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艺美术合集12篇

时间:2022-05-19 05:51:58

民间工艺美术

民间工艺美术篇1

甘肃纸织画流传在平凉市和庄浪县,曾经失传。20世纪70年代末,民间艺人三碗斋主人王天波追本寻源,钩沉探秘,在继承传统纸织画编织技艺的基础上创造了三碗斋编织法,设计制造出纸织画编织机,使古老的纯手工编织过渡到半机械化编织。纸织画工艺精巧,过去一幅作品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三碗斋编织机的问世,大大提高了这一工艺的出产率,弥补了人们仰望之求。

纸织画先得有画,将画裁成不能宽于1毫米的线条,作为纬线,再将白纸裁成同样宽的线条,作为经线,然后经、纬线编织,通过装裱,即成一幅成品纸织画。画用的是中国画,写意、工笔、兼工均可;纸用的是宣纸或皮纸,着画的纸和编织的纸应同质同性,以韧和薄为好。一幅纸织画艺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于绘画水平和编织工艺水平的高低。

纸织画画面如浮云轻纱,如雨如烟,具有素淡、和谐、静穆、朦胧之感,气韵高雅,神秘含蓄,使观者望之神怡。

甘肃陶瓦塑

广泛流传于甘肃民间的工艺品,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其中最常见的建筑陶瓦塑为脊首和檐瓦。

脊首有全脊首(即屋顶全部边沿筑脊)和“山”字形脊首(即屋顶中脊对称),塑造形象为龙凤虎豹、麒麟家畜、花卉鱼鸟。现代民间艺人添进了一些生活图像,使陶瓦塑具有现代生活气息。檐瓦主要塑瓦头,多以浮雕形式捏出虎头或花朵。生活中的陶瓦塑多以瓦枕、瓦壶、瓦罐、瓦盆为主,也有一些瓦玩具。除了造型塑制外,多还在器皿的一定部位上捏出图案花纹或动物形象,把器皿装饰起来。陶瓦塑融圆雕和浮雕为一体,也和金属造像物结合起来,互为陪衬,使建筑物雄伟华丽,富有艺术气质。

陶瓦塑流行于甘肃各地乡间,最有代表性的是定西地区的通渭县、天水市的甘谷县和临夏州的临夏市及临夏县。甘谷陶瓦塑重气势,塑出的登天龙、麒麟虎豹雄壮威武;通渭陶瓦塑重装饰美化,捏塑动物形象总要美化夸张,小巧玲珑;临夏陶瓦塑受回族民俗教礼影响,一般以塑花卉图案为主,力求精致。陇东和陇南民间也有陶瓦塑,多塑造生活器具,如瓦枕、瓦盆、瓦壶等。尤其是瓦枕,粗犷古朴,用夸张变形手法捏塑的虎枕、牛枕、猪枕等,乡土味十足。

随着农民群众经济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古朴的民间陶瓦塑艺术已度过了短暂沉睡的时期,正以全面继承创新之势在甘肃乡间蓬勃发展。

临夏砖雕

西北回族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工艺品。流行于甘肃临夏等地。

临夏砖雕有着悠久的历史。北宋年间就已产生。1980年,在临夏县南龙发掘出一座金代砖墓,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墓内出土了大量的砖雕作品,其中的“龙腾图”、“仕女图”、“飞天”等,虽然雕刻技艺不如当代精细,但所刻的人物、动物、花卉等图案,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造诣。至明代,临夏砖雕艺术已经成熟。

临夏砖雕分“捏活”和“刻活”两种。捏活是先将配制好的粘土泥坯用手工或模具捏制、压制成各种图案,然后入窑烧成花砖,图案多为龙凤狮虎和花卉虫鸟等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刻活”则是在烧好的青砖上用刻刀雕刻。

临夏砖雕以刻工精细、技法多样、构图新颖生动而见长。所刻的人物、动物、花卉各具特色。临夏砖雕还讲究和主体建筑风格统一和谐,常常因物设图,从内容到形式都与建筑物浑然一体。

近几十年,临夏砖雕广泛吸收其他姊妹艺术的精华,一般喜欢采用高浮雕的手法,使砖雕艺术呈现出一片魂丽多彩的景象。

热贡艺术

诞生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区州首府所在地同仁县的年都乎、郭麻日、尕赛日、脱加和上下五屯五个村落的民间艺术,也称“五屯艺术”,藏语叫作热贡(同仁)艺术。它集绘画、图案、木刻、雕塑、堆绣和建筑装饰等多种艺术之大成。

民间艺术家们用自制的颜料和独特的风格,在小小村落里制作了大量的绘画和雕塑作品。这些绘画作品以壁画为主,以唐卡为辅。它的技法特点是工笔重彩,色块填勾,略加晕染,设色匀净,线条流畅;主题突出,构图完美,装饰性强;而使用金粉、朱砂和石膏的技巧尤为突出。热贡画勾勒脸部五官的顺序是先画眉眼、鼻子,后及脸部轮廓。这种画法虽然跟西洋画先在整体落墨后在局部着笔不同,但是其五官比例却十分准确,能画得眉目传神,光彩照人。

热贡雕塑以泥塑为主,造型同样准确生动而富于装饰性。它的图案部分更是丰富多彩、别具一格。表现在寺院建筑上,从墙裙、藻井、横梁、柱头直到塑绘人物服饰、背景等,无不鲜艳夺目、金碧辉煌。

热贡艺术大约兴起于14世纪初叶。从来的藏族画师和从中原及滨海来的汉族移民,在同一个时期内把画艺带到了这里。热贡的艺人,主要也是明代从南方迁来屯垦的汉民与当地藏民联姻的后裔。几百年来,热贡艺人足迹遍及国内外,在中外寺院及民间绘雕了大量艺术珍品,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同时,在长年累月外出作画和雕塑的过程中,他们广泛接触了绘塑艺术、甘孜木刻佛画、敦煌艺术、尼泊尔建筑和印度佛塑等各种艺术珍品,并从中汲取了营养,逐步形成了佛教艺苑中这个具有青海地区特点和藏族民间特色的流派。

青海民间刺绣

青海各民族的刺绣艺术。

青海刺绣花样繁多,应用广泛。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实用类。主要有鞋、袜子、腰带、辫筒、枕头等,这是刺绣的主体;二是观赏类。主要有前褡、衣领、衣袖、荷包、口袋片、日罩等;三是礼仪类。主要有钱包、笔包、兜肚、烟袋、裤带、寿帐、挽联、字画等;四是宗教类。用刺绣塑造佛像和装饰寺庙殿堂。许多绣品既是实用品,又是装饰品。

青海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刺绣风格。从图案的内容上看,大都反映出人民的和生活习俗,蕴集着古老的文化内涵。藏族、蒙古族、土族由于信仰佛教,他们的刺绣多以八宝图案、吉祥如意、光圈云气为主体,也有几何、花卉、动物图案。其特点是装饰性强,而且巧妙地组合成相互缠绕、相互纽套的协调图案,反映出团结友爱、互不分离的民族特性。回族、撒拉族、东乡族以花卉图案为主,动物图案用的比较少。

青海汉族博引各民族之长,几何、花卉、动物、人物都采用,绣得华丽丰繁。从全省范围看,草原牧民的刺绣以夸张的造型、庄重的色彩、强烈的对比、粗犷的线条、质朴的情感,展现出豪放民族的气质。从事农业的各民族,其刺绣不但种类繁多,而且构图饱满、形象生动、浑厚朴实,并以做工精细而著称。

青海民间刺绣,深深植根于各族人民的生活土壤中,时至今日,在许多地区,男女老少从头到脚,从用具到住室皆用刺绣来装点,显示了各族人民特别是各族妇女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追求。

青海藏族妇女辫饰

青海藏族妇女头上的各种装饰工艺品。

民间工艺美术篇2

二、闽南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当代艺术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分析—以漳浦剪纸为例

漳浦以“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享誉中外,素有“金漳浦”之美誉。漳浦剪纸艺术源远流长,据《漳浦县志》记载:“元夕自初十放灯至十六夜,乃已神祠家庙,或用鳌山运傀儡,张灯烛,剪彩为花,备极工巧。”可见唐宋时期漳浦剪纸艺术就开始应用于花灯装饰等民俗活动。⑤剪纸俗称“铰花”,与刺绣艺术有关,常被应用于刺绣底样的创作。在中原文化如贴“窗花”习俗等影响下,漳浦剪纸逐步以独立方式使用在各种婚庆典礼、祭拜祖先等民俗活动中。如今漳浦剪纸已被世界认可,并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作用和产生影响,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继承传统、力求创新是任何民间艺术发展的关键,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漳浦剪纸在中国民间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主要表现在其艺术风格的独特性、艺术技法的原始趣味性和艺术品自身焕发出的美感。通过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从理论上探讨漳浦剪纸的构图形式、造型手法、创作意识等,增强在当代艺术设计中民族性、本土化的创新与应用,并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探索漳浦剪纸与环境设计、装饰设计、平面设计等多个专业领域的结合点,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新的设计艺术形式、设计语言符号使设计产生新的飞跃。

1.漳浦剪纸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漳浦剪纸所反映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闽南地区的地理环境、百姓的日常生活和传统习俗活动以及民间神话传说等,这些都以独特的符号融入剪纸作品中。例如,茶壶就是剪纸中最常见的装饰图案,这无疑渗透着闽南人爱喝茶的习惯;剪纸中常加入一些龙虾、鱼、螃蟹等水产品,这充分体现剪纸的闽南地域性和其来源于生活的传统特征。作为一种独特的设计素材,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文化的传承上,都将成为本土风格环境设计的创作源泉。同时漳浦剪纸在艺术表现上立足本土,注重主观想象,艺术构图奇巧、简练明朗、古拙抽象,表达着古老的民俗文化传统,具有浓厚的“原生态”趣味及“乡土味”气息,这对设计本土风格的环境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设计师应该以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为己任,唤醒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记忆,将其融入现代城市功能设计中,赋予建筑内外部的空间乃至整个城市浓厚的本土特色风情。漳浦剪纸主要运用红色,通常以单色为主,其他颜色作陪衬,在对比色中求谐调,颜色上的创新运用突出了工艺装饰效果。这对设计闽南本土风格的室内空间有着重要意义。例如,在现代环境设计中可运用漳浦剪纸的图案,采用闽南地区的红砖、白石为装饰材料,设计出有关闽南红砖文化的主题浮雕、壁雕等作品。漳浦剪纸造型独特,收放自如,运用在现代室内外立体造型的细部装饰上,如隔断花墙、装饰品花架、屏风等,具有通风采光、借景叠景等功能,不仅起到了特殊装饰和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也增加了艺术氛围。另外,还可以运用闽南文化元素的剪纸图案制成各种镜框式、挂历式的装饰画和装饰品,以此带动室内陈设品行业的发展。窗帘、沙发靠垫、沙、桌旗、布艺床品等都可以采用漳浦剪纸传统图案,这不仅使室内空间更具本土色彩,还能寄托民众美好的愿望。

2.漳浦剪纸在装饰设计中的应用漳浦剪纸将闽南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以图案的形式表现在作品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折射出闽南人的性格和意识形态。漳州剪纸利用本身图案的抽象造型来反映闽南地区的意识形态和思想,糅合闽南传统文化。现代装饰设计对于诸如漳浦剪纸这类传统工艺的应用遵循“批判和继承”的原则,既尊重其自身发展特性,又对其进行产品创新,既将其作为现代装饰的补充,又在现代装饰中很好地对漳浦剪纸进行有效地传承。传统漳浦剪纸在线条、构图、剪功等方面具有特殊性,折射了闽南文化多元化的特征和细腻雅致的审美取向,传达了浓郁的乡土气息。现代装饰艺术中对于漳浦剪纸的应用可从以下方面为出发点:一是结合装饰设计作品的主题,充分挖掘漳浦剪纸的特点,在作品中对其在材料、线条、构图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二是根据不同设计作品的特殊风格,在刺绣种类、色彩选择、图案设计等方面进行搭配,凸显出漳浦剪纸的固有特性,同时又在装饰作品中呈现出典型的剪纸特性。3.漳浦剪纸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鲁迅先生说过:“在现在,艺术上是要有地方色彩的,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⑥漳浦剪纸蕴藏着特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韵味,具有特殊的地域性和造型手法。比如,漳浦剪纸通常采用“排剪”技法,结合“阳剪”为主、“阴剪”为辅的表现手法,形成其在工艺上纤巧细腻,构图上线条简练、圆满匀称、对称平衡的特征。同时在物象形态的刻画上应用的简约意象表达方式或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等都可以为现代平面设计所利用。因此设计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将设计主题与剪纸图形意蕴相联系,从创意选题的角度思考选择恰当的主题表意,有目的地去把握对象的整体结构式样;二是从创新的角度在图形、材质、风格等方面上将漳浦剪纸包含的图形图像或其他意象特征进行夸张变形、化繁为简、重组创新,深化对漳浦剪纸艺术的价值认识,同时与现代平面设计的构型审美相结合,利用剪纸图形的形似和神韵创造出贴切的图形语言;三是在表现技法上运用“排剪”技法创造出新的设计表现语言,扩展设计的表达形式,将漳浦剪纸的视觉特征融入现代平面设计之中。

三、民间工艺美术融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方法

“生产者的艺术是世代人民所创造、所传播并表现他们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文化艺术形式。”⑦民间工艺美术作为生活世界的认知和诉求,是群体意识与思想认识的一种反映方式,不仅包含了大量原生态艺术图形和工艺技法,还体现了人类本源的思维意象、审美观念和情感表现。因此,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不仅是要拓展学生的技法表现手段和途径,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间工艺美术的文化价值,真正体味到民间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和情感魅力,并应用于现代设计。

1.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开设民间工艺美术课程审美认知与创造力的培养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核心,民间工艺美术样式几乎都同时具备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基本要素。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应以其审美鉴赏、技艺造型、品格精神等为基本内容,积极开设具有本土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题材的艺术课程。在教授过程中,采用教与学的互动方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突出创造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材料的把握和认识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精神,激发独立思考的意识,并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诸如剪纸、雕刻、漆艺、陶艺、编织等课程,着重把研究民间美术功能的实用性、技巧的高明性、题材的丰富性、装饰的生动性、形式的多样性置于首要地位,把创造具有独特性和地域性的艺术文化作为教学的宗旨,做好民间工艺美术资源向地方工艺美术课程的转化,由此将传统与现代、现在与未来相互融合,形成未来艺术设计教学的新方向。

2.成立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研究机构,定期举办展览和讲座发挥地方的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优势,发掘和整合地方文化资源,成立高校民间工艺美术研究机构。组建一支以地方高校教师为主的研究团队,同时聘请地方各个门类的工艺美术大师、领军人物为客座教授,共同探讨民间工艺美术资料的收集、整理、理论研究和相关教学工作。通过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保护、创新、开发和研究,积极运用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将传统工艺的实用性、经验性和学术性特征应用于校本教材的编写中,用时代和科学的态度加以继承和改造,通过条分缕析、去芜取精、发展提高,形成一个特色鲜明而又具有时代感染力的文化产品体系。在教学中将民间工艺如雕刻、剪纸、编织等引入课堂,活化课堂教学,同时又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民间工艺美术的独特魅力以及其在设计领域中的突出表现。另外,可以让民间工艺大师将制作工艺直接带入课堂,通过举办专题活动,从表演技艺开始给学生讲授和示范制作工艺,让他们亲身体验民间工艺美术的神奇。定期开展民间工艺美术展览、学术交流、课题研究和专题研讨等,形成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将民间工艺美术资源真正融入现代艺术设计教育。

3.创立民间工艺美术校内工作室和校外实践基地根据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种类,结合其美术特点对艺术设计教学实验室进行改造形成专门的工作室,以工作室为载体,通过选修等方式实行开放式教学,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如漳州剪纸工作室、惠安雕刻工作室、闽南“妆糕人”泥面塑工作室、树脂彩绘工作室等。工作室的教学主要采用艺人的“技”和教师的“艺”结合,即通过教师对设计作品创作思想的理论阐述与“请进来”的民间艺人的技术培训相结合,实现与艺人零距离的“手手相传”,将工作室中的工艺技术应用于作品的创作中,寻找与作品主题的契合点、差异点,改进民间工艺的表现形式,突出表现民间工艺技术的独特性,从而引导学生用民间工艺的手法来进行创新设计,提高设计水平。同时,“走出去”设立校外民间工艺美术实践基地,让学生到民间亲身去感受当地乡土乡情,欣赏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品,培养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情感和认同感,创造学习民间工艺美术的氛围,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研究水平。

民间工艺美术篇3

美术审美教育是美术学生素质能力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学生整体专业性要求较高,尤其针对艺术类课程。通过审美可以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领悟能力,同时还可有效提高学生对生活感悟能力,通过将民间工艺美术应用到美术审美教育中可让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审美能力提升,同时对民族文化传承元素更加认同,了解民俗文化,激发学生思维创新,学习民间艺术技艺提升自身审美价值,在真正实践过程中更好地表达美术思想。

一、民间工艺美术的概念

民间工艺美术重点体现在民间工艺,通过民间工艺体现出的美术价值。通常来讲,民间工艺是现阶段大众在日常生活中的民俗艺术,同时更加是经济发展以及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常见的民间工艺主要有编织,陶瓷,刺绣,皮影,紫砂,漆器,蜡艺,书画,文房四宝等。工艺通常是对物体进行加工,其加工类型具有较多,其中最为重要也最为关键并且起到美术审美教育价值的则为艺术品的加工技艺。民间工艺中的“民间”并不是指代工艺产品制作的具体场所,而是指工艺产品在制作过程中其具备的内涵。使用民间特殊工艺制作出的民间工艺品,除了具有极为观赏的,丰富的外在艺术元素表现,仍然存在诸多内涵,这也是民间工艺在与普通工艺进行区分时的重要标志[1]。民间工艺特点:(1)民间工艺是民间艺人利用不同工艺技巧,采用不同材料将其应用到作品设计过程中使作品更加具有艺术特点。例如民间工艺制作过程中会针对质地,色彩以及相应的形态特征完成艺术创作,而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同样利用修饰,着色将生动的人物形象或者动物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进而体现出艺术的妙处,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其具有生动自然且手法别致等特点。(2)民间艺术通常具有其个性特点,其个性特点重点强调,针对地方特色的展示以及民族特色的展示。以剪纸为例来讲,我国剪纸工艺已经在世界上流传,观察不同地域民间工艺特点,即南方以及北方艺术作品均存在不同的艺术表现,南方剪纸玲珑剔透,北方剪纸天真浑厚,南方蜡染对地方特色以及民族风格有强烈冲击,这也是民间工艺美术在艺术创作与艺术发展中的个性化特点。

二、民间工艺美术对美术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

美术审美教育作为目前美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以及自身创作能力增强起到重要影响,将民间工艺美术与美术审美教育进行融合,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存在重要价值。

1.以民间工艺美术提升学生美术审美能力

民间工艺美术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诸多变化,逐渐形成了以现阶段民间特色为基础结合现代化工艺形成人们艺术欣赏以及艺术创作的重要艺术形态。其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多种工艺思想以及工艺技术进而形成了具有多样的艺术形式。大部分民间工艺作品的创作者都来源于基层百姓,这部分基层人员与专业的美术创作工作者存在专业差异化,这种情况下是民间工艺作品的美术表现力,作品审美价值以及作品中蕴含的精神价值,情感价值均较为丰富。而且相同民间工艺作品在不同地域条件影响下,导致其艺术特点艺术表现均发生变化。将该特点的民间工艺美术与现阶段美术审美教育进行融合,可使学生在基础审美教育的同时获得“野生”审美教育,使美术审美不再拘泥于条条框框,让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有深入了解,认识,掌握,并且对其内在创作思维,创作灵感,工艺技能,地域文化进行全面学习,使学生能够透过民间工艺作品,提升自身对生活的情感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美术审美水平[2]。

2.基于民间工艺美术提供学生学习驱动力

民间工艺美术在开展美术审美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重要的艺术驱动力,这种艺术驱动力体现在美术作品领悟能力以及学生针对美术审美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美术审美教育多为以教师为教学主体,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美术作品鉴赏,提高学生美术审美能力。该种教育模式下极大程度对学生自身思维进行限制,使学生无法针对美术审美进行发散思维。而民间工艺美术由于其创作者源于农民,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农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具有积极向上的,淳朴的,健康的艺术创作思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养成健康的思维形式,同时对待生活可以更加积极阳光向上[3]。例如泥塑,木雕等均可以在学习中使学生更能走进民间工艺作品内部,吸取内在养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民间工艺美术除了具有良好的艺术审美价值同时更好地体现了民间工艺的奇巧特点,工艺作品无论从作品的工艺创作思路,工艺制作流程还是工艺元素表达,均更好地体现了民间创作者的创作智慧。将其应用到学生美术审美价值培养中,可激发学生强烈的美术实践欲望,使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工艺作品艺术情感更好掌握。

3.融合民间工艺美术思想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

民间工艺美术是民间在历史长河中以及地域变化下形成的民族文化代表产物,体现了民族历史发展中多形态,多艺术,多技巧的工艺发展进程。民族传统文化中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存在宫廷美术,官造美术,同时也存在民间工艺。民间工艺美术与前两者相比更加具有历史久,奇巧多,美学元素颇丰且极具自然特点,这也是宫廷美术,官造美术在发展过程中与其存在的重要差别。华夏文明发展使民族美术审美水平逐渐升高,人们在生活中增加了对美元素的追求,因此在民间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均极具美,而且更加展现美。美术教师在为学生开展美术审美教育过程中结合民间工艺美术,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民族文化以及民族思想,对民族文化以及思想传承下来的民族艺术作品进行深入学习,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同时更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三、美术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

将民间工艺美术与美术审美教育进行融合是现阶段艺术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问题,尽管目前大部分美术审美教育中均开展了民间工艺美术,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笔者总结了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点原因:

1.实践中教师缺乏对美术审美教育重视力度

美术审美教育是现阶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素质能力水平的关键部分,更是现阶段国家开展素质教育能力培养下学生需要达到的基础水平。提升民间工艺美术审美教育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使学生对美术审美有深层次认知是美术审美教育中基础内容。但是就现阶段部分美术审美教育中教师难以站在人才培养以及素质培养角度开展审美教育,认为素质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素质能力,在这部分素质能力中其审美能力占比较低,应该将重点的教育指导工作实施在例如语文学科,数学学科,英语学科等学科上。这种思维属于典型的应试教育思维,一味地注重学生专业课程成绩而忽略了学生自身艺术水平的提高,造成了在开展美术审美教育工作中时间相对匮乏,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开展美术审美教育中,往往缺少有专业性的,具备教学指导特点的教学内容,教师课前利用自身对美术作品掌握基础为学生开展审美教学。课程教学组织中无法满足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同时教学辅具也无法与学生学习进行匹配。尽管教师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但是仍然没有开始真正的美术审美教育,学生艺术创作能力降低,美术审美能力减弱,进而产生美术审美厌烦心理,对学生今后的艺术发展造成阻碍。

2.教学中美术审美教育辅具不支持

美术审美教育辅具是教师为学生开展美术审美教学过程中教育素材以及教学工具。这部分内容的缺乏使美术审美教育只能开展基础内容,无法有效深入讲解。提高学生美术审美能力,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意识思维以及行为发展能力,而是培养学生这两部分能力,需要开展全面的素质教育,并且利用多方面,多渠道,多内容形式向学生展现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而这种情况下,在开展美术审美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教材以及相关辅助教学工具完成,既要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高超的审美思维,还需要教师能够将作品素材中的审美知识进行迁移,传输,使学生全面了解审美教育素材内部的工艺制品以及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提高学生审美思维。但是现阶段美术审美教育过程中,其教学教材更新慢,内容浅显,缺乏审美价值,导致学生无法深入学习美术审美知识[4]。

3.美术审美教育缺乏民族文化内容挖掘

民族文化内容挖掘是现阶段美术审美教育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文化是我国在经历过社会动荡,经历过民族苦难后形成的具有特色精神的文化代表,更是推动艺术文化起源以及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艺术审美教学中其核心为提高学生素质能力,而这部分素质能力,内在核心要素是学生的爱国能力,以爱国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整体素质水平,使学生能够以积极向上,阳光乐观,努力进取拼搏的态度面对生活,实现艺术教育价值。但是现阶段美术审美教育过程中教师以及美术审美素材均缺乏了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导致学生在开展艺术审美过程中只能对艺术潜在价值进行探索,无法真正地学习到艺术背后潜藏的精神价值。而教师在开展审美教育中需要充分注重作品内在的文化特点,进而将其引导学生关注民族文化。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开展审美教育中过度美术作品自身外内容,缺少深层次精神挖掘。

四、民间工艺美术融入美术审美教育的科学措施

1.加强学校美术审美教育课程体系建立

美术审美教育课程体系建立是民间工艺美术高效融入教学课堂的重要辅助条件。素质能力背景下使社会对各个阶段学生的素质能力均提高了要求,这是我国民族发展以及民族进步的必然内容。这种情况下需要积极加大美术审·美教育课程内容中民族工艺美术教学成分,让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民间工艺美术,了解民间工艺美术内部的文化,技艺,思维,情感。所以将民间工艺美术纳入美术审美教育课程内部,依据学生审美能力,艺术表达能力以及文化理解能力增减民间工艺美术鉴赏作品。以岭南美术版美术教材初一上册《校园风采》课程知识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作品中内在构图以及风景表达,同时针对民间工艺-沙画艺术为学生们打开新世界艺术大门,该作品内部充分展现了祖国大好河山,将该种情景与校园风光结合,在构图上体现各自价值,使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与社会教育美术相结合。除此之外,开设专门的民间工艺美术课程,让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知识学习更加具有专业性。在长期的民间工艺美术艺术熏陶下,可以使学生对民间文化逐渐渗透,逐渐掌握。

2.美术审美教育中注重多媒体使用

信息技术的优化以及发展使现阶段素质教育更加便捷,尤其是针对美术审美教育,在美术审美教育中融入工艺美术,这种情况下很难通过课堂上短时间的介绍,让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也会极大程度弱化民间工艺美术在实际的审美教育中的实施价值。因此需要积极加强多媒体教学,在开展实际的民间工艺美术审美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民间工艺作品的全景图以及解剖图进行PPT制作,而后对重点内容进行标记,在课堂中针对美术审美知识通过PPT进行基础讲解,针对重点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美术表达形式,美术创作技艺,美术文化内涵等充分展现,但这样需要教师在开展民间工艺美术审美教学前,做好相应的备课工作[5]。但其优势可以有效避免教师在开展美术审美教育课堂中,将过多时间花费在黑板书写以及作品介绍,让教师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民间美术作品美术审美教学中,帮助学生挖掘更深层次的民间艺术创作思路,同时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民间工艺审美方向,对自身美术创作以及美术领悟能力均有所提升。

3.丰富民间工艺美术审美教学素材

民间工艺美术审美教学素材是现阶段提高学生美术审美能力的关键内容,美术审美教学中随着主流群体的审美发生变化审美教学也需要不断变化。而长期应用相同的美术审美教育课本,对学生美术审美能力提升起到严重制约。(1)开展民间工艺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寻找与之具有高度适配性的教学课本,由于民间工艺美术起源于民间,因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需要多添加民间工艺元素,结合民间美术大师,传统手艺人,文化传承者等思想,使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更加具有超高的艺术感,丰富的美感以及醇厚的文化沉淀,这样的民间工艺美术教材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对于美术审美能力的见解。(2)由于民间工艺美术具有极为强烈的地域性色彩,不同地域下的民间美术作品其文化表现均存在一定差异。审美教育过程中需要融入地域文化色彩,使学生在审美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对地域文化特色进行掌握。此外,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更加需要具有丰富性以及多样性,满足不同阶段的审美教育需求,并且坚持因地制宜,做好地方特色美术审美工作,最为典型的则为南方区域以及北方区域,通过区域文化传承以及弘扬本土文化,可以有效融入南北方地域文化,使其在融入过程中通过激烈碰撞形成更加具有代表性民族工艺作品。(3)定期举办民族工艺美术课程,例如木雕,刺绣,陶瓷,还需要开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民间工艺美术课程,例如皮影戏。这种教学方式更加具有生动性,灵活性,可以让学生真实地接触到民间工艺作品,对民间工艺作品更好地表达,将其学习的美术创作技巧融入自身美术创作过程中,基础以模仿为主,随着民间工艺美术教学深入,逐渐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美术审美能力需求,同时还可以极大程度提高学生对美术审美创作能力。

4.美术审美教学方法优化创新

美术审美教学方法优化创新是保证学生美术审美能力提高的关键。民间工艺美术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围绕提高学生美术审美能力,想要提高学生美术审美能力,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中的应试教育思维,摒弃以语数外,政史地为教学唯一思维,积极加大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挖掘,以课堂课本知识讲解逐渐转变为对民间工艺美术艺术赏析教学,通过艺术赏析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对工艺美术作品背后的创作背景,创作环境以及创作文化有更深的主动探究性。完成新工艺美术赏析课程后,可以强调对不同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进行分类欣赏,欣赏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工艺美术作品类的表现技巧,文化内涵深入学习,同时鼓励学生对工艺美术作品进行鉴赏表达,针对学生对艺术作品鉴赏表达行为鼓励,使学生更加愿意主动去探索,这样更能对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起到提升。

结语

美术审美教育中民间工艺美术是必不可少的,笔者在文章中发现利用民间工艺美术可以对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美术课堂学习积极性以及对民族文化自豪感均有显著提升。尽管民间工艺美术审美教学中仍然存在问题,但通过教育改革,教学方式创新,定期更新教材,优化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美术鉴赏以及美术创作能力均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景青林.民间工艺美术对初中美术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J].知识文库,2020(18):35+37.

[2]杨寅.试论民间工艺美术对初中美术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J].美术教育研究,2019(22):130-131.

[3]王向群.民间工艺美术在高校特色艺术教育中的实践探讨[J].大观,2020(02):113-114.

民间工艺美术篇4

2、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制作过程的步骤化:由于我从小喜欢美术,所以对民间美术也特别感兴趣,制作起来也较得心应手。但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无疑是陌生的。他们平时很少接触工具,也少有动手的机会,所以动手能力难免会比较薄弱。如何切筷子?如何绑线?如何涂胶水?如何糊纸?每一步的注意点都要为学生讲清楚。如何把民间美术作品的制作传授给我的学生呢?我首先自己掌握,并将制作步骤过程化。以灯笼的制作为例,我分了不同的课时。第一课时介绍元宵节的民间习俗和灯笼背后的故事:这节课我主要让学生对灯笼有一个初步印象,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整个制作过程及材料。第二课时准备材料:这节课我要学生截取26根筷子,每根筷子长12cm,6根吸管每根截成4段。这里我要教学生截筷子的方法,如何拿刀?如何割筷子?第三课时骨架制作:要对学生讲清楚穿线和扎制的手法。第四课时糊灯笼:这节课主要给学生讲解如何糊纸?如何整理架子?如何在灯笼骨架糊好后,每个面都保持正方形,并且纸面平整。第五课时装饰与美化:让学生用国画、剪纸、甚至用粘纸来装饰。学生按照我设定的步骤完成每一步该完成的事情就很容易得到成功的结果。

3、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制作教学的分层化:现在我所教的学生的年龄段是预备年级和初一。预备年级的学生和初一年级的学生在动手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异。预备年级的学生相对来说动手能力比较薄弱,对立体的空间的理解能力不够。对于预备年级的学生,我重新设计了灯笼的制作方法。用8K的卡纸横放,上下两端各剩下3厘米的距离,画好横线。中间位置画上1.5厘米间隔的竖线,总数20根。标好两线相夹的纸条的序号。挖除2、4、6、8、12、14、16、18标号的纸条,并把10和20沿下方横线处切断,其余单数序号的都留下。切去除标有序号外的多余的那块纸片,并把整张卡纸卷成筒状。1和20相接并固定纸筒。以最初上下3厘米处为折线,把纸条上下两端向外翻折出折痕。下拉10和20的纸条,让整个灯笼骨架的身高为18厘米时,用胶水固定10和20下端的纸条,这样只要粘好我设计好的瓜瓣状的纸,整个灯笼的大致外形就成功了。这种方法相对切筷子,搭骨架等的灯笼制作工序相对简单一点,预备年级的同学相对较容易掌握。所以我觉得在初中开展民间工艺美术教育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层,实现分层教学,每个年级虽然可能都是制作灯笼,但难易程度要有区分。根据学生所处年级段,同样的灯笼的形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我虽然没用灯笼这节课在初二,初三上过,但灯笼的样式和材料我也已经考虑清楚,初二可以教他们做一个较为简易的兔子灯或鱼灯,初三可以教学生们手牵式的兔子灯。材料可以网上购买碳纤维或玻璃钢材质的细杆。由于学校非常支持我的美术教育工作,所以材料不成问题。

4、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制作课程的民俗化:以上我只是着重用灯笼的制作来介绍我在民间工艺美术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当然民间工艺美术中可以挖掘起来带入课堂的内容有很多。我可以根据不同的民俗节时为学生介绍不同的工艺作品的制作。比如放寒假前可以为学生介绍窗花,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不同变化难易程度,让学生知道过年的传统。清明节可以为学生介绍风筝,端午节可以为学生介绍香囊的制作等。这样学生既了解了民间工艺美术的制作过程,又了解了我们国家的民俗文化,丰富了美术课堂,也能让学生感受节日的气氛。

民间工艺美术篇5

前言:

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强大趋势并快速蔓延,中外文化的深入交流,使我们的生活日趋西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民族的文化被鄙弃为落后的,过时的。然而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根基,丢掉了代表自己民族精神的本土文化,其真正的民族发展就会面临很大的精神危机。因此,在学校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去指导学校美术教育实践,使之成为宝贵的教育资源,也拓展了学校美术教育的教学空间。同时美术教学活动作为民族文化艺术生存、传承、发展最有利的平台,让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融入到校园,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涵养,树立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态度,让历尽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在当今多元化的文化土壤中逐渐壮大。

1 民间工艺美术概述

要追述工艺美术起源可能只是人们在艺术殿堂里苦苦难寻的一块诱人的基石,不管源自哪里,它始终来源于历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劳作中所感受到的美,并通过手工制作保留下来。我国的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历尽千年的历史,积淀出丰富多样的门类,如木雕,木版年画 ,剪纸与刻纸,皮影,民间织锦,民间印染,风筝,花灯,木偶,泥塑,民间陶瓷,脸谱,漆器,民间玩具等。中国工艺美术的制作精巧和丰富多彩更在世界工艺文化中独树一帜。摩尔根曾把陶器的发明和使用看作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就艺术而言,它为美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我国新石器时代开始的彩陶艺术繁荣了三千年之久,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是我国民族工艺美术宝库中第一颗璀璨的明珠。商代奴隶社会的青铜礼器作为工艺美术作品充分体现了典型的时代特点,青铜礼器上散发出神秘、怪诞、恐怖的浓厚气息正是奴隶社会统治阶级加强自身统治的产物。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民的被统治程度相对减弱,才使得工艺美术百花齐放,呈现出清新活泼、灵巧多变的式样。繁荣昌盛的唐朝,文化异常活跃,佛教文化的发展使盛唐的泥塑、彩塑工艺达到了更高的艺术领域,这种融合了传统色彩和立体线描的工艺之美在敦煌石窟中呈现出来。概述传统工艺美术,作为手工业时代的产物,历代艺术创造者从自然界和生活中把它提炼出来,每一种手工艺都经过几千年流传的精华,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表现力和很高的艺术价值。我们应充分了解传统工艺美术的风格和特点,对其既要有所继承,又要有所扬弃,并融入、应用到当代工艺美术中,使之成为符合现代社会审美和实用的要求,使这个生动质朴的、刚健、清新的华夏文化瑰宝承载下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特征。使饱含鲜明民族情感和气质的工艺美术散发出更具特色的艺术技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冲击下,人民的思想不断开放,作为民间美术发源和产出的民族与民间地区同样承受着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和影响,在2008年《全国工艺美术行业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到全部调查的1865个工艺美术品企业,生存困难的536个,占28.74%。濒危的253个,占13.57%;停产的117个,占6.72%。民间工艺美术在与西方文化的相遇中,显得“过时,土气”,缺乏时尚性而遭受冷落。以师徒制为传承方式的工艺美术随着民间艺人的陆续谢世,后继者们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改变,以至无人继承发展,逐渐失去生存的基础,加快了民间工艺美术消亡的速度。

2 民间工艺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价值

1902年,我国最早的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在南京成立,它成为我国学校美术教育的开端,设置的手工课包括了金工、木工、竹工、漆工。从此工艺美术进入学校美术教育,开始了艰难的历史性的启程。历史的变迁,战乱的破坏,东西文化的撞击,使得我国民间工艺美术濒临毁灭。当前,人们对极具娱乐性、刺激性、商业性的外国流行文化趋之若鹜,而对自己民族的美术文化无知漠视,导致民族和国家的感情缺失。将民间工艺美术引入到现代学校美术教育中来,一方面使民间美术因学校教育的延续能免遭断裂与绝迹的命运,并能不断向前发展。另一方面学校美术教育因民间美术的加入能增加新的活力,教学内容得到丰富,有了最直观的贴近生活的史料与教材,民间美术中蕴涵的人文思想、传统艺术观念能给学校美术教育提供借鉴,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对优秀民族民间美术的认同感、乡土情结与爱国主义情怀。

历史与现代、平面与立体、传承与创新这些一砖一瓦架起了美术教育的高楼大厦。元古的青铜,千年的汉俑,古朴的汉砖,明艳的年画,青蓝的蜡染,粗旷的麻绘,鲜艳的漆画,殷红的剪纸,生动的彩塑,朴拙的泥人……传统的工艺美术正架构起美术教育一座新的桥梁,连接着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发扬。总理提出:“我们的教育应培养出仰望天空的学生”。当我们的学生满怀抱负仰望天空时,他的脚下必定是一片坚实的土地,这片土地就是我们自身的民族文化。任何国家的教育都离不开本国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教育的本质就是传承、选择、改造,我们有着生命力的创新必然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的。

2006年3月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的“世界艺术教育大会”上确定了《艺术教育路线图》,强调促进创造力与文化发展应该是教育的基本功能。艺术在培养想象力、表达力和创新上有着巨大的潜能。如果没有优质的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不可能完成的。通过民间工艺美术教学的实施,让学生体会造型上的夸张、变形,色彩上的大胆对比,构图形式上的和谐饱满,多视角形态的刻画、多种时空形象的融合,强烈情感的表达,情感的自然流露,创作时的自由心态、丰富的联想等,使浓浓的民族情感融入到生命中。一个优秀的艺术家都善于从原始艺术、民间美术、甚至异国美术中吸取营养,从而寻找到创新的突破点。大量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是人们创造的日常生活用具、民俗活动用品、文化传承用品,这种兼具实用特质与审美特质的完美结合正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基本理念。另外,民间工艺美术在各地由于民族不同,风貌不一,审美观念、民俗习惯、文化心理也有着千差万别,这更为美术教育的素材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内含。

美是一种视觉感受,只有通过审美教育,人们才能把生活中最朴素自然的美看作是对艺术的追求,拉近生活与艺术的距离。我们从小生长在家乡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民间文化的熏陶,实际上民间工艺美术为我们提供了美术学习最丰富的最贴近的“情境”。学生感受朴素自然的美既是对美的认识和感受,实际上也是回归自然、认同乡土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生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好素材。

3 民间工艺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庞大的工艺美术宝库蕴含着取之不尽的美术素材,把它运用到学校美术教育中既是在培养审美意识,也是在实践素质教育,更是在传承民族文化。文中就其剪纸、陶艺、年画、为例,探索民间工艺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3.1 剪纸:古书记载“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可见纸张还没出现前就已经有了剪纸这门艺术了。作为古老而富于传统的一门民间艺术,它以质朴、清新、纯真而动人,以放任不羁的表现手法和稚拙原始的趣味更为人推崇,它是一门简单的平面镂空艺术,它通过剪、刻、装饰,一切现象在玲珑别致的行驶中表现得虚实相生、黑白分明。剪纸材料不拘泥于单纯的纸张,可以尝试其他材质,如:树叶,纸板。在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下教材中第11课——旅行团的标志和旗帜,第12课——文化衫的设计制作,同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内容,不拘泥于单一的视觉传达设计,运用更多的美术语言去进行综合探索,培养学生创造、创新能力。基于课题要求,我们可以把传统的剪纸艺术加入其中,在设计标志和旗帜以及文化衫的图案时,我们把设计好的图案通过剪纸的方式展现出来,或粘贴展示或盖印展示,在教学中即完成了教学要求,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并让学生体会到了剪纸、贴纸的乐趣。

3.2 陶艺:新石器时期的彩陶艺术,格调热烈而明快,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画上了绚丽的一笔,而后出现的灰陶和黑陶,由于地域的不同,型制的不同,造型和纹饰特色,是中国工艺美术的开篇显得更加灿烂辉煌。人美版16册美术教材第5课——陶艺创作,设置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了解我国陶瓷艺术的传统,感受它的独特美感,结合这篇课题,可以运用到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荥经砂器,属于黑陶艺术的荥经砂器常被运用到当地的生活中,虽然人们接触的多,但真正把它认做是一门工艺美术制品的人却很少。通过学习荥经砂器立体纹饰的欣赏,制作过程,制作工艺的了解,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着工艺美术,认识它,体会它,欣赏他,才能有机会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

3.3 年画: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除夕夜,人们贴春联、剪窗花、贴年画,一张张年画为节日增添了浓浓的年味。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四川绵竹木板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的年画同称为中国木版年画四大家。绵竹年画造型粗犷夸张,色彩鲜明被大家广为熟知。把这一门传统工艺美术结合到美术教学中更是相得益彰。人美版18册美术教材的第5课——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玄出於黑,故六者有黄无玄为五也”传统的色彩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这也是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的原始的重要功能之一。学习传统色彩的搭配结合年画的鲜明色彩,让学生在认识年画,了解制作工艺,欣赏年画色彩的过程中,把生活中的体会和艺术的色彩结合在一起,产生美的感受,既潜移默化传承了年画的制作工艺,也从中学习到了传统色彩的搭配。谓之一举多得。

4 结论

美术的教育决不能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更应该看作是一种文化的学习,情感的培养,价值观的建立。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劳动中获取的,作为贴近生活的工艺美术可以看作是一种广泛的社会认识,不同的文化情景造就了独特而具美丽的文化内容,只有我们认识到了美术的特性,表现法方式的多样式,以及在社会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才能更好的把民间工艺美术的精髓保护和传承下去,通过我们的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培养出一种认同民间美术,热爱民间工艺的意识,从而树立起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意识。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上海教育出版社.

民间工艺美术篇6

民间工艺美术是一个地区的文化脉搏,是文化和艺术的共同体,是一其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海固人文历史悠久,地理位置自古以来是边陲之要冲,塞上之咽喉,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这里还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遗留下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甚为丰富。春秋战国时期以动物纹样饰为主的北方系青铜文化和精美的北朝漆棺画、壁画、石雕等艺术为典型代表。西海固人民质朴的生活态度培育出质朴的西海固民间工艺美术,在农家小院的窗花上、门帘上、手帕上、肚兜上随处可见它的踪影。这平平常常的流露是西海固人民内心世界的诉说,是根植于当地文化土壤之上的民间工艺美术之花。对工艺美术进行研究对于它的保护、传承及整个地区文化的提升意义重大。

二、审美风格表现

1.鲜明的地方特色

民间工艺美术具有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特点,实用性与审美性同时存的原因与它直接产生于民间土壤有很大的关系,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着人们内在的情感。西海固工艺美术诞生于西海固这个特殊的环境,因此工艺品中渗透着鲜明的地方特色。西海固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聚集了诸多的回族群众,且属于六盘山区,因此,伊斯兰文化、六盘山历史文化和黄河文化是其创作诞生的主要土壤,成为它创作题材的主要来源,很自然,对这些文化的表达,也形成了西海固民间工艺美术的一大特色。隆德县的剪纸艺术以造型生动、剪工精湛而负有盛名。隆德县剪纸艺人张伟艺术作品博采众长,创作出了“访问”“敬老爱幼”“回族赶集”“太阳灶”“幸福家庭”“过六盘”、十二生肖、神话故事、红军长征、戏剧人物、传统风俗、农耕等高质量具有时代气息的大型优秀作品。西海固民间回族雕刻艺术形成了以回族为主体又融合了其他民族传统的独特风格,雕工精湛、构图严谨、造型生动,因此闻名西北地区。回族雕刻也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它多见于伊斯兰教的拱北、清真寺,以及某些官宦宅邸之中。雕刻艺人多为回族匠人,伊斯兰教禁止人物崇拜,回族雕刻艺人力求以花草树木创造出清净无欲的意境,表达了西海固地区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种别具一格的艺术情趣的形成,深受伊斯兰文化和当地风俗文化的影响,根植于回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并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

2.浓郁的乡土情怀

“乡土情怀”是一种萦绕在人们心中亘古不变的情怀,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也反映在各种文学艺术中。无论在何时,乡土情怀都满怀人们对故乡的思念和依恋,这种情怀已经成为了现代人挥之不去的一种情结。因为现代社会的极速发展,难免造成人内心的焦虑,因此,对故乡的追忆也成了缓解焦虑的一种方式。宁夏西海固地区的民间工艺,没有在现代商业潮流的冲击下,改变其作为民间工艺品固有的本质地点,亦是满溢浓浓的乡土情怀。在农闲时期,西海固农村妇女常聚在炕头或在村口,三三两两扯着家常,手里却都忙活着各自的绣品,巧手绣出了精美的香包、鞋垫、烟荷包、布青蛙、肚兜、耳帽、挂瓶、壶帽、门帘、枕套、电视机套、洗衣机套等。这些绣品的针脚整齐而严谨,色泽鲜明、造型生动,在选材和花色图案的搭配上都显现出古拙朴素的艺术特点。另外,寓意深刻的刺绣作品表现了西海固地区劳动人民淳朴的审美意识和精神向往,是一种对生命意义和生活质量美好追求。如西海固刺绣典型代表人物周子叶,从民间传统故事中汲取创作源泉,推陈出新,把传说中耳熟能详的《九色鹿》《精卫填海》《孟姜女哭长城》等民间故事情节融入到刺绣当中,譬如鞋垫、枕套,大都绣在褙子做的贴面上,图案设计得十分紧凑,针脚多是来回走线,形成双面,细密的针脚为的是使绣品结实耐用。如果在软布上制作绣品,一般多用掇法,针脚也是十分结实细密,即使贴面的布料都破了,绣花依然完整鲜艳。总之,西海固民间工艺美术无论是题材、语言还是实用性方面都注重融合传统文化和民间资源,体现出了乡土世界中农民质朴的乡土情怀。

3.异彩纷呈的工艺品类

西海固地区,文化根基深厚,源远流长。古人类遗址、人文名胜资源、民俗文化资源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而且此地的民间工艺品也是异彩纷呈、品类繁多。如皮影、口弦、回族雕刻、泥塑、剪纸、刺绣、民间绘画、花灯、民间编织(草编、竹编、柳编)等,种类颇丰。对于所占地域面积甚小的西海固地区来说,拥有如此之多的民间工艺品,实属民间文化极为繁盛。近年来,民间工艺品在带动群众文化的繁荣方面也是日渐收效,如隆德县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有全国四大画乡的美誉,当地有关部门对全县13个乡镇、126个村的民间艺术进行普查时发现,以前被忽视的社火、泥塑、砖雕、木雕、篆刻、刺绣、皮影、祭祀等民俗重新被挖掘探究,发现他们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不同地区也逐渐形成了不同的艺术特色:如温堡乡,因有雕塑家杨栖鹤及其家族多位雕塑艺人,被称为泥塑之乡;沙塘镇,因有农民画家靳守恭的带动,成为农民画之乡、花灯之乡;凤岭乡,因有以魏世祥为代表的砖雕艺人,被称为砖雕之乡。总之,宁夏西海固类型丰富的民间工艺品,以独特的风姿彰显着文化的魅力,丰富着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民间工艺美术篇7

(二)民间艺术开发缺乏整合力度民间艺术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分布零散。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缺乏整体性的规划,众多的资源品类尚未形成集约发展,散点式的开发造成了资金分散、各自为战、盲目发展、重复建设等混乱局面,文化产业的依附性、渗透性、复合性和广泛性难以发挥。有些区域文化资源观念淡漠,认识不到文化资源的重要性,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有些区域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仅仅从当地的利益出发,相互之间争夺资源,资源的完整性受到损害;还有的区域急功近利,对文化资源掠夺性、破坏性开发,使资源的生态性受到损害。

(三)民间艺术产业开发人才缺乏民间艺术传承人的断代消失。民间艺术产业开发人才的瓶颈表现为民间艺术传承人的断代消失和民间艺术创意与经营人才的短缺。许多民间艺术属独门绝技,口传心授,往往要依靠掌握技艺的专业人员才能生存和发展。高层次创意人才要具有对民间艺术的包装与创新能力,依托民间艺术资源,创新研发出更具广泛受众和文化内涵的新产品。民间艺术创新或经营人才的缺乏。民间艺术的创新或经营人才,应具有相应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又是民间艺术的行家里手。经营人才则要把技术与市场结合起来,使民间艺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二、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开发机遇

国家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政策,相对宽松的产业发展环境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助推力,使民间艺术产业开发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国家积极的文化产业政策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文化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提升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国家战略。党和国家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正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前进。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在体制机制上做出了一系列改革,各省市文化产业发展上也明显提速。

(二)宽松的产业环境当前各地都制定和实施了相应的文化产业人才规划,着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层,优先发展十大文化产业,大力发展内容产业、新兴产业、民俗产业。以优势产业积聚文化人才,以优惠政策吸引文化人才,以良好机制激励文化遗产。建立灵活多样的文化投融资机制,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这些都为民间艺术产业开发提供了积极的产业政策环境。大力推动传统文化产业与新兴文化产业的融合,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努力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优势。

三、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发展措施

(一)准确定位市场产品是市场营销组合首要和基本的要素,企业与市场联系的重要载体,是企业经营的核心。当代社会高科技发展迅速,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企业的成败越来越与企业能否生产出能够切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相联系,产品营销已成为企业营销的基础。相对于高科技产品而言,消费者对民间工艺美术品的更新速度需求要缓和些,因为民间工艺美术品在大多消费者眼里是一种怀旧的回归乡土的象征。然而求新求异是人的心理需求本能,许多民间工艺美术品在八十年代中期的消失,就说明了刚改革开放后人们喜新厌旧的心理,现在一些传统手工艺品又重在市面上出现,

民间工艺美术篇8

一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概述

中国的工艺美术发展分为宫廷工艺美术和民间工艺美术两个方向。宫廷工艺美术讲究以贵为美,追求奢侈华丽,其价值在于以收藏为主;民间工艺美术则建立在实用主体的基础上,追求天然之美。中国正处于文化大发展时期,人们的审美层次逐渐提高,对民间工艺美术不仅提出了质量上的要求,审美情趣也不断地提升。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源自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创造,是以工艺美术艺人对生活的观察,总结出艺术经验,结合生活实际而创造出来的。民间工艺美术是建立在生活艺术的视角上所发展起来的审美层次。因此,其所创作的工艺美术作品更具有生活气息,给人以亲近感。但是,由于民间工艺美术多为家族集藏,其传播局限在小范围内,一些民间美术工艺作品虽被保留至今,但工艺技术已失传了。鉴于民间工艺美术所存在的与众不同的艺术价值,对民间工艺美术实施必要的保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二 民间工艺美术的课程内容

在中职教育中,民间工艺美术课程主要包括剪纸、漆画、蜡染、陶艺等。对课程内容的安排,要从美学的角度将材料和技术融入其中,同时还要考虑到环境的特点。

按照中职教育的特点,以技术应用型为主,因此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具有感性色彩,可以有效地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从传统文化教育的角度出发,以视频的方式将这些民间工艺美术展示出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充分地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学生从感性的角度认识民间工艺美术,理解民间工艺美术的内涵、价值和社会意义。

以陶艺为例,其作为民间工艺美术专业课程之一,要开展现代教学,就要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合理安排课程。基于陶艺中渗透出的浓厚文化韵味,在教学中要将传统内容与现代工艺美术材料和表现形式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播放多样的陶艺工艺美术作品,将陶艺的传统制作过程以视频的方式播放出来。对学生开展教学,从现代美术工艺的角度出发,做到真实陶艺技术与模仿相结合,并做出明确的界定和评判。经过陶艺的比较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对陶艺价值进行审美判断,并根据陶艺工艺美术的不断演进,对其价值变化加以认识。

三 中职教学中民间工艺美术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关于民间工艺美术,张道一先生认为,与宫廷工艺美术相比,民间工艺美术从表象上来看是粗俗的,但粗俗并非拙劣,更不是平庸,而是散发着土性,但是不孤陋,散发着野性,但并非不驯,也许正是由于这些特性源自于民间的生产生活,因而充满了生命力。民间工艺美术所散发的这种生命活力,正是民间工艺美术的价值所在。

中职学校作为实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基地,在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上,更注重审美定位及工艺技法的培养,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忽视,导致民间工艺美术课程虽然课时较多,教学内容也丰富,但却没有激发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学生疏于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必然难以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工艺美术创作上难以达到教育目的。在中职美术工艺教学中,其特殊性决定了教学模式的综合实践性。在开展民间工艺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工艺美术保护意识

民间工艺美术篇9

二民间工艺美术的课程内容

在中职教育中,民间工艺美术课程主要包括剪纸、漆画、蜡染、陶艺等。对课程内容的安排,要从美学的角度将材料和技术融入其中,同时还要考虑到环境的特点。按照中职教育的特点,以技术应用型为主,因此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具有感性色彩,可以有效地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从传统文化教育的角度出发,以视频的方式将这些民间工艺美术展示出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充分地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学生从感性的角度认识民间工艺美术,理解民间工艺美术的内涵、价值和社会意义。以陶艺为例,其作为民间工艺美术专业课程之一,要开展现代教学,就要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合理安排课程。基于陶艺中渗透出的浓厚文化韵味,在教学中要将传统内容与现代工艺美术材料和表现形式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播放多样的陶艺工艺美术作品,将陶艺的传统制作过程以视频的方式播放出来。对学生开展教学,从现代美术工艺的角度出发,做到真实陶艺技术与模仿相结合,并做出明确的界定和评判。经过陶艺的比较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对陶艺价值进行审美判断,并根据陶艺工艺美术的不断演进,对其价值变化加以认识。

三中职教学中民间工艺美术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关于民间工艺美术,张道一先生认为,与宫廷工艺美术相比,民间工艺美术从表象上来看是粗俗的,但粗俗并非拙劣,更不是平庸,而是散发着土性,但是不孤陋,散发着野性,但并非不驯,也许正是由于这些特性源自于民间的生产生活,因而充满了生命力。民间工艺美术所散发的这种生命活力,正是民间工艺美术的价值所在。中职学校作为实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基地,在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上,更注重审美定位及工艺技法的培养,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忽视,导致民间工艺美术课程虽然课时较多,教学内容也丰富,但却没有激发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学生疏于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必然难以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工艺美术创作上难以达到教育目的。在中职美术工艺教学中,其特殊性决定了教学模式的综合实践性。在开展民间工艺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工艺美术保护意识

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文化的价值也习惯于从经济角度进行评价。观念的变化,必然使具有文化价值的民间工艺美术被现代化科技产品所取代。中国幅员辽阔,且为多民族国家,民间工艺美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民间工艺美术主要为家族式传承,致使多种工艺美术技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处于现代的社会,为了保护这些传统文化,就要注重教育这一有效途径,使一些极具传统文化色彩的民间工艺美术保留下来。以“五毒”图案为例,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一些地区流传着儿童肚兜上要绣上“五毒”图案,可以对儿童起到预防疾病、防御灾难的作用。这种工艺美术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如果失传,就难以对“五毒”图案真实地理解。通过民间美术教学,不仅使中国的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保护意识,从而提升其民间工艺保护的责任感。

民间工艺美术篇10

民间工艺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分量一抹,加之党的工作报告中曾明确提出,将文化战略列为国家整体战略的一份子,由此可见,我国政府部门对于文化产业还是相当重视的,民间工艺美术隶属于文化产业,所以其受到政府庇护也是无可厚非。因此,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扶植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密切关注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成长进步,大力鼓励倡导文化创意产业,努力实现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伟大复兴。

一、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涵义特征

所谓民间工艺美术,意为在历代劳动人民的成长追求下,为满足某一种生产生活需求,他们运用自然事物、借助手工,创造并用手工制作出一种美妙的工艺品,意在满足人类基本的生产生活,然而意料之外的是,这也是生动反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民间工艺美术又与书画类艺术全然不同,它们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时还象征着某一意义或时代要求,故而民间工艺美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很受广大民众喜爱和青睐的。而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不同种类民间工艺美术品的总和,这些工艺美术品以其自身独具的价值优势,鲜明展现了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品独具的价值魅力,也满足了现代社会人类的一种“怀旧”需求。关于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具体特征,可以分为这几点来阐释:①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产业形态相对来说较为特殊。民间工艺美术产业与普通产业不尽相同,它跳出了其它产业的形态怪圈,反倒是以一种精神诉求的方式试图去满足和变革人们的知识结构、消费心态,主要是满足客户心中的精神诉求,它的科技含量虽不及现代消费品,可它的产品文化含量却大大超出所想;②民间工艺美术产业有区域的限制。每个地区区域的特色产品不甚相同,民间工艺美术品同样也是如此,它们跟随着时代的脚步流传,同样在特定的区域内茁壮成长,所以民间工艺美术产业挟有强烈地域特色也不足为奇;③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分层化发展的趋势愈来愈鲜明。民间工艺美术品的消费者与普通消费者不太一样,它们不单只会考虑该艺术品自身拥有的价值,更多的则是根据自己的“爱好”购买产品,其消费群体可分为三类,一是绝对富有的阶层群体,二是中高级别的白领或收入颇丰的工作者,三是纯粹的爱好者,由于各个消费群体的对艺术品别样的购买欲求,所以民间工艺美术品消费者分层化的现象愈来愈明显;④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生产规模不大,且存在一定局限性。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传统意义上的民间艺术品几乎都是“家庭制作”,小作坊的生产模式限制了该类产业的延展扩大,加之民间工艺美术产业与现代工业差异较大,所以要想推进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民间工艺美术产业旗下产品存在的弊端问题

1.产品创新意识不够,有些产品做工粗糙

当下,我国国民的整体欣赏水平、收入水平都有明显提高,广大受众对民间工艺美术品及产业的要求也更加严苛、多样和个性,所以为了满足广大受众的心理需求,民间工艺美术产业要致力于开发特色产品。然而现实情况是,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产品创新意识不够,更甚者十分薄弱,加之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一些民间工艺美术企业不得不放弃“原创”,为求经济效益盲目从流,片面降低产品成本甚至不顾产品的做工情况,使得有些产品的做工过于粗糙,根本达不到产品质量标准,无形中降低了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产品竞争力。

2.市场开阔力量不足,造成产品销售受限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市场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市场范围局部上有所延展,但整体上市场开阔力量仍显不足,造成工艺美术品的销售受到限制,究其原因,除了产品的制作粗糙、创新意识浅薄外,还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第一,民间工艺美术产品的定位有失水准,不少民间工艺美术品与旅游商品同日而语,但旅游产品所在的标准根本无法与民间工艺美术品相持平,所以民间工艺美术品在此环境的影响下自降身价,限制了其背后产业的扩大;第二,民间工艺美术品的产出地点相对闭塞,基本上都产出在一些小地区,而这些地区缺乏优秀的营销人才,导致民间工艺美术品的销售受到重重限制。

3.技艺人才极为匮乏,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相信不少读者都十分清楚,掌握传统优秀技艺的人才要么年过半百,要么已经离世,整个民间工艺美术产业遭遇到后继无人的弊端问题,抑或专业素质不高。据笔者了解,四川地区的绵竹年画这一传统文化技艺,娴熟掌握此项技艺的老人数量稀少,仅存的老人年龄也近古稀,再加上该工艺以手工操作为主,劳动率偏低,所以此项文化产业的技艺人才极为匮乏,当然,这只是众多文化产业中的一种,其它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同样也面临着同样问题。此外,一些民间技艺人才虽然会制作某些工艺产品,但其并不具备完备的技艺素质,加上文化水平偏低,所以他们在流传该手上技艺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技艺流失的问题。

4.产品保护机制缺失,政府支持力度不大

我国曾专门颁布过《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这一文件,其中明确要求地方企业和政府部门保护并发展当地的民间工艺美术品,然后在条例的实行过程中却命途多舛,难以奏效。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部分政府企业缺乏保护监管意识,把文件中提出的条例要求不当作一回事儿,导致一些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处于一种无法可依、无政策可循的情状;另一方面,有些销量较好的工艺品被大量仿制,直接侵害了某类工艺品的著作权与经济效益,还扰乱了整个市场的产品秩序。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对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扶植力度不够,投入的资金更是少之又少,这也是阻碍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一大弊端问题。

三、推动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1.加大工艺美术品的保护力度,发扬文化

要想有效推动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进步发展,首要任务便是加大工艺美术品的保护力度,挽救一些濒临泯灭的民间工艺美术品,从而起到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大宣扬保护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宣传力度,引导并培养广大工作者的保护意识,在整个地区乃至全社会营设一种保护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优质氛围;其次,可派遣一批工作人员深入民间考研调查,摸清每个地区娴熟掌握民间工艺美术技艺的人才分布,将他们的信息集中在一起建立档案库,给予他们一定的资助补偿,为后续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最后,要合理运用法律武器,用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一些工艺品仿制、不法走私的行为路径,以此为工艺美术品营销环境、打开知名度做好准备。

2.积极创新工艺美术产业制造,提高活力

积极创新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制造对于该产业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因为创新能够为民间工艺美术品诸如新鲜活力。其一,专业素质扎实娴熟的技艺人员要联合专项技艺研究者对一种工艺美术产品的核心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分解,将这些关键技术最大化传播,由此提高这一工艺品制造团队的整体技艺水平,在此基础上提高该产品的制造效率;其次,要试图增加民间工艺美术产品的样式与功能,提高产品的档次水平,同时再将工艺美术品和销售市场相连接,最后打造特色品牌;最后,要竭力提高工艺美术品的制作工艺,绝对避免粗糙制造,努力做到精细制作、精益求精,真正打造出工艺精品,推动精品且加之商品占据外在市场。

3.致力建设一支专业人才队伍,供以支持

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人才队伍优劣直接关系到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质量,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可以制作出质量做好、做工最精细的工艺产品,而且这样一支队伍的建设更益于后期技艺人才的培养,为民间工艺美术展业的快步成长供以支持。关于一支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一要政府部门对优秀民间工艺美术品制作者给予表彰和鼓励,用物质奖励引导民间工艺美术品制作者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二要对有意愿学习工艺品技术的人员进行专业文化培训,增强他们自身的强烈文化意识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继承和发展民间工艺美术品的勇气;三是善于运用工艺品产出地区的资源优势,鼓励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工艺品的制作中去,掌握一些初级制作技能。

4.做好调研满足广大受众需求,开阔市场

任意一种消费产品只要能满足受众的需求,那么其就会获取大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掌握受众需求对于某一产品的消费市场开拓大有裨益,民间工艺美术产品亦是如此。在实际的市场工作中,工作人员要对工艺品的消费受众、心理需求、产品定向等调查清查,可以尝试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大面积调研,然后将调研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继而制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工艺品。与此同时,要多多与旅游景点、作坊工作室、特色产品营销点交流往来,争取在这些地段为自己产品赢得一席之地,达到开阔销售市场的目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处于当下社会大环境下,民间工艺美术产业要想取得大的发展也并不难,但这得建立在正确认知、全面推进的基础上,这就要求与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相关的广大工作者把握时机、采取有效方略,与国家政府部门、企业共同努力、携手共进,同时还要切实落实好以上五条有效途径,最终将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壮大,实现创意经济的快速进步。

[参考文献]

民间工艺美术篇11

“工艺美术的历史相当悠久,它伴随着人类的起源而产生,虽然远古时期人们的用品相当粗糙,但为人类生活的方便而设计、制作的各种物品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1)民间工艺美术以民间手工技能为主,民间工艺大师们掌握着技艺和制作秘诀,当他们专注于一件工艺美术作品时,可能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创作的价值体现不仅凝聚了民间艺人的娴熟技艺,还体现在惊人的原创力上。江苏民间工艺美术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特征,拥有大量技艺精湛的工艺美术产品,融入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生产中,包括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它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反映了长江流域特有的人文、民风、民俗等传统工艺的生产活动。

一、江苏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概况

江苏省位于东部沿海,长江、淮河的下游,其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民风民俗、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美术种类和浓烈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风格。在这些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中,有生活器具,也有侧重实用性和使用功能、装饰功能的器物和饰品,可以说,这些带给人极大欣赏性和精神愉悦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需要。“众所周知,工艺美术行业生产不同于一般性的工业生产,它既包括大量艰苦的艺术劳动艺术创作和技巧运用,又需要提高艺术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适应市场。”[2](136)江苏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最初是老百姓为生活所需而创作的实用品,后来在现实生活中逐步形成了符合民众审美需求的品种繁多、工艺精湛、传承久远的且地域特色鲜明的产业,最终遍及生活的各个层面,从衣食住行到四时方物,蔚为大观。例如宜兴的陶瓷、紫砂工艺摆件、南京的云锦、绒花、剪纸、空竹、绳结、南通的不同风格的扎染、彩印、蓝印花布、手工编织品、织毯、无锡的泥塑、陶塑玩具、扬州的漆器、金属工艺制品、苏州的玉作手工业、刺绣等。伴随江苏地方经济和文化的演变,一些工艺美术品原本作为日用品正逐渐丧失其实用价值,变成以审美、装饰功能为主的工艺品,因而被赋予了新的审美价值,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美术似一个博大精深的海洋,它承载着劳动人民的赞美、热爱生活之情,也蕴涵着对未来希望的生活方式。

二、江苏发展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优势

民间工艺品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江苏历史文化发展演进中扮演着见证人的角色,无论在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或者其他领域,都是无法替代的。根据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的数据统计,目前省级以上中高级职称的工艺美术大师江苏共有89人,其中平均年龄45岁左右,他们一直从事工艺美术创作,正在进行师徒传授的有53人。江苏民间工艺美术匠人积年累月的利用长江流域丰富的天然资源,依靠传统精湛的民间技艺,设计生产出大量实用性和审美性相结合的工艺美术产品。这些带有社会历史、民族传统和人类文化气息、蕴含着人们物质文明、精神生活的工艺美术产品,现在已成为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它将在人们的记忆中永远珍藏。民间工艺美术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需求,这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工业技术发展水平、经济发展和人类需求、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在实践的生活中,必须把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与其内在的决定性因素——工艺美术与民间工业的发展盛衰密切相连,江苏的传统工艺如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始于宋代,盛行于明代后迅速发展至今,名匠辈出,所遗留下来的产品不仅仍为人们所珍藏,且在当代文化审美语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江苏省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产业还具有显著的地域特性,逐渐以产业集群的形式出现,又如在全国影响深远的苏州刺绣、桃花坞大街的木版年画、缂丝织造、御窑金砖制作,南京的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金珀锻制作、南通的蓝印花布印染、扬州的漆器髹饰、无锡惠山的泥塑、连云港的水晶等。其中苏州的刺绣、无锡惠山的泥塑、宜兴的紫砂陶艺、连云港的水晶等工艺产品已具备了产业化、产业集群的规模。近几年来,江苏政府对民间工艺美术产业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致力于多元化、精品化、一体化的系统的民间工艺美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服务。同时,各地政府大力倡导具有民间特色的手工艺品协会和生产园区的成立,便于得到政府资金、政策、信息资源的支持,有利于加强民间手工作坊村的统筹建设,扶持起着龙头作用的民企发展壮大、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工艺美术产品,通过多元化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库的建设,进行多元、整体的布局和开发,逐步推出了品种繁多、地域鲜明,具有无限发展空间的民间工艺美术品系列产品。例如被文化部命名为刺绣“民间艺术之乡”的镇湖高新区,有近万工艺秀工,其中聚集了300多家民间刺绣工艺产业的民营经营户,他们中200多人获得了专业技术职称,成为一支以刺绣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主力军,是“苏绣”产业基地的代表;以民间传统工艺著称的东渚镇,汇集了上万名制作红木器具、玉石雕刻、刺绣的民间艺人,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生产体系和地方特色的“手工艺街”。在这些传统的民间工艺地区,大大小小手工作坊式的产业模式,汇聚成了东渚特有的人文景观,形成“前店后坊”的独特风景,包含着浓郁的地方气息,又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生产了许多具有时代气息的民间工艺品,使人身居其中乐而忘返。

三、江苏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化的发展障碍

“工艺美术的发展表明: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通过所获得的技能和智慧,以表达自己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历史。在漫长的工艺美术创作活动中,人类不仅提高了对各种材料的加工技术和把握能力,而且造就了自身的审美观念和创造意识。”[3](100)工艺美术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民间工艺制作在江苏已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民间工艺品既是民族文化艺术瑰宝又是日常生活用品,民间工艺品因人们的物质和审美的需求而产生,多数是民间艺人直接创造的,随着人们风俗习尚、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多元化、个性化的审美方式要求不断开发、研制、创新更多民间工艺美术品,但是目前产品的市场创新观念模糊,此外,在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下,经济与文化失衡的现象屡次发生,部分生产民间工艺品的民营企业之间大打价格战,有些企业因此急功近利,目标转向生产成本低、做工粗糙的低廉工艺美术品产品充斥旅游景点和地摊,导致大量传统民间工艺品的质量下降,仿制产品、劣质货大量蔓延市场,结果造成产业优势不断下滑。任何时候,市场都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柱。近年来,伴随着江苏旅游业的发展,民间工艺美术品的市场随之不断的壮大。但从宏观上看还是薄弱,市场竞争目标不明确,创新力不够,导致精益求精的民间工艺品和获得的经济收益不对称。相反质量一般、价格低廉的产品却到处泛滥,从某种意义上许多和旅游纪念品等同,失去了作为工艺品的升值空间及收藏价值,结果既限制了产业市场的开拓,也限制了这一产业化创新发展的进程。“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是由诸多自然、社会因素决定的,与经济和科学技术紧密关联的。经济和技术的一体化以及文化的全球化既给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产业化创造了机遇,也给传统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带来了难题。许多有久远传承史的工艺美术种类遭遇市场淘汰而面临消亡。”[4](211)目前,江苏一批技艺精湛的民间老艺人寥寥无几,面对传统民间工艺产品市场的萎缩,再考虑传统工艺的创新,绝非易事。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的急剧改变,原有的民间工艺美术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缺乏其应有的市场,民间艺人必然就会减少。民间工艺美术没有了传承,也就面临着失传和灭绝的窘境,如南京制作秦淮传统手扎花灯的艺人已所剩无几,从事曲艺、杂耍娱乐活动民间艺人也日渐趋少。同时,今天的年轻人对于一些精湛的民间技艺不感兴趣,原有的手工生产模式也在遭受着市场经济的冲击,严重阻碍了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传承。“民间工艺与民俗活动结合密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的吃、穿、住、用、行、娱乐,样样离不开民间工艺。民间工艺在岁时节日、人生仪礼、祭祀供奉等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5](15)目前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自身概念的界定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江苏没有出台关于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发展的既定目标和合理规划方面的文件,对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产品的研发没有系统的布局和规划,缺乏高效率的运作机制、生产园区及产业链接简单。产业链中的资金、人才、技术、融资环境处在初级阶段,没有形成良性循环。

四、加快江苏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改革开放后,许多原有的工艺美术国企单位进行了改制,涌现出大量的个体、私营的手工作坊,与此相适应,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出现了具有现代文化管理机制的民间工艺美术企业。目前,江苏一些民间工艺美术已纷纷走出乡镇,积极融入时代文化元素,政府对促进民间工艺美术发展的技术和文化进行鼓励,不断提升民间工艺美术品的技艺和水平。在工艺美术生产园区和集聚地建立产业研发中心,依靠现代化的科技提高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劳动效率。如南京云锦的生产,南京云锦是江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明末文人吴村梅描写南京云锦“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南京云锦因绚丽多彩,美若云霞而得名,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南京云锦的技艺虽然达到了中国古代织锦传统工艺的高峰,但是,由于还是纯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产量低,其生产水平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进程。”[6](161)因技术繁复、工序杂多,南京云锦的生产、销售正急剧萎缩,现在通过电脑设计云锦纹样及机器织造技术的智能化运用,缩短了制作的进程和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在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中具有个性化的工艺品才能成为艺术品、才具有流传、传承的价值,只有流芳百世的精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我们必须让民间工艺美术与市场有益结合,彰显出民俗的文化特质,找到与当地民俗文化发展创新的最佳契合点,才能使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发展获得不竭的动力。“不同层次、不同档次的产品,其设计和制作所依据的原则是不同的。这决定了工艺美术品的创造和纯艺术不同,不能只从创造者的自我表现出发,而要考虑市场效果。除了极个别的情况外,一件只能看而根本卖不掉的产品,不能算是成功的产品。”[7](8)近年来,江苏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产品中拓展出一些新工艺品类开始风靡国内外市场,如饱含传统元素的“中国结”、仿古器具、藤制的日用品等,均获得了老百姓的认同,它们借助当地民间工艺美术的吉祥文化特质,融入了产业化的发展,取得了极大的经济收益,这种产业化的生产形式带来的市场效益说明了创新要与时俱进,不断提供给工艺大师们新的思维方法,不能忽略时代的要求。江苏的民间工艺大师们也意识到艺术生产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导致民众审美趣味的改变,不再推崇富丽张扬的工艺品,而是追求质朴、自然的民间工艺品自身的形式美,一般不作过多的修饰。崇尚从大自然中提取色彩、线条、形体和律动,表现出心灵和自然的契合,追求自然质朴的随意性;在材料上以天然材料为主,大都是带有环保意识的自然物质,如纸张、石头等,充分地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优势,以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体现出材质自身的肌理、纹饰等,充分保持其自然形态特征,歌颂对生活的情钟,创造了沁人心扉的清新的艺术美。因此,时代审美的需求是第一的,明确民间工艺美术产品的目标,提升产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积极有效地拓展国内外市场是不可缺少的。如江苏地处长江流域,其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民风民俗、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美术种类和浓烈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风格,旅游资源丰富。民间工艺美术可以与当地的旅游资源整合,鼓励一些民营企业和民间艺人共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产品,打造鲜明、专业、个性化的民间工艺美术品市场,具有代表性的手工作坊对外示范开放,建立覆盖全省的富有民俗特色的品牌民间工艺美术品网络系统,促进带有江苏地域性的工艺美术产品产业化的进程。拓展江苏地域性传统手工工艺美术品的普及、促使民众更新观念都来关注、关心江苏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进程,使江苏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家喻户晓,为产业的发展奠定市场和经济的基础。在当下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放眼未来,使民间工艺产业化资源的发展、配置最大化。例如可以借助新媒介传播、宣传的优势,各种广播、电视、网络、杂志、报刊的强力推进,公共场所、地铁站、公交站、民间工艺美术馆及博物馆的宣传、展示,大型的商务、文体活动,不仅仅是民间工艺产品的展示,更多的是其背后赋予的地域特色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如建设夫子庙民间艺术大观园、江宁民间艺术交流中心、冶山镇民间艺术活动中心、南通民间艺术馆、南京民间工艺美术馆、玄武湖街道民间工艺创业园等,对宣传江苏民间地域文化,提升工艺美术产品的文化品位,塑造高端的特色品牌形象,拉动整个文化产业链的良性循环,以此提高普通百姓对民间传统艺术价值的认同,增强地域文化竞争力。

结论

“传统工艺美术以手工技艺见长,在大工业生产甚至高科技主导的现代社会,面对大众消费环境下的消费者,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品在形式、风格、趣味诸方面,已不能适应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要,因而创新成为其必然。”[8](70)江苏民间工艺美术的创新发展研究,是一个复杂且持续的课题,需要几辈人不断地孜孜耕耘。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首先要处理好文化和经济的关系,通过文化产业创新解决江苏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优化城市文化产业结构,强化民间工艺美术用品的设计创新,充分发挥好江苏优越的人才市场、丰富的社会资源及民间传统文化和地域资源等条件优势;要处理好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关系,在充分继承、吸收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增强本省品牌意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江苏创业,使江苏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徐思民.中国工艺美术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2]徐琛.20世纪中国工艺美术[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徐勤主编.新编中国工艺美术简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4]邱春林.设计与文化[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5]张丽君.中华工艺概述[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2010.

[6]王宝林.云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

民间工艺美术篇12

民间艺术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艺术设计理念,并且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对构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民间艺术是人民群众在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中逐渐创造的艺术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对艺术设计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丰富的创意。在目前的高校艺术专业设置中,民间美术课程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并且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没有渗透到设计理念中。文章通过研究民间工艺美术对艺术设计教学的作用,从而促进艺术设计教学与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结合,以期完善我国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

一、民间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民间工艺美术的衰退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与进步,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生产、生活的方式,同时在意识形态方面改变了民俗文化。随着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民俗的生活方式逐渐走向衰退,民间美术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众多民间美术类型逐渐消失。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机械化的生产模式提高了民间工艺美术产品的数量,满足了市场的需求量,却使得民间艺术逐渐与民俗脱离,传统手工艺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发展,并且没有突出民间艺术的个性。

2.西方艺术设计理念的冲击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国内,以致艺术设计教学中西方文化体系占据重要位置,传统民间美术的发展受到忽视;过于强调西方文化的艺术设计理念,却没有挖掘传统民间美术艺术的文化内涵,所以学生的艺术设计创作中缺乏民间艺术元素。

二、艺术设计教学引入民间工艺美术的意义

1.传承传统文化

传统的民间艺术是历史文化遗产,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并且深刻塑造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观。传统的民间艺术展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所以在艺术设计的教学中引入民间工艺美术,不仅传承和弘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更能保护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

2.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融合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传统艺术元素应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教师在高校艺术教学中应将民族文化作为指导,探索与发掘民间艺术元素和文化内涵,从而实现我国艺术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展现我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将现代的设计理念与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巧妙结合,从而汲取民间艺术中的精华,借鉴传统创作方式和理念,指导学生创作出独具本土化特色的现代艺术作品。

3.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与民间工艺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吸取、借鉴现代艺术设计需要的元素,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同时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学生的创作思想,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从而完善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三、艺术设计教学与民间工艺美术相结合的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

民间美术课程的开展要适应时展的要求,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教学,并且应结合地域发展的特点,发挥地区的优势,立足本土化,根据地区民间美术资源的特点对设计专业课程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且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表述,更新教育观念,实现教学与科研良性的互动,提高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2.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在高校艺术设计课堂中开设民间美术课程,可以实行“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教学手段,实现民间工艺美术对高校艺术设计课程的创新。首先,“请进来”是指将民间艺术家请进高校艺术设计课堂,亲身表演、讲授民间传统技艺,并且引导学生提高对周边艺术环境的重视,从而有效地传承我国传统民间技艺。其次,“走出去”是指学生要走出校园进行民间采风,并且探寻中华民族艺术发源地及其历史,感受民间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体会民间工艺品的无限魅力。

结语

高校的艺术设计课堂要积极引入民间工艺美术,借鉴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精华,传承我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瑰宝,从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这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心理特征,有利于弘扬我国传统手工艺文化。

参考文献:

[1]谷莉.论民间美术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结合.大众文艺,2011(2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