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管理档案合集12篇

时间:2023-09-06 09:32:48

职业卫生管理档案

职业卫生管理档案篇1

第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第二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第三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第四十八条规定,职业病诊断、鉴定需要用人单位提供有关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资料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

第五十六条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查阅或者复制与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有关的资料和采集样品。

第六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或者末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的主要内容

1.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清单及有关文本。

2.职业卫生管理的方针、计划、目标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3.职业卫生专(兼)职管理组织、职能及人员分工。

4.职业卫生管理方案、程序、作业指导书和其它内部文件。

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管理档案,包括:

(1)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及批准文件等:

(2)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书:

(3)工程改建、扩建及维修、使用中变更的图纸及有关材料;

(4)全套竣工图纸、验收报告、竣工总结:

(5)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委托书与预评价报告;

(6)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委托书与效果评价报告;

(7)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意见书:

(8)卫生行政部门验收意见书。

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资料,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存在岗位、来源、预防策略)清单。

7.储存和使用的化学品清单,包括种类、量、使用的部位、储存的部位、毒性资料、预防策略。

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资料,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委托书,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记录与评价报告。

9.职业病防护设施防护及维修档案,包括:

(1)设备的操作规程、合格证书:

(2)安装、调试验收记录:

(3)运行使用记录;

(4)维修记录,包括维修责任人、维修原因、维修日期、维修人等。

10.职业病防护用品档案,包括工种清单、应配备清单、实配备清单、使用情况等。

11.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包括:

(1)职业健康监护委托书;

(2)职业健康检查工种及人员名单;

(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与分析报告:

(4)职业禁忌证名单及调离情况:

(5)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6)职业病检出名单。

12.职业卫生培训教育计划、培训内容、授课记录及考核成绩。

13.职业病(含工作有关疾病)发生情况及职业病患者处理情况记录。

14.用人单位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技术档案。

15.职业病诊断、鉴定资料。

16.各种监督文书。

17.各种设备、化学品中文说明书。

(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汇总资料;

(2)职业健康监护汇总资料:

(3)职业病发病情况汇总资料:

(4)职业病病人处理、安置情况汇总资料;

(5)培训情况汇总资料;

(6)因病缺勤情况汇总资料:

(7)职业病防护设施汇总资料:

(8)劳动者死亡资料;

(91职业病防治工作年度总结。

三、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的要求

1.职业卫生档案案卷归档前要做好以下事项:

(1)简明扼要地拟写案卷标题,包括文件制发机关、内容、文种三个部分,标题要反映案卷的内容;

(2)根据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注明每一案卷的保管期限,职业卫生档案一般为永久保存;

(3)填写卷内目录、备考表及案卷皮、编号,装订成卷:

(4)归档的案卷要填写移交目录,双方签字。

2.档案室对各部门移交来的职业卫生档案,要认真进行质量检查,及时编号登记,入库保管。

3.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的收进、移出、销毁、管理、借阅、利用等情况要进行登记,档案工作人员调离时,必须办好交接手续。

职业卫生管理档案篇2

1.1研究对象。选桂西地区右江民族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百色市人民医院、平果县人民医院、平果铝业医院、田阳县人民医院等15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档案管理员100名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从事卫生档案管理工龄5年以上;无精神障碍及心理障碍者;知情同意。入选对象中,男性37名,女性63名;年龄27~53(39.56±9.74)岁;学历:中专21名,专科53名,本科26名;职称:初级19名,中级68名,高级13名;档案管理工龄5~30(13.69)年。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采用匿名问卷调查的方式,由受过培训的调查员实施调查,采用统一的指导语,问卷当场填写并检查完整性收回。本次调查卫生档案管理员100名,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为100%。

1.2.2调查工具(1)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婚姻、学历、职称、卫生档案管理工龄等。(2)职业倦怠调查表。用国际通用职业倦怠量表(MBI-HSS)[5],该量表共22个条目;分情感耗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其中“情绪衰竭”维度含9个条目,“去人性化”维度含5个条目,“个人成就感”维度含8个条目。用7级记分法:0代表“从不”,6代表“非常频”;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2个维度上得分越高,其倦怠程度越严重;在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上得分越高,倦怠程度越低。参照国内其他领域职业倦怠的标准[6,4]:以情感衰竭维度≥27分、去人性化维度≥8分、个人成就感维度≤24分为临界值标准。参照李永鑫[7]的方法,将职业倦怠3个维度中任何一个维度得分超出临界值者定为轻度倦怠,有2个维度得分超出临界值者为中度倦怠,3个维度得分都超出临界值者为高度倦怠。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对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称、档案管理工龄各维度得分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检验水准=0.05。

2.结果

2.1桂西地区卫生档案管理员职业倦怠总体情况。本研究调查桂西地区卫生档案管理员100名,职业倦怠检出率为57%(57/100),其中轻度倦怠32名,中度倦怠22名,高度倦怠3名。

2.2不同性别的卫生档案管理员职业倦怠比较。桂西地区女性卫生档案管理员情绪衰竭程度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6)。但在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2个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0.0943,0.2569)。见表1。

2.3不同年龄的卫生档案管理员职业倦怠比较。桂西地区卫生档案管理员的职业倦怠在个人成就感降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方面存在年龄差异(P=0.001,0.002),2个维度上均是45岁以上档案管理员得分最高,进一步两两比较,各年龄段之间均存在差异(P

2.4不同婚姻状况卫生档案管理员职业倦怠比较。在100名调查对象中,离异人员均有2人,不具有代表性,故只对未婚和已婚人员数据进行分析。未婚和已婚的桂西地区卫生档案管理员职业倦怠在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1048,0.1632)。但在情绪衰竭维度上已婚人员的职业倦怠程度明显高于未婚人员(P=0.0036)。见表3。

2.5不同学历卫生档案管理员职业倦怠比较。在情绪衰竭维度上,本科生的得分最高,中专得分最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各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

2.6不同职称卫生档案管理员职业倦怠比较。卫生档案管理员职业倦怠在个人成就感降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维度上存在职称差异(P=0.011,0.001),随着职称的升高,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程度逐渐增强。见表5。

2.7不同档案管理工龄卫生档案管理员职业倦怠比较。桂西地区档案管理员,从事卫生档案管理工作21年以上的档案管理员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2个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其他组人员(P均=0.001);而在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其他组人员(P=0.002)。由此可见,桂西地区档案管理员的职业倦怠随着工作年限越长,职业倦怠感越强。见表6。

3.讨论

广西桂西地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部,居住着壮、苗、瑶、彝、仡佬等12个少数民族,这里的少数民族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特点,经济、文化、交通、保健服务等方面均落后于东部的发达地区。职业倦怠会降低职员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以及服务质量,成为职员遭受服务对象投诉、职员缺勤以及职员离职的主要原因之一[8]。另一方面,职业倦怠增加职员患其他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的风险[8],如抑郁症等。

3.1桂西地区卫生档案管理员职业倦怠现状。本研究结果显示,桂西地区卫生档案管理员职业倦怠检出率为57%(57/100),其中轻度倦怠32名,中度倦怠22名,高度倦怠3名。由此可见,桂西地区卫生档案管理群体的职业倦怠状况发生率比较高,这可能与桂西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独特等有关。管理者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该群体中依据不同的倦怠水平,及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3.2影响桂西地区卫生档案管理员职业倦怠的因素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档案管理员的性别、年龄、婚姻、学历、职称、卫生档案管理工龄等因素均对职业倦怠各个维度有一定的影响。

3.2.1性别与年龄对桂西地区卫生档案管理员职业倦怠的影响。本研究发现,桂西地区女性卫生档案管理员情绪衰竭程度要高于男性档案管理员,这可能与女性的心理特点以及男女在情绪疏导方面的差异有关;同时研究结果亦显示,46岁以上卫生档案管理员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2个维度上得分最高,这可能与其生理和心理发展及生活压力有关。

3.2.2婚姻状况和学历对桂西地区卫生档案管理员职业倦怠的影响。本研究提示,不同婚姻状况卫生档案管理员的职业倦怠存在差异。已婚卫生档案管理员的情感衰竭程度高于未婚卫生档案管理员。这可能是已婚档案管理员在生活中还承担着丈夫(妻子)、父亲(母亲)的角色,面临更多的家庭任务及冲突,需要付出更多的情感与精力,因而更容易出现过度疲劳等情感衰竭的表现。本科学历的卫生档案管理员在情绪衰竭维度得分最高,而在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上得分最低,这主要原因可能与他们对自身的职业期望值过高有关。

职业卫生管理档案篇3

作者:齐玉萍 杨培记 单位:河南省周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卫生管理档案是《职业病防治法》的基本要求。⑴《职业卫生防病法》第19条规定,用人单位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和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第24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第33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⑵《职业病防治法》第48条规定,职业病诊断、鉴定需要用人单位提供有关职业卫生和职业健康监护等资料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劳动者和有关机构也应当提供与职业病诊断、鉴定有关的资料。这是用人单位在职业病诊断过程中所必须旅行的举证责任。⑶《职业病防治法》第33条规定,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职业病防治法》第64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或者未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的,有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档案的基本要求:(1)职业卫生管理档案案卷归档前要做好准备工作。①简明扼要的拟写案卷标题,包括文件执法机关、内容、文种3个部分,标题要反映案卷内容。②根据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注明每一案的保管期限,职业卫生档案一般为永久保存。③填写卷内目录、备考表及案卷皮、编号、装订成卷。④归档的案卷要填写移交目录,双方签字。(2)档案室对各部门移交来的职业卫生档案,要认真进行质量检查,及时编号登记,入库保管。(3)档案工作人员要对档案的收进、移出、销毁、管理、借阅利用等情况进行登记,档案工作人员调离时,必须做好交接手续。(4)职业卫生档案库房要坚固、安全,做好防盗、防火、防虫、防鼠、防高温、防潮、通风等项工作,并有应急措施。职业卫生档案库要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清点,如发现档案破损、变质时要及时补修复制。(5)利用职业卫生档案的人员应当爱护档案,职业卫生档案室严禁吸烟,严禁对职业卫生档案拆卷、涂改、污损、转借和擅自翻印。(6)对保管的职业卫生档案要积极提供利用,严格执行借阅制度。对于涉及劳动者个人健康资料的,用人单位应当履行保密义务。

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卫生档案的主要内容:(1)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清单及有关文本。(2)职业卫生管理方针、目标、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和年度总结。(3)职业卫生专职管理组织、职能及人员分工。(4)职业卫生管理方案、程序、作业指导书和其他内部文件。(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管理档案。①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及批准文件等。②建设项目初步计划书。③工程改建、扩建及维修、使用中变更的图纸及有关材料。④全套竣工图纸、验收报告、竣工总结。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委托书与效果评价报告。⑥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委托书与效果评价报告。⑦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意见书,卫生行政部门验收意见书。(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资料,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存在岗位、来源、预防策略等内容。(7)储存和使用的化学品清单包括种类、数量、使用的部位、储存的部位、毒性资料、预防策略。(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资料,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委托书,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记录与评价报告。(9)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维修档案,包括,①设备的操作规程、合格证书。②安装、调试验收记录。③运行使用记录。④维修记录,包括维修责任人、维修原因、维修日期、维修人等。(10)职业病防护用品档案。包括工种清单,应配备清单,实配备清单,使用情况等。(11)职业健康监护资料。①职业健康监护委托书、职业健康检查工种及人员名单。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与分析报告、职业禁忌证明单及调离情况。③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治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④职业病检出名单。(12)职业卫生培训教育计划、培训内容、授课记录及考核成绩。(13)职业病含工作有关疾病发生情况及职业病患者处理情况记录。(14)用人单位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技术档案,职业病诊断、鉴定资料。(15)各种监督文书,各种设备、化学品中文说明书。(16)各种汇总资料,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汇总资料,职业健康监护汇总资料,职业病发病情况汇总资料,职业病人处理、安置情况汇总资料,培训情况汇总资料,因病缺勤情况汇总资料,职业病防护设施汇总资料,劳动者死亡资料等。

职业卫生管理档案篇4

Abstract: Sanitation file utilization is high, both effective to maintain the true face of sanitation history, and provides a basis for management to receive a better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make the sanitation archival work tasks, clients and management methods have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The new period how to improve the sanitation records management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work of the sanitation department.Key words: the new era; sanitation; fil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2

一、柳州市环卫档案概况

现柳州市环卫市容管理部门主要有:柳州市城管办、环境卫生管理处、四城区环卫所、柳西环卫所及柳江、融水等6县环卫站。由于历史原因,整个环卫系统档案收集整理工作自八十年代才开始。环卫处办公室设一名兼职档案员,负责收集、保管一些文件资料。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城市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环卫处领导进一步认识到档案管理对环卫工作的重要性,开始实施依法治档,明确专职档案员职责,成立综合档案室,将档案工作列入本行业的管理计划,制定了《档案管理实施细则》等一整套档案管理制度。其下属的十一个基层单位也开始设兼职档案员,负责收集、整理本单位档案,整个环卫系统的档案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基本做到了制度化、规范化。1995年10月,环卫处综合档案室晋升为市直机关一级档案室。但从目前档案发展形势来看,整个环卫系统档案工作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达不到有关标准要求,少数单位的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二、环卫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档案意识淡薄,档案硬件投入不足

仍有部分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只是简单保管些材料,负责给利用档案者提供材料即可;在经费投入方面也非常少,且满足于传统的档案立卷方法,导致档案室建设不标准、档案整理不规范,特别是一些县份环卫站,档案保管条件非常简陋,应归档的文件材料集中堆放在陈旧的木柜里,根本谈不上现代化管理。

2、档案管理队伍综合素质较低。目前环卫档案管理人员多数是兼职,在专业素质、理论水平、文化程度等方面参差不齐,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既有档案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现整个环卫系统受过档案管理专业正规、教育的为零。

3、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我市大多企事业单位已基本实现档案利用计算机检索,有的还建立了自己的档案信息网站。相比之下,环卫系统的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信息化建设还很落后。主要表现在:一是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很多档案的收集、保管、借阅等制度不够健全。有的虽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却流于形式执行不严,造成部分文件资料收集不全,整理不及时;二是档案利用率低,“重保管轻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不懂得利用档案来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三、提高环卫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对档案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要搞好环卫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部门应根据形式的发展需要,及时掌握新技术、新信息,建立科学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环卫档案管理工作。

1、加强领导,增强干部职工档案意识

档案工作要搞得好,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这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关键。各单位领导应从法治的高度来加强本单位的档案工作,依法将档案工作列入单位工作的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档案机构,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监督和检查,在资金、设备、人才等方面予以充分投入;档案部门则要立足做好本职工作,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档案工作的开展情况、取得的成绩及存在问题,以出色的工作争得领导对档案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同时要加大档案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档案的政策法规、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使人们了解档案,明确档案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此提高干部职工的档案意识。

2、建立健全档案工作各项管理制度,严抓档案质量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档案工作质量的保证。一方面,应根据有关规定,制定符合本单位档案工作的档案岗位责任制、档案管理办法、档案分类大纲、归档范围、保管期限、档案的整理、保管、借阅及库房管理等制度,使档案工作从制度上有保障,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另一方面,要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要明确收集责任,把文件材料的形成、整理、归档、移交等工作纳入各部门职责范围和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年终与绩效考核挂钩;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进行监督指导,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准确。

3、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又是决定档案质量的关键。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一支既懂档案专业知识,又懂现代化技术的高素质档案干部队伍。一是引进具有深厚档案专业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知识人才,优化档案干部队伍结构,逐步改变现有档案队伍专业结构单一的情况,满足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需要;二要加强在岗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通过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有计划的实施档案工作人员全员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保证档案管理人员能及时更新档案业务与专业知识。

4、增加档案经费投入,加快档案现代化管理步伐

为保证环卫档案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各环卫管理部门应逐步改善本单位档案的工作条件,加大档案基础建设力度,保障本单位档案工作依法开展。一是将档案工作所需经费列入环卫预算,保证档案工作经费的投入;二要加强档案硬件的落实:“三库”分设,特别是档案库房的设施应按国家质量标准来布局、配备,做到“三铁” “八防”;三是配置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如:计算机、打印机、专用软件等,加大“GD2000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的应用,逐步实现档案利用计算机检索;四是建立本系统档案信息网站,逐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并积极探索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接收、管理、保护、利用的方法。

5、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主动提供档案利用

保存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利用。档案管理人员须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加大编研力度,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主动为有关部门提供科学数据和资料,努力提高环卫档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为制度建设服务。利用档案材料建立健全环卫各项管理制度。二是为维护城市环卫设施服务。城市环卫设施是根据国家建设部城建管理规定进行设置建设的公益设施,如公厕、垃圾转运站等,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积极利用档案为环卫设备的维修、保养、改造提供依据,有效维护城市环卫设施。三是为汇编及环卫志编写服务。要利用档案为环卫部门编写环卫志及相关部门提供指导性文件依据。四是为维护职工切身利益服务。要积极提供与职工工作、生活有关的重要资料,为职工社会保险、住房福利、职称评定等提供有效服务。

职业卫生管理档案篇5

二、组织机构及人员设置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企业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由于历史的原因,实际工作中,不少企业不重视职业卫生工作,未设置专门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取而代之是多头管理。造成令出多门,责任不清。企业应当根据自身隋况,设置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或者指定原安全、环保等部门同时负责职业卫生管理。但作为职业病危害严重或劳动者超过100人的企业必须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监管人员。同时,构建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还应在企业管理层面设置由企业一把手或主管领导负责的职业卫生领导小组,在分厂、车间任命职业卫生监管人员。各级部门及人员应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要管理劳动者,首先要自己懂。企业法人、主管领导、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人、专兼职职业卫生监管员应通过参加当地监管部门组织的培训教育、聘请专业人员授课、到优秀企业学习等方式,学习职业卫生基础理论知识、法律法规。

三、规章制度的建立及落实职业卫生

规章制度是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基础,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依靠的是健全的规章制度。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259度;度;2.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3.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4.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5.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6.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7.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8.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9.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l0.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11.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12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l3.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以上规章制度的内容应结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一规定四办法”,即《工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目前多数企业职业卫生规章制度不健全,且已建立的制度也未严格落实。其中主要原因仍是企业长期对职业卫生的漠视,当然,近年来我国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变化很大。职能部门的屡次划转、新法律法规的频繁颁布、基层部门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严重滞后等问题客观存在。这就需要企业发挥主动性,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参加各级监管部门组织的培训教育,聘请专业机构或人员对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进行指导。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基础,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手段,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是目的。不少企业建立了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内容详实,但落实乏力,各项措施浮于表面。落实规章制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职工的培训教育

开展职业病防治,首先要使职工深刻了解职业病防治的知识、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等。目前一线作业人员普遍缺乏基本的职业病防治知识,不知道何为职业病的大有人在。企业可在“三级”教育(公司一车间一班组)的基础上建立职业卫生培训教育体系。职业卫生培训即可组织专项培训,也可与安全等其他培训相结合。培训的内容应根据培训的对象合理安排,如分厂厂长或车间主任培训内容应较为全面,一线作业人员的培训则应侧重实用性,与其工作岗位相结合。同时,教育培训应设置相应的考核制度,既包括书面考核,也应包括实际操作考核,以便考核作业人员是否掌握了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

(二)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档案

职业卫生档案既是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记录,又是促进规章制度落实的有力手段。职业卫生档案主要包括:I.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2.职业卫生管理档案;3.职业卫生宜传培训档案;4.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5.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6.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7.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要求的其他资料文件。目前大多数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很不健全,内容格式五花八门,甚至不少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处于空白状态。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出台了《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规范统一了职业卫生档案的内容。企业结合自身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可以有效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和职业病防治目标的完成。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职业卫生档案是动态的,企业应根据内部职能划分,明确档案的归属,保证档案实时更新。

职业卫生管理档案篇6

1 公共卫生行业人事档案管理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尤其人事聘用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事档案的管理模式问题也更加突出的展现出来。人事档案管理如何适应社会与时代的发展,成为现阶段人事档案管理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近十年来,国家对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视不断加强,特别是2003年的“非典”以后,国家对公共卫生的投入逐年增加,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但同时,公共卫生人才的人事管理工作仍沿用传统干部管理办法,其档案内容未能突显出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特性和技术水平,影响了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准确判断和全面评价。不利于单位对人才的使用。如何加强对公共卫生从业人员的人事管理,已成为现阶段值得关注的问题。

2 公共卫生行业人事管理存在问题

(一)公共卫生单位同属于国家事业单位,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基本材料主要包括学习经历、工作经历、政审、奖励与处分、职务工资等,人事档案集中展现了个人的德育状况和工作表现,并没有突出公共卫生人员的工作特点。

(二)公共卫生事业本身是一个特殊行业,就单一的疾控部门来说,它的专业人员包括预防医师、实验室检测人员、消毒杀虫人员及科研人员等。他们各自从事不同的专业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由于工作人员常与病源打交道,因而也成为高风险人群。在疾病预防控制过程中,他们也应成为重点的防控对象,对他们的健康情况应有详细的记录,但目前的人事档案中并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

(三)公共卫生专业性强,日常工作外还负担相当一部分的高校学生培养及科研工作,专业技术考核材料几乎伴随他们的终生。但目前这方面的管理较为随意,未明确列入人事档案管理范围。

3 建立结合专业、综合的人事管理制度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也需要不断的发展与完善,才能有效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自身的挑战。为此,卫生部门应调整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档案内容结构,逐步建立以专业技术生涯、工作能力和信用记录为主要内容的新型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模式,同时应该根据行业的特殊性,增加健康档案部分内容。

(一)完善学历与继续教育档案。公共卫生是个不断发展、日新月异的学科,专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也不断在进行如在职研究生等的学习,每年也有各种不同专业继续教育,这些学习经历是个人工作能力的补充,也应成为人事档案的组成部分。

(二)建立健康档案。公共卫生是较为特殊的行业,工作中经常接触传染病的传染源,有很高的职业风险。因此,专业人员除每年的常规体检外,应增加更多的有关传染病的检查项目,根据卫生法规的相关规定,保留各种有风险传染疾病的检查记录,随时跟踪从业人员的健康情况,及时发现职业暴露。保证从业者的健康的同时也控制相关疾病的传播。

(三)技术档案内容。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的人事档案依旧是参照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从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分类都渗透着党管干部的痕迹,无法真实反映出一个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因此,应完善调整档案的内容,如科研情况、教学任务、论文水平,学界影响等。这些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学术水平及业绩成果,是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的一大亮点

(四)增加个人社会信用档案。信用档案是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目前,许多国家都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档案,专业人员建立个人信用档案,积累个人信用财富,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可为自身的职务升迁、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单位也可降低管理成本,有利于培养稳定、忠诚的人才队伍。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同时,也可以防范职务犯罪和因个人不当行为造成的各种损失。

公共卫生的建设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的稳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作为公共卫生事业的工作主体,其人事档案也必然成为卫生部门人事管理的核心部分,档案内容直接影响到卫生事业人才资源的应用,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完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优化人才资源,建设人才队伍,为推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职业卫生管理档案篇7

医院档案工作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直接影响档案工作水平,是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院档案工作水平、促进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是医院管理中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了桐乡市卫生系统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促使全系统医院档案工作水平稳步提升的实践经验,以期为医院档案工作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1.2009年全市各级医院档案目标管理及人才队伍状况

1.1 档案目标管理状况

2009年底,桐乡市设有公立基层医疗机构19家,其中市级医疗机构8家,镇(街道)卫生院11家。档案目标管理达国家二级的1家,达省级的6家。桐乡市建档合格单位3家,未达标的9家。

1.2 档案人才队伍情况

19家医院配有综合档案管理人员19名,具有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9人,中专或高中学历7人。毕业于护理专业的9人,会计专业5人,临床专业4人,药学专业1人。其中专职档案员2名,兼职档案员17名,只有1人具有档案助理馆员职称。经省级档案管理岗位培训持有档案上岗证的9人,其他10人均未经任何培训上岗。从事档案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6人,5年以上的3人,2年以上的6人,2年及以下的4人。

1.3 分析

档案人才队伍整体学历偏低,19名档案员均为医、药、护、会计专业毕业,没有档案专业毕业的专业人员;19人中2人为其他岗位转岗到档案岗位任专职档案员,其余17人均为兼职,且兼职工作较多,如办公室、会计、人事、医疗、护理、药剂等,兼职档案员平时都忙于自身专业和其它工作,档案工作只能作为“副业”,用于档案工作的时间很少;档案员队伍不稳定、人员调动频繁,新手较多,一半以上的档案员未经培训上岗;19人中有10人从事档案工作的年限较短,在5年以下;老档案员平时档案业务知识培训缺乏、知识陈旧,对档案新知识、新标准、新技术的运用能力较差,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水平低下,基本处于手工操作状态。以上情况造成全系统档案员业务水平普遍较低,严重影响医院档案工作的建设和发展。

2.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举措

2.1 稳定档案员队伍

医院档案员多数为兼职,由于文化素质、专业限制及本身对档案工作认识的偏差,档案员对自身的工作地位认识较低,档案工作积极性及钻研程度不够,业务提升不快。档案员队伍不稳定,有的医院档案员一两年一换,甚至一年换两人,致使医院档案工作严重脱节、受损,管理水平停止不前甚至退步。市卫生局针对现状提出各医院必须保持档案员岗位的相对稳定,对档案员的任职条件提出原则性要求,档案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与岗位适应的相关学历和知识水平,突出工作责任心和勤奋、积极进取的精神,把德才兼备的人员选拔到档案员的岗位上来;在系统内实施每年评选档案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制度,与医疗业务先进同表彰同奖励,并在年终考核时加分。

2.2加强对档案员的业务培训

针对一半以上档案员未持证上岗的状况,市卫生局积极组织医院未持证档案员参加全省档案管理岗位培训,要求医院的档案员必须在三年内全部取得档案岗位证书;对已持证人员要求至少每两年参加一次全省档案继续教育培训。市局在目标责任制考核中明确规定档案持证为必备条件,参加档案继续教育培训、发表档案专业论文为加分条件,这些措施较好地保证了档案员接受规范的业务培训。

市卫生局每年组织一次档案集中整理培训,邀请档案局的业务指导员作现场培训、指导,并实行业务协作方式,市级医院的档案员一对一地指导卫生院档案员进行档案整理,进行辅导和示范。市局切实加强对医院档案员业务工作的平时指导和监督、检查,从规范制定档案管理办法及档案分类方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抓起,组织半年度和年度档案工作检查,发现没按时完成或质量不高的要求迅速作出整改。

市卫生局每年组织档案员进行一次档案业务参观、学习,形式为参观外系统、外单位的档案工作,或是本系统内档案先进单位的现场经验介绍和交流,已连续三年举办系统内省二级档案目标管理工作、基层单位建档合格认定、规范化数字档案室建设工作现场会,这对提高档案员的业务水平均起到了积极作用。

2.3重视档案员学历提升、职称晋升工作

针对系统内档案员学历水平偏低以及只有1人具有助理馆员职称的现状,卫生局大力鼓励专兼职档案员通过成考、自考、电大、网络学习等提升学历水平,通过职称转评、档案职称考试等取得档案职称。市局每年及时把档案职称考试的文件、举办培训班的信息通知到医院的档案员,并要求医院对档案员的学历提升、职称评定、晋升工作给予充分重视,与医疗业务人员同等待遇,纳入人事规范化管理。

职业卫生管理档案篇8

[关键词] 档案管理;医院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b)-111-02

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是浙江省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多年来,该院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更多的中青年科研人才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医院遵循“内培外引”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使医院构建起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为医院事业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激活用人机制的同时,加强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卫技人员)的个人业务档案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1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业务档案的概念

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业务档案(以下简称个人业务档案)是国家机构和社会组织管理活动中,直接产生的反映个人经历、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工作表现和业务实绩等为内容的文件材料;是以个人为立卷单位,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加工整理而成的个人业务档案材料。它为组织上选拔、使用人才、晋升职称、年度考核等提供依据、凭证和参考。它对于一个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结构比例、技术力量、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个人业务档案归档范围:①考核类: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表、工作人员年度职业道德考核表。②教育培训类:包括学历、学位、各类培训证明材料。③奖惩类:包括奖励、处惩结果证明材料。④论著成果类:包括论著期刊、成果奖励证明材料。⑤其他类:包括职工履历表等有关职工基本情况证明材料。而最早形成的材料是由学校毕业分配来院的有关学生个人的学历、思想表现、学习成绩、实习评语、奖惩情况等文件。其后在从事业务技术工作中不断形成的新的有关聘用、奖惩、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业绩水平以及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等真实记录,经整理而成的个人业务档案。因而个人业务档案立卷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个人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加而丰富,是一个人业务经历面貌的客观反映。 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不失时机地维护好个人业务档案的完整性。

2加强个人业务归档管理工作的措施

从当前我院个人业务归档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材料收集完整方面,存在一定难度,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从业后,为晋升晋级继续报考院校的毕业生档案中缺少继续深造的学习与鉴定情况登记表等材料。二是年度考核材料归档不全。为了做好我院卫技人员业务档案材料的收集归纳

和整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档案,作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1领导重视是医院开展业务档案工作的有力保证

随着医院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落实,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已摆到领导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该院领导非常重视对个人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到它既是关系到卫技人员个人的切身利益,又是医院卫技人员人力资源配备的客观反映。因此,在加强对专兼职档案人员业务素质培训和教育的同时,重视对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一是对收集的档案材料必须是办理完毕的正式材料,材料应齐全、真实、文字清楚、对象明确,有承办单位及形成材料的日期。二是对档案的材料凡规定由人事部门审查盖章的,须经人事部门盖章。三是档案管理部门要经常了解和掌握形成档案材料的信息,加强沟通渠道,建立联系制度,不断改进工作和服务方法,取得业务部门的支持和配合,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做好个人业务档案的收集工作。

2.2加强责任意识是档案人员做好档案工作的关键

档案工作要求档案人员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忠于职守、熟悉业务、严格把关,该归档的材料要及时归档。如毕业生报到建档、人才流动关系转接等,都要保证个人档案材料归档的及时和完整。特别是在发现缺少应有的档案材料,又无法从原院校或单位收集时,应及时通知本人,能积极配合单位尽快想办法通过各种途径将自己的材料找回或及时补充,一旦时间久了会给当事人在从业证明、职称晋升、资格认定等方面带来诸多困难,甚至造成凭证材料无法弥补的损失。如一位专科毕业的已工作了几年的护士,在办理领取本科自学考试毕业证书时,要求复印专科毕业的成绩单,经我院人事档案部门查阅,发现唯一缺少原就读高校的成绩单,经辗转虽补回了专科成绩证明,但给档案部门和她本人都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通过档案利用工作的一个实例,进一步宣传档案的作用和价值,了解收集档案的实际效益,做好档案工作。

2.3严把质量关,真正为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服务

职业卫生管理档案篇9

【中图分类号】R2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523-01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应用,信息化技术在档案管理中也得到了快速推广。近年来,在上级部门和单位领导的重视下,宜兴市卫生局从文书档案到干部人事档案,再到职能科室的相关业务档案、财务档案等,都已逐步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不仅提高了档案的管理水平,也实现了科室部门之间档案资料的信息共享,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1工作量繁重,档案归纳不规范。宜兴市卫生系统拥有在职职工8000余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000余人,如此庞大的队伍也带来了数量庞大的人事档案。卫生工作条线多,分类细致,从医疗卫生、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到爱国卫生、农村医保、卫生应急等等,各个职能科室的专业档案名目繁多。加上常规的文书档案、财务档案等,给档案管理人员带来繁重的工作量,往往顾此失彼,照成档案的不完整、不规范。

1.2查阅程序繁琐,档案利用率偏低。纸质档案的检索方式效率很低,必须人工检索和查询。首先要登记,然后从一本一本的目录中,找出所需的档案目录来,根据上面的记录在浩如烟海的档案中查找。卫生行业是一个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特殊行业,往往时间就是生命,提高信息提供的速度尤显重要。而纸质档案经常因为查找数量过大,费时费力,使得很多档案成了死档,利用率低下。同一份档案在同一时期只能由一个人借阅,别人只能在他借阅完毕后才能再续借。并且绝大部分档案的形成一般都需要隔一年才能整理完毕,但实际运用时本年度档案很多都要求二次利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的利用率。

1.3保存不方便,档案遗失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卫生系统档案名目繁多,数量巨大,纸质档案的保存成了困扰档案管理的又一难题。纸质档案在利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损坏和遗失,要想更新和完善非常困难。作为卫生局机关来说,长期以来,各科室的业务档案只能由科室自行保管,无法进入机关档案室统一管理,大大限制了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2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具体做法与措施

2.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范制度,确保档案管理的完整性与规范化。市卫生局领导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卫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指导。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将文件材料归档工作,尤其是信息化管理,纳入档案工作主管领导及具体工作人员的职责考核范围,确保卫生档案完整、准备、安全,便于利用。依据卫生档案管理制度、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文书、基建、会计、科技、医疗卫生专业档案的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以及各类档案整理规则和质量标准。完善医疗、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等档案管理规范,加强卫生专业档案管理,保证档案信息化工作持续、健康、稳步向前发展。

2.2加强人员培训,明确责任分工,逐步实现纸质档案电子化。档案信息化建设最关键的是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随着大量高新技术在档案部门的广泛应用,必须建立一支分工合理、结构科学、素质过硬、保障有力的档案管理队伍。我局一方面积极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共同组织档案专、兼职人员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为档案人员交流经验、信息,开展业务研究搭建平台。另一方面邀请相关技术人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涉及到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计算机网络建设、办公自动化和文档一体化管理进行专项培训。针对卫生档案种类复杂、数量繁多的特点,我局将任务逐级分解,明确各职能科室科长为业务档案收集的主要责任人,结合局办公自动化和文档一体化管理的推进,开展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实施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双轨制管理,逐步完成了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工作。

2.3加强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信息化系统建设。由于档案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实施详细周全的实施方案,分批分阶段地实施。我局立足实际,对文书档案、声像档案等通用性档案信息化应用系统在引进成熟软件的基础上,做好与现有办公软件的数据接口工作。对于公共卫生、农村医保等专业性档案信息化应用系统,利用各专业条线软件在全系统推广的契机,积极探索业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新路子。同时,还不断转变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局域网的快速、便捷、安全的效能,建立起内部档案应用平台,努力提高档案的利用率。按照区域卫生信息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阶段要求,我局还制订了未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发展规划,使档案信息化与卫生信息化建设保持同步发展。

3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发现的问题与思考

3.1软件开发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目前,档案管理的计算机软件开发缺乏整体规划性,软件在通用性、实用性等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缺乏统一明确的管理性、业务性和技术性标准,制约着信息交流的范围和程度,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职业卫生管理档案篇10

对执法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统一标准的探讨,是为了更好地为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档案提供一些更专业的理论依据,最大效用地发挥档案管理作用,为卫生监督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一、卫生执法监督员档案概述

卫生执法监督员档案是档案的一种,主要是指国家卫生监督机构中的执法人T,在其执业过程中,为机构人事部门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利用的,记录其个人经历和德才表现的档案。卫生执法监督员档案对日后进行工作研究和科研活动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

卫生执法监督员档案与其他类型档案相比,不仅地区空间范围广,而且周期性长,具有不可复得性。卫生执法监督员档案管理内容复杂多样,涉及管理范围广,管理程序复杂,要不断地完善档案的记录、整理和保存,保证卫生执法监督管理工作有效地开展。卫生执法监督档案管理工作在卫生监督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极其重要。首先,卫生执法监督员档案是对卫生监督管理活动的原始记录,为其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维护了卫生监督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对卫生监督工作公正、客观的开展提供了有效保障。其次,保证卫生执法监督工作的质量能够提高卫生监督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指导着卫生执法监督工作的有序开展。此外,卫生执法监督员档案中记录的大量原始数据可以作为考核卫生监督人员工作成果的依据,从而加强对卫生执法监督工作人员的素质建设。

二、卫生执法监督员档案管理的意义

(一)具有凭证依据

档案可为各级卫生执法监督机构资质评定,人员职称及职务晋级等提供原始、完整而系统的材料;为各项评估提供原始和真实的数据和资料。专家组通过对工作档案的查阅,可迅速、全面地对各项工作及指标完成情况,质量水平等进行准确判断,给予客观评价。可见,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准确性能全面体现工作成绩,为各项工作评定和考核提供多方面资料支持,也是记录和反映卫生执法监督机构发展历史的重要表现和载体。

(二)是绩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绩效考核是科学评价卫生执法监督工作落实程度,促进各级卫生执法监督机构切实履行基本公共职责的重要举措;是衡量政府投入效率,促进政府部门切实履行管理指导职责的重要手段,规范的档案管理是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按照绩效考核要求,将日常工作真实而原始的工作形成的记录或资料及时、全面地收集整理,并对其分类归档和完善,规范的档案管理为绩效考核提供大量丰富、准确而规范的资料,能够真实反映卫生执法监督机构实际工作开展情况,是绩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可以提高卫生执法监督管理和决策水平

卫生监督工作档案具有系统性等特点,因此对档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价,能直观地反映出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工作质量和水平,通过纵横向比较,可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加以完善和改进,促进工作整体水平提高可为及时调整各项业务技术指标,开展新业务或新技术评估以及人力资源、财务、设备设施等投入和管理提供准确、真实的依据,为政府和卫生执法监督部门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指导,全面提高卫生执法监督工作水平。

三、卫生执法监督员档案管理现状

(一)卫生执法监督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卫生执法监督档案在文件的归档和整理的过程中,无法为后期档案工作的进行提供完整的资料。而且,有部分人员在档案信息查找过程中不遵守相关查阅规定,对资料胡乱翻阅而且不爱护资料;在借阅档案时不进行登记,也不及时归还,更甚至会丢失,这些现象导致档案缺乏完整性。因此,在档案监督管理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地健全管理制度,保证卫生执法监督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监督人员业务素质低下

卫生执法监督员的档案管理业务水平及素质对卫生执法监督档案管理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通过调查发现,卫生执法监督机构档案管理的绝大多数监督员都是由办公室的文职人员兼职的,这些文职人员一没有专门的学习过档案管理技巧,二没有专业管理档案的资格,因此这样的一种团队是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

(三)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不高

从当前我国的档案管理情况来说,一部分卫生执法监督部门的领导们对档案管理的意识不够,尤其是在卫生执法监督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对档案管理不是很重视,这也就非常容易丢失档案材料,领导对档案的不重视也直接造成了档案的利用率低,也会影响到档案管理的最终质量。

四、卫生执法监督员档案管理的方法

(一)优化卫生执法监督档案管理机制

相关卫生执法监督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卫生执法监督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对档案的归档、整理、分类、保密等制度进行相应的完善,实现档案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卫生执法监督员要针对档案管理的每个步骤和环节都要认真查阅和审核,再进行签字确认,对于其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从而减少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的疏漏,保证档案管理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对重大项目的档案文件资料要进行严密保存,强调其重要性,保证其相关机密性。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卫生执法监督员档案管理意识

可以组织各种活动提高现代化的管理意识,例如,组织监督人员到优秀单位进行参观学习、举办专业培训班、继续教育等,大力宣传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新形势下,卫生执法监督员的档案管理必须树立信息观念、时效观念、联合协作观念与竞争观念。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许多传统观念必须改变,档案工作作为一门科学,要掌握档案的规律,卫生执法监督员一定要更新观念,正确认识档案管理在卫生监督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要全面理解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内容,如果仅把档案管理现代化局限于管理手段现代化方面,则难以有新的突破和提高。

(三)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条件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①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政治立场坚定,纪律观念强,原则性强,保守秘密能力强。②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才能信任该工作。如果这个人不愿意从事该项工作,不安心本职工作,档案管理工作是无法做好的。档案管理是一项服务很强的工作,只有服务意识强,热爱本职工作,才能信任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完成上级赋予的任务。③要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能力。综合素质能力是多方面的,即要具有卫生监督法律法规知识,又要具有档案管理基本知识,还要具有良好政治品德素养,特别是工作要有耐心和细心,与时俱进,掌握基本的电脑技术运用。④要具有良好自学能力。自学开始时要从基础、自然、根本去学,直接学习是受益最快的方法,自学对个人来说成本是最低、是最基本的要求。

(四)提升卫生执法监督员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技术手段

卫生执法监督员档案管理工作要适应现代化卫生事业的发展,首先就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档案信息化以智能化为主,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将原本纸质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全面的档案数据资料库,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档案资源共享。

五、总结

总之,卫生执法监督员档案管理工作是对内部人员执法工作再查工作,是实施内部监督管理的手段,内部管理严格才能使这个卫生监督新兴职业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卫生监督事业兴旺发达。

职业卫生管理档案篇11

因为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专业技术人员的档案应当改变人事档案“千人一面”的传统模式,突出反映人的个性特点和专业能力,具体内容应包括如下几类:考核类,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表、工作人员年度职业道德考核表;教育培训类,包括学历、学位、各类培训证明材料;奖惩类,包括奖励、惩处结果证明材料;论著成果类,包括论著期刊、成果奖励证明材料。此外,还有在工作中不断形成的有关聘用、奖惩、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业绩水平以及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等真实记录。如上涵盖了职业能力、职业生涯和职业信誉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在体现医院的人才梯队、结构比例、技术力量等方面实力的同时,还能更好地为组织上选拔、使用人才、晋升职称、年度考核等提供依据、凭证和参考。

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档案信息化的途径

(一)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应至少包含档案检索管理系统、查询系统、信息综合开发系统。其中信息综合开发系统要结合各医院工作实际需求设置,具有统计功能、分析功能、预测功能,同时做到:基础性信息突出准确性,严格信息的审查制度;动态性信息突出时效性,录入、变更及时;经验性信息突出指导性,尽量具有探索性和超前性,强化档案编研能力;政策性信息突出针对性,保证信息为决策和执行服务。

(二)建立个人电子档案系统。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照相机等现代设备和现代技术,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信息,常用的档案资料、表格等制成PDF文件或JPG格式的图片文件,形成电子档案,使档案信息数据化、信息化,以便于查阅、借阅、归档、统计等日常工作。

(三)多途径、多渠道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对信息进行深度开发和加工。例如对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能力、职业信誉等项目进行综合统计、量化分析,并将所得信息资源及时编写汇总,提供给领导及职能部门,作为相关人事工作的参考依据;还可以将档案信息数据库进行分类,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制成不同的表格,为利用者提供多层次、多方面、有实效的信息。

(四)发挥档案信息在医、教、研工作中的辅助作用。以科研为例,如在课题申报结束后,档案人员了解课题项目情况后,通过档案信息数据库,将本院相关的科技成果汇集起来,经过综合分析、整理,提供给课题组,使研究者及时获取相关资料,避免重复劳动。

(五)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和技术手段,建立档案数据备份、恢复机制,以及访问安全管理制度,防止出现非法访问以及对档案作非法添加、修改等,处理好档案信息的保密与开发利用间的关系,解决好使用权和管理权问题。

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档案信息化需注意的事项

(一)加强对电子文件原始性、真实性的认定和管理。对于纸质文件来说,人们可以借助形式的原始性来证实和确认内容的原始性,但电子文件的内容与形式是相对独立的,没有相对固定的形式,要对采集的电子文件进行全面、认真的检查可通过电子信息加密技术、签署技术、身份验证和防改写等技术措施,提高电子文件的可靠性。

(二)防止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要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的体系,以保证电子信息的采集、制作、分类、存储等各方面工作有章可循,职责明确,以保证数据准确、真实、规范、统一。

(三)加强档案信息动态化管理,提升使用价值。不断完善充实有价值的档案材料和信息,添加反映人的个性特点、专业能力和信用记录等方面的资料,加快人事档案信息更新的速度,使之与人员流转的速度相协调。

(四)严肃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有关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方面的各项规定,严格限定上网信息的内容和范围,严禁处理专业技术人员档案信息的计算机与网络连接,确保信息安全。切实抓好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教育,增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意识,提高安全防护的技术水平,防止失密、泄密现象的发生。

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档案信息化的优势

(一)档案信息化属于一次投入,多次产出,可改变信息加工工作受经费限制的局面。手工编研信息成果出版需要较多的经费,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的极大浪费;档案信息电子化、低成本,满足了人事档案需求的多样性,拓宽了服务范围。

(二)可以大大减轻人事档案工作者的劳动强度。由于人事档案是动态性的,需要人对发生变动的人事信息进行及时记载,实现档案信息电子化管理以后,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快速及时地进行人事档案的处理调整,保持人事档案的动态性与连续性。

(三)档案信息具有备忘提醒功能,可及时提醒人事管理部门对职称晋升、工资调整、退休等人员办理手续,防止因工作繁忙造成疏忽或耽误。

职业卫生管理档案篇12

(一)机构合并引起的档案交接工作

1.情况概述。以郫县为例,2003年4月,根据2002年郫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文件要求,郫县卫生防疫站和郫县血吸虫病防治站两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合并新建为郫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郫县卫生防疫站和郫县血吸虫病防治站两家单位的原有档案全部由合并后新建的郫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收。2010年12月,这两家单位原有档案又由郫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移交给郫县卫生局(现郫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下同)。

2.存在问题。在档案移交过程中,由于这两家单位成立时间较长,形成档案较多,因此在清点过程中耗时较长。档案移交中则主要存在档案分类不够规范的情况,具体表现为文书与实物档案、文书与声像档案、文书与科技档案均未能分开,后三类的档案数量都一并统计在文书档案中,不利于档案的清点、保管和利用工作。

3.对策建议。针对档案分类不够规范的情况,建议负责档案交接工作的人员熟悉并掌握本单位的档案分类方案,随后从档案门类入手,分类别梳理各类档案,如将获县以上荣誉称号奖杯、奖牌、锦旗、证书等的实物类档案,反映本单位重大活动、重要会议、重大事件的照片、录音、录像、光盘等的声像类档案,购置设备、基建项目等的科技类档案,分门别类,与文书档案分开清点、统计后再行移交。

(二)机构撤销引起的档案交接工作

1.情况概述。2010年7月,根据郫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文件要求,郫县卫生学校撤销。2012年12月,原郫县卫生学校档案全部由原郫县卫生学校移交给郫县卫生局,共计移交档案643卷。

2.存在问题。在档案移交过程中,由于档案数量不多,档案交接工作人员对档案进行了两次清点。档案移交中则主要存在会计档案数目不一致、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过长的情况,具体体现为档案统计数目与清点数目不一致、保管期限为15年的会计档案实际已经保管23年,不符合档案保管制度要求。

3.对策建议。针对会计档案数目不一致的情况,建议档案交接工作人员细心查看所有档案,逐一清点,仔细核对档案数量;针对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过长的情况,由于移交中出现保存期为15年的1989年会计档案仍然存在的情况,建议档案交接工作人员熟悉、掌握本单位的档案保管期限,考虑到郫县卫生学校撤销的时间为2010年,因此1995年之前形成的、保管期限为15年的会计档案都应该单独列入待销毁档案,按照档案销毁程序进行销毁。

二、整体入馆引起的档案移交工作

(一)情况概述

2013年5月,由于郫县档案局新馆落成,根据郫县档案局要求,郫县卫生局向郫县档案局整体移交本单位1994―2001年间的档案(1994年之前的档案已移交),共计移交档案513卷。另外,郫县卫生局将4家下属单位(郫县卫生防疫站、郫县血吸虫病防治站、郫县卫生学校、郫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此前移交给本单位的档案一并移交给郫县档案局,共计移交档案527卷。

(二)存在问题

在档案移交过程中,由于档案时间跨度较长,移交档案单位、档案数量众多,为档案清点、移交工作带来不少难度。档案移交中主要存在全宗卷较多、档案保管范围划分过细和各单位档案相互交叉的情况,具体体现为将文书档案中的业务类档案又按照不同职能进行了二次划分,不同单位有相同主题的业务档案,容易造成相互混淆。

(三)对策建议

针对全宗卷较多的情况,建议档案移交工作人员在进行移交前先行了解部门组织机构沿革,区分不同单位档案与同一单位不同门类档案;针对档案保管范围划分过细的情况,建议档案移交工作人员熟悉单位内设科室及科室职能,有效把握业务类档案;针对各单位档案相互交叉的情况,建议档案移交工作人员事先熟悉不同单位的档案分类方案,了解各单位组织机构沿革,才能有效区分各单位档案。

三、人员变更引起的档案移交工作

(一)情况概述

《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规定:“机关档案人员调动工作时,必须在办完档案移交手续后方能离开岗位。”[1]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档案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岗位的流动性较高。以笔者所在郫县卫生局为例,2003―2013年10年间,因为岗位变动、主动辞职、适龄生育等多方面原因,从事档案工作人员已有5次变动。县级机构尚且如此,镇级医疗卫生机构情况就更为严重,几乎每年都有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现档案工作人员变动的情况。

(二)存在问题

档案工作人员的相对不稳定,以及档案人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不到位,造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档案交接的困难。

(三)对策建议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档案移交需做到人员、档案、工作“三到位”。

1.人员到位。“档案工作是一项理论性和专业实践性相结合的工作。既是一项基础工作,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1]

首先,档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档案人员需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当出现档案人员的更换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首先选用责任心强、专业素养高的人员来接任档案工作。

其次,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档案交接时原档案工作人员在离岗离职前,不应迅速交接,建议认真做好档案移交准备工作,通过“老带新”模式,新接手人员向原档案人员详细了解移交单位的职能范围和档案工作情况,熟悉档案管理制度和档案保管范围,做到业务熟练,保证移交工作的顺利进行。

2.档案到位。“老档案人员退休前没有把应归档的档案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并妥善整理并草草交接,往往造成档案材料的积压和损毁,同时把许多问题遗留给后任,以致出现档案数量不符等问题,造成责任不明而无法追究。”[1]

友情链接