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概况合集12篇

时间:2023-05-18 15:45:55

产业发展概况

产业发展概况篇1

中图分类号TM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7-0088-03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我国风电产业不断发展、收获巨大的30年。30年来,我国风电开发从小到大,厚积薄发,形成了世界上难得一见的争相开发风电的竞争格局。30年来,风电设备容量从千瓦级到兆瓦级,从引进机组到大规模国产化,目前各地有数万台大小机组在迎风运转。风电产业进行入了大发展的“黄金时代”。

1 世界风电产业发展概况

随着风电技术的日趋成熟,依靠风力发电来增加能源供应的方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风电是当今世界在技术、装备、市场方面发展最为迅猛的一种可再生能源产业。目前全球已经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涉足风电,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风电产业的发展。从2001年以来,世界风电装机容量年增速保持在25%以上。

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统计,2009年底累计风电装机容量排名世界前10个国家如下表所示:

表1 截止2009年底世界前10名国家风电装机情况

截止2009年底,世界风电装机达到15 789.9万kW,其中中国新增装机容量约为1 300万kW,占当年世界总新增容量的34.7%,居世界首位;累计装机容量为2 510.4万kW,占世界累计装机容量的15.89%,位居世界第三。可见,中国在世界风电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2 国内风电发展规划

2.1《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7年8月31日,国家发改委颁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该规划中提出,力争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达到15%。其中,风电产业主要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如下:

到201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00万kW。重点在东部沿海和“三北”地区,建设30个左右10万kW等级的大型风电项目,形成江苏、河北、内蒙古3个100万kW级的风电基地。建成1~2个10万kW级海上风电试点项目。

到202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kW。在广东、福建、江苏、山东、河北、内蒙古、辽宁和吉林等具备规模化开发条件的地区,进行集中连片开发,建成若干个总装机容量200万kW以上的风电大省。建成新疆达坂城、甘肃玉门、苏沪沿海、内蒙古辉腾锡勒、河北张北、吉林白城6个百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基地,并建成100万kW海上风电。

2.2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

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最新进展,国家发改委对“十一五”时期部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进行了调整,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0%,全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3亿t标准煤。其中,并网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1 000万kW,年产能量210亿kW・h,折算标煤735万t/年;同时,形成国内风电设备制造能力,整机生产能力达到年产500万kW,零部件配套生产能力达到年产800万kW。

2.3 千万级风电基地规划

2008年新成立的国家能源局把发展风电作为改善电源结构的重要任务之一,分别在内蒙古、新疆、甘肃、河北和江苏等风能资源丰富地区,为2020年的发展目标开展了7个千万千万级风电基地的规划工作,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2 全国7个千万千瓦基地的规划

其中,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规划已经完成,率先进入实施阶段。2008年8月结束了380万kW规模的风电设备招标工作,标志着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工作已全面展开,加上原来已建和在建风电场项目,规模超过500万kW。内蒙古及河北地区四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25个风电场项目也于2009年上半年完成招标工作。其他地区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规划正在编制中。

3 风能资源分布情况

中国地形条件复杂,风能资源状况及分布特点随地形、地理位置不同而有所不同,不同地区的风能储量差异很大。陆上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3个地带:

一是北部地区(包括西北地区大部、华北北部、东北大部)风能资源丰富带,如内蒙古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通辽、赤峰、乌兰察布、包头、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以及甘肃酒泉、新疆哈密、辽宁阜新和河北坝上等地区;

二是沿海风能资源丰富带,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南部和广东东部的近海海域,其次是广东西部、海南、广西北部湾、浙江北部和渤海海湾近海海域;

三是青藏高原腹地。另外,在内陆地区由于湖泊和特殊地形的影响,局部地区风能也较丰富。

图1 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图

3.1北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风能丰富带

该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盛行风向稳定,破坏性风速小,地势平坦、交通方便,工程地质条件好,无占用基本农田问题,是我国连成一片的最大风能资源区,有利于大规模开发风电场,也是目前我国风电场的主要开发区域。但是,建设风电场时应注意低温和沙尘暴的影响,有的地方联网条件差,离负荷中心较远,应与电网统筹规划发展。

3.2 沿海陆上风能资源丰富带

该地区经济发达,风能资源丰富,没有低温的影响,可利用施工期长,风电接入系统方便,与水电具有较好的季节互补性,有利于加快风电发展。但风电场地形、交通、地址条件复杂,并有台风和盐雾腐蚀的影响。

3.3 青藏高原腹地

青藏高原地势高亢开阔,且受到高空强劲西风动量下传的影响,成为全国风速分布的高值区之一。其中藏北一线,柴达木盆地中、西部,青藏高原西部及祁连山的中、西段的青海芒崖、五道梁和沱沱河地区的风能资源最为丰富。喜马拉雅山脉与冈底斯山脉之间的山谷地带东段,风能资源也相对比较丰富。

上述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大值区域以外,我国大部分内陆省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但是在一些地区由于湖泊和特殊地形的影响,形成一些风能丰富点,适合建设零星的中小型风电场。

4 国内风电整机生产情况

风电技术的发展的几个特点为,单机容量不断增大、变桨距功率调节方式迅速取代失速功率调节方式、变速运行机组迅速取代恒速运行机组。目前多数风电机组开发制造商都开发制造了兆瓦级变桨距风电机组,1.5mW~2mW的机组成为当前主流机组。2008、2009年中国新增风机机组,90%以上都采用了1.5mW和2mW机组,3mW海上风电机组也已经投入使用。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年底,中国有近百家风电整机制造商,大致可分为4个梯队:

第一梯队是在2007年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的企业,包括金风、华锐、东汽、运达和上海电气,占2008年内资与合资企业的新增装机容量的85%,新增总装机容量的64%,但是产品技术主要通过许可证生产方式引进,没有自主知识产权。

第二梯队是在2007年已推出样机,2008年进入内资与合资企业新增装机容量前十位的制造商,包括明阳、湘电、新誉和北重,占2008年内资与合资企业的新增装机容量的9%,新增总装机容量的7%,其中采用国内科技研发成果的有新誉;明阳与国外设计公司联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组。

第三梯队则是2008年内资与合资企业新增装机容量前十位以外,机组已安装到现场的制造商,有华创、、联合动力、惠德、华仪、远景、海装、银星、天威、兰州电机、南车时代和三一电气等。

第四梯队是许多企业正在准备从事、研制风电机组的整机制造的企业。

5 风电场建设情况

我国并网风电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初期风电规模小,建设速度较为缓慢,设备主要依赖进口,建设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至2002年底,全国风电装机仅为45万kW,最大投运机组600kW。

从2003年以来,国家相继推出了五期特许权项目,以促进风电产业和国产风电机组的发展。随后,在2005年2月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进一步确立了可再生能源的地位、规划目标,特别是分别在2005年6月和2007年9月实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和《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解决了上网及电价问题。所以,我国风电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2006年~2008年连续3年风电装机增速保持在100%以上。中国2000年以来的装机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2 中国2000年~2009年风电装机情况

截止2008年,中国共有24个省(区、市)有风电装机,其中装机超过100万kW的省份有内蒙古、辽宁、河北和吉林等4个省区。

表3 全国各省装机情况统计(单位:万kW)

根据中电联的统计,2009年中国风电全口径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 613万kW,基建新增装机容量为896.56万kW,年底在建项目为765.58万kW,6 000kW及以上的风电场的总发电量为269.25亿kWh,比上一年增长105.86%,6 000kW及以上的风电场发电设备利用小时达到1 861h。

6 结论

由于风能自身的随机性和间歇性,使得风电具有不可控性和调节性差的特点,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后,必将给电力系统带来较大的冲击,给电网带来调峰、调频、调压和运行安全控制等带来安全隐患。2008年以前,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还不足以使这些问题凸现,2009年开始,部分地区风电容量超过了现有电网的可调容量,出现了电网建设速度滞后于风电发展的矛盾。

随着国家支持新能源建设的相关政策相继出台,以及智能电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开发大规模风电即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产业发展概况篇2

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是一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每个县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善于挖掘自身特有的文化底蕴,实施经济开发,既有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有助于提高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其备这种前沿的开发创新的思维理念,实乃明智之举。

一、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河北省的县域文化产业发展颇有特色。以红色文化著称的平山县西柏坡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以杂技文化闻名海内外的吴桥杂技文化旅游项目,唐山迁西县依托青山、秀水、长城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开展的文化生态旅游,张家口张北县以中都草原和安固里草原为中心、大力发展的草原文化旅游产业,承德平泉县开发的“辽河源头,契丹祖源”文化旅游项目等,是河北省县域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典型。张家口蔚县的以剪纸为龙头的特色文化产业,衡水武强县的年画、乐器制造产业,石家庄莫城的宫灯产业,邢台宁晋县工笔画产业,还有地方特产开发为主的保定曲阳县的石雕、邯郸馆陶县的黑陶、大名县的草编等文化产业的开发等等,也是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典范。这此典型案例通过媒体、网络或其他途径传播为社会所知晓,无疑是在启发其它县域依据自身的文化特色进行产业开发。对文化产业开发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并加以推广,则有助于促进其他县域的经济持续发展。制,与重点高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构建智能平台;强化品牌宣传推介,利用高端媒体集中展示平泉特色。多重举措的合力作用,使得平泉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剧增。平泉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新引擎,强力实施“文化活县”发展战略,依托自然资源桌赋、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产业基础,推出了“辽河源头、契丹祖地、中国菌乡、神州炭都”四张名片,通过文化产业与优势产业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跨界融合的绿色崛起之路,2012年被列为河北省文化产业十强县。2015年平泉县的文化企业达到231家,从业人数4.5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9.57亿元。1.独特的菌文化产业食用菌是平泉县主导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品牌。为了提高食用菌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专门创建了食用菌文化产业园区和菌文化博览中心。中华菌文化博览中心成为国内首家展示菌文化的专题展馆,从而推动了菌文化产业在国内知名度的提升。目前,平泉县的食用菌生产已覆盖全县20个乡镇,近三万五千农户参与了食用菌的生产。将传统的农作物生产与现代科技有机地结合起来,每年生产的食用菌总量达到三千多万盘(袋),全县年食用菌产量达3万吨,产值超3亿元。从食用菌的生产、加工、生物制药、科研、菌文化的专题展览等方面彰显了其独特的文化,逐步将食用菌打造成了平泉县颇其特色的主导产业之。

二、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剖析

某个县域的文化产业能否得以挖掘、开发,与地方领导的创新思维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产业发展意识滞后的领导者,难以推动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善于挖掘文化产业潜力的典型案例实施A}`}J析,可以为其它县域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平泉县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平泉县位于冀辽蒙三省交界处,古有“京冀门嵋,通偕辽蒙”之称,今以“契丹祖源,圣地平泉”而闻名。有着丰富文化资源的平泉县,在挖掘地方文化潜力、发展经济方面颇有创意。该县每年投入1000万元资金引导文化产业发展,就是地方领导者创新思维与宏伟气魄的展现。平泉县为了使本地的文化产业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专门编制了《平泉县文化产业总体规划》,引导产业的发展,并制定了多项激励举措,辅以优惠政策的支持。同时还将文化产业列入年终考核重要内容,制定人才引进鼓励机2.靓丽的炭文化与酒文化炭文化产业也是平泉县的一个靓丽品牌。平泉的专业人士将活性炭产业赋子了文化内涵,实现资源炭向科技炭、环保炭、文化炭的转变,这种转变可以使每公斤的纯利润提升100多倍。炭文化产业的建立,给活性炭产业发展插上双翅,把研发、体验、创意融为一体,使平泉县的炭文化产业成为了极其发展空间和文化动力的朝阳产业。平泉县的山庄老酒酿造技艺已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县对“山庄老酒”这一独特的酒文化进行深度挖掘,秉承“夷狄古井”孕育的“山庄老酒”文化内涵,酿造与品酒、赏酒、收藏相结合,工业生产与工业旅游相结合,创建了山庄老酒文化产业园区、山庄老酒观光生产线、建成酒文化广场及酒博物馆。把“山庄老酒”打造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自酒十大创新品牌”,与行业巨头五粮液共同入选“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在提升了平泉县酒文化的品牌档次的同时,也促进了地方文化经济的发展。3.不甘落后的休闲旅游文化以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为核心,将契丹历史文化、民间传说、乡风民俗融入辽河源契丹文化产业园建设,国家3A级景区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成功加入环渤海旅游联合会联盟。以辽文化为核心的泽州园建成开放,并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河北省十佳公园和五星级公园。契丹水洞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开工建设,投资1.2亿元的油画产业园完成项目前期工程。这此围绕着区域文化的投资,在提升文化品味的同时,满足了人民群众和广大游客探究文化历史的心理,也为休闲旅游、经济效益、和谐社会的创建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二)吴桥县特色鲜明的杂技文化产业

吴桥民谣中所说“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吴桥耍玩艺,人人有一手”m,就是对杂技艺术在吴桥广泛普及最精彩的描绘,杂技是吴桥县独特的文化品牌。1954年,总理出访欧洲十四国,所到之处接见的华侨中,几乎都有吴桥的杂技艺人。总理欣喜地说:“吴桥真不愧是杂技之乡啊!..}z,吴桥县是杂技艺术的发源地,其艺术早已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几千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杂技艺人的历史传承,已经在中国乃至世界杂技界形成了绝无仅有的地域文化现象。1.挖掘文化底蕴,打造产业基地吴桥是举世无双的杂技之乡,有着极为丰富的杂技文化、底蕴深厚。但是,真正把吴桥杂技文化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主要体现在2。世纪90年代吴桥县政府对杂技旅游产业的扶持。1993年,吴桥县政府与香港国旅合资兴建了—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在这个景区里,汇集了我国顶尖的杂技艺术。天下第一快手一一王保合宛如神话般的表演、吞剑艺人李印怀的绝活、还有许许多多吴桥杂技界艺人都在这里展示举世无双的功夫,为海内外游客展示了中国吴桥特有的杂技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赢得了海内外广大游客的青睐。如今,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已相继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北省文化产业十大集聚区”等50余项省级以上的殊荣。吴桥县现有各类杂技演出团体62个,有600。多人杂技从业人员常年活跃在国内外杂技舞台上,杂技演出遍及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常年在全国400多个城市巡回演出。全县从事与杂技相关产品开发、生产的企业有26家、开发了包括杂技道其、魔术道其、杂技服装、纪念品、工艺品、娱乐品在内的产品多达60个大类的800多种规格、出口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依托杂技大世界景区发展的出租、餐饮、照相、娱乐等项目的个体营业户多达400多家。由此可见,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的开发,不仅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群众提供了极好的就业机会。“杂技产业每年为吴桥创造了1.5亿元的文化产业效益,杂技文化旅游总收入完成640。万元,杂技对外演出实现6600万元,杂技教育收入1600万元,杂技道其收入1200万元。仅杂技旅游产业就占到吴桥地方经济发展的7.5%。据不完全统计,全县从事杂技旅游产业人员达1.2万人,平均每2。个吴桥人中,就有1人从事杂技旅游产业。”}z,如此壮观的杂技专业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杂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每年接待的游客量在55万以上,其中海外游客逾5万人次。如此兴旺的杂技文化旅游项目已经成为杂技之乡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势品牌。正如世界华商联合会轮值主席、美中经济贸易促进会执行主席乌巴特尔建议的那样:“未来的吴桥应该打造成一个产城融合的杂技文化产业综合体,像美国百老汇演艺产业聚集区那样,形成一个以杂技为中心的演艺产业集群。”2.打造杂技情景剧《江湖》,提升文化品牌为了开发和提升吴桥杂技旅游产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吴桥欣赏杂技艺术,进一步提升吴桥杂技大世界的艺术品味和品牌影响力,吴桥杂技大世界旅游公司投资600万元,将有着数千年文化颜渊的吴桥杂技搬上舞台。旅游公司与国内多家公司、团体合作,综合运用现代一流的声、光、电等舞台高科技手段,集魔术、舞蹈、武术、杂技、影视效果等融为一体,成功地打造出一台气势磅礴的杂技情景剧—《江湖》,并在2016年4月底在吴桥艺术文化中心成功演出。杂技剧《江湖》把吴桥杂技的历史、经历过的艰难险阻、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杂技艺术演绎得惟妙惟肖,既传承了古老的文化,又创造了不菲的票房收入,还为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产业发展概况篇3

一、引言

曾几何时,中国有着一大批优秀的动画作品,为大众所喜闻乐见。有《神笔马良》《阿凡提》为代表的木偶剧类型;有《鹬蚌相争》《山水情》《小蝌蚪找妈妈》为代表的水墨画类型;还有《海螺姑娘》《红军桥》为代表的剪纸画类型等等,中国动画业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繁荣景象。另外《大闹天宫》《哪吒闹海》曾受到世界瞩目,为中国动画赢得了国际声誉。然而,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中国的国产动画业跌入了低谷,发展迟缓,逐渐淡出社会大众的视野。目前,中国动画业与世界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但作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中国的本土动画业界从未放弃过努力,尤其在3D动画领域,佳作不断,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蓬勃发展景象。据统计,2007年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186部101900分钟,比2006年增长23%。近年来,原创国产动画企业围绕动画片大力开发图书、音像、玩具等衍生产品,品牌增值效应显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许多优秀国产动画片通过参加展会、合作合拍等方式,开始走出国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为我国影视动画开拓发展空间、壮大自身实力,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国际影响力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二、中国动画产业发展概况

动画产业被称为是21世纪文化经济的核心产业、最具有潜力的朝阳产业。它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支主力军,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项融科技、艺术、出版、玩具制造、商业传媒为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型绿色产业。据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全球动画业的产值约为5000亿美元,并且还在上升,这表明动画产业在全球文化产业以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中国而言,动画产业已不仅仅是创新性理念,而是一个可以创造巨大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新型领域。

中国既是最早开发动画片的国家之一,一度也是动画大国之一。然而近年来,我国动画市场急遽萎缩,几年才出产一部动画片,国产动画片年产量仅为日本的1%左右。由于中国动画远远不能满足国内急剧增长的需求,于是外国动画乘虚而入。影院市场屡遭《狮子王》等重磅炸弹的轰击;电视市场国产片的比例也只有10%左右;音像市场里的国外卡通占到80%以上;印刷品市场里,热销的卡通读物大多是舶来品或其翻版,文具、玩具、儿童服装等衍生产品市场以及漫画书吧、卡通吧、电玩等到处都是国外品牌。中国巨大的卡通消费市场正被外商蚕食,每年造成直接损失数十亿元之多。这种状况应该引起我们认真反思。

三、中国动画产业存在的问题

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2002年到2006年,全国动画制作机构从120多家猛增到5400多家,目前动画机构仍在不断扩充。然而,中国动画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带有很强的盲目性和冲动性。受利益驱使,一些条件不够的企业蜂拥而上。造成动画企业良莠不齐;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品牌企业只是凤毛麟角。原创电视动画年产量超过1万分钟的动画制作机构,仅有宏梦卡通和三辰卡通这两家,双方现已完成交叉持股,合计年产量占全国的25%。绝大部分动画制作机构的原创动画年产量只有几百分钟,甚至几十分钟,有盈利能力的动画企业甚至不超过1%。从2007年度全国电视动画片制作发行情况来看,湖南、广东、江苏、上海和浙江5个经济发达的省(直辖市),合计动画产量占全国的79%;长沙、广州、上海和杭州等十大城市合计动画产量占全国的86%;2007年全国原创电视动画片生产机构前八强合计产量占全国的51%。这些数字告诉我们一定要理性对待,避免盲目扩张、低水平重复,要坚持原创性,提高核心竞争力。

首先,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我们有很多创作者而没有经营者,尤其是缺乏具有成功运作动漫市场的经营者,使国内动漫产业链的经营环节已经出现了一个极大的缺口。可见,动漫经营者的缺乏就是国内动漫市场发展滞后的症结。在国外,动漫制作――播出――衍生产品开发――收益――再制作,形成完整的产业循环链。据相关资料显示,全球最大的娱乐产品输出国美国,每年的动画产品和衍生产品的产值达50多亿美元。日本则通过动画片、卡通书和游戏三者的商业组合,创造了年营业额超过90亿美元的惊人佳绩。而同属亚洲的韩国,作为动漫产业的后起之秀,在大力发展本国动画事业的同时,也特别重视汲取世界民族文化精髓,其动漫产业产值也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生产量占全球的30%,几乎是中国的30倍。

据分析,在国外,动漫创作首先考虑的就是能不能做出优秀的衍生产品。动漫产业运作的真正成功,得益于其产业链的整体策划、合理分布等。相比之下,中国的动漫作品多关注人性,重视教育培养,当然这样的优良传统应继续发扬。但是由于市场意识淡薄,尤其忽视销售环节,从而造成动漫开发意识不强,并对相关的动漫衍生产品缺乏开发的主动性,动漫产业缺乏赢利模式,产业链断裂,导致动漫产业尚未进入可持续发展道路。有关人士曾尖锐指出,国内动漫产业是“一流的画技、二流的故事、三流的经营。”相关资料统计显示,中国目前每年文具的销售额为人民币600亿元,儿童食品350亿元,玩具200亿元,儿童服装900亿元以上,儿童音像、图书100亿元;此外,动漫的消费者、爱好者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在动漫展衍生产品区,小件挂饰、卡通T恤、文具、闹钟、抱枕……动漫让这些产品更显别致,从听看说唱、吃喝玩乐到衣食住行,到处都能感受到动漫的身影,这个巨大的市场充满了无限商机。

其次,动漫市场整体发展滞后。“2001年亚洲卡通漫画展”期间的调查显示,中国14―20岁的观众对日本韩国动画节目的欢迎程度为82%,对欧美动画节目的欢迎程度为81.5%,而对国产动画节目的欢迎程度仅为44.5%。另据统计,在我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而我国原创动漫,包括港台地区的比例只有11%,明显落后于国外动漫产业的发展步伐。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现代动漫产业快速而健康发展,既要进一步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又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就这一问题,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关注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指导性和鼓励性政策。目前由于我国动漫产业尚处在成长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长远战略往往容易被短期行为所阻隔,即国产动漫产品因缺乏品牌竞争力而采取低成本回收;同时,国外动 漫产品靠品牌延伸优势再加上低价倾销,正抢占着中国巨大的市场空间。这种状况如若不及早改变,势必会影响我国动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播放和制作体制不完善。动画包括制作――播出――产品开发等环节,其中播放收入是整个动画的主业。动画业要发展成健全的市场,只有建立在主业兴旺――即动画的播放能有可观收益的基础上。播放收入并不是动画收入中最多的,但只有播放渠道的通畅,才能带动其他相关动画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不尽如人意,一般来说,动画播出费最多只有制作费即成本的1/10。与如此低廉的播出费相比,是高昂的动画制作费,中国平均每分钟动画需要成本大约是1万元。然而,相比低廉的播出费,如此高昂的制作成本,放在世界上却又是最低廉的,只相当于日本的1/6,美国的1/9。

可见,播放收入低远不能填补制作成本高形成的巨大亏空,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日本的播出费约占制作费的7/10,美国通过几个卡通收费频道播放就能达到制播大体持平,再加上动画的衍生产品和音像制品收入,动画在这些国家想不赚都难。中国动画迟迟盼不到外来资金的投入,不断萎缩,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片子赚不到钱,就没人来投资,没人来投资,动画的投入就不可能高,动画的投入不高,就难出佳作,难出佳作,就没人愿意看,没人愿意看,就更赚不到钱――这样每一次循环,都在加剧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状况的恶化。而所有问题的症结都集中在一点――播出费过低。可以说播出费的问题不解决,中国动画发展很难走出困境。

四、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前景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文化产业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黄金时代。作为文化产业生力军的动漫产业更是异彩纷呈、欣欣向荣,展望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美好前景,笔者认为应着力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打造民族动画产业核心工程。我们要积极动员业界和学界等各方力量,鼓励大家多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动画精品,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份额,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让国产原创动画精品真正成为国内市场的主流。

第二,努力培育强大的产业集群。动画和游戏产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品链条,如果说以动画为起点的话,动画可以说就是一个运动的漫画,而游戏则是一个互动的动画,构成一个产品链条上的两个核心环节。与此相关的是音像动漫的出版行业、广播电视台的播出行业及有关延伸产品市场销售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也形成了一个产业集群。但是,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许多个人的工作室或者说小型企业都在为欧美、日、韩等国动画企业进行代工生产,从事一些产业链低端的工作,产品完成以后又回到中国市场销售。中国成为世界的工厂,也成为世界的市场。但是只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和中端,销售在中国,加工在中国,利益却在国外,形成这样一个畸形的格局。所以,中国必须下大工夫打通自己的产业链,培育自己的产业集群,开发自己的原创的民族动画产业经济。

第三,着力推动重点地区加快发展。当前我国动画企业有很多,但是规模小且分散,我们需要整合各方资源,需要把政界、业界和学界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建立有关的产业孵化基地、教学培训基地以及国际交流基地。同时要避免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状况。中国作为一个泱泱大国,如果每一个地区都在发展动画产业,必然会导致大量的重复建设和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我们应该选取若干重点城市,建立国家动画产业振兴基地,以此来推动这些地区的动画产业优先发展。

第四,继续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在最初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中国动画曾经有过辉煌,但只有产品并没有产业。如果我们继续把动画作为事业去发展,它显然难以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也难以占领本土市场。因此我们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打破只有产品没有产业的这种现状,打破这种“计划为体、市场为用”的体制格局,让动画从此走进市场走向产业,更好更快地健康发展。这是我国动画发展振兴的道路,同时也是我国动画产业崛起的道路;同时逐步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培育出一个强大的产业集群,共同推动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从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实行完善的公共技术服务政策和人才培养政策,为广大动画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培养高质量的创意人才和技术人才。

产业发展概况篇4

中图分类号:X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1-0075-02

1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由过度装修引发的室内空气污染,已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有调查统计,80%的家庭室内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而这其中近90%的质量超标是由甲醛引起的[1]。由此可见,室内环境中最危险的污染物就是甲醛。

甲醛清除剂类产品于是应运而生,市场需求量急剧增大。目前,我国生产甲醛清除剂类产品的企业达到了500多家[1]。但是,由于该类产品没有相关国家标准,缺乏统一监督,各生产企业自行生产,导致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市场参差不齐。本文着重介绍甲醛清除剂类产品及其行业发展概况。

2 甲醛的危害及来源

2.1 甲醛的危害

甲醛高居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的第2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并且被认为与白血病发生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甲醛危害尤为严重,可对眼睛、呼吸道、人体粘膜和皮肤产生明显的刺激作用[2];急性中毒可导致流泪、流涕、咳嗽等症状,引发多种呼吸道疾病;慢性吸入低浓度可导致持续头痛、无力、失眠等;长期吸入低剂量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新生儿体质降低、染色体异常,甚至诱发鼻咽癌;高浓度时会侵害人的神经系统、肝脏等[3]。当室内含量为0.1mg/m3 (×10-6)时就有异味,0.5×10-6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0.6×10-6时引起咽喉疼痛,浓度再高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气肿,当空气中达到230×10-6时可当即导致死亡。

2.2 甲醛的来源

甲醛主要来源于室内装修使用的胶合板、细工模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木芯板等人造板材,含有甲醛成分的白乳胶、泡沫塑料、油漆和涂料等装修材料,以及室内装饰纺织品,例如贴墙布、贴墙纸、化纤地毯、布艺家具等。

3 调查样本中甲醛的污染现状

在河北石家庄报名参加免费室内空气检测活动的500名业主中随机抽取,对抽中的100名业主住宅的一个有代表性的房间进行调查检测,采样工作严格按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执行,检测方法采用国标中的“酚试剂分光光度法”,以甲醛浓度≤0.10mg/m3为判定标准,最终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从以上这些数据可以看出,100户住宅中室内空气甲醛超标的84家,超标1倍以上的23家,超标2倍以上的16家,最大超标甚至达到5.2倍,这说明甲醛超标情况非常严重。

同时还可以看出,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随着装修竣工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但效果并不明显,装修竣工1年后仍有50%的家庭室内空气甲醛含量不合格,由此可见,甲醛挥发相对于其他污染物来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污染周期长。

4 甲醛清除剂类产品的行业概况

甲醛清除剂类产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使用电力的动力型空气净化器,另一类是依靠自身性能的空气净化材料,相比较来说,后者更为节能环保,本文主要对此类产品进行论述。按照净化原理的不同可将甲醛清除剂类产品大致分为物理清除剂、化学清除剂、生物清除剂和伪清除剂。

4.1 甲醛清除剂类产品的种类及其机理

(1)物理清除剂多是对多孔物质进行改性后的产品,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其吸附能力非常显著,活性炭的化学性质稳定,耐酸、耐碱,可在多种溶剂中使用,也可在高温高压环境条件下使用。活性炭在使用初期吸附效果很高,但随着时间延长,吸附能力明显减弱,甚至存在脱附的问题。此类产品成本低廉,无毒无副作用,但是见效较慢,使用于甲醛轻微超标的住宅。

(2)化学清除剂主要是指采用氧化、还原、中和、光催化等技术生产的产品,大多与甲醛反应生成氨化物,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光触媒是此类产品的一个代表,二氧化钛作为其主要成分在吸收太阳光或照明光源中的紫外线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达到分解甲醛的目的,但此类材料需要紫外线激活且成本较高。目前一种新型环保的负离子材料已经初具规模,此类产品通过释放具有强氧化性的负离子与有害物质产生分解反应,从而净化空气,同时负离子还有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等作用。

(3)生物清除剂是利用生物酶对有害物质进行生物分解的产品,此类产品安全可靠,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但主要应用于抑菌杀菌领域。

(4)伪清除剂是指一些不良商家以香精水溶液作为甲醛清除剂来销售,以香精的芳香性气味遮盖甲醛气味,造成甲醛去除的假象;还有一些水性漆或液体石蜡产品,通过在装饰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从而达到抑制甲醛挥发的目的。

4.2 甲醛清除剂类产品的去除率对比情况

面对迫切的市场需求,大量企业涌入该行业,而国家没有统一的产品标准,缺乏有效监督,各生产企业自行生产,导致甲醛清除剂类产品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笔者按上述产品类别从市场上随机抽样,严格按照QB/T 2761-2006《室内空气净化产品净化效果测定方法》进行检验,最终检测结果统计如表2。

从以上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物理类甲醛清除剂中,改性活性炭相对于不改性活性炭来说,甲醛去除效率明显提高,这是由于活性炭改性后自身变为极性物质,更易与极性的甲醛产生吸附反应,从而更好地达到去除效果。

同时还可以看出,光触媒类清除剂在紫外灯照射的情况下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但在大众的生活领域中,太阳光中只有8%的紫外线,达不到激发光触媒反应的能量,并不是任意场所都可以额外增加紫外灯,同时也会导致成本变高,因此光触媒类清除剂的应用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市场上净化液类的甲醛清除剂样品多种多样,由于不同反应机理导致实验效果有好有坏;负离子类甲醛清除剂产品的甲醛去除效果略显不足。

参考文献:

[1] 赵树凯,李 杰,刘 欣.甲醛清除剂类产品标准亟待出台[J].监督与选择,2008(11):68~69.

产业发展概况篇5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国家的竞争更多地体现为科技水平的竞争,因此体现一国科技水平的高科技产业就显得至关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代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关村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关村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今后的发展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来分析中关村发展面临的瓶颈及突破瓶颈制约的途径。

中关村发展概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国现代改革的序幕由此拉开。在改革浪潮的带动下,1980年10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陈春先研究员率先在中关村创办了第一个民办科技机构: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发展技术服务部,这是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的雏型。1983年1月中央领导同志肯定了中关村科技人员的积极探索。此后,中关村地区民营科技企业先后建立,到1986年中关村各类开发性公司已近100家,形成了以开发、经营电子产品为主的民营科技企业群体“中关村电子一条街”。1988年5月10日国务院颁布了《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鼓励了科技人员创业的积极性,中关村从此迅猛发展。自1987年底到1991年底,试验区企业由148家急剧增加到1300多家,年技工贸总收入由7亿元增到37亿元,年工业产值从4.8亿元(1988)增到12亿元,上缴税金由0.25亿元增到1.5亿元,年出口创汇由300万美元增到4500万美元,后四项指标年平均增长53.9%,36.9%,64.5%,125.7%。1999年6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科技部和北京市政府《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原则上同意了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规划。随后,“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正式更名为“中关村科技园区”。

中关村科技园包括一区五园:海淀园、昌平园、丰台园、电子城科技园和亦庄科技园。其中海淀园拥有以中关村为核心的75平方公里的中心区和300多平方公里的发展区,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各园区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增长迅速,截止2002年,中关村科技园共有企业9500多家,2000年后以每年新增3000多家的速度增长。2002年其增加值达到519亿元,技工贸总收入为2404.8亿元,利润总额达到111.9亿元,从业人员达到40多万人,带动了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作用。

从纵向比较来看中关村科技园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在全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占有绝对重要的位置,但如果我们从横向的比较来看情况则不容乐观,美国硅谷总面积1500平方公里,早在1998年其增加值就达到2880亿美元,中关村与硅谷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从产业集群角度看中关村发展面临的瓶颈

中关村充其量只是形成产业集聚而非产业集群,这是中关村发展面临的最为主要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

区内企业集聚存在脆弱性,集聚效果不明显。中关村区内的企业和机构彼此之间的产业和技术关联性不强,又缺少与区内产业配套的外商投资。据北京市社科院2001年初对中关村的摸底调查得知,中关村的企业数量达7000多家,但产业链条并未形成,实际上有大企业而缺乏龙头企业,也没有龙头产业。尽管中关村企业自主开发的技术占了3/4,但却没有多少核心技术而且进入商品化阶段时,多数企业却与外地企业合作,依托外部平台。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和上下游关系尚未形成,企业的集聚效果微乎其微.其他高新区的情况更是如此。

缺乏产业集群机制。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尚未形成,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中关村汇集了9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了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为代表的73所高校,以中科院为龙头的232个科研机构,约50万科技大军,比硅谷还多20万人,更高于新竹的8万人,智力密集在全球首屈一指,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和合作氛围,致使这些大学或科研机构并未较好地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创新的重要外溢来源和科技创新始发性资源的重要供应源,没有发挥产学研的合作机制。

缺乏合理完善的体制。首先是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松散。其次是政府与学校和企业的关系,目前政府的职能还没有真正转变,没有真正转到宏观管理上,对学校、企业的管理比较直接细致,大多数学校和企业没有自,也没有多少创新动力。中关村尚未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区内的风险投资机构进入,这样难以扶持缺乏资金的优秀项目和创业者,对大型高技术创新项目更是无能为力,这就使得产业技术与资本不能自由组合,不能形成高技术产业集群。

缺乏“鼓励冒险、鼓励成功、容忍失败”的创业文化和“自我设计、自我经营、自由竞争”的创业氛围,更缺乏重视合作与非正式交流的社团文化。高技术产业具有高风险的特点,要创新就会有失败,而且失败率远高于成功率.这一方面要求创业者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也要求社会上有一种较好的文化氛围,能够容纳失败者。硅谷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归功于她的创业文化,但这正是中关村所缺少的。

发挥集群效应促进中关村的发展

一个实现成功的集群或一个典型的产业集群区的形成,至少需要3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产业内的资本在某一区域内较快的集中,以及劳动力和产业技术能够自由地流动,并实现与资本的自由组合。第二个条件是市场的充分供给,即有市场能充分接纳在产业集群区生产的大量产品。第三个条件是当地的制度(包括政府政策、商业习惯和竞争文化)允许并鼓励这种集群。美国硅谷满足上述条件,进而形成了高技术产业集群。硅谷的迅速发展归功于其充分利用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优势,而中关村科技园区与硅谷的差距,归根到底在于中关村还没有形成高技术产业集群,没有发挥集群效应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其创新优势。因此我们应着手建立中关村的高技术产业集群,发挥集群效应的竞争优势,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发挥政府作用,制定引导和鼓励产业集群的政策

台湾新竹科技园的建立是由政府引导的,政府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国政府也应借鉴其有益之处。我国早在1985年3月在《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国务院批转的《新的技术革命与我国的对策研究的汇报提纲》中都提出在全国选择若干个智力资源密集地区,采取特殊政策,逐步建立具有不同特色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1988年8月国务院批准了实施高技术的“火炬计划”,从总体宏观上来引导我国高新区的发展,但这些政策还要进一步落实,在此基础上政府还要制定鼓励产业集群的政策。

建立相互依存的产业体系

我们要根据高技术产业的关联性,建立相互依存的上下游产业联系,形成一种“技术生物链”。这可以从两方面来入手。一方面,对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的产业布局要坚持以分工协作、本地结网形成产业集群来安排项目。对新进入的企业明确以产业集群为导向,形成大小企业密切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的网络体系。另一方面,针对现在中关村内企业配套薄弱的现状,以大中型高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为龙头,通过产业环节的分解或鼓励其母体公司内的科技人员和企业家分离出来自办公司,从而衍生出来一批具有紧密分工与协作的产业联系,尤其是要积极为进入高新区的跨国企业提品配套与相关服,以提高这些企业的当地植根性。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创新系统,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各种服务机构,必须有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各种规范的咨询和中介服务机构如市场调查机构、技术咨询机构、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知识产权事物中心、律师事务所及会计师事务所等。它们为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建设、发展以及产学研联合的高效实施提供了服务支撑。创业服务中心。它为区内处于种子和创建阶段的高技术企业的成长提供孵化器功能。教育培训体系。其职能是提供人才保障。除此之外还应把降低高技术企业创业条件,简便创建手续纳入改善服务的范畴。总之,通过一些措施完善服务体系,能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展保驾护航。

产业发展概况篇6

21世纪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发展时期。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政策性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而且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为成熟。提升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水平,需要学习并借鉴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为了进一步学习和借鉴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本文以英国为比较对象,对中英两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发展概况进行了比较研究。

一、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概况

英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创意产品生产国。总体来看,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发展概况如下: 2007年,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产值为573亿英镑(其中不包括工艺和设计行业数据),占国民增加值的6.4%。1997~2007年,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长率为4%,其中,软件与计算机服务、电影与录像分别以8%和6%的增长率高于创意产业内其他行业的增长率。2006年,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出口额为160亿英镑,其中增长最为迅速、出口规模最大的是软件与计算机服务,其出口额为由1997年的14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49亿美元,占当年创意产业出口总额的31%,年均增长13.35%。2008年,英国文化创意企业注册数为15.74万家,其中,软件与计算机服务的企业数最多有7.5万家,占2008年创意企业总数的47.65%。而文化创意企业在1997~2008 年增长最快的是电视广播行业和建筑行业,年均增长分别为9.11%和8.69%。2007年,英国创意产业就业人数为197.82 万人,软件与计算机服务和出版业就业人数居前,分别为64.09 万人和27.58 万人。

二、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在世界上已经具备相当大的规模并稳步发展。《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指出,尽管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但文化创意产业仍然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从就业来看,文化创意产业吸引了更多从业人员,有助于缓解中国的就业压力。从进出口情况来看,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含服务)出口规模实现逐年连续增长。根据赛迪顾问调查研究的预测,考虑到影响中国创意产业的经济环境、政策因素、技术因素等,2010年中国创意产业总规模可达到2010亿元人民币。

三、中英两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较分析

(一) 市场规模。

1.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产值

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较成熟,早在2001年,英国13项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值就已达到1120亿英镑,占英国GDP的8.2%。2007年,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达到573亿英镑,占英国GDP的比重为6.4%。2007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值为4811亿元人民币,占中国GDP的1.93%。与英国相比,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产值较低,差距十分明显。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占GDP的比例很高,而中国则很低,但是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在逐渐提高。

2.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加值

根据英国政府统计,2007年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值增长率为6.4%,1997~2007年,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为4%。2008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为7600亿元,产值增长率为18.5%,占GDP的比重为2.53%,比2006年的2.45%提高了0.0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二) 产业内部结构。

在英国,软件与计算机服务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占居第一位,约占产业总体的40%;出版业则居第二位,占到产业总体的20%左右,且近年有上升的趋势;游戏产业一直饮誉全球,根据英国BBC日前公布的数据,2007年英国游戏产业大幅成长,收入达15.2亿英镑,成长幅度为25%。可见,英国的出版(包括电子出版)、软件和计算机、游戏属于强势产业,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英两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内部结构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比如,出版业在两国文化创意产业中都占有较大比重。所不同的是,英国的软件、计算机游戏和电子出版行业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占有绝大比重;而中国的情况却恰恰相反,新兴文化产业比重明显偏低,网络游戏业、文化信息业、文化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发展不足,但是发展潜力巨大。

(三)科技水平。

目前,高新科技在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从内容到形式、从生产方式到传播方式,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文化产品生产的发展和创新,进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中以数字技术支撑的传媒、出版、影视制作、动漫、娱乐产品业十分发达,已经成为其经济发展和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英国对高技术的运用是主动的、积极的。而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虽然也关注高科技水平的应用,如数字化在出版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推出了ebook电子产品等,少数单位已经着手建设了各类专门的数据库。这使中国文化创意产品的科技含量很低、市场竞争能力差。

小结

通过与英国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比较,本文发现中国创意产业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比起英国的创意产业,中国的创意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内部组织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应提高动漫行业等新兴行业所占的比重,促进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要将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业务融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进程中;中国也具有良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历史文化悠久,多民族的文化构成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不可多得的优势,各地要根据自己的潜在优势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

产业发展概况篇7

莒县是山东油桃示范基地,从1996年开始通过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桃保护地栽培,全县形成了以果庄、小店为中心的棚室油桃生产基地,近几年来毛桃设施栽培也呈上升发展趋势。保护地栽培桃产业已成为莒县农业新兴产业之一,到目前全县桃保护地栽培总面积1300hm2,引进选育桃新品种20余个,发展莒县桃树研究所1处,桃种植专业合作社10余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发展概况

1.1 栽培品种 1996~2001年莒县桃保护地栽培新品种有曙光、艳光、五月火、早美光、早红2号。2002~2009年中油5号、中油4号发展迅速,早红珠、丽春部分发展,2005年莒县桃树研究所从丽春油桃发现的极早熟芽变品种――大早红,在莒县少量发展,2007年4月通过日照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2010年起中油5号、中油4号、中农金辉、中油9号、中油12成为莒县油桃保护地栽培主栽品种,极早518(中油11号)前期少量发展,虽然成熟早,但因果个小,易裂果,发展逐步退缩,金硕油桃成熟期过晚,不适宜进行保护地栽培。毛桃品种春雪、突围(春美)因果个大,耐贮运,近几年发展迅速。砧木以青州蜜桃为主。产品主要销往南京、上海、青岛等大中城市,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1.2 栽培设施 桃保护地栽培设施主要有简易式日光温室、全钢结构日光温室和春暖式塑料大棚。初用的简易式日光温室一般棚室长50~70m,宽7~9m,东西走向,脊高2.8~3.2m,钢筋水泥支柱,后屋面覆20cm厚玉米秸,上盖一层塑料薄膜,再覆20cm厚的泥土,棚膜为聚乙烯滴膜,用压膜线压紧,膜外为6cm厚的手拉式草帘。全钢结构日光温室东西长80~100m,宽8~9m,后墙和边墙为砖土混合墙,厚0.5m,后墙覆4cm厚的保温板,温室内最南端埋设50cm深、宽4cm厚的保温板,与地面相平,钢筋结构无立柱,棚膜为聚乙烯灌浆膜,用压膜线压紧,膜外为2cm厚的毛毡被,电动式卷帘机。春暖式塑料大棚,南北向,长40~60m,跨度8~14m,棚高2.4~2.8m,建筑成本低。日光温室桃供应市场期为4~5月上旬,春暖式大棚桃市场供应期正在露地桃上市之前的5月中、下旬。

1.3 生产技术 桃保护地栽培是典型的农业高科技产业,技术含量和果品标准要求高。莒县是果品生产大县,果农技术素质高,新技术得到普遍推广,目前推广的栽前苗木浸根消毒,增施有机肥,蜜蜂授粉,注意花期温湿度,合理疏花定果,注重越夏更新和良种更新等系列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果品质量的不断提高,也为果品销售市场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2 存在问题

2.1 设施结构不合理 目前,莒县桃保护地栽培主要设施仍以简易式日光温室为主,有少部分全钢结构日光温室。简易式日光温室中间立柱较多,遮阳严重,并且管理不方便。有的果农直接将菜棚改种桃树,由于棚面高度不够,果实日烧现象严重。

2.2 栽植密度过大 初期为了增加产量,栽植密度采用1.5m×1m行株距,后期没有计划间伐,造成郁闭严重,管理只能爬行前进。随着栽培技术提高,增加产量已不是生产难题。应采用2m×1m行株距或有计划间伐,提高果品质量。

2.3 不注重温湿度调控 保护地桃栽培升温过早现象严重,认为升温早,成熟早,不根据不同桃品种的需冷量要求扣棚升温,造成花芽分化不良,影响产量。部分果农花期温度过高,落花落果严重。

3 发展对策

3.1 适度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在今后发展中,尽量统一规划、集中连片、适度规模,便于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

3.2 改进棚室结构 采用全钢骨架或钢竹混合结构无支柱大棚,提高抗风、防灾能力,有条件地方,使用电动式卷帘机,节省劳动力。

3.3 优选树形,合理负载 建议温室栽培行株距2m×1m,树形全部采用两主枝“Y”字形树形,定干高度自南向北依次为30~50 cm。667m2产量控制在2200~2500kg。

3.4 建立苗木繁育、技术指导服务体系,推进产业化进程 依托莒县桃树研究所繁育苗木,在全县进行推广应用,保证苗木纯度和质量,完善技术指导服务体系,会同乡镇林果技术推广站,做好产前统一苗木规格,统一栽植模式,统一栽植时间;产中邀请专家对重点区进行专题讲座,在核心示范区落实专人负责制;产后协助相关乡镇搞好市场信息搜集和油桃产品推介等工作。利用果品专业合作社担保赊销苗木,果品销售后统一与果农结算苗木款,形成研究所、合作社、科技特派员、示范推广的苗木繁育、技术指导一体化开发推广模式,推进保护地桃栽培产业化进程。

(收稿:2014-04-22)

参考文献

[1]许传宝,刘立常.中油5号油桃冬暖式大棚栽培技术[J].果农之友,2005(4):25

产业发展概况篇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已经进入到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我国的光钎通信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同时光钎通信技术也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推动光钎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一、光钎通信技术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光纤通信技术水平也逐渐提高,很多高端的技术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基本满足了光纤通信产业发展的需要,如复用技术、宽带放大器技术、色散补偿技术、孤子WDM传输技术等。

二、光钎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总体来说,光纤通信技术一定会向着更快速、更便捷、更便宜、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光纤也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如图一所示,我国的光缆市场在全球排名第二,并且增长速度快,这就说明我国的光纤通信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下面我们就主要的发展趋势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全光网络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全光网络将会成为最重要的技术课题之一,它必将会成为未来最重要的高速通信网。全光网络是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趋势之一,也是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和最为理想的阶段,它能改变传统光网络只在节点实现全光化的局面,使总干线的容量进一步提高,所以说全光网络是未来光纤通信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未来信息网络的发展的核心技术。

(二)光纤普及到千家万户

由于光纤通信技术自身的优越性,人们对光纤的需求不断增大,推动了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其发展速度非常惊人,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安装成本越来越便宜,将光纤落实到千家万户已经不再是梦想。另外光纤通信技术的实用化程度将会进一步提高,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

(三)展望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发送器和接收器的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成熟,其发展趋势也会向着更加可靠、更加廉价的线性和非线性方向发展,其重点就是实现局部环路。另外,在在海底通信应用方面,光放大中继器将会等到普及,使距离大大增长,并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会将目光更多的集中在设备的维护方面[1]。

三、我国光钎通信产业概况

(一)基本概括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对光纤通信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七十年代,并被国家列为重点的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且随着人们生产和生活对光纤需求程度的不断增加,我国的光纤通信技术发展迅速,从事光纤通信技术研究的部门和人员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这种形势下,我国的光纤通信技术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仅在系统整机研制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在各个原件的研制和生产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光纤通信技术的实用性逐渐得到提高,被广泛的应用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

(二)光纤生产

目前为止,我国的短波长和长波长的多模光纤的商品化程度已经很高,并且实用性也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光纤通信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内为了满足人们的要求,积极从国外引进了一些光纤生产设备,大大提高的我国光纤研制及生产的能力和水平。但是,光纤生产的技术和外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致使我国的光纤品种非常少,自主创新的程度非常低,因此,国内的科研人员还必须要加强技术研究,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只有这样我国的光纤生产技术才能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三)光缆制造

近年来,我国在光缆制造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各种结构的光缆的商品后程度也逐渐提高,并被广泛的应用在通信网和专用网。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光缆生产能力还远远没有达到成缆设备的能力,导致加工生产的精度偏低、高质量的光缆供应不足、光缆品种较少等问题,因此,我国的成缆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改进,并逐渐抛弃一些较为落后的生产设备,加强对生产设备的资金投入,以提高光缆生产的能力和质量[3]。

(四)光纤光缆专用设备

对于光纤光缆专用设备的研制我国从七十年代就已经开始,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研制出了一些专用设备,并在一些单位安装使用,推动的我国光纤通信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专用设备生产的质量和数量都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国家应该选择一些综合实力较为强大的单位从事光纤光缆专用设备的研制工作。

(五)光器件

要想推动光纤通信产业的开始发展,必须要加强对光器件的研究,这是因为光器件是光纤通信产业的基础和关键。目前,我国的光器件研究单位逐渐增多,光器件的研究水平也获得进一步的提高,但是自主创新的能力还是不够,很多光器件的商品化程度偏低,质量还存在一些问题,品种也较少,通用性和实用性程度较低,从而致使我国自主生产的光器件还不能很好的满足光纤通信产业发展的要求[4]。

(六)光电设备

光电设备是整个光纤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光电设备的研究有利于推动我国光纤通信产业的发展。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光电设备生产水平逐渐提高,但是在生产和需求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1.光电设备的一些元器件还需要依赖进口,致使我国的光纤通信产业经济效益偏低。2.国产的光电设备在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还没有全面满足光纤通信产业的要求,并且很多设备还比较笨重,设备的小型化程度需要进一步的提高。3.高层次的光电设备研究还面临着很多技术难题,并且设备的价格长期高居不下,影响了光电设备的推广和应用。4.光电设备的标准和系列化程度偏低,并在接口问题上还存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5]。

结语:

综上所述,光钎通信技术在我国发展潜力和市场巨大,提高我国光钎通信技术自主创新的能力,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光钎通信产业,才是我国通信产业的发展的根本出路,才能促使我国从通信大国变为通信强国。

参考文献:

[1]任梦洁,赵旭.浅析光纤通信技术发展趋势[J].无线互联科技,2013,(5):43.

[2]尚力.光纤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32(6):100.

产业发展概况篇9

赤峰市设施蔬菜栽培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但是规模较小,发展较慢,至1995年设施农业面积仍不足800 公顷。1996年开始,赤峰市成立了菜篮子工作办公室,主抓蔬菜生产,发展以日光温室蔬菜为重点的设施农业建设。2003年,赤峰市委市政府决定把设施农业作为赤峰市农业生产主动防灾避灾的重要措施来抓,提出:自2004年开始,在全市南部7 个旗县区实施重点专项推进。在一系列政策带动下,截至2011年底,全市设施农业基地面积达4.73 万公顷,设施农业总产蔬菜45 亿千克,总产值83 亿元。全市农牧民增收1430 元;全市蔬菜产地批发市场30 处,市场带动农户近22 万户,蔬菜瓜果经济合作组织57 个,蔬菜经纪人达到6000 人,蔬菜加工企业发展到17 家,蔬菜贮藏保鲜库15 处,带动生产基地1667.5 万平方米。蔬菜产品销往北京、天津、上海等多个省市,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家。

预计到“十二五”末,赤峰市设施农业面积将达到6.7 万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年产蔬菜65 亿千克,总产值130 亿元,实现增加值78 亿元。全市农牧民人均从设施农业中获得收入2300 元,占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1/4以上。

赤峰市当前设施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

不时栽培或反季节栽培是设施蔬菜生产的最重要特点,冬春、秋季设施栽培是主要栽培形式。当前,赤峰市蔬菜设施栽培的主要应用类型是机建厚墙体日光温室,占设施栽培总面积的70%以上[1]。

机建厚墙体日光温室是北方地区独有的温室类型[2]。室内不加热,仅依靠太阳光来维持室内温度水平,以满足蔬菜作物生长的需要。赤峰地区冬季寒冷,日光温室内的气温和地温相对较低,昼夜温差大,有效光照时段短,易导致蔬菜幼苗根系活动能力较弱,植株营养生长势不强。赤峰市冬季的持续低温天气或者春季的倒春寒现象还常常使设施内的蔬菜产生冷害或冻害,使蔬菜植株生长速度缓慢,落花落果严重,植株生长严重受损,甚至引起植株死亡。此外,由于秋冬、冬春期间北方光照强度较弱,加上设施本身、覆盖物、灰尘等的影响,设施内光照强度不足,很多蔬菜的生长发育和花芽分化等都受到影响,低温弱光胁迫已经成为蔬菜反季节设施栽培中限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赤峰夏季蔬菜保护地栽培的主要形式是大棚越夏茬栽培,大棚的结构简陋,环境可调控性差。因此,品种的耐热性和抗病性成为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的最重要因素,蔬菜越夏生产面临着热胁迫的严峻挑战。

综上所述,赤峰市设施蔬菜发展迅速,但设施逆境已成为制约设施蔬菜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适于长季节栽培,耐低温弱光或高温、可抗多种病害、耐贮运的设施专用蔬菜新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是解决设施逆境、促进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中国设施蔬菜专用品种选育及应用概况

设施蔬菜专用品种的选育研究在设施蔬菜产业发达的国家由来已久,如法国、保加利亚、荷兰等将耐低温、弱光,耐贮运,多抗作为番茄设施品种的主要育种目标[3-5]。

中国的设施专用蔬菜品种选育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国家根据设施栽培迅速发展的需要,将该项研究列入了“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选育番茄、黄瓜、甜(辣)椒适于节能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用的专用新品系或新组合。1991~1995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和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等12 个单位共同协作攻关,育成‘中杂7号’、‘佳粉15号’、‘申粉3号’、‘9197’等9 个保护地专用品种(组合),这些品种均通过省、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6]。经过多年努力,从2000年开始,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已经成功的选育出一大批适用于设施专用栽培的蔬菜品种。

番茄设施专用品种

保护地专用品种应具有高产、优质、耐低温弱光,抗当地保护地栽培主要病害等特性。朱为民等对耐低温弱光材料的评价指标进行多年研究,结合抗病筛选和杂交组合比较,育成早熟、抗病毒、适宜设施栽培的专用品种‘申粉8号’[7-8]。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在大量引进国内外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将耐低温、弱光,耐贮运,高抗叶霉病、兼抗TMV作为育种目标,展开了番茄设施栽培专用品种选育的研究,经多年努力,育成了多抗、耐贮运、较耐低温弱光、优质、丰产的设施栽培专用品种‘浙粉202’。2000~2002年,在浙江、山东、吉林、内蒙古等多个省市种植后,表现突出,反应极佳[9]。2004年,黄婷婷等[10]选育的保护地专用粉果番茄‘粉莎1号’通过青岛市科技局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赵统敏[11]等利用从国外引进的材料育成长势强、早熟性好、耐低温的父母本材料,选育出适宜南方大棚和北方日光温室栽培的中熟番茄一代杂种‘苏粉8号’,在江苏、山东、四川、浙江等地示范推广。2004~2010年,中国育种单位选育出‘美丽莎’、‘中杂101’、‘冀东216’、‘冀东218’、‘晋番茄6号’、‘东农715’等一大批保护地专用番茄品种用于生产推广,经济效益显著[12-17]。

辣椒设施专用品种

在设施辣椒专用品种的选育方面,自1992年起,安徽农业大学以早熟辣椒自交系H-90-1为母本,早熟甜椒T-88-3为父本,选育出极早熟、大果型棚室栽培专用新品种‘淮椒3号’。1998年5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列为2000年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推广项目[18]。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培育的节能日光温室专用品种‘陇椒6号’彩色甜椒,耐低温寡日照,熟性早、产量高,近年来在全国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9]。2007年,青岛市科技局针对国内缺乏耐低温弱光、持续坐果能力强的设施栽培专用品种等问题,先后从日本、韩国、以色列、荷兰以及中国台湾亚蔬中心等国家和地区收集了近200 份辣椒材料,选育出多个具有耐高温或耐低温弱光的自交系,利用这些优良自交系育成了‘宝剑1号’和‘宝剑2号’。目前,这两个品种已在山东的平度、寿光、青州以及河北等地进行示范推广,品种优势明显[20]。此外,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西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农业科研单位选育出的‘宋椒1号’、‘江蔬1号’、‘苏椒16号’、‘苏椒5号博士王’、‘津椒18’等一大批日光温室、大型连栋温室专用辣椒品种,为中国设施园艺提供了更新的发展空间[21-25]。

其他蔬菜品种

时至今日,设施栽培的种类和专用品种已经越来越多,黄瓜、茄子、西甜瓜、叶菜、中药等很多品种都实现了设施高产栽培和周年供应。黄瓜保护地专用品种如‘山农5号’、‘津优30号’、‘北京101’和‘北京102’、‘津优31号’、‘中农21号’、‘202号’等[26-31];西甜瓜保护地专用品种‘农科大5号’[32]、‘农科大4号’[33]、‘晋早蜜二号’[34]等;茄子保护地专用品种‘辽茄7号’、‘茄杂7号’、‘航茄6号’[35-37]等;苦瓜保护地专用品种‘旭升1号’[38];大白菜品种‘春抗-50’[39],茼蒿品种‘茼02-1’和‘茼02-2’[40],白萝卜品种‘天正春玉1号’和‘天正春玉2号’[41]等一系列品种均已应用于生产,保证了中国蔬菜产量和种类的平衡供应。

赤峰地区设施专用品种应用情况

目前,选育的设施品种多集中在南方及中原地区,内蒙古设施蔬菜专用品种的选育研究起步较晚。2007年,呼和浩特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育成的辣椒新品种‘呼椒1号’、‘呼椒2号’在设施内栽培表现为长势中等,产量高,单株结果多,品质佳,抗病能力较强,适宜在保护地内栽培,可作为保护地专用品种应用[42,43]。包头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出保护地番茄品种‘星宇201’、‘星宇203’[44,45],但推广面积不大。赤峰市目前设施栽培品种仍以国外进口种子为主,辣椒如‘日本长剑’、荷兰瑞克斯旺的‘37-74’、‘37-76’;番茄主要为‘普罗旺斯’、‘印第安’、‘欧盾’、‘美粉宝石’、‘西奥多’、‘汉姆一号’,这些国外品种虽然商品率高、长势强,但种子价格昂贵,且往往生育期偏长、抗病性较差。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通过20 年的研究,现已成功选育出适合设施栽培的‘绿将军’、‘红宝石’、‘亮剑’等3 个辣椒品种应用于生产,但远未能解决设施品种单一问题。赤峰属于北方高纬度寒冷地区,在辣椒品种的栽培过程中,很多在其他地区表现极好的品种往往受品种抗逆性的影响而难于推广。

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推动了赤峰市由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效益。随着赤峰市设施蔬菜面积的增加,设施类型向着多元化、大型化的趋势发展,对设施专用品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受纬度、栽培季节、种植习惯等影响,国内很多科研单位选育的设施栽培品种市场占有份额都不多,面积偏少,因此培育出具有耐低温弱光胁迫、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强的设施蔬菜专用品种是赤峰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王旭.赤峰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9:196-197.

[2] 林利龙,陈志强,苏敏莉,等.内蒙古自治区丘陵山区机建厚墙体日光温室的建造及应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28(3):313-316.

[3] 杨振民,郭家珍,李佩华.保加利亚的番茄育种[J].中国蔬菜,1990,(1):50-52.

[4] 陈新伟.法国番茄育种研究概况[J].中国蔬菜,1996,(2):53-55.

[5] 屈冬玉,胡鸿.中国蔬菜产业展望[M].中国大地出版社,2001.

[6] 高振华,李树德,徐悌维,等.“八五”国家科技攻关番茄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专题育成的新品种(系)简介[J].园艺学报,1997,24(1):57-62.

[7] 朱为民,朱龙英,陆世钧,等.光合特性作为番茄设施专用品种选育指标的效应[J].上海农业学报2001,17(4):45-48.

[8] 朱龙英,万延慧,杨志杰,等.设施栽培专用番茄新品种申粉8号的选育[J].上海农业学报2009,25(1):55-58.

[9] 杨悦俭,王汉荣,周国治,等.设施栽培专用番茄新品种浙粉202的选育[J].浙江农业学报,2002,14(3):163-166.

[10] 黄婷婷,刘炳禄,刘淑芹,等.保护地专用粉果番茄粉莎1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5(6):32-33.

[11] 赵统敏,余文贵,徐鹤林.保护地番茄新品种苏粉8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5(10/11):37-38.

[12] 黄婷婷,刘炳禄,王长义,等.保护地专用番茄“美丽莎”的选育[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7):295-297.

[13] 杜永臣,高建昌,王孝宣,等.保护地番茄新品种中杂101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5,(10/11):35-36.

[14] 毛秀杰,王久兴,王巨媛,等.保护地栽培专用鲜食小果型番茄新品种-冀东216[J].园艺学报2007,34(1):265.

[15] 毛秀杰,张慎好,武春成,等.保护地专用番茄新品种-冀东218[J].园艺学报2009,36(1):150.

[16] 王永珍,张剑国,番茄设施栽培专用新品种晋番茄6号的选育[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7):647-649.

[17] 张贺,李景富,康立功,等.番茄新品种东农715的选育[J].中国蔬菜2011(2):110-112.

[18] 朱世东,王家春,宋开颍,等.棚室专用型辣椒新品种-淮椒3号[J].园艺学报2001,28(4):380.

[19] 程鸿,王兰兰,陈灵芝.日光温室辣椒新品种-陇椒6号[J].西北园艺,2003,8:32-33.

[20] 设施专用鲜食辣椒新品种选育与示范[OL].青岛农业科技网. http:///ReadNews.asp?NewsID=764.

[21] 宋开颖,陈玉美.超早熟大果形棚室专用型辣椒新品种─宋椒1号的选育[J].安徽农业科学,1994(2):371-372.

[22] 刘金兵,王述彬,潘宝贵.早熟大果辣椒新品种江蔬1号的选育[J].长江蔬菜,2003(10):45-46.

[23] 王述彬,刘金兵,潘宝贵,等.辣椒新品种“苏椒16号”[J].园艺学报2011,38(6):1209-1210.

[24] 孙月轩,钱勤英,董莉,等.设施辣椒新品种苏椒5号博士王[J].上海蔬菜,2007(3):32-33.

[25] 刘文明,王利英,石瑶,等.抗病、耐热设施甜椒新品种津椒18的选育[J].天津农业科学,2010,16(1):113-115.

[26] 曹辰兴,张启沛,郭红芸,等.保护地黄瓜新品种“山农5号”[J].园艺学报,2001,28(3):280.

[27] 马德华,李淑菊,霍振荣,等.日光温室越冬黄瓜新品种津优30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2(2):22-24.

[28] 张峰,王永健,张海英,等.温室专用黄瓜品种北京101和北京102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1(6):22-24.

[29] 李加旺,张文珠,王疆.日光温室黄瓜新品种津优31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4(5):16-18.

[30] 张圣平,顾兴芳,王烨,等.日光温室黄瓜新品种中农21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6(9):27-28.

[31] 刘桂军,王秀峰,尚涛,等.越冬温室黄瓜专用品种202号的选育[J].吉林蔬菜,2007(2):59-60.

[32] 马建祥.西瓜新品种农科大5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10(14):85-87.

[33] 马建祥.西瓜新品种农科大4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12(14);102-104.

[34] 田如霞.设施栽培小型西瓜新品种晋早蜜二号的选育[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9):943-945.

[35] 张伟春,何明山,春唐萍.茄子新品种辽茄7号[J].中国蔬菜,2008(增刊):123.

[36] 潘秀清,武彦荣,高秀瑞,等.大棚茄子专用品种茄杂7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8(增刊):46-47.

[37] 李亚利,王福全,丁耀宏,等.北方地区保护地专用茄子新品种航茄6号[J].中国蔬菜,2011(8):104-106

[38] 徐贱根,张天伦.苦瓜保护地专用品种旭升1号[J].农家顾问,2002(08):25.

[39] 周存国,齐志文.春结球大白菜保护地专用品种―春抗50[J].蔬菜,2003(4):12.

[40] 曲士松,孙晋斌,黄宝勇,等.保护地专用筒篙新品种―茼02-1、茼02-2[J].山东蔬菜,2003(2):46.

[41] 徐文玲,王淑芬,郎丰庆,等.保护地萝卜专用品种―天正春玉1号、春玉2号[J],山东蔬菜,2001(3):42.

[42] 吕立峰,苏利民,庞琢.辣椒新品种呼椒1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3(4):30-31.

[43] 吕立峰,苏利民,庞琢.辣椒新品种呼椒2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5(10/11):53-54.

产业发展概况篇10

    育苗场规模偏小在北京市采用集约化育苗方式进行蔬菜育苗的25家专业育苗场(户)中,延庆绿富隆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全年育苗量最大,约为1005万株,其余育苗场育苗规模在100万~500万株,育苗设施面积在1500~7000m2,育苗规模普遍偏小,有待增加。集约化育苗生产投入品使用不规范针对品种、基质、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投入物使用不规范、标准化程度较低,可以建立相对标准的技术操作规范,有助于育苗产业安全、高效的良性发展;针对育苗品种相对单一,不能满足众多菜农的需求,可以对京郊的育苗场进行相对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品种安排,既满足本区的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全市的需求。同时为京郊的育苗场建立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场与场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建立联系,互通有无,更好地为京郊菜农服务。育苗场机械化程度低育苗场配备的自动化播种流水线、种子催芽箱等育苗专用机械,基本没有投入使用,育苗过程还是以人工为,主其他集约化蔬菜育苗配套机械也基本没有应用。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省时、省工、轻便的育苗机械应用程度低已经制约了育苗场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更简单方便的小型器械,如浇水、施肥的喷淋系统、穴盘清洗机等。育苗技术需要进一步提高育苗场的育苗技术有待提高,人员需要进行细致、有效的技术培训,引进先进的育苗技术,配置更简单方便的小型器械,提高工人操作水平,从而达到工厂化育苗的要求,提高壮苗率,保证种苗的质量。

    北京市蔬菜集约化育苗发展前景广阔

产业发展概况篇11

一般: 芬兰、意大利、瑞典和瑞士

偏弱: 8个国家

不会有发展: 法国、爱尔兰和挪威

在中东欧情形有本质不同,发展大卖场颇为强劲(63%)

强劲: 捷克,匈牙利,波兰,俄国和土耳其

一般: 斯洛维尼亚

偏弱: 罗马尼亚和乌克兰

不会有发展: 无

未来对大卖场的抵制

所有西欧的受访者认为未来西欧的所有国家大卖场受到的抵制将更加强大。

更大的反对: 芬兰,德国,西班牙和英国

和现在一样: 12个国家

反对会减弱:无

不存在反对: 无

在三分之四的中东欧,这种情形将和现在差不多。与西欧相反,当前的立法很少限制。

更大的反对: 无

和现在一样: 6个国家

反对会减弱: 乌克兰

不存在反对: 罗马尼亚

随着大卖场在西欧的非常强劲增长,这种零售业态在许多国家被认为是“政策失误”,其发展前景不妙。相反在中东欧国家,大卖场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远不能满足需求。

大型的法国和德国大卖场和连锁超市公司已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法国的连锁企业则将重心放在波兰,德国则在捷克和匈牙利发展。巨大的俄罗斯市场尚未成为西欧零售商们的优先目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土耳其Kohas集团在莫斯科地区非常成功地开设了两家Ramstores购物中心,内有非常有吸引力的大卖场。

在未来几年购物中心的发展类型

每种类型的购物中心, 各国专家根据发展预测将选择:没有、有一些、平均、或许多。为了简化表述,每个答案用1至4数字代替:1=没有,2=有一些,3=平均,4=很多。

社区购物中心:尽管从全欧来看社区购物中心的发展介于平均偏弱水平(2.3的发展系数),社区摩还是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发展的类型。附近中心是很有可能相信当类型被人发展接受面谈。 这个结果与1998年的调查相一致。

没有: 葡萄牙,罗马尼亚和瑞典

有一些: 11个国家

平均: 德国、匈牙利、爱尔兰、 意大利、荷兰、波兰、西班牙和瑞士

很多: 俄罗斯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购物中心受到大卖场和折扣商店的双重冲击。而且在西欧为卖场和附属设施找承租者变得越来越困难。全国性的连锁企业几乎对此不感兴趣,而独立零售商的申请并不多。

城郊结合部购物中心(中间型购物中心):与1998年减少相比,1999年中间型购物中心在郊区的发展还是较弱 (2.14水平)。

没有: 捷克,希腊和瑞典

有一些: 12个国家

平均: 德国,匈牙利,爱尔兰, 意大利、波兰和英国

很多:无

刚才谈到的小型购物中心难以吸引承租者的情况中间型购物中心也遇到,估计这种购物中心类型的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

地区型购物中心:未来几年将少有新建的地区型购物中心。未来购物中心的规划将主要在郊区而不是在市中心,比如在伯明翰的中心。但中东欧(2.25)比西欧(1.88)要好得多。

没有: 丹麦,荷兰,挪威,罗马尼亚,俄国,瑞士和乌克兰

有一些: 11个国家

平均: 芬兰,波兰,斯洛维尼亚,瑞典和土耳其

很多: 捷克

地区型购物中心的发展受制主要是由于获建大型建筑将更加困难。

跨地区购物中心:据专家回答,跨地区购物中心在西欧的发展几乎为零(1.20),而在中东欧则会有很少一部分出现(1.63)。

没有: 16个国家

有一些: 丹麦,德国,希腊,波兰,斯洛维尼亚和乌克兰

平均: 土耳其

很多: 无

在未来,象伦敦附近的布鲁沃特那样取得巨大成功的购物中心,只可能出现在欧洲的一些超大城市区域中。

大卖场长廊:在受人注目的发展后,特别在欧洲南部和法国, 专家们相信带回廊的大卖场在西欧的前途有限(1.63);在中东欧,这种类型的购物中心还将处于高速发展阶段(2.63,在这里是最高数)。

没有: 11个国家

有一些: 奥地利,芬兰,德国,葡萄牙,俄国,西班牙和瑞士

平均: 希腊和意大利

很多: 捷克,匈牙利,波兰和土耳其

盒型购物中心/超级购物中心/零售公园:在大多数国家,只有少数的独立购物中心建筑和零售公园(提供大型专业店的购物中心)在未来几年将开工(2.09)。

没有:法国,德国,爱尔兰和乌克兰

有一些: 14个国家

平均: 奥地利,希腊,西班牙和瑞士

很多: 匈牙利

工厂销货中心:虽然有小部分工厂销货中心改建的购物中心将在西欧开业(2.13),化妆工厂出口将会在西方欧洲 (2.13 在外 4) 被建立, 但需要注意要的是中东欧在短期内则几乎为零 (1.38)。

没有: 丹麦,罗马尼亚,俄国,斯洛维尼亚和乌克兰

有一些: 15个国家

平均: 德国,瑞典和英国

很多: 无

此类购物中心的发展必须要有人居非常密集区的支持,因此象在一些小国家,如奥地利、北欧国家和瑞士,就会受到制约。

专业购物中心:这种类型则非常不好(1.65),这个比例排在倒数第二。

没有: 奥地利,捷克,芬兰,爱尔兰,挪威,葡萄牙,罗马尼亚 , 俄国,和乌克兰

有一些: 13个国家

平均: 英国

很多: 无

有意思的是,在本次调查中整个购物中心行业(除了社区型购物中心)的前景期望都不如1998年的调查结果。

购物中心市场份额

除了美国,没有国家有统计工具来确认购物中心的市场分额,因此这里使用的数据也是一种估计。各国购物中心的市场份额明显不同,前景预测也各不相同。

绝大多数的欧洲国家购物中心大约会有2%-3%的增长。然而,在奥地利,法国,德国,葡萄牙,瑞士等国的增长将小于这个幅度。相反在欧洲南部和中东欧(捷克,希腊,匈牙利, 意大利,罗马尼亚,西班牙和土耳其),和爱尔兰,市场份额的增加将达到4%到5%。

欧洲购物中心的市场占有率明显要低于美国,甚至象爱尔兰、挪威、西班牙或英国, 也只有美国的一半。因此说购物中心在欧洲建造过多并不客观。开发商并不期望可以达到美国的水平。欧洲的市场结构截然不同,市区的商业功能更为强大。而且法律也不允许有这样高的 市场占有率。

[/b]国籍的不同[/b]

对于整个欧洲的购物中心工业而言,若干年来一直可以看到两种发展趋势。 通过合并和收购当地企业,大型的国际公司和不动产集团正在许多欧洲国家形成。同时一些区域性的专业企业也在新市场中出现,根据每个国家特点来满足市场需求。

下面的调查结果显示,中东欧的主要经济成员国,扮演着一个区域性或国际性公司的伙伴角色。这主要是因为那些国家购物中心这种业态刚起步,国际公司的经营管理经验很受欢迎。另一方面,由于语言障碍和法律的不同,国际公司也必须和当地的企业成为伙伴,合作开发。然而,将来一些更有实力的国内企业相信也会出现。

发展:在西欧国内的开发商对购物中心的推广比较积极。但在一半国家,开发商既来自国内又来自国际。

国内企业: 奥地利,丹麦,芬兰,法国,爱尔兰,荷兰 , 挪威,和英国

国际企业: 无

两者兼有: 8个国家

在中东欧国家则走了另一条路:没有一个国家是自主开发的,四分之三的国家采取了国内和国际集团合作的方式。

国内企业: 无

国际企业: 捷克和匈牙利

两者兼有: 波兰,罗马尼亚,俄国,斯洛维尼亚,土耳其和乌克兰

融资:欧洲各国除挪威以外,国内公司和国际性公司都参与购物中心的融资

国内企业: 挪威

国际企业: 捷克,希腊,波兰,罗马尼亚和西班牙

两者兼有: 18个国家

参与融资的国际企业主要来自德国、荷兰, 英国,当然还包括美国。

租赁:在西欧,租赁一般由有合资企业或国内公司承担。国际公司的国内机构理可以被列入“两者兼有”,特别是在北美和澳洲的企业和英国的集团进行合并成立大的跨国公司之后,这种分支机构遍布许多欧洲国家。

国内企业: 丹麦,芬兰,爱尔兰,挪威,西班牙,瑞士和英国

国际企业: 无

两者兼有: 9个国家

中东欧的情势则有不同,由于当地企业都没有足够能力独立承担购物中心的租赁业务,因此一般采取合资方式(63%)。

国内企业:无

国际企业: 捷克,波兰和罗马尼亚

两者兼有: 匈牙利,俄国,斯洛维尼亚,土耳其和乌克兰

更多的租赁业务正由区域公司和跨国公司合作承担。这种不动产服务的国际化和零售业的一般趋向是一致的。

建筑设计:在欧洲购物中心的设计领域,跨国公司和当地企业联合的方式逾加普遍。过半的西欧国家采取这种策略,而中东欧则几乎全是这样。

国内企业: 奥地利,丹麦,芬兰,德国,爱尔兰,挪威和西班牙

国际企业: 无

两者兼有: 17个国家

管理:在三分之二的西欧国家,国内公司控制着管理权。但近些年来,和跨国公司的合作也正在出现。

国内公司: 10个国家

国际公司: 西班牙

两者兼有: 比利时,法国,意大利,葡萄牙和瑞典

一半中东欧国家采取内外合作方式,只有土耳其是例外;它的管理更倾向于由国内公司控制。

国内公司: 土耳其

国际公司: 波兰,罗马尼亚和乌克兰

两者兼有: 捷克,匈牙利,俄国和斯洛维尼亚

由于租赁和管理主要是本地化的业务,因此在大多数西欧国家,正在变成不动产集团的一项职能。

营销:西欧购物中心的营销主要由当地负责,但在中东欧,超过三分之二还是由跨国公司介入。

国内公司: 15个国家

国际公司: 波兰和罗马尼亚

两者兼有: 比利时,捷克,匈牙利,葡萄牙,俄国,斯洛维尼亚和乌克兰

建筑业:在大多西欧国家(69%),购物中心的建造业务还是由来当地承担。

国内公司: 11个国家

国际公司: 无

两者兼有: 比利时,芬兰,挪威,葡萄牙和英国

另一方面,中东欧国家则更依赖与当地有合作的外国公司(88%)。

产业发展概况篇12

铅山红芽芋芋艿形如鹅卵,白肉红芽,支链淀粉和黏液蛋白含量比其他品种高,富含膳食纤维、多糖、多种氨基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氟、钙、磷、铁、钾、镁、钠、硒、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和矿物质。芋艿中的黏液蛋白被人体吸收后能产生免疫球蛋白,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加之其口感细柔、绵甜糯香,因而备受人们的喜爱,是老幼皆宜的滋补佳品。据《铅山志》记载,红芽芋中的淀粉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医学家、道家、武术家、炼丹家、道教灵保派的创始人葛玄炼制丹药的主要原料之一。

铅山红芽芋种植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1 3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铅山就种植红芽芋。明万历《铅书》记“斋菜有苋、茄、莴苣、芋、莲、姜、萝卜,皆能散秽去积”。《铅山县志》又载:“河口郊区农民早在清咸丰五年(1855年)就开始从事商品蔬菜生产,所产蔬菜通过水路远销弋阳、贵溪、九江、长江流域等地”。至20世纪90年代初,铅山县紫溪乡的红芽芋在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深受市民喜爱,当地农民开始逐年规模种植营销,红芽芋种植面积由20世纪80年代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6 666.7 hm2,如今铅山红芽芋已在省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长期走俏于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常州、深圳等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欢迎。

2 铅山红芽芋产业发展措施

近年来,铅山县把红芽芋作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提出了集约化布局、订单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精深化加工、品牌化营销的总体思路和“打造中国红芽芋之乡”的奋斗目标。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粗放到集约,面积逐年增大,经济效益不断提升,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2.1 加强组织领导

从20世纪80年代起,铅山县委、县政府即重视红芽芋产业发展。进入21世纪后,铅山县委、县政府更加重视红芽芋产业的发展,将红芽芋列入全县主导产业,重点扶持、重点打造。2015年铅山县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大做强铅山红芽芋产业的实施意见》,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农业、财政、水利、科技、扶贫移民办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铅山县红芽芋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产业发展重大事项的组织与落实,实施过程的协调管理、技术指导与服务等相关工作。同时,成立铅山县红芽芋产业协会,以加强对全县红芽芋产业各经营组织自身的监督、指导和协调服务,从而促进铅山红芽芋各类经营组织之间的联系与协作,达到健康、稳步发展的目的。目前全县共有红芽芋种植合作社46家、红芽芋家庭农场5家、红芽芋加工企业2家、红芽芋种植专业户500余户。

2.2 加大科技支撑

加大红芽芋的科研力度是做大做强红芽芋产业的关键。铅山县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姻合作,先后同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农科院、安徽省农科院、合肥工业大学等共同研究解决红芽芋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自1997年起,铅山县就紧紧依靠科技,大力推广稻田地膜覆盖种植早熟红芽芋的新技术,不仅形成了红芽芋―晚稻生产新模式,而且效益大增,仅红芽芋一茬每667 m2产值就在3 500元以上,再加上晚稻667 m2产量达500 kg,效益更佳。2000年以来,铅山县依托良好生态环境,积极开展红芽芋绿色生产技术试验、示范,不断探索研究,形成了一整套红芽芋绿色生产技术规程。为解决红芽芋因多年无性繁殖而出现的品质退化、产量锐减、抗性降低等问题,2009年,铅山县积极扶持江西省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安徽农科院合作,共同开展脱毒红芽芋种苗繁育试验并获得成功。2012年10月经江西省科技厅成果鉴定,与常规芋种相比,该脱毒芋种增产幅度可达30%以上,且品质更优,抗性更强,更适宜规模化种植,现在全县80%芋田种上了脱毒红芽芋。为延长红芽芋产业链条,充分发挥铅山红芽芋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江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新发展举措,与合肥工业大学合作开发红芽芋精深加工系列产品,着力开发红芽芋果蔬泥、红芽芋休闲食品和红芽芋饮料等产品,并投资2.8亿元建设占地面积14.7 hm2、建筑面积4万m2的年产5亿杯新食味膳食纤维果蔬泥生产线,项目预计2016年10月底前可建成投产,届时将实现年加工红芽芋

2万t、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的目标。

2.3 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扶持力度

①培育良种繁育体系 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实施红芽芋良种工程,逐步建立完善“研、选、育、繁、推”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支持各经营主体开展红芽芋良种繁育,繁育脱毒原原种种苗每667 m2奖励5 000元,繁育脱毒原种种苗每667 m2奖励1 000元,繁育脱毒一代种苗每667 m2奖励500元。

②加快基地建设步伐 按照“村有块,乡有片,县有带”的要求加快基地建设。a.整合项目建基地。整合全县涉农项目资金,重点扶持铅山红芽芋产业基地建设。

b.土地流转建基地。鼓励农户以转包、出租、互换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积极参与红芽芋种植基地建设。

c.股份合作建基地。鼓励以土地入股或投资合作等方式,组建铅山红芽芋股份合作总社或股份总公司建设种植基地,对连片规模种植3.3 hm2以上的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或龙头企业等种植、经营主体,按照常规芋种200元/667 m2、脱毒芋种300元/667 m2的标准给予补助。

③推进标准化生产 a.大力实施红芽芋标准化种植工程。进一步完善修订《铅山红芽芋地方标准》,推广红芽芋标准化生产。

b.建立健全生产管理体系。逐步推行“五统一”的生产管理制度,即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品牌营销,对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的标准箱(袋)给予补助支持。

c.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建立红芽芋优质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广实施标准化生产,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对购买分拣机的给予购机补贴支持。

④构建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a.鼓励各乡镇(中心)在农业综合站或各经营主体建立红芽芋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室,凡新建检测室的,按其检测设备购置价的30%给予财政补贴。

b.鼓励各种植基地建立农产品质量二维码追溯体系建设,并给予建设成本30%的补助。

c.鼓励各经营主体对精深加工系列产品进行品牌申报认证,每新获得一个有机食品或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奖励2万元,每新获得1个国家地理标志奖励5万元。

2.4 创新营销机制

为积极搭建联接芋农与市场的营销平台,2007年,铅山县与上海市江桥、江杨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6 666.7 hm2红芽芋产销合作协议,使铅山红芽芋种植基地成为上海大市场的优质农产品产销供应合作基地。2015年再次签订紧密型合作协议,进一步解决了铅山红芽芋营销的后顾之忧。同时还通过扶持红芽芋流通大户组建专业合作社和成立铅山县红芽芋产业协会,实行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等,抱“团”闯市场,组“军”抓商机,拓展了流通渠道,促进了芋农增收致富。另外,充分利用农村淘宝、互联网等电子商务营销载体,使铅山红芽芋通过网络新平台这个“信息高铁”销往各地市场。

2.5 着力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