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趣味教学合集12篇

时间:2023-07-11 09:21:32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篇1

【关键词】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趣味教学的模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中探索和思考。文章从重要性和实践途径两方面分析探讨,旨在提供一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开展趣味教学的理论参考。

1.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并且其自制能力也较差。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趣味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帮助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提升;此外,趣味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又可以在所有学科中充分利用,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

2.小学音乐教育中趣味教学的实施途径

(1)将游戏加入音乐教学之中,是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趣味性的有效措施。教师在教学时可简单地教授音乐的乐理知识,进而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开展教学。例如丢手绢游戏,选出一个学生来“猜”,其他学生围绕成一个圆圈,将其围绕在中心,然后在教师喊开始之后便让手绢在学生之间传递,在教师喊“停”之后,再让中间的学生猜手绢在谁的手里,如果猜错了就要演唱一首歌,猜对了,手里拿着手绢的学生便要唱一首歌。在音乐教学之中可以重复使用该游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将新学会的歌曲在游戏之中充分复习,在充满趣味的、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同时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篇2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摒弃那种教师滔滔不绝讲个不休,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应积极为学生创设语言交流的氛围,给学生“讨论”“说话”“争吵”的机会,让人人都说起来,发展形象思维,激活灵感。

1.儿歌谜语来“引”趣。

儿歌、谜语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文学形式,在教学中我将一些难于记忆或趣味性不强的歌曲内容编成形象、生动的儿歌或谜语,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你问我答来“增”趣。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听,通过讨论的方法然后表达自己对音乐的不同见解,激发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如老师提供给学生一段音乐片段,在学生不知道的前提下,运用提问的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你认为这段音乐描绘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个性,从不同的角度对音乐进行多方面的描述。从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中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端性

二、“趣”在活动体验

如在学习常用的力度标记和速度记号时,教师可以编一些音乐谜语或顺口溜。像延长记号,教师可编其为“眉毛弯又长,眼珠圆又亮;你要碰到它,歌声唱得长”。教师说出前两句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其记法,然后再读出后两句,使学生充分掌握它的意义。这样,增强了音乐课的娱乐活动性,有利于培养、激发儿重的音乐兴趣。

在辨别1、2 、3、5四音时,让学生分别扮小鸭、小鸡、小羊、小猫等动物,在听音模唱时,让他们用该动物的叫声模唱音高,以提高学生对音的听辩能力,这种形象且有趣味性的活动非常受学生们的欢迎。通过愉快的模仿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增长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力。教学中运用游戏是激发学生音乐学习欲望的有效途径之一,将一些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听音练习等在游戏中愉快的完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听音是一件头疼的事,既单调又缺少辨别能力。在教学中,将听音活动游戏化,是一种非常可取的方法。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篇3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音乐教育中,把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音乐教学变成趣味教学,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

一、新课导入要有趣味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刚开始的时候,小学生的兴奋点往往停留在上节课的内容或课间所从事的活动中,能否将学生的注意力迁移到本节课相关的内容上,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重要因素。在导入新课时,教师把设计好的语言用抒情的朗诵、优美的语言、传神的手势、会说话的眼睛传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时候也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采用故事或是游戏导入新课。如,在让学生欣赏《三个和尚》的民乐合奏引入时教师给学生讲了这个故事:开始寺庙里有一个和尚,有水吃,到后来又来了一个和尚,两个人互相依靠,他们俩挑水吃。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了,第三个和尚也来了,三个和尚没有水吃了。他们互相依靠,时间一天一天去,没有一个想去挑水。一天,寺庙着了大火,三个和尚你推我嚷的到山下去取水回来灭火,经过一番努力,大火终于被扑灭了。从那以后,三个和尚都勤快起来,轮流着去挑水,日子过的很不错。虽然这个故事很多孩子都在动画片中看到过,但是学生还是很有兴趣,有的还争着说他们知道的,这样使学生情不自禁的置身于情境中。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兴趣

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听,通过讨论的方法然后表达自己对音乐的不同见解,激发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如老师提供给学生一段音乐片段,在学生不知道的前提下,运用提问的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你认为这段音乐描绘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个性,从不同的角度对音乐进行多方面的描述。从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中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端性。如在歌曲《听听谁在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百鸟林中争鸣,听后感觉是欢愉?是清新?还是联想山中行旅的心境?秋雨打窗声,沙沙沙沙,那均匀不断的雨声,你想到了什么?这些音色并未告诉我们什么故事,只是激起了各种情绪:不安、兴奋、欢乐。然而他却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极深的兴趣,感知音乐的大门也随之敞开了。

三、利用多媒体引发兴趣

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为教师音乐课堂教学的设计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它使我们能更好地整合多方资源,链接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更多内容,从音响、画面等方面拓展了学生视野,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将学生们带入了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四年级歌曲《我是草原的小骑手》时,教师可编辑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录像内容,用丰富多彩的画面来展示美丽广阔的大草原和勤劳勇敢的内蒙人民,学生不仅从中了解了内蒙人民那种积极向上、能歌善舞的生活习俗,而且还通过录像学会了几个典型的蒙族舞蹈动作。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共鸣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自己全部感受都融于歌曲之中,从而来加深对歌曲的基本情绪、速度、力度的变化以及旋律进行的理解,提高了学生音乐演唱、表演的能力。

四、角色扮演激发兴趣

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形成有效的教学互动,才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创作、表现和鉴赏都离不开教学主体--学生的亲自参与,只有充分主动地参与体验,才会有精彩的表现和创造。例如在歌曲《大鹿》学会之后,可将学生分为几组进行表演赛。一组中每个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大鹿"、"大灰狼"、"其他动物"、"房子"、"花草树木"等。先让学生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表演中充分地表现自我。同时,采取现场评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竞争意识,使表演更精彩。在器乐教学中,如竖笛的吹奏,教师可选择简单的乐曲或歌曲的旋律,让学生看谱试吹,当大部分学生几乎能完全掌握时,要抓住适当的时机,问学生:"谁能来表演?"教师可让学生采取独奏、小组吹奏、对吹等多种形式,多给他们自我展现的机会,通过他们表演,去感受品味学习音乐的乐趣,并由此产生更高层次的兴趣。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篇4

过去我们的音乐教学模式太过枯燥,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行素质教育以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更加的明显,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趣味教学元素,关注学生的体验十分必要。音乐学习和其他科目的学习相比还是有些不同的,它需要调动学生的感官来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对音乐没有兴趣,不能使自己的感官配合音乐学习,将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产生很大的阻碍。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喜欢上音乐,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趣味教学模式在逐渐地被教师所使用,其展现的效果很是惊人。在这篇文章中,主要研究了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趣味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游戏渲染教学情境

音乐学习中最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在学习中结合起来,进而将抽象的音乐知识在他们脑海中变得更加的形象,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小学生由于年纪尚小,自制力很差,在课堂学习中很难做到一直都注意力集中,因此需要教师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游戏教学的教学方式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调动自己的听觉和视觉的时候也不会觉得音乐的知识是那么的单调,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老师在教授“小小粉刷匠”这节课程的时候,可以准备一些报纸和刷子,在课堂上教师将这些东西发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将报纸折成小帽子,然后用刷子给帽子涂上喜欢的颜色。学生对于涂抹颜料这个过程都很有兴趣,而且通过自己动手涂抹颜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这首歌的内涵。这样在完成课堂教学以后,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一举两得。另外,一些音乐的基础知识中有一些符号需要学生理解记忆,这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这时候教师可以编一些跟这些符号有关的顺口溜,比如,对延长音符号,可让学生记忆这样的顺口溜:“眉毛弯又长,眼珠圆又亮;你要碰到它,歌声唱得长。”学生通过记顺口溜的方式可以轻松地记住各种符号的作用,这样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而且还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沟通。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趣味教学的重要性,尽可能地多开展一些教学活动。

二、参与表演,体会音乐美

表演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策略,将表演和音乐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所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音乐学习和表演活动结合起来,可以把枯燥的音乐知识形象化,把复杂的知识生动化,让学生从单一的音乐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通过动手动口,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培养他们的音乐思维能力。例如,老师在教授“小红帽”这节课的时候,在完成课堂教学内容以后,可以根据这首歌描述的情景,来设置“小红帽”“樵夫”“大灰狼”“外婆”和“猎人”等角色,然后可以把学生分组来进行表演。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人物的形象,体会到音乐的内涵。在各组表演结束以后,可以通过小组互评、老师点评等方式选出表现最好的一组进行奖励。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三、故事塑造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思维空间很大,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音乐教学。讲故事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想象,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以一个故事作为一节课的开始。例如,在教授“动物们的聚会”这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先讲一段动物开会的故事,然后将这个故事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进而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对音乐学习更具热情。教师在教授“龟兔赛跑”这节课后,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录音,伴随着录音教师需要进行讲解,另外,在每个不同的小动物出场的时候都需要搭配不同的乐器。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就可以了解到不同乐器的作用。在课程结束前,可以让学生将这个故事复述一遍,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复述,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使他们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学到更多的东西。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篇5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趣味教学的作用

(一)趣味教学是架设学习音乐的桥梁。

从儿童音乐教育的观点看,根据儿童的生理、知识水平、注意力等特点,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可能专门集中注意于音乐。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认为:儿童的心理特点是“玩”,把趣味教学引进课堂,是势在必行的。所以音乐趣味教学是帮助儿童架设学习音乐的一座桥梁。

(二)趣味教学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

趣味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每位儿童成了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使学习不再成为负担,融洽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一大批不喜欢音乐的儿童也爱上了音乐课,并能及早发现一些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学生。

二、进行趣味教学,提高音乐教学效果的方法(一)“趣”在语言交流中。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摒弃那种教师滔滔不绝讲个不休,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应积极为学生创设语言交流的氛围,给学生“讨论”“说话”“争吵”的机会,让人人都说起来,发展形象思维,激活灵感。

1.儿歌谜语来“引”趣。儿歌、谜语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文学形式,在教学中我将一些难于记忆或趣味性不强的歌曲内容编成形象、生动的儿歌或谜语,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如:歌曲《可爱的太阳》编成:什么东西像灯笼?高高挂在半空中,照得屋里亮堂堂,照得我们暖烘烘。

学生们认真的听着,都纷纷举起了小手,争着回答。当谜底亮出后,我说:“小朋友,老师把这个谜语变成了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吗?”学生听了都很惊奇,纷纷说:“耶!谜语也能唱成歌曲?”我说:“对呀!这个谜语我们不但要给别人去猜,而且还要去唱给他们听,你们说好吗?”“好”学生异口同声,高兴得不得了,饶有兴致地学了起来,唱得非常动情。

2.你问我答来“增”趣。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听,通过讨论的方法然后表达自己对音乐的不同见解,激发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如老师提供给学生一段音乐片段,在学生不知道的前提下,运用提问的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你认为这段音乐描绘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个性,从不同的角度对音乐进行多方面的描述。从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中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端性。

(二)“趣”在活动体验中。

如在学习常用的力度标记和速度记号时,教师可以编一些音乐谜语或顺口溜。像延长记号,教师可编其为“眉毛弯又长,眼珠圆又亮;你要碰到它,歌声唱得长”。教师说出前两句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其记法,然后再读出后两句,使学生充分掌握它的意义。这样,增强了音乐课的娱乐活动性,有利于培养、激发儿重的音乐兴趣。

在辨别1、2 、3、5四音时,让学生分别扮小鸭、小鸡、小羊、小猫等动物,在听音模唱时,让他们用该动物的叫声模唱音高,以提高学生对音的听辩能力,这种形象且有趣味性的活动非常受学生们的欢迎。通过愉快的模仿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增长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力。

教学中运用游戏是激发学生音乐学习欲望的有效途径之一,将一些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听音练习等在游戏中愉快的完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听音是一件头疼的事,既单调又缺少辨别能力。在教学中,将听音活动游戏化,是一种非常可取的方法。

(三)“趣”在教学手段运用中。

教学手段在音乐课的运用中表现得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教具的运用。在教具的制作上,可以做一些动物、音符的头饰,美丽的“花朵”形象的图画,还可以制作“活动”的教具。如在歌曲《谁唱歌》的教学中,老师可先将几个卡片制作的“小动物”贴在黑板上,当老师教授歌词内容时,启发学生“谁唱歌儿叽叽叽?”学生回答:“鸟儿唱歌叽叽叽。”老师就将黑板上的“鸟儿”“飞”到挂图中歌词的空白处。这样,对于歌词的记忆就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的运用。现代音乐课堂教学中,电化教学手段的普遍应用,使音乐课更显形象、直观,对学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它将学生们带入了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从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如:百鸟林中争鸣,听后感觉是欢愉?是清新?还是联想山中行旅的心境?秋雨打窗声,沙沙沙沙,那均匀不断的雨声,你想到了什么?这些音色并未告诉我们什么故事,只是激起了各种情绪:不安、兴奋、欢乐。然而他却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极深的兴趣,感知音乐的大门也随之敞开了。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篇6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单一枯燥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应当前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小学音乐的目的是通过体会与感受音乐,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获得快乐,进而获得心灵和精神的升华。趣味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通过演奏、唱歌、舞蹈等形式,赋予学生综合的音乐体验,从而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音乐能力。

一、音乐趣味教学概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音乐趣味教学,主要是指教师结合音乐教学内容,通过采取多种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形式,如游戏、比赛、表演等,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音乐学习能力和音乐素养,使学生个体能够具备音乐审美、音乐实践能力,并持续主动地学习音乐的教学活动。音乐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还要求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进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创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音乐、参与音乐、欣赏音乐;使之爱学,想学,会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总之,音乐趣味教学是一种开放性教学,具有广阔的教育空间和多样的教育手段。它适应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对于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有重要作用。

二、小学音乐课程实现音乐教学的有效手段

1.通过故事来塑造音乐教学情境 小学生大多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教师可结合音乐课程的需要,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相关故事,进而开启一堂课的讲授。音乐与故事的结合能够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导入方法不仅新奇有趣,还能够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立即投入到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当中,积极参与教师安排的音乐活动。当故事讲完,教师即可从故事情节巧妙过渡到音乐教学活动之中,显得妙趣横生。比如,在欣赏歌曲《动物们的聚会》时,教师就可向学生讲授与动物大会有关的故事,引导学生联想会有哪些动物来参加动物大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当学生欣赏这首歌曲时,也会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2.利用游戏来渲染音乐情境 小学生大多爱玩爱动,将游戏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教师可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教学活动与一些有趣的形式结合起来,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活动,学生潜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进一步掌握知识。如在教学《小小粉刷匠》时,在上课之前,教师就可以先在教室外墙壁都贴上白色的纸,并给学生分发小刷子和报纸等工具,在歌曲讲授完毕后,教师就可带领学生在《粉刷匠》这首歌曲的情境渲染中,带上小刷子来到教室外面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粉刷游戏。学生都如粉刷匠在认真辛勤地工作,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

3.融合其他学科,调动学生兴趣 小学各门学科之间有着深刻紧密的联系,在讲授音乐课程时,教师可结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来开展教学,如语文学科中的诗歌,美术学科中的绘画等。小学生喜欢用绘画来表达他们的喜好和对美的感受,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即可将歌曲与绘画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活动,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让学生用色彩和线条自由地描绘歌曲中所描述的世界,从而将音乐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通过学生的画笔还原为生活形象,使歌曲的内容变得直观生动。如在讲授《我们的田野》这首歌曲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课前先在野外感受自然风光,然后再播放歌曲,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在自己的画纸上描绘自己所看到和想到的景色,还可请学生在黑板上绘画。通过边听边画,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从而使学生懂得祖国的大好河山要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去描绘、去改造。

4.通过参与表演体会音乐之美 大部分小学生都只是在电视电影中观看表演,如果让学生结合音乐内容亲身参与表演,无疑会让他们感到兴奋和有趣,从而投入到音乐学习活动中来。因此,教师可组织学生根据音乐内容编排和表演剧本,以自身的表演来体会音乐之美。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加入到表演行列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表演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无限兴趣。如在讲授歌曲《小红帽》的过程中,当教师的教学内容讲解完之后,就可结合这首歌编排一定的情节,设置“小红帽”、“大灰狼”、“外婆”、“猎人”、“樵夫”等角色,再将学生分为几组开展“音乐剧”表演赛。当各组表演完成后,教师可采取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调动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竞争意识,使表演更精彩。

三、结论

音乐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灌输,它更是一种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基本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过程。趣味教学正是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实现寓学于乐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篇7

一、情景渲染来“引趣”

在音乐课教学中,技巧训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枯燥的发声、节奏练习、视唱以及乐理知识等单纯的学习难以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抓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与一些有趣的形式结合起来,使其变得生动活泼,让学习在兴趣昂然中参与活动,学生潜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进一步掌握知识。

如在学习《小小粉刷匠》。在这堂课前,教师可以事先在教室外墙壁上都贴上了白颜色的纸,还准备了许多小刷子和报纸。在歌曲新授后,《粉刷匠》这首歌曲的背景音乐渐渐响起,教师带领同学们用报纸折成帽子,带上小刷子来到教室外面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粉刷游戏。此时,同学们都充分施展他们的装扮才艺,俨然一个个小小粉刷匠正在认真的工作着。试想,如此生动的情境还不足以吸引学生吗?还怕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吗?学生们在这次活动中既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又收获到了劳动的喜悦。

在学习常用的力度标记和速度记号时,教师可以编一些音乐谜语或顺口溜。像延长记号,教师可编其为“眉毛弯又长,眼珠圆又亮;你要碰到它,歌声唱得长”。教师说出前两句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其记法,然后再读出后两句,使学生充分掌握它的意义。这样,增强了音乐课的娱乐活动性,有利于培养、激发儿重的音乐兴趣。

在节奏的训练中,教师可采用象声词读出节奏,如:模仿马蹄声等等,让学生先以感性入手,通过这些自然的音响,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学习。节奏练习也可利用语言节奏或歌谣等多种形式,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学生会认为学习音乐是一种愉快的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意志力也会增强。在视唱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用口琴、竖笛等乐器来吹奏。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识谱的能力,加强了音准的培养,收到了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发声练习可选择一些学生熟悉喜爱的儿歌或世界名曲,如《闪烁的小星》、《欢乐颂》等等。

二、丰富教学手段中“激趣”

教学手段在音乐课的运用中表现得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具的制作上,可以做一些动物、音符的头饰,美丽的“花朵”形象的图画,还可以制作“活动”的教具。如在歌曲《谁唱歌》的教学中,老师可先将几个卡片制作的“小动物”贴在黑板上,当老师教授歌词内容时,启发学生“谁唱歌儿叽叽叽?”学生回答:“鸟儿唱歌叽叽叽。”老师就将黑板上的“鸟儿”“飞”到挂图中歌词的空白处。这样,对于歌词的记忆就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现代音乐课堂教学中,电化教学手段的普遍应用,使音乐课更显形象、直观,对学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它将学生们带入了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从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三年级欣赏《森吉德玛》时,教师可编辑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录像内容,用丰富多彩的画面来展示美丽广阔的大草原和勤劳勇敢的内蒙人民,学生不仅从中了解了内蒙人民那种积极向上、能歌善舞的生活习俗,而且还通过录像学会了几个典型的蒙族舞蹈动作,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幻灯的运用同音乐课堂教学结合更加紧密,选择有艺术感染力的图画绘出特定意境,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如在歌曲《愉快的梦》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抽拉与旋转结合的特技影片,在利用录音范唱时,教师不断移动“我”与“我”的小船,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邀游,随着波涛汹涌的海浪起浮,驶向那“神奇的椰子岛”。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共鸣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自己全部感受都融于歌曲之中,从而来加深对歌曲的基本情绪、速度、力度的变化以及旋律进行的理解,提高了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及演唱、表演的能力。

三、学生自身表演中“品趣”

我们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曾经看到:课堂上参加表演的同学总是个别的尖子生,涉及学生范围面很窄,大多数学生常常处于静止状态,听别人唱,看别人演。这样,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学生的积极性就不能充分调动。因此,教师应使每一个学生都加入到表演的行列中,让学生在自身表演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感受、品味学习音乐的无穷乐趣,发展他们的智慧,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例如在歌曲《小红帽》学会之后,可将学生分为几组进行表演赛。一组中每个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小红帽”、“大灰狼”、“外婆”、“猎人”、“樵夫”等。先让学生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表演中充分地表现自我。同时,采取现场评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竞争意识,使表演更精彩。在器乐教学中,如竖笛的吹奏,教师可选择简单的乐曲或歌曲的旋律,让学生看谱试吹,当大部分学生几乎能完全掌握时,要抓住适当的时机,问学生:“谁能来表演?”教师可让学生采取独奏、小组吹奏、对吹等多种形式,多给他们自我展现的机会,通过他们表演,去感受品味学习音乐的乐趣,并由此产生更高层次的兴趣。

四、结论

总之,通过趣味教学,学生学习的知识面会越来越广,不仅能很好的完成作业,也能更深层次的诠释作品内在,进行深层次的赏析与审美。由于本人学识及经验有限,本文的有些对策也值得进一步推敲。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篇8

进行趣味教学,提高音乐教学效果的方法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摒弃那种教师滔滔不绝讲个不休,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应积极为学生创设语言交流的氛围,给学生“讨论”“说话”“争吵”的机会,让人人都说起来,发展形象思维,激活灵感。

1.儿歌谜语来“引”趣。儿歌、谜语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文学形式,在教学中我将一些难于记忆或趣味性不强的歌曲内容编成形象、生动的儿歌或谜语,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篇9

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人以的,其中包含了生理的成分。音乐不仅对人类,对动物也是这样(国外有给奶牛听音乐以提高牛奶产量便是一例)。但这毕竟不是音乐审美的本质表现。我们有的教师看到女孩喜欢跳舞,男孩子喜欢打击乐,在还没有听完全曲,学会新歌,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表现的情绪时便让学生盲目地跳起来,敲起来。还有教师对音乐欣赏这一重要的教学内容,采取了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粗粗一听,简单一讲:“这首歌曲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欢快的”,“这首乐曲是优美、抒情的”便草草了之。以为这就是音乐审美教育。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音乐不是生理满足的工具。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审美趣味时,不能满足于对感官的刺激,生理的快乐。以上老师的片面做法,究其根源还是对审美教育认识不足。

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由五官快适进而使精神需要获得满足而产生的那种愉悦,“是经过感官到达于情感、想象、理智、意志等方面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在感性直觉中积淀着理性内涵的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应该指出,当前的一些年轻人沉溺于震耳欲聋的音响、声嘶力竭的演唱,把音乐当作一种官能满足和生理刺激的工具,不能不说是我们基础音乐教育失败的一种表现。

二、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在美学界流行着一句话:“趣味无争辨。”这是说,一个人喜爱什么音乐,不喜欢什么音乐是因人而异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们都有相同的爱好。相反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引导和教育。因为低年级儿童由于受年龄、文化、生活经验的局限,审美趣味是狭窄的。教师有责任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让他们的审美趣味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扩展,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当代的音乐作品比较熟悉,因而倍感兴趣。然而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创作了极为丰富的音乐作品,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小学音乐教学负有不断扩大学生音乐审美视野的任务,要让学生不仅喜欢当代的音乐,对古代、近代、现代的优秀音乐作品也能逐渐欣赏、喜欢。教材中安排的唢呐独奏曲《百鸟朝风》、管弦乐《春节序曲》片断、民歌《马灯调》、男声齐唱《大路歌》等内容正是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极好的材料。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课外音乐教学活动,如学校艺术节中让有文艺特长的学生演奏民乐,演唱民歌、名歌,有的放矢地介绍民族乐器、乐曲、民歌或历史上有名的声乐作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

低年级学生往往对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作品感到亲切,因而感到兴趣。然而,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音乐作品,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和式样。人们常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这正是音乐教学较其他学科的优势所在。另一方面,从审美规律来看,人们本来就是有寻求新颖、向多元化发展的审美倾向。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味向多元化发展。我们不仅要教好本民族、本国的歌曲、乐曲,还要让孩子们欣赏外国歌曲和乐曲,喜爱外国歌曲和乐曲。一位教师在教唱美国歌曲《祝你生日快乐》时,作了这样的导入尝试:①创设生日情景:在一个生日蛋糕上点燃蜡烛,②教师手持贺卡,声情并茂地表演《祝你生日快乐》,熟悉的情景、熟悉的歌声唤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学生情不自禁地拍着手跟着老师唱起来,老师也拍着手鼓励学生用情演唱这首歌。在学生充分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和因为成功演唱而获得创造美的喜悦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了《祝你生日快乐》是两位美国老师在1893年创作的歌曲,不少学生感到意外,教师抓住时机发问:为什么一首歌曲能长上翅膀超越时空飞过万水千山,飞遍世界?为什么在100多年后的今天,男女老少在过生日的时候还会常常唱起它?学生回答:“它有意义”,“它有感情”,“它好听”。教师总结:“对,同学们说得好,一首好的歌曲不受时间的限制,它永远不会老;一首好的歌曲不受国界的限止,可以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大家都喜爱它!”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篇10

1新课导入的趣味性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程刚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的兴奋点通常还在上一节课中的内容,或者课间活动当中,怎样才能把学生们的注意力有效的引导至本节课的内容当中,是这节课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在对新课加以导入的时候,音乐教师应该将之前设计好的语言非常活泼、生动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继而实现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也可以结合小学生在心理方面的特征采用讲故事或者做游戏的方式将新课程的内容导入。例如在对《三个和尚》民乐合奏加以引入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讲述三个和尚的故事:在一个寺庙当中,原本有一个和尚,他能够自己去挑水吃,之后又来了一个和尚,他们两个一起挑水吃。而在一段时间以后,又有一个和尚来到的寺庙,他们三个相互依靠,没有人想去挑水,落到了没水吃的后果。其实这个故事有很多孩子都听过,不过还是能够起到勾起大家兴趣的效果,在讲故事的过程当中,学生们还会将他们所知道的积极的讲出来,继而自然而然的融入到教师所设置的情境当中。

2利用游戏的方式提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动的特点,单调的课堂教学将会使他们感觉到乏味,所以教师可以把课堂迁移到操场上,或者其它室外的环境之中,让大家在游戏当中对音乐知识进行学习。比如,音乐教师引导学生们围成一个大圈,然后在播放音乐的同时进行手绢传递的游戏,当音乐停止的时候手绢在哪个学生的手里,就要将课堂上所学习到的歌曲表演一遍。这种游戏教学的方式不但能够激发出学生们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的热情,同时能够实现让学生对之前学过的音乐知识加以复习,在娱乐当中取得更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3音乐教学的生活化

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在实施音乐教学互动的过程当中,将学生们日常的生活作为辅助,将它与教学活动相互融合,从而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让他们能够更加主动的对音乐知识加以学习。例如在对《温暖的家》这首歌曲加以教学的时候,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求学生们将自己小时候跟家人的照片拿到课堂上。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让大家把照片拿出,并跟他们说:自你们出生到现在,父母给了你们很多无私的爱,让你们能够在温暖幸福的环境当中长大。家是温暖的港湾,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温暖的家,那么今天大家就一起跟老师学习一首关于家的歌曲。利用这样的方式,有效的将学生以往的生活记忆勾起,让他们能够对这首歌曲形成一种亲切感,继而实现主动的对其加以学习。而在这首歌曲内容学习的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对将的温暖以及亲情的可贵形成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4利用游戏对音乐情境加以渲染

小学阶段的学生基本上都喜欢玩游戏,而把游戏融入到音乐课堂中,就能够起到非常良好的调动作用,让大家更为积极地参与到音乐知识的学习当中。音乐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在心理以及生理方面的特征加以结合,把教学活动跟一些有趣的事情结合起来,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活泼生动,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带着兴趣去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例如在对《小小粉刷匠》一课的内容加以教学之前,音乐教师可以在教室的外墙比上贴上白色的纸,然后给每个学生分一个小刷子以及报纸等,在对歌曲传授结束后,带领学生们在这个歌曲的情境之下,进行一次粉刷游戏。

5采用多媒体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现代高新科技在不断的发展,计算机以及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设施已经在很多学校普及。音乐教师对于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为教学活动的设计供给出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可以将大量资源加以整合,对所需要传授的知识加以串联,继而利用音响以及视频等方式对学生们的视野加以拓展,继而提升学生们对于音乐所形成的感受力。比如在《我是草原小骑手》中的内容加以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用视频的方式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画面,继而对美丽的草原以及勤劳的内蒙古人民加以展示。这种形式的应用让学生们对内蒙古人民的精神和习俗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还能够通过对视频的观看学习几个蒙古族的舞蹈动作。实现了对学生觉、听觉等感官积极的调动,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从而加深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实现学生音乐表演能力的提升。

6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积极对趣味教学的各种方式加以重视,继而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让学生们逐渐养成健康的身心,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篇11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28-02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小学生进行趣味性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孩子实施趣味性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音乐学习过程中学习音乐。

一、在教学内容上实行趣味性教学

小学音乐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程,也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能否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学习音乐的方向,因此在小学音乐学习阶段,实施趣味性教学则显得至关重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趣味性教学,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实施趣味性教学,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甚至在教师教学中起着支柱的作用。但是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在重视教材知识传授的同时,要不断给自己的音乐课堂教学注入新的内容,如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把生活中与音乐有关的事例用在课堂上,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从而实现音乐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二、引导学生模仿音乐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知道不仅是让学生在脑海里牢记所学的音乐,更应该启发学生模仿所学的音乐,模仿音乐可以通过歌曲表演、音乐游戏和学校举行的有关音乐的舞蹈等方式。这种让学生自己参与体会自己所学的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例如:如果一名音乐教师教导学生学习《过新年》这一课时,在上课之前教师就可以事先准备上课用的“道具”,如鲜艳的手帕,这样在授课时,教师就可以把学生结合在一起,边让学习音乐,边表演唱歌跳舞,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韵律的拍手练习节拍,这样欢快的场面,学生会很容易结合歌曲联想到过年的情景,在这种情境下,学生学到的音乐才有感情,才能更好的学习音乐。这种声情并茂的的方式,不仅使学生记忆深刻,又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愉快的学习,从而真正实现趣味性学习。

三、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作为教师不应该固守传统的教学方法,应该多多使用现在多媒体教学,因为多媒体教学具有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集中到一起的功能,恰当的利用多媒体的功能,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声有色的学习氛围,这样不仅可使学生聚精会神的学习,而且会因为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上课不仅是学习,而且是轻松愉快的学习自己喜欢的音乐,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时,一定要注意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善于运用现在多媒体教学方式,使自己的教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达到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更好更快地学习的目的。比如当教师在教授小学生学习《春天来了》这一课时,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如老师可以下载和这首歌曲相符的视频,当然也可以自制视频,从而营造一种在春天里:春雨沙沙的下着,小草调皮的从地下钻出来,花儿竞相开放,柳枝摇曳,鸟儿不停地叫,蝴蝶在花丛中不停的飞等等这样春天的景象。这样,会很好的为学生营造一种在春天的景象,加深学生对这首歌意境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这首歌的热情,从而更好更快的学习这首歌曲。这样不仅使学生感觉自己在唱出自己的心声,而且这种趣味性学习,也无形中减少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使学生愉快的学习,高效的学习。

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小学生年龄还小,玩是孩子的天性,为了更好地让孩子学习音乐,达到让孩子趣味性学习的方式,而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则成了重要的一种授课方式。因此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爱玩的天性,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就因该在教授课程的同时设计出能够吸引孩子眼球的游戏,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孩子们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耍,从而达到趣味性学习的目的。如当教师教学生学习《在动物园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了解各种动物的特性如猴子喜欢上树,熊猫喜欢吃竹子,孔雀开屏等等,在上课时,教师可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带有各种动物的头饰卡片,如小猫、小狗、猴子、狮子、松鼠等等,先把学生分成各个小组,然后让各个小组上台带着这些带有动物头饰卡片的表演,当我们给他们说出的动物的名字时,他们就要立即表演,表演后由其他同学和老师为这组学生打分,得分做高的小组的成员每人将会受到事先准备好的礼物。这样在游戏中学习可以使学生认真的表演,让学生感到是在游戏而不是学习,减少学生在课堂对课堂的烦躁,从而愉快的学习,真正达到使学生趣味性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五、总结

作为教师,我们应根据孩子爱玩的天性,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时,一定要采取恰当的方式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在引导学生进行趣味性学习,同时不要固守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模仿自己所学的音乐,带领学生在游戏学习所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从而真正实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现趣味性教学。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篇12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笔者认为培养学生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什么是音乐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由此可见审美趣味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小学低段音乐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审美趣味的有利条件。教材中选择了许多适合低段儿童的、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做好这项工作。许多老师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如: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音乐化教学活动的训练;用音像结合的方式进行欣赏教学;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本文想就此与大家讨论几点认识。

1培养审美趣味,获得美感体验

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人以美感的,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是经过感官到达于情感、想象、理智、意志等方面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在感性直觉中积淀着理性内涵的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2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在美学界流行着一句话:“趣味无争辨。”这是说,一个人喜爱什么音乐,不喜欢什么音乐是因人而异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们都有相同的爱好。相反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引导和教育。因为低年级儿童由于受年龄、文化、生活经验的局限,审美趣味是狭窄的。教师有责任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让他们的审美趣味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扩展,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当代的音乐作品比较熟悉,因而倍感兴趣。然而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创作了极为丰富的音乐作品,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小学音乐教学负有不断扩大学生音乐审美视野的任务,要让学生不仅喜欢当代的音乐,对古代、近代、现代的优秀音乐作品也能逐渐欣赏、喜欢。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课外音乐教学活动,如学校艺术节中让有文艺特长的学生演奏民乐,演唱民歌、名歌,有的放矢地介绍民族乐器、乐曲、民歌或历史上有名的声乐作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低年级学生往往对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作品感到亲切,因而感到兴趣。然而,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音乐作品,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和式样。人们常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这正是音乐教学的优势所在。另一方面,从审美规律来看,人们本来就是有寻求新颖、向多元化发展的审美倾向。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味向多元化发展。我们不仅要教好本民族、本国的歌曲、乐曲还要让孩子们欣赏外国歌曲和乐曲,喜爱外国歌曲和乐曲。一位教师在教唱美国歌曲《祝你生日快乐》时,作了这样的导入尝试:①创设生日情景:在一个生日蛋糕上点燃腊烛,②教师手持贺卡,声情并茂地表演《祝你生日快乐》,熟悉的情景、熟悉的歌声唤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学生情不自禁地拍着手跟着老师唱起来,老师也拍着手鼓励学生用情演唱这首歌。在学生充分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和因为成功演唱而获得创造美的喜悦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了《祝你生日快乐》是两位美国老师在1893年创作的歌曲,不少学生感到意外,教师抓住时机发问:为什么一首歌曲能长上翅膀超越时空飞过万水千山,飞遍世界?为什么在100多年后的今天,男女老少在过生日的时候还会常常唱起它?学生回答:“它有意义”,“它有感情”,“它好听”。教师总结:“对,同学们说得好,一首好的歌曲不受时间的限制,它永远不会老;一首好的歌曲不受国界的限止,可以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大家都喜爱它!”这个导入设计非常浅近,非常生动,非常煽情,视觉、听觉获得的美感,情感想象获得的审美喜悦,最终懂得了音乐无国界的道理深深地留在孩子的心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