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护理诊断合集12篇

时间:2023-06-21 08:43:18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篇1

[摘要]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实施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 2011年组仅进行临床常规护理措施;2012年初我科组织护理人员集中进行讨论,提出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并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寻求对策,应用于此类患者实际护理工作中。结果 研究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0.52%,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5.38%,护患纠纷发生率3.85%,且(P<0.0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2012年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均较2011年组显著提高,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时总结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对应措施,改进护理方法及工作内容,可显著降低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有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泌尿外科;老年;护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b)-0105-03

本文将对我院自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前来就诊的泌尿外科老年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从而探讨泌尿外科实施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护理对策,为临床提高此类患者护理效果提供可靠依据,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取221例泌尿外科老年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其中男性179例、女性42例,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71.52±4.38)岁,手术类型:经皮肾镜下肾结石钳取出术28例、经尿道膀胱病损电切术24例、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39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20例、经尿道膀胱结石去除术48例、输尿管镜下取石术30例、单侧肾切除术16例、尿道病损切除术12例。按照时间不同分为2011年组(130例)及2012年组(19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纳入与排除标准①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泌尿系统疾病,且于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②患者无死亡情况发生;③患者意识清醒,无昏迷、休克临床表现,可单独完成本次研究所需调查问卷(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④患者无精神类疾病;⑤患者对手术治疗具有一定耐受性,均坚持完成治疗;⑥患者年龄不小于60周岁;⑦患者对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且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研究方法2011年,老年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仅进行临床常规护理措施,如病情观察与生命体征监测、给药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并发症预防、饮食护理等;2012年初,我科(科室人员较2011年无变动)组织护理人员集中进行讨论,提出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并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寻求对策,应用于此类患者实际护理工作中。制定各级各类护理人员岗位职责、服务规范及工作制度,指派专人监督医护人员服务情况,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及时纠正错误行为,提高其工作积极性。根据护理人员特点及岗位服务内容定期组织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安排到适合的工作岗位,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高质完成护理工作。治疗完成后进行满意度抽查,掌握不同人群的护理需求,及时调整服务内容。记录两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掌握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措施、护理效果等,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护理满意度越高)以及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采用自拟工作满意度调查表,掌握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内容包括工作量、管理模式、工作效果等,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满意度越高),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问题及对策

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护理诊断问题分析及对策,具体情况见表1。

2.2 护患纠纷及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2011年组、2012年组老年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护患纠纷及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对比分析,具体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研究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0.52%,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5.38%,护患纠纷发生率3.85%,且P<0.0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护理安全事件包括压疮、穿刺失败、护理人员针刺伤等,均未造成严重后果)。

2.3满意度

2011年组、2012年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对比分析,具体情况见表3。

由表3可知,2012年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均较2011年组显著提高,提示护理方法改进后有助于提高患者及护理人员本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泌尿疾病包括前列腺增生、泌尿系感染、膀胱肿瘤、膀胱结石等,临床常以外科手术治疗 [1]。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数量逐年增加,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因此身体机能将发生不同程度下降,且多数患者常合并各种原发疾病,如糖尿病、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为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2]。

本文研究可知,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护理问题除疾病相关外,还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及护理人员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如机体功能衰退、外科手术创伤、心理问题、疼痛感受力降低、意识障碍等;护理人员因素包括未认清护理风险、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较差、无责任心、沟通水平有限、不能够认真对待工作等,具体内容如下 [3]:(1)患者自身因素。①老年患者机体各项功能均出现不同程度减退,显著降低机体适应能力,因此对临床外科手术治疗不能够良好耐受,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则进展较快,临床较难控制,易引发严重后果甚至死亡;②外科手术造成的创伤将加重患者原发疾病;③老年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时常由于对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不了解,或对治疗效果过度担心,因此易出现紧张、恐惧、悲观等负面情绪影响疗效,无法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及临床护理;④老年患者大多对疼痛等感受力降低,因此无法较早发现异常情况,病情往往较为隐匿,且临床表现不明显;⑤部分老年患者意识出现不同程度障碍,因此无法主诉疾病感受,临床对此类患者进行疾病诊断及治疗时具有较大难度;(2)护理人员因素。①护理人员对泌尿外科老年患者进行护理时,未能够认清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或对相关风险未引起足够重视;②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并不理想;③护理人员无较强责任心,不能够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临床护理;④护理人员由于沟通水平有限,与患者出现沟通障碍,或表现出不耐心、语气生硬、语言不具有专业性等;⑤不能够认真对待工作,护理记录书写不完善或不及时,认为工作内容主要是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各项记录及物品存放无需重视,从而引发纠纷。

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及护理人员自身相关问题对策分析 [5]:①主动询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不适;②及时针对老年患者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如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例举成功治疗案例等,语气应亲切温和,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③及时掌握患者原发疾病及各类病史,并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及时做好各项突发情况抢救护理准备;④若患者伴有意识障碍,则应指导患者家属进行监护;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相互交流护理经验;⑥指定专人负责监督工作,及时发现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并加以纠正;⑦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提高护理人员对待工作积极性及责任感;⑧根据患者及护理人员反馈信息,及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其与时俱进。

本文研究可知,2011年我院仅对泌尿外科老年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5.38%,护患纠纷发生率3.85%,护理效果并不理想;2012年我院总结以往护理经验,并针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0.52%,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00%,护理效果较为满意,与杨红兰[4]等人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及时总结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对应措施,改进护理方法及工作内容,可显著降低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有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6]。

[

参考文献]

[1]袁莉红,吴静.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安全防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l0,7(26):64-65.

[2]黄美坤.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的护理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7(2):50-51.

[3]强春,吴秀文,殊球.128例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9(5):443-444.

[4]杨红兰,马艳清,王芙. 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安全护理的探讨[J].西南军医,20l0,5(4):182-183.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篇2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的早期鉴别是老年人群的重要研究课题,认知护理和早期鉴别仍然是老年病房护士护理的重要工作。但目前,人们对介于老年认知功能减退和痴呆之间的MCI的识别和诊断仍然困难重重。MCI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疾病被认识和诊断。MCI患者的痴呆风险增高,因此早期识别和干预MCI能延缓老年人发展为痴呆的风险和进程[1-3]。一些细微的认知改变尚未在临床上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觉察,目前MCI的识别、诊断和评估工具尚缺乏共识,不同的研究获取的结论差别明显[4-5]。最新的MCI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单纯记忆性MCI、多层面认知功能轻度损伤性MCI和单纯非记忆性MCI[6]。本研究拟全面评估护士对老年人群单纯记忆性MCI的早期识别和诊断作用。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来源 所有患者均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老年病房的定期保健对象。入选标准为:年龄>80岁,长期随访>5年,医疗档案齐全,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均保持长期沟通,能够获取正确和详细的认知功能状况和进展。排除标准:随访时间

1.2 方法

1.2.1 单纯记忆性MCI的识别与诊断 评估者由1名副主任护师带队,包括1名老年科副主任医师,2~3名主管护师以上的老年科护士和2~3名老年科护士组成。所有的研究者均于研究前进行统一的培训,采用一次性深入调查方法评估,每次持续1~2 h,内容包括一般状况、认知能力和健康状况。所有数据均经过该组的护士和医生收集获取。一般状况评估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分为高中以下、高中和高中以上3个等级)、婚姻状况(目前有配偶或目前无配偶)以及自理能力(自理或非自理)。抑郁指数通过老年抑郁指数(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GDS)获得,GDS>5分为抑郁,GDS

1.2.2 分组诊断与认知相关因素的分析 本组110名高龄老年人群根据护士研究者的诊断,分为无MCI 59例(53.6%)、单纯记忆性MCI 24例(21.8%)和可疑痴呆27例(24.5%)。分析和比较各个认知相关因素,包括一般因素和各个量表的认知项目在不同组间的诊断意义。

1.2.3 诊断符合率评估 通过院内神经科、精神科和老年医学的临床医学专家小组联合会诊,对入组人群的认知功能进行再次评估,作为最终诊断标准。将护士组的诊断结果与之比较,计算诊断符合率。用鉴别分析(discriminant function analysis, DFA)进行各个认知功能亚项在诊断单纯记忆性MCI中的贡献性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用SAS 9.1.3进行数据统计。所有的评分均取平均数,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组间评分的检验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2组间的一致性检验采用McNemar检验。用逻辑回归计算DFA的模式系数(pattern coefficients)判断和比较各个量表项目的贡献性。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3种认知功能状态老年人群的社会状况、抑郁指数、MMSE平均分数和DRS-2平均分数的比较结果见表1。老年人群的认知功能状况与年龄、性别以及抑郁指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是与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有无配偶有显著相关性(P

2.2 不同认知项目在单纯记忆性MCI的贡献性 以院内专家组的诊断为标准,护士研究组的整体诊断符合率为95.2%,其中无MCI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8.3%,单纯记忆性MCI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5.8%,可疑痴呆组的诊断符合率为88.7%。鉴于不同的认知参数在单纯记忆性MCI的诊断中的贡献性不同,本研究通过辨别分析方法计算DFA模式系数,比较和鉴别了不同的认知相关因素在识别单纯记忆性MCI的贡献性。由表2可见,DRS记忆力和教育程度在单纯记忆性MCI的诊断中具有独立贡献意义。表1 老年人群的认知功能状况与一般社会状况的相关性比较表2 MCI的DFA模式系数α 模式=无MCI人群/(单纯记忆性MCI+可疑痴呆人群);β 模式=单纯记忆性MCI/(无MCI人群+可疑痴呆人群)

3 讨 论

老年人群的认知功能呈随龄性降低,早期识别MCI对于预防和延缓老年痴呆,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病(AD)有重要的意义[2]。但是,目前MCI的鉴定和分类仍然非常困难,缺乏统一的标准,而且MCI的发病率也随文献和方法的差异有很高的变异率(1%~36%)[4-5]。本组研究获取的21.8%的老年人群单纯记忆性MCI,比部分文献报道的单纯记忆性MCI发病率(4%~6%)高,接近文献报道的整体MCI发病率(17%~34%)。这表明MCI不仅存在,而且可能比较广泛。国外的老年人居住于专业的护理机构的比例很高,经过培训的护士在日常护理中对MCI的早期识别和发现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的老年专业护理机构稀缺,老年科护士的系统培训也不足,这使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发现成为难题。我们利用本病房长期治疗、护理和随访的老年人群资源,系统培训神经保健高级护士,对老年认知功能障碍进行全面评估,早期发现和识别MCI,尤其是单纯记忆性MCI。这些研究结果对老年精神神经保健具有指导价值。本组研究者以护士为主,她们具有较高的精神神经护理水平,能够获取真实可靠的数据。以院内专家小组的诊断为标准,以护士为研究主体的研究小组的MCI诊断显示很好的符合率。

本研究根据相关文献选择评估量表后,比较一般社会状况、抑郁指数和认知量表项目在不同认知状态下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居住状况与单纯记忆性MCI发生有关,与年龄、性别和抑郁指数无关。高教育水平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减少,无论MCI人群还是痴呆人群的比例均下降,这显示积极的脑力活动有助于延缓认知障碍的进展。同时,有配偶的人和生活自理的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比例降低,而年龄、性别和抑郁指数与MCI的发生无关。这些结果部分与文献一致[7],部分与文献有所不同[8],但是,受教育时间短是MCI与正常老年人群的有所共识的重要差异[7-8]。

单纯利用简单的量表工具诊断神经认知功能障碍有很高的主观性。目前的MCI诊断还是需要结合临床和鉴别诊断,进行综合性诊断。但是为了提高培训的高级护士对早期单纯记忆性MCI的诊断能力,我们通过DFA鉴别分析MMSE和DRS-2量表的各个项目对早期单纯记忆性MCI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贡献性,这对提高护士对早期MCI的识别率、降低主观性有重要意义。DFA是一种鉴别分析模式,它通过计算2个模式相关系数,逐步回归后鉴别和分辨各个项目在诊断疾病和排除疾病中的贡献性。结果显示,DRS记忆力和教育程度在识别单纯记忆性MCI中具有独立的贡献性。这个结果对于指导高级护士通过量表早期识别和诊断单纯记忆性MCI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培训的高级老年科护士能够在早期单纯记忆性MCI的识别中发挥重要作用。这种老年精神保健和护理体系在日趋老龄化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它将大大降低老年科医生的工作负荷,提高对老年人群的认知功能监测能力。

参考文献

[1] Petersen R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s a diagnostic entity [J]. J Intern Med, 2004, 256(3):183-194. [2] Aggarwal NT, Wilson RS, Beck TL, et al. Motor dysfunction i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the risk of incident Alzheimer disease [J]. Arch Neurol, 2006, 63(12):1763-1769.

[3] Morris JC, Storandt M, Miller JP, et al.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represents early-stage Alzheimer disease [J]. Arch Neurol, 2001, 58(3):397-405.

[4] Manly JJ, Bell-McGinty S, Tang MX, et al. Implementing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estimating frequency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an urban community [J]. Arch Neurol, 2005, 62(11):1739-1746.

[5] Hanninen T, Hallikainen M, Tuomainen S, et al. Prevalence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elderly subjects [J]. Acta Neurol Scand, 2002, 106(3):148-154.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篇3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54-01

门诊分诊护士对患者正确就诊、缩短诊疗时间,帮助患者认识医院,树立医院良好社会公众形象,提高满意度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认真分析分诊工作的特点,并针对医院分诊工作实际提出对策建议,促进门诊分诊护士工作专业化发展,应成为管理着高度关注的问题。

1 门诊分诊工作特点

1.1 分诊工作对象老年人趋势明显,患慢性病种类较多

中国人口老龄化已是不争的社会现实。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在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1]。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项生理机能下降,同时,由于复杂的社会因素、致病因素,老年人患慢性病种类较多。一项调查结果发现,老年人有糖尿病、高血压、低血压、慢性胃炎、胃溃疡、食管炎、高血酯、肺结核等35种疾病困扰着他们,大多数老年人(94.9%)患有慢性病,且有相当一部分(43.7%)老年人同时存在2种以上的慢性病[2]。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患慢性病种类较多,对分诊护士专业知识面和责任心要求较高。

1.2 分诊工作对象数量增长明显,身份种类多要求不同

随着党和国家民生政策的落实,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进,城镇居民和农民都参加了医保,改变了以往无医疗保障,有病扛着的思想,有了病就求医,到医院看病的病人逐渐增多。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人自我保健和自我防范意识也不断加强。因此,每一位病人来医院就诊,大多数是有伴而来。如老人或有老伴,或有儿女、孙子、媳妇;小儿或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有父母;年轻人或有家属、朋友、同事,或有领导、下属等等,他们当中有干部、职员、工人,也有教师、学生、农民等等,使得分诊护士不但面临的对象多,接触的对象身份也复杂。在这些对象中,由于求医心切,要求就各有不同,如高干离休、伤残要求照顾,危重要求优先,外地路远要求赶早怕他人插队而围观医生或容易受医托的诱惑上当受骗等等。为此,分诊护士要善于沟通,说话要有艺术,分诊既要准确,又要体现公正、灵活合理,积极处理患者的意见,阻止医托行为,避免病人受害。

1.3 分诊工作面临学科不断细化,学科知识更新较快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专业分科越来越细,专业知识更新较快,专科专病诊室不断增加,如何帮助病人正确选医生是摆在分诊护士面前需要重视的问题。所以,要求分诊护士积极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1.4 分诊工作手段引入现代化技术,计算机操作要求熟练而准确

在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如分诊引入电子叫号系统,结束了病人自动排病历的历史,大部分病人几乎都通过分诊护士分诊,要求分诊护士既要有丰富的分诊经验,还需要具有熟练的应用计算机操作能力,适应医院现代化、科学化管理需要。

2 分诊护士现状分析

分诊岗位相对于病房来说,比较适合于年资高的护士,因为她们既有工作经历,也有工作经验。许多医院将年资高的护士安排在门诊,这不失以人为本,解决老护士后顾之忧一大重要举措。然而,在这些门诊分诊护士中,由于历史的原因也存在着年资高,经验足,学历低,知识老化的特点,有满足于现状的思想,上进心不强,工作中极少系统参加各专科业务学习,对新时期日新月异的医疗新知识、新业务、新理论、新技术熟知不多。不仅如此,在门诊逐步实行微机管理过程中,年资高的护士不会打字或录入速度缓慢,造成预检分诊处病人排长队,往往会给病人带来不便,造成病人不满。由此可见,加强对分诊护士的培训,逐步建立一支专业化分诊护士团队,提高分诊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非常必要。

3 对策

3.1 加强分诊过程管理工作。(1)建立健全分诊相关管理制度。如分诊护士管理制度、分诊工作流程以及分诊岗位职责和评分标准,定期督察考核,从而提高分诊工作的规范性和实效。(2)建立弹性排班模式。根据病人人流量的特点,实行卡班、早班、正常班、机动班,做到病人不离,分诊巡视岗不撤,切实为病人做好服务。

3.2 加强分诊护士培训工作。(1)认真做好培训前的场地设施、培训资料等准备工作,为培训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2)重视对各个专业科室业务知识的培训。定期请各个专业科室主任讲课,促进分诊护士了解各学科新业务、新技术、新知识,更好的指导病人就诊;(3)扎实抓好培训过程中的考勤、考核及服务工作,确保培训的实效性;(4)认真做好反馈工作,包括将培训情况向分管领导反馈和年度培训情况向分诊护士本人反馈。通过培训,引导分诊护士正确处理好与病人、社会、家庭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人文关怀服务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品质和分诊行为的自觉性,提升分诊队伍专业化形象。

3.3 加强分诊观念转变工作。(1)积极探索应对人口老龄化分诊模式,完善便民服务措施,全面开放提前预约,帮助病人按时间段来就诊,减轻门诊候诊压力;(2)重视分诊护士典型经验的开发与利用。组织分诊工作大讨论、交流工作经验等活动,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引起分诊护士思想的碰撞,培养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克服在门诊养老观念,提高分诊专业化水平,促进分诊工作专业化发展。(3)构建人性化管理机制,让分诊护士在快乐中工作,以良好的状态服务就诊群众,共建和谐关系。

总而言之,不断转变观念,强化分诊职能,培训分诊能力,建立一个完善的门诊分诊体系,提高分诊工作水平,有利于解决病人看病难,构建和谐社会。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篇4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的平均寿命明显延长。老年人在社会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增大,老年患者也越来越多,做好门诊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积极主动的为患者排忧解难,引导就医,已成为医院的重要服务对象。因此,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摆在老干部门诊护士面前重要的任务之一。

1 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

1.1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组织器官生理机能衰退,机体调节功能不良,新陈代谢发生紊乱,抗病能力减退,易患各种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如机体免疫力衰退、抵抗力下降,营养吸收能力降低,内环境平衡能力较弱,适应能力差等。

1.2 老年患者易产生情绪、性格、与人交往改变。表现为悲观、苦恼、诉苦、自我为中心。易产生烦躁,容易激动、固执、任性,不易合作,甚至悲观、恐惧等各种异常心理。

1.3 社会角色的改变,老年干部从岗位离退休后,生活环境、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相应随之变化,导致了各种心理障碍。子女成家立业,不能陪伴身边,故老年人常感到孤独寂寞、抑郁、情绪低落等自卑心理。

2 老年患者的就诊心态与护理需求

2.1 求治愿望迫切心理 初诊的老年患者,对突然发病心理承受不了,普遍存在着早就诊,早治疗的迫切心理,急切希望得到医术高明的医生为他耐心细致的进行全面检查、诊治,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安慰和交流,祈求得到照顾的心理,而且对医护人员的态度十分敏感,此时护士应热情接诊,合理疏导患者的情绪,有针对性地向患者讲解疾病发展的原因、治疗方法和预防保健知识。

2.2 紧张恐惧心理 多次复诊、诊断仍未明确的患者,表现为焦虑、紧张、烦躁,常常表现为坐卧不安或来回走动,不断询问与自己疾病相类似的患者,急于想知道诊断治疗过程、医生的医术是否高明等情况。各种化验或仪器检查使他们加重了紧张感,此种患者期望得到同情、关心、帮助和尊重,护士应主动迎接和引导,耐心解释,协助出诊医生使患者尽早明确诊断和受到医疗保护,满足患者的基本的需求,给予心理安慰,使之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营造温馨和谐的就诊环境。

2.3 焦虑抑郁心理 老年患者由于所患病种较多,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多为终身疾病,还有一些老年患者因疾病所致疼痛及疾病所带来的痛苦。加重了他们的负性情绪,使他们顾虑重重,担心增加经济负担,怕失去生活能力,怕给别人增加负担等,短期内治疗效果不显著,更易使他们产生悲观情绪,不能正确对待自身疾病。护士要耐心的开导他们,给予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自信。

3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门诊是患者接触医疗的第一线,门诊护士应保持仪表端庄、语言和蔼、热情接诊、亲切自然。视患者如亲人,主动和他们打招呼,亲切交谈,唠家常。给予患者温馨的照顾,以愉快、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患者及家属。消除其紧张和恐惧心理,取得老年患者的依赖与合作。

3.2 重视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 老年患者常重视情感交流,护士在施治的过程中应讲究语言技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不同的患者、不同病情,不同心态进行诚挚的交谈,了解并掌握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

3.3 各种操作要准确、娴熟 门诊护士应具有精湛的技术操作水平,做好治疗前的解释工作,讲解治疗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要做到严格执行各种操作制度、准确到位,使患者消除恐惧和疑虑,得到患者心理上的信任和行为上的配合,从而达到最佳的诊治效果。

3.4 导诊、分诊安排要灵活 老年患者的病情变化瞬息万变,门诊护士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和应急能力,对于急诊患者要善于观察、分析、及时灵活安排,要尽量缩短患者就诊的等候时间。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训练快、稳、准、灵活、果断的工作作风,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抢救和搬运患者,同时根据情况联系医院相关科室的人员做好接诊、抢救、检查或手术的准备工作,达到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

3.5 做好健康宣教与咨询 门诊护士要有针对性地运用多学科知识、通俗易懂的言语,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疾病的预防措施、治疗方法、合理的饮食结构、适当的运动方式和规范安全用药以及不同阶段的注意事项。从而使患者与家属解除心理上的压力。通过宣教激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心理防御功能、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他们获取相关疾病的知识,预防复发。提高自我保健能力,进一步了解健康知识,把握健康行为,保持和促进健康状态。

4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士不只是简单地配合医生进行诊治,而是要把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新的护理模式中去。老年心理护理是促进老年身心健康的必要环节。门诊护士要密切观察和发现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需求,及时、积极、主动地与患者交流。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连续性,综合性的服务。

参 考 文 献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篇5

急诊抢救室留观患者多数属于病情不稳定或是较为严重的老年患者,临床若是治疗或者是护理干预不当,很容易给患者的身体康复带来相当程度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可见在急诊抢救室实施科学、合理的诊治及护理很有必要。但结合当前医院急诊抢救室的实际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一些护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临床护理工作及医院的信誉[1]。为此,本研究拟结合我院急诊抢救室2010年1月份到2013年10月份收治的68例留观老年危重患者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主要抽取我院急诊抢救室于2010年1月份到2013年10月份收治的68例留观老年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37例,女性患者有31例,年龄范围在54岁到86岁之间,平均年龄(68.2±3.7)岁;留观时间均在10h到2d之间,平均时间(14.1±2.4)h。按照疾病类型划分,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者有12例,心律失常者有18例,心功能不全及心肌梗死者有21例,肝功能衰竭者有9例,另有重症肺炎和呼吸衰竭者各4例。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同意书,排除患有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者。

1.2 方法

自制“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问题统计”调查问卷表,内容主要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两大内容,其中医疗纠纷主要有病情告知不及时、专业技能不熟练、缺乏责任心、服务态度差、法律意识薄弱及其他等六项内容,医疗事故三级,通过病床前对患者(家属从旁辅助)进行调查及访谈,同时结合计算机检索其临床治疗及护理资料等方式,对导致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风险因素等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可行性措施。

2 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8份,回收68份,回收率100%。经调查统计发现,本次研究的68例留观老年危重患者中,发生医疗纠纷者有22例,占32.35%;发生医疗事故者有5例,发生率为7.3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问题

例数(n) 医疗纠纷(n,%) 医疗事故(n,%)

病情告知不及时 专业技能不熟练 缺乏责任心 服务态度差 法律意识薄弱 其他 一级 二级 三级

68 6(8.82) 7(10.29) 4(5.88) 2(2.94) 1(1.47) 2(2.94) 3(4.41) 2(2.94) 0(0)

3 讨论

结合此次研究结果以及我院既往临床护理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我院的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医护人员专业技能不过关、医护人员缺乏责任心、医护人员法律意识薄弱、缺乏必要的护患沟通、医护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不够。

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强化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

组织医护人员对《护士条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用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真正树立起保护患者就是保护自己的职业意识。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疾病类型往往涉及多个科室的专业护理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医护人员的服务范围,并且随着患者的法律意识和保护意识不断加深,这也要求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出高度的法律意识,以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避免发生医疗纠纷。

第二,落实责任制护理制度

在急诊抢救室落实责任制护理制度,为留观患者提供无缝隙护理,对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减少和预防医疗纠纷具有重要作用[4]。医院可通过将急诊抢救室的护理工作进行固定分配的方式,安排不同医护人员负责不同的护理工作内容,并通过将医护人员当月的护理服务情况与绩效考核挂钩,给予相应的奖惩,以此来提高医护人员的积极主动性,促使责任制护理制度得以有效落实,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第三,重视护理培训工作

为加强对老年患者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病情变化情况等的判断,做到及时诊治;以及提高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医院应定期组织培训教育工作,以强化医护人员对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疾病知识和基础护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并通过开设管理学、交际学和心理学等课程,以此来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护理知识和沟通服务能力,以减少和预防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发生。

第四,加强医患沟通

护患之间的密切配合离不开护患之间的良好沟通[5]。为此,医院在为留观老年危重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应从患者的角度出发,通过拉家常的方式,来加强对患者的社会关系、家庭成员及兴趣爱好等的了解,从而增进医患间的感情,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相关的疾病知识,更易于接受疾病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等。

第五,高度重视医疗纠纷及事故的处理

医院急诊抢救室在接到投诉时,通常情况下都可判断急诊抢救室的某项服务操作不符合患者及其家属的预期要求,为此,若发生医疗纠纷或事故,应严格按照医院的投诉流程要求予以处理,高度重视患者及其家属的心声,对于一时难以解决或无法解决的问题,应该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寻找有关医护人员一起协商解决,做到尊重、安慰患者及其家属,并做好医疗纠纷或事故的相关记录,以最大限度避免再次发生类似情况 。

参考文献: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篇6

(1)带教老师操作:授课老师亲自示范,只操作不讲解,让学习的人员在无任何干扰的情况下认真观摩操作流程。

(2)老师边操作边讲解:放慢操作速度,同时详细讲解操作步骤、过程,并穿插讲解相关的原理和理论知识,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3)老师操作,学习人员讲解:主要考验护士对此项技能的了解程度,检验学习情况。

(4)学习人员操作和讲解:考验学员对此项操作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可以重复这一步骤,直至学员彻底掌握。情景模拟演练是急诊科最为常用的授课方式之一。制定一系列病案情景,并针对不同的情景制定出最为科学和实用的工作流程,在反复演练中将专业知识、急救技能、团结协作、应急综合处置能力发挥到极致。1+1的人性化带教每位老师只带教1名学员,带教老师和学员同时上班,在实际工作中及时发现不足。同时,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及时的补纠,引导学员主动解决问题,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增加双方的信任感。

2讨论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篇7

    (1)带教老师操作:授课老师亲自示范,只操作不讲解,让学习的人员在无任何干扰的情况下认真观摩操作流程。

    (2)老师边操作边讲解:放慢操作速度,同时详细讲解操作步骤、过程,并穿插讲解相关的原理和理论知识,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3)老师操作,学习人员讲解:主要考验护士对此项技能的了解程度,检验学习情况。

    (4)学习人员操作和讲解:考验学员对此项操作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可以重复这一步骤,直至学员彻底掌握。情景模拟演练是急诊科最为常用的授课方式之一。制定一系列病案情景,并针对不同的情景制定出最为科学和实用的工作流程,在反复演练中将专业知识、急救技能、团结协作、应急综合处置能力发挥到极致。1+1的人性化带教每位老师只带教1名学员,带教老师和学员同时上班,在实际工作中及时发现不足。同时,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及时的补纠,引导学员主动解决问题,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增加双方的信任感。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篇8

一、中国社会老龄化及养老现状

2014年中国老龄化人口已经达到2.2亿,其中60%患有慢性病,失能半失能老人超过5000万。今后数年,随着50后和60后快速老龄化,需要养老医护服务的高领老人会日益增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养老方式、政策保障等一系列话题愈发受到社会大众的的关注。那么,老年人在接受养老服务方面情况究竟如何?经过调研,本文将以南京万家帮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例解析养老新模式。

目前全市范围内已经建成的社区服务站有635个,而老年服务社区面临的第一大问题就是如何进行养老服务,当下相对较成熟的养老服务模式主要是社区居家养老和入住养老机构两种。

截至2015年底,全市已建成635个以“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家政服务、文体活动、老年餐桌”等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全市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托老所新增床位5000张,基本上形成覆盖区县、街道和社区(村)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状结构。

居家养老也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方式,未来仍然是老年人养老的第一选择。据了解,今年内全市还将在城市社区新建150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

二、“互联网+”医护养老服务设计――南京万家帮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一)万家帮养老服务中心的基本概况及现状分析

万家帮养老服务中心社区设点分析。该社区养老医护服务中心位于南京十分成熟的锁金村社区,其医护养老服务中心其成立于2015年6月份,由是民间非营利机构南京娱乐养老研究中心投入资金和智慧平台建设的,而早在两年前南京娱乐养老研究中心就与街道社区合作,成立了苏新健康服务中心,对社区老年人群及需要特别服务的居民,进行健康数据提取并建立健康档案。从2015年初开始就着手研究智慧医护养老,并且在下半年投入运作。各机构部门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1)万家帮社区医护养老服务中心概况。医护养老服务中心的职能和定位。通过走访街道办事处和社区服务中心了解到,万家帮娱乐养老服务中心是两年前通过政府审批的养老项目,该项目辅助居家养老,以社区养老娱乐项目开展为主,老年人照护为辅。在2015年,为了满足老年人养老的医护需求,社区养老利用互联网的大环境创建了南京市第一家“互联网E+社区养老门诊”,这一创新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为老年人群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践。根据观察和与医护人员的交谈发现,目前已经开展的医护养老服务主要还是日常保健服务,比如针灸、刮痧、拔罐等中医保健服务。据医养中心管理人员回忆,在去年互联网E+社区养老门诊刚投入运营的时候,他们也曾开设了电话问诊咨询专线和线上服务平台,也在服务中心引进了一些信息化的诊疗保健设备,包括睡眠质量记录仪、骨骼年龄检测仪器等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仪器,然而这些“高端”的服务方式和诊疗仪器过了新鲜期之后却并没有那么受欢迎,有些甚至难以利用起来。“智慧养老”云服务建设。目前苏新健康服务公司联合万家帮社区医护养老服务站点正在研发“智慧养老”云服务的设备和平台,现在的方向是利用可穿戴设备来监测老年人的健康数据然后与子女和医护服务点形成一个闭合的数据环,将采集的数据利用起来而不是单纯的监测,重要的是监测之后如何诊疗判断,安排医护服务。

(2)万家帮社区医护养老服务情况分析。整理分调查问卷的数据,综合对万家帮社区医护养老服务的实地考察,目前万家帮社区医护养老服务尚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医护养老的服务设计也需要在服务实施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根据老年人和医护人员的反馈以及医护养老服务的市场进行修改完善和优化。

同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和医护服务数据可以分析出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对不同医护服务项目的需求程度,如图2所示.

(二)万家帮养老服务中心医护养老服务设计研究建议

(1)整合资源、共建网络服务平台。首先,万家帮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要积极地与正规医院和专业养老机构合作,整合资源,创建服务平台,为用户(老年人及其亲属)提供一个信息化的选择服务的途径。如图3所示,通过互联网平台和电话热线两种方式,老年人可以针对自己的需求预约医护服务,负责接线盒平台的客服会将预约信息登记入系统,然后由服务器根据服务类型的不同将预约信息分配给正规医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或者专业养老机构进行实际的服务操作。

(2)万家帮社区养老医护服务的局限性和解决思路。健康数据监测。目前万家帮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对于老年人健康数据的采集监测和数据库的建立主要是依靠老年人自主到中心测量血压、血糖、血脂、心率等常规数据,并由医护人员后期手动录入数据库。这种传统方式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容易造成数据错漏和监测不到位。针对这个问题,社区服务中心可以结合现在的可穿戴设备设计一款老年手环用来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数据,语音预约医护养老服务,监测异常情况,并且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数据库进行24小时的数据传输记录,然后由社区服务中心通过互联网平台将信息分配到正规医院或者养老机构,并且所有的监测数据和信息可以和老年人子女的终端设备同步,方便家人随时掌握老年人具体情况。慢性病诊护。目前万家帮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医护服务主要实施的服务类型就是慢性病的诊护,包括:颈椎病、肩周炎,关节疼痛,咳喘,失眠多梦等等。而针对慢性病的医护服务目前主要采取老年人自己到服务中心接受诊断的方式,这使得很多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不到万不得已大多选择不治疗,导致慢性疾病长时间积累难以治愈和改善。针对这个问题,万家帮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医护服务点可以将慢性病的养护变成规律性的医疗服务。在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第一次到服务点进行诊疗的时候,就对其患病情况做全面的检查并且记录到数据库,然后通过模型计算之类的分析手段,综合老年人的年龄和经济状况,为其量身定做慢性病诊疗养护方案,包括定期的治疗养护、规律的看诊、健康的生活饮食建议一起其它改善身体健康指标的方式。

(3)常规病诊疗。常规病的诊疗属于专业医疗范畴,所以对医疗人员和服务点都是有资质要求的,而目前单独开设老年科的正规医院少之甚少,调研期间了解到南京明基医院的内科下属开设了老年科,其主要目的是节约老年人到医院就诊的时间成本,提高老年人医疗就诊的效率,并且有利于分析研究老年人群体的医护需求。

据了解万家帮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所提供的常规病诊疗服务,比如感冒发烧等日常疾病诊疗主要是采取中医治疗手段。诊断方式也由最初的电话和网络平台咨询问诊,变化为目前电话网络平台预约后,老年人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面对面问诊,这一点主要是考虑诊断的准确性。

综合现在正轨医院在老年人常规就医方面的创新模式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存在的问题,本这便捷高效的原则,万家帮社区养老中心的医护服务可以将医院内的老年专门科室引进社区养老中心,在社区开养老服务中心开始老年人综合门诊,解决老年人常规病诊疗的问题。同时,门诊要与医院建立互通渠道方便又特殊需要的老年人及时转诊救治。

(4)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医疗照护。目前,社区内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大部分选择居家养老,自己聘用专业养老护理人员,或者由家人承担对老年人照护责任。这样的照护一是情人照护容易导致护理人员因为各种原因恶意伤害老年人,对家庭来说经济压力比较大;二是由家人负责居家照料老年人会引起很多不专业的照护行为,时间精力耗费多。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篇9

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门诊护理内容更加丰富,心理护理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护理方法应用于输液的整个过程中。这就要求门诊护士在输液时对患者需要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心理安慰,使患者在输液时充满信心、积极配合,消除紧张焦虑情绪,从而达到输液治疗的良好效果。本人通过在门诊多年的工作经验,将心理护理的体会总结如下:

1患者的心理临床表现

1.1恐惧心理:

多见于儿童,特别是学龄前的3到7岁的独生子女,他们受家庭的影响,唯我独尊,娇蛮任性,不愿接受静脉穿刺,甚至大哭大闹,拒绝治疗[1] 。

1.2怀疑和焦虑心理:

几乎所有门诊患者都希望尽早明确诊断得到治疗;企盼得到自己熟悉的技术水平较高的医生诊断治疗;希望医生在接诊时耐心倾听他的主诉,仔细认真地检查。有些患者通过书本、电视 、网络等渠道自我诊断,过高、过重地估计自己的病情。当有些要求得不到满足,再加上疾病的影响,患者就会产生怀疑心理和焦虑心理。

1.3孤独无助心理:

部分患者因怕麻烦别人,一般都是一个人前来输液 ,通常这样的患者就会有种孤独无助感[2] 。

1.4其他心理:

有些诊断不太明确,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常常会出现反常心理,这时患者可表现为 :无能为力 、绝望 、敌意和愤怒等。

2心理护理体会

2.1创造舒适的输液环境

输液室内要干净、整齐、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温暖舒适,并配备趣味性强,内容健康的书刊、报纸、杂志、电视、VCD供患者观看,使患者能够消磨时间,转移对输液的注意力,消除长时间输液的疲劳感。

2.2服务周到,技术娴熟

输液护士应态度热情、耐心、和蔼,使用通俗易懂的医学用语介绍输液的一般知识、治疗原则及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这样可以提高病人在输液治疗时的信心,在心理上获得了满足感和安全感;同时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消除病人的顾虑,为输液治疗营造一个良好的心态。护士在操作时必须沉着熟练,认真选择血管,进针要准确、轻盈、快速,尽量做到一次成功,从而减少因穿刺疼痛造成患者对输液的恐惧心理。

2.3对不同年龄段人群采取不同心理护理方法

对于儿童,根据年龄从小到大,分别采用注意力转移法 、鼓励诱导法和说服教育法。5岁以下儿童应用注意力转移法效果较好,静脉注射前护理人员患儿进行充分的语言交流 ,抓住儿童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与患儿沟通;穿刺成功后,要立即用周围事物吸引患儿注意力 ,防止患儿哭闹使静脉穿刺针偏移、脱落影响治疗;鼓励诱导法适用于学龄儿童,用“勇敢”、“坚强”、“漂亮”等词汇,树立患儿自信心;说服教育法适合于年龄较大的儿童,用“输液可以消除病痛”的概念教育患儿配合治疗。

对于老年人,因其身体衰弱、储备力差,对疾病的抵抗力显著降低,对医疗护理的依赖明显增加。作为门诊护士,首先要做好接诊前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老人的信赖与合作;其次,在为老年患者治疗时,要重视其患病后出现的不同心理反应,稳定其情绪,使其正确对待疾病;第三,要尊重老人,做好亲属和陪护人员的思想工作;第四,要帮助老人消除反差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第五,对老人要多一份关爱、体贴,解除老人的后顾之忧[3] 。

3讨论

运用现代医学模式加强对门诊输液室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处于最佳的身心状态进行治疗,是我们每个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对门诊输液患者的心理护理,不仅取得了患者的信任和配合,从患者的赞扬声中我们也看到了自己的工作成绩,更增加了努力工作的信心。实践证明:做好心理护理工作,不仅有益于患者的身心健康,还可提高我们自身的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篇1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71-01

门诊部门是医院的一个重要部门,是对老百姓直接服务的主要渠道,是老百姓直接接触的部门。门诊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的态度等对于医院的总体评价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不断提高门诊部门的护理服务质量。对于老年患者在门诊进行输液的话,护理人员尤其应该给予老年患者优质的服务,并且老年患者在输液时应该根据老年人的特殊身体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从我院的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患者中在门诊输液的患者随机抽取100例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合对照组两组。这100例老年患者有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在60--80岁,平均年龄是(67.5±6.8)岁。在这100例老年患者中有50例老年患者有高血压,65例老年患者有冠心病,40例老年患者有糖尿病。

1.2方法

1.2.1临床护理方法

随机抽取100例我院收治的门诊输液的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的老年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再进行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老年患者在治疗时间上以及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1.2.2评价方法

设计一份专门针对门诊老年患者输液的回访调查,调查对照组与研究组的老年患者对于我院门诊输液的护理人员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很满意:90-100分;较满意:60-89分;不满意:40-59分;很不满意:0-39分。

1.3.统计学分析

对于本次的研究笔者需要处理的信息采用了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照组和研究组之间的比较采用采用x2和t检验方法分别对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进行检t检验,以 P < 0.01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总体评价

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的门诊部老年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经过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后缩短了治疗时间,护理满意度也明显提高,护理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1]。

2.2老年患者治疗与输液平均时间对比分析

对照组的老年患者治疗与输液平均时间是:(6.37±1.12)天,研究组的老年患者治疗与输液平均时间是:(3.21±0.85)天,研究组的治疗与输液平均时间短语对照组的治疗与输液平均时间。研究组的老年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的老年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了8例不良药物反应,以 P < 0.01 为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文主要探析的是对于门诊输液的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通过随机抽取我院的100例接受门诊治疗并输液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主要是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的老年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护理人员再进行优质的服务干预措施,其优质服务主要包括:对于老年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与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以及焦虑等心理负担。对于老年患者的呼吸、咳痰、并发症等做好良好的护理措施[2]。在门诊部提高较为优良的输液环境,提高老年患者输液时的舒适度,比如老年人输液时容易身体发凉可以提供毛毯保暖。随机检测与观察老年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以及呼吸等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在优质服务细节方面的护理主要体现在:不断改善输液室的硬件环境,如配备空调、饮水机以及液晶电视,在输液室的桌子上可以放一些鲜花或者杂志,改善患者的心情;将输液室与治疗室区分开来,输液室与药物室也要区分开来,保障环境卫生,消毒除菌;护理人员要注意礼貌用语,说话和气,平易近人,对于老年人的困惑及时耐心解答,待人诚恳;由于老年人比较多会是慢性病症,老年人的血管比较缺乏弹性,血流速度较慢,因此在输液时扎针要仔细轻柔,输液的速度要根据老年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进行调节;对于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关注与了解,进而更好的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心理紧张与焦虑等状态,促使老年患者配合治疗,缩短治疗时间;老年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有并发症或者其他的突况发生,护理人员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的同时要及时联系主治医生;护理人员对于门诊部的输液设施,尤其是输液的针头以及输液管进行严格管理,做好消毒杀菌工作,护理人员也要注意个人卫生,及时吸收与消毒,防治细菌感染[3]。护理工作是一种非常细致的工作,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集中注意力,富有高度的责任心服务于患者。经过护理人员的优质护理,研究组的老年患者的治疗与输液时间短语对照组的患者,缩短了治疗时间,老年患者的身体恢复速度较快,在输液过程中也没有出现不良药物反应,总体上输液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经过对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的回访调查发现很多的老年患者对于门诊部的优质服务干预措施非常的满意,优质服务干预措施值得推广,进而在门诊部较大程度推广输液优质服务,也可以缓解医院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医院。

参考文献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篇11

1 对象

2002年-2005年共带教护生189人,其中本科生60人、专科生95人、中专生34人。平均年龄为:21+0.56岁。实习时间均为2周。

2 方法

2.1 提高实习护士主动参与急救的意识

2.1.1 根据急诊科的工作特点,尽快使护生完成角色转变

实习护士由于长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缺乏社会经验,初次面对病人,特别是急危重症病人,往往观望等待,束手无策。他们一方面想为病人服务,帮助其解除痛苦,成为带教老师的帮手;另一方面又不知道从何做起,唯恐好心办错事,给工作造成损失。我们在带教工作中体会到实习护士普遍存在这一思想矛盾,是实习初期的巨大障碍,如不尽快解决,将对实习教学质量产生较大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实习护士初接触急诊科时安排带教老师结合个人的工作经历和成长过程,讲述如何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换,从而使实习护士一到急诊科就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另外为了尽快让护生适应和熟悉急诊日常工作程序和抢救操作技能,我们还安排带教老师在实习护士进入科室第一天介绍急诊科工作环境、特点、人员结构、各班职责。让学生尽快对急诊科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2.1.2 熟悉常见的急救程序及常用抢救仪器的操作方法。

利用实物、图片等讲解常见的抢救程序及技术操作,如现场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洗胃术、有机磷中毒病人的抢救程序、人工呼吸机、除颤仪、心电图机的操作程序等。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模拟操作。让实习护士明白护士是各种急救护理措施与病人联系的枢纽,抢救时做到快、准、稳。准确使用各种仪器、物品定位等。现代急救的特点,反映在新技术的应用。急救护士不单是只给病人吸氧,建立静脉通路,而且应具备各种先进仪器的使用、维修和保养。

2.2 强化时间就是生命的概念

急诊护理工作中“急”字尤为突出,时间就是生命。带教老师需让学生明白,迅速、准确、有效的抢救措施,是提高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

当遇到伤病员外伤出血、骨折、休克,尤其是对心博骤停的患者,相差几分钟就关系患者的生死存亡,现代医学告诉我们猝死病人抢救的最佳时间是4分钟,严重创伤伤员的抢救黄金时间是30分钟。因此时间就是生命。急诊病人危重、病情复杂、变化快,为此我们采取了模拟训练的方法即:老师事先设计好数个不同病情的模拟病人,让护生自己在20分钟内同时处理3-4个病人,必须根据病人的体征及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进行预诊分类、果断救治,延误时间就会导致病人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群体配合急救训练:在分项训练达标的基础上进行。如设计一心博骤停病例,由5名学生共同抢救,限时5分钟内复苏成功。要求先根据模拟病人的临床表现意识状态、呼吸、心率情况,作出快速判断,然后立即进行群体抢救:学生1(胸外按压)、学生2(人工呼吸)、学生3(给药)、学生4(心电监护、电除颤)、学生5(记录抢救过程)。以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为准,每三个循环轮换一次。整体配合抢救过程中,要求每项操作每人必须轮作一次。许多护生反映通过模拟训练,更真切的体会到急诊科护士的急救意识和操作技术能力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增强了护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急重症患者多时,可让护生跟随老师直接参与抢救,并强化时间观念,感受工作人员沉着、冷静、紧张有序的工作作风,培养护生迅速稳健的急救意识。

2.3 提高护生的观察及应变能力

对就诊病人而言,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短时间内有生命危险的病人,称为危重病人如:心肌梗死、窒息、休克等。另一类为病情紧急但短时间内无生命危险的病人,如骨折、急腹症、重症哮喘等病人[2]。在急诊分诊中指导护生如何运用一看、二摸、三测的方法来了解判断病情。即一看患者的意识、表情、瞳孔、面色;二摸脉搏的强弱、快慢;三测血压及尿量,并随机对护生进行提问,从护理角度出发,分析判断救治原则和护理要点。

对急危重病人入院后除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外,更重要的是全面观察其病情变化;例如接诊一高处坠落伤者,可能要求判断是否有颅脑外伤、胸外伤、腹部闭合伤、各种骨折,是否有多发伤、复合伤等,通过接触病人,观察病情迅速判断哪一个是主要问题,可能发生的意外和并发症;同时还对患者家属做解释工作等。通过这一系列过程,可以启发护生在短时间内思考的能力,指导其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以适应尽早发现、尽快抢救的要求。带教中意在使学生明了,作为一名护士面对急危重症病人时,应做什么、怎样做,如何进行有预见性的护理,结合病情变化做好针对性的抢救准备,主要协助医生及时进行救治等。

2.4 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意识和水平

高质量的教学需要高素质的老师。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教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工作中我们首先明确临床带教教师是护士兼带教的双重任务,做好带教工作也是护士重要的职责之一。对年轻教师要进行一定的培训和考核,教师需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各种急救技能及应急能力外,还要有较为丰富的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知识。以崇高的敬业精神去激励学生,并在临床工作中灵活应用与体现,以自己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工作能力,取得护生的信任和敬慕。

3 结论

急救护理是在瞬间决定病人生死存亡的能动性工作[3]。无论是创伤、休克、严重感染、严重烧伤或是心、肺、脑等各种脏器的损伤,都要求急诊护士具备急救意识。因此在急诊科带教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实习护士的急救意识,在掌握基本技术操作的基础上要求做到稳、准、快,在接诊、分诊和病情观察上,要求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准确、迅速的判断和处理能力。当然要做到这些,有赖于各科理论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我们急诊科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有意识有目的培养实习护士的急救意识,强化急救观念,对她们今后的护理生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篇12

1 老年人的就诊心态和护理需要

1.1 对初诊病人因不知自己得了何种疾病,希望早日确诊,就医心切。加上环境陌生,需要化验或仪器检查,因此情绪紧张,焦虑,心理负担重,这时护士应该主动接待,热情指导,诚挚相助,让病人感到亲切和温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和紧张情绪。

1.2 对已就诊多次的复诊病人,诊断仍未明确,心中肯定万分焦虑,此时病人期望得到同情、关心、帮助和尊重,同时又希望尽早明确诊断和受到医疗保护,护士应给病人以心理安慰,同时应善于开导,同情和支持病人。

1.3 对慢性病患者,除嘱其坚持药物治疗外,要根据不同对象做好康复指导,并用实例鼓励患者,增强其治愈的信心。患者一般年老体弱,常伴有器官疾病,就诊时往往行动不便,厌烦过多的检查,护士应体谅病人的难处,多加协助。

2 健康教育方式

2.1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消除老年患者的陌生感和紧张感,门诊护士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宗旨,以热情周到的心态,做到面带微笑,积极主动,亲切自然,以愉快、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患者,尊重、理解患者,给病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对初诊的患者,向他们介绍医生及护士的姓名,并介绍医院的相关环境及实施,与患者初步交流。

2.2 缩短医患间的距离:门诊护士要正确认识和理解患者的就诊心情,给予正确的引导。患者就诊时如行走不便,护士应主动上前搀扶,体检时帮助上床或解衣。需要化验或仪器检查时,如无家属陪伴,应通知导医配送或指明路线,并协助病员取药,以免往返徒劳,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盲目心理,增进医患间的情感交流,增加患者对医护的信任。

2.3 加强心理护理:患者多为慢性病,且反复发作,故在复诊时通过与病人的交流与沟通,使病人正确地认识、评价和关心自身的健康问题,了解自身疾病的性质及发生、发展的规律,指导病人树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去除过多的忧虑,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2.4 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医护人员通过定期宣教、开展讲座与患者沟通,强化患者的行为,让患者了解控制自身疾病的有效方法,掌握药物治疗的要领和基本知识,如降压药用药期间不可骤停或突然撤药,防止停药后的反跳现象。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形式多样,如运用标语、小册子、卫生版报、放幻灯片等,使病人易于接受、理解,从而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2.5 树立健康生活方式:帮助病人树立健康的信念,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建立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戒酒、低盐、低脂、低糖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和减少不良情绪等),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2.6 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术:过硬和熟练的诊疗技术,是门诊护士应具备的技能,在操作过程中有条不紊,准确到位,特别在输液时尽量做到一针见血,通过自己娴熟的技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得到患者的配合。

2.7 示范训练:对慢性病老年患者,可教会其如何测量血压,数脉搏及自测血糖,经过多次示范,并让患者练习,使他们掌握基本技能,从而在家进行自我监测,了解疾病的轻重程度,以便及时就医。

3 体会

为了最大限度地让病受益,引导病人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维持最佳健康状态[2],门诊护士要及时、积极、主动地与患者交流、沟通,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讲述控制疾病的目的,并将健康教育纳入治疗手段,形成专业行为,从而达到有效预防、控制疾病的目的,使老年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