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1 17:17:47

中小学音乐论文

中小学音乐论文篇1

那么如何使音乐欣赏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呢?

一、合理选用欣赏教材

音乐作品必须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认真选择,做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有情节到无情节,由比较熟悉到比较生疏。同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唱片、磁带、CD、VCD等传递音乐信息设备的日新月异,音乐欣赏已不仅仅局限于音乐课堂上。实际上,小学生每天从家里和社会上所接受的音乐信息,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要比音乐课堂上多得多。因此,这给我们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拓展音乐时空,正确选择课本外合适的教材,让学生感知多种情绪是必要的。那么应该拓展选择哪些音乐作品呢?

1.必须富有情趣和艺术表现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并使儿童能有生动、形象感受的作品。

2.作品应该是贴近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学会的,切合实际的,是符合儿童音乐能力最近发展区的,即选择那些感性、生动、寓意含蓄、结构完整、形式优美风趣的音乐作品,来使学生正确体验不同的情感。

3.为配合学生课外自主选择音乐的需要,教师要教会学生选择音乐。因此,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可以来个音乐展示活动,让学生说一说最近在课堂外听到的歌曲,并讨论哪些旋律动听优美,再找出一些大家一致认同的曲目来欣赏、学唱。这样学生在课外所选择的音乐在课堂上有了及时的反馈,教师也可以适时地作了解,以防止不良音乐作品的侵入。

在教学时,适当地选择活泼动听、健康向上的课外歌曲,如低年级的《西游记》《刷牙歌》《健康歌》,高年级的《童年》《歌声与微笑》《爱的奉献》等。这些乐曲小学生较熟悉,也比较喜欢。合理地选材,使欣赏教学适合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由愉悦式聆听逐步过渡到理解式聆听,再慢慢达到评价式聆听。

二、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1.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乐器演奏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课二胡独奏《赛马》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让学生认识接触实物二胡,体会二胡的演奏方式,感受二胡的音色,从而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接着,我运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利用观赏赛马的动画感受热烈欢腾的赛马情景。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个乐段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我利用课件让学生进行比较,通过学生自主讨论,给了学生更多艺术想象和生活联想的空间。最后,我让学生进行分组创编,充分展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使欣赏活动达到一个高潮。

2.游戏形式

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如:听赏《跳绳》中,我让小朋友们边听边跟着音乐节奏跳绳,感受乐曲快乐、活泼的气氛。听赏《捉迷藏》前,先让孩子们完整听一遍,然后,请几位学生上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并配上背景音乐,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更好地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内容。

3.故事形式

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利用他们这一特点,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我编了一个动物们过新年的故事,并结合图片和音乐边听边讲,迅速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4.表演形式

表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伴奏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各种角色扮演……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欣赏的内容进行选择,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时,主要是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例: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时可让学生在了解音乐故事内容后,跟随音乐,用神气的神态,雄赳赳、气昂昂地行进及表演来表现玩具兵们可爱、顽皮的形象。而在音乐结尾部分,描绘小主人苏醒过来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凌乱的“定格”动作来表现玩具兵们来不及回玩具箱、东倒西歪的尴尬形象。再如:在欣赏《钟表店里》,让孩子们用不同乐器:三角铁、小铃、沙球分别敲击节奏来表现大钟、小钟、秒表在钟表店里开音乐会的欢乐场面。

5.小组讨论形式

这种方法适合中、高年级。如,《瑶族舞曲》教师先组织学生学习音乐主题,再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初步欣赏后,将学生分组,并将需要讨论的问题板书。提问:全曲可分为几段?各乐段速度、拍子、情绪、旋律、节奏、力度、主奏乐器、表现内容各是什么?让学生在《瑶族舞曲》的音乐中轻声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各组代表发言,教师再对音乐问题、乐曲风格等进行解答和总结。通过小组评议课这种方式进行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集体智慧。

中小学音乐论文篇2

 

儿童视唱练耳课中音准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音准的训练包括音阶训练、单音训练、音程训练、和弦训练和视唱训练五项内容。

一、音阶训练

音准教学的第一步是音阶的训练,我认为采用练耳和动作相结合的方法,形象地教音阶是十分有趣的,这里介绍几种教学方法:

1.柯尔文手势,

柯尔文手势是通过摆放手的不同高度的位置训练音阶。这套手势是1870年

由英国人约翰·柯尔文首创,用于音准训练效果非常好,是很有价值的教学技巧。柯尔文手势包括7种不同的姿势,各自代表着音阶中的固定的某一个唱名,并通过在空间所处的不同高低位置,显示音阶中各音之间的高低关系和调式音级倾向性。

手势的说明:“dou” 手放平,掌心向下,放在腰部。

“re” 手放平,掌心向下,放在下肋部。

“mi” 手放平,掌心向下,剑突部。

“fa” 手向下,掌心向里,胸部。

“sol” 手放平,掌心向下,颔部。

“la” 手放平,掌心向下,鼻子前。

“si” 手向上,掌心向上小学音乐论文,额前。

“dou” 手放平,掌心向下,头顶部。

在这个手势中只有“fa”手向下,掌心向里;“si”手向上,掌心向上,这是由于“fa”和“mi”之间为半音关系,所以“fa”向下靠近下方的“mi”音;“si”为导音,具有向上方“dou”音进行的强烈倾向性,所以手势向上。其他的音级都是手放平,掌心向下,比柯尔文手势更加简单、易记,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把手的高低位置摆放准确。使用这套手势不仅可以训练音阶,还可以训练单音、音程、和弦的构唱、简单的视唱等。

2.参照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学训练音阶

这种方法更像做游戏。具体方法是这样:让学生们排成一排攀登一个想象的具有8格梯级的梯子,每个梯级就相当于音阶中的8个音符期刊网。教师就用这8个音在钢琴上即兴弹奏,例如教师弹出“la”音,学生们就可以向前走6步并唱出这个音,这是上楼梯,如果教师接着弹“fa”音,学生们要向后退2步,下楼梯。通过这个练习也可以让学生们了解音阶中音级的位置和关系。

还可以把学生分成7人一组,每个人分别担任音阶中的一个音,按音阶顺序排好位置,当教师弹“re”音时,任“re”音的学生必须向前走两步并唱出这个音。照这个方法反复练习,当学生熟悉自己的位置和音高后可以不必向前走,直接唱自己的那个音。这个方法还可以继续深入,如教师不弹琴,而是指到哪位学生,那位学生就迅速的唱出自己担任的音高,教师甚至可以按节奏指挥学生们唱出简单的熟悉的歌曲或正在学习的视唱曲,这个游戏练习使学生们亲身参与,精神高度集中,充满乐趣。

3.排队列

用这种方法可以练习各种音阶,如在学习五声调式中的同宫系统各调时,把

孩子们分成五个人一组排好队,分别充当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 羽音,当唱C宫调式音阶时,由担任C宫音的孩子打头,合作唱出C宫调式音阶;唱D商调式音阶时,由担任D商音的孩子打头,合作唱出D商调式音阶;依次类推,这样,孩子们就在游戏中学会了C宫的同宫系统各调。其他的调式音阶也可以这样学习。

在整个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音阶的构唱是无论处于何种程度的学生都要反复练习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相当于器乐学习中的音阶练习,它是良好的调性感和音准的基础。

4.在教学过程中音阶的构唱也可以有多种形式。如:

(1)用不同的节奏、节拍来构唱音阶,

(2)可以空出一个音、两个音、甚至三个音来构唱。这样还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

以上的练习还可以移到其他的调上做构唱练习,练习的多样化可以缓解训练的枯燥感。

二、单音训练

对于单音的训练要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小学音乐论文,有步骤地逐渐加入不同的音级进行练习。如开始让学生听辨并构唱dou,mi.sol这三个音,在学生能快速准确的听辨出来以后,教师可以用这三个音弹奏采用不同的节拍,不同的旋律让学生做听辨练习,要求学生先用“a”或者“la”模唱,再用正确的音名唱出来教师所弹奏的曲例。

在这三个音级完全掌握好以后,再加入“re”和“fa”两个音级,和“si”音级,基本音级都掌握好以后再加入变化音级,练习的方法同上。教师在编旋律时要采用丰富的节奏型和尽量好听的旋律,或选取孩子们熟悉的儿童歌曲片段,使即使是简小的练习也充满趣味,引人入胜。

三、音程训练

音程训练的第一种方法是分辨不同音程的色彩对比。

在学习不同的音程时可以让学生们带着想象来听辨,比如在听二度音程时,有的同学说听小二度音程感到惊悸,听大二度时感觉也很提神,但是比小二度稍微平和一点,还有的同学说听二度音程想到了马戏团的小丑的形象,连续的二度音程还让人想到跳跃的袋鼠、机灵的小兔子……,每一种音程的色彩都是不同的,在学习这些音程时可以引导学生们想象不同的形象,这样不仅教会学生认识和听辨不同的音程,更重要的是让音乐带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这对学生学习和理解音乐有着重要的意义。

音程训练的第二种方法是采用短音阶和琶音搭桥的方法构唱或听辨。比如要唱re到sol这个纯四度音程,可以用短音阶re-mi-fa-sold的方法构唱;要唱dou到si这个大七度音程,可以用dou-mi-sol-si的方法构唱。

音程的训练除了传统的训练方法,还可以变换训练的形式。例如:

1.用手势训练法构唱音程。由教师用双手做手势。比如右手位置指示音程的冠音,左手指示音程的根音。学生分组,根据教师手势的不同位置唱出音高。

2.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同学唱根音,一组同学唱冠音。练习时要按照和声音程来练,先练习一个音程的听辨,然后是两个音程、三个音程、四个音程……,唱时两个声部要互相倾听,既要唱准横向的声部旋律,还要注意纵向和声的色彩变化,通过这个练习既可以训练学生对音程的听辨与构唱,多个音程的构唱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并且学生亲自参与教学活动会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3.选取二声部的视唱曲来学习音程,还可以选择一些中外优秀的带有二声部的歌曲如《纺织姑娘》、《深深的海洋》、《红河谷》、《七色光》等等这样的歌曲让同学们分声部演唱,体会不同音程的色彩和丰富的变化。

4.音程的进一步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创作。方法是由教师给同学们一段旋律(可以是几个小节,也可以是一个乐段),学生用所学过的音程为所给的旋律配根音,教师在训练开始应选择简单的、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多的旋律,以后再逐渐增加难度小学音乐论文,学生编配写好以后可以演唱出来或者在钢琴上演奏,也可以在其他乐器(如小提琴、长笛等)上演奏,甚至可以两个同学各演奏一个声部,演奏时倾听音响效果,大家共同修改,使作品更加完善。创作练习会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乐理知识,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运用的考验,作品的完成还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成就感。

四、和弦的训练

1.听辨和弦性质

听辨和弦性质,包括四种三和弦和四种七和弦的原位及转位。根据它们各自不同的色彩,分辨出是哪一种和弦。比如大三和弦的原位及其转位和弦听起来协和,而且色彩明亮;小三和弦的原位及其转位和弦听起来也是协和的,但色彩暗淡,柔和;增三和弦的原位及其转位和弦由于包括了增五度这个不协和音程,因此听起来不协和,有向外扩张的感觉;减三和弦的原位及其转位和弦由于包含了减四度音程这个不协和音程,听起来也不协和,有向内收缩的紧张感。

2.构唱和弦

(1)构唱和弦的原位及转位。

(2)构唱相对两个和弦中有一个音不同的和弦。如:dou-mi-sol到dou-mi-la,再唱dou-fa-la ……,依此类推,用这种方法分辨和弦间的细微差别期刊网。

(3)用和弦的结构来构唱和弦。例如:唱减三和弦的六和弦,根据它的结构是小三度+增四度音程,可以在任何一个音上作构唱练习。

3.分析和弦

和弦的练习除了听辨、构唱以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包括所学和弦的合唱曲目中的片段来进行分析。在分析时,首先要了解作品的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音乐作品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音乐情感,以及其他的音乐要素,然后进行和弦分析,最后进行分声部演唱训练,体会不同和弦的色彩变化,使视唱练耳的技术训练与音乐作品的艺术性相融合,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对音乐美的追求,激发起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五、视唱训练

视唱训练也是使儿童获得良好音准感觉的重要途径。

1.视唱曲目的选择要循序渐进,可以根据所学习的音程来选择典型视唱曲目,如先唱以级进为主的旋律,再唱包含三度、四度小跳音程的旋律,最后再选择包含大跳音程的旋律进行练习,视唱前可以让儿童先找出并用记号画出来所学的音程,有目的地练习。

2.要尽量选择儿童喜欢、熟悉的歌曲或者中、外国优秀曲目来进行练习,唱词和唱谱相结合。儿童唱会以后,可以让他们有表情的演唱和背唱,在感受到音乐美的同时,获得所学音程的感觉。

3.为了激发儿童练习的兴趣,练习视唱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齐唱、轮唱、分组唱、部分小节默唱、背唱等。背唱时要求他们要音高准确、节奏准确、分句清晰准确、发音尽量优美,像小歌手一样有表现力地、动情地演唱,把乐曲的感情化为自己的心声。当他们在完美的演唱时,自身会得到美的享受小学音乐论文,同时产生成就感,激发他们学习视唱的动力。

六.利用多媒体进行训练

21世纪的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利用多媒体进行视唱练耳教学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了。一些视唱练耳软件的功能非常强大,教师可以选择适合的软件进行音准专项练习。比如有的孩子需要加强和弦的听辨,电脑可以播放各类和弦,他听后进行正、误的选择,如果选择错误,电脑会及时地纠正错误,给予评分。儿童也可以在课下自己做练习,这使得学习更加方便、更有效率,而且儿童利用教学软件进行练习会增加其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兴趣是能力的源泉”。作为视唱练耳教师,绝不能把音准训练硬向儿童灌输,一定要从感性训练出发,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励和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与欲望,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活跃课堂气氛,使他们的学习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提高音乐素质。

高级讲师,2006年—2009年在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攻读视唱练耳教学与研究

中小学音乐论文篇3

我国是多民族融合的国家,每个民族和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经验,从而使得我国文化整体上呈现出绚烂多姿的特色。所谓的民族音乐,在广义上而言它是指一个民族在发展中所创作出的所有音乐,如果站在国家的角度来理解,我国56个民族中所有的音乐都可算作我国的民族音乐,包括古代的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传统音乐以及现代的新音乐等。而狭义上的民族音乐则是指我国传统的民间音乐,主要可分为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歌、戏曲音乐以及说唱音乐五大类。

(二)中小学校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意义

民族音乐教学是中小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教学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有利于了解历史和民族文化民族音乐以音乐的形式体现出的是民族独有的背景文化,通过学习民族音乐可以使学生对某个时期民族的发展历程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以刘天华的二胡独奏曲《光明行》为例,此曲创作时间为1931年,正值我国处于风雨飘摇的忧患时期,内有各路军阀混战,外有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人民生活之疾苦作为现代人是无法体会到的。而刘天华的《光明行》在当时山河大地遭受蹂躏的环境下,却没有流露出悲观的情绪,反而以一种振奋人心、生气勃勃的曲调来鼓舞国人的士气,恰似一首黑暗、绝望中的呐喊高歌。又如古琴曲《精忠词》,表现的是民族英雄岳飞慷慨激昂的民族之爱与精忠报国的高尚信念;我们可以感受到民族英雄岳飞慷慨激昂的国家之爱与精忠报国的决心;通过《阳关三叠》可以淋漓尽致的再现唐朝诗人王维与友人临边时悲愁的情感。作为听众,在学习了类似的民族音乐的同时,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来对民族的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有着深刻而全面的认识。2、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中小学时期是青少年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性阶段,在当前中西方文化激励冲突、碰撞的复杂文化背景下,学生对于文化的主观辨别能力是很差的,需要有专业的教育家来对其进行指点,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向着真、善、美的价值观发展,从而远离商业流行音乐及电影、杂志中的一些庸俗、浮躁的误区。这个过程中,民族音乐作为历史沉淀出来的文化精品,其中的美学元素、价值观念都是经过几代人肯定与认同的,对于青少年思想成长方面而言无疑将会有着积极、健康的影响。如在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中,作者阿炳将长年的辛酸社会生活与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在曲目中形成了统一,使得曲目整体上哀而不伤,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了作者的博襟与统一的美学观念。因此在中小学积极开展民族音乐教育,可帮助学生完善正确的价值观念。3、培养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支撑民族发展和成长的基石,而我国的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自然也起到了传承民族精神的作用。因此,在中小学生当中深入开展民族音乐教育,让学生通过音乐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来认识民族精神,继承团结友善、勤劳勇敢、热爱和平的民族信仰,无疑是健全素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有力手段,更是民族精神得以传承下去的保障。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民族音乐教育现状

(一)校方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多数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和获得外界的认可,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有针对性的考试教育方面,而对于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教育认识程度淡薄,没有充分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具体体现为:①许多中小学校每周只象征性地开设两节音乐课程,而在音乐教学方面比较笼统,没有专业的民族音乐教学观念;②教师自身的专业音乐知识匮乏,没有经过专业的考核也缺少实际教学经验就可以上岗,这在以老师为主导的课堂上教学过程中效率无疑是非常低的。尤其是在广大县城和农村地区,教育部门管理、考核制度宽松,许多学校因资金和主观意识问题,甚至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而是以语文教师“客串”,或是社会人员兼职教授音乐,导致教学质量差。③教师手中可利用的民族音乐教学资源较少,主要以音乐教材为主,形式过于枯燥、单一,缺乏对地区性民族音乐文化挖掘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感到力不从心。

(二)教师专业素质问题

多数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中,表现出的整体专业水平较高,有的教师还在专业性的声乐比赛中获奖,但相比较而言民族音乐知识则了解的有限,尤其是传统的京剧或地方性戏曲多数人都不懂得欣赏,甚至一听到类似的声音就烦躁不已,认为那是过了时的旧文化。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有:“3-6年级的学生每学年能够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片段,7-9年级的学生每学年能够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1段。”如果作为民族音乐教师自身都不会唱地方性戏曲和京剧,则新《课标》根本就无法得到落实,逐渐的我国传统的国粹文化也就会出现年龄断层现象。

(三)教学技巧方面的问题

在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多数教师以应试教育的理念来给学生灌输知识,这样导致教学的手段只重视音乐技能,而忽视了民族音乐形式下的审美体验和丰富情感,使得教学结果流于表面化而缺乏情感深度。最理想的民族音乐教学,在于既能够使学生把握到音乐形式背后的美学观念,又能够掌握高超的演奏技巧,使学生能自主的通过音乐来表达美,抒发内心的情感。但对于中小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无疑是要分清楚主次的,以笔者个人经验来讲,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之下,民族音乐所表达出的美感刚好是缓解压力的一种有效的渠道,因此应当先从帮助学生理解民族音乐中蕴藏的文化和美学理念入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才是专业性的声乐技能教授。但目前许多中小学校都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在民族音乐教学方面,不仅没有缓解学生的压力,反而以考试排名、表演评奖等形式在技能方面大做文章,加重了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这与民族音乐的教学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四)学生心态方面的问题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饱受诟病,新的教学观念应当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做起,达到“学生主动学习、老师从旁辅导、解疑”的目的应当是各专业教学的最理想效果。但在目前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当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在于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对民族音乐保有逆反的心理,认为民族音乐“很土”、难听,唱出来没有面子。这种现象主要源自于主流的商业化流行音乐的冲击。流行音乐被称作“快餐式”音乐,其主题多为情爱、伤感、叛逆,这也正迎合了青春期中小学生的心理,久而久之便左右了他们价值观念的形成,使得中小学生过早地出现功利心强,未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浮躁心态。因此民族音乐教学从这个角度来讲,更像是小树苗成长过程中周围的支架,其目的是为了帮助树苗的茁壮成长,避免被风吹歪或刮倒。

三、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有效途径

(一)加强校方和教师的重视

中小学生民族音乐教学的有效途径,首先应当从校方着手,加强对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大投入资金完善教学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如用少数民族乐器来引发学生的兴趣,采用新型多媒体教学来取代传统课堂讲课等形式,丰富教学的手段。其次,加强专业教师的素质,要求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专业民族音乐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教授经验,对于县城地区或偏远山区资金不充裕的中小学,可聘请民间艺人入校讲授民族音乐文化和乐器的演奏,还有的农村中小学通过教育部门的协调,实现了与城市资源的共享,即通过远程教育的手段分享城市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的资源。最后,重视民族音乐教学应从情感、美学、价值观等教学角度着手来予以重视,而并非要制定出严格的技能考核手段来加重学生的负担,从而避免民族音乐教学落于表面形式的现象。

(二)拓展民族音乐课外教育

拓展民族音乐课外教学活动,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拓展课外教学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是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辅助学生对于民族音乐内涵理解,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一个过程,其具体形式如:①定期组织中小学生进行经典民族歌曲、民族乐器演奏及戏剧曲艺等才艺表演,对参赛者全部给予口头和形式上的奖励,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带动学习的积极性;②校方可定期邀请知名民乐专家或民间艺人来校内进行音乐讲座,并通过现场表演技能、口头讲授创作典故、学生参与表演等形式与中小学生展开互动,在快乐中学习民族音乐文化;③校方积极组织中小学生有规模的参加当地的民族音乐文化节,民族艺人故居,民族乐器展览会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

中小学音乐论文篇4

由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第一次把“音乐创造”作为四个内容标准之一,这样的拓展表明新课程标准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视。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大力开展音乐创作教学,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社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破除音乐创作的神秘感

古今中外,许多感人至深的音乐名作都是作曲家在艰苦的脑力劳动中创作出来的。所以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作曲不是一般人可以涉足的,超出了普通中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范围。然而,中小学生并非没有音乐创作的愿望和能力。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能写作文、会自由绘画的儿童,不能创作出自己的旋律和节奏。中小学音乐教学不以培养作曲家为教学目标,学生只要能通过创作实践获得体验,从而加深对音乐美的理解也就达到了目的。

从个体成长发育角度看,音乐创造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婴儿的咿呀之声不仅仅是说话的前奏,也是歌唱和无拘无束作曲的开始。我国学者许卓娅研究发现:婴儿在3个月左右时就会开始进行嗓音游戏,2岁前后许多儿童开始进入近似歌唱的阶段,3岁的儿童能够为短小、重复的歌曲填写新的歌词,4岁的儿童已经初步意识到创作应该与别人不同,4—6岁的儿童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能独立地即兴哼唱出相对完整的新曲调……

中小学生是具有音乐创作能力的,关键是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欲望,从而破除他们对创作的神秘感、恐惧感。首先,要使学生相信自己具有创作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用大量的事实鼓励学生,使他们从原有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其次,在创作实践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实践中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教师也要尽力发现学生在创作上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适当给予赞扬。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创作出较为流畅自然、相对比较理想的作品,好像朗读学生作文中的范文一样,在课堂上予以吟唱、分析。这样,学生必然会增强信心提高兴趣,获得成功的乐趣。

二、将创作教学融合于其他音乐教学领域当中

音乐作品体现着音乐创作的一般规律,以作品为载体,在欣赏教学、歌唱教学和器乐教学中,处处都可以渗透音乐创作的知识和技能。

在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作品中使用的被称为“合尾”的传统作曲技法,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之后,给出一个旋律片断,要求每个同学(或分小组)创作一段旋律,均以此旋律片断做结束句,尝试“合尾”的创作手法。这种探究、体验的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同时将创作实践融合于欣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学唱《送别》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选用歌曲第一乐段来讲解乐汇、乐节、乐段、半终止、完全终止等作曲知识。在这个乐段里,可以让学生知道:第一乐句的第一乐节与第二乐句的第一乐节是采用变化重复的手法写成的,第一乐句的第一乐汇与第二乐汇是采用模仿的方法写成的。在结合经典实例学习了这些音乐结构知识之后,学生在创作中就可以尝试运用。在口琴、竖笛等器乐教学中,为了避免练习的枯燥、乏味,可以将即兴创作的手法引进来。如:教师吹奏旋律片断,要求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模仿吹奏这一旋律;教师吹奏旋律片断,要求学生吹奏这一片断的逆行;教师吹奏旋律片断,要求学生用接龙的方式发展旋律;教师指定一个形象(小鸟、闹钟、汽车等),要求学生用器乐表现这一形象,等等。

三、创作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

创作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作活动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适应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创作教学要随着不同的年龄和年级逐步加深,逐步提高要求和难度。假如学生们感到这种创作很难做到或很难做好,就会产生消极畏惧情绪,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中小学生的音乐创作不是自由创作,而是一种指导性的作曲,具有体验和尝试的性质。特别是在小学中、低年级,教师应设定一些参数,确立一个适合学生能力的既定框架,从而保证学生不至于无从下手。常见的方法如:1.用指定的节奏单词(节奏元素)编写节奏短句,并借助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不同的情绪。2.节奏填空练习。3.为乐句选择终止音,以感受旋律中稳定音与非稳定音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4.给出旋律问句,创作旋律答句。5.修改不适当的旋律线。6.引导学生为简短歌词或日常生活用语编写旋律。7.模仿经典作品片断创作等等。

四、创作教学要注重创作的“过程”,不应过分看重创作的“成果”

中小学音乐课上的创作教学,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作能力,由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技能基础,决定了他们的作品不可能是完善的。因此,不能以学生作品的优劣和水平的高低作为创作教学质量的依据。我们不能以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衡量孩子们的创作,而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作品。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评价创作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

例如:《闪烁的小星》是一节小学高年级以学习音乐创作为主的综合课,该课教学过程大体分为三个环节:导入环节,引导聆听、分析《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使学生初步理解什么是变奏曲;探究环节,通过对《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分段聆听、讨论、归纳,使学生知道几种常见的变奏手法;应用(迁移)环节,以学习过的歌曲《小松树》旋律为主题,进行变奏曲的创作练习。学生在尝试创作过程中模仿运用了《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中的变奏手法,体验到了创作的快乐,加深了对变奏曲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在课堂上创作的关于《小松树》的变奏不可能达到出版、发表的水平,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体现。

新课程改革将音乐创作纳入音乐教育之中,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学习领域,这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大发展。音乐创作教学是极具探索价值的教学活动,也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期待着更多音乐创作教学研究的成果出现,为促进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中小学音乐论文篇5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美国一科学家对学生做了多次实验,结果表明:每天坚持听十分钟音乐的学生,比不听音乐的学生智力得分要高得多。许多先进的中小学对学生的音乐教育表明: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大力发展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当前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笔者作为一名接触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线教师,在此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作分析,请方家教正。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多年来,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一直受到传统观念的禁锢,管理者意识落后,师资队伍缺乏,理论水平较低,教学设备简陋,给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人口居住在农村。笔者最近在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对某地农村音乐教育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1.师资队伍紧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A的基本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乏,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的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2.教师素质低下。

为解决目前音乐教师紧缺问题,很多音乐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由于教师水平有限,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现在农村中小学只有三分之一的音乐教师学历达到了基本要求。

3.重视程度不够,意识观念淡薄。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学目的不明确。政府、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可上可不上,音乐教师待遇差,在评职晋级等方面不及主科教师,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名存实亡,一学期没有上过几堂音乐课。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能使气氛活跃,能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乐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

4.教学设备简陋,经费投人太少。

笔者对某县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作了一番调查了解,得到这样一组数据: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共有300多所,教学设备情况是这样的,钢琴1台、风琴50台、二胡10把、打击乐器95件、演出服装200套、录音机150台、图书资料500册、音像资料300张,专门音乐教室20间,离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还相差甚远。各学校对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甚少,更谈不上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美育的基础,面对音乐教育师资紧缺,领导部门不重视,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低下,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投人,提高师资水平,培育中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落后状态是当前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当务之急。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及对策

1.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我国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近年来,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用音乐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净化思想品质是行之有效的。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多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制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考核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按照音乐教学大纲要求开设音乐课,积极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学校音乐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2.增加投人,改善办学条件

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人,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也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人,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购I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阅览室也应配置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

3.加强师训工作,建设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教学设施简陋的诸多问题。我们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师训工作,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有音乐爱好的能基本胜任音乐课的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积极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作用。采用多渠道培养方式,壮大音乐教师队伍,加强音乐教师的双基训练和学历培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4.因地制宜实施教学

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和城乡之间存在差别,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把握教学领域内容标准的弹性尺度。

5.狠抓课堂教学改革与艺术实践活动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也随之而来,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普遍为单纯的唱歌教学,其课堂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呆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笔者在音乐课堂教学改革中,开展了一些教学实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让学生学好理论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社会实践,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开阔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才能,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中小学音乐教育.杭州:浙江文联创意图编总社,2000,3.

中小学音乐论文篇6

1.教师不代表权威

陈旧的教育比较强调教师的尊严,学生对于教师的一言一行需要听取,非常注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这也导致了教师的权威地位,致使学生的想法被忽略、拒绝,长此下去对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主动性都会失去。因此,要让学生与教师之间是对等的关系,就要把学生当成有主见、有思考能力的人,尊重他们的选择,对学生自己的意见要允许他们发表。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及创造性。

2.教师只是作为对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

识能力的一个培养者现今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实施,网络教育也逐渐开展起来,科学文化知识覆盖面也不断扩大,且速度也逐年上升。在短短的几年间,教师不可能完全把学科的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也不是过去单一的角色,即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培养各种能力与积极个性的人。所以,其教学中心应是“学”。

3.在学生的人生中,教师只是引路人

教师为了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潜能有更好的掌握,观察及交流沟通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学生能正确把握人生目标、方向,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能力等特点,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地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学生有更高远的奋斗目标。当然,另一面上,教师要想作为学生健康心理、良好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就需起到自身经验与榜样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试、自我选择,鼓励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动机,并能使其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二、创新教育应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在传授知识及培养能力两者之间把关系处理好,就一定要在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上加重培养,从而引起学生的质疑,进而去调查、探究。教师应做到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不同的需求都要满足,对个体之间的不同也要关注。在教育环境的创设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主动参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很好运用知识、掌握知识。

三、只有对教学方法设置的加强,才能创新教育

(一)为激发兴趣应采用背景音乐,创造艺术氛围

学生上课进出教室时,其背景音乐一定要选择明快、活泼且节奏感强的优美歌曲或者是乐曲。这样在音乐课中可以创造不一样的艺术氛围,对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的过程中会激发起兴趣与向往。

(二)为引发兴趣应采用范唱、范奏

为了使中小学学生的情感得到共鸣,可以采用教师或学生范唱、范奏。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甚至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对《天鹅》欣赏时,会大提琴的学生可以进行演奏,这对课堂教学会有明显的促进效果。

(三)为增加兴趣应采用电教、媒体等教具

对音乐教育的感染力、时效性的增强离不开电教及媒体。教师可以在开头,就创设出引人入胜的效果,在中间营造出花团锦簇,结尾时抛砖引玉,这样能让音乐课更加形象、生动,让知识成为一体化、网格化。这样,在现代化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可以让学生产生愉悦之感。

中小学音乐论文篇7

在各地数十位基层音乐教师的参与和帮助下,我们最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中小学生音乐素质问卷调查。这次调查涉及到北京、上海、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安徽、陕西、江苏、浙江、吉林、新疆、内蒙古、甘肃、江西、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20个省市自治区。调查学校包括省级、地市级城市学校18所,县级以下乡镇、农村学校11所。调查学生总数为1541人,其中,小学低年级学生221人,小学高年级学生561人,初中学生512人,高中学生247人。在选择调查样本时,我们尽可能地考虑了调查省市、地区、学校、班级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兼顾了发达与不发达地区,城市、乡镇与农村学校,小学与中学,先进班级与后进班级等各个方面。尽管这次调查具有一定的规模和代表性,但客观上讲其结果并不可能完全反映我国中小学生音乐素质的整体状况。不过,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次问卷调查所获得的结果应该说多少还是从一个侧面描绘出了我国中小学生音乐素质的基本状况,也反映出了一些令音乐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衡量一个人音乐素质高低的因素有许多,考虑到问卷调查的局限性和中小学生的特点,也基于本人有限的能力,本次调查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对调查对象的音乐素质进行全面测评。为此,我们主要从歌曲演唱能力、音乐鉴赏能力、音乐知识技能、音乐兴趣爱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下面就本次调查在这几个方面所获得的结果做一个简要总结和分析。

一、歌曲演唱能力

歌唱能力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人音乐素质的高低,但很难想象一个不能歌唱的人其音乐素质会是多么地高,尤其是对中小学生而言。

那么,中小学生会唱歌吗?中小学生究竟能够演唱并记住多少首歌曲?他们唱的又是一些什么样的歌曲?这似乎是几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没有调查我们却很难对此贸然推测和给予准确回答。而这几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也正是最有说服力却又最易被人忽视的问题。我们的调查便是从这几个问题开始的。

统计结果显示,在所有调查对象中,有20%的学生不看歌谱只能背唱1-5首歌曲,31%的学生能背唱5-10首,17%的学生能背唱10-15首,9%的学生能背唱15-20首,8%的学生能背唱20-25首,有15%的学生能背唱25首歌以上。如果考虑到中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歌曲数目以及通过广播电视媒体在社会广为传播的歌曲数目,这一结果显然并不令人乐观。

就这个问题我们还对地市级以上学校和县级以下学校,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分别进行了统计,得出的结论是,地市级以上学校的学生能演唱的歌曲数目要明显多于县级以下学校的学生;年级越高,能演唱的歌曲数目也越多。如:只能背唱1-5首歌的,地市级以上学校是16%,县级以下学校则有23%;小学低年级有37%,小学高年级有18%,初中有17%,高中有13%。能够背唱25首以上歌曲的,地市级以上学校有17%,县级以下学校是14%;小学低年级只有2%,小学高年级有9%,初中有17%,高中有37%。应该说,这一结果与我们的想象是一致的,反映出城市学校与农村乡镇学校在音乐教育方面存在着一定差距,也反映出学生接受音乐教育时间长短与歌唱能力之间的正比关系。

那么,学生能演唱的这些为数不多的歌曲又是怎样学会和掌握的呢?主要是在学校音乐教学课堂上由老师教会的吗?调查显示,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只有37%的学生说这些歌主要是由老师教会的,而多达51%的学生承认大多数会唱的歌是自己听录音或看电视学会的,另有5%的学生说是自己看歌谱学会的,7%的学生则是同学之间互相学会这些歌的。

对这个问题,城市学生与农村乡镇学生之间、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之间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承认“大多数会唱的歌是自己听录音或看电视学会的”学生比例为:地市级以上学校有55%,县级以下乡镇农村学校只有41%;高中有57%,初中有63%,小学高年级有50%,小学低年级只有14%。而承认“大多数会唱的歌是由老师教会的”学生比例为:地市级以上城市学校只有31%,县级以下乡镇农村学校有48%;高中只有12%,初中有26%,小学高年级有42%,小学低年级有80%。另外,有23%的高中学生说大多数会唱的歌是同学之间互相学会的。

与上述问题相联系的另外两个问题是,学生会唱的歌主要来自音乐课本内还是来自音乐课本外?这些歌主要是青少年歌曲还是通俗歌曲或其他?调查结果是:59%的学生会唱的歌主要来自音乐课本外,余下41%的学生会唱的歌则主要来自于音乐课本;42%的学生会唱的主要是通俗歌曲,45%的学生会唱的主要是青少年歌曲,另有13%的学生会唱的歌多数是民歌和外国歌曲。同样在这两个问题上,城市学生与农村乡镇学生之间、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之间差别很明显。66%的城市学生、84%的高中学生演唱的歌主要来自音乐课本外(大多为通俗歌曲),52%的农村学生、80%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演唱的歌则主要是音乐课本上的(大多为青少年歌曲)。

综观上面的调查统计结果,除了得出我国中小学生歌曲演唱的整体水平并不太高这一基本结论外,我们还可发现:社会音乐环境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体对学校音乐教育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它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力甚至有可能超过学校音乐教育,由此我们也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小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并不能全都归功于学校音乐教育。尽管社会音乐环境可能在音乐教育内容等方面给学校音乐教育带来一定冲击和负面影响,但它客观上有力地促进了中小学生音乐素质特别是歌唱水平的提高。社会音乐环境对学校音乐教育的这种影响在城市学校学生以及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些学生所拥有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心态使之更易于接受社会音乐环境的影响和熏陶。这一现象启示我们,学校音乐教育一方面必须主动与社会音乐环境联手,形成合力,充分利用其有利于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因素;另一方面也必须对自身加以认真反思与检讨,努力提高自身质量,特别是在教学内容和歌曲选择上要充分考虑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审美规律,以增强学校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在对学生歌曲演唱能力的调查中,我们还特别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你能准确、熟练地演唱国歌吗?”结果是:有86%的学生回答说“能”,14%的学生回答说“不能”。对不能熟练演唱国歌的学生所分别统计得出的结果是:地市级以上学校为11%,县级以下学校为20%,小学低年级学生为24%,小学高年级学生为12%,初中学生为14%,高中学生为11%。显然,这样的结果是难以让人接受的,国歌不是一首普通的歌,要求甚至强制中小学生人人会唱国歌,这不

应该算是音乐教育对学生的苛求。

二、音乐鉴赏能力

对于普通人,音乐素质的高低恐怕更多地是体现在音乐鉴赏能力方面,爱听音乐的人其音乐素质通常会比不听音乐的人的音乐素质要高出许多。可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老师和家长却无法容忍自己的学生和孩子塞着耳机忘情地聆听音乐的样子,其实他们是在阻挡着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一条最佳途径。

尽管如此,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依然有66%的学生说自己养成了欣赏音乐的习惯,只有34%的学生还尚未养成这一习惯,如果我们考虑当前中小学生繁重的学习负担,考虑一些老师和家长对学生听音乐所持的消极态度,可以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结果。当然,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有欣赏音乐的习惯的高中生达77%,而小学生只有48%。爱听音乐是人的天性,学校音乐教育有责任创造条件、排除干扰,好好地保护学生的这种天性,这应该是学校音乐教育所承担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

听音乐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大部分学生也具有听音乐的好习惯,但这并不意味着目前我们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就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下面这组统计数据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在聆听音乐时,能基本想象出音乐所描写的景象的学生有58%(高中要高,为77%),不能产生任何联想与想象的有42%(小学要高,为52%)。

在谈到欣赏音乐的感受时,认为感受最深为“令人愉快”的学生有46%,感受最深为“音乐真美”的学生有41%,在欣赏音乐时“谈不上有什么感受”的学生有13%。此项不同年级、不同地区之间差别不大。

在听一首不熟悉的歌曲时,能准确地打出音乐节拍的学生只有37%,不能打出音乐节拍的学生高达63%。此项不同年级、不同地区之间差别不大。

在欣赏歌曲时,注意力较多地集中在歌词内容上的学生有29%(小学低年级为60%、小学高年级为27%、初中为22%、高中为17%),注意力较多地集中在歌曲旋律上的学生有50%(小学低年级为22%、小学高年级为47%、初中为60%、高中为65%),注意力较多地集中在演唱者身上的学生有21%(小学低年级为28%、小学高年级为26%、初中为18%、高中为18%)。此项地市级以上学校要明显好于县级以下学校。

通常情况下,决定学生选择演唱(或欣赏)歌曲的主要因素是“歌词写得好”的占18%(地市级以上学校为13%、县级以下学校为28%),主要因素是“旋律优美动听”的占57%(地市级以上学校为65%、县级以下学校为40%),主要因素是“演唱者是自己崇拜的偶像”的有25%(地市级以上学校为22%、县级以下学校为32%)。此项不同年级之间差别不大。

在欣赏乐曲时,完全不能分辨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占27%(小学低年级为51%、小学高年级为26%、初中为17%、高中为28%),能分辨得出个别乐器的占51%(小学低年级为37%、小学高年级为53%、初中为60%、高中为44%),能分辨得出某些乐器的占22%(小学低年级为12%、小学高年级为21%、初中为23%、高中为28%)。此项地市级以上学校要明显好于县级以下学校。

在欣赏歌曲时,完全不能分辨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占25%(小学低年级为63%、小学高年级为22%、初中为17%、高中为12%),基本上能分辨的占60%(小学低年级为32%、小学高年级为64%、初中为71%、高中为58%),完全能分辨的有15%(小学低年级为5%、小学高年级为14%、初中为12%、高中为30%)。此项地市级以上学校要好于县级以下学校。

在欣赏音乐时,完全不能分辨出民族音乐与外国音乐的占21%,基本上能分辨的占50%,完全能够分辨的有29%。此项较其他各项,不同年级之间、不同地区学校之间存在的差距相对要小一些。

应该说,仅凭以上几道选择题所涉及的这几个方面以及学生所做出的选择,就给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高低做出准确鉴定是不太可能的,但是,从上面这些统计数据中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

首先,部分中小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于感官的、娱乐的层面,演唱者、歌词内容以及欣赏者自身情绪等一些非音乐的因素对学生的欣赏喜好影响较明显,学生从音乐中获得的感受、体验和通过音乐引发的联想与想象还比较肤浅、有限。这些问题一方面与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审美特点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目前我们的学校音乐教育在欣赏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且也没有对社会音乐环境发挥出应有的导向作用,致使学生的音乐欣赏品位受社会音乐环境的影响较深。

其次,音乐鉴赏能力是音乐素质的一种综合反映,不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不具有基本的音乐常识,音乐鉴赏能力就不可能得到提高。而且,即便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如果我们不能有意识地、灵活地把它们运用于欣赏教学之中,运用于音乐欣赏活动之中,那么,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也难有真正的提高。一般来讲,在音乐教学中,节奏练习没少做,各种唱法及各类乐器的音色特点、民族音乐的特点等知识也没少讲,但孤立地训练与传授,很难获得满意的效果,因为音乐并不就是知识技能。中小学音乐教学主要应该是在音乐中学习知识技能,又把知识技能灵活地运用到音乐之中。

此外,调查显示,小学生与中学生在音乐鉴赏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差距,这是很正常的,但初中学生与高中学生之间的差距不明显,在某些方面,初中学生所表现出的能力甚至超过了高中学生。这里的主要原因恐怕还是高中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较之初中学生更大,他们接触音乐的机会相对要少些。虽然目前大部分高中学校已开设艺术欣赏课程(本次调查学校均已开设),但流于形式的估计为数不少。因此,如何真正提高高中艺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音乐知识技能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知识技能教学是近年来引起争议最大的一个问题。争议之一是知识技能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究竟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争议之二是中小学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争议之三是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效果究竟怎样,显然,这三个问题实际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本文主题及篇幅的限制,这里只谈谈第三个问题。

有人说,知识技能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投入最大,产出最小”,也有人对此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批评。那么,我们这次调查所获得的结果又怎样呢?

就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如下五道简单的题目:

1.能记得几个音乐家的名字?

具体统计结果是:连一个音乐家的名字都不记得的有18%。其中地市级以上学校为8%,县级以下学校为21%;小学低年级为46%,小学高年级为14%,初中为2%,高中为4%。能记得1-5个音乐家名字的有58%。其中地市级以上学校为61%,县级以下学校为52%:小学低年级为50%,小学高年级为65%,初中为58%,高中为49%。能记得5-10个音乐家名字的有19%。其中地市级以上学校为20%,县级以下学校为18%;小学低年级为3%,小学高年级为15%,初中为28%,高中为23%。能记住10个以上音乐家名字的有10%。其中地市级以上学校为11%,县级以下学校为9%;小学低年级为1%,小学高年级为6%,初中为12%,高中为24%。记得住或记不住音乐家的名字也许本身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也并不能说明太大的问题,但接受了好几年的音乐教育,竟然连一个音乐家的名字也记不住(比例达到18%),这恐怕并不是一个好的交待。

2.能识简谱吗?

具体统计结果是:能识简谱的占68%。其中小学低年级为76%,小学高年级为64%,初中为75%,高中为56%。其余为不能识简谱。另外,地市级以上学校能识简谱的有67%,县级以下学校能识简谱的占71%。

3.能识五线谱吗?

这个问题的统计结果是:能识五线谱的有42%。其中小学低年级为50%,小学高年级为45%,初中为39%,高中为34%。其余为不能识五线谱。另外,地市级以上学校为47%,县级以下学校为32%。

上面两项的统计结果似乎有些违反常规,与人们所想象的存在距离,居然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具有更强的识谱能力(特别是五线谱),县级以下学校比地市级以上学校在识简谱上反而要强。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两点:第一,不同年级之间、不同地区学校之间,教师所持有的音乐教育观念,以及对音乐教学任务、目标的不同理解,导致对识谱教学所投入精力的多少也不同。第二,与前些年相比,近几年音乐教育普遍受到重视,因而年级越低,学生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基础反而相对要好。

4.会简单作曲吗?

创作教学是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最薄弱环节,许多教师甚至还不曾尝试过创作教学,因此,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并不理想是在意料之中的。在被调查对象中表示会简单作曲的只有18%(小学低年级是5%、小学高年级是28%、初中是19%、高中是11%),不会的占了8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应该成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而音乐创作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此,创作教学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5.能演奏乐器吗?

近年来,乐器进课堂成了许多学校和教师进行音乐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实践证明,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当然,器乐学习不像唱歌,它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因而特别在许多农村学校实施器乐教学面临诸多困难。调查显示:有53%的学生不能演奏任何乐器(小学生低年级学生与高中生比例更高,分别为65%和66%。高中学生在这里又一次让人吃惊。初中学生比例最低,只有39%)。能简单演奏一种乐器的占32%,能简单演奏两种乐器的有10%,能简单演奏三种乐器的有5%。值得补充的是,在乐器演奏方面,地市级以上学校与县级以下学校之间并不存在多大的差别,这说明许多乡镇农村学校通过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乐器,较好地克服了经济相对落后给器乐教学带来的困难。

我们对学生识谱、演奏、作曲等音乐基本知识技能的调查所获得的上述数据是准确无误的。但对他们在这方面的基本素质究竟做何评价,是高还是低?这大概又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四、音乐兴趣爱好

现代音乐教育观已经把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与爱好提到了一个十分显要的位置,认为音乐兴趣与爱好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程度,甚至还可能影响学生一辈子生存生活质量的高低。可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并没有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有的音乐教育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反还严重挫伤甚至扼杀了学生已有的音乐兴趣爱好。在这次问卷调查中,我们也有意识地设计了几个与学生音乐兴趣爱好相关的问题,试图对此也能有所了解。

统计结果显示:在所有被调查对象中,有87%的学生是明确表示喜欢音乐的,只有13%的学生表示自己不喜欢音乐。尽管喜爱音乐是青少年儿童的天性,但在当今中小学生学习、升学负担依然繁重的背景下能让87%的学生依然保持着这一爱好,我们的学校音乐教育还是有功的。让余下13%的学生也喜欢上音乐,这是学校音乐教育下一步必须领受的使命,任务艰巨但很神圣,需要靠切实提高我们音乐教育的质量来把学生吸引到音乐中来。

在调查中,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永远需要音乐的占69%(其中小学低年级为57%,小学高年级为60%,初中为75%,高中为87%)。表示今后不需要音乐的有8%(小学低年级为14%,小学高年级为10%,初中为5%,高中为3%)。表示对这个问题不清楚的为23%。这一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越来越认识到音乐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大,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也更加稳定。这也启示我们,应该在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初始阶段、在孩子们的音乐兴趣爱好尚不稳定的时候,尽一切可能地培养和激发他们的音乐兴趣与爱好,并使之保持长久。

学生对音乐有兴趣与爱好,也懂得音乐对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并不表明他们今后愿意从事专门的音乐事业,这是很正常的。调查表明,真正希望将来从事音乐事业的学生只有39%。在这个问题上,不同地区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表现出了一定的差距:县级以下学校为31%,地市级以上学校为43%;小学低年级为46%,小学高年级为49%,初中为30%,高中为28%。这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城市学校的学生受社会音乐环境特别是音乐专业领域的影响相对要大一些,再一个是学生年龄越大,其择业取向也越趋于冷静务实而非感情用事。另外,在调查中,明确表示不希望将来从事音乐事业的有23%,表示尚不清楚的占38%。

最后,我们还了解到,在那些希望将来从事音乐事业的学生中,有70%的学生是因为“热爱音乐”而欲选择音乐作为自己未来职业的,有10%的学生是因为注意到了“当音乐家能赚大钱”的现实,有20%学生只是觉得“当音乐家很潇洒”。我们想,学生在这方面不管有什么动机和想法都是无可指责的,关键是面对学生的种种心态,我们的学校音乐教育应该做些什么,才能更好地有利于学生在音乐天地里健康成长。

注:

共有26位老师参与了本次调查。他们是:

中小学音乐论文篇8

一、增加少年儿童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学校教育中,音乐无疑是最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活动。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有这样的理论,他认为:儿童唱歌与说话都同样的自然,通过唱歌这一人人都能从事的活动,能够使孩子们的歌喉日臻完美。而在众多歌曲作品中只有美好的民族艺术才会让孩子们真正感到这里是家乡,并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柯达伊的“要让音乐属于每个人的愿望”,要使传统民族音乐活在人民的生活之中,给予他们一种文化认同感,而这一切又必须从小培养。儿童从幼年起,通过大量民间儿童歌曲,培养了兴趣,也熟悉、积累了民族的音乐语言、旋律音调,并逐步感受到音乐与语言的完美结合。

在不同的音乐活动中,学生欣赏着、想象着、感染着、参与着、发现着少数民族的活力与魅力,向往着近距离了解这些民族的生活,更生发出对不同音乐的浓厚兴趣,热爱家乡的情感油然而生,为家乡拥有这样美好的民族音乐而自豪!

音乐的魅力正在于无需更多言语就能达到心灵相通、精神引领的效果。因此,如果说,音乐是“心灵鸡汤”一点不为过!

二、萌发少年儿童对“三少”民族民间音乐、民族风俗习惯、传统艺术文化的尊重意识

音乐是伟大的心灵艺术。通过“三少民族”民歌音乐乃至内蒙古草原、山林、渔猎等文化可以看到音乐的内涵与其艺术形式自是相互关联,这无疑对孩子们音乐欣赏趣味的形成确起到了熏陶默化的铸就作用。“三少”民歌内容多为讲究温厚、质朴、和谐的文化氛围,其民歌逐渐形成了一种豪放、宽容、朴实、诙谐的整体性格特征。

五彩呼伦贝尔合唱团的出现得到了公众及社会的认可绝不是偶然的,是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的。可以说,草原文明不仅具有传承性且极具开放性。孩子们的演唱不仅仅保留和延续了草原文化之传统,是没有年龄与经历、没有专业与业余之间的界限的,是古老民族纯净生活的反映。孩子们给人们以艺术灵感的童谣,荡涤着世人的心灵,也给予了现今人们以青春的活力!

受地域、文化差异影响,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在授课前,我将三少民族的风俗习惯为学生做了个简单的介绍。例如,三少民族的服饰、居住、饮食文化以及他们的歌曲风格、舞蹈特点等。并且观看了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的演出视频,聆听了《勇敢的鄂伦春》、《鄂呼兰,德呼兰》、《梦中的额吉》等歌曲,欣赏了达翰尔族舞蹈《鲁日格勒》,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美好。音乐是最易于为儿童所接受的语言。少数民族音乐更是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通过音乐的感召,我们可以让学生走近少数民族音乐、感受少数民族音乐、喜欢少数民族音乐,从而消除对少数民族生活习惯的歧视,萌发儿童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传统艺术文化的尊重意识。

三、丰富音乐认知、扩大少年儿童的想象空间

在艺术世界里,音乐是最善于表达、激发情感的艺术,它可以消除紧张情绪,获得情感的平衡。通过广泛接触表现不同情感、内容的音乐,学生的情感世界将逐渐变得丰富、充实。

音乐教育可以发展儿童的基本音乐能力。通过音乐语言理解那些通过日常语言所不能理解的细节和微妙之处,使孩子的“感性和理性得以融洽、升华”。少儿阶段是各种感官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是听力培养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学习是通过多种感官体验音乐的要素,通过体验形成经验。少儿阶段通过音乐的母语获得的音调积累,对继承民族音乐文化、发展音乐的创造性能力具有深远意义,使其获得音乐能力。

少数民族音乐认识对儿童的想象力拓展有着巨大的推动。我们引导学生了解少数民族音乐,等同于为学生打开了另一扇想象之门。少数民族音乐作品背后往往有着美丽神秘的

转贴于

中小学音乐论文篇9

试论舞蹈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积极影响

学生姓名:

系 别:

音 乐 系

专 业:

音 乐 学

指导教师: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中国教育政策和发展纲要》指出:“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界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地位。”在今天这个异彩纷呈的世界里尽管人们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舞蹈仍以其独特的美的表现传达着人类共同的享受,共同追求的情感。它为我们展现的人类心灵深处的情感不仅为特定民族所接受,而且也引起全人类心的共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与外部世界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学生可以通地艺术这一窗口领略到世界各国的文化,共同体验对人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善美的渴求和人生的珍重。学生感受到自身的情感的波动和他人情感的交流,形成以审美的态度对于自己和他人,以审美的态度对于社会和生活,从而有利于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互动和团结,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

长期以来,我国舞蹈教育的价值曾被人们所低估,许多人认为,舞蹈能力的培养只对少数将来要专门从事舞蹈工作的人是必需的,对一般的学生来说只是点缀,中国的小学教育一直到大学教育从来没把舞蹈课列入课程中,只有少数条件较好的学校在课外活动中加入一些舞蹈活动内容。面向21世纪的时常经济和技术革命的挑战,学校不但要重视素质教育,更要从学校的教学内容的课程体系,以及观念上加以改革,让舞蹈教育彻底溶入心理素质教育中,且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1、舞蹈、心理素质的含义。

2、舞蹈教育对中小学生的作用。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目前中小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2、如何通过舞蹈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网上、图书馆搜集相关资料;

2、请教指导老师陈文红副教授,确定选题方向;

3、与同学共同讨论本课题,互相交流意见;

4、写好开题报告;

5、根据已选题目进一步搜集资料,并拟好论文提纲;

6、论文写作;

7、论文修改并定稿。

进度安排:

1、依据论文参考选题,作好论文先期搜集工作;

2、选题,写开题报告;

3、开题报告定稿,接受毕业论文任务书;

4、论文写作阶段完成初稿并接受论文中期检查;

5、修改论文阶段;

6、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国宾,平心,矫立森.关于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的研究[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352-375.

[2] 朱培科,马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必要[J].舞蹈,2019,(3):48-49.

[3] 探索舞蹈艺术教育对少儿素质教育的作用[EB/OL].

,2019-03-22 .

[4] 浅谈儿童舞蹈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EB/OL].

,2019-11-22.

[5] 安洁.素质教育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作用[J].音乐天地,2019,05.7-9.

[6] 杨仲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C].人民出版社,2019.293-294.

[7] 隆荫培,徐尔充. 舞蹈艺术概论[C].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03.

[8] 刘沛译.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J].舞蹈,2019,(4):36.

[9] 武霞.浅谈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D].2019.

[10] GB/T 7-303-06069-3,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S].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中小学音乐论文篇10

王雅婕《管弦伎乐,特善诸国――隋唐多部伎中的龟兹伎研究》,上海音乐学院,赵维平

张斌《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原始与先锋的融合――谭盾民族管弦乐作品的个案剖析》,中央音乐学院,李淑琴

二等奖:

何乐《唱赚研究》,星海音乐学院,吴志武

何丽娜《唐代女性乐人文化身份与社会地位的探讨》,中国音乐学院,修海林

江山《琴曲

唐吟《兼收并蓄羽化新声――谭小麟艺术歌曲研究》,上海音乐学院,戴微

三等奖:

马晓楠《谈先秦瞽涞匚谎荼涞奈幕内涵》,德州学院音乐系,段文

杨拓《贾湖骨笛传承新探》,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孟维平

施吟云《吴地琴史探微》,上海音乐学院,戴微

尹韶文《爵士在上海――上海爵士音乐生活状况初探》,上海音乐学院,王勇

叶展鹏《澳门爵士乐发展史演变初探》,澳门理工学院艺术高等学校,胡企平

杨帆《人本主义者蔡仲德――由其音乐美学研究说起》,四川音乐学院,包德述

张斯絮《台湾现代国乐作品(梆笛协奏曲>研究》,中央音乐学院,蒲方

周晏理《建国初至“”前(1949~1966)今虞琴社的转型及其成因探微》,上海音乐学院,戴微

秦旋《乐与诗的疏离――论齐尔品为中国诗词(将进酒)配曲的文化误读》,中央音乐学院,何宽钊

程美《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先驱――曾志搿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陈蓉

硕士组(18篇)

一等奖:

孙豪《清代平阳府地方音乐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崔宪

袁昱《燕京大学音乐系历史研究》,中央音乐学院,梁茂春

二等奖:

张宇晓《汉画像中的长袖舞研究》,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李荣有

管亚男《(律吕正义・续编)的初步研究》,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郑锦扬

宁江滨《湘籍琴家邱之、杨宗稷、顾梅羹考略》,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喻意志

刘佳《不应被忽视的古琴史料集――周庆云(琴史补)、(琴史续)研究》,上海音乐学院,戴微

三等奖:

石林昆《江永律学理论初探――以、为例》,天津音乐学院,郭树群

柴世敏《(钦定诗经乐谱全书)的初步研究》,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郑锦扬

朱国伟《无锡鸿山越墓的音乐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王子初

乔晴《敦煌莫高窟第148窟乐舞壁画研究》,武汉音乐学院,李幼平

容邵《唐代类书与音乐文本知识――以“唐代四大类书”为例》,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李方元

漆明镜《解析》,上海音乐学院,陈应时

刘宇《(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读本的雏形、面世与修订过程之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李岩

巫宇军《“客家筝”形成略考》,中国艺术研究院,田青

陈述知《沈亚威歌曲创作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冯效刚

张英杰《陈洪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李岩

段蕾《从1898~1911年间的39种报刊看晚清女性的音乐新生活》,中央音乐学院,李淑琴

温鹏翔《20世纪50年代天津音乐教育研究》,天津音乐学院,靳学东

博士组(6篇)

一等奖:(空缺)

二等奖:

郭威《曲子的发生学意义》,中国艺术研究院,项阳

曾美月《宋记音乐文献史料价值研究》,上海音乐学院,洛秦

高洪波《移居香港的大陆作曲家研究――20世纪30~80年代》,中央音乐学院,汪毓和、陈永华

三等奖:

中小学音乐论文篇11

二、自主编排游戏,激发创新意识

小学音乐课程的开设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感受、欣赏艺术,提升艺术欣赏能力,借助艺术熏陶和感染学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小学音乐教学应该重视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实施游戏教学,挖掘学生潜能,引导学生自主编排游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综合提升。娱乐式游戏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实施合作互助自主编排游戏策略,能够巩固学生音乐基础并提高素养。例如:苏教版六年级有关于“鼓乐传情”的音乐教学主题,在该单元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鼓乐的表现功能,激发学生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其次通过听、讲、敲的形式,感知和体会民族鼓乐丰富的节奏感,欣赏它的意境美。最后,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游戏编排和创造,激发学生潜能,鼓励学生创造。基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知,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和创编游戏,在创编游戏的过程中,加深对音乐的感悟。编排游戏过程中,先由教师引导学生敲击完整的《将军令》,之后引出主题游戏活动《敲起我的小木鼓》。分小组展开竞赛游戏活动,每个小组配备四个小木鼓,配合音乐的节奏与风格,展开鼓乐的敲击、演唱,表达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并伴随一些动作与表演,展示学生的个性与魅力。结合娱乐式、竞赛式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充实自己的音乐知识,感受民族鼓乐的魅力。

三、角色扮演游戏,鼓励交流合作

基于新课改教学理念需要,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促进学生参与交流合作,与其他同学、教师互动探究,展开共同的学习与提升。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表演氛围,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实施情境创编与表演,从而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游戏角色的扮演过程中,用心感受和领悟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深入到角色情境中,更深刻地感悟和学习音乐,表达自身内心的音乐情感。借助角色扮演游戏学习策略,能够表现学生认知基础和个性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融入到音乐学习与表演过程中,更好地体会音乐情感,也能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以及创造力、表现力的综合提升。例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甜甜的秘密》时,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合作,展开角色扮演活动,分小组选出扮演老师和学生的成员。通过小组内学生演唱、表演等形式,唱出歌曲中的急切、神秘的感受,同时由角色扮演,展示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表达出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或者收集关于戴着红头巾的妈妈辛勤工作的主题视频,将《妈妈的红头巾》作为配乐,展开角色扮演,由担任“妈妈”和“孩子”的学生分别扮演角色,展现出音乐作品中角色的思想感情。通过角色扮演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形象的表现过程中,更好地展现出音乐的艺术魅力。角色扮演是一种基于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后的音乐表演活动,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通过实施角色扮演,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深化对音乐的感悟,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展开舞蹈、音乐、文学等多元化的学习过程,提升学生自信心与合作互助意识。

中小学音乐论文篇12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听、说、唱、玩、演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能用英语进行交流,学会英语。音乐是人生的最大快乐。把唱歌这种形式运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去,不仅能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增强记忆力,减轻学生的负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倍添课堂教学的魅力与风采,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天地。

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音乐的必要性

第一,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从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主要以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即使随着年岁的增大,他们形成概念、理解知识、进行判断也常常离不开直观的感性材料。动人的音乐、明快的节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大量内容丰富、生动而准确的感性知识。

第二,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有意注意的重要阶段,但无意注意仍起一定作用,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事物的注意力往往带有很强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易被新鲜、多变的事物吸引,音乐更容易唤起他们大脑神经功能系统积极的反应。

第三,学生是有情感的,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学生的情感易感而外露,随着旋律的起伏变化,在感到松弛、愉悦、满足的同时,产生兴奋情绪,继而产生学习的欲望。

如在教学PEPPrimaryEnglishBook1,Unit1,Part1这课时,我先播放歌曲Hello!的录音,同时哼唱并做简单的动作。引导学生跟我一起哼唱,并配上招手、握手等动作。对刚接触英语的三年级学生而言,英语课令人向往且神秘。他们渴望在课堂上有好的表现,吸引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却又怕说错了惹人笑话。这时教师能给他们的最好礼物就是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没有心理负担地开始英语学习的第一步。歌曲就成为此时的“催化剂”,它有利于降低教学难度,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通过和老师一起唱唱歌、握握手,学生的心理开始放松了,他们会觉得,原来英语课是那么美好、那么轻松。歌曲Hello!不但在创设学习氛围上卓有功效,而且还能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中出现的主人公。

二、如何让音乐融入英语课堂

1.跟着音乐走

生活离不开音乐。它有助于扩大学生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学习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提高学生鉴赏、审美、表现以及创造的能力。很多幼儿园小朋友、甚至是呀呀学语的小孩子,都能流利地唱出时下流行的歌曲,不管歌曲本身有多难。可见音乐在一个人学习中的巨大魅力——它能使复杂简单化、抽象具体化、烦琐趣味化。实践证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音乐,可以大大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真正保护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具有活泼性、生动性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不妨多“唱一唱”。

例如,在教动词短语“eatbreakfast,domorningexercises,haveEnglishclass,playsports,eatdinner时,我事先将各种声音录在磁带上,有早操音乐,英语课上的读书声,体育课上的运动员进行曲等,并且把动词短语写在小卡片上,反面画上图画。通过让学生听声音,依次排列卡片,并且把卡片上的动作表演出来。比一比,看谁最快,最准。在教动物单词cat,dog,duck时,我把各种动物的叫声录在磁带上,让学生根据动物的声音来猜是什么?并进行模仿,看谁表演得最像。这种活动它巧妙地运用了生活中很多平常的“声音”,学生开展活动时有感性经验,但又使学生“只闻其声,不见其人”,非常符合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比如,歌曲《两只老虎》学生比较熟悉,而且旋律也很简单。我们在教词组短语“sweepthefloor,cookthemeals,cleanthebedroom,watertheflowers,emptythetrash,句型Whatcanyoudo?Ican…时,事先准备好《两只老虎》的伴奏带,把要求学生掌握的词组代入歌词,便成了琅琅上口的一首新歌。

Whatcanyoudo?Whatcanyoudo?Icansweepthefloor.

Icansweepthefloor.

Whatcanyoudo?Whatcanyoudo?

Icancookthemeals.

Icancookthemeals.

通过这种形式学习单词,便于学生掌握,还可以无限制地转换已经学过的动词。

2.改编熟悉的歌曲

改编歌曲在实践中值得一做。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已经学习了很多歌曲,这些歌曲就可以用来学英语。在授新课时,我们经常设计一个“我来作词”的任务,很多学生就会用到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比如,在学习了颜色后,可以让学生改编歌曲“Who’swearingyellowtoday?”:Whoiswearingredtoday?

Whoiswearingbluetoday?

Whoiswearinggreentoday?

……再比如,有些学生选择熟悉的旋律“Ifyouarehappy…”,将新学的词汇融入:

Ifyouaretired,havearest…

Ifyouarehungry,haveacake…

Ifyouarethirsty,haveacupofatea…

Ifyouareill,gotoseeadoctor…

3.自编Chant

PEP教材中结合课文内容的Chant,可以说是该套教材的一大亮点,这些内容往往简单易学,琅琅上口,深受学生的喜爱。如在教单词、句子、诗歌的时候,给它们配以动作、声音、节奏,让说话与动作、声音、节奏相结合,就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的同时巩固记忆。比如,在教“train”时,就让学生模仿火车开的声音“train,train呜呜呜”;教授computer时,就让学生模仿电脑打字的声音说“嗒嗒嗒嗒computer”。同时,在单词间加上一定的节奏,让学生跟着节奏边敲打边说英语,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所以,在用足、用好教材中Chant的同时,我们不妨也来编一编。老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一边编写,一边吟唱,一边根据节奏进行修改,最后,再一起唱一唱。比如,在教星期和科目的时候,学生自编了一首Chant。

MondayMonday,EnglishonMonday

TuesdayTuesday,MathonTuesday

WednesdayWednesday,ChineseonWednesday

ThursdayThursday,musiconThursday

FridayFriday,PEonFriday

虽然,是短短的一段话,但学生能在短短的时间内掌握它,这对于老师来说是多大的鼓舞!这种创编活动的应用很广泛,它可以用于新句型、新单词的呈现,也可以用于新旧内容的联系和递进,甚至是在一个单词的背诵上。

三、音乐运用于英语教学的意义

1.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生性好动,注意力易发生转移,要避免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只有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才能搞好教与学。

2.开发非智力因素艺术就是创造。艺术性教学使教师和学生在教英语和学英语的活动中增强创造意识,把自己对美的体验和情感摆进去,自觉地力求使一般性的听、说、读、写活动上升为美的欣赏和创造活动,使苦化为乐,紧张变为轻松。

3.增强记忆能力

音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增强记忆。

4.降低学习难度

音乐是学生普遍喜爱参与的形式,通过欣赏、歌唱可以避免反复操练的枯燥,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紧张、忧虑情绪,减轻学生的畏惧心理,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

四、使用音乐需注意的问题

1.难易适度

歌曲的难易程度与儿童的接受能力相适应,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

2.运用适量

一节课,特别是在一个导入环节时,乐曲的总量、长短等都要服从教学的需要。

3.播放适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