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教育方法3篇

时间:2022-12-21 09:50:19 关键词: 初中 德育教育 方法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改成为现阶段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内容。在这种背景下,初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同时,国家要求教学课程要向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道德观的方向发展,教育部也对传统文化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

初中德育教育方法3篇

初中德育教育篇1

德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如果说小学德育是提高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石,那么初中德育就是提高全民族思想的基石,是青少年成为合格公民的起点。国家对于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方法,以期为各位同人提供借鉴。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开展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教材形式过于单一。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往往以教材为主,呈现的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在校内接触的德育课程也都是一些书本上出现的正面例子,比如在生活中热心帮助他人、拾金不昧等。这些都是充满正能量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这个世界真善美的一面,回避了社会中丑陋的一面,如抢劫、伤人、霸凌等社会恶性事件。这样呈现出来的德育,就会产生一种固定的模式,让学生只能看到标准的道德和纪律,忽视了社会的另一面。其实,道德发展具有阶段性,人的道德社会化就是将道德规范内化的过程。一年级的学生、六年级的学生和九年级的学生理解的道德要求并不相同,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要采取不同的德育方式,而不是单一地使用一种方法。重智育轻德育现象存在。素质教育时代,许多人一直沉浸在应试教育中,仍然认为分数比德育重要,学校、家长都在谈论着高考的重要性,忽视了德育。学生被唯分数理念同化,也更愿意把时间放在提高学习成绩上,而对于班级开展的一些劳动或者是对班级有意义的事情不愿花时间去做,忽视了素质拓展。同时,在这种应试教育的氛围下,教师也存在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的现象。家庭德育缺失。家庭是温暖的、充满爱的地方,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阵地。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是人生路上的第一任老师。但是许多父母的观念没有转变,还是一味地重视孩子学习成绩。还有部分孩子是独生子,父母对孩子难免溺爱,一味地给予他们物质上的支持,导致孩子从小就没有学会自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方法

班主任强化德育。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初中阶段学生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成熟,这正是德育的关键期,班主任要明确德育的方向,充分贯彻相关教育理念,科学合理开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德育。例如,班主任可以在学科教育中穿插德育。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多,因此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优势,将德育和学科教学结合在一起,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元素,并适当对知识进行延伸,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道德素养。再比如利用各种活动渗透德育。班级中少不了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这些集体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生活,还充实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师可以开展班集体比赛,借助这一活动让学生了解集体的凝聚力和班级的创造力,让学生之间可以进行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教师要给学生树立榜样。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叛逆期,教师要掌握沟通的艺术,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如当发现地上有碎纸片时,教师可以弯腰捡起来;黑板没有擦,教师可以自己动手擦;等等。当学生看到教师这种以身作则的行为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站在班主任的角度来看,在班级中渗透德育,有利于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好学校德育常规建设。学校德育不能仅依靠班主任。加强学校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形成系统全面的高效管理机制,使德育工作正常运行,少不了学校管理者的参与。例如,学校可以建立德育管理体系。校长、党支部书记亲自指导,并设立专管德育工作的负责人,主要的工作内容是抓好整个学校的德育工作,按时完成上级部署的德育任务;设立德育主任,具体负责联络每个班级的班主任,最后落实到学生。学校要建立好系统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确保德育工作实现良性循环。再比如,建设一支专业较强的德育队伍,增强凝聚力。

学校管理者要加强德育学习,每周观看关于德育的视频或学习一篇德育文章,并写好反思和感悟,不断提升自身德育素养。想要达到德育工作的理想目标,少不了管理者的参与。管理者要抓好德育日常管理工作,不断创新德育内容和方式,使德育越来越规范,为教师做好表率。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学生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中,周围一切的景象都会映入学生的脑海中,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和教师的情绪。因此,要积极创设优美的环境,为学生成长助力。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德育,这些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要鼓励画画、写字比较好的学生积极参与办黑板报,在宣传栏发表文章,并定期展开班级评比。每个年级获得第一名的班级,学校奖励班级积分或流动红旗。学校还可以利用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开展德育。升旗仪式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有关德育的演讲,陶冶学生道德情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校园建设对于学生的德育渗透作用重大,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熏陶,提升道德水平。同时,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浸润学生心灵,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思想道德情感,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青少年的德育工作不应仅限于学校,而是全社会的责任,学生的良好德育水平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德育是随着整个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德育工作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更新德育内容和形式。初中阶段学生情绪波动比较大,他们的行为具有随意性,作为家长和教师,更应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自强自立的意识,要让学生去感受失败的痛苦和社会的规律。只有当他经历了这些,才能真正享受到成功带给自己的喜悦。

作者:赵文忠 单位: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大坞中学

初中德育教育篇2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改成为现阶段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内容。在这种背景下,初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同时,国家要求教学课程要向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道德观的方向发展,教育部也对传统文化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初中教学必须要和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融合,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育深度。通过将初中德育工作和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推动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养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并且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也成为我国的精神瑰宝。因其特有的精神力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对教育教学而言,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德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初中阶段,科学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此项工作开始前,要明确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广为流传的中国古代文学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古代文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作品,如诗词歌赋、传记小说等,都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文学作品也就成为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因此在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时,可以选择适宜的文学作品作为教育内容,例如,四大名著、四书五经、《史记》等。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促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二)传统的道德核心

“仁、义、礼、智、信”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核心,也可将其称之为五常。追溯其起源和发展,最早是由孔子提出,孟子延伸,董仲舒发展。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五常”是指人们要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以及诚信之心。除此之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还包括正确的价值观、深邃的文化精髓、良好的思想道德、丰富的爱国情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上述的优秀传统文化都是新时代初中生应该具备的核心道德。(三)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使用。简单来说,少数民族文化是由于其生活环境和社会因素而形成的生活习俗、服装装饰、建筑风格等内容,因此,教师在宣传少数民族文化时,还应强调弘扬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等精神。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德育中的意义和价值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其中包含了很多积极的内容,不仅可以避免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负面情绪,还可以使其养成良好的心态。

(一)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公共意识

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公共意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其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1]。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使其真正认识到作为中华民族的传人,自身应该肩负的责任,正如先辈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样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社会责任感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教师应教育学生要心存感激,拼搏奋进。

(二)为德育工作提供指导

德育工作如何开展一直是初中教育中非常关键的课题,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既要保证学生可以接受,又要保证教学内容可以满足初中生人格养成和身心发展的实际需求。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很多内容,通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负面情绪,懂得如何帮助和关爱他人以及对社会心存尊重和感激,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品格。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也可以培养学生更加坚定的道德品格,这也是现阶段初中德育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过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来为德育工作提供具体实施方向,这也是现阶段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三、现阶段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不足

(一)课堂缺乏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教师作为初中生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其工作质量和自身责任意识至关重要。如果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只关注对课程知识的讲解而忽略学生品格的培养,就会造成学生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现阶段部分初中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实践案例分析可知,部分初中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未做到有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导致学生道德素质培养存在一定的不足,并且阻碍了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教学相融合,从而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由于缺乏针对性,也会造成教学效率下降。

(二)教学内容缺乏整体性

在初中校园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由于固守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很难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学习,仅对其有简单的了解,甚至只知其名不知其意。在初中德育工作中,因教师教学方案缺乏整体性,从而造成无法有效地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教学中,导致学生无法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的了解。

(三)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精神欠缺

教师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道德品质,以此为学生树立榜样并引导其健康成长。一旦教师自身缺乏传统文化精神,就会导致其在教学时效率降低,不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无法落实德育工作要求。

四、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在初中德育工作中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对其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找到优化措施,但是在对其进行优化之前,要明确注意事项,避免此项工作的优化和创新造成不科学、不适用的情况,并影响初中整体教学工作质量。简单来说,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为了做好初中德育教学工作,就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和传承过程,以此为基础将其运用在德育工作中。这就要求初中教师重视传统文化,在日常工作中,以身作则,积极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除此之外,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通过文字载体、民间故事等方法,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学生能真正认识并认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够促使学生在相关知识学习过程当中端正自身学习态度,同时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实践当中。

(二)合理选择传统文化

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如何选择使用传统文化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一项课题。初中教师在选择传统文化时,需要注意对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对传统文化进行合理选择,以此保证给学生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

(三)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师生之间进行充分和有效的交流,也是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工作中一项需要注意的问题。只有教师深入学生的生活世界,才能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实际需求和问题,从而可以提高传统文化的应用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德育课程设计阶段,不能仅凭教材要求和课程设计来设计教学计划,要全面掌握班级中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为基础设计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五、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工作的实践研究

(一)丰富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的德育课程模式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初中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贯彻德育的各项要求。同时通过配合教学教材要求融入传统文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就需要教师要以建立现代化特色课堂为目标,通过优化课堂环境和课程内容来完成教学创新。同时还要不断丰富德育课程内容,调整教学顺序,以教材为基础,以最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工作,必要情况下可以调整课程的前后顺序,以此可以训练学生的学习思维。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可调整教学顺序,将第四课老师伴我成长放在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前进行教学,让学生先明确在校园生活中,教师是学生可以信任的亲密朋友,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放松。同时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融合我国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的优秀思想,明确在成长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重要意义,以此为学生营造更舒适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养成。

(二)深化德育课程改革,形成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德育课程

1.将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纳入班级考核机制在初中阶段,不能仅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依据,还要将学生德育列入考核范围[2],从而引导学生自主规范个人行为,并且更积极地学习德育知识,进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通过完善相关考核制度,还能够激发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而这种教学模式也比被动的知识灌输更为有效。2.打造德育教学的专业师资队伍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实践工作中,教师作为主导者,需要其具有更高的道德品格和教学能力。这就需要初中学校的领导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了做好此项工作,需要在人员引进方面,提高德育教师的准入门槛,在招聘过程中,选择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的教学理念的教师作为备选,同时加大入职选拔考核力度,通过现代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各项工作内容对其进行严格考核,以此保证聘请的德育教师能够有效开展工作。同时在现有教师的培养工作中,对于各个学科的教师都要进行传统文化带动德育发展的相关培训,使其正确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初中教学的推动作用,以此强化校园文化建设。3.选择适合初中生阅读和践行的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德育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选择适合学生阅读和实践的传统文化素材,以此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材料[3]。同时德育教师还要和其他课程教师做好协调,通过向其提供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学资源,使其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九年级语文课中,在向学生讲解《孟子》的时候,可以向学生介绍《论语》并作为课外读物,使其可以更加全面地学习儒家文化。在相关知识内容的选择过程当中需要注意,不应选择过于深奥和复杂的内容,以免误导学生,产生歧义。同时相关传统文化的选择还应当注重与教材的有效贴合,不应脱离教学实际,偏离主旨。

(三)开展以优秀传统道德为内容的德育实践活动

除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学生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也是德育教育的关键内容。因此,除了要做好课程教学之外,还要积极地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诗歌朗诵、传统文化演讲、书法比赛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具有乐趣的学习环境。除此之外,通过实践活动还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德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中,使学生更为积极地参与其中,实现主动探索、快乐学习。在德育教学活动中,可以将实践活动配合教学课程。例如,在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程中,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解了解祖国爱我中华这一单元的内容,使学生掌握课程学习重点内容。随后教师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演讲,通过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寻有关爱国的文章和诗歌,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涵,从而促使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发芽。

(四)借助传统节日,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很多传统节日,同时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着深刻的含义。在初中德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解传统文化习俗来渗透德育工作。例如,通过讲解中秋节的习俗,向学生传递家庭的意义,通过讲解端午节的习俗,向学生传递爱国精神等。教师借助传统节日,给学生讲解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来促进初中德育工作的开展。

六、结语

在我国教育事业创新和发展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初中校园也要做好德育教学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通过不断实践来找到优化德育的有效措施。其中运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初中德育发展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教师应积极实践,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品格,推进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作者:林卓盈

初中德育教育篇3

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正趋于成熟,但还不完全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极容易受到网络上或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干扰和影响。素质教育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内容,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由于以往传统的德育方法已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发展需求,所以在开展德育过程中,教师要将德育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中,利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一、德育在初中阶段开展的重要性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融入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中,人们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虽然信息化技术为生活提供了一定的便捷条件,但对学生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网络上充斥的大量信息,对于初中阶段还未形成正确辨别能力的学生来说,无疑会对其生活和学习带来不良影响。所以,针对中学生开展德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学生通过德育的渗透和引导,不仅能够学习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同时还能够从中汲取更多正能量的信息内容,使思想道德素养全面提升。此外,德育的实施和学生所学习的学科知识是分不开的,德育既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1]。

二、目前初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较薄弱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德育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德育活动的开展者。所以,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只有进一步增强德育师资力量,才能够有效提升德育质量和效率。但是,根据当前调查数据,部分初中学校在德育方面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师对德育方面的教育知识储备不足,更无法将德育融入实际学科教学过程中,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综合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

(二)学校对德育重视程度不够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如果没有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就有可能对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从当前教育情况来看,部分初中学校仍然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完全忽视德育,对于学生在学校出现的一些不当行为和习惯,只是批评几句,并没有针对事件的发生开展深入的德育。这样的教学现象不仅会导致学生经常出现不良的行为习惯,同时还会导致素质教育教学目标无法真正实现。所以,初中学校领导有必要重视德育工作的落实,并针对德育制订有可行性的实施方案。

(三)德育实践活动较少

德育并不是只能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渗透,为初中学生开展实践教育活动能够更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从而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活动。但是在大部分中学校园内,没有为学生创设具有可实践性的德育活动,学生往往只能够通过书本知识和教师的传授获取相关德育知识内容。这样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德育的兴趣,也无法让学生认识到如何将德育更好地融入生活。所以,学校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为学生创设具有实践性的德育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人格[2]。

三、初中德育的实践措施

(一)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要想更好地对初中学生开展德育工作,教师就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及兴趣点制订个性化德育方案,以此真正提升初中生的各项能力及素养。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爱护,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对教师敞开心扉,将自身的快乐和烦恼主动分享给教师。其次,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真诚和耐心去打动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精神上和情感上可以寄托和依靠的人。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还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健康快乐地成长。例如,每个班集体中都有学生的父母常年打工在外,而学生大都是选择寄宿或是由老人照顾。对这样的学生来说,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学生在生活中或是学习中遇到问题内心就会产生较为极端的想法。如果教师没有及时捕捉到学生心理或情绪上的变化,对其展开耐心地疏导,学生就有可能出现不当的行为举止。所以,教师对班级中这类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可以经常与学生互动和聊天,帮助学生搭建爱的桥梁,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温暖。长此以往,学生的思想观念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融入班集体中[3]。

(二)不断创新德育方法

作为组织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和引导者,教师自身的言谈举止不仅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德育工作的落实也有重要影响。在实践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提升自身的德育教学水平和能力,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水平,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榜样。其次,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仅要丰富自身知识储备量,还要为学生创设多样的德育形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德育内容,教师在开展文学方面的教育时,要深入挖掘教材中隐匿的德育内容,这样既能够让学生扎实地掌握相关文学知识内容,同时还能够将德育与文学教育有效融合在一起,使学生人格品质得到塑造。例如,在讲解到关于家庭及父母亲情这方面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实践教学中结合感恩教育开展相关教学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到父母对自己无私的奉献和爱护,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会感恩社会和感恩父母。又如,在讲解到关于国家发展和建设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爱国教育融入实践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分享一些有代表性的事迹和人物,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4]。

(三)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对初中学校而言,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是落实德育任务的重要途径,因为实施德育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建设良好的班风,同时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初中阶段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校和教师可以基于这一特征为学生创设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对自身的行为举止进行自我约束。首先,为了更好地营造德育氛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装饰班级的墙画和板报,在班级的各个角落贴上道德贴纸和画板,让学生共同参与班级德育文化建设[5]。其次,教师还要经常为学生开展关于德育主题的班会,如可以一个月举办一次关于“德育心得”方面的交流会,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表达出内心的想法和观念。同时,教师也能够及时掌握学生思想的动态。最后,教师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学生展开德育渗透。

(四)构建德育交流平台

信息化技术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手机检索自身所需的知识信息,还可以通过网络接收实时热点新闻信息,这些信息内容有正能量的也有负能量的,教师要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德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为学生开展德育活动,使德育内容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完全具备熟练操作电脑、手机等信息设备的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爱玩电子设备这一特征对学生进行德育。首先,学校可以为学生建设校园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在线上开展德育工作。这样的形式不仅能够保证学生随时随地接收到信息,同时还能够实现通过线上方式进行德育。针对信息内容,教师要对学生展开正向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在了解信息的过程中对信息内容形成正确的认识。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校园信息平台上为学生创设一些寓教于乐的栏目,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兴趣,还能够进一步推动学生将德育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此外,当前网上的信息内容各式各样,为了保证学生不受部分不良信息内容的影响,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辨别不良信息内容。

(五)联合家长实施家校共育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家校协同共育已经成为当前尤为重要的教育手段,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的强强联合,能够更好地保证德育目标的实现。所以,要想全面落实德育,教师就要联合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具体实施路径如下。首先,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微信或QQ等网络平台建立班级家长交流群,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如果学生家长对学生在校学习情况掌握不够清晰,也可以通过微信向教师咨询。家长和教师的共同监督,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构建完善的教育机制,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近期表现情况进行家访,家访的目的并不是让家长批评学生,而是让家长对学生在校的实际表现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教师采用与家长面对面沟通的形式,能够更好地制订对策。例如,教师可以对班级中和其他亲属生活的学生进行家访。只有实地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教师才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从而找出学生形成不良习惯的根本原因;教师可以利用放学时间进行家访,这样也能让学生参与其中,避免学生对教师家访的形式产生畏惧的心理。这样细致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同时还能让学生更积极地融入学习活动中。最后,教师可以每个月召开一次家长座谈会,在座谈会中让学生家长明白德育的重要性,使其正确看待德育。教师可以让家长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措施。这样的形式不仅能拉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也能使德育的落实更加全面和系统。结语综上所述,德育工作的落实已成为当前初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想进一步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学校和教师就要重视德育工作的实践,要从关爱学生身心需求、提升教师德育素养、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构建德育交流平台、联合家长实施家校共育等一系列措施入手,帮助初中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和素养,使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廖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