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7-12 11:09:31 关键词: 中学生 物理实验

摘要:中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包含着极丰富的内容。因而中学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在实验中注意培养观察力,操作技能,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情趣,加强意志、习惯等方面的训练。只有这样,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中学生物理实验技能的要求及培养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也是一门基础学科。初中物理实验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各种物理实验形象、具体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下面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初中物理实验技能的培养。

1.加强实验教学

1.1 精心准备实验,达到预期目的。上实验课应当和其他课一样备好课,写好教案,提前预做实验,以便取得第一手资料,懂得每一个实验的关键,这样才能取得主动权,做到心中有数。许多老教师,虽然讲课多年,每个实验在他们心中了如指掌,但每次上课前仍要认真预做。因为时间、条件变了,因素也随着变化,只有预做才能做到万无一失。同时,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好实验,上课前检查每一组仪器也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实验开始了,才发现有的器材短缺,有的仪器不能使用,致使一部分学生做不成实验,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因此,能否精心准备实验课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1.2 发挥指导作用,体现主导地位。在实验课上,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要认真观察学生实际操作的全过程,仔细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教师是在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工作的,工作的重点,不是一般的讲解和辅导,而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导。特别对于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耐心指导,引导他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努力改进的方向。如,每次做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特点,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大,又避免量程过小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学到课本上没有的或者是一带而过的知识。

2.物理实验技能的基本要求

2.1 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基本仪器主要有:刻度尺、量筒、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天平、温度计、测力计、压强计、打点计时器、安培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万用表欧姆档等。新课标要求"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要让学生了解这些仪器的构造、原理、用途,掌握仪器的量程、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

2.2 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一般原理、进行实验设计的技能。使学生明确各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或理论根据,根据实验的原理、要求对实验进行设计,包括用什么物理定律、公式,电学实验用什么电路图等。还要搞清哪些是已知量、被测量,然后选择所需的仪器和实验条件,进而设计好实验步骤,画好记录表格等。

2.3 培养学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进行运算和分析的能力。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技能,应要求学生集中精力,按实验步骤有条不紊地操作和读取测量数据,有的实验则要求测量或操作时动作迅速,要把握时机,如:温度测量、电学测量,要按实验先后顺序将需要测定的各量测出,并记录下来。读取数据和记录必须注意:①读数要及时,并马上记录;②要记录完整数据,按有效数字的方式记录;③数据的单位要正确。然后进行数据处理、运算,对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在整理数据时,如发现有不合理的数据,应对该数据补测。要指导学生按有效运算法去处理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适当分析讨论。

2.4 培养学生了解误差概念,学会对误差计算和分析的能力。实验后,要指导学生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说明实验的误差主要有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系统误差主要是由于仪器本身的缺陷,实验原理、装置不完善而引起的,如:螺旋测微器零点不准;风的吹动使天平产生误差;电表指针不对准零刻度等。减少系统误差的方法是校准仪器,或是改进实验方法。改进实验的方法,可改变仪器的位置或仪器的布置,撤换某件仪器,改变所选取的某个参数,改变实验方法乃至改换实验操作人员等。例如将物体放在天平左、右盘上,分别称衡,可以发现天平不等臂引入的误差。

2.5 培养学生会写一般的实验报告的能力。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应根据原始记录和实验时的体会,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主要有:实验名称、目的、器材、原理、方法和步骤、实验数据、数据计算和处理、实验结论及误差分析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对实验报告的写法、格式要严格要求,书写时,要求层次清楚,语言流畅,文字精练、正确,图文并茂,要总结出实验成功的经验或实验失败的原因,使学生将来进行科学实验时能写出自己的实践成果,并让别人看懂。

3.边学边实验是一种高效率、轻负担的中学物理教学活动

我们开展边学边实验所需的仪器,大多是广大师生自制的。纵观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全部物理实验,其精确度要求不高,有的只要能表现出一些物理现象和事实就算达到了教学目的。可以说所有初中物理实验除配备一定的基本仪器和必要器件外,都可以就地取材,通过自制仪器来进行。边学边实验教学可以根据教材、学生,以及器材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形式:

3.1 将边学边实验安排在新课的开始,作为新课的设疑引学,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例如:在讲大气压强时,我让同学们将一支大试管中装上水,将一支口径略小的试管压入大试管中并倒过来,小试管不但不会掉下来,反而徐徐上升。实验现象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听课时注意力特别集中。

3.2 将边学边实验安排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作为学生辨疑解难的一种手段,起到启发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解决疑难问题的作用。例如:在阿基米德定律一课的教学中,先给学生讲阿基米德和王冠的故事,然后让学生用大头针的尖端向下压木块,会感到用力越大,木块浸没于水中的体积越大,直到全部浸没为止。让学生自己体会阿基米德定律的实际意义。

总之,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可能灵活掌握,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目的。这样,无论是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提高教学质量,还是对实验能力的培养都是有益的。

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浅谈中学生物理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摘 要:物理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目标的需要,物理新课程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探究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和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重中之重。本人从物理实验设计能力培养的意义和方法两方面展开论述了该论文。参考了多方面的资料,理论联系实际充分阐述了该论点。

关键词:设计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每一个物理实验的完成能更具体、更形象地展示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学生掌握和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很多教师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却忽视了科学探究过程中一个尤为重要的环节培养:学生实验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导致许多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存在拿来主义思想,照着课本或老师的方案去动手实验。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科学创新思维发展的培养,也不利于新课程目标培养的需求,对此本人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对物理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谈谈一些看法。

一、物理实验设计能力培养的意义

物理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目标的需要,物理新课程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探究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和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重中之重。

如在测量铁 块密度实验中,我放弃原有以教师主导讲实验的方法,尝试着营造成目标明确、结构合理、条理清晰的完美课堂。放弃向学生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以及实验步骤,放弃学生按教师指导方案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课外思考并独立完成实验方案设计,让学生带着有准备、有目的地进入实验室。通过这样我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究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再如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是很值得让学生探究掌握的实验,学生在通过实验设计过程,首先要掌握基本物理实验方法和技巧,然后再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进行分析设计,不断探索出创新的实验方案。另外,在设计实验中还涉及器材和仪器的选择,这些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和综合能力。

通过一个个设计性实验的展开,我们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也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积累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在设计出一个个成功的实验中体验到学习的兴趣,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欲望,进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提高,这样我们就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目的、完成了物理新课标的重要目标。

二、物理实验设计能力培养的方法

1.感受科学家经历的探索过程,增强学生实验设计思想教学,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科学家完成一个成功的实验需经历曲折的探索设计过程,因此引导学生领悟前人的实验设计思想,体验科学家所经历的探索过程,是培养学生具有设计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探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实验,在敲桌子产生声音时,桌子振动很微弱,看不出振动。我们感受科学家利用放大法的设计思想,在桌子上放些沙子或纸屑可完成此实验。再如体验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体现的转换法,棱镜分解太阳光所用的再现法等等。这些可激发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兴趣,又可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理念。

2.放手学生独立经历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过程。

长期以来,一些老师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做实验题。同时出现片面强调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应试知识教育,轻视潜能开启和能力培养。所以新型课堂应让学生独立经历实验的设计和制定过程,展示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设计能力。下面谈谈具体培养与引导方法:

1)明确目的,引发定向思维。

如《测量小铁块密度》实验,明确目的是测量固体的密度。要达目的,必须明确实验原理,然后才能拟定实验思路,选择合适的器材,为此在实验前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朝着这一方向去思索。

2)根据实验目的,找出实验原理确定待测物理量。

要测量小铁块密度,需要那些数据呢?要引导学生理解密度计算公式入手,得出理论依据ρ=m/v,从而确定应测出m和v。为有目的地选用仪器找出依据。

3)根据确定的待测物理量选用器材。

要测量小铁块密度,必须测量小铁块的m和v, 因此,实验器材应选用天平、量筒,由于要测量固体体积,应该间接测量,还要水和细线等器材。

4)设计实验步骤。

根据此实验的特殊性,在制定步骤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思考,是先测小铁块质量好,还是测小铁块的体积好;为什么?通过引导让学生理解实验设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3.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和小发明。

开展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和小发明活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延续和补充,要想真正提高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仅在课堂内是不够的,还必须多开展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和小发明活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因为这些活动中,学生的手脚充分解放、思维充分活跃、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激发创造的灵感,设计出更多的小发明及小制作方案,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校学生制作设计出了“自动浇花器 ”“演示肺呼吸的原理器”等等。充分说明通过课外创新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三、结语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火花,提高学生探究实验方案设计能力,为祖国培养更多创造型人才做出贡献。

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关于提高中学生物理实验操作能力的探讨

摘 要:简要分析了中学生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通过教育实践和调查研究总结出影响中学生物理实验操作能力的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详细地探讨了如何提高中学生物理实验操作能力以及改进实验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物理实验;操作能力;教学模式

中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增强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的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很少让学生做实验,甚至不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更是无从谈起。近年来,在各种教学研究刊物中有关教育问题的调查资料及公众舆论中,普遍认为当今毕业生到岗后,往往存在眼高手低,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实践动手能力较差,遇到问题不知所措,难以担当重任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反映了学生在校期间实验操作能力没能得到

严格的训练。因此,中学生的实验教学特别是动手能力的培养在物理教学中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现就如何提高中学生物理实验操作能力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中学生应该形成的基本操作技能有:刻度的认定、调整与读取技能,减小摩擦的技能,固定和移动物体的技能,连接电路元器件的技能,选择最佳动作方案等。如果这其中的某一项基本操作技能尚未成熟,则对其他技能的形成势必造成障碍。例如,刻度的认定、调整与读取技能,在秒表、弹簧秤、天平、电流表等仪器的操作动作中均是类似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必须遵循规范操作与讲解要领相结合。例如,在演示用安培表测电流时要强调操作要领:“断开电键,顺序连接;电表串联,正进负出;选择量程,通电试触;检查无误,接通读数。”这一系列的操作要求准确无误,对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严谨的实验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改进课堂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起不到促进作用,实际上就相当于让学生看表演,先是“教师做学生看”,然后是“教师讲学生听”,忽视了学生思维动机的激发,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如果把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边学边实验,既能使学生对实验获得更加清晰的印象,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为了增强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相当一部分演示实验可变为学生的随堂实验。如,教学选修3-2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时,我把学生带到实验室,提前在实验桌上准备了一些仪器,如,第一组实验提供条形磁铁、线圈、灵敏电流计、导线。教师抛出探究问题,学生分组探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表自己的看法,从生活的经验入手,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物理教学情景中。变过去的“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最大限度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个性得到张扬,兴趣得以激发,潜能得到挖掘,又在协作动手实验中经历了实验探究的全过程,从中接受了科学的熏陶,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改进分组实验,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前面分析影响中学生物理实验操作能力的因素时,已分析过分组实验的弊端。若能把传统的学生分组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教学效果会显著提高。以往学生做实验其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实验结果上,而对实验的理论背景和实验的设计方法一概不知。这种重知识、轻方法,重接受、轻参与的教学活动,不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也不利于他们操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如何设计”“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等问题上来。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使实验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改分组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把学生推向教学的舞台,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合作,营造了积极的课堂环境,形成了浓厚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这种和谐的充满活力的课堂环境中,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思维和动手能力得以发展,潜能得到充分挖掘,知识掌握更为牢固。

四、重视引导学生排除实验器材的故障

在实验教学中,由于实验情境设置不当或器材损坏而发生非预期现象时,会导致学生焦虑或失败的心绪体验。教师要重视引导排除实验故障,将学生置于现实的新问题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例如,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分组实验中,由于有些小组的纸带打出来后点迹不清楚,因而造成无法准确读取数据。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转而讨论电磁式打点计时器的修复问题。没有课本的束缚,亦没有现成的套路,学生的思维无拘无束。学生会猜测是“电压过低”“纸带没固定好”“复写纸失效”等许多可能的原因。课后,学生可以进入实验室针对修复打点计时器做一系列的实验。正如罗杰斯所说:“人的本性,当他自由运行时,是建设性的和值得信赖的。”

另外,教师也可以把被损坏的仪表器材整理归类,贴上“等待修复”的标志,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入实验室尝试维修。

五、开展课外实验,培养学生动手的爱好

培养学生对课外实验的爱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操作能力。课外实验完全由学生独立策划和操作,便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外活动内容丰富,而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多开展一些小实验、小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自觉地进行实验训练,这不仅是对学生在课堂中实验操作过程的一个巩固,同时又是对所学知

识的灵活运用。学生在这个天地中,尽情地动手“玩”,尽情地去“做”,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兴趣会大大地增加。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和出发点,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物理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最好的突破口。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今社会的要求,而实验教学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三河口高级中学)

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中学生物理实验教学与我国产业发展初探

【摘 要】 目的:通过论述中学生物理实验教学与我国产业发展的关系,提出我国制造业发展所需人才培养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建议。主题:中学生物理实验教学被忽视现状,我国制造业发展落后。论点:中学生物理实验教学与我国产业发展有关。结论:我国制造业的落后与人才数量和质量有关,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对我国制造业发展所需人才的储备至关重要。

【关键词】 产业发展;物理实验;中学生

历史上的工业革命均发生在欧美国家,而中国的工业产业长期停留在对四大发明的沾沾自喜中。通过工业革命,世界各国都享受到了全球快速发展的制造业带来的成果,但因自身产业结构的制约和人才培养的滞后,我国目前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中制造业所占的比重仍较低,国产汽车、家电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远不及欧美国家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地方财政收入来自制造业所占的比例仍较低。德国和日本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战后这些国家几乎可以用千疮百孔来描绘,但数十年过后,这些国家的制造业得到快速的发展,目前位居发达国家之列,皆因这些国家对制造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解,对制造业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具有科学而长远的规划。综上,本文对中学生物理实验教学与我国产业发展间的相互影响、我国青少年基础教育中的弊端和应对策略作出初步的探索和讨论。

一、基础教育对我国产业发展的深远影响

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10-19岁人口所占比例约为20%,而10-19岁人口绝大部分为小学五、六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在校学生,即正值接受基础教育阶段的青少年,该类人群在10-20年之后便成为社会的核心劳动力,他们从事不同产业的数量在总劳动力中所占的比例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的产业结构。基础教育正是奠定上述人群未来职业选择和岗位贡献的最重要的基础,青少年最典型的特点是兴趣爱好、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基础教育过程中的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环境、教师的诱导作用和学生的智力基础等因素能够对青少年将来的职业选择起到引导和重塑的作用[1]。因此,基础教育对我国未来产业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深远影响。鉴于我国工业化程度不高和制造业落后的现况,我国的基础教育应通过营造政策环境和教育环境来促进更多的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制造业密切相关科学知识的兴趣,从而促进青少年打好从事制造业的基础。另外,针对目前我国考公务员热的社会现象,结合我国高中学生分理科与文科区别教育的政策,教育行政部门应适当的限制文科班学生数量所占的比例,相对增加理科班学生数量,以备将来充实制造业的人才需求,促进制造业发展从而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的竞争实力。

二、中学生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增强独立行为能力的重要手段[2、3],我国物理教育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因教育资源有限导致物理教育开始年龄较晚,在一定程度上讲,错过了青少年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的良好时机。我国长期以来的基础教育都沉溺于应试教育中,物理教育也不例外,灌输所谓的科学理论,铺天盖地的中考、高考难题解析,导致了对物理实验教育的忽视。并且,物理实验考试得分在中考、高考总分中所占的比例较低,间接导致了物理老师对实验教学的忽视,再加之目前的物理实验考试中动手操作的内容较少,使得平时的物理课程中本来就不多的物理实验课被班会课、考卷讲解等课程所挤占,物理实验课从而被长期边缘化而不受重视[4]。解决上述物理教育中对实验教学的忽视问题,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教育政策制定者、学校和物理老师应提高物理实验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实验教学中的动手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将影响学生一生的成长,决定着他们的谋生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实践中提出问题,从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和解决办法的行为习惯对青少年综合素质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5、6]。二是增加物理实验考试得分在中考、高考中所占的比例,通过增加实验教学在升学过程中的影响权重来促进教师对实验教学的投入。三是营造物理实验教学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通过开展实验设计大赛,每月、每周开展实验设计家庭作业及学生间的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物理现象的探究能力。

三、中学生物理实验教学与产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近年,中国广大媒体的一大热门词汇就是“山寨”,即某些地下工厂伪造国内外正规厂家所制造并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的产品,以假乱真的在市场上进行销售获取暴利。山寨产品虽然外表能够乱真,但品质极低,产品因未投入用途相关的核心技术而在消费过程中立现原形。山寨产品之所以能够在国内生存如此之久则与我国缺乏制造业所需关键技术和制造业所需技术人才密切相关,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人才务实的科学研究习惯、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有关,而制造业所需人才的培养与基础教育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密不可分,由此可知,我国产业发展与我国中学生物理实验教学间存在一定的必然联系。首先,中学生物理实验教育通过将培养制造业所需人才关口前移而影响制造业的发展,进而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其次,中学生物理实验教育可通过提高青少年对物理的兴趣,从而使更多学生在高中阶段选择学习理科,进入大学学习理工科专业的人数增加,进而增加专业技术人才进入制造业从事汽车、轮船、飞机、家电、电子信息设备等研发、生产,从而影响我国产业发展。第三,物理实验教学对青少年逻辑思维能力、探索物理现象能力、动手制作和创作物品的能力的培养[7、8、9],积淀了生产工艺改良、研发新产品及扩大具备核心技术的精密机械的生产规模等领域所需人才必须具备的思维及行为基础,为解决我国制造业关键技术难题提供可靠的后备人才,促进我国产业技术结构发生量和质的双重飞跃。

四、中学生物理实验教育与我国产业发展的展望

近年,我国推行了中小学教育改革,探索并逐步实施了“新课标”,表明国家对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视,其中,对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作出了一定的调整,虽然不可能立即提高一代青少年的思维探索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毕竟国家已经迈出了最艰难的一步,营造出了有利于逐步重视物理实验教育的政策环境。同时,我国制造业发展所需人才培养模式也将缓慢发生改变,制造业的发展和产业解构的蜕变将看到曙光。但是,在目前国家为物理实验教育的发展开一个方便之门的同时,省、地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应进一步制定物理实验教育的科学评价机制和激励制度,如增加物理实验教育在中考、高考总分中所占的比例,以及在全国、全省、全市州物理实验设计及相关物品制作比赛中获奖人员在选择大学及理工科专业方面给于加分或绿色通道等方式,从而促进家长、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真正落实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鼓励创造性的开展物理实践活动,最终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储备,赢得产业发展和蜕变的机遇。

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浅议如何提高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

摘 要: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对人类认识世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进行所有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实验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是在学生心目中建立清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同时对学生掌握和运用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能力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是由理论和实验两个部分组成的,通过实验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各种理论。物理实验对人类认识世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进行所有科学研究的基础。高中的物理实验课程则应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进行探究。物理实验能力是以一般能力(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这是从事各项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为基础,并与物理实验这一特定任务相联系的一种能力。为了使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中学物理大纲作了如下规定:“学生应掌握的实验能力,主要是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会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正确的结论,了解误差的概念,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和误差分析。”中学生由于兴趣的广泛性,给物理实验教学和能力培养准备了良好的心理意向。然而由于他们在学习上处于一个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随意性、深刻性和肤浅性错综矛盾的时期,这就需要我们针对其心理特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才能较好地完成大纲提出的要求。同时,也对学生心理个性的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呢?我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稳定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中学生在做物理实验时,对一切都感到新颖、好奇,因而物理实验一般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中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兴趣难以持久,如不及时引导、严密组织,往往会造成兴趣下降、热情消退的现象,最终使物理实验当成完成一次操作任务而走过场。这样,生动的实践将变成僵死的操作,也谈不上实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因此,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制定的原则是:精心地设计实验的教学过程,逐步使学生不满足于实验的表面现象,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实验的本质规律,以及物理实验的丰富内涵。实践证明,坚持了以上原则,学生的兴趣就会逐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就会使他们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乐趣。

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使学生在实验中动手动脑,这是获得更佳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我们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实验的条件,把许多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自己去探索,培养了学生深入探索的习惯和稳定的实验兴趣。例如,将高一年级的《牛顿第二定律》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后,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就物体的质量、力、加速度三者关系进行了探索。当这种关系通过自身的努力被确定之时,又意外地掌握了“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喜悦禁不住都流露出来。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也强化了对理论的理解与记忆。经过长期的实验操作,学生的实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引导注意,训练观察能力

实验离不开观察,实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观察能力的训练。而观察的成败,首先决定于稳定的注意。当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把某种仪器或装置展示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注意将立即被吸引。这种注意是一种由于刺激物的新异而引起的无意注意。而这种无意注意将根据各人的经历、原有的知识结构、所有的兴趣不同等而有不同的指向。例如,当一台演示仪器展示在学生面前时,一些学生注意电表的外形,一些学生注意仪器的色彩,同样也有一些学生注意仪器的结构,等等。这种不同指向的注意对于进一步的实验是一个干扰。在这种情况下,经验告诉我们,应该及时地通过提出问题等措施,将学生分散的精力趋于集中,并指向特定的方向。如:在《摩擦起电》实验中,大部分学生只观察到带电棒将纸屑吸引上来,而少部分学生观察更仔细,他们还同时注意到纸屑接触带电棒后又跳开,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并对学生提出质疑,认真分析,正确解释,消除疑问。充分体现他们的能力;对学生无法解释的,教师应有正确的解释。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集中学生的注意是重要环节。但集中了注意并不等于完成实验观察的任务。我们还必须根据物理所探索或验证的内容,使学生将注意从一个方向转移到另一个方向,从一个问题转移到另一个问题。这就是按顺序,按层次引导学生观察的任务。如:《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向什么方向偏转。从而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指针偏转的条件是什么?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对实验的关键环节进行动态观察,要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现象,这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环节。

三.传授方法,启迪思维能力

中学阶段,是学生的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相交错的时期。在学生实验过程中,一方面,对实验操作感到兴趣,因而希望老师给予更多的独立动手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实验中一旦遇到困难,往往又依赖于老师。因而,在教学实验中,必须授以实验的方法,严密组织,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顺利地完成实验任务。这也是启迪学生思维的必由之路。

1.优化实验方案。对于学生实验,选择最优指导方案,针对实验的各个环节进行严密的组织,这是教师必须做到的。如:《在测定金属电阻率》实验中,教师在讲解此实验中,可提问:要测电阻率,先要知道哪些量(S、L、R)?这些量怎样测量?-需要哪些实验仪器?采用哪种接法(包括电流表接法和滑动变阻器接法)?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维。

2.掌握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物理实验中,掌握基本的仪器使用是重要的环节。物理实验中出现的基本仪器有刻度尺、量筒(量杯)、天平、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要训练学生严格地按科学规范使用这些仪器,特别是第一次接触新仪器、仪表,要使学生首先掌握仪表的使用规范——注意其量度单位、最小分度、量程及使用注意事项,然后才能使用。

3.训练学生掌握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正确记录每次测量结果,根据数据分析处理,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是实验的重要环节。如: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中对于数据的处理通常选择两种方法中的一种:或把数据填表计算,从中找出有关物理之间的变化关系;或是把实验所测数据用图象表达出来,再从中找出物理量间的变化规律。这些实验方法在结合具体的实验中,使学生都要基本掌握。

综上所述,中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包含着极丰富的内容。因而中学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在实验中注意培养观察力,操作技能,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情趣,加强意志、习惯等方面的训练。只有这样,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