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生活护理合集12篇

时间:2023-06-27 09:33:03

老年人生活护理

老年人生活护理篇1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177-01

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指老年老化程度超过生理性老化,或过早老化,致使脑功能障碍,引起一种后天获得性、持续性智能障碍。

1老年痴呆症的表现

1.1精神、行为异常:其症状中以失眠、谵妄、被害妄想为主,怕人下毒而拒绝进食,常常怀疑别人而表现出攻击行为,还可有幻觉、抑郁、焦躁等。行为异常可有夜间妨碍家人休息,随意外出迷失方向,终日发愣、淡漠不语。

1.2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记忆力障碍,尤其以早期近记忆力障碍为主,严重者造成定向紊乱,特别容易遗忘一些抽象名词、人名等。常有不耻行为、伦理道德行为均可有改变。甚有出现幻听、幻视、妄想、躁狂或抑郁的症状。

1.3定向力障碍:表现为不知自己家住那儿,常常走失。人物定向障碍,表现为不认识自己家人,过去非常熟悉的人现在不认识。

2护理

老年痴呆的疾病发展临床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故应在早期阶段积极治疗,合理的生活护理,以延缓病情进展。由于目前该病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手段,老年性痴呆逐日加重,最终因躯体合并症而危及生命。

治疗老年痴呆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主要支持对症,预防并发症,生活护理。由于老年痴呆病人生活有部份失理或者完全失理,提高老年痴呆病人的生活质量,延缓老年痴呆病人的病情发展,很好的生活护理显得尤其重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护理:

2.1心理护理:老年痴呆症病人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尤其对那些精神异常、情感障碍较重的患者,采用恰当的心理护理方法,可明显逆转患者的情感反应。首先从社会从家庭更多地给老人精神上的关爱,不能歧视他们,冷落他们,要让他们积极对待生活。对一些谵妄、易动的病人不必关在室内,经合理的心理护理,将病人置于户外护理,以减轻患者因约束造成的精神紧张,从而减轻了行为障碍。

2.2环境要求:创造安静、舒适、安全的环境。室内保持环境舒适,空气新鲜,阳光充足。要避免老人在光线暗淡的房间里生活,必要时白天也要开灯。保持房间的温湿度适宜。

2.3饮食护理:日常饮食中吃大量蔬菜、植物油等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品,可以减少人们患早老性痴呆症(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危险。注意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糖、低脂的饮食,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

饮食要适合病人口味,保证丰富的营养,品种多样化,以提高食欲,但应避免病人因健忘吃了再吃,饮食过度或不主动进食情况。蘑菇、鸡蛋、大豆、木耳、山药、海参等食物,对防治早老性痴呆均有一定效果。

2.4安全护理:老年痴呆症的病人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缺乏正确的判断力,更不能预计自己行为的结果,因此,在这类病人的生活区域内一定要从安全角度考虑,一些危险物品要严加保管,减少室内物品器具的放置,床铺要低矮、柔软舒适,必要时采用约束带,以防坠床摔伤。防止跌伤、伤人、玩火、噎食等意外发生。

血管性痴呆者常伴有吞咽困难,进食时注意咳呛,不宜过快,防止食物误入气管,引起窒息。痴呆病人缺乏对危险事物的分辨,要防止夜间入厕时摔倒或者睡觉时坠床。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管理,注意约束的适当度,观察约束部位皮肤的血液循环,防止发生过度约束的意外。

2.5生活护理:协助料理个人卫生,做好生活护理。督促病人洗脸刷牙,经常洗澡,若不能自理,随时给予帮助,避免毛巾、脚布错乱使用。天气变化时,及时关心增减衣服,以及衣着的整洁,防止乱穿衣或倒穿、反穿衣裤等。

2.6用药护理:需要药物治疗的,一定按时给病人服药,并注意用药后的反应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2.7做好病情观察,预防并及时发现并发症:勤观察、多询问。老年人往往可出现其他脏器功能衰退或某些疾病,痴呆者因感觉迟钝,反应能力差,若不细心观察、多询问,不及时处理,将造成严重的后果。

老年人生活护理篇2

[中图分类号] R749.1+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217-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人口老年化,老年精神障碍病人的发病率逐渐增多,从广义上讲,老年期精神障碍是指在老年期(60岁以上)可以见到的各类精神障碍的总称。然而,由于这些障碍本身的复杂性和多面性,经常不能被识别,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加其患病率和死亡率。因此,研究如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改善这些老年人的预后,让他们更好的回归社会,近年来,本科对入住老年精神障碍病人除尊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外,还从护理角度出发,进行了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自本院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住院的老年精神障碍109例。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2)文化程度小学以上。3)平均年龄为67岁,其中60-69岁88例,70-80岁21例。

1.2 方法 采用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L-30)[1]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1]于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疗效和生活质量评估,拟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

1.3 干预方法

1.3.1 支持性心理护理 结合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给予安慰、启发、鼓励、保证、暗示、督导等方法,采用个别与集体相结合的形式,时间为12周,每次30分钟。

1.3.2 全程给予健康教育 根据《精神疾病标准健康教育》[2]依不同阶段自编表格式健康教育方法和计划,内容包括疾病认识、易发生的危害行为、药物副反应、饮食及睡眠、自我缺陷、社会功能、用药及复杂情况等。时间为12周,每周评定1次。

1.3.3 自护训练 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恢复两方面,采用娱乐,帮助病人自理日常生活,适当活动,人际交往训练等方式,每天上下午各练30分钟,时间为12周。

1.3.4 其他 1)力争满足其合理要求。2)加强安全护理、安全检查、针对相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干预。3)转移注意力。

2 结果 护理干预后病情总估计均明显下降,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均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3 讨论

3.1 生活质量 WHO将生活质量定义为个人在其所处文化和价值系统的背景下,参照自己的目标,期望和关注自己生活状态的感受等评价[3]。老年期精神障碍更应着重于生活上的照顾及护理,防止并发症和意外,另外心理护理对疾病的恢复也有重要意义。

3.2 影响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精神状态与之同时存在多种慢性疾病或功能残缺,多种药物治疗,社会功能损害,还有患者的职业,住院时间、病程、经济状况、个性特征、文化程度,所以对住院患者除药物治疗外,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很重要。因此,将护理干预整合到老年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生活质量综合评价问卷(GQOL-74)包括客观生活质量评价和物质生活满意度两方面,分四个维度(躯干功能、心里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能较全面客观地评价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1]。

3.3 老年患者的特点 年龄的增长、体质差、抵抗力低、生理上的衰老,躯体疾病以及退休、丧偶、孤独、经济困难等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得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易发生合并症。因此,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显得更为重要。

3.4 护理干预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 本研究显示:通过12周的治疗,患者的在病情控制、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患者在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的恢复上效果更明显,其生活质量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老年人生活护理篇3

关键词 老年人 慢性支气管炎 康复 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资料与方法

2009年9~12月在我院出院老年慢支病人中,筛选在本地区生活,患有慢支3年以上,有一般生活自理能力,能进行护患沟通,思维清晰的老年慢支病人共50例,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50~60岁,平均56岁;有吸烟史者29例。

护理干预方法:

⑴对50例老年慢支病人出院后由责任护士在病人出院后1周开始进行电话随访,每周电话回访1次,不定期上门随访,了解病人出院后的身体状况,并派发健康知识小册子,举办健康知识小讲座等,指导病人具体的呼吸锻炼方法及功能锻炼,解答病人在出院后遇到的健康方面的问题。指导病人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⑵设立随访登记本,详细记录每个病人每次随访情况,健康变化情况,心理变化情况,病人的康复需求,对护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并根据病人情况进行评估,制定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时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成效。

⑶建立护患双向沟通渠道。护士建立病人与医院之间的双向通讯录,建立动态沟通渠道,方便及时联系沟通,把他们在出院后自我护理过程中碰到健康问题时随时向责任护士请教,护士也可以随时向病人及其家属了解病人的康复进展情况。

⑷由于老年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较差,必须让病人家属一起参与到护理干预工作中来,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温馨融洽的亲情关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因老年慢支病人年龄大,接受能力差,尽量用简单通俗,形象生动的语言与病人沟通。

具体护理干预措施

用药指导:老年慢支患者由于病程长,经常需要服药,有的病人不能坚持服药或忘记吃药,有时1天吃1~2次,甚或想起来才吃,有的病人感觉不舒服了就自己去药店买药自行服用,因为不懂得药理知识,服用同种抗生素超过1周。这样不规律的服药达不到治疗效果,还容易形成药物耐药性及菌群失调。所以,必须指导患者按时、规律服药,才能有利于控制和稳定病情。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①病人出院后,常因烟酒引发慢支复发或加重。烟酒可以使支气管上皮受损,气道功能下降,容易刺激呼吸道导致咳嗽,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康复及预后不利。因此,必须给病人讲清楚烟酒的害处,指导病人戒烟戒酒。②受寒是诱发慢支复发的因素之一。指导病人耐寒能力锻炼,预防感冒,增强体质。从秋季开始可以用冷水洗脸,洗手等。在冬季,慢支病人容易复发和加重,所以特别注意防寒保暖,在流感或传染病传染性强的时候避免到人流密集的场所,以免诱发慢支的发生。指导病人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湿润、流通,每日开窗通风换气2~3次,每次30分钟,避免接触空气中的过敏原,如花粉、粉尘、烟雾等有害气体的吸入。③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保持精神愉快,多与外界沟通接触,多参与社会活动和文体活动,如参加老年中心活动,下棋,听音乐,跳交谊舞等,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和康复。

康复锻炼指导:①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制定具体的康复计划。身体条件较差的,在病人能耐受的情况下适当锻炼,如散步,开始时散步10分钟,以后根据体质情况逐渐加大到20分钟,30分钟。身体素质较好的,可以练习快步走,慢跑等有氧运动,每周坚持4~5天进行运动,根据身体状况锻炼时间循序渐进。②指导病人做呼级功能训练。训练病人用鼻吸气,经口呼气,呼吸要缓慢均匀,切勿用力呼气。吸气时注意将腹部隆起,呼气时使腹部下陷,并在呼气时将嘴唇作吹口哨状,不发出声音,将气缓缓吐出,每次训练10分钟,每天2~3次,通过腹肌自主舒张与收缩锻练,反复练习,这种呼吸方法可使病人的呼吸功能得到改善。③病人分泌物积聚于支气管管腔内,引起反射性咳嗽咳痰,一般以晨起较重,痰量以清晨居多[1]。指导病人有效排痰,在深呼气时排痰,可带出肺底分泌物。必须将痰液尽量咳出,不要留在气管内,注意痰液多而不能有效咳出时引发窒息。指导家属协助病人排痰,轻拍背部,鼓励病人多饮水,身体无其他基础性疾病的每日可达3000ml,以稀释痰液。

饮食指导:加强与病人沟通,讲解有关的营养知识,告诉病人多元化的饮食方法[2]。老年慢支病人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多食蔬菜水果,忌辛辣食物,保证大便通畅。避免进食生冷,油腻,辛辣等食物。注意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如合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控制糖类及食盐的摄入,饮食作相应的调整。

心理疏导:老年慢支病人由于病程长,经常反复发作,容易对康复治疗失去信心,加上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长期需要看病服药,对家庭造成较大经济负担,因而存在消极、内疚心理,甚至不愿配合康复锻炼。对这类病人,通过加强心理疏导,多做家属思想工作,让家人多给他们关心,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康复护理,指导他们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体现自身价值。

结 果

病人出院1年后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评估方式对50例病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精神状态明显改善,倦怠感消失的有42例;感觉舒适自如,呼吸顺畅的有38例;能与家人相处融洽,并较多参与社会活动的有43例;能掌握慢支康复锻炼要领的有31例;1年内无复发45例,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出院后进行护理干预,进行有效的健康指导,对老年慢支病人稳定病情和控制复发,提高生活质量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讨 论

康复锻炼是老年慢支病人控制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指导病人必须坚持锻炼,持之以恒,才能提高身体抵抗能力,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锻炼要有规律性、时间性和科学性,不能随意中断。

老年人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需要家庭的支撑,社会的支持。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对他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必须要让家属参与到护理干预工作中来,多参与社会活动,在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中,才能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

良好的心态对疾病康复有促进作用。老年慢支病人都是长时间患病,迁延难愈,容易形成思想负担,对疾病康复失去信心。因此,在护理干预过程中要注意心理疏导工作,培养病人积极乐观的心态,只有思想上放开了,才能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来面对生活和配合康复护理。

老年人生活护理篇4

资料与方法

2009年9~12月在我院出院老年慢支病人中,筛选在本地区生活,患有慢支3年以上,有一般生活自理能力,能进行护患沟通,思维清晰的老年慢支病人共50例,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50~60岁,平均56岁;有吸烟史者29例。

护理干预方法:

⑴对50例老年慢支病人出院后由责任护士在病人出院后1周开始进行电话随访,每周电话回访1次,不定期上门随访,了解病人出院后的身体状况,并派发健康知识小册子,举办健康知识小讲座等,指导病人具体的呼吸锻炼方法及功能锻炼,解答病人在出院后遇到的健康方面的问题。指导病人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⑵设立随访登记本,详细记录每个病人每次随访情况,健康变化情况,心理变化情况,病人的康复需求,对护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并根据病人情况进行评估,制定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时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成效。

⑶建立护患双向沟通渠道。护士建立病人与医院之间的双向通讯录,建立动态沟通渠道,方便及时联系沟通,把他们在出院后自我护理过程中碰到健康问题时随时向责任护士请教,护士也可以随时向病人及其家属了解病人的康复进展情况。

⑷由于老年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较差,必须让病人家属一起参与到护理干预工作中来,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温馨融洽的亲情关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因老年慢支病人年龄大,接受能力差,尽量用简单通俗,形象生动的语言与病人沟通。

具体护理干预措施

用药指导:老年慢支患者由于病程长,经常需要服药,有的病人不能坚持服药或忘记吃药,有时1天吃1~2次,甚或想起来才吃,有的病人感觉不舒服了就自己去药店买药自行服用,因为不懂得药理知识,服用同种抗生素超过1周。这样不规律的服药达不到治疗效果,还容易形成药物耐药性及菌群失调。所以,必须指导患者按时、规律服药,才能有利于控制和稳定病情。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①病人出院后,常因烟酒引发慢支复发或加重。烟酒可以使支气管上皮受损,气道功能下降,容易刺激呼吸道导致咳嗽,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康复及预后不利。因此,必须给病人讲清楚烟酒的害处,指导病人戒烟戒酒。②受寒是诱发慢支复发的因素之一。指导病人耐寒能力锻炼,预防感冒,增强体质。从秋季开始可以用冷水洗脸,洗手等。在冬季,慢支病人容易复发和加重,所以特别注意防寒保暖,在流感或传染病传染性强的时候避免到人流密集的场所,以免诱发慢支的发生。指导病人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湿润、流通,每日开窗通风换气2~3次,每次30分钟,避免接触空气中的过敏原,如花粉、粉尘、烟雾等有害气体的吸入。③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保持精神愉快,多与外界沟通接触,多参与社会活动和文体活动,如参加老年中心活动,下棋,听音乐,跳交谊舞等,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和康复。

康复锻炼指导:①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制定具体的康复计划。身体条件较差的,在病人能耐受的情况下适当锻炼,如散步,开始时散步10分钟,以后根据体质情况逐渐加大到20分钟,30分钟。身体素质较好的,可以练习快步走,慢跑等有氧运动,每周坚持4~5天进行运动,根据身体状况锻炼时间循序渐进。②指导病人做呼级功能训练。训练病人用鼻吸气,经口呼气,呼吸要缓慢均匀,切勿用力呼气。吸气时注意将腹部隆起,呼气时使腹部下陷,并在呼气时将嘴唇作吹口哨状,不发出声音,将气缓缓吐出,每次训练10分钟,每天2~3次,通过腹肌自主舒张与收缩锻练,反复练习,这种呼吸方法可使病人的呼吸功能得到改善。③病人分泌物积聚于支气管管腔内,引起反射性咳嗽咳痰,一般以晨起较重,痰量以清晨居多[1]。指导病人有效排痰,在深呼气时排痰,可带出肺底分泌物。必须将痰液尽量咳出,不要留在气管内,注意痰液多而不能有效咳出时引发窒息。指导家属协助病人排痰,轻拍背部,鼓励病人多饮水,身体无其他基础性疾病的每日可达3000ml,以稀释痰液。

饮食指导:加强与病人沟通,讲解有关的营养知识,告诉病人多元化的饮食方法[2]。老年慢支病人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多食蔬菜水果,忌辛辣食物,保证大便通畅。避免进食生冷,油腻,辛辣等食物。注意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如合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控制糖类及食盐的摄入,饮食作相应的调整。

心理疏导:老年慢支病人由于病程长,经常反复发作,容易对康复治疗失去信心,加上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长期需要看病服药,对家庭造成较大经济负担,因而存在消极、内疚心理,甚至不愿配合康复锻炼。对这类病人,通过加强心理疏导,多做家属思想工作,让家人多给他们关心,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康复护理,指导他们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体现自身价值。

结 果

病人出院1年后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评估方式对50例病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精神状态明显改善,倦怠感消失的有42例;感觉舒适自如,呼吸顺畅的有38例;能与家人相处融洽,并较多参与社会活动的有43例;能掌握慢支康复锻炼要领的有31例;1年内无复发45例,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出院后进行护理干预,进行有效的健康指导,对老年慢支病人稳定病情和控制复发,提高生活质量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讨 论

康复锻炼是老年慢支病人控制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指导病人必须坚持锻炼,持之以恒,才能提高身体抵抗能力,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锻炼要有规律性、时间性和科学性,不能随意中断。

老年人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需要家庭的支撑,社会的支持。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对他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必须要让家属参与到护理干预工作中来,多参与社会活动,在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中,才能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

良好的心态对疾病康复有促进作用。老年慢支病人都是长时间患病,迁延难愈,容易形成思想负担,对疾病康复失去信心。因此,在护理干预过程中要注意心理疏导工作,培养病人积极乐观的心态,只有思想上放开了,才能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来面对生活和配合康复护理。

老年人生活护理篇5

慢性咽炎主要是由于急性咽炎治疗不彻底而反复发作,转为慢性,或是因为患各种鼻病,长期张口呼吸,以及物理、化学因素、颈部放射治疗等经常刺激咽部所致。自觉咽部不适,干痒,分泌物多而灼痛,易恶心,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吞之不下。以上症状在说话过多,过食刺激性食物,疲劳或天气变化时加重。

慢性咽炎的生活护理:

1.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2.经常接触粉尘或化学气体者,应戴口罩、面罩等防护措施;3.平时适时饮淡盐开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4.避免烟、酒、辛辣、过冷、过烫刺激食物;5.注意口腔卫生,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6.冬苋菜、蜂蜜、番茄、杨桃、柠檬、青果、海带、萝卜、芝麻、生梨、荸荠、白茅根、甘蔗等食品具有清热退火,润养肺肾阴液的作用,可适量选食;7.保持室内空气流通;8.不要长时间讲话,更忌声嘶力竭地喊叫。

相关阅读

介绍几种中医疗法

1.罗汉果1个切碎,用沸水冲泡10分钟后,不拘时饮服。每日1-2次,每次1个。适用于慢性咽喉炎,咽喉干燥不适,喉痛失音,或咳嗽口干等。

2.橄榄3克,胖大海3枚,绿茶3克,蜂蜜1匙。先将橄榄放入清水中煮片刻,然后冲泡胖大海及绿茶,闷盖片刻,入蜂蜜调匀,徐徐饮之。每日1-2剂。适用于慢性咽喉炎,咽喉干燥不适或声音嘶哑者。

3.板蓝根15克,山豆根10克,甘草10克,胖大海5克。共置保温瓶中,用沸水冲泡,盖闷20分钟后即可当茶饮用。也可加水煎煮后,倒保温瓶中慢慢饮用,每天1剂。适用于慢性咽炎咽喉疼痛明显者。

4.胖大海5克,蝉蜕3克,石斛15克。水煎代茶饮。适用于慢性咽炎伴有声音嘶哑者。

警惕老年人“隐性心衰”

文/肖艳

“隐性心衰”是指老年心脏病人心脏功能损伤之前,已出现典型的症状体征,对此医学上称之为隐性心衰,也可看作心衰前兆。如果能早期发现隐性心衰,及时做预防处理,有可能防止严重心衰危及生命。隐性心衰的表现主要是:

心衰气喘

老年人稍事劳作或运动后常有气不够用的感觉,安静休息后便会好转,这是年老体弱的表现。但如夜间睡眠必须垫高头,平卧时出现咳嗽气喘,睡眠中常憋醒,需坐起来喘息一阵才缓解,这就是心衰气喘的症状。

心衰咳喘

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咳喘不同,咳喘多为泡沫性痰,或带有少许血丝,坐位时轻,卧位时重,用抗生素效果不明显,两肺底持续存在细小音时,应考虑隐性心衰。

倦怠、乏力、失眠、烦躁

冠心病或肺心病人出现倦怠乏力,反应迟钝,淡漠或烦躁不安,失眠或嗜睡,睡中常憋醒,是心衰造成组织供血和脑血灌注不足出现的症状。

白天尿少,夜尿增多

心功不全,心肌收缩力减弱,肾脏血液灌流不足时,会导致白天尿量少;夜间平卧后,心脏负荷相对减轻,心排血量增加,肾灌注血量也增加,夜尿便明显增多,提示有隐性心衰。

心率、心律有改变

老年人生活护理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4至5月九江市温馨养老院和九江市福利院中94位高龄老人,年龄75~98〔平均(82.6±6.2)〕岁,神志清楚,认知良好,能够配合调查。被调查者中丧偶61人,占64.89%;文化程度中,小学及以下的66人,占70.21%;入住原因中,因家庭照顾困难而入住养老机构的56人占59.57%,为安度晚年而选择养老机构的38人占40.43%。有抑郁症状的老人42人,占44.68%,其中轻度抑郁症状的33人占35.11%,中重度的9人,占9.57%。

1.2 研究工具

健康调查问卷(SF36):包括36个条目,生理健康评分(PCS)代表总的生理健康评分,心理健康评分(MCS)代表总的心理健康评分。分数越高,表明该方面的功能状况越好,生活质量越高。老年人抑郁量表(SDS):抑郁症状评定,计分0~10分为正常,11~20分为轻度抑郁,21~30分为中重度抑郁。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总分低于16分为完全正常,大于16分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凡有2项或2项以上≥ 3分或总分≥22分为功能有明显障碍。一般情况调查表: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入住原因、健康状况等。

1.3 方法

由九江学院护理学院2004级护理专科班学生经培训后担任调查员,采用与老年人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对不能自行填写的,由调查员协助完成。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F检验。

2 结果

2.1 影响抑郁状况单因素分析

抑郁评分在老年人疾病数、日常生活能力、入住原因、住院次数上有显著差异(P

2.2 生活质量评价

94位老年院老人不同抑郁水平在生活质量的PCS和MCS,均有显著差异(P<0.01),见表1。表1 94位老年院老人不同抑郁水平生活质量比

较(略)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九江市养老院内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高于同年龄段的包头城市社区居民32.7%的检出率〔1〕和北京市老年人14.5%的检出率〔2〕。

提示抑郁症状是老年院较易发生的一种负性情绪。随着抑郁症状加重,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尤其在心理健康维度上影响更明显。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3〕相同。本研究未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抑郁加重的趋势,这与养老院老人大多数患病,身体状况普遍较差有关。因此,在护理方面应采取相应措施。

养老院的老年人绝大多数已丧偶,又身患多种疾病,易出现抑郁、焦虑、孤独感、寂寞感等心理问题。目前养老院虽然给予了老年人生活和身体上的照顾,但对于老人心理变化的重视不够。本研究发现,虽然养老院高龄老年人的抑郁症状检出比例高,但无一例接受过相关的检查和治疗。因而加强护理人员培训,使他们在照顾好老人生活起居的同时,理解和重视老人的精神需求,善于观察老年人的情绪波动,分析他们的内心活动,给予心理疏导,消除不良情绪。

养老院老年人缺乏心理相关知识的教育,本研究发现,老年人对抑郁症的产生、概念、防治等并不了解,工作中应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加强对老年人有关疾病的产生、预防、不良行为的干预;加强心理疏导;加强用药及康复等健康教育,有条件的还可以为他们开设心理卫生讲座及进行个人咨询,以期老年人能通过接受外来信息和帮助,自觉调整自己的情绪,正确评价自己,以积极、稳定的情绪适应养老院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承受能力。

理能力与抑郁症状的关系密切相关,自理能力缺陷,会降低自我评价,产生抑郁症状〔4〕,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应遵循粗糙经验风险最小化(RERM)的自护原则,无论有无功能障碍,都应尽量依靠自身能力完成日常生活活动以延缓衰老〔5〕。养老院老年人需要更多的是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关怀以及来自感情上的支持〔6〕。除养老院工作人员外,还应动员家庭、社会的力量,关心、照顾和支持老年人,使他们在有心理困扰时有诉说的对象和场所,尤其让高龄老年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避免和降低负性情绪,激发其生活的信心,对促进老年人身心处于良好状态现健康长寿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韩冬梅,付 云,金晓燕,等.包头市老年人抑郁症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22(6):4667.

2 刘宏军,孟 琛,汤 哲.北京市老年人抑郁症状的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1):7945.

3 王 芳,谢 婧,施学忠.河南省居民精神抑郁状况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6):13.

老年人生活护理篇7

目前,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如何完善老年护理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1]。为了解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本文我社区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的200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在了解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切实调查老年人的社区护理需求,从而为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社区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的200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6例,女94例。年龄60~84 岁,平均(70.2±3.4)岁。在婚155例,丧偶45例。夫妇同住102例,儿女同住80例,独住18例。经济来源:养老保险28例,民政补助8例,退休金126例,家属资助38例。

1.2方法

首先,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2]对本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该量表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四个维度,每个维度项目评分标准采用5级(1~5级)评分制,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其次,采用自制的社区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对老年人的社区护理需求进行调查[3]。该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健康促进需求、定期保健需求、心理关怀需求和生活活动照料需求四个维度,每个维度项目评分标准采用4级评分制,即0分:不需求;1分:需求一般;2分:需求较大:3分:需求很大。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需求越高。最后,分析影响社区护理需求的因素,并结合老年人生活质量情况及护理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1.3观察指标

1.3.1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分

1.3.2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0.0统计软件,计量检测数据以( )表示,组间两均数比较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分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组老年人生活量表总得分为80.35±11.26,表明本社区200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较低。

2.2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评分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社区200例老年人对健康促进的护理需求得分为2.35±

0.25,高于其他项目的护理需求评分(P

2.3影响本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本次调查的综合分析以及对本组老年人一般资料的了解,影响社区护理需求的主要因素是对社区护理的认识、年龄、健康状况及生活状态等。

3.讨论

在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今天,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仅关系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关系着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4]。为了深入了解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社区护理需求,为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开展相关的调查活动是必要的。本研究中,通过采用相关调查工具对本组社区200例老年人生活质量及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本组老年人生活量表总得分为80.35±11.26,表明本社区200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较低。同时,老年人对健康促进的护理需求得分为2.35±0.25,高于其他项目的护理需求评分,表明本社区200例老年人对健康促进的护理需求最高。

鉴于此,本社区对老年人的护理对策应从健康促进工作着手:首先,组织医学顾问专家团将向社区老年人宣传和普及健康生活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意识,推动改善健康生活环境。并在社区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保健护理等咨询活动,介绍健康干预措施,指导老年人养成健康生活习惯[5]。其次,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针对老年人群的安宁护理、老年康复、家庭病床、临终关怀等特色服务项目,加强个体的自我照顾能力,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老年人保持尊严和身心舒适,提高生活质量。最后,动员老年人定期到医院体检或复查,了解病情,调整用药,避免疾病的发生及复发,达到早期预防、及时治疗的目的。从而在整体上促进老年人树立健康意识、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晓青. 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J]. 齐鲁护理杂志,2011,8(16):55-56

[2] 王晨力,李伟,李建花. 城市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需求与影响因素调查[J]. 社区医学杂志,2011,5(05):132-133

老年人生活护理篇8

老年痴呆属于慢性进行性的精神衰退疾病,其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认识功能、情感方面的障碍与精神行为的异常,该病症病情隐秘、发病缓慢,目前只能得到适当的延缓,尚无法彻底治愈,成为除了心脏病、脑瘤及心血管疾病外,造成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死因[1],是医疗卫生工作人员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我院为总结老年痴呆病人临床护理的有效对策,对46例患者的临床状况及护理工作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分析结果做一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为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间,我院治疗的老年痴呆患者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为61-87岁,平均为73.12岁,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含中专)、大学各种文化程度的患者例数分别为13、10、7、14、2,病史1年-5年,平均2.46年,住院时间为50d-77d,平均为60.36d。患者均符合CCMD-3中老年痴呆症状的诊断标准,不存在肝、肾、心、肺等重大器官疾病,以日常生活的能力量表在入院后及出院前为所有的患者进行评定。

1.2方法

1.2.1基础护理为全部患者实施常规的基础护理,并以不同患者的症状特征为依据,设计出系统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以及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以帮助患者对认知力、记忆力、简单日常事务操作能力等能力进行培养,并由具有专业经验或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在患者入院后的一周之内,以及出院之前的一周之内,以ADL量表对患者能力状况进行评定。

1.2.2具体对策1)护理人员针对AD患者的病症状况,对病房的环境进行优化设计,及时清理路面障碍物,保证休息室中的干净清洁,为患者常使用的东西及经常去的地方加设醒目的标记。2)动态观察记录患者的睡眠、饮食与两便状况,为患者设计低盐、低脂、易咀嚼消化的软食饮食方案,通过耐心细致的引导,使患者了解生冷、过热等食物的特征,避免误食引发其他病症。3)根据患者自身状况,为其设计合理的日常生活规划表,引导患者按时休息、饮食、参与活动、进行锻炼,并适当地为患者进行鼓励、帮助。4)以卡片、图片等形式,来记录简单的单词、短语等,引导患者通过视觉、听觉进行学习,并为患者反复地讲述基本的生活常识,或者患者患病之前的喜好、熟悉的事情等,激发患者的情绪,训练患者的注意力以及记忆力。5)对时间、地点及人物等进行简单的设置,为患者反复讲解,并引导患者亲自去体验,以培养患者的定向力,使患者形成潜在的活动习惯[2]。

1.3统计学方法以SPSS13.0对数据实施统计分析,并以t检验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以s±x的形式表示,P

2结果

ADL能力量表部分项目评分结果(表1)显示,经过耐心细致的护理之后,老年痴呆病患者在梳头(刷牙)、饮食、服药、行走、上厕所、洗澡以及打电话等几个方面的能力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

表1 ADL能力量表部分项目评分结果

项目 入院后的一周内(n=32) 出院前的一周内(n=32) t P

梳头(刷牙) 1.71±0.93 1.26±0.64 2.13

穿衣 1.85±0.77 1.29±0.69 2.94

饮食 1.62±0.64 1.22±0.33 3.07

服药 1.87±0.67 1.31±0.84 2.97

行走 1.69±0.92 1.26±0.63 2.14

上厕所 1.37±0.63 1.08±0.48 2.06

洗澡 2.04±1.06 1.48±0.83 2.32

打电话 2.97±1.00 2.43±0.97 2.16

做家务 2.69±1.10 2.28±0.66 1.77 >0.05

做饭 3.24±1.14 2.75±0.94 1.81 >0.05

购物 3.12±0.80 2.88±1.02 1.03 >0.05

处理钱财 3.03±1.07 2.72±1.14 1.10 >0.05

3讨论

老年痴呆病作为当前临床高发病,分为健忘期、混乱期以及极度痴呆期几个病情阶段,病情会从记忆力逐渐减退一直发展到生理机能全面衰退,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治疗老年痴呆病患者,普遍在药物治疗之外,配合实施精细护理、心理调节、康复训练等工作,以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尽可能地延缓患者的病情,收效良好。

临床调查结果显示,老年痴呆患者治疗过程中,可以发挥最大作用的人群是照顾者,我院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的临床护理工作结果,也证实了良好的护理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因此,临床治疗AD症状时,一定要加强对于护理工作的重视。

老年人生活护理篇9

 

当前,临床护理经历着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的变革。护士的工作内容也由传统的机械、被动地执行医嘱、完成分工的常规技术操作和病人的躯体护理,扩大到提供整体化护理。从面向未来考虑,开展“以整体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将成为当代内科护理的发展趋势[1]。本文旨在探讨实施人性化护理对中风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脑血管意外中风老年患者60例。 其中男39例,女21例;合并有糖尿病的22例,冠心病的16例,肾功能不全的9例,恶性肿瘤伴转移的6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4例,骨折等其他疾病的3例;年龄 66~97(82.21±5.88)岁。

1.2 方法

1.2.1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 ①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平整;预防压疮,协助定时翻身、叩背、洗漱、更衣,每天温水擦洗1-2次;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需在床上排便者为其提供隐蔽、方便的环境;二便失禁者及时擦洗。 ②加强营养:鼓励病人摄取充足的水分和均衡的饮食,吞咽困难者遵医嘱予以鼻饲;协助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③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④正确摆放病人的良肢位,并协助体位变换以抑制患侧痉挛,加强患侧刺激以减轻患侧忽视,根据病情指导并协助病人进行主动、被动运动预防关节僵硬和肢体孪缩畸形。⑤对神志清楚的病人,讲解疾病有关知识,消除其不良心理,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保持情绪稳定。⑥加强用药观察护理,预防并发症。

1.2.2 评价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测定病人生活质量状况,疾病治疗功能评估调查问卷 (fact-g)。分别在病人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的第1天(干预前)、及第四周末进行测评。采用自评法,由护士行个人访谈后代其填写。

     1.3 统计学分析 所得资料全部应用 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

2 结果 见表1、2。

表1人性化护理干预前后病人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x(-)±s,分)

表 2 病人人性化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 fact-g评分比较

3 讨论

     在护理学专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内科护理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专科理念及专业理论和技能亦在不断地更新和提高[2]。当前内科临床护理无论从服务模式、工作理念、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上均有很大的发展和进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性化护理以其新颖的内涵深入内科护士的心,融入了护理工作中。人性化的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消除或减轻病痛与其他生理症状,排解心理问题和精神烦恐。由于住院患者往往是复杂多变的,这要求我们注意自身修养,掌握患者心理变化,培养较高的分析能力,对患者给予真挚的同情,全心全意为其解除病痛,珍惜患者的健康生命感受[3]。同时,对患者家属应予以理解,以深表同情的态度劝导他们,必要时提供适当场合让他们发泄悲痛。心理学家认为,长久压抑悲痛的感情,会导致人们的心身疾病;大声哭泣,让悲痛发泄出来,能减少其对健康的影响[4]。因此,护士应做好患者住院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多关心,多体贴,多理解,使他们尽快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给予精神支持,帮助他们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 [5]。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脑血管意外中风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分提高;疾病治疗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性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人性化护理干预是对内科住院脑血管意外中风老年患者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是心理关怀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徐朝艳,郑志惠,张振路,等.个体特征对护士职业紧张与疲劳状况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1(6): 530-532.

[2] 陈卫春.对当前护理工作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1(5): 450-451.

老年人生活护理篇10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问题,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我国社会福利院的建设建设进程正在不断加快,尤其是特别护理福利院[1]。特别护理福利院能够为存在严重生理疾病以及心理疾病的老年人提供较为周到的服务,对于老年人生存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完善老年人福利院的设计方案,本文分析了构建老年人家庭式生活单元的方法,以供参考。

1.在老年人福利院当中构建家庭化生活单元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老年人适应福利院环境

老年人的居住环境与其日常生活状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老年人刚进入福利院时,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熟悉的邻里关系也不复存在,居住空间及周围的人群变得陌生,且需要面对不熟悉的福利院管理规则以及时间日程。由于居住环境以及生活状态在短时间内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所以刚进入福利院当中的多数老年人会感觉到不安,且容易形成自我封闭状态,不愿与人交流[2]。因此,要重视在福利院中构建出家庭化的生活单元,以便让老年人可以找到相对熟悉的生活空间,减轻陌生环境对生理、心理造成的冲击,使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得以继续保持,并由此提升老年人适应福利院环境的能力。

1.2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已经出现了退行性改变,且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或难以治愈的疾病。通过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症状,但只有强化特别护理才能够延缓老年人的病情以及改善生活质量。在福利院当中开展的特别护理通常包括心理护理、现实导向以及认知训练等,而在开展特别护理的过程中以家庭式生活单元作为基础,在老年人相对熟悉的环境中进行服务,将可以有效提高老年人的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对于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保证身体健康状况可以得到有效改善。

2.老年人特别护理福利院家庭化生活单元的构建分析

2.1福利院空间布局形式

老年人福利院的空间布局通常为线性排列结构,线性排列式空间布局形式与家庭化生活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别,为了更好的构建家庭式空间布局,则应采用多层次布局法,将生活单元作为空间结构设计的核心,从而保障福利院当中的公共活动空间具有形式多样化的特征。在设计空间布局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完善公共空间布局形式。公共空间不仅具有联系各个生活单元、服务交通的功能,同时也具有拓展老年人社交空间的功能。在设计公共空间时应注意根据社区情境对室外环境进行改善,将福利院中的走廊作为社区中的街道,同时将茶室、康健中心、日托中心、休闲室以及阅览室等设置在公共空间当中,以便能够构建出老年人所熟悉的社区生活。(2)设计游走式生活单元布局形式。在福利院中设计公共走廊,利用公共走廊连接全院的各个功能单元,在公共走廊两侧分段布置具有服务功能的生活单元,以便能够在保证生活单元私密性的基础上,确保公共空间具有良好的服务功能。另外,游走式空间布局还能够丰富福利院的立面,使福利院的外观形似居住建筑,让老年人从心理上产生熟悉的感觉[3]。(3)设计多层次空间布局形式。在设计空间布局时,应保证公共空间与老年人的个人空间既能够实现相互独立,又可以相互连通,因此可以设计多层次布局形式。例如将就餐场所、老年人个人单间及公共活动空间连接在一起,并在连接部位进行边界处理以及分级设计,保证各个空间之间存在过渡地段,从而确保福利院居住空间的多样性以及生活化。多层次布局形式更接近于家庭居住结构,能让老年人在福利院疗养的过程中产生心理上的归属感。

2.2福利院空间形态设计

在福利院中构建家庭式生活单元时,应注重生活空间形态的设计,构建出与老年人家庭居住方式相似的空间形态,从而让老年人尽快适应福利院居住环境。在设计家庭式居住空间形态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设计准单间以及私密性良好的单间。准单间以及私密单间有利于维护老年人的尊严及隐私,避免受到他人的打扰;另外,老年人拥有单间之后可以将自己使用过的物品及家具带入到福利院当中,同时也能够对单间中的环境进行管理,营造出熟悉的居家环境;从实际设计经验来看,多人间及单间在占地面积方面不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投资上可以得到保障。(2)在福利院中设计围合院落。由于部分老年人在空间认知以及时间认知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差,所以容易在陌生的环境迷失方向。为了确保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受到影响,并保证老年人在进行室外活动的过程中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则可以因地制宜设计出围合院落。围合庭院可以由两至三个生活单元组成,以方便护理人员对老年人的生活进行全方位的照料。另外可将具导向性以及连续性的石头小路铺设于庭院当中,或者是在庭院内部布置一些供休憩的桌椅,以方便老年人进行室外活动。(3)设计多样化的小型空间。普通住宅当中的生活空间一般由多个小型空间组成,因此在福利院中的走廊端头以及进门入口处设计连接小型居住空间的走道,让老年人方便于他人交流或者是在单间中独处。另外,要采用视线通透以及柔性分割结构将各个小型空间分隔开来,如栅栏以及玻璃等。让老人可以在各自独立的生活空间内听到锅碗碰撞声音以及饭菜香味,从而能够在福利院当中找到家的温暖[4]。(4)在设计空间形态时,注意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实现融合。如有条件可尽量在福利院中设计能够远眺自然景观的场所,如屋顶平台以及露台等,让老年人能够亲近大自然。另外,也可以设计以自然景观为基础的温室,在温室中种植植物以及放养各类小动物,从而保证老年人在天气条件较为恶劣的情况下也可以接触自然。

2.3福利院生活单元设计要点

要保障老年人福利院中的各个生活单元具有家庭化的特质,则应把握好相应的设计要点。对于福利院中的常见生活单元如起居空间、居室、厨房、休闲空间等应遵循以下设计要点:保证老年人可以相互交流及得到相应的照顾、尊重老年人的隐私、可以与来访者进行亲密接触。对于护理站,应遵循监视隐蔽的设计原则,以保证护理站能够与居家环境实现有效融合;如在福利院当中设计了景观平台,则应注意控制好栏杆的高度,以保障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另外,在设计餐厅时应特别注意营造出家庭式就餐的范围,在设计时保障饮茶以及进餐等空间具有一定的封闭性。

3.结束语

福利院是老年人重要的生活场所,因此要对老年人福利院的设计方法进行完善,以便能够让老年人可以在福利院中安度晚年。在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构建家庭化生活单元,以便可以让老年人在福利院中获得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许瑾,胡星月,田华,罗彩云,李蓉,秦文琼,赵卿,王南平.福利院老人营养状况与膳食行为习惯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4010-4011.

老年人生活护理篇1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90例,为我院2010――2013年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均符合第七版《内科学》中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均无认知功能、语言功能、听力功能障碍,排除合并冠心病、脑卒中、严重肝肾疾病等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73.2±4.7)岁;观察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61-90岁,平均年龄(73.4±5.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祛痰、止咳、抗感染、平喘、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

1.3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呼吸功能锻炼及心理护理等。观察组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人性化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3.1心理护理老年COPD患者因反复住院,长期遭受疾病折磨,普遍有焦虑、悲观、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收集患者心理、生理、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料,对每个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综合评估,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特点给予有针对性地心理调节,加强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并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介绍同一病例经我院医生治疗成功病例,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1.3.2氧疗干预氧气吸入治疗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护理人员通过向患者及家属讲述氧疗的必要性,安全性及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使患者积极进行氧疗。本组根据患者病情采用持续低流量吸氧,控制氧浓度在25%-29%,氧流量在1.0-2.0L/min,每天氧疗15小时以上。氧疗同时给予更换湿化液,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保证有效吸氧。

1.3.3饮食指导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伴营养不良及体质量不足,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饮食偏好,制定个性化的食谱,注意饭菜的色、香、味,增加患者的食欲。以易消化,易咀嚼的食物为主,鼓励患者多进食水果及蔬菜,以增加机体免疫力。避免进食生冷、过热食物,避免饮用易产气饮料。饮食采取少食多餐,防止过多热量导致的呼吸功能负荷加重。

1.4疗效标准采用自制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量表评价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包括指导内容,技能动作示范方式,总体满意度三个条目。每个条目分0-2分,2分为非常满意,1分为满意,0分为不满意。采用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评价治疗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分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受,家庭及朋友支持,生活前景5个条目。每个条目0-2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5统计学分析本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选择相应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均以P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对照组护理前Spitzer生活质量评分(4.1±1.3)分,护理后Spitzer生活质量评分(5.8±2.1)分。观察组护理前Spitzer生活质量评分(3.9±1.2)分,护理后Spitzer生活质量评分(8.8±1.4)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护理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3.9±1.0)分,观察组护理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5.8±1.2)分。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老年人生活护理篇1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35-02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精神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目前临床并没有明确该病的具体病因机制,一般患者的病程比较长,极易复发,治愈难度较大[1]。老年人由于年龄比较大,心理、生理上都会有所退化,加上病程较长,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极易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导致社会功能严重缺损,使病情进一步加重。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控制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院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干预措施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我院74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心理、生活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对比。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74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现将我院74例患者根据随机分配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实验组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介于60-75岁之间。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介于62-76岁之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通过统计学处理并没有很大差异(P>0.05),可比性较高。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应的抗精神药物治疗,并且进行常规基础护理,主要包括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生活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干预前,医护人员应该全面、深入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生活背景以及实际病情,同时应该向患者及其家属强调心理护理干预、生活护理干预的重要意义、主要目的以及具体方法,争取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全面了解患者的背景资料以及生活经历后,通过劝解、启发以及开导等多种方式尽可能打消患者的抑郁、焦虑以及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使患者得到充足的支持。每周应该进行1次个体心理治疗,每次在1h以上。同时,医护人员应该鼓励患者之间多交流、沟通,让患者能够融入到大的集体环境中,如果发现老年患者普遍具有某种消极情绪,一定要及时进行介入治疗,尽可能消除患者的消极心理情绪。每周应该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心理治疗,每次治疗时间应该在1h以上。其次,医护人员应该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让患者家属多陪伴在患者身边,多和患者聊天,营造一种良好、温馨的家庭氛围,使患者慢慢回归家庭生活,每个月应该进行2次以上家庭心理治疗,每次持续45 min以上。

1.2.2生活护理。医护人员应该结合患者的职业、生活兴趣爱好、病情严重程度等各方面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并且请求患者家属能够积极配合实施。每天应该指导患者锻炼生活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主进食、穿衣、洗漱、个人卫生等。同时,应该由医护人员或者患者家属陪同指导患者进行一些基础运动,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加强运动强度,每天1次。如果患者表现良好,应该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应该鼓励患者积极回归社会生活。

1.3 评价指标

分别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以及社会功能评定量表(DAS)等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精神状况、生活能力以及社会功能,分别越低,说明患者的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采用P

2.结 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BPRS评分、DAS评分以及ADL评分并没有很大区别(P>0.05),经过3个月护理随访后实验组患者BPRS评分、DAS评分、ADL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偏低(P

3.讨 论

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相应的精神药物治疗后基本上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但是患者的精神残疾以及社会功能缺损情况不能得到有效改善,这就需要加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程较长,很容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不佳,因此非常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以及生活干预措施[2]。本组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以及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以及生活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患者3个月后的BPRS评分、DAS评分、ADL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偏低(P

总而言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生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社会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