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论文

时间:2022-05-02 04:05:40 关键词: 教育 评价

摘要:大学的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结果的成败要靠未来的社会检验。所以,对改革的进程需要有高境界、大视角的谋划和布局。本文对大学教育评价体系和教学体系所做的辨析,明确了二者的关系,有益于在实施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选对落脚位置、把控发展脉络。

教育评价论文

教育评价论文:评价改革小学教育论文

一、强力推进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

(一)4~6年级学生学业发展水平抽测

抽测4~6年级任一年级的任一学科。

1.抽测的学科2014年抽测的学科是数学。

2.抽测的具体对象书面抽测的对象是城市小学和农村中心校六年级学生的30%;数学科实践能力抽测的对象是城市小学和农村中心校六年级学生的10%,人数控制在10~26人之间。

3.抽测的具体内容和方式

(1)书面抽测的内容和方式。命题以《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以《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准绳,体现水平性毕业检测的要求。以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检测为重点。着重考查小学阶段最基本的“四基”及其灵活运用,特别关注学生的能力检测,能力检测导向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要以考核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避免机械训练和题海战术,着力减轻学生特别是城市小学生的课内外学习负担。书面抽测占学生学业发展水平抽测的80%。采取学生单人单桌,独立完成测试卷的方式进行。

(2)学科实践能力抽测的内容和方式。以《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的应用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思维能力和数学活动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检测内容,检测方式为学生完成数学实践活动。学科实践能力抽测占学生学业发展水平抽测的20%。采取学生独立完成学科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在抽测前由教研培训中心设计好学科实践活动的内容和评价标准。

(二)4~6年级学生身心发展水平抽测

1.抽测的具体对象2014年书面抽测的对象是城市小学和农村中心校六年级学生的30%;身心发展水平活动式抽测的对象是城市小学和农村中心校六年级学生的10%,人数控制在10~26人之间。

2.抽测的具体内容和方式书面抽测的内容:主要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要求的基本认知进行书面检测。重点考查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审美修养、情绪行为调控、人际沟通等基本认知的了解。书面抽测采取学生单人单桌,独立完成测试卷的方式进行。抽测时间为40分钟,书面抽测占学生身心发展水平抽测成绩的40%。身心发展水平活动式抽测的内容:对学生身高、体重和身体运动能力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的情况进行检测。2014年重点检测学生的身高、体重达标情况和跑、跳、投运动能力。具体检测活动为量身高、称体重,开展50米跑、立定跳远和投掷实心球检测活动。每项检测活动占学生身心发展水平抽测成绩的12%,共占60%。

(三)4~6年级学生兴趣特长养成抽测

1.抽测的具体对象2014年抽测城市小学和农村中心校五年级学生的20%,人数控制在20~30人之间。

2.抽测的具体内容和方式

(1)由学生自报自己的兴趣特长,并讲述该兴趣特长的基本知识和自己为该兴趣特长养成付出的努力,教师根据学生对这些知识、事物和现象的专注、思考和探求情况按评分标准评分。该部分占学生兴趣特长养成抽测成绩的40%。

(2)学生将自己的兴趣特长进行表演,教师根据学生的表演判断兴趣特长养成情况,并根据评分标准评分。该部分占学生兴趣特长养成抽测成绩的60%。

(四)抽测成绩的报告

4~6年级学生品德发展水平抽测、学业发展水平抽测、身心发展水平抽测、兴趣特长养成抽测均按100分制评分后再定级。90分及以上为优;80分~89分为良;70分~79分为中;60分~6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待合格。全部实行等级评价,弱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强化评价的激励、诊断、改进、导向功能。抽测成绩只作为对学校进行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依据,不通报学生及其家长。

二、强力推进小学学业评价改革

我区对学业评价的改革主要改变了只重知识技能评价,不重学科思想方法、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过程评价的倾向,改变了只重书面检测,不重活动式、写实性评价的现状。基本实现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方式多样化。

(一)评价内容的改革

实现了从知识技能、学科思想方法、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学习过程(含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课堂表现,完成作业情况,学习进步情况,学习效率等)方面进行学业评价,革除了过去只重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的评价倾向。语文学科从基础知识、写字(书法)、听力、综合性学习、朗读、书面阅读、阅读量、习作、说话(口语交际)九个方面实施学业评价。把语文学科实践能力和语文学习过程作为了评价的重要内容。数学学科从知识技能、解决问题能力、数学思想方法、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过程六个方面实施学业评价。英语学科从知识技能、听力、口语交际能力、朗读、书写、学习过程六个方面实施学业评价。科学学科从知识技能、创新意识、探究(实验)能力、学科思想方法、学习过程五个方面实施学业评价。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重点从品德认知、品德实践(品德行为表现)、学科思想方法、学习过程四个方面实施学业评价。

(二)评价方式的改革

我区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业评价采用闭卷考试、学科实践能力检测和学习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各科闭卷考试原则上占70%,学科实践能力检测原则上占20%,学习过程评价原则上占10%。闭卷考试。主要以学科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检测为重点。学科实践能力检测。主要以学科实践能力、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检测为重点。检测形式为完成学科实践活动。学习过程评价。除语文学科外,其余各学科学习过程评价原则上按下面的要求进行。

(1)实施评价的主体。学科教师对学生评价(他评),学生自我评价(自评),学生相互评价(互评)。

(2)评价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交流展示、互动研讨的情况;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学生单元检测情况;学生学习进步情况。

(3)操作办法。第一,由学生本人根据评价内容进行自评、初评,并用10分制打出分数,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第二,由学生伙伴之间根据评价内容进行互评,并用10分制打出分数,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相互督促,共同反思,共同提高。第三,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评、互评,按评价的内容进行终结性评价,并用10分制打出分数,将分数记入成绩册进行等级评价。学业成绩的报告。各学科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和单元检测成绩的报告实行等级制,采用先评分,后定级的办法,评分一律不呈现在卷面上(试卷上无分数,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上有分数),阅卷教师可用符号表示扣分,如扣0.5分用“×”、扣1分用“”、扣5分用“”等。教师根据扣分算出实得分后,将得分记在成绩册上,以便统计定级。所设等级为: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60~6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待合格。通过等级评价,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强化评价的激励、诊断、改进、导向功能。学业评价改革的总体要求。各学校、各学科学业发展水平评价要做到八个必须:必须以课标为准绳,教材为主要依据,不得加深难度,加重学生负担;必须关注知识技能,学科思想方法,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评价;必须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开展水平性、诊断性、激励性评价,不得强化选拔性、甄别性评价;必须把书面检测和学科实践能力检测结合起来;必须把平时检测与期末检测结合起来;必须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进步情况结合起来;必须实行等级评价;必须收集整理好平时评价和期末评价的相关资料(如试卷、学科实践能力检测活动设计及过程资料等),以备区教育局和教研培训中心检查。

作者:袁小平 单位:江阳区教研培训中心

教育评价论文:评价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论文

一、小学素质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实施素质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看重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校园文化和校园实践活动的开展。小学校园实施素质教育除了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提升学生的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还应该注重他们的实践性的活动的参与。学校是我们学生学习、活动的中心,校园文化关系着一个学校的品位和格调,也关系着我们的学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所受到的影响。因此,我们的小学校园需要设置合理的校园环境。形成校园所具备的文化特征,校园文化的建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不仅仅需要我们的教师的努力,还需要我们学校的校领导及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学校及教师还应该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性的活动,才能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我们在评价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效果的时候也要注重小学校园的校园文化和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的办法

建立小学素质教学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如果我们的小学院校不实施素质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就没法进一步的拓展素质教育的实施力度。所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大素质教育实施的宣传力度,能够让我们的各个小学院校及家长等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及受教育观念,能够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样可以得到更多的人的支持,能够更顺利的开展下去。

我们还可以专门设立素质教育效果的评价机构,能够逐渐健全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我们的小学校园内就可以设置评价机构,时效的反应校园内实施素质教育的效果,这样更方便我们的校园领导及教师实施更好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我们的学校还应该注重阶段性的评价,不能堆到期末的时候进行总的评价,应该隔一段时间进行评价总结一次,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素质教育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更加的完善。

作者:杨迪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东盛小学

教育评价论文:大学评价体系教育改革论文

一、教改的关键在于评价体系的改革

从现行大学教育改革的内容上看,多限于教学体系———学科、课程体系及教学环节的改革,从毕业生所获得的社会评价上看,所取得的成果并不明显。笔者认为,问题出在对大学教育评价体系的认知、改革意识及改革力度上。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评价体系的改革,只有评价体系实现改革,其他的改革才有方向、有可操作性。前一时期,国家教育部门对高考评价体系在内容上做出了“不分文理科”的调整,引发了举国高中层面之下的所有教育机构课程体系、教学环节的全面改革,充分验证了评价体系决定教学体系的根本规律。同样,如使大学教育改革得以有效实施,其关键在于评价体系的改革。

二、大学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

笔者认为,作为大学教育改革的规范,评价体系的改革应遵从以下原则:

1.符合国情

正如阶段性评价教育结果的现行高考制度一样,大学教育评价体系改革也必须要结合我国的国情。作为以培养本土人才为主的大学,这是基本要求。

2.接轨国际

大学教育与之前各层次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输出的产品直面社会。面对越来越开放的社会环境,是否有能力参与国际化人才竞争,本身已成为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标志。在共性化认可的范畴,理性、有选择地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结合本国国情和社会需求,对建立切实可行的大学教育评价体系来说,必然有益。

3.量化宽松

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期,在建立大学教育评价的同时,必须保持动态思维。大学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才能真正伴随不断调整的社会人才评价体系一同发展,实施改革中才能有的放矢。量化以利于实施,宽松以求完善,以求改革获得全社会都满意的成果。

4.针对实际

作为社会的人才输出机构,大学人才评价标准必须与社会人才评价标准挂钩。一旦脱节,会直接给社会带来失业率上升、社会秩序失稳、财富资源浪费、国家竞争力下降等诸多负面影响。社会对大学教育的认可成度,反映于毕业生的就业率、成材率;对大学教育产品价值的标定,反映于任职岗位及工资待遇。而获得这些结果的充要条件,就是大学产品符合社会的要求。引入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度来考评大学教育,才能够真正为大学带来一种自发的改革、成长动力。一旦大学教育的评价体系与社会的人才评价体系接轨,目前普遍存在并困扰学校、社会及家庭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学生的求学理念将会从学以致考的“要考的就是要学的”,变成学以致用的“找工作需要的都是要学的”;求职理念将会从模式化培养的“专业对口”,变成市场化要求的“平台对位”;教师的执教理念将会从专业技能化的“我会即我教”,变成专业智能化的“帮助学生建立专业视角和思维方式”;学校考评理念将会从应试评价体系的“专业优则优”,变成社会人才评价体系的“素质优则优”……“大学认为的好学生,就是社会认可的优质人才”共识,才能真正实现。

5.富于操作

大学教育评价体系是指导、促进大学教学体系改革的依据。评价体系的界定标准越清晰,可操作性就越强。纲举目张,依此而进行的学科、课程体系及教学环节改革也就易于到位。

三、结语

大学的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结果的成败要靠未来的社会检验。所以,对改革的进程需要有高境界、大视角的谋划和布局。本文对大学教育评价体系和教学体系所做的辨析,明确了二者的关系,有益于在实施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选对落脚位置、把控发展脉络。大学教育改革,应以评价体系改革为本。一旦实现,教学体系的改革事半功倍、水到渠成。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社会需要的大学教育体系亦指日可待。

作者:何志成 赵宇明 韩静 郭永学 单位:沈阳药科大学制药工程学院

教育评价论文:有效评价下的养成教育论文

一、有效评价的现状与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枢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诸多问题:评价目的片面、评价范围狭窄、评价手段单一、评价主体局限。评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往往是“以知识为本”的,重心是评价数学教师“教”的设计、“教”的过程和“教”的效果,是对教师知识传授水平的一种评估,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的方式、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即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发展,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和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果教师能灵活利用评价手段,它对于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上课听课次数的增多,对课堂评价的认识和思考从开始的没有认识;到现在出现困惑,不得不去思考有了一点点想法。在课堂上,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一个学生回答的比较好时,我都会夸奖他:“你说得真好!”“你说得真棒!”回头一想,我还能想出多少句类似这样的评价语。这样的评价,我昨天用过,今天用过,或许明天仍然要用,至于这样的评价能对这位学生的经后带来多大的作用。如果我们能对这样的回答评价稍作思考,我们就会问自己,这个学生说得棒,到底棒在哪里?不得而知。教师的评价语言缺乏针对性、准确性,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启发呢?“你说得真好!”“你说得真棒!”这样模糊的评价放在任何一个说得好的同学身上都是可以的。但是这样的评价并不是万能的。其实,教师这样评价,学生弄不清自己好在哪里。教师应该准确地肯定学生哪些方面好。

二、有效课堂对教学的重要性

1.有助于激发课堂兴趣,唤起学生注意力

我们发现,上课铃声一想,学生虽然回到教室,但是大部分的学生心都会还在课间停留,如果老师能提出一个问题,或者讲一个和本节知识相关的笑话,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接下来讲课的内容也自然而然被学生听取了。临近下课的10分钟也是一样,根据教学经验,课堂中注意学生的情绪、心情加上生动的提问,有助于激发课堂兴趣,拉拢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教学目的。

2.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

课堂作为学生学习、成长以至成人的地方,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随着老师、同学不断开发,营造一个活跃的有效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不断突破思维呆板的强梁。之前有不少学生性格内向,课上也不喜欢发言,读死书,出生社会后也很难在社会有所发展,相反在班级活跃的学生,不论什么问题踊跃回答,有时还会因为某个问题和老师、同学争质,头脑发达、思维活跃,学习过程也很轻松,成绩日益上升,出生社会至于前途一篇光明。这也说明一点,有效课堂有助于开发学生思维空间,提升教学效果。

三、改进有效评价,激活课堂的措施

1、把握好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

学具操作是一种定向的心智活动,其方向决定于教学目标,其过程和结果要有利于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在学生动手操作前安排一个定向指导环节,一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当然,操作问题的设计、编制与探究要求的拟定、提出,既要有挑战性,能够唤起学生操作热情和探究欲望;又要有适切性,能使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有所获,亦即我们常说的“跳一跳,够得着”。为此,相应的策略,一是在学生原有学习基础的最近发展区内设置问题,提出要求,使新的学习课题与原有知识的固着点之间保持适度的潜在距离。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因人而异地提出操作问题及其要求。有时,还可将问题分解,形成有若干台阶的“问题群”,使问题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能力相匹配。

2、训练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

(1)教师课上多用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为学生的良好倾听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2)采用小组合作交流、自主讨论等平等、民主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形式,营造宽松的倾听氛围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乐意倾听、学会倾听,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让学生做到耳聪,就是要学生能听得进、记得住,要学会如何听老师的讲话和同伴的发言,怎样训练学生耳朵呢?课堂上可以经常让学生复述老师的讲话和同伴的发言,经常让学生进行听算练习等。

(4)要让学生做到“会神”,所谓“会神”就是要学生能听懂,学生若只是动耳听老师的讲解和同伴的发言,而没有动脑加以思考,就不能领悟和理解老师和同伴说的是什么,不能领会知识的本质,这样的“倾听”就等于没听。教师可以这样训练学生学会“会神”:课上经常让学生说一说同伴的发言有什么好的地方、有哪些错误、应该作哪些补充,你有什么好的方法等。

(5)启发学生思维,诱导学生思考,学生在学习阶段对知识是一个懵懂的状态,他们思考问题主要表现:以偏概全、难易把握重点。对于一个问题,如果老师直接把答案公布出来,不给予学生思考的过程,这样久而久之他们在思维上就形成了依赖性,但是如果老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再抽人回答,对学生的回答再追问、质疑、概括、小结,及时地以提问方式诱导学生思考,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6)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过程,通常情况下老师在课堂中提出问题,就会有很多同学立即举手回答,但是学生回答的时候往往没有说明重点。其实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给予学生重新的时间思考并组织语言,比如:提出问题后如有学生急于回答问题,可以让他再想清楚,5分钟后老师再抽人回答。这样他们在想某个问题的时候就有时间把前因后果都联系到一起,回答问题也会头头是道,清晰明了。

四、总结

总之,要实现激活课堂,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你,愿意上你的课。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再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节课都把学生引入学习高潮的境界中。再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教育评价论文:中学生自我评价教育改革论文

一、中学生教学中存在问题

1、学生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考试就是评价,成绩和分数代替了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所有对学生的其他方面的评价都成为“应试”的附庸。学生评价最关注的是“分数”,追求的也是“分数”,看重的是结果,而不是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终结性使学生不能从日常即时的评价中获得有益的反馈,对学习进行调整;评价更不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为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提供有意义的参照。

2.过于注重对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评价

在原有的学生评价中,过于注重对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从而,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对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评价关注较少,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这种单一注重知识技能的评价导向,必然导致学生发展的片面与畸形,影响了学生身心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3.过于注重纸笔测验,忽视对其他学生评价方法的运用

学生评价的方法除了现行的、运用最多的纸笔测验外,还有许多体现新课程评价理念的质性评价方法。如,评语、日常行为观察、成长记录、表现性评价和学习日记等等。纸笔测验只是众多评价方法中的一种方式,也是反映学生某一方面发展的手段,如果不能与其他有效的学生评价方法相结合,评价便不能科学地反映学生发展的真实性。

4.评价主体单一

长期以来,由于教师在教学中主导地位的张扬,使其在学生评价中的地位极其优越,成为学生评价中的单一主体,同伴及群体、家长、社区成员等对学生的评价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学生自我评价更是一个被忽略的领域,学生始终处于被评价的消极地位,不能成为评价的真正主体。而学生评价的主体也没有形成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多元评价有效共同体,影响了评价结果的真实性。

二、课题提出的原因

1.“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我评价的研究”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长期以来,学生评价主要是由教师来进行的,教师是唯一的评价者,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家长、学生本人并没有没有参与对孩子的评价,这致使评价的功能只强化了区分优劣,只重视结果。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主体性得到发挥,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的各个领域的评价方式加以改变。

2.“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我评价的研究”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主动、探究、合作的教学新方式逐渐代替了应试教育。学校的管理方式和评价方式也跟着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从中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发展宗旨的教育模式。日常行为规范的自我评价在学习的成长过程中,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使自我评价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自我评价是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使学生对自己的品德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改正,以提高品德修养,形成良好地品德习惯的方法。自我评价会使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及行为作风上自觉地控制和不断提高。如:以初中学生为例,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发展,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批评性,初步具备了探求真理的能力,特别是自我意识的日益提高,渴望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更深刻地了解自己,产生一种关心自身才能和品行发展的强烈要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教育在德育中比重越来越大。作为新课程实施的基层单位,对学习实行德育渗透及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影响着学习身心的健康发展。自我评价的作用在于:培养良好的品德形成和提高,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3.“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我评价的研究”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薄弱环节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工作中,由于我们的德育过多地强调灌输,导致德育方式的简单粗暴,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学生主体性、参与性。这种无视学生作为人的权利和尊严、漠视学生的主体性的德育,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德育的作用。再次,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把教育理解为智育,又把智育浓缩为分数,像日常行为规范范畴的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急功近利已经把教育引向重智能成就轻德性养成、重埋头苦读轻心理健康的误区。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要把加强对学生自我评价的指导作为我们所要解决的紧迫课题。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切实转变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较高素质的人才起到实践上的示范和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三、提高中学生的参与及自我评价能力的措施

1.设立特殊分值

了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还对学生行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参与过程等合作精神进行评价。所以,在具体操作时,设立个人努力分70%,小组合作分30%,还设立特殊分,包括个人与集体的加分规则。个人加分情况:被选拔数学竞赛班参加竞赛的加5分,若取得名次的加3~5分;数学报上发表文章的加5分;担任数学课代表工作的加3分,担任小组长工作的加2分;学习态度认真,成绩上有明显进步的加2~4分;独立思考,解题方法独特的加2分;调查报告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加2分;作业完成且能很好订正的加1分。这种留心“问题——实验——探究”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用敏锐的眼睛和富有想象力的智慧去识别,解决问题,极大地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回归自然,生活和社会综合实践中探索奥妙的潜能的形成。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加1~4分。集体加分情况:集体加分主要以小组为基本单位,本着优生不会受到嫉妒,学困生不会受到歧视的原则,令学生“助人自助”,一方面可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另一方面让学生有压力感,不断努力,挑战自我,挑战成功,最后达到更大的提高,这也是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讨论,积极合作的小组每人次加1分;能得出精彩的结论,或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对其他组的发言能指出不当之处的小组每人次加2分;能互帮互助,请组员耐心讲解,整体成绩提高的小组每人次加3~5分;小组间能合作交流,带动更多同学进步的每人次加5分。

2.建立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主要收集、记录学生自己的评价,同伴间互评的资料,教师做出的课堂评价、作业评价、测验评价等,家长、专家的评价资料等等。成长记录袋的内容通常涵盖了一项任务从起始阶段到完成阶段的完整过程。如,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学习档案包括:自己特有的解题方法;印象最深的学习体验;最满意的作业;探究性活动的记录;单元知识总结;提出的有挑战性的问题;最喜欢的一本书;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结果;在实际评价中,还可以把学生的课堂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作业情况、读书笔记、活动报告、小制作、章节趣味题展示、测验出卷、小组阶段性成果、求知欲与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品行和兴趣发展、习惯养成、责任感与进取心等等都整理装入档案袋,重视学生潜能与特质的发展,从多方位多角度地评价学生,捕捉学生每一点滴的成功和进步。

3.开展学生自评、互评

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即发挥学生自评的作用;同时,注意学生间互评的作用。实施效果:⑴学生参与自评,在学习后能够比照学期目标进行自我反思,能够制定进一步的学习计划,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能够体验到学生自身的存在对他人和对社会的价值,认识到自己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任务,不断提高,完善自己。⑵在自评的基础上,实行学生间互评。如将学生四人一小组分组,设组长一名,先由每个学生进行个人小结,然后组内成员根据班级平时对该学生的成长记录对其进行评价,以肯定成绩为主,同时提出希望和改进措施;最后由组长作书面评价,并向组内成员公开评价结果。通过小组互评,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数学,组员间合作交流,互相鼓励,互相鞭策,相互间了解加深,感受到其他的人能够悦纳自己的行动,认识到自己不总是处于外在的批评、指责和敌意的包围之中。这种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评语,既客观全面,又易被学生认可,同时参与的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教育过程,学生能充分认识到集体对他的关心及希望,班集体凝聚力增强了,学生个体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

四、总结

教师合理的评价学生,为自我评价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我评价的积极性。让学生正确的评价自我、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展内在潜力,促进其全面成长和成熟。自我评价活动具有激励、调节、教育、改进的功能,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从而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育评价论文:质量评价体系高等教育论文

一、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现状

从2003年起,教育部正式启动了五年一轮的对本科教学的质量评估,并制定了详细的评估方案,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教学效果、学风建设等评估指标。通过评估全面了解和分析我国高校的办学基本状况,包括教学管理、教学水平、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并就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提出整改意见。教育部的本科教育质量评估工作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政府来说,教育质量的评估方式和手段对教育行政部门起了导向作用,评估使政府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应尽的责任,从而加大对高校的投入、合理引导和规划,使高等教育向良性方向发展。从高校来看,评估能促使高校转变教育观念,把教学工作放在中心地位,重视教学,规范管理,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能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凝聚力,使教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但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质疑声,不可避免地存在如下一些问题:一是评价指标体系不足,评价标准同一。评价指标是教育质量评价的基础,是评价工作规范化的体现,它的不足之处表现在评价指标体系太笼统,分类不具体,部分指标内涵概念模糊。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有不同的质量评价标准和要求,在进行质量评估时,应遵循分类指导的原则,对不同类别的学校,评价指标、评价形式和评价要求都应该区别对待。但我国目前对高校的评价仍沿用同一个评价指标体系,没有体现出差异性,影响了评价的客观公正性。评价指标体系不应该有太强的概括性,应对不同的学科门类提出不同的要求,以满足各学科门类评估的需要。另外,评价工作过多关注教学条件和资源,对学生关注不够,忽略了学生的发展,忽略了学生才是教学质量的载体。在整个指标体系中,只有教学效果一项涉及到学生的发展,其余都是教学质量的外部保障条件,不是教学质量本身,评价工作应多关注学生的发展,他们在质量评价活动中不应该被边缘化,因为学生是评价的主体,不应该造成评价主体缺位,高校的管理工作应实质性地走向学生,以学生为本。二是评估的实施过程有违初衷。质量评价主要是政府行为,行政干预太强,高校处于被动、消极的配合地位,是被评价的对象,不利于高校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质量评价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管理,最终提高办学水平。但部分高校为了顺利通过评估,缺失诚信,在评估过程中弄虚作假,把能通过评估作为一种政绩甚至荣耀,更有甚者把评估看成学校发展和生死存亡的大事,违背了教育教学的规律和评估的初衷,从而对评估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还有就是对资源的浪费,有些高校为了在评估中取得好成绩,不惜一切代价,盲目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使本来就紧张的有限办学资源遭到极大的浪费。同时,师生为了评价也疲于应付,给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带来了极坏的影响,也违背了评估的初衷。三是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令人难以信服。最终的评价结果区分度不高,如高校的教学质量所反映出的问题与现实不相吻合,没有区分出教学质量的优劣。在高校评估结论中绝大部分高校被评为优秀,不利于调动高校参与下一轮评估的积极性。部分高校,甚至教育行政部门过分看重评价结论,不注重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而注重与其它兄弟院校攀比评估结论,评估专家提出的整改意见没有被真正采纳和落实,整改流于形式。四是高校内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障运行机制存在问题。一些高校重常规教学轻课程建设,致使毕业生在学校所学的一些课程在工作实践中根本用不上,或课程内容与社会脱钩,造成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高校应根据社会、市场的信息反馈,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不仅仅是教学质量。要调整教学过程,关注影响教学质量的其它相关因素。

二、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不仅是一个扩张的时代,更是一个变化的时代[2]。质量评价手段也要随之发生变化,评价主体、评价对象和评价模式都应多元化。综合世界各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改革经验[3],大都是政府、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分工合作,发挥均衡的作用,共同担负起教育质量评价的职责,实行政府宏观调控管理、学校自主管理和社会监督,有效地协调各方面的利益需求和冲突,并使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面达到平衡,从而构建起一个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一)评价主体

1.政府评价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仍需由国家负担,因此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价过程中,政府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政府决定质量评价的方向。但政府的过多介入会导致官僚主义和教条主义,妨碍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因此要把握好政府干预的范围和力度,避免过多约束和控制。转变政府职能不是削减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而是合理界定政府的职责和权力,政府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仍居核心地位,只不过由过去的管理者变成了监督者。政府起到引导、协调和指挥作用,使参与评价的各方明确各自的权责,规范各自的评价活动,使评价结果具有科学和公平性。2.高校自评我国高校因为传统计划经济的约束,对政府管理部门依赖性较强,现在政府下放了一部分权力,高校在面向社会自主办学方面有了较大的空间。因此,高校更应该强化主体意识,在学校内部进行教育质量的自我评价,建立完善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这既是高校为了生存和发展的自我需求,也是外部质量评价对高校进行质量监控的先决条件。外部评价一般都是建立在学校自评的基础上,高校必须提交自评报告,通过学校自评报告,外部评价专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工作及成效,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高校自评指的是高校内部管理部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在政府和社会评价的基础上,高校通过内部自我评价,即学校和教师的互评,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互评,使评价信息能够多渠道相互反馈和沟通,及时全面地发现学校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整顿改进,保障学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促进教育健康发展。3.社会评价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高校开始面向社会自主办学,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开始参与到高等教育中来。比如学生家长、企业团体、科技人员和慈善家等,他们可以起到高校质量评价与监控的调节作用,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到学校,使学校能多角度、多侧面地随时了解社会和有关部门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高等教育不偏离社会需要的轨道,也是对高校及其课程、专业进行的约束。同时,社会通过网络、媒体等参与评价与监督,增强了高等教育制度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畅通学校与社会的信息渠道。另外,应注意引导社会对高等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社会评价参与到高校质量评价体系中,具有政府评价和高校自评无法替代的作用,社会评价既能减轻政府的负担,又能使高校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满足社会需求,强化社会服务意识,同时也可以保证高校的教育质量,使学校办出自己的水平和特色。4.专业化中介机构评价高等教育的评价主体是多层面的,不同的评价主体价值取向不同,评价目标不同。政府既要尊重高校的学术自由和办学自主权,也要实现对高校的宏观控制,还要兼顾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这就需要专业化的中介评价机构运用专业化的评价理论和评价方法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评价与监控。此机构独立于政府之外,是整个质量评价体系的协调者,其成员有官员、学校管理人员和工商界人士,分别代表国家、学校和社会经济集团,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在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起到第三方的平衡作用。第三方评价机构即专业化中介机构参与评价,除了专业性外,还兼有独立和公正性,受政府干扰少,依靠政府但不依赖政府,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结果客观性较强,应该是真实可靠的,高校和社会的认可程度较高,能为政府和高校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二)评价对象

高等教育的分类是高校办学定位及发展方向的基础,它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放在特定的系统中才能具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高等教育的划分标准,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分为三个层次,即研究生层次、本科教育层次及高职高专层次。研究生层次以重点大学和综合性大学居多。本科层次的分类比较复杂,它的培养目标既是高级专门人才,也需要担负普通教育的责任,既有综合性大学,也有农、工、医等单科或多科大学,另外还有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等。本科教育层面的培养目标一般有三种:一是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这类大学历史悠久,教育资源充足,主要培养领导型人才。二是本科层次的专门学校,如农、工、医等,它们的培养目标是各行业岗位的高级专门人才。三是研究教学型和教学研究型大学,培养目标是广泛适应性人才。专科和高职教育可分为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与社会需求是相适应的,为社会的发展输送多种类型、多种规格的人才,不同种类的高校都有其自身的存在价值,体现出不同的职能。由于高等教育的质量也是多层面的,既包括教学质量和学生质量,也包括教育管理质量、学校定位等,因此高等教育的评价对象也应是多元化的,评价形式也要朝多样化发展,相应的教育评价也会出现多种类型。把专业作为评价对象,来保证相同专业所培养出的人才质量标准,评价有类型和层次的区别,评价对象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形成多种专业评价,使评价朝专门化方向发展。另外,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相应地会侧重教育教学评价、教育研究评价和社会服务评价等,从而完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高等教育呈现出多层次、多类别的不同形式。从层次上,纵向分为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高等专科教育,横向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技能型高校。从院校类型上,可分为教学型、教学科研型和研究型高校。从办学主体上,又可分为普通型高校和民办高校。另外,在全日制高等教育系统之外,还有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社会办学机构。在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其评价的质量标准也应该有所区别,应考虑其多样性,用不同的衡量标准来评价各级各类教育。所以,评价主体在制定评价标准时,既要考虑受教育者个人的需求,也要考虑社会和国家的需求,评价标准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评价标准的多样性并不代表标准可以随意制定,要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就需要有统一的基本质量要求,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质量标准。虽然各个层次、各种类别的高校有自己的特色,但同一类型或同一层次的学校在质量评价方面要有统一标准,做到质量标准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结合。

(三)评价模式

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评价应该多元和多样化,因此评价模式也不例外,不能采用单一的模式进行评价,应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的质量标准和评价目的,采用不同的评价模式。评价模式是评价活动的模型和样式,传统的评价模式主要有三种方式,即认证、审计和评价,三者相互作用,共同保障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顺利进行。认证是外界机构按照一定标准对高校进行审查,判断其是否合格,是否具有某种资格,目的是保证高校的办学水平能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审计是对高校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方面所采取措施进行的检查和评价,不直接评价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主要目的是促进高校自身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使自身成为教育质量保障的主人。此外,还应运用其它的评价模式,即研究型、综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模式。对于研究型高校的质量评价应侧重自我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发挥其主体作用,自身提出高水平的培养目标,进行自我提升。应该用一定的学术标准考核学生的学术水平及科研成果,因为研究型高校的基础设施及师资力量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从事科学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学生的学术水平是高校教育质量的直接体现。综合型人才培养的评价模式应该是多元化的,应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和多元质量标准,应侧重发展性评价。因为此类人才的适用范围比较广,不涉及具体的工作岗位,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作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思想,擅长思考。应用型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评价,应侧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评价,评价方式应侧重学生的技能及工作业绩。因为此类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质量评价标准应体现在学生的技能素养上,评价者应该以应用型高校的消费者即企业为主导,由他们对应用型高校提供客观性评价,对学生进行技能测试。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参与其中进行质量审核,以确保学生的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同时达到质量标准。

三、结语

目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主导者。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自评作用也不能忽略,它是各种质量评价的延伸和归宿。社会评价制度更应强化,同时还应加强文化建设和心理调控,让人们在心理上认可和接受社会评价,为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制度的推行提供宽松的社会文化心理环境。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方法,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以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

作者:李华

教育评价论文:社会评价制度职业教育论文

1从根本上深化素质教育改革

对高职教育进行社会评价,能够从根本上深化素质教育改革。随着职业化教育的日益推进,高职的教育也要与社会建立起广泛地连接,以不断地满足高职教育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一个合格的人才必将能够学以致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不断地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这正是高职教育的重点内容,实现高职教育的社会评价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深化素质教育改革,不断地促进社会发展,从根本上提高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率。

2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制度现状分析

(1)建立社会评价制度得到国家倡导和鼓励。高职教育的社会评价制度得到了国家的倡导和鼓励,比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对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要采取领导、专家和用人部门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质量评估和检查”。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要求高职教育要面向社会,要求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要求学校培养更多创新型、实践型、应用性人才,以便服务社会。由此可见,社会评价制度已经从国家体制层面得到了广泛认可,国家的宏观调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职教育的根本走向,这对高职教育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此,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社会评价制度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2)高职教育社会评价制度的建立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教育社会评价制度的确立是大势所趋,建立科学化的评价方法,能够从根本上帮助高职院校解决既存问题,帮助高职院校更好地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只有通过社会市场的评价来衡量。高职院校的最终使命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岗位需要的优秀人才,人才的质量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得到最客观和公正的评价。从根本上说,不管是高等院校还是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都要进入企业,融入社会,能够对社会有所贡献才是最终目的。所以,进行高职教育的社会评价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所有高等院校都无法回避的,也正是由于社会评价制度的存在,才反作用于高职院校,督促学校改革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3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制度研究

(1)努力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建立高等职业教育规范的社会评价制度,首先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努力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评价方法、评价主体等多个角度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比较,一方面,要立足于多元化的立场,打破单一评价方法,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以使评价更加准确合理。另外在评价主体上,根据学生专业以及就业情况,进行必要的反馈和分析,综合听取各个方面的见解,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多元的评价,这对于提高学生本身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努力地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力求为高职评价提供更多的思路,实现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根本上说,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职教育社会评价制度的完善与否,这对于学生本身素质的提高和高职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2)实现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高职院校社会评价方法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是促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评价过程中,要善于借助客观、规范的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以学生服务社会的程度作为最终指标进行相关的量化,确定相应的参数,不断提高评价的准确性。要善于借用可以量化、数字化的分析方法来进行评价,不能仅凭主观臆断,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比如专家评价法、学生问卷调查评价、家长评价、企业评价、第三方评价等等,将不同的评价结果加以权衡和分析,综合得出全面的评价结果。总之,对于高职的社会评价制度来说,只有有了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评价方法作为支撑,才能够让高职院校在以后的发展中更有发展前景,从根本上提高办学效率,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社会竞争力。(3)建立专业、稳定的评价机构。实现高职院校社会评价制度的准确性,要建立专业的、稳定的评价机构,可以在行业企业、学校等多个场合建立这样的评价机构,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个人素质,同时评价机构也可以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的反馈资源,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校,认识自己教学上的误区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学校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建立专业、稳定的评价机构,即通过将专业的评估人才引入评价系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和应用性。总之,专业、稳定的评价机构能够从客观上约束和督促学校教学,有效的人才评估能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4)社会评价制度要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宗旨。提高学生本身的内在自觉性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要想从根本上完善社会评价制度,必须要从学生本身出发,提高学生本身的内在自觉性。学生作为社会评价制度的主体和核心,只有不断地提高个人的能力,提升个人的素质,才能够让社会评价制度具有现实意义。必须要强化学生的个人能力训练,在高职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个人的能力,只有以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体制,才是最合理、最符合时代要求的。因此,在高职社会评价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增加学生个人能力的评价比重,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创新性的优秀人才,不断地促进高职素质教学的进步,促进素质教学的改革。只有不断地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才能够不断地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创造条件和原动力。这同时也是高职教育评价制度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在这方面讲,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与社会评价制度的最终归宿是相同的。

4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对于学生本身、学校建设、社会服务等多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建立有效的教育评价制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实现高职教育的社会评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有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得到国家的倡导和鼓励,只有建立多元化的高职教育评价制度,通过科学化的方法进行评定,才能够实现有效的高职教育社会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代丽华 单位:烟台职业学院

教育评价论文:评价体系之声乐教育论文

一、评价方法过于基于事实判断

教育评价是一种在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的价值判断,可是目前由于过于专注于事实判断。缺乏监督和制约,评价垄断性和随意性较强,只以这一规则为准,所以依旧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来当做主要判断标准,仍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

二、忽略学生的主动性

新课改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为主体,学生要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评价不是评价者的独占物,它需要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共同参与、相互作用。而目前的现状是,课堂上,老师硬性的教学生发声方法,没有互动,也没有创新,依旧是被动学习。

三、掌握建立评价体系的要求及基本规则

以促进发展为主要目的。评价与目标是相适应的,建立评价体系就是要与教育相辅相成,起一个监督和制约的作用。通过教育评价体系反馈给我们的信息来反思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发现我们的优点,从而发扬光大。所以,必须要以促进发展为主要目标。要体现全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关注全人类的发展,我们不能完全沉浸在知识的世界里,两耳不闻窗外事,要时常转变内容及规则,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评价内容综合化,要将政府评价、社会评价和学校自我评价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就要使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共存,二者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关注发展过程,有机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所以,我们要时刻关注并且给予高度重视,这也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

四、结合声乐教育特点,建立健全评价体系

声乐教育是一项技巧性极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训练学生对发声技能的掌握,也要观察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否存在缺陷,如果有要及时给予帮助。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有大幅度的差距,如果有要及时调整授课方式与进度。其次,提高教育评价的专业化意识。我们讨论的是声乐教育。那么要建立与之对应的教育评价体系,就要针对声乐课堂的专业性考虑。在课堂上提高学生对声乐学科的敏感度,普及声乐知识。再次,完善自我评价体系。自我评价体系是一种内部评价,它可以由教师、教师团体或学校其他的专业人员、校长或学校其他管理者、学校委托的专业评价人员执行。声乐教育是拥有自己特有的表演模式,它的考核不单单是通过一张试卷就可以说明的。它融合了学生的技巧的掌握。心态的平和,表演时的从容与气场等其他方面,综合性是极强的。所以,自我评价体系就要随之变的更加完善来适应声乐教育的发展。本文讨论了高校声乐教育的概念和核心理念,并结合声乐课程本身具有的教学特点提出了构建该课程评价体系的构想。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评价是课程发展的保障,但也是课程体系最难以有效实施的一个环节。所以,这是一条艰难且充满挑战的路程,我们要有信心,不断反思,不断进步,努力追赶时代的潮流,将声乐教育推向顶峰,培养更多全面的、优秀的人才。

作者:马小琬

教育评价论文:企业资信评价法律教育论文

一、对企业经营资信评价法律制度体系的认识

我国企业资信法律制度体系既包括正式的资信规则,即资信管理制度、资信相关法律等.也包括非正式的资信规则,即资信习惯、资信观念等。企业资信法律制度体系是由国家制定并负责实施,用于管理、监督和保障企业资信活动规范发展的一系列具备法律效力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企业资信法律制度的法律价值—方面在于证明、查验企业的资信情况,另一方面在于开发、利用企业的资信资源,并通过制度来规范企业的资信行为,对企业自身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企业经营资信评价法律制度体系的构件

1.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是法律体系中基本的构建元素。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等都是法律规范的几种形式。中国实行的是统一而又多层级的立法体制。

2.法律部门

我们知道,法律部门则是法律体系的直接组成部分。我国法律体系构建采用了法律部门的划分方法。构成中国法律体系的七大法律部门分别为: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和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经过30多年的立法实践,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法律主要有三个方面:(1)市场主体的法律。如《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外商投资法》。(2)市场自由的法律。例如《物权法》、《合同法》。(3)市场秩序的法律。市场秩序的法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企业资信、商业妨赂和企业资信垄断。

3.具体相关企业资信评价法律

企业资信评价法律规范主要由民法和经济法中的相关内容构成,刑法中很少。与企业资信相关的部分法律法规主要涉及民法总则、公司法、证券法,信托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招标投标法、食品卫生法、票据法、反垄断法等。

三、我国企业资信评价法律制度体系缺陷

从我国的经验看,企业资信评价法律制度体系缺陷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缺乏系统、完整的企业资信评价的相关立法

我国有关企业资信评价的法律制度散见于各种法律法规中,尚未形成有效的保障企业守信的法律体系,迄今为止尚没有一部全国性的完整系统的专门规范企业资信评价的法律,这严重制约着中国情用经济的培育和发展。

2.企业资信评价意识缺乏现象较为普遍

受中国传统的资信文化的影响,资信仅为道德约束,只是作为一种观念而存在。中国传统的经济模式和家庭作坊式的经济模式把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主要限定在了狭隘的熟人圈子里,资信意识没有成为市场主体的共识,从而造成整个社会资信缺失。

3.企业资信评价法律实施滞后

法律的实施包括行政执法和司法机关司法两个方面。我国法律法规的实施还相对滞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行政干预司法的现象还屡禁不鲜。从企业资信评价法律制度的角度看,企业资信评价方法是贯彻实施企业资信评价法律制度的一个工具,是企业资信评价法律体系的一个部分,是实现企业资信评价的有力保障。一套科学、合理的企业资信评价方法有利于企业资信评价法律制度的实现。民商法是我国企业资信评价法律制度体系的直接构件或组件。建立完善企业资信评价法律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努力。

作者:苏贺新 单位:黑河学院

教育评价论文:网站评价的社区教育论文

一、网站评价研究现状

网站评价可以分为一般性网站评价和针对某一类型的网站评价[6]。目前,国内外面向专门类型的网站评价研究多为电子商务网站评价、政府网站评价、高校网站评价、图书馆网站评价等,而面向社区教育网站的评价研究还很少见。已有的关于社区教育网站的研究也多侧重于平台及资源建设、学习模式探索、学习支持服务的研究等方面[7][8][9]。网站评价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课题。其主要内容包括:网站评价指标体系与内容以及评价实施等几个方面。

(一)评价指标的内容1.一般性网站评价指标网站评价的指标内容非常丰富。对于一般网站的评价,存在不同的研究视角。一些学者将网站作为一个信息系统,从网络信息资源角度对网站进行评价。贝琪•雷克蒙提出了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10C”指标,即内容(content)、可信度(credibility)、批判性思考(criticalthinking)、版权(copyright)、引文(citation)、连贯性(continuity)、审查制度(censorship)、可连续性(con-nectivity)、可比性(comparability)和范围(context)[10]。ArgusAssociate公司提出的评价指标包括站点资源描述、主观评估、设计水平、组织机构、资源指南[11]。张咏[12]认为,以内容为导向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标准应包括:范围、内容、用户对象、图形和多媒体设计、易用性、价格等。一些学者从可用性角度评价网站设计质量。尼尔森(Nielsen)总结的针对网络应用的可用性参数包括导航、响应时间、可信度和内容[13]。阿齐兹(Aziz)等根据网站和软件可用性领域的有代表性的评价模型,开发出新的网站可用性标准,包括效用、效益、易学性、满意度、可获取性等[14]。梁建华等[15]建立了一套自动和人工评估相结合的可用性评估体系模型,模型结构为三大类:有用性、易用性、用户满意程度。柯青等[16]根据网站流量统计信息构建了一套定量可用性分析指标体系,包括网站规模、网站质量、网站推广、网站辅助功能、用户情感等。还有一些学者从用户感知的角度评价网站质量。阿拉德瓦尼(Aladwani)认为,用户评价的高质量网站应该满足用户需求且能充分反映网站优势,并开发了从四个维度评价网站质量的量表,包括:特定的内容,内容质量,外观和技术[17]。裴玲等[18]参考了服务质量管理的有关原理和已有的指标设计方法,设计了一套面向用户的测量网站信息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包括总体印象、客户服务指标、未来预测、技术指标、资讯指标、界面指标和功能指标。2.教育网站评价指标彭绍东等认为,教育网站是以提供教育服务为主的网站,这是区别于商业网站、政府网站等其他类型网站的特征所在。其提出的教育网站评价指标包括教育性、技术性、艺术性、效益性、发展性。张凯勇[20]认为,教育网站的目标族群特殊,以融入学校教育、推广终身学习为目的,对于该类型的网站评价,在一般网站评价重点基础上,还要考虑其教育特性,即教材合适性、教师控制、学生控制。周梅群等提出教育网站应有一定的教学效益,即用户参与率高、满意度高,使学习者真正学到有价值的知识与技能。赵文静等[22]认为,教育网站在教学维度的评价中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反馈、教学帮助、资源支持等方面的设计应用。

(二)评价模式目前,许多在世界范围内比较有影响的调查评估机构,如MediaMetrix、Nielsenratings等均能提供网站评价服务,但其所采用的评价方法、所得到的评价结果均有很大差别。徐英指出,网站评价模式可分为网站流量指标排名模式、专家评比模式、问卷调查三种模式。此后,刘雷鸣等[24]又将其进一步扩展为技术性实测调查、网站流量监测、网上调查、专家调查和网络计量等五种模式。每种模式都有相应的评价方法及指标。笔者将几种网站评价模式对比如表1所示。虽然网站评价模式多种多样,但也各有优势和不足。在实际网站评价过程中,选择几种的组合来开展评价工作是当前研究的趋势。对于一个具体的网站来说,建立一套综合评估体系,能够做到对网站进行真正全面、综合的评估,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式。cnAcademicViewpoint但是,这种评估体系需要对网站的目标、定位、面向人群等进行科学分析,提出针对性强的评价指标,需要权威、公正的专家团体、科学的调研方法,以及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提供实时监测和分析。

(三)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思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的建立,另一种是自下而上的。前者的思路主要为:首先确定总体目标,建立目标层;然后把总体目标转换成一级指标体系和二级指标体系等;最后对各项指标进行加强,形成总的评价体系[28]。后者在建立一般网站的评价标准过程中,首先进行了广泛的文献调研,对整理文献中提出的所有评价指标,进行归纳总结;其次通过结合专家以及自身经验加入一些重要指标;再次,借助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的方式计算验证指标权重;最后提出新的评价体系[29][30]。本研究主要采用第二种方式,首先进行文献调研及实地调研,在现有指标基础上,提出适合于社区网站评价的指标体系模型。

二、上海市社区教育网站现状调研

(一)研究方法与过程本文主要采用案例研究和访谈法。案例研究的对象包括“徐汇终身学习网”、“静安学习网”、“学在数字长宁”等在内的上海市12个被评为“全国数字化先行区”的区县社区教育网站。之所以选取这些网站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是因为在“全国数字化先行区”的评估标准中,对社区教育网站的建设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其质量有一定的保证。通过案例研究,总结各区县社区教育网站在功能、内容呈现形式等方面的现状,可以从网站本身挖掘可用的评价指标。其次,考虑到社区教育网站的专门性,在此基础上,笔者于2013年5月~8月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方式访问了四个上海市“全国数字化先行区”的社区教育网站的主管人员,了解了其在实际工作中对社区网站评价指标方面的需求。

(二)研究结果1.网站功能及数字化学习资源从网站功能来看,在调研的12个网站中,有11个(91.7%)网站提供了在线学习资源,居民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但其中只有六个(50%)网站针对学习内容提供了在线测试。有八个(66.7%)网站为注册用户建立了学习档案,记录了用户的学习课程、时长以及获得的积分等内容。有九个(75%)网站采取了不同方式的激励措施,鼓励居民参与网上学习,通过对学习所获得的积分进行认定,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及团体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在帮助支持功能方面,有两个(16.7%)网站对网上学习的相关操作提供了文字性指导,但没有网站提供答疑或咨询服务,对居民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在交流互动功能方面,所调查的12个网站均没有设置论坛,但有八个(66.7%)网站设置了留言区。网站举办专题活动时,根据活动具体要求,居民可以上传作品,发表感言,由网站工作人员审核后。从网站提供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来看,在线学习资源以视频课程为主。视频资源的类别十分丰富,涵盖了科学、技术、文化、生活、艺术、语言等各类课程,数量都基本达到2000门以上。课程一般一年更新一次,且有固定经费保证。更新课程的方式为购买、共建、自建及共享。其中自建课程主要是一些有地域特色的课程,比如区县的特产,农副产品的种植等。除视频类的课程资源外,各区县也有自己的一些特色资源。例如,徐汇区为用户提供了免费的期刊资源,使用户有更多的选择;闵行区创办了自己的刊物———《学在智慧闵行》月报,让社区居民更方便了解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社区教育信息。但是,各区县也存在课程资源重复建设的问题,出现了不同网站有相同课程的现象,从上海市社区教育网站的整体发展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2.现阶段网站用户访问情况社区网站如何进行推广,提高网站访问量,是社区网站在发展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当前网站访问人群主要以中老年为主,向青年人群辐射难,即使有面向青年人群的栏目和相应课程,其成效也不大。因为对青年人群来说,学习的途径很多,比较难以保持对网站的忠诚。当前网站的使用要依靠行政力量的推动,群众的自发性参与程度不是很高。网站举办活动,需要相关部门下达指标或发动群众参与。另外,网站的使用与社区学校的教学也是密不可分的,为了提高网站课程的利用率,学校教师在正常授课外,往往会要求学生在网上自学部分内容。

(三)对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启示通过调研,笔者发现,建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社区网站进行评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各区发展的情况不同,中心城区和外部城区差异很大,且各区发展的重点也不一样,这种差异化可能会导致评价指标难以适应网站的发展,并且由于基数不同,静态、直观的量化指标也不能完全反映网站的实际建设及使用情况,且会打击各区县对网站建设的积极性,不利于网站的持续优化。同时,各社区教育网站不仅为本区的居民提供服务,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其提供的资源可作为一个整体,辐射到整个上海市甚至全国,对其评价不能仅从个体角度来考虑。因此,面对以上问题,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我们也提出了相应的策略:(1)考虑到各区县的差异性,评价指标体系中硬性指标和弹性指标相结合。关键点上考虑用硬性指标来衡量,非关键点用弹性指标。(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其目的不仅在于评价网站的质量,更在于对网站的建设和使用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从发展性的角度来说,除了静态的时点、存量数据外,还应纳入一些持续性发展指标,健全网站的运营管理模式,保证网站的长效发展。(3)考虑到社区教育网站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整体发展趋势,网站数据及内容呈现要符合一定的规范标准,有可扩充性,支持开放标准的数据接口,以实现不同终端的访问以及上海市内各级别网站数据和资源的联通。

三、社区教育网站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评价原则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评价指标模型的设计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

(一)评价原则1.以内容为核心社区教育要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目标,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社区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数字化学习方式的建立,关键在于信息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31]。”社区教育网站作为实现社区教育信息化的载体,其数字化教学资源是网站的关键组成部分。只有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才能更好的满足社区学员中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让社区教育网站真正服务于大众。网站建立的目的,就是使网络用户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32]。因此,评价一个社区教育网站应当以它的内容为主,即指标选取要向内容方面倾斜,体现以内容为核心的原则,全面地评价网站的内容质量。2.针对性当前因特网上的网站类型十分丰富,且不同类型的网站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类型网站之间的数据(如点击率、链接数量等)不具备可比性,需要采用不同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若直接套用一般普遍性的评价指标,则可能会影响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在建立网站评价指标体系时,除了对网站类型要有所区分外,也要对网站、网页和网上具体信息这三种不同形式的网上资源进行区分,因此,具体的评价指标也应有所不同。社区教育作为区域范围内教育服务的提供者,为社区范围内的学习活动提供条件服务和保障。社区教育网站作为社区教育的一种新的服务方式,如何根据学习者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及时方便地满足社区成员多种多样的学习需要是社区教育网站面临的重要问题。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考虑社区教育网站的典型特征,使其更有针对性,以保证评价指标的适用效果和评价活动的质量。3.综合性在网站评价领域,定性评价方法的研究早于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因此,当前定性评价方法较为成熟[34]。但是定性指标人为因素较多,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并且若出现对定性指标定义模糊,没有给出明确的度量标准的情况,也会造成实际评价中难以实施的问题。定量指标的研究虽不如定性指标的研究成熟,某些指标难以测得,某些维度无法量化或只能进行有限量化,但是其评价结果却比较客观。因此,采用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结合的方式来评价网站会比采用单一方式更加科学,更具有说服力。此外,网站作为一个系统,具有动态变化特征,因此,在网站评价过程中,除了静态指标外,还要考虑纳入动态发展指标,以测量网站的发展轨迹,保证其质量稳步提高。综上,建立一个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结合、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更加全面、准确的评价网站质量。

(二)评价指标模型设计我们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整理文献及访谈结果的基础上,构建了社区教育网站评价指标的模型,共包括五个一级指标及对应的21个二级指标,部分二级指标下还设有三级指标。1.信息内容信息内容是网站评价的最主要对象,社区教育网站的内容是其区别于其它类型网站的根本特征之一,要考虑多方面的评价因素。在数字化学习资源方面,要注重其丰富性:在资源形式上,除传统三分屏和视频形式的课件之外,考虑到低龄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还要适当增加如Flash、三维动画等形式较为活泼的学习内容;在资源题材内容上,考虑到社区教育的非正式性,学习资源不能过于偏重理论性和专业,而应与实际生活与职业发展相结合,同时还要根据关注程度和社会热点等及时进行增加和更新。2.教学特性社区教育网站除了具备相应教学功能,提供在线学习内容,其教学特性也应是评价的重要方面。除在线学习、在线考试等基本的教学功能外,社区教育网站作为用户自主学习的平台,为推动学习者的持续性学习,也需要通过学习激励来提高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交流互动也是网上学习者的重要需求,通过作品展示、课程讨论以及与志趣相投的人群相互交流,能够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良好的网上学习氛围。通过为学习者建立学习档案,对其在线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管理,通过作业、考试等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与反馈,可以帮助学习者及时掌握自身学习情况。此外,学习支持服务也是社区网上学习推进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若社区学习者在网上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得不到解决,会严重影响学习者的积极性。因此,网站应能提供网上学习的支持服务,帮助学习者了解和适应网上学习环境。为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网站还应能根据用户的不同学习需求,允许其自主定制学习内容,并且根据其兴趣爱好进行资源推送。3.网站设计网站设计是网站的外在表现形式,好的网站设计有助于推广站点和吸引用户,从而提升网站层次和质量,提高用户对网站的满意度。网站的页面设计,文字和图片比例要适当,色彩和风格要统一,页面布局要合理,让学习者有一个流畅的视觉体验。栏目设置、层次结构以及导航要清晰,让学习者能方便的找到所需的内容。此外,操作便捷也是检验网站设计质量的关键指标。因为老年人是参与社区教育的重要群体,若网站操作繁琐复杂,会使老年人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影响。4.技术水平网站技术水平会影响用户的访问体验。在网站技术水平方面,网站的加载速度、规范性、安全稳定性、可扩展性等是其主要的评价对象。网站代码编写符合相关编译标准,可保证在主流显示器、浏览器上正常显示,同时也要增强网站对具有视听障碍人士的易访问性。安全稳定性主要包括服务器空间、域名解析以及数据安全的稳定,若网站经常出现断链,个人信息被泄露,或打开速度很慢的状况,必然会影响用户体验。为了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在技术上,还要求网站具有较强的功能拓展空间,可将市级、区级网站、学分银行交互平台、各类学习活动平台融会贯通,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同时支持多终端浏览,适应当前学习者移动化、碎片化的学习需求。5.网站效益网站效益指标是对网站发展及使用效果的评价。网站若没有人使用,就是极大的资源浪费。为保证网站的长效发展,需要有固定资金、人员的投入以及制度的保障。此外,通过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从中发现网站运营及用户访问网站的特点。例如,通过对学习资源点击率、学习时长的统计,可以发现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学习积极性、持续性;通过对网站流量的统计,可以发现社区居民的学习习惯、参与程度。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帮助调整网站的发展策略,使网站更符合用户的需求。

(三)评价指标数据获取方式上述评价指标模型是一个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结合的综合评价指标模型。其中,定性指标包括信息内容、教学特性和网站设计三个维度的内容;定量指标包括网站技术和网站效益两个维度的内容。定性指标数据主要以专家评价和用户问卷调研的方式获取。专家评价主要对网站整体情况进行评价,可采用访谈、座谈等方式,聘请多个领域(例如,网站设计、教育教学信息设计、社区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共同对网站进行评议和打分。用户问卷调查主要用于获取用户对网站的使用评价及反馈等信息,可将与网站设计相关的指标编写成问卷的形式,通过对社区居民随机发放纸质问卷或网络问卷的方式进行。在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之后,计算出网站相应的得分。定量指标数据主要通过网站技术测试和网站流量监测的方式获取。网站技术水平评价指标数据可利用相关网络开源工具进行技术测试而获得。例如,“W3CValidator”工具可检验网页是否符合W3C标准,以确保遵循该标准的所有浏览器可以显示相同的内容;“FunctionalAccessibilityEvaluator”工具可测试包括文字注释、脚本等在内的网站易访问性指标;“Webpagetest”工具测试网站页面的加载速度。对网站效益评价指标数据的获取主要通过动态数据监测的方式进行。数据监测主要分为两部分,即资源的访问量和网站流量。对资源访问量的监测主要由网站根据各自应用的课件系统的实际情况,自行在后台进行统计;对网站流量的监测可选用“百度统计”、“CNZZ”等流量测试工具,通过在网页中加入相关代码的方式获取流量数据(如图4所示)。

四、研究展望

建立网站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本研究在文献调研以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初步设计了面向社区教育网站的评价指标模型,并对指标数据获取方式进行了界定,初步建立了评价指标框架。未来的工作将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项,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站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权重计算、评价等级标准设计。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完成之后,通过实际测评进行效度检验,并进一步开发相应工具进行自动测试,以降低评价的时间和人力成本,使评价过程更具有可操作性。

作者:钱冬明孙梦庄俭杨平余平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终身教育处上海开放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教育评价论文:水文化教育评价论文

一、《学习生命之水》教育项目的课程体系

《学习生命之水》教育项目提供的教学资料共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本教学资源,为昆士兰州最早开发出来的水教育课程体系;二是澳大利亚国家大纲教学资源,是随着该教育项目的发展在其他常规课程国家大纲范围内开发出来的几个水教育专题;三是教师需要掌握的背景知识,归纳了讲授相关课程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对应的教学要求,可视为一本面向所有水教育课程的教师参考书;[7]四是支撑材料,提供一些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所需的图书等辅助资料;五是教师资料库,将这个教学项目所有的课程描述、课堂活动、事实清单和其他相关教学资料按照上课年级分类索引后,提供给教师、学生和其他相关人员。[8]在这五个方面的教学材料中,前两类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具体指引,尤其值得我们注意。下文概括介绍这两个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1.基本教学资源的课程体系基本教学资源按照教学对象的年级和教学主题之间的衔接关系分为五个阶段,即:学前班、一年级、二和三年级、四和五年级以及六和七年级。从二和三年级开始,各阶段的主题又细分为两个小主题。整个课程体系的内容如表1所示。2.澳大利亚国家大纲教学内容的课程体系参考澳大利亚小学教育国家大纲开发出来的水教育专题主要涉及《科学》和《地理学》两门学科。《科学》课程的水教育专题涉及二年级、六年级和七年级三个阶段。而《地理学》课程的水教育主题直接按照这门课程原有的教学进展展开即可,不再按照学生年级加以区分。整个教育专题的主要内容详见表2,表3。

二、《学习生命之水》教育项目的主要特点

昆士兰州的《学习生命之水》教育项目推出至今已经七年,在环境和资源管理部的推动及州政府其他部门的配合下,逐渐在全州小学中间推广开来,对澳大利亚全国性水教育的普及和系统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澳大利亚其他州和美国等国家的水教育相比[8-9],昆士兰州的《学习生命之水》教育项目呈现以下特点:

1.运用以探索为中心的5E教学模式澳大利亚小学教育普遍遵循5E教学模式,水教育项目的课程体系也不例外。所谓5E教学模式是指教学过程的五阶段,即:参与(engage)、探索(explore)、解释(explain)、深化(elaborate)和评价(evaluate)。参与阶段旨在通过提问等方式调动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感。探索阶段旨在通过收集材料等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系统了解所学主题科学现象的机会。解释阶段旨在通过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归纳和总结出能够解释自己观察到各种现象的科学理论。深化阶段旨在通过调研等方式,考查学生将刚学到的概念和知识用在新环境下的能力。评价阶段旨在通过整理报告等方式,让学生与老师一起反思自己的学习经历及对相关知识的理解。[10]《学习生命之水》教育项目的设计者在课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了5E教学模式的运用,每个主题的教学都可分化为上述五个阶段来开展。

2.创造一个连接全部课程的主线水教育涉及主题广泛,几乎涵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基本教学资源的课程体系更是从学前班一直延续到七年级。在这么长的时间跨度内涉及众多不同的水主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避免让学生学到后面忘了前面呢?这需要教育者采取某种措施,创造性地将学生整个小学期间学习的所有内容连接起来,让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学生课外兴趣和认知体系的一部分。《学习生命之水》教育项目创造出“维兹”这个卡通人物来实现上述要求。[11]维兹是一滴水,它时而化身为引导学生认识水循环的向导,时而化身为可为学生提供智慧用水咨询的专家,成为学生们整个水教育课程中的一个好伙伴。而且由于维兹是以卡通人物的形象出现的,类似中国动画片中的喜洋洋之类,很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从而较好实现教学效果。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践中的问题水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教育主题。[5]它在传授给学生基本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习惯、重视水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态度和积极与水生态和谐相处的观念。《学习生命之水》教育项目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解决涉水实践问题的能力:一是引导学生关注学校、社区及当地的各种关于水的问题。例如对学校水使用和饮用水处理的稽查以及对当地集水区水循环系统的探索;二是将学习的内容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涉水实践结合起来。例如在水处理方面让学生观察和调研自己家里自来水的水源和废水的流向,在用水宣传方面让学生用海报等方式履行作为智慧用水使者的职责。这种将教学内容与当地情况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的做法是包括水教育在内的所有实践性教育都应该遵循的一条重要要求。

4.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由于水教育实践性很强,因此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听故事、学知识的层面上,更应该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亲身体验所学的各种关于水的描述和理论。《学习生命之水》教育项目给学生提供了众多的自己动手机会,包括稽查学校用水实践、调研当地人水观念的变化、制作和张贴智慧用水宣传海报、制作当地水系数字地图和利用示意图软件展示当地某个水库之类集水区的自然循环等。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可以起到积极作用。5.注重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和互动作为日常生活中人类最为亲密的伙伴之一,“水”一直是小学很多科目教学都很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专题的水教育是在当代全球都不得不更加重视水危机威胁背景下相关教育的深化产物。专题的水教育与其他不同科目中的涉水教育应该如何衔接呢?《学习生命之水》教育项目既开发出了独立于其他科目的基本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还在《科学》和《地理学》原有国家教学大纲内开发出了与这些科目某些内容联系紧密的水专题教育。这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灵活处理水专题教育和其他科目社会教育提供了便利。

三、《学习生命之水》教育项目对我国小学水文化教育的启发

由于国内外学科体系和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差异,国外水教育所涉及的各种主题在我国主要被纳入水文化教育的范畴,由水利部主要负责。水利部2011年的《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12]明确指出,相关部门要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推进“水文化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然而目前虽然河海大学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水利高校已经在水文化教育方面积累了若干经验,但中小学水文化教育普遍比较薄弱。[13]高校教育更多是一种知识的传授,中小学乃至学前班的教学对个人科学用水观念的培养和节水习惯的养成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有学者提出“水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14]然而我国这方面的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萌芽状态,因此应该“引进、借鉴、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实际,逐步全面系统地开展“中国特色的水教育”。[5]虽然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甘泓教授早在2007年就已经提出了调研国外水教育现状是在我国系统开展水教育的一项重要基础研究工作[5],然而国外水教育的介绍和引进等相关研究尚未引起中国教育工作者的太多重视。这种现状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更多关于类似《学习生命之水》国外水教育项目研究成果的出现及相关教育现状的改善需要教育界、水利学界和外语学界的共同努力。学界应该借鉴《学习生命之水》等国外水教育项目的课程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成功之处,共同推动我国水教育事业的进步。

作者:楚行军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外国语学院

教育评价论文:电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评价论文

1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模型(Structuremodelofevaluationindexsystem)

基于上述思路和方法,本文设计了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结构框架,如表1所示。具体来说,主要由四个层次构成,即目标层、系统层、准则层、方案层。其中,目标层是最终结果,它反映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水平;系统层是对目标层的系统化分解,包括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创新创业师资团队、创新创业管理体制、创新创业教育成效六大子系统,以全面体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六大关键环节的成效;准则层是对系统层指标的模块化分解,包括创新创业目标定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管理机构、管理制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15个三级指标;方案层则是对准则层各模块化指标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使其可以进行具体的打分评价,具体包括目标定位的合理性、双创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操作性、创新创业类课程开设是否体系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地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操作性等48个四级指标。

2设置并确定指标权重(tinganddeterminingtheindexweight)

各个指标因素的确立只是在空间维度上确立了对象的评价主体,而指标权重的确定则是对各个指标因素在评价过程中重要程度的一种综合度量[5]。指标权重确定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整个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以及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基于此,通过对目前国内外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常用设置方法的优劣特点比较,本文采取专家分析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权重设置方法来依次确定各层指标因素的权重值。

2.1同层次指标重要性比较标度的确定通过咨询相关专家和文献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依次对位于同层次上的指标进行两两重要性的比较,并确定标度值。具体标度的设置如表2所示。

2.2构造判断矩阵,求解各层指标权重指标权重的基本思路与计算方法:首先通过构造判断矩阵A=(αij)max,聘请教育评估专家对同层次指标两两进行重要性比较并对αij赋值1—9(值越大越重要)或1/9-1(值越小表示越不重要);然后用和积法AW=λmaxW求权重Wi,其中λmax为最大特征根,W为λmax对应的特征向量;最后计算CR(CR=CI/RI,其中CI=(λmax-n)/(n-1),RI为平均一致性指标)进行一致性检验。当CR≤0.1,认为Wi权重有效,当CR>0.1时,要求指标再进行重新比较。由于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评价指标体系层次较多,依次要建立的判断矩阵多达25个(系统层对目标层的1个、准则层对系统层的6个及方案层对准则层的18个),因此,限于篇幅,本文在此仅对系统层对目标层的判断矩阵及其权重的计算过程进行描述,其他判断矩阵的权重计算不再赘述,具体权值见表1。

3创新创业教育的综合评价(Comprehensiveevaluationof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

由于在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中,很多指标存在着模糊性的不确定因素,需要有相应专家进行定性的判断,基于此本文采用了模糊数学的理论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创新创业教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步骤如下:首先建立评价结果集V={V1,V2,V3,V4,V5},将每一指标区间平均分为五级,从高到低分别优、良、中、及格、不及,依次对应评分值为1、4/5、3/5、2/5、1/5。其次,采用专家评价法,聘请10名左右专家对方案层48个四级指标进行“优、良、中、及格、不及”五级定性评价,利用公式Mi/N(Mi代表选择某一等级的专家人数,N为专家总人数)依次求出每个四级指标中五个等级所对应的Mi/N值,进而构建起方案层评价结果矩阵F。第三,利用公式Fi×Wi(Wi为方案层指标权重矩阵)并作归一化处理得到准则层每一个三级指标向量Rj,进而构建起准则层评价结果矩阵T。第四,利用公式Rj×Wj(Wj为准则层指标权重矩阵)并作归一化处理得到系统层每一个二级指标向量Tk,进而构建起系统层评价结果矩阵T。最后,利用公式Tk×Wk(Wk为准则层指标权重矩阵)并作归一化处理得到目标层指标(综合水平指标)向量S,并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最终确定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等级。本研究运用上述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对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及其他四个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的过程与结果取得了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和相关专业教师的认可,证明本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是有效可行的,具有一定的参考应用价值。

4结论(Conclusion)

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可以有助于高职院校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到本校相关专业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上的总体情况,并能根据评价结果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进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成效。然而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多个环节和因素的相互制约,因此,创新创业指标体系和其评价方法还应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完善。

作者:林锋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系

教育评价论文:基于教育督导的教育评价论文

一、督导机制对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推进

1.督导能促进教育评价系统的有效性。在某种意义上说,督导机制能监控评价工作的顺利实施,保证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使评价工作意向明确、方法有效、结果可信。进而,通过教育督导既能提高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评价系统的信度,更能提高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评价系统的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内在效度往往以素质教育评价自身系统目标指向的实现率为体现,外在效度则以素质教育评价系统的应用范畴的有效程度为体现。无论是素质教育评价系统的信度,还是素质教育评价系统的内外效度,都依赖于教育督导对评价系统的功能的发挥。2.督导能促成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评价本身的功效还在于激励、选择、导向。无论哪一种评价功能的发挥,都有赖于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而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则有赖于督导机制。通过督导,可以使评价所获得的信息及时地双向反馈,即上情下传,下情上达,进而能沟通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关系,沟通评价者之间的关系,乃至于被评价者之间的关系,使评价信息真正发挥应有的功效,即有效的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所用,也使评价工作能真正成为教育性活动,使素质教育评价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生动现实。3.督导能促成评价工作的制度化。通过素质教育评价系统对教育督导系统的包含,可以使素质教育评价工作在一定时间期限内定期地进行或者使素质教育评价工作经常化、常态化,保证评价工作对教育活动的驱动。通过督导式评价,可以使评价过程所获得的信息或材料规范化地汇总,完善其评价系统的档案制度,使评价工作真正体现其过程性和有序性,从而有助于全面、动态、客观地分析、比较被评价者的变化发展情况。因此,督导式评价体系能够真正体现其更加完善的工作制度,使素质教育评价工作经常化、系统化与制度化。4.督导能促成评价范围的必要拓展。通过督导式评价系统的构建,可以解决传统意义上的评价范围的有限性问题。使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评价不单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事,而拓展成社会大系统之事,我们不仅可以评价教育内部系统,我们还可以评价教育外部系统即影响教育的社会系统;评价主体不仅可以是教育者或受教育者,还可以是家庭、社区、政府行政机制以及教育行政部门。通过督导机制在评价系统中的充分发挥,可以使评价的内容系统、评价的主体系统、评价的客体系统、评价的指标系统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扩展,使评价系统与教育系统建立在同一社会系统基础之上,并有效地纳入整个社会人系统中,成为互相驱动的两个自然组织系统。

二、构建基于督导评估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涉及的范畴及因素基础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评价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作,它关系到“让谁来评”、“去评价谁”、“评价些什么”、“按照什么去评”以及“该怎么来评”,这些问题自然就涉及评价的主体、客体、内容、标准、方法等诸多问题。教育评价的作用在于客观准确的找出影响教育正向发展的外在因素,这就要求在进行教育评价的时候,除了要严格按照教育评价的程序执行外,还必须健全评价主客体系统,完善评价指标系统,优化教育评价方法系统,建立一个协同而互动的教育评价大系统。素质教育评价的目的旨在通过社会、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全面地对教育系统的学校、校长、教师、学生进行科学评价,从而发现问题与不足,为教育教学的改进与完善提供依据。所以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应该是一个评价主客体多样化、评价方法模式科学化、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内容全面化的体系。在教育评价工作中,既要注重评价的结果,也要注重评价的过程;在评价的方法上既要定性也要定量;在素质教育评价系统中,不但要对评价客体进行评价,也要注重对评价系统自身的元评价,还要对外部评价系统的作用进行评价,从而有效地保障教育教学的质量,为教育教学工作做出正确的指导。然而这一保障机制要实现就必须拥有完善的评价系统,而完整的素质教育评价系统又包含了评价的主客体系统,这个主客体系统当然涵盖了外部评价主体,所以完整的评价系统必须在由教育督导机制下的外部评价系统的参与下才能实施,这便是基于教育督导的素质教育评价的价值所在。

(二)素质教育评价对督导机制的需求及要求上个世纪80年代,在存在主义和现象学、解释学、建构主义等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库巴和林肯(Guba,E.G.&Lincoln,Y.S.)提出了自然主义探究评价模式,主张教育评价应该在自然的情境下进行,认为评价所得到的结果往往会适用于特定的某种情境。针对以往的教育评价大多是以促进管理而不是以服务为主要目的、同时缺少对评价客体进行更多的主体性关注的倾向,自然主义探究评价模式正是充分地借鉴了斯塔克应答评价模式的基本理论,认为教育评价的主要意义在于服务,所以评价主体首先需要关心的是评价对象的问题、兴趣和焦点,以“回应”评价对象为起点。这就需要评价主体运用一定的质性研究方法,从评价客体的基本需求出发,以促进评价客体的未来的发展为主要目的,更多地去考虑评价客体的相关发展背景以及整体的发展情境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充分地听取各个方面的看法、建议,通过评价主体、评价客体以及所有教育评价参与者进行不断的对话和交流,最后形成科学的评价结果,达成一定的共识。这种新的评价方法,改变了以往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之间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体现了多元并存的价值理念。素质教育评价正是这样一种新的教育评价机制,它不同于以往的评价,素质教育评价是一种民主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它更多地关注评价客体的未来发展,更加关注过程性评价,注重评价结果的导向功能,而基于教育督导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正是整合了内部评价体系和外部评价体系,形成了系统完整的评价机制,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评价。以此理论为指导,建立的包括教育督导在内的素质教育评价大系统,这种评价系统就给教育督导评估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评价目的上,由侧重鉴别、选拔和奖惩转向侧重促进发展和改进工作,从关注结果的评价转向更加关注诊断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全面性和整体性,从办学的理念和目标、办学条件、课程与教学、队伍建设、教育质量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强调多样化,注重把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运用测验、问卷调查、自然观察、访谈等多种方法;在评价主体上,强调多元性和合作性,注重调动评价对象的参与性,重视自评和互评的作用;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上,强调弹性化、个性化和特色化;在评价者和评价对象的关系上,追求平等,协商解决问题;在评价结果的生成上,重视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共同认可和接受,等等。

(三)教育评价与教育督导的联系与区别教育督导评估是以教育督导机构为评估主体,代表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对下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等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的教育评价。它是国家对教育进行管理的一种政府行为,也是政府对教育进行管理的行政执法行为,它还是教育法律对教育实施监督过程中的一种行政监督行为,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行政监督行为。教育评价则不同,它“是按照一定的价值准则对系统收集起来的关于某教育客体的各方面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综合,对客体做出价值判断的活动过程”。1.评价主体的不同。督导评估是以教育督导机构为评估主体,代表同级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对下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教育工作进行的教育督导评估。而教育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政府(督导室),或是教育行政部门,也可以是其他具有监督职能的国家机关、组织和机构以及办学单位自身,甚至还可以是社会中介组织。实质上,二者在评价主体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主体权限范围及关系上,因此,明晰教育督导评估和其他教育评价的关系本质上是要理顺教育督导部门与其他教育评价主体之间关系。2.评价对象的不同。教育督导评估的对象十分广泛,既包括督政,又包括督学,涵盖了教育工作的诸多方面。督导评估的范围除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成人教育机构外,还包括各级政府部门和教育行政机构。既涉及下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工作、学校的教育工作,还会涉及相关教育管理者———地方各级政府的有关领导、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以及中小学校的校长。而我国现行的教育评价制度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目的是为了加强政府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宏观调控,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其对象往往是一个个办学实体、教师或学生群体。3.评价内容的差异性。督导评估对象的广泛性,使得督导评估的内容丰富化。首先,对于教育评价和教育督导评估对象的交集———学校来说,二者在评价内容上各有侧重。督导评估主要包括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评估,对学校的管理体制、领导班子、教师管理与培训,办学方向、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办学效益以及校园文化、校外教育等方面的督导评估。科学有效的教育督导评估的内容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的特点。其次,督政是教育督导评估特有的内容,包括对同级或下级政府部门教育执法行为的督查,对学习化社区的评估等。而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育机构的评价则侧重于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或相关教育要素等微观层面的评估,评价内容往往是具体的、专项的。例如对教师综合素质、某学科教学质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实验室设施设备等相关方面进行具体客观的评价。

三、构建督导视野下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的路径思考

督导式的评价组织应属于政府与教育系统的中间机构,也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内部常设机构。它的督导评价对象既包括教育内部系统,也包括教育外部系统即社会系统,责任在于监督、检查、评价与指导。教育督导评估机制下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可以行使教育评价客体系统中的外部系统即社会系统的评价,它进行的是一种垂直方式的,即自上而下的督导评价,它要求是上级督导组织对下级政府部门的教育评价。这一评价组织通过对政府部门等教育外部系统的教育评价,可以排除外在干扰,优化教育的外部环境,切实保证教育条件的真正满足。

(一)从多元化的层次构建督导视野下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他要求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所以素质教育的评价目的也就不是以前简单的选拔、筛选学生,从而为高一级的学校输送精英人才了,素质教育的评价目的主要是通过社会、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全面地对教育系统的学校、校长、教师、学生进行科学评价,从而发现问题与不足,为教育教学的改进与完善提供依据。1.从宏观层面构建督导视野下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宏观层面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是通过社会、政府、家庭、学校、个人的联动效应而组成的一个动态的、系统的、全程的教育评价机制。这个评价机制从整体出发,运用整齐划一的形式把素质教育评价的各个部分统一起来,从而使教育评价发挥作用。建立督导视野下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可以按统一的方式来运行,从而发挥不同层次或不同方面教育评价的作用,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改进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2.从微观层面构建督导视野下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微观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是指从素质教育评价的各个组成部分着手,充分调动各个组成部分的积极性来发挥教育评价的作用。对于素质教育评价而言,就是要把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客体、评价内容、评价的方法手段、评价模式等因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各个单体因素发挥其自身的积极性因素,从而发挥素质教育评价整体的功能,构建基于教育督导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正是充分结合教育督导的外部社会评价功能和一般的学校教育评价的积极性因素,从而更好地发挥素质教育评价的作用。这种微观教育评价机制的特点一个在于它的基层性,另一个就是它的个别性。

(二)构建形式多样的督导视野下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1.行政计划式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这种机制充分发挥了督导的作用,政府各级督导部门以及督学可以运用行政的手段和计划的手段将素质教育评价的各个部分有机地整合起来,使之发挥更有效的作用。诸如可以运用下发行政文件、例行开会、不定期的检查、科学评估和按期汇报等方式把各级各类学校素质教育评价的方方面面统一起来,从而使教育评价更加高效的运行。2.指导服务式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指导服务式机制是教育督导评估在素质教育评价中独特的作用方式。在素质教育评价中教育督导部门可以给予相关评价机构一定的指导或者提供实质性的服务,但不直接参与评价,在有关指导的方面,教育督导部门对于评价的主体只是提供有益的建议,适当的指正;而在提供实质服务上,政府督导部门对评价主体仅仅是提供一定物质上的支持和有关信息资料上的参考建议等。这种评价机制实质上也就是政府督导领导下的第三方评价机制。

(三)从不同功能角度构建督导视野下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1.激励。督导评估下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可以充分运用激励的手段、发挥激励的正向促进功能来调动教育评价主体、客体等各个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整合整体的教育评价体系使其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政府督导部门的激励方式包括通过提高评价主体的学识水平、进行定期的培训、进行相关的思想教育等手段来调动评价者的高效性和积极性,以及通过满足评价主体或评价对象的相关需求来提高整个评价体系的积极性和有效性。2.制约。基于教育督导评估的素质教育评价可以把制约机制的功效充分引进到评价机制中来,从而更好地将素质教育评价的各方面统一起来使之发挥作用。这种制约机制运用到素质教育评价中来说可以有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的就是上级对下级评价的制约、下级对上级评价的制约以及平级之间评价的制约。例如既可以从社会、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的顺序逐级评价,也可以反过来自下而上地评价,还可以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而从形式上来说,可以有法律的制约、行政的制约和舆论的制约。政府的教育督导部门可以运用一定的行政手段或法律对下级督导部门或教育机构、教育评价机构的违规行为进行制裁、处罚,而公众的舆论又会监督政府部门的评估,影响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从而能使得整个教育评价显得更加的公平、高效。

作者:袁晶陈恩伦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教育评价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论文

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困囿

1.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过程失效。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过程是主管部门和教育主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程序,程序安排是否科学、合理,决定着能否全面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过程主要以阶段性评价为主,流程基本为各教育单位依据评价体系自评、上报、审核、抽查、对照和整改。从基本流程看,似乎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规律,但不可忽视的是,这种缺乏全面现场考验与深入进行调研的评价过程,往往难以发现教育单位的虚假成分,更难以捕捉到教育客体的真实思想政治心态变化,使得评价的效果大打折扣。同时,需要提出的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最核心的依据,它的科学性决定着评价过程是否真实。我国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标体系量化现象严重,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各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单位过于依赖这个衡量标准,一些无法量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现象往往被隐匿或强行量化,结果造成评价变成了冰冷的数据,而高层次的人的情意变化和认知能力,人的创造力、自主意识、社会感知、意识形态动向等,往往无法精准判断。

2.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单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过程,必须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这个价值标准,是指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依据的准则,由于不同的评价主体对同一评价对象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判断,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必须制定一些标准,并用这些标准去判断质量是优还是劣,是合格还是不合格。”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的制定应该既有顶层设计,又有微观体系,它的基本要求应该是与时俱进、灵活多样、客观有效,但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基本上是统一的模式,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区域、教育层次等没有制定出不同的评价标准,存在着以单一性代替多样性,以简单化代替复杂化的现象,没有反映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

3.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静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长期性和效果的滞后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具有动态性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其社会效果也是一个逐步显现和不断提高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是动态的,发展的。”思想政治评价机制的确立要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成长环境和时空背景,要理清教育对象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并运用动态的机制去衡量和判断其发展过程中的表现、已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出更符合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预设通道。但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更多地是将结果摆在评价台面,更多地是静态测评和描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和发展水平,对于教育因素中的运行动力和各方面的制约关系涉及较少,追踪评价的动态响应机制还比较缺失。

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失效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运行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社会发展现实的复杂性,又存在人为不作为的因素,需要从不同的层面进行分析。总的来说,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受限于社会发展、主客体分离、内外部机制失联和定性与定量评价失调。

1.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受限于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不是简单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部的封闭运行,它的各组成要素和运行过程不是单纯的行政主管部门和教育单位的整合,而是置身于社会发展的宏观环境之中。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呈现快速化和深化改革之中,社会转型的巨大变革对人们的思想政治意识产生了深远而复杂的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受限于社会发展的影响之中,要准确而科学地判断出人们的思想政治变化具有较高的难度,当前更多地还是从中观层面去判断相关部门组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制度和行为,对于深层次的人的意识变化发展的判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主客体分离。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从纵向维度上看,表面上呈现为评价主体和客体,但从层级角度分析,其存在着双重主体和双重客体。一方面,是上级主管部门对教育部门的评价,主要侧重于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反馈信息调控、管理、调整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各要素,是宏观主体与中观客体;另一方面,是教育部门对内部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主要侧重于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评价及受教育者的政治倾向、思想品德变化等,是中观主体与微观客体。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双重主体和双重客体是纵向序列的层层递进,要求增强他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并建立沟通的常态化制度,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这种沟通和交流仅限于单对的主客体,宏观主体与微观客体之间基本上断裂,微观层面的运行要素实时地转换为宏观层面的指导性文件与政策时效性比较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评价的滞后性。

3.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内外部机制失联。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在横向上分为外部评价机制和内部评价机制,其指向不同的要素,外部评价机制主要包括物质保障机制、制度保障机制和环境保障机制等,内部评价机制主要包括领导机制、队伍机制、工作机制、反馈机制等。外部评价机制和内部评价机制是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共同体,总体上应该呈现以内为主、内外结合的方式,共同构成比较完整的开放性、综合性、系统性的评价机制。但这种内外机制的相互呼应,在现实中由于一些干扰因素的存在,如制度实施不到位、物质保障缺斤短两、被评价单位伪造数据迎合评估等,导致内外部评价机制衔接不够顺畅,评价结果不够真实,最终使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受阻或问题暴露不够全面。

4.思想政治教育定性与定量评价失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定性评价,是指通过对考核对象的整体以及性质的分析综合,以把握该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社会效果的方法。定量评价,主要是指通过对考核对象表现出来的一些量的关系的整理和分析,以把握该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社会效果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客观效果的呈现应该是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产物,这是由于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各有其优点和缺点,如定性评价比较模糊、主观随意性强,定量评价比较刻板、无法衡量抽象意识等。基础性定性评价一般要建立在有定量评价的基础上,通过量的收集、整理、分析、认知,对归结出的各种量化因素进行综合比较,然后再提升到更高层次的定性评价。但目前,各实施主体还主要依据定量评价的方法,对于定量分析—定性分析—高层次定性分析的逻辑还认识不清,对于二者的结合和协调运用还不够娴熟。

三、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的重构

教育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受教育者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其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在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之上进行深化改革与完善,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协调化、和谐化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此,笔者仅结合前文所述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所遇到的困境谈几点意见和建议。

1.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目标要多元准确。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目标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全局,目标体系作为一级指标衍生出二级和三级指标等具体的衡量标准,也总体上影响着评价的过程、标准、结果与机制。因此,评价目标的确立,不仅要求是准确的,而且要求是多元的。要充分考虑各种参与因子和变量因素,在分析整合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地进行统一规划与设计。总的来说,纵切面上要评价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教育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的规模、措施及真实性,教育受众内化理念与实践行为的配套性等;横切面上要评价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等。要架构起纵横交错,覆盖宏观中观微观的网格化目标体系,不遗漏评价目标因子。同时,要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现实出发,充分考虑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和进程,建构的目标体系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为后续评价进程的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2.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要以人为本。受教育主体感性与理性的逐渐分离和断裂,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设置了障碍,因为要在拒绝深度拒绝思想的受教育主体中重建信仰信念、重建精神支柱难度是比较大的。但正是在这种断裂的地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功能才更加凸现出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也在这艰难的信仰和精神支柱重建中呈现出来。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设立、参与、推进、对象都是人为推动的过程,其最终指向也是人的思想政治观念的正确引导与提升。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流动快速、信息爆炸的时代,在人们对于各种信息的审视已具有较强的分辨力和思考力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标准必须要脱离传统刻板、生硬的固有模式,要从人的发展变化和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现实出发,逐步确立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模式多样、方式灵活、主客观结合的评价标准,以保证评价标准与评价对象的适应度和配套性。

3.高校政治教育评价过程要有序协调。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过程超脱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性质、对象、范围,具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开展的序列,一般而言,其包括准确实施、评价、反馈、整改等。在具体的实施操作中,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过程必须完整、有序、协调,要尽量避免遗漏环节,更要避免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随意性和专断性,要严格按照评价目标的要求和评价标准的指向来推行。同时,在运行过程中,要注意整合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划、教育单位自有的评价体系和教育受众的意愿表达,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全面,在评价过程中允许微调和申辩,从而在根本上确保评价过程的顺畅开展。

4.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要动态持续。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当前的静态化倾向和内外部机制衔接失调要求必须建构起动态持续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从本质上来说,评价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的发展是与时代同步的,也是在动态中不断延伸出新的特点和态势,保障必须紧跟这种潮流,以防止落伍与僵化。总的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要依据客观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进行评判,评价主体要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与认知能力,评价手段要充分将传统和现代网络技术结合起来,评价方法要更加多元,以逐步建立起分段式、分层次的动态持续追踪性评价机制。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调整、方法运用、内容选择等变化,评价结论是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在驱动力,最终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预见性。

作者:钱昌照单位:北方工业大学学生工作部助理研究员

教育评价论文: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论文

一、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基本内容

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由自身素质、学习研究素质和拓展性素质,依据这三个指标的内涵和外延的扩展范围,进一步确定分级指标,才可构成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探索或实施有自身特色的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其中自身素质指标应该包括在日常的思想政治、生活、工作中所体现的各种人文素质;学习研究素质指标应该包含在研究生开展的学习科研活动中所体现跟人文素质相关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推理能力等;拓展性素质应该包括医学研究生在日常的体育活动等拓展性的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人文素质。

(二)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方法

从上面各具体指标可以看出,高校已经认识到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所要考虑的多方面的子因素,但各高校测评方法参差不齐,差别很大,高校还在沿用传统的定量的测评方法,把许多测评的内容量化。目前,高校运用最多的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的模式是“1+X+Y”模式,“1”指的是医学研究生在一学期所开设的所有关于人文素质提升的相关课程的成绩,“X”指关涉人文素质提升的各奖项的总数,“Y”是指其他跟人文素质相关活动的开展。

二、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的评价体系的实施

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的评价体系的实施首先需要在高校根据确立的教育指标评价体系的分项指标,组成由控制相关指标的相关职能部门人员构成的教育评价领导小组。负责评价体系指标的确立和宏观政策的制定;同时要成立具体的教育评价工作小组,由相关的人文素质课程教师、学生工作部门的领导、部分学生干部等,负责具体评价工作的组织和落实。

在教育评价工作中,一是要注意教育评价整体目标的设立、考评内容的确定以及具体考评办法的确立。二是要注意建立好评价标准。要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人文素质评价,以利于通过标准的建立,提升其人文素质。要是要注重评价后的长期跟踪和及时教育。评价结果确定后,要与相关的研究生进修沟通,反馈相关的问题,让其及时改正,同时也进一步提升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通过不断的努力,测评工作的作用在实践中也会更进一步地显示出来。

作者:黄梅崔丽静单位: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