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合集12篇

时间:2023-08-12 08:25:27

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篇1

【中图分类号】G623.5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多数教师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对如何利用数学作业来顺应新的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关注不够。那么,教师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引导学生把数学问题转化为动手实践问题,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来呢?我经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探究,认为数学实践性作业应做好以下几点,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作业设计应具有多样性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作业设计不应停留在对知识的重复模仿、机械记忆上,而应针对教学内容,打破单一的书面作业形式,注重多样化,让学生变被动的完成任务为主动探索研究。

1.作业的游戏化

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对生活中的一切都要看、要摸、要问,这种由内部发展需要自发进行探究的活动,能使孩子获得经验和满足。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一课后,我设计一个购物游戏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到了自由购物的时间了,老师当营业员,每个活动小组的成员都当顾客来买东西。各活动小组可以商量该怎么付钱,钱付对了,老师就把你买的商品送给你。”出示商品:一枝铅笔5分,一支钢笔3元,一块橡皮5角,一支牙膏2元,一个足球38元,一个文具盒6元,一把手工刀1元。“你想买什么?要付多少元?可以怎么付钱?”……在此活动中,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不断深入探索,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和欲望。

2.作业的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掘,这样学生会更主动地投入到作业中。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设计这样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扮兔妈妈,分一分学具中的萝卜。“小组内平均分4个萝卜,怎么分?组内平均分5个萝卜,出现了什么情况?6个呢?9个呢……”把分萝卜的结果制成表格:

“猜一猜,分10个萝卜会有什么结果?11个、12个呢?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通过一系列分萝卜的活动,为学生理解“余数产生”提供了实践经验,然后再从实践活动中小结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最后再总结出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也就顺理成章。学生在有趣的“分萝卜”活动中自主掌握了新知识,使一节枯燥难懂的计算课变成了一堂有趣易懂的计算课。这种作业十分适用于低年级的计算课,然而关键在于教师要从学生的特点、需要出发,合理设计作业。

3.作业的生活化

“学以致用”是数学学习的根本目的。根据“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特点,设计一些合作、实践型作业,让学生走向社会,把在“数学小课堂” 中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大课堂”之中,有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确定方向”一课后,每次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都是边看方向板边说出游览路线的方向,于是我思考:怎样将书本知识在生活实际中运用呢?偶然间看到学生们做操时那快乐的样子,我突发奇想:何不把枯燥的辨认方向变成鲜活的学生乐意接受的肢体语言――手势操呢?于是我布置了这样的实践性作业:设计手势操帮助辨认方向。面向北,上北、下南、左西(左手),右东(右手);西北、西南(左手),东北、东南(右手)。像做广播操那样,记住每个动作表示什么方向和它们出现的先后次序。交流时,一位学生说:“即使我们在荒郊野外没有指南针的情况下,只要有太阳,我们就不会迷路。大家知道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我们只要伸平左右手,右手指向东,这样北面就能确定,其他方向也就能确定了,很快能走出荒野。”多好的发现啊!学生恰当地应用肢体语言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从简单的动作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让思维在手势操中得到深化,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作业设计应具有层次性

学生之间知识与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作业的布置没有层次性,容易导致好的学生因作业重复简单而厌学,学困生心有余而力不足,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完成作业的乐趣。为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能“一刀切”,而应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达到不同要求中共同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学完“利率”后,我把课后作业设计成了表格,有简单的计算,也有思维拓展题,学生可以根据表格所提供的信息,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此作业题,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完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三、作业设计应具有开放性

结合作业设计,引导学生走出狭隘的课堂,走出校园,拓展学生作业的空间,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使作业成为学生生活的“向导”。例如,在学习“百分数应用题”后,可设计这样的题目:一个家庭去某地旅游,甲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如果买4张全票,则其余人按半价优惠;乙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家庭旅游算团体票,按原价的80%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均为每人1000元。(1)如果你家去,你准备选择哪家旅行社呢?(2)看到这些信息后,你对其他家庭去旅游有什么建议呢?像这样的现实生活问题往往存在于比较复杂的、信息不完备的现实情境之中,它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为此,我们在设计这样的作业时,要与现实性和挑战性相结合,设计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开放性作业,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创新者。

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篇2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381-01

一、研究背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除了从数学的角度出发以外还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趣味性、吸引性、激励性的数学作业。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以至于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学习、研究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成为一个数学探究的的参与者和主体者。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趣味性的作业更是让他们亲近数学、热爱数学,从而使数学学习成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轻松的活动过程。

1、小学数学作业现状分析。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式下,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值得关注。我们广泛研究了现有小学生数学作业的书籍和资料,通过阅读一些专家、学者的调查研究成果,发现传统作业中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习题形式单调、陈旧。主要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对作业产生厌烦情绪。

(2)习题中缺乏应用性,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习题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题,而所谓的应用题也只不过是通过机械地辨别,模仿即可套用公式或相关的数学模型加以解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题。

(3)学生的作业都是统一的,无论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所做的作业都是一样的。这样就难免会出现成绩优秀的学生认为作业太简单,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又因为作业太难而不会做。

(4)大部分老师只是将书上的练习题和练习册作为作业留给学生,而这些习题很多都只是例题的翻版,机械的模仿和套用例题的方法即可解答,并不能真正地将所学的知识理解与应用。如此一来,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就会下降,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5)长期以来,由于认识的偏狭及应试的导向影响,一些教师仍抱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考试为宗旨”的旧观念,不敢越雷池一步,总是不厌其烦地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让学生在“练习再练习”的重复的作业堆里徘徊,大量耗费了本属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对作业产生了厌烦情绪,认为作业是无可奈何的负担。

2、国内外数学作业研究动态。“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在我国不仅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历史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为此曾多次下发关于“减负”的文件,但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在我国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西方学者对作业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研究,其结论和观点是值得关注和借鉴的,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与实践方面对学生作业问题进行认识与审视?如美国有一种贴近生活的家庭作业(Real-life homework),这种作业所依据的原理就是:当鼓励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时,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就特别深;当孩子们意识到所学的知识会马上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时,那么,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就越发有意义?

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探索出了“愉快教育”、“兴趣教学”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有效促进学生爱学数学、学好数学。在作业方面研究方面也提出了开放性作业、实践型作业、创作型作业、探究型作业、游戏型作业研究等。有些老师为了体现新颖也做了一些尝试,但收效甚微,只是让繁华的外表掩盖了数学的本质。目前较为流行的“新型作业”有二:

(1)改变传统标题,对作业进行华丽的粉饰和包装,作业的本质并没有得到改变。

(2)通过设置情境图,以使作业图文并茂,鲜艳华丽等。其实大量色彩鲜艳、纷繁复杂的情境也给学生的作业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喧宾夺主,偏离了设计的意图。

3、我个人对作业布置的看法

我校是团场学校,生源构成十分复杂,家长对子女的要求也参次不齐,家庭教育环境千差万别,由于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高标准需求,及自身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方法,因此学生请家教现象十分普遍,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在家庭、社会及校内教育的三重压力下厌学现象十分严重,学生把作业当作一种负担,没有乐趣可言,缺乏学习主动性。教师迫于家长、社会的需求,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也一味地追求考试分数。

二、研究意义

1、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目前,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从上到下已成为一种共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学生健康着想,我们尝试寻找一种新的作业方法,使学生少些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和快乐。

2、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学生的时间、精力有限,且青少年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这一学科的作业多了,势必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学习和发展,使能力的发展出现缺陷,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篇3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181-01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是内化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活动。那么,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设置趣味性作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思想意识还未成熟,很多的有意识和无意识行为都受其兴趣的驱使,如果学生不感兴趣的事物,他们是不会主动去探究的。因此,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设计趣味作业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注意数学作业中的趣味性,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重难点,适当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作业。一定要摆脱死板、硬背、重复的作业,作业的题型、内容、形式要做到“奇趣、新颖、灵活”的统一。通过趣味性作业的设计练习,使学生把抽象知识的训练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寓于趣味活动之中,让生动有趣的作业练习取代机械枯燥的重复操作。例如,在进行计算教学时,我们可设计一些如“找门牌号”、“小猴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登上宝座”等带有趣味的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通过这样设置趣味作业的方式,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使之产生了一种内心的求知欲望,学生在欲望的驱使下,会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效率。

二、设置探究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探究学习方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行之有效的、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使之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我们的教学注重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同时,我们的作业设计也应注重探究性,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然而,真实情况却恰恰相反。这样的作业制约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设置探究性作业,积极的通过作业去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使学生亲历观察、猜想、比较、归纳、验证等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科学的兴趣和价值,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学生自主自由地发展,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三、设计生活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的确,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将学生的学习放到具体生活情境之中去,让学生在具体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学数学,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积极的与学生的生活取得联系,经常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作业,尽可能地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继续拓展与延伸,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之明白学有所用的道理,进而不断促使教学效率提高。例如,在学习“折扣”这节内容前,我预留作业,让他们进超市,看看哪些东西打折,折扣是多少,打完折后是多少,比原价便宜多少钱。又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后,可以布置学生收集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百分数材料,并把这些材料进行归类、展览……通过各种各样的生活性作业,有效的引导了学生进行生活实践,强化了学生的生活感知和体验,利于学生长久学习和提高。

四、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小学数学作业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其重要作用已不言而喻。虽然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具有广泛性和较大的随意性,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不是教师随随便便设计就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的。因此,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好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教师要考虑好作业的设计是否具有趣味性:教师所设置的作业要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自主的去完成。其次,教师要考虑好作业的设计是否具有探究性:教师设计的作业要具备一定的探究性,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的精神。再次,作业的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是否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最后,作业的设计是否具有生活性:作业的设计是否积极的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以学生认知为基础拓展。

总结: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学问,设计中,既要精心设计作业题,要讲求艺术、讲究方法,也要结合实际,讲求实效。设计真正适宜学生的有效作业,还有待我们去开拓。

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篇4

前置性作业的设置是检验学生课前探究性、尝试性学习是否有效,生本课堂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通过课前探究性、尝试性的学习,带着收获和发现,带着思考与问题进入课堂,可以让课堂交流的参与面更广,让交流研讨更深入、更宽泛、更有效。前置性作业的设置,使学生个体的探究性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不必再受到课堂上时间、空间的限制。将学习提到了课前,学生在家有充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在宽松的氛围中充分探究、独立思考,有时间慢慢琢磨自己的发现和感悟。这样,前置性探究作业的结果将会更加丰富,更有个性。

二、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求

(1)简约。作业环节要简单明了,作业量要少而精,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等核心内容,既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又能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2)低入。作业难度要适中,要照顾到中下层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现,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3)渗透。前置性探究不是让学生提前“知道”新知、结论,而是让学生提前感知新知,让学生在课前探究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和思维的准备。

(4)开放。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设计形式各样的作业,即设计开放性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学习能力范围内通过努力有所感悟、有所发现。

三、前置性作业的主要形式

(1)调查研究形式。即让学生在课前调查研究、收集相关资料,并在活动中感知了解、探究发现。例如,教学“升和毫升”新课前,我设计了以下前置性作业(表格):到商场超市寻找使用“升”和“毫升”作单位的商品,并填表记下它们的名称和容量,然后说说调查的感想(作业表格略)。

(2)实践操作形式。即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探究、感知。例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新课前,我设计了课前探究作业:①请你收集一个生活中的圆柱形状的物体,并利用课本第125页提供的材料,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圆柱;②回顾一下长方体、正方体的研究过程,然后看一看、比一比,说说关于圆柱你有哪些发现?把你的发现写下来;③你的发现是否正确呢?你能想办法来验证吗?把你验证的方法记录下来。

(3)题组练习形式。即让学生在独立完成题组练习的过程中,进行比较、发现、体验和领悟。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新课前,我设计了课前探究作业:①算一算(不会算的可以先摆一摆小棒或拨一拨计数器):24+33= _______,36+42=_______,51+27= _______。②想一想:这些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自学探究形式。即让学生课前自学新课内容,独立探究,尝试解决问题。例如,教学“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例2新课前,我设计了课前探究作业:①想一想:“其中男运动员占5/9”这句话表示什么意思?②画一画:画线段图表示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③试一试,你会用不同的办法解答吗?④练一练:试着完成课本第83页的“练一练”。⑤说一说:和爸爸妈妈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

四、前置性作业的反馈评价

(1)课前查阅。教师在课前可简单查阅、浏览每个学生前置性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在独立探究、预习活动中生成的各种不同举例、方法和答案等,对独立探究完成前置性作业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和帮助。教师要根据学情对预设作出相应的调整,使教学预设更加准确,并且对学生的独特想法和精彩生成应给予表场和鼓励。

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篇5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45-02

高效课堂理念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对学生的作业设计与评价也由单一的题海训练转变为知识巩固、能力提高和思维发展并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开始注重自主学习作业设置,力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究完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数学能力的提高,并在自主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培养独立作业意识和自主作业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合理的创设自主作业,并将之科学的加以应用,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在高效课堂理念下必须去研究和实践的课题之一。

1.紧扣教材,立足学情,以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为自主作业的终极追求

自主作业的设计并不需要多么丰富的形式或者多精彩的内容,它主要立足于对教材内容的精准把握和对课程目标的深度理解。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在研究学情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和思维能力提高作为主要的设计和应用目标,创设出内容高度契合课程目标、紧扣教材内容、具有思维发展性的自主作业。小学数学的自主作业又可以详细区分为课堂自主作业和课后自主作业,课堂自主作业的设计力求精炼而富有启发性,课后自主作业的设计则要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两个方面。例如《卖文具》一课的学习中,教师首先研读教学目标,发现本课教学的重要任务是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这一项任务的完成首先要从“认”开始。教师创造性的设计了课前自主学习作业,要求学生走进超市,查看商品的标价,把价格标签上有小数点的数字记录下来,并在超市售货员的帮助下认识这些数字。这个自主作业的设计难度不大,而且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生既容易也乐于走进生活,从生活中认识数学、感受数学。学生在完成这一项自主学习作业时,不仅对小数有了具体的认识,而且锻炼了交际能力、培养了独立意识,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重要性,提高了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对小数有了一定的认知,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促使其更好的掌握小数点的特点,教师要求每个学生都给同桌设计一个小数点的认读游戏,有些学生用钱来表示,有些用菜的斤数表示,还有些用书包的重量表示,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在设计小数点的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了生活常识,紧密结合了小数点的特点。游戏结束,学生对小数点的表示、认读等全面完成,不仅体现了高效课堂理念下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而且也极大程度上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维。

2.创新自主作业内容,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与能力

高效课堂理念把学生的学习看作是个体学习过程与群体学习过程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因此非常重视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重点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除了在新内容的理解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方式之外,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并没有意识到通过自主学习作业的设计与应用也能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预设课堂时根据课堂的教学进度、内容节奏的安排等,综合考虑课堂自主作业的内容,从巩固知识和形成能力的目的出发,摒弃那些重复的、机械的训练,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作业内容,并且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例如在学习《旅游中的数学》一课时,教师设计了“怎样租房合算”的自主学习作业,让学生根据4人间每天100元,3人间每天90元的住宿价格,按照男生23人、女生20人的人数来设计住宿方案,学生首先自己计算房间的选择和人数的安排,然后再小组讨论,看谁的方案最划算,小组内通过对比,制定出最省钱的租房方案。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有些学生要求舒服,选择的是三人间,有的学生甚至考虑到多出来一个空床摆放行李……种种思考都打开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大门,再经过合作交流,制定出最合算的方案,学生认识到自己思考的不足,有效的校正了思考过程中的误区和不足,通过合作和探究,学生也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识。

3.运用高效课堂的评价理念评价和反思自主作业,促进自主作业的质量和效果双效提高

高效课堂的评价理念是一种发展性、激励性评价,这对自主作业的设计和自主作业效果的提高无疑具有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首先表现在发展性评价正好切合自主学习作业对学习能力的促进和发展上,自主学习作业的评价不能简单的用量化思维来衡量,而是要综合评价学生的表现,以能力的发展为最终追求。其次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是激励性评价能够促使教师审视自己的自主学习作业的创设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程目标,从而促进自主学习作业的质量和效果的双效提高。当然发展性和激励性评价对学生完成自主作业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保护其学习的信心和热情,而且发展性评价能够让学生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激励性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再次学习过程中,这无疑对自主作业的质量提高至关重要。

总之,高效课堂理念下小学数学自主学习作业的设计与应用是一项需要教师长期实践和思考的教学课题,也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小学数学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执教能力,促进自主学习作业的设计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篇6

一、趣味性作业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作业布置得有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对作业的积极进行,进而积极地投入到作业的完成过程中来,这对于巩固知识内容和提高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反,如果数学作业布置得无趣,很容易让学生对作业失去兴趣,进而懒得完成,怠于完成在小学数学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一些比较有趣味的作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作业中包含着新颖、生动、灵活的新鲜事物,进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学习了加减法之后,如果运用一连串数字,难免让学生感觉到乏味,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图案的方式来让学生对加减知识得到训练,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得到了提高。

二、层次性作业设计,体现个性差异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因为受到主观因素或者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理解水平都不同。 如果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不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就会造成有些学生不够消化、有些学生消化不了的现象。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这在作业设计的环节中同样适用。

三、设计探究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程标准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能力的提高,学生只有在科学中探究,才能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更准确且深入地理解知识,才能在遇到类似问题的过程中推理和学习知识。 因此,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探究性作业,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方面,教师要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质的题目,让学生发挥自主探究、互动探究的方式来完成作业;另一方面,教师要设计具有联系性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分析、类比和探究,进而发现和探究更多的问题,让学生学会触类旁通,学到更多的知识。

四、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将学生比较熟悉以及感兴趣的事物当成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开始,这样的话就能使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权比较容易掌握,教师的教学应当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在生活和教学之间搭建起一个相对的或者是相似的关系,学生在教学的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够在生活中进行实践,这样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将学生的求知欲满足,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对数学的相应理解能力。

2.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体验数学对人的发展价值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手段,数学能够使学生更快地成才。比如说,当前的买房子是一个比较热点的话题,将这样的一个购房的方案设计作为一个任务让学生感受以及体会到信息技术和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从而使学生在这样的一种教学环境中逐步确立起学习上的目标,同时找到相应的策略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也是当前数学教学进行改革的一个本质性的要求。

五、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

1.用数学的眼光对生活环境进行观察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视角对生活进行仔细的观察,让学生带着问题对生活进行解除,进而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要不断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眼光去观察,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数学学科本身的亲和力,使得学生能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积累,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

2.熟悉以及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

小学生因为自身的条件所限,每天生活、活动的范围是很有限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应当对学生每天在干什么、在想什么以及对什么感兴趣都有所了解。首先,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在校园内的生活状态,比如说一些丰富的校内活动等,这里面就会有一些素材教师在课堂上就能够使用得上。其次,就是要关心社会中学生的生活状态,比如,学生能够和家长或者是自己一个人到书店逛一逛,和同学、教师进行交流等。

3.重视学习内容的生活化

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当依据学生自身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实际对数学问题的情境进行创设,这样能够使得学生体会到数学存在的价值,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乐趣以及积极性,教师应当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学生的生活和数学进行紧密的联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以及自主能动性。

六、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培养个性的重要途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法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高效地使学生学好语文。我根据学生的能力、个性等因素将学生进行搭配分组,每组都有一个组织能力很强的组长,其他组员各有任务,记录、汇报、检查等,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小组完成任务为目标,通过组员合作探究,来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个性。

结语: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个性得到很好发展,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那需要教师不断地在教学中探索、总结,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个性的平台。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篇7

当前,教育理念和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课程理念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渗透,传统的课后作业设计方法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也不适应新时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教师应积极对传统课后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实现课后作业设计的创新。

但是,依然有一部分教师沿袭传统的作业设计方法,全班所有学生要完成相同内容的作业,使得作业的层次性得不到凸显,并且作业的种类较为单一,还有很多内容是从课后辅导材料中抄袭的,无法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自制力差的阶段,对于他们喜欢的事物,他们有较高的积极性,但是如果兴致不高,他们不仅不会主动完成作业,还会由于自制力差而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从而无法使数学作业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而就会影响他们数学成绩的提升。为了能够改变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困境,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实现对课后作业设计方法的创新:

一、采用分层性作业设计方法

学生与学生之间有着很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接受程度都是不同的,数学知识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非常喜欢数学,因此利用课余时间掌握很多数学知识,而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勉强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因此,在进行课后作业设计的时候,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置不同层次的作业

题,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获得成就感。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在布置作业的时候,C层次的学生

必须完成基本习题,其他习题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来选做;B层次的

学生应完成基本习题和附加题,其他习题根据个人情况选做;A

层次的学生需完成基本习题、附加题和五星习题。通过这种分层次的作业设计方式,能够使学生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也可以使学生的能力水平得到提升,并努力挑战下一个层次的目标,获得学习的乐趣。

二、设计探究性的课后作业

探究性的课后作业就是指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通过自我调查、动手操作、合作沟通、数据分析等方法完成数学作业,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并具备数学自学能力。一直以来,教师往往将作业当成巩固学生知识的工具,而没有将作业当成能够带领学生探究的手段。因此,在设计课后作业的时候,应适当增加探究性的话题,让学生能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并且让学生学会发掘数学公式、理论背后的含义,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后习题:“请与妈妈共同去菜市场买菜,并将购买的种

类、数量进行记录,帮妈妈计算出买菜的全部花费。”在学生做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就会利用乘法将每种菜的数量和单价相乘,并用加法相加,再对商家的折扣使用减法扣除。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的重要作用,并思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锻炼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三、在课后作业中增加趣味性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能在数学作业中感受到快乐,他们一定会主动进行探索,并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自己对数学的好奇心,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活泼性与魅力,主动走进数学的世界,努力学习数学知识。因此,教师要在课后习题中增强趣味性因素,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完成数学作业。例如,学习“圆周率”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上网收集有关数学家祖冲之的资料,进一步感受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和数学大国的历史。学习“统计图”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把本班学生的兴趣爱好、饮食习惯制成统计图,通过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等。这些源于生活的、不拘一格的数学作业,必然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我们应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入手,对传统课后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从而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篇8

以往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主要将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教学方法等方面,忽略了对作业设计的关注,然而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课后作业是巩固学生学习、促进学习进步的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必须注重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布置,高年级数学作业的设计要本着个性化、自主化、层次化等原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知识增长、能力锻炼与思维发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数学作业的积极作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理念与原则

1.个性化作业设计理念

高年级数学作业的个性化设计应该从两大方向出发,那就是“适度地取舍”与“注重创新性”。前者意味着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减少理论性知识,增加能够培养学生能力的实践性练习,使所布置的作业适合不同学生的个性,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后者则是指教师在个性化作业设计时要注重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学生能打破传统思想,用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解决问题。

2.个性化作业设计原则

所谓“个性化”作业设计必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符合一定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个性化的特征,这些原则与要求具体应该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目标明确。个性化的作业设计与布置必然要有明确的目标,这体现在首先要以所学内容为依据,参照教学大纲及考试范围具体设计作业,确保学生一方面能掌握知识,另一方面能提高能力。

第二,注重层次和梯度。个性化作业就是针对不同学生的基础、学习水平、学习薄弱环节等实施适应性的层次分明的作业设计,优等生能力有所提高,中等生知识理解进一步深入、熟练,学困生基础得到夯实,从而有针对性地、有目标地教育学生、培养学生。

第三,力求创造性。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已经成为目前教育教学领域必不可少的灵魂,势必成为高年级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的一大理念。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新颖、生动的作业题目,注重联系现实生活,体现出题目的实践性与应用性,让学生有兴趣完成作业。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的具体实施策略

数学作业的个性化设计体现在多方面,所谓“个性化”不仅体现出一定的自主性、层次性,还体现出一定的实践意义与探究意义。

1.自主的层次性作业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高年级数学教学理念之一,以往的作业布置单纯注重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夯实,却忽略了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力和水平。因此,个性化的作业设计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可以先征求学生意见,让学生说出自己知识薄弱的环节,教师再对应布置作业。

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这一知识点时,一些学生提出自己的计算速度过慢、计算不精准,教师应为这类学生多布置一些混合运算题,供学生多运算、多练习,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总结性作业

在个性化作业设计中,总结性作业同样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总结性作业是指对一周以来所学知识的总结、回顾与反馈。总结性作业应该由在每天放学课后单独进行,并在周末将总结性作业集中起来提交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总结性作业详细了解并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性作业中应该包括学生每天做错的题目,错误纠正,学生自认为未深入透彻掌握的知识点等,以及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体会等。教师在浏览了学生的总结性作业后,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更细致的掌握,从而为接下来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

3.实践性作业

实践性作业体现为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与实践体会,这也是新课标教学理念下对数学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注重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安排。首先,应该立足于每一节课所学知识,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生活实践等联系起来,设计出蕴含数学知识理论的实践性问题,力争使学生更灵活地利用知识,解决实践性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耳目一新,体会到数学这门学科的作用,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神奇力量。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性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几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作业题,如:为什么生活中人们愿意走直路、不愿意拐弯?为什么照相机的支架被设计成三角形?等等。让学生体会出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原理,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探究性作业

探究性作业充分体现了个性化的作业设计要求,这是因为探究性作业往往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层次研究与探索,体现出对学生数学能力、思维能力的积极培养。教师要善于设计探究性作业,因为学习数学不仅局限于数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探究、研究和理解,学生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收获,这正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

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篇9

一、赏识学生,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原动力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数学的生命在于探究。”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赏识学生。比如:我班有一位叫刘敏的学生,她的字写得很好,就是速度慢。究其原因主要是她不够专心,于是在她最后一个交作业时,我说:“你的字真是越写越漂亮了,也许就是因为你要把字写工整、写漂亮所以就写得慢。老师相信你定能在写好字的基础上加快写作业的速度,下次一定不会最后一个交了,对吗?”她听了我的话红着脸低下头,诚恳地说:“老师,我下次一定第一个交。”果然,第二天,她第一个把作业交到我手里,这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的:“学生总是朝着老师鼓励的方面发展”,“鼓励学生要比训斥学生效果更好”。在赏识过程中,要相信学生一定能行。要赏识学生的探究,哪怕探究的方法是最笨的,但毕竟是学生自己动脑筋想的、自己自主探究的。我们要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就会多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学生。因为学生在老师的赏识中得到自信,使学生增强自主探究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知识的欲望

《数学课程标标准》强调好数学教育应从学习者的已有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要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要求教师活用教材、用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

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比如:“毫米的认识”教学时.让学生量书本的长、宽、厚度,量完了长和宽,量厚度时,学生发现不够1厘米了,就问:“老师,书本的厚度不够1厘米怎么办?”老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结果,而是引导学生思考:“是呀,不够1厘米怎么办呢?”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用毫米,但学生不知毫米究竟有多长,这时老师再引导学生认识毫米:虽然老师没有提出问题,可在所创设的情境中,使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有人说:“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发展了创造能力。

(二)生活情境的创设

数学走入生活,在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让学生在认知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例如:在教学“5的认识”这节课,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如果让你带5元钱到商店中买东西,可以能有几种买法,能把5元钱花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去购买。这时先让学生猜一猜5元钱能买哪些东西,启发和引导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究学习中。提醒学生算法多样化,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寻找自信心,深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能力

(一)开放性作业内涵

过去的教学模式:导入―讲授―巩固―作业―总结,其特征是摆脱以往封闭、僵化的作业模式,以教师为主体的,遏制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单一化的数学作业设计和布置方式,并向多元化、开放性的方向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众多数学教师不断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为分析对象,探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实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朝开放性的方向发展。比如:鸡和兔共有8只头、20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这样的作业是开放性的,学生可以有多种方法。又如:找规律:4、9、16、(?摇?摇),要求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二)开放性作业设计基本要求

首先,开放性作业的设计内容应联系课本,从大纲出发设计出有价值的作业,其内容可联系校园内外、生活实际,涉及的知识面广而不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合学生年龄层次、个性发展特点等因素。其次,从新课标出发,以新课标为依据,明确新课标对各学段或年级的要求。再次,开放性作业的设计应具有实际的意义,而不是单纯的形式操练。最后,注重多元化实施,以及作业形式多样化。作业要求应规范、具体,最好有实例(或作品),有助于引导学生向达到训练目的和预期目标。评价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评价手段也应是多种多样的。

(三)开放性作业评价

开放式、个性化的作业设计与评价,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开放性作业评价更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撑起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1.以鼓励为主评价。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目标。

2.多元评价,共同参与。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作业的评价中。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多元多向评价,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指出别人的错误,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把评价权交给学生,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主体意识。同时,也可让家长参与到评价系统中,请家长对孩子在家中、社会上的表现做正确客观的评价。

以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为分析对象,探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实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朝开放性的方向发展。把时间、思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得到锻炼、自主发展、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崔永红.数学教学要实现四个转变[J].职教通讯,2005(3).

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篇10

新课标对学科教学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并且其新理念渗透进了学科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甚至也体现了学科作业的设计和讲解中。数学作业是教者检测掌握了解自身“教”活动组织功效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是巩固、强化、锻炼学生主体“学”活动效率的最有效抓手。教育学指出,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置,能够进一步推动学习对象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策略、发展。近几年来,笔者围绕数学作业有效性这一课题做了粗浅探索,深刻认识到,数学作业无论从“预设”,还是其“讲解”等角度,体现有效性,必须坚持和遵守教学原则,紧扣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主体、发展学习主体,进行深入细致的教学实践。笔者现从三个方面对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谈谈自己的认知和思考。

一、数学作业要紧扣学生个体的学习差异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所组织和设计的各类教学活动,都必须紧密联系学生主体的学习实际情况。数学作业的设计及教学同样也不例外。小学生群体中的每个学生个体之间智力发展、分析能力、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差距,学习效能存在差异,客观事实存在。小学数学教师作业设计或讲解时,不能视而不见,忽视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特性,设计的作业“一视同仁”,要求“没有区别”,而应该“看客上菜”,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群体,设置相对称的“作业单”和要求“等量级”,体现对等性和适宜性。同时,递进性、循序性的数学作业,一定程度上遵循了小学生数学认知特性,有助于将全体学生都引入其中,有效实现“不同学习个体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进步”。如在“数的世界”一节课的作业设计中,教师针对小学生学习群体认知中的差异特点,从调动小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发展整体性等角度出发,采用贴合学情、体现差异特点的教学手段,设计“用竖式计算1.805×54;2.126×37;3.310×14”、“211×39的积大约是多少?498×21的积大约是多少?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积是多少”、“一辆车有48位置,一列火车的座位数是客车的12倍,这列火车比客车多乘坐多少人”等填空、简答、探究等综合而成,具有层次推进特性的数学作业习题。上述作业习题的设置,呈现出紧扣学生主体学习实情、遵循教学发展规律特点,有利于学生的深度参与和积极思维。

二、数学作业要注重认知内容的前后衔接

数学学科是深度联系、高度统一的有机整体,数学学科无论是每一章节之间,还是每一知识点之间,都存在密切、深刻、广泛的联系。教育构建学指出,数学作业是架构数学知识点之间深刻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小学生通过数学作业习题的认知和解答,能够对数学知识点之间的深刻内涵和有机联系,进行有效的感知和掌握。这就决定了教师设计数学作业时,要注重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前后衔接,将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数学作业习题进行有机联系,使小学生在数学作业的分析、解答中,形成完备的知识认知体系,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素养。如“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一节课教学中,教师在巩固练习环节作业习题设计时,抓住该节课知识点与以前所学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设计“600÷3800÷2150÷3400÷8”、“320÷4360÷9420÷2420÷6”等数学习题,组织小学生进行解答分析活动,从而让小学生通过前后连贯性的数学作业解答活动,进一步巩固强化已学知识点内涵,同时深层次认知和掌握知识点之间的深刻关联,形成完备、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为以后更好解答分析问题打下根基。

三、数学作业要利于主体技能的锻炼培养

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和核心任务,是锻炼好、培养好学习对象的数学思维、探究、归纳等方面能力和素养。数学作业作为教师“教”目标要求的承载体及学生“学”思维研析的探究体,必须将数学作业在锻炼培养学生主体技能方面的独特功效予以展现和发挥,结合教学目标及学习重点,设计出具有探究、探索特性的数学习题,同时在其讲解时提供学生亲身动手实践、亲自探究研析的活动时机,切实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思维、分析、解答等能力,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如“比较小数的大小”作业设计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难点,设计“把下面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1)0.5、0.51、0.501、0.511;(2)4.56、5.65、4.585、4.506;(3)6.45、64.5、0.645、645”数学作业习题,并在作业讲解时,将习题解答的思路探析、解题过程等方面,采用主体探究式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活动,组织小学生结合分数比较大小的办法进行动手探究活动,并个体相互进行讨论,在对比分析、比较综合中实现对该习题的有效解答。

总之,数学作业的有效性随课改推进,其标准及要求也在发生变革。小学数学教师在追求作业有效性的进程中,要用心研读新课改精神,用脑钻研新教材内容,用活作业资源,拉长作业宽度,让小学生在享受有效作业中实现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德蓉.优化练习设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浅谈小学数学课的练习设计[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12).

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篇11

一、数学实践性作业的主要形式

1.操作性实践作业

操作性实践作业是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如试验、测量、制作等),根据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的数据、结论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作业。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培养。教师要将“权力”合理下放给学生,进而让学生主动探索,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后请学生根据课上学到的知识,做一个年历;学习“比例尺”后,结合学校校园建设的实际,让学生分小组测量、计算,用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学校的平面图。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要经历观察、测量、绘图、检查等过程,此时他们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丰富的情感得到了体验,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2.探究性实践作业

探究性实践作业主要是指通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建设性地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及策略的作业。要想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促使学生参与实践,使之带着问题自主探究。探究性实践作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调查、发现、实践、小课题研究等,让学生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想、合作交流、积极思考中求异创新。在探究性实践作业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一种茅塞顿开、柳暗花明的学习过程,体会那种经历后的喜悦心情。比如,在学习“比例应用题”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分期付款”题:“小许叔叔是个记者,由于工作的需要,他很想买一个笔记本电脑,于是他去了电脑市场。清华同方手提电脑13000元,请选择付款方式:(1)分期付款须先付总价的20%,小许叔叔带了2500元现金,够吗?该怎么办?(2)如果小许叔叔选择年限为一年的分期付款方式,按照下表,他的月还款额为多少元?(3)你还有更好的付款方式吗?”

中国农业银行办理的分期付款业务(向银行借贷10000元的标准)

师:同学们,通过上面的活动,大家一定对分期付款这种现代购物方式有所了解了吧?如果你现在想购买一件物品,而你的现金不够,你准备怎样付款?请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个分期付款的方案。设计方案要思考的问题有“准备买什么”“需要多少钱”“还缺多少钱”“准备几年还清”“一个月要还多少钱”等等。

这样让学生在自己探索研究的过程中,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及策略,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还让学生逐步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体现了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多种能力的评价和考查,十分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3.调查性实践作业

所谓调查性实践作业,主要指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的材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提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性的方案或作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我把课外作业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生活实践题,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数学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去看待、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学习“小数乘法”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生活实践题:“请你调查菜场鱼、肉、虾以及部分蔬菜的价格后,想一想小明妈妈带了20元钱,买一荤一素,各一千克,你能根据你调查的菜的价格,帮小明妈妈设计不同的购菜方法吗?”这样以学生的生活题材来布置作业,运用数据多,信息量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梳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文字概括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强调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学以致用。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以上三种作业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学生在实践研究中需要操作、探索、调查,三者往往结合交替使用。所以说,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核心就在于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展开实践,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性作业的设计

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篇12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导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此基础上,以导学案为载体,提供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特色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教师导学”, “导”的是学生的学习动力、方法、能力、潜质、创新精神等,而不局限于知识本身;第二,“学生探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通过探究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第三,“导学方式”,教师通过创设导学情境、导学案、导学资源等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 “导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程序结构 

根据中职计算机课的教学实践,“导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程序结构大致归纳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探究动力 

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案例入手创设情境,并顺势设疑,抛出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导出学生内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学法指导,导探究方法 

教师提前设计导学案,充分准备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导学资源,对学习任务及思路作必要说明,学习过程给予方法指导。教师的任务在于“导”和“引”而不是“代劳”,重点是让学生在自主建构过程中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实践探究,导探究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导学资源,对探究问题中的基础知识开展自主探究,对重难点知识合作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四)总结评价,导探究潜质 

通过开展有效的课堂总结与探究评价活动,布置拓展性的课后作业,激发学生深入、持久探究的兴趣,开发其学习探究的潜质。 

三、“导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为按钮添加动作》一课是《FLASH动画制作》中《ActionScript简介》一章的内容。下面以该课为例,谈谈中职计算机课堂 “导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及效果。 

(一)课前注重导学资源的准备 

计算机班男生居多,英语基础较差,加上《为按钮添加动作》一课英文的脚本代码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准备导学资源,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本课采用的导学资源包括:(1)导学文案,包括网页版的动作脚本字典、学法指导文本文档、小组分工记录与评价表;(2)导学视频,难点解说的微课;(3)导学动画 “蛙蛇赛跑” 案例动画;(4)导学网站,可供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课程学习网站MOODLE平台。 

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因人而异,笔者因材施教,分层设计学习资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与方式,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需要简单易懂的学习资源,提供导学文案结合微课解说的视频;而抽象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强的学生只需选择文字提示的导学文案即可。为了吸引学生,教师结合学生兴趣设计案例动画等资源;为方便学生使用,把已设计好的导学案、导学资源放到课程学习网站MOODLE平台上,并通过QQ、微信等软件发布预习任务。学生可以随时借助手机登录访问不同的内容栏目提前学习,为课中探究储备相关知识。 

(二)课中巧用导学方式引导探究 

1.创设情境,导探究动力 

学习动力是支撑学生持续学习的源泉。“导学探究式”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结合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动力。如《为按钮添加动作》一课,播放“蛙蛇赛跑”的动画,创设任务情境:广告设计师小明为学校设计了一个校运会宣传片“蛙蛇赛跑”动画,成品交回来后,校方对此表示不满意。提出问题:该动画存在什么问题?假如你是广告设计师小明,你该如何改进才能让校方满意? 

此教学情境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色:(1)以学生熟悉的故事“龟兔赛跑”及校园事件“校运会”为背景,有亲切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2)以学生喜欢的动画形式呈现案例,生动有趣;(3)针对专业,假以学生广告设计师的角色并顺势提出问题布置任务,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责任感;(4)动画设计留下技术缺陷,契合探究内容——动作脚本预留自主建构知识与技术、解决问题的空间。课堂开始,学生被迅速吸引,一改以往昏昏欲睡的课堂现象,出现了“跃跃欲试,勇于挑战” 的挑战心理及探究欲望。 

2.学法指导,导探究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导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探究学习。 “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应安排必要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导学探究式”教学的学法指导主要是将学习任务设计成具体可实施的探究问题与操作步骤,教会学生根据需要使用导学案及导学资源,明确学习任务、思路及方法。 

如下表1的学法文案中,ActionScript 2.0 字典是其中一个学习资源,内容涵盖所有的动作脚本函数,以文字形式举例说明每个函数的涵义、格式、用法。对任务1 的探究,学习难度不大,学生以自主学习探究法为主,即可以通过自主阅读“ActionScrip脚本字典”区分众多函数(该字典收录了众多的动作脚本,并以文字的形式举例说明各函数的含义及书写格式),找到stop()函数,打开FLASH软件输入相对应的函数验证。任务二是本课的难点,学生除了可以自主学习探究,还可以通过QQ、微信群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借助动作脚本字典、导学网站、微课视频等集体讨论完成。如此给予明确的学法指引,引导学生根据学习难度选择探究方式,针对性地使用学习资源,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3.实践探究,导探究过程 

中职生的探究能力是指学生具有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在实践探究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实践探究环节,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灵活运用各种探究方法。探究方法包括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任务的探究难度决定着探究方式的选择。任务难度不大的活动,学生只要自主探究即可;难度大、整体性强的项目,或者重难点内容,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如:本课任务一中探究的是简单的动作脚本函数:Play()与Stop()、Goto语句的区别及用法。学生只要运用导学网站、导学文案、动作脚本字典等导学资源,可自主探究。任务二中设置的探究问题tellTarget()函数的含义及用法是本课中的重、难点知识,对于函数GotoAndPlay()与tellTarget()的用法及书写格式比前者复杂,因此学生除了需要借助以上导学资源,还要观看可视化配解说的导学视频,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方可达成学习目标。 

(2)注重递进式导学。如任务二的探究是建立在任务一的基础上,任务难度由浅入深,呈梯形递进式逐渐上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发展特点。任务一的成功探究让学生初尝自主探究的成就感,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与信心,为任务二的探究做好了知识的铺垫和经验的积累。 

(3)注意过程性指导。为了帮助学生及时排除探究障碍,笔者通过巡视课堂,对小组的个性问题给予个别辅导,对共同存在的疑难问题以广播方式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及时解决疑难。自主与小组合作探究的结合,让学生既能独立探究,又可以互相学习,协作交流,各展所长,不仅促进了探究目标的达成,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了探究能力。 

4.总结评价,导出探究潜质 

根据学生的认知条件和学习基础,学生的探究学习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进一步提高探究能力,保持持续探究的热情。总结评价,包括课堂点评、学习评价、作业布置三方面内容。课堂点评主要是亮点点评,包括优秀作品、学习精彩片段等,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多元化的学习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动力;知识性总结让学生查漏补缺,系统掌握知识,为进一步探究奠定知识基础;拓展性的课后探究任务,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发散思维,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以上四个要素形成合力,导出学生的探究潜质。 

如,本课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在线评价、组员互评、教师评价,多方参与评价,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合理,促进学生多角度采纳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作品;有助于从多方面欣赏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给予学生鼓励从而保持探究热情。本课的课后作业:为动画添加一镜头,当小花蛇由于骄傲自满在比赛途中停下跳舞时,在努力赛跑的青蛙却已经悄悄抵达终点,并为此情境添加控制按钮,促使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不同的方法达到相同效果,或展开更深维度的拓展性探究学习。 

(三)课后善用作业反馈深化探究效果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拓展探究学习,深化探究效果。为了不让作业布置流于形式,教师需要实施有效的作业管理,不仅督促和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而且要建立有效的作业反馈机制。如本课通过在MOODLE课程网站上发布作业,教师可以随时观看学生的学习完成情况,也可以通过自带的通讯功能短信提醒学生及时学习。学生提交作业后能看到分数和教师的反馈及修改意见。如此将课后探究行为落到实处,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课后探究也可能生成新的学习资源。教师要利用作业反馈加强指导和引导,将新的学习资源收集记录,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素材。 

四、“导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小结及思考 

“导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课程的应用,取得了以下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及学生的学习实践,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课前提供大量的以重复利用的学习资源,将教师从烦琐的讲授中解脱出来,将精力转移到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上,更好地指导学生;对学生来说,从导学案中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学习计划,自主把握学习进度,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地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导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应用过程仍需注意的几个问题:注意教师的角色转换,避免代劳;从有利于推广的角度不断完善该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中职计算机课堂中实施“导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着眼于课前注重导学资源的准备、课中巧用导学方式引导探究、课后善用作业反馈拓展探究维度,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该模式的具体实践过程,还需根据具体的学科与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更多的操作策略有待进一步探讨。. 

【參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