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3篇

时间:2023-02-22 09:33:56 关键词: 病理学 课程思政 教学

摘要:“课程思政”是病理学课堂教学的一种全新尝试,是新形势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思政教育贯穿全面育人过程的重要途径[16,17]。

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3篇

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篇1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教学和价值引领的结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教育理念[1-3]。专业课程通过融入课程思政在价值引领中凝练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升华[4]。因此,病理学任课教师在注重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的同时,应充分发挥病理学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培养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扎实的基础和高尚医德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山东中医药大学病理学教学团队在课程思政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根据病理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从优化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病理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为病理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借鉴经验。

1提升病理学任课教师思政素养

新的时代背景下,病理学任课教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师,需要具有广博的病理学专业知识并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同时还需要具备饱满的爱国热情、高洁的品格、不断创新进取的科学精神以及严于律己的境界[8]。病理学教师除了有效地传授病理学基础知识,为学生今后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外,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应恰当正确地渗透思政思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关心全民健康,促进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形成[9]。授课教师如何挖掘病理学课程专业知识内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课堂教学的各环节,是病理学“课程思政”成功进行的关键。病理学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但这些思政资源不是直接体现在教学大纲或课程知识结构中,而是隐藏在每个知识点的背后,这就需要病理学教师主动去探索、认真去挖掘,并进行加工和利用[10]。

2挖掘病理学课程思政内容

建立思政教育案例库病理学课程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教育、医学历史成就教育、纪律与法治教育等。以往的病理学教学大纲中只有对于知识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教学要,在新的教学大纲中应加入课程思政的要求,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所依据,有的放矢[11]。经典案例的引入是病理学课程思政教育实现的主要途径,通过经典案例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12]。在绪论部分,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职业认同感,而且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病理学课程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介绍病理学的发展历史时,强调我国古代医家对病理学的贡献,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此外,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学科,强调实践,需要接触大量临床和尸检的标本,我们要强调标本的珍贵性,要求学生爱护标本;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品质。讲到心血管系统疾病时,可以联系急救知识,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多为急症,因此,我们需要掌握必要的急救技能,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2020年9月山东中医药大学4000余名新生陆续在学校临床技能实训中心接受了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将心肺复苏术纳入军训科目,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普及急救知识,掌握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技能,能够明显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讲到呼吸系统疾病时,我们可以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症状,有的只表现出发烧或轻微咳嗽的症状,有的会发展为肺炎,病变严重的患者甚至会死亡。中国人的“抗疫精神”,特别是医务工作者的“抗疫精神”,是中国民族精神谱系中的一个崭新标识,具有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其融入思政教育中有着多维的价值向度,有助于优化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而医学院校积极参与抗疫斗争的好经验和实践,也为思政教育的高质量成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忽视了课程本身育人的功能[13]。智慧树、对分易等网络平台,弥补了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时间有限的问题,同时使得信息交流更为便捷、高效,拓展和延伸了课堂思政教育[14]。在网络平台上的与病理学课程相关的科学研究发现过程或者诺贝尔奖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中体现出的科学家的科学求实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3在教学评价体系内融入思政元素

目前,山东中医药大学病理学课程的考核主要包括30%的平时成绩和70%的期末成绩2项,其中,平时成绩主要取决于实践课的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从考查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考虑,很难真实反映出学生的成长。“课程思政”的突出特点在于其“融合性”,必须与专业课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相融合,以实现其价值导向作用[15]。因此,将课程思政教育纳入考核中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可以弥补平时成绩考核的不足,并且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思政的考核方式可以多样化,线上可以在智慧树、对分易等网络平台中布置学生需要独立完成的相关任务点,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如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同学评价等,也可以根据任务完成度、完成质量、参与程度等评价,将其纳入最终的评价结果。线下可以根据课程思政内容撰写小论文或者制作小视频等,作为课程思政考核的成绩评价。总之,通过改变病理学教学考核的模式,特别是引入课程思政考核过程,可以引导学生既注重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又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4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是病理学课堂教学的一种全新尝试,是新形势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思政教育贯穿全面育人过程的重要途径[16,17]。作为专业课教学教师,我们要对所授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寻找解决的途径,从而提高“课程思政”育人质量,以期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18,19]。我们立足于病理学自身特点,结合病理学“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深入挖掘病理学教学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病理学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真正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病理学专业教学、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融合统一。

作者:张亚楠 陈倩 李笑 王世军 夏雷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篇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根本问题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医学人才,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成为品德教育的重要一环。“病理生理学”是基础医学向临床专业课程过渡的桥梁课程,教学内容兼有科学性、临床实用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具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天然优势。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在实践中将课程思政建设系统化,即从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到实施反馈等环节入手,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一、“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

(一)课程思政责任制度的建立

根据基础医学院思政专项文件要求,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作为责任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病理生理学教研室课程思政建设实行教研室主任和教学组长负责制,教研室主任负责课程思政人才培养和在教学管理中课程思政的贯彻(课程思政教学培训、集体备课、试讲、教案课件准备和教学督查等),教学组长负责课程思政在分属专业理论实验教学中的实施、调查和效果反馈。

(二)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通识课的教育实践活动[1],是隐性的品德教育。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病理生理学教师大多具有博士学历,有临床工作经验或出国交流经验,同时长期扎根于教学一线,教师对价值塑造、能力培养有独到的经历和见解,对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抱有极大的热情并愿付出时间和精力,这是“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能够全面开展的人才基础。教研室课程思政人才培养工作包括:(1)要求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基础医学院组织的各种思政讲座、思政公开课和其他校园社会活动;(2)教研室集体备课、试讲活动将课程思政内容作为单独议题进行讨论,从思政元素的引入、宗旨到讲述方式,在细节上把控,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收放自如;(3)青年教师实行一对一导师培养制度,相互听课,确保思政元素融入教学;(4)鼓励教师参与课程思政课题申请和思政案例比赛;(5)要求青年教师作为班主任、大学生导师或是通过指导学生团体活动,走到学生中间去,深入参与学生成长。

(三)课程思政资源建设

为了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的个性化需求,教研室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比如TBL、PBL、CBL、翻转课堂、创新性实验等,这些教学模式和传统讲授式教学一样,都是可以融入思政元素的。教研室课程思政资源建设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案、课件、习题、考核及思政元素库。1.教学大纲。“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根据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和课程自身特点,撰写课程整体教学目标和各章节具体教学目标和内容。在编写过程中将人文关怀、科学素养、奉献精神、社会责任、家国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课程和章节教学目标,成为病理生理学教学规范的必要组成部分。如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的课程整体情感价值目标为“具备用唯物辩证法思考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人文情怀、职业道德和协作意识”;在实验课中通过医学动物模型复制原理的学习,尊重医学实验动物的牺牲,提高动物实验伦理意识,规范实验操作,贯彻3R原则。2.教案和课件。教案是教学设计的可视结果,体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活动。教案和课件一样,其教学内容和设计思想必须反映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意识形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研室要求思政元素在教案的教学内容中应有明确体现,并在“设计意图”板块详细论述思政元素引入的具体实施过程和想要达成的品德培养目标。课件和教案的思政内容应相互印证、彼此呼应。3.思政元素库。教研室将具有思政元素的案例、新闻、故事或视频收集起来,形成思政元素库。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试讲、教研室内部和外部交流,取长补短,选择符合授课内容的案例,反复打磨,制作经典案例。在思政元素库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需求灵活使用案例。思政元素库也有利于新教师培养,使新教师在开始尝试课程思政时有例可循。

(四)课程思政的实施和监管

高校医学教学的运行和实施,是一个完整、可控、不断自我完善的闭环系统。课程思政监管要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不论是试讲课评表、集体备课记录表,还是理论课课评表、督导课评表,思政内容都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量化评分的一部分。根据成果导向教育的理念,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情感历程作为学习成果的一部分将在阶段性考核中呈现,如实验操作考核检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理论课考核增加应用性题目和开放性题目,反映医学生关于生命观、医患沟通、职业道德等问题的思考。

二、“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的实施和调查问卷

教研室的课程思政已经在“病理生理学”课程中展开,下文以2018级临床医学本科学生和2019级护理本科学生调查问卷结果为例,分析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果和不足。

(一)课程思政的整体效果

学生调查问卷显示,91.1%的临床医学本科学生和83.3%的护理本科学生认为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是必要的;81.7%的临床医学本科学生和79.2%的护理本科学生对“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82.8%的临床医学本科学生和87.5%的护理本科学生对思政元素与专业方向的适宜度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见表1)。

(二)课程思政的意识形态内容

学生对“病理生理学”课程应展现出来的思政元素进行反馈,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生命的人文情怀占有较高的比例。调查问卷显示,临床医学本科学生和护理本科学生在“课程思政应展现的内容”这一问题上存在差异(见图1)。临床医学本科学生的偏爱的思政元素更具有家国情怀和政治文化素养(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而护理本科学生偏爱的思政元素与护理职业定位的关系更加密切(职业素养、人文情怀、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思政的引入方式和讨论深度

问卷结果显示,“案例引入”“教师讲授”和“课堂讨论”都是学生喜欢的思想政治学习方式,其中学生最喜欢的方式是“案例引入”(临床医学学生66.86%,护理学生41%)。课程思政讨论的深度问题,赞同“思政内容应适当引申”的学生在临床本科和护理本科中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分别为42.6%和43.3%,赞同“应以专业内容学习为主,思想政治教育点到为止”的分别占40.2%和31.7%,赞同“思想政治教育是医学教育的一部分,应深入展开讨论”的分别占17.16%和25%。

三、讨论

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之初,教师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看起来像是教师面对学生单向地灌输和引导,但在实践中教师发现,学生对课程思政是有明确需求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医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之一[2,3],写入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并贯穿于教学活动。如《发热》章节课堂教学介绍新冠肺炎疫情“最美逆行者”,教师将课程思政的核心总结为“爱国”和“敬业”,思政案例实施效果反馈证实,该案例是最受学生喜爱的思政案例之一;“职业精神”“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处于学生认为“课程思政应展现的内容”前三位,这与其他院校课程思政调查结果相一致[4]。在选择医务工作为终身职业的时候,医学生也选择了“治病救人”为终身理想。从这个角度来说,课程思政的开展是教师与学生双向奔赴的过程。教师在实践中体会到,医学教育的课程思政有自己的特色。学生座谈显示,真实案例和科学故事容易被学生接受,吴孟超、林巧稚、钟南山是医学生心中的职业榜样,面对前辈的事迹默然驻足并心生向往;附属医院在疫情期间奔赴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是学生在见习中时常遇到的师长,他们的勇气和职业操守更容易引发医学生的职业精神。这次新冠疫情是对医学知识和能力的挑战,也是对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挑战,与疫情有关的医学知识讨论和医疗工作思考层出不穷,学生对相关时事内容具有很高的关注度,这些也是开展爱国主义和职业素养教育的优良素材。在备课中教师的普遍观点是,思政元素应完全融入教学内容,因教学内容相应节点引发,也因教学内容完成而结束,不宜长篇大论,旁生枝节,破坏教学整体结构。课程思政的要义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价值引导[5]。实践证实:受学生欢迎的思政讨论多在3~5分钟之间,这通常是一个思政点有理有据展开所需要的时间。学生座谈和调查问卷显示,不同专业学生对于思政内容讨论的深度要求存在差异。如更多临床医学本科学生倾向于思政元素点到为止,他们认为思政理念蕴含在授课过程中,其意义是不言自明的,而部分护理本科学生则认为教师应当画龙点睛,把思政理念明确指出来。教师推测这种差异可能与学生的性别、来源和专业特点有关。该结果提示教师,在课程思政开展过程中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并给予个性化的思政问题导向支持。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课程思政建设也是这样。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固有体系中,按照“培养—建设—反馈”的教学规律推进和监督课程思政工作的展开。我们期望通过对于课程思政建设规律的探索,守好“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的责任田,将课程思政工作推向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作者:卢慧玲 吴秋慧 田晶 张玲莉 朱开梅 单位:桂林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

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篇3

我国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完成这一伟大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1]。课程思政指借助基础课、专业课平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之目的,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方面结合,培养良好品德和精湛专业技术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高校课程教育的向心力,也是课程思政改革的立足点[3]。高校专业课教师要充分发掘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将其有效融入专业课教学。高等医学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病理生理学”是医学教育的主干课程,积极开展思政教育对培育大学生爱党爱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高道德情操、良好思辨能力和正确科学观具有重大意义[4]。努力开展卓有成效的课程思政教学,是“病理生理学”教师的重要任务和神圣使命。

一、“病理生理学”教学实施课程思政的学科基础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医学专业基础课,是所有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具有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广泛受众群体。课程开设在大学二年级,对于五年制医学本科教育而言,学生处于刚接触医学理论知识的起步阶段,对疾病的兴趣和激情浓烈,是开展医学思政教育的最佳时机。“病理生理学”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学科,为临床医学教育输送又红又专的医学生是基础医学教育的重要使命,课程思政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和时段迫切性[4]。就教学内容而言,病理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正常机体而是疾病,有“小内科学”之称,各种生动具体的症状和体征极易令学生产生感同身受的代入感,是课程思政顺利开展的良好情感基础。

二、实施思政教育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可行性

病理生理学是医学真正的科学,主要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即对疾病本质的探究。疾病的发展过程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运动观、规律观、矛盾观、量变质变观等在“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中随处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引领是“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的基本方向保证。人类对疾病的认识逐渐深入,“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与时俱进,如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COVID-19),其基本机制正是“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内容,也是人类对其进行有效防治所要依赖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新生疾病的暴发,并非单纯的医学问题,而是复杂现实的社会问题,与每个学生的健康乃至生命息息相关,课程思政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和迫切性。

三、“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基本设计

思政设计是课程思政进行的先决条件。深入挖掘并精心打磨“病理生理学”内容中蕴含的真、善、美等元素,凝练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思政维度,是课程思政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结合学科性质和我校学情特点,从唯物求真、恒德大爱、思辨创新三方面构建课程思政设计框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凝练出30余个典型的思政教学案例并在教学实践中具体应用。

(一)凝练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理论,培养学生唯物求真的思维模式

每个疾病都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疾病具备哲学中事物的一般属性。1.疾病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症状和体征是疾病的外部表现,是现象;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机制是疾病的内在变化,是本质。从现象入手认清本质,是认识事物的基本途径。从临床表现入手挖掘疾病本质,是防治疾病的关键。对于疾病的防治不能忽视外部表现,也不能只浮于外部表现。2.疾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或变化是绝对的。任何疾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疾病是持续动态进展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疾病的概念,即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疾病的概念可以浓缩为“疾病是一个过程”,体现了动态变化的精髓和内涵。3.疾病是矛盾的构成体。事物是由矛盾组成的,矛盾贯穿着疾病发展的全过程。疾病的救治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并注意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引导学生用矛盾理论从本质上正确理解疾病发展中的各种表现,开拓其医学思路。4.疾病是整体与局部的辩证统一。整体调控局部,局部又影响整体,局部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用。对疾病的认识要兼顾整体与局部,患者的表现可能仅在局部,但实质可能是全身机能障碍在局部的表现。初发于局部的病变也可能会波及全身。5.疾病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疾病的发生往往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如组织损伤引起出血,早期机体可无明显变化,但最终可导致休克乃至于死亡的发生。心肌肥大是心脏的代偿反应,超过一定限度则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大失血时血液重新分布,肾脏血流量的减少可以确保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供,但也为如果继续缺血引起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二)引用恒德大爱案例,培养具有仁心仁爱情怀的大医生

当前校园内大学生多是青春期的独生子女,正处于“三观”的关键塑型期[5]。医学生课业比较繁重,专业知识较枯燥,学生易出现厌学心理,甚至形成错误的价值导向。根据学生特殊阶段的特点,在“病理生理学”授课过程中,选取合适内容进行德育渗透。1.助人为乐,奉献社会。机体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各系统不能孤立存在,就如人不能脱离社会独立生存[6]。当机体遇到各种不良刺激而处于险境时,总是有一部分器官(如肾脏)发扬大公无私的牺牲精神将血管收缩,把血液贡献出来供生命重要器官(如心脏)所用,此即病理生理学中的“血液重分布”。结合无偿献血、一方难八方援等先进人物事迹,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2.珍视健康,热爱生命。以各种致病因素及机体的损伤性变化为素材,教育学生要尊重和爱惜他人和自己的生命与身体。“病理生理学”实验中常涉及家兔、小白鼠等实验动物,它们为人类健康研究而付出生命,教育过程中可渗透生命伦理教育和职业精神,引导学生体会救死扶伤、敬畏生命的深刻内涵。3.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不是一个普通的职业,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谋生手段,医生的职业光荣而神圣。学生要心怀厚德仁爱,深深热爱这一职业。引用白衣战士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逆行抗疫的伟大精神鼓励学生爱岗敬业,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对待病人,践行新一代青年医生的责任与担当。4.学术诚信、精益求精。医学是精致的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近年来国内高校频繁出现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问题,这种不光彩现象不光发生在教师层面,在学生的研究生推免、奖学金评定、各级别评优等重要事项中也偶有爆出。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既有学校、社会、制度等外在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素质缺陷、价值观扭曲等内在原因。5.珍爱和平、心系家国。机体的健康状态是多种调节机制共同努力的结果,不是理所当然的,如水、电解质代谢及酸碱平衡的维持。引申至国家和社会层面,岁月静好和现世安稳不是自然而然的存在,是无数人默默负重前行的结果,实属来之不易。教育学生要心怀感恩,爱国爱家。

(三)启发科技创新思维,培养勇于进取的科研精神

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我国在几项制造业关键技术上的被“卡脖子”事件证明,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1.勇于质疑、思辨、创新,推动医学不断前进。人体是个复杂综合体,又是瞬息万变的多面体,任何时代、任何医学团队都不可能将人体及其疾病认识到极致。前人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但仍然有很多未知领域需要新一代从医者去探索,去填补空白。在一些领域,甚至存在需要进一步验证、修正甚至被推翻的医学领域。2.融入新医科建设的大潮。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医学教育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满足健康中国战略的现实需求及社会对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需要,新医科(NewMedicine)应运而生[7]。与传统的以临床医学教学为主的医学教育不同,新医科旨在推进“医工、医理、医文”相融通[8]。3.勇于攀登医学科学研究的世界高峰。病理生理学虽然是基础医学学科,研究中的某点重大发现或某一小领域的开辟同样可以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诺贝尔奖是世界科学研究领域最高级别的奖项,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在基础医学研究领域发现人体感知温度、压力及疼痛分子机制的两位科学家。

四、“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实践的初步成效

经过三年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我校“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已初见成效,基本实现了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政目标的同步有效达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已稳定步入课程思政的轨道,呈现出“学生动起来,老师忙起来”的积极态势。目前虽缺乏客观反映思政建设成果的直接指标,但有一系列间接反应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指标证实我校“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的成效。如,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明显减少,作业书写工整且抄袭现象消失,课堂出勤率和抬头率提高,课堂师生互动频次增加,翻转课堂参与度加大,“中国大学慕课”主动在线时长增加,教学平台讨论区活跃度高涨,“我来讲病生”活动报名人数显著增加等。此外,学生在师生座谈会及网络课程评价中也表示,对本门课程思政教学的认同和愉悦接受。向本学期授课的2019级临床、麻醉、口腔及影像专业的本科生发放了349份网络调查问卷并分析,学生的总体满意度为90.4%。当前社会多元化交织,单纯依靠思想政治课不足以对当代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及引导其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科学价值观的形成,亟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高校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同时,要深刻认识“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全方位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目标,以润物细无声的状态稳步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发展,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

参考文献

[1]吕晓翠.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课堂教学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40):32-33.

[2]孙瑶,张翠,包鹏举.病理生理学课堂教学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20,22(1):18-20.

[3]胡阳.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评价方法[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27(3):476-479.

[4]杨青青,司晓芸.新冠肺炎疫情对医学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和启示[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18(2):188-190.

[5]陶莹,王煌东.病理生理学线上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初探索[J].医学教育,2020(8):232.

[6]程良龙,邵晓琰.立德树人:高等教育专业思政重在价值引领[J].教育教学论坛,2021(4):1-5.

[7]段丽芳,李鑫,张晓芹,等.病理生理学教学中课程思政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5):81-82.

[8]田华,闫平慧,张淑珍,等.把立德树人融入医学生专业课教学中[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7):67-69.

作者:赵利军 吴静 门秀丽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