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朗读训练合集12篇

时间:2023-08-28 09:24:12

小学朗读训练

小学朗读训练篇1

朗读,就是声音响亮地读,就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是阅读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一项重要技能,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通过熟读、背诵,持之以恒就会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在对语言文字的熏陶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掌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体会语言美。如我们班的个别爱好朗读的学生口语发展比较快,说起话来条理清晰,自然流畅。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思想性、艺术性都很强。在朗读课文过程中,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会受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熏陶,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如我绘声绘色地配乐朗读《草原》一文,特别是再观看表现草原风景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就会感受、体验到草原的动态美、静寂美、辽阔美、风俗美,蒙汉人民的友谊美等,这样学生在朗读中受到了美的感染、美的熏陶,有了美的欣赏能力,为生成美、创造美打下基础。体验了艺术魅力,提高了审美能力。

实验证明, 朗读能集中儿童的注意力, 提高儿童理解能力,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增进对文字的鉴赏力并有助于增强记忆力。学生通过阅读方式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感性经验,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准确,得心应手的工具。他们可以用这些工具将自己的感受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与人交流,并通过不断的交流逐渐提高自己的水平,推动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的发展,加强智力的发展。由此可见,加强朗读是优化课堂效果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二、 引导学生积极朗读

好的朗读,可以达到声情并茂,意味悠远的效果;可以摄人魂魄,耐人寻味,如何抓好学生的朗读,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

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途径,也是学好普通话,从小培养良好语言习惯的基本手段。朗读来的东西感受最深,掌握最牢,朗读符合汉语言特点和规律,是培养能力之道。小学《新课程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

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好语言很关键的因素,兴趣能激励学生充分发挥潜能,提高学习效率,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爱因斯坦也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显然,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并能转化为他们的学习动力。总之,在朗读中只有充分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情发于心间,又能溢于言表。

1、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朗读。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读得流利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得不流畅的也可以从容地读;有不懂之处,可以回过去重读,也可以与同学交头接耳,议论几句。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

2、朗读要面向全体学生。有了充足的读书时间,再让每个学生都开口读,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可分别采用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分组读、领读、默读、自由读……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多读的机会,使朗读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三 、 教给学生朗读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

要读好课文,首先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即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可从停顿 、重音、语调 、语气、速度、节奏等方面入手,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1、披文入情,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达到这种境界的方法把握文章主旨,抓住内容的精彩处来探究读。

如教学《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时,抓住文中的精彩处来探究读,草原是美丽的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将会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显得格外开阔,也叫人特别愉快。有了这种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意境,也就会无拘无束地读出作者那种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小学朗读训练篇2

一、分层训练,循序提高

朗读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练习,让学生在读中感知、领悟、体验、提高。可以把朗读训练分为“默读、阅读、朗读、诵读”四个阶段,然后明确每个阶段要达到不同的目的,默读一感知、阅读一领悟、朗读一体验、诵读一提高、由浅入深、由点及面、逐步提高。

例如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时我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用“英雄垂暮”“重披象鞍”“凭吊战场”“庄严归去”,这几个小标题概括出文章的主要情节,使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领悟到阅读较长的文章时,可以用抓主要情节概括文章内容的学习方法。接着引导学生重点阅读课文第7、第14自然段,抓住“没想到噶羧见了象鞍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在上面久久地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和“它站在江畔的卵石上,久久地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清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抬头看,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一、欧一、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的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叫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哧哧跳出水面。”这些描写噶羧的动作、神态的关键词语,走进噶羧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噶羧对战友的深切怀念,及为自己活着,没有随同战友死去的自责,从而领悟到噶羧的忠诚、善良。并指导学生带着这感悟体验去朗读这些词句,最后在乐声中有感情的朗读。这样分层的朗读训练,学生能够入情入境地感受战象噶羧的高尚情怀。

二、理解朗读,融情入理

在朗读时,首先要领会作品主旨,确定朗读基调。如《月光曲》这篇文章,经过深入研读,我们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音乐家贝多芬为盲姑娘兄妹弹奏乐曲并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故事,着重表现了贝多芬对穷人的深切同情,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也深深打动了贝多芬。从该文基本内容和中心思想可以清楚地看出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感情态度,主要是同情和亲切,这就是该文的基调。根据这一基调可以整体考虑运用深情亲切的语气,轻柔朗读清脆的声音,缓慢的速读来朗读这篇文章,这些声音形式概括起来就是真挚亲切、轻柔舒缓,这就是朗读《月光曲》的基调。

其次要了解作品的布局结构,气氛朗读的感彩。如《凡卡》第一部分叙述了写信前的准备,凡卡偷偷地、小心翼翼地,继而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作者通过人物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刻化了这个九岁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幼小的心灵上重压着深沉的痛苦和巨大的悲哀,朗读时语调要低沉、缓慢。第二部分由写作开头对爷爷的称呼,唤起了他对乡下生活的回忆。回忆的部分朗读时基调要上升,要明快轻松,语调要亲切自然,要注意体会一个九岁孩子沉浸在过去甜美生活的回忆中的欢乐心情。

小学朗读训练篇3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阅读最常用的传统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目,其中不少还是古今名家之作。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等形式,强化读的训练。古人说"三分文章七分读."那么,怎样加强朗读教学的有效训练呢?

一、给“朗读”足够的基本训练时间

曾经有一位老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部分教学实况录像,并对课堂上的朗读时间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有的课朗读时间只不过五六分钟。一节课40分钟,只有几分钟朗读的时间,显然是太少了。可以想象,平时教学中朗读教学没有受到重视是一种普遍现象。所以,我们要提高对朗读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课堂上要保证有足够的朗读训练时间,并且保证落实到每个学生头上。让教师不必要的讲解和无谓的提问少占一些时间。

朗读是以普通话为前提的,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办法对每篇课文逐字逐句地进行读音过滤,发现读错音、读别音的问题,立即纠正。还有随意添字掉字的地方,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强化训练。对于朗读中出现的一些长句子,学生容易打顿、重复、破句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读中掌握好语言的节奏,依照意群排列去读,这样,就不会打乱语言的节奏了。

有足够的时间反复强化训练,读的遍数多了也就自然“流利”了。

二、讲究"读"的艺术

在“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朗读的情况下,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有了基础。小学语文朗读训练应因文而异。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还需要在“读”的技巧上狠下功夫。

(一)优美文章以读代讲,读中品味。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是写景抒情的优美文章。对这类课文,教学中应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尽情领略文章的色彩美、意境美。文章中的这种美不是教师的语言所能表述的,只有通过学生反复的朗读才能感受和体味。

教师可通过范读帮助学生理解感受课文。这种以读代讲的方法,能把一些本需要老师讲解的内容通过范读体现出来。如《九寨沟》一文,文中佳词美句,不胜枚举。作者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了九寨沟奇异的原始风光,抒发了对大自然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点拨和启示,然后再提出朗读的具体要求:在读的过程中,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画出来,想一想美在哪里,并把画出来的佳词美句朗读给大家听,读后再让学生评读,评完后再读。还可以采取个别读、分组读、配乐读的形式反复朗读。通过反复朗读,学生不仅品尝到了朗读的无穷趣味,还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这样,读中寻美,越读越美,至此,教师在点拨:“九寨沟、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如此之美,你想不想用自己的语言赞美一番?”学生积极性可高了,有的说:“……那真是一个童话王国。”也有的说:“真不愧是充满诗意的人间仙境……”学生学习效果之好,积极性之高出乎意料。

(二)抓住重点反复读,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这里说的“重点”,即指阅读中的重点,也指朗读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教师应引导学生紧紧抓住高尔基给儿子信中所说的几段话反复朗读,加深领悟。当学生悟出“父亲希望儿子明白‘给’永远比‘拿’愉快……”时,教师再要求他们带着父亲期盼的语气,试着练习朗读这段话,然后采用指名读、分角色读和师生合作读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学生们在“以读促悟,以悟促读”的教学氛围中,朗读热情高涨,兴趣盎然。

三、巧妙创设情境朗读

(一)观片朗读,调动情感

运用现代电教手段,是朗读训练中激感的有效方式。例如,在教学《梅兰芳学艺》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一边结合观赏梅兰芳演京剧的场景,一边听标准录音朗读。通过一看二听,激发学生的愉悦心情,形成难忘的印象。然后,再让学生朗读课文,学生极易进入情境。

(二)配乐朗读,烘托情感

配乐朗读是一种以优美的乐曲创设情境、烘托情感的朗读方式。在朗读训练中,根据课文的风格和特点,可选用与课文相适应的乐曲来配乐朗读。这样能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情境之中,能更好地调节感情,促进学生读好课文。如在朗读《二泉映月》一文时,可播放“二泉映月”二胡曲,让学生先听配音朗读一遍,领略其情感所在,然后再配乐练习轻声朗读,让学生体验文章的情感美。

(三)分角色朗读,激感

分角色朗读,必须在朗读训练有了一定的基础或在检验朗读效果时进行。按课文中的不同角色,各有分工,循序进行。课文叙述部分由解说员导读,也可以单独采用对话式练习,深刻体会人的性格特点,使之真正进入课文中的人物角色。这样做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激感,突出人物角色语言所表达的语感效果。这是朗读训练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另外,还可引入竞争机制,组织学生分组朗读竞赛,分角色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惟妙惟肖,教师随时点拨指导。

(四)学演课本剧,品味情感

小学朗读训练篇4

    (一)朗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语言是一种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复杂系统,学生 要掌握语言,必须将这些因素“内化”。朗读形成的信号刺激强度,远远超过学生默读、教师讲解等。朗读可 以更加有效地把书面语言系统“内化”在大脑之中,逐渐建构、完善一个处理语言的“格式塔”,从而把语言 学习过程变成语言习得过程。

    (二)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 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此外,课文是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学生仅凭默读和 教师的讲解固然也能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如果再辅之以朗读这一重要的声音因素,使几种器官并用, 就可以通过语音的停顿、轻重、抑扬、急缓等,把书面上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表现出来,这样也使 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

    (三)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 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晰等。如前所述,学生发展语言是一个不断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其中 “内化”是基础,没有这一基础就不能“外化”或不能很好地、有效地“外化”。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 文字印象深刻。宋代学者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 ,掌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正如张中行先生所说: “读,为的是吸收”,“使身外之文变为身内之物,并积少成多,这就成为写作的资本。”他又指出:“你不 读,或读而不熟,有了意思,可用的表达框架茫茫然,拿起笔就难于得心应手。反之,多读,熟了,笔未着纸 ,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

    (四)朗读可使学生受到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思想性、艺术性都很强。在朗读课文过程中,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会受 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熏陶,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二、朗读训练的要求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

    正确地读,是指朗读要用标准的普通语,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得正确、清楚(声母、韵母要读得准确,调值 读得要“到位”),做到不落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不唱读(拖尾韵)。尤其是课文中的生字、多音 字和轻声、儿化及“一”“不”“啊”等字的变调、音变,朗读时要能读得正确。

    流利地读,是指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读得通顺流畅,不顿读,不读破句子,不中断朗读,并能根据课文 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确定合适的朗读速度。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朗读时经常出现顿读、中断朗读的现 象。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朗读时不是以词或短语为单位停顿,而是把双音节或 多音节词语都割裂开来,一字一顿地读;而且,由于心理紧张,往往用手指指着课文中的字读,这也是造成学 生顿读的一个原因。学生为了把课文读得连贯流畅,还没有把每个字辨识清楚就急于朗读出来。这样,就会出 现读错字、丢字、加字等现象。当他们意识到读错了想要加以改正时,又造成了朗读的中断。有关研究表明, 要做到流利地读,主要是扩大“视音距”。所谓“视音距”,是指在朗读过程中要先用眼睛看,然后再读,阅 读心理学中把这种看先于读称为“视音距”。刚上小学的学生视音距几乎为零。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知识 的丰富,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视读能力也会不断提高。由于视音距加大,视知觉也渐趋扩大。这时,学生开 始进入以词句为单位进行朗读的阶段,朗读不流利的现象也就减少了。

    有感情地读,是指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准确读出词语、句子的重音,能正确处理语法停顿、逻 辑停顿,语速合适,节奏自然,能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语调。以语调为例,句子的语调主要有四种:升调, 一般表示疑问、设问、反问等;降调,一般表示陈述、肯定、赞许、感叹等;平调,一般表示庄严、悲痛、冷 淡等;曲调,一般表示幽默、含蓄、惊奇、夸张、双关等。

    需要注意的是,有感情地读既是朗读训练的最高要求,又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普遍要求。实际教学中, 切不可只重视对少数学生的训练,而忽视或降低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要求。

    三、朗读训练的原则

    (一)整体性

小学朗读训练篇5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重要性

(一)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朗读的训练是一个学生整体联动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学生在小学阶段是记性最好的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教师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还能熟悉语言的表达方式。学生在进行朗读训练时,可以强化他们大脑对字音和字形的一些记忆,通过不断反复的朗读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1]。

(一)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以及审美能力

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并不仅仅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声音发音,而是要在整个朗读过程中添加个人对于文章理解的情感,可以通过朗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其自我判断理解的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快速成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进行逻辑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时候,应该要先自身理解文章的意义,然后将个人的感情融入到文章中带学生来进行朗读,培养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以及提高他们对美的理解和感受,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确保他们进行全面的发展。

二、朗读对学生的作用影响

(一)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在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时候,教师需要仔细的观察学生的朗读过程,要求其要读音准确,不能自行添加或减少文字,必须将句子读通顺。语言教材中选取的文章都是经过多重的考量选取,里面所涉及的文章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是各个时期代表性的文章,学生学习其具有重要的作用。教材文章中会涉及一些生僻字,小学生在朗读中多少会出现读音的错误,这就需要老师进行指出并正确的教导。语文阅读的朗读训练,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语言能力,通过朗读优秀文章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相关的语文素养,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朗读其实是一个重复持续的过程,学生只有在不断重复文章的过程中增加自己的语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培养一个良好的朗读学习习惯。尤其在语文教材中会涉及一些古诗词和现代诗词。古诗词不同于一般的白话文,需要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熟悉的掌握每一个词的正确读音和使用,从而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通过对古诗词的朗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字功底。对现代诗词的朗读,可以通过不断的朗读加深对诗词的理解,了解作者的内心想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内涵,有助于学生进行写作。

(二)有助于有效提高审美教育

小学朗读训练篇6

Reading training in primary importance of language teaching

Zeng Su-lan

【Abstract】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purpose is to guide students on the proper understanding and use of the language of the motherland, so that students have a preliminary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y in speaking and writing training,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develop good study habits. Visible develop proficiency in speaking and writing four should be done here. However, in our teaching, there is also emphasis on writing training, neglecting other aspects of the training of the phenomenon. Where reading training is the most easily overlooked. The first task of language courses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the language, and reading is an important way of learning a language. Through familiar, recite, within the written language into the language of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Therefor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eaching reading training.

【Key words】Reading; Training; Goals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然而,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实用的方法。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阐述的不就是“读”的道理?但在小学朗读教学中却存在以下一些不足。

一、朗读训练存在的不足

第一,朗读训练没有明确目标。笔者听过很多语文教学公开课、观摩课、青年教师赛课。几乎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读前教师没有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学生朗读时,教师没有认真听,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过程,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己就心中无数,更谈不上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学生只是被老师牵着鼻子为读而读,绝大多数学生没有用心,用情去读,南郭先生吹竽、摇头晃脑,这样的朗读训练事倍功半,目标不明确。

第二,朗读训练时间太短、训练单一。小学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占了学生的读书时间。一节课学生朗读训练的时间不到十分钟,朗读训练如雁掠过,却又“雁过无痕”。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没读完,教师就“啪啪――”叫停,草草收兵,马上转入下一程序。

二、优化朗读教学训练的对策

第一,明确朗读训练的目标。朗读不是乱读。朗读前教师应给学生明确要求或目标,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并合理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问题,让学生有目的的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对于美读,不仅要让学生读准语音、节奏和语调,还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并把握朗读的速度,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学生才能进入语境,体验文章的情感美和语言美。对于分角色朗读,则要求学生读出人物的个性,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读后要留给学生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判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我在教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山雨》一课时,先让学生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要求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朗读的节奏,同时要求学生边听边动笔,在文中给生字注音,给难读的语句标出朗读的节奏。然后让学生自己练读、吐字清楚、声音响亮、读准字音、不读破句,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给学生留足时间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让朗读贯穿整个教学始终,并且每个朗读环节都要完成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学生在整个朗读过程中,思维始终在活动,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也大大的提高了。

第二,拓展朗读训练面。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的投入,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度创设情趣。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学生朗读时,让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站着读、坐着读、走读、同桌赛读、小组赛读等等。由于每个班的学生不是整齐划一的,水平、能力都有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训练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训练要因人而读。朗读训练的目的不是消灭学生之间差异,而是拓展训练面,达到缩短差异的目的。

第三,把握好朗读训练时间这个度。教师要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特别是自学性的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读的样子,草草收兵,教师的课案要精心设计,让繁冗的“讲、问、答”让位给读,让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第四,选择灵活、多样的朗读训练方法。朗读训练方法纷繁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的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

小学朗读训练篇7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132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而言,对其进行必要的朗读训练尤其必要。小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其记忆力,加速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还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学的目标并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读书识字的能力,还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人是否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其人生发展将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越早越好,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对朗读教学引起重视。笔者根据实际的调查研究,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阅读训练进行论述。

一、朗读对学生的语言发展有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小学生朗读教材中的文章时,要求学生严格按照阅读的要求进行,要读准字的发音,不能随意增加或漏读文字,并要有感情的进行阅读。小学生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朗读训练,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与字词打交道,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字词的印象,还提高了学生发音的准确度。小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流畅的读书声中加强语感,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一般都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经常进行朗读练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语言还有润色作用。

二、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的语文朗读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

朗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效率,对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有很好的帮助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受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生的朗读训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忽视了朗读训练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过分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点的传授,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却没有过分关注,教师的忽视使得学生难以感受到语文朗读的重要性,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文朗读兴趣,同时,由于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朗读的忽视,导致难以对学生的朗读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的朗读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2.小学生的朗读激情不高。

小学生还难以体会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因此,难以理解朗读对语文学习产生的重要作用,如果老师不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学生也会忽视朗读训练。小学生指定的朗读时间只有早读,其余时间基本不安排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结果导致学生在课余时间宁可玩耍,也不进行有效的朗读练习。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不高,使得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质量难以提升,影响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进行有效朗读训练的有效途径

1.制定明确的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目标。

虽然近年来新的课程改革在我国不断地推进,但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职责依然是知识的传授,学生的使命依然是积极的接受知识并进行有效的学习,学校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小学语文处于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而朗读训练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因此,应该在小学阶段就对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让小学生掌握语文朗读的技巧,养成有效朗读的好习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将有效的朗读方式传授给学生,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例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既要提醒学生要注意发音的正确性,注重语调,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同时,还要提醒学生朗读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的人生发展意义重大。

2.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

朗读教学与语文其它模块的教学有所不同,要想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要能够掌握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最佳时间,还要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训练,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课文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对学生进行讲解或知识点的灌输,这样会使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厌倦听课的情况,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疲劳现象的时候,语文教师应该选一段或整篇文章,让学生富有感情的进行大声朗读,学生的脑细胞顿时活跃了起来,注意力高度集中,朗读的激情猛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提高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3.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生天真活泼,在小学生的眼里,世界是新鲜的,小学生对世界充满了无尽的好奇与幻想。大声朗读能够极大的调动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但是,如果一味的让学生读文章,而没有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精心的设计,不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趣味性,难免会挫伤小学生的阅读激情。这就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注重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朗读训练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训练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朗读是一种很常用的训练形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体现出语文的学习能力,所以,如何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的学习主要是由词汇、语法和语音组成的,学生要想学好语文,就要把这三项基础的部分掌握好。朗读能够让学生的大脑形成信号刺激,比默读的效果要好很多,可以有效把书面语言印在大脑当中,从而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变成语言习得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要求学生把读音都读准确,还要能够把句子都读懂。学生在掌握正确的读音的基础上,要反复朗读,直到能够流畅阅读。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能够让大脑皮层留下眼和耳的双重刺激,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小学生在默读的时候不能集中注意力,但是大声朗读却能够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对课文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如果在默读之后辅助大声朗读,就可以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把书面上无法表达出来的感情充分表达出来。

此外,朗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读需要做到用词准确,句子连贯,表达清晰,这会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大声朗读,学生可以积累材料,掌握句法,学到造句的方法,提高作文写作的能力。读熟了,学生就可以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顺理成章的把作文写出来。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要能够把识字与正音结合起来,规范字词的读音,培养正确阅读和正确表达的能力。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有很多描写自然风景的文章,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用声音把学生带入优美的自然景象当中,让学生认识文中的自然美。教师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融入到朗读当中,能够感染学生,引起共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祖国山河的热爱。

二、如何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朗读训练

1.发挥示范朗读的作用

教师富有感情的示范朗读,能够把书面语言转换成为口头语言,创设文章的氛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根据教材的情况和学生的理解情况,给予一定的提示,还可以在念到生词的时候,重点突出,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强化学生的记忆。朗读教学要根据学生们的情况循序渐进地提高,教师在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找到如何加强他们朗读能力的方法,要考虑学生表达能力的差别给予指导,还要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正确的评价,多给予学生鼓励的话语和目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增强教师的素质

在朗读训练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做到精心指导,所选择的训练要经典,训练不能探求多,而是把每个训练都做好;避免朗读太随意,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时候都要考虑到朗读训练的正确方法以及读后如何进行合理的评价,在学生掌握了朗读的方法和技能之后,就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把握朗读基调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多数都有形象性和韵律性,教师在指导朗读训练的时候,要能够抓住这几个特点,寻找文章的情意点。每篇课文都会反映作者的某种情感,教师需要找准课文当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意点进行训练,比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录音,然后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来表达作者的感受,把握文章的基调。

4.把握文章的形象点和韵律点

小学朗读训练篇9

一、加强个人朗读训练

这种训方式有利于发现每个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检查朗读的效果。好的朗读可以起到示范作用,渲染文章的感彩。这种朗读方式也符合小学生好胜心强、爱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积极性。个人朗读的缺点是部分学生得到朗读训练的机会,多数学生处于听读地位,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朗读水平。因此,教师要注意有针对性地提名,一个学生读的篇幅不易过长,尽量使更多的学生有当众朗读的机会。

二、加强齐读朗读训练

齐读训练是指导低年级学生朗读的常用方式,它的优点是全班或全组学生人人参加,有利于帮助大面积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比容易发现自己的缺点,进行自我矫正、扬长避短,提高朗读水平。由于每个人朗读的好坏还直接关系着齐读质量,使得学生个个都想读好。其缺点是学生为了读齐,不注意重音、速度、停顿,难以读出感情来。再者,学生为了读齐,无心思考文章的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读书应“口诵心惟”,要一边读,一边想,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但学生只注意读齐,容易忘记思考要求。

三、加强自由朗读训练

这种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班学生都能参加,由于不强调整齐划一,学生可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按自己的速度、节奏和语调朗读。这样一边读,一边思考,有利于表情达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加以巡回指导,相机指点,能提高朗读效果,缺点是教师不易控制课堂。

小学朗读训练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92-01

朗读训练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阅读基本训练,是眼、耳、脑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好学生的朗读训练和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有利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品德和审美教育。根据本人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会,现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朗读训练的方法是关键

1.1尝试朗读,理解课文。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讲解和朗读,老师读和学生读,读句和读段的有机结合,要注意指导学生研究朗读的规律,并强调基本要求:"不错、不添、不丢字、不喊、不唱、不重复"。要求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不应当看一个字读一个字,而是应当看一句话,通过瞬时的记忆或思维,读这句话,做到"眼先到,脑思考,口读好"。在学生理解了解课文内容,对文字的运用、内容的描述、感情的表达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再要求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

1.2通读课文,了解大意。教师在进行新课前,一般对课文题目进行分析,或者介绍本文作者,时代背景等,有的还播放录音,提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提高学生对新课学习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读课文。通读课文可以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一般情况下,教师在通读课文前,事先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通读,这有利于帮助学生读懂课文。

1.3咀嚼课文,细品佳句。在学生学习了课文后,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中心,学习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段尤其是脍炙人口的佳句进行细细品读与欣赏。教师可以提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反复试读、体会感情。这是培养学生审美感的途径。我们的母语很优美,其原因在于汉语是声调语言,可以有平仄规律,汉语是单音节语素语言,可以有它的特殊的声韵规律。这些规律在千古诗人,文豪手中往复交织、精雕细刻、推敲锤烧,构成了文质兼美、千古留传的大文章,成为滋养千百中国人心灵的精神食粮。

1.4反复朗读,激情增趣。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应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把作者的情感美满地读出来。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用的很多文章,词藻优美,内容丰富,应让学生反复读,读中体会、读中领悟、读中升华。

1.5示范朗读,注重语感。小学生的知识面较窄,由于地方方言和客观条件的影响,想把课文朗读好是有困难的,但也不是没有办法,因为小学生的语言模仿能力都很强。因此只要教师在朗读教学中注重语感,做好范读和指导。教师在范读和指导学生朗读时,都应把握课文的体裁和背景、语句特点,重视朗读的感彩,注意朗读语句时哪些字应该读重,哪些应该读轻,哪里该停顿,哪里该延长。做到朗读时句句读得抑扬顿挫,或是振振有力。

2.朗读训练把握三条线

2.1范读引路,点拨先行。朗读训练是师生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融情于声,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并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与听录音不同,教师可根据教材的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在读时给学生以提示、暗示。

2.2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般原则,朗读教学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要求。各个年级段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教师在指导时要根据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规律,找准学生的"最进发展区",考虑到学生在各个年龄层上表达能力的差别,给予适当指导。

2.3授之以"渔",举一反三。在朗读训练中,教师指导要"精",学生的练习须"多",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教师的精心指导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1)选取指导的训练点要精;(2)训练要求细致、精要,每次训练应有一个侧重点,不可贪多求全;(3)训练的过程需精心设计。尽量避免朗读的随意性。

3.朗读训练抓住三个点

3.1寻找文章的情意点,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每篇文章都集中反映作者的一份情感,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需找准文章中作者的情意点进行训练。这样既节约时间,又指导到位,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小学朗读训练篇11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意义

强化语感,矫正错误发音。朗读作为学习语言类课程的关键环节,有助于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发音,强化语感能力。不同的发音有着不同的含义,尤其是在英Z教学中,不仅有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用以区别书面用语和日常用语,而且在英语中还存在很多读音相近的单词,如细胞“cell”和出售“sell”、直接的“straight”和海峡“strait”诸如此类读音相近,但意思却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单词,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而言,如果这些单词没有被教师及时的强调,一旦混淆,将会对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产生很大的困扰,不利于英语水平的提高。另外,朗读训练是培养良好语感的前提,通过长时间大量的朗读训练,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理解英语的语法思维,从而在以后英语交流中,能够对英语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因此,朗读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朗读训练存在的弊端

缺乏正确的朗读指导。朗读并不是单纯的看着课文读单词发音就可以的,它需要经过专业的指导,语调的高低起伏、语气的抑扬顿挫、甚至连句与句之间的停顿都是有讲究的。一次成功的朗读,是在重视原作品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情感体验,通过对朗读技巧的灵活运用再加工的成果。真正的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课文的理解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朗读训练在英语教学中所占的比例非常之少,几乎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更不用说会有专业的朗读训练指导了。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有关朗读训练的建议

1.强化听力练习,为朗读训练打好基础。学习语言类课程的四个关键步骤为听、说、读、写,由此可见,听和说是前提,读和写是巩固,只有将前面两个环节先攻克,才能学好接下来的两项内容,循序渐次的学习才会得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如果想做好朗读训练,强化听力练习的前提。在小学英语中,根据小学生对于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天性,教师在做听力练习时,最好尽可能多的选取一些故事类型的短文播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其中有学生没有学过的单词,或者出现超出当前范围不能理解的句子,教师可以在旁做出正确的解释。听完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从而达到理解并模仿的效果。通过反复多次的播放,使学生都能够基本听出每个单词的发音,并且能够跟着播音朗读出来。

2.采用多样化朗读策略,强化记忆。英语朗读有多种形式,主要分为范读、领读、齐读、默读以及速读。不同的学习阶段应该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例如,在初学课文的阶段,一般采用领读的方式,教师读一句,学生在下边跟着读一句,其主要目的是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读对读准,同时在领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语调及停顿的位置,并作出相应的强调,逐步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等学生差不多将整篇课文学完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齐读课文,跟不上节奏的学生也可以在齐读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发音以及停顿点,实现班级的共同进步;速读是一种快速朗读课文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对课文完全掌握,能够倒背如流的阶段。如此层层递进的训练下来,有利于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小学朗读训练篇12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不仅能促进学生边读边想,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朗读的训练尤其重要。在平常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朗读训练

每篇课文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朗读训练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进行设计。如第一课时应注意让学生重点读准生字词的音,逐步读流利课文,不断读、不读破句;第二课时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内在情感。这一课时的朗读训练要遵循目的明确、读思结合、重在体会的原则。

二、吃透教材,加强朗读训练指导

在小学课堂,朗读教学指导通常方法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挠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融理解、感悟于一体。课前,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紧紧抓住课文的情感脉络,吃透课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安排好朗读教学的手段、形式,确定好朗读教学的重点、难点及时间安排等要素。细细推敲课文的感情基调,对重点句段的不同语气、速度、轻重音、语调等要心中有数,并亲自"下水"示范感情朗读,或在学生朗读不到位时引导学生读出恰当的语气、语速、语调,指导学生进入情境,读出真情实感。有了这些准备,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就会得心应手。

三、注重方法,教会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

学生在开始学习朗读时,应要求他们认真地、仔细地看课文,把每个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口里把它准确地读出来。发音要清楚响亮,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读、不唱读、不重复读。这样经过反复的训练,直到准确为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流利地读,读得连贯、自然,不拖长音。低年级学生容易出现读破词句现象,应当先让他们掌握生字、新词,进行词儿连续的训练,达到读对完整句的程度。在指导中纠正学生唱读现象,持之以恒,定能达到行云流水的效果。

四、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让学生有读的兴趣、读的欲望。激起学生的兴趣,才可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才能确保其会主动地朗读。其次在朗读中要引领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只有入情入境才能真正掌握内容、把握情感,才能有感情地朗读。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教学时,可以采用挂图、录像、幻灯、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再现课文画面,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如《桂林山水》一课,教师可以采用有关桂林风景的挂图和录像资料,介绍桂林风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同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进入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点燃朗读激情。朗读训练是师生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融情于声,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五、根据学生心理,运用各种方式指导朗读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这种天性可以发展成为儿童的现实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自己范读和利用教学磁带范读,让学生进行模仿。有时读全文或遇到较长的句子时,可以采用领读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读得正确、流利。为了训练学生读准字音,可以让学生齐读,并根据学生朗读能力的高低、课文内容的深浅,让学生个人读。低年级课本中课文篇幅短小,符合儿童的生活情境,也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能力。如我在教《我从中国来》一课时,先让学生听范读,然后请他们找出月亮姐姐和人造卫星的对话,分别指导。月亮姐姐的话要用大姐姐的声音,把月亮姐姐奇怪的语气读出来,人造卫星是弟弟,读起来要用甜甜的,天真的口气。教师先范读一遍,学生有了榜样,然后请学生个人读,读后又让学生评论,看像不像,这样童音悦耳,富有表情,语调生动,整堂课完全沉浸在课文意境之中。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而各种形式的朗读,又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因此,恰当地选择朗读的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当需要激感或学生朗读不到位时,可用范读指导;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可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借助朗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文章的内容、层次时,可采用引导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特别注意的是,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否则学生便会依赖于模仿而不愿意主动思考。此外要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但也是导致"滥竽充数"的温床。各种形式的朗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其作用是有区别的。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就不同。因此,教师要通盘考虑,从整体上精心设计朗读训练的全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最有效的朗读形式,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最大效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