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店经营模式合集12篇

时间:2023-08-15 09:28:18

连锁店经营模式

连锁店经营模式篇1

    一、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界定及优势

    (一)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界定及我国的模式分析。经济型酒店又称为有限服务酒店,其最大的特点是房价便宜,其服务模式为“b&b”(住宿+早餐)。对于国内外对经济型酒店的定义却不十分明确,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是指价格低廉,设施简洁、安全、干净和性价比高的一种酒店业态模式。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是经济型酒店运营的主要方式,是使酒店企业经营规模化、组织化、现代化的有效方式,即是经营同类酒店的若干个企业,在同一总部管理下,按照统一的经营方式进行共同的经营活动,以求得规模优势和共享规模效益的经营形式和组织形态。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如今在欧美国家已是相当成熟的酒店形式。经济型酒店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具有低投入、高回报、周期短等突出的优点,“莫泰(motel)”、“如家快捷”、“锦江之星”作为国内经济型酒店的三支主要力量,其扩张速度惊人。同时,美国的“速8”、法国雅思集团的“宜必思”也相继进入国内。从沿海到内地,市场份额逐渐扩大,如今拥有强大网络平台支持的连锁酒店也日趋成熟,如七天连锁、城市便捷连锁、汉庭连锁等。但在其蓬勃发展的光环背后,还存在着许多不乐观因素。国有宾馆的改制,规范化的政策法规引导,服务软件的提升,管理模式的升级……,许多问题不容忽视。但不容置疑的是,经济型酒店必将由幼稚走向成熟,将在中国酒店市场上占据特殊的重要位置。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从经营模式看共分为直营店模式、特许经营模式、战略联盟模式、兼并收购模式,发展初期则以标准连锁的直营店模式,目前多采用特许经营模式,但从长远来看,将逐渐向兼顾战略联盟和兼并收购的模式发展。

    1.直营店模式。直营连锁是资产所有者独自投资、直接管理的一种经营模式,一个企业最初的发展方式。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在进入一个区域时,往往采用标准连锁的直营店模式来塑造自己的形象,如锦江之星、如家快捷、宜必思等经济型连锁酒店最开始人市时均以直营店模式拓展市场。直营店模式最开始的投入较大,但却有利于统一的管理,可以积累稳定的资产,有利于酒店企业的形象塑造。

    2.特许经营模式。特许经营是指特许权拥有者授予特许权经营者一种获得许可的特权以从事经营的行为。经济型连锁酒店的规模扩张需要走低成本战略,特许经营模式对于酒店总部而言,只需将规范化的管理方式、经营技术及经营理念通过受让或转让给加盟者,就可以实现规模扩张。对于加盟者而言,只需支付一定的加盟费用就可直接套用酒店成功的经验和技术,降低投资风险。目前,国内运作成熟的经济型酒店已经逐渐向特许经营模式转化。

    3.战略联盟模式。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要改变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现状,需要集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酒店资源和优势,形成战略联盟经营模式。建立经济型连锁酒店战略联盟更有助于了解市场形式、风险共担、资金、经验、技术共享,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降低运营成本。

    4.兼并收购模式。兼并收购模式是另一种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可以促进酒店发展,扩大经营规模,有效降低进入壁垒,并获得原有酒店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各种资产、企业经验和市场份额。兼并收购模式主要适用于发展成熟、规模较大的经济型连锁酒店,目前国内并不常见,如家快捷这样的品牌连锁酒店曾采用过这种经营模式。

    (二)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优势分析

    1.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以控制成本实现竞争优势。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优势很明显,采取统一的采购系统、订房系统,批量采购,降低酒店的固定成本投入,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和资金优势,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提升企业知名度,实现竞争优势,达到利润最大化目标。目前,我国有实力的经济型酒店都选择了连锁经营的发展模式,如锦江之星、如家快捷、莫泰。

    2.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因设立网点众多而贴近目标市场。在旅游和商务集散地,经济型酒店的存在,使连锁经营模式在布局上具备绝对的优势,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的网点众多,统一标识、统一品牌和形象,可以更贴近目标市场,有利于了解宾客需求,制定针对性强的经营战略,最大限度地聚集顾客群。

    3.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借助信息资源共享降低运营风险。我国经济型连锁经营酒店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可以通过连锁酒店建设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立中央预定系统和免费的预定电话,各分营店之间可以共享客房数据库和客户信息档案,通过分析客户信息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了解客户需求,可以有效稳定客源,进一步降低连锁酒店的运营风险。

    二、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运行分析

    (一)特许经营模式的运行。经济型连锁酒店在采用特许经营模式时,正确选择特许经营的方式是关键。目前,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最常用的特许经营模式是特许转让,特许方提供品牌、生产及经营中必须遵循的方法和准则以及产品、技术方面的培训,确保业务有效运行。经济型连锁酒店特许经营实施的第一阶段是品牌推广,要求连锁酒店拥有较高的知名度,自己的经营特色、经营理念及特殊经营技能,通过DM单、网站、媒体等渠道扩大酒店的宣传,吸引加盟者;第二阶段是加盟者资质的审核,酒店总部在接到加盟者申请后,还应委派饭店管理专家对加盟者资质进行检察和考核,重点考察从业经验、资本金及经营理念与酒店是否一致,并严格按照有关章程经总部审批后方可考虑吸纳;第三阶段是履行加盟义务,应进行店面选址、统一装修、管理技术传授、人员培训等工作,统一品牌,统一标识,并对加盟者深入传授统一的服务理念,形成以品牌和网络为主要纽带的联盟;第四阶段是建立一整套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系统中包括物流配送体系,良好的预定、采购集团培训体系,真正实现连续的规模经营,同时还应建立客户管理系统,真正形成品牌共享、客源共享、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

    (二)战略联盟模式的运行。我国经济型酒店战略联盟的实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联盟方式,根据治理结构的不同建立战略联盟,可以进行股权联盟和非股权联盟,股权联盟最常见的做法是建立新实体或者通过股权投资和相互持股的方式共同经营。非股权联盟是一种合作联盟,联盟方只保持合作关系,不需要建立法律实体;根据在价值链环节上的不同位置建立战略联盟,可以进行竞争对手联盟和顾客伙伴联盟。经济型酒店之间既是竞争关系,又是合作关系,开展竞争对手联盟运作模式可以加强酒店之间联合,扬长避短,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顾客伙伴联盟是以全方位、立体式的一条龙服务要素来组织服务流程,将“服务营销”的内涵延伸到每个环节,向顾客提供超值的个性化服务。

    (三)兼并和收购模式的运行。兼并和收购模式是我国经济型酒店实现集团化发展后的趋势,经济型连锁酒店开始时都是单一品牌、单一细分市场的企业,形成规模发展后,对其他经济型酒店进行兼并和收购可以提高核心竞争力。经济型连锁酒店集团多采取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与联合两种运作方式。横向并购是在经济型酒集团之间实现跨地区、跨所有制或同地区酒店之间的并购,提高市场集中度,实现规模经济,并为酒店的所有者退出行业提供了一个机制。纵向并购与联合是经济型酒店与提供互补产品的企业,如旅行社、旅游交通企业、旅游商业企业、旅游景点等之间的并购与联合,这种模式直接关系上、下游企业结成联盟,形成纵向生产服务的一体化,有利于相互沟通与融合,获得共享和互补效应。

    三、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的制约因素

    (一)奈块分割的传统管理体制限制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目前,条块分割的传统管理体制对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运行非常不利,经济型酒店在连锁经营的过程中往往重形式而轻实质,即只注重店名、装修、标识上的统一,而在管理体制上仍沿袭单店操作模式,各店顾各店,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和客户需要信息方面的共享。正是这种传统管理体制的制约,使许多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有名无实,无法得到充足的市场份额,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规范、有效运行。

    (二)企业管理制度不规范制约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高效运行。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是经济型连锁酒店规范化运作,增强自身实力,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许多经济型连锁酒店仍属于国有企业或大型民营企业,缺乏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产权不分、权责不明,管理随意性等现象时有发生,使得总店、分店之间关系复杂,组织结构混乱,管理层分工不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的有效性。

    (三)自身实力不强的企业现状阻碍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高速运行。目前,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不足、分店扩张缓慢的局面,但无法解决实际困难,一些连锁酒店自身实力不强的现状短期内很难根本改变。

    (四)专业化管理人才缺乏的现实制约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长期运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应势而生,经济型酒店人员配置非常精简,组织结构层次少,要求员工技能多样,一人多岗、一职全能的要求让许多服务人员摸不到头绪。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制约其经营的直接因素,既懂连锁经营又懂酒店运作的专业管理人才非常稀缺,一些连锁经营者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方法,且不注重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特点和顾客群定位,无法达到连锁经营的真正目的。

连锁店经营模式篇2

连锁经营指从消费者立场出发,以提高民众日常生活质量为目标,通过标准化技术,使用统一商号的若干门店在同一总部的管理下,采取统一采购或授予特许经营权等方式,实现规模效应的一种多店铺扩张经营方式。目前,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发育期,在发育期内,我国零售商业连锁经营的特点有:一是连锁店在零售市场中的份额增加;二是多业态发展、规模扩张速度加快;三是地区集中化趋势明显;四是内资企业占有较大优势;五是港澳台商和外商投资企业占有率增加;六是加盟店的扩张速度加快,但总体效益低于直营店;七是超大型企业的支撑和主导作用显著。

一、我国连锁店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连锁经营规模太小,效益不佳

连锁商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实现规模经营,连锁经营是规模优势的具体体现,它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更合理配置,从而使企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根本性优势是规模大、费用低、成本少、价格廉,这是连锁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连锁经营规模太小、网点布局不合理、市场定位趋同化、效益不佳是当前连锁商业主要问题之所在。现在多数连锁企业只有几家分店,形成了“家家都有连锁店,个个都不大”的畸形现象。规模过小,致使统一进货带来的价格折扣和成本降低有限,无法产生明显的规模优势。

2、连锁店配送渠道选择不当,致使统一采购、配送率不高

目前,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渠道主要有四种:供应商直接配送、连锁零售企业自建配送中心、共同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从国外配送发展看,发达国家连锁零售企业主要采用共同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我国主要的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大都建有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连锁零售业建立配送中心如果仅仅是为了自己内部的配送需要,除非有强大的规模效应,否则巨大的投资必定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华联、联华、华润万家等中国连锁零售企业巨人的成功范例使得其他企业前赴后继不断投巨资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但是对于大量的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而言,花巨资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其投入产出比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由于配送渠道选择的不当会影响到采购和配送效率。而连锁零售业最本质的特征是五个统一,即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目前,我国连锁企业配送规模均较小,尚未形成规模优势,统一配送率偏低,绝大多数配送中心没有达到经济配送的规模,造成整车装载率低且返程车辆空驶率高,配送成本偏高。

3、连锁经营规范化程度不高,管理水平滞后

目前,除部分中外合资的连锁店和少数几个国内连锁公司比较规范外,绝大部分连锁店仍未实现标准化经营,未能达到管理上的集中化和一致化。有些连锁店只停留在形式上,甚至没有统一的配送中心。在管理方面,未能遵循同类连锁店在进货、广告、物流、形象设计等方面的独特要求和内在规律的统一,而是照搬单体店管理的办法。内部经营管理科学化程度较低,管理职能的分工与协调缺乏科学性,以致连锁经营规模优势、价格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4、连锁经营理念落后,人才缺乏

目前,不少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管理手段和经营理念还停留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依靠个人才学和经验进行决策,凭借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个人的服务技巧销售商品。而在市场分析、商品陈列、经营品种组合、服务水准、低成本运营以及店址选择、投资目标等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一些大型连锁商场专门开辟有超市楼层,但仅仅是模仿了超市开架售货顾客自选的形式及皮毛,其他各方面与原来的商场经营模式并无大的不同。结果生意依旧清淡。大量的独立经营的跟风模仿型超市营业面积小、商品品种单一、混乱,没有正规的进货源道及购销秩序,成本高、售价高,千店一面,没有经营特色,服务质量不高。经营管理水平及经营理念总体上落后。经营管理水平上不去的关键在于人才缺乏,加上个体户、中小民营企业家创建的连锁零售企业由于受投资者个人才学、知识层次、思想观念的制约,在经营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误区,在用人方面任人唯亲,致使连锁零售方面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不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造成企业观念陈旧、人心涣散,竞争力不高。

二、连锁店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采取多种形式,实现企业规模扩张,提高规模经营水平

世界各国的连锁店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连锁,普遍具有相当规模,大部分是集生产、加工、采购、仓储、零售于一身。因此,发展连锁经营,必须拓宽发展思路,打破行业、部门、地区界限,在对现有连锁企业进行调整、兼并、重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连锁企业中店铺的数量,扩大经营规模;通过政策引导,把众多的中小型商业企业联合起来,发挥规模优势,实现规模效益。同时,还必须解决连锁企业扩大规模的动力问题。要有积累、扩大和发展的源泉,这就需要将连锁经营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努力实现集团化,以增强企业实力,实现规模经济,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

2、促进规范化发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1)针对目前连锁商业规范化程度较低的状况,结合我国实际并注意向国际标准靠拢,力争做到:设立连锁总部,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进货、统一价格、统一核算、统一店名标识、统一装修装饰、统一广告宣传、统一服务规范。通过上述“统一”实行标准化经营。同时要完善总部功能,重点是发展总部在采购配送、经营指导、市场开发、促销策划、教育培训等方面的职能。完善连锁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管理,建立健全各个岗位、各道工序、各项作业的规章制度,并形成文字规范,实现作业系统化、管理手册化。此外,在建立高效率、强有力的总部机构的同时,处理好各分店及分店与总部的关系,使整个企业成为协调的有机整体,以保证连锁经营的正常运行。

(2)针对管理水平滞后的状况。因为连锁商业管理是利用现代科学与人工操作相结合的管理,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紧密相连的。要求广泛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技术含量,以此促进连锁商业现代化,提高流通效益。这就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使连锁企业的管理目标和各项具体操作规范得以实现,必须开展多层次的人才培训和员工培训。企业要把财务管理、物流管理、整个流通业的技术开展应用连同分层次人才培训列入发展计划。还要制定自己的管理规范,培训自己的管理人才。同时要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学习掌握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将总店的经营思想、经营观念、经营作风、服务标准牢牢植根于各分店员工心中,使顾客在各个连锁店都能得到同一服务,这样有利于树立企业整体形象,提高经营效率,以保证连锁企业的规范管理能步入良性循环。

3、建立有效的总店与分店的沟通机制

许多大型的连锁店管理层次过多,机构冗余。比如消费者在某店铺购物后如果对商品不满意想退货或者换货就一时找不到负责的人员,有时即使找到了负责人也会遇到让消费者跑到这个部门盖章,那个部门签字的情况,大大增加了沟通的难度,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购物情绪。这时扁平化的组织是最有效的,组织结构扁平化即简化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由集中控制型向分权管理型转变,破除组织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型的垂直结构,尽可能以工作小组的形式来执行工作流程,实行小组的自我管理。扁平化意味着沟通环节的减少,信息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在员工间传递,同时反馈也变得更加容易。不仅从连锁总部到各分店需要精简管理层次,每个店铺内部也要如此,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职位,使老板、员工都能与消费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住消费者的忠诚度,留住他们成为店铺的稳定消费者。

同时,也要重视非正式沟通与反馈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是指通过垂直的指挥链所进行的沟通,如店长向店员下达命令,总部向各个分店传递指示等。非正式沟通的主要形式是小道消息。小道消息存在难以控制、容易将负面消息扩大化等的缺点。但只要善加利用,管理层能够将小道消息的范围和影响限定在一定的区域内,并使其消极结果降低到最低限度。比如公布进行重大决策的时间安排;公开解释那些看起来不一致或隐秘的决策和行为;公开讨论事情可能出现的最坏结局等。有效沟通应该既有信息发送者发出的信息流,又有信息接受者的反馈信息流的双向交互式沟通。在连锁零售企业中,由于各个门店分布区域较广,所以大多数有规模的零售企业都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套网络平台,以便于总公司和各门店间的业务传递信息。

4、转变理念,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

国际外来零售企业投巨资来我国发展,主要的优势不在于资金、技术、市场,而在于其先进的经营理念和高素质的经营人才。我国连锁零售企业与外来企业的差距也就是理念和人才上的差距。本土企业应在经营理念上一改过去粗放式的经营管理和短期行为以及不重视消费者的现象,转变经营理念。建立规范的业务运行制度,组织制度、职工培训制度,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计算机系统提高客户管理、财务管理、价格管理、库存管理、商品管理和员工管理的水平。同时,应制定人才选拔的客观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人。零售企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外以消费者需要为本,力求消费者满意,做到企业利润,消费者利益、社会效益的三统一;对内以职工为本,以人才为本,充分挖掘内部职工的潜能,树立敬业精神,增强凝聚力,用一流的员工建一流的企业。只有这样才能经受住严酷的市场竞争洗礼,抓住机遇,发展壮大自己。

三、结束语

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连锁经营必将成为我国最具潜力的商品和服务销售方式。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连锁经营业的发展既有优势又有劣势,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其发展将任重道远,并不会一帆风顺。面对连锁经营业的重新洗牌格局,各类企业只有发挥优势,消除劣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变得更加强大,促进本行业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白玉:对我国零售商业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的思考[J].企业家,2001(8).

连锁店经营模式篇3

一、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界定及优势

(一)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界定及我国的模式分析。经济型酒店又称为有限服务酒店,其最大的特点是房价便宜,其服务模式为“b&b”(住宿+早餐)。对于国内外对经济型酒店的定义却不十分明确,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是指价格低廉,设施简洁、安全、干净和性价比高的一种酒店业态模式。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是经济型酒店运营的主要方式,是使酒店企业经营规模化、组织化、现代化的有效方式,即是经营同类酒店的若干个企业,在同一总部管理下,按照统一的经营方式进行共同的经营活动,以求得规模优势和共享规模效益的经营形式和组织形态。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如今在欧美国家已是相当成熟的酒店形式。经济型酒店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具有低投入、高回报、周期短等突出的优点,“莫泰(motel)”、“如家快捷”、“锦江之星”作为国内经济型酒店的三支主要力量,其扩张速度惊人。同时,美国的“速8”、法国雅思集团的“宜必思”也相继进入国内。从沿海到内地,市场份额逐渐扩大,如今拥有强大网络平台支持的连锁酒店也日趋成熟,如七天连锁、城市便捷连锁、汉庭连锁等。但在其蓬勃发展的光环背后,还存在着许多不乐观因素。国有宾馆的改制,规范化的政策法规引导,服务软件的提升,管理模式的升级……,许多问题不容忽视。但不容置疑的是,经济型酒店必将由幼稚走向成熟,将在中国酒店市场上占据特殊的重要位置。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从经营模式看共分为直营店模式、特许经营模式、战略联盟模式、兼并收购模式,发展初期则以标准连锁的直营店模式,目前多采用特许经营模式,但从长远来看,将逐渐向兼顾战略联盟和兼并收购的模式发展。

1.直营店模式。直营连锁是资产所有者独自投资、直接管理的一种经营模式,一个企业最初的发展方式。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在进入一个区域时,往往采用标准连锁的直营店模式来塑造自己的形象,如锦江之星、如家快捷、宜必思等经济型连锁酒店最开始人市时均以直营店模式拓展市场。直营店模式最开始的投入较大,但却有利于统一的管理,可以积累稳定的资产,有利于酒店企业的形象塑造。

2.特许经营模式。特许经营是指特许权拥有者授予特许权经营者一种获得许可的特权以从事经营的行为。经济型连锁酒店的规模扩张需要走低成本战略,特许经营模式对于酒店总部而言,只需将规范化的管理方式、经营技术及经营理念通过受让或转让给加盟者,就可以实现规模扩张。对于加盟者而言,只需支付一定的加盟费用就可直接套用酒店成功的经验和技术,降低投资风险。目前,国内运作成熟的经济型酒店已经逐渐向特许经营模式转化。

3.战略联盟模式。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要改变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现状,需要集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酒店资源和优势,形成战略联盟经营模式。建立经济型连锁酒店战略联盟更有助于了解市场形式、风险共担、资金、经验、技术共享,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降低运营成本。

4.兼并收购模式。兼并收购模式是另一种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可以促进酒店发展,扩大经营规模,有效降低进入壁垒,并获得原有酒店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各种资产、企业经验和市场份额。兼并收购模式主要适用于发展成熟、规模较大的经济型连锁酒店,目前国内并不常见,如家快捷这样的品牌连锁酒店曾采用过这种经营模式。

(二)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优势分析

1.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以控制成本实现竞争优势。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优势很明显,采取统一的采购系统、订房系统,批量采购,降低酒店的固定成本投入,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和资金优势,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提升企业知名度,实现竞争优势,达到利润最大化目标。目前,我国有实力的经济型酒店都选择了连锁经营的发展模式,如锦江之星、如家快捷、莫泰。

2.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因设立网点众多而贴近目标市场。在旅游和商务集散地,经济型酒店的存在,使连锁经营模式在布局上具备绝对的优势,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的网点众多,统一标识、统一品牌和形象,可以更贴近目标市场,有利于了解宾客需求,制定针对性强的经营战略,最大限度地聚集顾客群。

3.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借助信息资源共享降低运营风险。我国经济型连锁经营酒店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可以通过连锁酒店建设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立中央预定系统和免费的预定电话,各分营店之间可以共享客房数据库和客户信息档案,通过分析客户信息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了解客户需求,可以有效稳定客源,进一步降低连锁酒店的运营风险。

二、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运行分析

(一)特许经营模式的运行。经济型连锁酒店在采用特许经营模式时,正确选择特许经营的方式是关键。目前,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最常用的特许经营模式是特许转让,特许方提供品牌、生产及经营中必须遵循的方法和准则以及产品、技术方面的培训,确保业务有效运行。经济型连锁酒店特许经营实施的第一阶段是品牌推广,要求连锁酒店拥有较高的知名度,自己的经营特色、经营理念及特殊经营技能,通过dm单、网站、媒体等渠道扩大酒店的宣传,吸引加盟者;第二阶段是加盟者资质的审核,酒店总部在接到加盟者申请后,还应委派饭店管理专家对加盟者资质进行检察和考核,重点考察从业经验、资本金及经营理念与酒店是否一致,并严格按照有关章程经总部审批后方可考虑吸纳;第三阶段是履行加盟义务,应进行店面选址、统一装修、管理技术传授、人员培训等工作,统一品牌,统一标识,并对加盟者深入传授统一的服务理念,形成以品牌和网络为主要纽带的联盟;第四阶段是建立一整套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系统中包括物流配送体系,良好的预定、采购集团培训体系,真正实现连续的规模经营,同时还应建立客户管理系统,真正形成品牌共享、客源共享、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

(二)战略联盟模式的运行。我国经济型酒店战略联盟的实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联盟方式,根据治理结构的不同建立战略联盟,可以进行股权联盟和非股权联盟,股权联盟最常见的做法是建立新实体或者通过股权投资和相互持股的方式共同经营。非股权联盟是一种合作联盟,联盟方只保持合作关系,不需要建立法律实体;根据在价值链环节上的不同位置建立战略联盟,可以进行竞争对手联盟和顾客伙伴联盟。经济型酒店之间既是竞争关系,又是合作关系,开展竞争对手联盟运作模式可以加强酒店之间联合,扬长避短,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顾客伙伴联盟是以全方位、立体式的一条龙服务要素来组织服务流程,将“服务营销”的内涵延伸到每个环节,向顾客提供超值的个性化服务。

(三)兼并和收购模式的运行。兼并和收购模式是我国经济型酒店实现集团化发展后的趋势,经济型连锁酒店开始时都是单一品牌、单一细分市场的企业,形成规模发展后,对其他经济型酒店进行兼并和收购可以提高核心竞争力。经济型连锁酒店集团多采取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与联合两种运作方式。横向并购是在经济型酒集团之间实现跨地区、跨所有制或同地区酒店之间的并购,提高市场集中度,实现规模经济,并为酒店的所有者退出行业提供了一个机制。纵向并购与联合是经济型酒店与提供互补产品的企业,如旅行社、旅游交通企业、旅游商业企业、旅游景点等之间的并购与联合,这种模式直接关系上、下游企业结成联盟,形成纵向生产服务的一体化,有利于相互沟通与融合,获得共享和互补效应。

三、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的制约因素

(一)奈块分割的传统管理体制限制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目前,条块分割的传统管理体制对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运行非常不利,经济型酒店在连锁经营的过程中往往重形式而轻实质,即只注重店名、装修、标识上的统一,而在管理体制上仍沿袭单店操作模式,各店顾各店,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和客户需要信息方面的共享。正是这种传统管理体制的制约,使许多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有名无实,无法得到充足的市场份额,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规范、有效运行。

(二)企业管理制度不规范制约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高效运行。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是经济型连锁酒店规范化运作,增强自身实力,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许多经济型连锁酒店仍属于国有企业或大型民营企业,缺乏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产权不分、权责不明,管理随意性等现象时有发生,使得总店、分店之间关系复杂,组织结构混乱,管理层分工不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的有效性。

(三)自身实力不强的企业现状阻碍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高速运行。目前,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不足、分店扩张缓慢的局面,但无法解决实际困难,一些连锁酒店自身实力不强的现状短期内很难根本改变。

(四)专业化管理人才缺乏的现实制约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长期运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应势而生,经济型酒店人员配置非常精简,组织结构层次少,要求员工技能多样,一人多岗、一职全能的要求让许多服务人员摸不到头绪。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制约其经营的直接因素,既懂连锁经营又懂酒店运作的专业管理人才非常稀缺,一些连锁经营者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方法,且不注重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特点和顾客群定位,无法达到连锁经营的真正目的。

四、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的理论依据分析

(一)劳动分工理论与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劳动分工理论研究劳动分工是如何影响劳动生产率,并继而影响经济效益的。实际上,经济型酒店的分工策略就是一种劳动分工,通过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酒店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型酒店的发展。

(二)规模经济理论与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规模经济性理论研究的是产品的单位成本随着规模提高而逐渐降低的规律。我国经济型酒店市场集中度较低,单体酒店规模较小,经济型酒店通过企业内部资源的积累或资金的投入设立新的单元,扩大规模,实现连锁式经营,同时经济型酒店还可以通过兼并、收购或合并其他企业来扩大规模,形成一体化的企业集团,以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实现规模效益。

(三)旅游经济理论与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根据旅游经济学理论,如果生产大量的适合现阶段国内需求的经济型酒店产品,则需求弹性会变大。同时,经济型酒店要持续发展,还必须研究消费者行为,通过细分市场,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客户对经济型酒店的品牌忠诚度。

五、保障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有效运行的对策

连锁店经营模式篇4

[中图分类号]F7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8)06-0141-03

一、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界定及优势

(一)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界定及我国的模式分析。经济型酒店又称为有限服务酒店,其最大的特点是房价便宜,其服务模式为“b&b”(住宿+早餐)。对于国内外对经济型酒店的定义却不十分明确,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是指价格低廉,设施简洁、安全、干净和性价比高的一种酒店业态模式。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是经济型酒店运营的主要方式,是使酒店企业经营规模化、组织化、现代化的有效方式,即是经营同类酒店的若干个企业,在同一总部管理下,按照统一的经营方式进行共同的经营活动,以求得规模优势和共享规模效益的经营形式和组织形态。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如今在欧美国家已是相当成熟的酒店形式。经济型酒店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具有低投入、高回报、周期短等突出的优点,“莫泰(motel)”、“如家快捷”、“锦江之星”作为国内经济型酒店的三支主要力量,其扩张速度惊人。同时,美国的“速8”、法国雅思集团的“宜必思”也相继进入国内。从沿海到内地,市场份额逐渐扩大,如今拥有强大网络平台支持的连锁酒店也日趋成熟,如七天连锁、城市便捷连锁、汉庭连锁等。但在其蓬勃发展的光环背后,还存在着许多不乐观因素。国有宾馆的改制,规范化的政策法规引导,服务软件的提升,管理模式的升级……,许多问题不容忽视。但不容置疑的是,经济型酒店必将由幼稚走向成熟,将在中国酒店市场上占据特殊的重要位置。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从经营模式看共分为直营店模式、特许经营模式、战略联盟模式、兼并收购模式,发展初期则以标准连锁的直营店模式,目前多采用特许经营模式,但从长远来看,将逐渐向兼顾战略联盟和兼并收购的模式发展。

1.直营店模式。直营连锁是资产所有者独自投资、直接管理的一种经营模式,一个企业最初的发展方式。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在进入一个区域时,往往采用标准连锁的直营店模式来塑造自己的形象,如锦江之星、如家快捷、宜必思等经济型连锁酒店最开始人市时均以直营店模式拓展市场。直营店模式最开始的投入较大,但却有利于统一的管理,可以积累稳定的资产,有利于酒店企业的形象塑造。

2.特许经营模式。特许经营是指特许权拥有者授予特许权经营者一种获得许可的特权以从事经营的行为。经济型连锁酒店的规模扩张需要走低成本战略,特许经营模式对于酒店总部而言,只需将规范化的管理方式、经营技术及经营理念通过受让或转让给加盟者,就可以实现规模扩张。对于加盟者而言,只需支付一定的加盟费用就可直接套用酒店成功的经验和技术,降低投资风险。目前,国内运作成熟的经济型酒店已经逐渐向特许经营模式转化。

3.战略联盟模式。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要改变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现状,需要集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酒店资源和优势,形成战略联盟经营模式。建立经济型连锁酒店战略联盟更有助于了解市场形式、风险共担、资金、经验、技术共享,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降低运营成本。

4.兼并收购模式。兼并收购模式是另一种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可以促进酒店发展,扩大经营规模,有效降低进入壁垒,并获得原有酒店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各种资产、企业经验和市场份额。兼并收购模式主要适用于发展成熟、规模较大的经济型连锁酒店,目前国内并不常见,如家快捷这样的品牌连锁酒店曾采用过这种经营模式。

(二)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优势分析

1.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以控制成本实现竞争优势。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优势很明显,采取统一的采购系统、订房系统,批量采购,降低酒店的固定成本投入,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和资金优势,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提升企业知名度,实现竞争优势,达到利润最大化目标。目前,我国有实力的经济型酒店都选择了连锁经营的发展模式,如锦江之星、如家快捷、莫泰。

2.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因设立网点众多而贴近目标市场。在旅游和商务集散地,经济型酒店的存在,使连锁经营模式在布局上具备绝对的优势,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的网点众多,统一标识、统一品牌和形象,可以更贴近目标市场,有利于了解宾客需求,制定针对性强的经营战略,最大限度地聚集顾客群。

3.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借助信息资源共享降低运营风险。我国经济型连锁经营酒店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可以通过连锁酒店建设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立中央预定系统和免费的预定电话,各分营店之间可以共享客房数据库和客户信息档案,通过分析客户信息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了解客户需求,可以有效稳定客源,进一步降低连锁酒店的运营风险。

二、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运行分析

(一)特许经营模式的运行。经济型连锁酒店在采用特许经营模式时,正确选择特许经营的方式是关键。目前,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最常用的特许经营模式是特许转让,特许方提供品牌、生产及经营中必须遵循的方法和准则以及产品、技术方面的培训,确保业务有效运行。经济型连锁酒店特许经营实施的第一阶段是品牌推广,要求连锁酒店拥有较高的知名度,自己的经营特色、经营理念及特殊经营技能,通过DM单、网站、媒体等渠道扩大酒店的宣传,吸引加盟者;第二阶段是加盟者资质的审核,酒店总部在接到加盟者申请后,还应委派饭店管理专家对加盟者资质进行检察和考核,重点考察从业经验、资本金及经营理念与酒店是否一致,并严格按照有关章程经总部审批后方可考虑吸纳;第三阶段是履行加盟义务,应进行店面选址、统一装修、管理技术传授、人员培训等工作,统一品牌,统一标识,并对加盟者深入传授统一的服务理念,形成以品牌和网络为主要纽带的联盟;第四阶段是建立一整套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系统中包括物流配送体系,良好的预定、采购集团培训体系,真正实现连续的规模经营,同时还应建立客户管理系统,真正形成品牌共享、客源共享、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

(二)战略联盟模式的运行。我国经济型酒店战略联盟的实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联盟方式,根据治理结构的不同建立战略联盟,可以进行股权联盟和非股权联盟,股权联盟最常见的做法是建立新实体或者通过股权投资和相互持股的方式共同经营。非股权联盟是一种合作联盟,联盟

方只保持合作关系,不需要建立法律实体;根据在价值链环节上的不同位置建立战略联盟,可以进行竞争对手联盟和顾客伙伴联盟。经济型酒店之间既是竞争关系,又是合作关系,开展竞争对手联盟运作模式可以加强酒店之间联合,扬长避短,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顾客伙伴联盟是以全方位、立体式的一条龙服务要素来组织服务流程,将“服务营销”的内涵延伸到每个环节,向顾客提供超值的个性化服务。

(三)兼并和收购模式的运行。兼并和收购模式是我国经济型酒店实现集团化发展后的趋势,经济型连锁酒店开始时都是单一品牌、单一细分市场的企业,形成规模发展后,对其他经济型酒店进行兼并和收购可以提高核心竞争力。经济型连锁酒店集团多采取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与联合两种运作方式。横向并购是在经济型酒集团之间实现跨地区、跨所有制或同地区酒店之间的并购,提高市场集中度,实现规模经济,并为酒店的所有者退出行业提供了一个机制。纵向并购与联合是经济型酒店与提供互补产品的企业,如旅行社、旅游交通企业、旅游商业企业、旅游景点等之间的并购与联合,这种模式直接关系上、下游企业结成联盟,形成纵向生产服务的一体化,有利于相互沟通与融合,获得共享和互补效应。

三、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的制约因素

(一)奈块分割的传统管理体制限制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目前,条块分割的传统管理体制对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运行非常不利,经济型酒店在连锁经营的过程中往往重形式而轻实质,即只注重店名、装修、标识上的统一,而在管理体制上仍沿袭单店操作模式,各店顾各店,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和客户需要信息方面的共享。正是这种传统管理体制的制约,使许多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有名无实,无法得到充足的市场份额,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规范、有效运行。

(二)企业管理制度不规范制约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高效运行。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是经济型连锁酒店规范化运作,增强自身实力,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许多经济型连锁酒店仍属于国有企业或大型民营企业,缺乏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产权不分、权责不明,管理随意性等现象时有发生,使得总店、分店之间关系复杂,组织结构混乱,管理层分工不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的有效性。

(三)自身实力不强的企业现状阻碍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高速运行。目前,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不足、分店扩张缓慢的局面,但无法解决实际困难,一些连锁酒店自身实力不强的现状短期内很难根本改变。

(四)专业化管理人才缺乏的现实制约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长期运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应势而生,经济型酒店人员配置非常精简,组织结构层次少,要求员工技能多样,一人多岗、一职全能的要求让许多服务人员摸不到头绪。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制约其经营的直接因素,既懂连锁经营又懂酒店运作的专业管理人才非常稀缺,一些连锁经营者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方法,且不注重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特点和顾客群定位,无法达到连锁经营的真正目的。

四、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的理论依据分析

(一)劳动分工理论与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劳动分工理论研究劳动分工是如何影响劳动生产率,并继而影响经济效益的。实际上,经济型酒店的分工策略就是一种劳动分工,通过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酒店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型酒店的发展。

(二)规模经济理论与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规模经济性理论研究的是产品的单位成本随着规模提高而逐渐降低的规律。我国经济型酒店市场集中度较低,单体酒店规模较小,经济型酒店通过企业内部资源的积累或资金的投入设立新的单元,扩大规模,实现连锁式经营,同时经济型酒店还可以通过兼并、收购或合并其他企业来扩大规模,形成一体化的企业集团,以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实现规模效益。

(三)旅游经济理论与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根据旅游经济学理论,如果生产大量的适合现阶段国内需求的经济型酒店产品,则需求弹性会变大。同时,经济型酒店要持续发展,还必须研究消费者行为,通过细分市场,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客户对经济型酒店的品牌忠诚度。

五、保障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有效运行的对策

连锁店经营模式篇5

2012年8月27日,克莉丝汀“半年报”:亏损1878万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赢利1695万元人民币相比,相差3500万元人民币。当天其股价报收0.90元港币/股。上市半年,股价几近腰斩。

克莉丝汀(01210)半年报的财务数据,呈现明显的“两增一减”特征,即:1、销售收入5.95亿元,增5.97%;2、销售成本增11.43%;3、毛利跌0.57%。一句话,成本上升吞噬了利润。

中期亏损,为克莉丝汀近年来首次。一叶知秋,行业领头羊面临的困境折射出烘焙行业所面临的严峻市场环境。

一、“拐点”来了吗?就在去年此时,说“连锁饼店”是朝阳产业绝对不为过。多年来,行业一直以15%以上速度迅猛发展。前些年还是以夫妻老婆店为主导的边缘性行业,迅速发展为以品牌连锁为主导的新型服务行业。据保守估计,2012年行业市场容量就将超过了1000亿的规模。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brandtalk、Paris Baguette、85℃等强势品牌陆续进入国内市场,整个行业掀起了更新换代的热潮:品牌形象设计追求国际化、经营硬件设备设施更加现代化、门店装修更为时尚化。在产业资本铆住劲建厂、开店,大肆扩张的同时,金融资本也纷纷赶来助兴,手捧大把钞票等着入股、收购,积极推动企业迅速做大以寻求股票上市,扩张势头火上加油。短短20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近200年焙烤食品工业化发展的历程。

然而,到了2012年,好象引擎突然熄火了,发展突然失去了动力!前两年突飞猛进的开店、建厂的劲头消失了。在市场压力面前,大家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企业内部:在控制产品生产成本的同时,也以提高“坪效”为中心做起了“门店优化”的文章,在谨慎开店的同时,也淘汰一些绩效不高的门店。

二、现状:两大挑战,八大挑战

2012年,连锁饼店面临两大挑战。

其一、外部经营环境面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消费需求没有同时增加的挑战。

前两年,行业的突飞猛进地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供给过剩”,催生了激烈地市场竞争,部分地域甚至出现了竞争过度的局面。一方面新建厂房施放了巨大产能,导致产品价格未能随“通涨”而相应上调;另一方面,大量的新店开战,极大地分食了市场蛋糕,各种促销活动缺变象地调低了产品的终端销售价格。同时,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及国内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影响,消费需求没有得到相应的增长。在这“一增一不增”的局面下,致使同店销售增长乏力,有的甚至出现了下降;

其二、通货膨胀背景下经营成本急剧上涨的挑战。

影响比较大的成本上涨因素主要有:

1、 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同时,经营用房屋租金价格大幅度上涨。据不完全测算,苏南地区市场租金近年来环比上涨幅度在5%左右;

2、 在新《劳动法》和“收入倍增”计划大背景下人员费用大幅度上涨。据测算每年上涨的幅度在10%以上。

在这两大成本推动下,企业利润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这种上涨的趋势会在哪一时间结束?从目前来看,这种刚性的成本上涨将会持续一个较长时间。

在这两个明显的、刚性的上涨以外,还有一些成本上涨因素也不容忽视:1、在国家惠农政策背景下,面粉、油脂等大宗原材料持续上涨;2、员工流动性大大提高增加了企业招聘、培训等用人成本;3、“营改增”的政策背景下连锁饼店的税费也将有一定幅度的上涨。

同时,在以上两大挑战背景下,连锁饼店行业的发展趋势正在呈现8个方面的转变:

1、连锁饼店的市场发展阶段将由“跑马圈地,快速做大”阶段向“精耕细做,慢增长”的做强阶段转变。草莽英雄时代结束。

2、连锁饼店的发展理念将由“投资拉动”的外延式扩张向“品牌建设、知识经营”的内延式增长转变。管理时代到来。

3、产品生产将由“小规模、雷同化”的自产自销模式向“重视单品,做优做细,以现代化流水线为特征,委托加工,贴牌生产”的规模化生产转变,生产与销售实现分离。企业合作时代到来。

4、渠道建设将由单一资本下的直营店模式向“直营、联合经营、特许加盟”等复合模式转变。资源整合时代到来。

5、营销方式由传统的“店铺销售”模式向“店铺、网络、合作”的综合销售模式转变。企业整体销售能力时代到来。

6、品牌建设由原来的“强调硬件建设、网点规模”为特征的简单的硬性投入向“重视顾客、注重服务、强调沟通“为特征的整合传播转变。知识经济时代到来。

7、消费者的需求由简单的“吃饱”即功用化需求向“追求生活品质、个性化、亲情化”转变。差异化经营时代到来。

8、行业竞争由原来的产品、规模、资金、渠道、价格策略等硬件的竞争转为全面的品牌、人才、文化、整合能力等全方位、多层面的资源整合能力的竞争转变,企业综合运营时代到来。

可以说,在市场发展越来越透明、完善,在市场环境越来越严峻的背景下,这种转变是全方位的、革命性的,将是整个行业进行一次“梳洗”、一次“大洗牌”,适者生存,不适应变化者将被无情的淘汰。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必须迎战。

三、对策与出路:做一个资源整合者,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连锁饼店存在的理由是什么?

顾客进店首要的是买“产品”,其次,在消费的过程中享受“服务”,就这么简单!

产品是基础,必须有吸引力,要能把顾客眼球抓住,甘愿把钱掏出来。一个好的产品包括很多要素:优质、安全、营养、有特色、性价比高等等方面。要开发、生产出这么一个“不忍心吃”的产品(语出:稻盛和夫),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好的产品摆在顾客面前要经过:①、开发团队要有前瞻眼光、系统观念与能力;②、生产管理团队需要精细化现场管理能力;③、储存与运输过程还要保证产品品质;④、现场销售人员合理整理、陈列、介绍,等等环节,哪一环短板都不行。

服务必须优质。不但要注重加强“门店销售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现场服务周到细致,做到“人性化、亲情化”。而且在门店开发、设计与经营设施配置方面也要打“提前量”,切实改善服务环境,满足顾客深层次需求。企业必须在人员招聘、培训、督导方面,在制度建设方面,在不同部门的协调方面做足工夫。服务,其实是“企业综合营运能力”的概念。

所以,企业的经营资源必须紧紧的围绕在“产品”与“服务”两个核心配置,集中企业所有经营资源,更加专注地做精做强。为了得到更多经营资源,同时也为了更加专注,企业必须要有资源整合能力,做一个资源整合者。

企业必须向纵深发展,必须重视细分市场、多元发展模式、盈利能力。

四、特许经营:也许是连锁饼店的最佳发展模式

1、特许经营具有“双向整合”的特性有利于企业专注发展核心竞争力

一个方向是对企业内部,即通过“知识化的过程”,整合了企业的产品研发、产品生产、品牌推广、销售支持、顾客服务等经营环节,集中经营资源增强“产品”与“服务”核心竞争力;另一个方向是对企业外部(即市场),一方面可以通过“委托合同”优化产品生产供应,建立、完善供应链条;另一方面,通过“授权”迅速、低成本建立门店网络。由于实现了“知识化的过程”,就可以通过不间断的“培训、跟踪、支持、督导”等手段保持优质的服务水平。

开展特许经营的必要性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专注核心环节,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完成“知识化”过程后,企业掌握规则与标准的制定,一定意义上讲就变成了经营指导者。企业可以从大量的具体经营、管理事务中解放出来,集中资源更多地、专注地进行产品、营销、服务等方面的创新,进而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② 、卓越服务的需要。特许经营的运作基础是“标准化、简单化、专业化”,即“3S”原则。这是一个操作技术很强的“知识化、手册化”的过程,达到“全方位、统一”的开展卓越顾客服务的目的。而这一点,在连锁饼店行业亟待开展。

③ 、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快速扩张。一方面把社会上众多的中、小资本整合,降低企业扩张的资本需求;一方面把加盟商的人脉等社会资源整合起来,实现门店的快速扩展和销售的快速展开。从而实现“企业、加盟商、社会、顾客”的共赢局面,实现内延式扩展。

④ 、降低发展成本、减少投资风险的需要。由于不需或很少需要直接投资建立门店,发展成本大大减少,投资风险得到有效的化解。

⑤ 、减少管理环节、降低运营成本。当连锁饼店发展到跨省或跨地区的规模时,管理链条就变得比较长,一般都要“总部-地级市—县级市-乡镇”等几个环节,管理成本因此将大大增加。通过开展特许经营不但将大大降低管理成本,同时,在员工管理方面,由于把“劳动法”变成为“合同法”,人员管理风险也将大大降低。

⑥ 、企业价值得到市场认可。通过把品牌、管理无形的资产输出,市场马上就对企业价值进行确认,完成由资本输出型向知识输出型转变。

2、特许经营的前世今生

1850年,美国一家叫胜家(singer)的缝纫机制造商为了销售产品而不得不在全美各地通过“特别许可”的方式建立一系列“专卖店”,由此开创了特许经营的先河。1900年,福特汽车、通用汽车,为了绕开贸易壁垒而在全美建立“特许经营”的网络。可以说,特许经营产生于经营实践,并被证明是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比特(John nasbitt)有预言:特许经营将是21世纪主导商业模式。

特许经营在上个世纪80年代正式进入我国。值得注意的是可口可乐(coca­cola)就是通过“特许经营”的手段绕开我国对外资的控制而敲开中国市场的大门。近些年来,“特许经营风头劲”被评为我国营销界十大现象之一,发展势头方兴未艾。至2010年,我国特许经营特系已超过4500个,加盟店总数40万家以上,覆盖的行业业态超过70个,特许企业直接创造的就业岗位超过500万个(摘自2011中国特许经营年度发展报告)。

同时,国家为了加强对特许经营业务进行管理,自2007年开始施行特许备案制度。同时,商务部成立了跨司局的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公室。特许经营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

3、对特许经营的一些误解

在连锁饼店行业,已经有不少企业开展了特许经营。比较有影响力的有brandtalk、Ganso等企业。但是目前,在国内,特别是在连锁饼店行业对特许经营的认识还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误解。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①、 特许加盟店服务与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这一说法,在连锁饼店行业没有任何数据可以佐证。在国内,有说服力的对比是以主要以特许加盟方式发展的“KFC”和以直营模式发展的“麦当劳”,很难说谁的服务与产品质量更好。同样,在连锁饼店行业,我们也不能确切地说brandtalk与85℃谁家更优秀。

至于,一些负面的报道,其根本原因是一些企业没有认清特许经营的“体系化、知识化”运营原则,不负责任的只管“卖牌子收钱”,出了问题后只知道推卸责任,混淆视听。

②、 特许加盟店使门店网络不稳定

“双赢原则”是特许经营运营的基础。在特许模型设计中要合理考虑特许人与加盟店的获利模型,即:成本如何分担,利润如何分享。在这个原则下,加盟店不能赚钱的话,只能说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行。这种企业原本就不具备开展特许经营的条件,即使都是直营店,持续亏损也让他坚持不下去。

③、 特许加盟不听指挥,管理指令得不到用力执行

“契约精神”是特许经营运营的游戏规则。盟主切记要克服“惟我马首是瞻”绿林英雄心理,在企业管理上树立“开放、合作、分享、契约”的理念。同时,切实提高经营管理科学性、前瞻性,做到基本政策稳定,市场应对及时。那种“朝令夕改、进退失据”管理指令怎么会得到有效执行?加盟商选择加盟的目的是跟着你赚钱,不到他过不下去,他怎么会不听你的指挥?

④、 连锁饼店产品多样化,不适应开展特许经营

其实,“特许经营没有行业与产品的限制,需要的只是根据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品进行不同的体系设计”的理念已经成为业界共识。特许经营领域里最权威的专家之一、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特许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Terry教授在北京光华管理学院的一次演讲中的断言:“任何在管理下运营的业务都可以实行特许经营”,并说:“现在正是中国发展特许经营的大好时机”、“现在你就可以做,没准就是成功的第一个”。

在连锁饼店行业,brandtalk、Ganso等企业多年成功的运营就是很好的答案。

连锁店经营模式篇6

二、改革目标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为安徽经济发展提供适用的人才,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就必须改革创新:紧紧围绕“861”行动计划,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建成并完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新型的校企合作机制体制;采用“订单培养、岗位轮替、能力递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项目导向、任务引领、订单培养”的教学模式;构建基于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开发社会店长、营业员、理货员人才培训包,服务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为安徽经济建设服务。

三、改革内容

本次对于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旨在使学生适合于连锁企业门店店长的岗位要求,具备店长必需的职业的岗位能力和岗位的专业技术能力、可迁移能力和可拓展能力。对于本专业的培养模式尽可能采取订单班的方式,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将岗位所需技能嵌入在教学管理活动中,通过连锁实训室实训、校内基地实习和校外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去红府超市、永辉超市、合家福超市、苏宁超市和年客服饰专卖店店长人才技能要求的实地调研发现,只有通过以下技能的培养,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店长人才:

首先是专业技术能力,从工作岗位出发分为门店店长岗、门店副店长岗、店长助理岗、值班经理岗和主管(领班)岗等。从基层岗位到管理岗位分别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在基层岗位操作能力培养上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货作业能力、收银作业能力、总台作业能力等;在主管岗位能力培养上主要培养理货主管技能、收银主管技能和总台主管技能等;在店长岗位能力上注重培养员工管理能力、顾客管理能力、商品管理能力、现金管理能力和信息管理能力等。除了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训基地实习等工作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还要让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全面达到连锁企业管理者的岗位任职要求。

其次是可迁移能力,作为一名未来的连锁门店店长,除了专业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通过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对于工作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工作中随机应变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和完成任务的途径,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是可拓展能力,由于连锁企业和物流管理行业联系较为紧密,因此在基本能力培养之外,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现代物流管理与运用的能力,在连锁企业的门店选址、采购管理、配送管理、库存管控等方面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采购管理、配送管理、库存管控等方面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具体模式为:按照“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原则,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与连锁企业共同围绕“工学结合、岗位轮替、能力递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多方参与共同确定职业岗位标准和能力要求,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贯穿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生从连锁企业基层岗位做起,通过从基层岗位(理货员、收银员、总台服务)、主管(领班)岗位到店长岗位的全过程培养,实现岗位和能力递升,使学生在毕业时达到店长职业岗位能力的基本要求。

在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上,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安排连锁门店基层岗位实训,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安排连锁门店主管(领班)岗位实习,第三学年安排连锁门店店长岗位实习。在总量上做到一年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素质教育、一年的专业技能教育以及一年的企业顶岗实习,并根据顶岗实习的要求和企业实际,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使学生能运用所掌握的连锁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际营运操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订单式培养教学模式目的是减少企业招聘成本,降低企业用人风险和人才流失率,提升学校就业率和学生就业质量,实现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共赢。

四、改革举措

(一)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推进校企对接

深度校企合作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机会,为将来进入工作岗位打好基础,同时也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对于学校而言,深入的校企合作可以成为本专业的办学特色,提高职业院校的知名度,在激烈的招生竞争中提升实力。而对于企业,与高职院校深入对接,不仅解决了连锁企业管理人才的招聘难题,并且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培养出的毕业生也恰好可以符合企业的需求,实现了新员工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为保证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我院和安徽省徽商红府连锁超市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成立合作办学理事会,作为双方合作的最高决策机构,决定合作项目、合作形式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理事会中不乏省商务厅、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商之都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红府超市的领导,也有一线的专业教师和红府超市一线的管理人员。这种人员的组合不仅明确了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的工作分工,也实现了校企双方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和建设管理校内外实训基地、共享技术服务成果、共担订单培养的办学风险等。真正做到专业培养模式改革依托产业发展,共同探索出一种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共赢的办学模式。

(二)完善教学内容,实现学科融合

我校作为商科院校,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定位在零售企业的管理一线,毕业学生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相关专业知识,更要具有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具备现场社会性问题的应变能力。此外,组织管理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也是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现代企业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要求是连锁经营管理者和市场营销人才、物流管理人才、财务管理人才融合,只有多学科联合培养,才能打造符合企业和社会对于高职毕业生作为复合型人才。作为未来的连锁门店运营管理者,必须具备商品销售能力、销售策划能力、理货配送等物流操作技能、门店运营管理能力、良好的沟通和领导协调能力等,因此需要学习连锁经营原理与实务、连锁企业门店营运与管理、连锁营销实务、商超实务、特许经营原理与实务、专业英语、消费心理学、企业管理与文化、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连锁企业门店开发与设计、连锁企业物流管理与实务、连锁企业配送管理、连锁企业财务管理、连锁企业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商务谈判、商务礼仪、连锁企业及行业调研、创业方法与创新精神等课程。

(三)课程体系完善,教学模式先进,符合市场需求

制定并完善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标准。根据连锁企业门店店长职业岗位标准和工作项目的分析,建设《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连锁企业采购管理》、《连锁门店店长综合实训》、《商场操作技术与售货艺术》、《连锁经营法规》、《门店广告策划》、《收银理论与实务》、《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等8门核心课程,与连锁企业合作开发核心课程的教材,教案、课件、习题集、教学视频、案例及试题库,实现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校企共享。建立“项目导向、任务引领、订单培养”的教学模式,构建基于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学习,使成为学生能够适应现代化、国际化连锁商业发展需要,胜任各类零售门店管理及运营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此外,还将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安徽省连锁经营协会、安徽省徽商红府连锁超市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设“连锁门店基层岗位实训”技能培训包、“连锁门店主管岗位实训”技能培训包和“连锁门店店长岗位综合实训”技能培训包。通过技能培训包,学生能接受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符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的专业教学;同时为连锁企业基层岗位、主管岗位和店长岗位提供职业岗位能力培训服务。此外,学院还将进行连锁经营数字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根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建成校企共享的连锁经营网络教学资源库,将行业动态、专业建设信息、教学资源和职业岗位培训等内容整合其中。主要包括连锁经营管理核心课程教学资源,职业岗位技能培训包,以及连锁企业通用性较强的培训课程资料等。

(四)成立连锁经营研究中心,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我院拟通过”订单”培养模式与企业建立长效而稳定的合作。因为很多连锁企业没有自己的培训学校,直接从社会招聘人员或现有员工可能都无法满足企业和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通过与高职院校合作,连锁企业不仅可以和院校共同培养出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新员工,并且在合作过程中连锁企业通过不断地给学生提供各种资源,提高了学生对于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此外,连锁企业还可以利用高职院校的优秀师资力量对于现有的员工进行不定期的培训,并帮助企业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共同探索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运用不仅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真正具备岗位能力和素养,同时对于企业来说也节省了招聘和培训的大量成本,培养了大批适合企业要求的后备人才,缩短了新员工真正上岗适应的时间,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对于社会的合力资源配置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五)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提高

根据“工学结合、岗位轮替、能力递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岗位职业能力项目教学体系,在“红府管理学院”的架构下组成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师资融为一体,职称结构合理、专业方向互补、具有较高理论素质、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教学团队,共同承担学生培养、企业员工培训、社会服务等职能。

1.根据专业规模,5年内专任教师需达到14人,其中,省级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8人,青年教师4人。

2.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100%以上,所有专任教师全部取得店长职业岗位资格证书;高级职称比例达到80%以上。

3.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一线能工巧匠14名,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专兼教师比达到1:1。兼职教师全部具有中级以上职业技术资格。按照合作企业推荐、学校认定的原则,选拔具有丰富一线操作经验及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组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企业师资库;企业兼职教师全部来自安徽省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和行业协会,并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和核心课程开发,参与校企合作教材和技能培训包的开发;承担校内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指导工作。并力争成为省级教学团队。

(六)实训条件更加完善

通过“未来超市”和校企数字网络传输课堂建设,将连锁企业的经营过程、相关职业岗位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经营、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学生工作技能和就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曹弘扬,宛月琴.安徽连锁零售业“与狼共舞”[N].市场星报,2012—01—19(B2).

[2]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928—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之连锁经营管理[EB/OL].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2010年教学研究项目《我省高职营销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01510)和安徽工商职业学院2010年教学研究项目《我省高职商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研究成果。

连锁店经营模式篇7

通过拍卖、转让和MBO等多种形式的转制之后,我国饭店企业从产权角度提升饭店绩效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接下来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进一步通过连锁化提升产权已经明晰了的单体饭店的绩效,进而提高行业整体绩效。长期以来,单体饭店一直是我国饭店业的主要构成部分。而一个简单的事实是,通过多种形式构建饭店(集团)公司与饭店联合体,适当提高行业集中度,将有助于饭店业整体绩效水平的提升。因此,如何根据单体饭店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连锁经营模式成为理论界和实业界急需探讨的问题。本文将从资源基础理论(theResource-basedView简称RBV)出发,剖析饭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并依据资源与能力的差异,对单体饭店进行分类,然后分析各类连锁经营模式资源与能力供给情况,探讨如何在保持单体饭店产权独立的前提下找到理想的连锁经营模式。

一、基于资源观点的组织发展策略

1990年以前,组织战略以“外部分析”为导向,即以关注组织外部的机会与威胁为主,其目的在于为产品寻求最佳定位。1990年后,战略导向已经转为“内部分析”,即以关注组织内部的资源与能力为主。Aaker(1989)指出组织的长期竞争优势与绩效的基础是存在于组织内部的“资源”与“能力”。同样,Wemerfelt(1984)的研究提出,“资源”和“产品”就好比是一个铜板的正反两面,大部分产品的完成必须以资源的投入及服务为基础,组织应由决策取向转变到以“资源”替代“产品”的思考角度进行战略决策,从资源的角度来进行战略决策对组织更加有益,特别是针对组织的成长。这种理论即被称为“资源基础理论”。

单体饭店连锁化经营模式的战略选择:资源基础理论的观点当组织拥有独特性的资源时,可利用这些资源形成竞争优势,或是吸引其他组织与其进行合作,确立下游组织对其的依赖,因此资源对于组织而言具有相当的重要性。Hofer和Schendel(1978)认为组织资源包括5个类别,分别为:财务资源、实体资源(有形资源)、人力资源、科技资源和组织资源。Markides和Willamson(1994)则将资源分为顾客资产、渠道资产、投入资产、程序资产以及市场知识资产等5类。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学者将资源分为6个以上的类型,如Grant(1991)将资源分为财务、实体、人力、科技、声誉和组织等。Hunt(1997)提出有7类资源,即(1)财务资源:现金的保留及财务市场的评价;(2)实体资源:厂房、原料和设备等;(3)合法性资源:品牌、商标和特权等;(4)人力资源:员工个人的技术与知识;(5)组织资源:能力、控制和文化;(6)信息资源:有关消费者、竞争者与科学技术的知识;(7)关系性资源:与竞争者、供应商及顾客间的关系建立。

组织若要获取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不仅要考虑自身所拥有的资源,更要思考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的独特能力。Prahalad和Hamel(1990)提出,组织必须拥有核心能力,才能利用资源并创造出“核心产品”,组织必须认识到核心能力是组织最主要的资源。有学者指出能力包括两大类,包括职能性能力:如生产、营销、财务、人事和研发;以及战略性能力:包括垂直整合、多元化、国际化等能力。能力对组织而言,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要件。Collis(1991)将能力分为3大类,包括(1)核心能力,是组织不可或缺的资源,是相对于竞争者的组织专门科技资源、互补性资源或者组织习性;(2)组织能力:是指运用管理能力改善公司效率与效能的能力,如鼓励创新、集体学习、信息与科技的转移能力等;(3)管理传统:是为组织选择战略时的限制,包括有形资产(如土地、组织、设备等)和无形资源(如领导风格、文化以及历史等)。此外,Hamel(1994)也提出核心能力为衡量资源基础的指标,其将核心能力分为3大类,分别是(1)市场进入能力:如品牌管理、营销与销售、配销与后勤保障、售后服务等;(2)整合性能力:如质量保证、生产周期管理和即时生产等;(3)职能性能力:指有助于组织发明具有独特性产品或服务的技能。

综上所述,资源基础观点认为组织所拥有的持续性竞争优势,是通过组织内部资源与能力的积累、培养而形成。而这一领域的研究者对于资源与能力的分类是多种多样的,但大多数研究者都将实体资源、财务资源、人力资源、组织资源、无形资产、科技资产以及各种不同的能力作为组织生存发展以及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

二、饭店企业关键成功因素之剖析

1.饭店企业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对于关键成功因素,已有的文献上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与定义。在早期的文献中,关键成功因素也被称为“限制因子”、“战略变量”以及“关键变量”等。随着研究的深入,理论界直到1979年才将此概念明确下来。Boynton(1984)认为关键成功因素是指组织在特定的产业中,欲获得良好的绩效或者成功,所必须给予特别且持续注意的一些事情,包含目前及未来影响组织营运活动的成功的因子。Aaker(1989)认为这些因子就是“竞争能力”或“资产”。Ansoff(1984)、Hofer&Shendel(1987)、Hill&Jones(1989)、Crag&Grant(1993)以及Sharon(1994)等都主张关键成功因素是一种资源或能力。

对于饭店企业关键成功因素,国外研究者已经有了不少的探索,大多数研究者认为饭店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同样可以分为“资源”和“能力”两大类。因此,本文将饭店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定义为:饭店经营者在该产业中要能维持持久的竞争优势或达到自我设定的长期营运目标所必须具备的竞争能力或资源。

国内外学者对饭店企业关键成功要素的研究,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大致有以下几类(见表1):

饭店企业要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应培育和拥有相应的关键成功因素,也即它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源与能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饭店业的实际,本文提出9类最为关键的能力与资源作为饭店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见表2):

2.基于关键成功因素的单体饭店分类

当前,我国有部分单体饭店拥有的能力与资源相对全面,因而能在独立运营的状态下仍然保持较高的绩效产出。但是,即使同处一个市场环境,我们同样也能发现大量绩效低下的单体饭店。从资源基础理论的角度看,这些单体饭店的绩效低下是因为或多或少缺乏关键成功因素,也就是缺乏部分重要的资源与能力。例如品牌资源、财务资源、营销能力、优质服务提供能力等。根据资源与能力上的差异,本文将我国目前经营绩效低下的单体饭店划分为以下4种类型(见表3):

类型Ⅰ,全面短缺型。此类单体饭店在高级管理人才、财务资源、品牌与声誉、内部管理以及营销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不足。

类型Ⅱ,人力资源与管理能力短缺型。此类单体饭店通常由房地产商或有实力的业主投资建造,财务实力较为雄厚,一般拥有优越经营条件(规模、地点、市场等),但高级人才资源与专业管理能力缺乏,这也进而影响到了品牌、市场开拓、成本控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能力。

类型Ⅲ,品牌与营销能力不足型。此类单体饭店内部管理制度较为成熟规范,管理人才有较为充足的储备,人才专业性较高,自身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但缺乏品牌与声誉方面的支持,也缺乏市场推广和开拓方面的强大能力。这类单体饭店往往拥有较好的本地、国内客源市场基础,但缺乏国际客源,经济效益难以大幅提升。

类型Ⅳ,财务与客户资源匮乏型。此类单体饭店自身具备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运营管理体系,有一定的管理人才储备,但缺乏品牌与声誉方面的支持,财务资源较为匮乏,不足以支持其购买管理合同或者特许经营权,同时也缺乏适合其档次定位的客户资源。

以上4类单体饭店都有其资源和能力上的缺陷。要提高其绩效,有必要引入一定的连锁经营模式,从外部吸收所缺资源与能力,以提高饭店运作成功的可能性。

三、饭店连锁经营模式的特征分析

1.饭店连锁经营模式的类型

饭店连锁经营模式按其形态可以分为7种(见表4):

“直营连锁”和“收购兼并”这两种模式都将导致单体饭店所有权的转移,进而丧失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因此对于这两种经营模式本文不予讨论。事实上,从当前国际和国内饭店联号的扩张态势来看,运用直营和收购既有饭店产权的方式也已经逐渐减少,主要的扩张方式集中在租赁、管理合同、特许加盟以及饭店联合体等形式上。因此,对于绩效不良的单体饭店来说,要在保持产权独立的前提下采取连锁经营模式,主要可通过“租赁连锁”、“委托管理经营”、“特许加盟”和“饭店联合体连锁”4种形式来实现。

2.各种连锁经营模式所供给的资源与能力分析

“租赁连锁”、“委托管理经营”、“特许加盟”和“饭店联合体连锁”4种连锁经营模式有其各自的特点,在资源与能力的供给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

在租赁连锁经营模式下,饭店联号可凭借自身的客户网络资源、高级人力资源、财务资源以及品牌和声誉等无形资源为单体饭店注入活力,同时饭店联号也将凭借自身强大的营销与市场拓展能力、标准化运作体系、技术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以及人才培养能力为单体饭店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管理合同是由饭店联号和业主两方签订的一个法律合同,其中饭店联号负有运营和管理饭店业务的责任;而业主则不做经营决策,但承担筹集运营资本、营业费用以及偿还贷款的责任(Gee,1990)。典型的管理合同服务如下(见表5):

由此可见,通过管理合同的形式开展委托管理经营,饭店联号可向饭店输出高级人力资源、客户网络资源以及品牌和声誉等无形资源,同时其强大的营销与市场拓展能力、标准化运作体系、技术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以及人才培养能力将大大提高单体饭店成功的可能性。

特许加盟,本质上是饭店联号(授予方)和饭店业主(受许方)之间的一种协议。根据协议,饭店联号允许饭店业主使用联号的名号和服务;作为回报,饭店业主向饭店联号支付特许经营费和使用费(Gee,1990)。在签署特许协议之后,业主有权使用饭店联号的设计、系统、程序以及最重要的全球预订系统和联号广告、促销以及采购项目等。因此,运用特许加盟连锁模式,饭店联号可向饭店输出客户网络资源以及品牌和声誉等无形资源,同时为其提供强大的营销与市场拓展方面的支持、标准化运作体系、成本控制能力和技术能力,这无疑也将极大的弥补单体饭店原有资源和能力的不足。

饭店联合体是多个独立饭店的自愿联合(Housden,1984),其成员饭店通过联合体可以获得单体饭店无法取得的重要资源(例如预定网络)。如世界一流饭店组织、世界小型豪华饭店组织、UTELL等。饭店联合体并不真正拥有下属饭店,也没有管理饭店的责任,不能要求成员饭店按照统一的管理模式运营(戴维奇,2002)。饭店联合体成员可以保留自己的品牌,由业主按照自身的意愿管理饭店,同时参与联合体的一系列支持性活动(如联合促销、培训等)。饭店联合体的中心任务是进行整体营销,增加成员饭店的收入(戴维奇,2002)。由此可见,饭店联合体主要向单体饭店提供客户网络资源以及品牌和声誉等无形资源,同时也输出营销与市场拓展能力和技术能力。

四、单体饭店类型与各种连锁经营模式的匹配

单体饭店加入饭店联号或者饭店联合体,与其形成连锁化经营,已经成为单体饭店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借助饭店联号和饭店联合体的整体力量,单体饭店可获得必要的财务资源、人力资源,并开拓市场、争取新客源,学习更多的经营理念及管理方法,提升饭店内部运营与管理能力,提高对客服务技术与服务水平。因此,连锁经营模式对于单体饭店发展的意义重大。根据饭店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不同连锁经营模式所供给的资源与能力的分析,本文提出一个单体饭店与连锁化经营模式匹配模型(见图1):

类型Ⅰ的单体饭店,可选择租赁连锁经营模式,即业主可将饭店出租给专业饭店联号开展经营,获取租金。

类型Ⅱ的单体饭店,则可以选择委托管理经营模式,即通过与饭店联号签订管理合同,在保持所有权的前提下,使用饭店联号品牌,将管理权转移给饭店联号委派的专业管理人员,以管理费和奖金的形式向饭店联号支付费用。

类型Ⅲ的单体饭店,由于自身具备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人员储备较为充足,但饭店在市场上缺乏品牌影响力,在市场开拓方面,尤其是国际市场开拓方面存在障碍,因此可使用特许加盟连锁方式。这一方式只需支付饭店联号品牌使用费以及部分销售费用,成本相对较低。此外,这种方式由于没有将管理权让渡给外部的联号公司,投资者对饭店仍可以实施严格的控制。对于管理水平很高的单体饭店来说,这种模式是迅速扩大自身影响的一种有效方式。

类型Ⅳ的单体饭店,其自身具备相当的管理能力,但较为缺乏财务资源,因此选择饭店联合体经营模式更为合适。饭店联合体运作较为简单,提供的资源相对较少,因此单体饭店所需支付的费用也相对低得多。而且加盟饭店自身的品牌不必发生改变,可以保持较高的独立性。

参考文献:

1.Aaker,DavidA.(1989),Managing Asset sand Skills:the Key to a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Winter,pp99-106.

2.Boynton,A.C.,&Zmud,R.W.(1984).An assessment of critical success factor[J]. Sloan Management Review,54(8),17-27.

3.Chuck Y.Gee(1990).International Hotels: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By the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the AMERICAN HOT EL & MOTEL ASSOCIATION.

4.Collis,D.J.(1991),A Resource-based Analysis of Global Competition:the Case of the Bearings Industry,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Vol.12,pp49-68.

5.Geller,A.N.(1985)Tracking Success Factors for Hotel Companies.The 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 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February,76-81.

6.Grant,R.M.(1991).The Resource-based The 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Vol.33,No.3,pp114-135.

7.Hofer,C.W.&Schendel,D.E.(1978),Strategy Formulation:Analytical Concepts,West Publishing St.Paul.

8.Hamel,G.(1994),Competence-based Competition.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pp213-240.

9.Hunt,S.D.(1997),Resource-advantage Theory: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Competitive FirmBehavior.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Vol.31,No.1,pp59-77.

10.Markides,C.C.andP.J.Willamson(1994),Related Diversification,Core Competenc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Vol.13,pp363-380.

11.Prahalad,C.K.andHamel,G.(1990),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Vol.68(3),pp79-91.

12.Wernerfelt,B.(1984),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5(2),pp.171-180.

13.Wernerfelt,B.(1991),The Linkbetween Resource and Typeof Diversification:The ory and Evidence,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Vol.12,pp33-48.

14.余声海.我国观光旅馆业行销策略之研究.中原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1987.

15.巫立宇.台湾国际观光旅馆之关键成功因素分析.国立政治大学国际贸易研究所硕士论文.1991.

连锁店经营模式篇8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9-0057-02

1服装企业连锁经营概述

服装企业的连锁经营起源于国外,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欧、美等地区的服装连锁经营发展已较为成熟,越来越多欧美地区的国际品牌正以连锁经营的模式向中国这个消费大国进军。1984年8月意大利纺织金融集团以商标特许形式在北京落户的皮尔·卡丹专卖店的开业,被视为中国服装连锁经营的开端。20世纪90年代初期和中期,国际著名的连锁经营企业大举进入我国服装市场,服装连锁经营的品牌开始为人们所熟知,如皮尔·卡丹、鳄鱼、佐丹奴、苹果专卖店等。与此同时,国内的一些企业也开始追随国际知名服装企业开展连锁经营,由于国内连锁经营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连锁经营企业对品牌的认知度低,对连锁经营管理模式缺乏理解,我国的连锁经营仍处于探索成长期。但服装连锁经营的整体势头是较好的,服装零售连锁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不同的服装零售连锁都在以各自不同的连锁模式进行着服装零售连锁的尝试和突破。

2服装企业连锁经营模式的比较

2.1连锁经营模式介绍

连锁经营模式从最具代表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集中程度来看,可分为直营连锁、特许连锁和自由连锁三种连锁经营模式。直营连锁是指连锁企业的门店均由总部全资或控股开设,在总部的直接领导下统一经营的连锁形式。我国服装企业目前普遍采用的专卖店、专卖柜等大多属于这种形式。特许连锁(加盟连锁)是指连锁企业的门店与总部签订合同,取得使用总部商标、商号、经营技术并销售总部所开发商品的特许权,但经营权集中于总部的连锁形式。国外知名服装企业在对外扩张时,基本采用这种连锁经营模式。自由连锁是指连锁经营的门店均为独立法人,各自的资产所有权关系不变,在总部指导下共同经营的连锁形式。一般存在于几个服装店的合作经营中。

2.2服装企业三种连锁经营模式的优劣势

服装企业的连锁经营可采用直营连锁、特许连锁、自由连锁三种不同的模式,其特征如下表所示。

从连锁经营三种不同模式的特征出发,可以得出服装企业不同连锁经营模式的优缺点。直营连锁的优点是:可以统一调度资金,制定统一的经营战略,统一开发和利用服装企业整体性资源;具有雄厚的实力,易于同金融机构、生产厂家打交道;在人才培养和使用方面,可以打破分店的界限,便于开发人才资源。其缺点是:易受资金、人力、时间等方面的影响,发展规模和速度有限;各分店自小,与直接营销人员关系不紧密,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难以发挥出来。特许连锁的优点是:服装企业不受资金的限制,可以迅速扩张规模;受许人(加盟店主)是加盟店的真正主人,加盟店的经营好坏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可以极大提高受许人的经营积极性;特许经营方式可以使加盟总部得到更多的经营优势,从而提高整个服装连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缺点是:受许人的经营受到严格约束,缺乏自;受许人可能会过分依赖总部,失去个人动力;过分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即呆板缺少新意,又不一定适合当地情况。自由连锁的优点是:门店的独立性强、自大、利益直接、有利于调动服装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缺点是:总部与成员店铺之间的联系纽带松散,约束力弱,容易发生纠纷,协调监督费用高,公司的稳定性差;连锁企业过于民主,决策迟缓,竞争力受到影响。

3服装企业连锁经营模式的选择

3.1连锁经营模式选择的理论综述

如何选择连锁经营模式对服装企业连锁经营的发展至关重要,是服装企业连锁经营能否成功的关键。浩宇(2008)通过实例比较分析认为,对于直营和特许经营的选择取决于企业发展的规模及阶段,早期由于资源的稀缺可能偏向于特许经营,然后逐渐向直营转换,到了一定阶段,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和需要来选择特许和直营或两种模式并用。而刘荔(1999)认为,直营是连锁经营的地基,特许经营是连锁经营模式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主体,综合运用会使得连锁经营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肖朝阳(2008)认为,连锁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以后,都会以特许经营为主要的经营模式。

3.2影响服装企业选择连锁经营模式的因素

影响服装企业选择连锁模式的因素主要有时间、资本、人才、总部实力等,进一步还发现服装行业知名企业的连锁经营模式也影响着服装企业连锁经营模式的选择。七匹狼从早期的批发商模式转向特许连锁经营模式;真维斯从早期的租赁式直营连锁模式转向直营加特许连锁的混合模式;美特斯·邦威从最初的直营连锁转向以特许连锁为主……从知名服装企业还可看出,选择连锁经营模式还受到服装企业自身商业特点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包括服装连锁店初始投资成本、服装连锁店运营的核心技术特点、服装连锁店运行的成本控制特点和服装连锁店的赢利模式特点。

(1)服装连锁店初始投资成本。服装连锁店的初始投资成本是影响服装企业选择三种连锁经营模式的基础条件,这种条件会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水平的变化而变化。服装企业由于各自的定位不同,各连锁店铺的初始投资成本是不一样的,且差异较大。一般来说,高端服装企业,例如阿玛尼、香奈儿等,都会选择城市核心地段,且装修豪华,开设一家连锁店需要几百万元,而大众服装企业开设连锁店的费用只需十几万元。初始成本往往是投资者考虑投资的重要因素,创业投资者由于自身的经济能力有限,只能选择那些和自己资金能力相匹配,并且资金回笼较快的行业进行投资;需要大量初始成本的项目则需要总部集团给予更多的支持。从总体来看,服装连锁店的初始投资成本越低,越适合特许加盟,因为加盟者的资金能力是有限的;反之,初始投资成本越高,越适合直营连锁。

(2)服装连锁店运营的核心技术特点。服装连锁店的核心技术是指服装连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开发的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包括产品研发、知识产权等一系列为顾客提供服务的技术。连锁店运行的核心技术特点是描述店铺对连锁总部的依赖程度和总部对店铺的监管难度的条件。成功的服装连锁企业往往具有高知名度的品牌、超强的产品研发能力、高效率的物流体系等,因此店铺对总部依赖较高。服装连锁店运行的核心技术越强,对总部的依赖程度就越强,也就越适合特许加盟,因为加盟店能自觉遵守合同条款,利于总部对店铺实行有效监管,监管成本较低;反之,核心技术弱,店铺对总部没有依赖度,总部对店铺的监管就要实行基于产权关系的全面控制,即直营连锁的监管方式。

(3)服装连锁店的可变成本控制重点。店铺可变成本控制重点是加盟方的动力条件,决定了在店铺运营过程中最具有控制力的角色。可变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生产中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成本,具体包括企业生产、销售、采购、配送、售后服务等环节发生的成本。不同服装连锁企业可变成本控制的重点是不同的,有的服装连锁企业成本控制的重点在采购和配送环节,有的服装连锁企业成本控制的重点在店内的服务作业运行上。前者最有能力控制成本的一方是服装连锁企业总部,后者最有能力控制成本的一方是门店店长。按照“谁能够运用剩余控制权提供最大产出,就把剩余控制权交给谁”的原则,店铺成本控制集中在采购和配送环节的,主要由服装连锁企业总部执行成本控制任务,这样的服装连锁企业适合直营方式。而店铺成本控制集中在店内作业的运行效率上,主要由各分店对自己门店的成本进行控制,这样的服装连锁企业适合特许加盟。

连锁店经营模式篇9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组织模式和经营方式,展现了其强大的竞争力和发展能力,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现代商业的主流模式。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了与房地产的关系,不但在房地产的经营中广泛采取了连锁经营的方式,而且在连锁商业中,房地产经营已成为连锁企业的主要收入渠道,麦当劳公司的收入90%来自于房地产经营,我国发展最快的大型连锁商业国美电器和苏宁电器,均通过房地产辅助其扩张,甚至创造出了“商业﹢地产”的经营模式。因此,连锁经营中的房地产战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问题。

连锁经营的概念及特征

(一)连锁经营的概念

一般认为,一个企业(或企业集团),以同样的方式、同样的价格,在多处同样命名的店铺里,出售某一种(或某一类、某一品牌)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这种经营模式即称之为连锁经营。连锁经营是一种新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是商业制度的创新,被誉为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

自1859年美国出现第一家连锁企业——大西洋与太平洋茶叶公司后,连锁经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欧美国家,连锁经营占到整个零售商业的60%-70%,销售额占90%。美国连锁大王“沃尔玛”公司,其销售额已连续七年超过美国通用和微软公司,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的第一名。

(二)连锁经营的特征

标准化。标准化即指经营的商品、服务、企业整体形象的统一而标准化。连锁企业拥有统一的企业名、企业徽,统一的建筑形式、统一的店堂陈列、统一的广告宣传、统一的服饰等。连锁企业经营的商品具有同类性,服务的水平和风格也完全相同,从而树立了统一的企业形象。

专业化。专业化是指连锁企业的商品采购、储存、配送、销售及经营决策等职能的相互分离而专业化。连锁企业对业务活动进行了详细分工,甚至每个人的职责都趋向专业化,使其职责分明,各负其责。通过业务活动的专业化,从而保证了连锁经营各项活动的决策正确以及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集中化。分工越细的体系就越需要集中化管理。连锁企业实行集中决策和分散经营的管理体制。即销售计划与经营战略、店铺选址、员工教育、商品采购等,均由总部负责;广告及信息也都由总部控制,形成一整套的决策管理体系。连锁分店负责商品销售及提供服务。通过集中管理,实现连锁企业的统一经营。

简单化。连锁企业在业务操作规范上化繁为简,省去一些不必要的过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连锁企业岗位职责明确,业务操作规范简单而好记,容易掌握,从而保证了连锁企业服务的标准化和工作的高效率。

规模化。规模化是指连锁企业在销售网络上、商品采购、商品配送、企业人员培训、销售广告等各种经营资源方面的规模化利用。连锁企业必须是若干个企业(店铺)联合而成的,形成规模经营,单个企业不能称之为连锁经营。如沃尔玛全球有4000多家分店,麦当劳有30000多家分店。连锁企业通过大量采购,从而降低商品进货价格,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统一管理、标准化经营,使各分店商誉共享、经营管理技术共享,降低了经营费用;数量众多的销售网络,大大增强了销售能力。规模化为连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规模效益。

所以,连锁经营从本质上看,是把独立、分散的商业企业联合起来,形成覆盖面很广的大规模销售体系。它是现代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分工理论在商业领域里的运用。连锁经营这一新型的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以其自身的特点,发挥着巨大的“魔力”,掀起了现代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

连锁企业实施房地产战略的背景

(一)房地产战略是连锁经营的本质要求

连锁经营的开店战略。开店即开设新店,增加新网点,以扩大营业规模和销售能力。连锁企业只有不断开新店,才能扩大营业规模和销售能力,降低进货成本和管理费用,发挥规模效益,取得快速发展。

而开新店,首先就要确定开店的业态,即要开一个什么类型的店、经营什么、以什么方式经营?开一个与原有连锁经营体系相同的店还是开一个完全不同的新店?零售商业的业态有很多种,分为便利店、专业店、超市、大型超市等18种。但从总体上分为有店铺经营和无店铺经营两种业态。有无营业场所和营业场所的规模、结构不同,则连锁分店的目标顾客、商品结构、商品销售方式、服务功能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连锁企业开新店,首先必须确定开店的经营业态,以确定连锁企业的经营目标。

就目前世界范围零售业态的分布来看,有店铺经营是零售经营的主要业态选择。显然,店铺的开发和建设是有店铺零售店的首要任务。铺面规模、结构会影响连锁经营的规模、商品结构和经营方式以及服务方式;铺面建设资金的占用量会影响连锁经营体系流动资金的使用量和资金的使用效率;铺面建设的质量和速度会影响连锁分店的开业时间是否正常和连锁体系的开店战略目标能否实现。而店铺的开发和建设就是连锁店的房地产开发,连锁经营的开店战略从本质上讲就是房地产开发战略。

连锁经营的选址战略。连锁企业的选址战略,就是要确定店铺的选址标准、开新店的条件、商业区选择、商圈调查、商圈市场评价,从而确定恰当的业态、优越的地理位置、合理的营业面积、有利的商业和购买环境,使店能够经营成功。而这一切,正是商业房地产开发的要求。商业房地产开发符合了连锁经营的要求,才能给连锁店今后的经营带来便利条件,如果商业房地产开发不符合连锁经营的要求,店铺选址不当、建筑结构布局不合理、规模过大或过小、购买力不足、交通不便、同业竞争过于激烈等等,都会给连锁店今后的经营带来致命的影响。因此,选址是连锁经营成功的秘诀,选址战略是连锁经营的重要战略。而连锁经营选址战略从根本上讲就是商业房地产开发战略。

连锁经营的网络战略。营业网点多、销售规模大是连锁经营的最大优势。连锁经营必须开发许多的网点、达到相当的规模才能具有规模效益,发挥规模优势。而规模的扩大,仅仅依靠扩大经营范围和商业促销已经不能奏效,只有依靠网点的增加,在更大地域范围、更多目标顾客市场上,不断增加新网点,扩大销售网络才能实现。因此,连锁经营实质上是网络经营战略。不断地在更大地域范围、更多目标市场上选址、店铺设计、建设及装修、开业,这就是商业房地产开发。

连锁经营的资本运营战略。美国贸易法规定:连锁店是至少有在一家总店控制下的10家以上的经营相同业务的分店。英国则认为,连锁店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标准:单一所有,即一个公司或一个合伙店或单个业主所有;集中领导,统一管理;设立的店要相同;有10个以上成员店。日本“连锁店协会”则规定“连锁店是在全国拥有11家以上的商店,每年销售额不少于10亿日元零售额的店”。

从以上世界各国连锁经营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的特点:连锁经营是规模化的经营,通过规模经营来获取规模效益。连锁经营是商业资本集中、垄断和扩张的产物。而其中,房地产是其最大的资本。因此,连锁经营战略首先是房地产资本运营战略,其房地产运作的好,连锁经营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其房地产运作的不好,将导致整个连锁经营体系的失败。

(二)连锁企业实施房地产战略的实践背景

1.为了推进连锁事业的发展,需要连锁总部提供房地产支持。房地产开发是连锁经营的先决条件,没有经营场地无法开展经营。而房地产开发需要大量的资本,用于土地购置、店铺建设和店堂装修,少则上百万,多则上亿元。而且连锁店要不断的开设新店、增加新网点或吸收加盟店,以扩大规模获得发展,这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为了减少资金压力,有些连锁企业不是自己买地开发,而是采取租用的方式获得经营场地,甚至与地产商合作经营。而对于更多的加盟商来说,他们往往既缺加盟金、更缺建房款,正是资金的困难限制了连锁加盟事业的发展。为了推进连锁加盟事业的发展,也需要连锁总部提供房地产支持,加盟店只需缴纳少量的房租就可开业。麦当劳就是借此方式而实现了加盟店的迅速扩张。

2.房地产的稀缺迫使连锁企业必须开展房地产经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土地成为稀缺和珍贵资源,地价飞涨,土地竞争十分激烈。连锁店为了开新店,纷纷在各个城市圈地布点。但是,由于土地竞争激烈,好的地块早已拿不到,即使是拿到了,拿地成本也很高。而零售商业又十分强调在城市商业中心、人口稠密地区、交通便利地区开店,这些地区往往是城市土地资源最少、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因此拿地成本就最高,甚至是天价土地。再加上不断上涨的建筑材料费、人工费等,使得开店的成本越来越高,经营收益弥补不了涨价的损失,企业无法承受。在我国每年递增5%至10%的房租成本,已成为企业开店的最大难题。这就迫使连锁企业不得不考虑房地产开发的问题,考虑如何才能以较低的价格得到较好的位置和良好的经营环境。

另外,房地产价格的快速的增值保值性,迫使(或者说是吸引)连锁企业开始考虑投资房地产业。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连锁企业自己开店的需要,而且还可以通过房地产的开发经营,消除地价的上涨、增加房租收益,增加连锁店的总收益。房地产高达20%-30%的毛利率,使商业地产成为商业资本又一个很好的投资选择。

这也是很多连锁商业与房地产经营联合的主要原因,许多连锁店同时成立房地产公司,许多房地产公司也同时经营连锁商业,“商业﹢地产”的经营模式在商业和地产界已开始流行。麦当劳的快速扩涨就主要依靠麦当劳房地产公司的运作,我国国美集团也拥有鹏润房地产公司。如果没有房地产运作的支持,国美电器要实现2003年后连续四年的利润暴涨和国美股票上市,几乎是不可能的。

3.零售经营的特殊性、复杂性,要求必须与房地产开发相结合。零售店获得经营场地的方式有两种,自建开发或租赁经营。自建开发,往往得不到好的地块,或拿地的成本过高,影响连锁企业的开店步伐和经营收益。通过租用经营可以找到好的位置(因已经有房地产公司先抢到好的地块进行了商业开发),但由于房租上涨过快,经营利润会被涨租吞掉;并且无法对店铺进行改造,租房的结构、布局甚至水电设施,都会对连锁经营的商品构成及经营方式带来很大的限制。因此,是自建开发还是租赁经营,必须与连锁经营的整体战略联系在一起考虑。而商业房地产的开发也必须与商品经营的需要相结合。我国商业地产空置率高达30%,商铺销售后期经营不佳,其主要原因就是地产商脱离了商业经营的需要,单纯搞房地产开发,商铺的规模、结构不适应商业经营的需要造成的。所以,房地产战略是连锁经营的必然要求,商业房地产开发必须与商品经营相结合。

房地产战略在连锁经营中的应用

美国的麦当劳(Mcdonalds)原来只是卖快餐的,但当它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制造快餐的程序、店面摆设的规则、店铺选址的秘诀,并最终利用麦当劳的牌子以特许经营的方法扩张时,麦当劳在很大程度上已变成了一家经营房地产的店。麦当劳总部如今基本上不具体经营快餐业务,而更多地分析哪个地段是一个城市将来人流最旺的地方。论证完毕后,就买下看中的地块并建立快餐店,然后寻找特许经营的合作伙伴,将快餐店租给他们经营,向他们收取特许经营费和这块商业旺地的铺租。只要承租的加盟者能够生存,麦当劳至少可以在房地产上赚取40%的利润,而且随着物价上涨,麦当劳的租金只涨不跌。

以租赁为主的房地产经营成为麦当劳主要的盈利模式。由于加盟者一般都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3万美元的土地费用和4万美元的建筑费用,也常无力争取贷款,麦当劳公司就负责代加盟商寻找合适的开店地址,并长期以低价承租或购进土地和房屋,然后将店面出租给各加盟店,获取其中的差额。这是麦当劳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这实质是麦当劳房地产公司(为实施房地产策略而成立的公司)用各加盟店的钱买下房地产,然后再把它租给出钱的加盟店。这种房地产经营策略,实际上是把第一债权人的权利转让给了麦当劳房地产公司,以使它能具备从银行取得贷款的资格。这既解决了加盟者开店的资金困难,又增加了麦当劳公司的收入,同时,通过控制房地产,更有利于麦当劳加强对受许人的管理。资料表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麦当劳的近万家餐馆中,有60%的房地产权属于麦当劳总部,另40%是由总部出面向当地房地产主承租的,使麦当劳成为全美价值最高的零售房地产公司,仅在帐面上,就值41亿美元。麦当劳收入的1/3来自直营店,其余来自加盟店,其中,房地产收入占这部分收入的90%,由此,房地产收入成为麦当劳的主要收入。如今,麦当劳有30000家快餐厅,其收入就可想而知了。

麦当劳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分店,在北京东单大街与长安街接口处的黄金地段。20世纪80年代末麦当劳进驻时,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土地可以转化为资本,后来王府井的改造使麦当劳仅因拆迁而得到大笔的土地补偿,此时人们才知道麦当劳投资房地产眼光的犀利。

其实,在地产中淘金的非地产企业,远不止麦当劳一家。如世界第一、第二大零售连锁商业沃尔玛和家乐福,以及国美、苏宁等国内的很多品牌零售店,其实就是商业用房的最大房东,因为这些店是一个知名品牌,同时它要的商业用房的量很大,所以他可以用一个很低的价格租到房子,如沃尔玛的租金就比其他中小零售商低20%-80%。由于沃尔玛是一个品牌,对地段的商业前景有较专业的分析,所以可以用比较高的价格把店铺分成很多块租给小业主,租金差价就是这些店的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因而,这些零售店不仅仅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赚取利润,而且以自己的方式经营房地产赚取巨额利润。

目前,我国连锁业的发展正处在快速扩张,遭遇国外跨国连锁集团的渗透,竞争激烈和地价飞速上涨,经营成本过高的不利环境下。连锁经营中的房地产战略,给我国连锁企业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有利于困境突围的经营之道。

参考文献:

1.李晋源.从一到无限——连锁店的经营与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连锁店经营模式篇10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组织模式和经营方式,展现了其强大的竞争力和发展能力,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现代商业的主流模式。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了与房地产的关系,不但在房地产的经营中广泛采取了连锁经营的方式,而且在连锁商业中,房地产经营已成为连锁企业的主要收入渠道,麦当劳公司的收入90%来自于房地产经营,我国发展最快的大型连锁商业国美电器和苏宁电器,均通过房地产辅助其扩张,甚至创造出了“商业﹢地产”的经营模式。因此,连锁经营中的房地产战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问题。

连锁经营的概念及特征

(一)连锁经营的概念

一般认为,一个企业(或企业集团),以同样的方式、同样的价格,在多处同样命名的店铺里,出售某一种(或某一类、某一品牌)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这种经营模式即称之为连锁经营。连锁经营是一种新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是商业制度的创新,被誉为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

自1859年美国出现第一家连锁企业——大西洋与太平洋茶叶公司后,连锁经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欧美国家,连锁经营占到整个零售商业的60%-70%,销售额占90%。美国连锁大王“沃尔玛”公司,其销售额已连续七年超过美国通用和微软公司,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的第一名。

(二)连锁经营的特征

标准化。标准化即指经营的商品、服务、企业整体形象的统一而标准化。连锁企业拥有统一的企业名、企业徽,统一的建筑形式、统一的店堂陈列、统一的广告宣传、统一的服饰等。连锁企业经营的商品具有同类性,服务的水平和风格也完全相同,从而树立了统一的企业形象。

专业化。专业化是指连锁企业的商品采购、储存、配送、销售及经营决策等职能的相互分离而专业化。连锁企业对业务活动进行了详细分工,甚至每个人的职责都趋向专业化,使其职责分明,各负其责。通过业务活动的专业化,从而保证了连锁经营各项活动的决策正确以及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集中化。分工越细的体系就越需要集中化管理。连锁企业实行集中决策和分散经营的管理体制。即销售计划与经营战略、店铺选址、员工教育、商品采购等,均由总部负责;广告及信息也都由总部控制,形成一整套的决策管理体系。连锁分店负责商品销售及提供服务。通过集中管理,实现连锁企业的统一经营。

简单化。连锁企业在业务操作规范上化繁为简,省去一些不必要的过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连锁企业岗位职责明确,业务操作规范简单而好记,容易掌握,从而保证了连锁企业服务的标准化和工作的高效率。

规模化。规模化是指连锁企业在销售网络上、商品采购、商品配送、企业人员培训、销售广告等各种经营资源方面的规模化利用。连锁企业必须是若干个企业(店铺)联合而成的,形成规模经营,单个企业不能称之为连锁经营。如沃尔玛全球有4000多家分店,麦当劳有30000多家分店。连锁企业通过大量采购,从而降低商品进货价格,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统一管理、标准化经营,使各分店商誉共享、经营管理技术共享,降低了经营费用;数量众多的销售网络,大大增强了销售能力。规模化为连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规模效益。

所以,连锁经营从本质上看,是把独立、分散的商业企业联合起来,形成覆盖面很广的大规模销售体系。它是现代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分工理论在商业领域里的运用。连锁经营这一新型的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以其自身的特点,发挥着巨大的“魔力”,掀起了现代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

连锁企业实施房地产战略的背景

(一)房地产战略是连锁经营的本质要求

连锁经营的开店战略。开店即开设新店,增加新网点,以扩大营业规模和销售能力。连锁企业只有不断开新店,才能扩大营业规模和销售能力,降低进货成本和管理费用,发挥规模效益,取得快速发展。

而开新店,首先就要确定开店的业态,即要开一个什么类型的店、经营什么、以什么方式经营?开一个与原有连锁经营体系相同的店还是开一个完全不同的新店?零售商业的业态有很多种,分为便利店、专业店、超市、大型超市等18种。但从总体上分为有店铺经营和无店铺经营两种业态。有无营业场所和营业场所的规模、结构不同,则连锁分店的目标顾客、商品结构、商品销售方式、服务功能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连锁企业开新店,首先必须确定开店的经营业态,以确定连锁企业的经营目标。

就目前世界范围零售业态的分布来看,有店铺经营是零售经营的主要业态选择。显然,店铺的开发和建设是有店铺零售店的首要任务。铺面规模、结构会影响连锁经营的规模、商品结构和经营方式以及服务方式;铺面建设资金的占用量会影响连锁经营体系流动资金的使用量和资金的使用效率;铺面建设的质量和速度会影响连锁分店的开业时间是否正常和连锁体系的开店战略目标能否实现。而店铺的开发和建设就是连锁店的房地产开发,连锁经营的开店战略从本质上讲就是房地产开发战略。

连锁经营的选址战略。连锁企业的选址战略,就是要确定店铺的选址标准、开新店的条件、商业区选择、商圈调查、商圈市场评价,从而确定恰当的业态、优越的地理位置、合理的营业面积、有利的商业和购买环境,使店能够经营成功。而这一切,正是商业房地产开发的要求。商业房地产开发符合了连锁经营的要求,才能给连锁店今后的经营带来便利条件,如果商业房地产开发不符合连锁经营的要求,店铺选址不当、建筑结构布局不合理、规模过大或过小、购买力不足、交通不便、同业竞争过于激烈等等,都会给连锁店今后的经营带来致命的影响。因此,选址是连锁经营成功的秘诀,选址战略是连锁经营的重要战略。而连锁经营选址战略从根本上讲就是商业房地产开发战略。

连锁经营的网络战略。营业网点多、销售规模大是连锁经营的最大优势。连锁经营必须开发许多的网点、达到相当的规模才能具有规模效益,发挥规模优势。而规模的扩大,仅仅依靠扩大经营范围和商业促销已经不能奏效,只有依靠网点的增加,在更大地域范围、更多目标顾客市场上,不断增加新网点,扩大销售网络才能实现。因此,连锁经营实质上是网络经营战略。不断地在更大地域范围、更多目标市场上选址、店铺设计、建设及装修、开业,这就是商业房地产开发。

连锁经营的资本运营战略。美国贸易法规定:连锁店是至少有在一家总店控制下的10 家以上的经营相同业务的分店。英国则认为,连锁店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标准:单一所有,即一个公司或一个合伙店或单个业主所有;集中领导,统一管理;设立的店要相同;有10个以上成员店。日本“连锁店协会”则规定“连锁店是在全国拥有11家以上的商店,每年销售额不少于10亿日元零售额的店”。

从以上世界各国连锁经营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的特点:连锁经营是规模化的经营,通过规模经营来获取规模效益。连锁经营是商业资本集中、垄断和扩张的产物。而其中,房地产是其最大的资本。因此,连锁经营战略首先是房地产资本运营战略,其房地产运作的好,连锁经营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其房地产运作的不好,将导致整个连锁经营体系的失败。

(二)连锁企业实施房地产战略的实践背景

连锁店经营模式篇11

国内化妆品的主要销售终端分为商场、超市、化妆品专营店、美容院、药妆店,随着化妆品市场竞争的态势变化,终端格局也在不断变化,终端越来越贴近于消费者,满足顾客消费的需求,顾客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最适合自己的终端去消费化妆品。

化妆品专营店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零售终端店面,销售产品及提供服务,经营品项包括个人护肤品、洗化类日用品、彩妆、香水、化妆工具,大规模的专营店还会经营相关的女性用品及家居生活用品。经统计,国内市场至今共有十万余家大大小小的日化专营店,以二、三级市场为主,并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往四级市场快速渗透,这几年的日化专营店增长率在30%左右。化妆品专营店已经成为了化妆品消费的主流终端,在这几年悄然洗牌的国内化妆品终端市场,化妆品专营店可谓是一枝独秀,生机盎然。

日化专营店现在的发展为何如此迅猛,有着如此强势的生命力。因为化妆品专营店有着极强的特色:

1、 化妆品专营店选址灵活,消费便利:

随着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升,化妆品消费意识的成熟,化妆品成为了顾客日常生活用品,顾客购买化妆品更讲究购买的便利性;专营店因为单店面积要求不是很高,在各类商圈中可以灵活选择经营地段,更可以满足顾客购买的方便;

2、 化妆品专营店产品专业、丰富,针对性强:

做为专营化妆品的店面,店内只做化妆品,体现了专营店经营化妆品的专业性;店内可以集中各类品牌的化妆品,丰富的品牌结构和产品层次,可以提供给消费者全面丰富而大众化的产品,顾客可选择性强;更可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

化妆品专营店的经营权在于经营者,不会象商场与超市中经营化妆品需考虑卖场各方面因素,而在店内产品结构可以随时灵活调整,经营者通过对商圈消费群体的需要分析,适时调整选择店内产品品项架构与品牌架构,并根据季节不同调整经营产品品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经营品牌的针对性强能让消费者选择方便,经营商品的专业更可直接满足消费者。

3、 化妆品专营店专业服务与指导:

化妆品专营店属于封闭式终端,顾客来到店面后的目的性强,销售人员可以有较充分的时间与顾客沟通,销售人员的专业能提供给消费者专业的皮肤诊断与产品使用指导,更多的产品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提升了顾客消费化妆品的附加值,容易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客情关系,容易培养固定、忠诚的顾客群体;化妆品专营店的服务工作比大卖场具有更大优势,可以根据每位顾客个人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4、 化妆品专营店单店投资门槛低,经营毛利较高,成本回收快:

一般的化妆品专营店因为经营面积不会很大,成本投入(店面租金、装修费用、货架成本、产品成本)不会很高,门槛低;而在专营店中产品毛利通常都在50%左右,只要专营店的销售与管理工作做得好,投资成本回收快。

5、 商超终端营运成本的增加,合作条件的苛刻,帐期的压力,而化妆品专营渠道进入门槛低,基本没有费用,而且是现款现货,使得越来越多的化妆品生产企业进驻化妆品专营渠道,也促使化妆专营店得以迅猛地发展。

正因为以上的特点,化妆品专营店市场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极强的发展潜力。化妆品专营店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日化专营店数量增长迅猛。众多日化专营店经营者都在全力圈地,掌控终端,全力争夺终端消费者,也有更多行业外的投资者因为日化专营店的诱惑而往这一领域进军,化妆品终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但化妆品专营店面对化妆品终端中商场的不断完善与渠道下沉细化,连锁超市的规模化,都在试图分流化妆品消费群体,再加上市场中不断新开的日化专营店所带来的竞争,让众多化妆品专营店经营者感受到极大的压力。如何打造化妆品专营店的优势,来应对日益激烈的终端竞争。

纵观全国化妆品专营店市场,经营日化专营店的成功人士都在快速发展连锁,扩张市场,连锁已成为化妆品专营店的发展趋势。许多实力雄厚、有市场经验的机构,在全国市场快速发展化妆品专营连锁;一些国内化妆品生产厂家自己运作及带动加盟商强势运作化妆品专营连锁;众多在行业内做得较好的化妆品专营店不断地扩张,纷纷向化妆品专营连锁方向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区域化妆品专营连锁。挑选国内市场目前做得优秀的化妆品专营连锁机构介绍如下:

1、外资化妆品专营连锁:代表连锁(屈臣氏、丝芙兰、莎莎)

丝芙兰是已进入中国的欧洲最大的化妆品连锁店品牌;屈臣氏和莎莎都是在海外相当成功的化妆品专营连锁。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成功的连锁管理与运营经验,与众多著名化妆品品牌良好的合作关系,品牌力与价格优势都极强。丝芙兰与莎莎目前主要在国内大城市稳步扩张,积累在国内市场的经验,肆机快速扩张;而屈臣氏以品种丰富,价格优惠,自由选择的风格得到消费者的喜欢,在国内大中城市攻城掠地,疯狂扩张,已经成为许多化妆品专营店学习的榜样。

屈臣氏集团2006年的财政报告显示营业收入418.67亿港元,增长率22%,尽管屈臣氏现阶段的经营不再仅限于化妆品这一领域,然而屈臣氏得以迅速扩张的基础来自于化妆品专营店。

2、厂家化妆品专卖连锁:上海家化——佰草集

厂家连锁专卖店单纯经营生产厂家的品牌产品,利用专业形象、专业人员提供专业产品与专业服务,利于推出厂家品牌,通过强势的终端营销建立属于自己的忠实顾客群体。1998年,上海家化在上海的香港广场开出了第一家直营店铺。2001年,佰草集在深圳开设了第一家加盟店。至2006年底,已经发展了30多家加盟商,帮助他们开设了200多家店铺,目前加盟店的数量已经超过了自营店,遍布除西藏以外的全国所有地区。

3、厂家化妆品专营连锁:广州娇兰佳人、上海韩束、杭州柏莱雅

厂家连锁专营店在终端以直营连锁和加盟连锁方式相组合,大力发展连锁体系。店内产品以厂家生产品牌为基础,结合其他国际国内一线优势品牌,及其他不相冲突的补充品牌,呈现多品牌经营,给予消费者多样化选择,通过一线品牌的吸引带动消费者,并不断加强自有品牌的宣传与建设,逐步增加顾客对自有品牌的信赖,建立忠实顾客群体。这一模式得到众多终端经营商的喜欢,尤其是二三级市场,拓展速度极快。

4、商(经营商)化妆品专营连锁:万宁个人护理用品店、深圳千色店化妆品连锁店、辽宁美程、四川金甲虫、广东伊斯卡、保定东大日化、安徽美洁化妆品连锁店

化妆品商或是经营商都在组织国际及国内一二三线化妆品品牌,提供给消费者最直接的产品,同时配以专业服务,通过会员模式加强顾客对连锁品牌的凝聚力,进而提升终端份额。经营上通常是以直营连锁或是加盟连锁方式,在全国或区域范围内大力发展的连锁体系。其中区域性专营连锁,因为单店成熟模式的快速复制以及区域性各类资源的高效利用,可操作性强,可以快速扩张,抢占终端,获取丰厚利润,并且风险性较小,这一连锁模式已经成为了这两年在国内化妆品市场发展的主流方向。

辽宁美程,现在已经拥有天津、沈阳、鞍山、河北省秦皇岛等九大一、二级城市47家直营连锁店、18家售后美容院、9家专业美容院,百万会员顾客的教育营销和专业服务体系,形成了具有品牌优势的著名化妆品专营连锁店。

四川泸州金甲虫,连锁店面总数已达60多家,在云、贵、川、渝独占矛头。

化妆品专营连锁已经成为国内化妆品终端市场的生力军,具有极强的竞争力,相比于商场、超市、美容院及化妆品专营店单店,化妆品专营连锁以下的优势,势必引领国内化妆品终端消费:

1、 专营连锁的规模优势:

商场、超市与专营店相比,主要特点主要体现在经营面积与规模上。专营连锁统一形象、统一产品,统一经营,将各连锁单店形成了一个大整体,具有了店面数量上的规模,店内品牌的规模,人员规模优势。规模可以让化妆品消费者看到专营连锁的实力,更容易建立专营连锁的品牌,加强顾客的信心与安全感,刺激更加信任专营连锁,建立高的忠诚度。通过对市场的抢先占领,专营连锁规模成为在市场上的一大优势。竞争对手难以超越,想要超越,必须付出极大代价。

一个市场的化妆品消费氛围取决于市场化妆品经营面积总和是否达到这个市场的标准。具有一定规模的化妆品专营连锁的经营面积总和不会低于商场、超市的化妆品经营面积;在北方市场,众多消费者已经养成了购买化妆品就去专营连锁店的习惯,商场与超市的化妆品经营不佳。专营连锁只是将规模的经营面积分散开,更加贴近于化妆品消费者,让消费者的购买更方便,再加上化妆品专营连锁店经营化妆品的专业性与强针对性,竞争力更强。

2、 专营连锁的成本优势:

性价比是国内消费者选择化妆品的主要因素,同样的产品喜欢进行价格比较。而在化妆品终端市场,政府没有严格规范定价,价格竞争成为了终端之间的主要竞争手段之一。谁的成本越低,谁就越占有优势。

专营连锁形成了规模优势,在商品来源上通过集中式的规模采购大幅降低采购成本,并通过多网点,大批走量,快速走量的资源优势得到品牌供应商的更大支持,从而进一步迅速增强专营连锁的资源实力。政府没有严格对化妆品终端而定价,专营连锁店可根据营销策略设计比竞争对手更具有竞争力的价格。

专营连锁的规模优势不仅是产品成本降低,经营成本也可降低。专营连锁做为一个整体,可以统一宣传推广,统一销售模式,统一促销。通过具有规模的大型宣传推广(如电视、电台、报纸、形象广告以及海报、大型促销活动、各类公益活动等等)来提升专营连锁知名度与品牌,大型的活动也可以吸引供应商的配合让成本更加降低。在专营连锁的各类投入中(装修费用、货柜制作费用、店内用品、形象物料如宣传资料等)因为规模数量而可以将成本降低,相对于竞争对手具有更大优势。

3、 专营连锁的资源利用优势:

连锁专营将各个连锁单店实现统一化,统一形象、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操作,统一宣传,统一订货配货。连锁资源可以共享,实现资源的高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通过资源的整合,集中资源往一个方向集聚力量,在竞争中形成核心竞争力优势,领先对手。让资源来实现投入小、产出大,资源共享,实现盈利最快化,收益最大化。

如统一宣传的投入使每一家连锁店都可得到宣传,这一资源的利用是其他单店无法达到的。统一订货配货可以优化专营连锁的配送资源,通过合理调整产品库存,减少积压,可加快资金运转,提高资金利用率;而且各店面间根据商圈的不同而进行产品的全理调配,减少滞销品,处理库存货品,降低损耗。

连锁专营通过对市场及各店面的数据分析,掌握市场的最先信息,及时调整化妆品专营店的营销方案,对货品的销售与管理做到最贴近于市场与消费者。高效利用专营连锁的信息资源。

对于专营连锁的人员可以统一管理,统一培训,对导购人员、营业人员可以进行集中培训,以小投入来提高人员的素质,从而以专业服务提高销售数量,实现人力资源利用高效化。

4、 专营连锁的低风险优势:

专营连锁可以快速复制成功模式,实现投资风险及经营最小化;店面的规模数量可以分摊经营管理中的风险,而新店或加盟者继承成熟的经营模式,享受集中采购、集中宣传、专业指导等服务,提高成功率。专营连锁已经形成了统一的开拓与管理模式,从商圈调查,开店装修,店面管理都已有成熟的店面管理模式,实现了管理效率最大化。连锁经营在人员管理、数据管理、销售促销管理,经营管理上通过市场的磨练已经形成了先进而完善的店面管理模式。利用成功经验建成的专营连锁模式可以快速复制店面,保证专营连锁店的成功率。这就是专营连锁的低风险优势。

专营连锁是直接面对消费才销售,可以快速回收资金,资金风险低。也正因为如此,专营连锁可以快速扩张化妆品专营店面,得以快速发展。

5、 专营连锁的其他优势

连锁店经营模式篇12

(辽宁商务职业学院教务处,辽宁沈阳110015)

[作者简介]马春光(1963-),女,满族,辽宁凤城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

[摘要]连锁商业近几年在我国发展很快,有人甚至称之为零售商业的革命。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连锁商业发展还不尽如人意,本文拟从构筑连锁经营集团化的必要性,连锁商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扩大规模经营的对策三个方面论述,从而阐明我国连锁商业发展的策略选择是连锁经营集团化。

[关键词]连锁经营;集团化;规模经营

[中图分类号]F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91X(2000)01-0028-03

自1859年美国太平洋和大西洋茶叶公司出现之后,世界商业体系中形成了一种崭新的经营方式连锁经营。连锁经营被称为商业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因为它把现代大工业、大生产的组织原则应用于商品流通领域,提高了协调运作能力,实现了规模经营效益。近五六年来,连锁商业在我国发展较快,迄今约有2000家连锁企业,在其它形式零售业不景气的情况下,连锁商业却能一枝独秀,销售额与效益逐步增长。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连锁业的发展还不尽如人意,动作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拟从构筑连锁经营集团化的必要性、连锁商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扩大规模经营的对策三个方面论述,从而阐明连锁经营集团化我国连锁商业发展的策略选择。

一、构筑连锁经营集团化的必要性

  连锁经营集团化是我国当前发展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选择,是商业企业寻求规模效益、构筑21世纪大商业、大贸易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连锁经营在市场经济中的强大生命力,源于它能够取得规模经济优势,实现规模收益,说到底就是把现代化大工业大生产的原理应用于商业流通领域,通过实现采购、配送、销售、经营决策等职能上的专业化,店名、店貌、商品、服务方向的标准化,商流、物流、信息流的集中化,把每个环节、每个岗位上的商业活动,变得象工业生产流水线那样尽可能的简单,从而取得良好的规模效益。

  扩大连锁经营规模,不仅涉及到连锁企业效益问题,而且涉及到连锁经营生存发展问题,目前,国内多数连锁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形成不了规模效益,因而缺乏竞争力。一般认为,连锁分店达到14个时,才开始盈利。而1996年,位居销售额之首的上海华联超市,连锁门店刚刚过百,而位居第6、7位的上海高佳超市有限公司和上海中汇超市有限公司的门店数均为15个,不少连锁公司仅有3—4家店铺,在全国像上海华联超市这样初具规模的连锁企业仅仅是凤毛麟角。而世界以销售额排序10大零售连锁公司前4名及其分店数目则是:(1)沃尔玛(美国)2561,(2)德龙(瑞士/德国)2387,(3)凯玛特(美国)2000,(4)西尔斯(美国)1940。[1]不难看出,连锁店效益与一定的分店数量成正比例的关系,规模经营是提高连锁经营效益的根本保证,在当前买方市场已经形成的条件下,规模化经营更是绝大多数行业取胜的重要秘诀。

二、连锁商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连锁形式单一,企业规模较小

  我国各地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连锁商业企业,从管理方式上看几乎都是正规连锁(也称直营连锁),并以总店直接投资建立直营店形式扩大连锁规模。正规连锁固然有其优势,即总店对分店拥有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统一调动资金、统一经营策略、统一采购、统一促销、统一人事管理,但其最大的缺点是需要庞大雄厚的资金作后盾。以支付建立分店所需的庞大资金,如购地费、建设费或房租等。实际上,我国连锁商业自有资金严重短缺,难以从市场化倾向日浓的商业银行获得足够的贷款,故而企业规模扩张十分缓慢,市场占有率难以上升。目前,连锁企业拥有的分店数量平均仅10家左右,少的2—3家,远远达不到国际公认的平均拥有14家分店才能盈利的最低标准。因此必须重视发展特许连锁、自由连锁等形式,加快扩大连锁规模。

2、规范性差,管理手段落后

  规范是连锁经营的核心,离开了规范化经营管理,连锁经营很难健康发展。我国许多连锁企业只是做到了统一店面及标识,而经营管理仍就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貌连神不连”,有的连最基本的统一配送也做不到,这一点在国有连锁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企业员工素质低,服务方式落后,管理手段过时僵化。企业销售额的增加主要是靠延长营业时间和扩大服务内容来实现。因此,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是连锁商业企业的当务之急。

3、配送中心短缺,难以享受统一、大量送货所带来的价格折扣

  配送中心在连锁经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只有通过配送中心的有效运作,才能将统一采购,货物集中管理和各分店的需求有效连接起来,才能发挥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作用,而在中国700家连锁公司中,有规模、有效益的配送中心寥寥无几。开了120家连锁网点的上海华联超市公司拥有4800多平方米的配送中心,[2]已经算是鹤立鸡群了,配送中心正是中国连锁商业最短缺因素。相当一批“连锁店”完全是各自进货,享受不到大批量进货从厂家得到的价格折扣,因而经营的商品不具有价格优势,经营效益很不乐观。

4、面临国际巨型连锁集团的巨大挑战

  90年代初,随着我国零售业的对外开放,国际巨型连锁商业集团开始挺进国内零售业。美国的沃尔玛、西尔斯、凯玛特,法国的家乐福,荷兰的万客隆等纷纷在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设店布局,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庞大的经营规模、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现代的管理手段,对国内连锁商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资料显示,每一个外资洋超市可挤垮与其毗邻的10家当地超市。位于上海东部的“易初莲花”(泰国)开业不久就将拥有一个总部、7个连锁店的“广客隆超市集团”挤垮倒闭。

  国际巨型连锁集团的实力的确令国内同行望“洋”兴叹!以美国沃尔玛为例,企业规模巨大:在全球有近3000个连锁店,年销售额多达1万亿元人民币(1996年)。[3]经营中的科技含量很多:沃尔玛总部极其先进的计算机系统仅次于美国联邦政府。在深圳的连锁店就有客户管理系统、配送中心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能随时全面反映各种商品的进销存状态。对市场应变能力强,企业坚持“天天平价,始终如一”的经营原则,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购物感觉,因而吸引了大批顾客。

  相比之下,国内连锁企业尽管数量多,布点广泛,但规模都偏小,平均分店拥有仅10家左右,年销售额最大的上海华联超市集团只有38亿元人民币,只及沃尔玛的千分之一。销售额小的只有四五千万元。在企业经营方式、管理手段、经营经验、扩张规模上国内企业也很落后。

  由此可见,国内连锁企业如果不奋起直追,扬长避短,很可能要被“洋超市”全面打败。

三、扩大规模经营的对策

1、加强对连锁商业的政策扶持

  在激烈的竞争中,我国许多企业不得不缩小经营规模,有的企业甚至倒闭。但与此同时,深圳万佳、珠海新七星、百佳超市等连锁企业却大获成功。大量事实说明,单店的规模已不再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中国连锁企业要尽快步入获取规模效应最大化的快车道,必须加速扩大连锁企业规模,走集约型发展之路,必须打破部门分割、地区封锁的格局,构筑开放竞争的全国统一的大市场运行体系。为此各级政府对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应大力鼓励,在资金方面与银行协商给予基准利率专项贷款或部分贴息贷款;政府财税在一定时期内减免或返还税收,以增强连锁企业的起步能力和还贷能力。在给予必要信贷支持的同时,政府部门还要制订相应的法规政策,为连锁经营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2、实施规范化管理,采取现代化管理手段

  连锁商业的规范化管理主要是指统一店面、统一标记、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广告促销、统一核算、统一人事管理、统一服务规范“八个统一”。总店要制订具体制度,确保八个统一规范能在所有分店充分贯彻执行。分店的运行要在总店直接严格的监控下进行。在企业管理手段方面,企业要积极采取销售时点管理系统、条形码管理系统、库存自动化管理系统、自动记帐系统,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络信息系统,使总店有关部门实施对所有分店的即时动态管理。只有如此才能对市场需求作出最迅速反应,及时进货、及时配送,降低库存,扩大商品流转速度,提高销量,实现规模效益。

3、加强配送中心的建设和监理

(1)有条件的连锁企业可以自建配送中心,在建店初期,可先将原有的设施和装备进行改造,为连锁店进行配送活动,待企业走上轨道后,再注入资金,建成规范化配送中心。(2)改造批发企业发展配送中心。对于部分批发企业,可在原有仓储运输设施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再增加一些先进的配送设施,拓宽业务范围,满足多种要求,从单一的储运向全方位、多功能,集物流、商流、信息流为一体的配送中心转变,以适应连锁企业规模化经营的要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