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趋势合集12篇

时间:2024-01-23 14:55:53

产业融合趋势

产业融合趋势篇1

一、引言

提及产业融合,大多数人会想起ICT(Th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即信息通信技术产业。这不仅因为ICT产业是目前产业融合最为广泛的集聚地,也是由于ICT产业技术融合的快速发展最早引起了学术界对产业融合这一新经济现象的高度关注与研究。实际上,ICT产业并不是一个原本就存在的产业,它是由于IT、传播媒介、电信和电子消费产业间交叉技术的融合运用,消除了行业间的“数字鸿沟”,促使企业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兼并和重组,逐渐改变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而涉足关联产业的生产和服务,并最终导致产业间的边界逐渐模糊化,而形成的一个新产业。

当前,ICT产业融合中最为成功的案例便是苹果公司(Apple)的发展模式。最初的苹果公司只是一家个人电脑制造商,但它很早就开始了产业融合策略的尝试。2001年,通过Ipod的上市,苹果进入了数码音乐行业;2007年,Iphone的推出将苹果带进了手机制造商的行列,开创了智能触屏手机的先河;2010年,苹果推出Ipad,创新地提出了平板电脑的概念,开创了一个新的行业,市场占有率也遥遥领先。通过将技术融合应用于产品融合,苹果公司已经由一个单纯的个人电脑制造商,转型为科技服务提供商,同时进行软件、硬件的研发,拥有独立的生态系统,涉足ICT各个产业,提供多样化产品和服务。

二、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

ICT产业无疑是促进当前产业融合蓬勃发展的首要驱动力,然而,产业融合这一现象并不仅仅限于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随着技术创新在产业交接处的应用,行业间的壁垒不断降低,最终导致了不同产业的相互融合。例如,伴随微电子产业、材料设计产业、生物分子产业和络合物化学业的不断创新,引起了纳米生物技术(Nano- and Bio- Technologies)的融合和发展。此外,食品业和生命科学业的融合产生了功能性食品;造纸业和信息业的融合产生了封装技术;电信业和相机业的融合产生了手机相机;建筑业和信息技术业的融合产生了智能建筑;金融业和信息业的融合产生了彭博、汤森路透、道琼斯等企业。可以看出,产业融合的发展已经不再局限在ICT产业内部,三次产业中的各个分支行业都有可能发生融合,由于现代服务业的高兼容性,我们也可以观察到目前的产业融合的趋势广泛集中在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以及服务业内部分支行业的相互融合。下文的实证分析将会验证现代服务业的融合是否能够成为产业融合的趋势,以及服务化融合是否能让企业提升竞争力并带来更高的附加价值。

产业融合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企业来说机遇与危机并存,兴奋与忐忑交织。一方面,产业融合使得新产生的市场蓬勃发展,给企业的不断创新提供了动力,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另一方面,产业融合也导致了各个产业内的重新洗牌,以及市场的不均衡,缺乏创新的企业面临着更多的竞争,甚至有倒闭的风险。苹果和诺基亚的发展轨迹便印证了这一观点,苹果公司利用技术创新的优势将新技术融合在手机制造中,从而跨界进入了电子通讯行业,而作为当时手机制造业龙头老大的诺基亚并没有意识到危机的到来,认为Iphone造价太高、只能兼容2G网络,而且未能通过基本的抗摔测试,不会对诺基亚产生威胁。直到2008年,诺基亚高管才意识到Iphone已经风靡全球,成为了智能手机模仿的标准,意识到他们需要反击。然而,当时的诺基亚已经备受组织问题的困扰,至2012年7月,三大评级机构已经将诺基亚的债务评级下调至“垃圾级”(BB-)。

三、生产业的崛起

产业融合趋势篇2

信息产业实现整体崛起

在7日晚的“成功企业家之夜”活动上,一年一度的年度盛事中国信息产业年度经济事件、经济人物、新锐人物、创新企业、年度成功营销案例最终揭晓。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话题的本次年会还首次颁发了2007中国信息产业年度节能创新奖及2007中国信息产业年度商业模式创新奖。当晚,与会人士还就“成功企业家之夜”的主题“企业崛起与企业家精神”展开了高峰对话。

2007年注定是中国信息产业发展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新命题,这要求信息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增长方式。在这一关键时点上举办的年会,为应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迎接企业国际化竞争加剧的挑战及产业融合带来的机遇,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对我国信息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十五大提出了“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到十六大明确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思路,再到今年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对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已经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逐步深化。

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莫玮司长在大会期间表示,作为一个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又面临着实现信息化艰巨任务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必须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新型道路。

融合趋势期待产业深化

事实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继蒸汽技术和电力技术之后,又一项全方位影响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通用性技术,其特征决定信息技术的应用本身就是与传统技术融合的过程,信息化发展也就是与工业化融合的过程。

而长期以来,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粗放式道路,使得我国工业化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与环境约束,也在客观上要求信息化必须与工业化融合发展。

在产业融合的大势之下,信息产业部经济运行司周子学司长在发言中表示,信息产业应加速结构调整,着力打造大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与硬件结合的嵌入式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鼓励在汽车、医疗、机械等领域发展大宗软硬融合产品。”同时,推动制造业与运营业的融合互动。

经过多年的规模扩张,信息产业开始出现一些有别以往的明显变化。从往年看,电子信息产业的各项指标增速均大大高于工业平均水平,但今年上半年的电子信息产业增速却一直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以今年八月份信息产业利润增幅为例,比全国工业平均水平低11.4个百分点,信息产业出口增幅也低于全国水平1.5个百分点。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产业经过多年的规模扩张,是否已经到了一个拐点,开始要从高速增长转向平稳发展?以加工出口和生态损耗带动产业增长的模式是否走到了尽头,下一步的增长空间和发展模式是什么?”周子学在年会中发出了自己的思考。而有关部门已经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曾经依靠低价能源和资源获得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概念,要“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但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当然不能以迟缓甚至停滞产业发展为代价。那么,信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又在哪里呢?

“软件服务外包”是“十一五”规划中给出的答案,而从制造向服务转移成为基本发展思路。周子学指出,要以信息化发展为契机,推动各种基于软件开发的信息服务,鼓励业务类型和商业模式创新。同时,要在推动软件外包的基础上推动软件“内包”,鼓励和引导软件企业承接国内传统制造业和跨国公司的服务外包业务。

正如分析人士指出的那样,如果能够积极主动地通过发展服务外包,则将引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向产业链上高附加值部分拓展。“这既有利于信息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又将进一步巩固中国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的领先地位。”

链接2007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获奖名单(通信业部分)

2007中国信息产业年度经济人物

袁欣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童国华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院长兼党委书记•烽火科技集团总裁

2007中国信息产业年度新锐人物

钱建林

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钱利荣

江苏俊知技术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

2007中国信息产业年度创新企业

产业融合趋势篇3

截至2005年6月底,《IT时代周刊》以每期平均175,244册的发行数据,再次顺利通过BPA认证。关于IT界和IT媒体的现状与未来,作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IT商业杂志的掌门人,曹健先生有什么观察与思考?2006年1月11日,TOM科技访谈室邀请本刊总编辑曹健先生与广大网友共同回顾了IT界走过的2005年。

2005年IT业大事联想拔得头筹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TOM访谈室荣幸地请到了《IT时代周刊》总编辑曹健先生。曹健先生在这个行业里已经做了很长的时间了,2003年曾被评为中国IT媒体10大风云人物。

曹健:大家好。

主持人:在过去的2005年里给您印象最深的IT事件是什么?

曹健:联想成功地收购了IBM的PC部门,这应该说是2005年发生在世界更是中国最大的产业新闻。

主持人:事件发生在2004年的12月份,您当时在哪儿?是怎么得知这个消息的?

曹健:当时我在广州,一个朋友打来电话,开始还不太相信,上网看到新闻才相信。我当时的一大感触就是他们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

主持人: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曹健:一方面是为联想的勇气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为之担忧。第一,中国企业成功并购世界巨头的案例比较少;第二,联想吞并了IBM的PC部门后业务和文化能否更好地融合也是我非常担心的。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相比相同点存在,不同点更多,两者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都不同。

主持人:2005年8月份,联想和IBM PC百日婚姻之后的第一份答卷显示盈收情况达到196亿港元,增长速度非常快。您对这份答卷怎么看呢?

曹健:他们剔除了过去应该支出的那部分钱,得到了盈利,因此这并不表明联想已成功地并购了IBM。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联想人应该更清楚地知道肩上的担子还很重。

主持人:您预计在2006年,联想可能会遇到一些什么样的挑战呢?

曹健:挑战会有很多。比如人才和薪酬体系的融合。过去IBM和联想的员工待遇是不同的,联想员工肯定没有IBM员工的薪酬高,如果继续实施原来IBM的薪酬,那么成本会太高。未来两年这些矛盾将暴露出来,一旦削减薪酬,IBM一些员工肯定要走,联想便要招聘新人,可这些新人能保证ThinkPad原来的品质么?

还有,联想需要得到客户的进一步认可,让他们认为ThinkPad被联想收购后服务和质量仍然保持原来的品质,甚至更好。

2005年的IT界特点:融合、低调、务实

主持人:您能否用三个词描述一下2005年的IT热点。

曹健:自从你给我出了这个题目,我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也请教了一些人,得到的答案千姿百态,因为IT业界太丰富了。如果让我用六个字总结,那就是“融合、低调、务实”。

3C融合的趋势非常明显。将来电视、计算机要和通讯融合在一起,家里可能没有电话,电视就是家庭娱乐的终端。来了电话,一按遥控,就可以用电视接电话,还可以用电视收邮件、看IPTV。

2005年提出最多的是解决方案。一些厂商不卖硬件,不卖软件,而是卖解决方案。IBM这样的世界巨头也在往这方面转型。这预示着产业已经开始寻求新的增长点。新的增长点来源是什么呢?来源于市场对它的需求。什么叫营销?营销就是满足需求和潜在的需求。我很高兴看到2005年IT企业在竞合、融合中不断壮大。

第二点是低调。前几年,IT企业相对来讲还是玩高调概念。我每周都可以接到很多邀请,听他们演讲、炒作,把一个东西从一吹到十。而2005年我很少听到有人不停地演讲和炒作概念。大家以更加务实的姿态来思考自己和市场。

第三大特点是务实。务实就是实实在在可以赚到钱。企业是经济实体,既不是慈善机构,也不是政府机构和所谓的协会、学会、事业单位。企业就是满足市场、赚取利润,利润最大化。

2005年很多IT企业更加务实,更加满足市场了。2004年,那些卖杀毒软件的企业整天说这个能杀,那个能杀,病毒多得不行;去年一年没有那么多的炒作,病毒却比原来少了一点。ERP企业也好、CRM企业也好,都实实在在地去满足相关企业的需求。现在已经不是那种“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的时代了。他们开始真正解决企业的需求,比如酒店管理、中石油、中石化行业管理解决方案,已经踏踏实实、真正用心地去帮助客户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帮助客户增强利润点。同时,IT企业本身也壮大了。

前两天我见到用友的一个朋友,问他用友今年的形势怎么样?他说用友今年形势比去年好了很多。我说用友前几年炒作得很厉害,常常开会,花很多钱聘请国际的CEO来(当然我不是说聘请得不对),概念有很多,中国的事还没做好就要国际化。走向国际化不是喊出来的,应该是水到渠成。

我最近看到柳传志先生的一段讲话――“一定要想清楚了,再去国际化。”我觉得这句话讲得很对。现在我们很多企业,无论是炒作概念也好,提出口号也好,走向国际化也好,很多东西自己都没想清楚就开始宣传。2005年我觉得这方面的事情少了很多,所以我也为用友、金蝶这样的公司感到高兴。华为任总从来不接受媒体采访,也较少出席演讲。华为2005年海外销售有60亿美元,在中国的民营企业中首屈一指。我觉得真正把自己的事做好,把客户的事做好,企业就一定会壮大,这也是2005年IT信息产业界可喜的一个变化。

主持人:可不可以这么理解,2005年IT业大家开始冷静下来,开始做自己手头的事,而且真正明白赚到钱才是硬道理。

曹健:没错,他们真正为客户着想了。就是帮客户成功了,自己也就成功了。实际上这个概念已经渗透到很多企业中去了。我以前在新华社做记者的时候,采访中央各个部委,他们从来没有考虑到帮客户、企业、消费者提升价值,只是考虑自己怎么管理。现在不同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铁通等国有特大型企业都知道怎么拿出解决方案,怎么提供完美、周到、细致的服务来给客户、消费者创造价值。

互联网行业需要进一步培育市场

主持人:对互联网行业的现状,您感到乐观还是悲观?

曹健:还是比较乐观的,这条路坚持走下去一定会成功。但是我觉得第二拨互联网起来还是有一定的泡沫。行业人跟我讲应该有适度的泡沫才会带动这个产业,我也同意这个观点。没有泡沫就没有失败,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一将功成万骨枯”,如果没有把市场培育起来,没有士兵就没有将军,没有士兵的牺牲也就无法成就将军。最近我访问一些互联网公司,有的找到了风险投资,找到了清晰的盈利模式,有的找到了风险投资,但还没有找到盈利模式。总体来说,大家都很积极。

主持人:最近炒得比较厉害的概念就是Web2.0了。您怎么看?

曹健:对于互联网用户来说,Web1.0是被动的,但Web2.0是主动的,是个性化的。以博客为例,我可以写日记,把内心的独白都放在网上,建立我网上的社区。凡是认识我的网站都给我建了博客,挺有意思。

主持人:您每天都更新吗?

曹健:更新不了,只是让我的秘书、网管帮我把每期为《IT时代周刊》写的总编随笔放上去。在这随笔里面,我主要把对产业的思考或者观察到的东西告诉大家,有敏锐的,也有讲好话的。我写东西喜欢发自内心,虚假的东西不愿意写。读者也有不同的理解,但都是发自内心的。

主持人:您对Web2.0看好吗?

曹健:我觉得任何一个新兴的东西应该让它发展,慢慢长大。现在Web2.0的前景是乐观还是悲观,成功还是不成功,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但是博客的出现使得人和人之间沟通的信息更加细腻、到位,更加清晰了。

它同时还一定要有成功的商业模式。服务器、光纤要给钱,人工要给钱,这些都要费用的。如果博客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肯定不行。现在网站赚钱要么靠广告,要么靠短信,或者彩信。博客能否找到新的盈利模式关系到以后它能否壮大。当它们无法适应环境,自然有新的东西来取代。讲穷则思变,到了一定程度就变了。所以我还比较乐观。

2006年:IT业将越来越热IT媒体则再度步入整合期

主持人:您认为2006年IT领域的发展会怎样?

曹健:IT产业很难预计,新技术新科技总是不断涌现,不知道从哪个角落跳出一个英雄,就非常厉害。但是它有一个发展趋势,就是信息产业或者IT产业逐渐在和传统产业融合。

主持人:那这种现象最主要表现在哪里?

曹健:最大的表现就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解决了实际问题。我在广州存钱,在北京可以取;我在工行存钱,在建行可以取,这就是IT的产物。

主持人:所以可以理解为其实2006年整个IT行业会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会让我们感觉到越来越便利。

曹健:没错!不光IT业,能源、冶金、勘探和医疗等领域也是这样。生产将更加方便,当然在个人终端的表现上是突破性的。例如,3G融合将使用户的手机成为小型电脑,无聊的时候可以下载电影到手机上看。

主持人:2006年整个IT行业会呈现什么样的态势呢?会是回冷、大热或者说是平稳发展?

曹健:我个人认为将会从平稳向发热过渡,更多的厂家将会走向竞合,更多的技术也将会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我们自己开的汽车都会有很多IT的东西在里面。

任何一家IT企业都不可能满足客户方方面面的要求。比如只是软件强大不行,还要有好的硬件来配套;一个解决方案需要涉及存储、操作系统、硬件等多个方面,还要在平面上再开发,绝不是一家IT企业所能解决的。

主持人:所以会在融合中平稳发展,逐渐变得越来越热?

曹健:没错。但是我觉得肯定不会像互联网第一次浪潮那么狂热,第二次互联网浪潮来得理性了很多。

主持人:2005年IT媒体的日子不太好熬,您预计2006年会怎么样?

曹健:可能日子越来越难过。

主持人:《IT时代周刊》会出一些什么样的策略来实现突围呢?

曹健:我们从创刊那天就开始认为读者是衣食父母,而并不是广告商。要把媒体办好,首先要卖给读者,是卖不是送。有了广泛的读者后再把我们的读者卖给广告商。广告商投放广告绝不是因为媒体怎样,而是要看这个媒体有哪些人在读。最后我们才把品牌卖给社会,做一些活动。其实很多人说做活动很赚钱,某某杂志一个活动赚几十万、上百万……《IT时代周刊》创办了五年没做一个活动,我们百分之百的精力都放在内容上了,考虑的全是我们怎样才能满足读者真正的需求,他们为什么要读这本杂志,又是什么时候读?

主持人:同样的问题,对2005年IT媒体的状况您也能用三句话来概括一下吗?

曹健:我觉得2005年IT媒体的概况,第一是日子很难熬,第二IT媒体整合即将开始,第三“内容为王”的媒体开始逐渐走红。什么意思呢?像《中国计算机报》、《计算机世界》,过去非常辉煌,每年有几个亿的广告,这是任何一个行业报刊都不具备的。但是互联网起来以后,新兴媒体起来了,传播的方式改变了,就给他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一些内容做得不好的平面媒体,基本上2005年都非常痛苦,也有很多死掉了。IT媒体2005年是酝酿变革、合并的一年,可能在2006年会有更多体现。杂志、报纸之间将会合并,或者死亡,进入新的整合期。

什么样的媒体将慢慢蹿红呢?就是始终坚持内容、满足读者需求的媒体。所以说2005年整个IT媒体用一个词就能概括――日子难熬。现在我们这个时代并不缺信息来源,大家每天都能收到很多短信、网络信息、电视信息、广播信息、MSN和QQ信息,但真正能引人注意的信息才是有用的信息。所以我们一直强调记者、编辑要在这方面下工夫,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媒体在读者心目中的影响。虽然我们做得不是太好,但是一直在坚持以这样的理念去做,所以我们每期都在进步。

主持人:您说2006年IT媒体会进入整合期,《IT时代周刊》有没有这方面的计划?

曹健:没有,我觉得我这一辈子能把这本杂志做好就很骄傲了,我不希望把一个媒体做得很大,其实真的没必要。我觉得事情要做精,不能贪大,因为经历、能力、管理水平都比较有限,能把这本杂志做到二十年、三十年就已经非常不错了,我没有更多的奢想。

产业融合趋势篇4

巨大价差导致东北港口进口玉米

站在大连北良港码头,中粮贸易北良有限公司总经理孟凡杰感慨地说,去年从北良港首次进口商业玉米45.5万吨,这是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对于背负高库存压力的东北玉米主产区来说,进口玉米犹如骨鲠在喉,感情上难以接受。

但这却是现实无可奈何的选择,巨大的价差是导致进口玉米进入东北主产区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由于距离主产区较远、运输成本略高等因素,北良港的北粮南运业务逐年下降,拓展进口粮食业务成为新的选择。去年东北港口抵港进口货轮12艘,北良港就争取到了10艘货轮,占东北粮食进口总量的83%。

与粮食主产区的被动接受不同,粮食主销区的港口选择余地更大。春末夏初,浙江舟山港码头一片繁忙景象。浙江60%以上的粮食是依赖省外调入和进口,舟山港作为我国水水中转国际粮油集散基地,是浙江省通过两种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区域粮食安全的重要物流节点。

舟山储备中转粮库主任林海红介绍,目前该库以进口粮食的中转服务为主,以前一年的吞吐量50多万吨,现在达到120多万吨。“目前粮库已经与益海嘉里和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四大国际粮商建立合作关系,为这些跨国粮商在国内的油脂加工企业提供中转服务。”林海红说。

广东、浙江、福建等粮食主销区,目前主要依靠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满足省内粮食需求。近年来粮食进口猛增,大部分进入南方主销区。以大豆为例,去年大豆进口超过8000万吨,其中北方仅进口700多万吨,余下主要为南方进口。

避免粮食过度进口影响国内市场

在福建漳州招商局码头西港区停靠着一艘7万吨的巴拿马货轮,船上的进口油菜籽已卸载完毕。漳州招商局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文告诉记者,在码头附近有3家榨油厂,直接把进口的大豆或者油菜籽加工成食用油,销往国内市场。

在国内粮食供求有余、储备粮食较大的形势下,进口粮食特别是高粱、大麦、玉米酒糟和木薯等饲料替代品,对国内北粮南运、粮食生产冲击很大。

对此,国家粮食局负责人表示,进口粮食增多,是我国粮食品种结构缺陷和国内外粮价倒挂双重影响的结果,是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深度融合的必然反映。一方面,三大谷物品种虽然实现了基本自给,但是存在结构性短缺,特别是小麦,有些强筋麦还不能满足企业需求,需要少量进口。大豆是“短板”,必须依靠进口满足国内需求。

另一方面,近几年来国际市场粮价持续下行,国内粮价成为全球粮价的“高地”,国内外粮食价差巨大,特别是那些没有配额管理的大麦、高粱、木薯干和玉米酒糟以其强劲的价差优势大量进口,导致了进口量与产量、库存量“三高并存”的现象。

专家认为,避免粮食进口过度冲击国内粮食市场,必须加强粮食进口管理。首先,从粮食价格入手,缩小国内外粮食价格差距。近年来,国家开始弱化政策,启动了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大豆、玉米临储政策已经取消,价格逐步与市场接轨,对进口粮食起到抑制作用。其次,通过关税等手段控制进口替代品过快增加。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加强玉米、小麦、大米等粮食进口配额管理的同时,对于非配额管理的高粱、大麦、玉米酒糟和木薯等饲料替代品,实行许可管理,加强进口监测,对于边境走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管理。

据了解,以上措施已经起到一定成效,今年初粮食进口出现明显放缓趋势,玉米、大麦和木薯进口同比大幅度减少。根据农业部市场信息司提供的资料,今年1至2月,谷物共进口302.6万吨,同比减36.6%;其中,玉米进口7万吨,同比减94%,与此同时,玉米出口653.6吨,同比增2.1倍。粮食适度出口,也有利于缓解我国粮食库存高企的问题。

极主动融入国际市场

产业融合趋势篇5

1 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这一主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战略高度和创新价值的政策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可否认,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产业结构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完善产业结构已成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我国适应新时代国际经济融合发展的战略思维。“十三五”规划也提出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提升战略层次,将新兴的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联系起来,搭建农产品网上产供销一体化平台,加快推进农产品网络化、信息化、鼓励“农业+互联网”模式的推行,做到农业与电商、物流、金融等产业对接,推进农产品机构升级、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新的加速度,“三农”投入稳步增加,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高新科技在农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条件大幅改善。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现阶段,我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尚处于较低水平,农村单一产业发展力度不大,融合力度小,缺乏完整的产业链。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不足、附加值低等问题确实存在。同时,农业劳动力长期大规模向城市迁徙,不仅导致农村人才等资源严重流失,还引发了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

2 产业融合概念界定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指的是基于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形成的产业边界模糊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的现象。产业融合指的是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部不同部门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各产业间或产业内部的融合渗透,有助于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商业模式,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优化升级。

3 产业融合的制约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增大物质资料消耗带动经济发展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慢慢淡出历史舞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慢慢浮出水面。主要制约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3.1 农村基础设施、配套设施落后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速推行、在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的同时,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也越发严重,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配套设施不足,带来了一系列负的外部效应。

一方面、农村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低,产业链、价值链不完善且当前农村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缺乏大的龙头企业,难以形成良好的集群效应。

另一方面,农村公共产品较少,配套设施不健全,相应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得不到高效运转,难以很好地服务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流程。遂尽快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保障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产品渠道,保障农户资金流、信息流安全已成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3.2 现代农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的变革更新带来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对于农业产业来说,亦是如此,强大的科学技术会带来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转型升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体系。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农业生产能

力低,技术投入不足,科技兴县、科技兴乡的真正势头还未形成,

科技投入不足且产出率不高,投入产出不成正比。科技兴农的局势还未在广大农村地区全面推进实施。农业附加值低的特点也难以吸引巨大的金融资本投入农村科学技术设备的建设。另外,农民自身科学技术水平低、科学知识摄入不足也严重阻碍农村科技进步发展。

3.3 缺乏电子商务等现代商业模式

“十三五”规划提出:互联网有望推动农业实现“弯道超车”,要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互联网+”的现代商业模式定然会给农村产业融合带来新的思路与想法。而在当下,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低,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在农产品的推广销售过程中应用较少。硬环境方面,农村宽带普及率低,农村流通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现代的运输网络、物流体系。软环境方面,缺乏既懂理论又懂实务的复合型人才,农村电子商务相关技能培训较少,电子商务这一新型的产业模式还未得到广泛而有力的推广。此外,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多个领域,互联网技术覆盖面窄,渗透率低,互联网技术并未发挥其强大创造力。

4 打破瓶颈的重大举措

4.1 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首先应当加大惠农强农的政策力度,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向农村倾斜,在不断做大做强农业的同时,当地政府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致力于形成新的更有效的商业运作模式与企业组织形式,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首先,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流通设施,乡镇公路网络的建设,以完善农村物流传送网络,为产业链的延长、各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奠定基础业农村经济增长点;

其次,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组织领导多层次的创新技术大赛,引进技术人才,将完善基础设施这一硬条件与培养技术人才这一软环境结合起来。同时积极引导各农村企业相互融合联系,形成以空头企业为主导,上中下游跨行业发展的产业联合模式,以形成良好的集群效应、规模经济。

4.2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更好地为农村产业服务

现代农业水平的提高,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条件,强大的政策支持力度,与此同时,还需要相关金融服务的配套发展。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结构的重要一环,在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渠道,改善投资环境方面发挥出日益显著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培育发展农村金融市场,不断开发适合现代农业发展、适应产业融合进步的金融产品,政策方面,政府要制定相应的宏观政策、税收政策,推进农村金融社保体系的改革,为农村产业融合、农业现代化的大力发展保驾护航。与此同时,利用保险、信贷等金融工具为现代农业发展分担风险,完善农民基本的养老、医疗、卫生服务。

支持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研发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适当简化农村小额短期借贷手续,同时加强风险控制,保障客户信息资金安全。

4.3 加快引进现代商业模式,推进电子商务的农业化进程

在当代,我国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互联网+”这一新型的商业模式已经显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在金融、教育、卫生、医疗等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将新兴的电子商务技术与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将会在推动农民创业就业、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所以,我们应当紧紧围绕中央“十三五”规划中加快农业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总体要求,积极培育、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

充分利用现有的电子商务技术,培育多元化的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积极推进农业与电商、物流、金融等多产业融合,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加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广,运用电子化的平台带动传统农业大发展。

5 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推行,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结构也会不断地调整、融合,互联网技术的大发展大繁荣以及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稳步落实推进定会推进农村形成新的产业模式、商业模式,推进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带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面对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基础设施薄弱、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我们也要充满信心,在政策支持、平台搭建、体系完善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参考文献:

[1]陆国庆.基于信息技术革命的产业创新模式[J].产业经济研究, 2003(4):31-37.

[2]厉无畏.产业融合与产业创新[J].上海管理科学,2002(4):4-6.

[3]席晓丽.产业融合与中国多功能农业建设初探[J].福建论坛,2007 (09):20-23.

产业融合趋势篇6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所面临的机遇。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赶上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就更需要在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积极探索,用信息技术带动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际电信联盟(ITU)研究了当代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情况,按照当前各国向信息化社会演变的趋势,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了“三网融合”(convergence)的概念,即将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三大基础信息网络融合建设为统一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lob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 GII),通过互联、互操作的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等网络资源的无缝融合,构成具有统一接入和应用界面的高效网络,使人们能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以一种可接受的费用和质量,安全地享受多种方式的信息应用及服务。三网融合是全球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根本原因是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和网络产业对网络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追求;三网融合也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产业化发展的加剧和市场经济的深入,三网融合业已列入我国制定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元,简捷成了主要的发展方向。自从2000年,互联网兴起,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他,并一直到今天离不开他。三网融合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越来越多的事物都在争先恐后的融入其中。恰恰三网融合能满足消费者休闲、娱乐与社交等多样化需求,还可以破除垄断,推动竞争,降低信息流动和社会经济运行交易的成本。所以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的融合势在必行!

然而,近年来的实践证明,由于数据服务市场的成熟度还不够高,这一战略做法多没有获得预期中的良好效应。我国有线电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拥有全世界数量最多的用户。我国有线电视产业在近几年中也曾采用与国外有线电视产业相类似的竞争战略,希望通过整合和改造基础网络,发展增值业务,提升产业竞争和盈利能力,效果同样不甚理想。首先,我国有线电视产业与国外有线电视产业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不适合照搬国外的做法。我国有线电视按照公益型的思路建设起来,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经营体制落后,产业化程度低,盈利水平低下;网络建设分散,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划,难于互联互通;服务意识淡薄,节目内容不够丰富,难以满足用户对个性化、专业化节目的需要等诸多问题。

因此,我国有线电视不能急于为追求“三网融合”可能带来的范围经济效应而超前开展跨行业的多样化业务,这不但是由其自身发展现状所制约的,也为近年的实践所证明 — 耗费巨资整合和改造有线电视网络、推动网络增值业务的开展并没有为我国有线电视带来竞争优势和经济效应。我国应当从更深度的技术层面对三网融合下的有线电视产业的发展与创新,作出更多的努力。

数字电视网络采用的是欧洲DVB标准,而DVB标准中CA的加密解密接口,没有公共的标准所以在后来发展的数字电视,就形成了各个CA公司自己的标准,就靠封闭性来保证CA的安全性。因为这种封闭的CA技术,导致了机顶盒的混乱,也阻碍了数字电视技术的快速发展。其经济实力不如电信,所以三网融合一直不能实现。

而互联网是基于IP协议的开放技术,而数字电视采用的通过技术封闭获得安全性的加密,通过开放平台将会变得极不安全。所以,在三网融合的过程中,封闭技术无法和开放的互联网技术相对接。这是目前三网融合的最大障碍,即使融合,也会出现安全隐患。想要把数字电视融于互联网,就必须解决安全因素。IPv6的到来使我们看到了希望。IPv6里有一种开放标准的框架结构“Internet协议安全性(IPSec)”它通过使用加密的安全服务以确保在Internet协议(IP)网络上进行保密而安全的通讯。

IPSec通过端对端的安全性来提供主动的保护以防止专用网络与Internet的攻击。在通信中,只有发送方和接收方才是唯一必须了解IPSec保护的计算机。IPSec基于端对端的安全模式,在源IP和目标IP地址之间建立信任和安全性。考虑认为IP地址本身没有必要具有标识,但IP地址后面的系统必须有一个通过身份验证程序验证过的标识。只有发送和接收的计算机需要知道通讯是安全的。每台计算机都假定进行通讯的媒体不安全,因此在各自的终端上实施安全设置。除非两台计算机之间正在进行防火墙类型的数据包筛选或网络地址转换,否则仅从源向目标路由数据的计算机不要求支持IPSec。

IPSec的安全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产业融合趋势篇7

2012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将以“创新融合驱动经济发展”为主题,多位政府官员、知名专家、企业精英等演讲嘉宾、数百家业内厂商代表将借此契机完成思想的汇集和碰撞,共同探讨如何在变化的宏观环境下推动中国信息产业的继续进步,企业应该如何坚持创新,并完成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构建,最终驱动实体经济健康、良性的发展。

这是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

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不断涌现,拉动了整个产业的旺盛需求: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4C融合加快,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终端产品;IT企业产业链整合能力逐渐变强……

新技术的发展造成电子信息产业的制造与服务、终端与网络、硬件与软件、应用与平台间的边界日益模糊。融合成为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动力和重要途径。在这种背景下,由赛迪集团主办,《中国计算机报》、中国电子报社、通信产业报社、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主管网、中国计算机行业网联合承办的2012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以“创新融合驱动经济发展”为主题,邀请政府领导、产业界专家、企业高层领导,共同洞悉在这些新的局面中孕育的机会,展示他们眼中的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企业:垂直整合产业链

苹果是一家电脑生产商吗?

微软是一家操作系统公司吗?

谷歌是一家搜索公司吗?

……

十年前,问题的答案无疑是简单且明确的,但现在我们已无法给出精准的定义。事实上,这些公司目前做的事情正在偏离人们对其的定位。

从终端到内容,再到平台,苹果成功打造了一体化体验的生态发展模式,并激发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风潮。PC产业不幸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受害者之一,为了挽救日益萎缩的帝国版图,微软也开始从软件向硬件进军。

今年8月,微软推出自有品牌的平板电脑Surface以及公有云服务。在外界看来,微软这家传统软件公司正苹果化——它试图完善从硬件到软件的完整生态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的渗透下,传统IT产业找到新的出路,互联网企业则反其道而行之,向传统IT产业进军。以搜索引擎起家的互联网公司——谷歌在2007年开发一套免费的手机操作系统,仅用2年便抢占了智能手机市场半壁江山;2011年,谷歌成功策划了收购摩托罗拉的举措;不仅如此,谷歌还拥了自有品牌的手机……

IT和通信融合、硬件和软件融合、制造和服务融合……信息产业领域的行业界限越来越模糊。可以明确的是,这种变化并不是简单的IT企业多元化战略,而是一场关系到IT企业的发展模式的产业革命。革命的推动者就是:融合。

人们愈发意识到,电子产品已经不是简单的硬件,而是复杂的软件和特殊的硬件融合而成的产物。只会做硬件的公司将遇到很多的困难,比如索尼。索尼热卖的电子设备,如Walkman随身听、PlayStation游戏机和特丽珑彩电,一度占据了中国人大部分的碎片时间。时至今日,它却不得不面对2011年高达29亿美元的亏损。

谁也不愿意步索尼的后尘。它们找到的成功经验是整合产业链——这实际上是商业模式的创新。移动互联网让手机厂商意识到App应用所带来的巨大商机,它们找到了向互联网拓展的突破口;随着云计算技术、低功耗CPU、网络OS则让便携式上网设备成为PC企业的下一个金矿;互联网电视的诞生让家电企业可以更多争夺客厅媒体话语权。

行业:IT促进产业间融合

“如果通用汽车的技术能与计算机技术一样同步发展,那么现在我们应该能用上只用一加仑汽油就能跑1000英里的汽车了。”

“说得没错!可是你总不想你的汽车一天死机至少四次吧?”

这是多年前微软总裁与通用汽车总裁的一次有趣“斗嘴”。在两人对话的背后,是近几年汽车行业与电子信息产业的跨界融合。

现在,不少走在技术前沿的IT巨头把目光瞄向了汽车业:谷歌在美国加州完成了“无人驾驶汽车”的测试;上海贝尔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展示了其LTE概念车;传闻,苹果将研发智能汽车iCar。

当然,这些智能汽车听起来有些不靠谱,但云计算、物联网、LTE网络等时下炙手可热的IT新技术,却实实在在地应用到汽车领域。目前汽车的智能功能,如巡航控制、自动泊车、车道偏离报警,都是由软件实现的。据统计,目前平均每辆车上搭载的电子装置,在整个汽车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达到了23%以上;在一些豪华轿车上使用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数量甚至可能达到48个,电子产品占整车成本的比例高达50%。

电子汽车只是信息产业和传统产业紧密结合的一个典型例子。在金融领域、制造领域、消费品领域,信息技术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IT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能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附加值、智能化程度从低转向高。这种融合更多是产业结构的创新,而这种产业结构优化带给企业、用户的是显而易见的价值。

技术:五大趋势催生变革

信息产业和传统产业融合,信息产业内的各生产链融合……在各种融合中,技术总是扮演推动者的角色。

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不仅使软件的应用场景更多了,也改变了部分软件,特别是消费级软件的开发模式,更将本无关联的企业粘连在一起。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终端日益多样化,这也让企业、个人用户对云服务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而众多IT企业已经抢先行动:华为“云帆计划”,阿里巴巴对外宣布投资1亿元来打造电子商务云平台,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今年初访台时带着两大任务——3G和云计算……

此外,在物联网技术推动下,相关的软件系统如安防监控平台、智能交通系统、农业病虫控制平台等也正在兴建中。

产业融合趋势篇8

全国夏粮面积约4.15亿亩,比上年增加166万亩;夏粮总产量2821亿斤,比上年增加89亿斤,增长3.3%。其中,冬小麦产量2472亿斤,增产71亿斤。秋粮播种面积保持稳定,长势正常。

(二)经济作物基本稳定

夏收油菜籽产量1388万吨,比上年增加16万吨,增长1.2%。蔬菜生产基本平稳,农业部调查显示,1―4月份,580个蔬菜生产重点县蔬菜在田面积持续增长,4月底面积同比增长1.6%。

(三)肉类产量有所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906万吨,同比下降2.4%,其中猪肉产量2574万吨,下降4.9%;生猪存栏41739万头,同比下降6%;生猪出栏33437万头,同比下降5.1%。生猪价格近4个月来上涨幅度较大,据调查,6月份主产省区养殖生猪头均盈利达到210.2元,比4月份提高163元。

(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上半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5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82元,实际增长8.3%,继续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二、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

(一)农业农村投入继续增加

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用于农业农村建设的比重已连续五年超过50%,着力推进农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推动涉农资金整合,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调整20%的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在部分地区开展了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试点。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产粮、产油和制种大县的支持力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二)农村改革全面深化

农村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在33个县级行政区域实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财产权抵押贷款开始试点,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稳妥推进。水利和林业改革进展顺利,水权确权登记试点以及水权流转(交易)试点在部分地区开展。印发《关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的实施意见》,在100个县开展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印发实施,各地按照政事分开、社企分开的方向,大力推进供销合作社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完善

继续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与上年持平。油菜籽由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各类企业进行收购,中央财政对部分主产区予以适当支持。深入总结新疆棉花、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经验,完善补贴方式,降低操作成本,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户。优化重要农产品储备规模,调整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完善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鼓励符合条件的多元市场主体参与大宗农产品政策性收储。

(四)重大水利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截至6月底,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已开工建设60项,湖南涔天河、河南河口村等一批工程加快建设,陕西引汉济渭、西江大藤峡、贵州夹岩、新疆阿尔塔什等去年新开工项目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推进,已解决96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建设进度明显加快。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加快推进,6月底全国共完成造林面积6450万亩。

(五)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

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深入发展。近年来我国耕地流转规模和速度明显加快,至2014年底,全国农村承包耕地流转面积4.03亿亩,流转比例达到30.4%。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初步兴起,农民合作社不断壮大。到今年3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134.85万家,实有入社农户9559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6.8%。有关部门印发实施《关于加强对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的意见》,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更加规范有序。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一)加强秋粮田间管理和防汛抗旱工作

要下大力气抓好秋熟作物生产,搞好技术指导服务,推广抗灾减灾稳产增产技术措施,确保增产丰收。立足防大汛抗大旱,继续加强气象监测预报和预警排查,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汛情旱情变化,全力防范暴雨洪水。进一步加强江河堤防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二)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

加强农产品市场价格监测,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推进购销市场化,理顺价格形成机制,尽快向社会释放改革信号,合理引导农业生产和市场预期。抓好农产品进出口调控,从严控制粮食进口。密切跟踪国内外大宗农产品的市场动态变化情况,针对农业农村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制定相应对策措施。

(三)继续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落实已下达的投资计划,加快在建项目实施进度,重点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建设、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田间工程、林业生态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实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民生改善。加快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审批,推动落实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同地同价政策。积极研究简化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审批环节,下放审批权限,优化审批流程。与此同时,深入研究“十三五”农口投资专项设置整合优化方案,压缩一般,突出重点,集中用于重大工程建设。

(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把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加快形成农业与二三产业深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服务业,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发挥农业多功能性,加快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增加农民收入。注重把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入农业,推进电商与实体流通相结合,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推进各种形式的产销对接。研究设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投资基金,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带动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质量。

产业融合趋势篇9

一、引言

从本世纪初开始.全球电信业进人了以融合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电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和视频技术的融合.推动了全球新一轮的电信改革,具体体现在产业融合、业务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等多个方面。2008年.电信业又迎来新的融合格局:即从ict(informationandcoinlnuni.cationtechnolog’y)单一产业链结构,逐步向time(tele.conr,internet.mediaandentertainment)型复杂生态系统的转变。业务融合使得电信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驱动模式逐渐转为业务驱动模式.这反过来进一步强化了电信业的融合趋势“融合”给电信运营企业组织结构带来了巨大影响。电信运营企业要想在“融合”中赢得竞争优势,必须适时调整组织结构那么如何认清电信业融合的结构因素?融合如何对电信运营企业组织产生影响?对于这些问题,本文力图通过深入剖析电信运营业的融合趋势.探究该趋势对电信运营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提出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几点建议

二电信业融合的结构类型

1.电信产业融合。产业融合既包括产业内融合,又包括产业间融合,具体指产业链向广度和深度延伸在广度上是指产业链主体不断增加.已经部分实现融合的新电信产业将进一步和娱乐产业结合。在不久的将来,电信产业(t)、互联网产业(i)、传媒产业(m)、娱乐产业(e)相互问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并融合为新的“time”生态系统在深度上是指不同业务提供者的逐渐融合.如美国verion能够提供基于fios网络的固话、互联网接人和数字电视的三种业务捆绑服务。电信产业融合最明显的表现为全球电信运营企业越来越频繁的并购。以台湾移动市场为例.1997年1月,台湾正式开始电信自由化,共发放了八张gsm行动电话执照,六家集团得标,它们分别是:太平洋通用电讯(台湾大哥大)、远传电信、和信电讯、泛亚电信、东信电讯、东荣国际电信。当时.连中华电信在内.台湾移动市场上共有七家电信运营商。到2006年6月台湾大哥大合并泛亚电信后,台湾gsm移动市场上只剩下中华电信、台湾大哥大和远传电信三家移动运营商。其中。先是1998年12月和信电讯合并了东荣国际电信.接着是2004年远传电信合并和信电讯,然后是2006年1月、7月,台湾大哥大分别合并了东信电讯、泛亚电信。短短十年时间。仅台湾移动市场上就发生了四起电信运营企业合并案.可见电信运营业合并趋势之迅猛。

产业融合趋势篇10

一、引言

从本世纪初开始.全球电信业进人了以融合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电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和视频技术的融合.推动了全球新一轮的电信改革,具体体现在产业融合、业务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等多个方面。2008年.电信业又迎来新的融合格局:即从ict(informationandcoinlnuni.cationtechnolog’y)单一产业链结构,逐步向time(tele.conr,internet.mediaandentertainment)型复杂生态系统的转变。业务融合使得电信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驱动模式逐渐转为业务驱动模式.这反过来进一步强化了电信业的融合趋势“融合”给电信运营企业组织结构带来了巨大影响。电信运营企业要想在“融合”中赢得竞争优势,必须适时调整组织结构那么如何认清电信业融合的结构因素?融合如何对电信运营企业组织产生影响?对于这些问题,本文力图通过深入剖析电信运营业的融合趋势.探究该趋势对电信运营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提出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几点建议

二电信业融合的结构类型

1.电信产业融合。产业融合既包括产业内融合,又包括产业间融合,具体指产业链向广度和深度延伸在广度上是指产业链主体不断增加.已经部分实现融合的新电信产业将进一步和娱乐产业结合。在不久的将来,电信产业(t)、互联网产业(i)、传媒产业(m)、娱乐产业(e)相互问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并融合为新的“time”生态系统在深度上是指不同业务提供者的逐渐融合.如美国verion能够提供基于fios网络的固话、互联网接人和数字电视的三种业务捆绑服务。电信产业融合最明显的表现为全球电信运营企业越来越频繁的并购。以台湾移动市场为例.1997年1月,台湾正式开始电信自由化,共发放了八张gsm行动电话执照,六家集团得标,它们分别是:太平洋通用电讯(台湾大哥大)、远传电信、和信电讯、泛亚电信、东信电讯、东荣国际电信。当时.连中华电信在内.台湾移动市场上共有七家电信运营商。到2006年6月台湾大哥大合并泛亚电信后,台湾gsm移动市场上只剩下中华电信、台湾大哥大和远传电信三家移动运营商。其中。先是1998年12月和信电讯合并了东荣国际电信.接着是2004年远传电信合并和信电讯,然后是2006年1月、7月,台湾大哥大分别合并了东信电讯、泛亚电信。短短十年时间。仅台湾移动市场上就发生了四起电信运营企业合并案.可见电信运营业合并趋势之迅猛。

产业融合趋势篇11

大媒体产业概念的兴起与以新观点和新思想著称的《今日美国》专栏作家凯文·曼尼(Kevin Maney)的推动有关。“因为没有一个恰当的词汇可以涵盖横跨通信、信息、计算机和娱乐产业之间所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一切”,所以,他才称呼这个产业为“大媒体”。[1]他认为:“跨越通信、信息和娱乐业的公司一不留神就遇到了产业融合。这次产业转型早在1993年就已经开始。……人们推想电视业、电话业、计算机业和内容产业将会融合为一种技术,一个产业。”[2]

大媒体产业虽然在我国还是一种产业发展趋势,尚未发展为成熟的产业形态,但是根据当前的发展现状可以预计,大媒体产业的形成将对我国电信业、传媒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产生重要的影响。虽然大媒体产业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是多方面,但是由于大媒体产业的形成与电信业、传媒业之间的产业融合密切相关,所以其对电信业和传媒业的影响尤为深刻。

推进传媒业产业结构向新的均衡演进大媒体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其未来整个产业的形成,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和转型,所以其对中国传媒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虽然中国目前还没有一部法律从整体意义上推动和明确大媒体产业的发展,但是这种产业融合的趋势已经是势不可挡。产业融合的趋势仿佛是一阵洪流,正在冲击着产业分立时代所形成的各种壁垒和限制。产业融合的趋势正在为新产业形态的诞生寻找新的突破口,来为其发展铺平前进的道路。同时大媒体产业的发展趋势还为产业发展创造了新的环境。在日益全球化的国际国内市场上,产业融合正在促使产业管制者和企业经营者适应新的变化,做出新的调整。

借鉴国外大媒体产业发展现状并研究我国大媒体发展趋势,我认为,大媒体产业将对我国传媒业产生如下影响:

1.管制体制从单一产业管制走向融合产业管制

随着传播体制的变化,传媒业的管制将逐步从单一的产业管制走向融合的产业管制,并使得整个管制体制的运作更为理性和透明。当前,美国已对电信网、计算机网和广播电视网实行三网统一的管制体制,这三种信息传播网络都已纳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统一管制范围。

从长远的发展趋势来看,在传媒业整体管制思路的调整是必然的。不过我国对于传媒业管制体制的演进采取了比较慎重的变革路线。大媒体产业的发展则将进一步促进我国传媒业管制体制的调整和改革。而美国信息传播产业管制体制的变化就深刻体现和回应了融合的必然要求。

2.传媒产业结构从旧均衡走向新均衡,产业融合促进产业变革

从宏观角度来看,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是世界范围内长期确定的发展趋势之一。从1978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一直在进行。近年来,我国传媒业在产业结构方面还存着企业数量多、产业结构失调、经济效益不高的弊端。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均衡的打破就是一种产业结构的演进。创新就是企业家把从未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创新的结果实际上是一种产业突变。”[3]原有产业结构均衡已经被打破,新的产业结构均衡正在形成过程之中。从旧均衡到新均衡,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大媒体产业的兴起则可从根本上对我国传媒业原有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对于传媒业的产业结构来说,大媒体产业的形成将是一种革命性的突破和改变。

3.传播方式从分离方式向融合方式演变,媒介融合趋势得到进一步加强

经历了信息大爆炸洗礼的美国已经感受到了融合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近二十年来,产业预言家们一直在预言数字技术融合时代的到来。但是这在以前一直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已。由于更快的芯片、更宽的带宽和更为通用的互联网标准的出现,技术正在迅速地融合。”[4]在我国,当前,深入开展三网融合政策和管理方式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已是政府部门一项重要的工作。可见,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网络融合将成为进一步促进当前各种传播方式走向融合的重要途径。

从历史角度来看,传播方式发展的趋势将更加人性化地体现人的融合传播需求,进一步摆脱传统的相互独立传播技术和单一静态传播方式的局限,进入大媒体时代传播方式融合发展的新阶段。而传播方式的融合必然导致媒介融合程度的提高。

4.传播内容呈现大融合和小众化的特征

当前,传播内容的发展存在两种鲜明的趋势:一种是随着传播媒介融合而生成的传播内容的大融合趋势,一种是随着传播主体日益细分而形成的传播内容的小众化趋势。如互联网的扁平式开放性结构,使得网络容纳了更多数量和类型的传播内容,这客观上使得传播内容呈现出更加小众化的发展趋势。总体来说,这两种趋势同时存在,又相互交叉渗透。

从大媒体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传播内容的选择性没有因为大媒体企业的存在而从总体上变得缺乏多元性,而是通过其他主体对传播内容的创造而从客观上提高了其多元性和丰富性。

5.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角色多重性

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角色在大媒体时代是多重和复合的。新的传播世界中,传播角色的交叉和互换几乎可以同时进行。这种大媒体产业的传播环境为传播过程中的各种主体提供了空前自由的传播空间。这对于信息的传播、人际的沟通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博客和维客现象兴起就体现了这一点。对于博客现象,人们就从这个现象背后看到了新的传播环境、传播方式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博客现象使得“出版人与社会公众间的分界线消失了。这一切为大众传媒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属于大众的媒体诞生了”。[5]博客现象的兴起为满足个人传播需求提供了新的更为宽容的传播方式。

塑造电信业开放型的产业结构

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产业融合是大势所趋。电信业和传媒业的产业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需要,同时也是市场融合和服务融合的一种客观反映。电信业和传媒业在各个层面的融合推动了整个产业融合的实现。市场需求来自于电信服务和传媒服务的消费者,而消费者的服务需求则是产业融合现象之所以发生的基础出发点。正是这个需求的原动力最终推动了并保证了技术融合乃至产业融合的实现。

世界电信业在近20余年,尤其是近10年以来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显得越来越举足轻重。它已从一个社会基础设施的角色转变成为社会提供服务共享平台的角色。在这个基础之上,其对于产业融合的吸引力和推动力都明显增加。正是基于这个意义,电信业和传媒业的产业融合才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简而言之,大媒体产业的形成,将重新塑造电信业的产业角色,并使其产业位置更加前移,更加贴近终端消费者。

借鉴国外大媒体产业发展现状并研究我国大媒体发展趋势,大媒体产业将对电信业产生如下影响:

1.产业角色从电信服务提供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

电信业从电报、电话服务衍生而出,但是随着产业的变迁,电信业逐渐出离传统的产业角色,而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进行历史性转变。电信业从技术型产业到综合信息服务产业,经历了巨大的历史角色变革。同时它也经历了从垄断经营到市场竞争的历史变化;它还从一个社会基础设施经营者彻底转变为一个社会信息服务的提供者。

对于电信业和传媒业在大媒体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我认为,电信业在大媒体产业中成为一个不可忽略、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在大媒体产业中,真正要使得整个产业体系和谐运转,离不开电信业的产业支撑作用。目前,在我国对于网络电视业务主导权的探讨还没有定论。广电业一方认为,网络电视是传统广播电视业务在数字时代交互性的升级,而电信业一方则认为网络电视是从语音到数据再到视频的三重播放(triple-play),是基础电信业务的自然延伸。在IPTV的牌照及其运营主导权的争夺战中,虽然电信运营商被设置的壁垒排除在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电信运营商在IPTV的业务拓展中无所作为。电信运营商正在尝试种种方式介入其中。可见电信业产业角色的转变也不会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过程。

2.产业结构完成从封闭到开放的历史转型

电信业中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遭遇了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冲击之后,不管是市场,还是结构,都将进一步从封闭走向开放,对于电信业来说,都是一种巨大而痛苦的转变。电信业的结构转型是为了适应整个社会发展和大媒体产业的客观需求而产生的。我国电信业在经历了自1978年以来的飞速增长之后,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通过电信业自身体制改革来解决,一方面需要通过大媒体产业等新的产业形态的形成来逐步解决。有学者曾经将电信业和IT业的产业结构进行了比较:1、IT业一直是充分竞争;而电信业却是垄断起家。2、IT业是高度的专业化经营,但是电信业的各个企业都是从物理网到应用层,上下游“通吃”,成为典型的纵向整合。3、IT业是以应用层为主,而电信业中,谁有物理网谁就是“老大”。[6]

在大媒体产业时代,产业结构转型的动力来自于产业融合。产业融合将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从本质上来讲,产业群集的组织空间结构是与产业融合要求不相符的。产业融合势必要打破产业群集的相对固定的边界,使跨产业、跨机构的联结与互补更大规模化与密集化”。[7]由此可见,产业融合对于传统的产业集群的概念也是一种革命性的突破。电信业和传媒业之间的产业融合对于原有电信业和传媒业的产业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3.产业在战略层面呈现融合和协同的趋势

电信业和传媒业的产业关系在经历了“各走各的”产业分立时期之后,终于在大媒体产业时代走到了一起,并开始在战略层面尝试“齐步走”的产业协同。

对于电信和传媒业来说,基于融合基础形成的大媒体产业意味着一种历史机遇和新的挑战。大媒体产业战略的选择涉及电信业和传媒业产业战略的设定。电信服务的最高境界是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通过任何方式找到任何人进行通信联络和沟通。而传媒服务的最高境界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通过任何方式获得任何内容的传媒信息。这两者的最高境界是非常接近的,其唯一的区别就是在于电信业所进行的主要是人和人之间的信息传播,而传媒业进行的主要是传媒和人的信息传播。在未来的信息传播环境中,信息传播服务已经跨越了产业分立的界限而逐渐趋向融合。在这种环境之下,电信业和传媒业之间的战略协同效应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我国大媒体产业将逐步在电信业和传媒业产业融合的基础上形成。在产业融合基础上形成的大媒体产业,将为电信业和传媒业的发展带来重要的影响。大媒体产业的形成将给我国的产业体系带来全局之变,同时也将继续为信息传播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新的融合动力。

注释:

[1][2]Maney,Kevin.Megamedia Shakeout:the Inside Story of the Leaders and the Loser in the ExplodingCommunications Industry[M].New York:John Wil-ley&Sons,Inc.1995.preface,p.1、2所谓“大媒体”,其实并非新词,也不是凯文·曼尼(Kevin Maney)的独家发明。凯文·曼尼对于大媒体这个词只不过是借题发挥而已,并对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描述和论证。在1991年前后的美国,对于大媒体的评论就时有兴起了。杰西·杰克逊(Jesse Jackson)对此的论述就比曼尼·凯文早四五年。

[3]于刃刚《主导产业论》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页。

[4]Stephen Baker,Heather Green.Big Bang[J].Busi-ness Week.Jun 21,2004,p.68.

产业融合趋势篇12

簇群化是产业呈现区域集聚发展的态势,是指在某个特定产业中相互关联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若干企业和机构的集合。我们通常所说的“园区”、“一条街”等实际上就是产业簇群的一种形式。

产业簇群内众多的企业在产业上具有关联性,能共享诸多产业要素,包括专业人才、市场、技术和信息等,一些互补产业则可以产生共生效应,簇群内的企业因此获得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双重效益。产业簇群内的企业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彼此间形成一种互动性的关联,由这种互动形成的竞争压力、潜在压力有利于构成簇群内企业持续的创新动力,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的产品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的加快。由于簇群内集聚了大量的经济资源和众多的企业,一方面高度聚集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处于随时可以利用的状态,为簇群内的企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大量企业的存在也使簇群内的经济要素和资源的配置效率得以提高,达到效益的极大化。产业簇群内自发形成的这种经济资源与企业效益的良性运作,增强了簇群适应外界变化的能力,使产业簇群具有一般经济形态所不可比拟的柔韧性,造就了产业簇群得以持续繁荣不衰的优势。

产业簇群的崛起是产业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趋势,是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是其他形式难以相比的。近几年产业簇群化的趋势已引起我国政府和业界的关注,各地都涌现出一批产业簇群,有政府规划扶持的各种工业园区,如上海于1996年规划启动的漕泾化学工业园区,目前已吸引了国际上著名的跨国公司前来投资,如BP公司、拜尔和巴斯夫公司等,总投资达70亿美元的项目已签约启动。到“十五”计划完成时,漕泾化学工业园区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石油化工区。也有民间自发形成的产业簇群,如温州的皮鞋、打火机和低压电器的小型群落,形成以私营企业、家庭工业为主,集制造、营销和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簇群。虽然这些企业单个规模都较小,但集聚成群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竞争力。我国产业簇群化的趋势尚在不断地发展,并将在调整、兼并、重组和合作中成长壮大。

融合化是国际产业发展的又一趋势。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是产业融合的强大助推器,1+1>2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则是产业融合的高能发动机。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冲击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始料不及的速度重塑人们的生活方式,给世界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而作为经济发展主体的产业在这些大变动中必然会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战略性的整合。产业融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伴随着新科技革命的步伐向我们走来的。始于20世纪七十年代的通讯技术革新(光缆、无线通讯、宇宙卫星等的利用及普及)和信息处理技术革新的迅速展开,推进了通讯、邮政、广播、报刊等传媒间的相互合作,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初见端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通讯技术的进一步革新(数字通讯网的发展)和个人电脑的普及所带来的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又推进了出版、电影、音乐、广告、教育等产业的融合浪潮,2000年1月引人注目的世界最大的互联网服务公司--美国在线公司收购世界上最大的媒体公司--时代华纳公司,造就了新的美国在线-时代华纳,代表着传统媒体产业和网络产业的融合,同时也成为国际产业融合化发展的标志性事件,至此,国际产业融合化发展的趋势日显明朗。

产业融合表现为产业间的渗透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产业界限趋于模糊,新兴产业不断产生。产业融合的主要方式有3种:一是高新技术的渗透融合,即高新技术及其相关产业,向其他产业渗透、融合并形成新的产业。如发生在20世纪九十年代后信息和生物技术对传统工业的渗透融合,产生了诸如机械电子、航空电子、生物电子等新型产业。又如电子网络技术向传统商业、运输业渗透而产生的电子商务、物流业等新型产业;高新技术向汽车制造业的渗透将产生光机电一体化的新产业等等。

二是产业间的延伸融合,即通过产业间的功能互补和延伸实现产业间的融合,这类融合通过赋予原有产业新的附加功能和更强的竞争力,形成融合型的产业新体系。这种融合更多地表现为服务业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延伸和渗透,如第三产业中相关的服务业正加速向第二产业的生产前期研究、生产中期设计和生产后期的信息反馈过程展开全方位的渗透,金融、法律、管理、培训、研发、设计、客户服务、技术创新、贮存、运输、批发、广告等服务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和作用日趋加大,相互之间融合成不分彼此的新型产业体系。现代化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的形成即是这一新型产业体系的综合体现,是第一产业加快与第二、三产业融合的产物。

三是产业内部的重组融合:这一方式主要发生在各个产业内部的重组和整合过程中,工业、农业、服务业内部相关联的产业通过融合提高竞争力,适应市场新需要。如农业为适应新发展而重新整合,通过生物链把产业内部的种植业、养殖业与畜牧业融合起来,形成生态农业的新业态,既适应了市场需求,又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工业内部的产业调整也有类似的融合,通过供应链把上、中、下游相关联的产业联系在一起,与一般的产业纵向一体化不同的是,这种融合最终产生了新的产业形态,其过程既包括技术创新,又包括体制和制度创新,其结果是促进了产业的升级换代。

产业融合是社会生产力进步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必然趋势,产业间的关联性和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而技术创新和技术融合则是当今产业融合发展的催化剂。

生态化是21世纪国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这是人类构筑经济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发展、实现良性循环的新型产业模式,是产业发展的高级形态。所谓生态化是指产业依据自然生态的有机循环原理建立发展模式,将不同的工业企业、不同类别的产业之间形成类似于自然生态链的关系,从而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物产生、物质循环利用、消除环境破坏,达到提高经济发展规模和质量的目的。因此,也有人称产业生态化为循环经济。

20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实施,产业的生态化发展开始在发达国家渐成潮流,从宏观层次的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管理立法,中观层次区域产业园区的建设、布局,到微观层面企业的生产技术改造、管理实践,生态化的概念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主线。这一发展趋势在三次产业的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中都有所体现,如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等。产业生态在实践中有许多成功例子:

在企业层面上,最典型的实例是杜邦化学公司采用的“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3R制造法。又如20世纪九十年代在国外兴起的绿色饭店建设热潮,就是在饭店的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上实施3R法,并将之与客人的消费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如把卫生间的一次性小肥皂改为悬挂式的取皂器,减少资源的消费(Reduce);将一次性的塑料洗衣袋更换成布质的,或用柳藤筐替代,以便重新使用(Reuse);将废弃的软木塞收集起来加工拼装成新的弹性地板,实现循环利用(Reclycle)等等。

在区域层面上,各种产业生态园区不断兴起,如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农业园区、生态旅游区、甚至生态居住区等等。在成功的生态旅游区内,生态状态、生存状态、生活状态这3个不同的圈层达到一种完美的和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