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8 09:23:5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教学设计与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262-01
常常听老师说:“教学设计就是教案”。其实教学设计和教案是有区别的。
根据翻阅的资料和自己的理解,谈谈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几点区别。
区别之一:概念和对应层次不同
教案又叫课时计划,是以课时为单元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指导老师自己上课用的教学内容文本,也是考察一个教师备课的重要依据。从研究范围上讲,教案只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学设计是把学习者作为它的研究对象,教学设计的范围可以大到一个学科、一门课程,也可小到一堂课、一个问题的解决。目前的教学组织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所以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运用最多的一个层次。教学设计包括教案、学案、评价方式,甚至学生问题的创设、教具的应用等,所有与教学设计有关的内容都是。教学设计是一个泛化的概念。
区别之二:元素或组成不同
教案一般包括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重难点分析,教学进程,教具的使用,课的类型,教法的具体运用,时间分配等因素,从而体现了课堂教学的计划和安排。
教学设计从理论上来讲,有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阐明、教学策略的制定、课件的使用分析及教学评价等元素,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讨论比较多的是学习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三个主要元素。
区别之三:表现形式不同
教学设计使用表格的方式最多。教学设计,是准备课,特别是公开课等需要全面考虑的一份文档,附件可能有电子类辅助。
教案就是教学的内容文本,是教学设计的最核心的部分。呈现形式一般地有表格式、课堂实录式、普通文本式等。主要是对教学目标、内容、环节进行备课。
区别之四:教学评价不同
教案在编写过程中评价体现不明显;教学设计则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状况作出准确而及时的评价,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2、引导学生关注三峡工程,收集相关资料,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长江三峡工程的概况,感受三峡工程的伟大。
难点:让学生理解三峡船闸通航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风光图片,感受长江之美
1、欣赏美景(课件播放长江风光照片,同时配乐《长江之歌》。)
2、诉说感受:你知道这些景色是哪儿的吗?看到了这些景色,你感觉到长江是怎样的?
教师小结: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气势磅礴,美丽动人,是我们的母亲河。
(二)、回顾历史灾难,感悟治理之需
1、了解灾难(课件播放洪灾实景资料及有关文字资料)
2、学生交流:看了投影,你有什么感受?
3、论对策有什么办法能使长江减少灾难,永远造福于我们呢?
(三)、阅读“百年梦想”,共享成功之乐
1、阅读“百年梦想”,伟人了解之梦
2、分析原因,初步感知为什么原先只能是“海市蜃楼”、“美好的企盼”?今天,这个百年梦想成为现实,高峡真的出了平湖(课件同步出示课题“高峡出平湖”),这说明了什么?
3、观看三峡大坝合拢盛况(课件播放新闻片段)
(四)、了解“三峡工程”,领略工程之壮
1、知道三峡工程地理位置,出示三峡工程全景图。
2、探究工程功能(1)防洪,(2)发电,(3)航运,(4)其他(如旅游、环保等)
3、观看船过船闸的过程(课件演示)
4、学生谈感受
(五)、同唱《长江之歌》,抒发赞颂之感
1、师:同学们,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长江、赞美三峡工程。
授课时间:2014年3月15日
一、指导思想
本课主要围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结合中学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主动、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习兴趣,启发思维、主动探究掌握技术技能的方法。培养体育骨干,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及实施能力。注重身心的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主动参与并获得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发展跑动作速度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发展动作速度,灵巧和下肢力量素质,提高动作节奏感。
3、培养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
三、教材选择与分析
本单元是依据人教版水平二的要求设计的。通过多样的跑、跳跃练习和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的一些情景或主题性的游戏活动。本课时主要是依据教材选取了50米、30米、各种跑的情景游戏来发展学生的速度能力。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255班45名学生,学生跑的素质普遍较好,而且学生对快速跑的学习热情高涨,能积极参与练习,但是学生对跑的相关知识了解的少,比如起动反应动作、怎么样才能跑的快、接力跑游戏中的技巧等等,因此在教学中适当的给学生传授跑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关于跑的知识。
五、本次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加快学生快速跑反应;
难点: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
六、组织与方法
本课首先通过汶川大地震故事为引导话题在通过争当逃生勇者为情景将学生带进跑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认识快速跑的重要性和对快速跑的兴趣。
七、教学反思
速跑的技术包括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跑四个部分;起跑是为了摆脱静止状态,需要快速的反应能力,起动以后保持低重心;起跑后的加速跑,在摆脱静止后的基础上继续加速直到达到最大的速度;途中跑是为了保持较高的速度尽量做到少减速;冲刺跑要求有较强的冲刺意识,身体前倾并且快速的通过终点。
1、运用游戏法和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锻炼热情。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创设游戏和比赛的情境,让同学置身于一种愉快的易于接受的学习气氛中。整堂课同学在快乐的游戏中拉开了序幕: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强调课的主题,“刘翔是跑什么项目?”、“哪位同学知道做好站立式起跑的关键是什么?”“反应迅速、快速启动”。然后抓住“反应迅速”是做好起跑的关键,安排了“叫号跑圈”和“猜拳跑圈”的热身小游戏,既起到了锻炼反应能力又预热了身体,使同学身心完全投入到课堂里。
2、鼓励同学亲身体验,比赛气氛贯穿教学始终。在教学中要重视激发同学的情感体验,让游戏伴随着同学学习与活动是体育新课标的一种尝试,体育课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同学活动、体验、心情都能达到锻炼过程。在同学试做一次站立式起跑后,针对发现的错误动作,马上用口诀的方法让同学复习动作过程。“两脚前后站,两臂正相反,前脚稍蹲,后脚成弓,上身前倾。信号一响,摆臂快,后脚蹬地比箭快。”这样既记住了要领又饶有趣味,重复了多次练习后心里还是很高兴。接着用不同姿势的起跑再次提高同学的练习兴趣,又锻炼了同学的反应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活动量。在巩固练习中安排了“巧夺体操棒”的游戏,边巩固起跑动作又有角力对抗,同学更加感受到起跑迅速的重要性。
3、主动参与学习,产生教、学互动其乐融融。为了让同学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请同学当起“小裁判”,在做示范和练习时同学尝试发令。设计不同信号的起跑练习。如在小组合作、玩“巧夺体操棒”游戏时,和同学一起玩游戏,让“小裁判”做出公正判决。
在本课的学习中,多让学生了解民间传统工艺的魅力,开阔学生的视野,体验雕刻制作的过程,学习不同雕刻方法,提高对雕刻艺术的认识与欣赏能力。本课内容学生会有浓厚的兴趣。在雕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直观感受、亲身体验,激发其创作灵感和动手实践的欲望。通过感悟、发现、尝试、创作、拓展学习几个环节,由浅入深,让学生逐步掌握雕刻的方法。本课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中探究,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在作业展示中让学生互相欣赏、交流、评价,把他们自己的作品与大家分享,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展示、交流,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间团结合作的学习精神,体现人际间的交流与关怀。
教学目标:
1、选择合适的材料,尝试雕刻一件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引导学生欣赏了解各类雕刻作品,认识雕刻的种类。寻找并运用身边的媒材,引导学生将平面的内容用雕刻的形式表现出来。
3、初步了解什么是雕刻艺术,它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体验雕刻过程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了解雕刻的相关知识,对雕刻作品的设计。
教学难点:如何掌握雕刻的刻制方法。
教学准备:粉笔雕刻的酒杯、ppt
教学过程:
1、出示展示物,引出课题。
2、生活中的雕刻品(公园里的石像;故宫里的图腾;寺宇里的佛像;精美的玉坠)
共同特征:通过雕刻而成。
3、解释雕刻的含义
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塑、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雕、刻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
4、请学生举手发言:生活中你所知道的雕刻品。(引出雕刻的不同种类)
5、雕刻的种类(1、按空间占用分类。2、按材料加工分类。3、按功能分类)
6、雕刻的表现形式:圆雕、浮雕、透雕
图文解释各种雕刻品及形式,着重将圆雕与浮雕做对比,帮助学生分辨两种雕刻品(请学生在学习了圆雕和浮雕后,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理解。)
7生活中不一样的雕刻艺术(知识拓展:水果雕刻、冰雕、蛋雕、粉笔雕刻……)
8、介绍雕刻工具
9、学习雕刻步骤(1、设计草图。2、切基本型。3、构画样稿。4、确定刻法。
5、进行雕刻。6、尝试敲印)
10、布置作业:利用身边的材料,做一件小型雕刻作品(分小组讨论,设计初
步草图)
11、课外知识补充:知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