识人、发展人、培养人的基础上,善于团结组织人才,灵活运用各种语言,注重对馆员进行情感管理,疏导馆员的不良情绪,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把每个馆员的个人利益通过有机整合,汇聚成集体的共同利益,树立管理者的良好自身形象,调动和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图书馆预期的管理目标[2]。同时在图书馆的服务中体现一种人文关怀,关注读者的人生发展、价值取向,引导读者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把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重点都渗透在维护、关爱读者的服务之中,让读者真切感到来馆如到家,一切是那么亲切友好、舒适安逸;读书是一种享受,一切是那么现代化、优越化;学习是一种收获,一切是那么事半功倍、知识丰富[3]。

2.3和谐管理在现实生活中,不和谐状态的存在是绝对的,而和谐则是相对的,和谐管理的目的即是使系统由不和谐逐步趋近和谐的状态。一个系统在要素、构成、组织、精神、内外协调以及总结构等方面都存在和谐问题,和谐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如何在各个子系统中,通过优化组合形成一种和谐状态,从而达到整体和谐的目的[4]。在图书馆系统中,协调好书与书的关系、人与书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使之处于和谐状态,例如“和谐的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等等,才有可能促进其本身的生存发展。

3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的不和谐现象

由于历史及系统本身的原因,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出现了许多与时展要求不和谐的现象。

3.1高校图书馆发展与高校本身发展的不和谐长期以来,由于经费投入不足,除少数几所重点高校之外,大多数的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比较落后,馆藏文献品种单一,数量少,内容陈旧。近年来国家经济建设有所发展,但是对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改观不大,尤其是近年来高校的大量扩招,学校师生人数迅猛增长,以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例,学生从恢复高考后的七百来人,发展到现在的九千多人,而学院图书馆自建校至今48年藏书量仅有35万册。图书资源的数量与学校师生人数的增加出现了不和谐;图书的品种和质量与学校的专业更新及课程设置不和谐;图书馆的功能区分和场所设置与广大师生的实际要求不和谐等等。

3.2教学评估的需要,突击购书带来的不和谐由于教学评估的需要,为增加藏书量而式购进图书,所购的图书在品种和质量上不得不与学院的专业更新及课程设置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由此一来,图书的藏书量是有了,但藏书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了。这就出现了藏与质的不和谐。

3.3图书馆“权力”失衡的不和谐“图书馆权力”是指图书馆在完成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职能所必须拥有的一定的自由空间和职务权力,这一“自由空间和职务权力”旨在使读者自由获取知识和保障社会信息公平。

由于“图书馆权力”在我国图书馆服务中尚属于较新的观念,“图书馆权力”得不到更多的体现,从而导致读者对图书馆权力认识不足,忽视社会信息公平,只从个人角度考虑信息自由,对资源共享仍处于无知状态,因此,对馆员执行图书管理的规章制度不予理解,管理与管理员的权力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4造成高校图书馆不和谐发展的主要原因

4.1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随着学校的发展,政府对学校的投入有所增加,但与学校发展的需要相比,缺口还很大,而学校每年投入图书馆的建设经费也就非常有限,因此无论在硬件建设方面还是在软件建设方面都显得捉襟见肘。

4.2人力投入不足由于编制的限制,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还处于紧缺状态,除了应付日常工作之外,要想轮岗外出进修学习都难以安排。

4.3读者、管理人员“图书馆权力”意识薄弱图书馆权力观念诞生于美国,作为一种观念,目前来说才开始在图书馆服务中体现出来,而在广大的读者心中还没有意识到有“图书馆权力”一说。由于馆员权力不被尊重,管理员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挫伤了管理员的积极性,严重地影响管理员个性发展和工作创新力的发挥,影响管理员的职业感情和工作热情,从而又导致读者权力受到制约的恶性循环。

5高校图书馆实施以人为本、和谐管理的初步构想

5.1更新服务观念,强化人本和谐管理思想图书馆的价值体现于读者对它的利用之中,而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通常又是单调、枯燥和烦琐的。吸引读者、满足读者需求,除较高的书刊利用率、现代化设备、诱人的特色服务外,还应有一种人文关怀。如果没有较强的“读者是上帝”、“为读者服务是天职”的观念,就容易产生厌恶的情绪,工作就不会有热情,态度当然也就不会好,对人对事都冷眼冷脸相待,就容易使读者反感,容易发生矛盾和冲突。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图书馆价值观的凝结与提炼,它给图书馆的行为准则和发展目标树立了一个全新的方向,对社会昭示了更加细微之至的服务,对馆员唤起了巨大的工作动力和服务热情,这是高校图书馆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根本所在。因此,只有“读者第一”,并以高水平、高效率、高热情地为读者服务,才能实现图书馆管理的全面和谐。

5.2学校应尽可能保证图书馆经费和人员的投入高校的和谐发展当然包括其内部图书馆的和谐发展,因此学校在统筹兼顾、全面权衡的基础上把图书馆的发展真正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切实保证图书馆的经费投入,保证图书馆的专业化。在人员安排上,除了尽量使用文化水平高、热心为师生服务、态度好、懂管理的高素质人才之外,应加大培训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的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对不得已而安置在图书馆的教师家属或富余人员,亦应下大力气对其进行培训,尽快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以适应和谐管理的需要。

5.3培养人文素质,升华图书馆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品格,它需要通过人文知识、人文科学的学习和熏陶后内化而成。图书馆的人文精神是指图书馆在实践、理论研究和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思想,以满足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创造美与和谐作为图书馆活动的宗旨。它是现代图书馆实现人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

5.4尊重、理解、信任馆员,建立馆员与读者之间、馆员与馆员之间的和谐关系尊重理解是信任的前提。图书馆所有服务都是通过馆员辛勤工作实现的,各个工作岗位都有不同要求。信任馆员就是要相信他们的人格、人品、责任心和工作能力,尊重不同性别、年龄、资历、性格及不同家庭社会背景的各个馆员,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不用一种尺度、标准来衡量所有馆员[4],同时管理者要善于对馆员取得的成绩多加赞赏,用人性化的、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来管理馆员,使更多人具有成就感,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去实现知识和智力的碰撞。并积极配置能体现其工作特点的工具、设备,为馆员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减轻馆员的工作负荷。根据每个馆员的特点,将馆员的事业发展同整个图书馆的事业发展结合起来,让馆员既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又和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相适应。

同时,服务是互动的,读者服务工作是由馆员、读者、文献资源三要素组成,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高单靠馆员是不够的,也需读者的积极配合。只有在读者尊重和理解馆员、图书馆馆员权力被重视和保障的同时,馆员才会给读者以更高的服务热情。因此,多一点相互信任尊重、相互理解和关爱,多一点民主互动,多一点共同研讨,和谐一定会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5.5与时俱进,确保高校图书馆与学校同步发展时代的发展瞬息万变,学校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时常抓各种偶然出现的机遇建设各种新专业,开设新课程,图书馆在做好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的同时,应对学校的规划做研究,配合学校的发展,使图书馆的一切工作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在图书的采购中,应以读者需求为导向进行选书、购书。例如除了根据读者的阅读倾向购书外,采访人员可以通过直接采访读者和有关专家来了解读者的信息需求等等。因为,读者不光是图书资源的使用者,还应该是图书资源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毛毳.和谐管理应用于图书馆管理的探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5(9):21-22,17.

图书管理篇4

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是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主体、文献利用的组织者、情报和最新信息的传递者。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决定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基本因素。

职业道德是构成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最根本的要素,职业道德水准的高低,体现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对职业的认识及理想、意志、信念和追求,因此,加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一、职业道德的内容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职业道德是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行各业都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才能够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二、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在当今知识爆炸、信息日新月异的年代,图书情报资料的重要性更为显著,因此,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修养程度直接影响着图书资料部门的建设水平,正因为如此,作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就要十分重视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这是任何一种职业都必须具备的道德标准。图书资料管理员担负着收集、整理、传递科学信息的任务,是一项辛苦、繁琐、枯燥、极其平凡的工作,只有做到爱岗敬业,才能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使图书资料部门的文献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2、专业精湛的技能

业务能力是从事图书资料工作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精深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是做好图书资料工作的先决条件,也是每个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必须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在实践中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才能不断提升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3、乐观向上的心态

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平凡、枯燥乏味,加上现代网络技术对图书资料部门的冲击,又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提出了更新的挑战,这就要求他们在不断更新、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环境中调整好心态,增强心理素质,克服职业倦怠,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勤奋乐观地面对各种压力,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培养自己的良好职业道德品质,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

4、服务的理念

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服务性将永远是最重要的属性,是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组成部分。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是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职责,因此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必须尊重群众、理解群众、方便群众,文明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对图书资料信息的需求。

5、良好的沟通

努力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是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管理人员必须要具有良好的沟通意识,才能从整体上做好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注重与其他各部门沟通协作,才成做好图书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从而促进图书资料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

1、加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时展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提高的客观要求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对人们掌握科学技术、特别掌握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资料部门的广泛应用和各项工作深入开展的新形势,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重视和加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敬业精神的教育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对搞好新时期图书资料的信息服务工作,对图书资料管理的发展都是十分迫切、十分必要的。

2、加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是新时期充分发挥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职能作用的必然选择

图书资料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收藏、整理、加工和传递知识、信息,而图书资料部门功能的发挥是靠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进行卓越劳动来实现的。图书资料部门是传递各种信息的传播中心,在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多样化的今天,虽然网络技术使图书资料部门不再是获得信息的惟一场所,但图书资料部门作为重要的信息产业部门之一,依然是广大群众共享知识的重要通道。因此,图书资料部门在发展各方面事业方面都充分发挥着它的职能,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就不可能充分发挥上述作用。

3、加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是图书资料部门努力实现工作宗旨的有效途径

图书管理篇5

当别人问我在学校担任的是什么职务,我会很自豪地说:“是图书管理员。”走进图书馆,一眼望去满是书架,书架上排放着整齐的书本,一切都是那么干净,那么整洁,那么美好。我一下子有了想做图书管理员的冲动,在我那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当了图示管理员。在我做图书管理员的这段期间,我十分的高兴。

当图书管理员我能够为同学老师服务,这种为他人服务后的感觉是很难用语言形容的,总之就是心里很甜很甜。每次我们图书管理员总得先帮同学发好书,并且要为同学们还书,虽然这减少了我们的看书时间但是我的心里却是喜滋滋的。每次有同学还书时我总是很乐意为他服务,因为这是我图书管理员的职责。其他同学觉得图书管理员这个职位很烦,每天要跑上跑下的累都累死了,可是我却不这么想,因为老师曾说过有许多的名人生前都是做图书管理员,我每次觉得累时总会想到当时旧社会的图书管理员勤劳为他人服务的场面,我觉得人一下子精神起来了。

其实在做图书管理员以前我是个很不会做事的小女生,只会买书看书从不会保护书,但是自从当上了图书管理员我学会了整理书本,学会打扫家里的每个地方,改变我的原因只有一个:我是一名图书管理员!我要从身边做起,点滴做起。

做图书管理员不仅仅是帮同学发书还书那么简单,我们还得写作文,做读书笔记,其实我以前是很讨厌写作文的,但是为了当好图书管理员我去书店买了好多有关写作文的书,我每天积累一点,慢慢地我的作文有了提高,语文成绩也直线上升,我别提有多开心了!现在每当老师有任务交给我们了,我总是将在前头做,因为我已经把图书管理员应做的事当成了习惯。我将会永远会帮助大家,做好图书管理员。

其实图书管理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但也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想要做好它必须要付出很多不仅如此,我们还得有大公无私的品德,任劳任怨,真心为他人服务。我喜欢当图书管理员是因为我想为大家服务;我想当图书管理员是因为我想和书做好朋友;我想当图书管理员是因为我有坚定的信念:我能当好图书管理员!!!

图书管理篇6

想有高质量的人才,就离不开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图书馆的宗旨在于为社会、科研服务,应大力支持教育,并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图书馆适时服务和发展的关键就是图书馆馆员,图书馆馆员的自身水平直接影响到为读者服务质量的基本素质。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图书管理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结构,充实和完善自己,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必须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能够提高自己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并能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为读者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做到使读者满意。同时,作为文献信息中心前沿的图书馆馆员,必须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涵盖面,不断完善自我的管理水平,并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有的实体或是虚拟资源,结合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图书馆提供全面的知识服务。知识服务主要是由基于分析和基于内容的参考咨询服务、专业化信息服务、个人化信息服务几方面构成的,使知识能够综合化、系统化、深入化,并能在此基础上形成针对性和适应性更强的再生知识。

二、以馆员为主体建立现代图书馆管理理念

随着图书馆服务水平的不断进步,其衡量标准己不能仅限于图书馆收集、保存和提供文献资料这些基本职能上。在现在信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只有不断的提高所有馆员的知识及服务水平,才能做到使读者满意。馆员提供知识和检索的过程就是知识检索技术的传授过程及文化修养、服务水平的展示过程。为了保证读者获得有技术含量的文献知识,图书馆馆员必须充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包括图书馆学跟情报学两方面。在整个互动过程中,馆员跟读者之间有非常特殊的关系,两者既是相互教育与被教育,又是服务与被服务的。馆员在其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读者对图书馆服务水平高低的评价,所以一定要加强对馆员的培训,提高馆员的管理水平。馆员既是图书馆的主体,也是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的传递者。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由于馆员自身的修养跟能力不同,由此在工作上达到的效果也有很大差异,因此馆员的作用不可忽视。为了使馆员起到应有的作用给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就必须建立“以馆员为主体”的现代图书馆管理理念。

三、开放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和馆藏资源,充分满足读者的需要

我县建立图书馆,并从建馆开始就经历了漫长的变化过程。其历程转变从封闭到开放,再到先进的藏阅一体模式。其中藏阅一体模式已成为现代社会图书馆的基本特征。图书馆服务的原则就是开放,开放又是服务的基础,所以如果没有开放就不存在所谓的服务。现在所说的图书馆开放,是资源、时间及人员等多方面的开放,因此这就要求馆员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图书馆的所有馆藏资源和设施真正向读者开放。其主要包括:实现所有馆藏全部开放,并且实施藏阅一体式的借阅管理模式;经常对馆藏进行宣传,能够让读者及时掌握最新的信息动态:增加馆与馆之间要相互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实现馆内所有设施向读者开放,使读者能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设施。从而使图书馆充分得到利用。

不仅要开放馆藏资源,还要做到在开放馆藏资源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延长读者对图书资源的使用时间,从而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图书馆藏资源的利用率。

四、注重与读者交流,与读者互动

影响图书馆和谐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人文环境、图书环境和管理文化等。因此要不断提升图书馆馆员的服务精神,激发出广大读者对读书的求知热情;再有就是不断增强读者与图书馆馆员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从外部环境方面,要积极建设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的图书馆。图书馆馆员要积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来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某一特定的文化氛围下,图书馆馆员和读者都是平等的,要在身份地位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沟通交流,这样图书馆馆员才能从交谈中了解读者的需要,并根据读者的需要提供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服务。在这种情形下,很自然的拉近了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达到了交流的目的,更有效的提高了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质量。

五、服务是图书馆管理的基本目标

图书馆管理工作不仅服务性很强,其创新性也很强,其中“管”的主要意义是指确定读者服务工作的方法,制订合理的服务制度及服务政策,使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工作更加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理”的主要意义是理顺读者服务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使彼此更加和谐。图书馆管理工作应达到以下几种基本目标。

(1)管理的开放性。现在图书馆的管理对象已不单单是实体馆藏,而是广大的读者。应做到与读者充分交流,并能解答读者的疑惑难题,做到与读者进行知识对话,通过健全、合理的信息反馈途径,充分调动读者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实现图书馆的开放式管理。

(2)管理的服务性。各图书馆必须在管理方式上得到改善,要彻底改变以往以“管理”为主的管理方式,改善馆员的服务水平,要用合理的方法去处理馆领导与馆员、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要始终把读者放在第一位,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把管理与服务结合起来,并通过服务来提高图书馆的管理质量。

图书管理篇7

(一)图书资料收集

1. 我局图书资料的收集按“定期汇交、统一保管”的原则进行。

2.收集的范围包括:各部门存放的由单位购制的各类业务书籍、印制成册的内部培训学习材料、会议材料、部门订阅的期刊杂志、新购置的各类图书资料。

3.各部门应对照图书资料收集范围,认真清理本部门存放的各类图书资料,及时汇交至局图书资料室;其中,印制成册的培训材料与会议材料,应于该培训或会议结束后一周内,将相关图书资料移交至图书资料室统一保管,以便日后查阅。

(二)新书采购

2.审批意见。办公室应对采购申请进行初审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报分管局长审定,书费超过1千元的需经局长审定。

3.购买入库。局领导批准同意后,由申请本人或所在部门按规定进行购买,到货后在第一时间将图书移交至局图书资料室进行登记入库手续。

4.费用报销。总价在2000元(含2000元)以下的购书费用,由经办人申请,办公室审核是否入库登记和办理借用手续,分管业务局长审签、分管财务局长批准,2000元以上由局长批准报销。

其中,交由办公室的应包含如下票据:经局长签字的《图书采购申请表》、购书发票、其他有关费用票据。

二、图书登记入库

1.登记流程。按“汇总登记、统一编号、分类上架、专柜保管”的流程进行登记入库,并形成图书分类登记册与《重庆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图书信息卡》(见附表1)。

2.图书的分类。结合我局工作实际与图书内容,按水文监测类、水情预报类、仪器设施类、水生态环境类、水资源类、水利工程类、水事行政类、业务技术规范类、综合类等进行分类。

3.局办公室负责全局图书资料的登记入库工作。

二、图书的借阅

局图书室实行入室查阅和日常外借两种借阅制度。

(一)入室查阅

全局职工在图书室管理员处登记签字后,即可入室进行查阅,但只限室内阅览,不能将图书带离图书室。

(二)日常外借

如需将图书带离图书室,需按如下规定办理外借手续。

1.借阅人员当面与图书管理人员对该书的页面完整,有无勾划圈点、破损残缺等情况进行查对。

2.在图书室管理员处填写《重庆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图书外借登记表》(见附表3)。按一式2份进行填写,图书管理人员与借阅者本人各执一份。

3.按规定交纳相应押金。

(三)图书的归还。借阅人员应按《图书外借登记表》上规定的期限如期归还所借图书;如因实际情况,需要延长外借时间,应提前通知图书室管理人员。图书外借期限最长不超过30天。

(四)其他规定

1.每人每次外借1-3本图书。如因实际情况,确需一次借阅超过3本,需在《图书外借登记表》备注栏中说明。

2.外借图书押金的收取办法。书价在人民币50元及以下的,按每本50元收取押金;书价在50元以上的图书,按每本100元收取押金。押金在图书归还时,如数返还给借阅者本人。

3.任何借阅人员要爱护图书,不得擅自对所借图书进行填涂、勾划,同时应保证图书不能沾有任何液体污浸,不能有残缺破损。归还图书时,图书管理人员将对照图书借出时的情况进行检查,如出现图书受损状况,按规定进行赔偿。

(五)图书损坏与丢失的处理

我局图书资料属公共财产,凡丢失图书的任何人员,均以购回同版本书刊赔偿为原则,如确实无法购回,则按下列办法赔偿:

2.内部资料、工具书、外文书刊按原价3倍赔偿。

3.珍本书、孤本书,必须追究丢失责任,并按原价5-10倍赔偿。

4.多卷成套图书,丢失其中一本或一本以上者,按各单本价格的3倍赔偿,无单本价格的,则按整套书的价格加倍赔偿。

5.没有标价的图书按每页2角计成本价,再按该价3倍赔偿。

6.丢失期刊一期(现刊)或一本(过刊),按该刊全年价格5倍赔偿。

图书管理篇8

在社会实践中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需要结成一定的组织!也需要一种行为去协调和控制组织内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管理、管理的精髓是沟通信息,处理人际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而伦理道德是规范人的行为,协调人际关系,为了更好地发挥组织中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其潜在能力,我们必须研究在管理过程中与管理有关的人际关系、人的心理活动,人的行为模式等,这就是所谓的管理道德。因此,研究图书馆的管理道德!是图书馆管理的内在要求。它可以促使我们更好地指导图书馆的管理实践。

1.什么是图书馆的管理道德

图书馆的管理道德是伦理道德在图书馆管理中的特定表现,是图书馆在处理馆员之间,馆员与读者之间以及图书馆与外部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它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是通过社会舆论、信念和传统习惯等非强制性的手段发生作用的。

我们认为,图书馆的管理道德有两层含义,一是图书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道德,即馆长、馆员和读者的管理道德。二是图书馆作为一个单位或组织的整体管理道德&这二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馆长、馆员和读者的管理道德是图书馆管理道德的基础!前者对后者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因为作为管理者的馆长的道德行为的选择,以及决策中的道德取向必然会决定和影响图书馆的道德规范!影响着作为被管理者,馆员及读者#的道德行为,在图书馆管理实践中,馆长、馆员和读者的道德具体化为图书馆的管理道德。反过来说,图书馆的管理道德是馆长、馆员和读者管理道德的具体体现。

图书馆馆长、馆员和读者的道德素质决定着图书馆管理道德的环境,图书馆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人的管理!也就是说对读者和馆员的管理,对人的管理决不是简单地用各种规章制度、行政条例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还需要为被管理者营造有利于学习和工作的良好环境!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地发挥,这种安适的环境不仅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还包括良好的道德环境。

作为管理主体的馆长、馆员,其本身的道德素质对作为被管理者的读者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大专院校的图书馆、馆员的道德素质对大学生读者来说,影响更重大、馆长、馆员的道德信条、道德风范、道德实践对学生读者来说,会产生导向作用、同化作用及潜移默化的作用,馆长、馆员以良好的道德风貌以身作则!对学生读者进行言传身教的教育!可以促进图书馆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现代化的管理中,图书馆的管理水平与伦理责任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一个单位或组织的伦理道德不仅会自然地融入其管理体系之中!而且合乎伦理的管理行为也是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图书馆作为兼具学术性和服务性的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社会组织的分工来看,它不是一个以赢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它不追求利润,但它具有重要的社会责任,它必须处理好图书馆内部馆长、馆员、读者三者之间关系,必须处理好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外部关系。以此来获得必要的资金资源和外部环境,就社会责任而言!图书馆的管理道德、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对社会的文明和文化建设具有促进作用。图书馆在协调相应的社会关系时,既要依靠强制的社会力量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去追求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要依靠管理伦理道德这种自觉的社会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使图书馆把自己的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大大地提高馆员伦理道德素质。

伦理道德与管理并不是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包容的,管理以一定的道德作为基础,道德推动管理水平的提高。在管理中蕴含着的道德意识。行为规范是图书馆健康发展的推动力,图书馆的管理必须合乎伦理道德的准则"如果把图书馆的管理比作一台机器。那么,管理道德就是使机器运行的油"我们知道!管理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它能否发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道德觉悟,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只要被管理者乐于接受!管理才能行之有效。这就说明管理要以一定的道德作为基础。因此,把伦理道德和现代管理很好结合起来,才能凝聚馆员的向心力,激励馆员的工作热情。才能协调好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营造有利于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社会环境,才能真正实现读者第一,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

2.如何提高图书馆的管理道德

为了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就必须加强图书馆的管理道德建设,提高图书馆的管理道德水平。那么,如何提高图书馆的管理道德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2.1提高馆长、馆员的道德素质

作为管理者的馆长、馆员,在道德品质以及自信心,自控能力等方面的因素都对管理道德有着重要影响。反过来说!这些因素也是馆长、馆员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体现。要改善#提高图书馆的管理道德,就必须提高馆长、馆员的自身素质,一方面!在管理岗位上的馆长、馆员有一定的职权!特别是馆长,而馆里对其职权的运用很难进行严密#有效地监督、控制。所以权力能否正确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馆长、馆员的良心、良知。另一方面,!图书馆管理道德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馆长、馆员个人道德修养。如果馆长的素质低下!很可能造成决策失误,或者转向腐败。为了避免职权滥用,最好的办法是提高馆长、馆员的各种素质,主要是道德方面的素质。同时,要求馆长在管理活动中尊重馆员的价值,适应和满足人性要求,其本质在于激励馆员的积极性,发挥馆员的创造性!引导馆员们去实现预定的目标。因此,我们倡导把民主#理性化思想贯穿于管理全过程,管理面前人人平等,实现以权为中心的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转变!让馆员们体会到自己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职务行为关系,每个人都在按规则履行着自己的岗位职责,把自己看成是图书馆的主人,参与图书馆的决策、计划和管理。

2.2馆长、馆员必须以身作则

道德准则要求管理者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图书馆里!馆长#馆员的言行起着建立某种文化基调的作用。这种文化基调同时具有示范和启蒙作用,并常常向广大读者传递和暗示某种信息。例如,馆长如不能任人为贤,而是任人唯亲,把和自己关系好的人进行嘉奖或提拔重用!则就表明拉关系、走后门这种不正之风能畅行无阻#行之有效。于是,关系文化,就可能在馆内盛行!从而使馆员把精力放在搞人际关系上,而不去脚踏实地工作!去创造业绩。如果馆长批评或惩罚不认真工作。只会拍马屁的投机分子,馆员就会明白,投机取巧不可取。还是脚踏实地去工作,去创造业绩。由此可见,馆长管理道德风范对馆内纪律和风气的重要影响。同样!馆员在对读者的管理中也要多从读者角度去思考问题!要以身作则,要求读者做到的,馆员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如果馆员在阅览室里大声说话,随意用手机打电话。这样,就会给读者这样一种印象。图书馆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神秘,与其他公共场所一样,随便唠嗑打电话。如果是这样,图书馆岂不是变成了茶馆。所以,馆长、馆员作为管理者,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只有这样,才能严肃纲纪、管理有方,反之,就会风气不正,制度形同虚设,管理混乱。

2.3增强馆长、馆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我们知道,各行各业不仅有自己专门的业务要求,而且也有与其职业相对应的道德规范和准则,这就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个人道德行为最常见,最重要。最具体的表现形式,所以,要提高馆长,馆员的道德修养,就必须加强对他们职业道德的教育和训练,只有进行经常性地教育和训练,才能使职业道德的规范,准则转化为馆长。馆员的内在品质和行为习惯,职业道德的教育和训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论是馆长还是馆员,一方面要努力学习!学习好党纪法规,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树立起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道德信念与道德良知,同时坚决抵制不良的道德行为,另一方面亦应该结合自己具体的职责。义务#任务和活动方式等,分别进行各种不同层次的人生观#道德信念#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彻底改正自身不良的道德行为,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忠于职守!做好本职工作!使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不断地提高"只要馆长。馆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道德水平毫无疑问地会同时提高。

加强图书馆的管理道德建设,说到底是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实践需要!管理道德有很强的实践性,一种伦理道德如果失去了它的实践性!也就失去了它的全部精神内涵"图书馆管理道德体系一旦建立起来!将会极好地理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将会充分发挥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热情#周到地为读者服务,使读者在良好的环境中利用文献,从而较好地达到图书馆的管理目标。

图书管理篇9

制度管理,主要指文件化、数量化的各项制度,包括工作流程、操作规范以及流通、阅览、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等。制定这些制度的目的,主要是保障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的规范性和内部竞争环境的公平性。

情感管理,主要指把图书馆员视做大家庭中的一员,对馆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差异化的需求给予人性的呵护和关心,提高馆员的工作满意度和对工作团队乃至整个图书馆的认同感。

“变是惟一的不变”是我们所处的这个信息时代的特征。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大幅跃进、图书馆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日益增多、信息竞争环境错综复杂的今天,单靠管理者个人的智慧已无法保证图书馆决策的成功和管理的有效,要在信息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依靠集体智慧和团队精神。

塑造团队精神,我们的图书馆既需要硬性的制度管理,更需要软性的情感管理。如果说制度管理是为图书馆的日常运行提供“游戏规则”,那么情感管理则是为图书馆活力绽放提供了“催化剂”。

一、“图书馆宪法”与情感管理的“呵护”

制度管理具有权威性,一经通过和颁布,就成了对图书馆内部馆员具有硬性约束力的“图书馆宪法”,轻易不会变更;情感管理则属于软性管理,图书馆各层管理者通过对下属馆员情感变化的细微体察,对馆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差异化的发展需求给予人性化的呵护和关心,营造一个齐心协力、共求发展的和谐工作环境。

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的关系应该是互相补充而不是相互排斥的,它们如同图书馆管理的两只手,相辅相成。其中制度管理是前提和基础,情感管理的运用必须在制度规范的框架内,以不侵犯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为前提;而制度的制定,也必须充分考虑图书馆中“人性化”的因素,应当从馆员个体权益与图书馆整体权益两者的角度来设计。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的运用应该体现在不同层次上,制度管理主要用来约束和规范馆员日常的工作行为;情感管理主要用来体现图书馆的人文关怀、激发工作团队的活力,促进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情感管理应与制度轻度纠缠

情感管理不是江湖文化、哥们意气,更不是家长里短。因此,情感管理必须建立在维护制度尊严、有助于图书馆绩效提高的基础上。从另一个角度说,情感管理也需要制度化。

(一)职业是一种境界

目标是馆员个人追求的一种价值境界,它表现为个人的理想和愿望。如果图书馆能够引导馆员的个人目标同图书馆发展的方向一致进行,馆员在实现自我目标的同时,也促进了图书馆整体目标的实现,这是,馆员就会产生积极的工作情绪,反之,就会带来不好的工作状态。因此,根据不同岗位、不同专业、不同个人,设立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同时在图书馆内部建立起结构合理的多通道职业发展体系,是馆员能够明确短期的工作目标,建立起长期的发展预期,将有利于馆员个人发展目标与图书馆发展目标的统一,更有利于激发馆员积极的工作情绪。

(二)各级管理者不要吝啬自己的耳朵

从根本上来说,工作中产生的很多情感管理问题是由于缺乏对馆员的基本尊重、对馆员的存在视而不见所引发的。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有生理、安全、社会、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的需求,受到尊重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对于管理知识的图书馆馆员而言更是如此。建立馆员参与机制,让馆员参与管理、贡献智慧,是尊重馆员的根本体现。支持这一机制运行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上下级定期的双向沟通、与图书馆高级管理者的恳谈会、图书馆各相关部门程序化的互访、馆长信箱、馆员投诉热线、在内部刊物或板报上开辟的相关专栏与论坛等。要使这一机制真正发挥作用,一方面要将各种具体形式统筹安排、合理搭配,并设专人负责,以确保沟通渠道的便捷性与畅通性;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管理层要认真、谦逊地倾听,及时提供反馈。只有当馆员能够直言不讳、畅所欲言,并且确信自己的建议或意见真正会产生效果时,才会将时间与精力投入其中。而且,图书馆可以设立专项的管理参与奖、最佳建议奖等,对图书馆发展与建设有价值的建议或意见提供一定的奖励,激励馆员参与管理与创新的行为。这些建议或意见可以涉及图书馆宏观管理方面的,也可以是具体技术工作细节的改进方法或节约办法。

(三)起到“保姆”与“情感日志”的双保险作用

情感管理要求每一个基层管理者,既能够承担好“保姆”的职能,为馆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支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又能够担负起“母亲”的职能,通过日常工作接触中的情感关心与关注,及时排解影响工作的不良情绪,从而使馆员能够始终充满激情地投入工作。因此,情感管理实际上必须从细微入手、从日常做起。对于一些情商要求较高的岗位,如财务管理、安全检查等,应建立馆员情感管理日志,用简明的形式,记载馆员每天的情绪状态,对情绪过于兴奋或忧郁的馆员应予以特别关注,及时消除由于情绪反常给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与“非正式”沟通联姻

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人们之间亲密无间的融洽关系的建立,往往不是在正式的工作交往中,而是在工作时间之外的一些非正式的交往中。如果图书馆不仅仅只是为馆员提供工作联系的渠道,还能够搭建形成社会关系纽带的平台,将有助于馆员之间情感的交流、增强彼此的相互信任,反过来促进工作中的协作,起到间接提高工作绩效的作用。因此,图书馆应鼓励具有相同或相近专业背景、技术专长、兴趣爱好的馆员组织的发展。

(五)家庭不只在8小时以外

图书馆在制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工作时间以外的情感影响因素。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主要局限于馆员在图书馆工作时间内的行为管理,但是这种管理的局限性在于没有认识到馆员不仅是一个“工作人”,还是一个“社会人”,八小时之外的情感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的工作情绪与工作状态。

图书管理篇10

反馈,是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将系统运行的结果反送回系统决策集团中去的信息传递过程。它的重要作用是供决策者在结果与目标的对照比较之中,准确把握和评价系统运行的状况,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制定对策,完善计划,调整系统的运行状况,保证系统进一步优化。从控制论的角度而言,反馈又是有效控制的必要条件。所谓管理,便是对一个系统的控制;而其是否有效,便决定着管理质量的高低。高校图书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决策者既要实现对自己所领导的馆进行有效控制,又要完成他所担负的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重大责任。特别是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教育改革日益深入,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研究信息反馈与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关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1提高认识,明确高校图书馆是一个特殊的管理

系统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作为收藏图书、报刊、音像等资料,传播知识和情报信息的高校图书馆来说,信息反馈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提高对信息反馈意义的认识,强化信息反馈的效能,很有必要重新认识图书馆这个管理系统所具有的特点。

1.1认识复杂性,避免管理工作简单化。教学和科研活动是高校工作的中心,图书馆则是这个中心的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为了保证这个中心的有效性,需要管理者充分认识并把握其正常运转,切忌管理工作简单化。特别是以采集和传播情报信息资料作为重任,更要有效地控制这个复杂的系统,依靠强有力的信息反馈来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1.2重视周期性,防止管理工作老一套。高校图书馆工作具有周期性的特点。这种周期的更换,决不是老一套的简单重复,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切实做到在接受上个周期系统运行的结果反馈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实际,对下个周期的信息输出作出调整和修正,即对下个周期的系统运转制定出更加科学的管理目标,作出更好的发展决策,以使系统运行不断得到优化。

1.3凭借稳定性,注重夯实管理工作基础。各类高校培养目标的定型化,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凭借这个稳定性,以不变应万变,就给图书馆管理工作夯实基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有效反馈的基础上,可以不断解决为教学与科研服务,解决和满足师生阅读需求出现的矛盾,使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

1.4适应随机性,做到管理工作有的放矢。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所具有的随机性,是因为它所管理的不仅是活生生的人和经常不断地更新的情报资料信息,而且它为之服务和培养的成品(管理的目标)也是活生生的人。图书馆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书刊、音像资料等物质,但居于主导地位的却是精神的,是对于人的灵魂的塑造,知识的灌输,技能的培养与信息的给与。这就要求管理者对他们的服务育人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

1.5崇尚知识性,促使管理工作跃上新台阶。图书馆的管理要有更高的知识性。在现代图书馆的四种职能:保存人类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中,信息的传递是图书馆管理的突出特点。信息传递服务,又包括知识传播与思想教育诸多方面。这种以提高服务质量和人的整体素质为中心的管理,更是教育管理的知识性的体现。而服务从来就是双向活动,其效果是从师生读者的教学和科研的结果中表现出来的,这也就决定了整个信息服务过程中的信息反馈,能促使图书馆的工作跃上新的台阶。

2落实行动,在高校图书馆的科学管理中充分应用信息反馈

2.1充分应用信息反馈,为高校图书馆深化改革、谋求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高校图书馆如何在改革工作中取得经验,在探索中不断地开拓前进,对于所做的一切,需要检验对与错,判断是与非,衡量得与失,而这决离不开实践所得出的结论,即少不了信息的反馈。比如,在当前图书馆管理实现自动化,逐步同世界信息网络联网的浪潮下,计算机的运用会对科研工作和科技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和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但它在目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充当的只是快速准确和便当的检索工具,而难以承担所有原始文献信息载体的存贮和保管。这就告诫图书馆的管理者们,如果不顾主客观条件,盲目决策,就会得不偿失。管理者们在作出重大决策、确定实施方针、执行长远规划和完成具体目标上,只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准确的信息反馈,才能使判断不失误,工作落到实处,改革不断深化。

2.2充分应用信息反馈,使图书馆的本体工作与学校整个环境统一在动态之中,构成新陈代谢的活力运动。

系统运行中的新陈代谢,是在不断的信息反馈过程中,排除来自系统内外部的各种干扰,及时地对在为读者服务中出现问题的若干环节进行调整,使其具有自我调节的活力,促使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和系统同大环境的关系保持平衡,以保证系统整体目标的实现。这种运用信息反馈,完善机制,排除干扰,把握“航向”的工作,就是对于系统的良好调控和卓有成效的科学管理。

2.3充分应用信息反馈,能更加有效地保证为师生读者的教学和科研服务。

图书馆的办馆思想正确与否,管理水平的高低,为之服务所培养的毕业生质量如何,衡量的标准,就是其为教学科研服务需要的适应程度,以及与四化建设的需要相适应的程度。只有经常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准确地根据学校办学需要,广泛采集各种教育教学所需的信息资料,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现在许多高校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对设置专业及其结构的调整,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其教育、教学质量和校园文明建设的评估,目的在于使学校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而所做的一切,又无一不与图书馆紧密相连,无一不与信息反馈息息相通。3直面现实,立足基础,开拓前进,促进图书馆科学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

3.1直面现实,认识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反馈机构是不可或缺的。从当前现实情况来看,不在于人们不知道信息反馈的作用,也不在于人们不承认信息反馈的作用,而是在实践中,一些人想不到,或不善于运用信息反馈,以及不懂得怎样获取反馈信息和如何选择真正的有用的反馈信息,他们把一些道听途说的、不准确的、或过了时的“垃圾”也当成了信息,甚至把自己想像的印象和联想当作反馈信息,还认为自己已在重视和运用信息反馈。这就迫切需要有专门人才和机构来宣传、研究和担当这个信息反馈工作。许多高校图书馆由参考咨询或文献信息研究部门担此重任,已经做出了可喜成绩。然而,还有不少图书馆实际尚没有开展这项工作,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才行。

3.2立足基础,明确现在图书馆各项任务的完成,都包含着信息反馈的开展,从而脚踏实地做好当前的工作。

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能为师生在读书治学中碰到的问题解难释疑,为重大科技项目查询及成果查新服务,为领导及机关部门的有关信息需求作出报告。信息资料采访能选优集粹,采万千信息;披沙拣金,汇信息精华。流通阅览直接面对广大师生用户,对其阅读需求、提出的意见及合理建议,及时了解、倾听和吸纳。通过微机、多媒体与网络化的逐步实现,更能提高图书馆为教学和科研提供迅速快捷的优质信息服务的能力。而作为行政办公人员,起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纵向联系、横向沟通,协助馆领导直接指挥和带领部属在完成任务中起中枢作用。全馆上下提高认识,树立全局观念,做到反馈信息能及时沟通,存在问题能有效协调,完成任务能真诚合作,就能促使整个管理工作做到统一、有序、优质、高效。

3.3开拓前进,促进图书馆科学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

科学地开发信息资源是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的手段,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是科学开发信息资源的目的。这也是高校图书馆为读者服务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点。为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图书馆领导在宏观上要加强对信息资源规范化、制度化的认识与管理。以往由于对信息、信息资源认识不足,在管理上缺少章法,各自为政,部门分享,上下沟通不够,左右协调不力,结果造成了一方面信息资源闲置与另一方面信息资源不足并存的局面。为了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非常需要在做好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强化对信息资源的宏观上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2)利用信息资源要迅速、准确、方便、快捷。对于信息,重在发现,精在选择,贵在传播,功在利用。利用信息资源讲究时效性,这是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的前提。图书馆采集和加工信息要及时、迅速,宣传和利用信息更要及时、迅速。

(3)提高馆员素质是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的关键。利用信息资源同开发信息资源一样,是一种高级的复杂劳动。要加快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高馆员的信息化技能,增强信息化意识。馆员必须注重接受继续教育和知识的更新,懂得一些信息科学和信息经济学知识才行。

(4)立足于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拓宽服务领域。除以文献传递、情报咨询、信息传播为主体的文献信息服务外,还要加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道德以及传统美德,要客观反映市场经济建设对图书馆文献信息工作发展的内在积极要求,不断拓宽服务领域,以各种行之有效的文献信息服务来赢得师生读者和广大社会用户的信赖与支持,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刘士林.高校图书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分析.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1997(1)

2吴奕宽.回眸近年图书界.图书与情报,1996(4)

图书管理篇11

因此本人结合开入式图书馆的要求,对MS SQL Server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SQL语言原理、Delphi应用程序设计,Delphi数据库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学习和应用,主要完成对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功能模块划分、数据库模式分析,并由此设计了数据库结构和应用程序。系统运行结果证明,本文所设计的图书管理系统可以满足借阅者、图书馆工作人员和高级管理员三方面的需要。

第一章对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和图书管理系统进行了简明的介绍,并分析了开发图书管理系统所应进行的工作。

第二章对数据库的设计和SQL语言的使用进行了系统分析,为深入理解数据库应用打下了基础。

第三章学习了具体的开发工具Delphi 6.0,对其数据库组件,SQL语言在Delphi中的应用等数据库编程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第四章分析了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需求,按照数据库设计理论一步一步地给出了系统需求说明书、局部ER图、全局ER图、系统关系模式,子模式,利用MS SQL Server2000建立了数据库

第五章进行了具体的程序设计,具体划分了三类用户的操作权限,设计了了三个操作界面。实现了数据库表的浏览,记录的添加、删除和修改,报表的生成,实现了多数据库表的连接操作,实现了多条件查询和模糊查询,并灵活实现了对不可更新查询结果集的更新操作,实现了主从表操作,实现了密码维护功能,最后,系统还可以导入数据库以对任意同结构的数据库进行操作。

设计充分利用Delphi 6、MS SQL Server2000数据库技术的强大力量,提高了编程效率和可靠性。

关键词:数据库,SQL语言,MS SQL Server,Delphi6,

数据库组件,图书管理,窗体,listview组件

 

目    录

摘  要 ……………………………………………………………………………… I

第一章  绪  论 …………………………………………………………………… 1

§1.1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简介 ……………………………………………… 1

§1.2 图书管理系统 ……………………………………………………… 4

§1.3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 6

第二章  数据库理论基础 ………………………………………………………… 7

§2.1 数据库系统设计及范式分析 …………………………………………… 7

§2.2 SQL语言介绍………………………………………………………………… 11

2.2.1 SQL基础  ………………………………………………………………… 11

2.2.2 SQL语句  ………………………………………………………………… 12

第三章  应用系统开发工具………………………………………………… 16

§3.1 Delphi6.0 VCL组件的体系结构……………………………………… 16

§3.2 数据库组件介绍  …………………………………………………………… 17

§3.3 SQL语言在Delphi中的应用  …………………………………………… 18

§3.4 MS SQL Server简述  ……………………………………………………  22

第四章  图书管理系统设计分析 ………………………………………… 24

§4.1 应用需求分析 …………………………………………………………… 24

§4.2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 29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29

第五章  图书管理系统应用程序设计 …………………………………… 37

§5.1 系统窗体模块组成 ………………………………………………………… 37

§5.2 数据模块窗体的设置 ……………………………………………………… 37

§5.3启动画面的实现…………………………………………………………… 38

§5.4用户登录窗体的的实现……………………………………………………… 39

§5.5用户密码认证窗体的的实现………………………………………………… 39

§5.6借阅者服务模块的实现…………………………………………………… 40

5.6.1图书查询功能的实现………………………………………………… 41

5.6.2借阅者登录功能的实现………………………………………………… 42

5.6.3借阅者借阅情况功能的实现…………………………………………… 43

5.6.4借阅者个人资料维护功能的实现……………………………………… 47

§5.7工作人员-图书借阅/归还模块的实现……………………………………… 49

5.7.1工作人员进行图书借阅功能实现……………………………………… 50

5.7.2工作人员进行图书归还功能实现……………………………………… 53

§5.8图书馆管理员模块的实现…………………………………………… 54

5.8.1图书馆管理员图书管理功能的实现…………………………………… 55

5.8.2图书馆管理员工作人员和管理员管理功能的实现…………………… 58

5.8.3图书馆管理员修改图书类别及统记功能的实现……………………… 60

5.8.4图书馆管理员借阅者管理功能的实现………………………………… 62

5.8.5图书馆维护借阅者管理功能的实现………………………………… 62

5.8.6图书馆身份维护功能的实现……………………………………… 64

5.8.7图书馆借阅者统计功能的实现………………………………… 65

5.8.8图书馆统计借阅过期记录功能的实现………………………… 67

§5.9系统信息显示的实现………………………………………………… 68

第六章 结束语 ……………………………………………………………… 69

致  谢 ………………………………………………………………………………70

参考书目 …………………………………………………………………………… 70

 

第一章  绪  论

§1.1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简介

在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之前,对开发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应当了解,对数据库的结构、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的步骤、开发体系及方法都应当有相当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满足用户长期需求的产品。开发的主要过程为:理解用户的需求,然后,把它们转变为有效的数据库设计。把设计转变为实际的数据库,并且这些数据库带有功能完备、高效能的应用。

数据库技术在计算机软件邻域研究中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主题,产生于60年代,30多年来数据库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一大批实用系统。并且,近年来,随着World Wide Web(WWW)的猛增及Internet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数据库技术之时成为最热门技术之一。

1.1.1  数据库

如图1.1显示了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组件。数据库由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处理,DBMS则由开发人员和用户通过应用程序直接或间接地使用。它主要包括四个要素:用户数据、元数据、索引和应用元数据。

1.1.1.1 用户数据

目前,大多数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把用户数据表示为关系。现在把关系看作数据表。表的列包含域或属性,表的行包含对应业务环境中的实体的记录。并非所有的关系都同样符合要求,有些关系比其它关系更结构化一些。第二章描述了一个用以产生良好结构关系的过程,称作规范化。

为了对比结构差的关系和结构好的关系之间的差别,以本文所设计的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图书和图书借阅者关系为例来说明,假若设计关系R1(借书证号,姓名,性别,身份编号,身份证,联系电话,图书编号,图书名称,图书类别,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备注,价格,数量);这个关系的问题出在它有关于两个不同主题的数据,就是图书借阅者和图书。用这种方式构成的关系在进行修改时,会出现问题。因为一个图书借阅者可能借阅多本书,如果某个图书借阅者的某个字段(如联系电话)出现变更,它所借阅的图书记录(可能多个)也就必须变化,这是不好的。因此数据用两个关系表示更好。现在如果某图书借阅者改变了它的联系电话,只有关系(表)user的对应行需要改变。当然,要想产生一个,显示图书名称及其借阅者联系电话的报表,就需要将这两个表的行结合起来。结果表明,将关系分别存储,在生成报表的时候将它们结合起来,比把它们存储在一个合成的表中更好。

user(借书证号,姓名,性别,身份编号,身份证,联系电话,)

book(图书编号,图书名称,图书类别,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备注,价格,数量)

1.1.1.2  元数据

数据库是自描述的,这就意味着它自身包含了它的结构的描述,这种结构的描述称作元数据。因为DBMS产品是用来存储和操纵表的,所以大多数产品把元数据以表的形式存储,有时称作系统表。这些系统表存储了数据库中表的情况,指出每一个表中有多少列,那一列是主关键字,每一列的数据类型的描述,它也存储索引、关键字、规则和数据库结构的其他部分。

在表中存储元数据不仅对DBMS是有效的,对用户也是方便的,因为他们可以使用与查询用户数据同样的查询工具来查询元数据。本文第二章所介绍的SQL语言可以同时用于元数据和用户数据。

1.1.1.3  索引

第三种类型的数据改进了数据库的性能和可访问性,这种数据经常称作开销数据,尽管有时也采用其他类型的数据结构,如链表,但它主要还是索引。索引可以用来排序和快速访问数据。下面以本人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中的book表为例来说明。

假定数据在磁盘上是按’图书编号’的递增顺序排列的,用户想打印一个按’图书名称’排序的图书数据报表。为此,所有的数据都需要从源表中提取出来并排序,除非表很小,否则这是一个很费时的过程。或者,可以在‘图书名称’字段上创建一个索引,该索引的条目按照‘图书名称’排序,这样,该索引的条目可以读出来,并用来按顺序访问book数据。

索引用于快速访问数据。例如,一个用户只想访问book表中‘图书类别’值为‘01’的那些学生。如果没有索引,则必须搜索整个源表;但有了索引之后,可以找到索引条目,并使用它来挑选所有合适的行。

索引对排序和查找是有帮助的,但要付出代价。book表中的行每次改变时,索引也必须改变,这意味着索引并非随意的,应该在真正需要时保存。

1.1.1.4  应用元数据

存储在数据库中的第四种数据是应用元数据,它用来存储用户窗体、报表、查询和其他形式的查询组件。并非所有的DBMS都支持应用组件,支持组件的DBMS也不一定把全部组件的结构作为应用元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然而,大多数现代的DBMS产品存储这种数据作为数据库的一部分。一般来说,数据库开发人员和用户都不直接访问应用元数据,想反,他们通过DBMS中的工具来处理这些数据。

MS SQL Server2000中就支持窗体、存储过程等应用元数据。

1.1.2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指数据库系统中管理数据的软件系统。DBMS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数据库的一切操作,包括定义、更新及各种控制,都是通过DBMS进行的。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把DBMS看成是某种数据模型在计算机系统上的具体实现。根据数据模型的不同,DBMS可以分成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等。MS SQL Server2000就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关系模型。关系模型主要是用二维表格结构表达实体集,用外键表示实体间联系。关系模型是由若干个关系模式组成的集合。关系模式相当于前面提到的记录类型,它的实例称为关系,每个关系实际上是一张二维表格。

关系模型和层次、网状模型的最大判别是用关键码而不是用指针导航数据,表格简单用户易懂,编程时并不涉及存储结构,访问技术等细节。关系模型是数学化模型。SQL语言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化语言,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图1.1所示,DBMS的特点和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子系统:设计工具子系统、运行子系统和DBMS引擎。

设计子系统有一个方便数据库及其应用创建的工具集。它典型地包含产生表、窗体、查询和报表的工具。DBMS产品还提供编程语言和对编程语言的接口。

运行子系统处理用设计子系统开发的应用组件。它所包含的运行处理器用来处理窗体和数据库的数据交互,以及回答查询和打印报表等。

DBMS引擎从其他两个组件接受请求,并把它们翻译成对操作系统的命令,以便读写物理介质上的数据。DBMS引擎还涉及事务管理、锁、备份和恢复。

1.1.3  创建数据库

1.1.3.1  数据库模式

数据库模式定义了数据库的结构、表、关系、域和业务规则。数据库模式是一种设计,数据库和应用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

域是一列可能拥有的值的集合。必须为每一个表的每一列确定域。除了数据的物理格式外,还需要确定是否有些域对表来说是唯一的。

数据库模式的最后一个要素是业务规则,它是对需要反映在数据库和数据库应用程序中的业务活动的约束。业务规则是模式的一个重要部分,因为他们指定了无论什么数据变化到达DBMS引擎,允许的数据值必须满足的约束。不管无效的数据变化请求是来自窗体的用户、查询/修改请求还是应用程序,DBMS都应该拒绝。

遗憾的是,不同的DBMS产品用不同的方法实施业务规则。在某些情况下,DBMS产品不具备实施必要业务规则的能力,必须以代码形式把它们编入应用程序。

1.1.3.2  创建表

1.1.3.3  定义联系

1.1.4  应用组件

数据库应用包括窗体、查询、报表、菜单和应用程序。

§1.2  图书管理系统

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各行各业中离不开信息处理,这正是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管理系统的环境。计算机的最大好处在于利用它能够进行信息管理。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其安全性。

尤其对于复杂的信息管理,计算机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密切相关,系统的开发是系统管理的前提。本系统就是为了管理好图书馆信息而设计的。

图书馆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图书和用户借阅资料繁多,包含很多的信息数据的管理,现今,有很多的图书馆都是初步开始使用,甚至尚未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根据调查得知,他们以前对信息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手工处理,对于图书借阅情况(如借书天数、超过限定借书时间的天数)的统计和核实等往往采用对借书卡的人工检查进行,对借阅者的借阅权限、以及借阅天数等用人工计算、手抄进行。数据信息处理工作量大,容易出错;由于数据繁多,容易丢失,且不易查找。总的来说,缺乏系统,规范的信息管理手段。尽管有的图书馆有计算机,但是尚未用于信息管理,没有发挥它的效力,资源闲置比较突出,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的基本环境。

数据处理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出错率高,出错后不易更改。图书馆采取手工方式对图书借阅情况进行人工管理,由于信息比较多,图书借阅信息的管理工作混乱而又复杂;一般借阅情况是记录在借书证上,图书的数目和内容记录在文件中,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和管理员也只是当时对它比较清楚,时间一长,如再要进行查询,就得在众多的资料中翻阅、查找了,造成查询费时、费力。如要对很长时间以前的图书进行更改就更加困难了。

基于这此问题,我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图书管理系统,使图书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图书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查询和修改图书情况。

§1.1 系统所做工作

1) 了解应用开发工具的现状

2) DelPHi6.0编程基础

3) MS SQL Server基础

4) 设计数据库;设计界面

5) 开发数据库。数据库实现的一些功能有

l 数据和数据说明的醒目显示;

l 多条件的查询、多条记录的检索、模糊查询;

l 数据文件某种存储格式导入数据窗体,经过数据完整性校验存入数据库;

l 数据库安全性的设计;

l 数据库的设计、数据接口、界面的设计。

§1.3  本文所作工作

绪论部分对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结构、开发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了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特点和任务。

第二章介绍了数据库的设计和范式分析,并系统介绍了SQL语言,为设计和理解应用程序做了铺垫。

第三章对系统介绍了Delphi 6.0的数据库编程技术、SQL语言在Delphi 6.0中的应用、MS SQL Server基础。

第四章分析了图书管理系统的应用需求,设计了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并根据需求对系统功能进行了划分和细化。

第五章根据第四章的设计结果利用MSSQL Server2000和Delphi 6.0进行了具体的应用程序设计。

总结部分介绍了设计体会和编程体会,并指出了系统设计中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第二章   数据库理论基础

一个成功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建立在许多条件之上的,而数据库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和关键技术。

信息管理系统所涉及的数据库设计分五个步骤:数据库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与加载测试。

(1) 数据库需求分析的任务是将业务管理单证流化为数据流,划分主题之间的边界,绘制出DFD图,并完成相应的数据字典。

(2) 概念设计的任务是从DFD出发,绘制出本主题的实体-关系图,并列出各个实体与关系的纲要表。

(3) 逻辑设计的任务是从E-R图与对应的纲要表出发,确定各个实体及关系的表名属性。

(4) 物理设计的任务是确定所有属性的类型、宽度与取值范围,设计出基本表的主键,将所有的表名与字段名英文化(现在很多软件能支持中文字段,如MS SQL Server,我就是用的中文字段名),实现物理建库,完成数据库物理设计字典。

(5) 加载测试工作贯穿于程序测试工作的全过程,整个录入、修改、查询、处理工作均可视为对数据库的加载测试工作。

图书管理篇12

第一章对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和图书管理系统进行了简明的介绍,并分析了开发图书管理系统所应进行的工作。

第二章对数据库的设计和SQL语言的使用进行了系统分析,为深入理解数据库应用打下了基础。

第三章学习了具体的开发工具Delphi6.0,对其数据库组件,SQL语言在Delphi中的应用等数据库编程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第四章分析了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需求,按照数据库设计理论一步一步地给出了系统需求说明书、局部ER图、全局ER图、系统关系模式,子模式,利用MSSQLServer2000建立了数据库

第五章进行了具体的程序设计,具体划分了三类用户的操作权限,设计了了三个操作界面。实现了数据库表的浏览,记录的添加、删除和修改,报表的生成,实现了多数据库表的连接操作,实现了多条件查询和模糊查询,并灵活实现了对不可更新查询结果集的更新操作,实现了主从表操作,实现了密码维护功能,最后,系统还可以导入数据库以对任意同结构的数据库进行操作。

设计充分利用Delphi6、MSSQLServer2000数据库技术的强大力量,提高了编程效率和可靠性。

关键词:数据库,SQL语言,MSSQLServer,Delphi6,

数据库组件,图书管理,窗体,listview组件

第一章绪论

§1.1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简介

在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之前,对开发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应当了解,对数据库的结构、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的步骤、开发体系及方法都应当有相当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满足用户长期需求的产品。开发的主要过程为:理解用户的需求,然后,把它们转变为有效的数据库设计。把设计转变为实际的数据库,并且这些数据库带有功能完备、高效能的应用。

数据库技术在计算机软件邻域研究中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主题,产生于60年代,30多年来数据库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一大批实用系统。并且,近年来,随着WorldWideWeb(WWW)的猛增及Internet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数据库技术之时成为最热门技术之一。

1.1.1数据库

如图1.1显示了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组件。数据库由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处理,DBMS则由开发人员和用户通过应用程序直接或间接地使用。它主要包括四个要素:用户数据、元数据、索引和应用元数据。

1.1.1.1用户数据

目前,大多数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把用户数据表示为关系。现在把关系看作数据表。表的列包含域或属性,表的行包含对应业务环境中的实体的记录。并非所有的关系都同样符合要求,有些关系比其它关系更结构化一些。第二章描述了一个用以产生良好结构关系的过程,称作规范化。

为了对比结构差的关系和结构好的关系之间的差别,以本文所设计的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图书和图书借阅者关系为例来说明,假若设计关系R1(借书证号,姓名,性别,身份编号,身份证,联系电话,图书编号,图书名称,图书类别,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备注,价格,数量);这个关系的问题出在它有关于两个不同主题的数据,就是图书借阅者和图书。用这种方式构成的关系在进行修改时,会出现问题。因为一个图书借阅者可能借阅多本书,如果某个图书借阅者的某个字段(如联系电话)出现变更,它所借阅的图书记录(可能多个)也就必须变化,这是不好的。因此数据用两个关系表示更好。现在如果某图书借阅者改变了它的联系电话,只有关系(表)user的对应行需要改变。当然,要想产生一个,显示图书名称及其借阅者联系电话的报表,就需要将这两个表的行结合起来。结果表明,将关系分别存储,在生成报表的时候将它们结合起来,比把它们存储在一个合成的表中更好。

user(借书证号,姓名,性别,身份编号,身份证,联系电话,)

book(图书编号,图书名称,图书类别,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备注,价格,数量)

1.1.1.2元数据

数据库是自描述的,这就意味着它自身包含了它的结构的描述,这种结构的描述称作元数据。因为DBMS产品是用来存储和操纵表的,所以大多数产品把元数据以表的形式存储,有时称作系统表。这些系统表存储了数据库中表的情况,指出每一个表中有多少列,那一列是主关键字,每一列的数据类型的描述,它也存储索引、关键字、规则和数据库结构的其他部分。

在表中存储元数据不仅对DBMS是有效的,对用户也是方便的,因为他们可以使用与查询用户数据同样的查询工具来查询元数据。本文第二章所介绍的SQL语言可以同时用于元数据和用户数据。

1.1.1.3索引

第三种类型的数据改进了数据库的性能和可访问性,这种数据经常称作开销数据,尽管有时也采用其他类型的数据结构,如链表,但它主要还是索引。索引可以用来排序和快速访问数据。下面以本人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中的book表为例来说明。

假定数据在磁盘上是按’图书编号’的递增顺序排列的,用户想打印一个按’图书名称’排序的图书数据报表。为此,所有的数据都需要从源表中提取出来并排序,除非表很小,否则这是一个很费时的过程。或者,可以在‘图书名称’字段上创建一个索引,该索引的条目按照‘图书名称’排序,这样,该索引的条目可以读出来,并用来按顺序访问book数据。

索引用于快速访问数据。例如,一个用户只想访问book表中‘图书类别’值为‘01’的那些学生。如果没有索引,则必须搜索整个源表;但有了索引之后,可以找到索引条目,并使用它来挑选所有合适的行。

索引对排序和查找是有帮助的,但要付出代价。book表中的行每次改变时,索引也必须改变,这意味着索引并非随意的,应该在真正需要时保存。

1.1.1.4应用元数据

存储在数据库中的第四种数据是应用元数据,它用来存储用户窗体、报表、查询和其他形式的查询组件。并非所有的DBMS都支持应用组件,支持组件的DBMS也不一定把全部组件的结构作为应用元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然而,大多数现代的DBMS产品存储这种数据作为数据库的一部分。一般来说,数据库开发人员和用户都不直接访问应用元数据,想反,他们通过DBMS中的工具来处理这些数据。

MSSQLServer2000中就支持窗体、存储过程等应用元数据。

1.1.2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指数据库系统中管理数据的软件系统。DBMS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数据库的一切操作,包括定义、更新及各种控制,都是通过DBMS进行的。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把DBMS看成是某种数据模型在计算机系统上的具体实现。根据数据模型的不同,DBMS可以分成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等。MSSQLServer2000就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关系模型。关系模型主要是用二维表格结构表达实体集,用外键表示实体间联系。关系模型是由若干个关系模式组成的集合。关系模式相当于前面提到的记录类型,它的实例称为关系,每个关系实际上是一张二维表格。

关系模型和层次、网状模型的最大判别是用关键码而不是用指针导航数据,表格简单用户易懂,编程时并不涉及存储结构,访问技术等细节。关系模型是数学化模型。SQL语言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化语言,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图1.1所示,DBMS的特点和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子系统:设计工具子系统、运行子系统和DBMS引擎。

设计子系统有一个方便数据库及其应用创建的工具集。它典型地包含产生表、窗体、查询和报表的工具。DBMS产品还提供编程语言和对编程语言的接口。

运行子系统处理用设计子系统开发的应用组件。它所包含的运行处理器用来处理窗体和数据库的数据交互,以及回答查询和打印报表等。

DBMS引擎从其他两个组件接受请求,并把它们翻译成对操作系统的命令,以便读写物理介质上的数据。DBMS引擎还涉及事务管理、锁、备份和恢复。

1.1.3创建数据库

1.1.3.1数据库模式

数据库模式定义了数据库的结构、表、关系、域和业务规则。数据库模式是一种设计,数据库和应用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

域是一列可能拥有的值的集合。必须为每一个表的每一定域。除了数据的物理格式外,还需要确定是否有些域对表来说是唯一的。

数据库模式的最后一个要素是业务规则,它是对需要反映在数据库和数据库应用程序中的业务活动的约束。业务规则是模式的一个重要部分,因为他们指定了无论什么数据变化到达DBMS引擎,允许的数据值必须满足的约束。不管无效的数据变化请求是来自窗体的用户、查询/修改请求还是应用程序,DBMS都应该拒绝。

遗憾的是,不同的DBMS产品用不同的方法实施业务规则。在某些情况下,DBMS产品不具备实施必要业务规则的能力,必须以代码形式把它们编入应用程序。

1.1.3.2创建表

1.1.3.3定义联系

1.1.4应用组件

数据库应用包括窗体、查询、报表、菜单和应用程序。

§1.2图书管理系统

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各行各业中离不开信息处理,这正是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管理系统的环境。计算机的最大好处在于利用它能够进行信息管理。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其安全性。

尤其对于复杂的信息管理,计算机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密切相关,系统的开发是系统管理的前提。本系统就是为了管理好图书馆信息而设计的。

图书馆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图书和用户借阅资料繁多,包含很多的信息数据的管理,现今,有很多的图书馆都是初步开始使用,甚至尚未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根据调查得知,他们以前对信息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手工处理,对于图书借阅情况(如借书天数、超过限定借书时间的天数)的统计和核实等往往采用对借书卡的人工检查进行,对借阅者的借阅权限、以及借阅天数等用人工计算、手抄进行。数据信息处理工作量大,容易出错;由于数据繁多,容易丢失,且不易查找。总的来说,缺乏系统,规范的信息管理手段。尽管有的图书馆有计算机,但是尚未用于信息管理,没有发挥它的效力,资源闲置比较突出,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的基本环境。

数据处理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出错率高,出错后不易更改。图书馆采取手工方式对图书借阅情况进行人工管理,由于信息比较多,图书借阅信息的管理工作混乱而又复杂;一般借阅情况是记录在借书证上,图书的数目和内容记录在文件中,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和管理员也只是当时对它比较清楚,时间一长,如再要进行查询,就得在众多的资料中翻阅、查找了,造成查询费时、费力。如要对很长时间以前的图书进行更改就更加困难了。

基于这此问题,我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图书管理系统,使图书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图书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查询和修改图书情况。

§1.1系统所做工作

1)了解应用开发工具的现状

2)DelPHi6.0编程基础

3)MSSQLServer基础

4)设计数据库;设计界面

5)开发数据库。数据库实现的一些功能有

l数据和数据说明的醒目显示;

l多条件的查询、多条记录的检索、模糊查询;

l数据文件某种存储格式导入数据窗体,经过数据完整性校验存入数据库;

l数据库安全性的设计;

l数据库的设计、数据接口、界面的设计。

§1.3本文所作工作

绪论部分对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结构、开发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了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特点和任务。

第二章介绍了数据库的设计和范式分析,并系统介绍了SQL语言,为设计和理解应用程序做了铺垫。

第三章对系统介绍了Delphi6.0的数据库编程技术、SQL语言在Delphi6.0中的应用、MSSQLServer基础。

第四章分析了图书管理系统的应用需求,设计了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并根据需求对系统功能进行了划分和细化。

第五章根据第四章的设计结果利用MSSQLServer2000和Delphi6.0进行了具体的应用程序设计。

总结部分介绍了设计体会和编程体会,并指出了系统设计中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第二章数据库理论基础

一个成功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建立在许多条件之上的,而数据库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和关键技术。

信息管理系统所涉及的数据库设计分五个步骤:数据库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与加载测试。

(1)数据库需求分析的任务是将业务管理单证流化为数据流,划分主题之间的边界,绘制出DFD图,并完成相应的数据字典。

(2)概念设计的任务是从DFD出发,绘制出本主题的实体-关系图,并列出各个实体与关系的纲要表。

(3)逻辑设计的任务是从E-R图与对应的纲要表出发,确定各个实体及关系的表名属性。

(4)物理设计的任务是确定所有属性的类型、宽度与取值范围,设计出基本表的主键,将所有的表名与字段名英文化(现在很多软件能支持中文字段,如MSSQLServer,我就是用的中文字段名),实现物理建库,完成数据库物理设计字典。

(5)加载测试工作贯穿于程序测试工作的全过程,整个录入、修改、查询、处理工作均可视为对数据库的加载测试工作。

要设计出一个好的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除满足系统所要求的功能外,还必须遵守下列原则:

²基本表的个数越少越好。

²主键的个数越少越好。键是表间连接的工具,主键越少,表间的连接就越简单。

²字段的个数越少越好。

²所有基本表的设计均应尽量符合第三范式。

数据库的设计中,如何处理多对多的关系和如何设计主键,是两个有着较大难度、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下面我们着重从SQL应用、数据库设计范式和查询优化等方面来分析本课题的系统关键技术和实现难点并加以解决。

§2.1数据库系统设计及范式分析

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大量的数据获得管理所需要的信息,这就必须存储和管理大量的数据。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数据组织结构和数据库,使整个系统都可以迅速、方便、准确地调用和管理所需的数据,是衡量信息系统开发工作好坏的主要指标之一。

2.1.1数据库系统设计

数据库设计主要是进行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即将数据按一定的分类、分组系统和逻辑层次组织起来,是面向用户的。数据库设计时需要综合企业各个部门的存档数据和数据需求,分析各个数据之间的关系,按照DBMS提供的功能和描述工具,设计出规模适当、正确反映数据关系、数据冗余少、存取效率高、能满足多种查询要求的数据模型。

数据库设计的步骤是:

(1)数据库结构定义:目前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有的是支持联机事务处理CLTP(负责对事务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的操作型DBMS,有的可支持数据仓库、有联机分析处理CLAP(指为支持决策的制定对数据的一种加工操作)功能的大型DBMS,有的数据库是关系型的、有的可支持面向对象数据库。针对选择的DBMS,进行数据库结构定义。

(2)数据表定义:数据表定义指定义数据库中数据表的结构,数据表的逻辑结构包括:属性名称、类型、表示形式、缺省值、校验规则、是否关键字、可否为空等。关系型数据库要尽量按关系规范化要求进行数据库设计,但为使效率高,规范化程度应根据应用环境和条件来决定。数据表设计不仅要满足数据存储的要求,还要增加一些如反映有关信息、操作责任、中间数据的字段或临时数据表。

(3)存储设备和存储空间组织:确定数据的存放地点、存储路径、存储设备等,备份方案,对多版本如何保证一致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4)数据使用权限设置:针对用户的不同使用要求,确定数据的用户使用权限,确保数据安全。

(5)数据字典设计:用数据字典描述数据库的设计,便于维护和修改。

为了更好地组织数据和设计出实际应用数据库,应该注意如下问题:

规范化地重组数据结构:对数据进行规范化表达,这在后面将会具体讨论。

关系数据结构的建立:在进行了数据基本结构的规范化重组后,还必须建立整体数据的关系结构。这一步设计完成后数据库和数据结构设计工作基本完成,只待系统实现时将数据分析和数据字典的内容代入到所设计的数据整体关系结构中,一个规范化数据库系统结构就建立起来了。

建立关系数据结构涉及三方面内容:确定关联的关键指标项并建立关联表;确定单一的父系记录结构;建立整个数据库的关系结构。

(1)链接关系的确定

在进行了上述数据规范化重组后,已经可以确保每一个基本数据表(我们简称为表)是规范的,但是这些单独的表并不能完整地反映事物,通常需要通过指标体系整体指标数据才能完整全面地反映问题。也就是说在这些基本表的各宇段中,所存储的是同一事物不同侧面的属性。那么计算机系统如何能知道哪些表中的哪些记录应与其它表中的哪些记录相对应,它们表示的是同一个事物呢?这就需要在设计数据结构时将这种各表之间的数据记录关系确定下来。这种表与表之间的数据关系一般都是通过主或辅关键词之间的连接来实现的。因为在每个表中只有主关键词才能唯一地标识表中的这一个记录值(因为根据第三范式的要求,表中其它数据字段函数都依赖于主关键词),所以将表通过关键词连接就能够唯一地标识出某一事物不同属性在不同表中的存放位置。

(2)确定单一的父子关系结构

所谓确定单一的父系关系结构就是要在所建立的各种表中消除多对多(以下用M:N来表示)的现象,即设法使得所有表中记录之间的关系呈树状结构(只能由一个主干发出若干条分支,而不能有若干条主干交错发出若干条分支状况)。所谓的“父系”就是指表的上一级关系表。消除多对多关系可以借助于E-R图的方法来解决,也可以在系统分析时予以注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消除这种M:N情况的办法也很简单,只需在二表之间增加一个表,则原来M:N的关系就改成了M:1,1:N的关系了。

确定数据资源的安全保密属性:

一般DBMS都提供给我们自己定义数据安全保密性的功能。系统所提供的安全保密功能一般有8个等级(0-7级),4种不同方式(只读、只写、删除、修改),而且允许用户利用这8个等级的4种方式对每一个表自由地进行定义。

定义安全保密性的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

a.原则上所有文件都定义为4级,个别优先级特别高的办公室(终端或微机的入网账号)可定义高于4级的级别,反之则定义为低于4的级别。

b.统计文件(表)和数据录入文件一般只对本工作站定义为只写方式,对其它工作站则定义为只读方式。

c.财务等保密文件一般只对中工作站(如财务科等)定义为可写、可改、可删除方式,对其它工作站则定义为只读方式,而且不是每个人都能读,只有级别相同和高级别者才能读。

2.1.2数据库设计范式分析

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数据指标体系,是建立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的最重要的一环。一个良好的数据指标体系是建立DB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我们完全可以认为所建指标体系中的一个指标类就是关系数据库中的一个基本表,而这个指标类下面的一个个具体指标就是这个基本表中的一个字段。但如果直接按照这种方式建库显然还不能算最佳。对于指标体系中数据的结构在建库前还必须进行规范化的重新组织。

a.数据组织的规范化形式

在数据的规范化表达中,一般将一组相互关联的数据称为一个关系(relation),而在这个关系下的每个数据指标项则被称为数据元素(dataelement),这种关系落实到具体数据库上就是基本表,而数据元素就是基本表中的一个字段(field)。规范化表达还规定在每一个基本表中必须定义一个数据元素为关键字(key),它可以唯一地标识出该表中其它相关的数据元素。在规范化理论中表是二维的,它有如下四个性质:

l在表中的任意一列上,数据项应属于同一个属性(如图中每一列都存放着不同合同记录的同一属性数据)。

l表中所有行都是不相同的,不允许有重复组项出现(如图中每一行都是一个不同的合同记录)。

l在表中,行的顺序无关紧要(如图中每行存的都是合同记录,至于先放哪一个合同都没关系)。

l在表中,列的顺序无关紧要,但不能重复(如图中合同号和合同名谁先谁后都没关系,但二者不可重复或同名)。

在对表的形式进行了规范化定义后,数据结构还有五种规范化定义,定名为规范化模式,称为范式。在这五种范式中,一般只用前三种,对于常用系统就足够了。而且这五种范式是“向上兼容”的,即满足第五范式的数据结构自动满足一、二、三、四范式,满足第四范式的数据结构自动满足第一、二、三范式,……,依此类推。

第一范式(firstnormalform,简称1stNF)就是指在同一表中没有重复项出现,如果有则应将重复项去掉。这个去掉重复项的过程就称之为规范化处理。在本文所讨论的开发方法里,1stNF实际上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我们按规范化建立的指标体系和表的过程都自动保证了所有表都满足1stNF。

第二范式(secondnormalform,简称2ndNF)是指每个表必须有一个(而且仅一个)数据元素为主关键字(primarykey),其它数据元素与主关键字一一对应。例如,在图l9.7中如果我们将合同号定义为主关键字(其它数据元素中的记录数据都有可能重名,故不能作为主关键字),故只要知道了一个合同记录的合同号,就可以唯一地在同一行中找到该合同的任何一项具体信息。通常我们称这种关系为函数依赖(functionaldepEndence)关系。即表中其它数据元素都依赖于主关键字,或称该数据元素唯一地被主关键字所标识。第三范式(thirdnormalform,简称3rdNF)就是指表中的所有数据元素不但要能够唯一地被主关键字所标识,而且它们之间还必须相互独立,不存在其它的函数关系。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满足了2ndNF的数据结构来说,表中有可能存在某些数据元素依赖于其它非关键宇数据元素的现象,必须加以消除。

为防止数据库出现更新异常、插入异常、删除异常、数据冗余太大等现象,关系型数据库要尽量按关系规范化要求进行数据库设计。

§2.2SQL语言介绍

2.2.1SQL基础

SQL(StructuredQueryLanguage,结构查询语言)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数据库语言。SQL通常使用于数据库的通讯。ANSI(美国国家标准学会)声称,SQL是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标准语言。SQL语句通常用于完成一些数据库的操作任务,比如在数据库中更新数据,或者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使用SQL的常见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有:Oracle、Sybase、MicrosoftSQLServer、Access、Ingres等等。虽然绝大多数的数据库系统使用SQL,但是它们同样有它们自立另外的专有扩展功能用于它们的系统。但是,标准的SQL命令,比如"Select"、"Insert"、"Update"、"Delete"、"Create"和"Drop"常常被用于完成绝大多数数据库的操作。MSSQLServer就是用的Transact-SQL。

SQL语言有着非常突出的优点,主要是:

n非过程化语言

n统一的语言

n是所有关系数据库的公共语言

非过程化语言:SQL是一个非过程化的语言,因为它一次处理一个记录,对数据提供自动导航。SQL允许用户在高层的数据结构上工作,而不对单个记录进行操作,可操作记录集,所有SQL语句接受集合作为输入,返回集合作为输出。SQL的集合特性允许一条SQL语句的结果作为另一条SQL语句的输入。

SQL不要求用户指定对数据的存放方法,这种特性使用户更易集中精力于要得到的结果;所有SQL语句使用查询优化器,它是RDBMS的一部分,由它决定对指定数据存取的最快速度的手段,查询优化器知道存在什么索引,在哪儿使用索引合适,而用户则从不需要知道表是否有索引、有什么类型的索引。

统一的语言:SQL可用于所有用户的DB活动模型,包括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应用程序员、决策支持系统人员及许多其它类型的终端用户。

SQL为许多任务提供了命令,其中包括:

n查询数据

n在表中插入、修改和删除记录

n建立、修改和删除数据对象

n控制对数据和数据对象的存取

n保证数据库一致性和完整性

以前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上述各类操作提供单独的语言,而SQL将全部任务统一在一种语言中。

所有关系数据库的公共语言:由于所有主要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支持SQL语言,用户可将使用SQL的技能从一个RDBMS(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转到另一个,所有用SQL编写的程序都是可以移植的。

2.2.2SQL语句

SQL功能强大,是一种完备的数据处理语言,不仅用于数据库查询,而且用于数据库中的数据修改和更新,概括起来,它可以分成以下几组:

DML(DataManipulationLanguage,数据操作语言):用于检索或者修改数据;

DDL(DataDefinitionLanguage,数据定义语言):用于定义数据的结构,比如创建、修改或者删除数据库对象;

DCL(DataControlLanguage,数据控制语言):用于定义数据库用户的权限。

DML组可以细分为以下的几个语句:

SELECT:用于检索数据;

INSERT:用于增加数据到数据库;

UPDATE:用于从数据库中修改现存的数据;

DELETE:用于从数据库中删除数据。

DDL语句可以用于创建用户和重建数据库对象。下面是DDL命令:

CREATETABLE,ALTERTABLE,DROPTABLE,CREATEINDEX,DROPINDEX

下面是一个简单SQL语句的例子:

我们使用SQL语句来从Book中检索‘借书证号’为‘000001’的借阅者姓名:

SELECT姓名FROMBookWHERE借书证号=‘000001’

2.2.2.1DDL与DML

数据定义语言DDL:它是用来创建和修改数据库结构的一种语句,包括Create、Alter和Drop语句。

数据操作语言DML:包括数据查询与数据更新。数据查询主要是由Select语句完成,这一点不再赘述。而数据更新所造成的风险大大超过数据查询。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在更改期内保护所存储的数据的一致性,确保有效的数据进入数据库,数据库必须保持一致性,DBMS还必须协调多用户的并行更新,以确保用户和它们的更改不至于影响其它用户的作业。

用于修改数据库内容的SQL语句主要有以下三个:

(1)Insert,向一个表中加入新的数据行

(2)Delete,从一个表中删除数据行

(3)Update,更改数据库中已经存在的数据

Insert标准语法:

INSERTINTOtable_name(col1,col2...)VALUES(value1,value2...)

下例要将借书证号为‘000001’作为一个新的借书情况加入借书情况表OWNER中

InsertInto

owner(借书证号,图书编号,借书日期)

values(‘000001’,‘00000001’,‘2002-9-12’)

Insert语句还可以将多行数据添加到目标表中去,在这种形式的Insert语句中,新行的数据值不是在语句正文中明确地指定的,而是语句中指定的一个数据库查询。添加的值来自数据库自身的行,在某些特定的状态下,这是非常有用的。多行Insert语句为拷贝数据提供了一种紧凑而高效的方法,但我在自已做的图书管理系统中没有使用这种方法,我在系统中是使用循环依照上面的用法来完成多个记录的插入。

Update语句用于更新单表中选定行的一列或多列的值。要更新的目标表在语句中定义,Set子句则指定要更新哪些列并计算它们的值。Update语句总是包含Where语句,而且Update语句比较危险,所以您必须明确地认识到Where语句的重要性,Where语句被用来指定需要更新的行。

标准语法:

UPDATEtable_name

SETcolumnname1=value1

[,columname2=value2]...

WHEREsearch_condition

Delete语句标准语法:

DELETEFROMtablenameWHEREcondition

2.2.2.2复杂操作实现

在信息管理系统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归类、汇总、映射、索引、子查询等复杂操作,相应的支持与实现如下:

uGROUPBY方法

GROUPBY子句语法为:

SELECTcolumn1,SUM(column2)

FROM"list-of-tables"

GROUPBY"column-list";

这个GROUPBY子句将集中所有的行在一起,它包含了指定列的数据以及允许合计函数来计算一个或者多个列。

在本人的系统中在显示数据时用到了此语句来对查询所得的内容排序然后再显示。

u组合条件和布尔运算符

以下的SQL语句中就含有组合条件:

SELECTcolumn1,SUM(column2)

FROM"list-of-tables"

WHERE"condition1"AND"condition2";

下面是一个示例:

SELECT身份描述

FROMID,user

WHEREID.身份编号=USER.身份编号anduser.借书证号=’000001’;

这条SQL语句是从user、id表中查找借阅证号为000001的借阅者的身份描述,第三条语句中如果其中有一个条件为假,那么就什么都没有显示。

uUNION子句

有些时候,需要一起浏览多个查询的结果、组合它们的输出,我们可以使用UNION关键字。

第三章应用系统开发工具

§3.1Delphi6.0VCL组件的体系结构

Delphi类可以粗略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组件类,这些组件类通常以某种方式出现在组件面板上,当用户从组件面板上点取一个类的图标后,在程序中就自动生成了该类的对象(非可视组件除外);另一部分是功能类,这此功能类的对象通常出现在程序代码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这些功能类在组件面板上是找不到的。在Delphi中,每一个类的祖先都是Tobject类,整个类的层次结构就像一棵倒挂的树,在最顶层的树根即为Tobject类。这样,按照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思想,就使得用户可用Tobject类这个类型代替任何其它类的数据类型。实际上在Delphi的类库中,Tobject类派生出了为数相当众多的子类,它们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通常情况下,如果不自行开发组件,就不必了解整个类的体系结构,只用到类层次树的叶结点就足够了。

这一小节简略介绍一下Delphi6.0中VCL(可视化组件库)组件的体系结构。凡是做过程序开发的人都知道从来没有单纯的数据应用程序,也就是说,数据库应用程序必须和用户界面(可以是图形界面,也可以是命令接口)元素相结合,只讲界面或只讲数据库本身都构不成数据库应用程序,因而用Delphi6.0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就隐含着界面开发。Delphi6中的VCL组件可用图3-1来说明。

组件在Delphi程序的开发中是最显眼的角色。大家知道,在编写程序时一般都开始于在组件面板上选择组件并定义组件间的相互作用。但也有一些组件不在组件面板上,例如Tform和Tapplication(典型的非可视组件)。组件是Tcomponents派生出来的子类,可以流的形式存放在DFM文件中,具有事件和Publish属性。

窗口组件类是窗口化的可视化组件类,在Delphi的类库中占有最大的份额。在实际编程中,窗口组件类的对象都有句柄,可以接受输入焦点和包含其它组件。

图形组件与窗口组件并列,是另一大类组件。图形组件不是基于窗口的,因而不能有窗口句柄,不能接受输入焦点和包含其它组件。从图8-43中可以看出,图形组件的基类是TgraphicControl,在实际编程中,它们必须寄生于它们的宿主——窗口组件类的对象,由它们的拥有者负责其显示,而且它们还能触发一些和鼠标活动相关的事件。图形控件最典型的例子是Tlabel和TspeedButton。由此可以看出图形组件的功能很弱,图形组件的用处何在呢?其实使用图形组件的最大好处在于节省资源,正是因为它们的功能较弱,所以使用的系统资源就要少。在一个应用程序中,如果能在不影响其功能的前提下合理大量地使用图形组件,将会大减少程序对系统资源的消耗。

非可视组件是与可视组件相并列的另一类组件,非可视组件在程序运行中是不可见的(除各种对话框组件之外,事实上有人认为对话框组件不能归入非可视组件,应该是另一种介于可视与非可视之间的组件)。

最后要说明一下,常说的控件实际上是一种组件。也就是说组件这个概念要大于控件,控件在内涵上包含于组件中。控件由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提出并使用,而组件是Borland和其它厂商在对Windows控件做了必要的扩展之后提出来的概念,它们是在不同时期由不同的厂商提出的概念。

§3.2数据库组件介绍

用Delphi6开发数据库应用,重点是和各种数据库组件打交道,能和数据库挂钩的组件对象有5种,它们是:Session(数据库会话)、Database(数据库)、Dataset(数据集)、DataSource(数据源)、Datacontrol(数据控制组件,也叫data-controls即数据感知组件)。其中前面4种统称为数据访问(DataAccess)组件。这些组件的相互关系如图3-2所示。

ADO组件Delphi6.0包含了可以用来访问Microsoft公司的ActiveXDataObjects(ADO)格式数据库的组件。ADO是Micrsoft公司关于各种类型数据的高等界面,后来逐渐演变成满足所有数据访问需要的完整解决办法。ADO的对象模型是所有数据访问接口对象模型中最简单的一种。Microsoft公司用来访问ADO数据的应用程序界面技术是OLEDB。OLEDB是一种底层编程接口,用来访问许多不同类型的数据源,其中包括消息、文件系统以及其他一些非传统的数据源。OLEDB是一个由ComponentObjectModel(COM)接口组成的集合,用来隐藏创建数据访问服务过程中的细节。OLEDB提供了访问任何数据资源的方法,包括相互关联的数据库和相互不关联的数据库、Email和文件系统、文本和图形以及用户定义的数据对象。

Delphi的ADO组件无需依靠BDE而是使用ADO技术,提供了可以通过数据控制组件访问数据的新方法。唯一的要求是在使用ADO组件时必须运行ADO/OLE-DB。ADO组件的使用使得DELPHI在访问数据的类型和采用的技术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突破。

数据模块设计窗口数据模块设计窗口是用来设计和维护数据模块的。数据模块设计窗口中包含了所有以.DTI作为文件扩展名的DataDiagram文件的信息。DTI文件在编译时不起任何作用。

§3.3SQL语言在Delphi中的应用

在Delphi中使用SQL语言非常方便,一般来说,都是通过Tquery或TADOquery组件来使用SQL语言的。可以在Tquery或TADOquery组件的SQL属性中设置SQL语句。设计程序时,在该组件的属性对话框中选择SQL属性,单击带省略号的按钮,就可以打开StringListEditor对话框,然后我们就可以在对话框中添加SQL语句。还可以使用Delphi的SQLBuilder来自动生成SQL语句,这样可以避免手工编写SQL而可能造成的语法错误。

静态SQL语句在程序设计时便已固定下来,它不包含任何参数和变量。

动态SQL语句,也被称作参数化的语句,在其中间包含着表示字段名或表名的参数,例如下面的语句是一条动态SQL语句:

Select*FromBookWhere图书编号=:bookCode;

其中的变量bookCode便是一个参数变量,它由一个冒号引导,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必须要为该参数赋值,该条SQL语句才能正确执行,每次运行应用程序时可以为该参数变量赋予不同的值。为参数赋值有三种方法:

①根据参数在SQL语句中出现的顺序,设置TADOQuery组件的parameters属性值为参数赋值。

②直接根据SQL语句中各参数的名字,调用ParamByName方法来为各参数赋值。

③将TADOQuery组件的DataSource属性设置为另一个数据源,这样将另一个数据源中与当前TADOQuery组件的SQL语句中的参数名相匹配的字段值赋给其对应的参数。利用这种方法也能实现所谓的连接查询,创建主要—明细型数据库应用。

在使用动态SQL语句编程时,常常用到一个很重要的方法Prepare,调用Prepare方法之后,Delphi会将带参数的SQL语句传送给与其对应的数据库引擎,对动态SQL语句进行语法分析和优化。虽然在用动态SQL语句编程时,调用Prepare方法并不是必须的,但是调用Prepare方法后,会极大地提高动态SQL语句的执行性能,特别是当要反复多次执行同一条动态SQL语句时,其优越性会更加明显。如果在应用程序中执行一条SQL语句之前并没有显式地调用Prepare方法,每次在执行SQL语句时,Delphi会隐含地调用Prepare方法以准备这个查询。

TadoQuery部件还有一个Prepare属性,这是一个布尔型属性,当其属性值为True时,表明该查询已被准备好了(SQL语句已被传送到数据库引擎中),当我们使用参数编辑器ParametersEditor来为动态SQL语句中的参数赋值时,当设置完相应的参数值并退出参数编辑器时,Delphi会隐含地调用Prepare方法以准备好查询。

当SQL语句执行完之后,要想准备下一个查询,首先必须调用Close方法,然后才能调用Prepare方法准备下一个查询。一般来说,在一个应用程序中应该调用一次Prepare方法,常常在窗体的OnCreate事件处理过程中调用Prepare方法,然后用上述介绍的方法为参数赋值,最后调用Open方法或ExecSQL方法执行SQL语句,以完成查询。

当然在调用Prepare方法准备好一个查询时,会消耗一些数据库资源,因而每当一个查询执行完毕之后,要养成调用UnPrepare方法以撤消查询的好习惯。在运行程序过程中,通过程序改变TQuery或TADOquery部件的SQL属性值时,Delphi会自动地调用Close方法和UnPrepare方法,以撤消查询。

在程序运行过程中,要想设置Tquery或TADOquery部件的SQL属性,必须首先调用Close方法,关闭TQuery或TADOquery部件,然后再调用Clear方法清除SQL属性中现存的SQL命令语句,最后再调用Add方法为SQL属性设置新的SQL命令语句。例如:

datamodule4.adoquery2.close;

datamodule4.adoquery2.sql.clear;

datamodule4.adoquery2.sql.add(''''SELECT借书证号,密码FROM[user]WHERE(借书证号=:tt)'''');

datamodule4.adoquery2.parameters[0].value:=username;

datamodule4.adoquery2.open;

在为TQuery或TADOquery部件设置SQL属性时调用Close方法总是很安全的,如果TQuery或TADOquery部件已经被关闭了,调用Close方法时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在应用程序中为SQL属性设置新的SQL命令语句时,必须要调用Clear方法以清除SQL属性中现存的SQL命令语句,如果不调用Clear方法,便调用Add方法向SQL属性中设置SQL命令语句,那么新设置的SQL命令语句会追加在现存SQL命令语句后面,在程序运行时常常会出现出乎意料的查询结果甚至程序无法运行下去。

在这里要特别注意的,一般情况下TQuery或TADOquery部件的SQL属性只能包含一条完整的SQL语句,它不允许被设置成多条SQL语句。当然有些数据库服务器也支持在TQuery或TADOquery部件的SQL属性中设置多条SQL语句,只要数据库服务器允许这样,我们在编程时可以为SQL属性设置多条SQL语句。

在为TQuery或TADOquery部件设置完SQL属性的属性值之后,也即编写好适当的SQL程序之后,可以有多种方式来执行SQL程序。

在设计过程中,设置完TQuery或TADOquery部件的SQL属性之后将其Active属性的值置为True,这样便可以执行SQL属性中的SQL程序,如果应用中有与TQuery或TADOquery部件相连的数据浏览部件(如TDDGridTDBEdit等)那么在这些数据浏览部件中会显示SQL程序的执行结果。

在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通过程序调用TQuery或TADOquery组件的Open方法或ExecSQL方法可以执行其SQL属性中的SQL程序。Open方法和ExecSQL方法是不一样的。Open方法只能用来执行SQL语言的查询语句(Select命令),并返回一个查询结果集,而ExecSQL方法还可以用来执行其它常用的SQL语句(如INSERT,UPDATE,DELETE等命令),例如:

Query1.Open(这样会返回一个查询结果集)

如果调用Open方法,而没有查询结果时,会出错。此时应该调用ExecSQL方法来代替Open方法。如:

Query1.ExecSQL(没有返回结果)

当然在设计应用程序时,程序设计人员是无法确定TQuery或TADOquery组件中的SQL语句是否会返回一个查询结果的。对于这种情况应当用Try…Except模块来设计程序。在Try部分调用Open方法,而在Except部分调用ExceSQL方法,这样才能保证程序的正确运行。

例如:

Try

Query1.Open

Except

Query1.ExecSQL

End

通过Tquery或TADOquery组件可以获得两种类型的数据:

u“活动”的数据

这种数据就跟通过TTable部件获得的数据一样,用户可以通过数据浏览部件来编辑修改这些数据,并且当调用Post方法或当焦点离开当前的数据浏览部件时,用户对数据的修改自动地被写回到数据库中。

u非活动的数据(只读数据)

用户通过数据浏览部件是不能修改其中的数据。在缺省情况下,通过TQuery部件获得的查询结果数据是只读数据,要想获得“活动”的数据,在应用程序中必须要设置Tquery或TADOquery组件的RequestLive属性值为True,然而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通过设置RequestLive的属值True)都可以获得“活动”的数据的,要想获得“活动”的数据,除了将TQuery部件的RequestLive属性设置为True外,相应的SQL命令还要满足以下条件。

本地SQL语句查询情况下,要得到可更新的数据集,SQL语句的限制为:

n查询只能涉及到一个单独的表

nSQL语句中不能包含ORDERBY命令nSQL语句中不能含聚集运算符SUM或AVG

n在Select后的字段列表中不能有计算字段

n在Select语句WHERE部分只能包含字段值与常量的比较运算,这些比较运算符是:Like,>,<,>=,<=。各比较运算之间可以有并和交运算:AND和OR

当通过SQL语句查询数据库服务器中的数据库表:

n查询只能涉及到一个单独的表

nSQL语句中不能包含ORDERBY命令

nSQL语句中不能含聚集运算符SUM或AVG运算

另外,如果是查询Sybase数据库中的表,那么被查询的表中只能有一个索引。

如果在应用程序中要求TQuery或TADOquery组件返回一个“活动”的查询结果数据集,但是SQL命令语句不满足上述约束条件时,对于本地数据库的SQL查询,BDE只能返回只读的数据集。对于数据库服务器中的SQL查询,只能返回错误的代码。当Tquery或TADOquery组件返回一个“活动”的查询结果数据集时,它的CanModIfy属性的值会被设置成True。

§3.4MSSQLServer简述

SQLServer是一个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功能强大操作简便,日益为广大数据库用户所喜爱。越来越多的开发工具提供了与SQLServer的接口。SQLServer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最初是由Microsoft、Sybase和Ashton-Tate三家公司共同开发的。于1988年推出了第一个OS/2版本,在WindowsNT推出后,Microsoft与Sybase在SQLServer的开发上就分道扬镳了,Microsoft将SQLServer移植到WindowsNT系统上,专注于开发推广SQLServer的WindowsNT版本。

SQLServer2000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SQL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最新版本,该版本继承了SQLServer7.0版本的优点,同时又比它增加了许多更先进的功能、具有使用方便、可伸缩性好与相关软件集成程度高等优点。可跨越从运行MicrosoftWindows98的膝上型电脑到运行MicrosoftWindows2000的大型多处理器的服务器等多种平台使用。MSSQLServer不但可以应用于大中型数据库管理中,建立分布式关系数据库,并且也可以开发桌面数据库。事实上,SQLServer数据库处理的基本结构,采取关系型数据库模式,尽管如此,相信大家都可以轻易的发现,在SQLServer的数据库处理方式,则是使用面向对象的操作方式与精神,也就是说,SQLServer的所有功能,都可以基于系统已经建立好的一些对象来达成,是相当OO(面向对象)的一个系统结构。

SQLServer企业管理器是SQLServer的主要管理工具,它提供了一个遵从MMC标准的用户界面,使用户得以:

·定义SQLServer实例组。

·将个别服务器注册到组中。

·为每个已注册的服务器配置所有SQLServer选项。

·在每个已注册的服务器中创建并管理所有SQLServer数据库、对象、登录、用户和权限。

·在每个已注册的服务器上定义并执行所有SQLServer管理任务。

·通过唤醒调用SQL查询分析器,交互地设计并测试SQL语句、批处理和脚本。

·唤醒调用为SQLServer定义的各种向导。

·

第三章图书管理系统设计分析

§4.1应用需求分析

图书管理系统需要满足来自三方面的需求,这三个方面分别是图书借阅者、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图书馆管理人员。图书借阅者的需求是查询图书馆所存的图书、个人借阅情况及个人信息的修改;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图书借阅者的借阅及还书要求进行操作,同时形成借书或还书报表给借阅者查看确认;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功能最为复杂,包括对工作人员、图书借阅者、图书进行管理和维护,及系统状态的查看、维护并生成催还图书报表。

图书借阅者可直接查看图书馆图书情况,如果图书借阅者根据本人借书证号和密码登录系统,还可以进行本人借书情况的查询和维护部分个人信息。一般情况下,图书借阅者只应该查询和维护本人的借书情况和个人信息,若查询和维护其他借阅者的借书情况和个人信息,就要知道其他图书借阅者的借书证号和密码。这些是很难得到的,特别是密码,所以不但满足了图书借阅者的要求,还保护了图书借阅者的个人隐私。

图书馆工作人员有修改图书借阅者借书和还书记录的权限,所以需对工作人员登陆本模块进行更多的考虑。在此模块中,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为图书借阅者加入借书记录或是还书记录,并打印生成相应的报表给用户查看和确认。

图书馆管理人员功能的信息量大,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最高。本功能实现对图书信息、借阅者信息、总体借阅情况信息的管理和统计、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信息查看及维护。图书馆管理员可以浏览、查询、添加、删除、修改、统计图书的基本信息;浏览、查询、统计、添加、删除和修改图书借阅者的基本信息,浏览、查询、统计图书馆的借阅信息,但不能添加、删除和修改借阅信息,这部分功能应该由图书馆工作人员执行,但是,删除某条图书借阅者基本信息记录时,应实现对该图书借阅者借阅记录的级联删除。并且还应具有生成催还图书报表,并打印输出的功能。

在本系统中由于没有打印机设备供试验,所以预先把报表打印改成报表预览。

设计不同用户的操作权限和登陆方法

对所有用户开放的图书查询

借阅者维护借阅者个人部分信息

借阅者查看个人借阅情况信息

维护借阅者个人密码

根据借阅情况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并生成报表

根据还书情况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并生成报表

查询及统计各种信息

维护图书信息

维护工作人员和管理员信息

维护借阅者信息

处理信息的完整性

对借阅过期的图书生成报表

图4-2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需求的总结

根据以上所做的需求分析,并略掉一些细节(如不考虑用户的登录;对记录的维护),得出以下的三层数据流图。

§4.2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系统功能框图如图4-10所示。

§4.3系统数据库设计

4.3.1概念设计

在概念设计阶段中,设计人员从用户的角度看待数据及处理要求和约束,产生一个反映用户观点的概念模式。然后再把概念模式转换成逻辑模式。将概念设计从设计过程中独立开来,使各阶段的任务相对单一化,设计复杂程度大大降低,不受特定DBMS的限制。

利用ER方法进行数据库的概念设计,可分成三步进行:首先设计局部ER模式,然后把各局部ER模式综合成一个全局模式,最后对全局ER模式进行优化,得到最终的模式,即概念模式。

(1)设计局部ER模式

实体和属性的定义:

图书(图书编号,图书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备注,价格,数量,)

借阅者(借书证号,姓名,性别,身份证,联系电话,密码)

身份(身份编号,身份描述,最大借阅数)

图书类别(图书类别编号,类别描述)

ER模型的“联系”用于刻画实体之间的关联。一种完整的方式是对局部结构中任意两个实体类型,依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考察局部结构中任意两个实体类型之间是否存在联系。若有联系,进一步确定是1:N,M:N,还是1:1等。还要考察一个实体类型内部是否存在联系,两个实体类型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多个实体类型之间是否存在联系,等等。联系定义如图4-5所示。解释如下:

u一个借阅者(用户)只能具有一种身份,而一种身份可被多个借阅者所具有;

u一本图书只能属于一种图书类别(类别),而一种图书类别可以包含多本图书;

u一个用户可以借阅多本不同的书,而一本书也可以被多个不同的用户所借阅。

(2)设计全局ER模式

所有局部ER模式都设计好了后,接下来就是把它们综合成单一的全局概念结构。全局概念结构不仅要支持所有局部ER模式,而且必须合理地表示一个完整、一致的数据库概念结构。

1)确定公共实体类型

为了给多个局部ER模式的合并提供开始合并的基础,首先要确定各局部结构中的公共实体类型。在这一步中我们仅根据实体类型名和键来认定公共实体类型。一般把同名实体类型作为公共实体类型的一类候选,把具有相同键的实体类型作为公共实体类型的另一类候选。

2)局部ER模式的合并

合并的原则是:首先进行两两合并;先和合并那些现实世界中有联系的局部结构;合并从公共实体类型开始,最后再加入独立的局部结构。

3)消除冲突

冲突分为三类:属性冲突、结构冲突、命名冲突。

设计全局ER模式的目的不在于把若干局部ER模式形式上合并为一个ER模式,而在于消除冲突,使之成为能够被所有用户共同理解和接受的同一的概念模型。

3)全局ER模式的优化

在得到全局ER模式后,为了提高数据库系统的效率,还应进一步依据处理需求对ER模式进行优化。一个好的全局ER模式,除能准确、全面地反映用户功能需求外,还应满足下列条件:实体类型的个数要尽可能的少;实体类型所含属性个数尽可能少;实体类型间联系无冗余。

综上所述,“图书管理系统”的全局ER模式如图4-13所示。

4.3.2关系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由于概念设计的结果是ER图,DBMS一般采用关系型(本人所使用的MSSQLServer就是关系型的DBMS),因此数据库的逻辑设计过程就是把ER图转化为关系模式的过程。由于关系模型所具有的优点,逻辑设计可以充分运用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使设计过程形式化地进行。设计结果是一组关系模式的定义。

(1)导出初始关系模式

book(图书编号#,图书名称,图书类别#,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备注,价格,数量)class(图书类别#,类别名)user(借书证号#,姓名,性别,身份编号#,身份证,联系电话,密码)ID(身份编号#,身份描述,最大借阅数)Owner(借书证号#,图书编号#,借书日期)

图4-14关系模式集

(2)产生子模式

子模式是用户所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除了指出用户用到的数据外,还应指出数据与概念模式中相应数据的联系,即指出概念模式与子模式之间的对应性。

借书子模式(借书证号#,姓名,图书编号#,图书名称,借书日期)

图4-15部分子模式

(3)根据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本人在写系统时还加入了两个关系模式:

1、ownertemp:用于工作人员在处理借书、还书工作时临时存储借书、还书信息,以便打印报表时使用。

2、keyer:用于存储工作人员和图书馆管理员的用户名和密码及权限,以便工作人员或图书馆管理员进入相应的功能模块时进行验证用户的身份。

4.3.3数据库的实现

我选用MicrosoftSQLServer2000(企业版)数据库来进行数据库的逻辑设计。首先创建七个基本数据库表如表4-1-4-7所示,然后根据全局ER图,建立各个表之间的联系,如图4-8所示。

表4-1借阅者基本信息表的结构(User)

表4-2图书信息表的结构(Book)

表4-3图书类别信息表的结构(Class)

表4-4借阅者身份信息表的结构(ID)

表4-5借阅情况信息表的结构(Owner)

表4-6借阅情况临时存储信息表的结构(Ownertemp)

注:在owner表和ownertemp表中加入了索引字段,用来唯一标识一条借书记录,并且设置为标识,标识种子为1。

表4-7工作人员和管理员信息表的结构(Keyer)

图4-8数据库表间联系图

第五章图书管理系统应用程序设计

§5.1系统窗体模块组成

§5.2数据模块窗体的设置

在编写数据库应用程序时,经常要遇到这样的情况,即好多组件、窗体同时访问相同的数据源,如果为每一个组件或者窗体都设置一个数据源将是十分耗时的工件,而且要保证这些数据源的确是相同的也需花一番功夫。那么,能不能将这些数据源集中管理,最好是做成一个统一的模块,需要时就将该模块引入而不必直接操作数据源本身呢?数据模块(DataModule)是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简单说来,数据模块是用来集中管理数据源的一个窗体,该窗体可被需要的地方随时引入。

但本人在开发这个系统时,开始使用了一下数据模块,但在使用过程中却碰到了一些问题。并且考虑这个系统使用到的TADOQuery控件比较多,如果使用数据控件可能会带来管理上的麻烦,如弄混各个数据控件的作用。还考虑到使用动态生成ADOQuery可能会更节省资源。所以在本人的系统中,开始做的第一个模块“借阅者个人模块”中还稍微使用了一下数据模块。但在后面做的两个模块中大多都是用动态生成ADOQuery来实现的。并且由于SQL语句是动态加入的所以datamodule中的控件也不会多。

§5.3启动画面的实现

启动画面是为了给用户一个良好的印像,加深软件的亲和力,没有实际的功能,在Form1窗体中加入了Image和Time组件。启动画面的窗体略,主要的源代码如下:

§5.4用户登录窗体的的实现

本窗体是为三种不同的用户(一般用户,工作人员,管理员)提供选择以进入不同的模块,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源代码比较简单,略。

§5.5用户密码认证窗体的的实现

本窗体是为了让工作人员或图书馆管理员按照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并且跟据用户名检查Keyer表中的“权限”字段,以分辩进入图书馆管理人员模块还是进入工作人员模块。窗体界面、源代码如下

§5.6借阅者服务模块的实现

借阅者服务窗体的功能主要是图书的查询,个人借阅情况查看及个人部分信息的修改。界面图如下:

5.6.1图书查询功能的实现

在本系统中,任何人都有权限使用查询功能,不做任何限制。界面如下,

由于实现的查询功能有多种,如按图书编号、图书名称等字段进行完全体配查找和部分体配的模糊查找,还有按多个条件进行逻辑与或是逻辑或的多条件查找。其中实现的方法者差不多,所以只给出多条件查找的代码,如下:

5.6.2借阅者登录功能的实现

这个功能的实现与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登录功能实现的方法大致一样,并且还要简单。是从User表中查到到借阅证号与密码,看与用户输入的是否一致。如果一致,那么用户就可查看自已的借阅情况并维护自己的部分信息。源代码与借阅者登录界面都略。

5.6.3借阅者借阅情况功能的实现

当借阅者正确登录到系统后,此功能将被激活,使用户能查看到自身的借阅情况。在此系统中,信息的显示一般用ListView来实现,只在较少的情况下用到了DBgrid,因为我觉得ListView更好实现,并能使信息数据对用户的完全分离。

在这里跟据借阅者的不同要求实现借阅情况的查询,有检查所有的借阅情部、某本书的借阅情况、和根据已借阅天数的来查询。其中根椐借阅天数来查询更有代表性,有方式一和方式二。以下给出此功能的源代码

按借阅天数查询方式一

按借阅天数查询方式二

5.6.4借阅者个人资料维护功能的实现

此功能实现当前借阅者部份资料的修改,但借书证号和身份类别这样的信息不允许修改,这是图书馆管理员模块的功能。在此界面中点击修改按钮将出现“修改”窗体(Form8),点击修改密码按钮将出现groupbox8,在这里进行密码修改。关键源代码如下。

这里给出个人部分信息修改的源代码:

这里给出密码修改的源代码:

5.7工作人员-图书借阅/归还模块的实现

5.7.1工作人员进行图书借阅功能实现

在这个功能中,工作人员输入借阅者的借阅证号和所要借阅的图书的图书编号,然后点击借阅按钮就可进行图书借阅。考虑到实际中可能会出现只知图书名而不知图书编号的情况,在此界面下方加入了一个转换功能,可以把图书名称转换成图书编号,再进行图书借阅。

在借阅完成后会生借阅报表以便借阅者检查和确认,借阅报表的打印效果如下图,实现比较简单,略去实现过程。

5.7.2工作人员进行图书归还功能实现

在此功能中,工作人员根据借阅者的借书证号和归还的图书编号进行图书的归还工作。并且根据现实中可能会出现的只知图书名不知图书编号的归还情况,所以加入了按书籍名称进行归还的功能。这个功能是图书借阅功能中把图书名称转换成图书编号的一种改进方法,这样就不用如借阅功能中一样要先转换再借阅了。归还完成后,同样会打印出归还报表以便用户检查和确认。

5.8图书馆管理员模块的实现

5.8.1图书馆管理员图书管理功能的实现

在这个功能中可以在(*图书编号)中输入图书编号,点查找按钮后就会在各个相应的组件中显示出信息,或按图书名称模糊查找到所要的记录,在各个相应的组件中显示第一条记录的信息,也可在下端的ListView组件中点击某一条记录,在各个相应的组件中也会显示所选记录的信息。在入库功能中只要不是相同的图书编号并且带*号提示的字段不为空就可插入新的图书记录。删除则删除那些Book表中的图书记录,如果借出还可依用户要求连带删除owner表中的记录。因为图书修改与图书入库的功能与工作人员记录修改和工作人员记录添加的实现过程一样,所以下面仅给出删除功能的源代码,如下

5.8.2图书馆管理员工作人员和管理员管理功能的实现

在此功能中可以加入工作人员或是管理员,或是修改他们的密码、权限。

在此功能中如果选中ListView中的记录,则在右边相应的组件中显示出信息,并且管理员还可对这些记录进行修改或加入新的记录。并且也可以点删除按钮删除选中的一条或多条记录。删除功能与图书记录的删除一般,所以下面只给出添加与修改的实现过程。

5.8.3图书馆管理员修改图书类别及统记功能的实现

在此窗体中能对图书的类别进行删除,添加和修改,这模块的功能的实现过程与图书记录的删除,添加和修改一样的,但是这个窗体还能跟据图书类别进行统计,还可根据Book表和owner表统计出图书总数目,库存图书数目,借出图书数目及借阅过期的图书数目。在这里给出统计图书总数目,库存图书数目,借出图书数目及借阅过期的图书数目的实现过程中的几个函数和过程

5.8.4图书馆管理员借阅者管理功能的实现

查询借阅者可根据借阅者的借书证号或姓名或身份编号查找到借阅者的信息,也可以实行模糊查找,这个功能的实现与前面图书查找的实现过程一般,就不再详细说明。

5.8.5图书馆维护借阅者管理功能的实现

此功能能对借阅者信息进行查看添加、删除、修改。在这里给出刷新按钮的实现过程

5.8.6图书馆身份维护功能的实现

这一部分是对借阅者身份进行管理,能对身份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并且同样的在listview中选中某条或多条记录时会在相应的右边的组件中显示出信息。此功能实现过程与前面所叙有雷同,略。

5.8.7图书馆借阅者统计功能的实现

此功能按借阅者身份进行统计,得出具有某种身份的借阅者总数,此种身份的并借阅图书的借阅者数和所借阅的图书数,在下面给出实现过程。

5.8.8图书馆统计借阅过期记录功能的实现

打印出的借阅过期催还报表如下图所示:

此报表能显示按借书证号升序排列的借阅信息超过限定时限的信息,其中主要的SQL语句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