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毕业论文

时间:2022-05-15 09:47:13 关键词: 流行音乐 毕业论文

摘要:中国流行音乐其中对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元素有了很多集中的体现,其中既有民族声乐元素、民族器乐元素、戏剧曲艺元素、民族乐器元素,也有中国流行音乐文本内容中的民族元素,这些元素与中国流行音乐相结合,并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共同构建了我们现阶段的中国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论文

1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器乐元素

中国的民族器乐艺术,发展可谓非常久远,从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到古典的《春江花月夜》,在发展到现在的《瑶族舞曲》,都有着具有十分独特的魅力,以及十分广大的群众基础。所以现阶段我国流行音乐的创作很多都是以此为灵感进行创作的,如“花儿乐队”的《化蝶飞》与卓依婷《化蝶》之中,都采用了传统民族器乐《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部分器乐曲调。对于器乐的运用,既有简单地使用其曲调加以填词进行演唱,也有对于传统民族器乐进行的现代化演绎,很多现代化演绎,往往区别与传统器乐,使用现代乐器进行演奏,这些演奏都收获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日本走红的“女子十二乐坊”更加是直接对于我国民族器乐进行流行化的演奏,受到了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

2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戏剧曲艺元素

中国的戏剧曲艺早在元代就开始发展壮大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既饱含了古典音乐的魅力,也包含了传统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与底蕴,将这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戏剧与曲艺吸收到中国流行音乐的创作之中,为我国流行音乐增加了新的魅力。京剧在我国一直被称为国粹,尤其是现代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都是中国普通民众耳熟能详的艺术作品。花儿乐队在《穷开心》之中就吸收了《红灯记》的部分元素,其中甚至有原话、原曲的引用“一颗红亮的心”一句。又如蔡国庆所演唱的《大碗茶》其中就是包含了京腔京味。所以,流行音乐对于我国传统以及现代戏剧、曲艺的创作手法,以及创作风格的借鉴,使得流行音乐在经典之中创造出了极其鲜活的新的生命力(。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和信乐团的《北京一夜》是典型)

3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乐器元素

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有哀伤的二胡,有婉转的葫芦丝,有悠扬的古筝,有韵味久远的古琴,有易动易静的琵琶等,可见中国的民族乐器种类繁多,且历史悠远,而运用民族这些民族乐器到中国流行音乐之中,相信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流行音乐的必然选择。例如,曾在我国流行音乐榜首的唐朝乐队,其乐队键盘手的网友,虽然其是中国摇滚的先驱,但是他始终在作品之中强调对于民族乐器的运用。例如《,往生》这一作品,以柳琴、笙箫、古筝等乐器进行创造,民族乐器与摇滚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显得整首音乐具有传统风味,与流行特征,表现出了极强的感染力。同时,曾格格等人利用传统乐器对于流行歌曲的演奏,将民族乐器与流行元素结合得恰到好处,形成了时尚唯美的新流行乐。

4中国流行音乐文本内容中的民族元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有的中国流行音乐都是民族,在乐曲之中表现的是中国人对于世界的理解,对于生活的感悟,对于爱情的憧憬,对于审美情趣的要求等等,是对于中国从古典到现代生活的基本演绎,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表现。例如,星光大道走出来的歌手米粒,在演唱《枉凝眉》的时候,就是借用的元曲的形式,对于文本的来源则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名著《红楼梦》。再如,宝岛台湾的著名歌手邓丽君其很多歌曲,无论是名字还是歌词都来源于我国传统的宋词之中,比较著名的是其《但愿人长久》,与《独上西楼》,这些对于古典诗词的再谱曲与演唱,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新的流行音乐。同时,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种具有本民族文化特征的文化形式,也广受世界各个民族所喜爱。这些也正是“女子十二乐坊”等中国传统演奏组合走红的很大原因。

5结语

中国流行音乐其中对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元素有了很多集中的体现,其中既有民族声乐元素、民族器乐元素、戏剧曲艺元素、民族乐器元素,也有中国流行音乐文本内容中的民族元素,这些元素与中国流行音乐相结合,并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共同构建了我们现阶段的中国流行音乐。希望中国流行音乐在我国的民族音乐之中吸收越来越多的灵感,进行创作与演绎,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独特风格的流行音乐。也希望中国的民族音乐在流行音乐的演绎之下,永葆生机。

作者:宗莉加单位:四川理工学院艺术学院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浅谈流行音乐走进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探析

摘 要:流行音乐是当今初中生生活中的主流音乐,初中生的学习节奏非常快,在一天的紧张学习之后,音乐可以很好地使学生心情得到放松。在音乐教学中,引进优秀的流行音乐,既丰富了音乐课堂的内容,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对音乐的不同需求。

关键词:流行音乐;初中;音乐课堂

初中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美育的重要途径,如何上好音乐课,使其充满时尚的活力,吸引学生,从而更好地完成音乐教育的目的,这将是需要我们十分重视的一个话题。初中生的学习节奏非常快,在一天的紧张学习之后,音乐可以很好地使心情得到放松。但是,我们的音乐课堂长期以来比较沉闷,缺乏生气,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引进优秀的流行音乐,既丰富了音乐课堂的内容,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对音乐的不同需求。因此,我产生了流行音乐走进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探析的想法,并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一、流行音乐的含义

所谓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大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传一时甚至流传后世的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根植于大众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

二、流行音乐的审美价值

音乐教育对学生的作用是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学生偏爱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在校园里流行。从音乐的角度来看,初中生音乐欣赏趣味、知识、能力等的获得和培养主要有两种途径,即主要从属于校园文化圈的课堂(学校)音乐教育和主要从属于社会文化圈的课外音乐熏陶。课内与课外这两种音乐“学习”方式显然具有一些不同的特点。课内的音乐教学是在相应的教学大纲的指导下进行的。而课外的音乐已经远远超出了课堂音乐教育对中学生的影响。选择优秀的流行音乐进入课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欣赏流行音乐,同样可对学生起到审美教育和思想教育的作用。比如,流行歌手郭峰创作的合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是一首献给“国际和平年”的组歌,这部作品的音乐旋律优美而又简单易唱,歌词关爱深广而又朴素自然,一经问世,即流行全国,至今传唱不衰,已经成为当代合唱歌曲的经典。在正规的教学课上适当引入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有着积极的意义,不仅仅会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将对学习的课外欣赏做出有效的指导,在寓教于乐中使学生获得有关音乐的知识,达到大纲规定的“学习”目的。

三、引导流行音乐进入音乐课堂的有效策略

1.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中学生的判断能力还不是很成熟。在接触流行音乐时,往往只凭直觉来欣赏,其中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和个人感情色彩。为了更好地让流行音乐来丰富我们的音乐教学,而不使学生走入误区,我们教师在初中学音乐教学中要正确指导学生,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综合分析能力,让学生在对流行音乐的认识上,有一个更全面和正确的了解。培养学生辨别“优”“劣”音乐的能力,可以使他们认识到不能盲目地追逐流行音乐,更懂得欣赏和鉴别。这样才能使流行音乐不仅在形式上丰富了音乐课堂,也使其在教学内容中得到了更好的补充和完善。

2.对比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通过对古代音乐、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对比学习,使学生更加了解古代音乐和民间音乐的背景和来历,让学生深知人类音乐文化积累的丰富与强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正确对待和接受自己沉迷已久的流行音乐,提升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这样不但顺利有效地完成了音乐的教学目标,而且能有效地减轻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盲目追随和崇拜。

3.利用创编、大胆创新,提高课堂活力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可以将传统的歌曲创编手法和现代的流行歌曲创编手法结合起来。教学中适当对歌曲进行创编,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也能全方面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音乐思维。不仅仅是普通学校的音乐课程需要运用到歌曲创编,连现在各大音乐比赛都运用到歌曲创编,老歌新唱给听众带来了更多新奇的享受和大胆的创造力。可见,在音乐教学程中,如果教师只是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结合当时课堂的进程,将一些现代流行音乐歌曲创作灵活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与课本教材结合起来,成为互助、互补、创新的活力课堂。

4.建立课堂流行乐库

面对课本上的经典音乐和严肃音乐,大多数中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和欣赏能力,往往望而却步,敬而远之,因此,教师有选择地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不仅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还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巩固了音乐文化知识,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无形中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它将对调动广大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结合教材和学生情况选择性地吸纳一定数量的流行音乐(包括歌曲和器乐),一些学生喜欢的“校园歌曲”,定期进行曲目的新老更替,并建立校园流行音乐乐库。

总之,教学实践中告诉我们流行音乐进入中学课堂是切实可行的。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音乐课堂效能和教学效果,也能让学生喜欢音乐课,提高对学习音乐的信心和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改变了以往音乐枯燥乏味的局面,使得学生在“流行”之中习得大量的音乐知识,在寓教于乐中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浅谈二胡演奏与流行音乐

千百年来,二胡作为一种传统乐器,在人们心中演奏的大多是一些传统曲目,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二泉映月》、《江河水》等。但是在近些年来,由一些演奏家的推崇,用二胡来演奏流行音乐也成为一种趋势。流行音乐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产物,内容简单通俗,节奏轻松活泼,贴近生活而又富有时代气息。二胡与流行音乐相结合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流行曲目都能用二胡来演奏。

一、二胡的产生与发展

二胡始于唐,在民族音乐史中,它的时间并不长,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叫做奚琴,当时将西方、北方各民族称为胡人,胡琴为西方、北方民族传入乐器的通称。至元朝之后,明清时期,胡琴成为擦弦乐器的通称。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宋代末学者陈元亮在《事林广记》中这样记载: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说明在北宋时代二胡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为皇帝大臣们演奏”嵇琴”时,断了一根弦,仍然能用另一根弦奏完曲。后来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又记载:“马尾胡琴随汉东,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云中雁,归雁如今不寄出。”《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进一步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到了明清时代胡琴已传遍大江南北,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

自从有了刘天华创作和传谱的十几首乐曲之后,二胡才算是有了长足的发展,到现在,形成了各种形式的二胡作品,演奏者可以选择演奏古典型、现代型、传统型、技巧型等各种形式的作品。

二、流行音乐的现状和发展

流行音乐,从英译而来的,也叫POP,又叫通俗音乐,是指那些内容通俗,结构短小,形式活泼,情感真挚,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并广泛传唱与欣赏,流行一时或流传后世的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外国流行音乐又细分为好多种,在这里我只谈中国的流行音乐。

从20世80年代,中国当代的流行音乐已经不像当初那么稚嫩了,从最初的引入模仿到现在的自创、再造,它在渐渐走向成熟。特别是新兴的一大批流行乐手的出现,更好地加速了流行音乐的发展。

三、二者之间的有机融合

以前人们都认为,二胡是传统乐曲,只能演奏传统曲目,但是经过一些音乐人的大胆尝试,将二胡运用到了流行音乐作品中,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给大家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刘德华的《来生缘》,由二胡贯穿于整个乐曲的始终,声声二胡道出了心中的凄凉。在他的演唱会中,专门在中间安排了乐手拉二胡。把二胡运用到流行音乐中最多的不得不说到周杰伦与王力宏。这两位都是乐坛的小天王,在流行音乐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周杰伦在他的大多数作品中都运用了大量的民族音乐元素,其中包括二胡、琵琶、古筝等,他创作的《东风破》就是根据琵琶曲《东风破》改编而成,这首作品模仿古调曲风,把民族乐器二胡等加以融入,让人产生一种无限的遐想。全曲采用古词新调的形式,其中二胡被大量运用,效果非常好。

“挥毫泼墨爽精神,花田之下遇美人”,昆曲《花田错》使长期受西方音乐教育的王力宏被中国诗词深深地折服。他将这首昆曲改编成了一首凄美的情歌《花田错》,为了使这首乐曲能够产生出更好的效果,他特意地学习了二胡。在他的演唱会中,他一转身化为拉二胡的,上演了跨越时空的爱情。不单单使用二胡,他还使用了很多别的民族乐器,大量民族乐器的使用,在音乐创作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让人耳目一新,过耳难忘。在2010年新上映的由王力宏自导自演的电影《恋爱通告》中,他与陈汉典合作的一曲《赛马》,让大家看后忍俊不禁,印象深刻。他让吉他手来演奏中阮,他自己则将二胡用嘻哈风来演奏了一遍《赛马》,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大家眼前一亮。

还有一个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就是一个组合,其成立于21世纪初,由12个亮丽的年轻女子组成乐团,它就是女子十二乐坊。这是一个将中国传统的乐器组合与现代流行音乐表演形式有机结合的流行艺术团体。它以优美的音乐旋律和激情的现场表演,拓展了中国民族器乐的欣赏群体,在国内外弘扬了中国的民族音乐。女子十二乐坊的成员分别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和解放军艺术学院等著名院校。12个人中有5人是演奏二胡的,大多作为这个组合的主旋律使用,她们演奏的乐曲大多是改编于流行音乐。如《笑傲江湖》、《茉莉花》等,也有自创的适合于民族组合的曲目,如《奇迹》等。她们发行了大量的CD,远销到日本、新加坡等地,在国内及国外举办了多场音乐会。从很大的程度上推动了民族音乐的发展,使许多不懂中国音乐的人通过流行音乐来了解了二胡与其他的民族乐器。

作者单位:任伟家 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管弦系讲师

杨少昆 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副教授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对流行音乐进课堂的几点思考

摘 要: 约80%以上的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却不太喜欢我们的音乐课,其实流行音乐也是一种音乐形式,同样也出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积极向上的脍炙人口的作品,与其一味否定,不如因势利导,只要处理好流行音乐与音乐教学的关系,就可以让流行音乐有效地为音乐课堂服务。

关键词: 流行音乐 引发兴趣 对比 共鸣 有效提高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调查发现,约80%以上的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却不太喜欢音乐课,但即使是五音不全的学生也会努力哼唱流行歌曲,这种令人深感无奈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调整后的新课程教材内容丰富,无可挑剔。为什么还是无法抵制流行音乐呢?作为初中音乐教师,还可以在音乐教学中对流行音乐进行巧妙嫁接,为我所用,即利用流行音乐来辅助音乐教学,从而使音乐教学更有成效。经多年探索,我认为利用流行音乐,辅助音乐教学,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样学生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共同探索音乐艺术的领域,不断提高自己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对音乐的审美鉴赏能力,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

一、以熟带新,引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正因为流行歌曲无时无处不在,才“刺激”学生感官,并且对其产生了兴趣。所以,教师不如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兴趣中接触音乐、认识音乐,让学生在学习中鉴别流行歌曲的良莠,让流行歌曲有目的、有效地为音乐教育服务。

1.以流行音乐为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在欣赏课中,可用学生熟悉的相关内容的流行歌曲,引入课题,再进一步欣赏。如在欣赏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的教学时,我选择了一首台湾的S.H.E组合歌曲《不想长大》作为本节课的导入。S.H.E组合以其清纯活泼的形象、甜美圆润的歌喉深受青年人的喜爱,歌曲的第二部分旋律完全采用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主部的主题,给人以清新热情之感。同学们当然很喜欢这首歌,都情不自禁地跟唱了起来,这无疑对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是十分有益的。就在此时,我再引出教学内容,学生惊讶地发现两首曲子竟如出一辙,骤然间对古典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拉近了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距离,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在接下来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认真,都被这位“神童”那纯洁、明静的音乐所吸引、所陶醉。

2.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流行歌曲将枯燥化为趣味。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利用同学们熟知的流行歌曲,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新知的信心,同时也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

如,识谱视唱教学是困扰许多音乐教师的环节,针对学生对枯燥的音乐知识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的现象,开学后,我搜集了许多学生熟知的流行音乐作品的词曲,并分类整理好。在教学中,让学生先用“啦”来模唱已熟知的乐谱片段,当老师讲解了乐谱中知识点后,学生再次在老师的带领下视唱教材中的乐谱,学生很快就能准确唱出了。因此他们信心百倍,畏难情绪迎刃而解了。

二、以情促情,寻找共鸣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中学音乐教育只有加强学生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振,用“情”字架起心灵与音乐间理解与沟通的桥梁,从而较好地实施音乐教育的总目标――审美教育。

我巧用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歌曲或已感知其美感的流行歌曲进行渗透,使其与课本歌曲和欣赏曲产生“美感共鸣”,从而获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在教授歌曲《月光》时,为了帮助学生用轻柔、连贯的声音表现月夜幽静、夜色迷茫、景物朦胧的画面,我让学生欣赏了一系列有关夜晚的流行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弯弯的月亮》等,通过生动直观、形象鲜明的视听效果,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并总结出夜晚歌曲的旋律特点,很快感悟出歌曲所蕴含的情感。

再如上《母亲的恩情》一课前,我安排学生自己分组,课外先寻找关于亲情的流行音乐作品,结果有一组学生极力提议学习韩红作品《天亮了》,我问学生为什么?他首先讲了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还讲了发生的那段悲惨故事,用那位同学的原话来说就是“它更能引起我心灵的触动”,我便不失时机地播放了一段FLASH版的《天亮了》,大家在视听刺激下入神了,还有好几个学生都忍不住掉下了眼泪,欣赏过后,许多学生还纷纷举手发言谈自己的感受,当时我就想,学生对作品表达情感的认识已上升到理性,我的目的达到了。

三、对比中审美,提高认识

在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时,为帮助学生体会进行曲风格的歌曲特点,我给学生放了《咱当兵的人》、《运动员进行曲》等歌曲,学生在步伐节奏乐曲中感受了歌曲的行进风格;在欣赏《茉莉花》时,选择流行歌曲周艳泓的《又见茉莉花》、新民歌《亲亲茉莉花》作对比,两者都在《茉莉花》曲调基础上,使该曲在具有清新、淡雅风格的同时,又增添了古色古香的特色,值得推荐给学生。

教学《民歌――流行音乐的根》时,我给学生欣赏具有藏族民歌特点的歌曲韩红的《家乡》、具有蒙古族民歌特点的歌曲腾格尔的《天堂》,欣赏“黑鸭子组合”演唱的由摇滚节奏改编的“森吉德玛”,欣赏成方圆演唱的爵士风格的江苏“茉莉花”、斯琴格日勒的吉他自弹自唱、藏天朔电声乐队伴奏的“青春舞曲”,欣赏《马大姐》中带有北京琴书味道的主题曲,学生们感受了这些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后,讨论并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多数同学总结,民歌是通俗、流行歌曲的“根”,民歌的节奏、速度、伴奏形式、演唱方法改变后,看似是现代通俗歌曲,实际仍未脱离原始民歌的风格,有些民歌与外来音乐融合后,好似变味了,仔细品味还是中国民歌,只是感受不同罢了。但是无论千变万化,它是哪个地区的民歌仍能听出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一真理,并和我一起总结出:1.具有本土地方性的民歌,随着时代的发展仍前景无限,并且更加具有生命力;2.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最后我和同学们一起高唱了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这节课学生联系实际,分析比较,真正地参与到学习、理解音乐的课题中,并且主动思考、探究出一些过去疑惑的问题,对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利用流行音乐,促进师生情感沟通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对待师生关系上,交往与合作是师生关系的实质,而师生的交往与合作又必须建立在师生情感沟通的基础之上,没有情感融合就不可能有真诚的交往与合作。因此,新型的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教学中我常常用钢琴来演奏一些最流行的音乐,老师这“投其所好”的一招往往很灵,使学生不由觉得老师和他们原来也有着共同语言,在他们眼里老师也有很“可爱”的一面,增加了几分爱戴和信赖,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看到学生高兴的样子,我就不失时机地向他们请教流行音乐的动态,和他们共同探讨一些有关流行音乐的话题,我想这样做会更让学生感受到你是一个真实而非常诚恳的老师。在这样的一个开放的课堂,师生间自然多了几分信赖,多了几分真诚,为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为我所用,而不累我

当然,流行音乐可能是把双刃剑,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尺度,充分利用其积极的一面,做到恰如其分,见好就收,真正有效地做到为我所用,而不累我。所以在利用流行音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切不可冲淡以审美为核心的课堂教学主题。

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经过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流传,其艺术性得到了历史的升华和民间的广泛认同。所以,由流行歌曲来唱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角是不应该的,也是不长久的。因为它独占了课堂之后,不利于学生全方位地获得音乐知识和吸收音乐艺术营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不利于音乐的普及和继续发展。在我们的实际课堂教学中,要尽力把握好“流行音乐”利用的尺度,既不能因噎废食而放弃流行音乐的介绍,使课堂音乐教学陷入枯燥乏味的泥潭,更不能放任自流让流行音乐唱课堂的主角,使得学生的音乐素养停留在流行音乐界定的低水平层次上,偏离音乐教学普及和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基本要求。因此,利用流行音乐目的是把它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加以利用,而最终还是要把学生引向更高的精神领地和更辽阔的审美蓝天。

2.注重“兴趣”与“双基”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对课外流行音乐兴趣浓厚,而学生音乐兴趣的提高与否直接决定着学生是否渴盼上音乐课。如果激发了学生兴趣,就不必担心上述情况的出现了。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乐学”,教师就会“乐教”,这是符合新课标“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理念的。当然,教师也不可以随便以“兴趣”作为借口,毫无科学性地让流行音乐占据课堂,甚至于只引进流行歌曲这么局限的领域,学生只会唱流行歌而不会看乐谱,不懂如何鉴赏流行音乐作品,这便无形中忽略了音乐教学中的“双基”教学。《课标》虽说要淡化双基教学,但并不是要放弃它,必须是两者兼而顾之,既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又让学生的“双基”得到提高,互相结合,才能达到科学、有效地引流行音乐进课堂的良好效果。可见,引流行音乐进课堂的科学性很重要。

3.注重“尊重教材”与“课外音乐学习”相结合。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对象。尊重教材是每位音乐教师应持的态度,但教材又不等同于教学内容,它要求音乐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同时,还要创新教材,让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作品引入教学材料中,使教学材料变得生动形象,贴近学生实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参与学习,既拓宽了学生视野,进行了课外音乐学习,又解决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矛盾。看来,教材是“死”的,学生是“活”的。我们作为从事音乐教育的工作者也应是灵活的,“用教材而非教教材”,不要把“依纲靠本”的大帽子束缚了我们探索课外音乐教学的“手脚”。

总之,流行音乐也能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而且这本教科书更能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所以,我们要因势利导,处理好流行音乐与音乐教学的关系,通过巧妙嫁接,让流行音乐真正为我所用。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如何引入流行音乐

摘 要: 流行音乐作品中有积极乐观向上的也有消极低级媚俗的。作为大众文化的流行音乐,已日渐成为大学生的娱乐活动消费需求,面对纷繁复杂的流行音乐,如何选择健康的且艺术格调高的作品,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是高校音乐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关键词: 普通高校 音乐教育 流行音乐

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中,音乐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大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个人的道德、情感、伦理、修养等方面的提高和完善。在音乐教育中,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音乐?贝多芬曾说:“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回顾世界音乐殿堂,无论是传统音乐民间音乐、艺术歌曲、交响曲和歌舞音乐,还是中国的“西北腔”、“南国风”及“中原韵”等,均堪称人类文化艺术的瑰宝。但我认为在各种音乐门类中最能体现“爆发出火花”的可谓是当代的流行音乐。

一、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及分析

现阶段,大部分普通高校在开设音乐艺术方面的选修课基本上都有《古典音乐欣赏》、《欧洲音乐史》、《交响乐欣赏》之类的古典音乐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音乐课程的门槛很高,学生的艺术品位较低;重知识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照本宣科灌输,轻教法的创新和面对现实的艺术成果。究其原因,课程内容有一定的深度,不完全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说“阳春白雪和者寡之”。事实上高校学生是喜爱音乐的,对校园音乐活动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是,普遍存在着音乐知识贫乏、音乐基本素养较差的现象。不少学生把流行音乐视为不需要多加思考的“快餐文化”,或者看作单纯的娱乐手段。校园中大约有80%的人喜欢流行音乐,能说出很多港台歌星的名字和歌曲名称,却完全不知道流行音乐的起源及其类别。另外,还有些学生缺乏自我调控性和判断能力,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熟,过多接受社会不良音乐风气影响,过分追崇欧美歌星,盲目“跟风”,诱发不健康的迷恋情结,导致身心萎靡不振、学业荒废。如果在高校音乐教育中适当引入艺术品位比较高的流行音乐,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审美能力,分辨出真、善、美与假、丑、恶,进一步发挥流行音乐的导向作用,并将其作为跨入欣赏古典音乐的大门。因此,引导学生如何看待流行音乐,是高校音乐教师和音乐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和不断探索实践的问题,也是一项繁琐而又艰辛的系统工程。

二、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和聆听优秀的流行音乐

现代通俗歌曲是现代流行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演唱方法不拘一格,突出“自我感受”的自然真切特点并列于“美声”、“民族”唱法。流行音乐是融合了多种元素的音乐,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及独特的听觉效果。随着大众媒体的日益发展,流行音乐不但改变了人们的娱乐观念,而且影响着大众的审美意识和生活方式。由于我国流行音乐起步较晚,在改革开放之初传入时曾经历种种的压力与磨难。但在今天看来,流行音乐可以说是反映时代的一面镜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认识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如“凤凰传奇”组合演唱的《自由飞翔》是我国手机彩铃选用人数最多的歌曲,演唱者玲花、曾毅被誉为“通俗歌曲演唱最佳搭档”。他们演唱的作品感染力非常强,深受全国亿万观众的喜爱。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忽视流行音乐的存在。又如李宇春是“超女”,但在声乐教育家金铁霖老师的眼里,她还没有“上路”。一边是艺术新秀,一边是没有“上路”,谁是谁非?难道是“粉丝”们错了吗?这不能不怀疑我们传统文化的评价机制。再如2009年的“快女”曾轶可的“绵羊音”的唱法,也有贬褒不一的说法,但她却拥有着千万歌迷。我们对新涌现出的歌手们的演唱应当作出正确的评价。回顾30年以来,我国歌坛上涌现了很多流行歌曲,如《一无所有》、《亚洲雄风》、《绿叶对根的情意》、《一个真实的故事》、《日出东方》、《飞得更高》、《我和你》、《荷塘月色》、《平安中国》、《暗香》、《爱是天意》等都是有着鲜明的民族个性和较强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其社会功能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取代的。

三、实施流行音乐鉴赏与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

突出艺术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人格塑造及审美情趣于音乐教育之中,培养学生学会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科学的审美人生教育观,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构建优化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新的教学模式。

1.大胆挖掘与改革教材,注重激发学生的审美直觉。

传统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角色的主次已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合理选择教材内容,尽量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歌曲曲目不仅要新颖,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内涵和意义,歌曲的题材既健康又积极向上,歌词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文化深度,在创作上有新颖独特的结构,在演唱上讲究精湛的技巧性和个性魅力相结合。

2.在流行音乐教学中,注重引入“民族风”。

民族音乐是国家的象征,是连结各民族之间友谊的桥梁,更是增进了解的共同语言。任何国家的优秀音乐作品都离不开它的民族性。因此,在大学生中进行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十分重要,它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拓展艺术视野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比如,布仁巴雅尔的《天边》,不但把蒙古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表现出来,在配器上也充满了全新的时代感,演唱深情感人,富有奇妙魅力。又如韩红的《天路》、《归来》,是在藏族长调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独特处理,质朴而又优雅大气,让人仿佛进入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再如米线演唱的《天上的西藏》,简直就是天籁之声穿越云霄,既轻盈又通透,不但表现出青藏自然的秀丽、广袤,而且体现出西藏人民善良淳朴的性格。通过这些作品的聆听、学习演唱,不仅大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加深对生活的热爱,而且给大学生搭建了一个增强民族情感的很好的平台。

3.古典与流行,中西合璧,引入“中国风”。

流行音乐虽然是古典音乐的延伸,但经过演变,如今已经没有明确的边界……很多同学认为传统文化的内容太死板,苦涩难懂,离现实生活太远,相比之下,流行文化与大众化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内容,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中国风”这个词其实并不新鲜,最具代表的歌手应当是周杰伦,他开创华语流行音乐“中国风”的先声,所创作的优秀歌曲种类非常多,如《青花瓷》、《东风破》融入了中国古典元素的创作理念。《夜宴》中的《越人歌》,谭盾运用古琴的单音伴奏手法,使乐曲显得清灵婉美,忧伤飘缈。片尾曲《我用所有报答爱》,把中华民族音乐的神秘感与西方弦乐的典雅完美融合在一起,体现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音乐风格的统一。这些作品远远超出普通流行歌曲的欣赏价值,也能充分体现出古典与流行、文学与音乐相得益彰。

4.培养学生识别不同乐器的功能、音色与表现力。

结合课程,培养学生学会对不同乐器的音色、性能逐一加以辨别与了解,如长笛、长号、单簧管、双簧管、小提琴、大提琴、钢琴等,还要培养学生识别圆舞曲、探戈、摇滚、迪斯科等各种舞蹈节奏。器乐是音乐中重要的一部分,当今的流行音乐在器乐方面也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如陈美将古典乐器小提琴改装成了电声乐器,从此,古曲乐器重新改变了面貌,以动感的姿态展示于舞台。又如女子十二乐坊,以自如、随意的表演风格展现在世人眼前。喜多郎、雅尼、班得瑞等人以器乐为主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优美的器乐曲目在民族和世界的相互碰撞和相互融合中所产生的不同美,体现了新的音乐文化。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欣赏的重要过程,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质,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流行音乐在其形成和发展中呈现出鲜明的多样性和时代性。事实上,当代歌唱艺术正在多种传统风格和文化氛围中进行着前所未有的相互渗透和影响。艾涅斯库说:“音乐是一种语言,它能确切地反映个人和人民的精神品质。”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中国青年对西方文化具有较强的接受心态,已开始爆发出自己旺盛的创作活力,年轻人同样具有需要通过流行音乐抒发情感、表达语言的愿望,流行音乐、通俗歌曲这种形式所提供的内心交流在我国形成的效应也正成为一种跨越国界的语言。让使观众激动得时而欣喜若狂、时而泣不成声的流行音乐,更多地、合理地、真切地走进我们的大学课堂。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关于在高职院校开设流行音乐相关课程的构想

摘 要:流行音乐目前已成为一项环环相扣的文化产业,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传播技术和音响技术的发展,大学生接触流行音乐的机会越来越多,喜爱程度越来越深。相对而言,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对流行音乐的关注略显不够。本文以湖北省襄樊职业技术学院的流行音乐相关课程设置为例,分析了音乐课程现状,并对流行音乐相关课程作出了初步的设想。

关键词: 流行音乐 高职院校 流行音乐相关课程 构想

一、问题的提出

流行音乐(pop),或称通俗音乐。初期指能吸引广大观众的音乐会。1858年本尼迪克特创立了“伦敦流行音乐会”,它一直延续到1898年。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pop”一词特指非古典音乐,通常称如甲壳虫、滚石、阿巴等音乐的表演者们所演唱的歌曲。因此有“流行乐组”(流行音乐表演者通常是演唱者、吉他手、鼓手,有时加入复杂的电声效果)、“流行音乐节”之称。[1]本文所探讨的“流行音乐”概念主要是流行歌曲,不包含乐队相关内容。

流行音乐从诞生发展至今,已成为当今时代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是大众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反映了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而且对整个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流行歌曲大众化、全民化的特点,得到众多年轻人的喜爱。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这是高职院校音乐课程设置中的挑战,也是音乐教师需要面临的一个课题。

二、高职院校现有音乐课程的设置――以湖北省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湖北省襄樊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开设音乐课程的专业仅有学前教育,另外,公共音乐研究室的老师承担了全院任选课中音乐部分的课程。

表1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①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共开设7门音乐课程,不论是必修课,还是限选课,都没有跳出传统音乐课程的圈子。

表2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任选课音乐类课程(2010―2011年度第2学期)

根据表格信息,我们了解到:2010―2011年度第二学期共开设音乐类任选课7门,其中传统课程3门,《演唱表演》、《钢琴》、《舞蹈表演》;音乐基础课程1门,《音乐基础训练》;拓展类课程3门,民族乐器演奏(葫芦丝、二胡)和《流行音乐文化与歌曲演唱》。流行音乐相关课程是我最早开设的,已讲授3个学期,学生反映良好。

通过上述两个表格的统计,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并未开设流行音乐相关课程,全院任选课仅开设《流行音乐文化与歌曲演唱》一门相关课程,说明流行音乐在该校的受重视程度远远不够。除此之外,音乐素养类的课程,如《音乐欣赏》、《影视音乐》、《民族民间音乐》等课程也没有见到。

三、在高职院校开设流行音乐相关课程的构想

很多人认为,高职院校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地方,只要学到技术就行,流行音乐相关课程没有开设的必要。但我不以为然。首先,流行音乐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如果能将它引入课堂,学生就会非常感兴趣;其次,就我的了解,相当一部分学生喜爱演唱流行歌曲,但总是在选曲、演唱技巧、舞台表演等方面陷入困惑,这时,如果有音乐教师适时指导,那不仅能及时解决学生的演唱技术问题,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演唱与表演水平;最后,流行音乐相关课程的开设,能够提升大学生的音乐素养,丰富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由此看来,在高职院校开设这类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1.课程内容与形式的选择

流行音乐包含的内容很多,也以不同的形式呈现。比如说有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介绍,流行音乐经典曲目的赏析,流行歌曲的演唱与表演,流行音乐的创作,等等,分别以理论课、表演课和创作课的形式讲授。

我认为,这些内容可以组合成《流行音乐文化》、《流行歌曲演唱》和《流行音乐的创作》三门课程。其中,《流行音乐文化》主要讲授流行音乐历史及作家作品赏析,《流行歌曲演唱主要讲授流行歌曲的演唱技巧、舞台表演,《流行音乐的创作》则侧重于词曲创作。最后一门课程有一定难度,可根据学生自身水平和程度确定是否开设,以及讲授内容的深浅。

2.课程适用场合的确定

流行音乐相关课程适用于音乐专业的必修课、普通专业的选修课,以及学生社团活动。

3.课程设计的思路与构想

流行音乐相关课程选择中外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代表曲目欣赏、经典曲目演唱和流行歌曲演唱技巧与表演训练这几个方面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过介绍中外流行音乐的不同风格,聆听和感受经典流行歌曲,亲身体验流行歌曲的演唱技巧和韵味,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1)课程目标

《流行音乐文化》与《流行歌曲演唱》课程在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主要途径,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了解流行音乐文化,演唱经典的流行歌曲,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流行音乐文化,亲身体验流行歌曲的演唱技巧,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有助于学生正确地处理流行音乐与自身生活、学习的关系。

知识目标:了解中外流行音乐发展的轨迹,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风格;通过介绍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风格,把握其发展脉络,了解各自的音乐特点。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聆听和感受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掌握基本的流行歌曲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素质目标:培养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和较强的艺术审美能力,对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能作出较为客观和富有见地的评价,激发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增强音乐与文化素养,不断完善人格,提升精神境界。

(2)教材编写

编写出一套适合高职院校特点的流行音乐教材是十分必要的。教材建设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积极引进国外相关教材,通过编译、整理和补充使其本土化符合中国国情;二是组织各院校教师共同编写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教材。[2]

(3)教学方法及手段

制作集图片、影像和课件于一体的教学内容,采用PowerPoint多媒体授课方式,其丰富、多样的信息承载形式、灵活方便的交互特点,应该会受到学生们的喜爱,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方法上力求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教学过程以讲授和演唱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讨论,使学生充分融入整个教学过程。

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的网络资源,将提升课程的品质和内涵。最好建立校园网网络资源,为加强学生的音乐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帮助和指导,其中应该包括音乐音响图谱资料、歌曲演唱技巧和表演训练、乐谱制作技巧、知识问答、论坛、网上参与等。这样不仅可以满足本课程学生自主学习和上网学习的需要,而且可以起到教育学生、激励学生、教书育人的作用。

四、结语

流行音乐目前已成为一项环环相扣的文化产业,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传播技术和音响技术的发展,大学生接触流行音乐的机会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大,喜爱程度也越来越深。[3]相对而言,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对流行音乐的关注略显不够。本文以湖北省襄樊职业技术学院的流行音乐相关课程设置为例,分析了音乐课程的现状,并对流行音乐相关课程的开设作了初步的设想,以期得到同行们的共鸣,使更多的业内人士关注流行音乐相关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开设的构想,让无数个构想凝聚在一起,成为实实在在、具体的实施方案。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爵士乐与流行音乐的关系

内容摘要:本文将从“爵士乐的含义,发展历史,类别,基本特征以及流行音乐的含义,发展历史,类别和基本特征等”多角度进行探讨,从而透视出爵士乐与流行音乐在本质上,社会地位上以及社会功能上的关系。这对理解爵士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历史以及提高演唱技巧与水平上有着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爵士乐 流行音乐 关系 影响

一.爵士乐

1.爵士乐的起源和发展

回首往昔,不觉间爵士乐的历史已经有一百多年了。而爵士乐的来源也许要追溯到三百多年以前了。几个世纪以前,欧洲和美洲的白人奴隶贩子从非洲将许多的黑人奴隶运往美国,虽然他们无力改变现状,但是作为人,他们有借助音乐来抒发自己情感的能力,于是,终日的压抑,最终变成了一种反映内心世界的呐喊之音--爵士乐。在这种音乐形成之后,爵士乐被融入了在美国各地不同部落的黑人音乐文化当中,最终成为美洲黑人的“异地文化”,并在美国生根发芽,成为黑人文化的艺术结晶。

而爵士乐真正的形态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段时间。它最初是反映在美国新奥尔良地方歌舞厅的铜管乐队当中,到了20世纪30年代时爵士乐最为辉煌的时代,而爵士乐的中心也从新奥尔良转移到了芝加哥、纽约和其它大型城市。到了20世纪50年代爵士乐又迎来繁荣时期,Bop(指人声无意义的哼唱)成为了爵士乐的主流。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爵士乐不再像之前那么辉煌,但几乎所有的爵士乐流派仍然在流行音乐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2.爵士乐的类别

经过上述所说,我们可以知道爵士乐拥有着长久的历史,而在这个过程中爵士乐几经发展后,也发展出了许多的风格唱法。像20世纪初的奥尔良爵士乐,30年代大乐队演奏的摇摆乐,40年代的Bop,40年代末的冷爵士,50年代的Hard Bop,60年代的自由爵士,70年代的摇滚爵士以及以后的拉丁爵士,融合爵士,爵士FUNK等等,这些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爵士乐辉煌的发展史。

3.爵士乐的特点

就音乐的本体而言,爵士乐是非常强调即兴演奏的流行音乐,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了欧洲古典音乐,教会福音音乐,黑人劳动音乐,进行曲,拉格泰姆和布鲁斯音乐的影响。在自身的特点上爵士乐以布鲁斯的旋律及调式特征为基础,采用了拉格泰姆的切分节奏型来贯穿整个作品。它的自由性能够给乐手提供连续的创造力,许多爵士乐手可以随心所欲的从其它音乐形式当中借用一些形式与想法,直到演奏到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又能够将音乐带入一个又一个“新”的方向为止。

而且,爵士乐还反映在它反叛于20世纪之前和与其同时的所有传统音乐,所以说爵士乐最大的特点还是将自己的艺术风格重点表现在对世俗领域的反映上面。

二.流行音乐

1.流行音乐的起源和发展

流行音乐的起源可以归纳为两个:一是美洲大陆的移民,或者说是白人带来的音乐,这种音乐最早是诞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另一个是西非的黑人奴隶带来的非洲音乐了。真正给现代流行音乐带来本质力量的就是这种黑人音乐,在它的基础上派生出了现代流行音乐的体系和基本脉络。

在19世纪后期,黑人音乐吸收了白人音乐的因素后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风格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后诞生了流行音乐史上最重要的音乐体裁--布鲁斯。19世纪末在美国的新奥尔良爵士乐的横空出世为流行音乐掀开了新的历史篇章。直到20世纪30年代,爵士乐一直处在辉煌阶段,到了20世纪30--50年代初,由于科技的发展,唱片业兴起,流行音乐得到了强大的传播载体,由此,流行音乐开始向各个方向拓展,种类也开始骤然繁多,出现了乡村音乐,抒情歌曲等体裁,而后,“猫王”融合了爵士,福音,布鲁斯,乡村民谣以及刚刚兴起的电子乐,最终形成了流行音乐范畴最终要的音乐体裁--摇滚乐。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灵歌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到了70年代,迪斯科以及摇滚乐的分支朋克音乐也在悄然中兴起。到了80年代,世界的流行音乐开始进入了全面的发展时期。直到今天,流行音乐依旧不断地在进步,不断地在创新,一个又一个的新兴曲风接连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

2.流行音乐的类别

从之前流行音乐的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流行音乐在不断的进步创新后,涌现出了大量的音乐体裁。像最开始的布鲁斯音乐,到后来的爵士乐,到20世纪50年代唱片的兴起后所带起的摇滚乐,乡村民谣,抒情音乐等,再到后来的迪斯科,朋克音乐,到了现在的节奏布鲁斯,灵魂乐,FUNK,迷幻,嘻哈,无伴奏等等许许多多的流行音乐体裁被世人们所熟知。而且,无论是哪一种音乐体裁,都有被大量的人们所喜爱,这也使得流行音乐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3.流行音乐的特点

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是因为它的特点非常鲜明,相对于传统的音乐形式,流行音乐更加的抒情,风趣,而且拥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它的写作手法也相对通俗,曲调顺口,易于传唱,而且它的歌词也多用生活语言,也为人们所接受和传唱,歌手多是自成一格的,发声的方法也各有千秋,不受声院学派的束缚,演唱时感情要重于技巧,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等等。

三.爵士乐与流行音乐的关系

1.爵士乐与流行音乐在本质上的关系

在现今的生活当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有接触到流行音乐,但是,大部分人确对流行音乐持有一种模糊的概念。只是知道,身边人所传唱广泛,并且能够朗朗上口,容易被人们多接受的歌曲就是流行音乐,而碰到爵士乐这种曲风有所差异,曲式结构有所变化,演唱方式有所不同的体裁时,也许有的人就会问到,这到底是什么音乐,在深一层去想就会问,这个音乐跟流行音乐是什么关系?其实,爵士乐是众多流行音乐当中出现最早,并且是影响最广的一个乐种。也就是说,从本质上来看,爵士乐本身虽然并不是流行音乐,是单独的一种音乐体系,但是它所延伸出的许多乐种却是流行音乐当中的曲风,对流行音乐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2.爵士乐在艺术形态上和表演形式上对流行音乐的影响

因为爵士乐有100多年的历史,出现的时间较早。所以,爵士乐对于流行音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尤其是在艺术形态和表演形式上。首先,从艺术形态上来说,爵士乐将世俗的音乐文化推入到一个空前发展的高度,对传统音乐的挑战表现出了一种咄咄逼人的趋势,应该说,传统音乐并不是与流行音乐平分秋色的,而只是在大众欣赏群体的眼中仅仅是万花丛中的一点“蓝”,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它已经失去了往昔的优势,其发展和地位已眼见得步履维艰。究其根源不可否认,这一趋势的形成明显是受到20世纪流行音乐的“始祖”--爵士乐的直接冲击。使得世俗间所产生的流行音乐不再只局限在某一领域里,使其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在艺术的形态上得到了升华。而在表演形式上,爵士乐对于流行音乐同样有着深远的影响。开始阶段的流行音乐只是在民间,百姓之间相互传唱,只是人们的日常消遣,没有伴奏,没有固定的表演形式,而在新奥尔良的歌舞厅的铜管乐队当中所表现出的爵士乐的兴起,进而改变了流行音乐的这一状况。使得流行音乐开始有了配乐,有了乐队的伴奏,有了舞台,有了演出模式,甚至于能够做出优美的曲调。这不得不说爵士乐对流行音乐在表演形式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3.爵士乐与流行音乐在社会地位及其社会功能上的关系

从之前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爵士乐来源于美国的黑人奴隶,而流行音乐的源头也基本是如此。而且,就本质上来说,爵士乐就是流行音乐范畴当中的一种体裁。所以,爵士乐与流行音乐在社会地位和社会功能方面是基本相同的。但是,细细想来又有稍许不同之处。爵士乐是20世纪一个独具特色的新音乐品种,它和流行音乐都对近现代音乐文化生活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当今欧美一些著名的音乐学院已经将这种新音乐纳入到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地位,分多地音乐研究机构以及基金会也将起作为专门性的课题纳入到学术研究的视野。也就是说,爵士乐在社会地位来说已经越来越正规化,严谨化了,它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已经越来越高了。而流行音乐整体虽然也在慢慢发展,但我们可以了解到,依然无法达到那一步。但是,流行音乐整体的传播范围要不单一爵士乐的传播范围要广泛很多。

而从社会功能来说,无论是源于美国黑人奴隶的爵士乐还是源于南北战争和黑人奴隶的流行音乐,他们都可以说是人们生活的一个调节器,是人们的一种心灵的寄托,是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一个媒介。而且,爵士乐和流行音乐这两个词汇现在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所领会。也就使它们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也可以说明爵士乐和流行音乐整体都在某一程度上会对人们产生一种教化功能。从而使得它们在社会功能层面上得到升华。

四.结论

清晰,正确的理解爵士乐和流行音乐的含义,可以让你从本质上认识到什么是爵士乐和流行音乐。了解爵士乐和流行音乐的起源,各阶段的发展可以让你更加深刻的了解到爵士乐和流行音乐,还可以了解到爵士乐与流行音乐之间对彼此的影响。也可以会会在你的音乐素养,演唱技巧及水平提高等方面有所帮助。所以,正确理解爵士乐和流行音乐,了解它们在各方面的关系,清晰认识它们对彼此的影响,会对你的音乐理念,音乐素养及演唱技巧等提供很多的帮助。

[作者介绍:赵亮,辽宁文化艺术职工大学(辽宁省艺术学校)副教授,辽宁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流行音乐家协会会员]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流行音乐背景下的中学音乐教学研究

摘要:伴随着流行音乐的出现以及普及,中学音乐教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何利用好流行音乐,使流行音乐促进中学音乐教学健康发展成为当前教育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从流行音乐对中学音乐造成的影响出发,提出流行音乐影响下的中学音乐教学应当遵循的几个原则,并且就将流行音乐应用到中学音乐教学提出相关策略,希望对改进中学音乐教学有所帮助,提高中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流行;音乐;中学;教学;影响;策略

中学生学习状态紧张、课业繁重,多听音乐可以起到放松心情、缓解压力,促进人格的发展的作用。但是近几年的调查研究显示,学生并不如我们想象的喜欢上中学音乐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为什么却喜欢听当下的流行音乐?这就告诉我们:流行音乐不等于音乐课,学生喜欢流行音乐但是不一定喜欢上音乐课,我们要反思中学音乐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否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可以利用好流行音乐在学生中的影响,将流行音乐与现代中学音乐教学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中学音乐课的兴趣。本文就中学音乐教学与流行音乐的相关问题展开小小的讨论,仅代表笔者一家之言,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1.流行音乐对中学音乐造成的影响

要了解流行音乐对于中学音乐的影响,首先要清楚什么是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不等于流行歌曲,关于流行音乐,最早发源于20世纪初美国的爵士音乐,专指那些易于传唱、歌词内容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包含着真挚的感情,在普通大众中广为流传的曲目,可能会在一个时间段内比较流行,也可能会流传到后世。关于流行歌曲,它是流行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流行音乐一般通过流行歌曲的方式表现出来,大多数人都将流行音乐等同于流行歌曲。流行歌曲以大众的生活实践为基础,从大众生活实践出发,因而能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其中包含的情感也极易引起中学生的共鸣。但是目前的生产者为了获取利益,将流行音乐作为产品进行包装,在流行音乐中出现了许多良莠不齐的作品,有些流行歌曲的内容庸俗至极,传播一些不良信息,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印象。但是,如果能够将那些经典的传播积极的正能量的流行歌曲引入课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音乐课的兴趣,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历史这门课程,也可以使学生学到课本上所没有的知识。

2.流行音乐影响下的中学音乐教学应当遵循的几个原则

现在,流行音乐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浸透到中学生的生活当中去,如果想将流行音乐从学生的生活中剔除出去是完全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合理的运用流行音乐,使流行音乐更好的为中学音乐教育服务,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的运用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2.1 适度性原则。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不意味着对传统教学内容的抛弃,流行音乐的运用是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让流行音乐取代中学音乐教学内容,流行音乐的引用使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要在完成中学音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进行流行音乐的学习。流行音乐入课堂,是对中学音乐学习内容的补充,在引入过程中要注意把握适度性原则,传统音乐始终是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主流。

2.2 指导性原则。学生在接触流行音乐的过程中,往往凭借自己的直觉来决定自己是否喜欢某首流行歌曲,主要是看歌曲是否容易传唱或是跟风,大众是否喜欢这首流行歌曲影响到学生的喜好,没有形成科学的欣赏观。中学音乐教学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鉴赏识别音乐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甄别真善美的音乐与假恶丑的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中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指导性原则,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使学生自发的认识到流行音乐因为其创作主体的多样性所造成的音乐的多样性以及其所包含内容和情感的复杂性,通过这种认识培养起学生鉴别高雅与低俗的音乐的能力,在能够鉴别"美丑"音乐之后,要使学生能够抵制流行音乐中的不良影响,汲取流行音乐中的有用成分,进行音乐学习。第二,学生要能够对那些的经典的流行音乐作品进行一定的分析,包括作品的创作背景、风格流派、音乐技巧、表现方式等等。第三,将流行音乐与其他音乐派别进行一定的对比,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的音乐派别所蕴含的不同的魅力,体会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鉴赏观,热爱传统音乐,并能够正视流行音乐,用科学合理的眼光看待流行音乐,提高鉴赏能力。

2.3 主体性原则。在音乐教学中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在音乐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知识,增强其审美体验。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学生熟悉并且喜欢的音乐知识来教学,创造性的利用教材知识。同时,将学生所熟悉的音乐引入课堂,能够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将学生熟悉的电视剧插曲、综艺节目、广告中的乐曲等带进课堂,让学生一起探讨它们的特点,并且从歌曲中获得相应的感悟,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通过这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学的更加轻松、愉快。

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丰富自身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创造丰富的音乐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要想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流行音乐应用到中学音乐教学提出相关策略

3.1 课前播放。老师选择一些非常流行的、适合学生听的流行音乐在课间播放,学生在音乐声中踩着音乐的节奏、唱着流行歌曲走进教室。这样既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 放松学生的心情,同时也达到学习聆听的目的。学生有了好的情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课堂上的音乐学习作了情绪的铺垫,一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够让人愉悦心情,还能增强人们的审美体验,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丰富学生的课程,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堂课也就轻松多了。

3.2 在课堂上进行专门的流行音乐教学。学习音乐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环境的创设,通过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的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乐趣。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中学音乐教学主要还是以鉴赏为主,可以拿出专门的课堂教学时间供学生进行流行音乐欣赏,但是要注意合理规划,可以让学生欣赏某一时期最流行的金曲;某一时期最火的歌手的作品;某一歌星或组合或某一乐队的作品;某一流派某一类风格的流行音乐;某一主题内容的音乐。通过系统的学习避免了学生在生活中选择流行音乐的随意性,使学生能够对流行音乐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如独立探究、合作学习、发言交流等,共同了解流行音乐的音乐特点以及流行音乐背后所隐藏丰富的的时代内涵。

3.3 写音乐小评论。再进行课堂流行音乐鉴赏之后,学生一定会对流行音乐有一定的想法和感受,这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音乐小评论的形式发表自己对于流行音乐的相关看法,可以是听了某首流行歌曲的情感体验和变化,也可以说流行音乐特点和音乐技巧,在学生完成音乐小评论之后可以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教师应当给予适当的指导,使学生对音乐鉴赏形成系统的认识,从而更进一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的能力。

4.结束语

流行音乐的普及对于中学音乐教学既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也存在着一定的消极影响。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进行中学音乐教学与流行音乐整合注意把握相关的原则,发挥流行音乐的积极影响,规避流行音乐中的不利因素,因势利导,促进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良好应用,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增强音乐素养,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要给学生传授知识外,自身也要不断学习音乐知识,根据上课时学生的反应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同时要不断总结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课下补充能量,抓住学校的培训机会,积极参加培训,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同时要不断向先进的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论流行音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 流行音乐是中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取其长处,并以此为切入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及对社会的释读,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流行音乐 语文课堂教学 催化剂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学生要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为我们留下了璀璨的传统文化,在要求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对多样文化有正确的认识。流行音乐作为多样文化的一种,值得我们关注。

流行音乐是指某一时期或是很长时期内被人们广泛传唱,甚至流传后世的音乐。它内容通俗,贴近生活,反映时代热点,跟随时代潮流,形式自由活泼,情感真挚。尤其是青少年,“某某歌星的粉丝”往往会成为他们的代名词,这一现象在中学校园里尤为突出,现已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初中语文教师该怎么看待这一问题呢?我认为绝不能把流行音乐视为洪水猛兽,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际上大语文教学的内涵是很广泛的,其人文性和综合性决定其与其他各类学科的相互兼容和渗透。流行音乐和语文教学亦是如此,把二者隔离开来的做法,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倒退,所以应该把流行音乐中好的部分引入语文课堂,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一、通过流行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往老师只重自教而忽视学生,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成为过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还权于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广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真正属于他们,利用流行音乐创造情境是很好的方式之一。流行音乐是学生们所喜好的,如果把教学内容和与之相关的流行音乐联系在一块,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流行音乐激起学生们的兴趣点,会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比如在讲《黄河颂》一文时,我首先介绍了文章的时代背景,当时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无情地践踏着华北大地,亿万国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该何去何从呢?我留下了这个疑问,播放了《保卫黄河》,一曲罢了,许多学生瞪大了眼睛,更有的握紧了拳头,眼中的激动一目了然。我知道此时的学生已被这首歌曲激发起了研读本文的强烈兴趣,由兴趣做老师,学生对本文的理解也就更透彻了。

二、通过流行音乐的穿插,加深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把握。

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在于让学生把握文章的情感,也就是把学生的心和文章的情感融会到一起。大部分同学看文章欣赏的只是波澜起伏、高潮迭起的故事情节,而忽略了与文章的情感产生共鸣,在文章主人公高兴时,学生悲伤的有之。悲痛时却又大笑不止,这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意义。流行音乐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关键地方穿插音乐,就可以刺激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感情,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著名散文,尤其是父亲翻越栅栏为儿子买橘子的画面,至今已定格为一个经典。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使学生与文章所表现的情感达成共鸣,我播放了崔京浩的《父亲》:“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等我长大后/山里孩子往外走/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循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能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愿天下父母平安渡春秋。”歌声中,我的眼里饱含着泪水,大部分学生也已是泪流满面,不能自己。我知道每一个学生都会由这首歌而想到自己的父亲,这泪水中包含着感激、自责和奋进。此时对朱自清父子之间的真挚情感的把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在这里,一首歌也就胜过了老师的千言万语。

三、通过流行音乐,能使学生获得人生的感悟和启迪。

一首好歌其实就是一首好诗,好的歌曲除了旋律优美以外,它言简意赅、文采华美、富含哲理的歌词也是不容错过的精彩,每一首流行音乐的词作者为了表达情感或音律节奏的需要,往往会在歌词中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这使歌词寓意深刻、回味悠长。在体现词作者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也会使学生获得人生的感悟和启迪。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这种音乐,不仅能拓展课堂教学的外延,而且会达到课已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一篇文章,课文记述的是“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爬悬崖,“我”虽然成功地登顶了,却无法下来。在父亲的鼓励下,“我”逐渐有了信心,走一步,再走一步,最后慢慢爬下了悬崖。文章不长,中心也好把握,于是我便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堂课下来,学生们虽然有所感悟,但悟之甚少。为此我做了调查,在第二课时讲述主旨时,我播放了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在激昂的音乐声中,在“相信自己/你将赢得胜利/创造奇迹”的振奋下,学生们脸上洋溢着坚定、自信。同时我也相信,这一堂课会因这一首歌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

四、以流行音乐为切入点,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现代流行文化并不是不要传统文化,相反它是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的。流行音乐作为文化的一种,更是吸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泛泛地说教只会让学生不胜其烦,而流行音乐则可以成为一个切入点,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中国石拱桥》一文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高度赞美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但很多学生不以为然,总以为是文物,是糟粕,不能与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相媲美,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和它是格格不入的。讲解此文时,周杰伦的《青花瓷》数次在班级响起,在优美的音乐中,学生仿佛看到了“素笔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的美丽画面。我告诉同学们,2008年山东省高考试题就依此而出,很多学生更是目瞪口呆,想不到崇拜者周董的歌也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由此改变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偏见,而变得积极探讨,探讨中必会被精妙的传统文化所折服。由此可见流行音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五、通过流行音乐,促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相对而言,学校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但时代在发展,观念在改变,信息社会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过去。对于学业过重的学生来说,怎么与社会更好地融合呢?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流行音乐,则是很好的方式之一。流行音乐具有很强的兼容性,除具有传统性外,更多的是流行元素。很多时候它就是当代经济、政治、精神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一个外在表现形式。其传统和叛逆比肩,光荣和罪恶并存。这相对于象牙塔内的莘莘学子而言,是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很好的途径。例如在讲授《斑羚飞渡》一文时,我播放了《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借此让学生们了解自然界有舍身相救的老斑羚,我们人类社会有撞人后逃跑的肇事司机。通过流行音乐,对于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学生们也就有所了解。

时代在发展,多元文化在相互碰撞,寻找流行音乐和语文教学的结合点,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中学老师有必要在流行音乐中去伪存真,挑选那些优秀的流行音乐,将其融入课堂,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浅析流行音乐的流行

摘要:流行音乐是音乐王国里一个重要的因素,它通俗易懂,旋律易唱,易于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它的受众面特别广,所以它的流行是必然的。

关键词:流行音乐;通俗

一、流行音乐的特性

流行音乐是根据英语popular music翻译过来的。按通常的说法,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

(一)流行音乐的新奇性

即流行音乐的流行性或时尚性。新奇是一切流行事物的显著特征,好奇心是人类心理的一个特征。而流行音乐作为一种主要以满足消费为目的的商业化的娱乐音乐,它必然是“建立在契合了某种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心理因而能为大众所普遍接受的基础之上的。”流行音乐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因而必然会“致使这种唱、奏、听某一曲目或运用某一风格的行为方式及其对象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扩展蔓延,并形成不同程度的社会风靡与社会群体性狂热。”流行性和时尚性是流行音乐的基础。

(二)流行音乐的娱乐性

流行音乐的作品内容通俗易懂,题材多取自于日常生活,以表现爱情主题的为多数,接受和消费的主体多数是以一般平民或亚文化群为主,因此它强调的是它自身的娱乐性和消遣性。它的通俗性决定了它拥有大众的基础。人们可以主动参与表演,增加了能动的空间和乐趣,人们从中能得到放松与享受。因此,流行音乐更为注重和强调自身的娱乐消遣性,“娱乐性”是流行音乐的重要特征与功能。

(三)流行音乐的商品性

流行音乐的传播载体是以作为大众文化消费品的各类录音磁带唱片为主的,在市场经济下,由于生产者面对的是一个巨大的商品市场,他们必然会以赚取利润作为他的最终目标。

(四)快速更替性

既然流行音乐具有商业性,那么它也和其他商品一样,是群众文化消费商品的主要形式之一,就必然存在着大批量的生产特性,产品快速的推陈出新,是为了满足消费者不断更新的文化消费的需求。随着大众文化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流行音乐的变更周期越来越短,之后会被更为时尚新颖的形式迅速所代替。

二、流行音乐的发展

流行乐是属于流行音乐其中的一个音乐流派,从中期作为替代软摇滚,后来借贷20世纪50年代开发的摇滚音乐发展。它有一个向商业唱片的焦点,并利用诸如多技术革新多轨录音和数字采样制作其他形式的影响最新变化对现有的主题。流行音乐也吸纳了流行音乐 大部分音乐流派音乐风格,(流行音乐与流行音乐其他音乐流派如摇滚、Hiphop、乡村乐、民谣、爵士乐等拥有相对稳定音乐风格相比,(pop music)是一种非固定音乐风格流派,即使不是流行音乐(pop music)固定音乐风格,如拥有摇滚乐、Hip hop、乡村乐、民谣、爵士乐多种音乐风格的歌手也可以归类为流行音乐(pop music)歌手。

20世纪80年代涌现出像迈克尔杰克逊、王子、麦当娜优秀流行音乐家,不仅商业成就出众而且拥有极高音乐造诣,彻底改变了流行乐坛。

爵士乐(Jazz)以其极具动感的切分节奏,个性十足的爵士音节和不失章法的即兴演奏(或演唱),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同时也得到了音乐领域各界人士的认可。它以蓝调(Blues)和拉格泰姆为源头,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发展,如今已是异彩纷呈,百花齐放。

乡村音乐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它来源于美国南方农业地区的民间音乐,最早受到英国传统民谣的影响而发展起来。最早的乡村音乐是传统的山区音乐,它的曲调简单,节奏平稳,带有叙述性,与城市里的伤感流行歌曲不同的是,它带有较浓的乡土气息。20世纪90年代的乡村音乐越来越具有全球性,

Hip-Hop是一种由多种元素构成的街头文化的总称,它包括音乐、舞蹈、说唱、DJ技术、服饰、涂鸦等。

Rap,说唱乐一词(有时又译“雷普”或“莱普”),原意为黑人俚语中相当于说话或交谈的意思。作为一种流行音乐形式,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纽约的贫困黑人住宅区。 说唱乐的盛行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此后,它一直以地下音乐的形式活跃于歌坛。1986年,Run―D・M・C的专辑《升起的地狱》获第一名,表明说唱乐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并有了全国性的影响。

摇滚乐,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的流行音乐市场出现了一种三足鼎立的现象。黑人欣赏的音乐基本上以节奏布鲁斯为主,中产阶级以上的白人听到的都是叮砰巷歌曲,而中西部的农村听众所喜欢的都是与农村生活有关的乡村音乐。然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约1954―1956年),唱片市场出现了两个明显的现象,即“市场交叉”和“翻唱版” 的出现。

“市场交叉”是指原来在一个市场发行的唱片,同时在另一个市场也取得很好的业绩。如有些歌曲在节奏布鲁斯销售榜上名列前茅,同时在波普(指当时的流行歌曲,叮砰巷歌曲的延续)榜上也备受欢迎。看到这种有利可图的市场交叉情况,有些大唱片公司很快根据流行的节奏布鲁斯歌曲制作出自己的版本,从而导致了大量“翻唱版”的出现。这个时候,原来被隔开的三个市场突然问中间的围墙倒了,在这片废墟中诞生了一种新的风格音乐――摇滚乐。

三、中外流行音乐的融合与创造

九十年代的音乐舞台,欢快的拉丁乐以及重金属乐,都相继在中国落下了脚。

欧美流行音乐的演唱方法,如迈克尔・杰克逊、席琳狄翁、惠特尼休斯顿等演唱的歌曲,深深地打动了中国听众的心。在流行音乐的诸多演唱风格中,四大天王” 中的张学友,可以称得上兼多种演唱风格的杰出人物。庾澄庆也是个奇才,他的作品有爵士风格的《老实情歌),拉丁风格的《我最摇摆),蓝调风格的《似水年华),乡村风格《情非得已)。杜德伟的曲风节奏明快,以劲歌狂舞风靡大陆。代表作品有《钟爱一生》《天旋地转》等专集。

进入21世纪后,由于欧美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进一步影响,使中国当代流行乐坛涌现出了许多实力派歌手和乐团。

在爵士乐的演唱方面,内地的谷峰是比较杰出的代表,他的演唱风格独具特色。在演唱形式方面,台湾的“蟑螂合唱团”,注重和声的运用,他们演唱的曲调风格与80年代的欧美合唱团的演唱风格类似。在RB风格上,也涌现出了许多新人,如阿杜、王珏、杨昆等。欧美蓝调风格比较突出的有陶器。

演唱风格上带有台湾民歌色彩的有“动力火车”, 以及内地的地下摇滚等,都是我们深受欧美流行音乐影响并结合自身创造出来的流行音乐。

从欧美的爵士乐、新民歌,到崔健所创作的摇滚;从80年代内地的通俗演唱,到外国电影音乐的流传等,都充分体现了欧美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之深刻,之久远。

结语:欧美流行音乐在世界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并占有领先地位。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一体化,随着中国流行音乐与欧美流行音乐的不断融合,不断创新,中国的流行音乐一定会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浅谈花鼓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应用

【摘要】为了加强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解决当前流行音乐旋律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本文解析了一种在现有流行音乐基础上增添花鼓戏音乐元素的方法,该方法从花鼓戏音乐的旋律元素、唱腔元素、调式元素等方面进行阐释,通过实例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应用于流行音乐的改编和创作中。

【关键词】流行音乐;花鼓戏;元素应用

当前乐坛许多流行歌曲的旋律听起来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一方面说明目前的流行歌曲套路化愈发严重(当然流行音乐属性上是带商业音乐的基因,这点本文暂不讨论),另一方面说明这些旋律缺少特色。而在现有流行音乐基础上增加民族音乐元素的做法正是增加色彩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力方法之一。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二者之间存在可相互借鉴和融合的共性。随着时代的变化,融入了花鼓戏音乐元素的流行音乐,亦鲜明地体现出它的艺术特色和社会价值。

2016年8月,一首名为“花鼓戏版《Rolling in the deep》”的歌曲在网上迅速走红,被各大娱乐平台转载且均获很高的点击量,甚至有网友制作“一分钟学唱方言版《Rolling in the deep》”,火爆程度之高显示出其极富娱乐性。此歌的改编演唱者为来自湖南的廖佳琳。虽然这只是首改编歌曲,但其体现出的实则是相关花鼓戏音乐元素的应用。改编也是二度创作,那这首被网友评为“洗脑神曲”的改编歌曲为何会火呢?从音乐层面看:

一、原曲具有听众群基础

中国流行音乐受日韩和欧美流行音乐的影响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世界各国音乐的传播速度迅速加快,我们的《最炫民族风》可以火到国外,国外的《江南style》也火到了国内。原版的《Rolling in the deep》(以下简称《R》)则是欧美当年的热门金曲,词曲由Adele Adkins,Paul Epworth共同创作,[1]于2011年5月21日拿下公告牌百强单曲榜第一名,共计夺得七周排行榜首位,后拿下公告牌百强单曲榜的年终排名冠军。2012年2月,《R》获得由第54届格莱美奖授予的“年度歌曲”、“年度制作”、“最佳短篇MV”三个奖项。国外音乐圈有各种改编版,而国内也有包括成龙在内的各种翻唱,以及包括二胡版、琵琶版、古筝版等器乐演奏版。可见,原曲是具有群众基础的音乐。

二、运用了花鼓戏音乐的四音结构

原曲的旋律具备改编潜质,《R》是单三部曲式,西洋小调,从音符的出现频率来看,唱名为6135的音出现的频率十分高,唱名为74的音出现频率很低,且多在弱拍或弱位。613是小调的主和弦的组成音,5可看为主和弦根音上方的七度音,构成七和弦。

在音乐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一段旋律不仅要好听,还要有特色。而这首改编歌曲的旋律就具有浓浓的花鼓味。它是怎么来的呢?花鼓戏之所以能独立于民族戏曲之林,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它的音乐有浓郁的特点和鲜明的色彩。其中,四音结构是花鼓戏旋律上的一个很鲜明的特点(这与地方方言有关)。

湖南花鼓戏音乐是以四音骨干为主体结构的音乐。可以纯粹以四音结构进行,也可以以四音为骨干,加入一个音,作为色彩音、辅助音、经过音、替代音而使用。四音结构可分为三种形式:川调(湘中地域的特产)、打锣腔(来源于湘北、洞庭湖一带)、洞腔(来源于湘南的曲调)。川调从调式划分,有羽调式、宫调式两种。羽调式强调七级音,宫调式强调六级音,形成“6135”和“1356”两种结构。也就是说,羽音、宫音、角音、徵音皆是川调的骨干音。

而改编版《R》的骨干音正是唱名为6135的音,与原版《R》骨干音选用上完全吻合。

由于没改编曲,伴奏乐器与和声框架都没动,在此基础上把原曲旋律的一些偏音改为符合花鼓戏四音列规律的骨干音,使得改编后的新旋律既有花鼓戏音乐的旋律特色,又没脱离原曲的大体旋律走向。

三、运用了花鼓戏的唱腔元素

是否具备花鼓戏音乐的旋律元素就够了呢?当然不。四音骨干结构特点,只是构成花鼓戏音乐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全部。

事实上,花鼓戏唱腔里的颤音也是个很重要的特点。总体要求是:调式中的主音、属音(有时是下属音)要唱得平稳少颤,或先直唱,再向上颤抖;向调式主、属(或下属)音作过渡进行的音,要快速的颤抖;其他的音作较慢的上颤或下滑。这些颤音规律与调式有关,同时,也受主奏乐器演奏习惯的影响。湖南花鼓戏的唱腔中还有一些在唱词词组后加入的行腔部分,一般幅度比较小。这样运用花鼓戏的唱腔规律来演唱歌曲,被演唱的歌曲自然就被加入了花鼓戏味。

湖南人讲话比较快,唱花鼓戏更是要伶牙俐齿,《R》原曲的整体节奏较明快,用的是小快板速度,改编版里全都有保留,基本以八分音符为主,快的地方以十六分音符为主,这样很有湖南人说话快节奏的特点,也有花鼓戏唱腔时的干净利落的感觉。

此外,湖南花鼓戏唱腔比较高,《R》原曲是女高音演唱,而改编版是用男声唱且用原调,这很直接地表现了湖南花鼓戏的声腔的高亢。

中国的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关系要有一个完整和正确的定位似乎很难[2]。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民族音乐元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而只有更清楚地了解“花鼓味”,才能更好地有的放矢,把花鼓音乐元素巧妙地融入音乐创作中。总而言之,若想在流行音乐中加入花鼓戏音乐的韵味,除了旋律上的四音结构外,还需注意旋律旋法、调式、节奏、速度以及颤音行腔等方面的综合运用(改编的作品原曲有群众基础更佳)。这样既能给所创作的音乐注入鲜明的艺术特色,又能在发展流行音乐的同时传承我国花鼓戏音乐的精髓,彰显其社会价值。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早期电影中的流行音乐

大上海,初试啼声!

三四十年代,都市文明中心,在上海;电影公司的集中地,在上海;电影与流行音乐的第一次辉煌,还是在上海。那时,它叫东方巴黎。南京路上,电影院栉次鳞比,联华、天一、明星等大的影业公司几乎搜罗了中国所有的电影人才,有投资影业的大亨,有费穆、蔡楚生等知名导演,还有灿如漫天烟花的明星。有这样一种说法,在大都会跳一支舞,就有可能踩掉阮玲玉的鞋跟!在流行音乐方面的繁荣,比起今天来也毫不逊色,如果放在世界范围来看,甚至令今人有些惭愧。那时的上海是一个国际性的流行音乐的中心,甚至可以与西方流行音乐的故乡新奥尔良媲美。解放前的老唱片基本都是法国百代唱片出品,在二十年代在上海市民中就有了不小的影响。《毛毛雨》是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由白话运动的先驱黎锦晖先生创作,他的女儿黎明晖演唱。黎明晖是真正的大家闺秀,唱这首歌纯粹是为了支持父亲的“用歌声推广白话文”的事业。她梳着齐耳短发,形象清新可人。黎明晖当年有多红?她的儿子曾回忆道:“当时的上海,歌迷想寄信给妈妈,不用写地址不用写收信人,只要在信封上画个娃娃头的小姑娘,保证寄到。”在这样一个独特的条件下,电影中的流行音乐在上海有了初试啼声。

1929年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电影《野草闲花》,由“电影皇帝”金焰和影后阮玲玉主演,这个几乎是完全照搬《茶花女》情节的故事,现在大多数人之所以还会记住它,原因之一是因为它开创了电影的一个新时代:从它开始,中国电影开始有了自己的电影歌曲。《野草闲花》中的中国电影第一曲《寻兄词》由导演孙瑜自己作词,其弟孙成璧作曲。它的问世离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的出现还有一年时间,虽然被配上音乐和歌曲,但仍没有对话和其他音响,当时的人称这样的电影为“无声对白配音歌唱影片”。和后来真正的有声片不同,《野草闲花》是事先灌录成蜡盘唱片,影片放映时配合画面现场放出阮玲玉和金焰的歌声“夜色冷,寒鸦觅巢归。歌声声,我兄能听否?莽天涯,无家可归!” 无论是《野草闲花》还是《寻兄词》后来都很少被人提及。但是电影与流行音乐的结合这种形势迅速被人认同,三四十年代的辉煌随之而来。

1934年胡蝶主演的《姊妹花》和王人美主演的《渔光曲》先后上映,两部电影的插曲《催眠歌》和《渔光曲》迅速流行,直至很多人为了听歌而跑去看电影。上座率连续爆满,分别创下连映60、80天的纪录,中国电影歌曲迎来了第一个高潮

老词、老曲、老声、老电影

那个时代的很多电影里的流行歌曲,现在听起来吱吱呀呀,残旧不堪,但是很多人却深深的着迷于此道,认为就是那些老电影、老歌、老调有说不出来的好听。甚至比后来者比如邓丽君翻唱的要好听。

可是那个时候的人,由谁会有邓丽君那末多的演唱技巧那末刻苦的声音训练呢?有谁会有王菲的制作班底呢?有谁能像现在的音乐人动不动就把交响乐拉来为流行音乐体亮音色呢?现在的人听《采槟榔》听《夜来香》多数都是后来人翻唱的吧,其实听听当初的电影原声也不错呢。听听那些老词老曲老声,简陋是简陋了点,但是别有一番滋味。事实上,那个年代在电影流行音乐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有很多是今天都望尘莫及的。

“那南风吹来清凉,那夜莺啼声齐唱,月下的树儿都已睡,只有那夜来香,吐露出芬芳”,一曲《夜来香》(电影《春江遗恨》里的插曲)烘托出一派大都会的景象,这首蕴涵独特海派风情的《夜来香》,由著名音乐家黎锦光先生所创作。当时不但风靡了整个上海与华北,抗战后还流传到海外,世界各国出版此曲的唱片多达八十个版本以上。黎锦光是当时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的音乐主任,并为上海新华电影厂写作电影歌曲,他是黎锦晖的弟弟。不必说它优美的旋律,单是它那情诗一般的语言就已经让人沉醉了吧。最早的一批流行音乐人,多是些白话文运动的领袖,流行音乐是他们推广白话的手段。如刘半农写过《教我如何不想她》和黎锦晖的《毛毛雨》。可见早期电影歌曲的词作者的文学功底是很高的。而且在上海诞生的中国流行音乐一开始就显露出明显的都市性和商业性,而电影也在三十年代1936--1937年迎来了商业电影的第一个高潮。自然的,三四十年代的电影中的流行音乐是商业至上的。所以那时的词曲作者的目标是要雅俗共赏,写老百姓想听的歌。就像《夜上海的》(1946年影片《长相思》插曲)里唱的“一切都为了,衣食住行”。

那时的老曲是真正的土洋结合,对西方作曲方式的学习是总的方向。到了贺绿汀那一代音乐人,西洋技巧已经得到了很充分地运用。但是,三十年代是电影民族意识和民族审美蓬勃建构的时代,电影里的流行歌曲也在进行民族性的探索,资源就是来自于传统的民歌。事实上,如果不是对于传统民歌的借鉴,这样一个新鲜的事儿怎么会被中国大众如此迅速的接受呢。

那词那曲,后人也许可以模仿重现。可是那老声儿,再也没有啦。那是属于那个时代专属于那个时代的特殊记忆。这一时期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原声期。基本都是用本色歌唱,较少声音技巧。因为如何对歌唱者进行声乐训练在历史上是一片空白。比较夸张的例子是音画结合前的流行音乐《毛毛雨》“小亲亲,不要你的金,小亲亲,不要你的银”。听听黎明晖版的演唱,简直可以说就是“合着节拍说白话”。那么老声儿的那种美妙的滋味从何而来呢?――这些歌唱者虽然没有系统的西洋发声训练,但是他们有一个可以借鉴的巨大宝库――传统戏曲,这个长期适应并影响了中国人审美的演唱方式。当时的演唱者戏曲味儿都很浓,对于高音或者较难的声位,声嘶力竭的够上去,久而久之,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的演唱方式。而且朴素的演唱方法可以使演唱者更易于在歌声中表达情意,不必分心去顾及那些繁杂的声音技巧。

那时的电影流行由演员原声演唱插曲,演而优则唱,唱而优则演的情况特别普遍,因而捧红了很多多才多艺的明星。前者比如周璇,后者比如黎明晖。歌星出身的黎明晖在三十年代于《不堪回首》、《花好月圆》里任配角。后又加入大中华公司,演出《透明的上海》、《殖边外史》、《可怜的秋香》、《追求》等片,而《女人》、《清明时节》更使她在影坛留名。这些电影里的歌儿多是她亲演亲唱的,现在她的名字比起周璇来是大大逊色了,但是她的银幕形象很有特点,始终保持了书香门第家姑娘的端庄与羞涩。这个时候的唱片业被法国百代垄断,绝大多数流传开来的歌曲都是来自于电影之中。在这之后,1950--1978年是个特殊时期,1978之后随着唱片业的发展,电影对于流行音乐的作用也不能再像三四十年代那样风光.

永远的经典

首先是1934年影片《渔光曲》在国内外的双成功促使电影制造商把目光投向了电影歌曲。主演王人美,人称小野猫,在众多阴柔美人中,她的出现给人清新之态。在《渔光曲》中饰演一位勤劳、泼辣、乐观的渔家女,体态矫健、敢作敢说、浑然天成。这种健康的审美,也是她能在莫斯科电影节上倍受好评的原因吧。《渔光曲》的同名主题歌也是由她主唱,旋律优美,与屏幕上大海、渔网的画面完美配合,表现劳作的快乐和穷人家的淡淡的哀愁。

1937年7月24日 ,《马路天使》在上海金城大戏院开始了它连续21天的首轮公映,近10万人次观看了《马路天使》这部“卖座最盛、舆论最佳之巨片”。对片中由周璇演唱的插曲《四季歌》和《天涯歌女》,人们异口同声地叫好,而著名的百代公司也抢在《马路天使》公映前请周璇灌制了唱片,与影片同步发行。《四季歌》的作者贺绿汀运用了优美的民歌曲调,唱出东北人流落他乡的痛苦和哀思,流传全国,人人哼唱,人人感叹。 “春季到来绿满窗, 大姑娘窗下绣鸳鸯。忽然一阵无情棒, 打得鸳鸯各一方……”,歌女生活不算快乐,周璇演的小红唱这个歌的时候噘着嘴,心不在焉摆弄自己的辫子。这是天真活泼的小红的第一次出场,那一种朴实自然的魅力一下子抓住了观众的心。《天涯歌》唱了两次,风格、节奏、感情完全的不同。此曲已成为中国电影歌曲经典中的经典。周璇,凭此确定了“甜歌”这一艺术形式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的地位,也让她成为那个时代音乐的代名词。

四十年代,陈歌辛创作的“玫瑰玫瑰我爱你”为电影《天涯歌女》插曲。不但在四十年代走红全国,二战结束后,美国流行乐坛还有人把这首歌译成英文Rose Rose I Love You,改编成爵士乐,出版了唱片及乐队曲谱,流行于美国及世界各地,处处热卖。这是第一首在国际上流行的中国歌曲。这样的盛况现在想起来都是很激动人心的呢。

以上的这些歌曲都是出自一些被奉为经典的优秀电影,这一类的歌曲还有《桃花劫》主题歌:毕业歌,1935年影片《儿云风女》插曲: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影片《儿云风女》插曲:铁蹄下的歌女,1940年影片《西厢记》插曲:花好月圆。

事实上还有更多的这一时代的名曲来自于一些不太有名的或者是失传了的电影。比如1936年影片《古塔奇案》插曲:秋水伊人(贺绿汀),1946年影片《长相思》插曲:花样的年华,1937年影片《三星伴月》插曲:何日君再来,以及电影《春江遗恨》里的插曲《夜来香》。

其中《何日君再来》成就很高命运却最传奇。“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喝完了这杯请进点小菜”这首温柔奇特的歌曲在当时风头很劲。还被日本人李香兰唱过,这一点却造成了创作者刘雪庵一生坎坷。日本人认为他是在写“何日(国民党)军再来(抗日)”,日本人走后,因为李香兰的关系被怀疑是汉奸。“”也是一次又一次被打倒,还被认为是靡靡之音。但是他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是在是很特别,像是用民歌小调的旋律轻轻地说着小话。时至今日,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

电影百年,众多老电影焕发了新的活力,听听里边的流行歌曲,实在是惬意的享受,那种古今中外合璧的艺术手法对于今天的无论是电影还是流行音乐都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谁把流行音乐变成了“街霸”

现在很少有人去追究流行音乐的横行霸道。虽然我们能够闭上眼睛、嘴甚至鼻息,可唯一不能控制的就是耳朵,所以我们的听觉就要接受充斥于街头巷尾的流行音乐的“强奸”:让你“痛”,让你“软”,让你“笑”,让你“哭”……这种被动地接受流行文化的方式虽然都是免费的,可毕竟违背了个人意愿。它只是块口香糖,随便嚼嚼就吐了,却不经意地污染了环境;或者它是一份外卖的冰激凌,既不解渴又不解饱,只能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调剂口味的零食。而当你对这类甜腻的冷食心生厌倦的时候,又觉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留在手里最终会化作一滩流着粘汁的恶心。是谁让音乐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地呢?这就是――音乐工业,这部机器让脍炙人口的旋律迅速流行起来,并随即不懂得适可而止地毁灭了它们的价值。这个永远无法纠正的错误的缔造者,竟始于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提审” 爱迪生

1877年,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可当19世纪的人们看到这个靠手摇工作的长筒怪物时,怎么也想不出它是如何发出声音的,更想不到(包括爱迪生在内)它会给未来世界带去多么大的“麻烦”。留声机发明之前,世上还根本没有音乐商业这个概念。音乐就是音乐,它仅生存于酒吧、剧院或贵族们的晚餐舞会上。那时,音乐家们真是炙手可热,他们就像名画、珠宝或是任何一件艺术珍品,被上层社会当作时尚来鉴赏与收藏。而大众却根本不可能雇得起一名音乐家为自己提供如此高贵的服务。这时,留声机的出现为音乐的流行提供了可能。1903年,著名歌剧家Enrico Caruso的唱片《Vesti Giubba》创造了第一个销售记录――1年内销售100万张,收益350万美元!爱迪生的发明再也不是什么古怪的玩具了,这部手摇机器简直是摇钱树,并逐渐形成一种工业规模。1926年,它的整个商业市场价值为2600万美元,这仅相当于如今一名歌手仅靠一首主打歌就能赚回的效益,可意义重大。在今天的娱乐文化消费中,对视听设备的苛求日新月异,并且早已超越留声机的水平,年轻人最普遍的收听工具是“随身听”――使音乐能像口香糖一样随意地咀嚼,这种进步,时刻左右着流行音乐市场的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著名品牌“维克多”,第一部卡式录放机即诞生于此,当今世界上质量最为出色的LD均臣服于它的旗下。在商人们群集于一本万利的音乐工业界之前,在流行音乐和摇滚乐兴盛之初,有一段被隐藏的肮脏交易,它预示着其后流行音乐和商业的不可分离。当我们深入探讨流行音乐的历史时,一个颇具讽刺性的事实是:没有惨无人道的奴隶制,就不会产生摇滚乐!融合着灵歌和乡村音乐的非洲节奏,催生了摇滚的诞生。美国的白人试图通过黑人音乐家来发展音乐制作,但由于无法彻底打破种族歧视的局限,逼着他们不得不去“剽窃”,黑人音乐家便随行就市地将自己的歌转让给白人乐队,“甲壳虫”和“滚石乐队”等白人摇滚乐队因此继承了这种音乐风格。当所有纯洁的音乐创作都绞进了市侩的商业动机时,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粉墨登场了――

音乐工业的“黑窝”:唱片公司

1934年,两个白人在教堂里录下了由黑人演唱的狂野而古怪的歌曲,这是第一次被录制的仍较粗糙的“摇滚小样”。17年后,一个叫Ike Tusner的人用一把破吉他和音箱录制了一首叫《Rocket88》的歌,被认为是第一首摇滚歌曲。如今我们是不会听到这些声音的,因为当时没有任何一家唱片公司发行流行音乐或摇滚乐唱片,他们看不出这些音乐会有赚钱的机会。唱片工业的步伐总是落在音乐创造之后,它们纯粹只是见风使舵、量体裁衣。最早的唱片公司是哥伦比亚广播通讯系统建立的。1890年,该公司引进第一部强滚筒录音机。尽管哥伦比亚公司也象其它公司一样四处收买黑人的节奏与布鲁斯歌曲,为过时的明星艺人录制唱片,并且凭借高超的录音技术使唱片销量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在整个50年代,公司从骨子里一直抵制摇滚乐的介入。这种虚伪的态度却因一位名垂史册的艺人而改变,他就是――“猫王”埃尔维斯・普里斯利(Elvis Presley)。“猫王”的成功使人们开始注意摇滚乐,更使唱片公司开始正式允许摇滚乐的制作。“猫王”并非哥伦比亚的成员,该公司后来才培养了影响巨大但不会赚钱的鲍伯・迪伦(Bob Dylan),但正是迪伦才使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在流行音乐史上占有一席特殊的地位。另外,与其签约的Janis Joplin(女权摇滚艺人),Billy Joel和蓝领之王Bruce Sprinsteen使它再次成为美国音乐文化的代言人。与美国相比,英国的唱片工业对流行音乐的推动就顺利得多,对于英国公司 Decca来说,最成功的一步要算是发行“猫王”的唱片了。靠美国公司的出版发行任务而巩固其强大地位的不止这一例,“胖子多米诺”、Chack Berry、 Litle Richard 和The Everly Brothers这些元老级的名字,显然证实了节奏布鲁斯更受英国行家的重视。但不可否认,在“甲壳虫乐队”出现之前,唱片工业在流行音乐方面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大的唱片公司不断兼并那些由艺人们开创的小公司,嬉皮运动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之后,唱片工业的面貌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为世人展现了一个个狂热的场面――

“排行榜”和DJ开始疯狂地起哄

第一家播放音乐的电台节目始于30年代的美国。唱片推销商们纷纷利用无线电推荐自己的唱片。当时最早的节目是“好彩劲歌集锦”(该节目首创了唱片排名的做法),而在40年代Capitol唱片公司就率先推出了向电台提供单曲促销唱片。在美国,无线电台不仅是传播流行音乐的最佳媒体,最重要的是它打破了种族隔离的界限,为摇滚乐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50年代,无线广播的评论和播出率越来越关系到唱片的命运,促成了唱片公司的行贿之风,国会还因此制定了最高金额可达1万美元的罚款措施,但这并没有阻碍流行音乐的发展,因为各家电台互相竞争,以挖掘最新轰动作品而居功,所以对于美国上千支乐队来说,要在当地电台崭露头角是易如反掌的。1967年,旧金山、波士顿出现了调频广播,它开始突破条幅的局限,播放DJ想介绍的内容,其中就包括激进前卫的“坏音乐”。 调频的出现第一次促成了摇滚乐和流行音乐的双重分流――即主流与非主流。70年代和80年代,电台建立了双重服务标准,一是为大多数听众服务,另一方面是更具针对性地为各种乐迷服务,你可以在志愿申请创办的大学电台上听到更具前卫精神的欧美摇滚。相比之下,英国的音乐广播比美国迟了20年,而且十分保守,早期的流行音乐只能在晚间节目或周末播放。1976年,约翰・皮尔增加了对当时伦敦正在兴起的朋克运动的报道,这种支持,为70年代以后英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们把电台或电视台音乐节目的主持人称为DJ。DJ是音乐广播中的灵魂,他们对听众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操持着某种音乐流派或乐队、歌手的生死大权,很快成为音乐工业行之有效的推销势力。50年代,著名DJ Alan Freed几乎能使某些音乐一夜成名。Freed第一次将黑人节奏布鲁斯插入电台广播,从此改变了流行音乐的面貌。他是DJ群体的榜样――热情而公正,尽管他也收取许多歌曲作者的回扣,但他绝不会因贿金的多少去播放他所不屑的歌曲,并且始终拒绝播放白人翻唱黑人的作品。50年代末,由于商业竞争日趋激烈,流行音乐节目主持人受贿丑闻时有发生,致使许多优秀唱片从未上过排行榜。至此,排行榜与DJ风光无限。但没过多久,这一切转瞬间成为过眼烟云,因为又一股新生力量变成流行音乐的翻云覆雨手――

MTV――流行音乐的“铁杆儿帮凶”

“有了电视,人们再也不会关心广播了。”音乐工业又迎来了一个技术革新的春天。摇滚乐在早期与电视似乎是对立的,思想前卫的艺人们却怎么也想不通音符怎么能够利用镜头表现出完美的视觉效果。1975年,Queen乐队为他们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制作的广告录像片,被认为是第一部真正的音乐录像,它促成了新型媒介商业化和更富有创造力的工业运作形式。英国在音乐录像方面的技术是领先世界的。1978年,巴伦成立了一家专业制作公司Lime Light,其中代表作品有一个英国女DJ导演的“性手枪”(Sex Pistols)乐队专辑《摇滚大骗局》,把整个朋克时代搬上了银幕。因此,朋克音乐虽然没能在广播中发展起来,却利用音乐电视开辟了自由的创作空间。1981年,一向善于预测娱乐风向的美国将音乐电视发扬光大,全天有线电视音乐频道MTV 开播了。那时候播出的大部分作品均由英国进口,继而在随后的两年间大大推动了美国排行榜上所谓的第二次“英国入侵”。在MTV成为音乐工业的一种高精尖的推销工具时,另一个全新的工业产品――音乐娱乐偶像(或青春偶像)也就相伴而生。英国乐队“杜兰・杜兰”是擅长此道的老手,《银幕女郎》是他们第一首通过电视宣传片而占据单曲榜首的作品。片中那股浪漫的青春气息,使乐迷们竞相追随和模仿。继他们之后最成功的典范,要算是迈克尔・杰克逊和麦当娜了。MTV的成功带动了一系列视觉时尚的兴起,也为音乐工业的周边产业带来蓬勃生机。作为音乐工业的一部分,MTV的发迹颇具争议。据统计,唱片工业会因此而大量锐减,于是唱片公司开始减少对音乐电视的投资(制造唱片要比制作电视的成本少的多),并向各电视台索取付款,这标志着MTV已经正式成为音乐工业队伍中一名勇往直前的“”。在还没有琢磨透如何尽善尽美地发挥MTV的威力时,另一项代表着音乐工业未来的技术,气焰嚣张地站了出来――

MP3――建造音乐工业的“黑客帝国”?

MP3是数码音乐,我们把一首歌放在互联网上,供全世界的人随时随地欣赏。美国人发明了MP3,在中你可以免费下载到大量的音乐作品。当然,只有几个人靠它发了横财。在欧美,热门网页的广告体系非常值钱,但对于个人来说,一年只要花上几百元就可以租用一个标准域名,然后把我们任何喜欢的歌曲输送到互联网上供全世界人共享――音乐工业的流通程序一下子变得如此简单了!第四媒体的强大攻势对唱片商业产生的冲击究竟有多强烈,看来尚需时间的考验。再令人目眩的技术,都必须历经反复地磨练,也许华纳公司与英特网的合并会带给音乐工业一个缔造神话的机遇。或许那时我们被流行音乐“强奸”的不止是两只耳朵,而是整个身心!面对这种绵延不断的摧残,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拍案而起:“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从邓丽君的歌声谈中国流行音乐发展

摘要:有人喜欢音乐,有人崇拜音乐,有人沉醉于音乐,也有人为了心目中的音乐而追逐一生。在人们对流行音乐还没有太多了解的时候,邓丽君的流行音乐风格让七八十年代的中国人看到了流行音乐的魅力和曙光,让那些听惯了革命的呐喊声的人们第一次感受到了如此婉转缠绵而又富有磁性的歌声。邓丽君的歌声中透着别样的美丽,纯洁的情感,以及生活的点点滴滴。

关键词:音乐艺术 中国流行音乐 邓丽君

1953年1月29日,在台湾的云林县褒忠乡田洋村里,后来的著名歌星邓丽君诞生了,她的出生跟别人没什么两样,但平凡的她凭借着天生的热爱与后期的努力不断地取得杰出的成就。1967年,邓丽君为了追逐她的音乐梦想,从金陵女中休学后加盟了宇宙唱片公司,并且很快在当年9月推出了第一张唱片,而她也正式以歌唱为职业。随着声名的不断发展,日本“宝丽多”机构邀请她签约赴日本发展,而正是这样的机会让她看到了世界上的流行音乐的发展。随后她推出了多张专辑,其中不乏至今仍让人们回味的经典歌曲。

在那个年代,电视的数量并不多,收音机在当时算是一种流行工具,人们对外界事物的了解很大程度上还离不开收音机。中国人对流行音乐的了解,最初也就是通过收音机听到了邓丽君的歌,她的歌声让情感懵懂的人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以及音乐带来的欢乐,即使有的人反映说刚开始听邓丽君的歌,还感觉有点脸红、耳根发胀,可听的次数多了,反而感觉出这种呢喃低语类的歌的动人之处,她的音乐带动了中国的流行音乐热,她的歌声在那个年代的人们心中难以忘怀。

邓丽君的演唱成就,使她受到全世界的瞩目,享誉国际。其实邓丽君的出名不仅体现出个人成就,还体现了当时的中国流行音乐的水平,证明其在国际上也逐渐得到认可。听过邓丽君的人们一定都会记得那些婉转的旋律,《甜蜜蜜》《在水一方》等老歌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成为一代人的经典。

邓丽君的歌,让人感觉到亲切的情感,熟悉的情绪,其音乐旋律没有太多的华丽炫示,也没有过分火热的激情,总是让人觉得“轻轻的,柔柔的,缓缓的”。就拿邓丽君的专辑之一《我只在乎你》来说,这个专辑一问世就引起轰动,为其倾倒的人数不胜数,而这首歌现已翻译为6国语言,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她让她的歌声走向了世界,得到广泛的认可,也让中国的流行音乐走向了世界星光璀璨的大舞台。邓丽君可以用“感动”一词来形容,她的一生充满了感动,并且也感动了无数的人,她对中国的流行音乐起到的推动作用不可磨灭。

音乐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精神,音乐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之一,脱离了人和人的需要的音乐是不存在的。而流行音乐当时正是在邓丽君的歌声中不断被演绎,和不断被充实的。中国的流行音乐有值得骄傲的地方,也有值得人们思考的方面,今天流行音乐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此种类型的音乐体现出了快捷、动感、时尚、流行几大因素,而正是这种反映和表现时代的音乐的出现才符合了人们的需求。

音乐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音乐给人们带来了身心的放松与舒适,比如每当工作累了,或者下班坐地铁时听上几曲流行音乐就可以缓解一下一天的工作压力,有时候甚至能带来催眠的效果。如今人们走在大街小巷,流行歌曲的音调总会不经意间在耳边响起,很多歌曲耳熟能详,甚至可以完整唱下来,但几年之后,有些歌曲会成为经典,而大部分歌曲却早已被人们淡忘,顶替它的又是新的流行歌曲。

现在的某些流行音乐的风格很大程度上还是在模仿欧美,它必然需要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创新,只有这样,中国的流行音乐才能逐渐独立而强大。在今后的发展中,流行音乐将会往更加个性化、专业化、感性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歌曲不仅只是满足人们听觉上的感知,还要将视觉、情感与思想交相融汇在一起,超越词曲的局限,给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

1995年5月8日,歌坛天后邓丽君因为气喘病突发而不幸逝世,此消息一经报道立即引起全球轰动,很多喜欢邓丽君的歌迷们甚至都不敢相信自己的偶像会突然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他们。事实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她的歌声却在人们的心中激荡着,人们忘不了她那张总是充满笑容的美丽脸庞,忘不了她那婉转的歌声,也忘不了她为中国的流行音乐所做出的贡献。很多喜爱邓丽君的歌迷们曾经说过:“邓丽君小姐并没有离我们远去,我们相信她还会再回来,带给我们更多的感动。”这些听起来甚至有点荒谬的话,说明了听众对邓丽君的深深思念,说明她在人们的心目中的深刻印象。

现如今的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迅猛,并涌现了许许多多的新一代杰出人才,让我们感受现代流行音乐的同时,也缅怀那些为中国的流行音乐做出奉献的前辈。

而此时的流行音乐没有什么功利目的,听了之后你的心能与这首歌共鸣就行,这就是听流行音乐唤起的效应,其实流行音乐只是一种时尚,因为有人第一个掀起了这种潮流,很多人参与进来,才有了流行音乐。艺术本是不分国界的,我们希望作为中国人能看到中国的流行音乐走向世界,中国的流行音乐风格亦能受到国际上音乐爱好者的追捧,使得流行音乐真正能体现出它的“流行”价值,让所有喜欢音乐的人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去追寻音乐的魅力。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群众艺术馆)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评《中国当代城市流行音乐》

摘要:流行音乐作为大众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自改革开放以来,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逐步充斥在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

关键词:流行音乐;《中国当代城市流行音乐》

“在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从最初的备受指责、边缘化状态逐渐地被社会认同,并从文化的边缘逐步走向文化中心地带,成为中国当代社会音乐生活中影响力最大的一种文化样式 ”。一代又一代人,在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流行音乐的伴随下成长,王思琦学者也不例外。正是凭借着对流行音乐的切身体验与浓厚兴趣,使得王思琦开始了对流行音乐研究与思考,而《中国当代城市流行音乐》(以下简称《流行音乐》)一书是其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笔者认为此书的价值和特征可总结如下:

一、“厚重”的史料价值

所谓“厚重”,一方面是因为《流行音乐》一书仅正文就达282页之多,再加上序言、后记等已接近300页,拿在手中分量确实不轻。其次,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也非一般,“由于论文写作中参考的文献数量极大,参考文献的目录有70多页。……因此不再将参考文献尽数列出”。除此之外,编者在前期资料搜集和整理的工作过程中可谓是下足了功夫,“在硕士论文写作阶段,他已经搜集了约七百万字的资料。在博士论文写作阶段……重点查阅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重镇北京、上海、广州三市晚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刊载的所有流行音乐活动资料。……这些晚报叠加起来可相当于十几层楼高”。

另一方面,《流行音乐》一书系统介绍了1978-2003三十年间中国城市地区流行音乐的发展状况与历史演变,全书共七章可分为两个大的部分:(一)、第一章至第五章;(二)、第六章至第七章。在第一部分的五个章节中,编者以时间为线索,将流行音乐在中国城市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起步阶段(1978-1985年),第一个高潮期(1986-1988年),调整期(1989-1992年),第二个高潮期(1993-1996年),新的发展期(1997-2003年)。将散落在各处的纷繁杂乱的纸张碎片串联成一本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的长卷,在客观呈现了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城市流行音乐发展的基础上,对每一个阶段流行音乐的发展特点进行概况和总结,为后人研究和了解流行音乐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和大量可供参考的文献资料。

二、“严谨”的治学态度

关于治学的态度问题,曾有过这样一句浅显而又深刻的话语,即“做学问之前,要先学会如何做人”。然而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因追求个人利益导致学术界的不正之风越加猖狂。即使是公然在网络数据库中出现的文章,雷同之事也是屡见不鲜。

在《流行音乐》一书中,编者引用了大量与流行音乐相关的多种样式的文献资料,尤其是在前五章的论述中,某些页面上近2/3的篇幅都为引文内容。但是,几乎每页页脚下都附有引文注释,多则十几条,少则三五条,所有引文一律严格标明出处。相对于报刊杂志而言,有关流行音乐研究方面的论著可谓是屈指可数。因此,要想完成对当代流行音乐不同时期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就需要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对大量散乱的报刊信息的查阅之上。正如编者在后记中提到的那样“只有在“描述”与“归纳”基础上产生的“解释”与“演绎”才是具有说服力的!”“书如其人”,从这本书中不难发现,编者在治学过程中的严谨,而这种治学态度的严谨很是值得我们推崇与学习。

三、“独特”的研究视角

流行音乐是时展的产物,其发展趋势与整个社会文化环境息息相关,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书的结论中,编者提到本书的六大理论创新之处,其中第三条即为“集中从流行音乐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互动关系展开研究”,并提出社会文化环境与流行音乐发展之间的“三个影响”成因性影响、反向性影响、选择性影响。这种看似单向度的论述中实际已蕴含了双向度的思维。同时,这种理论模式的提出对其他领域的学者也有颇多启示。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编者以此为突破口,将看似杂乱的关系理出了一条清晰的思路,并在文中附图表加以说明,如第七章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与社会文化环境互动关系研究中的“西北风”模式、港台流行歌曲模式、“囚歌风”模式、“红太阳”模式、“中华大家唱卡拉OK”模式、中国当代摇滚乐模式。以此我们可以延伸至音乐教育领域。目前社会上主要存在两种教育模式,一种是体制教育,另一种是体制外教育。体制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而体制外教育指的是学前教育,专业培训等非政府行为的社会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学校音乐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教育弊端不断暴露,教育问题接连呈现。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讲,本书史料价值无可厚非,可以说是填补了中国流行音乐研究领域的一大空白;从治学的角度讲,编者本人对于学术的严谨态度在书中展现的一览无遗,着实让人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从理论解读的层面讲,书中的思维模式能给其他文化现象、教育现象带来不少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