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亮点和特色合集12篇

时间:2023-06-28 10:05:44

教师教学亮点和特色

教师教学亮点和特色篇1

研究者荣幸,2012年7月中旬,获台湾的台北市及新北市中小学校长协会邀请,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中心访问团咨询教授。研讨会中应大会安排,作题为《台湾教育的新亮点》的发言。研究者将亮点定义为“有价值的教育趋势”或“值得参照交流学习的作为”,并简要介绍了四个“政策亮点”和四个“软实力亮点”。

首先,四个“政策亮点”。一是2011年成立“台湾国家教育研究院”。二是2014年实施12年国民基本教育。三是推动系列学生辅导计划。四是实施“教育111”与“优质特色学校”。

其次,四个“软实力亮点”。一是中小学教师硕士化比例高。二是实施学校本位课程及特色课程。三是举办校长领导卓越奖及教师教学卓越奖。四是建构“教育经营学”、“校长学”、“教师学”。

研究者观察发现,台湾教育的发展,之所以在华人地区有其竞争力,主要来自两大因素:一是“政策引导妥适”,二是“教育软实力的深耕”。本文旨在介绍较具实质影响力的上述八项作为。

二、四个“政策亮点

1. 2011年成立“台湾国家教育研究院”

台湾地区分别成立了“教育资料馆”、“编译馆”、“教师研习中心”三个单位,其兼具研究发展的功能,不仅设置教育研究人员,更将组织层级定位为台湾“国家部会”层级,大而零散。因此,在1990年以后,三个单位合而为一,成立了“台湾国家教育研究院”。虽几经波折(执政时期,曾有重要人士主张将这些单位调整为法人机构),终于在2010年完成了台湾《国家教育研究院组织条例》的立法工程,2011年3月“台湾国家教育研究院”正式挂牌运作。

“台湾国家教育研究院”将为台湾教育带来三大亮点。一是教育政策研究的重镇。教育学术的研究在一般大学(尤其是师范大学与教育大学)进行,教育政策与内涵的分析研究在“台湾国家教育研究院”进行。二是学校领导人的培训基地。“台湾国家教育研究院”承接扩大原来“研习会”的任务,举办中小学校长、主任、教辅团、课程领域召集人的进修研习,成为学校教育领导干部的培育训练基地。三是测验评量的研发中心。台湾的教育即将迈入“精致教育”的时代,基本教育阶段的“学生基本能力”、教师领域教学的“核心能力”、各类主题式教育的“标准检核”,均需各种题库研发及标准化试测历程,“台湾国家教育研究院”设置测验与评量中心,研发教育人员及学校师生标准测验及成就评量题库,促进台湾“精致教育”亮点的实现。

2. 2014年实施12年国民基本教育

台湾在1968年实施了九年国民教育,全面地提升了国民的劳动素质,间接或直接地创造了1975至1990年的台湾经济社会繁荣期,史称“台湾经济奇迹”。此后,台湾政府正式宣布从2014年起实施12年国民基本教育,旨在以更宽广的视野诠释“基本教育”的性质,不再坚持强迫教育、义务教育的国民教育性质,以顺应当前台湾15岁至18岁学龄人口中已有95%的学龄人口接受高中职教育的事实,并期望转型为12年的普及且精致的基本教育。

实施12年国民基本教育将为台湾教育的发展带来三大亮点。一是学制发展教育亮点。台湾的学制将发展为基本教育12年(地方政府负责)以及高等教育(中央负责)两大系统。二是实质公平教育亮点。消除高中职教育阶段不公平、不均等的现象。三是精致均质教育亮点。将高中职教育(尤其在师资水平与基本教育设施上)优质化、均质化,以期实现精致均质的12年国民基本教育。

3. 推动系列学生辅导计划

在台湾,自1990年,推动台湾“教育部辅导工作六年计划”;自1996年,推动“青少年辅导计划(第二期六年计划)”;自1998年,再配合教改十二方案,续推“建立学生辅导新体制——教学、训导、辅导三合一整合实验方案”(简称教、训、辅三合一方案);自2003年,合并原有的“两性平等教育实施计划”、“中辍学生复学及辅导计划”为“友善校园总体营造计划”。上述系列计划可称之为系列学生辅导计划,此系列学生辅导计划不仅贯彻了“训育原理辅导化”政策,更让台湾的学生辅导机制进一步深化。

台湾系列学生辅导计划,展现了台湾教育的三大亮点。一是系统结构之美。前述系列计划,共同的特点是计划的“目标”、“策略”、“项目”三者环环相扣、一目了然,展现了计划系统结构之美。二是实践理论之美。这些计划均有理论作为基础。研究者曾分析认为:三合一方案是“学习型组织理论”、“多元智能理论”、“鹰架理论”、“知识管理理论”、“渐进决策模式”的核心论点之教育实践,具有理论之美。三是活化智慧资本之美。系列辅导计划,启动教育人员交互作用、整合发展,共同致力于学生辅导的工作,促成带好每位学生,活化智慧资本之美。

4. “教育111”与“优质特色学校”认证

台北市最先推动“优质学校”认证,相继有新北市的“卓越学校”认证、桃园县的“学校特色”认证、彰化县的“典范学校”认证,规划中的尚有宜兰县的“噶玛兰标杆学校”、澎湖县的“楷模学校”。这些县市中小学优质特色学校认证的共同作法是:由地方县市教育局处颁布“认证指标”与“实施办法”,由所属中小学拟定实际执行的方案,向直属县市政府申请认证,经过初审、复审、决审,其通过者将由政府颁发认证奖牌及奖金(通常一个项目10万元)。自2009年,台北市推动“教育111”(一校一特色、一生一专长、一个都不少)标杆学校认证,可谓集合县市优质特色学校之大成,是具有较高价值的教育政策。

研究者曾为文论述了“教育111”政策的五个亮点”。一是学生教育之爱的理念实践。“教育111”是以“教育爱”为中心,以“三生六零”来实践(“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生态教育”和“零体罚、零霸凌、零拒绝、零歧视、零障碍、零污染”),以“一校一特色”、“一生一专长”、“一个都不少”为历程指标,来成就每个学生,是理论结合实践的政策典范。二是充分反映核心价值的教育政策。“一校一特色”反映“精致”、“创新”的核心价值;“一生一专长”反映“适性”、“均等”的核心价值;“一个都不少”反映“公义”、“均等”、“普遍卓越”的核心价值。三是有效地引导优势学习的行动方案。前述的“优质”、“特色”、“卓越”、“标杆”、“典范学校”及“教育111”的“一校一特色”、“一生一专长”,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本身的优势或学校组织的优势着力,有效地引导、发展其特色与专长,产生看得见之亮点。四是活化教育智慧资本的积极策略。智慧资本包括教育人员的“核心能力”、“认同实践程度”,这些方案积极地带动教师、干部及校长成为学校有效的智慧资本。五是交互作用、整合发展的教育诗篇。认证通过均非容易,要学校校长、主任、教师、学生通力合作,产生“交互作用、整合发展”的效能才可达成,是一首教育的动人诗篇。

三、四个“软实力亮点”

1. 中小学教师硕士化比例高

目前台湾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素养日益提高,在小学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约占25%以上,在国民中学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约占35%以上,在公立高级中学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约占50%以上,且比例逐年提高,有全面硕士化的趋势。基本教育阶段师资全面硕士化,就教育发展与价值而言,具有四大亮点。一是有能力发展学校本位课程及特色课程。自2000年,台湾实施了“九年一贯课程纲要”,其主要精神在于“课程统整”,以校本课程及特色课程为主要诉求,且教师基本素养有硕士化的需求。二是能自编教材。硕士化师资让教师自编授课领域主题式教案容易进行。三是带动行动研究与立即补救教学。行动研究持续改善教学质量,立即补救教学带好每个学生,一个都不少。四是落实国际化教育。硕士化师资的研发能力及接受国际教育趋势讯息的能力的提高,得以落实日趋活络的国际化教育需求。

2. 学校本位课程与特色课程的发展

自2000年,台湾实施了“九年一贯课程纲要”。目前,国中与国小均有“学校本位课程”,并有75%的学校有“特色课程”。所谓学校本位课程,即学校依据师资专长、小区资源、学生条件、办学理念、家长期望、文化传承,并依课程纲要规范,系统地整合发展出对本校学生而言最具价值的总体课程设计。校本课程既包括以学校学生为主体的个殊性教学方案,也包括本校独有而其他学校未必有的特色课程方案。台湾的学校本位课程及特色课程之发展,在台湾教育史上,展现了三大亮点。一是课程统整亮点。台湾基本教育的课程统整有明确的操作点;课程纲要运用领域统整分科教学;学校推动校本课程,教师进行主题式自编教材教学,课程统整的成果在于教给学生带得走的基本能力。二是自主教学亮点。过去由于统编教材,教学自主仅限教学方法与补充教材的选择,而现在的教师不但可以选择教科书,还可以使用自编教材,落实完整的教学自主。三是客制化学习亮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落实,更能以学生的起点行为与个殊需求为依据,制订客制化的学习方案。

3. 教师教学卓越奖与校长领导卓越奖

在台湾,自2004年,每年举办教师教学卓越奖评选;自2005年,每年举办校长领导卓越奖评选。教师教学卓越奖,分为金质奖、银质奖及参加奖,针对各县市推荐的优质卓越教学方案,择优给予金质奖或银质奖的奖励。教师获得金质奖的,其团队获得60万元奖金;教师获得银质奖的,其团队获得30万元奖金;得奖之教师及教学团队,由主办单位安排至各县市分享其“得奖方案”,以带动学校的教师及教学创新,促成教育事业迈向优质卓越。校长领导卓越奖,即每年选拔20位在中小学领导卓越的校长,除授奖之外,尚有20万元奖金,教育界誉之为“教育奥斯卡金像奖”。教师教学卓越奖和校长领导卓越奖超越了原来的“师铎奖”,对台湾教育发展的实质具有重大意义,具备三大亮点。一是创新教育。“创新”是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价值。给予创新教育经营及教学内涵者最高荣典之激励,让台湾的教育愈来愈有创新的氛围。二是绩效责任。两个奖项均颁发丰厚的奖金,使优良人员得到肯定,是一种绩效责任机制的微型发挥。三是精致教育。两类奖项之得奖者获各县市学校竞相邀约,分享“得奖方案”与经验,传播创新精致的教育作为,让精致教育普及漫延、遍地开花。

4.建构“教育经营学”“校长学”“教师学”

研究者服务授课的系所为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所,并附设中小学校长培育与专业发展中心,开设校长培育班及校长博士学分班,授课的对象以中小学教育领导人为主(校长及行政干部)。继而又以研究所的基础筹设教育经营与管理学系,目前系所中心采用三合一的经营运作方式。研究所、学系、校长中心三合一的学术基础,以教育学及管理学为主轴,两者交织后产生的的教育经营理论与实务是最核心的知识基模与核心技术。

研究者多年的教学、研究及教育行政服务经验与心得,持续不断地主张“教育是可以经营的”,教育有关的人、事、物,可以通过有效地经营而变得更好。教育学与管理学交织之后,产生的新学科,从组织宏观之立场来看,就是“教育经营学”,从个人微观之立场来看,就是“校长学与教师学”。

近年来带着博士生与接受培训的校长们,不断地通过授课、讨论,研发这三门经营之学的知识基模与操作事项。自2010年,建构了“教育经营学——六说、七略、八要”系统结构;自2011年,建构了“教师学——铎声五曲”、“校长学——立己达人九论”;2012年底,《教育经营学——六说、七略、八要》将由台湾心理出版社出版印行。

“教育经营学——六说、七略、八要”,“校长学——立己达人九论”,“教师学——铎声五曲”,其系统结构见图1、图2、图3。

教育是可以经营的,教育经营学、校长学以及教师学,从组织与人两大方面,建构了经营教育之学,就其系统结构与主题内涵,对台湾的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具有五大亮点。一是寻根探源,立知识之真。教育经营学的六大原理学说,探讨、确定了教育经营的核心价值、教育人员与学习者的核心能力,从理论、实践、发展、质量的视角,寻根探源,立教育经营学知识之真。二是行动铺轨,达育才之善。教育经营学的七大经营策略,是当代台湾教育组织与教育人员最为实用的经营策略,其对多数的优质特色学校及获得领导卓越奖的校长具有非凡的意义。七大经营策略,用行动铺轨,达育才之善。三是着力焦点,达教育之美。教育经营学的实践要领,提供教育经营者带动处理教育事务的核心技巧,将当代企业管理的流行名词,直接运用在教育实践之上,着力焦点,让教育事业的实质成果展现艺术之美。四是立己达人,活智慧之本。校长学标示了“立己达人九论”。前四论立己立人篇,在于成就人的自我实现、活化学校人员的智慧资本;后五论达己达人篇,在于倡旺学校实质地提高计划、组织、领导、沟通、评鉴之效能、效率,是立己达人、活化教育组织智能资本、富国强民的重要基石。五是铎声五曲,扬教师之乐。“乐育菁莪”是教师的神圣使命,然而当代的教师不一定快乐,教师学以现代经营管理学的语言形塑生命愿景、实践教育志业、经营核心能力、建构教育核心价值,并运用系统思考、本位经营、绩效责任要领,增加知识管理,提升教育质量。铎声五曲,用歌声传唱自己的教育志业,找回教师应有的价值与尊严。

教师教学亮点和特色篇2

校围绕“阳光儿童教育”理念,从“以阳光教育为指导,确立阳光天宁的办学思想”、“以四板块(阳光环境、阳光教师、阳光学生、阳光家庭和社区)为重点,构建 “阳光德育”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以提升学习力为核心,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阳光课堂和课程”、“以一品三特为载体,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校园生活”四个方面探索和确立学校阳光儿童教育思想和具体的实践体系。学期初,根据学校新一轮特色学校建设方案,以“学生发展有特长,教师教学有特色”为特色工作创建思路,围绕阳光儿童教育,加强特色学校顶层设计,形成特色文化创建。

亮点二:完善阳光制度,管理工作创新局面。学校把握阳光天宁的办学思想,坚持构建和谐、人文的校园,让多彩的校园处处体现教育。学校构建了校长负责制下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学校管理努力在“细”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求效果。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并组织教师学习法规、制度,确保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保持学校严谨、细致的管理常态,提高学校各部门管理效能。突出人本管理,倡导人性化管理,融情于各种活动中,在活动中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亮点三:实施阳光德育,培养有品性的阳光学子。学校德育从阳光儿童教育理念为指导,全面实施阳光德育,培养健康智慧的阳光儿童;使“阳光德育”逐步成为学校的特色与品牌。新学期,学校加强八品性和习惯教育的整合研究,以八品性教育为载体,并整合细化习惯教育内容,逐步形成我校阳光德育系列,有效地改变孩子的行为,让我们的孩子成为讲文明有品位的阳光学子。

教师教学亮点和特色篇3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11—0052—04

引言

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方兴未艾,大学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就已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上线不到半年,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这一新生事物就已吸引数百万人上网观看、学习,并得到高校主办单位和受众的一致青睐。通过对大量的已上线课程的观看、总结,笔者发现其画面信息大致雷同:最多呈现的教师镜头,偶尔穿插的学生镜头、教师与学生互动镜头或者PPT课件插图。这些信息与精品课程中教学录像的画面信息儿乎无异,只是受视频公开课制作技术条件的严格限制,视频成品质量比较好。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实验研究出,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及动作。这里的面部表情及动作也即是我们所说的肢体语言,由此可以看出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部分教师上课时喜欢用教鞭或者激光笔定位、移动鼠标光标、画线、手势指引当前讲解点,这就是“视觉注意引导信息”。“教师发出视觉注意引导信息第一个作用是增加所授信息点的刺激强度。……第二个作用是帮助学生从PPT画面上数量繁多的信息点中尽快找到所讲授的信息点。”我们知道,在实际课堂中,无论是教师的肢体语言还是其发出的视觉注意引导信息,都是整个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且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信息。所以在制作视频公开课时不仅要传递教师的语言、板书或者PPT演示等教学信息,更要注重教师的肢体语言及视觉注意引导信息等教学信息的传递。

《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在多媒体课件录制方而的规定是“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但由于实际视频课程拍摄中遇到投影屏幕内容模糊、色彩暗淡等问题,大多制作者都避开直接拍摄出现的问题,采取图片插入法来展示讲义内容。即在后期剪辑中将PPT课件以图片的格式插入到视频里,并覆盖原视频。这种方式制作出的视频公开课的大部分画面是单独的教师形象,PPT讲义内容也是在某些节点以独立镜头出现且持续时间较短。在学习之初,教师形象的展示可消除学习者的陌生感,但是随着陌生感的消失,“在后面的教与学中,这一板块如果始终是教师的头像的话,对学习者来说已无太多信息可言”,学习者的关注点就转移到屏幕投影信息上来了。图片插入法可清晰地呈现PPT课件内容,但是在持续时间上满足不了学习者的观看需求。若插入时机与课堂节奏不配合,则令观众受惑。关键是由于PPT图片的覆盖,视频丢失了教师在讲解这些内容时的肢体语言,尤其对于课件中有图像、动画及视频等媒体的课程来说,用图片插入法因表达不出教师对这些内容做细节解释的视觉注意引导信息而显得比较蹩足。而且这种教师与课件内容分立的画面不符合学习者已有的学习习惯。

随着视频公开课制作技术的进步,图片插入法也有了不同的表现方式。不管是全屏插入PPT图片,或是在投影屏幕区域内插入(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物理与艺术”),还足小画面插入(如南开大学的“心理学与生活”),都存在缺失视觉注意引导信息或遮盖教师肢体语言的问题,都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如果我们解决了拍摄的缺陷,不仅能够清晰呈现PPT投影内容,还可以把教师的肢体语言、视觉注意引导信息等一并摄入,既节省了其他视频信号转换设备,又能表达真实完整的课堂。

一 摄像机直接拍摄存在缺陷的原因

现有的视频公开课的画面内容大多数是教师镜头,PPT课件内容以图片插入的方式呈现。从信息熵的角度来看,这种一成不变的视频形式很容易造成视觉疲劳,且限制了学习者的个性需求。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设计视频公开课画面构图的时候,把教师与PPT投影屏幕收入一个画面,学习者既可以从教师的语言及肢体语言获得学习信息,又能从PPT投影屏幕观看教学内容,同时可以从教师发出的视觉注意引导信息迅速定位当前讲解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但是要把教师和PPT投影屏幕摄入同一幅画面,就出现待摄物亮度反差过大的状况了。

我们知道摄像机在拍摄同幅画面既有教师又有投影屏幕时,摄像机往往无法拍摄出教师与投影屏幕信息兼顾清晰的画面。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由于摄像机有一个曝光宽容度,也就是说,如果要清晰呈现较亮的物体,就必然会导致较暗的物体丢失细节;如果要呈现较暗的物体,较亮的部分则会丢失细节。所以同一个画幅内如果要呈现的物体在亮度上反差较大,将不能使这两种物体同时正常曝光。在“大学物理的生活震撼”视频公开课的拍摄中,我们选择的是普通的多媒体教室。该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仪发出的光亮度很强,其发出的光投射到投影屏幕上产生漫反射,这种漫反射使得投影屏幕在摄像机中看起来像是一个发光体,也即是光源。由于光源本身是亮度非常强的物体,摄像机如果在自动条件下就需要尽量降低光圈和曝光度,来将光源纳入可呈现的范围,这样就会导致相对较暗的教师区域因曝光不足而变得更暗,影响画面质量。相反,如果要保持教师区域的亮度,必然要牺牲掉较亮的投影屏幕上物体的细节,这样拍出的效果是教师区域清晰明亮,但是PPT投影内容却是一片模糊,使学习者茫然。

如何拍摄出教师与PPT投影信息均曝光正常的视频,问题可以简化为如何降低被摄物的亮度反差。原则上可从两个途径进行改变:一是提高除PPT投影屏幕以外的区域,尤其是教师区域的灯光亮度,这就需要给教师区域补光;二是保持教师区域的亮度不变,降低PPT投影仪的亮度。第一种情况尝试在灯光条件好的录影棚拍摄,教师区域补足光线。这种条件下拍得的画面效果比较好,教师区域清晰明亮,但是PPT投影屏幕内容也只是隐约可见,字体比较大的汉字可以辨认,课件中的图像或者动画细节,比如线条、字母、符号等,都无法辨别。就本制作单位的设备及场地条件而言,这不是一个完善的方法。从操作的简约性及设备、技术的有限性等条件考虑,我们选择了后者。下面谈一下这个调整过程。

二 如何克服直接拍摄的缺陷

降低多媒体教室中教师与PPT投影屏幕的亮度反差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很多个步骤的协同配合。在拍摄前对课件的用色设计,对投影仪亮度、对比度以及色温的调整,拍摄中对摄像机的手动操作和参数的调整,以及拍摄后通过AdobePremiere Pro CS4软件对视频亮度效果进行调节,经过这一系列的步骤,就能在拍摄设备及拍摄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制作出比较令人满意的视频画面。

1 拍摄前的准备

拍摄前的准备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对课件的精心设计,二是对多媒体教室拍摄环境的科学布置。这是降低敦师区域与PPT投影区域亮度反差的关键一步。

同样的拍摄条件,不一样的课件内容,拍出来的效果截然不同。在制作课件时要先考虑到拍摄出来的效果。据经验,尽管在摄像机中白色背景和蓝色背景的PPT课件投影都反光,都看作光源的话,蓝色拍摄出来却清晰很多。常用的PPT课件背景与前景配色方案有白底黑字、黑底白字、监底白字以及蓝底黄字。为了降低反光强度,选择黑色或者深蓝色作为底色比较好。当然,如果PPT内容大多是图片、动画、视频等,背景色也可以没有这些局限,但在这些素材的背景色选择上也要遵循同样的规律。在工作中我们知道,利刖软件设置数据计算得出的图像一般是以黑色和深蓝色作为背景色的。我们以它为参照,在制作PPT内容的多媒体素材时把背景颜色设置为黑色或者深蓝色,一方面可以清晰呈现细节,另一方面在拍摄时它的光反射小。课件制作结束后再增加这些素材的亮度和对比度,这个操作可使在同等条件下拍摄出比调整亮度、对比度前更加清晰的效果。

在拍摄环境的布置中,以多媒体教室所有灯打开的亮度为基准,这是要满足教师和学生画面的亮度需要。然后调整投影仪的亮度与对比度,这是拍摄前至关重要的一步。有在不同多媒体教室拍摄经验的人知道,在投影仪亮度比较低的教室拍摄,能很好地兼顾教师与PPT投影的清晰度,这是教师区域与PPT投影屏幕区域的亮度反差小的缘故所致。但是在投影仪亮度比较高的多媒体教室拍摄出来的效果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教师与PPT投影不能兼顾清晰。这两者的对比给我们以启示,就是把投影仪的亮度调低,适当增加对比度(但不可太大,太大了屏幕亮度又会增大),适当提高色温,使投射出来的光线呈现清冷调而柔和一些。这个调整要与拍摄中的操作相配合,使PPT投影屏幕内容能够在摄像机里辨认出来为好。对投影仪参数的调整不可太过,否则会出现偏色,影响画面美观。

对投影仪亮度、对比度及色温等参数的调整要视投影仪和摄像机的具体情况而定,没有绝对的数值可以比照。拍摄前的准备做好以后,就可以着手进行拍摄了。

2 拍摄中的手动操作

在拍摄视频公开课时对摄像机的调整会直接影响视频的质量,我们知道原始视频是最重要的材料,所以拍摄方面万不可马虎。对摄像机使用自动功能还是手动功能以及参数的调整,都需要有大量的实际拍摄经验作支撑,从而达到理想的拍摄效果。

对于电视摄影来讲最基本的要求是曝光准确、焦点清晰。在视频公开课的拍摄中这两个基本要点也是影响拍摄效果的关键所在。拍摄视频课程的镜头内容比较单一,而且摇镜头速度要是缓慢的,推、拉镜头的频率也不是很高,这就意味着对焦的操作很简单。对焦可以使用自动对焦(AF)和手动对焦,自动对焦是对画面的中心位置对焦。我们在拍摄视频公开课时,由于投影屏幕面积较大,教师占据1/3的画面篇幅,剩余2/3的篇幅是投影屏幕,所以整个画面的对焦点就是位居中央那1/3面积的投影屏幕。但是在拍摄中如果使用自动对焦,会出现以下缺陷:镜头在移动或者被摄对象在移动,还有教师在PPT翻页时,甚至光强变化的时候,摄像机都会有一个跟踪对焦的过程。由于自动对焦速度跟不上,自动对焦系统无法快速识别场景,图像有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虚化过程。严重的甚至是在镜头移动结束后或是在PPT翻页完成后很久,摄像机一直都在自动对焦,PPT投影画面持续闪烁,更甚者全幅画面模糊。而且自动对焦有误差,即使是对同一主体对焦都有可能略为不同。这个自动对焦过程使视频错失部分教学信息,而且后期很难弥补。

曝光主要通过光圈的调整进行。光圈是摄像机在拍摄时需要进行调整的一个重要的参数,它通过调大或调小光圈孔径来增加或减少进光量,从而达到控制被摄物亮度的目的。光圈的操作有自动光圈调整和手动光圈调整。用自动光圈拍摄是摄像机根据被摄景物的亮度及时跟踪,以被摄景物的平均亮度来自动调整光圈大小,控制镜头的进光量,避免图像的亮处失去灰度层次和破坏彩色平衡,能适应一般条件下的景物亮度变化。但是“自动光圈很难适应同一画面中出现亮度反差过大的情况”。在拍摄中利用自动光圈的缺陷是:当被摄物的亮度发生变化时,光圈也随之改变其大小,这表现在视频上就是图像从明到暗来回过渡且比较明显,降低了画面的质量。在拍摄视频公开课时,由于聚焦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教师,一个是PPT投影屏幕。PPT投影屏幕亮度比较大,要使得拍摄出的PPT内容清晰,摄像机就会自动调节光圈,以最亮部分为基准曝光,从而使得亮度相对较暗的教师区域丢失细节,因曝光不足而显得更暗。相反,如果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曝光,那么PPT投影屏幕就拍摄不清晰,呈现白茫茫的一片。

要克服这两个缺陷,就要使用手动对焦(MF)和手动光圈。手动对焦打开,自动功能就变为关闭状态。我们可以手动设置对焦中心,这样在拍摄时视频画面从模糊到清晰的虚化过渡没有了,没有自动对焦,画面就不再闪烁。同样,手动光圈打开即关闭了自动光圈,拍摄就会以一个恒定的亮度进行,在摇、移镜头时不会出现忽暗忽亮的现象。拍摄时,以囊括教师和PPT投影屏幕的中景为基准,手动调节光圈,使教师与PPT投影屏幕均呈现正常亮度。这里有个小技巧,就是把摄像机先调整为自动光圈,以教师为聚焦点,观察教师区域亮度,记录此时的光圈F值。然后拨为手动光圈,调整光圈值为刚记下的自动光圈值,如果教师区域亮度不够,适当调大光圈,PPT投影内容大致可见即可,后期再做调整。此外,投射到摄像机CCD上的实际亮度还与焦距有关,“在一定的照度下,焦距长则亮度低,焦距短则亮度高。”在镜头焦距改变时,也要适当调节光圈大小来改变画面亮度。如不做调节,在推、拉镜头时,视频画面会有轻微的明暗过渡。

3 拍摄后的后期调整

与PS里的曲线原理相同,PR视频特效里的亮度曲线未作调整时是一个45度的直线,左下角代表视频中最暗的像素点,右上角代表视频中最亮的像素点。曲线图的横坐标代表原亮度,纵坐标则代表调整后的亮度。所以把整条曲线往下拉,就是把整个视频的亮度同时降低了,这个跟亮度校正里的效果是一样的。亮度校正中的亮度是由一个数值体现的,原素材添加到PR里未作修改前其亮度值为0,如果要提高亮度,就向右拖动双箭头增加数值,降低亮度则向左拖动数值使之变为负数。但这些都是对画面整体亮度做调整。这意味着如果把PPT投影区域亮度降低的话,教师区域的亮度也跟着降低,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效果。如果要做到只把亮度高的PPT投影区域内亮光部分的亮度降低,其他部分不变,那就要用到亮度曲线了。尽管在亮度校正效果中,可以在色调范围的下拉菜单中选择“高光”,因为PPT投影屏幕是高光部分,但是这个“高光”的范围是软件自定义的,比较笼统,在实际调整中并不是所有亮度的“高光”都需要降低。在亮度曲线中我们可以设置节点进行细微的调整,保留我们想要部分的亮度,降低需要降低部分的亮度。

简单了解这些,就可以在后期的视频处理中通过把高光部分的亮度调低来使PPT投影上的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教学内容清晰地显现出来。亮度曲线的调整要视原视频的亮度而定,由于PPT投影中白色的部分是整个画面中最亮的部分,如果教师穿着白色的衣服,光照射到教师身上也会产生白色反光,那么降低白色亮度的同时这些人物身上反射的白光也会跟着变暗。这启示我们拍摄视频公开课时,教师最好不要穿纯白色的衣服。为了不致颜色失真,调节亮度曲线的时候要格外的细心和耐心。

后期制作上巧用心思,也可产生不一样的视觉效果。这种视觉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消除观众的视觉疲劳,吸引学习者继续学习。比如教师讲课中用到的视频,采用后期直接插入该视频的方式,声音依然采用教师的讲解声,但是在插入方式上稍做改变——视频的大小及出现点定位在拍摄的PPT投影中该视频的大小与位置,间隔一段时间后全屏居中,设置关键帧。这样产生的效果就是PPT中的视频慢慢放大并位移到画面中间位置,我们称之为定点入。插入视频的出点再设置为与定点入相反的定点出,即视频从全屏慢慢缩小至出现位置。这个小小的改变,就使得视觉效果大大不同了。还可以做出其他很多特殊效果,既不显花哨,又克服了单一的视觉效果,减少视觉疲劳,为整个视频课程增加亮点。

三 结语

目前,高端的设备与制作技术已经达到影视剧制作的标准,条件比较好的高校其实已经具备拍摄出教师与PPT投影兼顾清晰的能力,只是意识上还没有注意这些,依然采用后期插入图片的形式展示PPT内容。我校“大学物理的生活震撼”的拍摄条件比较差,但仍尝试在表达投影屏幕信息方面做出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拍摄前对课件精心的用色设计以及课件与投影仪亮度、对比度的调整,降低教师区域与PPT投影屏幕区域的亮度反差;然后在拍摄中使用手动对焦和手动光圈拍摄课堂过程:最后在后期使用PR亮度曲线特效对亮度进行调整,使得最后的成品视频同幅画面内教师区域亮度正常,PPT投影屏幕内容呈现清晰。这一系列的处理使得直接拍摄出现的投影屏幕内容模糊不清的问题迎刃而解,保证了真实课堂信息的完整表达与传递。有意义的视频课程既要呈现完整的课堂信息,又要发挥技术优势呈现真实课堂中没有的信息,这种视频公开课才能吸引更多受众观看学习。传递真实完整的课堂信息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探究,而如何利用教育技术手段表达更多的教学信息,是我国视频公开课继续发展的关键所需,也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陈永毅.视频公开课中视觉注意引导信息的图文重构[J].现代教育技术,2013,(1):41—44

[2]陈永毅.视觉注意视野下教育视听资源构建模式的审视[J].电化教育研究,2012,(4):65-74。

教师教学亮点和特色篇4

一、建立领导机构,为创建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的教育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制度,规范管理,确保特色管理和特色教育的实施。

二、师德建设工作亮点与特色:开展做一个好老师活动

学校党政结合十九大精神引导广大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做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1、学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开展做一个好老师的大讨论。

2、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构建生态课堂。

3、帮扶学困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投身到课改中去。

树立学生主体观,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成长条件,重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

三、教学工作亮点与特色:构建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

1、 我校严格按照“导、学、检、练、评”的教学模式,实行预习引领、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展示提升、激励评价的教学流程。学校行政实行推门听课进行督促检查。

2、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校本学期开展了篮球、乒乓球、音乐、美术、书法等兴趣小组,使部分有天赋的孩子特长得以实施和发展,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安全工作亮点与特色

1、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

2、把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内容,坚持常抓不懈。

3、德育处、宿管处、卫生教师、值周学生组成联合检查组,每天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定时检查,做好记录,作为考核班级的重要内容。

4、加强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利用板报、广播、班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形成人人关心安全教育的良好氛围。

5、开展各种新式的安全预防演练,进行多角度、有针对性的教育与指导,使师生提高了应对各种安全隐患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校园文化建设亮点与特色

1、抓好绿化工作,优化校园环境。本着校园环境要布局合理、景色优美的原则,我们对校园环境规划结合本地实际,尽力体现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巧妙设计、建造具备育人功能的景观。并利用有线广播,通过感染力较强的直观的视觉、听觉效果,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共鸣。

2、抓好校园文化建设,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校在校大门正对面的墙体上张贴了醒目的“一训三风”,在校园内设立了各种教育宣传栏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在楼梯间张贴了图文并茂又具有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在学校走廊上张贴了名言警句和具有云南特色的美丽风景画,在操场的围墙上挂上了运动的图案和标语,体现出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在这种校园文化的熏陶下,我校的教育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六、德育工作亮点与特色

1、行为规范教育

要求各班主任利用每周的班会课对学生的卫生(包括宿舍、教室、公区等)、个人穿戴、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行为规范教育,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形成特色。

2、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增强校园的活力。本学期我校成功举办了篮球运动会、冬季运动会和首届文体艺术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既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实践和体验,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又增强了师生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使整个校园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真正达到了劳逸结合的效果。

教师教学亮点和特色篇5

大部分学校进行课改,往往只考虑学生的发展,而忽视教师的发展。本校从“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使每位教师持续发展”办学理念中提炼出“师生双主体发展”的课改理念,铸就学校课改之“魂”。

学校课改理念生发于优秀的办学理念,学校领导在课改之初就前往山东、重庆等地的课改名校学习取经,请课改专家进行指导,也借鉴了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因此,学校的课改理念不仅仅是中国的教育理念,还借鉴了西方的教育理念,并结合本校实际进行了创新,形成了学校独特的课改理念文化,这也是课改理念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课改措施亮点

为保证课改理念文化深入落实,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障课改的顺利推行,形成了独特的课改制度文化和课改行为文化。

系统顶层设计,点燃教师工作激情 学校课改不但汇聚了全国知名课改专家的智慧,吸纳了全国课改名校的模式和精华,而且还结合本校实际进行了创新,有系统顶层设计。W校课改工作不靠强力推行,而是想方设法点燃基层教师的行动激情,让课改工作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具体工作包括:系统顶层设计作为制度保障;多措并举坚定教师课改决心;预留发挥空间促进教师发展。

德育工作建设,保障课改工作成功 大多数学校课改不成功的原因就是因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跟不上,学校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不仅是课改的问题,也是德育问题,是合作模式和合作机制问题,是组织建设和组织文化问题。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育德为先”的教育思想,实行“三全”(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三成”(成长、承认、成才)“三自”(自助、自育、自觉)“三生”(生命、生活、生存)的德育模式,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其中包括:加强师资队伍校本培训;开展德育品牌建设;开设德育特色校本课程。

小组合作学习,促进课改精细到位 学校课改工作之所以成功,主要在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两大亮点。

一是学校有专门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架构――科研中心,制定建设方案、评价方案、以及表彰奖励方案等。二是小组合作学习综合评价系统已形成,评价有原则,评价有方法,评价有结果应用,评价有内涵发展。

同时,学校把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融进课改、组织文化、德育建设、评价中,保证合作学习顺利开展。

拓宽课改渠道,融入国际教育元素 学校通过中英校际往来项目于2012年与英国Rush Croft Foundation School建立配对关系,不断加强沟通与联系并在此基础上达成“月亮文化探索”的课题共建。三年来,中英两校的中学生通过学习,对比中英文化中月亮的意蕴,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示月亮在中西方文化中各具特色的形象,并据此探讨中西方民族渗透在神话传说、诗词歌赋、科学探索中的价值取向以及审美心理的差异,从中汲取有利于人生成长的精神养料。同时,中英双方以“月亮文化”为核心载体,全面开展中英校本课程中的文化交流,双方学校老师各自在伙伴学校上了展示课。其中英方副校长Sean Reed还进行了基于月亮文化的大量的专题录像,中英双方的师生之间全面展开网上探讨,互交笔友。

改革成果亮点

课改几年来,产生了一系列的课改成果,主要表现在名师、名课程、科学研究等方面。

教师教学亮点和特色篇6

 

一、绪论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越来越受到相关方面的重视。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不但能很好地让学生获取知识,而且又要能提高教学效率,使老师和学生从烦躁的课堂上解放出来。那么什么样的课件才算好的多媒体课件?又如何才能制作出好的多媒体课件呢?我认为好的多媒体课件应能充分合理的利用文字、图象、视频、音频及动画,给学生展示一个搭配和谐、构图美观、制作有创意的美丽图画。

二、多媒体课件的文字设计

在多媒体课件信息设计中老师们往往通过大标题、中标题、小标题的层级关系来定位所处的位置,建立起系统严谨的信息管理概念,由此来把握多媒体课件的信息脉络,因此各级标题在字号、字体、色彩上最好能有一定的区别,建构起一定的层级关系。在每一个版面上,标题部分最好能有一定的视觉稳定性和延续性,保持课件版面风格的统一性,方便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对重点内容的查找和关键内容的识记,同时利于授课者在课堂教学中对信息内容的同步讲述。

课件的文字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文字只会让受教育者无所适从,使有效信息无法识别,多媒体课件信息失去可读性。因此,在制作时,正文要以标准的黑体和宋体为主,编排时字距和字符距可以较小,行距可以有意识的加大,这样可以增加每行之间的有效距离,帮助受教育者对内容的识别视觉美感,使受教育者保持视觉传输信道的通畅。在信息量极大的多媒体课件中,对于需要重点强调的内容,常常采用增加下划线、变换颜色、更换字号、加粗字体等方法来实现,使这部分内容能从庞杂的内容中脱颖而出。但是必须特别强调的是这种方法不能在单一版面上使用过于频繁,如果满版都是重点符号和标识,将会使多媒体课件显得异常混乱,信息分散而凌乱,其结果无异于没有重点。

三、多媒体课件的配色设计

在设计制作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设计好的PPT演示课件,在自己的电脑上色彩鲜艳美丽无比,可是到投影银幕上却一片模糊。究其原因,除了一些客观的因素外,最重要的还在于设计者没有掌握好相关的配色设计。多媒体课件的配色计应当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投影银幕上的颜色视觉清楚度与颜色亮度有关。高亮度的前景色(白色、黄色、绿色、青色)适合与低亮度的背景色匹配,低亮度的前景色(黑色、兰色、红色、紫色)适合与高亮度的背景色匹配。

2、投影银幕上的颜色视觉清楚度与前景色和背景色的对比度(或亮度差)有关。高清楚度的匹配显示出前景色与背景色的极高亮度差。

3、低亮度差(或低对比度)的颜色匹配(黑一蓝,蓝一黑对比等)看不清楚;同色调对比中也未显示出高的清楚度。

4、在投影显示中,最佳的前景色为黄色和白色。最佳的背景色为为蓝、红、蓝绿期刊网。为保证投影银幕上的文字高清楚度,当选用高亮度文字颜色(白色、黄色、绿色、青色)时,背景颜色应选用低亮度的颜色(黑色、兰色、红色或紫色)和极低亮度级的背景色;当选用低亮度的文字颜色(黑色、兰色、红色或紫色)时,背景颜色应选用高亮度级的高亮度颜色(白色、黄色、绿色、青色);低亮度差(低对比度)的颜色对比(黑一蓝,蓝一黑对比等)以及同色调对比匹配应避免使用。

四、多媒体课件的图片设计

多媒体教学课件中图片的编排与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图文并茂地向学生提供信息,成倍地加大了它所提供的信息量,而且图片的引入也大大美化了多媒体教学课件的页面。

多媒体教学课件图片要求不高,在图片的选择和优化的同时,图形图像一定要清晰规整,若将图形、图像作为学习的内容时,图形、图像要尽可能大并放于屏幕中心位置。作为背景的图像要简洁明了,颜色淡雅,如此设计能够突出主体,有利于减轻眼睛的疲劳和学生对主体内容的感知、理解和记忆。图的内容要便于观察。图形、图例等画面的设计在清晰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大,图的主要内容应处在展示屏幕的视觉中心,便于学生观察。复杂图形要逐步显示。对于较复杂的图,如果一下子显示全部,会导致学生抓不住重点,也不便于教师讲解,因此,这样的图形,应随着教学的过程分步展示,到最后显示出全图。

在编辑图形图片时,应考虑它们在整体编辑计划中的作用,达到和谐整齐,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在页面图片的合理选用时,一要注意统一视觉美感,二要注意悦目,三要注意突出重点,特别是在处理和相关文字编排在一起的图片时。

五、多媒体课件的动画设计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表达,甚至无法表达的问题。动画可以将抽象的无法亲身感知的现实生活中很难出现或不易观察到的现象,真实、形象地模拟出来,弥补了常规教学的不足,容易收到生动有趣的效果。

多媒体动画的设计原则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方面动画要流畅,无停顿、跳跃的感觉。动画画面的设计应简洁生动,构图均衡统一,色彩配置和谐明快,动作自然流畅,文字清楚醒目,动画的色调与界面整体风格相符,动画的布局合理。另一方面,动画的配音要恰当。声音包括解说、音乐和音响效果,它起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应力求做到朴实生动、清晰流畅、通俗易懂、节奏合理、准确无误。

六、结论

设计好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展现其特有的魅力与作用。因此老师要特别注意多媒体课件的视觉技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处于主动地位,形成直接的学习动机。如果师生在知识交流的同时获得更多审美享受和视觉愉悦,必然能逐步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培养受教育者更加全面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代志强.如何看待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9(2).

[2]黄秋生,罗丽萍,彭玲.简论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要素[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3).

教师教学亮点和特色篇7

 

一、绪论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越来越受到相关方面的重视。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不但能很好地让学生获取知识,而且又要能提高教学效率,使老师和学生从烦躁的课堂上解放出来。那么什么样的课件才算好的多媒体课件?又如何才能制作出好的多媒体课件呢?我认为好的多媒体课件应能充分合理的利用文字、图象、视频、音频及动画,给学生展示一个搭配和谐、构图美观、制作有创意的美丽图画。

二、多媒体课件的文字设计

在多媒体课件信息设计中老师们往往通过大标题、中标题、小标题的层级关系来定位所处的位置,建立起系统严谨的信息管理概念,由此来把握多媒体课件的信息脉络,因此各级标题在字号、字体、色彩上最好能有一定的区别,建构起一定的层级关系。在每一个版面上,标题部分最好能有一定的视觉稳定性和延续性,保持课件版面风格的统一性,方便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对重点内容的查找和关键内容的识记,同时利于授课者在课堂教学中对信息内容的同步讲述。

课件的文字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文字只会让受教育者无所适从,使有效信息无法识别,多媒体课件信息失去可读性。因此,在制作时,正文要以标准的黑体和宋体为主,编排时字距和字符距可以较小,行距可以有意识的加大,这样可以增加每行之间的有效距离,帮助受教育者对内容的识别视觉美感,使受教育者保持视觉传输信道的通畅。在信息量极大的多媒体课件中,对于需要重点强调的内容,常常采用增加下划线、变换颜色、更换字号、加粗字体等方法来实现,使这部分内容能从庞杂的内容中脱颖而出。但是必须特别强调的是这种方法不能在单一版面上使用过于频繁,如果满版都是重点符号和标识,将会使多媒体课件显得异常混乱,信息分散而凌乱,其结果无异于没有重点。

三、多媒体课件的配色设计

在设计制作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设计好的PPT演示课件,在自己的电脑上色彩鲜艳美丽无比,可是到投影银幕上却一片模糊。究其原因,除了一些客观的因素外,最重要的还在于设计者没有掌握好相关的配色设计。多媒体课件的配色计应当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投影银幕上的颜色视觉清楚度与颜色亮度有关。高亮度的前景色(白色、黄色、绿色、青色)适合与低亮度的背景色匹配,低亮度的前景色(黑色、兰色、红色、紫色)适合与高亮度的背景色匹配。

2、投影银幕上的颜色视觉清楚度与前景色和背景色的对比度(或亮度差)有关。高清楚度的匹配显示出前景色与背景色的极高亮度差。

3、低亮度差(或低对比度)的颜色匹配(黑一蓝,蓝一黑对比等)看不清楚;同色调对比中也未显示出高的清楚度。

4、在投影显示中,最佳的前景色为黄色和白色。最佳的背景色为为蓝、红、蓝绿期刊网。为保证投影银幕上的文字高清楚度,当选用高亮度文字颜色(白色、黄色、绿色、青色)时,背景颜色应选用低亮度的颜色(黑色、兰色、红色或紫色)和极低亮度级的背景色;当选用低亮度的文字颜色(黑色、兰色、红色或紫色)时,背景颜色应选用高亮度级的高亮度颜色(白色、黄色、绿色、青色);低亮度差(低对比度)的颜色对比(黑一蓝,蓝一黑对比等)以及同色调对比匹配应避免使用。

四、多媒体课件的图片设计

多媒体教学课件中图片的编排与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图文并茂地向学生提供信息,成倍地加大了它所提供的信息量,而且图片的引入也大大美化了多媒体教学课件的页面。

多媒体教学课件图片要求不高,在图片的选择和优化的同时,图形图像一定要清晰规整,若将图形、图像作为学习的内容时,图形、图像要尽可能大并放于屏幕中心位置。作为背景的图像要简洁明了,颜色淡雅,如此设计能够突出主体,有利于减轻眼睛的疲劳和学生对主体内容的感知、理解和记忆。图的内容要便于观察。图形、图例等画面的设计在清晰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大,图的主要内容应处在展示屏幕的视觉中心,便于学生观察。复杂图形要逐步显示。对于较复杂的图,如果一下子显示全部,会导致学生抓不住重点,也不便于教师讲解,因此,这样的图形,应随着教学的过程分步展示,到最后显示出全图。

在编辑图形图片时,应考虑它们在整体编辑计划中的作用,达到和谐整齐,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在页面图片的合理选用时,一要注意统一视觉美感,二要注意悦目,三要注意突出重点,特别是在处理和相关文字编排在一起的图片时。

五、多媒体课件的动画设计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表达,甚至无法表达的问题。动画可以将抽象的无法亲身感知的现实生活中很难出现或不易观察到的现象,真实、形象地模拟出来,弥补了常规教学的不足,容易收到生动有趣的效果。

多媒体动画的设计原则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方面动画要流畅,无停顿、跳跃的感觉。动画画面的设计应简洁生动,构图均衡统一,色彩配置和谐明快,动作自然流畅,文字清楚醒目,动画的色调与界面整体风格相符,动画的布局合理。另一方面,动画的配音要恰当。声音包括解说、音乐和音响效果,它起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应力求做到朴实生动、清晰流畅、通俗易懂、节奏合理、准确无误。

六、结论

设计好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展现其特有的魅力与作用。因此老师要特别注意多媒体课件的视觉技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处于主动地位,形成直接的学习动机。如果师生在知识交流的同时获得更多审美享受和视觉愉悦,必然能逐步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培养受教育者更加全面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代志强.如何看待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9(2).

[2]黄秋生,罗丽萍,彭玲.简论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要素[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3).

教师教学亮点和特色篇8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10-2校园生活是学生生命历程中重要的生活内容,是教师职业生涯中主要的生活场景,校园生活质量关乎师生精神品质、生命状态,是衡量一所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标识。我们倡导的智慧管理就是创造民主、人文的校园环境,形成积极向上的干事氛围,让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重要性,让快乐和进步成为师生生活的主旋律,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事尽其善。

立“智”篇

观念的转变,才是根本的改变;理念的提升,才有行动的上升,才能“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我们倡导的“智慧管理”体现在四个方面:

管理即服务。最好的管理就是服务,最好的服务就是参与其中,管理者不变的身份是服务者。“管”的唯一目的是激励人,使用人,成就人;“理”的唯一途径是顺应师生需求,尊重育人规律。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和谐人际关系,形成工作合力。

制度习惯化。首先,制度从师生中来到师生中去。每个人皆知学校的各项制度,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提前的“投资”。其次,制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每个人都应该形成按制度行事的风格。制度可以修改,但绝不可以“下不为例”。再次,制度是有“形”的。制度的执行过程、结果应该公开透明,反馈及时,让每一个人感受到制度维护的是公平公正的校园秩序。

改善关系。好的关系就是好的教育,好的状态才有好的成绩。我们更加注重学校和社会、家庭关系的改善,更加注重校长、老师、学生之间关系的改善,更加注重每个人的工作状态,更加注重社会、家长的口碑。

角色定位。作为全县小学教育的领跑者,我们的责任也是有限的。我们不唯分数,尊重规律,带着责任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我们不跟风,不搞突击应付,不做“面子工程”,始终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

方向篇

方向决定行走的方式,正确、明晰的办学方向,将会把学校引向光明的前程。

一是培养品学兼优的阳光儿童。我们把学生的发展目标定位为“品学兼优、秀外慧中”的阳光儿童,即基础扎实、习惯优良、身体强健。我们提出,基础扎实是最大的成绩,习惯优良是最美的人生底色,身体强健是服务社会的根本。

二是成就受人尊重的教师。首先是教师第一,所有的管理者只有把教师看作第一,教师才能把学生看作第一;其次,学校不需要分数第一的教师,只需要有责任心的教师;第三,教师要“身心俱佳、德艺双馨”,生理与心理和谐发展。

三是建设令人向往的学校。我们近期的目标是,环境优美,质量上乘,特色鲜明。我们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升办学品位,学校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一步步迈进。

实践篇

一、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多策并举,潜移默化,我们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

1.搭建舞台,下放话语权。我们不断搭建舞台,为教师提供锻炼的机会。改变周前会的形式,让普通老师来主持会议,让普通老师走上讲台来分享智慧。一年多来,50多位老师上台主持,60多位老师登上“魅力讲坛”。学校把话语权下放给老师,并尽可能地给老师提供帮助和指导,一大批老师得到了锻炼和展示。

2.榜样激励,感动常在身边。我们每周组织“感动校园•魅力人物”推荐,从小处着眼,以小事入手,寻找身边教师感人的点点滴滴。在周前会中让他们走上讲台,接受学校赠送的纪念品,接受老师们的掌声,让其他的老师真切地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感动也常在我们身边。

3.亮出“宣言”,追求共同取向。开学初,校长向老师亮出宣言,老师也向学生和家长亮出宣言。平时工作中,校长还不时向大家提出寄语,这些做法都是亮出观点,亮出鲜明的价值取向。滨海实小永远都要追求公平、公正,所有人都应该认识到“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要摒弃一切投机取巧的行为。

4.减轻负担,大兴锻炼之风。在努力整合校内资源,达到专课专上的同时,学校还聘用部分代课教师,减轻现职教师负担,缓解师资不足的压力,进一步解放学生,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学校还大兴锻炼之风,鼓励教师走上跑道、走到阳光下锻炼身体。老师们有了好的身体才有好的心情,拥有好的心情才有好的心境走向课堂。

二、教学教研

1.强化秩序,制订纲性要求。素质教育最有力的抓手就是扎扎实实地把每堂课上好,为此学校相应制定了一些纲性要求:(1)专课专上、按课表上课是“红线”,杜绝一切挤占、挪用或缺课、缺岗现象。(2)因陋就简,带教具进课堂。这不仅是对语数老师的要求,也是对其他学科教师的共同要求。(3)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听课权利。上课时,校园必须安安静静地上课,教师不得随意让学生进出教室搬作业本、整理环境等,不得让学生站着听课。(4)实行“还课”,不落孩子一节课。任何一位老师,不论是因公还是因私外出,落下了学生的课,回来必须补上。通过这样一些纲性要求,强化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保证了学校在教学时间里的宁静,保证了老师专心致志地上课,孩子聚精会神地听课,也保证了上好每一节课来推进素质教育。

2.加强研究,打造特质课堂。课堂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也是守护责任、赢得尊重的根本。带着微笑、激情走进课堂,带着等待、关爱走进课堂,带着教具走进课堂已成为所有实小教师的标识。学生们的质疑、问答、交流,只需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动作,师生彼此间就能心领神会。课堂的三分之二话语权留给学生,“多激励、多交流、多提示、多训练”“少标准、少代替、少做主”“四多三少”保障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开展校本培训,整体推进研究水平。我们植根常态课堂,大胆尝试备课改革,重在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实小特质课堂。通过“集体备课先行求实、校级教研紧随引领、组内教研常态促进,翻牌听课诊断课堂”这样的“四轨”并行,搭建起学校课堂课例研修的立交桥。引领教师深度阅读,夯实理论功底。校本阅读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必读书目的深度阅读,另一部分是推荐阅读文章。到目前为止,已向老师们推荐了《一个价值2.5万美元的建议》《激活教师自主发展的原动力》等20多篇优秀教育教学类文章,逐步让阅读成为老师们的一种习惯。教师基本功单项训练过关、教师素养比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我最满意的一节课”教学设计评比、两周一次的课例研讨、评课稿撰写、读书心得评比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大大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整体素养。

三、德育养成

1.以广泛开展“最亮之星”评选为抓手,建立养成教育长效机制。我们以“最亮之星”评比为抓手,组织学生开展争章达标活动。评比办法是:每班每周推选出3名“最亮之星”周冠军,在班里的“最亮之星擂台”上公布。年级里,每月评出“最亮之星”月冠军,并集中年级全体学生,举行隆重的颁章仪式。学期结束,学校还要举行更为隆重的年度总冠军评比。这样的评比正是落实了“多一把尺子多量出一批好学生”的理念,帮助更多的孩子找到自身优势,体验到成功和进步的喜悦。

2.以活动为载体,丰富养成教育内容。学校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入手,组织了路队、班级“小家务”建设评比,开展了“绿色童年,绿色生活”“学习雷锋好榜样”“校园拒绝”等系列活动,组织各班召开心理健康、法制教育主题班队会。学校还创新了开学典礼、升旗仪式,邀请校长和教师中“银杏奖”获得者一起担任升旗手,邀请各科室主任和优秀教师到国旗下讲话,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加强督查,每月推出一个训练主题。对于主题的内容和要求,学校以纸质文稿的形式每月发放,人手一份。每个班级开辟专门的张贴宣传园地,每月主题活动结束,组织专门班子对主题教育的效果进行验收评比。为了让要求入耳、入脑,我们除利用晨会课讲解外,还组织教师编创了滨海实小养成教育歌――《人人争做最亮星》,把一项项细小的要求写进歌词,然后再利用音乐课进行教习,做到人人传唱。

四、特色建设

“小篮球特色”是我校一张亮丽的名片,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进一步做优做强,我们一直在努力!近年,我们确立了“竞技篮球”“花式篮球”两步走的总体战略,同时制定了《篮球文化特色发展方案》和各年级篮球文化建设计划。我们继续在普及层面上做文章,要求所有学生人手一只篮球,利用国家课程――体育课来教学篮球,利用校本课程――大课间来训练篮球,用课程来保证特色活动的正常开展。其间,学校依托体育教研组力量,自主编创了一套“篮球操”,要求人人会做,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球性,训练技能。

在训练中,针对体育专任教师不足的问题,学校培训班主任、辅导员充实到教练员队伍中,体育教师担任年级总教练并负责本年级教练员的培训。他们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组的特点,进行不同层次的训练:一、二年级主要进行篮球技术基础训练,如简单的拍球、传球;三、四年级主要进行篮球基本技术训练,包括传球、运球、投篮、花式等;五、六年级主要进行篮球基本技、战术、花式训练。学生利用体育课和大课间进行训练,熟悉球性后便能渐渐创造出各种花样,像种子一样种在各个班级,最终达到全面开花。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丰富篮球特色的文化内涵,让小篮球特色弥久常新,永放异彩。

五、校园建设

教育现代化的春风拂遍校园。随着校安工程的实施,绿化、美化工作的推进,实小的校园环境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理得越来越顺,变得越来越美。塑胶场地、教师车棚、车位、少年宫门前广场相继竣工,新教学楼、学生剧场已展示雄姿。植物园中,绿草如茵、花木摇曳;班级里桌凳崭新,窗明几净;办公室里整洁优雅、温馨舒适……实小美好的愿景,美好的蓝图,正从理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成效篇

教师教学亮点和特色篇9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漂亮的植物,出示图片,你看到的是――

生:黄色的小花。

师:(出示“黄灿灿的小花”)看看文中是怎么写的,谁来读一读?(生读)

师:“灿”是本课的生字,左边火字旁,像火一样闪耀。“黄灿灿”多鲜亮的颜色,谁来读一读?(生读)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绿色的叶子。

师:(出示“绿油油的叶子”)谁来读一读?(生读)

师:“油”是本课的生字,怎么记住它?

生:左边三点水,右边是“由”字。

师:你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的。绿是一种颜色,绿得怎样?

生:很绿很绿。

师:(出示实物图)你们看,“绿油油”是什么样的?绿得发亮,就叫――绿油油。(生齐读“绿油油”)

【案例2】

师:你瞧,这是一片花生地,它们长得怎么样?

生:很好看。

生:很茂盛。

师:你从哪里知道它们长得好?

生:因为它们长着绿油油的叶子和黄灿灿的小花。

师:(出示“绿油油的叶子”)谁来读读?(生读)

师:绿是一种颜色,“绿油油”是什么样子?

生:很绿很绿。

师:再读读这个词,你发现“绿油油”不光绿,还怎样?

生:不光绿,还很亮。

师:你是怎么读出来的?

生:因为“绿油油”中的“油”字,让我们感受到它的颜色像油一样亮。

师:你真会读书,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是啊,这叶子不光浓绿,还绿得像涂了一层油,光滑闪亮,绿得发亮,所以说是――绿油油。(生齐读“绿油油”)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是绿油油的?

生:青椒。

师:(手指词语“绿油油的叶子”)能学着书上的样子说一说吗?

生:我见过绿油油的青椒。

师:多鲜亮的颜色!

生:我见过绿油油的树叶。

师:树叶绿得发亮,真好看!

生:我见过绿油油的青菜。

师:色泽光亮的青菜,真让人喜欢!

师:花生长着,读――绿油油的叶子。(生齐读)

师:花生的花是什么样的呢?(出示“黄灿灿的小花”)

师:“黄灿灿”又是什么样的?

生:不光颜色很黄,还黄得很灿烂。

师:你真会学习,把我们刚刚学习“绿油油”的方法用上来了。看看这个“灿”字,你有什么发现?

生:它是火字旁,像火在燃烧。

师:是啊,像燃烧的火光照亮,黄得发亮,黄得耀眼。谁来读?(生读)

师:(出示实物图)你想说什么?

生:颜色真漂亮啊!

生:颜色真鲜艳啊!

师:像这样黄得灿烂、黄得耀眼,就叫――黄灿灿。(生齐读)

师:生活中见过黄灿灿的什么?

生:我见过黄灿灿的迎春花。

生:我见过黄灿灿的油菜花。

师:这花生长着――

(生读:绿油油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

师:有了黄和绿的颜色,再加上后面的叠词,让我们感到花生的花和叶有光泽,很鲜艳。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生:红艳艳、红彤彤、蓝湛湛、紫莹莹。

【反思】上述两个案例中,第一位教师对词语教学的理解为:读准字音,掌握字形,教会词义。而第二位教师对词语教学的理解为:读准字音,学会揣测词义,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同样为理解词语,但理解的层次不同,学生掌握的深度自然也不同,在运用能力上必然也有差别。第一位教师在教学“绿油油”和“黄灿灿”时,停留在词语的表象,教学浅尝辄止,学生学得也是浮光掠影。而第二位教师在教学中深入挖掘词语的内涵,引领学生发现词语隐含的深义:“绿油油”不光指颜色很绿,还包含色泽光滑、润泽;“黄灿灿”也不单指颜色很黄,还有黄得耀眼、灿烂的含义。由此可见,词语教学不能停留在对一字一词的理解上,而要统筹兼顾,把词语教得丰富,教得生动,教得立体,用教师的智慧,让词语碰击儿童的心灵,让词语在儿童心中生根发芽,从而获得生命力。

1. 应关注词语的丰富性。上述第一个案例中,教师仅关注“绿油油”和“黄灿灿”表示颜色层面的含义,而忽视这两个词语比“绿”和“黄”还生动在哪里。正是有了后面的“油油”和“灿灿”,才使得这两种颜色具有了光泽,使得这两种颜色在众多“黄”和“绿”中脱颖而出,引人注目。而第二位教师恰恰抓住了词语的精髓,引领学生一步步探索词语的奥秘。当学生读懂“绿油油”表示颜色很绿时,教学并没有停止,而是在探索“不光绿,还绿得发亮”中继续。最后,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明白“油油”是指这种绿给人的感觉像是涂了一层油一样滑润、有光泽。这样,“绿油油”这个词立刻就丰满起来。

教师教学亮点和特色篇10

我认为,教学特色如果体现在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上,即是你这节课中教或学的亮点之处,或是独特的教学设计,或是生成的处理方式方法,或是学生的突出表现,或是新颖得体的导入,或是精彩且有意义的教学结尾……教学中的某一个精彩片段都可归结为教学特色的具体体现。

下面仅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列举几例笔者在实际听课和观看教学录像时认为较有特色的教学片段。

如,我校二年三班语文教师陈丽荣在教授《他们这样过年》时,我认为其引领学生认真而实在地积累所学的词语为教学中的一个亮点。

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完本课生字后,用小黑板出示积累:煮饺子、贴春联、放鞭炮、扭秧歌……共15个与过年有关的同类型,同结构的词语,引领学生读,并且记入自己的积累本中。这既是对课标有关“积累”要求的落实,同时也是本节课的亮点所在。

观看和拜读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诗意语文的倡导者王崧舟老师的录像课与教学实录,我简记了下面几个很有特色的片段。

执教《一夜的工作》的结尾阶段:

师:(深沉的)是啊,正像你们所讲的那样,他的一生都是这样做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总理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吧!

接着是播放课件,教师以沉郁顿挫的语气和节奏介绍从1972年患癌症……1975年病情恶化……6月7日接见菲律宾总统马科斯……8月26日在医院会见柬埔寨首相西哈努克亲王……1976年1月8日9时57分,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停顿,静默)就这样,总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这时,已经有几名学生哭了。

师:(问一学生)你哭了,为什么哭了?(问大家)你们为什么眼里饱含泪花?学生的回答这里不一一详述,简直太令人感动了……这时我的心深深地被孩子们的精彩回答打动了,眼里噙满了泪水。课堂教学在戴玉强演唱的《你是这样的人》中戛然而止,这时哭声突然像海潮一样蔓延开来,学生在哭,王崧舟老师在哭,我也在哭,哭得稀里哗啦的……

教师教学亮点和特色篇11

年级

冀教

版本

设计人:

课题

名称

大花鸡

课型

造型表现

教学分析

学习者

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美术基础,掌握知识也比较快,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喜欢竞争,又爱表现自己,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最大程度的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寓教于乐。

学习内容分析

“鸡”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也是艺术作品中乐于表现的形象。在剪纸、泥塑、刺绣等民间艺术作品中更是多见。这些作品中,鸡的形象已不再是写实的,而是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这样的形象更接近于儿童美术作品中所表现的形象,稚拙浪漫,也更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

本课以鸡的形象为切入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装饰绘画的表现手法,感受图案的装饰美。动物装饰绘画,需要对形象进行概括、夸张、变形和花纹装饰处理。本课通过对“鸡”的形象进行加工设计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装饰艺术的一般手法。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欣赏中国民间美术,对中国民间美术感兴趣

过程与方法

能都初步了解动物变形、装饰的一般表现方法和规律

知识与技能

能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装饰性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了解形象特点,在概括、夸张变形中不失其特征。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运用各种花纹和表现手法,去添加被装饰的形象,使形象更美丽,更有浪漫色彩。

难点:让学生感受夸张、变形装饰艺术的重要手法,学习简单的装饰手法。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水彩笔、油画棒、彩纸、剪刀、毛线、布、胶棒、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清单

设计意图

一、谜语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美丽的动物朋友,你们来猜猜它是谁。

头上顶着大花冠,身穿五彩花花衣,每天早晨要歌唱,人人听了忙穿衣,你们猜出来了吗?

师:同学们真聪明,大家说的非常对,就是鸡。谁来说说你印象中的鸡是什么样子的呢?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看来大家都是爱观察的好孩子!鸡有漂亮的大红鸡冠,有炯炯有神的眼睛,有的鸡还有漂亮的羽毛。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学习《大花鸡》!(课件出示)

生:(兴奋地)鸡!

生:鸡有红红的鸡冠,漂亮的羽毛。

生:我印象最深的是公鸡漂亮的尾巴。

生:老师,我觉得鸡的眼睛炯炯有神的!

生1:打鸣,叫人们早起。

生1:咯~咯~(学生们都笑了,课堂气氛变得非常活跃)

生2:下蛋!

生3:斗鸡。

生:哇!好漂亮。(学生们开始纷纷议论)

生:(异口同声)不一样

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问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思考,回忆鸡的特征,有助于学生在后面的创作中,把鸡的动态表现的更丰富

主要以问答形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环节使学生充分感受农民画的独特魅力,同时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装饰方法:概括、提炼、夸张、变形、纹样装饰及点、线、面有机结合等,感受装饰图案的寓意。

二、课堂新授

师:同学们你都知道鸡有什么本领呢?

师:那你来给大家学学公鸡怎么打鸣吧!

师:还有谁知道鸡的本领?

师:看来大花鸡的本领还真不少,它会打鸣让我们起床,我们爱吃的鸡蛋也离不开它,它真是我们的好朋友!所以呀,在生活中人们也喜欢把鸡的形象用来装饰我们的生活,你们看!(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这些艺术作品中的鸡跟刚才我们看到的鸡一样吗?

师:有什么不同呢?咱们一起来观察《鸡探石榴》这幅画,

生1:画中的鸡的外形比较概括,没有画那么多的羽毛。

生2:我觉得画中的鸡冠子比生活中的更大,颜色更漂亮了,而且形状也变得好看了,像火红的鸡冠花!

生3:鸡的尾巴变得像孔雀的尾巴一样!非常大,羽毛也非常多。

生4:不对,我觉得像凤凰的尾巴一样,颜色丰富上面的图案都特别漂亮!

生:画中鸡的眼睛画成了苹果!

你观察到鸡的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

师:(非常喜悦的)你说的太好了,而且我还注意到你还用到了一个词:概括,它是动物装饰绘画中的一种常用手法,概括、提炼就是将复杂的自然形态删去保留主要特点和形象,使其形象简洁明显,一目了然。

师:你们很会观察,真的鸡身上可没有这么多漂亮的图案!那谁知道这种手法叫什么呢?

生:老师,我觉得鸡的尾巴变夸张了。

师:对了,夸张咱们早就接触过,就是把自然形态的主要特征加以夸张,使其特征更鲜明,仔细观察,看看还有那些不同?

师:(非常欣喜)你观察的真仔细!在绘画中这种方法叫

生1:画中鸡的鸡冠画成了火苗。

生2:鸡的嘴巴画成了花蕾。

生:鸡的身体上用了花朵做装饰,这样显得喜庆,颜色也很漂亮

生:鸡的脖子上用了像毛刺一样的花纹,这跟鸡脖子上的羽毛特别像。

“变形”,变形是更进一步的夸张,多是从作者心里感情出发,对生活有独到见解,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感受力。

这张画中还有哪些地方都用到了变形的手法呢?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发现了画家在描绘这只大花鸡时用到了概括、夸张、变形的手法,使大花鸡变得造型独特,颜色丰富,更是有了浓浓的装饰味道,除此之外,还对大花鸡进行了花纹上的装饰处理,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都用到了什么样的花纹进行了装饰,又为什么用这样的花纹装饰呢?

师:说得很好,鸡身上的花朵是莲花,象征着连年有余。

生:鸡的身上、头上还点了许多白色的圆点儿,看上去很好看

师:这位同学观察的真仔细,对,这些花纹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鸡脖子的结构特征。咱们一起看,鸡的尾巴用了像柳条一样的花纹,这是不是跟羽毛非常相似?同样也表现了羽毛的结构。还有哪些地方进行了装饰呢?

师:确实是这样,在一幅画里把点、线、面很好的结合,会使人感到画面更丰富、更完美。

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说的也特别好,装饰花纹的种类有很多,有的是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有的是为了表现结构;有的是点、线、面结合构成的花纹;还有的是纯粹装饰性的花纹,我们在绘画的时候也可以灵活的运用。

生1:我喜欢刺绣鸡,因为它的颜色非常鲜艳,翅膀上的花纹也非常漂亮。

生2:我喜欢布贴鸡,因为它的造型又简单又抓住了鸡的特征。

生3:我喜欢泥塑鸡,因为它的鸡冠子像火山,很漂亮。

生1:蝙蝠有“福”的音

出示多幅艺术作品,拓展

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了

解多种艺术形式,探索不

同的制作方法,为下一环

节学生创作做铺垫。

充分感受中国民间作品的

寓意,激发学生对民族文

化的热爱。

除了这只大花鸡呀,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好看的鸡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欣赏、拓展

欣赏图片

师: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这些民间工艺品造型独特、形态各异、颜色鲜艳,把“鸡”塑造的栩栩如生,可是同学们为什么人们会选择“鸡”这个形象制作这么多艺术品来装饰我们的生活呢?你猜猜看,我先来读一读:鸡,然后再读四个声调:jī、jí、jǐ、jì。对了,我听到有同学说了“鸡”和“吉”是谐音,所以啊,人们觉得鸡有美好吉祥的寓意,所以人们就爱用鸡的形象来装饰我们的生活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物或植物有谐音,有美好的寓意呢?

生2:莲花和鱼有连年有余的寓意。

有了前面的教学铺垫,再

加上“大花鸡”博览会要

召开,所以大大增强了学

生们的创作欲望。学生会

师: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原来简简单单的一副作品中会有这么多美好的寓意呢!

四、学生创作

师:欣赏了这么多的作品,我看好多同学都跃跃欲试了,那就赶紧来创作一只美丽的大花鸡吧!老师这有个小小的展台,上面有老师做好的一只大花鸡,不过它很孤单,老师希望你能快点创作出大花鸡来和它作伴,我们一起开一个“大花鸡”博览会,看看哪个同学的“大花鸡”最有特色!

(幻灯出示作业要求)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好的创意及时表扬。

师:大家看,这个同学想法很独特,把鸡尾巴画成了一片树叶!

尝试不同的材料,不同的

方法创作自己的大花鸡。

遇到有创意的作品及时表

扬,有助于同学时间互相

取纳别人的优点。

学生发出惊叹的声音

师:这个同学用橡皮泥捏的也不错,他把鸡冠子捏成了一座大山。

五、评价学生作品,召开“大花鸡”博览会

师:我看到同学们的作品基本都做好了,现在就赶快召开我们的“大花鸡”博览会好不好?

生:(学生显得非常兴奋,热情高涨齐声说)好!

师:那就快把你的作品请到展示台上来吧!

生纷纷把做好的作品放到展台上

师:现在,我就让大家当评委,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生:我觉得这幅作品应该得“漂亮大花鸡”奖,他的花纹设计和颜色搭配都很漂亮。

师:我也觉得他的作品很漂亮,刚才我看他涂色的时候非常认真、慎重,所以才能画得这么漂亮,咱们就给他的作品颁个

生:我觉得这幅作品应该得“神奇大花鸡”奖,因为他用橡皮泥把鸡尾巴捏成了柳条形状的,造型挺奇特的。

生:评!

生:这只大花鸡是用彩纸粘贴的,胖嘟嘟的,表情也特别有趣,我觉得应该得“可爱大花鸡”奖。

这一环节主要采取学生主动评奖,老师补充、总结的方式进行,以学生为主调动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

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

“最漂亮大花鸡”奖吧!

师:恩,确实很不错,老师觉得,如果把眼睛的部分在突出些就更好了,咱们大家说给不给他评这个奖?

师:好!我们就把这幅作品就是“神奇大花鸡”奖!再看看还有哪些作品可以获奖?

师:的确非常可爱,如果这个同学能把颜色在丰富些,对比再强烈一些就更有装饰的味道了!

六、总结

师:今天我们欣赏了这么多优秀的民间艺术作品,学会了用概括、提炼、夸张、变形、纹样装饰等表现方法,同学们也都创作了这么多优秀的作品,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老师希望你们能把学到的知识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把我们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品让更多的人欣赏!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结,鼓励学生把这节课掌

握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把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传

承下去。

课后反思

《大花鸡》这课为四年级下册内容,学习领域是造型、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们的兴趣高涨,回答问题也特别积极,这使我感到很欣慰。

教师教学亮点和特色篇12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教师从教材内涵和学情的要求出发,利用有效的学习场景,激活学生阅读欲望,引发学生积极自主参与文本研读活动,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促使学生掌握文本语言运用技巧,深化对文本的解读,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阅读素养,提高阅读课堂实效。

一、运用激趣场景,引发积极参与

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主阅读探索的欲望。教师要运用激趣场景,引发学生深入文本进行研读,让学生的阅读情感与文本情感相互共鸣,激发学生的阅读求知欲,具有强烈探究文本内涵的要求,形成巨大的阅读内驱力,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阅读活动,有效发展学生的个性阅读能力。

例如,教学《草原》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屏幕播放画面,在悠扬舒缓的马头琴声中画面呈现:一碧千里的草原,天是那么高、那么蓝,远处的线条柔美的小丘轻轻流入云际,白色大花似的羊群点缀这碧绿的草原……学生一边观赏美丽草原的画面,一边聆听教师激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在多媒体创设的阅读场景里,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学生参与阅读文本内涵的热情获得肯定,有利于培养阅读的自主探究意识,更加深刻地感悟和体验文本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强化阅读能力。又如,教学《桂林山水》时,多媒体画面呈现美丽的桂林山水:桂林的奇峰突起,怪石峥嵘,江流弯转,岩洞幽深,岩溶奇观,群山峭拔,绿水迂回,青山腹水,景色清幽……画面辅以舒缓的悠扬的乐曲,教师运用充满激情的诗一般的语言解说,在桂林神姿仙态的绮丽景色中,熏陶了学生的情感,教师适时提出:“文中开头引用了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指什么?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课文从几个方面进行叙述的?”生1:“从字典里我查到‘甲’字的意思是第一。”生2:“‘甲’的意思指桂林的山和水是天下第一美的。”生3:“课文从桂林的山、漓江的水两方面描述桂林的美。”教师继续提出:“大家再仔细读读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怎样描写桂林的山水的?”学生在充满阅读激情场景里,饱览了桂林山水的美景,深化理解了课文的内容,领悟了文章融情于景的写作特点,培养了自主阅读探索能力。

二、利用对话场景,深化内涵解读

教师应遵从文本本身的价值取向,采用多种阅读策略,努力拓展学生阅读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元解读,组织学生进行师生、生生、生本阅读对话,揣摩、交流与感悟文本的重点词句意思,理解蕴含于文本中的深刻含义,解读文本的多重内涵,形成个性化阅读见解,张扬学生阅读个性,完善学生个体的阅读认知,从而拓宽阅读思维空间,感受寓于文本的思想,掌握文本运用语言表达的技巧。

例如,教学《草船借箭》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屏幕出示文中语句: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教师提出:“语句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生:“‘笑着’充分表现了诸葛亮在草船借箭中知人善用、把握全局、神机妙算。”教师继续提出:“前文都是‘诸葛亮说’,这个地方却在前面加上‘笑着’,诸葛亮笑什么?笑曹操?笑周瑜?还是笑什么?”生1:“诸葛亮嘲笑曹操,曹操生性多疑,此时的雾气这么浓,曹操不敢出来迎战,反而损失了那么多的箭。”生2:“诸葛亮对曹操的笑是一种讽刺、轻蔑、嘲笑。”生3:“诸葛亮笑周瑜!周瑜想陷害诸葛亮,却被诸葛亮将计就计,借回十万支箭,他笑周瑜聪明反被聪明误,诸葛亮的笑是一种得意的笑。”生4:“鲁肃忠厚老实,诸葛亮笑鲁肃不知底细,是一种幽默、宽厚友善的笑!”师生、生本对话过程中,学生进一步地体验与感悟了诸葛亮的笑,品悟出了诸葛亮的笑是一种自信的笑、胜利的笑,也从诸葛亮在笑声里,掌握了诸葛亮那自信、大度、胸有成竹、运筹帷幄、神机妙算和英雄本色的思想内涵。教师紧扣文中“笑着”一词,利用对话场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思考,运用多元解读策略,对文本内涵加以辩证分析,反复体验与感悟,完善文中人物的个体认识,深化解读文本的内涵,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认知水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