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论文

时间:2022-05-07 11:37:02 关键词: 企业 全面质量管理

摘要:质量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化市场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因此,质量管理在企业的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论文

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论文: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论文

1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过程的全面性,决定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应当包括设计过程、制造过程、辅助过程、使用过程等四个过程的质量管理。

1.1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通过市场调查研究,根据用户要求、科技情报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制定产品质量目标;组织有销售、使用、科研、设计、工艺、制度和质管等多部门参加的审查和验证,确定适合的设计方案;保证技术文件的质量;做好标准化的审查工作;督促遵守设计试制的工作程序等等。

1.2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组织质量检验工作;组织和促进文明生产;组织质量分析,掌握质量动态;组织工序的质量控制,建立管理点等等。

1.3辅助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内容有:做好物资采购供应(包括外协准备)的质量管理,保证采购质量,严格入库物资的检查验收,按质,按量,按期地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组织好设备维修工作,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做好工具制造和供应的质量管理工作等。

1.4使用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工作内容有: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处理出厂产品质量问题;调查产品使用效果和用户要求。

2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实施

质量对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归根到底,竞争的核心是科学技术和质量。

2.1提高全员的全面质量意识。意识决定行动,任何管理措施的实施都要统一思想,首先企业领导者的认知程度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了员工的质量意识。领导者要率先垂范,带领全员深入持久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其次要提高每个员工的质量意识,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的知识宣传和培训,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技术和技能水平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调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理念,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增强对企业的使命感。总之,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岗位教育,真正提高全员的质量管理意识,促进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2.2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体系。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全面质量管理涉及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所有因素,包括人、财、物和管理等各个环节,涉及企业中的所有部门和人员,为分清质量工作的责任。必须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人落实、凡事有人考核,建立与健全质量责任制,形成一个完整、严密、高效的质量责任体系,保证全过程质量的可控、在控。

2.3做好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既然质量管理涉及部门多、人员多,在流程衔接上就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必须注意做好全过程的组织协调。首先必须明确各个部门的质量职能,并建立健全严格质量责任制,只有各部门各自承担的质量职责明确,全面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其次,必须明确一个综合性的职能管理机构,从总体上协调和控制上述各方面的职能,使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地运转起来,从而以最小的摩擦、最高的效率、最好的质量获得最好的管理效果。

2.4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注重效益。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是广义的质量,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不矛盾,是协调一致的。在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也是为了减少整个生产过程及各个工序的无效劳动和材料消耗,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2]。

3全面管理领域新思想——顾客完全满意

顾客可以分为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内部顾客是指企业内部从业人员:基层员工、主管、经理乃至股东;外部顾客分为显著型和隐蔽型两种。显著型:具有消费能力对某商品有购买需求,了解商品信息和购买渠道,能立即为企业带来收入。隐蔽型(潜在):预算不足或没有购买该商品的需求,缺乏信息和购买渠道,可能随环境、条件、需要变化,成为显著顾客。顾客最关注的是卓越的产品质量、优质的服务、货真价实,以及按时交货。顾客眼中的价值是从产品或劳务中得到的收益减去商业成本所得的利益。收益主要包括:所获效用;实用性,购物享受等;成本主要包括:金钱支出;为获得满足所花时间、精力、获取信息和实物时所经历的种种不便等。而顾客所获得产品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产品效用、利益,以及隐含的个性化需求。

而“顾客完全满意”就是倡导的一种“以顾客为中心”的文化。企业把顾客放在经营的中心位置,让顾客需求引导企业的决策。在那些建立“顾客完全满意”管理模式的企业当中,企业需要了解顾客及其业务,了解他们使用产品的目的、时间、方式、周期;企业需要以顾客的角度进行思考,即“用顾客的眼睛看世界”。要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商品策略——假定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基本相同;靠高生产率低成本竞争;

(2)技术导向——在技术上超过竞争者,建立技术上的暂时性垄断地位;

(3)质量导向——重视产品质量,促进消费者购买;

(4)服务导向——通过提供服务,给产品增加额外的价值;

(5)顾客导向——把消费者的意见带进企业内部,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制定策略、设计产品。

其中,“顾客导向”的竞争策略,要求企业全面提高质量意识,提供优质服务。企业获得的将是一种长期的效果:永远留住顾客。

4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管理模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的实施应该而且必须追随目的而变。偏重于内向型管理的全面质量管理要转变成适合于外向型经营管理的更系统化的质量经营。一个企业的质量体系应追随它的方针、目标和相应的策略而做调整,这是一种发展趋势。

4.1系统化的思想和技术以及规范化、标准化将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得到加强。

ISO9000系列标准的推广,美国国家质量奖的颁布,所有这些标准,已经并将有利于全面质量管理在科学方法论的帮助下,得到更深入的发展,更广泛的实施,并产生更巨大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

4.2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领域将迅速扩大。

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的普遍通用性和有效性,全面质量管理不仅在第二产业得到公认,而且很快扩展到了第三产业领域和事业领域。甚至在一些政府行政管理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4.3高层对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视。

高层领导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和责任空前提高,因此,要实现“以质量为中心”、“以顾客满意为中心”,就必须由领导层亲自挂帅。

4.4重建工程(BPR)。

重建工程的出发点是追求顾客满意,它是顺应当前企业价值观革命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BPR是完全的顾客导向、外向型管理,而全面质量管理则是质量导向、内向型管理;BPR除了重视质量外,突出速度的重要性,同时兼顾成本和服务。

4.5战略策划与全面质量管理的结合。

如果说全面质量管理是把事情做正确的话,那么质量战略策划是做正确的事情。前者是方法问题,技术、战术问题,后者是方向问题、战略问题。方向错了,战略不正确,那么方法和技术战术再好,也是徒劳。质量战略以及策划和全面质量管理的结合,可以使整个企业的各个子系统围绕着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协调一致地展开工作,从而求得全局最优的整体效应。二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刘源张指出: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莫过于全面质量管理了[3]。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如此激励的竞争中站稳脚步,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的内部资源。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随着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由此提出的质量挑战,人们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必将会更加丰富和完善,质量管理也将发展到一个更新的阶段。

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论文:化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战略的实施

摘要:分析了化工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如何实现化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战略的实施。

1化工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质量观念落后一些化工企业特别是炼油化工企业对质量的理解仅停留在传统的“狭义质量”阶段,没有建立以满足顾客要求为目的的“全面质量”的现代质量观念,因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1.2 领导质量意识急待提高一些化工企业领导只注重市场开发、项目研发,对质量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少数化工企业领导从未参加过质量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没有直接参与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企业的基础管理逐年滑坡,员工质量意识普遍下降,产品质量低劣。

1.3 全员参与程度偏低企业员工对质量管理的参与大多是被动的,主动关心企业、积极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情况不普遍,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强有力的群众基础。

1.4 缺乏超前的质量战略由于部分企业领导介入质量管理活动的程度不高,自我感觉良好,不通过质量战略的创新适应市场和顾客需求的变化,使企业失去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1.5 质量管理手段落后部分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局限于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质量检验仍是控制质量的最常用的手段,未能真正实现与市场的对接。

1.6 没有建立互利的供方关系许多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伙伴关系,影响了相互之间在市场分析、产品开发、过程控制、质量改进等方面的支持、参与和合作,降低了企业的经营绩效。

1.7 质量责任不明确许多企业的质量责任制不健全,没有把质量职能切实分解和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和岗位,并明确他们的质量职责。使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质量责任制难以落实。

1.8 质量文化建设滞后由于大多数企业没有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及时培育企业的质量文化,造成企业的质量管理照抄标准的多,与实际相结合的少;有共性的经验多,个性化的少;“两张皮”现象多,融合提炼的少;挂在墙上的图表多,持之以恒有效应用的少。

1.9 质量认证效果不明显少数以收钱为目的的认证和咨询机构,为了追求更多的客户,放松了对企业的要求;而以取证为目的的部分企业追求的是表面的形式,放弃了IS09000族标准的精髓,难以建立起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2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必然

2.1 全面质量管理发展思想的转变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全球市场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深刻变化,繁荣的卖方市场逐步演变为激励竞争的买方市场。美国工业界受到了来自日本、欧洲以及亚洲其他快速发展的国家的挑战。为了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提高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成为经营者更为关注的经营因素。

2.2 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为了使日本的产品销售到国外,日本最先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TQM),并取得了巨大成功。经过多年的实践,日本对TQM有着深刻的认识,TQM就是为了能够及时地、以适当的价格提供顾客满意的质量的产品或服务,有效地运营企业的所有部门,为实现企业目的做贡献的系统活动。企业的目的是通过长期、持续地实现顾客的满意,确保企业的长期正当利益和增长,并在确保员工满意的同时,谋求社会、交易对象、股东等与事业有关的所有人的方便。

2.3 全面质量管理的兴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在工业发达国家,质量管理已经从企业的一般职能管理,上升为企业的战略经营管理。它不仅仅由“买方立场的质量管理”构成,它还要更多地涉及企业内部的经营因素,使企业通过这样的质量管理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3化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战略的实施

3.1 更新管理理念追求顾客满意由于顾客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是否满意体现了顾客的价值观,企业是否能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则体现了企业的价值观,二者尽可能完美地统一起来便形成了“质量价值链”。这种“质量价值链”将相关方(包括顾客、业主、员工、供方和社会)的利益连结在一起,这就是“全面质量”的实质与核心所在。因此,企业只有以顾客满意为目标,根据市场和顾客的需求,制定企业质量经营战略和目标,对企业的所有过程进行控制,实现产品质量、成本、效率、资源的全面优化。通过追求“全面质量”,铸造起坚固的“质量价值链”,才能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2 重视管理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由于化工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为了适应市场和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企业就只有通过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增强产品的竞争力。然而,知识创新也好,技术创新也好,都离不开管理创新。没有管理创新,知识创新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果;没有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就难以将知识创新的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企业不仅要重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更要首先重视管理创新,并把管理创新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来抓。

3.3 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品牌是用于识别一个或一群出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与其他竞争者相区别的专业术语。它代表了企业的形象并保证产品的质量,是受法律保护的商标专用权,以遏制非法竞争。它帮助消费群识别商品,在实际购买过程中充当导向的作用,同时,一个熟悉的品牌名称也是一种“再保证”(reassurance),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品牌意味着高附加值、高利润、高市场占有率、高信誉度。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是否拥有自己的强势品牌、知名品牌是经济水平发展与否的标志,是综合实力强弱的集中体现,创立、培育与发展知名品牌,已成为企业、政府乃至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

3.4 以质量为中心将组织的各种管理体系进行整合通过企业内部的持续的改进活动,实现质量、成本、交付期同时达到最优。这不仅能保证顾客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同时能确保组织的利益也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使所提供的产品是顾客满意的,同时也是最经济的。因此,不但顾客是这种管理模式的收益者,而且经营者和企业员工也是这种管理模式的收益者。经营者通过这种管理方式实现更低的生产成本、更高的利润率和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的更大增长。

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论文: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运营管理中的实践

摘 要 质量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化市场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因此,质量管理在企业的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针对质量管理在企业运营管理中的落地执行进行了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全面质量管理 企业运营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 实践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提出已久,各企业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实践中也是各显神通。如何使全面质量管理有效落地,并在企业的运营实践中发挥作用呢?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

菲根堡姆于1961年在其《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菲氏的这个定义中的全面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要求全员参与,充分发挥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的作用。其次,要求全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有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相互制约、共同作用,决定最终的质量水准。再次,实现战略统一。质量应当是利润与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统一,离开经济效益和质量成本去谈质量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菲氏的全面质量管理观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各个国家在实践中都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了创新,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ISO 9000族标准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这一定义反映了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最新发展,也得到了质量管理界的广泛共识。

二、构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重点举措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系统化、综合化的管理方法和思路,企业要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在以下几个方面应有所突破:

(一)质量管理的定位

明确质量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随着质量管理的发展,质量管理不再仅仅局限于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而是扩展到了整个组织经营管理的质量。那么,如何实现质量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战略地位呢?首先,企业领导应对企业产品/服务的质量负完全责任,质量决策和质量管理应是企业领导的重要职责。企业领导首先必须在思想上重视,强化自身的质量意识,带头学习、理解并亲自参与全面质量管理,才能对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形成强有力的支持,促进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深入扎实、持久地开展下去。其次,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不能随意动摇。“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种质量状态不能保证具有良好一致性质量的产品的输出。

(二)质量责任体系

如果把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定位比作一个人的骨架,那么各个岗位的质量职责就是这副骨架上鲜活的血肉。企业在明确了质量管理的定位后,就要构建质量管理的责任体系。

按照过程方法构建的质量管理体系,首先要明确各过程的牵头单位及各参与单位的质量职责。过程的所有单位应对过程的运行情况进行自查监控,确保过程输出的有效性。其次,各过程、各环节所涉及岗位的质量职责应明确并书面。质量管理活动繁多,涉及企业的全员,因此,应对企业各类质量活动中涉及的岗位进行梳理,并明确该岗位的质量职责。只有过程各环节运行有效,才能保证全过程的有效运行。再次,质量监管岗位应予以授权并对所授权限给予维护,不越权,不渎职。质量管理人员的监管职责应独立于实体业务的执行职责,避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现象出现,导致行使质量监管职责时畏首畏尾,裹足不前。

(三)质量方针展开

质量方针反映了企业最高管理者对质量的态度,是员工开展日常作业的标尺,是连接质量战略和具体的质量管理活动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质量方针的确立要考虑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以及顾客的需求并体现持续发展的承诺。质量方针展开是质量方针落地执行的关键。

(1)按照树图的逻辑实施方针展开,明确达成质量方针的短中长期质量目标,评估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方针是否适应,是否有助于质量方针的落地执行。若不适应,应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优化,确保质量方针的有效落实。

(2)制定质量目标达成路径,明确重点措施,落实相关责任人以及完成时间,这是方针展开的关键。一般来说,按照从上到下,横向至企业所有部门,纵向到企业每一位员工,将质量方针要求落实到部门及个人的工作目标及工作计划。

(3)建立方针措施定期监控机制。讨论确认的方针展开计划,在推进过程中应定期监控,确保各项举措落地执行,发现异常及时调整。

(四)质量信息管理

质量信息是企业产品质量形成各过程所产生的基本数据,是质量管理各项活动的耳目,是企业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企业的重要资源。要做好质量信息的收集、统计及运用,应重点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1)质量信息管理的策划――明确各类活动对质量信息的需求。企业质量管理活动开展的是否正确、有效和充分,通过质量信息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来。因此,在完成企业的质量工作策划的同时,也要明确各过程需要的质量信息。1)内部信息:包括质量体系各过程运行情况,设计/生产、服务提供、过程和产品目标执行情况,产品交付,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以及采购信息、供方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信息。2)外部信息:政策法令及技术标准、产品发展趋势、市场预测、顾客要求、顾客满意度等。

(2)质量信息管理的实施――明确与质量信息处理有关的职责并收集所需质量信息。现在企业的组织机构一般采用一个层级多部门的扁平化结构,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职能划分,但又互相支撑共同完成组织的使命。因此,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初期,就要对影响质量的各个过程的质量信息进行识别并明确各过程主管部门收集质量信息的职责,分层次、分等级收集信息。在企业内部设立质量信息中心,各相关部门设立子中心。质量信息中心是质量信息管理的中枢,可以设立在质量部门,负责收集、分析各类主要的质量信息,包括内外部突发信息的反馈和迅速处置;各子中心根据本部门业务特点,负责本部门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工作,同时反馈相关质量信息至信息中心。各信息中心及子中心应有明确的责任人员(专/兼职),并规定其收集数据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3)质量信息的分析运用――对收集的数据系统分析,深入运用。收集来的信息可能比较杂乱,很难看出问题的实质,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性和产生的原因。收集分析信息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利用信息。建立定期会议机制,可以确保各类质量信息的有效传递,了解顾客期望,识别关键事件,跟踪质量指标,保证持续改进工作的实施。通过定期、固化的各级质量例会,包括明确会议时间、地点、主持人、议程等,搭建公司的质量议事平台,以问题为导向、以数据为支撑,引导形成聚焦问题,重视数据的质量思维和习惯。质量例会从基层开始,层次支持,从日常工作的讨论会、升级会,到公司月度例会,做好每一层级的信息传递及运用,有效支撑公司的质量工作运行。

(五)质量人员培训

质量人员是质量管理活动的主体,因此,质量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也决定了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针对质量人员的培训,可以按层级建立培训地图并实施。

(六)质量改进管理

针对不同环节发现的问题点,按照制定改进计划、有效围堵、分析改进、验证关闭等流程改进提升,确保体系有效运行,产品质量满足要求。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质量工具,相关机制的恰当运用,也能有效提升质量工作效率。

(1)问题升级机制。为保证内部质量信息的及时传递,通过建立质量问题升级管理制度,对重复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升级管理。质量问题按照严重度及造成的影响分等级管理。明确不同等级的质量问题发生时应采取的遏制措施,按照逐级升级的原则进行管理。原则上,升级到本层级的问题至少按照8∶2的比例进行升级,即本层级产生的质量问题,80%应在本层级解决,必要的话,不超过20%的问题升级至上一层级解决。

(2)问题围堵机制。质量围堵机制按照生产流程倒序方式以“保护顾客”为最高原则,从离顾客最近的位置设置问题围堵点,每个区域都建立各自的管控表,跟踪每项问题的开启和关闭情况。关闭问题不删除。跟踪表不仅可以直观评估各区域的质量管控现状,适时做出调整,降低缺陷流出工厂的可能性,也是新产品研发时非常关键的输入,避免同类问题在新产品上再次出现。

(3)整改路径预测。质量路径预测是针对问题,努力寻找整改措施,对已有的改进措施贡献率进行预估从而达到对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的预测机制,整改措施切换后的实际值再与路径预测值的比较结果,验证切换措施的有效性。当实际值与预估值发生偏差时,问题整改团队要立即对切换措施有效性进行评估或者寻求新的改进项目来保证年度目标的达成。

三、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成效

从管理提升方面来说,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明确质量管理在企业的重要战略定位,领导作为公司质量第一负责人,对质量管理各项活动决策、参与,充分发挥带头作用;通过各环节管理要求的标准化,员工岗位质量职责的清晰化,全体员工清清楚楚参与,明明白白履职,质量管理不再是质量部门唱的独角戏,而是所有员工共同参与的大联欢。从产品质量提升方面来说,通过信息流、会议管理保障客户的抱怨能准确、及时地传递并被闭环管理,通过组建多功能团队围绕内外部客户的声音开展工作,运用质量确认地图、质量路径图等工具提升运行效率、效果。

(作者单位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长安汽车公司)

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论文: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运用

【摘 要】 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最终实现顾客满意的要求。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基本上是以质量为中心而展开的,未来的21世纪将是质量的世纪,企业管理的理论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探讨深化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对策,对提高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从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及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以及可实施企业质量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 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发展

引言

当前,质量管理在企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保证和提高质量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企业开辟广阔市场的有力保证。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得企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一)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全面质量管理是现代企业和生产的创新概念,是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汁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活动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最有效地研究和生产出在质量、价格、交货期和数量方面让用户满意的产品。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核心是以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细节监督等方式提高生产质量,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确保社会效益的取得。

(二)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1.它具有全面性,控制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2.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3.是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4.是全社会参与的质量管理。

二、 现阶段我国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当前我国许多企业中其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是没有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与国外的企业有着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在:

(一) 质更量观念亟待新

在不少企业中,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员工,对质量和质量管理的认识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对产品质量的内涵认识不足,对质量控制内容心中无数。一些企业的领导仍然认为产品质量是质量保证部门的事,过多地依赖于质量检验。在许多企业,“质量就是生命”并未在各项工作中真正体现出来,当质量与其他指标如产量、销售额发生冲突时,质量往往成为牺牲对象。一些服务行业,还没有形成“服务就是品质,服务就是生命线”的质量理念。

(二) 质量管理手段明显不足

据调查,我国企业应用控制图控制生产过程的比例极低,采用工序能力分析等质量方法的为数很少。质量检验仍是控制质量最常用、最重要的手段,粗放型管理仍占主流,由此导致不合格品损失居高不下。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许多企业尚处在仅凭经验判断的阶段。

(三) 企业质量管理专业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企业在岗的质量管理专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许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缺乏系统的质量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四) 忽视质量成本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质量管理落后、质量支出不适当,不重视质量管理方面的投资,在预防不合格品、生产过程的控制、进货检验等方面的支出过少,造成质量管理成本偏小而质量故障成本过大,给企业经济效益造成很大负面影响。

(五) 质量体系认证未充分发挥作用

尽管目前有许多企业通过了国际标准认证,但仍然存在不少质量问题。分析其原因有三:一是认证动机不纯,获证企业为的是拿证,认证机构只为获取效益;二是咨询、认证人员知识结构不够合理,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人员毫无企业背景和相关知识,对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知之甚少,只能机械、教条地套用标准条款,无法有效地指导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三是有关机构政策引导与监管力度不够,对认证企业和获证企业的后续管理不到位。

三、 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全面质量管理意味着要用新方法、新标准、新系统、新责任办事,也就是说,意味着“变化”。质量对于现代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归根到底,竞争的核心是科学技术与质量。而质量则是社会物质财富的重要内容,是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一个标志。目前,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是薄弱环节,企业若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生存、发展,离不开有效的质量体系的建设。企业开展TQM,必须从基础工作抓起,认真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贯彻实施IS09000族标准,搞好质量认证工作。

(一) 对ISO9000系列标准的推行和贯彻

ISO9000系列标准是人们长期以来在管理活动中的经验总结,为企业的生产提供了依据。实施IS09000标准及认证,是企业在一体化市场的情况下管理好企业并不断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以国际标准规范企业的质量体系并取得认证,是企业质量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步骤

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必须要做到“三全”,即:首先是内容与方法的全面性。不仅要着眼于产品的质量,而且要注重形成产品的工作质量。注重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包括科学的组织管理工作、各种专业技术、数理统计方法、成本分析、售后服务等。其次是全过程控制。即对市场调查、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准备、采购、生产制造、包装、检验、贮存、运输、销售、为用户服务等全过程都进行质量管理。最后是全员性。即企业全体人员包括领导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等都参加质量管理,并对产品质量各负其责。

总结

质量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下转第223页)

(上接第214页) 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都给企业质量管理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而经济的全球化和竞争方式的改变,企业只有主动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有效组织并实施质量战略,才能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是当前企业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想追赶世界发展的脚步、实现民族复兴就必须从细节入手,以每个企业和环节质量的保证形成合力,全方位提高质量管理的成绩和效果,通过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的有效实施促进企业和社会长足的进步。

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论文: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质量管理体系也更加的科学化和高效化。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演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地发展完善。本文介绍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及重用性,并分析了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 企业 控制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及重用性

1、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所谓的全面质量管理,最早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著名专家菲根堡姆提出来的。它是在传统的质量管理基础上,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营管理上的需要发展起来的现代化质量管理,目前已经成为一门很强的科学。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定义是指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充分考虑到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将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

2、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加入WTO后,如果我们的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跟不上国际的水平,那么我们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越,也会被大形势淘汰。从另一个角度看,企业的科学决策程序及管理急需改进。因此,企业必须切实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应该有强烈的紧迫感及使命感。对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也是因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得老百姓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及安全。而要做到质量的提高,就必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只有实行了全面质量管理,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才可能进一步提高,才可能跟上国际化的水平。企业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不仅能提高产品的质量,也能促使质量目标朝着更高的方向发展。全成质量管理的运用,加速成了生产流程,使流程加优化简洁。全面质量管理的深入开展,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全面质量管理应用,改进了产品售后服务,使得客供关系更加紧密,使客户对于所供产品更加信赖感。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还可以提高市场的接受程度及认知程度,降低经营质量成本和现场维成本,减少经营亏损,从而使企业的效益提升。除此之外,运用全面质量管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责任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企业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因此,对于质量管理方法的应用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的特点

1、事先控制

在新时期,以预防为主的事先控制是当前全面质量管理区别于质量管理初级阶段的特点之一。90年代以后,包括适时生产(JIT)、精良生产(LP),敏捷制造(AM)等新的生产模式的产生对事先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用户至上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用户至上”是十分重要的指导思想,能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组织依存于顾客,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顾客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服务于顾客并满足他们的需要应该成为企业存在的前提和决策的基础。所以,为了确保企业的经营以顾客为中心,企业必须把顾客要求放在第一位,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

3、坚持以人为本,调动起人的积极性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质量管理,必须要重视起整个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员。为此,企业要坚持做好以下几点:高层领导的全权委托,重视和支持质量管理活动;给每个人均等的机会,公正评价结果;让全体员工参与到质量管理过程中去;缩小领导者、技术人员和现场员工之间的差异。在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应重点强调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实现全面质量管理,调动人的积极性。所以,质量管理不仅需要最高管理者的正确领导,更重要的是全员参与。为了激发全体员工参与的积极性,管理者应该对职工进行质量意识、职业道德、以顾客为中心的意识和敬业精神的教育。在全员参与的过程中,团队合作是一种重要的方式,特别是跨部门的团队合作。

三、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的应用分析

1、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原因

从工业企业来看,影响其质量的主要问题有:进给量和工序分散,这两个因素主要是在零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也就是因零件的工序能力不足造成的。由此可见,要更好的解决这两个问题,就应该从加工过程里面来解决,只有把这两大问题解决了才能使产品的合格率提高。

2、采取的相应方法

(1)认真学习戴明环――PDCA循环

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企业的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反映了不断提高质量应遵循的科学程序。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对日本企业影响很大,主要是集中体现在PDCA(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 act,处理)循环上:首先,在计划阶段,要找出有哪些问题是需要改进的,并逐个列出来,从中找出最需要改进的问题。其次,在执行阶段,实施改进,并收集相应的数据。实施阶段,就是将制定的计划和措施,具体组织实施和执行。在实施阶段要注意:不可全面展开初步的解决方案,只能在局部的生产线上进行试验,由此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第三,在检查阶段,要对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价,用数据说话,看实际结果与原定目标是否吻合。检验方案的有效性,进而保留有效的部分。第四,在处理阶段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改进效果好,则加以推广;如果改进效果不好,则进行下一个循环。

(2)全面执行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方式是指以顾客需求为拉动,以消灭浪费和快速反应为核心,使企业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佳的运作效益并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精简是其核心部分,通过减少和消除产品开发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中一切不产生价值的活动(即浪费),增加企业资金回报率和企业利润率。首先,先要搞好5S管理,“5S” 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和素养(Shitsuke)这5个词的缩写,“5S”可以教育、启发和养成良好“人性”习惯,目视管理可以在瞬间识别正常和异常状态,又能快速、正确的传递讯息。其次,准时化生产,其根本思想是指“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来生产所需的产品”。该生产方式的核心是追求一种零库存的生产境界,或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这一过程中,管理是最为重要的,应按照工序来进行,不能将不良品交给后工序。

3、效果评价

(1)工序质量控制得到了加强

生产企业建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可以控制重点工序零件的加工重点,从而使企业的生产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同时每一项生产工序都要仔细检查,直到检查合格后才进入下一工序,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企业质量。

(2)产品的不合格率逐渐降低

方案的不断改进,可以利用排列图对影响产品质量问题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并及时采取对策进行解决,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现在不合格品的数量在不断减少,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3)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

采取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不仅解决了影响产品的主要因素,更使得产品质量得到了充分保证,从而促使顾客对公司产品的质量非常满意,使企业的信誉得到了保证,并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论文:浅析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在企业安全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摘要]建构安全文化,目标是从安全生产各要素出发,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有效协调和管理;其任务是通过良好的安全文化的氛围,建构起员工所认同并自觉遵守的安全理念、价值尺度和行为准则;其宗旨是支配、凝聚、激励和约束员工,实现自我安全意识。文章重点分析了推进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在企业安全文化构建中应用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安全文化;应用

1引言

生产、质量与安全在企业营运管理中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安全与质量在落实执行过程中都强调培训、人人参与及主管的重视。在执行过程中其执行标准或许不同,但是执行手法并无明显的差别,因此安全管理通过质量管理手法去落实,对安全质量提升应有所帮助。利用5S 运动的质量管理手法使现场工作环境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在无障碍空间下避免发生安全问题,再以计划(Plan)、实施(Do)、查核(Check)、执行(Action)的P-D-C-A循环质量改善理论,持续安全质量改善及提升。

过去国内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改善措施与作为,着重于工程技术面或管理系统面的思考方向,却鲜少从组织(Organizational)面向与行为(Behavioral)面向来深入探究对于企业安全文化的影响与行为改变。虽然科技产业相较于其他传统产业看起来表现相当亮丽,但近年来发生的几次意外事故,不但造成重大损失,甚至还有人员死亡,很显然是制程技术及设备进步得太快,相关的风险管理技术跟不上脚步,另外相关灾害的案例也没有作深入的探讨分析。因此,从企业文化建设视角来探讨质量管理问题十分必要。

2全面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

21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就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常用的P-D-C-A循环工作流程,美国人戴明(WEdwards Deming)博士把这一规律总结为“P-D-C-A循环”。该循环包含四个阶段:规划(Planning),执行(Doing),查核(Checking)和持续改善(Acting)。

22安全管理

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如果生产中的人、物、环境都处于危险状态,则生产无法顺利进行。因此,安全是生产的基本要求,当生产完全停止,安全也就失去意义。就生产的目的性来说,安全生产就是对员工负最大的负责。安全技术的发展会随着时间演进日趋走缓,对于员工安全水平的提升,还需依靠完善的管理系统才能发挥完整的防护功能。安全管理系统主要为改善事业单位内安全卫生的成效,并达到以下目的:①降低员工与其他人的风险;②改善企业经营效率;③帮助事业单位在工商业中建立一个负责的优良形象。

23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

利用质量的5S管理活动,可将安全管理提升,然而并非如此就可高枕无忧,因为质量的提升或维持须靠工作人员的努力,而其努力的方向就是利用质量管理 P-D-C-A的手法让安全质量持续改进,这是确保让安全质量的可用方法之一。企业不仅需为工作人员创造安全工作环境,也要为自己营造一个安全工作环境,除此之外还要致力于“零灾害”的实现,这些持续改进可运用P-D-C-A的手法去完成。

3现行企业安全文化及管理的问题

首先,安全管理未臻完善。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①管理阶层与基层人员安全认知有差异;②管理安全文化未落实建立。其次,安全意识待加强:少部分员工对于安全意识观念待加强,对于灾害发生认为是概率问题,无法认同每一件事故及伤害都是可以避免的。再次,部分仍以生产为重:虽然管理上“安全第一”经常被重视倡导,但现场实务上,部分工厂仍以“生产主导”、“绩效首要”、“成本考虑”为习惯考虑。最后,安全纪律尚待全面落实执行:工厂安全就是靠安全纪律与习惯,但真正能做到铁的纪律与养成好习惯,却是最困难的部分,人人参与安全习惯有待加强。

总之,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面临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遵循“一切为了员工、一切相信员工、一切依靠员工”的基本准则,牢牢抓住安全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形成独具特色、富有生机和较强感染力的安全文化体系,才能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4在企业安全文化构建中落实全面质量管理的措施

41决策阶层措施

一是落实执行已公布的安全政策。具体包括:决策阶层对安全的承诺;基层员工对安全的承诺;定期审查安全政策实施状况与安全目标间差距,并适时修订;安全政策应公告使员工了解并支持;员工遵守安全规则及作业程序书。

二是建立管理机制。具体包括:各项安全规章制定及SOP 修订;安全倡导、执行与检讨;安全卫生工作守则适时修订,以供员工作业安全的标准;通过各项倡导活动、教育培训时,推动员工由工作、日常生活中,培养重视安全的观念;举办员工安全文化征文比赛、员工安全文化认知问卷调查及安全漫画比赛等,以提升全员安全文化意识。

三是安全环境。具体包括:员工有不断改善的工作场所;加强危害环境的防护及认识;定期实施作业环境检测;根据各类场所性质分发合适的安全防护具;员工在无人监视下仍会主动穿戴安全防护具。

42管理阶层措施

一是权责明确,建立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及奖惩制度。具体包括:拟定安全卫生政策及具体目标;安全卫生管理规章拟订及督促执行;安全卫生计划拟订及执行(包含自动检查计划、紧急应变计划等);绩效评量、稽核及奖惩。

二是作业安排与管理。具体包括:日常动态的安全卫生管理;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各单位主管以上人员安全卫生巡查及5S/TPM 自我检查;危险作业安全施工许可,包括局限空间及动火等作业前认可;制程操作变更、人员异动等变更作业的管理;危害作业实施鉴别分析并做妥善安全防护。

三是人员的资格审查与培训。具体包括:基本安全培训要求;新进、变更作业人员等教育培训及执行法令规定需具备安全资格的培训;承包商施工前安全危害告知;培训内容应包含工厂危害因子告知、灾害事故实例及虚惊事故探讨。

四是奖励与惩罚。具体包括:奖惩制度的落实执行;安全与考核的结合;多鼓励、少惩处,员工就少排斥感;鼓励员工对安全遵守并对屡告不听者处罚;同事间的安全态度及安全绩效列入绩效考核项目内

五是稽查、审核与比较。通过各项稽核,随时审查安全卫生计划及制度是否完整,并提出改善。具体可采取的举措包括:5S/TPM 评核比赛;落实主管安全卫生巡查,并统计实施优者奖励,不佳者改善;工安巡查记录及改善追踪;实施管理系统、危险性工作场所等内部稽核检查。

5结论

事故连连的企业,绝不可能顺利生产,而员工在事故的影响下,必然人心不安,影响生产的质量及服务的质量。因此,安全生产是企业成长及发展的前提与保证,是建构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而安全生产首重安全管理,优良的安全管理,不仅可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就业、减少业者损失,更可提升企业生产及质量的效能,达成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而维护社会安定及人力资源,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及国际竞争力。企业安全生产离不开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企业与员工在认识和改造生产流程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并认同的安全思想作风、安全价值观念、安全共同习惯和安全行为准则。

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论文:浅议我国制造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变革

【摘要】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与提高的必经之路,在市场竞争尤为激烈的制造业,企业都在千方百计地提高产品质量,以获取更多经济效益。本文从企业目标牵引,以戴明思想,零缺陷管理,六西格玛法则等为方法论指导,解析TQM,提出我国制造业创新变革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 戴明思想 零缺陷 变革

一、引言

全面质量管理首次由美国学者提出,后来在日本得到完善。它的应用,让日本由二战后的工业萧条国一跃成为领先国。事实证明,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企业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获得更多的企业效益,还可以赢得顾客满意,培养顾客忠诚。然而在我国,除部分大型与复杂工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外,大部分的制造企业仍停留在质量管理的初级阶段,造成经济效率低下。因此,全面实施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全面质量管理概述

(1)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是以质量管理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者、员工、供方、合作伙伴或社会等相关方受益而使组织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全面管理包括全员、全过程及全企业的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应该把握一切以顾客为中心、一切凭数据说话、一切以预防为主的核心观点。

(2)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初泰勒提出科学管理理论,要求按职能的不同进行合理分工,首次将质量检验作为一种管理职能从生产中分离出来。此阶段从20世纪初到30年代末。统计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末,因质量检验存在缺乏预防,不经济等缺点,此阶段从事后检验发展到工序控制,用数理统计原理控制生产过程质量。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主要应对现代化大生产,是广义的质量,在生产的全过程中运用一切有效手段,全员对质量负责。

(3)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最终的目的是满足顾客需求,达到顾客满意。它要求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改进绩效,通过流程控制,员工培训,团队合作,来达到零缺陷、低成本,高效益的工作。

三、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世界水平来看,全面质量管理实施不过几十年的时间,中国企业现在虽然也在有意识的吸取国际先进理念,但是较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具体表现在:

(1)质量管理水平不高。大部分的中小企业的管理停留在质检阶段。质量检验强调的是事后检验,这不仅将质量管理停留在制造过程中,并且不能从根本上降低坏品率。返修所花费的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高。

(2)质量管理浮于表面。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企业也加入到了世界商业的角逐中。目前,国际市场上,各种招标和贸易谈判中,取得ISO9000系统第三方认证书成为了签约的先决条件。成立ISO9000认证系统的目的是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但是在中国,它更大程度上成为一个框架,企业带着目的性,为了达到某种标准刻意采取措施。也就是说,这根本不是出于本心去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浪费,反而是为了掩饰而增加成本。

(3)质量管理观念淡薄。日本在二战后经济迅速崛起,来自美国的戴明博士,朱兰博士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面临经济衰落的尴尬处境,日本懂得虚心学习,形成适合自己发展的理论并去实践它。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处于被动地位,面临的问题是危机来临时如何去解决它,缺乏一种前瞻性。全面质量管理在大多数人心中只是一个概念,是一种良好的经营状态,经营者并未真正想去实践它。

四、制造业全面质量管理的变革对策

国内制造业应该主动实践全面质量管理的相关方法,并结合自身需求,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指导。在借鉴国外先进方法方面,可有一下参考:

(1)以戴明思想为方法论指导。戴明学说简单明了,其主要观点“十四要点”成为本世纪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理论依据。制造业全面学习戴明思想是向变革迈出的第一步,有了方法论的指导,才能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戴明思想作为成功的理论与实践方法,我觉得在我国更适合先作为一种先进并成功的理念去学习。国内企业应该首先树立“以较低的价格与较好的质量占领市场”的战略思想,在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这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让从计划到实施,从检查到处理,进而调整进入下一个循环的方法把质量管理从过程控制向前延伸到设计与试制过程,向后延伸到使用过程。

(2)坚持零缺陷管理。这要求生产者、工作者要努力使自己的产品、业务没有缺点,并向着高质量标准的目标而奋斗。国内许多公司在测试、检验、售后以及其他与质量有关的成本上浪费资金,这归根结底是由于产品质量低劣。如果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那么浪费在补救工作上的时间、金钱就可以避免。但是,大家都不愿意一次性就把工作做好,总是要修修补补,接受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思想。所以,每个员工都应严格执行PDCA循环,逐步消除不合格项,让预防产生质量,从根本上节约成本。这是一个庄重的个人承诺,即每个人对每个工序负责。

(3)推行六西格玛管理工作。六西格玛管理旨在提高顾客满意程度的同时降低经营成本,它是通过提高组织核心过程的运行质量,进而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六西格玛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模型――DMAIC方法,这要求企业以顾客需求建立标准,并以此评估企业流程的合理有效性,分析不足之处,进而进益求精地改进,以达到对整个生产运作过程的有效控制。

五、结语

总之,我国制造企业整体上应该积极寻求主动发展之路,学习国外先进理念,改变被动地位并提高应对动荡的稳定性。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要时刻围绕顾客满意的核心,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降低成本,节约资源,真正意义上做好管理工作。

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论文: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中小企业质量管理

摘 要: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自20世纪50年问世以来,已逐步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并在接受中又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和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全面质量管理在大型企业进一步得到落实,但在

中小企业中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分析中小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办法和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质量管理;问题 对策

质量管理经历了“质量检验管理”、“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毋庸置疑,全面质量管理已是质量管理的高级阶段,实践已经证明,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不仅是企业受益、企业员工受益,更重要的是顾客受益、全民受益、国家受益[1]。因此,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质量管理是社会重任,中小企业绝不例外。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一)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族标准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是当今在全世界为实现卓越的组织绩效而对组织的系统进行综合、全面和持续改进的方法论。它并没有一套完整、规范的实施纲领和细则,企业虽然说是实施了全面质量管理,但却没法证明自身质量管理的程度和水平。为此,世界标准化组织于20世纪90年代推出ISO-9000族标准。ISO-9000族标准的实施,是世界质量管理史上的又一次飞跃。在实施六年之后,世界标准化组织总结经验并提出质量管理的8项原则,这无疑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又一层深入的认识,也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推动[2]。

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族标准密切相关。两者的指导思想一致,遵循相同的原则,基本要求也一样。两者不同之处是:全面质量管理是一门科学,ISO-9000族标准是一项科学技术成果。全面质量管理所涉及的内容比ISO-9000族标准更广。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1.强调领导作用和全员参与

领导作用集中体现于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领导者。一个企业要想发展,没有好的领导者是不可能的。领导作用就是要确立企业的发展方向,提出明确的奋斗目标,不断优化企业的组织构架,调动全员积极性与创造性,持续改进内部环境,有效、高效地实现企业目标,使顾客满意,也使企业得到发展。

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是世上第一可宝贵的,只要人有,什么人间奇迹都可创造出来。领导作用固然重要,但总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体系所涉及的管理活动和过程,都离不开人,而且这些过程的实现亦非一个人所能完成。因为过程的质量取决于人的工作质量,取决于人的工作理念、意识、责任感和能力,只有人人充分参与,充分发扬负责、敬业精神,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员工的聪明才智,才能利用有限的资源使企业获得最大效益[3]。

2.关注顾客

当今世界最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指出:“顾客是企业的基石,是企业存活的命脉,只有顾客才能创造就业的机会。社会将能创造财富的资源托付给企业,也是为了满足顾客需求。”由此看出,企业发展完全依靠于订单,也就是依靠顾客。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之一就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视顾客为上帝,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均围绕顾客而进行。这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突出的特点。

3.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又一重要的特点。持续改进是企业必须具有的一种管理理念,应纳入企业的质量方针和战略,并在企业内建立统一的方法和制度来推进该项工作;持续改进是企业为适应生存和发展,增强适应环境变化能力必须建立的一种机制,是凝聚职工合力的措施;持续改进是一种循环活动;持续改进是企业在竞争中的前进动力;持续改进,应吸收全员参与改进工作,为员工提供改进的各种方法和工具,应对改进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员工进行奖励。

4.与供方互利和有益社会

现代高精尖产品,技术复杂、分工精细、涉及面广,产品的研制都需要协作配套厂家共同完成,即使是简单产品,也离不开外包(外购)供方。企业与外包(外购)供方的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只有企业与供方“双赢”,才能确保本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与供方互利的基础上,必然有益社会,这是全面质量管理非常有意义的特点。

二、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正确的管理理念

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一般都将产量、销售放到第一位,只注重产量、扩大销售规模,忽视对产品的过程质量控制。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管理者的理念有了变化,他们开始体会到产品质量对企业经营状况、成本控制、扩大再发展有一定关系。他们在困惑中寻找“良法”,开始涉及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但不深入、不全面,具有很大片面性。

部分企业领导把提高产品质量只寄托于质量管理部门,也有部分员工认为质量责任是质量管理部门的事,与自身关系不大。以致其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难以积极参与,全面质量管理在缺少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的支持下,成为一句空谈[4]。

(二)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

中小企业受规模及质量管理理念的限制,很难找到适合的质量管理人才,更谈不上猎取优秀的质量管理专家。他们虽知道当今的质量管理已进入新阶段,但对许多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全然不知;更不知道采取什么途径去改善管理,不懂得应用质量管理工具。因此,质量管理仍处于初级状态,即以最终检验为主,忽视预防;他们以为高质量的产品是检验出来的,未认识到质量是设计、制造出来的。自已没有时间进行系统学习,又没有“高人”指点,他们沉迷于陈旧的方法之中难以自拔。

(三)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

中小企业对于质量管理的方式方法没有系统的认知,只知道要有好的产品质量,而不知道如何实现这种良好的愿望;有些企业虽也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但体系文件描述过于简单,以致各级人员、各部门职责不清,部门间难以协调。质量体系仅出自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想法,但在整个执行过程中缺少质量控制与改进,导致企业无法有效地实现本企业的质量管理方针,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也制约了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也有些中小企业把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作为“门面”,他们只知道没有质量管理体系证书会影响承接任务,却没有把取“证”、保“证”看成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因此出现“买证”装门面的腐败现象,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四)缺乏质量管理投入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需要投入,包括人力资源投入和设备资源投入。一些中小企业,最高管理者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在销售和对外联络等方面,而用于资源的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及检测仪器的配备方面。如:检验人员人手不足,产品批量大时连抽检都来不及进行就放过,检验工序形同虚设;检验员不经培训就上岗,检验技能明显不胜任;检验工具不适应检验基本需要,有的超差,有的空缺,有的甚至无法检验。试验设备就更加缺乏,如电子产品需要进行环境应力筛选试验,连高低温试验设备也没有,怎么进行?完全依靠委外,往往因时间周期不满足而放弃这一重要的质量控制环节,给产品留下隐患。

三、改进的对策

(一)把“理念”放在首位

人们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来描述事物时,所归纳或总结的思想、观点、概念与法则,称之为理念。理念是企业统一思想,开展一切行动的基础。质量理念是以提高产品质量为核心,为提升服务品牌知名度和顾客满意度提出的奋斗目标或行事规则;是加强质量文化建设的根本;科学的质量理念是支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基石。从大的方面说“质量是兴国之道”,对企业来说“质量是企业的命脉”。

经人们多年总结,提出了一些被认可的质量理念,如:“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品牌的基础”;“产品质量是设计、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产品质量无小事,质量安全大如天”;“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服务的灵魂”;“过硬的质量是参与竞争的保证”;“对产品质量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向质量要效益”等等。许多知名企业,根据自身多年实践和总结,提出非常切合实际的质量理念,值得学习。

(二)引进“六能”高水平质量管理人才

质量管理是一门学问,需要掌握这门学问的人,去推进、去实施、去落实。“六能”人才应具有扎实的质量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及管理能力,即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置企业的质量管理机构;能够合理设置质检岗位;能够评价企业数量检验程序;能够发现程序中的瑕疵并提出改进措施;能够分析企业质量体系运行效果,提供最高管理者决策;能够把新的先进的质量理念应用、贯彻于质量管理实践中。

企业可以引进质量管理人才,在公司长期工作,委以重任;也可以聘任有经验的专家或顾问,临时来企业工作或把关,并培养年轻的质量管理人员。

(三)建立完善实用的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质量体系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没有质量体系保驾护航,全面质量管理就成了“空头支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体现在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即不断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素质,使每个员工都对立良好的质量理念并付之于行动;二是体现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即不仅对产品设计过程、生产过程、使用过程进行管理,还要对所有管理(包括辅助过程和后勤支援)过程进行管理,并体现以预防为主、一切为了顾客的思想;三是要体现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即要求企业各个管理层次都有明确的质量管理活动目标,并相互密切配合,共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质量管理体系必须用一套完善、实用的文件来体现,即以文件(制度、办法、规定)形式来规范企业的行为。不论是体系的运行,还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与改进,都要依据文件来实施。企业没有编制或形成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就等于没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因此,企业要培养熟悉本企业科研生产流程的骨干,才能编制一套简明、实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四)加强质量投入和管理创新

质量投入无非是两方面,一是人员,二是设备(包括基础设施)。这里说的人员,主要是专职从事质量管理的人员。据现有的统计数据显示,企业中的质量管理人员应占全员人数的5%~10%左右。如投入的质量人员低于5%,就会影响企业发展,高于10%,可能过剩。具体配比数,还需企业根据产品特点和企业管理成熟度来决定。在基础设施和检测设备的投入方面,也应根据企业的性质、产品特点来配比,以不影响企业正常工作和发展为宜。要做好投入工作,关键是企业法人和最高管理者的质量理念和企业的经营状况。

管理创新是企业管理科学的精髓,企业管理创新是指管理者用系统理论形成创造性思维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是把新的管理理念引入管理系统的创新活动。它主要是对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在质和量上做出调整,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资源整合模式,进而促进管理系统综合效益的提高[5]。

企业管理创新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质量管理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管理本身涉及的面也很广,产品进货检验与试验、过程检验与试验、最终检验与试验,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与运行等等,都需要不断探索新经验和新方法,与时共进,不断创新。

四、结束语

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这是所有企业都在追求的永恒目标。但这一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企业良好管理的各个方面,而全面质量管理是这些方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产品是顾客的需求,更是企业利润的来源,而质量就是利润的保障。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在中小企业中实现不仅需要企业管理者们的重视,还需要全体员工的理解以及社会的监督和支持。

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论文:论全面质量管理与企业竞争力

摘 要:我国从1978年开始引入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迄今已经过去了37个年头,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的推行是与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同步的。一方面,全面质量管理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为我国企业以及其他各类组织管理水平的提升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对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分析,重点阐述了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定义、特点和实施方法,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竞争力;提高;深化

全面质量管理(TQM)是为了实现卓越的组织绩效而对组织的系统进行综合、全面和持续改进的方法论。简而言之,全面质量管理意味着以“全面质量(TQ)”为特征的一种管理(M)的方式或途径,企业可以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模式和方法持续改进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确保企业实现经营和管理目标,企业内只有形成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支持和配合的系统整体,才能确保企业最终目标的实现。

全面质量管理以顾客为中心为基本原则,在当今的经济活动中,任何一个企业都要依存于他们的顾客,企业由于满足了自己顾客的需求,从而获得继续生存下去的动力和源泉。一个企业从总经理层到员工层,都必须参与到质量管理的活动中来,这样才能够使组织中的所有员工和资源都融入到全面质量管理之中。

全员参与是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核心。人是管理和技术的主体,全员质量意识是否强化,全员素质能否提高,直接决定企业经营战略和质量体系的创建与实现,强化全员质量意识,营造出“人人关心产品质量”“人人参与质量管理”的良好氛围。

全面质量管理必须以事实为依据,背离了事实基础那就没有任何意义。全面质量管理实际上已经渗透到供应商的管理之中,强调企业和供方之间保持互利关系,可增进两个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从而为双方的进一步合作提供基础,谋取更大的共同利益。

全面质量管理从过去的就事论事、分散管理,转变为以系统观念为指导的全面的综合管理,它不仅仅强调各方面工作各自的重要性,而且更加强调各方面工作共同发挥作用时的协同作用,概括地讲,全面质量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以适用性为标准。在传统的质量管理中,一般都是以符合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为目标,即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只需要符合企业事先制订的技术要求就行。但是,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质量管理截然不同,它要求产品的质量必须符合用户的要求,始终以用户的满意为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全面质量管理,则将涉及所有参与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和人员。

2、以人为本。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质量管理,必须十分重视整个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员。为了做到以人为本,企业必须做到以方面:高层领导重视和支持质量管理活动;给予每个人均等机会和公正评价结果;让全体员工参与到质量管理的过程中。

3、突出改进的动态性。全面质量管理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是能够符合顾客的需求,由于顾客的需求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有动态的质量管理概念。全面质量管理不但要求质量管理过程中有控制程序而且要有改进程序。

加强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计量、标准化工作,注重质量信息搜集,促进产品质量提高,计量测试工作:计量测试工作是判断或控制质量状况,确保技术标准的贯彻保证零部件互换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标准化工作。标准化是从全局的利益出发,以具有重复性特征的事物为对象, ,有组织地制订、修改和贯彻各种标准的整个活动过程;质量信息工作:质量信息是反映产品质量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环节工作的各类信息、基本数据和原始记录。

2、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 首先提高企业领导者的质量管理意识,因为只有领导者的质量意识提高了,才能带动企业职工的质量意识。其次提高每个职工的质量意识,使每个职工都懂得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科学方法,增强质量意识,提高科学文化和技术操作水平,并具体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促进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提高。

3、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五步法。在具体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时,可以遵循五步法进行,这五步分别是:决策、准备、开始、扩展和综合。

1)、决策。为了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企业的高层领导者必须全面评估企业的质量状况,了解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决策,是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2)、准备。首先要建立组织,具体包括:组成质量委员会,任命质量主管和成员,培训选中的管理者。其次要确立远景构想和质量目标,并制订为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需的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第三,选择合适的项目,成立团队,准备作为试点开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3)、开始。这是具体的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进行项目的试点,在试点中逐渐总结经验教训。根据试点中总结的经验,来着手评估试点单位的质量状况,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顾客忠诚度、不良质量成本、质量管理体系以及质量文化。

4)、扩展。首先每个重要的部门和领域都应该设立质量委员会、确定改进项目并建立相应的过程团队。其次还要对团队运作的情况进行评估,为了确保团队工作的效果,应该对团队成员进行培训,还要为团队建设以及团队运作等方面提供指导。第三,管理层还需要对于每个团队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测评,从而确认所取得的效果。

5)、综合。在经过试点和扩展之后,企业就基本具备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能力,为此,需要对于整个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综合。通常需要从目标、人员、关键业务流程以及评审和审核这四个方面进行整合和规划。

4、建立管理法规,完善质量责任体系,全面质量管理涉及到整个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工作岗位和每位职工,为分清质量工作的职责,做到事事有人管,这就要求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应根据质量管理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形成本企业完整、严密、的质量管理办法,使质量管理人员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有章可循、照章办事!

总之,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要做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经营的核心,需要在管理流程、培训系统、企业价值观和文化等方面都做一个全面的改进,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论文: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价值发挥

摘 要 全面的企业管理能够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改善产品设计,理顺生产流程,鼓舞员工士气,以及增强质量意识,改进产品售后服务。全面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发展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对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对其在企业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索,期待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一定思路。

关键词 企业 全面质量管理 市场竞争

全面质量管理(TQM),被菲根堡姆定义为:“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TQM的基本内容包括全面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及全面综合管理的四个方面,与此匹配有“四个一切”,即一切为用户,一切以预防为主,一切依据事实与数据,一切按规范办事。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的应用,可以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可以促进员工的奉献意识和质量管理意识,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达到最大限度获取利润的目的。

1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过程具有全面性,其内容大致可以归为设计过程、制造过程、辅助过程、使用过程等四个方面的管理。

1.1设计过程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通过市场调研,根据客户需求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制定产品质量目标,组织有设计、工艺、销售及质检等多部门参与的审查,确定匹配的设计方案,做好标准化的审查工作。监督设计施工程序等。

1.2制造过程

制造过程的工作内容包括组织质量检验工作,促进文明生产,进行质量分析,掌握质量变化动态,同时组织工序的质量控制等。

1.3辅助过程

做好物资采购的质量管理,保证采购质量,按量、按期地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物资,监控设备运行、维修工作,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等。

1.4使用过程

在使用过程,应该不断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处理已有产品质量反馈问题,调查分析产品使用效果和客户需求。

2 全面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2.1不断加强员工的质量教育培训

员工是一个企业的血脉,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质量意识是评价优秀员工的必备标准。从员工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沟通能力、行为规范、团队精神以及价值观方面进行全面而卓有成效的培训,开展相应的活动,针对性的开设培训课程。

2.2加强必要的技术培训

企业要想获得源源不断的利润,必须重视技术的发展,技术是占领市场的工具,没有高超的技术,企业的服务或者产品都会在市场更新的浪潮中被淘汰。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是立足之本。企业长期发展需要不断更新产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而产品更新换代的生产者――一线员工技能的提升,是企业提高制造水平的关键环节。为了不断适应企业向高新产品进军的需要,提高职员的技能水平,要把对职员的技能培训当作重要工作来抓。

2.3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

(1)成立以最高管理者(总经理、总裁等)为组长,质量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的质量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其工作主要任务包括: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制订质量方针和目标;按职能部门进行质量职能的分解。

(2)成立由各职能部门领导参加的工作组合,按照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具体组织实施。

(3)成立要素工作小组,根据各职能部门的分工,明确质量体系要素的责任单位,例如,“设计控制”应由设计部门负责,“采购”要素由物资采购部门负责,等等。

3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前景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管理模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的实施应该而且必须追随目的而变。偏重于内向型管理的全面质量管理要转变成适合于外向型经营管理的更系统化的质量经营。一个企业的质量体系应追随它的方针、目标和相应的策略而做调整,这是一种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如此激励的竞争中站稳脚步,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的内部资源。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随着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由此提出的质量挑战,人们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必将会更加丰富和完善,质量管理也将发展到一个更新的阶段。

4结论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归根结底,竞争的核心是科技和质量。质量对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有着巨大的潜在的价值,对企业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提升企业整体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有助于使企业的生产、文化、员工等一系列的内在因素得以升华,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论文: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摘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源泉,是企业市场竞争的有效武器,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以下简称QC活动)作为企业员工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特别是质量改进活动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在提质降耗方面成效显著,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了很大作用。通过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方法,规范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员工素质,适应了现代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技术发展的需要,在发展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实现技术进步,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 提升 管理水平

随着现代企业科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标准化和精益化建设的实施,作为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有效手段的质量管理工作,必须加快转变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完善管理体系,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实现企业自身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对QC小组实施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以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员工潜能为核心,围绕企业方针目标,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人员素质为目的,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1.做法

质量管理工作并非是某一个部门的工作,质量提升关系到公司所属各部门及各班组的共同努力,一系列的工作单独依靠日常业务管理人员是不够的,需要在企业内部成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协同工作,共同负责公司质量管理工作的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点解决两大方面的问题,第一,对事,即致力于在工作质量、方法和效率等方面的“小集团”的活动,以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升效率,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通过对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症结所在,寻找解决问题最简捷有效的方法,制定对策,弥补管理中的短板。第二,对人,即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培养出公司QC诊断师队伍,提升各职能部室的质量管理水平;营造积极奋进的干事创业氛围,各项工作管理有序,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成立组织管理体系。建立了组织、管理、实施、考评四位一体的管理提升体系,积极推进公司各项管理工作开展,形成了职责明确、分工协助、齐抓共管、有序推进的良好局面。

明确责任管理体系。按照公司正常生产工作分工,对各项管理工作划分各类专业,明确负责人,确保责任落实到每个管理人员肩上。

优化流程管理,实施过程管控。首先,做到选题“四结合”。其次,以“望、闻、问、切”诊断为指导,开展针对性培训。再次,实施“听、看、问、评”过程四控。

成果的转化应用及人才的选送培养。重视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工作,通过成果转化,达到了节能降损的目的,公司管理能力得到了提升,员工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高涨。公司对优秀成果开展专利申请工作,同时对荣获一定级别的优秀QC小组骨干,在晋级、评先进、外派学习交流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2.实施过程

第一,流程简介。质量管理工作分为小组组建及课题选定、组织培训、过程指导、成果审查及评比、优秀成果的选送参评、QC成果的转化应用及QC诊断师的选送培养等一系列流程。每年年初,公司按照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实事求是的筹划QC小组的组建工作。QC小组结合实际开展现状调查,查找影响管理水平提升的末端因素。各QC小组针对问题设定合理的提升目标,并通过末端因素分析,确定关键因素并制定实施对策。按照PDCA原则开展对策实施,动态监测效果,制定巩固及推广措施,最终达到管理提升目标。公司对评选出的优秀成果进行转化和应用工作,对其中优秀的成果进行提炼,组织开展专利申请工作。同时对在QC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小组中的骨干力量开展进一步培训,发现人才、挖掘人才并培养人才,最终真正使人才服务于公司发展,使公司管理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

第二,QC小组组建及课题选定。公司职能部室根据实施计划,提出课题并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专业小组参加培训并开展工作,撰写QC成果上报。公司召开QC成果评审会议,对产生的优秀成果进行整理,择优选人参加QC诊断师培训。

第三,质量管理知识培训及过程指导。公司根据课题类型进行分析提报培训计划,召集公司内外组织QC诊断师及具备专业知识人员开展针对性培训,用于指导QC小组进一步开展工作;当各职能部室发现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问题,可申请QC诊断师对活动进行过程(现场)指导;各职能部室形成QC成果后,提请进行成果评审。

第四,成果审查评比及优秀成果的选送。各职能部室上报课题后,公司评选出优秀成果并形成评审结论。各职能部室对评选出的优秀成果进行改进后,参加更高级别的成果评审。

第五,成果转化应用及成果专利申请。公司对评选出的优秀成果进行转化和应用工作,组织开展专利的申报工作。

第六,QC诊断师选送培养。根据质量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公司形成QC诊断师需求计划,在优秀QC小组内,推荐人员外出参加QC诊断师培训,培训完成后充实公司QC诊断师队伍,提升各职能部室(单位)的质量管理水平。公司诊断师团队负责对公司其他QC小组进行培训,参与成果评审工作。

3.创新管理经典做法

第一,做到选题“四结合”。在选题上必须同生产经营相结合,从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使小组活动紧密围绕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质量目标,在解决质量通病、攻克技术难题、加强现场管理、提高相关方满意度等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坚持与安全生产相结合,紧紧围绕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选择难题为活动课题,提高管理水平;坚持与经营管理相结合,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活动课题选择必须以控制成本、降低消耗、提高效益为原则;坚持与电网建设相结合,活动课题选择应偏重于工序优化、工艺改进、管理科学等,更好的实现全寿命周期管理;坚持与班组日常工作相结合,QC小组活动是搞好班组建设的有效形式,可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班组的凝聚力。通过选择实施“四结合”原则,可以更好的发挥出QC小组活动的宗旨。

第二,以“望、闻、问、切”诊断为指导,开展针对性培训。质量管理始于教育,终于教育,将QC知识培训列入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在QC小组活动实施以前聘请省级QC诊断师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这种形式的培训,可以解决QC小组活动的具体问题,为QC小组活动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路,使每个小组成员真正理解PDCA循环的工作原理和工作内容,从而促进QC小组成员自觉地按照PDCA循环工作程序开展活动。

第三,实施“听、看、问、评”过程四控。从QC小组开展课题研究开始,在QC小组活动办公室的指导下,由QC小组活动专责人具体负责检查QC活动的开展落实情况。采取听、看、问、评等方法,抽查部分QC小组的活动,掌握QC小组计划实施情况,帮助解决QC小组在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难题,防止形式主义的出现。按照《QC小组活动管理标准》,进行中间检查,把过去简单的检查活动,变成“服务+指导+监督+考评”,把“年初撒种子、年终捡麦粒”的机械管理,变成“培训+过程控制”的动态管理。针对活动中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进行帮促,指导并将检查结果在公司范围内通报。

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是一种尊重人、开发智慧、调动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活动,对于有效提高企业的各项管理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全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论文:浅谈煤炭企业全面质量管理

[摘要]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围绕企业的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提高企业员工素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 目标 程序

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以“质量”为中心,依靠的对象是企业中的各个层次和所有部门的人员即全体员工,强调人的作用、全员参与、建立有效的质量体系并不断改进,以搞好企业内部各项管理为基础,以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本职工作为核心,实现企业自身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标准、规范,实现符合性质量,同时不断地改进质量,开发新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实现适用性质量,更好地挖掘行业潜力,促进企业的发展。QC小组(质量管理小组)则是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组织形式。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在我国煤炭企业中,QC小组是以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为宗旨的质量管理形式,QC小组是指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企业员工,围绕企业的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人的素质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其性质是企业员工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是企业员工参加民主管理的经验与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是员工参加企业民主和创新管理的新发展。企业中的QC小组,在活动中强调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其他一些可应用的科学方法,强调活动程序的科学化,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来开展活动,因此,全面质量管理具有明显的自主性,实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相互启发,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明确的目的性,提高素质,共同进步,为社会和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严密的科学性,采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广泛地群众性,人人参与,献计献策,充分发挥群体优势的有效组织形式,是职工群众在活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大学校;高度的民主性,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各显其能,实现共同的目标。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作用

在煤炭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成立QC小组,其作用是:1、有利于企业开发人力、智力资源,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2、有利于企业预防质量问题和改进质量;3、有利于企业产品、服务上等级;4、有利于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5、有利于企业全员参加管理;6、有利于企业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7、有利于企业管理工作的加强;8、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方针目标;9、有利于企业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10、有利于企业员工加强技能学习,实现岗位成材。

三、全面质量管理基本工作方法

(一)QC小组注册登记

成立QC小组,首先要进行注册登记,取得企业的承认,报上级备案后,也就取得了上级的承认,在以后的活动中,可以得到各级领导的支持,也有资格参加各级QC小组的评选。同时,每年要进行一次重新登记和检查验收,即组建后,连续有课题开展活动,以督促QC小组进行不间断的技术攻关和技术应用,并进行技术推广。

(二)QC小组活动类型及目的

QC活动分为四种类型:1、攻关型:“攻关型”QC小组,以解决质量关键为目的,攻克生产技术运用中的难题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采取有效的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质量改进,以追求最佳效益。2、管理型:“管理型”QC小组,它是以管理人员组成的,以提高工作质量、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3、现场型:“现场型”QC小组,以班组和工序现场的职工为主组成的,以稳定工序质量,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改善生产环境,提高工作质量为目的,活动的范围主要是在生产现场,它是吸引企业员工参与质量管理的一种好形式。4、服务型:“服务型”QC小组,它是由从事服务性工作的员工组成,以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服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在各自岗位上开展活动。

(三)QC小组基本构成及开展程序

QC小组其组成为组长和组员,组长由一般工作经验丰富、有组织领导,联络协调,指导推进能力的人员担任,组员则由有善于独立思考、有解决问题、追求新知识、新技术的好学上进的班员组成,使企业的学习技术、学知识的气氛愈加浓烈。在开展QC小组活动程序上,要按照PDCA循环法,对每次提出的课题进行了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处理 质量管理活动的四个阶段,为了便于指导质量管理活动,各阶段分为若干步骤:P阶段:包含四个步骤: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确定要因,制定对策;D阶段:实施,就是按计划去做;C阶段:检查,通过活动后情况与制定的计划目标想比较,来检查活动的成效。A阶段:巩固实施和遗留问题及下步打算。最后一步是为下一步质量改进活动提出了问题,拉开了序幕,保证了质量改进的连续性。在选择课题方面,QC小组结合每年的工作任务和技术特点,选题则一是依据企业的方针目标和中心工作;二是依据生产、服务或工作现场存在的关键或薄弱环节;三是依据用户迫切要解决的问题。选题一旦确立,还要经过如下程序:1、现场调查:要特别注意调查的客观性和调查的时间性。客观性是指现状调查的情况要真实可靠,时间性是指对调查的起止时间要有所约束。调查还要有充分根据,要用数据说话。2、设定目标值:目标值与课题要一致;目标值不能设定太多;要进行可行性分析,使目标值既高水准但又能实现;3、原因分析;4、 确定主要原因;5、制定对策;6、实施对策;7、检查效果:检查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检查要以实施后充分的调查数据做依据;小组的活动效果要有权威部门进行认证;8、制定巩固政策;9、 遗留问题及下步打算;10、QC小组活动成果的总结与发表:其作用有利于发现活动的经验和教训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有利于成果的交流与推广,有利于成果的认证和评述。

四、结语

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生产和经营活动环节,是一项系统工程,QC小组活动的推进必须通过增强全员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掌握QC小组活动的有关知识和要求,增强企业员工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职能。才有可能做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同时,QC小组每年的课题要按照程序结合实际进行开展,制定年度QC小组推进方针和各种计划,抓好推进者和小组成员的教育培训,创造必要的活动条件,建立企业内部QC小组活动激励机制,加强企业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动态管理和现场管理,在企业内部形成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质量管理氛围,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的质量管理水平,为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好的推进企业QC小组活动的持续开展。

通讯地址: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孙村煤矿煤质发运部

联系人:秦卫真 联系电话:13953868277

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论文:以全面质量管理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一切经营管理活动和思想精神活动的总和,由企业的制度文化、典籍文化、观念文化、物质文化等部分组成,其核心内容是价值观,也就是企业员工对某件事或某种行为的好与坏、正确与错误的一种认识,并往往以制度文化的规范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企业文化中,人是主角,是占主导地位的因素。企业员工不是单纯的经济人,而是社会化的人,都受其思想意识、价值观的控制。企业管理者应该用有效的管理手段促使员工能自觉的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积极努力。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最优化,它与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目标利润最大化是相辅相成的,企业运用全面质量管管理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得到不断完善,同时全面质量管理也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企业文化

1.绪论

1.1 企业文化现状与发展

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的意识形态,企业领导者把文化改变人的功能应用于企业,以“文”化“人”,解决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问题。京泰发电公司在建厂初期,就上下达成共识:在创业阶段即明确企业的使命、界定团队存在的意义、确立群体的做事原则,这对于根植优秀基因、培育卓越团队至关重要,优秀的企业文化将会使公司未来的发展充满活力。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是公司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参与市场竞争、实现更大发展的必然选择。京泰发电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就从概念认识落实到了具体行动之中。公司以“交泰志同、和谐日新”为核心价值观,通过讨论和沟通,深为员工赞同,由此推行了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行为准则:持阳光心态、须彼此信任、行协作之力、达有效沟通,并为全体员工所力行。在这样的价值观引领下,员工彼此理解、相互尊重,遇到矛盾不激化、遇到争执不较真,从大局出发、从团队的荣誉出发,做到宽以待人,以和为贵,滋润每位员工的心灵,实现了舒心工作、舒心生活,进而提高了团队的执行力;在这样的价值观引领下,公司管理顺畅、制度落实,员工热情高涨、能够自动自发地工作、协调精细地管理、专心专注地努力,尽管基建期任务繁重、员工们为工作长期离家在外,不能照顾父母子女和家庭,涌现出了一大批感人肺腑的模范人物和震撼人心的故事,以生动的事例展示了泰和团队在企业文化引领下的强大凝聚力。

1.2 全面质量管理与企业文化关系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同时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成为推动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在一个新型企业中,全面质量管理小组动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由点到面,蓬勃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人才,同时,为公司的发展创造了效益,贡献了力量,从生产到行政,从专业到服务,从高管到基层,覆盖面之广,开展活动时间之长,参与人数之多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京泰发电公司现有装机容量为两台300MW循环流化床空冷机组。自2010年3月投入生产运营以来,根据京能集团关于推进质量管理小组工作的要求,通过全面开展群众性的QC管理小组活动,员工树立了社会责任意识、成本意识、竞争意识,常思企业经营之不易、常想造福社会之责任、常为技能精进之努力,在“造福社会、回报股东、成就员工”的使命感召下,自工程于开建以来,员工队伍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立了安全、质量、工期、造价、文明施工管理体系。

积极为职工搭建展示才智、参与管理的平台,为提高机组经济技术指标、改善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状况、提升煤矸石综合利用水平做出了贡献。截至2014年,公司共注册QC小组90个,累计注册课题210个,QC普及率达到100%,小组活动覆盖率达到75%;累计获得全国电力行业QC成果一等奖1个、优秀奖8个,北京市优秀QC成果奖4个、质量信得过班组2个;累计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约1138万元。

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能引导职工在平凡的本职工作岗位上有创造性的劳动,体会到工作成就的乐趣和自身价值,于此同时,达到改进质量和降低消耗的目地。通过全面质量管理能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同时很好的促进促进企业文化目标建设的实现,并且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组建与开展需要企业文化深层所融合,引发职工主动工作,创新发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进一步加快,面对经济环境和形势复杂多变,提升质量已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长期任务,国内市场国际化,日趋明显,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竞争的焦点和实质就是质量,要把质量搞上去,就必须把有限的资源合理的利用起来,人是最重要,最活跃、最起作用的因素,而企业文化建设的根基也是需要人来体现的,企业质量管理是在企业文化的引领下形成的,而企业文化是在质量管理的活动中体现的,二者相辅相成。现代企业追求企业文化管理,核心之一也是精细管理,而全面质量管理也是将产品质量精细化,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思想也是节能降损,规范工作,两者管理思想一致,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小组也成为精细管理的一个基础和平台。

2.企业文化与全面质量管理的相互作用

2.1 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是展现企业风貌,提升企业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企业的精气神、企业职工的精神面貌十分重要。如果企业的员工都是悲观的情绪,让消极的情绪占据了主流,可想而知,企业的是没有内在活力的,员工都是为应付的态度去完成工作,就会导致企业的执行力大打折扣,反而言之,员工的精神十足,上下一心,斗志高昂,则可以“众心齐、泰山移”。因为在形式多样的全面质量管理小组中,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所有人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取得胜利,与此同时就激发了高涨的士气,这种情绪还能带到工作当中去,积极的心态必然能提高工作效率。精神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和希望。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是丰富企业精神文化的形式,在工作时间以外,职工强烈需要丰富多彩的发挥空间和展现自我的平台,因为就本身的问题硬件难以满足广大职工开创新和发展的需求,所以就需要“软件”的介入,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小组就是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形式,是员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经验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是尊重每个人的价值,营造愉快的活性化的工作现场,也是开发人潜能,使员工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的自主活动,开动脑筋想办法,在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在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开展活动。

成立群众性的QC管理小组是发挥员工聪明才智、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京泰发电公司开展QC小组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其中走过许多弯路,面对困难和问题,公司上下一心,制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工作原则。工作推进初期,首先成立了质量管理活动领导小组,公司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给予QC小组活动开展的大力支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设立专项奖奖励基金。号召全体员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有创造性的劳动,围绕公司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生产现场实际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通过QC小组活动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体会到工作成就和乐趣,于此同时,达到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员素质和经济效益的目地。组建了覆盖全公司的QC小组18个,为各部门配备了QC负责人,做到责任到人,分工具体。为扎实推进QC小组活动,公司制定了全面质量管理实施细则,要求全体员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开展创造性的劳动,从公司的经营战略、生产现场存在的实际问题入手,通过QC小组活动为企业创新创效、解决疑难问题,达到降本增效、提高人员素质的目的。面对电力企业工作的特殊环境和特殊的工作性质,更多的是依靠大家,依靠团队的力量。通过开展集体的活动,让职工从中感受到队友的信任、友谊和支持,感受到团队结合重要性和必要性。因为在现代企业中,职工的自主活动不但能陶冶情操还能增强职工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凝聚力;增强职工对企业的信心,从而,有利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和企业的不断深化改革。

2.2 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是提高职工素质,激发工作热情的有效载体

每一个全面质量管理小组的成立,在活动过程中的有利于提高职工的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全员素质的提高,质量管理小组是从尊重人的价值出发,建立心情愉快的工作现场,进行质量改进,达到小组所设定的目标。员工的自主参与是活动最直接最显著的效果,就是提高了职工的整体素质,以员工的活力带动整个团队的奋斗力,并能把小组活动和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开展质量小组活动,使员工发现自己和他人的特点,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真正的为企业的发展增添内在的活力。一次成就而有意的小组成果倡导的是团结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弘扬和塑造的是企业内部巨大的凝聚力,小组活动还应侧重于有竞争进而迸发出的职工在生产和工作中的竞争意识,并将这种不服输的意念转移到安全生产中去,从自我内心培养一种进取精神,尤其是像问题解决型的自选性课题,能积极培养“识大局、挑大梁、打先锋”的企业精神,增强员工的协作观念,小组活动中精诚团结释放到工作中去,就很好的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为构建企业内部的和谐环境起到良好作用。

针对公司质量管理小组新入职员工多,QC小组活动经验不足的实际,公司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推进从基础知识普及开始,聘请专家驻场授课,从QC的发展、小组活动程序,统计学的应用等方面,全员参与培训,使QC小组活动在起点就站在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道路上,我们向兄弟单位、同行业优秀的QC小组学习,先模仿,然后再创新,最后形成一套科学的,可行性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具有自己特点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模式。公司制定了“普及基础知识,延伸专业理论,培养小组骨干”的推进措施。为员工购买QC成果案例精选50本,要求QC小组成员每周学习时间不低于4小时;定期聘请专家到公司开展全员培训,讲解QC的发展、小组活动程序、QC活动工具的应用等方面知识,通过对这些骨干重点培训,推荐其参加集团及全国QC成果会,提高他们参与QC小组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推进了公司的全面质量工作,促进了QC小组活动的蓬勃发展。

企业的文化生活氛围好了,员工的都有积极的情绪,这样企业始终会是一个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团队。有了活力,也就有了信心。信心可以说是面对任何难关的原动力,是持续发展的法宝,信心的建立来源于先进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团队意识,而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就是推广企业文化、增强团队意识和激发职工必胜信心的极其重要而具有实效性的载体。

2.3 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须坚持为企业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员素质和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如何合理安排质量小组活动的项目和时间?是目前新企业的一个课题。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和灵魂,在组织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宣传文明道德,弘扬企业文化,借质量管理小组这个平台来充实、丰富企业文化建设,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以充实职工精神生活,提高技能水平,展示职工时代风采,陶冶情操,提高全员的整体素质,培养团结、拼搏的团队精神,促进企业发展和生产经营为总体目标,为企业建设做贡献。坚持“小、实、活、新”原则。公司在年初组织各部门收集生产、管理、经营、设备运行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并根据公司年度生产经营目标,找短板、选课题,各QC小组围绕活动课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组织实施。公司质量管理小组指定专人定期对活动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对发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帮助。每年定期组织公司QC成果会,让各小组活动的成果充分交流,同时,外聘专家当评委,通过听取专家的点评和和建议,使QC小组成果的成功率逐年提高。一批困扰企业安全生产的疑难杂症,如凝结水溶氧率高、发电机漏氢量大等问题,通过QC小组攻关被迎刃而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逐年向好,2014年,发电量及利润率创公司成立以来新高。

职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开展有声有色的的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能减少职工业余时间的孤独和寂寞现象,增强职工的欢笑和快乐感,在活动中还可以针对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同时企业的大力支持能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注和关爱,是他们对事业、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使企业拥有一支充满活力、健康、奋发向上的队伍,更能彰显企业的人性化管理。

3.结论

从长远来看,京泰发电公司具有新厂、新机组、新团队等很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要求,QC小组发展前景光明,公司今后发展依然充满希望。在“泰和团队文化”引领下,积累了工程建设和生产管理经验,形成了高素质的团队。伴随着生产运营的推进,企业管理水平必将稳步提高、队伍素质也会随之不断增强,公司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员工队伍齐心协力,使我们具备了迎接挑战、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强大动力。QC活动无终点,质量改进无止境。实践证明,QC小组活动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它运用科学有效的思想、程序、和方法,解决现场的质量问题,开发新的项目,为公司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人才,同时,为公司的发展创造了效益,贡献了力量,回顾这4年的过程,从生产到行政,从专业到服务,从高管到基层,覆盖面之广,开展活动时间之长,参与人数之多形成了逐步递增的趋势。QC小组活动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只要我们不断总结QC活动经验,不断提升QC活动质量,树立人人重视质量管理的意识,形成人人参与QC活动的局面,就一定能使公司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再创新业绩,再现新辉煌。实践证明,无论是企业在艰难的创业期,还是在辉煌的发展时期,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由外及里、由浅入深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坚持计划,有步骤的开展质量小组活动,有利的配合宣传了企业文化的精神,提高了员工素质,人文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于此同时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以及小组的活动与其他方面物质、精神文化共同构成了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论文:建筑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计划

摘要:近年来,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进步,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建筑施工技术水平和建筑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房屋建筑产品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增高。而当前在建筑企业的工程质量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了建筑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还对社会和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简要论述了建筑企业如何做好工程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计划工作,以供探讨,不足之处以求指正。

关键词:建筑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计划措施

一、全面质量管理概述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企业以产品质量为核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体系,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全过程和各因素,经济地研制生产和提供用户满意的产品的系统管理活动。具体到建筑行业,建筑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计划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全体人员,对建筑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以数理统计方法为基础,把有关建筑施工企业的行政管理、生产管理、成本管理、技术管理等密切结合起来,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用科学的方法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以生产出满足用户需求的建筑产品。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一)全程性

是指建筑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对象,是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具体是指建筑企业对每一个建筑工程项目应该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即从投标准备阶段到投标阶段,从施工准备阶段到施工、竣工阶段,再到交付使用、完成保修的整个过程。

(二)全员性

建筑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必须依靠全体职工,建筑企业应该组织各建筑工程项目的全体人员积极参加企业内部《质量保证手册》和《全面质量管理程序文件》的学习培训,要求企业全体人员必须认真按照相关文件的规定来运行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使质量保证措施落实到基层,质量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只有企业全员参与,才能实现全面质量管理计划的既定目标。

(三)前瞻性

建筑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应具有高度的预防性,通过采用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将质量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四)科学性

建筑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必须尊重科学,只有充分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才能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筑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计划分析

(一)树立正确的全面质量观念

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建筑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全面质量观念,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坚持实行全企业、全过程、全员管理的观念,为顾客服务的观念,以预防为主、用数据说话的观念。

建筑企业管理层要着眼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质量信誉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不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获取更多利润,而不是以牺牲工程质量来压缩成本。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操作性强、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建筑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任务。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建筑企业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的规定,通过分析质量环节、研究具体组织结构、形成文件、全员培训、质量体系审核、质量体系复审等几个步骤保证质量体系建立过程的完善。此外,建筑企业要抓住质量体系的特征,保证质量体系设立的合理性,使全面质量管理有效的发挥作用,并要保证质量体系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有效的实施。

(三)做好企业员工的质量管理培训工作

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质量意识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技能和知识应满足建筑工程质量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建筑企业必须注重加强对施工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使其牢固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从基层管理与施工人员的工作出发,做好施工管理人员上岗前的岗位培训,保证掌握施工工艺,操作考核合格,持有上岗证后方可上岗。还要加强施工人员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质量意识和综合素质,并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人员的责任感,使施工人员时刻遵守质量第一的原则,为有效避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发生奠定基础。

(四)制定详细的全面质量管理计划

建筑企业对建筑产品的质量管理目标,必须制定出详细的质量管理计划,并进行明确的质量责任划分制度。按照从上到下的原则,把质量管理目标切实落实到每一个工程人员的具体工作中,形成从上至下的目标管理体系。根据各个层次的目标要求,组织工作计划,建立有效的执行纲领,明确各项工作目标的主要控制点,然后严格依照质量保证计划认真进行组织实施。此外,要采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方法,对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制定奖罚条例和措施,根据考核结果,严格执行奖罚条例。

(五)完善建筑质量监督机制

完善建筑质量监督机构,广泛深入地开展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规章、制度是开展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依据和基础。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坚持对每个工程项目配备专门的质监人员,认真落实质量监管责任,始终严抓质量监督工作。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以确保工程质量的全过程受控。定期开展质量检查和不定期抽查质量管理工作相结合,检查各个工程项目在各施工阶段的质量是否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是否严格依据质量保证计划实施等,使涉及到工程的每一位员工对质量工作不存侥幸心理,从而确保建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质量零缺陷。

(六)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建筑企业质检人员要严把建筑材料关,对于工程使用的材料全面监督检查,杜绝使用规格、型号、质量不合要求的建筑材料。要搞好材料的检测和施工试验,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对某些重要部位进行重点抽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施工项目选择的主材必须经过专业审核,材料要配备符合规范要求的质保书,对进场材料需经过多方检测、鉴定。

(七)严格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

1、优化施工方案的编制

优化施工方法施工方案的制定、论证选择,其前提要满足技术的可行性,目的是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要优中选择建筑工程技术方案,要大胆采用先进、实用、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通过不断提升建筑施工的科技含量和整体效益,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对工程中工程质量影响较大的重要部位、关键部位,施工技术复杂的分部分项工程,要求对施工方法详细而具体。

2、严格控制工序质量

工序质量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整体质量,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工序质量。要遵守施工顺序,科学合理的施工顺序能够在时间上、空间上优化施工过程。设置质量控制点,是对质量进行预控的有效措施。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尽量做到施工的连续性、紧凑性、均衡性以控制工序质量。

3、严格控制工程测量质量

建筑施工过程中对红线桩、水准点、工程测量控制桩等采取妥善保护,严禁擅自移动。建筑物轴线、标高及关键部位应由专业测量人员测量、质检员检查、技术负责人复核,填报测量记录及施工测量放线报验单,并由监理工程师签认,确保测量质量。

总结: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现代建筑的类型和样式已经趋于多元化,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出现,使施工难度有所增加,施工过程中的多种施工技术、工艺的交叉使用,又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企业必须完善全面质量管理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以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论文:论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全球范围的科技和生产发展使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拥有核心竞争力并保持持续的发展,全面质量管理是关键因素。企业唯有不断提高其产品质量、改进产品售后服务、改善产品设计以及降低成本等,才能满足顾客不断提高的需求,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 全面质量管理 竞争力 措施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全球范围的科技和生产发展使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国内企业之间乃至国内和国际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另一方面,消费者要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企业员工要求参与组织管理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因此,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拥有核心竞争力并保持持续的发展,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是关键因素。企业唯有不断提高其产品质量、改进产品售后服务、改善产品设计以及降低成本等,即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才能满足顾客不断提高的需求,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经济结构调整阶段,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进一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对我国企业乃至全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营管理的需要,20世纪60年代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在其出版的经典著作《全面质量管理》中首次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这一概念。他认为,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即“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一体的有效体系”。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为了取得经济效益,必须充分满足顾客的要求,企业所属各单位、各部门都要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全面质量控制。费根堡姆认为,企业应该树立“大质量概念”,即要认识到现代经济中质量的广泛性,不仅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还包括工作质量,用工作质量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不仅要管理生产制造过程,而且要管理采购、设计直至储存、销售、售后服务的全过程。要把战略、质量、价格、成本、生产率、服务和人力资源、能源和环境学一起进行考虑。可见,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可知,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必须做到四点:第一,全面性。全面质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要求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即在市场调研、产品的选型、研究试验、设计、原料采购、制造、检验、储运、销售、安装、使用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不仅要关注产品的质量,而且要注重形成产品的工作质量。同时,注重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包括科学的管理方法、数理统计的方法、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统计方法、成本控制等。第二,全员性。强调质量管理工作不局限于质量管理部门,要求企业所属各单位、各部门都要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共同对产品质量负责。质量与人有关、人人有责,必须全员参与质量活动。无论是高层管理者还是普通办公职员或是一线工人,都要参与质量改进活动,并对产品质量各负其责。即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把质量控制工作落实到每一名员工,让每一名员工都关心产品质量。第三,服务性。企业提供的产品或劳务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为消费者服务的。第四,科学性。质量管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运用科学的、现代化的管理方法。

三、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的措施

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当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从企业的方方面面落实全面质量管理。顾客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企业全面质量管理首先要关注的问题就是以顾客为中心,尽可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提高和保证质量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目的和归宿,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内部的质量要求标准,将企业自身的工作进行标准化;要提高质量意识,重视全员教育,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影响成败,只有当全体员工都充分认识到提高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时,全面质量管理才有坚实可靠的基础;将质量改进与企业经济效益拄钩,用经济效益驱动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体系,只有实行严格的责任制,才能建立起正常的生产运营秩序,以保证产品质量的提高;加强质量文化建设,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使每位员工都能以厂为家,把企业的利益同个人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1、标准化工作

所谓标准,是指依据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以特定的程序和形式颁发的统一规定,是为了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合理、保证与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总的质量目标而规定的做事方法和管理的具体标准。标准又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标准化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本保证,是质量管理的前提。标准化工作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深化全面质量管理工作,逐步实现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最终达到国际标准,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将企业做大做强。

2、以顾客为中心

顾客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企业全面质量管理首先要关注的问题就是以顾客为中心,尽可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如果顾客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感到满意,会将他们的消费感受传播给其他的顾客,扩大产品的知名度,提高企业的形象,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不断地注入新的动力。因此,企业产品的质量定位一定要符合顾客的需求,企业要把顾客需求的识别作为一切工作的起点,详细把握顾客对产品的规格、价格、性能等的具体要求,确保产品或服务质量始终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3、自上而下提高质量意识,重视全员教育

质量是全企业、全方位、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涉及企业各个部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与企业每个员工息息相关,是全员性的管理。只有企业步调一致,各部门通力配合,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才能把此项管理落到实处。这就要求企业从上到下在思想上得到统一。首先企业管理者的质量意识与态度直接影响到员工的意识与态度,具有一定的表率以及无声命令的作用。因此,管理者要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动员员工重视质量意识的提高,从而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即企业首先要从战略的高度上认识到质量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持续不断地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的深入实施,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另外,一个企业只有管理者有质量意识还远远不够,企业各项工作的完成需要依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因此还要重视各部门员工的质量意识。这就要求企业针对员工持之以恒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培训,提高各级人员的质量意识,从而逐步使全体员工都关心企业产品的质量,人人参与到企业质量监督和管理工作中去,逐步实现人人都能够自觉、自查、自严,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只有企业自上而下的质量意识都得到提高,才有可能使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

4、用经济效益驱动全面质量管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已由原来更多关注产品价格问题转为越来越关注产品的质量问题。质量好的产品有利于销售量的增加,从而使企业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全面质量管理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一致的。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有利于减少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冗余劳动和材料消耗,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从而生产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企业的决策者们会主动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对质量改进人员进行奖励,反之则进行惩罚,这样就会调动员工积极参与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热情,从而促进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深化。

5、完善企业质量责任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企业所属各单位、各部门都要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共同对产品质量负责。全面质量管理的这一特征要求企业建立质量责任体系要分层次,从企业的总经理、部门负责人,到车间负责人,再到班组长及生产职工,要在本职工作范围内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层层把好质量关。把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组织协调起来,对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职工都应明确规定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任务、应承担的责任和权利范围,建立一个高效的质量责任体系,制定了一套权责明确、责任到人、全程监督、狠抓落实、综合考核的质量责任制,时刻保证生产经营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可控、可查。因此,只有实行严格的责任制,才能建立起正常的生产运营秩序,以保证产品质量的提高。

6、加强质量文化建设

所谓企业质量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有关质量问题的价值取向、规范、思想方式等形态的总和。良好的质量文化一旦形成,对企业的影响是深远的。但质量文化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经过较长时期的努力自觉形成。因此,领导应有长期的思想准备,身体力行,积极倡导质量文化建设,从思想、行动、制度、措施、员工精神面貌、产品质量上落实到位。通过质量管理责任体系的实施过程,不断地强化企业质量文化的培育。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使每位员工都能以厂为家,把企业的利益同个人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论文:探讨加强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深化的有效对策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随后分析了我国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更为有效地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建议。希望能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化;企业;国民经济

引言:我国引进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比较早,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做相关的研究和实验。但是由于政策和大环境的影响,迄今为止我国并未很好的实施这个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企业将渐渐从粗放型的生产经营转变为集约型生产经营,这就必然依赖全面质量管理的继续深入和拓展,企业只有充分重视并有效实施科学化、多元化的全面质量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市场活力,而只有全面质量管理广泛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其才能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 全面质量管理及发展历程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 TQM),就是在一个企业内,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在考虑到充分地、最大化地满足客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有效体系。全面质量管理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质量管理部的部长菲根堡姆博士在其作品《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中率先提出的。此后,世界上各个国家的许多质量管理专家和学者都对全面质量管理给出了种种定义,虽然从字面的表达方式上千差万别,但基本含义是大体相同的,其内涵都应包括以下三点。

(1)具有先进的科学的系统管理思想和理念。

(2)强调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3)其目的在于规范用户和保障社会收益。

由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可以看出,全面质量管理不同于传统的质量检验管理,以及统计质量控制管理,其管理的内容不但涉及到产品质量,更延伸到产品质量赖以形成的工作质量,管理的过程从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生产直到销售售后无一不包,参与管理的人员是企业的全体人员,同时其管理的方法也更为先进和多样化,除了运用数理统计之外,根据企业不同的情况和影响因素,还采用包括现代数学方法、工业工程学、系统工程学、工程心理学、自动控制理论和价值分析等等技术手段和措施。可以说,全面质量管理是应市场对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传统的质量检验管理和统计质量控制管理的基础上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质量管理的更高境界。

作为管理科学的一门新兴学科,全面质量管理自菲根堡姆于 1961 年提出至现在已经过去 50 多年,历经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最初,全面质量管理先是自发源地美国传入日本,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优秀经验的日本人从中领悟到全新的质量管理的思维方式,而那时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并不完善,但日本人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实践,使其内容不断丰富,对日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到上世纪 70 年代前后,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已渐渐渗透到几乎所有的日本企业中。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已经从全面质量管理中获益的日本企业越发意识到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开始将全面质量管理当作一门科学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来对其进行推广和实践,这使得全面质量管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 20 世纪 80 年代后,业已被企业广泛采用的全面质量管理,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国际标准化组织在 1986 年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标准化,并于次年正式颁布了 ISO9000 系列标准,全面质量管理与标准化的结合使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时至今日,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都充分认可了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普遍准则。

2 我国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现状

我国是在 1978 年改革开放初期引进了全面质量管理,当时由于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启动和发展的迫切需要,机械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个名为“质量月”的活动,到现在我国注册的 QC 小组已经超过了 1554 万个,这充分显示了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的普及程度。然而,尽管近年来我国政府和学者都对全面质量管理给予了最多的关注、研究和宣传,表面上看全面质量管理似乎也完全渗透到我国的企业中成为被普遍接受和采纳的企业管理模式,但真实的现状却远没有那么乐观。

首先,我国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无疑是执行力度不够。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质量计划、规章制度都制定的很完美,但仅仅作为企业的一种装饰和对外宣传的噱头,实际上并没有被很好的贯彻和执行。上层管理者仅将制定战略和规章制度作为自己的任务,片面的认为其落实和执行是下面的事情;基层管理者则出于维护

所在部门的利益考虑及碍于个人情面,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涉及到的责任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长此以往,全面质量管理必然难以对企业的质量管理起到实质的促进作用而形同虚设。

其次,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实践应用严重滞后于理论形式、只重形式而不重实效。我国大多数企业虽然宣称已经实施了全面质量管理,但也往往是将其囫囵吞枣地、形式化地在管理上生搬硬套,使得企业徒有全面质量管理的躯壳,有形而无神;而许多积极倡导全面质量管理的学者仍然以教徒般的狂热去追求其理论的发展,却并不重视将理论成果转化应用到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去。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在管理的形式和理论的研究上花费了昂贵的代价,在质量和表现方面的改进以及成本的降低等实质预期上却收效甚微。

再者,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体系不完善,规章制度不健全。这尤其体现在企业中全面质量管理的监管、奖惩和质量责任体系机制上。由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最主要特点就是要求全员参与,全程管理,而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缺乏有效的监管、奖惩制度不明确、职责分工不清等问题。

3 有效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建议

为了使得全面质量管理能够有效融入到企业的管理工作中,从而切实起到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应当尽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首先,企业应做到自上而下地组织学习全面质量管理的知识,普及宣贯全面质量管理的精神,使得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植根于每个成员的头脑中。通过组织学习、培训等方式以及系统性的管理,充分调动企业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只有企业的各个阶层人员都对全面质量管理重视起来,全力合作并积极参与其中,才真正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全员参与、全程管理的精髓,才能将全面质量管理落到实处。

第二,健全和完善全面质量管理的体系,特别是积极引入 ISO9000 标准体系。通过建立 ISO9000标准体型,完善企业内部各种活动的相关标准,从而使得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能够对活动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进行可靠的衡量,以达到充分满足消费者或客户的要求、使其满意的目的,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同时完善的体系也能够更好地监管管理活动、清晰地明确责任以及有效实施奖惩,从而为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保驾护航。

第三,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的政府调控。虽然我们一再强调企业主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企业始终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其发展方向必然会受到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的影响,也是社会整体利益的需求。因此,政府应采取更为积极的方式,正确规范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行为,特别是加强协调、监督、服务和控制等政府职能,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质量法规,从而帮助和引导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4 结 论

总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企业将渐渐从粗放型的生产经营转变为集约型生产经营,这就必然依赖全面质量管理的继续深入和拓展,企业只有充分重视并有效实施科学化、多元化的全面质量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市场活力,而只有全面质量管理广泛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其才能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企业领导者大力提倡和关心支持,也需要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者的创造性工作,使之在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企业只有真正认识到质量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持续不断地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的深入实施,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不断地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