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的弊端合集12篇

时间:2024-02-03 16:10:10

消费主义的弊端

消费主义的弊端篇1

智慧城市不断建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智慧城市的建立可以对不同城市运用情况和管理进展、城市发展进程等等进行优化和完善,改变城市和人们群众以及土地资源关系,提高城市服务能力,进而提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效率,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大目标。

一、智慧城市主要含义

城市是社会和国家重要组成部分,其是伴着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而建立的城市群体。城市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归属体现。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和生产资源和物质资源具有紧密联系,其是伴随生产和生活方式进步而进步。智慧城市建立理念,起始于IBM机构,智慧城市这一理念的源起具有事实理论依据,而不是凭空产生,智慧城市和是现代化可学技术和时展整合而成,具有科学性和理论性。总的来说,智慧城市的产生首先要符合几个必要条件:物联网技术手段、云计算技术手段。

二、智慧城市建设活动中,经济法律问题

(一)信息技术体系经济法律弊端体现

在当下构建智慧城市活动中,信息技术体系法律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智慧城市的构建具有狭隘性,没有站在全社会以及技术总体要求的角度出发。我国不断颁布的国家标准法律制度和标准化法律章程等等法律体系,对于传统城市建设活动还较为适合。伴着经济和科学技术进步,智慧城市构建活动脚步加深,互联网和物联网体系的不断发展,当下众多信息技术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智慧城市建设要求,不能和实际运作缜密结合,进而对我国智慧城市构建带来弊端影响。其二,由于我国法律体系对信息资源保护具有片面性。造成我国法律体系对信息资源保护具有片面性的主要原因是:当下我国的信息技术较为薄弱,没有核心技术手段。尽管伴有一系列可利用信息技术,但是其服务主体是外国企业,进而严重阻碍我国智慧城市的建立。再者,信息技术在我国的采购条例中,不具备严禁法律管理章程,依据我国采购条例的其中一条给出,当下信息技术和智慧化城市的发展脱轨严重,阻碍了智慧城市发展。

(二)市场建构活动弊端体现

在市场构建和和实际运作活动不相符,市场计划无法达到标准要求的等等问题,对智慧城市建设带来消极影响。造成这一现象发展的原因包括下文价格因素。其一目前我国物联网管理规范的松散性,其没有合理化管理章程。依据我国产品质量管理条例给出,虽然其对产品的性能给予相关要求和标准,但是物联网技术产品和传统产品具有不同性,进而原始的质量管理章程不符合对物联网的等新型技术产品的管理和规范,将影响智慧城市建立。其二,电信管理章程的弊端体现。自2014年开始,国家领导和相关部门就对电信产业发展进行信息的规划,以促进电信产业发展。但是站在整体角度来看,其针对电信产业服务环节完善具有瑕疵。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电信产业广泛应用,服务范围狭隘性对我国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产业,也带来不好影响。伴着数字鸿沟弊端发生,这一弊端将会恶化。其三,对于消费人员讯息的保护弊端体现。在二零一三年初期,我国出台了信息安全管理和个人信息保护条例,这一条例出台后,在对我国消费群体合法权益的保方面护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对全社会来看,并不能就整体维度进行管理,且不具备强有力约束性。

三、智慧城市建立活动中,经济法有效运作

(一)增加调控职责性,建立计划法

在智慧城市构建活动中,建立计划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计划的建立,首先要对计划主旨内涵、计划运作主体、管理个体、编制环节、和计划运作活动中,相关体系和环节的关联性等等,建立相对法律章程,降低法律管理效率低下现象发生。其次,要增加法律的责任性,增加法律规范性。对于触犯法律和违反契约的行为,给予相应制裁和惩治。对于违法行为进行管理和制裁,是法律庄严性和权威性体现,增加法律威慑力,是确保法律条例有效原作和发挥最大约束力保障。经济法法律承担具有多样化形式,包括责任制度、经济责任、信誉和诚信体系、刑事责任。

(二)物联网系统的行为管理规范

市场责任管理条例的一则给出,市场的发展在于法律体系的管理和规制。在市场管理活动中,规制法章程和国家宏观调控具有紧密联系,相辅相成,进行简短辅助和直接管理,加快了经济法的发展,完善了经济法规制功能。在当下物联网技术属于起步阶段,物联网市场体系还没有大规模运作,进而需要建立一个灵活和积极的管理环境,为其构建科学环发展目标。所以,对于物联网产业的运作模式,要给予足够灵活运作空间,来促进经济法在物联网主体行为管理活动中发挥最大作用。

(三)对消费主体隐私进行保护

对于消费者主体隐私进行保护,首先应依据我国实际市场运作情况和国情,构建一整套个人信息保护条例。我国的法律是体系,其在对消费者信息保护条例构建时,可以依据西方国家紧凑型立法形式,建立一体化个人信息保护章程,增加对消费者主体保护。其次,也应该对于当下消费主体信息保护条例进行完善。假使单一依据当下消费者隐私保护法的第九款,无法对消费者进行全面隐私保护。应该依据实际市场运作活动和我国国情,增加对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管理规定,利用经营人员和消费人员的不同行为构建整合的法律规制,对消费人员和经营人员共同管理,达到消费者信息保护最大化,为消费者个人隐私安全性做保障。

四、结论

城市是社会和国家重要组成部分,其是伴着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而建立的城市群体。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理念被提起。智慧城市构建活动,是一个缓慢和复杂任务。因此,在构建活动中,需要对不同环节和弊端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改善智慧城市加努力活动中不足,特别是要关注经济法问题,将极大影响智慧城市建立进程。进而,在智慧城市建立时,要把经济发研究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充分法律经济发积极意义,促进智慧城市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吴余龙,艾浩军,刘兰英,季胜男.智慧城市———物联网背景下的现代城市建设之道[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9(23):191-192.

[2]邬明罡,张桂芳.美国智能电网优势显著政府、法律起关键作用[J].世界电信,2015,26(14):88-89.

消费主义的弊端篇2

一、直销的利

1、从商品经济供需角度讲,直销有利于解决产需之间的矛盾。直销减少了产品流通过程中的许多环节,让信息能直接迅速地反馈给生产企业,使企业能及时调整产品的品种、质量、数量以及生产规模等,以适应市场消费者的需要,对解决产需之间的矛盾有一定的作用,是市场经济的晴雨表和指南针。

2、从生产商品的企业的角度讲,直销没有经过层层批发商的种种渠道,直接由产品生产企业进入消费者,极大地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产品因为流通环节而产生的附加值,进而获得在同类商品中的价格优势,击倒竞争对手,迅速占领市场。

3、从直销商的角度讲,直销可以节省产品流通费用、节省广告宣传、店铺租金装修费等开支,经营时间、地点灵活多样。而传统的产品必须经过批发、商场、摊贩等多个环节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这需要相当大的一笔流通费用。广告宣传也是很大的一笔开支,而直销人员可以通过现场解释、演示和说明,就能把产品打入消费市场。而且,直销门槛低、收入无上限。在直销行业,无论你投资多少,你的收入都只和你的努力有关,对于创业者来说,你越是努力,你的机会就越大,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上限之说。

4、从消费者的角度讲,简单便捷的体验式服务,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减少了流通环节后的商品价格,无不是一个极大的诱惑和福音。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突飞猛进,虚拟的直销人员――网络购物客服产生,网络购物的异军突起,就极大的说明了消费者对直销模式的认可和青睐。

二、直销的弊及其解决对策

1、 产品直销的弊端

产品直销有着诸多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1)因为直销模式固有的问题,直销公司要正常运作下去,就要有不停的直销员加入进来,要有不停的直销员加入进来,老直销员就要不停地推荐新的直销员,而要不停地推荐新的直销员,就要不停地讲计划,即讲述业务说明会(俗称OPP),讲述业务说明会几乎家家直销公司都是“老三篇”,即讲公司、讲产品、讲制度,即传统意义上说的洗脑和拉下线,虽然从本质上讲不同于传销的“按人头计费”,但是存在着相似的嫌疑,不易获得消费者的信赖。

2)因为直销没有固定的工作地点,所以直销企业自身对内部员工、特别是直销人员的管理难度加大,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的时间比较少,凝聚力和团队精神较弱。企业的新的理念和产品不能及时落实下发。

3)直销是由直销人员通过与消费者的面对面沟通完成,由于直销人员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差异,给消费者能提供的服务也是层次不齐的。

4)直销产品没有固定店铺,不便于国家管理和消费者的监督,产品真假和质量很难保证,售后服务落实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2、解决对策

1)国家

产品直销是未来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特别是在日用洗护用品方面有广阔的市场和前景。但是因为直销自身的弊端,也会给不法分子留下一定的空子,所以要求国家必须通过政府决策和新闻媒体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宣传,使消费者对直销有一个科学的认识,直销企业有一个合法的经营理念和方式。同时,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规范直销市场,保护厂商和消费者的利益,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2)生产企业

直销产品生产企业是商品的生产地,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直接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功用。进入直销渠道的商品,需要直接面对消费,接收消费者的体验和挑选,所以更需要加大对质量是监督检查,严格把好质量关,方可经受住消费者的检验和同行商品的挑战,进而使自己的立于不败之地。

3)消费者

产品直销有很多的优势,但是也存在不少的弊端,特别是在体验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一分钱一分货,不要被直销人员的“专业术语”所忽悠,迷信产品的神奇功效;更不要“财迷心窍”,被不法分子骗入传销的行列。

三、直销的发展趋势

产品直销,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会逐渐发展成两大趋势:连锁经营和网络营销。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对直销公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主要如下:

第一、形式要新,要和时代接轨,和信息网络时代接轨,未来的直销公司没有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购物接轨,那么很难做强做大,即使现在独领,迟早还是会被淘汰。

第二、公司要有实力,特别是经济和科技实力,制造出一流的商品才是直销企业的生存之根基。

第三、产品要多,丰富,价格上要有优势,否则就没有办法和传统的零售商品比拼。

消费主义的弊端篇3

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就近入学的基本教育政策,其根本目的在于方便公民子女入学。可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放弃免试就近入学的权利,想尽一切办法也要让自己的子女到其心目中的好学校就读,这种现象在大中城市尤为突出。针对这种现象,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禁止择校,可择校现象却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使人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择校是不可避免的吗?如果是不可避免的,为什么国家还要严禁择校呢?其实,择校现象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在我国目前的教育条件下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因素,我们不能简单地对其绝对肯定或否定,而是要认真分析这种现象,以更好的认识和处理择校问题。

一、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合理性的分析

1. 从教育公平理论的角度看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合理性

教育公平是教育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它既是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一条重要途径。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阐述过教育公平的涵义:公平的教育应该使每个人特有的能力得到发展,为了使每个人都能通过教育获得发展,必须提供相同的教育机会,这种教育机会不应该受种族、地域、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卢梭在《爱弥尔》中也主张,教育不应根据等级、财产和职业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公民应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是民主社会的共识,这也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下来。教育公平包括量的公平和质的公平。量的教育公平是指平等的就学机会;质的教育公平指基本一致的教育质量。由于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不均、教育政策的有意倾斜、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了我国各地教育发展极不均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我国实行按户口就近入学的政策,就使得有的儿童可以接受优质教育,有的儿童接受相对质量差的教育,同样拥有受教育权的儿童就被迫接受有区别的教育,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为了维护自己孩子的平等受教育权,家长们不得不行动起来,自发地选择自己满意的学校。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择校是无可厚非的。

2.从法理学的角度看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合理性

我国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威斯利.N. 霍菲尔德曾将权利一词的涵义划分为四种,其中两种在权利的非法律词语中是经常使用的,即一种是做什么的权利,另一种是接受什么的权利。前者称为自由,后者称为主张。相应地,儿童的受教育权就包含受教育的自由权和受教育的主张权。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明确规定“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这意味着儿童的义务教育必须在学校中完成,但在儿童选择什么样的学校方面,法律未做明确规定。这说明,在受教育的自由权中,我是儿童是具有择校的权利的。这样,择校行为就获得了法理上的支持。

3.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必然性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口在城乡之间可以自由流动,基本不受什么限制。但随着大量人口地涌入,城市人口的负荷骤然加大,城市资源短缺的状况日益严重。国家最终采用了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的户籍管理制度,实行“农”与“非农”的户籍管理方式。我国现行义务教育体制就是与这种户籍制度相适应的,是以城乡分割、区域封闭为基本特征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启动了城市化的发展战略,这种区域封闭的状况被逐渐打破。进入90年代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流动人口的规模愈加庞大并呈上升的趋势。据2000年第五次普查显示,我国流动人口已经超过1亿(102297890)人,其中,0~14岁流动儿童共达1410多万,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3.78%,跨省流动儿童近330万,6~14岁的适龄儿童880万(8782333)人。为了子女身心的正常发展,流动人口多把子女带在身边,这样,他们就无法按照教育法的规定就近入学,而是要在流入地择一学校就读。对于这种择校行为,如果政府强行禁止,那么就有两种后果。一是流动人口的子女被迫留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因为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身心发展受到十分不利的影响;另一种后果就是有些人为了照顾子女而放弃了外出,选择留在家中,这样,就影响到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可见,这种择校行为禁不了,它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二、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利弊分析

任何事情都有其辩证两方面,有其利处,也有其弊端。择校赞成者主要考虑到其有利之用,而反对者主要考虑到弊端。要理性的引导、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解决择校问题,就必须对其利弊作出客观的分析,以此为根据制定对策。

(一)择校的利处

1.满足人们的需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

进入一所好的中学读书可能意味着能考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人人都渴望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不想输在起跑线上。而我国优质教育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在保证学区内儿童就近入学权利的前提下,允许有空余学额的优质中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接受一定数量的择校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和需求的矛盾,满足人们的急切需求,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范围。优质中学对择校生收取一定数量的择校费,可以用来扩大办学规模,以容纳更多的学生就学,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要。

2.促进校际之间的竟争,提高区域内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

择校是让市场参与教育资源的调配,市场就意味着竟争。允许一定程度上的择校行为存在,可以促使校与校之间为争夺生源而展开竟争。有的学校因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善、教学理念先进而吸引到更多的生源,从而获得更多的经费,可以用来扩展学校规模或开展教学研究和实验。这样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大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而有些学校可能不但吸引不到择校生源,自己学区内本该就近入学的生源都有所流失,因为竟争的压力,这些学校就会仔细审视自身情况,找出差距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革,从而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利必有弊,同样,弊端也可以转化成有利条件。薄弱学校生源不足,在地方教育部门的扶持下,反而更有条件开展“小班化”教学实验,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关注更多的学生的发展。这样一来,在下一个学年的竟争中,由于“小班化教学”的优势,此类学校也能吸引到更多的生源。或许竟争会使得校际差距加大,但区域内教育的总体水平会因此有很大提高。

3.择校可以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

据统计,世界公共教育经费投入平均占GNP的比例为5.1%,发达国家为5.3%,发展中国家为4.1%,撒哈拉的南非国家为4.6%,印度为3.5%,最不发达国家为3.3%,中国为2.3%。我国在教育投入上比不上世界各国平均水平,甚至比不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而且在有限资源的分配上又显得头重脚轻,致使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限制了中小学校的发展。允许择校现象存在,并对择校生收取一定数量的择校费,可以弥补国家或地方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缓解学校资金紧张,改善办学条件。择校费应有明确的收取标准和严格的使用办法,一部分留给优质中学用以扩大办学规模,以容纳更多学生;另一部分全部用以扶持薄弱中学,改善其办学条件,支持其“小班化”教学实验。择校费只要收取和使用的情况透明公开,接受人们的监督,是可以发挥其积极作用的。

(二)目前择校带来的弊端

1.关于竟争的弊端

有观点认为允许择校,让校与校竟争,会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造成教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教育法规定要合理设置中小学,以便学区内儿童就近入学。难道就为了要保证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学校的资源利用,而强迫学区内的儿童就近进入这样的学校吗?这显然是不公平的,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物为本”。择校引起的竟争是以学年为单位的,在一定时间限度内,如果薄弱学校经过扶持、改造,仍不能吸引住学区内儿童,就没有再存在的必要,如果让其继续存在,才是真正的教育资源的浪费。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采用优质中学扩建、合并或重建的方法来重新整合学区内的教育资源,达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2.关于择校费使用的弊端

1997年国家教委印发《 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的意见》 提出:“ 进一步抓好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 择校生’ 治理工作,要在1997、1998两年内解决‘ 择校生’问题,实现就近入学目标。”2000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 关于全国中小学收费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 要办好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校,逐步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从源头上加大专项治理的力度,巩固和扩大治理‘ 择校生’问题和乱收费问题的成果”。从这些关于禁止择校的教育政策可以看出,严禁择校禁的其实是择校费。择校费通常和教育乱收费是联系在一起。很多人反对择校也是出于这种原因,但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择校费的存在也有其合理性。只要监管有力,使用得当,这些弊端是可以消除的,这一点将在建议部分中具体论述。

三、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进行规范与引导的建设

在教育发展极不均衡的情况下,择校现象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而且短期内不可能由行政命令强行消除。对于这样一个有利有弊的,而又必然存在的现象,我们应该理性分析其利弊,在此基础上进行规范和引导,以趋利避害,同时还要大力解决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以彻底解决择校问题。

1.明确解决择校问题的义务主体

虽然择校问题短期内无法由行政命令强行消除,但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一定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择校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发展不均衡,只有教育均衡发展了,就近入学才能顺利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资源合理配置是教育机构的责任。不同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异应该由教育当局用行政的手段及时弥补,市场调节只是一个辅助手段。

2.促进城区内学校均衡发展,为就近入学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就近入学是国家为维护所有适龄儿童的入学权利而作的规定,它追求义务教育在量上的公平。择校是特定时期内,人们为维护自己平等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正当要求。但现阶段,以自由择校为入学方式的条件还不具备,所以,必须坚持以就近入学为主。为保证就近入学的顺利实施,必须大力促进城区内学校的均衡发展。首先,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辖区内的实际情况调整学校布局,重新整合教育资源,对于生源稀少,教学环境和设施较差的学校可以考虑将其并入附近的优质中学;其次,要取消“重点班”和“重点校”,限制这些学校的起标准发展;再次,要重点扶持薄弱中学。对薄弱中学的扶持总的来说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硬件,一是软件,比如说在教育经费的拔给方面优先考虑薄弱中学,使其硬件资源达到标准办学条件;在领导班子和师资力量的配备方面优先考虑薄弱中学,提高其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薄弱中学教师的福利待遇,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等。

3.关于择校费的管理

对择校费的收取和分配权应该交给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地方教育主管根据学区内要入学的适龄儿童人数,确定学校所能招收的择校生的数量。收费的标准?如果学校 所能收取的择校生的数量无法满足所有有择校愿望的人,收取的择校生应由电脑摇号的方式确定,而不能以考试的方式进行选拔,更不能象物品拍卖一样,价高者得之。择校费不是直接交到学校手里,而是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收取。一部分留给优质中学用以扩大办学规模;一部分用以扶持薄弱中学。两部分比例要根据辖区内具体情况而定,但为了促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的原则要以扶持薄弱中学为主。为做到公正、透明、公开,对这部分费用的收取和使用,要选出一些家长代表和审计部门进行监督。

解决择校问题不是要彻底消除择校现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单一化的发展,而是在办学条件一致的前提下,学校多样化、个性化的有特色的发展。这个目标完成后,择校择的不再是学校的升学率,而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它不但会促进教育的发展,也会促进人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择校应当也必然会经历由严禁到限制再到放开的历程。

参考文献:

消费主义的弊端篇4

对这种竞争行为的描述,简言之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今天降价,明天买赠,后天又出乎意外地搞起了卖场内部的布局大变样。

这种竞争行为,多发生在以下两种超市:

(1)一些刚刚起步、正处于摸索尝试阶段的中小超市新贵,他们的经营管理者和企划人员大都有着很多关于营销和促销方面的想法,但由于一切都是刚刚开始,无法像老资格超市一样,在策划实施前分析往年销售量、销售趋势表等历史资料。所以,显得变化无常、捉摸不定。

(2)一些内部管理不健全、各部门职责模糊、职能错位的中小超市,这些超市各部门人员都可以干涉并独立实施促销计划。所以,今天采购部和某个厂家一起推出买一赠二,明天市场部又依据调查报告实施了一项商品布局的变化;而后天,企划部门研讨摸索一周多的整体促销方案得到了老总批示:立即实施。

2.好处vs弊端

(1)好处:竞争策略的无规律性,使得竞争对手无法揣摩超市下一步可能推出的活动计划,有利于确保促销的效果。

(2)弊端:一方面,由于各部门职能的错位和管理沟通的不畅,容易发生同已促销周期内的活动重复和活动冲突现象,从而造成可怕的成本消耗、难以达成既定目标。另一方面,这样的竞争根本没有策略性和可控制性,短期可能奏效,长此以往,势必成为超市在可持续发展和市场连锁扩张中,一块个头够大的绊脚石。

二、被动型跟随竞争

1.描述&分析

竞争对手推出了“工薪族购物月”促销活动,自己紧接着提出了“工薪购物哪里去,某某超市实惠送”的促销口号;别的超市掀起了降价的风暴,自己就会不惜成本的跟进,丝毫不管盈亏持衡;别的超市有迎宾小姐在店面门口不辞辛苦地说着“欢迎光临AA”,自己的店门口也传来了“BB,欢迎光临”的声音。诸如此类,这种竞争行为大多数是对手做什么,自己做什么,总是跟着别人的步伐进行经营、参与竞争。

有这种竞争行为的中小超市,大多缺乏整体营销和全程策划意识,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没有按年度、季度、月度以及按节庆和节假日制定整体促销计划的习惯。正因如此,才使得他们在实际的市场竞争种,常显得“步人后尘”,给人一种“鹦鹉学舌”的嫌疑。

2.好处vs弊端

(1)好处:作为“不做第一位吃螃蟹的超市”,能够有效地的降低经营风险,能够在别人成功的时候享受一点儿成功,在别人冒险失败的时候,自己也不至于“血本无归”。

(2)弊端:一方面,从营销的角度分析,这种超市因为经营管理没有计划性,所以在竞争中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难以及时抓住市场中出现的各种机会点和需求趋势,不能挣来最大化的利润。另一方面,从品牌竞争的角度分析,不具有冒险精神和超前意识的企业,只能充当超市大军中的候补队员,难以培养自己的忠诚顾客。随着竞争对手促销策略的不断推陈出新和对消费者忠诚度的不断培养,候补队员与超市主力军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将会因为不能适应品牌竞争对超市企业的高层次要求而为市场淘汰。

三、借鉴型模仿竞争

1.描述&分析

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几个或是一拨儿这样的超市:它们有着鲜艳的色彩和另类的外包装,它们店员的工装奇特不一,摆放商品的货架经常印着读不懂的“洋文字”。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超市经常打出一些另类的、让我们这些老百姓感到晦涩不惑的条幅广告和pop招贴,而且它们的购物奖励办法做得也很特别,有时还会让我们模棱两可,不知到底是占了便宜还是错了算盘。

有这种竞争行为的企业,高层经营管理者大多数属于市场中的“少帅”,年纪轻、实战经验少,经历的大竞争场面几近于零。但是,因为他们年轻,所以他们善于学习借鉴,深刻懂得先进者始终都是后来者学习和模拟的榜样。于是,他们舍得投入资金、人力,不断地赴发达城市、发达地区甚至是发达国家考察学习他们“发达”的超市和“发达”的促销手段,然后总是会在自己的超市中借鉴、效仿。

2.好处vs弊端

(1)好处:运作良好的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进而吸引到一定的客源和财源。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做好相应的消费群定位和外来战术的本土化。

(2)弊端:这种竞争做法一旦运作不好,或是不能有效地抓住目标消费群,或是不能实打实地和当地市场实际状况相结合,也许就会乱了阵脚,高昂的差旅费和过多的促销投入会压得超市一时间喘不过气来。

四、主动型侵略竞争

1.描述&分析

每一次狂劲降价风暴的挑起者,每一次区域超市战的发起者,乃至于某一种商品在一定时期的价格大跌,或是某一种品牌的独家专卖,大都是标榜主动型侵略竞争的中小超市所为。

这类超市,大多经营日久,饱经零售商战的洗礼。他们往往有着一整套成熟可行的企业发展规划、市场营销策划和年度促销计划,而且他们已经具备了充当市场领导者的资金实力和营销执行力。所以,为了实现其既定的年度目标和市场扩张计划,他们甘愿冒险,而且总会大获成功。

2.好处vs弊端

(1)好处:一方面,从企业自身的发展来看,主动进攻能够使企业永远走在市场的最前沿,能够最大化地了解市场信息、消费需求和发展趋势,并能够集这种前卫化的理念和强劲的市场执行力、营销策划力于一体,锻造市场佳绩、培养顾客忠诚、铸就超市品牌。另一方面,从整个超市行业的发展角度看,市场需要这种主动型企业的存在,惟其如此,市场才能永远存有前卫和活力,消费者的购物积极性才能被整体地调动起来,那些善于模仿的超市才会有模仿的榜样,善于跟随的企业才会有跟随的目标。

消费主义的弊端篇5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1008302

对上海地区的某个中小型主题公园的消费群体所作的消费心理的一项调查结果:

1 消费群体及其心理状态的分析

在进行数据统计的时候得到一下的一些数据:

这个数据反映了许多学者所提出的,主题公园的游客群体是在15-30岁的年轻群体之中,而这部分人群中是以18-26岁的人群为主,其中,学生人群占主体。

婚姻状况:

从以上三个调查结果及对消费者进行的访谈中得出以下的一些信息:

(1)来园游玩的群体是以在校学生或者这个年龄层的社会打工者,他们的基本收入是在1000-3000元之间的,而学生群体的消费能力普遍不是太高;成群结队的人群居多。这样中小型主题公园的主要消费群体为:一是学生群体;二是社会打工者。

(2)在选择乐园做旅游场所的人群中,73%以上是因为就近原则。基本上传统意义上的乐园对于现代的青年人群已不具有积极的吸引力,他们的主动游玩的欲望基本上是不大的;部分人群则是说明,他们只是找一个可以安静的欣赏景色的去处,在乐园中存在着都市中并不常见的一些简单的休闲设施,似乎乐园的用处已向人们休闲消费的状态转变。

(3)存在一定比例的已婚者,大部分是因为儿童的游玩需要,基本上也是母亲陪伴子女的较多。而母亲陪玩的情况下,母亲基本上是不提倡太危险的游戏项目的。

(4)部分老年人群的参加,对于老年人群无论是从身体状态还是精神活力他们都已经过了需要用惊险刺激的项目来提升兴趣,那么存在这样的消费群体的心理状态原因是:一是:老年人群转换成为一种摄影爱好者,他们追求对生活中景色的美观欣赏,用自己的手中一套设备留下些许记忆的空间;二是老年人群喜欢的是一种静态的旅游,在日常生活中都增加着一些休闲娱乐的时间安排。而作为时尚都市的上海,各种霓虹灯下娱乐场所对于这种群体是没有市场潜力的。乐园设施曾经在他们风靡一时的时候,中老年人就不曾跨进这样的场所。而中小型的乐园――可以说在现代是被遗忘的消遣场所,在人潮不是拥挤的时期,老年人群会选择这样的场所进行休闲娱乐。

2 重游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对于我所调查的503人中,他们来同一个主题公园游玩的次数为:

对于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得来一些基本的信息:

(1)对于中小型主题公园,普遍认为重游率低,但是在数据中发现,占据主要地位的是2-3次,这样可以了解到主题公园在其设备和项目中也许失去了重游的新鲜感,但是在主要的消费群体中,他们并不排除重游的可能性,在一些简单不至于太耗时间的游玩项目中,他们还是有可能选择主题公园;在对他们重游欲望的调查中,表示重游欲望在一般的状态中的还是占较大比例,这样也说明,这部分顾客还是可以争取的。

(2)饮食方面完全没有特色,甚至连最起码的食品供应都是不能苟同的。根据人的心理分析,在游玩或是休闲的时候,由于体力的消耗和时间的疲劳感的诞生,人对事物的需求是逐渐上升的。但是我国的游乐场所通常是对食品等消费品不加重视,这样导致的是收益的部分来源丢失。

(3)纪念品和食品方面是相同的,这样可以说是中国旅游商品行业的普遍问题,纪念品雷同、没有特色,引起不了消费的欲望,对相当一部分游玩者的调查发现,他们并不决绝会购买价格颇高的纪念品,前提是“如果有的话”。

(4)由于乐园的设施是经常性的更新这样在建筑设施方面的评价并不坏,只是每次重建的项目希望是有些新鲜性的,而不是多少年前就时兴现在没有太大的吸引力的,这样从起点的高度就已经失败了一半。

3 消费者对环境的反应状态及其对主题公园的影响

对于中小型游乐园的普遍问题是园中的面积较小,可活动的范围被局限的比较严重,这样导致在一些节假日、黄金周的消费者经常性为玩某个项目而排队等候较长时间,导致的再次游玩的积极性就逐渐降低。

Monique Robin与Annie Matheau-Police对不同群体对环境知觉干扰的人的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中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安全感缺失就越明显,25-45岁的群体对公共交通、环境干扰、交通堵塞的反应较为明显,而46-65岁的群体对公众场所不文明行为、危险和破坏的反应较强烈。从心理反应看,中小型主题公园的衰落的部分原因是由于他的弊端正是它的主要消费群体的心理状态的弊端的高端处,从心理学的角度他已经从心态上失去了这部分消费者的信赖程度。在这项心理的调查研究中,不同职业的人群对公共场所的心理反应状态也是不同的。对工人、雇员对外部环境的滋扰反应较为其他职业的明显,其次是退休人员。学生、中层管理人员的心理反应较为平和。

对于主题公园的主要消费群体16-30岁的消费者来说,正如他们的职业性质,乐园的弊端也正是主要消费群体对环境反应的弊端所在。那么从心理调查的结果,对于现今的中小型主题公园应该怎样吸引住顾客的眼球呢?从而使得效益增加。

4 瓶颈状态的突破见解

主题园的小型化并不意味着减少主题的内涵容量,要完善其主题形态仍须发掘主题的深度。我国主题园建设既然受资金、规模、设施种类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则必须在主题开发上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强调文化精致的手段来改善主题园的商业形象,提高它的品味和教育功能。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着精致的历史,也正是依赖许多精致的文化载体来体现社会的水准与内涵,主题园作为如今大众文化的传播媒介,有责任继承文化精致的传统,以精致的文化内涵来完善其高层次、互动,并具有中国特色的主题形态。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及消费者心理的调查分析报告的参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1)主题公园除了吸引单独的消费群体,还可以与其他行业的结合,这样可以扩大消费市场。

与婚庆摄影的结合:

以下是对上海婚庆摄影的市场调查的结果,婚纱的摄影场所:(来源于上海爱欣婚庆公司与上海辉龙影视有限公司)

婚姻对一对新人来说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知的,对于这部分消费群体可以降低门票价格,从而吸引在公园片景中增加游乐园的片景。主题公园的管理层可以尝试与婚庆摄影公司的领导人进行项目合作。从而带动这个机会点的发展。

(2)细分消费群体,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进行不同的项目吸引:

①对于孩童来说,可以加强童话等游乐设施建设,对他们的消费市场可以进行说教性的哲理故事的参与,这样可以吸引家长的眼光,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小孩可以在此收到较好受教,那么从心态上可以抓住家长顾客的心理,从项目建设上抓住主要消费群体――孩童的游玩心理;

②针对青年人群,他们寻求的基本上是种刺激加休闲的游玩方式,青年人群在消费观念上是开放式的,“不用担心他们不买你的服务,怕的就是您不能提供他们合适的服务”。在项目建设上要有创新意义,同时在后备的服务设施上要进行完善,加强旅游纪念品的深入开发,扩大饮食文化的深度消费。

③针对中老人群,虽然主题公园的主要顾客群体不是中老年人,但是在国家逐渐趋于老年化的时代,老年人群将是一个很大的客户群体,他们不需要顾忌时间的安排,他们不需要顾忌消费能力方面的问题。中老年人群更加注重的是中休闲的方式旅游,从旅游中放松心情,从旅游中寻找回忆。所以针对这样的消费人群可以加强休闲放松的设施的建设,可以让他们享受城市中独特安静地带的风景线。

参考资料

[1]宣蔚,唐泉.城市主题公园的多元化设计的探讨[J].安徽建筑,2007,(1).

[2]董观志,李立志.近十年来国内主题公园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2006,(336).

[3]苗君.浅析当代大学新生从众消费心理及行为调适[J].市场调研,2008,(554).

[4]吴琳.论知音文化主题公园及开发知音品牌的意义[J].武汉学刊,2006,(1).

[5]黄辛隐.近年来国外青年心理学研究述评――兼评我国的青年心理学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1997,(1).

消费主义的弊端篇6

电力物业公司是随着电力企业的壮大发展而产生的,是在国家进行电力行业三项制度改革,推行减员增效的改革措施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它不但拓宽了电力企业人员的就业机会,吸收了电力主业的多余员工,给电力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创造了一定的社会财富,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发展。

一、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物业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一)电力企业物业管理意识薄弱,管理观念滞后

物业员工的思想观念转变是物业公司得以存在与顺利发展的首要前提。我国电力企业物业管理人员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旧观念影响,普遍存在后勤福利思想,对单位后勤有很大的依赖性,认为自己的吃穿住用,生老病死,单位就应该全部负责,社会主义法律就是这么规定的,任何人只要进行有偿服务,就是违背社会主义原则的。这种观念在物业管理内部人员中就存在,所以他们消极地开展物业管理工作,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拖社会主义的后腿,极大地阻碍了物业管理的创新与发展。比如在电力企业推行房改前,大部分员工居住的都是企业的福利房,基本上不具有住房消费意识,而在房改后,物业费需要按照住房面积,由员工们自行承担,他们就很难理解和接受。还有些人自以为是地认为物业管理人员就是后勤安保人员,专门负责卫生打扫与安保工作,这种非专业化的物业管理观念,让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不愿进入物业管理行业,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

(二)电力企业物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欠佳

很多人员固执认为物业部门其实就是原来的后勤保障科,由于这种错误的认识,电力企业的物业管理人员常常不是老弱病残,就是快要退休的老员工,从大专院校毕业直接分配来的年轻人员数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大部分物业管理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综合素质欠佳,只想捣蛋,不想劳动,做得少,拿得多,搞不懂经济法规,看不懂财务报表,这样的非专业物业管理队伍根本不可能提供优质的物业服务。况且他们不仅物业管理专业知识缺乏,在掌握房产、建筑、经济管理法规等方面也有很大欠缺,根本不能适应新时代下,电力企业物业管理的革新与发展。

(三)电力企业物业管理经营方式单一落后

现阶段,物业公司的收入来主要来自于房屋租赁管理、卫生清理这些琐碎收入,不但收入微薄,而且也不稳定,根本不足以维持物业的正常开支,更别提创新发展了。为此他们开始进行工程项目的承包施工,以便能生存下去。但由于施工经营范围的限制和物业员工的素质局限,他们进行工程承包,只收取承建单位一定的管理费用来作为施工报酬,这种不合理有失公平的施工收费方式一直沿袭到现在。影响其存在的主要因素是:第一,电力企业主业仍持有工程项目交给你,仅仅是委托你管理,双方只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没有意识到从法律上讲主业与物业公司在施工项目上是平等的甲乙双方关系。第二,物业公司从业人员本身法律法规观念淡薄,不懂法,又琐事具多,没有额外的精力去更改这种不合理的收费方式。并且他们自身也认为这种收费方式简单明了,易于接受,对自己也百利无一害,没必要深究。所以直至今天这种作坊式物业管理方式仍然存在并极大地阻碍着电力企业物业的发展。

二、消除电力企业物业管理弊端的有效途径

(一)物业管理部门早早参与,提高电力企业物业管理的发展质量

只有具有全面现代的物业管理意识,才能提供优质的物业管理服务。这就需要物业公司的早早参与,电力企业物业管理部门应该从后期物业管理的角度出发,全面协调业主、开发商等不同群体的利益,提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议,为物业后期管理打好基础。

(二)提高电力企业物业管理人员的从业素质,强化其物业管理意识

电力企业物业管理部门要提高自己的物业服务质量,必须要提升内部管理人员的从业素质,逐渐转化物业员工陈旧思想意识,经常给员工灌输系统的物业管理理论知识,对其进行专业的管理技能培训,要求他们竞争上岗,科学合理地安排物业管理的流程。其具体的执行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大力引进专业的物业管理人才,充分施展其领导能力,领导下层员工在管理上改革创新。(2)加强对员工的专业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与评比,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3)完善物业内部管理制度,创建优良的企业文化,增强物业公司全体员工的思想凝聚力与团结意识。

(三)探索出专业化的发展与服务机制

物业管理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优良的竞争机制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取得市场竞争的胜利。电力企业物业应依据市场需要不断拓展和创新自己的经营方式、服务模式,彻底摒弃陈旧落后的单一经营模式。要不断引进世界各国各种科学合理的物业管理理念和服务方式,强化电力企业物业内部的管理与创新,并引入绩效考核机制。同时依据实际需要,不断对部管理机构进行整合,大力栽培管理人才,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最后一定要全力摆脱对电力企业主业的依赖性,主动剪断电力企业物业与其他电力主业的子母式管理关系。通过公开、公平招标竞争的方式承接自己的工程项目,提高自己的专业化程度和竞争能力,实现电力企业物业效益的最大化。

三、结语

物业行业属社会服务型行业,只有不断地为业主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实现物业管理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物业管理中还有一些弊端,阻碍着电力企业物业管理不能朝着科学、规范、专业的方向发展。相关的物业管理人员应该主动认识到这种弊端,大力创新物业管理模式,不断健全物业管理体制,从而提升物业服务质量,让广大业主满意。

消费主义的弊端篇7

( )教师科研项目的子课题;( √ )学生科研课题;

( √ )指导教师提供;( )自拟;( )其它

2、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类型:

( √ )论文;( )毕业设计;( )其它毕业实践环节

二、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一体化,综合国力成为国家立足于残酷竞争现实的主要武器,国民经济的发展作为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受到国内为外广泛的关注。消费是生产和在生产的目的和条件,刺激消费更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更是社会的“准劳动力”,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更是消费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我国这一群体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之中,处于半封闭的生活状态,尽管在理论上有较高的造诣还是避免不了与社会的脱节,表现出难以适应当经济生活的种种迹象:

1)缺乏日常生活的消费经验;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消费模式,致使他们无法体会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链条,造成其消费经验的缺乏。

2)没有正确的消费观;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在消费方面享乐主义充斥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预购”“分期付款”此类超前消费方式成为他们主要的消费形式。

3)缺乏消费的实践;尽管如今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多样化,结构复杂,形成多元化的消费模式,在日常消费中大部分学生更喜欢,“明码标价”伸手就拿的方式,毫无讨价还价的观念,并不能将消费当成是一种再生产的过程。

2.选题目的

对于大学生消费的优点和弊端,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都着手研究和应用,试图经过调查经过调研、论述的方式揭示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内在因素,但是由于经费、人力、还有调研对象客观存在的问题,致使调研的范围产生局限性,数据的单一性和研究内容的重复性的种种问题,选此课题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大学生的消费模式,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数据对当代大学生消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准确的归因。

三、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摘要:大学生、消费、

一、大学生消费的概述

1、大学生消费的现象

2、大学生消费的弊端阐述

3、大学生消费数据的分析

预期目标: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丰富对大学生消费生活的调研内容,了解大学生消费的主模式,指导自己、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自己今后踏入社会生活打好夯实的基础。为广大的大学生群体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的调研现状与应用

1、国内专家学者对大学生消费的调研与应用

2、国外专家学者对大学生消费的调研与应用

3、总结分析国内外专家对大学生消费的调研数据,找出调研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和对大学生消费弊端的根本归因

四、拟采用的方法与步骤

1) 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研对相关数据获取第一手资料。

2) 文献检索法:通过论文、期刊等多渠道的搜索与之相关的文献,做好资料准备,了解现阶段国内外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3)研究的步骤:根据文献和调查问卷分析当代大学生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什么问题?

4)根据所掌握的数据分析并找出影响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

5)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所存在的主要弊端提出自己合理的见解。

五、总体安排与工作进度

1.2019年6月3日---7月29日,收集材料,查阅文献,为写开题报告作准备。

2.2019年8月1日--8月10日,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3.2019年9月30日,参加论文开题报告会。

4.2019年1月5日---1月10日,写出论文初稿。

5.2019年3月3日---29日,完成论文修改工作,经指导老师认可后定稿。

6.2019年4月9日、10日,准备论文答辩稿,并进行论文答辩。

六、参考文献

[1]方正泉,崔荣国,姚剑英. 大学生消费现状的理性分析[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9

[2]李巍. 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析[J]. 重庆社会科学. 2019

[3]贺冬萌. 大学生高消费现象研究[J]. 消费导刊. 2019

[4]李玲. 大学生的人际消费观念及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湖北某高校为例[J]. 传承. 2019

[5] 张璞麟,高宏博. 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9

[6]周春霞,彭光芒. 大学生消费观的大众传媒影响因素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19

[7]周亚莉. 关于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其问题的思考[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9

[8]杜红梅.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原因分析[J]. 科技风. 2019

[9]李俊,蔡涛. 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分析[J]. 中国商贸. 2019

[10]蒋琦玮,马灿. 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引导[J]. 消费经济. 2019

[11]吴磊,刘建荣. 地方高校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J]. 江西社会科学. 2019

[12] 张永胜. 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13] 周丽. 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19

七、导师对开题报告的可行性提出意见

导师签名:

导师单位名称:

年 月 日

八、学院学术委员会审批意见

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签名):

消费主义的弊端篇8

1.消费者的自我认识

无论是作为一个个体的消费者,还是市场群体中的消费者,几乎都对自己没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的廊柱前镌刻的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答案很简单的五个字,想要真正理解却很困难。这印证了富兰克林所说的自我认识是极端坚硬的。

以美国的威廉・詹姆斯为代表,很多研究表明自我认识是复杂的。同时伴随着营销学界对消费者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消费者会不自觉地掩盖或者伪装自己的这些个性特征,加上在自我认识上普遍存在的坡效应,这些都会在无形中加大消费者自我认识的难度。最后消费者变得更加混沌,严重的甚至开始展现出阴暗的一面。现实中表现的最突出的是刚刚进入精英圈子的那部分人群,他们过度选择了浮华甚至与之不匹配的品牌符号……

消费者阴暗面包括很多点。营销大师迈克尔・R・所罗门指出,消费者阴暗面包括了成瘾性消费、强迫性消费、作弊、反消费行为、偷窃和欺骗等。成瘾性消费类似于,个人不能自我控制;强迫型消费类似于消费成瘾,但是强调的是“强迫”;作弊是消费者严重的个人道德问题致使商家利益受损,如购买寿险的消费者隐瞒自己的家族病史,这个偷窃和欺骗其在实质上也是一致的;反消费行为是人为的、故意的破坏消费的行为,如法国农民协会的领袖乔恩・博维带领其成员猛烈抨击麦当劳,认为它是美国贸易帝国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标志。

2.潜伏的操盘手

消费者阴暗面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必然有其产生的根源。通过总结,笔者发现现今的消费者主观上过于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客观上营销者的错误引导是消费者阴暗面的操盘手。具体表现主要有如下五点:

2.1消费者过于注重群体认同

消费者总是希望向潮流界看齐,积极地装扮自己以避免同类人群讽刺或是不认同的目光。所以当苹果的强势旋风刮来后,很多消费者便轻易放弃他们原来钟爱的诺基亚或是其他。而这一点里面,问题的症结在于这里面很大部分的消费者的经济能力并不适合他们购买苹果的产品。

2.2消费乐观主义

现今的消费者对未来的收入普遍持乐观态度,他们能够接受分期付款、信用卡透支服务以及月光消费等超前消费行为。乐观是好事,但过于乐观却会坏事。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就验证了这一点,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导致美国银行金融体系瓦解,然后波及了全球经济的教训仍历历在目,深究其原因,发现美国公民的过度超前消费是主元凶之一。

2.3“奢侈主义”的消费态度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原理,人在基本物质需求满足的条件下,会开始追逐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很多消费者的误区在于,他们的追求出现了非正常跳跃马斯洛层次的现象。显然,这个和“不食嗟来之食”不是一样的境界。同时,这和现今追求高品质生活的超前消费的“新奢侈主义”的消费态度也是截然不同的。

2.4显著的个性化特征

随着经济的发展,“个性化”已经成为了市场上的卖方一大主题,于是从产品的设计、制作到传递也呈现高个性化、定制化。这就必然促进消费者的个性化发展。如此反复,不断循环,这一特征的最后过度膨胀,后果便是消费者语言、行为过激事件屡见不鲜。我们认同工会、消费者维权协会等的存在,但是对于反消费行为主义、作弊等不良行为的存在,却是绝对不容许的。

2.5营销者的错误引导

广告、商标、包装等是必备的营销工具,但是某些营销者却利用营销工具过度夸大产品的效用,欺骗消费者。所以消费者开始对营销反感,他们认为营销就是“推销”,是坑人的。比较搞笑的例子一个营销专业的学生大学四年毕业以后,面临“营销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时,答案仍然是推销。由于这种观念的屡见不鲜,所以慢慢的营销便与推销画上等号了。所以消费者的阴暗面和营销者的某些错误行为是有关联的。

3.巧妙把握“阴暗面”

3.1消费者的自我控制

端正购买动机,采取正确的购买决策。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都是有一定的动机所支配的。在作出购买决策之前,消费者应当将求实、求美、求便等动机和自身消费水平进行综合,同时应当避免求名、好胜购买和模仿购买动机的产生。基于正确的购买动机,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的步骤来确定决策范围。

第一,把我们的需求和产品功能相结合,然后确定能够满足需求的水平,再加上(或减去)一定的可接受变动范围。当然,这个范围的确定视个人消费水平而定。

第二,消费者在具有一定的群体意识和归属感的同时,要避免盲目从众。每个消费者既是独立的个体,也是某类群体中的一员。消费者在作出购买决策之前,首先要选择一定的参照群体,他们可能有相同的,或相同的收入水平,或处于同一个年龄段,也或是亲朋密友的关系。但是必须注意“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种情况。

3.2营销者的协助

第一,进一步进行市场细分。对每类甚至是每个产品作出准确的定位,引导消费者“对号入座”。细分越明确,消费者作出错误决策的可能性便会降低更多。

第二,进行友情提示。如网吧、酒吧、迪厅店前的“未成年人免入”的提示牌,这些友情提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警示消费者走入误区的作用。

第三,提高营销者的综合素质。一个成功的营销者不是简单地由其业务总量来判断的,而是他能对多少人卖出最适合他们的产品。所以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的综合提高,是一个营销者成功的前提。对于营销者而言,最忌讳的是唯利是图。

3.3法律威慑和强制

站在政策制定者的角度,规避消费者阴暗面的出现的最终目的是:在个体消费者健康文明消费的基础上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一方面,政府可以制定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即可约束营销者不法行为的产生,又可对消费者的反消费者行为、作弊等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利用政府公关的力量引导健康、积极的消费观,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利用新闻媒体,也可以建立政府倡导下的非赢利性协会。

人类的心理像一个无底洞,学者们不断地探索还是无法了解它的真相。消费者阴暗面作为一个心理问题,它的无止境需要我们坚持对其进行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第八版.侯玉波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28.

[2]《社会心理学》.刘华著.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6.

[3]《消费者行为学》.迈克尔・R・所罗门、卢泰宏、杨晓燕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7

[4]《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1年9月刊

消费主义的弊端篇9

成品油价税费改革,通过建立规范的税费体制和完善的价格机制,实现促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结构调整,公平负担,依法筹措交通基础设施维护和建设资金等多重政策目标。总体思路是:规范政府收费行为,取消公路养路费等收费;在不提高现行成品油价格的前提下,提高现行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依法筹集交通基础设施养护、建设资金;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理顺成品油价格。湖南省一次性取消省域内所有的141个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燃油税费改革调优公路结构,便利群众出行,促进了地方经济。

一、燃油税费对公路行业带来的利弊

燃油税费对公路行业有利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维护和提高公路部门行业形象。改革前的公路体制,公路建设经费大部分是公路部门自筹,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解决,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执行十余年后,收费站过密、过多,收费期限长等现象比较突出,社会上不少人员对收费政策有一定误解,逃票、暴力闯关的现象经常性发生,激发公路部门与个别群众的矛盾。

2.改善公路建设融资体制,促进公路建设发展。公路建设是公益性事业,公路规划、建设不仅仅要考虑经济效益,需要考虑政治、社会效益。我省政府还贷二级公路贷款总额接近300亿元,每年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收费额约为11亿元,偿还利息都较为困难,二级收费公路的债务包袱总体来说越来越重,原有公路建设融资体制已经无以为继。费改税后,湖南省财政、交通、国土三部门将组建新的二级公路融资平台,此后新修建二级公路将主要由财政投入。费改税后中央财政对湖南省的燃油税转移支付相比原先的养路费大幅度增加,增强了公路建设融资能力。

3.为化解公路债务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撤销的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债务的清偿将按中央拨付50%、地方财政筹集50%的比例,在10年内清偿完毕。化解债务就是化解了行业的风险,行业就能健康的发展。

4.理顺建设管理职能,强化预算管理。税费改革后,公路部门“建设、养护、管理”公路的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各市州人民政府是辖区内公路建设、养护的责任主体,体制的变化,调动了市州人民政府的积极性,实现了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责任、义务、权利的统一。

燃油税费对公路行业带来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人员安置压力大,能否妥善做好相关人员的安置工作,事关社会稳定。二是行业工作人员的适应能力面临新的挑战。

二、燃油税费改革公路行业的保障措施

1.总体保障措施。这次改革,体制变更较大,利益格局调整较明显。全省公路系统要以大局为重、事业为重,充分认识改革的重大意义,要服从决议,支持改革,努力推进改革,加大工作力度,确保路况稳定。

2.明晰省、市公路管理职责。省公路管理主要职责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交通的政策、法规,拟定全省公路行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法规和规章;拟定全省公路、行业发展规划、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组织实施国家、省重点公路工程建设;负责省管交通重点工程建设资金的筹集资金的拨付和造价、质量监管。市州公路管理主要职责: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交通的方针、政策、法规,拟定全市州公路行业规范性文件。拟定市州公路行业发展规划、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组织实施国家、市重点和大中型公路工程建设;负责市管公路工程资金筹措、资金拨付、造价控制和质量的监督管理;对公路建设市场实施监督管理,维护平等竞争秩序。

3.妥善安置分流人员。一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提前退休。二是燃油税费改革后,税务部门需要充实人员,按照公务员法的要求,通过考试择优录用。三是通过上述两种途径安置后,其他在编人员,带编制划转公路局,在公路局下设专职路政管理队伍,加强公路路政管理和治超工作。

消费主义的弊端篇10

中图分类号:F840.6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267-03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实行的是城乡有别的医保制度,城镇职工实行的是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其特点是医疗费用由国家和企业兜底,个人基本不承担医疗费用,所以过度医疗、医疗资源浪费等现象遍地开花,医疗费用急剧增长,国家和企业苦不堪言,制度改革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统账结合的新制度,即“横向的社会统筹共济保险为主,与纵向个人储蓄积累自我保险相结合”的“T”型制度结构。该制度实现了公费、劳保制度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平稳转轨。个人责任的增加,有效抑制了过度医疗及医疗资源浪费等行为现象,个人账户的建立,功不可没。

个人账户自建立以来,就诟病不断,不少学者认为应该取消个人账户。李珍和赵青(2014)制度变迁视角下,通过分析健康公平性三维度指标,认为是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以及忽视分级医疗制度的设计,使职工医保覆盖面偏窄,提出取消个人账户并实行家庭联保。傅鸿翔(2012)从政策设计的角度分析医保个人账户,提出医保个人账户存在权属关系不明、定位模糊等问题。申曙光和侯小娟(2012)通过广东省的数据,分析了个人账户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提出个人账户筹资不公平,虽然个人账户弱化后不会对医疗服务利用的公平性造成很大影响,但是有利于统筹基金的平衡运行,能填补统筹基金缺口,所以取消个人账户是更优的政策调整方案。一些学者认为应该取消个人账户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人账户不具有互助共济性,减弱抵抗风险的能力;第二,个人账户有损公平性;第三,控费效果不明显;第四,个人账户基金积累作用不明显。归根结底就是个人账户基金没得到有效利用,应予以取缔。

也有学者认为个人账户存在还是有意义的,虽然存在弊端,但是通过政策调整是可以消除或弱化弊端的,不应取消。刘荣庆(2010)认为个人账户在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制度建立过程中的,所取得的成绩应该得到肯定,虽然医保个人账户存在约束作用不明显、缺乏统筹互济性、人均积累水平低等问题,但可以通过提高基金积累水平、拓宽基金使用范围、增强基金约束作用等多种渠道,充分发挥并不断完善个人账户的功能。魏兴莓(2007)认为虽然个人账户存在一些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病人的医疗需要受到抑制等问题,但由于我国现阶段国民素质的局限,个人账户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到来时的医疗保险支付危机,并且个人账户在医疗费用和基金积累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作用,个人账户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性。曾益(2012)通过保险精算模型研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提出个人账户造成了门诊医疗服务分配的不公平,但是通过调整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可以缩小不公平程度。

消费主义的弊端篇11

在现今社会经济环境下,人们的思想理念已经度过躁动、狂热的时期,正趋于理性,在产品包装设计上更愿意突出具有自身特点的设计,同时更加注重产品包装实用性和人性化设计。奢侈、不利于环保的包装已经越来越被消费者排斥。在许多包装设计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开始展现。同时包装设计更加注重功能化,遵循“去复求简”原则,减少过度包装呈现的臃肿、复杂状态。

消费主义的弊端篇12

1 假日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富裕,国家的相关政策也适时增加了国民的休假时间。1995年5月1日起,我国实行双休日制度,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短途旅游、娱乐、探亲访友、健身休闲等,假日经济出现萌芽。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的办法》,其决定实施的黄金周制度是假日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全年休假达到114天,占全年总天数的31.2%。其中五一、十一和春节为法定假日,在节假日期间出游人数的与日俱增,其假日消费带动了客运、货运、餐饮、酒店、零售业、通讯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2008年,国务院取消五一长假,但法定节假日总数增加一天,使得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都新增为国家法定假日,打散了长假,增加了小假日。假日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可以大致归类为自发无序、有序管理、可持续性发展的三个发展阶段。

多种因素促进了假日经济在中国的发展。首先,居民的经济收入不断的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是假日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其次,各种文化的冲击,导致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的变化,假日消费形式不再局限于家人团聚的家宴、假日购物,旅游等多形式的假日消费成为主体。再次,依托于国家政策的扶持,使人们有了更多、更集中的闲暇时间。最后就是物资供给的改善,经济的不断增长使得社会物资供给极大丰富,交通、通讯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都是假日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2 假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

2.1 假日经济推动国民经济增长

从模型上分析,假设经济封闭,根据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y=c+i+g,假日经济分别从c,i,g三方增加了国民收入。闲暇时间的集中及客观条件的推动,闲暇时间带动了消费需求的增长,无论人们是将闲暇时间用于学习还是出于经济动机都会增加对社会上物品和劳务的需求。巨大的需求使商家瞄准了市场,假日经济成为一块巨大的蛋糕,引致了各方投资,无论是在原基础上的再投资还是新假日市场的开发。闲暇时间的集中性也加大了消费者对基础设施的耗损,作为整个市场的管理者,更多的政府支出用于节假日人力物力的买单。

与此同时由于旅游业等服务行业的巨大乘数效应,最终推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2.2 有效缓解国内就业压力

假日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主要划分为三个领域,旅游业、餐饮娱乐业和次相关产业,这个领域基本上都属于第三产业,假日经济不但可以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也可以创造新的工作岗位,有效的缓解了国内的就业压力。并且,假日经济的很多相关产业就业门槛不高,为中下层城镇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

2.3 假日经济有利于回笼货币,增加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入

任何实行商品经济的国家都需要有计划的投放货币和回笼货币,从而使整个经济得以正常的运转。假日经济可以促进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为国家回笼大量资金的同时增加了财政收入,加速资金周转,抑制通胀,在稳定物价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4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假日经济是具有以“旅游经济为中心”。以次相关产业发散为特点的发散经济,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其中包括旅游,购物,餐饮,宾馆酒店,交通运输业等多产业。假日经济促使了我国经济产业从单一化、物质化逐步向多元化和精神化发展,带动我国消费结构全面升级,实现了我国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的有效倾斜,使我国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3 假日经济所存在的负面效应

3.1 滞需效应

在节假日,各大商场和卖场往往以低价和折扣促销,用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长期以来,消费者对商品价格预期不断的下降,假日促销使得假日和平时价格悬殊较大,导致消费行为滞留在各个假日,造成了在节假日疯狂购物而平日卖场萧条的现象,易造成从热卖到滞销的降骤。这会对商品经济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恶化,不免有人质疑:假日经济是创造需求还是转移需求。

3.2 基础设施滞后及资源环境的破坏凸显“共时化”消费的弊端

过于集中的消费导致全国很多旅游景区出于超负荷的经营状态,景区容量不足,旅游业粗放式的发展方式致使我国大量资源无效流失,影响了我国旅游产品的档次和品味;假日经济在拉动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的同时也暴露了我国第三产业等社会服务体系中所存在的种种不足,导致服务质量欠佳;市民外出“一票难求”,使得原本出于极其必要的出行受到阻碍,游客回返购票也成了一大问题;市内各大卖场比肩接踵,道路交通严重堵塞,极大的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我国缺乏对消费流量的适度控制和有效的分流措施凸显假日经济弊端,使假日经济失去了原本的价值。

3.3 加大了地域间经济的不平衡

我国居民的消费地域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在假日中显得更为突出,消费地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旅游型城市,然而农村是我国最大的市场,假日经济并没有和农村市场产生较多的交集,农村消费市场的滞后会抑制我国全社会消费总量的增长,也加大了地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4 针对假日经济对中国经济正负效应所提出的相关建议

4.1 顺应规律,多样化假日经济

为避开集中休假的弊端,2008年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调整政策,已经对假日经济所凸显出来的弊端进行了调整,取消一个黄金周,增加了传统小假日的调休。公休假的时间安排也可以根据各个行业的特点安排带薪休假时间,避开高峰期。新的休假制度可以根据消费者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休假,避免集中式休假行为。

4.2 创新新产品、新服务、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