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道路建设合集12篇

时间:2023-11-01 09:56:07

产业园道路建设

产业园道路建设篇1

Abstrac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mall-town 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as well as its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Shaanxi Province Shangzhou District Jinghe Industrial Park, for example, conduct in-depth discussion. And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at this stage as a background analysis of the proposed mode of small-town 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content, methods, and reference the basis for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small-town industrial park.

KeyWbrds:Small town;Industrial Park;The planning and desigh;Spatial distribu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F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规划背景

近年来,小城镇工业园的规划建设工作基于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政策的出台在全国迅速展开,掀起了一股发展高潮。从目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小城镇工业园区规划实践缺乏系统规划和理论指导,与国家宏观政策处于脱节状态。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工业园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影响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基于以上认识,以小城镇和工业园和谐发展为目标,选取陕西省商州区大荆镇为例,对小城镇工业园的规划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力求通过分析研究提出小城镇工业园的规划设计模式、内容、方法等,以促进小城镇和工业园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荆河工业园位于商州区北部,秦岭南麓,丹江上游,商州区北部的大荆镇,距城区35公里,距西安90公里。荆河将园区一分为二,洛洪公路从中部横穿而过,西合铁路纵贯东南,正在修建的西商高速公路在李庙乡有出入口距大荆镇3.5公里,使得大荆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作为关-天经济区次核心城市,商洛市依托商(州)丹(凤)循环工业经济园区,打造活力经济板块,由此全面带动商洛产业开发。因此,依托大荆镇建设荆河生态工业园区将使大荆镇充分借助工业园区这一平台,聚集发展要素,培育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条,推动大荆镇及商洛经济的飞跃发展。

荆河工业园的规划原则

为了促进大荆镇与荆河工业园的和谐发展,营造两者发展的双赢局面,荆河工业园的在进行规划时应该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适用性”的原则。根据园区自身的地域、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模式、环境管理模式等特点提出适用于园区自身发展的适用性原则。规划应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摆脱局限性束缚,开拓思路,服从需要。

(2)“协调”的原则。强调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一致、规划结构与布局上整体与局部的协调一致、近期与远期的协调一致、工业与配套设施的协调一致。

荆河工业园的功能布局

荆河生态工业园的发展重点是以农副产品加工业、医药加工业和生物深加工产业为主导发展产业,使其在区域布局上形成一个集生态、文化、科技、绿色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产业园区。根据以上规划指导思想规划,园区内功能结构划分如下:

区内总体分为两个区域:大荆镇小城镇建设区和商州区荆河工业园区。其中工业园区的结构总结为:“一核、一带、多片区”。

“一核”:即围绕原大荆镇中心设置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形成了工业园区服务核。该服务核功能齐备,设施完善,包括工业园区管委会、园区职工公寓住宅地、产品销售市场,商业金融等功能,形成商州区荆河生态工业园的核心。

“一带”:以贯穿园区南北的荆河为纽带,通过综合治理,建设荆河沿线生态景观,维持园区生态系统的平衡,营造高质量的生产生活环境,使荆河沿岸成为旅游休闲、生活办公的重要通道。

“多片区”:规划区内总体分为小城镇建设区、配套服务区、仓储物流区、食品加工区、农特产品加工区、医药加工区六个片区,以上功能结构的划分以荆河工业园的产业总体布局为依据,以生态农业产业链、旅游产业链、生物包装产业链以及中药材循环发展产业链四大产业支撑,形成具有一定特色和规模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

荆河工业园的功能布局侧重工业园功能与小城镇功能的衔接关系,两者通过配套服务区联系,服务设施在方便城镇居民生活的同时,为荆河工业园提供了服务设施的支撑。为了保证城镇环境不受工业园的影响,将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农林产品加工区与食品加工区分布在小城镇建设区附近的区域,具有轻微污染的医药加工区与小城镇建设区相对分离,以保证城镇环境不被破坏。仓储物流区则分布在对外交通的枢纽部位,方便园区与周边区域在物质上的交流。

荆河工业园和大荆镇依托荆河景观通廊将各功能区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属于典型的块状布局模式中的中轴布局式,以产业总体布局为依据,通过荆河景观通廊将小城镇建设区、配套服务区、仓储物流区、食品加工区、农特产品加工区、医药加工区六个功能片区有机结合起来,这种布局模式有利于建设时序的展开,建成后各功能区功能也将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荆河工业园的土地利用规划

(1)荆河工业园用地现状分析

荆河生态工业园区用地范围内现状用地主要分布有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村镇建设用地、农林用地等,其中农林占总用地的62.8%。水域面积占总用地的7.0%;居住用地占总用地的24.9%;公共设施占总用地的7.0%。

通过现场调研发现,荆河工业园规划范围内用地现状不尽合理,镇区生活用地、商业用地混杂的现象比较严重。园区规划范围内居住用地所占比例偏高且布局过于分散,公共设施用地和生产性用地所占的比例偏低,防护绿地过少以及内部建筑布局混乱,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过低。现状用地的分布导致小城镇基础设施、公用设施难以完善,极大的影响了大荆镇产业和人口聚集效应的发挥,造成大荆镇发展缺乏动力,城镇建设缓慢等影响大荆镇健康发展的问题。

(2)荆河工业园土地利用规划

荆河工业园的土地利用规划与大荆镇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通过空间规划达到园区带镇发展的目的。针对荆河工业园用地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规划后的荆河工业园的用地主要由工业用地、居住用地、仓储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四大部分组成。对各个功能用地的比例进行调整,加大了公用设施用地的比列,为园区发展和镇区居民生活的改善提供服务设施的支撑。将居住用地集中在小城镇建设区内,以荆河工业园的产业总体布局为依据,对工业用地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布局,增加了仓储用地,为园区工业提供配套服务。具体用地布局如下:

居住用地:结合大荆镇的现状情况,主要集中在镇区综合服务中心。原孟村、果园村拆迁群众安置住宅用地布置在小城镇建设区域。

公用设施用地:其中行政办公用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工业与居住之间的管理服务区,设置工业园区相关的管委会以及各项办公服务建筑,主要为在此的工业企业提供办公管理服务;另一部分主要为在此居住工作的居民服务的。它布置在居住区中心,被居住用地环绕。商业金融用地、文化娱乐用地、医疗卫生用地均设置在居住区中心,为小城镇居民服务。

工业用地:针对产业的不同加工类型、深度,再结合考虑其他配套工业等因素,将工业用地划分为一类工业用地、二类工业用地。工业用地以一类工业为主,严防污染,力求做到废气、废渣循环利用。各工业地块内绿化率较高,充分体现现代化工业园区内的风貌。注重工业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不同性质的企业相对集中,大运量、有轻微污染的企业与对环境要求较高的企业相对分离。

仓储用地:工业园区内分布有大量的物流,考虑到周边用地性质及交通情况,规划中共设置了一块仓储区,以满足周边省市和园区内部的产品存储与流通。

荆河工业园用地布置结合周边区域的关系、大荆镇用地的自然地形地貌进行了合理安排,既有利于生产,又充分发挥了大荆镇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对工业园发展的支撑作用。在荆河工业园土地利用规划中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在工业园区内单独布置以避免干扰,行政办公用地和生活居住用地及其他公共设施用地兼顾工业园和大荆镇合理布局,为荆河工业园工人提供服务的同时,方便大荆镇居民的生活。

荆河工业园的道路交通规划

(1)荆河工业园原有道路情况

荆河工业园原有道路系统比较混乱,大荆镇原有的道路宽度和道路设施无法满足荆河工业园发展的需求。现状道路情况如下:

①铁路:西(西安)合(合肥)铁路从镇区南部穿过,现为单线铁路,年货运量1900万吨。园区距离西合铁路砚川站仅2公里。

②公路:西商高速路线全长约123公里,全线采用设计速度120、100、80公里/小时八车道(前18.3公里,西安至蓝田县营坡村)和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洛洪路是洛南县对外的一条交通要道,二级公路,与312国道相接。从洛南到洪门河进入G312国道的一条快捷通道。

③镇区内部道路现状:沿荆河两侧有两条主路、其它小路穿插于两条主路间,道路尚不成系统,道路质量较差,大多数道路都很窄,有些道路车辆无法通过。

(2)规划后荆河工业园的道路交通系统

按照园区平面布局,为保证用地的完整性,保证道路交通的畅通,现状道路在园区内需要调整并拓宽。规划区现状对外交通主要通过铁路、公路与园区内部进行衔接,其中:

①规划后的对外交通系统

铁路:西(西安)合(合肥)铁路从园区南部穿过,通过大板路连接。园区物流可以直接依托砚川站和西合铁路进行长距离运输。

公路:规划后,西商高速路线在李庙乡设有出入口,距工业园3.5公里左右。洛洪路进出工业园交通流向为北向进入。在洛洪路二级公路南向分别开有二个出入口,西出入口主要承担园区货流,东出入口作为综合性出入口。在园区东大门处,布置一座新客运站。

②规划后的内部道路交通系统

路网结构:工业园区内部道路规划为“三横、两纵”的骨架系统,路网形式为平行“井”状路网结构,线型平顺。“三横”即为贯穿工业园区的纬三路、纬六路以及堡子村路,“两纵”即为荆河两侧的滨河路以及城镇建设区的经三路。

将工业园的道路系统与大荆镇的道路系统进行了统一规划,路网形式属于方格网状,线型平顺。这种路网具有结构清晰,通达性好的特点,并便于工业园区地块的划分。工业园道路规划与大荆镇道路交通规划紧密衔接,不仅为荆河工业园提供便捷、高效的交通联系,而且更好地体现了大荆镇的建设风貌、环境质量。

荆河工业园的景观规划

(1)荆河工业园的景观规划

通过荆河绿化景观廊道,将工业园和大荆镇的景观相衔接,形成工业园和大荆镇相互渗透的景观,以满足两者在景观营造上的协调性。荆河两侧绿化带,规划配置各种植物及小品,布局放大成为街头公园,形成开敞连续的绿化景观空间。保证沿街建筑界面的连续性,控制共建尺度、建筑风格,形成园区干道两侧的建筑景观廊道。以规划的集中绿地、广场、标志性建筑及园区出入口作为园区的景观节点。在园区各个重要节点位置的具有大荆镇地方特色的建筑、雕塑、植物、景观小品等,增强园区的特色和可识别性。

(2)工业园和大荆镇景观协调性体现

①工业园景观与大荆镇镇区景观相协调

大荆镇建设区内建筑以多层为主,与现展相呼应,并且延续了传统风貌。同时注重现代和传统的协调统一,营建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和生活环境。工业园区景观要满足现代工业生产要求,同时注重建筑风格、环境设计、空间结构等对个性特色和整体开发效果的影响,注重绿化和环境的营造,并与周边大荆镇环境融为一体,使得工业建筑和景观成为园区景观的组成部分。镇区景观与工业园区景观相协调并相互渗透,使园区面貌具有现代感、优越感、新奇感,增强吸引投资的感染力。

②周边山体绿化景观规划结合地方特色

大荆镇周边山体,均种植有核桃、板栗、中药材等农产品,荆河工业园利用这一丰富的自然资源、周边环境的优势,在园区外打造观光农业自然景观。通过特色的建筑风格、独特的自然景观,体现园区的生态理念。园区形成具有农林观光、休闲娱乐、山野生态绿色的休闲旅游,作为园区的生态大背景。

结束语

文本针对目前小城镇工业园区的规划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总结归纳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分别从小城镇工业园的规划原则、功能布局、土地利用规划、道路交通规划以及景观规划等规划设计要素结合荆河工业园进行了实例论证分析。力求通过规划设计,促进工业园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重点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功能布局方面:城镇用地结构与工业园功能布局优化配置研究是小城镇工业园规划的核心问题。在规划中必须打破长期以来城镇建设用地与工业园建设用地分割管理的局面,以工业园与小城镇功能协调布局为规划原则。在道路交通规划方面:在道路交通规划中要注重小城镇和工业园道路交通体系的衔接关系,强调两者在道路交通系统上的统一规划;在景观规划方面:提出工业园的景观规划应与小城镇特色紧密结合,创造出符合小城镇特色并与小城镇景观相协调,融为一体的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1]何兴华.小城镇规划论纲.城市规划,1999(03):8-10

[2]崔功豪.小城镇规划的若干问题[J].小城镇建设,2000. (1):44~45.

[3]崔功豪等编著.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刘永强,沈社保 走出小城镇建设的误区[J] 城市规划会刊,2000,(5)

[5]陈有志,袁军 小城镇沿过境公路发展的利弊[J] 规划师,2000.(3)

产业园道路建设篇2

一、现状

(一)规划情况

水月产业园区前身为__年成立的__区水月循环经济实验区,__年9月经省经信委、市编办批复成立园区管委会,__年__月23日正式挂牌成立。园区原定位为循环经济实验区,《产业发展规划》于__年9月经省经信委批复实施,主要围绕水钢冶金主导产业发展装备制造、金属加工、化工、建材、矿产开发等循环配套产业,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发展商贸、物流、市场、食品加工等服务产业。为优化产业结构,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园区根据市委市政府意见,经充分调查研究,依托交通、区位、市场潜力等优势,将园区功能重新定位为产城一体化的城市拓展区,规划范围为东至瑞安路,南邻贵昆铁路,西至汪水路,北抵月照机场,辖钟山区红岩街道办事处、荷城街道办事处的部分社区和杨柳街道办事处大部分区域和月照乡全部,总面积约7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约15平方公里,核心区域面积5.1平方公里,着力打造物流商贸、空港经济及高新技术产业、循环经济轻型工业、休闲旅游度假四个组团。目前,规划工作已进入细节论证阶段,拟于今年11月上旬报批。

(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设计标准为城市主干道Ⅱ级的金水路一期__公里已建成通行,近期完成细沥层铺设。全长1.547公里、宽20米的民族风情小镇东明路于今年4月中旬动工,全长2.26公里、宽20米的南北路于今年__月动工,两条路路现正进行基础填挖工程。全长2.3公里的金水路二期在首批建设BT投资方因资金链断裂无法续建停工后,今年10月重新动工建设,

(三)排污排洪方面

排洪排污沟渠修建3千米,但仍不能满足当前园区排洪排污需要。

(四)水电气配套方面

共完成供水管道安装13千米,铺设排水管道沟渠1.2千米。计划今年年底前,完成新安装饮水管道3000米,新铺设排水管道__米,新建220千伏安变电站一座。现有水、电基本能满足现入驻企业、在建项目及居民用水用电需求,二期管道尚未进入实施阶段。

二、存在问题

(一)规划未定

已完成5.1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与现发展思路不一致,在__年__月12日召开的市长办公会议上未获通过。现市规划局将水月纳入新一轮城市规划范围,市规划、发改部门正委托相关单位对建安组团、空港经济两片区进行控制性规划,与园区的控制性规划重叠。

(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__大道作为市政府规划建设的横穿园区核心区的主干道,已由水城县完成初步设计,但迟迟未动工建设,严重阻碍园区项目建设。园区内民族风情小镇东明路、南北路和金水路二期虽在轰轰烈烈建设中,但建成投入使用需要一定工期,近期难以通行。原有道路为实现细沥层铺设,且内环快线、机场快线及园区内项目工程运输车辆碾压造成破坏,运输条件差。

(三)排污排洪设施亟待改善

园区内地形地貌复杂,项目建设用地需大量挖填方后方能使土地平整,导致排污排洪压力增大,园区内原有排污排洪设施已不能满足需要。

(四)配套设施不健全

现有水电只能基本满足企业、项目建设和居民生产、建设和生活需要,后续生产、建设和生活用水用电量大,且供气、通讯等设施不健全。

(五)小散乱污染企业清理难

园区起步标准低,开发程序不科学,导致企业分布混乱,尤其是园区内存在多个洗煤厂,呈现小、散、乱的状态,导致脏乱差根源难以消除,大大影响了园区形象和建设发展。虽园区已调查摸底,但清理工作已超出园区管理权限。

(六)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

园区内基础设施全部由管委会自筹经费建设,但园区起步晚、后劲弱,无固定资产,加之建设用地少等现实问题,导致园区没有融资抵押物,融资难度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

三、建议

(一)强化规划衔接

为统筹园区同步、协调发展,市发改委、规划局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涉及园区规划的建安片区、月照机场周边一带范围,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后,由园区负责实施,其余范围由园区规划并实施。同时,尽快确定园区法定界线。

(二)完善路网规划和建设

将园区已规划并动工建设的民族风情小镇东明路、南北路和拟规划的其他道路统筹纳入先期城市道路规划,由园区先行建设。把__社区二三组道路、内环快线三块田互通至双坝社区小西湖道路纳入城市道路网络规划,提高周边土地使用价值。另外,乌蒙大道园区段从月照乡政府前至水钢由园区自行规划建设,享受水城县建设乌蒙大道的待遇。

(三)加快排污排洪设施建设进度

2017年市中心城区人口规划将超过100万人,城市排污将超过100000m3/天,到2020年园区工业污染将达121900m3/天,且水城河流经园区,建议在位于城市排污排水下游的乌蒙山水泥厂处建设日处理能力10—1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并尽快纳入议事日程,统一处理城市污水,把现污水处理厂区域土地置换给园区使用。

把水城河下游作为城市排洪通道统一立项,争取国家建设资金统一改造。

(四)完善供水供电供气等设施

因园区属城市部分,到2020年,园区常驻、流动人口总数将达30万人,生产、生活用水将达186500m3/天,建议把园区供水、供电、供气系统纳入城市统筹规划建设。当前,供水问题最为突出,亟待解决。

(五)加快污染根源治理

产业园道路建设篇3

__工业园区自20__年经市政府批准成立以来,备受县委、县政府和全县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去年4月园区体制调整以后,在困扰园区建设的资金和土地两大问题得以缓解的情况下,园区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工业经济的“主战场”。为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影响园区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__工业园区跨越式发展,把__工业园区建设成为__经济和财政的支柱,我委重点围绕园区管理体制、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方面展开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__工业园区建设现状

(一)园区管理体制

20__年4月县委、县政府对园区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将县园区管理办公室更名为县园区管理委员会,赋予园区管理委员会直接从事园区开发建设的职能职责,主要承担园区土地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明确划分县园区管委会、县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园区所在街道、镇的职责权限,建立起调动县、街道(镇)两级积极性、分工协作、职责明确、统一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管委会下设综合科、经济运行科、财务科、用地科、工程科和工程建设技术中心。目前,园区工作步入正轨,机关运转顺畅。

(二)园区招商引资和建设情况

__工业园区坚持“用地集约、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的原则,按照打破行政区划“一园几区”的开发模式,着力构建璧城、青杠、大路三大板块,努力壮大机械制造、制鞋、建材三大产业,依靠产业优势和特色来提升园区竞争力。通过不断深化招商引资,目前已有南方天合底盘(美国天合汽车集团投资)、乐百氏饮料公司(法国达能集团投资)、金田鞋业(巴西派诺蒙集团投资)3家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奥康集团、青岛双星集团、广东伟雄集团(顾地塑胶)、__力帆集团、__嘉陵集团等177家企业入驻园区。目前园区建成区面积4.3平方公里,在建区面积3.8平方公里。自园区体制调整以来,管委会先后负责实施并完成了璧城永嘉大道下段、双星大道延伸段、石堡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金剑路、三环路、河西2600亩土石方、两横五纵道路、派诺蒙和青杠民安西街、缙云路路基及施工便道、力帆微车一期土石方、杨柳和中兴安置区施工便道等40余项工程建设。

20__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2亿元,工业增加值27.6亿元,上交税金3.85亿元,完成企业投资15亿元,基础设施投资6.75亿元。20__年至20__年____工业园区连续五年被评为__市“十强特色工业园区”。

二、__工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园区规划滞后

一是园区部分拓展区和所有远景规划区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具备可行性和操作性,需要将该片区纳入城市总规和用地规划的修编范围;二是园区控规编制滞后,或一个片区编制完成后由于企业用地位置的变化频繁调整控规,导致不能及时开展基础设施的设计等前期工作;三是园区产业规划尚未正式出台,园区产业布局及功能分区缺乏政策性依据,招商引资缺乏明确指导。

(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够高

__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建桥、晏家等先进园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需进一步提升建设水平以完善园区功能。如晏家工业园区围绕“大工业、大物流、大能源、大配套”的发展定位,加大对变电站、公路、铁路、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大项目入驻提供了能源和交通保障。建桥工业园区高度重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树立“环境就是资源,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大手笔规划和建设,完善的配套设施为园区发展创造了独特的投资优势,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污水处理及排洪等基础设施达到了先进水平。荣昌工业园区采用租地的办法拉通道路骨架,为入园企业创造条件。

(三)入驻项目的投入产出规模偏小

近年来随着我县招商引资的不断深化,园区已入驻了3家世界500强企业和5家全国500强、4家__工业50强企业。但__工业园区仍然缺乏一批100亿级的基地型、龙头型、旗舰型大项目作为支撑,经济发展后劲与我市其它先进园区相比仍显不足。如晏家工业园区引进的重钢集团投资达200亿元,全面建成投产后,重钢及其配套企业产值达500亿元。长寿化工园区引进的巴斯夫mdi一体化项目投资300亿元,建成投产后产值将达3

00亿元。港城园区的海尔工业园商用空调及家电项目,投资28亿元,达产后年产值200亿元。(四)土地供需矛盾突出

近年来征地审批难度加大,区县之间对用地指标的争抢日益激烈,再加上受我县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约,园区建设用地严重不足,完全不能满足招商引资和建设的需要。目前__工业园区内符合“两规”可供征用的土地不足400亩,已签约入驻的项目需用地17000余亩,在“两规”修编未落实之前无法开展大规模的征地工作,尖锐的土地供需矛盾在较短时期内难以缓解。

(五)土地使用效益不高

一是土地投入产出强度偏低。__工业园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制鞋业和机械制造业,特别是制鞋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规模不大,产出效益不高,因此我县工业园区土地的投入和产出强度只有20亿元/平方公里和40亿元/平方公里,与我市先进园区相比差距较大。主城园区入园门槛较高,偏重于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入驻项目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如长寿化工园区引进了12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企业均是化工行业的全国乃至世界龙头企业,园区土地利用达到了高投入高产出。建桥工业园区规划面积仅15平方公里,园区产业定位起点较高,主要发展先进制造业、新材料、医药食品、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预计到2015年产出强度达100亿元/平方公里。二是存在土地闲置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我县已出让的闲置土地有40余宗,面积在数千亩,还有个别企业拿到土地证后真正用于建设生产的土地不到总面积的一半。土地闲置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让真正需要土地投资发展的好项目好企业无法落地建设,也给政府财政收入带来了损失。

(六)建设资金短缺,融资渠道单一

某种程度上来说,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园区建设工程推进速度的首要问题。近年来,我县的融资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远远不能满足园区建设的资金需求,自园区体制调整以来,园区管委会实施的工程普遍存在不能按合同约定按期支付工程款的现象。此外,由于拆迁安置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已取得征地批文的土地迟迟不能开展拆迁安置,推迟了企业进场建设的时间。目前,我县的融资工作主要由县金融办和国资公司统筹负责,通过整合国有资产或土地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贷款融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没有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来筹集资金。

(七)各级各部门对园区发展的认识有待统一和提高

极个别部门还存在本位主义和部门利益至上的思想,对园区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在园区建设审批过程中思想不够解放,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现象时有发生,没有创新思考如何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三、推动__工业园区科学发展

(一)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提高园区工作效率

一是采取更加灵活的选人用人机制。一方面,对园区建设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表现突出的优秀人员,建议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提拔、升迁上予以优先考虑。另一方面,园区建设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建议参照市内大多数园区采用“固定编制+临时聘用”的用人机制,根据园区建设的进展和工作岗位的需要公开招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财政压力,克服了“只进不出”的传统弊端,有利于形成优胜劣汰、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更能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为搞好园区建设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保障。二是进一步探索园区管理体制。增加管委会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增强园区管委会对园区建设的统筹职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全县各职能部门和园区所在街道(镇)的资源优势和工作积极性;真正实现园区内行政审批“一站式”办公,为园区建设和发展开辟绿色通道,建议在园区设立规划、建设、国土房管、环保等重要职能部门分局,在园区内部完成各项手续的审批和办理,在前期工作环节为工程建设节省大量时间,提高园区建设推进速度。

(二)树立规划先行的观念,提升园区规划水平

一是园区规划必须跳出__,站在“融入__主城区、建设重要功能区”的新高度、新视角,以加快实现__园区与__主城的融合和对接为出发点,对园区未来发展进行全新的思考和谋划。二是高质量完成园区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实现控规全覆盖,并将园区建设规划与产业规划有机结合,为招商引资和实施建设提供规划指导。三是园区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有机结合,避免相互冲突、相互影响,增强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四是规划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功能,改变过去单纯布局工业的做法。要改变每个企业都分别建设职工宿舍的做法,集中成片规划建设职工公寓,同时,配套建设学校、幼儿园、超市、文体娱乐设施、社区服务中心、物流中心、治安派出所、金融网点等配套设施,提升园区的综合服务能力。五是坚持政府主导园区规划、政府指导企业建设,改变工业企业“千房一面”的单调形象,制定入园企业的外观、景观和绿化等设计的总体要求并严格把关,以提高建设档次、提升城市形象。园区规划一经审定,必须严格按规划实施建设,增强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避免主观随意性,真正做到规划一张纸、审批一支笔。

(三)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招商引资硬实力

一是加大道路骨架建设的力度和速度,尽早完成主干道和管网建设。要千方百计改变园区道路骨架的建设速度滞后的被动局面,学习和借鉴合川区、荣昌县在没有获得土地批文的情况下,先行租用土地建设园区道路骨架的做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同时完善用地手续,提高土地的商业价值和满足工业项目快速落地、快速建设、快速见效的需要。园区道路骨架建成后,土地以生地出让给企业,既可减轻园区建设的资金压力,减少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又可大大节约土地整治成本。

二是大力推进水、电、气等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提

高建设工作的前瞻性,加大对变电站、开闭所、水利设施等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提升园区能源系统的承载能力,满足入园大企业、大项目的能源需求。三是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管理。从设计到施工环节,都要本着“质量第一、精打细算”的原则开展工作,首先是科学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其次是严把施工质量关,努力把园区的每一个工程都建成合格的,能经得起实践考验的工程。

四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确定建设时序和工期。在道路控规和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建议路基土石方与道路路面和管网工程一并发包,由同一家施工单位负责实施,有利于工程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和施工工序的同步,同时会大大节约工程招投标的行政运行成本,缩短工作周期。由于路基填方区如填方高度较高或填方区沉降可能会破坏路面,路基土石方完成后最好待其自然沉降至少半年后才实施路面工程。实施道路建设时,建议先实施主干道建设和地下综合管网,人行道、路灯和绿化工程待入园企业基本建成后再实施,避免企业进场建设时破坏人行道、绿化工程。

(四)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资金短缺难题

一是通过财政资金注入、资产划转和国有资产整合等形式做大做强融资平台,提高融资担保能力;二是改变过去单一的利用政府资产或土地抵押、政府担保向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式,通过深化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合作,争取更多的政策性信贷资金投入;三是做好土地这篇文章,以地生财、以地聚财,加强新征土地的储备工作,由政府高度垄断经营性用地(包含新征的和旧城改造的),切实保证经营性用地纯市场化经营和管理;盘活存量土地,通过调整城市规划和城市用地结构,置换有开发价值的土地,以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效益;四是经营好园区服务区,将配套的商场、农贸市场、文体娱乐设施等建设用地规划为经营性用地予以拍卖;五是拍卖园区内的道路、桥梁、公共建筑物的冠名权和户外广告的经营权;六是对新建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采用bt融资方式,向社会公开招商引资,择优选择合作对象,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政府可在该片区企业产生的税收中确定一个合理的支付比例和支付年限,或者无偿提供一定面积的商业用地作为投资回报。

(五)强化土地征用和管理,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一是进一步加大园区的征地力度。全县在安排征地计划时,除保证融资需征用的经营性土地外,要优先考虑工业用地的征用,尽最大努力缓解工业用地的供求矛盾。积极引导项目业主申报部级、市级重点项目,突出项目征地,争取用地指标的倾斜。主动向国土资源部和市地房局汇报工作和沟通联系,获得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加大用地调规力度,力求修编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满足园区建设发展需要,解决制约土地征用的瓶颈问题。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集中整合农村建设用地来修建标准厂房,安置中小企业。

二是抓好土地的节约集约使用和加大对闲置工业用地的处置力度。规范土地供应政策,对入驻项目严格审查其投资规模、投产周期、经济效益、社会贡献等指标,科学合理确定供地面积,对于分期实施建设的项目改变过去一次性供地的做法,根据建设进展情况实行分期供地、分阶段办理土地证,督促企业尽快建设投产,防止圈地现象的发生。推行楼宇工业和标准厂房建设,对用地规模偏小(低于20亩)的企业采取只供房不供地的办法,引导其入驻标准厂房生产经营,既可实现厂房的统一规划建设,又可提高土地投入产出强度。政府要下决心加大对闲置工业用地的处置力度,责令其限期开发建设或收回土地使用权,树立政府加强土地市场管理的权威和决心。

(六)推进产业上档升级,构建集聚优化新格局

一是精心编制园区产业规划,科学指导招商引资和企业建设。根据__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区位条件和周边产业环境,确定园区主导产业和配套产业,合理划分组团功能分区,提高产业集聚度。在出台园区产业规划后,要严格按规划来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指导入园企业布局,改变项目落地“遍地开花”的局面。

二是瞄准产业转移机遇,大力推进产业上档升级。瞄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产业转移、国内东部沿海向西部产业转移、__主城退二进三等机遇,发挥__工业园区邻近大学城、西永微电子园的区位优势,以建设“三都两园一城”为载体,在壮大机械制造、制鞋等传统产业的同时,重点引进和培育装备制造、电子工业、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保节能型产业,实现园区产业的梯次分布和优化升级,增强园区经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是围绕推动园区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做好引导和扶持工作。引导现有企业做大做强,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实现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扶持具有产业带动作用、市场占有率高、对财政收入贡献大的龙头骨干企业,吸引上中下游配套企业集聚衍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成本低廉的生产环境,把工业园区打造为特色产业集聚的高地。

(七)创新招商思路和方式,提高招商引资效益

一是树立产业招商的理念,坚持龙头带动、完善产业链条、强化产业聚集的招商思路,力争多引进高创税项目、高投入产出项目、产业带动和配套能力强的项目,提高产业集聚度、壮大产业规模,增强园区发展后劲。

二是充分考虑招商成本与收益在较短时期内实现平衡。招商引资要算经济帐、算综合帐、算明白帐,要认真测算征地拆迁成本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确定一个合理的地价、投入、产出标准,用以指导招商引资工作。同时,建议对引进企业的资金实力和产出效益进行全面评估,根据企业对税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大小来制定优惠政策。

三是实现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转变。严格项目准入制度,由县相关部门对其投入产出、用地规模、环境影响尤其是资金实力等方面进行审核,确定其是否达到入园条件,保证入园项目的高质量。

四是拓宽招商思路,创新招商方式。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所属企业的广泛接触和联系,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挖掘现有企业的招商优势和潜力,鼓励企业现身说法、以商招商,真正实现引进一个、吸引一批;巧借外力,加强与上级经济职能部门的联系,大力推荐__的投资环境和政策,争取其引进项目的支持和帮助。

(八)优化协调服务,打造宽松的发展软环境

产业园道路建设篇4

(一)园区管理体制

20*年4月县委、县政府对园区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将县园区管理办公室更名为县园区管理委员会,赋予园区管理委员会直接从事园区开发建设的职能职责,主要承担园区土地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明确划分县园区管委会、县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园区所在街道、镇的职责权限,建立起调动县、街道(镇)两级积极性、分工协作、职责明确、统一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管委会下设综合科、经济运行科、财务科、用地科、工程科和工程建设技术中心。目前,园区工作步入正轨,机关运转顺畅。

(二)园区招商引资和建设情况

xx工业园区坚持“用地集约、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的原则,按照打破行政区划“一园几区”的开发模式,着力构建璧城、青杠、大路三大板块,努力壮大机械制造、制鞋、建材三大产业,依靠产业优势和特色来提升园区竞争力。通过不断深化招商引资,目前已有南方天合底盘(美国天合汽车集团投资)、乐百氏饮料公司(法国达能集团投资)、金田鞋业(巴西派诺蒙集团投资)3家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奥康集团、青岛双星集团、广东伟雄集团(顾地塑胶)、xx力帆集团、xx嘉陵集团等177家企业入驻园区。目前园区建成区面积4.3平方公里,在建区面积3.8平方公里。自园区体制调整以来,管委会先后负责实施并完成了璧城永嘉大道下段、双星大道延伸段、石堡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金剑路、三环路、河西2600亩土石方、两横五纵道路、派诺蒙和青杠民安西街、缙云路路基及施工便道、力帆微车一期土石方、杨柳和中兴安置区施工便道等40余项工程建设。

20*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亿元,工业增加值27.6亿元,上交税金3.85亿元,完成企业投资15亿元,基础设施投资6.75亿元。20*年至20*年xxxx工业园区连续五年被评为xx市“十强特色工业园区”。

二、xx工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园区规划滞后

一是园区部分拓展区和所有远景规划区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具备可行性和操作性,需要将该片区纳入城市总规和用地规划的修编范围;二是园区控规编制滞后,或一个片区编制完成后由于企业用地位置的变化频繁调整控规,导致不能及时开展基础设施的设计等前期工作;三是园区产业规划尚未正式出台,园区产业布局及功能分区缺乏政策性依据,招商引资缺乏明确指导。

(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够高

xx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建桥、晏家等先进园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需进一步提升建设水平以完善园区功能。如晏家工业园区围绕“大工业、大物流、大能源、大配套”的发展定位,加大对变电站、公路、铁路、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大项目入驻提供了能源和交通保障。建桥工业园区高度重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树立“环境就是资源,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大手笔规划和建设,完善的配套设施为园区发展创造了独特的投资优势,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污水处理及排洪等基础设施达到了先进水平。荣昌工业园区采用租地的办法拉通道路骨架,为入园企业创造条件。

(三)入驻项目的投入产出规模偏小

近年来随着我县招商引资的不断深化,园区已入驻了3家世界500强企业和5家全国500强、4家xx工业50强企业。但xx工业园区仍然缺乏一批100亿级的基地型、龙头型、旗舰型大项目作为支撑,经济发展后劲与我市其它先进园区相比仍显不足。如晏家工业园区引进的重钢集团投资达200亿元,全面建成投产后,重钢及其配套企业产值达500亿元。长寿化工园区引进的巴斯夫MDI一体化项目投资300亿元,建成投产后产值将达300亿元。港城园区的海尔工业园商用空调及家电项目,投资28亿元,达产后年产值200亿元。

(四)土地供需矛盾突出

近年来征地审批难度加大,区县之间对用地指标的争抢日益激烈,再加上受我县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约,园区建设用地严重不足,完全不能满足招商引资和建设的需要。目前xx工业园区内符合“两规”可供征用的土地不足400亩,已签约入驻的项目需用地17000余亩,在“两规”修编未落实之前无法开展大规模的征地工作,尖锐的土地供需矛盾在较短时期内难以缓解。

(五)土地使用效益不高

一是土地投入产出强度偏低。xx工业园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制鞋业和机械制造业,特别是制鞋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规模不大,产出效益不高,因此我县工业园区土地的投入和产出强度只有20亿元/平方公里和40亿元/平方公里,与我市先进园区相比差距较大。主城园区入园门槛较高,偏重于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入驻项目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如长寿化工园区引进了12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企业均是化工行业的全国乃至世界龙头企业,园区土地利用达到了高投入高产出。建桥工业园区规划面积仅15平方公里,园区产业定位起点较高,主要发展先进制造业、新材料、医药食品、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预计到2015年产出强度达100亿元/平方公里。二是存在土地闲置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我县已出让的闲置土地有40余宗,面积在数千亩,还有个别企业拿到土地证后真正用于建设生产的土地不到总面积的一半。土地闲置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让真正需要土地投资发展的好项目好企业无法落地建设,也给政府财政收入带来了损失。

(六)建设资金短缺,融资渠道单一

某种程度上来说,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园区建设工程推进速度的首要问题。近年来,我县的融资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远远不能满足园区建设的资金需求,自园区体制调整以来,园区管委会实施的工程普遍存在不能按合同约定按期支付工程款的现象。此外,由于拆迁安置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已取得征地批文的土地迟迟不能开展拆迁安置,推迟了企业进场建设的时间。目前,我县的融资工作主要由县金融办和国资公司统筹负责,通过整合国有资产或土地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贷款融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没有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来筹集资金。

(七)各级各部门对园区发展的认识有待统一和提高

极个别部门还存在本位主义和部门利益至上的思想,对园区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在园区建设审批过程中思想不够解放,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现象时有发生,没有创新思考如何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三、推动xx工业园区科学发展

(一)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提高园区工作效率

一是采取更加灵活的选人用人机制。一方面,对园区建设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表现突出的优秀人员,建议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提拔、升迁上予以优先考虑。另一方面,园区建设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建议参照市内大多数园区采用“固定编制+临时聘用”的用人机制,根据园区建设的进展和工作岗位的需要公开招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财政压力,克服了“只进不出”的传统弊端,有利于形成优胜劣汰、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更能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为搞好园区建设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保障。二是进一步探索园区管理体制。增加管委会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增强园区管委会对园区建设的统筹职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全县各职能部门和园区所在街道(镇)的资源优势和工作积极性;真正实现园区内行政审批“一站式”办公,为园区建设和发展开辟绿色通道,建议在园区设立规划、建设、国土房管、环保等重要职能部门分局,在园区内部完成各项手续的审批和办理,在前期工作环节为工程建设节省大量时间,提高园区建设推进速度。

(二)树立规划先行的观念,提升园区规划水平

一是园区规划必须跳出xx,站在“融入xx主城区、建设重要功能区”的新高度、新视角,以加快实现xx园区与xx主城的融合和对接为出发点,对园区未来发展进行全新的思考和谋划。二是高质量完成园区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实现控规全覆盖,并将园区建设规划与产业规划有机结合,为招商引资和实施建设提供规划指导。三是园区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有机结合,避免相互冲突、相互影响,增强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四是规划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功能,改变过去单纯布局工业的做法。要改变每个企业都分别建设职工宿舍的做法,集中成片规划建设职工公寓,同时,配套建设学校、幼儿园、超市、文体娱乐设施、社区服务中心、物流中心、治安派出所、金融网点等配套设施,提升园区的综合服务能力。五是坚持政府主导园区规划、政府指导企业建设,改变工业企业“千房一面”的单调形象,制定入园企业的外观、景观和绿化等设计的总体要求并严格把关,以提高建设档次、提升城市形象。园区规划一经审定,必须严格按规划实施建设,增强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避免主观随意性,真正做到规划一张纸、审批一支笔。

(三)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招商引资硬实力

一是加大道路骨架建设的力度和速度,尽早完成主干道和管网建设。要千方百计改变园区道路骨架的建设速度滞后的被动局面,学习和借鉴合川区、荣昌县在没有获得土地批文的情况下,先行租用土地建设园区道路骨架的做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同时完善用地手续,提高土地的商业价值和满足工业项目快速落地、快速建设、快速见效的需要。园区道路骨架建成后,土地以生地出让给企业,既可减轻园区建设的资金压力,减少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又可大大节约土地整治成本。

二是大力推进水、电、气等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建设工作的前瞻性,加大对变电站、开闭所、水利设施等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提升园区能源系统的承载能力,满足入园大企业、大项目的能源需求。

三是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管理。从设计到施工环节,都要本着“质量第一、精打细算”的原则开展工作,首先是科学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其次是严把施工质量关,努力把园区的每一个工程都建成合格的,能经得起实践考验的工程。

四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确定建设时序和工期。在道路控规和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建议路基土石方与道路路面和管网工程一并发包,由同一家施工单位负责实施,有利于工程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和施工工序的同步,同时会大大节约工程招投标的行政运行成本,缩短工作周期。由于路基填方区如填方高度较高或填方区沉降可能会破坏路面,路基土石方完成后最好待其自然沉降至少半年后才实施路面工程。实施道路建设时,建议先实施主干道建设和地下综合管网,人行道、路灯和绿化工程待入园企业基本建成后再实施,避免企业进场建设时破坏人行道、绿化工程。

(四)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资金短缺难题

一是通过财政资金注入、资产划转和国有资产整合等形式做大做强融资平台,提高融资担保能力;二是改变过去单一的利用政府资产或土地抵押、政府担保向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式,通过深化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合作,争取更多的政策性信贷资金投入;三是做好土地这篇文章,以地生财、以地聚财,加强新征土地的储备工作,由政府高度垄断经营性用地(包含新征的和旧城改造的),切实保证经营性用地纯市场化经营和管理;盘活存量土地,通过调整城市规划和城市用地结构,置换有开发价值的土地,以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效益;四是经营好园区服务区,将配套的商场、农贸市场、文体娱乐设施等建设用地规划为经营性用地予以拍卖;五是拍卖园区内的道路、桥梁、公共建筑物的冠名权和户外广告的经营权;六是对新建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采用BT融资方式,向社会公开招商引资,择优选择合作对象,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政府可在该片区企业产生的税收中确定一个合理的支付比例和支付年限,或者无偿提供一定面积的商业用地作为投资回报。

(五)强化土地征用和管理,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一是进一步加大园区的征地力度。全县在安排征地计划时,除保证融资需征用的经营性土地外,要优先考虑工业用地的征用,尽最大努力缓解工业用地的供求矛盾。积极引导项目业主申报部级、市级重点项目,突出项目征地,争取用地指标的倾斜。主动向国土资源部和市地房局汇报工作和沟通联系,获得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加大用地调规力度,力求修编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满足园区建设发展需要,解决制约土地征用的瓶颈问题。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集中整合农村建设用地来修建标准厂房,安置中小企业。

二是抓好土地的节约集约使用和加大对闲置工业用地的处置力度。规范土地供应政策,对入驻项目严格审查其投资规模、投产周期、经济效益、社会贡献等指标,科学合理确定供地面积,对于分期实施建设的项目改变过去一次性供地的做法,根据建设进展情况实行分期供地、分阶段办理土地证,督促企业尽快建设投产,防止圈地现象的发生。推行楼宇工业和标准厂房建设,对用地规模偏小(低于20亩)的企业采取只供房不供地的办法,引导其入驻标准厂房生产经营,既可实现厂房的统一规划建设,又可提高土地投入产出强度。政府要下决心加大对闲置工业用地的处置力度,责令其限期开发建设或收回土地使用权,树立政府加强土地市场管理的权威和决心。

(六)推进产业上档升级,构建集聚优化新格局

一是精心编制园区产业规划,科学指导招商引资和企业建设。根据xx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区位条件和周边产业环境,确定园区主导产业和配套产业,合理划分组团功能分区,提高产业集聚度。在出台园区产业规划后,要严格按规划来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指导入园企业布局,改变项目落地“遍地开花”的局面。

二是瞄准产业转移机遇,大力推进产业上档升级。瞄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产业转移、国内东部沿海向西部产业转移、xx主城退二进三等机遇,发挥xx工业园区邻近大学城、西永微电子园的区位优势,以建设“三都两园一城”为载体,在壮大机械制造、制鞋等传统产业的同时,重点引进和培育装备制造、电子工业、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保节能型产业,实现园区产业的梯次分布和优化升级,增强园区经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是围绕推动园区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做好引导和扶持工作。引导现有企业做大做强,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实现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扶持具有产业带动作用、市场占有率高、对财政收入贡献大的龙头骨干企业,吸引上中下游配套企业集聚衍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成本低廉的生产环境,把工业园区打造为特色产业集聚的高地。

(七)创新招商思路和方式,提高招商引资效益

一是树立产业招商的理念,坚持龙头带动、完善产业链条、强化产业聚集的招商思路,力争多引进高创税项目、高投入产出项目、产业带动和配套能力强的项目,提高产业集聚度、壮大产业规模,增强园区发展后劲。

二是充分考虑招商成本与收益在较短时期内实现平衡。招商引资要算经济帐、算综合帐、算明白帐,要认真测算征地拆迁成本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确定一个合理的地价、投入、产出标准,用以指导招商引资工作。同时,建议对引进企业的资金实力和产出效益进行全面评估,根据企业对税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大小来制定优惠政策。

三是实现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转变。严格项目准入制度,由县相关部门对其投入产出、用地规模、环境影响尤其是资金实力等方面进行审核,确定其是否达到入园条件,保证入园项目的高质量。

四是拓宽招商思路,创新招商方式。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所属企业的广泛接触和联系,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挖掘现有企业的招商优势和潜力,鼓励企业现身说法、以商招商,真正实现引进一个、吸引一批;巧借外力,加强与上级经济职能部门的联系,大力推荐xx的投资环境和政策,争取其引进项目的支持和帮助。

(八)优化协调服务,打造宽松的发展软环境

产业园道路建设篇5

在现代工业园区规划设计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合理规划现代工业园分区,提高现代工业园区规划设计的整体质量。本文通过分析现代工业园区规划设计中的注意事项,为现代工业园区规划设计工作提几点建议。

一、现代工业园区用地控制

用地控制是开展现代工业园区建设的前提条件,只有合理的规划用地,才能保证整个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在现代工业园区用地控制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用地划分。用地划分是对工业园区建筑用地边界和面积的确定,也是完成用地控制工作的基础。在工业园区规划中,生活服务区的建筑布局相对自由,只需要满足工作人员日常生活即可;在工业建筑用地规划中,由于部分项目具有不确定性,导致在规划工业用地过程中和实际建设中存在差异,降低投资方的经济效益。

在工业厂房设计过程中,要根据投资规模和配套产业的不同,合理规划建筑厂房的面积和形状,在具体规划过程中,可以依据工业园区的主导产业与其他各类产业的分布为依据,整体规划工业用地。长安汽车集团在修建空港工业园区就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案例:在修建厂房过程中,一期修建的三栋建筑的基底面积都超过两万平方米,二期工程同样如此,在完工之后,整个工业园建筑厂房面积超过40ha,对整个工业用地的划分也随之增多。在用地控制工作中,如果没有大量的原料和产品流通,也可以采用多层厂房形式,优化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很多工业园中有一部分工业用地是用做修建标准厂房的,通常情况下,只有资金相对不足、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才会进行标准厂房设置工作,保证厂房能满足本企业的交通要求和厂区容量要求[1]。

要完善现代工业园区交通控制。所谓交通控制是指对园区内部停车场数量和道路密度的控制。工业用地是工业园区的主体,交通面积相对较小,但随着交通工具不断发展,道路等级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通常情况下,工业园区道路面积所占的比重应该在15%左右,道路的密度应该控制在5-7km/km2之间,主干道的间距在800-1100m之间,支路间距一般不超过450m。工业园区道路控制要遵循园区的实际情况,满足工业园区的具体要求,达到实用性和节约性这两个目的。

二、现代工业园区规划的具体要求

在现代工业园区规划过程中,要明确不同工业园区的不同要求,通过对具体情况的分析保证规划工作的准确性。但在规划工作中存在很多共性,这是规划人员要注意的问题。

(一)规划布局尊重自然环境

工业园区建设不可避免的会与各种自然环境相接触,尊重自然是现代工业园区规划中重要前提。在工业园区规划过程中,不能一味的采取土地填平方式,要注意保护当地环境的自然性,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海南国际科技园就很好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规划之初,规划人员仔细的探查了当地的地理环境之后,提出了“依坡就势”的建筑原则。岗地位于用地的中心地带,用于修建管理和服务中心;用地西侧和南侧土地较平坦,用于厂房建设用地;东侧为洼地,在建设过程中保留了原始植被,并建设了休闲公园;园区东南角是坡地,用于修建住房。整个规划建设没有对当地环境造成过多影响,同样使该园区实现“生产、生活、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二)道路规划建设要符合实际要求

道路规划建设要符合工业园区的实际要求,避免出现资源浪费情况。在规划工业园区道路过程中,要以工业园区实际生产能力和人员流动能力等因素为参考,保证道路承载能力符合园区要求,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园区工作[3]。若道路规划与园区实际不符,会造成以下问题:首先,若道路面积规划过大,不仅会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会造成大量资金的投入;其次。若道路面积规划不足,会影响工业园区正常运转能力,直接影响到园区企业经济效益。

例如厦门明达塑胶工业园是当地大型工业园,在工业园中,很多厂房的面积都达到数万平方米,货运车辆很多,在道路规划工作中就应符合工业生产的特点,增加了道路密度,保证了整个工业园的运行。又如重庆某工业园区中规划有足够多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表面上保证了园区中员工交通通行,但对于该工业园而言,这种规划是不合理的。因为在重庆这样一个山地地区,通常情况下园区员工在上下班期间都乘坐通勤车,对非机动车道路的需求很小,因此在规划中可以适当拓宽机动车道,减少非机动车道所占面积。

(三)合理规划基础设施

在现代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两个方面:整体规划和配套设置规划。整体规划包括空间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道路系统规划、绿地景观规划等;另一方面就是配套设施规划。配套设施规划包括园区给排水规划、电力规划、通信规划、燃气规划等方面。园区的基础设施规划要遵循“依赖性就近原则”,应该将园区内有重点需求的企业布置在提供原料供给的最优位置,减少原料供给速度和难度[4]。在规划园区基础设施过程中,也可以合理利用当地资源,例如,在贴近城市的一侧可以修建排水设施,依靠城市排水设施减少工程量。在园区规划规划中,要建立独立的信息处理系统,方便工业园区实施自我管理。

三、结束语

现代工业园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当地经济活力,但对规划师而言,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规划师在规划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工业园建设与当地自然风貌的关系,提高工业的经济效益和自然效益,又要减少工业生产对现代城市生活的影响。在现代条件下开展工业园区规划工作的重点就是应用实际,通过对实际资料的分析和整理,提升整个规划方案的科学性,保证在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做到合理利用资源、高效分配资源。

参考文献:

[1]陈清明,徐建刚,陈启宁.现代城市规划中的用地功能组织分析-以苏州工业园为例[J].城市规划,2010(11):96-97

产业园道路建设篇6

1 园区简介„„„„„„„„„„„„„„„„„„„„„„„„1

1.1 建设济南化工产业园区的必要性„„„„„„„„„„„„1

1.2 区位及交通„„„„„„„„„„„„„„„„„„„„„4

1.3 有关批复文件„„„„„„„„„„„„„„„„„„„„7

2 关于园区第一版用地规划„„„„„„„„„„„„„„„„„7

2.1 济南化工工业园区空间布局规划„„„„„„„„„„„„7

2.2 济南化工工业园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0

3 调整后的济南化工产业园区用地规划„„„„„„„„„„„„13

3.1 桑梓片区(济南化工产业园区)用地规划研究„„„„„„13

3.2 济南化工产业园区起步区用地规划„„„„„„„„„„„15

4 济南化工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18

4.1 指导思想„„„„„„„„„„„„„„„„„„„„„„18

4.2 项目准入条件„„„„„„„„„„„„„„„„„„„„18

4.3 项目禁入条件„„„„„„„„„„„„„„„„„„„„19

4.4 着力发展的行业„„„„„„„„„„„„„„„„„„„19

4.5 允许发展的行业„„„„„„„„„„„„„„„„„„„20

4.6 限制发展行业„„„„„„„„„„„„„„„„„„„„20

4.7 禁止发展行业„„„„„„„„„„„„„„„„„„„„20

5 园区基础配套设施规划及建设情况„„„„„„„„„„„„„21

5.1 道路及绿化„„„„„„„„„„„„„„„„„„„„„21

5.2 通讯„„„„„„„„„„„„„„„„„„„„„„„„21

5.3 供水„„„„„„„„„„„„„„„„„„„„„21

5.4 污水处理及排放„„„„„„„„„„„„„„„„„„„22

5.5 铁路„„„„„„„„„„„„„„„„„„„„„„„„24

5.6 供热„„„„„„„„„„„„„„„„„„„„„„„„24

5.7 天然气„„„„„„„„„„„„„„„„„„„„„„„25

5.8 供电„„„„„„„„„„„„„„„„„„„„„„„„25

6 园区已入驻企业简要情况„„„„„„„„„„„„„„„„„26

6.1 济南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国产化PTA项目„.„26

6.2 济南裕兴化工厂搬迁项目„„„„„„„„„„„„„„„26

6.3 明湖热电项目„„„„„„„„„„„„„„..„„„„„26

6.4 皇冠油墨项目„„„„„„„„„„„„„„„„„„„„27

6.5 其他项目„„„„„„„„„„„„„„„„„„„„„„27

7 园区远景规划„„„„„„„„„„„„„„„„„„„„„„27

附件1.《关于省级及省级以下开发区通过土地规划审核情况的函》国土资函[2005]214号,发文单位:国土资源部

附件2.《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济南槐荫工业园区等设立为省级开发区的通知》鲁政字[2006]71号(附件1),发文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

附件3.《关于济南化工工业园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复函》鲁环审[2006]87号,发文单位:山东省环境保护局

附件4济南市水利局供水证明

附件5.《济南化工产业园区铁路专用线工程方案论证会会议纪要》

附件6.《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将济南化工产业园区供热规划纳入全市城市供热规划的批复》

济南化工产业园区是经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审核同意,2006年3月份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见附件1、附件2)。园区位于济南市天桥区北部,与主城区隔黄河相望,是济南市“北跨”黄河发展的第一步,是济南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和空间载体。

1 园区简介

1.1 建设济南化工产业园区的必要性

1.1.1 建设济南化工产业园区是济南市加快发展、实施“北跨”战略的需要。

在2003年6月26日山东省委扩大会议上,原则审议通过了济南市城市规划建设总体思路、空间布局和基本框架,确认了济南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东进、西拓、南控、北跨、中疏”的空间发展战略,并将“北跨”工程的启动建设提上日程表。

附图:济南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示意图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第44条提出:发展黄河北市镇组群,该组群地处黄河北平原地带,包括桑梓店和大桥两个市镇。规划该组群积极吸纳主城区迁出的工业,发展化工、物流仓储„,成为主城区产业疏散的承接地之一和物资集散交流基地。

依据该规划分析,济南化工产业园区在北跨战略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交通优势,是济南市区北跨发展的起跳点和推进器,对于构建以省会济南为中心、与周边的淄博、莱芜、泰安、聊城、德州、滨州6个城市共同组成的济南都市圈,突出增强省会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提升济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都具有重要作用。

附图:济南都市圈区位示意图

1.1.2 建设济南化工产业园区是实施“中疏”战略,全面提升济南市城市形象和环境的需要。 济南市主城区内现有各类大中型化工企业60多家,布局分散、污染防治措施不完善,进行综合整治难度较大且不易实现,在安全、环保、交通、环卫等多个方面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尤其是排水和大气污染方面成为广大群众最不满意、引发上访最多的问题;同时,在主城区存在规模较大、数量较多的大中型化工企业,影响了济南市城市形象的全面改善和提升。因此,按照《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确定的“中疏”战略,将市区化工企业集中外迁至环保设施完善的化工园区,对于建设繁荣、和谐、宜居的,彰显“山、泉、湖、河、城”融为一体的魅力泉城、文化泉城是十分必要的。

附图:济南化工工业园周边关系示意图

1.1.3 建设济南化工产业园区对当地经济具有较大带动作用。

济南化工产业园区所在桑梓店镇土地贫瘠,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缓慢,与济南市区经济落差大,是全市较为贫困的地区,同时园区处于黄河盐碱地带,适合发展工业。建设济南化工产业园区对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安置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快黄河北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综上所述,济南化工产业园区对优化全市经济发展格局、加速“北跨”战略实施、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和保护城市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综合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建设济南化工产业园区是必要的、可行的。

1.2 区位及交通

1.2.1 区位

园区南起308国道,北到天桥区界,东起桑梓店镇环社东路,西到规划京沪高速铁路,总用

地面积21.8平方公里,可规划用地面积20.2平方公里。

附图:济南化工工业园区位示意图

按照园区“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规划原则,园区设立起步区,起步区东起桑表路,西至安庄村西侧引水灌渠,南起国道308,北至周闫村南侧规划道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4.7平方公里,起步区内全部土地为建设用地,符合济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济南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济南市产业布局规划。

1.2.2 交通

公路交通:周边有京沪、京福、济青、绕城、青银高速公路,有国道308、309、220、104,和488省道穿过。

铁路运输:周边有京沪、胶济、济邯等重要铁路线,规划建设的园区铁路专用线拟通过扩建桑梓店编组站接入国铁路网。

与主城区的连通:东有黄河公路大桥、西有京福高速黄河公路桥与市区连接,并有泺口浮桥(拟在此处建设穿黄河隧道)、新徐浮桥(拟建的建邦黄河公路大桥已立项,可直达园区)直接连通市区。

附图:道路交通规划图

附图:交通区位示意图

1.3 关于园区设立以及用地的有关批复文件

1.3.1 《关于省级及省级以下开发区通过土地规划审核情况的函》国土资函[2005]214号,发文单位:国土资源部(见附件1)。

1.3.2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济南槐荫工业园区等设立为省级开发区的通知》鲁政字

[2006]71号,发文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见附件2)。

1.3.3 《关于济南化工工业园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复函》鲁环审[2006]87号,发文单位:山东省环境保护局(见附件3)。

2 关于园区第一版用地规划

2003年11月份,园区委托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济南化工工业园空间布局规划济南化工工业园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因为现已对该规划进行了修编,所以称该规划为园区第一版用地规划,主要内容包括:

2.1 济南化工工业园空间布局规划

功能定位:以化工工业为主,兼顾高新技术产业,集生产、居住、商业、文化等配套设施于一体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发展规模:工业园用地规模为20.2平方公里,规划合理人口规模为10万人。

2.1.1 布局结构

在空间形态上,采用了有机增长的弹性结构,可概括为“一园两区、两心一带、三片六团”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园两区――指将整个工业园划分为两个片区,即生活片区和生产片区;

两心一带――指两个共享核心区和一条公共设施带;

三片六团――指三个生活居住区和六个工业组团。

附图:济南化工工业园空间布局规划图。

2.1.2 分期建设

规划遵循“近期可行,远期合理”的原则,分三期建设。按照土地的市场运作规律,先用空地再改造现状;先生产生活配置、提升吸引力,后文化休闲配置、提升档次的原则;在基地西南侧,将沿308国道二个组团规划为起步区,首先启动建设,待发展一定规模后,逐渐向

中心滚动发展。

附图:分期建设示意

2.1.3 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21.8km2

其中:可规划用地20.2km2

工 业 用 地:8.65km2,占总用地42.8%

仓 储 用 地:0.62km2,占总用地3.1%

混 合 用 地:1.65km2,占总用地8.2%

居 住 用 地:1.89km2,占总用地9.4%

公共设施用地:1.86km2,占总用地9.2%

绿 化 用 地:2.60km2,占总用地12.8%

市政设施用地:0.4km2, 占总用地2.0%

道路广场用地:2.53km2,占总用地12.5%

2.2 济南化工工业园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2.1 规划区用地范围

用地范围:东起桑表路,西至安庄村西侧引水灌渠,南起国道308,北至周闫村南侧规划道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4.7平方公里。

规划功能:规划区内用地以工业用地为主,同时包括以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等为主的公共设施用地和配套建设的相关基础设施用地,形成综合性的生态型工业园区。 本规划的规划结构可概括为:“一心、一带、五片区”。

一心――指一个公共管理中心。规划落实《济南化工工业园空间布局规划》的布局结构,在桑表路西侧规划建设工业园的公共管理中心。

一带――指一条公共设施带。规划沿国道308和桑表路建设以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科技研发和汇展销售为主要功能的公共设施带。

五片区――指五个分类工业片区。自东向西分别为两个一类工业片区、两个二类工业片区、一个三类工业片区。

附图:起步区规划结构分析图

2.2.2 工业用地规划

规划工业用地面积240.77公顷,占规划总用地的50.2%。其中,一类工业用地86.26公顷,二类工业用地90.07公顷,三类工业用地64.44公顷。

①一类工业用地主要有两片。一片位于横一路与横三路、纵一路与桑表路公共设施带之间;另一片位于横二路与横三路、纵一路与纵三路之间。

②二类工业用地主要有两片。一片位于横一路与横二路、纵一路与纵三路之间;另一片位于横三路与横四路、纵一路与纵三路之间。

③三类工业用地主要位于纵三路以西。

附图:起步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附图:地块划分与指标控制图则

3 调整后的化工产业园区用地规划

3.1 桑梓片区(济南化工产业园区)用地规划研究

3.1.1 规划用地范围

桑梓店片区位于济南黄河以北,天桥辖区。规划范围西至德州市界,北、东至桑梓店界,南至鹊山龙湖界,总规划用地面积46平方公里。

3.1.2 规划用地布局

3.1.2.1 公共设施用地。公建设施用地主要布局于308国道、桑表路及东侧规划路两侧,规划形成“一横两带”的公建带,为片区及产业园区服务。

3.1.2.2 居住用地。居住用地主要布局于片区东南部及国道308南侧,主要用于居住开发及村民安置用地。

3.1.2.3 工业用地。

一类工业用地在:主要位于片区东北部,属于高新产业研发基地;

二类工业用地主要位于片区中部及西北部;

三类工业用地主要位于济南化工产业园起步区及其北侧部分用地;

3.1.3 仓储用地。仓储用地主要布局于国道308以南,沿铁路货运北环线北侧。

3.1.4 绿地主要为生产防护用地,即道路及铁路两侧绿化用地。

3.1.5 片区内部布局。

片区内部根据需要布局了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包括污水处理厂、水厂、变电所等设施用地。 片区内部主要道路有国道308、桑表路、绕城高速公路北环线等。主要铁路有园区铁路专用线、铁路货运北环线、太济青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等。

片区内部主要河流为齐济河。另外还有部分耕地及林地布局于片区周边。

附图:桑梓店片区用地规划研究

3.2 济南化工产业园区起步区用地规划

起步区规划主要功能以二类、三类工业用地为主,兼顾公共设施及市政设施用地。 附图:起步区方案调整图

3.2.1 用地规划说明

M2为二类工业,主要集中于起步区西南部,主要是思泰勒水处理厂等企业,用地面积约56公顷。

M3为三类工业,是起步区的主要用地,主要是裕兴化工、济南化工新材料(PTA)、明湖热电等化工、大中型机械制造、冶金建材工业企业。用地面积约323公顷。

C为公共设施用地,主要为起步区配套服务设施用地。位于起步区西南,紧邻国道308,用地面积约4公顷。

U为市政公共设施用地,主要是污水处理厂用地,用地面积约7公顷。

绿化用地,主要是道路两侧的生产防护绿地,用于隔离、卫生和安全的防护林及绿地。用地面积约18公顷。

起步区北部横五路南侧有铁路专用线一条。区内主要对外道路有国道308、绕城高速北环线,红线宽度分别为50、55米。区内工业区道路宽度控制在15-25米。起步区道路用地面积约65公顷。

起步区内部有河流两条,用地面积约4公顷。

3.2.2 园区项目建设土地利用要求

进入园区的项目投资强度和容积率控制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单位:万元/公顷行业代码 17 18 23 24 25

投资强度 ≥1680 ≥1680 ≥2250 ≥1680 ≥2250

容积率 ≥0.6 ≥0.8 ≥0.6 ≥0.8 ≥0.4

行业代码 26 27 28 30 31

投资强度 ≥2250 ≥3375 ≥3375 ≥1800 ≥1350

容积率 ≥0.6 ≥0.6 ≥0.6 ≥0.8 ≥0.5

行业代码 33 34 35 36 37

投资强度 ≥2700 ≥2250 ≥2700 ≥2700 ≥3375

容积率 ≥0.4 ≥0.5 ≥0.5 ≥0.5 ≥0.5

行业代码 39 40 41

投资强度 ≥2700 ≥3825 ≥2700

容积率 ≥0.5 ≥0.8 ≥0.8

注:在本表“行业代码”是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GB/T4754—2002)的分类目录。

3.2.3 入园项目的建筑系数应不得低于30%。

3.2.4 项目建设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成套住宅、专家楼、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

3.2.5 项目建设应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缩短工艺流程,节约使用土地。对适合多层标准厂房生产的工业项目,应建多层厂房。

3.2.6 入园项目要严格控制厂区绿化率,不得建造“花园式工厂”。

4 济南化工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

4.1 指导思想

本规划依据山东省环保局对入园项目的准入批复与济南市对园区的功能定位相结合于2007年5月份起进行了修编。

园区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产业发展以拉长化工产业链和循环经济为重点,本着科技含量高、治污达标高、单位面积产出高和对本园区其他企业关联度高的“四高”原则来建设和管理园区。

总的原则是符合工业园的功能定位,禁止严重危及安全生产、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高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禁止投资的项目入园,如列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和《工商领域禁止生产建设目录》的建设项目,禁止入园;限制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新上项目对产业结构没有改善、工艺技术落后(已有先进成熟工艺技术代替)、不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及法律、法规规定的限制投资的项目入区;倡导企业以促进技术进步和调整产业结构为目标,用清洁生产工艺替代落后工艺,污染物排放总量最少。

4.2 项目准入条件

4.2.1 入园企业应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第40号令)中鼓励产业和允许类产业;

4.2.2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的《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一批、第二批)清洁生产技术要求的行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至少为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

4.2.3 用水应符合《节水型城市目标导则》和《节水型企业(单位)目标导则》要求;

4.2.4 符合“循环经济”理念,有助于形成项目区内部循环经济产业链的;

4.2.5 无固体废物产生或固体废物产生量少且固废综合利用率较高的;

4.2.6 有助于各类废物资源化的。

4.3 项目禁入条件

4.3.1 原料、产品或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或毒性大、难以在环境中降解的;

4.3.2 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结构重大变化、重要生态功能改变或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的;

4.3.3 关联性不强的、能耗高、水耗大且污染较为严重的重化工企业;

4.3.4 生产工艺、生产能力落后的。

4.4 着力发展的行业

4.4.1 以济南裕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重点引进钛白粉下游企业,提高钛白粉的附加值。

4.4.2 以生产PTA为起点,引进下游化工产品的生产、制造,拉伸化工产品生产链。

4.4.3 着力引进全国100强化工企业在园区设园中园,建设国家有关部门鼓励发展的化工项目,形成自己的产业链。

4.4.4 能源利用率高、产污少的精细化工、塑料制品业、橡胶制品业、仓储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水污染治理业、粉煤灰制砖、石膏制造业等。

4.5 允许发展的行业

适当发展不锈钢深加工产业、石化深加工产业。

4.6 限制发展行业

煤化工项目。园区禁止搞地上煤化工。鉴于园区向北地下有10亿吨的煤炭储量,属于济南市的禁采区,当技术成熟时,可以考虑地下煤制气的生产。

4.7 禁止发展行业

园区禁止建设造纸、皮革、毛皮鞣制加工业、煤焦化和金属冶炼等高耗能、高耗水、对水环境污染重且难以治理的行业。

5 园区基础配套设施规划及建设

5.1 道路及绿化

起步区已修建总长度25公里的五纵五横主次干道路网。道路两旁及重要节点进行了无缝隙绿化,绿化总面积30万平方米,形成了大乔木、花灌木、模纹、草皮为主的立体绿化景观。

5.2 通讯

全国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小灵通、图文传真、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化通讯系统健全,能够满足企业经营高速发展的需要,现园区起步区内已铺设电信管道14公里,企业入驻后可按需求提供通讯服务。

5.3 供水

园区范围内及周边地表水、地下水水资源非常丰富。地表水以黄河水为主,主要来源于鹊山水库,园区新建日供水能力5万吨自来水、五万吨水库原水的供水工程正在施工。其中,日供自来水2万吨、原水5万吨的一期工程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日供水能力3万吨的二期工程正在建设,2007年底竣工投用。原水和自来水供水管道已铺设至园区。供水工程完工后,可向入园企业日供自来水、原水各5万吨,满足入住企业及园区长远发展的需要。

5.4 污水处理及排放

5.4.1 污水处理

园区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入园企业生产、生活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污水处理厂选址位于横五路南侧、纵四路西侧区域,日处理规模设计为3万吨,目前已进行完可行性研究和设计,2008年年底前投入运营。

5.4.2 污水管网

5.4.2.1 起步区内已建中小企业配套污水收集管网。

园区起步区内已建设为中小企业配套的污水收集管网17212米,详见下表。

济南化工产业园区起步区污水管网工程量一览表

道路名称 管径(mm) 管长(m)

横二路 300 3116

横三路 300 1359

500 1758

横四路 300 1356

500 1726

横五路 300 784

600 628

800 811

500 909

纵二路 300 484

400 609

500 424

纵三路 300 743

400 604

500 445

纵四路 400 554

700 598

800 480

合计 300 7842

400 1767

500 5262

600 628

700 598

800 1291

总投资 2115.00

5.4.2.2 起步区内规划建设污水收集管网

针对入驻园区的大型化工企业,园区规划根据入驻企业污水排放情况建设大型化工企业专用污水收集管线,遵循“三同时”原则进行建设。

5.4.3 园区外污水排放管线

经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的污水通过专用管道排入徒骇河,已对园区至徒骇河的排污路线进行了勘测和设计,新建排污管道约29公里,管底采取防渗处理并采用防渗功能好管材。

5.5 铁路

5.5.1 铁路规划

园区规划建设铁路专用线并接入国铁路网。园区铁路设计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由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线路方案为桑梓店编组站扩建为工业站,专用线东端接轨上跨308国道,专用线总长度9.186公里,桥梁长度1586.7米,工程投资30979.9万元;济南铁路局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铁路建设方案是可行的和必须的(见附件5)。

5.5.2项目进展

铁路专用线工程将于近期进行立项、环评,2008年底前投入运营。(园区铁路专用线线路方案示意图见附件6)

5.6 供热

5.6.1 供热规划

园区委托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华建网源电力设计院编制了《济南化工产业园区供热规划》,并已被济南市人民政府批准纳入《济南市城市供热规划(2005—2020)》(见附件7:《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将济南化工产业园区供热规划纳入全市城市供热规划的批复》济政字

[2007]11号),依据该规划,在园区纵三路西侧、横五路南侧新建热电厂一座,以满足园区企业生产生活需要。

5.6.2 项目进展

已办理完立项、规划、环保、用地手续,2008年底前可投入运营。

5.7 天然气

5.7.1 天然气源

园区周边天然气源丰富,在园区北部有中石油、中石化天然气主管道各一条。济南港华燃气公司合作建设的禹城至济阳崔寨的天然气主干线2007年11月前竣工。北京华油拟在园区建设管网。

5.7.2 供气

园区天然气供应已纳入济南市黄河北部地区供气规划。园区规划建设气门站一座,由济南市公用事业局委托供气企业向入园企业供应天然气。

5.8 供电

5.8.1 已建供电设施

园区现有110千伏、35千伏变电站各一座,电力充足。其中,110千伏变电站是园区入驻企业专用变电站,位于308国道以北、齐济河东侧。

5.8.2 园区电力规划

已委托济南市供电公司对园区内供电网络进行重新勘测、规划和设计,目前规划方案已完成,2008年投入建成投用。

5.8.3 发展中的电力供应

按照《济南市及黄河北部地区电力规划》,除现有110千伏变电站外,济南市供电公司规划于2008年在园区西北部新建220千伏变电站一座,为入驻园区的大中型化工企业提供双回路供电。

6 园区已入驻企业简要情况

6.1 济南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国产化PTA项目

该项目占地面积1038亩,一期投资20亿元,预计年销售收入48亿元,上缴税金1.8亿元,是目前济南市引进的最大单体工业项目。该项目现已签订入园协议、办理了立项、规划和征地组卷等手续。

6.2 济南裕兴化工厂搬迁项目

该项目一期工程计划投资15.8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钛白粉装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该项目现已签订入园协议,办理了立项、规划和征地组卷等手续。

6.3 明湖热电项目

该项目由济南明湖热电厂投资兴建,一期建设规模为3×220t/h高温高压锅炉,配1×CB25MW+1×CC50MW供热机组,占地面积300亩,工程建成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利润3000万元。目前项目前期手续已基本办完,环评本月将报国家环保总局。

6.4 皇冠油墨项目

该项目是由韩国东洋油墨有限公司独家投资的外资企业,占地60亩,投资4755万元,年产高档油墨4000吨,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亿元。

6.5 其他项目

园区百福特制冷设备、宣威涂料、颐丰半导体、济南银丰化工有限公司(硅制品)、建邦机

产业园道路建设篇7

2009年7月,福州高新区主体园――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启动建设。园区规划面积12.35平方公里,定位是形成以高端研发、科技孵化和总部经济为主体,海峡两岸高新技术产业有机交汇,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创意、创业相互融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宁可项目少一点、也要项目好一点。”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建设精品园区的思路,园区积极推进“三维”项目对接,大力引入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经过市政府审批入驻高新区海西园的企业已达32家,总投资67.3亿元,涉及的领域主要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创意、金融服务等产业。其中,用地自建的企业有18家,总用地面积911.31亩,总投资达50.22亿元;入驻创业大厦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有9家;入驻创新园一期的高新技术企业有5家。今年,园区还将实施“走出去”的方式招商,加强与台湾高新技术园区、欧美孵化器、研发中心以及世界500强的对接招商,进一步延伸招商的广度和深度。

产业园道路建设篇8

绿色食品工业园区的道路、供水、排水、排污设施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完成投资概算2516.67万元。

(一)建设绿园路、二业路、协育路北段、湄江北路北段等四条骨架道路(新定名分别为绿园路、宝石大道、朝阳路和兰馨路)。道路总长3105.12米,宽26米和与之配套的排污沟和排水沟分别为6740米、5660米,完成工程投资1500万元,项目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

(二)完成改造326国道700米,完成投资120万元,除了人行道部分未建设完成外,326国道700米改造工程已投入使用。

(三)完成高车堡收费站到大林供水管主管道2619米、绿色园区的自来水管网铺设6955米的建设任务,完成投资280万元,工程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

(四)基本完成绿园路等续建道路的照明工程。该工程招标投资233.6万元,实际完成投资约170万元。

(五)与骨架道路配套的广电线路2800米,已经在绿色园区的核心区形成闭合;电信网络铺设需要预埋的波纹管、镀锌管已经在核心区全部安装完毕。投资概算约36万元,分别由广电网络公司投资6万元、电信网络公司投资30万元。

(六)绿色园区内部的电力架设及开关站建设方案初步确定,到绿色园区的电力供应专线4400米,已经由供电部门投资40万元架设完毕。

(七)绿化工程投资17万元,绿园路等四条骨架道路两侧,绿化树已经栽植完毕。

(八)绿色园区办公区建设工程,投资概算40.5万元,实际完成约30万元。

(九)附属工程。广告牌工程、二业路东侧与326国道连接地段的平场、二业路东头与326国道连接部位的便道开挖和铺设、临时排水工程等完成投资249.57万元。

二、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并服务业主入园建厂

20*年,县委、县政府作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决定》后,全县上下兴起了工业反哺农业、工业兴县的大手笔,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大批企业入驻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发展*经济,在入驻园区的同时,把牢企业准入制。对入驻企业,坚持具有一定科技含量、对农产品实施精深加工和规模较大的原则,坚决杜绝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入园,配套出台了免征入驻企业投产第一、二年企业所得税、免征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免收前三年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策。绿色工业园区对申请入园企业实行“一站式”服务。

三、企业进驻园区情况

申请入园的投资业主已达39家,批准入园的企业28家,划定土地841.90亩,20家开工建设,其中11家基本建成。

至20*年12月中旬止,书面申请入园投资的业主共有39家,申报总投资额为33212万元。在39家业主中,食品(药品)加工的有17家,占申请入园总数的43.6%,投资14865万元,占总额的44.8%。非食品(药品)加工的22家,占申请入园总数的56.4%,投资18347万元。39家企业计划总投资额达33212万元。

绿色园区已经为28家业主划地841.90亩,已为10家办理完毕规划许可证和土地使用证,有15家正在办理规划许可证,有一家业主在办理完毕规划许可证及土地使用证之后还办理了建设工程许可证。

至20*年12月中旬止,已有陆圣康源科技开发公司、茅贡米业公司、千禧酒厂、永隆粮油公司、三九泡菜厂等20家业主开工建设。其中的茅贡米业公司、千禧酒厂、永隆粮油公司、三九泡菜厂、嘉龙糖果厂、嘉木茶食品公司、已经基本建成,加上购买资产已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万众湄窖公司、天利达公司等,绿色园区内基本建成和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投资业主已经达到11家,实际投资额达到7886万元。

四、加强绿色园区市政设施管理,努力改善投资环境。

随着绿色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交付使用和市政设施的配套完善,新设置的市政管理科加强了市政设施及环境卫生的维护与管理。一是以公开招标方式确定了设施维护和道路卫生清扫承包人,保证绿色园区卫生整洁和行道树、休闲椅、路灯、管网等市政设施的安全。二是与入园业主签定市政设施管护责任状,监督业主文明施工、整洁施工、安全施工,共同打造和提升园区投资环境。

五、调整工作机构、加强工作力量、完善办公条件。

20*年,*县绿色食品工业园区把县政府从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回来的原三千吨酒厂的职工宿舍楼及其周围进行改造,用作绿色园区的办公区。同时把2005年8月开园以来实际运行的一室一部(办公室和现场指挥部)的工作机构调整为两室四科,从建设局、财政局和兴隆镇、马山镇、抄乐乡等单位抽调干部充实绿色园区工作队伍,增强绿色园区的工作力量。9月下旬*县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办公室在园区内办公,更好地为入园企业服务。

产业园道路建设篇9

一、项目概况

牡丹江市产业园区位于牡丹江市区东部,囊括国家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铁岭河镇产业区、光伏产业园区以及东部产业新城,同时还包括桦林镇、青梅村,形成牡丹江市产业经济集聚区。

二、核心问题

1.市场背景的“不确定性”。市场背景的不确定表现为招商引资项目的不确定,传统园区规划的空间布局如何灵活适应市场变化,避免蓝图式规划建设的资源浪费?

牡丹江市第二产业基础较弱,园区各类设施短缺,城市产业品牌影响力较小,吸引力有限。如何快速实现园区的基础积累完成品牌建设?

2.产城一体的“回波扩散”。综合周边利弊条件,产业园区与牡丹江市区的关系需要分阶段进行考虑。鉴于二者的空间距离,园区与市区满足“回波―扩散”效应。

园区发展初期,如何增强园区与牡丹江市区的互动关系,承接市区各类服务设施,促进园区初期的快速发展?园区发展后期,如何避免对牡丹江市区的过渡依赖,完成园区新城式独立发展?

三、解决策略

1.面对市场背景“不确定性”下的确定策略

(1)招商方向确定。结合黑龙江省产业发展方向以及牡丹江自身现有产业优势,重点吸引石化、医药、能源产业,相应引进汽车装备、新型材料及森林相关产业。

(2)发展路径确定。规划园区主体空间布局划分为综合性产业区以及分类产业片区,以集约发展为主导理念。园区建设初期,以招商引资为重点,放宽招商企业规格,安排企业进驻综合片区,迅速形成规模效应。通过综合片区建设引导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园区管理体制,形成园区初期品牌影响力。

(3)投入产出确定。规划明确产业园区单位土地投入产出比,结合国内相应城市产业园区投入产出比例,确定适合牡丹江市的产业投入最低数据为5000万/平方公里,并实行限量供应投资总额在500万元以下的相关企业,避免园区发展走上土地资源浪费的路子。

2.面对产城一体回波效应下的互动策略

(1)空间分步发展。园区发展初期以承接市区市政社会服务为主要服务来源,依托青梅大桥加强与市区交通联系,提出青梅村为初期集中建设空间,强化市区扩散效应促进产业园区与牡丹江市区的功能联系,相应产生的回波效应则能促进牡丹江市区第三产业的发展。

(2)软体扩散发展。成立园区独立管理机构,架构牡丹江市产业园区管理服务体系,避免与牡丹江市区管理机构的混杂交叉;

鼓励市区各类服务型企业(律师事务所、酒店、物业公司等)及机构在产业园区设立办事处,形成园区独立的软体服务体系。

四、规划空间结构

1.用地空间结构。形成园区主体结构为“丹江北去,水绕三园成一体;国道南来,带动五区抱青山。”牡丹江自南向北,串联国家循环经济产业园、铁岭河镇产业园以及北部光伏产业园三大园区,形成以产业新城为服务核心,促进三大园区一体化发展,构建牡丹江工业产业集聚区;201国道自北向南,联系牡丹江产业集聚区与辽宁沿海地区的联系,提升了牡丹江产业集聚区的区位优势;五区抱青山,结合园区可确定因素,划分新城空间结构,既避免了园区建设的资源浪费,同时优化了牡丹江产业集聚区的核心空间生态结构。

2.道路交通结构。园区重点设置三个层次的道路交通,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以及综合性道路,其中以交通性道路为设置重点,结合201国道贯穿园区,形成园区交通环路,一方面确保园区交通结构完整,另一方面避免初期交通建设浪费。生活性道路分期建设,以适应产业发展的灵活性。

3.公共交通系统。充分依托现有牡丹江市公共交通系统建设,采用TOD发展模式――公共交通导向型开发,一方面加强与主城的联系,另一方面可以打破园区发展的瓶颈。TOD模式主张城市规划应布置紧凑,以公共交通作为城市运行的支持系统,以公交系统节点作为园区公共服务发展的基础。

4.生态系统结构。为了塑造基地的生态特色,对基地内生态系统进行规划,主要形成了:“依山就势、分团抱绿、显山露水”的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建设也是园区独立发展为新城的基础。

5.文化系统建设。结合青梅山核心山体,打造产业园区“大盆景”,保留山体自然涵养和生态游憩场所,营造可亲近的园区山林空间,同时促进生态型绿色经济的发展,丰富园区各类文化设施建设。

园区分割廊道在满足自身生态低冲击的基础上,设置各类小型文化场所,形成园区文化廊道,同时兼顾园区文化串联功能。

五、结语

城市产业园区的发展不仅需要考虑战略的问题,同时还需要从战术层面加以重视。市场背景下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一方面需要明确确定因素与不确定因素,以确定因素为抓手,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另一方面需要综合周边利弊条件,因势利导,以较小的资金投入获得较大范围的要素支持,减轻政府负担。

参考文献:

产业园道路建设篇10

(一)产业基础雄厚

株洲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产业发展时间长、基础厚、企业多、效益好,其规模总量居全市工业各行业之首,形成了门类较齐全、龙头企业规模较大、产业链条比较完善、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产业体系。

一是产业规模快速扩张。2008年,全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共拥有规模以上企业71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和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99.78亿元和70.41亿元,分别占当年规模以上工业的23.1%和20.42%。

二是竞争能力不断增强。拥有中国最大的机车车辆制造企业(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和中国最大的机车车辆研发中心(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的田心工业片区被誉为“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已累计生产各型电力机车5000余台,占全国铁路电力机车保有总量的50%以上。

三是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全市轨道交通零部件、配套件等产品已经覆盖电力机车与铁路车辆所需的35%左右,形成了以电力机车、城轨车辆、铁路货车、铁路道岔、车载电气系统、铁路工程机械等为重点的多类别产品系列。

四是创新平台不断提升。拥有1家部级工程技术中心、3家部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开发了9600kW六轴大功率交传电力机车、高档城轨车辆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领先的重大装备。

(二)发展机遇良好

根据国家在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方面的规划,今后10―20年是我国铁路轨道交通的黄金发展期。头5年,国家拟安排铁路建设投资2.4万亿,推进2万公里铁路新建计划,与此同时,全国近20个大城市的地铁、轻轨建设总体投入将近2万亿元。大规模的密集投资计划,决定了今后5年是株洲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着最好的战略机遇。在部分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株洲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已连续两年呈现出逆风上扬的强劲增长态势。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将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打造成全市第一个千亿产业集群是完全可能的。

总的来说,在未来几年里,集中必要精力、人力、财力,以国家和省产业政策为指南,积极抢抓国家启动2万公里铁路建设计划的黄金机遇,积极开工建设一批大型项目,研发生产一批高端产品,重点打造一批企业旗舰,培育扶植一批优势配套企业,建设一个高水准产业园区,实现产业超常规发展。

二、目标展望

(一)产业发展目标

到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和增加值分别达到1400亿元和500亿元,年均增长28%,占全市工业总量的40%。1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400亿元,1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300亿元,3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1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2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20亿元,2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

(二)新城区建设目标

把田心高科园作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集中区,把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个千亿产业特色园区,并将其建成一个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新区。到2015年,田心高科园总体规模要拓展到20平方公里,成为规划最规范、土地最集约、配套最齐全、投资最集中、环境最优美的“两型社会”示范区。

三、积极推进重点工作

(一)坚持规划引导,科学布局“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之都”

按照建设世界知名的“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之都”目标,合理规划产业空间布局。按照生产方便、生活舒适、生态协调发展的原则,推进田心高科园,高起点规划、高强度开发、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益经营,使其发展成为株洲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区。在荷塘区发展铁路货车和铁路工程机械生产基地。在清水塘地区布局铁路轨道系列产品生产基地。在河西高新区,建设电力机车电子器件和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形成“一园三基地”的发展格局。

(二)坚持高效经营,重点打造产业特色园区

利用好、建设好田心高科园这一载体,总体规划拓展到20平方公里,先期规模要开发到6平方公里的核心政策区,将其打造成为株洲市轨道交通装备千亿产业园区和石峰新城。田心高科园要采取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的模式,实行统一自主的领导、财政、人事和税收管理体制。坚持非均衡发展原则和基础设施建设适度先行原则,市、区两级财政资金可以适当向田心高科园倾斜,提高田心高科园的商用土地比例,园区内企业产生税收的地方留成部分要在一定期限内返还给园区用于自身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迅速使田心高科园的经营步入良性循环,把田心高科园打造成为省内第一、全国一流的轨道交通特色产业园区。

(三)坚持核心驱动,突出培育旗舰企业

引导株洲电力机车、时代集团、南车长江车辆公司株洲分公司、中铁轨道等4家重点骨干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改制重组,将这四家企业发展成为全国行业标杆企业。大力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客运电力机车、动车组、铁路货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铁路路轨系列产品、列车网络控制系统、信号系统、制动系统等9大产品。

(四)坚持完善配套,打造产业“联合舰队”

围绕干线机车、城轨车辆、铁路货车、铁路工程机械等终端产品,大力发展机车电气控制装置、变流装置、传感器、车轴、转向架等机车车辆配件。支持核心配套企业与整车生产企业加强技术合作,建立技术联盟,依靠整车企业的技术研发平台、实验平台,实现联合开发、联合试制,加快现有产品水平的提升和新产品的研发。引导鼓励机车整车企业稳定扩大本地配套产品的采购份额,进一步带动配套企业发展。形成地铁、轨道交通设备产业配套链,将株洲建设成为国家高速铁路交通设备和自主化城轨车辆的重要生产基地。

(五)坚持密集投入,加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切实抓住当前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围绕干线轨道、地铁轻轨、城际交通、铁路货车等主要产品门类,积极开展项目建设。建立重点项目建设管理长效机制,按照开发储备一批、引进争取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要求,以国家重点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方向为指南,重点推进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及城轨车项目、大尺寸半导体器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等20余个重大项目建设。

(六)坚持技术领先,持续推动企业改革创新

支持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实现技术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加强合作, 搭建“产、学、研”技术研发平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企业实行研究与生产分离,研发机构要集团化、企业化,在云龙示范区建设时代研究院,把各家龙头企业及其子公司的研发工作进行集中、整合。创新思路,深化改革,积极配合中央、省属国有大中型轨道交通产业企业搞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对条件成熟的企业,要积极支持帮助其引进实力雄厚的战略合作者,建立先进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推动企业集团化、国际化进程。

四、全面强化政策保障

(一)土地保障

支持田心高科园总体规划到20平方公里,先期拓展到6平方公里规模。园区土地可先征后转,在保证工业用地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商业开发等配套用地占土地总量的比例,使其达到50%的比重,并享受园区土地开发政策,形成基本平衡的土地开发机制。优先规划和开发电力机车公司、时代集团、南车长江车辆公司株洲分公司、中铁轨道等重点骨干企业新改扩建项目生产科研用地和生活配套用地,并一律按现行政策规定的株洲工业用地基准地价供应,征地拆迁费用超出成本部分由市、区两级按财政分成比例分担。支持龙头企业“裂变”,改制分离的新业务单元优先安排进田心高科园发展。

(二)资金保障

加大对田心高科园的资金投入,以园区现有的产业公司为基础,整合筹措4―5亿元资金,用于园区一期2.5平方公里土地一次性整体开发和标准厂房建设,确保2010年底前完成一期土地的“七通一平”和一期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到2012年底前,完成二期2.5平方公里土地的“七通一平”和二期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凡在园区内注册的企业,投产后10年内产生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全额返还给园区用于开发建设。从2010年起,建立株洲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纳入市、区两级财政预算。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连续支持5年。

(三)税费减免

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真落实在全市范围内的企业按研发投入的150%所得税抵扣政策,落实全市轨道交通产业企业增值税税前抵扣政策。田心高科园标准厂房规划报建时享受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园区内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配套企业,新上生产性建设项目规划报建时,免收一切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其他企业投资总额超过500万元的项目,报建费用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减半征收。

(四)配套支持

支持市内整车企业与本地配套企业合作,逐步扩大本地配套产品的采购份额。市财政按重点主机企业当年新增本市企业配套零部件采购金额的0.5―1%比例给予主机制造企业奖励,同时积极争取省财政对主机企业1―1.5%的技改贴息。建立企业配套协作沟通交流机制,建设网络平台,定期信息。完善田心高科园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协同跟进水、电、气、通讯、主干道、公共交通等。

产业园道路建设篇11

严格按照《四川**经济开发区江苏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要求,加强管理,致力于提高开发区规划管理水平;规范入园工业项目的规划审批手续,经市规划局批准的所有工业项目的设计方案都备案在录;严格把握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指标;规范企业围墙的色调、高度和规格,规范工业项目大门地坪与园区道路的衔接;调整工业项目用地建筑退让红线,加强马尾河、人民渠沿线的规划控制,最大限度提高园区工业用地的使用强度,据此对《江苏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新市工业园详细性规划》进行相应调整。经与江苏邮电设计院的多次沟通和实地勘察,以人民渠与马尾河三角地带为核心的江苏工业园景观设计方案已编制完成。为全面启动康宁工业园的发展,总面积11平方公里,以食品和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的《康宁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编制完成,正在进一步完善中。为打造**经济开发区商贸文娱中心,启动江苏工业园产业孵化基地商业项目,其初步规划方案已完成。

二、积极落实3亿中央资金,群策群力抓基础设施建设

道路工程:江苏工业园一、二期发展地块内的“九条道路、七座桥梁”及配套设施工程已全面完工,区内道路全长16公里,均按城市道路标准实施;总长3.4公里的汽车城苏援大道项目,经一路、经二路、纬二路和纬三路四条道路已全部竣工。目前,江苏工业园一期区域的路网、水、电、气和通讯等工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齐全,初步形成“七通一平”的成片开发土地。投资1000万的拱星工业干道支线道路工程(经十三路)将于年底开工建设。总投资约3000万元的新市工业干道至关羽延伸段道路工程和江苏工业园泰州路延伸段道路工程的设计和立项工作已全面完成,现在正在前期报批中,有望明年初开工建设。供电工程:投资约700万元全长约3公里的江苏工业园110kv供电线路已全面铺设完成;由德阳市供电局出资新建的江苏工业园110kv变电站也已启动,力争于明年7月投入运营;总投资约1000万元含汽车城、拱星工业园和新市工业园供电配套工程的设计和立项工作已完成,计划于年底启动建设,以全面保障各园区的永久性供电。排污工程:江苏工业园一期3平方公路的污水管道与道路同步实施完毕;为拓展园区发展区域,投资100万元在建武路南侧增设污水管道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日处理能力达2万立方米/天的江苏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全面启动,力争于明年初投入使用;投资200万元的汽车城污水管道工程已完成立项工作,明年初启动建设,以切实解决汽车城污水排放问题。供水工程:投资200万元的江苏工业园和汽车城自来水管道分别与城区管网的接道工程均已全面铺设完工,实现城区自来水与园区的同步供应;投资100万元的拱星工业园华丰公司五福渠改道项目已启动,将全面推动华丰公司项目;投资100万元的汽车城水利设施改造项目在征得孝德镇和水利局多方的意见后,完善了实施方案,现已完成立项工作,计划于年底开工建设。于此同时,正在紧张施工中的江苏工业园雨污水管网穿越人民渠工程,以及正在完善设计中的马尾河河坎整治工程和二期发展区道路地下管网配套工程均将在明年初实施完毕。这些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江苏工业园基础配套设施,提升了园区发展和投资环境。

作为开发区建设的头等大事,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规划建设部工作的核心任务。今年以来,规划建设部继续加强与代建办的联系和沟通,并严格按照相关办法和要求,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全体同志时常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刻,出现在建设工地的各个角落,全力抓好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今年以来,规划建设部为解决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先后组织协调会议32次,395人次分别到13个政府相关单位和5个镇进行联系,同时以185次书面公文及函处理相关事宜。

三、全程跟踪30余家企业,全心全意抓项目服务

规划建设部将服务园区经济、服务招商引资作为部门工作的原则,以科学、积极、认真、优质、高效地态度为开发区下辖的30家企业做好服务工作。从现场陪同参与每个项目的选址工作开始,规划建设部为入园项目提供全程跟踪服务,指定专人与国土局和规划局对接,负责办理每个项目的用地宗地图、红线图和规划技术要求通知书、项目用地周边管线图等设计所需的前期资料;项目总平面及单体设计初步方案完成后,便于第一时间将方案报送市规划局进行审核,并就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全力给予妥善解决,以最大程度缩短设计、审批流程,加快项目进度。

为切实维护开发区基础设施,杜绝重、特大恶性事故,预防和减少其他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区内安全生产经营水平,今年以来规划建设部采取多项安全防范措施。一是针对江苏工业园投资项目施工建设和生产中暴露出来的安全问题,拟定了《安全生产责任书》;目前,已与15家施工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以真正落实安全生产主体。二是要求区内从事建筑、施工等单位按项目金额缴纳一定比例的施工保证金,并发放相应数量的园区车辆通行证,以严格规范施工单位的作业行为,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切实维护区内基础设施。三是加强宣传广度和深度。通过组织召开园区施工单位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发放安全生产通知书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树立安全生产的法制意识,推进安全责任书的签订。

规划建设部全体人员积极、主动深入园区,为企业申请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帮助解决项目存在的难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广泛收集项目建设单位对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方面的需求,积极协调供水、供电、燃气、移动、电信、长通局等公用部门,为企业全力解决施工临时接水、接电和办公等难题;超前规划建设项目开工所必须的公用管线;以加快送水送电工程,确保项目开工建设需要。一年来,规划建设部的同志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倾心倾力先后解决了21个企业用电问题,共迁改供电线路5条、新架设线路16条;迁改企业施工场地内公司、公司、通信线路11条。

四、公开引进12家中介机构,倾心倾力抓园区软环境

为建立和完善开发区的中介服务体系,为入驻项目提供便捷、高效和全面的服务,为企业创新、创业活动提供良好的软环境。本着公正、公开、公平和鼓励竞争的原则,规划建设部于今年6月份在网络上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各类中介机构进驻开发区投创中心,先后23家单位报名参选。通过对各单位的审查,从公司资质、从业经验、收费标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最终确定了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四川汇智成安全科技咨询有限公司、绵阳市华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单位入选,共涉及工程勘察、安评、环评、法律咨询等6大行业。

为规范和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拟定了《四川**经济开发区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办法》,与入选的中介单位签订协议,要求相关费用原则上只能按同行业最低标准收取。截止目前,各家入选的中介单位均已为开发区内企业提供了中介服务。其中,四川汇智成安全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已与企业6家项目建设单位签订了安评协议,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四川分院已承担了10余次项目设计和规划编制任务,四川**东方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已承担了区内5次建筑工程监理任务,四川大家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先后共承担了总金额约2000万元的审计工作。

五、**年工作计划

1、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作核心。进一步加强在建基础设施的监督力度,并加强协调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江苏工业园二期发展区域、拱星工业园和新市工业园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任务工作。

2、继续坚持服务经济的工作原则。时刻牢记“全心全意服务企业”的理念,继续主动深入园区,为企业排忧解难;对于企业所提出的问题,尽量第一时间答复、第一时间进行帮办,为区内项目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产业园道路建设篇12

1.1功能分区马钢机械产业园占地面积为133694m2,建设用地面积110506m2。设计中根据钢铁生产的组成内容和地形高差有效合理地进行工艺布置和功能分区,扬长避短,优化设计,实现园区综合效益最大化。同时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点,以保证各个功能分区均具有良好的微气候环境。整个园区主要划分为生产区、运区和配套区三个功能区域。其中生产区是园区的核心,其特点是建筑、设备荷重大,生产环节联系紧密,布置在园区南侧,处于园区工程地质条件最好的区域;运区配有4台龙门吊,并有汽车回转和装卸场地,布置在园区中部,方便物料运输;配套区是全厂的行政和服务中心,结合企业形象以及良好生态环境的营造,根据气象条件布置在噪声和扬尘较小园区北侧,紧临043县道,既方便了职工的办公和生活,又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整个园区的功能分区保证了近期生产线的合理性,降低了设计与施工的难度,也节省了投资预算,给远期的发展预留灵活充分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1.2道路设计道路是划分园区内部空间的网络,人们对园区环境的印象大多是沿着道路的活动而获得的[3]。园区内的道路设计综合考虑了满足工厂施工、安装、生产、检修、销售、消防等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其比例、线型、材质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避免破坏原有生态景观。根据场地条件和总体布置格局,在满足工艺流程的前提下,厂区道路呈环形状布置,并设置室外堆场15800m2。在室外堆场处适当加宽路面,以便于汽车回转和装载机作业。园区内主要道路宽度为7~15m,转弯半径为12m,次要道路宽度为5m、转弯半径为9m;设计道路纵坡控制在5%以内。进、出厂道路和回转场地均为适合重载型汽车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特殊路段还作加厚高标准处理。

2满足节能环保,构建低能耗工业建筑

近年来相继出台的有关建筑节能法规不断地提高了建筑设计的节能意识,探讨工业建筑节能的有效方法,降低工业建筑能耗,已经越来越被重视并成为一个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4]。

2.1钢结构体系轻型钢结构在目前工业建筑中应用较多,在承受相同的荷载时,与其他结构相比,钢结构的质量具有较大优势,具有建筑布局灵活、结构质量轻、抗震性能好、安装施工便捷可靠以及综合造价低等优点,工业建筑中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同时钢材作为绿色可回收的建筑材料,建造和拆除时对环境污染较小,属于可再生资源,符合国家推进发展的节能省地型建筑。例如钢混结构消耗资源量在1700kg/m2以上,而钢结构建筑消耗资源量是800~1000kg/m2[4]。另外钢结构在建筑空间上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现代化工业厂房对建筑室内空间和布局设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原先的工艺布局和设备布置随着工艺技术和流程的更新已不适用,钢结构可为建筑的可变性和灵活性提供了多种条件,并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周期。结合马钢集团的生产工艺优势,对常用的钢结构外立面材料压型钢板进行特殊工艺处理,通过竖向条窗玻璃和外墙色彩对的搭配,形成了具有特色风格的立面造型,诠释了新型钢铁产业建筑形象。

2.2公共建筑节能措施研究工业建筑绿色低碳节能的设计方法,将绿色低碳技术应用于工业建筑领域的要求,已经越来越迫切。在钢铁工业建筑中应用高效优质的内保温与外保温材料,能明显降低建筑物及热工设备和管道的表面温度,从而大大减小了其表面散热损失,提供建筑内部空间的舒适度,同时也提高了废气余热的综合利用率。门窗是工业建筑护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主要能耗构件之一。根据工艺生产实际需求和建筑所处的地理环境条件,采取适宜的技术措施,例如提高门窗的密封性、采用适用的门窗选型和材料、增加门斗建立缓冲空间、减少门窗在护结构中的比例等都能有效地提高门窗节能性能。

2.3通风排风方式根据钢铁工厂的特点并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设计中不考虑对生产车间采取单独的采暖和空调。热车间、坑道等通风均将采用通过建筑物的自然通风来排除车间和坑道内的余热,压缩空气站设置屋顶风机进行通风换气,配电站及电气室等采取机械通风方式来排出室内的余热或进行事故排风、且仅当车间室内的部分设备对周围环境的温、湿度有特定要求时,将按需局部设置空调。

3保护生态环境,营造生态型产业园区

环境保护是工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防止污染更是产业园区环保工作的重点。园区内的震动、粉尘、噪声和有害气体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也关系到职工生产生活以及身体健康,因此对园区的环境景观进行合理规划设计是十分必要的。景观绿化是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和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改善园区大气环境的同时也造就了一个生产发展和环境质量同步改善的良性循环。针对这些环境特点,设计中通过点、线、面的绿化方式组织乔、灌、草复层结构绿化和隔离带。例如在园区围墙周围种植高大成排的乔木,在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在生产区可绿化地段种植适合生长的灌木、花草,并进行重点绿化点缀;各功能分区之间种植绿化隔离带,利用绿色屏障减少相互之间的污染;研发楼和综合楼区域修建休憩绿地和广场,铺设植草砖。这些绿化植物不具有滞尘、抗烟、降噪能力强的优点,有效地减少了环境污染,营造出规整统一的产业园区建筑景观。同时为职工提供了一个舒适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企业经营理念[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